高中生物之与染色体相关的概念
染色体组概念高中生物
![染色体组概念高中生物](https://img.taocdn.com/s3/m/98b4d243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868f56e.png)
染色体组概念高中生物嘿,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聊染色体组这个话题。
说到染色体,可能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教科书上那些看起来复杂的图案。
不过,别紧张,我们今天就用轻松幽默的方式来捋一捋。
想象一下,染色体就像是一座座高楼大厦,里面住着各种各样的“居民”,也就是基因。
每个居民都有自己的性格和特长,像一个个小明星,各自发光发热。
染色体组,听起来是不是有点高大上?其实啊,它就指的是一个生物体里所有的染色体的组合。
就像一个乐队,每个乐器都要齐全,才能奏出动听的乐曲。
哎,这里有个小秘密,染色体的数量可不一样哦。
人类有46条染色体,分成23对。
那你说,为什么是23对呢?哈哈,这就像是老天爷给我们的“配对游戏”,每对里都有一个来自爸爸,一个来自妈妈。
这样一来,我们身上就有了父母的优点,基因大混搭,真是个“基因派对”!接着聊聊染色体的类型。
哎,有两种主流的染色体,分别叫做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
常染色体就是大多数的染色体,负责我们身体的基本特征,像长相、性格等等。
而性染色体呢,则负责决定性别,男生有XY组合,女生则是XX。
你看,这就像是老天爷给我们每个人量身定做的身份证,真是巧妙无比啊。
我们再深入一点,染色体的结构也有些讲究。
染色体就像一本书,DNA就是书中的字母,基因就是故事的章节。
而染色体的末端还有一对小帽子,叫做端粒。
端粒就像是保护伞,能保护染色体不受损坏,保持我们的基因稳定性。
想象一下,要是没有这些端粒,染色体就像没头没脑的小说,容易出乱子,影响身体健康,真是不幸中的万幸啊。
你可能会问,这些染色体和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呢?染色体组的健康状况直接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比如,某些染色体异常,可能会导致遗传病的发生。
想想看,要是染色体这座大厦里有一栋歪歪斜斜的楼,那整个小区都可能会受到影响。
就像生活中的“连锁反应”,一个小问题可能引发一大堆麻烦。
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染色体组,能够更好地理解人类的演化和疾病。
这就像是打开了一扇窗,让我们看到基因背后的秘密。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考点剖析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考点剖析](https://img.taocdn.com/s3/m/303a15b40975f46526d3e10d.png)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考点汇总考点一减数分裂过程中相关概念及数量变化2.联会和四分体(1)联会:是指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
该时期已完成复制,染色单体已形成,即一对同源染色体含4条染色单体。
(2)四分体: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叫做四分体。
图中含有两个四分体,即四分体的个数等于减数分裂中配对的同源染色体对数。
3.姐妹染色单体和非姐妹染色单体(1)姐妹染色单体:同一着丝点连着的两条染色单体,如图中的a和a′、b和b′、c和c′、d和d′。
(2)非姐妹染色单体:不同着丝点连接着的两条染色单体。
如图中的a和b(b′)、a′和b(b′)等。
(2)曲线模型:考点二比较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2. 比较与判断染色体、DNA的变化模型4. 减数分裂中据细胞质分裂情况判断细胞名称5.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种类分析正常情况下产生配子种类时应特别注意是“一个个体”还是“一个性原细胞”。
(1)若是一个个体,则可产生2n种配子,n代表同源染色体的对数或等位基因的对数。
(2)若是一个性原细胞,则一个卵原细胞仅产生1个卵细胞,而一个精原细胞可产生4个(2种)精细胞。
例如YyRr基因型的个体产生配子情况如下:6.细胞分裂图像的判断——三看识别法(1)以上判别方法仅适用于二倍体生物。
(2)二倍体生物有丝分裂产生的体细胞中染色体都是以成对的同源染色体存在,而减数分裂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都是以非同源染色体存在。
(3)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最本质的差别在于是否有同源染色体的行为或数目变化,有变化即为减数分裂,无变化则为有丝分裂。
(4)有丝分裂过程始终存在着同源染色体,而减Ⅱ则无同源染色体。
萨顿假说: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
考点三性染色体与伴性遗传XY型性别决定方式:染色体组成(n对):雄性:n-1对常染色体+ XY雌性:n-1对常染色体+ XX性比:一般 1 : 1常见生物:全部哺乳动物、大多雌雄异体的植物,多数昆虫、一些鱼类和两栖类。
高中生物课件-- 染色体变异
![高中生物课件-- 染色体变异](https://img.taocdn.com/s3/m/cd2b7890f46527d3250ce0a8.png)
细胞内的个别染色体增加或减少
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 形式成倍的增加或减少
染色体数目的变异类型
个别变异:个别 染色体增加或减
少
正常
增多
减少
整组变异:以染色 体组的形式成倍增
加或减少
成倍增多或减少
二、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请思考:
Q1:果蝇体细胞有几条染色体? 8条
Q2:Ⅱ号和Ⅱ号染色体是什么关系?Ⅲ号和Ⅳ号呢?
大多有害、少数有利
Q2:染色体变异与基因突变相比,哪一种变异对引起的 性状变化较大一些?为什么?
