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房宫赋》教案 (人教版高一选修)共3篇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一教案4.14阿房宫赋3

《阿房宫赋》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了解“赋”的特点;2.从秦的灭亡中吸取教训;3.文言词语的活用。
重点难点:文中“议论”所包含的意思,四个“后人”的意思。
课时安排:二课时。
课型:课内自读课。
第一课时一、作者简介、题解杜牧(803-853),字牧之,号樊川,唐代著名诗人,为别于杜甫,后人称他为“小杜”,又将他与李商隐并列,称为“小李杜”。
阿房宫是秦始皇于公元前212年始建,故址在今陕西省西安市阿房村。
为建造这座宫殿,秦统治者曾征集劳动力七十余万,开采了大量的石料,砍伐了大批木材。
可是至秦灭亡也未全部完工,故未正式命名。
据说时人因其前殿所在地名阿房,故称“阿房宫”。
本文写于唐敬宗宝历元年(公元825年),杜牧在《上知己文章启》中说:“宝历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
”可见本文表面上写秦因营造阿房宫,挥霍无度,劳民伤财,终至亡国,实则借古讽今,意在规劝敬宗李湛,不可淫奢极欲,重蹈秦亡的覆辙。
二、赋赋是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一种体裁,讲求字句的整齐和声调和谐,描写事物极尽铺陈夸张之能事,而于结尾部分往往发一点议论,以寄托讽喻之意。
三、阅读课文,反复朗读学生自读,教师范读。
四、结合“注释”,分段阅读课文,教师指点第一部分(第一、二自然段):由外到内,由楼阁建筑到人物活动,铺叙阿房宫建筑宏伟、豪华,极写宫中生活荒淫、奢靡。
开首十二个字用两组偶句,极省简地交待了阿房宫建造的背景和巨大的耗费,文中“毕”、“一”、“兀”、“出”都是动词。
接着,由外至内,由物及人,用骈散间杂的句式来写。
第二自然段在铺叙阿房宫建筑宏伟、豪华的基础上,极写宫中统治者生活的荒淫、奢靡。
“收藏”和“经营”是动作名;“鼎铛玉石,金块珠砾”是压缩复句,其中“鼎”、“玉”、“金”、“珠”为名作状,“铛”、“石”、“块”、“砾”为名作动。
五、作业熟读第一、二自然段。
第二课时一、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二、学生自学第三、四自然段,教师点拨。
第二部分(第三、四自然段):由古及今,铺写秦始皇骄奢淫逸,终于导致灭亡,讽喻当朝切勿重蹈覆辙。
《阿房宫赋》教案-(人教版高一选修)

一、导入六百三十年前的元代,济南名士张养浩来到潼关,面对残垣断壁,满目疮痍,心中伤感无限,于是一声长叹便化作千古名曲《山坡羊》:“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蹰。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当其时,千年古都咸阳早已荆棘遍地,蔓草丛生,已经一千一百年不复见三百里阿房宫了。
遥想当年,始皇登基,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大业已成,意气风发。
据史书上说,秦始皇每吞并一个诸侯国,便令工匠仿照该国的宫室式样,再造于咸阳。
将虏获的各国美女、珍宝,纳入其内。
昭示自己“扫六合,混天下”之丰功伟业。
据《史记》载,秦代宫殿,关中有三百座,关外有四百多座。
如此犹嫌不足。
统一中原后第九年,始皇以为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廷小,和他“功过三皇,德配五帝”的身份大不相配。
于是,他在昔日周文王和周武王的都城之间,大兴土木,开始兴建一座规模空前绝后,壮丽无与伦比的不世之宫。
此宫还未正式命名,有人称为朝宫。
阿房宫仅仅是此宫的前殿。
这是一座怎样的宫殿啊!《史记》载阿房宫前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
”《汉书》载阿房宫“东西五里,南北千步”。
换算成现代计量法,阿房宫前殿东西宽690米,南北深115米,占地面积8万平方米,我们一个标准的教室大约是56平方米,骆老师奋斗了半辈子买的集资房是120平米,我们一整个学校才8万平方米,而阿房宫的一个前殿就有我们一个学校那么大,容纳万人绰绰有余。
而在西安的阿房宫遗址,地基面积竟达54万平方米,堪称震烁古今的第一大宫!遥想其曾经的雕栏玉砌,朱粱画栋,我们真恨不得掀开历史的重重面纱一睹它的风采,或是坐时光机器去拦下楚霸王那野蛮的一把火,保留下这千千万前人无数心血和智慧的结晶!可惜,如今的我们,也只能透过杜牧的一篇辞赋,来寻觅其往昔的绝世风采了。
朗读杜牧,晚唐诗人,与李商隐齐名,人称小李杜。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阿房宫赋》教案(5篇)

