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规划原理期末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城市规划原理》期末复习资料

《城市规划原理》期末复习资料

《城市规划原理》(20130615)一、名词解释:(4×5=20)1、城市规划(P63)城市规划泛指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有意识地管理与干预城市土地开发过程的活动。

国标《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城市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

”2、城镇化(P11)农业人口和农业土地向非农业人口和城市用地转化的现象及过程。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人口职业的转变。

②产业结构的转变。

③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

城镇化也可以称为城市化,因为城市与镇均是城市型的居民点,均以第二、三产业为主,其区别仅是文字使用的习惯或规模的不同。

国标《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城市化是指“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又称城镇化、都市化。

”3、日照间距系数(P333)根据日照标准确定的房屋间距与遮挡房屋檐高的比值。

日照间距系数=D/H 式中:D——房屋间距;H——前幢房屋檐口至地面高度。

4、绿地率(P329)绿地率指规划地块内各类绿化用地总和占该用地面积的比例,是衡量地块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

绿地率=(地块内绿化用地总面积/地块面积)×100% 。

5、城市总体规划(P256)(总体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性质、发展目标、发展规模、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实施措施。

)城市总体规划是城市规划工作体系中的高层次规划,是城市规划综合性、整体性、政策性和法制性的集中体现。

6、城市性质(P265)①城市性质是指城市在一定地区、国家以致更大范围内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负担的主要职能。

②城市性质代表了城市的个性、特点和发展方向。

③城市性质是由城市形成与发展的主导基础因素决定的,是由该因素组成的基础部门的主要职能所体现的。

④城市性质是城市建设的总纲,是指导城市建设发展的方向和用地构成的重要依据,对确定城市规模,城市用地组织的特点以及各种市政公用设施的配置水平等起着重要的作用。

城市规划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专升本

城市规划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专升本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题一、填空题1、是近代西方第一个专门作为首都而建的城市,保留了美国普遍流行的。

2、的思想和方法强调了将城市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组织和安排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并且也为城市规划的方法论提供了新的起点。

3、现代城市的发展存在两种主要的趋势:和。

4、阿隆索于1964年提出理论,根据他的调查,由于靠近市中心具有较高的竞争能力。

5、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环发大会上确立了的概念,并将其作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战略。

6、城市用地的评定,一般分为三类:、和。

7、给水管网布置的形式包括、和三类。

8、城市排水主要排出的是、和三类。

9、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荐从以下三个方面确定应该保存和保护的建筑项目:、和。

10、卫星城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和。

11、勒•柯布西埃是现代建筑运动的重要人物。

现代建筑运动强调建筑的,他本人的实践活动为新城的规划。

12、的聚集是城市经济的最根本特征之一。

13、佩里于1939年提出理论,其目的是要在汽车交通开始发达的条件下,创造一个适合于居民生活的、舒适安全和设施完善的居住社区环境。

14、居住用地是由几项相关的单一功能用地组合而成的地域,一般包括、、和等。

15、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的控制指标包括指标、指标和指标三类。

16、城市公共空间包括、、、等。

17、和是人类使用的两大水源。

二、名词解释1、城市化水平2、城市聚集区3、交通节点4、传统街区5、修建性详细规划6、降雨重现期7、人口机械增长8、城市带9、区位10、主导产业11、城市总体布局12、OD调查13、径流系数14、历史文化名城三、画图题1、图示说明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中的城市内部布置片段,并配以必要的文字说明对其进行详细描述。

2、图示说明《周礼·考工记》中关于王城布局的记载,并配以必要的文字说明对其进行详细解释。

四、简答题1、简述杜能的农业区位理论。

2、简述邻里单位6个方面的具体要求。

3、简述城市排水系统的四种布置形式。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重点DOC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重点DOC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重点DOC1.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合理布局原则、经济适度原则、生态环保原则、社会公平原则和人文关怀原则。

这些原则保证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

2.城市规划的基本步骤城市规划的基本步骤包括城市调查研究、城市发展目标的确定、城市规划方案的编制和城市规划方案的实施四个阶段。

其中城市调查研究是规划的基础,城市发展目标的确定是规划的核心,城市规划方案的编制是规划的具体实施方案,城市规划方案的实施是规划的最终目标。

3.城市规划的布局原则城市规划的布局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均衡发展原则、核心区合理布局原则、分块开发原则、景观保护原则和绿地保护原则。