每条染色体上含有许多基因,染色体变异会引起多个基 因的变化,所以引起的性状变化较大一些
基因突变 染色体结构变异
实质 对象(单位)
基因中一个或几个 碱基对替换,增添 和缺失
碱基对
染色体上基因增减或排序 改变
Ⅱ Ⅰ
减
有
有
减
丝
丝
后
中
后
后
期
期
期
期
2个
2个
4个
2个
【聚焦】染色体数目的变异(二倍体、多倍体和单倍体)
二倍体:
1.概念: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 色体组的个体称为二倍体
2.实例: 在自然界中,几乎全部动物和过半数的高等 植物都是二倍体。如人、玉米、果蝇等。
【聚焦】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多倍体:
方法原理:用低温或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 或幼苗
方法:用秋水仙素来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机理:作用于正在分裂的细胞,抑制纺锤丝的形成,
导致染色体不分离,数目加倍
萌发的种子 秋水仙素 染色体加
或幼苗
倍的组织
多倍体植株的特点:
高中生物38个重要概念
![高中生物38个重要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6c60a4cc31b765ce04081423.png)
高中生物38个重要概念
1、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
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水。
2、渗透作用
水分子透过半透膜,从低浓度溶液向高浓度溶液的扩散。
典型的渗透作用装置需要两个条件:
①半透膜,②半透膜两侧溶液具有浓度差。
3、细胞株与细胞系
①细胞株:原代培养的细胞中有极少数细胞能度过生长停滞及衰老死亡的危机而继续传下去,这些存活的细胞一般能传代40~50代,这种传代细胞是细胞株。
这种细胞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
②细胞系:细胞株传至50代以后有部分细胞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并带有癌变的特点,有可能在培养条件下无限制地传代下去,这种传代细胞称为细胞系。
4、癌细胞
有的细胞由于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细胞中遗传物质发生改变,不能正常地分化,而变成了不受机体控制的、连续进行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这种细胞叫癌细胞。
癌细胞的特征:无限增殖,能够扩散和转移(因为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减少)。
5、1复制、转录与翻译
①复制:以亲代DNA分子为模板合成子代DNA的过程。
②转录: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
③翻译:在细胞质中核糖体上进行的,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
6、细胞周期。
生物染色体染色单体姐妹染色体同源染色体染色体组概念的区分
![生物染色体染色单体姐妹染色体同源染色体染色体组概念的区分](https://img.taocdn.com/s3/m/16aa6107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90.png)
『高中生物』染色体、染色单体、姐妹染色体、同源染色体、染色体组概念的区分.
染色体:在生物的细胞核中,有一种易被碱性染料染上颜色的物质,叫做染色质.染色体只是染色质的另外一种形态.它们的组成成分是一样的,但是由于构型不一样,所以还是有一定的差别.染色体在细胞的有丝分裂间期由染色质螺旋化形成.
染色体由蛋白质和DNA组成,在分裂期内绝对存在不会消失,在前期和中期每条染色体有两条染色单体组成.
判断染色体个数:有一个着丝点就有一个染色体
染色单体:有丝分裂前中期,其实就是一条染色体复制,产生两条染色体,但着丝点未分裂,那一条染色体上就有2条染色单体,所以说着两条染色单体式由复制形成的,应该是相同的.染色单体是染色体在间期复制的结果,染色单体的存在要么是染色体的两倍,要么是0.在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减为零.染色单体出现个数为偶数
姐妹染色单体:是减数分裂时期同源染色体上的两条不同染色体上的染色单体.出现在减数分裂前中期.特点,部分片段可以互换,进行交叉互换,也是基因重组的一种方式.
姐妹染色单体由同一条染色体复制而来,如果不考虑件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的交叉互换,那么姐妹染色单体完全相同.
P.S.说得简单些,你看到一个像有两条中间黏在一起的油条,那么这就是经过复制的染色体,黏在一起的部分叫着丝点.每一条“油条”就叫染色单体,又叫姐妹染色单体.
而没经过复制的染色体中只有一条,也只有一个着丝点
也可以说当看到一个有两条“油条”的染色体就有染色单体.