《阿房宫赋》教案(5篇)《阿房宫赋》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感受课文形象生动的比喻、丰富瑰丽的想像、大胆奇特的夸张特点。
2.学习本文描写为议论蓄势、议论使描写增加了深度的写作特色。
3.了解秦亡的原因及借古讽喻的目的。
教学重难点学习本文描写为议论蓄势、议论使描写增加了深度的写作特色。
教学课时两课时预习学案1.了解与写作背景杜牧(803852),字牧之,京兆万年(今西安市)人,晚唐杰出的诗人。
为别于杜甫,后人称之“小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以别于“李杜”)。
著作有《樊川文集》(因其别墅在樊川(长安县),故名)。
本文写于唐敬宗宝历元年(825)。
唐敬宗荒淫失法,自即位以来大兴土木,广征声色。
文章借秦建阿房宫为题,借古讽今,意在讽喻皇帝借鉴秦亡的历史教训,否则将重蹈其覆辙。
2、了解文体赋,是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
它讲求字句的整齐和声调的和谐,描写事物极尽铺陈(详细地叙述)夸张之能事,而于结尾部分往往发一点议论,以寄托讽谕之意。
二、赏析学案1、文章题为“阿房宫赋”,都铺陈夸张地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这样写的用意何在?在写作上起何作用?回答提示:第一段:极力描写阿房宫建筑宏伟、豪华。
第二段:极力描写阿房宫中生活荒淫、奢靡。
阿房宫这样的建筑、生活说明秦统治者的穷奢极欲,因而残酷剥削、横征暴敛——导致灭亡,就以意在借古讽今,并为下文的议论做好了铺垫。
2、为议论的两段概括主旨,注意体会的弦外之音,言外之意。
回答提示:第三段:秦搜刮虐待百姓导致灭亡(不恤民力导致灭亡)。
第四段:讽喻唐统治者要爱护人民不要重蹈秦的覆辙。
3、课文末出现了四个“后人”,都分别说的是什么人?回答提示:“后人哀之而不鉴之”的“后人”暗指唐统治者。
其余第一个“后人”指秦以后的统治者;第二个暗指唐统治者(敬宗李湛);第三个暗指敬宗以后的统治者;第四个暗指唐统治者(敬宗之类)。
4、文末一段说“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根据是什么?请从文中找出来(二条)。
阿房宫赋教案(精选5篇)

阿房宫赋教案阿房宫赋教案(精选5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阿房宫赋教案(精选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阿房宫赋教案1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2、理解课文中形象的比喻、丰富瑰丽的想象、大胆奇特的夸张等艺术特点及其突出主题思想的作用。
3、了解赋的特点。
学习本文描写为议蓄势、议论使描写增加了深度的写作特色。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反复诵读,了解“赋”的语言特点2、学习文章多用对偶、排比的语言风格,并使之运用于今后的写作之中,增加习作的文采。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封建统治者骄奢淫逸、横征暴敛、不顾人们死活的罪恶。
了解秦亡的原因及作者作本赋借古讽今的目的。
2、正确对待人生中的成功与进步,绝不骄傲自满,而应始终保持谦虚的态度和具有一定的忧患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结合写作背景,梳理文章内容。
2、结合赋体“铺采摛文”的特点,学习文章的语言风格。
3、积累文言知识。
(二)教学难点1、学习在铺叙基础上引发议论的写作方法。
2、背诵全文。
三、教学方法赏读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孟子曾说:“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荀子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亦能覆舟。
”这些至理名言道出了颠扑不破的真理:国富民强必以民为本。
秦王不爱其民而大肆奢侈以致亡国的事实,在后代的著作中多有论及。
在唐代,杜牧又在《阿房宫赋》中两次提起,为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解读这篇赋。
1、作者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代京兆万年(陕西西安)人,著名诗人、文学家,唐宰相杜佑之孙。
文宗太和二年(828)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
文人耿介,不屑逢迎。
曾为宣州、扬州等府署幕僚。
回京后,历任监察御史,黄、池、睦等州刺史,官终中书舍人。
《阿房宫赋》教案3篇 阿房宫赋公开课教案

《阿房宫赋》教案3篇阿房宫赋公开课教案下面是分享的精选《阿房宫赋》教案3篇阿房宫赋公开课教案,供大家参考。
精选《阿房宫赋》教案1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理解课文善用丰富的想象、对偶、比喻、排比、夸张等修辞方法的特点,并明确它们对突出主题思想的作用。
2.掌握“一、爱、取、族”等实词的用法,培养朗读、背诵的能力。
(二)能力训练点学习本文善于从多种角度,具体、生动、细致地描写艺术形象,并在此基础上议论的写作特色。
(三)德育渗透点通过作者对秦亡原因的阐释,了解本文作者借古讽今、讽时刺世的写作目的,认识封建统治者骄奢淫逸、横征暴敛、不顾人民死活、必然导致覆亡的道理。
第一课时一、导入“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总结历史的兴亡教训可以补察当今为政的得失。
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贾谊写了《过秦论》,其中心论点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针对汉初的情况,主张施行仁政。
同样是总结秦亡的教训,针对唐敬宗继位后,广造宫室,天怒人怨的现实,杜牧作《阿房宫赋》以讽时刺世,那么,在这篇赋中,杜牧又提出了怎样的观点呢?让我们通过学习来体会。
二、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正音。
2.学生大声地自读。
3.在预习的基础上,让学生课上对照注解疏通全文,将疑点划出,以备质疑、释疑。
4,完成课后练习第一题,从总体上把握全文。
三、学习第一段1.提问课后练习第一题答案,从总体上把握全文。
2.找一学生读第一段。
3.学生齐读。
4.学生质疑、教师指导、明确重点掌握的词。
(1)需要掌握的重点实词:六王毕:完了、结束北构而西折:动词,架木做屋不霁何虹雨止初晴(2)特殊用法四海一“一”数→动统一骊山北构而西折“北”、“西”名→状向北、向西“骊山”名→状从骊山未云何龙“云”名→动出现云彩“龙”名→动出现龙未霁何虹“虹”名→动出现虹歌台暖响“响”动→名歌声5.段意理解。
本断可分四层:第一层:开首十二字,交代时代背景,点出地理环境。
“兀”“出”虽是粗笔勾勒,但已显爱憎,揭示了秦始皇统一后骄纵享乐,几十万劳动者的辛劳与血泪才换得阿房宫“出”。
2024阿房宫赋人教版高一上册语文教案

