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数是一位数的进位乘法-教学设想与实践反思
《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进一次位乘法》教学反思
![《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进一次位乘法》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03b4dc12cc7931b765ce15d5.png)
《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进位乘法》教学反思本节课是教学不连续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主要教学个位乘积超过几十要向十位进位这种情况。
1.理解算理。
教学48×2时,我先让学生用小棒摆出2个48,看看结果是多少。
并提出要求:有什么方法能很清楚地看出一共有多少根?让学生想到2个8根是16根,可以把其中的10根捆成1捆。
接着通过提问:9捆是怎么得到的?让学生交流把10根小棒捆成1捆的过程,也为学习竖式计算中个位相乘满10,要向十位进1提供直观支撑。
摆小棒的过程其实是让学生理解算理。
2.掌握算法。
教学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三个重点。
第一,乘的顺序。
用竖式计算时,计算的顺序是先用2和个位上的8相乘,再和十位上的4相乘。
第二,部分积对位。
先用2和个位上的8相乘等于16,个位上写6,十位上写1。
再用2和十位上的4相乘,十位上的4表示4个十,2乘4个十等于8个十,8个十也就是80,个位上写0,十位上写8。
第三,为什么要把两次积相加。
因为16是2个8相加,80是2个40相加,16+80才是2个48相加。
一个难点,即进位,计算时个位相乘满10要向十位进1,在竖式中十位的右下角写一个小小的“1”,并要把进到十位的“1”和十位上相乘的积相加。
之后通过想想做做第1题的练习,使学生明确:个位上相乘满几十,就要向十位进几。
教学时还要注意两个对照:一是竖式与图形对照讲。
把竖式与小棒图相结合,让学生说说16、80、96在图上各表示哪一部分。
通过联系小棒图,引导学生直观地进行理解。
二是繁写与简写对照讲。
繁写与简写不是孤立的两部分,教师要引导学生比较两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进位乘法》教学反思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进位乘法》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9a9d7ffa453610661fd9f491.png)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进位乘法》教学反思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进位乘法》教学反思范文
一、注意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
小学生,尤其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学习素材的感受与兴趣,现实的、有趣的问题情境,容易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激发学习愿望。
这节课上,教师在课前请学生欣赏优美的录像,引出帮渔民伯伯解决问题,又引出帮助小动物解决一系列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
二、经历探究竖式计算方法的过程
一般情况下,要求学生解决的问题应有适当的难度,问题处于班内大多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效果会比较好。
教学中,教师让学生从已有知识基础出发,自主探索和体验,更好地理解了计算方法,学生在探究中,教师不是看客,而是参与者和引导者。
三、计算教学与问题解决的有效结合
我们知道,计算是由于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而产生的,它是解决问题的一部分。
本节课中,教师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这节课所获得的知识来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促使学生自主获得信息、处理信息,为解决问题服务,又使问题解决与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
课一开始,教师由一个生活问题引入到数学问题,当学生掌握了乘法竖式的计算方法后,并没有马上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用于实际生活,而是让学生先练一练,以此来强化所学的知识,然后再把所学到的数
学知识应用到生活的实际中去。
这样做,使学生感受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的数学信息,既体会到计算的价值,又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进位乘法》教学反思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进位乘法》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fcfba14b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baebb12.png)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进位乘法》教学反思引言在教学生《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进位乘法》时,我深刻体验到了很多学生对于进位不熟悉的问题。
尽管课前我已经通过使用动画和游戏等互动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进位”的概念,但是仍有很多学生没有完全掌握这个知识点。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的教学反思,并提出一些改进方法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进位乘法。
问题描述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普遍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不理解进位的概念:即使学生能够正确的完成进位乘法的题目,但是他们缺乏对进位的理解。
许多学生认为进位只是简单的“把十位上的数加上一”的过程,并没有真正理解进位的概念。