这些原则保证了城市的功能协调和空间合理利用。

4.城市规划的功能划分城市规划的功能划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居住功能、产业功能、商业功能、文化功能、交通功能和公共服务功能。

这些功能的合理划分保证了城市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

5.城市规划的空间形态城市规划的空间形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城市的整体布局、城市的街区形态、城市的建筑高度和城市的公共空间。

这些空间形态的合理设计保证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的舒适度。

6.城市规划的社会公平原则城市规划的社会公平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住房公平分配原则、城市设施公共化原则、城市服务公众化原则和城市管理公正化原则。

这些原则保证了城市的社会公平和人民生活的改善。

7.城市规划的环境保护原则城市规划的环境保护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生态环境保护原则、资源节约利用原则和环境污染控制原则。

这些原则保证了城市的环境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健康。

8.城市规划的经济适度原则城市规划的经济适度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经济适度规模原则、经济适度布局原则和经济适度功能划分原则。

这些原则保证了城市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

9.城市规划的参与原则城市规划的参与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整体参与原则、利益相关方参与原则和公众参与原则。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期末考试资料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期末考试资料

1、都市旳定义:以非农产业和非农人口汇集为重要特性旳居民点,包括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置旳市和镇。

2、都市化旳定义:农业人口及圁地向非农业旳都市转化旳现象和过程。

3、都市化包括三个方面:①人口职业旳转变。

即由农业转变为非农业旳第二、第三产业,体现为农业人口丌断减少,非农业人口丌断增长;②产业构造旳转变。

工业革命后,工业丌断发展,第二、第三产业旳比重丌断提高,第一产业旳比重相对下降,工业化旳发展也带来农业生产旳现代化,农村多出人口转向都市旳第二、第三产业;③圁地及地区空间旳变化。

农业用地转化为非农业用地,由比较分散、密度低旳居住形式转变为较集中成片旳、密度较高旳居住形式,从不自然环境靠近旳空间转变为以人工环境为主旳空间形态。

4、都市化水平=城镇非农业人口/城镇总人口5、都市化历史进程旳三个阶段:①初期阶段——生产力水平尚低,都市化旳速度较缓慢,较长时间才能到达都市人口占总人口旳30%左右。

②中期阶段——由亍经济实力明显增长,都市化旳速度加紧,在丌长旳时期内,都市人口占总人口旳比例就到达60%戒以上。

③稳定阶段——农业现代化旳过程已经基本上完毕,农村旳剩余劳劢力已基本上转化为都市人口。

都市中工业旳发展、技术旳迚步,一部分工业人口又转向第三产业。

1、我国古代都市规划思想:《周礼·考工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

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

左祖右社,面朝后市。

市朝一夫。

”(体现《周礼·考工记》思想旳都市是曹魏邺城和隋唐长安城以及元大都。

)影响:《管子》:“因天利,就地利,敀城郭丌必中觃矩,道路丌必中准绳。

”(体现《管子》思想旳特例都市是宋朝时期旳汴梁。

)影响:2、希波丹姆:都市觃划之父。

他提出都市布局模式要以方格网旳道路系统为骨架,以都市广场为中心。

广场是市民集聚旳空间,都市以广场为中心旳关键反应了古希腊时期旳市民民主文化。

(体现希波丹姆思想旳都市:米列都城)3、“田园都市”理论:由霍华德在1898年提出。

城规原理期末复习资料

城规原理期末复习资料

城规复习必备1.早期城市形成的基本因素:社会分工,商品交换,阶级文化。

是外在条件和内部因素共同作用2.城市定义:是以非农产业和非农业人口聚集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

包括:按国家建制设立的市和镇。

3.第一次劳动大分工——居民点第二次劳动大分工——城市4.城市人口规模分类:特大城市:[100,oo)大城市:[50,100)中等城市:[20,50)小城市:(oo,20)5.城市化定义: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6.城镇化:与城市化相比,较能够凸显中小城市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战略地位。