2024阿房宫赋人教版高一上册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阿房宫赋》的文学价值和历史背景。
2.掌握文章的结构特点和修辞手法。
3.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1.分析《阿房宫赋》的写作特色和艺术成就。
2.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1.文章中的生僻字词和特殊句式。
2.文章所反映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现实。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阿房宫的遗迹,引发学生兴趣。
2.介绍作者杜牧及其创作背景,让学生对《阿房宫赋》有初步的了解。
第二课时:课文阅读与理解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注意理解生僻字词和特殊句式。
2.教师辅导学生分析文章结构,讲解修辞手法。
第三课时:课文讲解与分析1.教师逐句讲解课文,解释生僻字词和特殊句式。
2.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如骈文结构、对仗工整等。
3.讨论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对秦朝统治的批判、对百姓疾苦的同情等。
第四课时:课后作业与拓展1.布置课后作业,包括默写课文、翻译重点句子等。
2.拓展阅读:介绍其他关于阿房宫的文学作品,如《阿房宫赋》的姊妹篇《阿房宫赋补遗》等。
第五课时:课堂小结与检测2.学生进行课堂检测,检测内容包括课文理解、生僻字词等。
3.教师点评检测结果,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
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展示阿房宫遗迹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阿房宫的历史背景和建筑特色。
介绍作者杜牧,讲解其生平事迹和创作背景,让学生对杜牧有初步的了解。
第二课时:1.课文阅读与理解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注意理解生僻字词和特殊句式。
教师辅导学生分析文章结构,讲解修辞手法,如骈文结构、对仗工整等。
第三课时:1.课文讲解与分析教师逐句讲解课文,解释生僻字词和特殊句式。
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如骈文结构、对仗工整等。
讨论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对秦朝统治的批判、对百姓疾苦的同情等。
第四课时:1.课后作业与拓展布置课后作业,包括默写课文、翻译重点句子等。
高一语文课文《阿房宫赋》教案设计

高一语文课文《阿房宫赋》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阿房宫赋》的文言文内容,掌握重要实词、虚词的含义,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分析《阿房宫赋》的修辞手法,领会作者托物言志的写作技巧。
3.深入领会《阿房宫赋》的思想内涵,感受作者对国家兴亡的忧虑和对人民苦难的同情。
4.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对古典文学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1.文言文词汇的学习与理解。
2.分析《阿房宫赋》的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
3.领会《阿房宫赋》的思想内涵。
三、教学难点1.文言文词汇的掌握。
2.修辞手法的分析。
3.对《阿房宫赋》深层思想的把握。
四、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阿房宫赋》的内涵。
2.利用案例分析法,剖析《阿房宫赋》的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
3.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五、教学内容1.文言文词汇的学习。
2.《阿房宫赋》的修辞手法分析。
3.《阿房宫赋》的思想内涵解读。
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史记·秦始皇本纪》相关内容,了解阿房宫的历史背景。
2.提问:同学们对阿房宫有什么了解?请简单介绍一下。
二、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阿房宫赋》,理解文意,标记生字词。
2.针对生字词,进行讲解和解释。
三、案例分析1.分析《阿房宫赋》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对偶等。
2.举例讲解,让学生领会修辞手法的运用。
四、小组讨论1.让学生分组讨论《阿房宫赋》的写作技巧,如托物言志、寓情于景等。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分享。
第二课时一、课堂导入1.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进入《阿房宫赋》的学习。
2.提问:同学们认为《阿房宫赋》想要表达什么主题?二、深入探讨1.分析《阿房宫赋》的思想内涵,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国家兴亡的忧虑和对人民苦难的同情。
2.让学生结合现实生活,谈谈对国家和社会发展的看法。
三、课堂小结2.强调文言文学习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高一语文《阿房宫赋》教案(精选5篇)

高一语文《阿房宫赋》教案(精选5篇)高一语文《阿房宫赋》教案篇1教学目的1、领会本文骈散兼行,音韵流畅的艺术风格。
2、理解本文详略适宜的写作特点。
3、体会本篇的铺排手法和代古讽今的作用,以及丰富的想象和奇特的夸张。
4、理解并归纳“一、爱、取、族、焉、而、天”等词语的用法。
5、背诵全文。
教学重点及难点1、明确运用想象,夸张等多种手法具体描写阿房宫这一艺术形象,描写为议论蓄势,议论使描写加强了深度的写作特色。
2、理解文章内容并背诵全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秦代时,秦始皇嫌都城咸阳人多,原来的宫廷狭小,就在谓南营造新宫,面积庞大,隔离天日,到秦之都没有完工。
直到项羽带兵攻入咸阳,一把火将它烧毁,据说大火足足烧了三个月不灭。
这座庞大的宫殿建筑群现在只剩下夯工和台基,它就是阿房宫。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杜牧的《阿房宫赋》。
二、解题1、文体“赋”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文体,是介于散文和诗歌中间的一种体裁。
《文心雕龙诠赋》中说:“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
”体物写志,是赋的内容;铺采摛文,指铺的手法。
赋讲求字句的整齐和声调的和谐;描写事物时注重铺陈和夸张;结尾多发议论,以寄托讽喻之意。
赋体的流变大致经历了骚赋、汉赋、骈赋、律赋、文赋多个阶段。
本文属于文赋。
2、背景本文写于唐敬宗宝历元年(公元825年),此时的唐王朝已是大厦将倾,风雨飘摇。
唐敬宗李湛年少即位,好游猎,务声色,大兴土木,不理朝政。
杜牧此文意在借古讽今,通过描写阿房宫的兴建及毁灭,总结秦王朝骄奢遥逸终政亡国的历史教训,从而向唐朝统治者发出警告,希望唐朝统治者引以为戒,不要重蹈覆辙。
三、整体把握1、教师范读。
2、学生自读,熟悉课文。
3、学生对照书下注释疏通例文,划出疑难。
四、指导学生自读1、2段(一)第1段:1、第一层:“六五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写了阿房宫的背景。
重点词:兀:形——动,被砍光。
一:名——动,统一。
学生背诵。
2、第二层:覆压三百余里。
人教版高中语文阿房宫赋教案范文