而要知道染色体数目,就要看着丝点的数量.。
高中生物第六章遗传和变异知识点总结_
![高中生物第六章遗传和变异知识点总结_](https://img.taocdn.com/s3/m/30da7594a98271fe900ef9c8.png)
高中生物第六章遗传和变异知识点总结_名词:1、T2噬菌体:这是一种寄生在大肠杆菌里的病毒。
它是由蛋白质外壳和存在于头部内的DNA所构成。
它侵染细菌时可以产生一大批与亲代噬菌体一样的子代噬菌体。
2、细胞核遗传:染色体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载体,且染色体在细胞核内,受细胞核内遗传物质控制的遗传现象。
3、细胞质遗传:线粒体和叶绿体也是遗传物质的载体,且在细胞质内,受细胞质内遗传物质控制的遗传现象。
语句:1、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关键是: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分开,单独直接地观察DNA的作用。
2、肺炎双球菌的类型:①、R型(英文Rough是粗糙之意),菌落粗糙,菌体无多糖荚膜,无毒,注入小鼠体内后,小鼠不死亡。
②、S型(英文Smooth是光滑之意):菌落光滑,菌体有多糖荚膜,有毒,注入到小鼠体内可以使小鼠患病死亡。
如果用加热的方法杀死S型细菌后注入到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
2、格里菲斯实验:格里菲斯用加热的办法将S型菌杀死,并用死的S型菌与活的R型菌的混合物注射到小鼠身上。
小鼠死了。
(由于R型经不起死了的S型菌的DNA(转化因子)的诱惑,变成了S型)。
3、艾弗里实验说明DNA是转化因子的原因:将S型细菌中的多糖、蛋白质、脂类和DNA等提取出来,分别与R型细菌进行混合;结果只有DNA与R型细菌进行混合,才能使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并且的含量越高,转化越有效。
4、艾弗里实验的结论:DNA是转化因子,是使R 型细菌产生稳定的遗传变化的物质,即DNA是遗传物质。
4、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①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过程:吸附侵入复制组装释放。
②DNA中P的含量多,蛋白质中P的含量少;蛋白质中有S而DNA中没有S,所以用放射性同位素35S标记一部分噬菌体的蛋白质,用放射性同位素32P标记另一部分噬菌体的DNA。
用35P标记蛋白质的噬菌体侵染后,细菌体内无放射性,即表明噬菌体的蛋白质没有进入细菌内部;而用32P标记DNA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后,细菌体内有放射性,即表明噬菌体的DNA进入了细菌体内。
高中生物遗传板块
![高中生物遗传板块](https://img.taocdn.com/s3/m/92548367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fd.png)
高中生物遗传板块高中生物遗传板块通常涵盖了生物学中遗传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以下是一个详细的介绍:1. 遗传学基础概念基因: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位于染色体上,控制着个体的遗传性状。
染色体:细胞核中的染色质,携带着基因。
等位基因:同一基因的不同形式,可导致个体表现出不同的性状。
基因型与表型:基因型是个体的基因组成,而表型是基因型在外部环境下的表现。
2. 遗传现象分离定律:孟德尔提出的遗传定律,包括隔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连锁与自由组合: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决定了它们的连锁关系。
显性与隐性遗传:显性基因表现在个体的表型上,而隐性基因只有在纯合子状态下才能表现。
杂合子优势:杂合子表现比纯合子更有利于适应环境的性状。
3. 遗传变异与进化突变:基因组中的变异,是遗传变异的重要来源。
自然选择:达尔文提出的进化机制,适应环境的个体更有可能生存和繁殖,从而传递适应性的基因给下一代。
4. 分子遗传学DNA结构与功能: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携带着基因。
DNA复制:细胞分裂过程中,DNA会复制自身,保证每个新生细胞都含有完整的遗传信息。
RNA与蛋白质合成:RNA将DNA信息转录成RNA信息,然后通过翻译转化成蛋白质。
5. 遗传疾病单基因遗传病:由单一基因突变导致的遗传疾病,如囊性纤维化、地中海贫血等。
染色体异常:如唐氏综合征、克氏综合征等,是染色体结构或数量异常导致的疾病。
6. 人类遗传与社会遗传咨询与检测:利用遗传学知识帮助个人了解遗传疾病风险,进行遗传咨询和遗传检测。
遗传工程与生物技术:应用遗传学知识进行基因编辑、转基因技术等,用于医学、农业和工业等领域。
这些内容构成了高中生物遗传板块的核心内容,通过深入学习和实验实践,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生物遗传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高中生物第2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知识点清单
![高中生物第2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知识点清单](https://img.taocdn.com/s3/m/e96ac792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e3.png)
高中生物第2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知识点清单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说明:1.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是真核生物的细胞增殖方式,原核生物通过二分裂的方式增殖。
2.组成高等多细胞生物的细胞一般有两种类型,即体细胞和生殖细胞。
真核生物体细胞增殖方式是有丝分裂(最普遍)和无丝分裂,有性生殖细胞的产生靠减数分裂。
一、预言:1.科学家:与孟德尔同时代的德国动物学家魏斯曼。
2.理论预测:在精子和卵细胞成熟的过程中,必然有一个特殊的过程使染色体数目减少一半;受精时,精子和卵细胞融合,染色体数目得以恢复正常。
3.证实:其他科学家通过显微镜观察证实了魏斯曼预言的过程—一种特殊方式的有丝分裂:减数分裂。
二、场所:有性生殖器官,以哺乳动物为例:雄性在睾丸,雌性在卵巢。
三、过程:(一)精原细胞的增殖:通过有丝分裂进行增殖,每个精原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
(二)精子的形成:(二)卵子的形成-与精子形成的区别:(三)观察-【探究·实践】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结果: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减半五、结果-产生配子:(一)配子的特点-染色体组合具多样性1.【探究·实践】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一对同源染色体间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可能发生交叉互换(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时期)。
(二)配子的结合-受精作用:1.定义:卵细胞与精子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
2.过程: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
与此同时,卵细胞的细胞膜会发生复杂的生理反应,以阻止其他精子进入。
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后不久,精子的细胞核就与卵细胞的细胞核融合,使彼此的染色体会合在一起。
3.结果: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中的数目,保证了物种染色体数目的稳定,其中有一半的染色体来自精子(父方),另一半来自卵细胞(母方)。
4.意义: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第五章第二节第二课时染色体变异》课件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第五章第二节第二课时染色体变异》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b69df43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20.png)
二倍体 发育 二倍体
幼苗
植株
授粉
二倍体 秋水仙素处理 四倍体 幼苗 染色体加倍 植株
二倍体 发育 二倍体
幼苗
植株
花粉诱导
三倍体 发育 三倍体
种子
植株
三倍体 无籽瓜
第一年
第二年
1. 为什么以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滴在二倍体西瓜幼苗 的芽尖?