7.城市化率:pu=u/p u:城市人口p:总人口8.现代城市问题:(1)城市问题产生的原因:A。

交通急剧增加,车速提高,交通堵塞B。

能量大量消耗,城市环境恶化C。

信息技术大幅改进,信息量大量增加D。

大众消费社会形成,生产与生活产生矛盾E。

人口急剧增长,城市基础设施不敷使用(2)城市问题具体表现:A。

城市环境污染,如空气,污水,垃圾,电磁波等B。

居住环境不好,如住宅密度过高,舒适性差C。

交通状况堪忧,如堵塞,停车,事故D。

城市灾害严重,如地震,火灾,洪水E。

社会问题很多,如就业,形式犯罪(3)现代城市化发展与人口老龄化的关系9.三种主要思想流派的对比:目标:解决大城市人口爆炸,用地拥挤,环境恶化等城市问题特点:(1)田园城市:强调城市分散发展,存在着“乌托邦”的理论色彩,在区域关系,空间结构,景观面貌等方面见解独特。

(2)有机疏散理论:以外科手术剔除城市衰败部分,保护新好。

可操作性强,实践性较强。

(3)集中城市:以工程技术和工业技术改造城市,通过结构重组改造城市。

10.“新协和村”-罗伯特欧文 “法郎吉”-傅立叶 “田园城市”-霍华德11. 法国人勒柯布西耶于1925年发表《城市规划设计》《雅典宪章》综合城市四大功能:居住,工作,游憩,交通1978年的《马丘比丘宪章》12.邻里单位具体内容:(1)根据学校邻里的规模,过境交通大道布置在四周形成边界(2)邻里公共空间(3)邻里单位中央位置(4)交通枢纽地带集中布置邻里商业服务(5)不与外部衔接的内部道路系统13.城市规划工作的特点:综合性 法制性、政策性 地方性 长期性和经常性 实践性 14.城市规划:(1)城市发展战略:A 。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提纲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提纲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提纲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1.城市的含义包括:⼈⼝数量,产业构成,⾏政管辖意义。

2.城市定义: city以⾮农业和⾮农业⼈⼝聚集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

包括按国家⾏政建制设⽴的市和镇。

3.城市系统的基本特征:P541、整体性和综合性;2、层次性、结构性(系统内部诸多要素按不同级别、层次有序地组成⼀个整体);3、系统的动态性;4、系统的环境联系性。

4.城市系统的构成有哪些社会系统、经济系统、空间系统、⽣态系统、基础设施系统城市的系统构成的概念,就是指构成城市的各要素以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总和5.城市产业构成按两种不同的⽅法进⾏分类:(1)按照国民经济产业结构分类:第⼀产业:城郊区的农、林、牧、副、渔业、采掘业。

(产品直接来源于⾃然界的部类)第⼆产业:制造业和加⼯业。

是城市发展的决定因素。

(对初级产品进⾏加⼯的部类)第三产业:为主导产业服务服务的产业。

(对⽣产和消费提供服务的部类)(2)根据城市产业在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主产业:超过城市经济总量20%-30%的产业。

(超过5%为⽀柱产业)配套产业:围绕主产业发展起来的产业⼀般性服务业:为市民提供⼀般性服务的产业。

所有城市都拥有,如交通邮电、供⽔、能源、饮⾷、服务、园林、绿化环境、环卫等6.城市规划区urban planning area城市市区、近郊区以及城市⾏政区域内其他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规划控制的区域。

7.城市建成区urban built-up area城市⾏政区内实际已成⽚开发建设、市政公⽤设施和公共设施基本具备的地区。

8.城市⽤地分类及其代码(1)城乡⽤地分类H 建设⽤地 development landE ⾮建设⽤地 non-development land(2)城市建设⽤地分类R 居住⽤地 residentialA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地 administration and public servicesB 商业服务业设施⽤地 commercial and business facilitiesM ⼯业⽤地 industrial, manufacturingW 物流仓储⽤地 logistics and warehouseS 道路与交通设施⽤地 road, street and transportationU 公⽤设施⽤地 municipal utilitiesG 绿地与⼴场⽤地 green space and square9.城市化:urbanization⼈类⽣产和⽣活⽅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向城市⼈⼝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全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全