人教版高中语文《阿房宫赋》教案优秀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阿房宫赋》的作者背景、创作年代及文学地位;(2)掌握文中关键字词的含义和用法;(3)分析文章的篇章结构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2)学会欣赏古代辞赋的语言美、形式美和意象美;(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代文化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2)理解作者对秦始皇暴政的批判,树立正确的价值观;(3)学会珍惜当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二、教学重点1. 理解《阿房宫赋》的文意;2. 分析文章的篇章结构和修辞手法;3. 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1. 文中关键字词的含义和用法;2. 古代辞赋的语言美和形式美。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李斯及其《阿房宫赋》的背景;(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文本。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意;(2)布置学习任务,要求学生查找文中关键字词的含义和用法。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的篇章结构和修辞手法;(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情感体验(1)引导学生感悟作者对秦始皇暴政的批判;(2)培养学生珍惜当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情感态度。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强调重点知识。
五、课后作业1. 熟读《阿房宫赋》,掌握文中关键字词的含义和用法;3. 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如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文本;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4. 利用情感教学法,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5. 运用比较教学法,让学生了解《阿房宫赋》与其他文学作品的异同。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3. 心得体会:阅读学生的心得体会,了解学生在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变化;4.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表现,包括团队合作、沟通交流等能力。
《阿房宫赋》教案三篇

《阿房宫赋》教案三篇《阿房宫赋》教案篇1【教学目的】1.学习理解__“文赋”的文体特点及所运用的“赋”的表现手法;2.学习借鉴__借古讽今,叙议结合的构思和写作特点;3.积累掌握“一”“爱”“取”“毕”“辞”“独”“族”“焉”“而”“夫”等实词和虚词的多种用法;4.背诵课文。
【探海导航】赋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文体,杜牧的这篇《阿房宫赋》是传诵千古的名篇。
学习时,可参照课文注解和查找资料,先了解__的写作背景,加深对这篇赋讽喻现实的思想意义的认识;通过对__赋体特点的认识将这篇“赋”和本单元学过的其他三篇“古文”作一些比较,掌握赋在描写、叙事、议论等方面的铺陈排比、想象夸张、正反述说的特点,为熟读背诵打下基础。
__在写作方面还有许多值得注意的地方,如炼字的精当、详略的适宜、比拟的写法,用韵、不堆砌典故等,要结合字词的理解和句法的分析,把握__的写作特点。
词语方面要重点辨析一、爱、取、族、霁、杳、妍、焉、而、夫等的意义和用法。
认真做一做后面的跟踪试题。
【思路结构】__的主旨在于借古讽今。
作者要通过描写阿房宫的兴建及其毁灭,生动形象地总结秦王朝统治者骄奢亡国的历史经验,向唐的最高统治者发出警告。
因此,作者一开始先写阿房宫的雄伟壮观,极写阿房宫的非凡气势,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接着写阿房宫里的望皇帝幸临的美人和弃掷逶迤的珍宝,揭露秦朝统治者奢侈的生活,下文的议论设下埋伏。
作完了这些必要的叙述和描写后,再由描写转为议论,指出阿房宫兴建及秦人奢淫的生活与秦国灭亡的内在因果关系,显示出作这篇赋文的本意。
最后再以慨叹作结,总结六国和秦灭亡的历史教训,向当朝统治者发生警告。
结构图:原因第一段(叙):规模宏大、富丽堂皇的建筑第二段(叙):穷奢极欲、挥霍无度的生活结果 ------第三段(议):失掉民心,迅速灭亡借鉴 ------ 第四段(议):爱民保国,免踏覆辙【疑难指津】__在描写和议论中是如何运用“赋”的表现手法的?所谓赋的表现手法就是铺陈排比,言尽意致。
课文《阿房宫赋》教案