西瓜幼苗的芽尖是有丝分裂旺盛的地方, 用秋水仙素处理有利于抑制细胞有丝分裂时形成纺锤体, 从而形成四倍体西瓜植株。
配子 n=16
雄蜂(n=16) 假减数分裂
n=16
受精
雄蜂(n=16)
雌蜂(2n=32)
单倍体(孤雌生殖) 二倍体(两性生殖)
蜂王
工蜂
蜜蜂的性别决定:雄蜂单倍体、雌蜂二倍体
3. 单倍体
概念:生物体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数与本物种配子中的一样。 由配子(精子或卵细胞)直接发育而成的个体。
1122 33 44 55 正常物种二倍体
12 3 4 5 单倍体(含1个染色体组)
1111 2222 333344445555 正常物种四倍体
1 12 2 3 3 4 4 5 5 单倍体(含2个染色体组)
练习:
玉米是二倍体,含有2个染色体组,20条染色体, 单倍体玉米的体细胞中含有几个染色体组?几条染色体?
一个染色体组
10条染色体
小麦是六倍体,含有6个染色体组,42条染色体, 单倍体小麦的体细胞中含有几个染色体组?几条染色体?
三个染色体组
21条染色体
(1)单倍体植株的特点
植株弱小,且高度不育
单倍体(放大) 正常植株
(2) 单倍体育种的措施和优点 ① 措施: 普通植株 AaBB
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学名词详解
![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学名词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f4324d2d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f3.png)
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学名词详解【导语】必修2遗传学知识是高中生物教学重点,也是学生需要掌控的重点,下面作者将为大家带来高中生物的遗传学名词介绍,期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学名词1、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包围的核细胞,其遗传物质分散于全部细胞或集中于某一区域形成拟核。
如:细菌、蓝藻等。
2、真核细胞:有核膜包围的完全细胞核结构的细胞。
多细胞生物的细胞及真菌类。
单细胞动物多属于这类细胞。
3、染色体:在细胞分裂时,能被碱性染料染色的线形结构。
在原核细胞内,是指*露的环状DNA分子。
4、姊妹染色单体:一条染色体(或DNA)经复制形成的两个分子,仍由一个着丝粒相连的两条染色单体。
5、同源染色体:指形状、结构和功能类似的一对染色体,他们一条来自父本,一条来自母本。
6、染色体组:在通常的二倍体的细胞或个体中,能坚持配子或配子体正常功能的最低数目的一套染色体。
或者说是指细胞内一套形状、结构、功能各不相同,但在个体发育时彼此和谐一致,缺一不可的染色体。
7、一倍体:具有一个染色体组的细胞或个体,如,雄蜂。
8、单倍体:具有配子(精于或卵子)染色体数目的细胞或个体。
如,植物中经花药培养形成的单倍体植物。
9、二倍体:具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细胞或个体。
绝大多数的动物和大多,数植物均属此类10、二价体:一对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时联会配对的图象。
11、联会:在减数分裂进程中,同源染色体建立联系的配对进程。
12、染色质或染色体:指细胞间期核内能被碱性染料(洋红、苏木精等)染色的纤细网状物质,现在是指真核细胞间期核中DNA、组蛋白、非组蛋白、以及少量RNA组成的一串念珠状的复合体。
当细胞分裂时,核内的染色质便螺旋化形成一定数目和形状的染色体。
13、超数染色体:有些生物的细胞中显现的额外染色体。
也称为B 染色体。
14、联会复合体:是同源染色体联会进程中形成的非永久性的复合结构,主要成分是碱性蛋白及酸性蛋白,由中央成分(central element)向两侧伸出横丝,使同源染色体固定在一起。
浅谈高中生物染色体组及生物倍体的判断方法
![浅谈高中生物染色体组及生物倍体的判断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e4e93e3ea76e58fafab00334.png)
浅谈高中生物染色体组及生物倍体的判断方法作者:盛典来源:《科学与财富》2018年第06期摘要:学习生物对于我们高中生来说在今后的学习方面、生活方面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不仅仅是即将面临的高考,对于我们的未来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纵观高中生物的相关课程,其染色体组和生物倍体的判断方法是两个较难理解的知识点,也是具有代表性的课程。
对于刚刚学习染色体组的高中生来说,概念的模糊往往阻碍了我们对高中生物的深层次学习。
本文将从生物染色体的基本概念出发,探析染色体组及生物倍体的判断方法,以期提高我们学生的生物成绩。
关键词:生物染色体组染色体一、生物染色体概述生物中的染色体作为细胞内具有遗传性质的物体,它的本质是双股螺旋之脱氧核糖核酸,在显微镜下的形状为线状体,呈丝状或者棒状。
染色体是由核苷酸、蛋白质共同组成的,染色体可以给遗传物质基因当做载体。
由于它在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时可以比较轻易的被碱性染料进行着色,故而得名染色体。
染色体组是指同组细胞中来源不同的染色体。
在同一个染色体组里面有很多不同形态的染色体,每一条染色体具备的功能是不一样的,染色体对生物的表现、发育、生长等具有重要作用。
在科技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对于染色体组又有了一个新型的定义,能够对生物的生长机能进行协调。
二、生物染色体组及生物倍体的判断方法(一)染色体组的判断对于生物细胞内的染色体组数目可以遵循下面几点方法进行确定:1.形态:看生物细胞里面有几个相同大小和形态的同源染色体为几组;2.基因:在生物细胞的基因类型中,染色体组数是可以对同一种形状的相同基因或者等位基因出现的次数进行控制,通俗来说,如果将基因标记英文字母,这里不区分大小写,只要出现一次便是一组染色体组。
比如某种生物的基因型为AAaaBbbb,因为A和a、B和b都是等位基因,而A/a、B/b各出现四次,那么其就是由四组染色体构成。
3.染色体的数目以及形态推断:染色体组的数目等于染色体总数比上染色体形态数目。
高中生物遗传学知识点归纳
![高中生物遗传学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9a22b6be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f2.png)
高中生物遗传学知识点归纳一、遗传学基本概念1. 遗传学:研究生物遗传现象的学科,包括遗传物质的传递和变异、遗传规律的发现和解释等。
2. 基因:生物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位于染色体上,控制着生物的性状和遗传特征。