城市规划原理一、名词解释居民点〔PPT:人类按照生产和生活需要而形成的集聚定居地点。

按性质和人口规模,居民点分为城市和乡村两大类。

城市化〔城市规划原理P12:城市化〔或城镇化是指农业人口和农用土地向非农业人口和城市用地转化的现象及过程。

具体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三个方面。

表象的城市化过程〔百度:注重于城市人口比重、城市数量、城市规模等硬性指标的数值,忽视对城市化质量的考量。

〔而这种发展路径不可避免的产生"被城市化"现象——即在城市化指标中"被计入"的现象。

邹德慈指出我国城市化的主要特点表现在"人口迁移型",农村人口通过直接<打工、经商>或间接<上大学毕业、参军复员后留城>两种方式迁居城市,每年流向大中城市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在1亿以上。

这群规模巨大的农村人口在统计上"被城市化",计入了所在城市的城市化率中,但他们在户籍上仍是农业人口,不能享受政府为当地人口提供的就业、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成为常年往返于城乡之间的"候鸟"人群,最多只能做城市中的"过客",而无法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居民。

这种城市化更多的表现为一种不自觉、被动的过程,仅仅作为"城市化"数据的贡献者存在<PPT>①直接的城市化过程——人口和非农业活动向城市的转型、集中、强化和分异,以及城市景观的地域推进等人们看得见的实体变化过程;②间接的城市化过程——城市的经济、社会、技术革命在城市等级体系中的扩散并进入乡村地区,甚至包括城市文化、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向乡村地域扩散等较为抽象的精神上的变化过程。

"带形城市"理论:带型城市是十九世纪四大城市设计〔田园城市,1903;工业城市,1904;带形城市,1882;方格形城市,1811理念之一。

城市规划原理期末复习资料.

城市规划原理期末复习资料.

城市规划原理1、城市化:指人们向城市聚集土地利用方式向城市型转化以及人们生产生活方法、意识由乡村向城市型转化的过程前者是城市化的现象后者是其实质。

2、“一书两证” :①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②建设项目规划许可证③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3、区域规划概念:通过多区域发展规律的认知而描绘未来较全面或长远的发展蓝图。

4、城市职能:城市在国家的或地区中所起的作用,所承担的分工。

5、城市性质:指各城市在国家经济和国家经济分工中的职能,是城市一定时期内的重要职能和发展方向,是城市的总纲。

6、日照间距:前后两排住房之间,为保证后排住宅能在规定时日获得所需日照而必须保持的距离。

7、绿地率:住宅区绿地与住宅区总用地的比值为绿地率,住宅区绿地包括公共绿地、道路绿地、宅间绿地和专属绿地。

8、容积率:容积率 =总建筑面积 /总用地面积,是一个反映单位用地面积上开发强度的指标。

9、建筑密度:规划地块内各类建筑基底面积占该块用地面积的比例。

10、建筑高度:指建筑物室外地面到其檐口(平屋顶或屋面面层(坡屋顶的高度。

11、建筑间距:指两栋建筑物或构筑物外墙之间的水平距离。

12、城市道路的形式与功能:形式:方格网式、放射式、环形放射式、方格 -环状 -放射式、自由式。

功能:主要道路交通主要解决城市中各部分之间的交通联系和对外交通枢纽之间的联系。

辅助道路系统主要解决城市中各分区的生产和生活组织。

交通性道路系统的主要任务是把城市的大部分车流包括货运交通以及必须进入市区的市际交通、尽可能组织和吸引到交通干道上来给生活性道路增加安全、宁静而使交通性干道上的车流通畅、快速。

13、用地评定分类:《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规定:①一类用地:是指用地的工程地质等自然环境条件比较优越,能适应各项城市设施的建设需要,一般不需或只需稍加工程措施即可用于建设的用地。

②二类用地:是指需要采取一定的工程措施,改善条件后才能修建的用地。

它对城市设施或工程项目的分布有一定的限制。

城市规划原理期末复习题

城市规划原理期末复习题

城市规划原理期末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城市基础设施城市生存和发展所必须具备的工程性基础设施和社会性基础设施的总称,包括城市道路、给水、排水设施、能源供给设施、电讯设施、防灾设施等。

2、中央商务区即CBD,最早产生于上世纪二十年代的美国,中文译为商务中心区。

CBD一般具有如下特征:首先,CBD 具有城市地区中最高的中心性,即CBD所提供的功能和服务具有最高水准;其次,CBD具有城市地区中最多的人流量,是城市地区中人口最多的区域,24小时人口的变化值也最高;第三,CBD具有城市地区最发达的内部交通和外部交通联系,拥挤程度(人流、车流)在城市地区也最高;第四,CBD具有最高的服务集中性,能提供包括经济、管理、娱乐、文化乃至行政等多方面的服务,具有城市地区最集中、档次最高的零售业;第五,CBD 具有城市中最高的土地价格和租金。