课文《阿房宫赋》教案课文《阿房宫赋》教案范文(通用10篇)课文《阿房宫赋》教案篇1教学目的1、感受课文丰富瑰丽的想象,形象生动的比喻、大胆奇特的夸张等艺术特点;2、了解秦亡的原因及作者作本赋借古讽今的目的;3、掌握“一”、“爱”、“取”、“族”、“焉”、“而”、“夫”等词的意思。
第一课时一、教学要点:介绍“赋”、作者及写作背景;讲解第一、二节二、教学过程及其步骤1.介绍“赋”这个单元的课题很有意思。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看“谏太宗十思疏”中的“疏”,这是指上给皇帝的奏章;“滕王阁序”中的“序”,是序言,是介绍一部著作或一篇文章的文字;“师说”的“说”我们多次学过,这是一种议论文体。
以上这些课文的文体在题目中就作了交代。
那么,我们今天要学的《阿房宫赋》的“赋”是什么文体呢?我们先来看看书上86页臧克家写的一篇作品欣赏。
看了这段话后,你获得了哪些有效信息?[明确]“赋”是有诗衍变而成的一种文学体制;赋分为诗人之赋和辞人之赋,辞人之赋徒有华丽的外表,而诗人之赋不但文词优美,而且意义严正;《阿房宫赋》属于诗人之赋。
[幻灯]赋用作文体的名称,最早见于战国后期荀况的《赋篇》,这可以说是由铺陈发展到以赋名篇的肇始。
至于什么是赋呢,我们曾经粗略的提到“赋者,铺也”。
《文心雕龙诠赋》对赋的内容和形貌做了介绍。
它说“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
”赋的内容是体物写志,是通过摹写事物来达到抒发情志的目的,而在艺术上注重铺陈,语言上使用华美的词藻。
此外,赋很讲究声韵的美。
它借助长短错落的句子、灵活多变的韵脚以及排比、对偶的调式,形成了一种自由而又严谨、流动而又凝滞的文体,既适合于散文式的铺陈事理,又能保存一定的诗意。
学完《阿房宫赋》之后,相信大家就能感受到这种美了。
赋体的发展大致经历了骚赋、汉赋、骈赋、律赋、文赋这样几个阶段。
2.作者至于作者杜牧,大家曾经学过他的《泊秦淮》,注释1里也有,这里我们就不作介绍了。
这里有张幻灯片,大家简单看一下。
课文《阿房宫赋》教案(优秀7篇)

课文《阿房宫赋》教案(优秀7篇)课文《阿房宫赋》教案篇一一、教材分析语文教学大纲中要求学生“具有初步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阿房宫赋》为晚唐文赋,赋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文体。
赋讲究铺陈和声韵,而本文不但有华美的语言、和谐的声律,还有深刻的思想内涵,是古文中一篇文质兼美的好文章,在韵文发展史上起到里程碑的作用,在本单元中有极高的欣赏价值。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课文善用丰富的想象、对偶、比喻、排比、夸张等修辞方法的特点,并明确它们对突出主题思想的作用。
(2)掌握“一、爱、取、族”等实词的用法,培养朗读、背诵的能力。
2、能力目标学习本文善于从多种角度,具体、生动、细致地描写艺术形象,并在此基础上议论的写作特色。
3、德育目标通过作者对秦亡原因的阐释,了解本文作者借古讽今、讽时刺世的写作目的,认识封建统治者骄奢淫逸、横征暴敛、不顾人民死活、必然导致覆亡的道理。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作者写作本文的背景和目的何在?本文的结构层次是怎样的?2、作者写《阿房宫赋》,是为了总结秦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讽谕朝政。
但为什么写阿房宫被焚,却说“楚人一炬,可怜焦土”,这里作者流露了怎样的思想感情?难点:作者描写阿房宫建筑的宏伟壮丽,仅用了一百多字,却给读者以鲜明的印象。
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来描写阿房宫的建筑的?为什么会有巨大的艺术感染力?四、学情分析高一学生经过上学期的文言文学习,基本上能够阅读一些浅显的文言文,在本文的教学上,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
教师讲解一些文中重要知识点,让学生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并让学生感知文章的语言美,了解赋的特点。
五、教学方法1、研读法2、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六、课前准备1、学生准备:预习学案;预习时遇到的问题。
2、老师准备:课前预习学案,了解学生预习情况。
人教版高中语文阿房宫赋教案优秀范文

直走咸阳:趋向。
学生背诵。
4.第四层;五步一楼……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写阿房宫的楼阁廊檐。
重点词:
钩心斗争:古今异义。
蜂房水涡:蜂房,水涡,名——状,像蜂房,像水涡。
学生背诵。
5.第五层:长桥卧波……不知西东。
写长桥复道。
重点词:
未云何龙:云、龙、名——动,出现之出现龙。
3、学习本文善于从多种角度,具体、生动、细致地描写艺术形象,并在此基础上议论的写作特色。
[教学重点]
朗读背诵课文并掌握“一、爱、取、族”等实词的用法。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善用丰富的想象、对偶、比喻、排比、夸张等修辞方法的特点,并明确它们对突出主题思想的作用。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作者简介及题解
1、作者简介
杜牧(803-852),字牧之,号樊川,唐代着名诗人,为别于杜甫,后人称他为“小杜”,又将他与李商隐并列,称为“小李杜”。
2、题解
阿房宫是秦始皇于公元前212年(秦始皇三十五年)始建,故址在今陕西省西安市阿房村。为建造这座宫殿,秦统治者曾征集劳动力七十余万,开采了大量的石料,砍伐了大批木材。可是至秦灭亡也未全部完工,故未正式命名。据说时人因其前殿所在地名阿房,故称“阿房宫”。
2、秦爱纷奢纷:多,繁华。
3、人亦念其家念:顾念。
4、奈何取之尽锱铢奈何:怎么,为什么。
5、多于南亩之农夫于:比。南亩:田间。
6、多于周身之帛缕周:全。帛缕:借代衣物。
7、戍卒叫,函谷举举:被攻占。
(2)分析课文:
1、前四句:对比人心事理,质问秦统治者的贪婪与残暴。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下册阿房宫赋教案设计2023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下册阿房宫赋教案设计2023此赋通过对阿房宫兴建及其毁灭的描写,生动形象地总结了秦朝统治者骄奢亡国的历史教训,向唐朝统治者发出了警告,表现出一个正直文人忧国忧民、匡世济俗的情怀。
下面我带来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下册阿房宫赋教案设计2023,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学目标:1、了解秦亡的原因及作者借古讽今的目的。
2、正确对待人生中的成功与进步,绝不骄傲自满,而应始终保持谦虚的态度和具有一定的忧患意识。
教学重点:1、.结合写作背景,梳理文章内容。
2、结合赋体铺彩摛文的特点,学习文章的语言风格。
3、积累文言知识。
教学难点:1、学习在铺叙基础上引发议论的写作方法。
2、背诵全文。
教学课时:三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总结历史的兴亡教训可以补察当今为政的得失。
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针对汉初的情况,主张施行仁政,贾谊写了《过秦论》,其中心论点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同样是总结秦亡的教训,针对唐敬宗继位后,广造宫室,天怒人怨的现实,杜牧作《阿房宫赋》以讽喻。
那么,在这篇赋中,杜牧又提出了怎样的观点呢?下面我们通过课文来学习。
二、文学常识简介:1、作者简介: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唐代诗人,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杜荀鹤之父。
唐文宗大和二年(828)中进士,授弘文馆校郎。
晚年居住在长安城南的樊川别墅,后世因称他为杜樊川。
晚唐杰出诗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与李商隐合称小李杜,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
2.阿房宫《史记》载阿房宫前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
《汉书》载阿房宫东西五里,南北千步。
换算成现代计量法,阿房宫前殿东西宽690米,南北深115米,占地面积8万平方米。
而在西安的阿房宫遗址,地基面积竟达54万平方米,堪称震烁古今的第一大宫!遥想其曾经的雕栏玉砌,朱梁画栋,我们真恨不得掀开历史的重重面纱一睹它的风采,或是坐时光机器去拦下楚霸王那野蛮的一把火,保留下这千千万万前人无数心血和智慧的结晶!可惜,如今的我们,也只能透过杜牧的一篇辞赋,来寻觅其往昔的绝世风采了。
人教版高中语文阿房宫赋教案优秀范文