3. 染色体: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携带着遗传信息。
4. DNA:脱氧核糖核酸,是构成染色体的主要成分,存储了生物体的遗传信息。
5. 基因型和表型:基因型是指个体基因的组合,表型是指个体在外部表现出的性状。
二、遗传规律1. 孟德尔遗传规律:包括单因素遗传规律和双因素遗传规律,提出了显性和隐性等遗传概念。
2. 随机分离定律:当两个对立的纯合子杂交时,子代的基因型和表型将呈现随机分离的现象。
3. 自由组合规律:在同一染色体上的基因在配子形成过程中独立地进行自由组合,产生不同的基因组合。
4. 联锁性遗传:染色体上的基因有时会以不独立的方式遗传,这种现象称为联锁性遗传。
5. 基因突变:指基因发生突变或突变位点的变异,是遗传变异的重要原因。
三、遗传的分子机制1. DNA复制:在细胞分裂过程中,DNA需要复制自身,确保每个细胞都能获得完整的遗传信息。
2. RNA转录:在DNA模板上进行的过程,将DNA的信息转录成RNA,为蛋白质合成提供模板。
3. 蛋白质合成:根据RNA的信息,通过翻译过程合成具有特定功能的蛋白质。
4. 突变:DNA复制或转录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突变,导致遗传信息的改变。
四、遗传变异与进化1. 基因突变:是遗传变异的主要原因,揭示了生物多样性和进化的基础。
2. 染色体重组:染色体的交叉互换和随机分离,使得基因在种群中重新组合,进一步增加了遗传变异。
3. 自然选择:适应环境的个体更有可能生存和繁殖,使有利基因逐渐在种群中累积,驱动进化的方向。
五、遗传工程与生物技术1. 基因工程:通过改变生物体的遗传信息,使其具有新的性状或功能,广泛应用于农业、医学等领域。
2. 克隆技术:通过体细胞核移植等方法,复制生物体,实现基因的精确复制和传递。
【高中生物】染色体组的理解与判定规律
![【高中生物】染色体组的理解与判定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5029fed610661ed9ad51f3ed.png)
【高中生物】染色体组的理解与判定规律一、染色体组的概念染色体组指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它们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是控制着一种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信息。
二、染色体组的理解1.染色体角度一个染色体组中没有同源染色体,染色体组内染色体在形态、大小和功能上各不相同。
一般二倍体生物的生殖细胞中含有的全部染色体,称为一个染色体组。
例如,果蝇的体细胞中有4对共8条染色体,这4对染色体可以分成两组,每一组中包含3条常染色体和l条性染色体。
对于多倍体生物而言,生殖细胞中就不只含有一组形态、大小各不相同的染色体,在这种情况下,染色体组仍然是指形态、大小各不相同的一组染色体。
2.遗传物质角度染色组中含有控制一种生物所有性状的一整套基因,没有重复的基因,不能缺少。
即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只有一个,一个染色体组内不存在等位基因。
3.比喻理解可以把一个染色体组比喻成一套教科书,一套书内含有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等,这一套内每一本书的封面(比作染色体的形态)都不剧,每一本书的内容(比作染色体上的基因)也不同。
也可以把一只手比喻成一个染色体组,其中每一个手指代表了形态、大小各不相同的非同源染色体。
三、染色体组数目的判定1.关于二倍体或同源多倍体细胞内染色体组数的判定(1)根据细胞中染色体形态判断①细胞内同一形态的染色体有几条,则含有几个染色体组;②细胞中有几种形态的染色体,一个染色体组内就有几条染色体。
例1.下图是两种生物体细胞染色体情况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甲是倍体生物,乙是倍体生物。
(2)甲的一个染色体组含有条染色体,该生物的卵细胞单独培养成的生物体细胞中含有个染色体组,是倍体。
解析:由图可知,甲图中形态相同的染色体共4条,乙图中形态相同的染色体共3条,因此,甲为四倍体生物,乙为三倍体生物。
甲图共有l2条染色体,4个染色体组,一个染色体组含3条染色体。
答案:(1)四三(2) 3 2 二(2)根据生物的基因型来判断在细胞或生物体的基因型中,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出现几次,则有几个染色体组。
高中生物名词解释
![高中生物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e6a8a600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9d.png)
高中生物名词解释高中生物名词解释生物科学是一门探索生命的科学。
在学习生物学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生物学术语及相关概念,下面为大家详解几种常见生物学名词。
一、基因基因是指遗传物质的一段特定区域,是DNA的一个片段。
基因决定了生物个体的遗传特征,如眼睛的颜色、身高、皮肤颜色等等。
在生物进化过程中,基因的突变是使得物种适应环境变化的重要推动力。
二、染色体染色体是存在于生物体细胞核内的一种染色体蛋白质复合体。
人类就有46条染色体,一半来自母亲,一半来自父亲。
染色体中包含了基因的信息,不同的基因序列决定了不同的表型,如具有不同颜色花瓣的植物。
三、DNADNA即脱氧核糖核酸(Deoxyribonucleic acid),是构成细胞和生物体遗传信息的重要分子。
DNA是由四种不同的核苷酸分子按特定顺序组成。
每个核苷酸分子包含了一个磷酸基团、一个糖基团和一个氮碱基团。
因为元素成分的不同,DNA分子可以在它们之间建立特异的化学键。
四、进化进化是指物种的形态、习性、特征以及种群数量和分布等方面的变化。
进化过程可通过自然选择、基因突变、遗传漂变等过程来推动。
整个生物的进化过程是从单细胞生物到多细胞有机体的过程,也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漫长过程。
五、细胞细胞是构成生物的最基本单位,是生命活动的基础。
细胞内含有许多重要的功能分子,如DNA、蛋白质、酶等,从而使细胞具有各种功能和特性。
细胞可以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两类,真核细胞是由原核细胞进化而来的。
六、基因工程基因工程是通过改变或重组DNA分子的顺序、组成和结构,进而影响生物性状和生理特征的技术。
基因工程在动植物遗传改良、医学治疗、环境保护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七、克隆克隆是指通过人造方法复制一个已经存在的生物体,从而得到与原生物特征基本一致的复制品。
克隆技术在动植物生殖和遗传改良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上就是一些常见的高中生物学术语和相关概念的解释,生物学知识远远不止于此,希望大家在学习生物学的过程中不断学习、积累相关知识,形成更加完整的生物学知识体系。