•一位数进位与两位数进位的混淆:很多学生在进位乘法中,混淆了一位数进位和两位数进位的概念。
他们常常认为进位只会发生在十位和个位上。
•不熟悉进位乘法的步骤:虽然学生在数学课上经常练习进位乘法的题目,但很多学生却并不熟悉进位乘法的具体步骤。
他们常常把进位与不进位的情况混淆,从而导致错误的答案。
解决方案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采用以下一些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进位乘法。
1. 视觉化方法通过视觉化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进位的概念。
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使用物品(如棋子、积木或小球等)来模拟数字,模拟加法、进位过程等。
这种方法通过实际动手操作,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进位运算。
2. 预习和讲解在课前,我鼓励学生提前预习相关知识。
在课上,我采用注重交互式教学的方式来介绍进位乘法公式和步骤,不断与学生互动呼应,引导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
3. 渐进式的练习在讲解完公式和步骤后,我通过渐进式的练习方式,引导学生逐步掌握进位乘法。
渐进式的练习,让学生先从简单的练习开始,循序渐进地学习进位乘法的步骤和规律,逐渐感受到进位乘法的算法和思维逻辑。
通过反复练习,学生在实现中不断调整,逐渐掌握进位乘法的方法和技巧。
效果评估经过以上措施的实施,我的学生在进位乘法的掌握上有了显著的进步。
他们在不同难度和长度的题目中,不断巩固进位乘法的方法,提高了进位乘法的准确率和速度,更加清晰地认识了“进位”和“不进位”的区别,并且能够有条不紊地完成进位乘法题目。
《进位乘法》教案设计与反思
![《进位乘法》教案设计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4a134c1590c69ec3d5bb75ba.png)
《进位乘法》教案设计及反思教学内容:两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连续进位的)乘法。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和理解两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连续进位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培养学生规范书写、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口算:5×3+6 2×7+8 3×6+4 5×4+7 8×7+52、笔算:18×3 26×2 38×2 19× 4 13 ×7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小结不连续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
二、学习新知1、题目:商店运来9箱矿泉水,每箱24瓶,一共有多少瓶?(1)引导生分析题意。
(2)列出算式,尝试计算。
(3)讨论、交流算法。
汇报结果。
(4)师讲解,归纳、小结。
2、计算:137×5(1)学生独立完成。
(2)交流自己的算法。
(3)汇报结果,小结计算方法:两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用一位数依次乘多位数的每一位数,哪一位数乘得的积满十,就向前进几,每一位乘得的积要加上进上来的数。
3、练习反馈:49×6 256×7 86×8 657×6三、巩固练习课本79页“做一做”四、作业课本81页第五、第六题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教学目的是让学生理解二、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计算。
由于有了上节课的知识基础,所以本节课我采用了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获得知识,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主动,兴趣浓厚,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一、参与率不高,不能关注到全体。
二、学困生的学习兴趣不浓,不能掌握本节课知识。
《多位数乘一位数(进位乘法)》教学反思
![《多位数乘一位数(进位乘法)》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5147a258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b1.png)
《多位数乘一位数(进位乘法)》教学反思1.12.23.3多位数乘一位数进位乘法教学反思,容易接受自然也就掌握了知识锻炼了能力,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进位乘法的教学反思,从本班实际导入创设了问题情景,当然在课堂中也有不足之处例如学生对算理的讲解还不够加强。
《多位数乘一位数(进位乘法)》教学反思2017-08-14 20:36:49 | #1楼《多位数乘一位数(进位乘法)》教学反思这节课学生主要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会用乘法竖式计算。
本节课的例题教学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个位与十位的积都要进位、十位积加进上来的数又要进位,也就是连续两次进位的题目。
课堂上我先让学生复习了前面学习的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乘法,为这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矗在进位乘法中,进位叠加的乘法难度最大,学生既要记住进上来的数,又要做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稍有疏忽,就会产生错误。
为了解决这个难点,我在课中安排了口算,在板演题中又要求学生说说计算过程,(先算个位再算十位)。
教学例题和试一试时又在黑板上把过程板书出来,让学生了解到笔算乘法其实可以拆分成一个表内乘法算式和一到两个乘加算式来进行计算,再通过口答进行强化,化难为易,一步步进行突破。
整节课为学生创设了生活情境,激起他们的探究欲望,我给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自主的探究,在练习本上大胆的尝试着计算,这样学生能用自己的方法计算出18×3的结果,学生的方法肯定不一样,这时让学生在小组内把自己的方法互相的说一说,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进一步得到提升,为什么他会这样做,“这样做对吗”等等。