人教版高中语文《阿房宫赋》教案优秀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阿房宫赋》;(2)理解《阿房宫赋》的作者背景、文学地位和主题思想;(3)分析《阿房宫赋》的艺术特色,如韵律、对仗、比喻等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阿房宫赋》;(2)学会欣赏古代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代文化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2)学会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培养人文精神;(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道德素养。
二、教学重点1. 《阿房宫赋》的作者背景、文学地位和主题思想;2. 《阿房宫赋》的艺术特色,如韵律、对仗、比喻等修辞手法。
三、教学难点1. 《阿房宫赋》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子的理解;2. 对《阿房宫赋》艺术特色的深入分析和鉴赏。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阿房宫赋》的作者杜牧及其文学地位;(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学习。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阿房宫赋》,感受其韵律美;(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解决生字词问题。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探讨《阿房宫赋》的主题思想;(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讲解:(1)讲解《阿房宫赋》的作者背景、文学地位;(2)分析《阿房宫赋》的艺术特色,如韵律、对仗、比喻等修辞手法;(3)解析课文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子。
5. 课堂练习:(1)让学生进行朗读练习,提高朗读水平;(2)让学生进行背诵练习,巩固学习成果。
6.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强调《阿房宫赋》的艺术特色和价值。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阿房宫赋》;3. 推荐一篇关于杜牧或其他古代文学家的研究文章,进行阅读。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人教版高中语文阿房宫赋教案范文

人教版高中语文《阿房宫赋》教案优秀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阿房宫赋》的作者背景、创作年代及文学地位。
(2)掌握文中关键字词的含义和用法。
(3)分析并欣赏文中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
(2)学会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
(3)提高朗读、背诵和默写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秦始皇阿房宫的壮丽景象的描绘。
(2)体会作者对秦始皇暴政的批判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文中关键字词的含义和用法。
2. 分析并欣赏文中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 理解作者对秦始皇阿房宫的描绘及其对暴政的批判。
三、教学难点1. 文中难点句子的翻译和理解。
2. 对文中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的深入分析。
3. 联系现实,对文中主题进行拓展思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介《阿房宫赋》的作者背景、创作年代及文学地位。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解决字词障碍,理解课文内容。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课文结构,总结作者观点。
4. 课堂讲解:讲解课文难点句子,分析文中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5.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阿房宫的描绘,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
6.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7. 总结拓展: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课文。
2. 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3. 深入阅读《阿房宫赋》,思考作者对秦始皇暴政的批判,联系现实,谈谈自己的看法。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阿房宫赋》的作者背景、创作年代及文学地位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学生对文中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的欣赏和运用能力。
4. 学生对作者情感态度的体会和表达能力。
七、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
高中语文教案范文:阿房宫赋