高中生物必修一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必修一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74703d1a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32.png)
高中生物必修一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知识点总结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是生物必修一课本重点内容,高中学生可以通过对知识点分类整理加强记忆。
下面店铺给高中生带来生物必修一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生物必修一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知识点(一)一、减数分裂的概念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形成生殖细胞过程中所特有的细胞分裂方式。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体细胞减少一半。
(注:体细胞主要通过有丝分裂产生,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新产生的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
)二、减数分裂的过程1、精子的形成过程:精巢(哺乳动物称睾丸)l 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包括DNA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
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称联会),形成四分体。
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常常发生对等片段的互换。
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排列在赤道板上(两侧)。
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末期:细胞质分裂,形成2个子细胞。
l 减数第二次分裂(无同源染色体)前期:染色体排列散乱。
中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都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
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
并分别移向细胞两极。
末期:细胞质分裂,每个细胞形成2个子细胞,最终共形成4个子细胞。
2、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卵巢三、精子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的比较精子的形成卵细胞的形成不同点形成部位精巢(哺乳动物称睾丸) 卵巢过程有变形期无变形期子细胞数一个精原细胞形成4个精子一个卵原细胞形成1个卵细胞+3个极体相同点精子和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都是体细胞的一半四、注意:(1)同源染色体①形态、大小基本相同;②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2)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
因此,它们属于体细胞,通过有丝分裂的方式增殖,但它们又可以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生殖细胞。
(3)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原因是同源染色体分离并进入不同的子细胞。
高中染色体组的概念
![高中染色体组的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88490100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24.png)
高中染色体组的概念染色体,是一种自然界共同存在的遗传物质,由于它们在生物进化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所以被称为“遗传密码”。
染色体组是以染色体数目和结构为基础的遗传标识,是生物界中最容易用来区分物种开始的重要因素之一。
它们可以用作一种古老的生物指示符,能够帮助研究人员深入探索物种之间的关系,甚至可以为我们提供有关基因调控信息的重要提示。
本文将就染色体组概念的概述、组成、功能和与基因表达的关系,让我们更加深入的了解它。
概述染色体组是染色体的遗传指示符,它提供了特定物种的分类条件,它不仅仅反映了染色体的数量,还反映了染色体的结构,形状以及它们在两个完全不同的种群中存在的差异。
一般来说,它们包括双倍体、基因位点分布和染色体表达,每种组合都是不同的。
染色体组可以用作一种很好的分类系统,用于分类不同物种,因为它们具有特定且稳定的遗传结构,可以帮助生物学家更加准确快速地辨别物种。
组成染色体组由两部分组成:染色体数目和染色体结构。
染色体数目是指染色体的总数,也被称为:细胞核表象(细胞核图像)。
一般来说,物种的染色体数量是基因组规模的直接反映,因此,它可以用来快速区分物种。
此外,染色体结构也是一个重要的特征。
它是指染色体的形状,例如大小,细胞核的延展程度,染色体的长短,以及在配对的染色体中是否存在差异。
这些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作为特殊物种的遗传标识,它们可以用来帮助科学家进行物种分类。
功能染色体组有着多种功能,其中最重要的是用于物种分类和物种发现。
这是因为物种的染色体数目和结构都具有稳定性,而且这些特征在人类当中有着很大的遗传传播性。
因此,染色体组可以用来作为物种分类的一个有力的指南。
此外,染色体组也可以用来解释某些特定表型的形成,例如遗传疾病的形成,以及发生变异的可能性。
同时,染色体组也可以用于分析物种之间的关系,以及同一物种不同种群之间的差异。
与基因表达的关系染色体组与基因表达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一般来说,基因表达水平与染色体组的不同有关。
高中生物必修课----染色体变异知识讲解及巩固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高中生物必修课----染色体变异知识讲解及巩固练习题(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a2b98c9ca26925c52cc5bfed.png)
高中生物必修课----染色体变异知识讲解及巩固练习题(含答案解析)【学习目标】1、简述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