很多问题在他们的脑海中形成,他们积极的思考,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学生会从这多种方法中提炼出最简便,最容易理解的方法,那就是用竖式进行笔算,笔算的方法在学生的探讨中形成了,学生比较容易接受,自然也就掌握了知识,锻炼了能力。
从学生的当堂作业上来看,效果还是比较好的,学生都能较熟练地说出算理,笔算正确率是92%,另外练习中还准备了挑战题,待学生完成课堂作业后,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拓展。
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进位乘法教学反思范文(精选7篇)
![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进位乘法教学反思范文(精选7篇)](https://img.taocdn.com/s3/m/dbe38b41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12ddc52.png)
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进位乘法教学反思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进位乘法教学反思范文(精选7篇)在不断进步的社会中,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反思是思考过去的事情,从中总结经验教训。
怎样写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进位乘法教学反思范文(精选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进位乘法教学反思1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包括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进位)。
教学目标主要是经历探索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理解并掌握相关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相关的口算。
一、这节课比较成功的地方:1、重视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如在引入阶段创设学生喜欢的生活情境:漂亮的巴比乐果园的美丽图画。
练习阶段创设过关游戏情境,让学生玩中学。
学生在各种情境中,主动参与,达到学习目标。
2、注重学生的发展,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1)数学和学生实际生活紧密结合本节课的开始,从学生喜欢的场景引入,来编乘法题,使学生感受数学来自于生活。
(2)从学生实际已有的认知结构出发,来完成课堂教学学生已有了整十数乘一位数,一位数乘一位数的知识,在此基础上我引导让学生自己发现两位数乘一位数的方法。
(3)重视学生主动学习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作有效的迁移,获得解决新问题的多种方法。
问题是从情境中学生自己编题出现的,设计这样的情景,能使学生感到所面临的确是自己的问题,应主动承担起解决问题的职责,而不是教师简单地给出问题,使学生“被迫地”为教师而工作。
并引导学生用已学过的知识和方法解决新问题。
组织学生合作发现不同的方法,让学生体验口算方法的多样化。
锻炼学生发散思维。
在此基础上又引导学生对多种方法进行评价,然后选择合理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师力图通过教学活动向学生展现“活生生的”数学研究工作,而不是死的数学知识。
(4)在合作交流中,获得知识,培养合作意识引导学生讨论,最后全班范围内以小组汇报形式说算法,使每个学生都参与了不同程度的思考与讨论,在交流、比较中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倾听他人的想法,从而优选适合自己的算法。
《一次进位的笔算乘法》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次进位的笔算乘法》教学设计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0c7f69d2f18583d04864590e.png)
《一次进位的笔算乘法》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内容:三年级第76页例2,练习十七第1-4题教学目标:1、协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并巩固乘法竖式的计算法则。
2、使学生经历只含有一次进位的笔算乘法的计算过程,理解“满十进一”的算理,进而类推出“满几十进几”的算法。
初步掌握进位法则,并准确实行计算。
3、培养学生主动去获取新知识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巩固乘法竖式的计算法则和进位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笔算乘法中的进位方法,并准确计算。
教具准备:挂图、口算卡片、小黑板等。
教学设计: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口算:40×3 60×6 200×4 80×760×5 500×3 70×9 30×42、用竖式计算:32 × 3 221 × 4二、新课教学1、创设情境(1)出示挂图,让学生观察情境图,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数学信息?能够怎样解决这个问题?(2)引导学生列出算式:18×3师:你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2、探究算法师:你能计算这个式子吗?你是用什么办法计算的,想出尽可能多计算方法。
(1)18+18+18=54(2)把18先当成20来计算,20×3=60,多算了2个3,再从60里减去6得54(3)列竖式3、教学竖式师:谁是用竖式计算的?你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师:和我们前面学过的竖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强调:十位1×3=3,为什么等于5?(十位8×3=24,满20,所以要向十位进2,十位就比原来的积3要多2)三、练习(1)完成做一做想一想,你是怎么做的?(2)用竖式计算:12×8 14×5(3)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37 28 236× 2 × 3 × 2 —————————64 74 472()()()四、小测:28×2 213×4五、全课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对于进位的笔算乘法,你觉得在计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特别强调:哪一位乘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六、作业:练习十七第1、3题。