高中语文教案范文:阿房宫赋教案名称:《阿房宫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阿房宫赋》的背景和作者身份的变化;2. 理解《阿房宫赋》中表达的主题和意境;3. 掌握《阿房宫赋》的重点词汇、句式和修辞手法;4. 培养学生对古文赏析的兴趣和能力。
教学内容:1. 《阿房宫赋》的背景介绍;2. 《阿房宫赋》的主题和意境分析;3. 《阿房宫赋》的重点词汇、句式和修辞手法分析;4. 古文赏析:欣赏《阿房宫赋》选段。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引入话题,激发学生对古文赏析的兴趣,预热课堂氛围。
二、背景介绍(10分钟)1. 教师通过幻灯片、讲解等方式,介绍《阿房宫赋》的背景:秦始皇建阿房宫,并邀请司马迁撰写《阿房宫赋》。
2. 学生自主阅读《阿房宫赋》的课文,了解作者从少年时期遭受迫害到成为秦朝宰相的经历,探讨这些经历对他创作的影响。
三、主题和意境分析(15分钟)1.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阿房宫赋》的主题和意境,并用自己的话进行描述。
2. 引导学生思考《阿房宫赋》所表达的主题是什么,如何通过描绘宫殿的壮丽和歌颂秦始皇来展现的意境是什么。
四、重点词汇、句式和修辞手法分析(15分钟)1. 教师指导学生分析《阿房宫赋》中的重点词汇,如宫、阙、殿、咏、雅、音等,并解释其意义和运用方式。
2. 教师讲解《阿房宫赋》中的重点句式和修辞手法,如对偶、排比、夸张等,并让学生举例说明。
五、古文赏析(15分钟)1. 教师选取《阿房宫赋》中的经典片段进行诵读,并引导学生欣赏其中的意境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2. 学生就所选片段进行感受和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六、课堂总结(5分钟)教师对今天的学习进行总结,强调学生对古文赏析的重要性和提出自己对《阿房宫赋》的感悟。
教学评估:教师观察学生的讨论和表现,检查学生对《阿房宫赋》的理解程度和对古文赏析的掌握情况。
拓展延伸:1. 学生可以进一步阅读《楚辞》等古文作品,进行比较分析;2. 学生可以尝试写一篇类似风格的文章,表达自己对某个主题的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阿房宫赋》教案 (人教版高一选修)共3篇《阿房宫赋》教案 (人教版高一选修)1《阿房宫赋》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部巨作,它以耐人寻味的诗意表达了作者杜牧对于阿房宫历史文化的复杂感情。
作为高中选修文学的必读之一,《阿房宫赋》成为了学生们从文学、历史、语言三个角度深入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教材。
本文以人教版高一选修教材为背景,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总结了一份《阿房宫赋》的教案,希望能够为教师们提供参考。
一、教学目标1.了解《阿房宫赋》的历史背景及文学价值;2.掌握《阿房宫赋》的结构、语言和表达方式;3.培养学生对于古典文学的鉴赏能力;4.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阿房宫赋》的主旨和意蕴;2.分析《阿房宫赋》的结构和语言特色;3.引导学生欣赏《阿房宫赋》的诗意表达。
三、教学难点1.突出杜牧的文学特点及《阿房宫赋》的艺术价值;2.引导学生理解阿房宫的历史背景,了解当时的政治、文化、社会背景;3.提高学生的文学与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学方法1.阅读解析法:引导学生对于《阿房宫赋》进行完整的阅读和解析,理解语言和事件背后的含义和理念;2.课堂讨论法:布置一些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观点,进行交流和分享;3.写作实践法: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观点,写一篇关于《阿房宫赋》的读后感或是评析文章,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五、课时安排第一课时:导入《阿房宫赋》的历史背景及文学价值。
教学内容:通过介绍杜牧、唐代文学和《阿房宫赋》的创作背景,引导学生了解唐代文学特点和《阿房宫赋》的文学特点。
第二至四课时:理解《阿房宫赋》的主旨和意蕴。
教学内容:让学生对《阿房宫赋》进行全文阅读和解析,理解其中的含义和理念。
通过导读和分段解析,帮助学生梳理《阿房宫赋》的结构及整体的语言特色。
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互动,引导学生探讨《阿房宫赋》中的主要观点和思想。
第五至七课时:分析《阿房宫赋》的结构和语言特色。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章节划分、文学特点及语言手法等方面,进行逐层剖析和理解。
通过阅读解析和学生互动,让学生全面了解《阿房宫赋》中的语言和文学视角。
第八至十课时:欣赏《阿房宫赋》的诗意表达。
教学内容:让学生深入感受《阿房宫赋》中的文学价值和诗意表达。
通过写作实践和阅读鉴赏,让学生了解唐代文学与文化,并赋予学生对于唐代文化的文学审美。
六、教学评价通过实际的教学体验,我认为教学目标与教学重点明确,教学方法灵活多样,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生文学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不过,在教学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比如学生阅读难度较大,在理解方面需要更多耐心和指导;一些学生可能会对古诗抱有抵触心理,需要翻越心理难关。
针对这些问题,我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够更加注重个性化教育,适当增加课外阅读,给学生更多阅读时间,并激发学生的文学兴趣,让学生在欣赏古文的同时,也感知更多古代的思想文化综上所述,通过对《阿房宫赋》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在学习古文时,教师不仅需要注重学生的语文基础,还要注重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体验,帮助学生理解和欣赏古代文学。
在教学中,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直观感受、群体讨论、小组合作等,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同时,也需要注意个性化教学,将文学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让学生在欣赏和传承古代文学的同时,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阿房宫赋》教案 (人教版高一选修)2标题:《阿房宫赋》教案 (人教版高一选修)引言:《阿房宫赋》是西汉时期文学巨匠司马相如所作,该篇文章艺术真切,气势磅礴,语言美妙动听,被誉为中国古代诗歌史上的绝唱,成为中国古代优美散文的代表之一,对后来的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篇文章通过阅读《阿房宫赋》的过程中,让学生们感受到古代文学的魅力、思考其作者思想及历史背景等。
一、教学目的1.了解《阿房宫赋》的内容、文学价值及作者思想。
2.培养学生用诗意的语言表达情感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人文素质。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1. 阅读文本,理解文章含义,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分析文章中的语言、文学手法及表现手法。