2、概述染色体组、二倍体、多倍体及单倍体的概念及联系。
【要点梳理】要点一、染色体变异的概念和类型【高清课堂:染色体变异高清未发布染色体变异的概念和类型】1、概念:细胞内染色体数目、结构发生变化。
2、类型:变异类型主要原因结构变异染色体断裂——复合出现差错整倍体染色体组的倍性变化数目变异非整倍体个别染色体的增减变化要点二、染色体结构的变异1、概念:染色体结构的改变,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数目和排列顺序发生改变,从而导致性状的变异。
2、类型: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四种缺失重复倒位易位易位要点诠释:①染色体易位是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片段交换。
在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是基因重组。
②染色体变异,可以用显微镜直接观察,属细胞水平变异。
3、结果:引起染色体上基因的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对生物个体往往是不利的,有的甚至导致生物个体死亡。
要点三、染色体数目的变异1、非整倍体变异:细胞内个别染色体数目的增加或减少。
例如:人类21号染色体正常情况下只有一对同源染色体,而由于某种原因变成了3条,导致21三体综合征;女性由于缺少了1条X染色体,导致性腺发育不良。
机理:减数分裂时,某对同源染色体没有分开或者姐妹染色单体没有分开,导致产生含有(n+1)、(n-1)等配子(如下图所示)。
2、整倍体变异:体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1)染色体组的概念染色体组是指细胞中形态和功能各不相同,但是携带着控制一种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信息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
要点诠释:要构成一个染色体组应具备以下几条:①一个染色体组中不含同源染色体。
②一个染色体组中所含的染色体形态、大小和功能各不相同。
③一个染色体组中含有控制物种生物性状的一整套基因,但不能重复。
(2)体细胞中染色体组数目的判断要确定某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组的数目,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①细胞中同种形态的染色体有几条,细胞内就含有几个染色体组。
同源染色体及相关概念 高中生物必修二教学课件PPT 人教版
![同源染色体及相关概念 高中生物必修二教学课件PPT 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3c0fe9fe580216fc710afd56.png)
3.D 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据图可知细胞中有两对同源染色体、 4个染色体,两个四分体,A项错误;细胞中有8个染色单体、8个DNA,B项 错误,D项正确;该细胞分裂产生的子细胞,染色体组合为1、3与2、4或1、 4与2、3,C项错误。
误区2:图2、3有同源染色体,图1没有。
[染色体与姐妹染色单体]
a
aa
’
1
1
11
1条染色体
1条染色体
2条染色体
0条姐妹染色单体 2条姐妹染色单体 0条姐妹染色单体
下列哪些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 ①②③⑤⑥⑦⑧⑫
1234 5678
【图像中同源染色体的识别】 ①形状(着丝点的位置)相同 ②大小(长度)相同 ③来源(颜色)不同
与同源染色体相关的部分重要概念
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
3.交叉互换-- 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经常发生缠 绕,并交换一部分片段。
12
12
非姐妹染色单体
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例如a和b、c’和d 非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例如a和c、b和c
(1)同源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会发生交叉互换
-必修2 遗传与进化
同源染色体__对__(_联__会__)的两条染色体,形状和大小一般 都相__同__,一条来自_父__方_,一条来自母__方_。
精子
1
3
受精卵 1
3
高中生物——遗传学知识整理
![高中生物——遗传学知识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bc1c26af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6c.png)
高中生物——遗传学知识整理1、染色体组型:也叫核型,是指一种生物体细胞中全部染色体的数目、大小和形态特征。
观察染色体组型最好的时期是有丝分裂的中期。
2、性别决定:一般是指雌雄异体的生物决定性别的方式。
3、性染色体:决定性别的染色体叫做性染色体。
4、常染色体:与决定性别无关的染色体叫做常染色体。
5、伴性遗传: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它的遗传方式是与性别相联系的,这种遗传方式叫做伴性遗传。
语句:1、染色体的四种类型:中着丝粒染色体,亚中着丝粒染色体,近端着丝粒染色体,端着丝粒染色体。
2、性别决定的类型:(1)XY型:雄性个体的体细胞中含有两个异型的性染色体(XY),雌性个体含有两个同型的性染色体(XX)的性别决定类型。
(2)ZW型:与XY型相反,同型性染色体的个体是雄性,而异型性染色体的个体是雌性。
蛾类、蝶类、鸟类(鸡、鸭、鹅)的性别决定属于“ZW”型。
3、色盲病是一种先天性色觉障碍病,不能分辨各种颜色或两种颜色。
其中,常见的色盲是红绿色盲,患者对红色、绿色分不清,全色盲极个别。
色盲基因(b)以及它的等位基因——正常人的B就位于X染色体上,而Y染色体的相应位置上没有什么色觉的基因。
4、色盲的遗传特点:男性多于女性一般地说,色盲这种病是由男性通过他的女儿(不病)遗传给他的外孙子(隔代遗传、交叉遗传)。
色盲基因不能由男性传给男性)。
5、血友病简介:症状——血液中缺少一种凝血因子,故凝血时间延长,或出血不止;血友病也是一种伴X隐性遗传病,其遗传特点与色盲完全一样。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1.19世纪末叶,生物学家通过对细胞的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过程的研究,认识到染色体在生物的遗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染色体的化学组成如何?到底哪种成分才是遗传物质? 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还含有少量的RNA。