一位数乘一位数进位乘法教学反思
![一位数乘一位数进位乘法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01b34d6e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5da0266.png)
一位数乘一位数进位乘法教学反思
本文将对一位数乘一位数进位乘法教学进行反思和总结。
进位
乘法是小学数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学需注重引导学生理解进位
乘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运算技巧。
首先,教师在引入进位乘法的教学时,可以通过实际生活中的
例子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如购买苹果的例子,让学生思考如果
每颗苹果的价格是5元,那么买2颗苹果需要多少钱?引入进位乘
法的概念时,可以通过连续的数学运算展示乘法的结果,帮助学生
理解进位乘法的原理。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教具、图片或幻灯片等辅
助工具,直观地呈现进位乘法的过程。
可以使用十位和个位相乘的
运算表,通过对应位置上数的相乘和进位的操作,让学生直观地感
受到进位乘法的本质。
同时,可以设置一些小游戏或互动练,激发
学生的研究兴趣,加深对进位乘法的理解。
此外,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巩固学生对进位乘法的记忆和应用
能力。
可以设置一些练题,包括正常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题,
帮助学生熟练掌握进位乘法的运算方法。
同时,教师还可以提供一
些拓展的问题,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一位数乘一位数进位乘法教学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和思维能力,通过实际生活示例和直观呈现的教学方法,帮助学
生理解进位乘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同时,通过不断的练习和应用,巩固学生对进位乘法的记忆和技能。
这样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更
好地掌握进位乘法的知识,提高他们的数学水平和问题解决能力。
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的教学反思
![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的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59f97d2f4a7302768e993935.png)
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的教学反思本节课对于计算教学目标的重新认识和把握,及由此采取的相应的教学策略、教学模式,对传统的计算教学带来了强烈的冲击,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课堂实践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教学设想,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一、重组课时教学内容,扩大了学生的自由探索空间。
这样的重组,并不是把几块内容简单的相加,而是抓住"进位"这一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作为主线。
先教学一位数乘两位数。
以24×3为研究重点,通过讨论及生动、形象的多媒体教学,使学生理解"用3乘十位上的2得6,应再加上个位相乘满十进上来的1",从而使学生初步掌握进位乘法的算理。
再让学生尝试计算13×7、42×6、91×5等几道题,这些题具有一定的典型性、代表性,因为其中包括了个位相乘满几十的,十位相乘满几十的及连续进位的。
经过有针对性地练习、讨论,使学生引进一步掌握了进位乘法的算理算法,学生在理解、掌握了两位数乘以一位数的算理当算法之后,顺水推舟,把乘数拓展延伸到三位数、四位数,学生已经不学自会。
整节课与原教材比,虽然内容大大增加,但并没有因此加重学生的负担,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轻松。
这样的处理方法,对我们今后的计算教掌以及课程改革,带来了不少的启示。
二、计算关注的不应仅仅是计算。
本节课的教学,我们跳出了认知技能的框框,不把法则的得出、技能的形成作为唯一的目标,而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在自身实践探索的过程中实现发展性领域目标。
如教学时,围绕可视作例题的24×3重点展开探索,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给学生充分思考的空间和时间,允许并鼓励他们有不同的算法,尊重他们的想法,哪怕是不合理的,甚至是错误的,让他们在相互交流、碰撞、讨论中,进一步明确算理。
重点探究后,教师并不急于得出计算法则,而是继续让学生尝试计算他们自己提供的另外几道乘法式题,仍允许他们选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可口算,可笔算,也可摆竖式计算,之后在相互交流中感受计算方的灵活性,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基本掌握进位乘法的算理算法,体验知识的获得过程。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乘数是一位数的进位乘法.doc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乘数是一位数的进位乘法.doc](https://img.taocdn.com/s3/m/7bae357716fc700aba68fc0f.png)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乘数是一位数的进位乘法教学内容:人教版第五册教学目的:1.使学生初步掌握乘数是一位数的进位乘法的算法。
2.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1、复习准备,呈现材料师:今天老师和同学们继续研究乘数是一位数的进位乘法。