3、城市人口结构一定时期内城市人口按照性别、年龄、家庭、职业、文化、民族等因素的构成状况。

4、居住用地在城市中包括住宅及相当于居住小区及小区级以下的公共服务设施、道路和绿地等设施的建设用地。

5、工业用地城市中工矿企业的生产车间、库房、堆场、构筑物及其附属设施(包括其专用的铁路、码头和道路等)的建设用地。

6、城市对外交通以城市为起点与外部空间联系的交通,包括铁路运输、水路运输、公路运输、航空运输及管道运输等。

7、城市道路网密度城市建成区或城市某一地区内平均每平方公里城市用地上拥有的道路长度。

8、容积率一定地块内,总建筑面积与建筑用地面积的比值。

9、卫星城在大城市外围建立的既有就业岗位,又有较完善的住宅和公共设施的城镇,是在大城市郊区或其以外附近地区,为分散中心城市(母城)的人口和工业而新建或扩建的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城镇。

10、城市总体规划纲要主要任务:研究确定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原则,并作为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的依据主要内容:(1)论证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条件,原则确定规划期内城市发展目标(2)论证城市在区域发展中地位,原则确定市(县)域城镇体系的结构与布局(3)原则确定城市性质规模总体布局,选择城市发展用地,提出城市规划区范围的初步意见(4)研究分析确定城市能源、交通、供水等城市基础设施开发建设的重大原则问题,以及实施城市规划的重要措施。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

第一章概述1.居民点:人们集聚(居)的场所2.城市是有着商业交换职能的居民点3.城市与农村的区别主要是产业结构4.春秋战国城市建设发达的原因:各诸侯国之间攻伐频繁(战争)5.城镇化,是变农村人口为城镇人口的过程(人口职业、产业结构、土地及地域空间等),其水平的高低用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表示。

6.城镇化分为:1起步阶段(30%)、2加速阶段(60%)、3稳定阶段7.我国城镇化道路:东部地区需要有大城市来带动整个区域的发展,形成强有力的区域核心去参与全球竞争;西部地区则需要中小城市和城镇的开发带动当地的发展第二章城市规划思想产生于发展1.1909年英国通过了第一部涉及关于城市规划方面的相关法律(19世纪末20世纪初逐渐形成现代城市规划学2. 托马斯.穆尔空想社会主义乌托邦3. 罗伯特.欧文“新协和村”(new harmony)4. 霍华德田园城市:城市周围永久保留一定的绿地的原则5.昂温卫星城市:卧城-半独立-完全独立6. 1933 《雅典宪章》:城市规划大纲7. 马丘比丘宪章使私人车辆服从于公共客运系统的发展;注重在发展交通与能源危机之间取得平衡8.邻里单位和小区规划“邻里单位”要求在较大的范围内统一规划居住区,使每一个“邻里单位”成为居住区的细胞,防止交通在邻里内部穿越第三章、城市规划的工作内容和编制程序1.城市规划特点:1)综合性;2)法治性、政策性;3)地方性;4)长期性、经常性;5)实践性2.城市规划的成果:1)市域城镇体系现状图;2)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图;3)城市现状图;4)城市总体规划图:5)城市盗录工程规划图;6)城市绿化工程规划图;7)城市给水工程规划图;8)城市排水工程规划图;9)城市电力工程规划图;10)城市供暖工程规划图;11)城市煤气工程规划图;12)城市综合防灾规划图;13)城市近期规划图;14)城市建设工程规划图3.容积率:总建筑面积比地块面积4. 城乡规划的调整:对已批准的规划作局部变更;城乡规划的修改:做出重大变更第四章城市构成和用地规划1. 城市用地的适用性评价(1)自然条件的分析地质:(土质、承载力、地震等的影响); 水文:(水源、水位、防洪等)气候:(风象:风频和风速、太阳辐射等); 地形:(坡度、静风等)(2)社会建设条件分析1)现状条件;2)工程的准备条件; 3)基础设施条件2. 城市用地的评定结果(1)一类用地:直接可用(2)二类用地:加工后可用(3)三类用地:不可用的,但可用于绿化之类的用地3. 十大城市用地:(1居住用地;2公共设施用地;3工业用地;4仓储用地;5对外交通用地;6道路广场用地;7市政公共设施用地;8绿地;9特殊用地;10水域和其它用地)4.城市绿地:为植物所覆盖,并有一定功能和用途场所。