3. 了解古代文学思想等背景知识。
三、教学方法:本文教学采用讲授法、分组讨论法、思维导图、解疑答惑互动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
四、教学程序:1. 引入:告诉学生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并请一位同学背诵《阿房宫赋》的前几句。
2. 阅读过程:老师带领学生朗读《阿房宫赋》的全文,使学生在声音中感受到文章的力度。
老师分段解读,让学生抓住文章重点,重点阐述作者表达情感和思想。
3. 文学分析:运用多种文学分析方法,让学生更好地领会文本的内涵和作者思想。
例如:比喻与象征、对比与细节描写、叙事与抒情等等。
4. 思维导图:让学生完成思维导图,总结文章的主要内容,分析文章中的关键词语,以及作者用词含义,让学生更好地把握文章的意义。
5. 组内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文章中涉及的历史文化背景、作者创作背景等问题,主导学生自主探究,以此深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6. 互动答题:老师设计问题,让学生自由回答,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七、教学评估:学习完成后,通过考试、心得体会、讨论汇报等方式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进行阅读理解,批判思考和情感体验等方面的考察,然后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估,详细记录学生的学习情况。
八、教学心得:通过教学过程的实践与检验,我发现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能够使学生的学习效果更好,教学方法的多样化能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人文素质。
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地更新教学观念,探索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综合性语文课程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人文素质的重要途径。
它强化了课程的整体性,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表达能力和思考能力,具有很高的教育价值。
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能够使学生在文学鉴赏的过程中得到更多的收获和成长。
只有不断地探索和更新教学方法,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素质,进而使他们成为具有自主思考和自主发展能力的综合素质人才《阿房宫赋》教案 (人教版高一选修)3《阿房宫赋》教案 (人教版高一选修)引言《阿房宫赋》是唐代大诗人杜牧所作的一首长篇叙事诗,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阿房宫赋》以“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为开场,描绘了舞台鲜明、虚实结合的壮丽景象,以此展现了达官显贵的荣华奢靡和历史沧桑的悲壮。
作为书面语的经典篇目,考生对《阿房宫赋》的学习和掌握也极为重要。
一、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教学内容:1. 《阿房宫赋》的背景和作者生平介绍;2. 《阿房宫赋》的主旨和艺术特色;3. 《阿房宫赋》的分析与诠释;4. 《阿房宫赋》的横向对比:《木兰诗》。
教学目标:1. 通过介绍杜牧的生平背景、社会环境及当时的文学现状,清楚了解《阿房宫赋》的创作背景;2. 了解《阿房宫赋》的主旨、艺术特色和相关背景知识,对唐代文学的发展和变化有更深入地了解,并进一步了解唐代中国的文学、历史和文化;3. 能够准确理解和分析《阿房宫赋》的内容、形式和内涵,掌握其读法、节奏和语言特征,并进一步提升阅读和分析文学作品的能力;4. 能够在《阿房宫赋》和《木兰诗》之间进行横向对比,深化对两篇经典作品的理解和掌握。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 《阿房宫赋》的主旨、艺术特色和相关背景知识;2. 《阿房宫赋》的分析与诠释;3. 两篇经典作品之间的横向对比。
教学难点:1. 《阿房宫赋》的语言、形式和文化背景;2. 《阿房宫赋》和《木兰诗》的比较和分析;3. 能够真正理解和掌握杜牧的代表作品《阿房宫赋》的意义。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1.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2. 讲解与授课相结合;3. 启发式教学;4. 反思性教学。
教学手段:1. 图片、视频、音频、PPT等媒介;2. 知识竞赛;3. 看图说话、小组讨论等活动;4. 课堂演讲、分组研讨等。
四、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通过音频、视频等展示主题相关画面,自然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使他们掌握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理解唐代文学和历史背景,提高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第二步:讲解讲解《阿房宫赋》的主旨、艺术特色和相关背景知识,理解杜牧作品的语言特点和文化内涵。
这一步需要教师对文本作品、历史文化和时代背景进行系统的讲解和分析,保证学生呈现出对杜牧的充分理解。
第三步:分析与诠释教师进行分析和诠释《阿房宫赋》,深入生动的分析分析其语言,文学特色、艺术表现,与时代文化背景的关联,帮助学生充分了解作品。
第四步:与《木兰诗》的横向对比以《木兰诗》为例,与《阿房宫赋》进行横向对比,全面了解两篇经典的教材性质和历史背景,了解两篇作品比较的意义和价值,帮助学生进一步提升对文学作品的分析和阅读能力。
第五步:课堂交流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不同主题的讨论,让学生针对不同的问题出现不同的思考和表达,从而互相交流、分享知识,加深学生的记忆和理解。
第六步:总结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回顾动机、方法、成果,帮助学生做好巩固和复习,使得学生学以致用,进一步学习和掌握文学作品的能力。
五、教学效果和评价教学效果:1. 学生能够全面掌握《阿房宫赋》的意义、文化内涵和语言特征,并理解其中的主题和艺术原则;2. 学生深入了解唐代文学的发展和变迁,了解历史文化背景的关联和变化,对中华文化进一步有了认识和体会;3. 学生能够通过与《木兰诗》的横向对比,更好地理解历史和文化的关联和转变,提升阅读和分析文学作品的能力;4. 教师本次教学以《阿房宫赋》为主要教材,通过多种教学形式,如阅读、讲解、讨论等,让学生全面、深入地了解了该文学作品的意义、文化内涵和语言特征,并结合唐代文学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进行了分析和诠释。
通过和《木兰诗》的横向对比,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唐代文学的理解和认识,提升了学生的阅读和分析文学作品的能力,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