你能不能自己写一道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算式生1:我写的乘法算式是137。
生2:我写的是114。
学生纷纷举手,欲交流自己所写的算式,教师选择137,114,436,914等算式板书在黑板上。
师:老师也想写一题,行不行?师:114你们会算吗?请在本子上算一算。
生:11乘4等于44。
师:你是怎样算的?生1:我是口算的,10乘4等于40,1乘4等于4,40加上4等于44,所以,11乘4等于44。
生2:我是笔算的,先用4乘被乘数个位上的1等于4,在积的个位上写4,再用4乘被乘数十位上的1等于4,4写在积的十位上。
2、探究算理,掌握算法探讨243的算理、算法。
师:同学们很轻松地算出114的积,那么这些题你会不会算呢?师:那好,请你先想办法算一算243等于多少,行吗?有困难的同学可以商量一下。
生1:24乘3等于92。
生2;我不同意,24乘3应该等于72。
生3:我算出来24乘3的结果是612。
师:还有没有不同的答案?现在有三个不同的答案,究竟哪一个是对的呢?先请大家说说你们是怎样想的,好吗?计算结果是612的同学:我是想,先算2乘3得6,再算4乘3得12,所以24乘3等于612。
生:老师,我认为612肯定是错的,因为即使是100乘3等于300,而24乘3的积应该比300小得多,所以根本不可能是612。
师:同学们,你们赞同他的观点吗?生齐声:同意。
师:这位同学太聪明了,我们今后可以用估算的方法来大致检验乘法算得对不对。
计算结果是72的同学,说说你们是怎样算的?生1:我是这样想的,3乘4等于12,3乘20等于60,60加上12等于72,所以,24乘3等于72。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的笔算乘法》教学反思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的笔算乘法》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f669486b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0c.png)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的笔算乘法》教学反思第一篇:《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的笔算乘法》教学反思《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的笔算乘法》教学反思两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一次进位笔算课上完了。
课堂上,我通过有趣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算理与计算方法,反复向孩子们强调在乘的时候要记得“从个位起,用一位数依次乘多位数的每一位数;哪一位上乘得得数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的计算要求,但是在练习中部分学生仍然出现了下面的情况:1.漏进位。
在计算时孩子们常会出现贪快不进位的情况,一旦漏掉进位,在下一个数位的计算上就容易遗忘出错。
2.忘记了要“依次乘多位数的每一位数”在计算乘加混合式题的口算时,加法也“依次加多位数的每一位数”了。
在计算一位数乘多位数时,必须严格按照计算顺序一步一步去乘,碰到有进位时,要先对准前一位下面进几,千万不要漏掉把进位的数与乘积相加。
为了减少计算上的错误,需要多练习乘加混合式题的口算(如:6×8+7等),这类口算的熟练可以大大提高一位数乘多位数的正确率。
在教学中还要通过各种形式适时地多补充些相关练习,以强化学生计算技能,提高计算的正确性。
以上这些如果只是讲给是不行的,我通过操作学具让学生加深对算式算理的理解,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对问题做出正确分析,对同一类题目做出总结和概括,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操作学习过程中,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口头语言表达能力,课堂上我注重张扬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以自己的思考方式和习惯解决问题。
个别学生的学习情绪往往是外热而内冷。
我想今后的教学要注意课堂上让所有的学生都活跃起来。
第二篇:笔算乘法(一次进位)《笔算乘法(一次进位)》说课稿各位评委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三年级上册《笔算乘法(一次进位)》这一课时,我将采用四说模式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本节教学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表内乘法、两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不进位笔算、初步学会乘法竖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例2是只含有一次进位的笔算乘法由于学生是初次学习进位,所以这里安排了一道数目较小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例子,以便学生更容易理解进位的道理。
《进位乘》的教学反思
![《进位乘》的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377f0121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c6.png)
《进位乘》的教学反思进位的乘法,比前面的教学对于学生有了一定的难度。
经过这一节课的教学,让我也有了更多的想法。
1、我教学的是一节笔算乘法的内容之一,例3的教学和前面几个例子的'教学结果比有一定的区别,有了进位。
但是我只是自己在写教案,没有在学生原有的基础上写这份教案,这是这节课出现状况的原因之一。
部分学生已经对连续进位的笔算有一定的了解,有些学生甚至遇到这样的连续进位能够直接在算式上进行口算了,在这样的情况下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能够对教学内容做出适当的调整是在我没有做好的。
所以在统一教学后出现了有些同学已经能够解决这样的问题了,但是有些同学还有一定的难度。
也造成了会的已经会了,不会的同学提高却不是很大。
2、在本节课教学24×9前先让学生估一估,对于部分学生来说这个估算意义不大,因为在相同的时间里他已经能够进行精算了,但是对另外的学生来说,这样的估算却是有必要的。
学生在已经懂得精确计算的时候他已经没有估算的习惯了,我们又该怎么来处理自己的教学呢,这也是自己在教学后要去思考的。
3、主要体现最后一个环节。
原本我设想让学生四人小组讨论,把提出的数学问题和解决方法都写在练习本子上,而我在其中选择一些典型的进行教学。
这一环节能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