由于染色体不是单一物质组成,因而,遗传物质到底是DNA,还是蛋白质的争论相当激烈,随着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的进行,使人们普遍接受了DNA才是遗传物质的结论。
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2课第5章第2节染色体变异
![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2课第5章第2节染色体变异](https://img.taocdn.com/s3/m/4c0b7603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cc.png)
解析:①21三体综合征患者体细胞中有3条21号染色体,属于 染色体数目变异;②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互换属于染色体结 构变异中的易位;③染色体数目增加或减少包括个别染色体 的增加或减少和以一套完整的非同源染色体为基数成倍地增 加或成套地减少;④花药离体培养获得的植株的体细胞中染 色体数目减半,属于单倍体,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变异;⑤在减数 分裂Ⅰ的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自由组合属于基因重组; ⑥染色体上的基因中碱基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属于基因突变。
(2)控制同一性状的等位基因有几个就有几个染色体组。如 基因型为AAabbb的个体体细胞中有3个染色体组。
(3)染色体组的数目=染色体数/染色体形态数,如上图细胞中 的染色体组的数目为8/2=4(个)。
2.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的判断方法
(1)如果生物体由受精卵发育而成,体细胞中含有几个染色 体组,该生物就称为几倍体。
2.二倍体和多倍体
(1)染色体组:细胞中的一套非同源染色体,它们在形态和功
能上各不相同。
(2)二倍体和多倍体概念辨析
项目
起点
体细胞染 色体组数目
实例
二倍体 受精卵 2 个
几乎全部动物和过半数的 高等植物
多倍体
受精卵
3 个或 3 个以上
三倍体香蕉和四倍体马铃薯
(3)多倍体的特点:茎秆粗壮,叶片、果实和种子都比较大, 糖类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含量都有所增加。
答案:C
解析:秋水仙素抑制纺锤体的形成,纺锤体的形成发生在有 丝分裂的前期。四倍体植株上所结的西瓜,其果皮是由子房 壁发育而成的,来自母本,应含有4个染色体组。三倍体西瓜不 能产生正常配子,所以无子西瓜不能形成受精卵,而种子的种 皮来自母本,所以有种皮,没有胚。由于植株的地下部分没有 经秋水仙素处理,四倍体西瓜的根细胞中仍含有2个染色体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生物之与染色体相关的概念
1、染色体与染色质
(1)相同点:都位于细胞核中,易被碱性染料(龙胆紫等)染成深色,都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2)不同点:染色质处于细胞分裂间期,呈细丝状;染色体处于细胞分裂期,呈杆状或棒状。
(3)关系:同一物质在不同时期细胞中的两种形态。
(4)二者互变式可表示如下:
2、染色体与染色单体
染色单体是由染色体经过复制(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合成)形成的。
复制后每一条染色体形成两条染色单体。
连接在同一着丝点上的两条染色单体叫姐妹染色单体。
连接在不同着丝点上的两条染色单体叫非姐妹染色单体。
如下图,a和a’、b和b’为姐妹染色单体;a和b、a 和b’、a’和b、a’和b’为非姐妹染色单体。
有丝分裂中,染色体含有染色单体的时期为前期和中期,不含染色单体的时期是后期和末期;减数分裂中,由减数分裂开始到减数第二次分裂的次级性母细胞分裂中期都含有染色单体。
要注意染色体、染色单体、DNA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的计算。
其三者之间数量关系如下:
当染色体中不存在染色单体时:染色体数=DNA分子数;
当染色体中存在染色单体时:染色单体数=DNA分子数=染色体数×2。
3、同源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联会和四分体
(1)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形状、结构、大小一般都相同的配对的两条染色体称为同源染色体,即联会的两条染色体。
此概念包含了两个内涵,即形状、结构、大小相同,而且要来自父母双方,否则,形状、结构、大小相同的也不一定是同源染色体。
例如着丝点分裂后,由染色单体转变的两条染色体是由复制形成的,不是来自父母双方,故这两条染色体不是同源染色体,而是相同染色体。
(2)形状、结构、大小不同的染色体一般称为非同源染色体(性染色体X和Y、Z和W等是特殊的同源染色体)。
5、染色体组、二倍体、多倍体和单倍体
(1)染色体组
①生殖细胞中由形状、大小各不相同的染色体组成的一组染色体就叫一个染色体组。
②染色体组内染色体的特点:都是非同源染色体,也就是由非同源染色体组成染色体组内的染色体。
③决定染色体组组数的因素,主要是由细胞中同源染色体的个数来决定的。
如下图,这个细胞中共有四个染色体组,每一个染色体组内包含三条非同源染色体。
④不同生物体其细胞核中染色体组的数目及每一个染色体组含有的染色体数目可以不同。
(2)二倍体
①二倍体是指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
②二倍体生物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是染色体没有发生成倍增加或减少的一类生物。
③几乎全部的动物和大部分植物都是二倍体。
(3)多倍体
①多倍体是指体细胞中含有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
②已知被子植物中至少有三分之一的物种是多倍体。
③形成原因:主要是受外界条件剧烈变化的影响形成的。
④植株特点:茎秆粗壮,叶片、果实和种子都比较大,糖类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含量都有增加,但发育延迟,结实率低。
⑤应用:诱变育种,方法是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从而得到多倍体植株。
过程是:
有丝分裂多倍体植株
(4)单倍体
①单倍体是指体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与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相同的个体。
②形成原因:卵细胞未经受精,单独发育而成。
③植株特点:植株弱小,高度不育。
④应用:花药离体培养法。
优点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