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我发现学生提出的问题都比较统一,大多都在问几个篮球需要多少元钱,以至我在教学中草草收场,并且忽略了一些细节。
4、学生的关注力未能很好的集中。
一节课的效果如何,学生对知识和学习内容的关注程度有着很大的决定作用。
在这里,有一些学生对于枯燥的计算教学内容兴趣不大,所以就出现了有部分未能真正参与到教学中的现象,这在以后的课堂中要特别值得自己去注意的。
短短的一节课让我有了更多的思考,希望在不断的教学中得到更好的的提高。
【《进位乘》的教学反思】。
乘数是一位数的进位乘法(通用3篇)
![乘数是一位数的进位乘法(通用3篇)](https://img.taocdn.com/s3/m/9daab92a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8a.png)
乘数是一位数的进位乘法(通用3篇)乘数是一位数的进位乘法篇1教学内容:人教版第五册教学目的:1. 使学生初步掌握的算法。
2. 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1、复习准备,呈现材料师:今天老师和同学们继续研究(板书课题)。
你能不能自己写一道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算式(生写,师巡视,反馈)生1:我写的乘法算式是13×7。
生2:我写的是11×4。
……学生纷纷举手,欲交流自己所写的算式,教师选择13×7,11×4,43×6,91×4等算式板书在黑板上。
师:老师也想写一题,行不行?(板书:24×3)师:11×4你们会算吗?请在本子上算一算。
生:11乘4等于44(学生无反对意见)。
师:你是怎样算的?生1:我是口算的,10乘4等于40,1乘4等于4,40加上4等于44,所以,11乘4等于44。
(教师板书口算过程)生2:我是笔算的,先用4乘被乘数个位上的1等于4,在积的个位上写4,再用4乘被乘数十位上的1等于4,4写在积的十位上。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2、探究算理,掌握算法(1)探讨24×3的算理、算法。
师:同学们很轻松地算出11×4的积,那么这些题你会不会算呢?(手指黑板上其余的算式)师:(学生跃跃欲试)那好,请你先想办法算一算24×3等于多少,行吗?有困难的同学可以商量一下。
(学生尝试计算,计算后反馈结果)生1:24乘3等于92。
生2;我不同意,24乘3应该等于72。
生3:我算出来24乘3的结果是612。
……师:还有没有不同的答案?(没有学生响应)现在有三个不同的答案,究竟哪一个是对的呢?先请大家说说你们是怎样想的,好吗?计算结果是612的同学:我是想,先算2乘3得6,再算4乘3得12,所以24乘3等于612。
(立刻有学生举手表示反对)生:老师,我认为612肯定是错的,因为即使是100乘3等于300,而24乘3的积应该比300小得多,所以根本不可能是612。
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乘法的教学反思
![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乘法的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c2a87943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bd.png)
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乘法的教学反思概述这份文档是关于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乘法教学的反思。
我将回顾教学过程中的成功和挑战,并提供一些建议来改进教学策略。
教学成功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学生对于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乘法有着较高的兴趣和参与度。
他们通过合作讨论和举例解决实际问题,展现了积极的研究态度。
此外,学生对于进位概念的理解也提升了,他们能够准确地应用进位规则进行计算。
教学挑战然而,在教学中也存在一些挑战。
首先,有些学生对于进位概念仍然感到困惑。
他们难以理解两位数相乘时的进位规则,并在计算中出现错误。
其次,一些学生对于记忆乘法表仍然依赖较多,缺乏对算法的理解和运用。
这导致了在涉及到复杂的进位计算时的困惑和错误。
改进建议为了改进教学策略,我提出以下建议:1. 建立进位概念的基础:在引入进位乘法之前,确保学生对于单纯乘法的概念有清晰的理解。
通过实际例子和练来加深他们对于乘法运算的理解。
2. 引入逐步的进位规则:将进位概念分为简单和复杂两个阶段。
首先,让学生熟悉简单进位(例如个位数进位到十位数)。
一旦他们掌握了简单进位规则,再逐步引入更复杂的进位计算。
3. 练巩固记忆:提供足够的练,让学生能够不借助乘法表也能够熟练运用进位乘法算法。
这可以通过口头练、书面练和实际应用问题等多种形式来进行。
4. 循序渐进的难度:进行有序的教学设计,从简单的进位乘法问题开始,逐步增加难度。
这有助于学生渐进式地提升他们的技能,避免过大的跳跃难度导致学生的困惑和挫败感。
结论通过在教学中注意到学生的兴趣和困惑,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增强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我们可以提高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乘法教学的效果。
这些建议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进位概念,并能够准确运用进位乘法算法进行计算。
《进位乘》公开课设计教案及反思
![《进位乘》公开课设计教案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19788777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0c70850.png)
《进位乘》公开课设计教案及反思教学内容:课本第81~82页例题,“想想做做”第1~4题。
教学目标:1、学问与技能⑴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乘)的算理。
⑵把握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乘)的口算、笔算的方法。
⑶能运用进位乘的计算学问来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⑴探究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乘)的过程,把握计算方法。
⑵经受具体情境进行估算,体验估算在生活中的重要培育估算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能主动克服数学活动中的困难。
⑵形成合作沟通的态度和独立思索的习惯。
教学难点:把握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乘的口算、笔算的方法。
教具预备:7捆小棒、12根小棒,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口算。
203 302 142213 322 233同学口算,说一说最终两题的口算过程。
2、笔算下面各题。
(与口算同时进行)213 322说一说每题的计算过程。
提问:计算两位数乘一位数时要留意些什么?3、揭示课题。
在这些学问的基础上,我们连续来学习乘法计算。
(板书课题)二、教学例题:1、出示例题插图,请同学说一说图中所给的信息。
2、提出问题,列出算式。
老师:要求2盒一共有多少枝,可以怎样列式?同学可能列出:算式一:48+48 算式二:482运用加法,同学可以算出结果是96。
老师:假如用乘法计算,应当怎样算呢?3、教学算理。
⑴同学自行探究乘法计算的方法。
⑵同学探究时,老师引导同学借助学过的不进位乘的方法。
⑶呈现同学的方法,老师板书:① 4 821 6 .........82=168 0 .........402=809 6 .........1680=96② 4 829 6 .........82=16(写6进1)..........402=80③ 4 821 6 .........82=168 .........42=809 6 .........8016=96在呈现算式时,老师要求同学说出算式计算中每一步的意义,同学可能表达不清晰,老师可引导,启发同学明白每一步计算的算理。
关于数学《进位乘》的个人教学反思
![关于数学《进位乘》的个人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163d2e70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3f.png)
数学《进位乘》的个人教学反思
关于数学《进位乘》的个人教学反思
关于数学《进位乘》的个人教学反思
“两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的笔算” 学生在掌握了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后,应用这一已有知识探索出一次进位的笔算方法对学生而言已不再是难事。
我认为在新课的展开时,应注重的是学生的思维过程,因此,我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索笔算的方法。
但在以往经验中象蒋××、陈××的错误还是会经常出现,针对这一现象,我又将错就错,让学生中的错误情况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自己去评价、分析错误使全班学生都能关注这种错误,起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作用。
当学生出现错误时,我在让他们认识到错误的同时,感谢他们为大家提了个醒,并鼓励他们及时改正,也能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本节课,我放手让学生在自己探索、反馈、校正中获得正确的计算方法,着眼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乘数是一位数的进位乘法"教学设想与实践反思一、教学设想1、重新认识计算教学的目标。
传统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目标只注重让学生牢记法则,形成计算技能。
我们认为数学教学首先要注重的是"教育",启次是"数学"。
要充分利用数学知识这个"载体",让学生通过主动参与、积极探索,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学习能力是到培养和发展。
因此,在确定"乘数是一位数的进位乘"法的教学目标时,不仅仅满足与让学生掌握计算法则,学会计算,而更注重让学生主动参与算理,算法的探索过程,注重转化、建模等数学方法的探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从而把学生的终生发展作为教学教育的根本.目的。
2、探索计算教学的新思路。
传统课堂教学采用的基本模式是:基本训练--例题的讲解、得出计算法则--巩固练习、重新操作形成计算技能。
学生因计算的枯燥,而缺乏兴趣,甚至产生厌倦的心理。
学生成了计算的机器。
本节课我们采用了以下教学策略,努力构建计算教学的新思路。
(1)重新组织教学内容,使其体现出更大的弹性。
教材把进位乘法分为一次进位、隔位进位、连位进位几块分课时编写,自然有它的优势,但对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体现的弹性不够,在具体把握教材时,我们试图把这三部分内容统起来考虑,因为他们有共同的知识基础,也有共同的重点--解决进位问题,这样更有利于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进位的基本问题,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但"上到那里为止"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具体情况调整进程。
(2)让学生参与计算原理和方法的探索过程。
在传统的计算教学中,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束缚,习惯于口算就是口算,笔算就是笔算,口算与笔算分离,方法单一机械,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
教师规定用口算或笔算,计算方法是教师传送的,至于学生是怎样想的?为什么产生口算或笔算?计算方法是怎样产生的?则考虑的较少。
因此,我们大胆提?quot;返朴归真",用最基本的材料,让学生通过尝试解决这些问题的实践,主动探索,再探索中来感悟,来解决算理问题。
首先,让学生参与教学材料的提供。
开门见山揭示问题后,请学生写一道两位数乘以一位数的题目。
教师有代表性的选择如12×4、13×7、42×6等问题的板书在黑板上。
然后用学生自编的题目展开教学。
让学生参与教学材料的提供与组织,扩大学生的学习自主权,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也有利于因材施教。
其次,在重点探索24×3时,不限定学生用竖式计算,而允许学生用口算或横式上直接算等多种算法,并将学生的思考过程充分显示出来。
当学生在选择两道题,如33×4、57×7等连续进位的题目时,有的在横式上直接算,有的列式计算,有的口算,计算的正确率也随之变化。
教师则及时结合实例,展开讨论:怎样使计算正确率更高?让学生感悟出口算与笔算的联系及各自的特点,从而在鼓励学生计算方法多样化的同时,又注重计算策略的优化选择。
第三,针对进位的重点与难点,"满几十要向前一位进几",我们让学生先凭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大胆尝试,积累感性认识,然后通过多媒体直观形象的动态展示,使学生理解进位的基本原理,从而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
3、力求构建非直线性的教学路径。
我们的课堂教学从学习材料得提供,到教学方式和方法的运用,都注意一定的开放性,学生有了更大的自主权,对教师驾驭课堂提供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我们针对各个具体的环节考虑学生学习的需要和可能,均设计多个方案,具体方案的选择和使用视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调节。
如探索准备阶段,如班级学生基础较好,较多学生已能正确计算两位数乘以一位数的进位乘法,则不妨先让学生自己写一道这样的乘法算式,并试着算出得数,然后讨论、交流各自的意见,在学生有困难的时候组织重点研究、突破。
如果班级大部分学生尚不能计算出两位数乘以一位数的进位乘法,则不妨让学生任意写出一道两位数乘以一位数的乘法算式,作为复习准备教学。
落实基础之后再进行新课教学。
又如,教学24×3时,运行多媒体演示算理这一环节,也应视学生情况而定,如果学生都能正确的计算,并理解算理,那就没必要非演示不可,这一步可省略。
但如果学生对于为什么要"先用3乘十位上的2得6,再用6加上个位进上来的1"这一难点不是很理解的,就要借助多媒体小棒图,形象、直接地帮助学生理解算理、突破难点。
二、课堂实录1.复习准备,呈现材料。
师:今天老师和同学们继续研究"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板书课题)。
你能不能自己写一道两位数乘以一位数的乘法算式?(生写,教师巡视,反馈) 生1:我写的乘法算式是13×7。
生2:我写的是12×4。
学生纷纷举手,欲交流自己所写的算式,教师选择13×7,12×4,但×6,891×5等算式板书于黑板上。
师:老师也想写一题,行不行?(板书:24×3)师:12×4你们会算吗?请在本子上算一算。
生:12乘以4等于48。
(学生无反对意见)师:你是怎样算的?生1:我是口算的,10乘以4等于40,2乘以4等于8,40加8等于48,所以,12乘以4等于48。
(教师板书口算过程)生2:我是笔算的,我先用4乘被乘数个位上的2.等于8,在现酌个位上写8,再用4乘被乘数十位上的l等于4,4写在积的十位上。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2.探究算理,掌握算法。
(I)探讨24×3的算理、算法。
师:同学们很轻松地算出了12×4的积,那么这些题你会不会算?(手指黑板上其余的算式)师学生跃跃欲试)那好,请你先想办法算一算24×3等于多少,行吗?有困难的同学可以相互商量一下。
(学生尝试计算,计算后反馈结果)生1:24乘以3等于92。
生2:我不同意,24乘以3应该等于72。
生3:我算出来24乘以3的结果是612。
师:还有没有不同答案?(没有学生响应)现在有三个不同的答案,究竟哪一个是对的呢?先请大家说说你们是怎样想的,好吗?计算结果是612的学生:我是想,先算2乘以3得6,再算4乘以3得12,所以24乘以3等于612(立刻有学生举表示反对)生:老师,我认为612肯定是错的,因为即使是100乘以3才等于300,而24乘(以3的积应该比300小得多,所以根本不可能是612。
师:同学们,你们赞同他的观点吗?生齐声:同意。
师:这位同学太聪明了,我们今后也可以用估算的方法来大致检验乘法算得对不对。
计算结果是72的同学,说说你们是怎样算的?生l:我是这样想的,3乘以4等于12,3乘20等于60,60加上12等于72,所以,24乘以3等于72。
(教师板书口算过程)生2:24+24=48,48+24=72,所以24乘以3等于72。
(教师板书)因为24×3表示3个24连加,所以我把3个24连加就可以算出24×3的积。
师:你真会动脑筋,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解决了今天的难题,你们觉得这个办法行不行?生:行,不过如果用这样的方法计算24乘以3那就太麻烦了。
师:你们认为呢?(学生都表示赞同)该生继续回答:我是笔算的,先用3乘被乘数个位上的4得12,写2进l,再用3乘被乘数十位上的2得6,6加1得7,十位上写7。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笔算过算程)师:还有不同想法吗?生:我是想24×3=8×3×3=8×9=72。
师:真巧妙。
师:刚才哪位同学算出结果得92?能说说你是怎么算的吗?生:我是想、3乘4等于12,个位上写2进1,十位上2加进上来的1等于3,3乘以3得9,所以结果是92。
师:噢,你是先把十位上的2加上进上来的1再与乘数3相乘,所以得92。
那么究竟应该先加1再乘,还是先乘再加上进上来的1呢?(学生争论,但说不出道理)师:我们不妨请小棒图来帮帮忙。
教师多媒体演示小棒图(边说边演示):3个4根是几根?3个2捆是几捆(一捆是10根)?为什么共用7根?(生:因为3个4根是12根,其中的10根又可以扎成1捆,6捆加上进上来的1捆,所发共有7捆。
)师:进上来的1捆就相当于这里的"1"(教师手指笔算竖式中个位满十进上来的1)。
所以应该用2乘3再加上进上来的1,现在你们清楚吗?师:为了避免漏加1,我们可以在十位上写一个小一点的"1"。
(教师用彩色粉笔写)(指名说说笔算的过程,同桌互说。
)(2)进一步探究算理,明确算法。
师:同学们真不简单,计算24×3时,居然想出了这么多办法。
黑板上还有3道题,现在你能解决了吗?请你用你认为合适的方法,任选2题,算一算。
教师巡视,请不同算法的同学板演。
分别讨论:师:(指板演题)我先看13×7,这位同学是笔算的,结果是91,有不同意见吗?(没有)师:1乘7应该得7,为什么积的十位上是9?生1:因为7乘个位上的3得21,满20,要向十位进2。
生2:我是口算的……讨论91×5的算法,重点指导十位满40要向百位进4。
讨论42×6,重点指导连续进位的笔算方法。
师:这些题你是口算的还是笔算的?(大部分同学都是笔算的)师:(提问笔算同学)你们为什么用笔算而不用口算?生:因为这些题计算时都要进位,口算容易出错。
师:(板书56×8)这道题你觉得该用什么办法算?学生计算后,投影学生的作业,说说算法。
师:(表示满意)你们非常高明,知道什么时候可以口算,什么时候该用笔算,这些题用笔算方法计算不容易出错。
(3)讨论小结师:(指黑板上左右两边的题)这些题计算时有什么不同?生:左边的题计算时不进位,右边的题计算时要进位。
师:对,今天这节课我们研究的是乘数是一位数的进位乘法。
你觉得计算乘数是一位数的进位乘法时应注意些什么问题?(四人小组交流)生1:哪一位上相乘的积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
(教师板书)生2:当心漏加进上来的数。
生3:要先乘后再加进上来的数,不能先加进上来的数,然后再乘。
师:同学们,这些问题你们都注意了吗?(4)分层练习。
(略)3.发展延伸。
师:刚才我们算的被乘数都是两位数的,如果被乘数是三位数、四位数的,现在你能不能做?教师在黑板上写上164×6,1718×5,2345x4三道题,请学生任选两题计算,快的同学也可算三题。
学生计算,教师巡视,做好的同学可直接写在黑板上。
组织讨论。
……三、课后反思本节课对于计算教学目标的重新认识和把握,及由此采取的相应的教学策略、教学模式,对传统的计算教学带来了强烈的冲击,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