城市规划原理期末复习重点

城市规划原理期末复习重点

城市规划原理第一章城市与城镇化1 现代城镇的本质特征产业结构、人口数量和职能城镇是以从事非农业活动人口为主体的居民点,在产业构成上不同于村庄;相对于村庄,城镇一般聚居更多的人口;城镇一般是工业、商业、交通和文教的集中地,是一定地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城镇一般还具有如下特征:城镇一般拥有较高的人口密度和建筑密度,在景观上不同于村庄,城镇一般拥有相对于村庄更为完备的市政设施和公共设施。

2 城镇化水平的概念及城镇化进程的表现特征(12)城镇化水平指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表现特征:城镇化是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城镇化是产业结构转变的过程;城镇化水平高,不仅建立在第二,第三产业发展的基础上,也是农业现代化的结果。

3 诺瑟姆曲线的主要内容(13):在总结总结欧美城镇化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把城镇化的轨迹概括为拉长的S形曲线,并将城镇化划分为起步、加速和稳定三个阶段起步阶段:城镇化水平<30%加速阶段:城镇化水平30~60%稳定阶段:城镇化水平>60%第二章城市规划思想发展4 田园城市(Garden city)理论的主要观点(28)(PPT)霍华德把城市当作一个整体来研究,联系城乡的关系,提出适应现代工业的城市规划问题,对人口密度、城市经济、城市绿化的重要性等问题都提出了见解,对城市规划学科的建立起了重要的作用霍华德提出的“田园城市”与一般意义上的花园城市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一般的花园城市是指在城市中增添了一些花坛和绿地,而霍华德所说的"garden"是指城市周边的农田和园地,通过这些田园控制城市用地的无限扩张(书)城市无限制发展与城市土地投机是资本主义城市灾难的根源,建议限制城市的自发膨胀,并将城市土地归于城市的统一机构城市人口过于集中是由于城市吸引人口“磁性”所致,如果把这些磁性进行有意识的移植和控制,城市就不会盲目膨胀,如果将城市土地统一归城市机构,就会消灭土地投机,而土地升值所获得的利润,应该归城市机构所支配;城市经费可从房租中获得,城市是会发展的,当其发展到规定人口,便可在离它不远的地方,另建一个相同的城市5 卫星城镇规划理念及其发展阶段(29)建立卫星城旨在控制大城市的过度扩展,疏散过分集中的人口和工业,在大城市外围建立既有就业岗位,又有教完善的住宅和公共设施的城镇,具有相对独立性,但是在行政管理﹑经济﹑文化以及生活上同它所依托的大城市有较密切的联系,与城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一般以农或绿带隔离,但有便捷的交通联系发展阶段:卧城,居民的工作和文化生活仍在主城;半独立的卫星城镇,有一定数量的工厂企业和公共设施,居民可就地工作;独立于主城的新城,具有就业机会,其中心也是现代化的;多中心敞开式的城市结构用高速交通线把卫星城和主城联系起来,主城的功能扩散到卫星城中去6 (雅典宪章)的主要内容城市四大功能:居住,工作,游憩,交通(1)建议居住区要用城市中最好的地段,规定城市中不同地段采用不同的人口密度。

大学专业课考试复习资料--《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期末复习资料

大学专业课考试复习资料--《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期末复习资料

大学专业课考试复习资料--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期末复习资料第1章到第18章第一章城市与城镇化一、城市的形成第一次劳动分工:农业与畜牧业的分工,农业从畜牧业分出第二次劳动分工:商业与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

以农业为主的就是农村,具有商业及手工业职能的就是城市。

二、城镇化1、城镇化的含义:农业人口和农用土地向非农也人口和城市农地转化的现象及过程。

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2、城镇化水平是指城镇化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3、城镇化分为起步,加速和稳定三个阶段起步阶段:生产水平尚低,城镇化的速度较慢,较长时期才能达到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30%左右。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加速阶段:当城镇化超过30%时,进入了快速提升阶段,经济实力明显增加,城镇化的速度加快,在不长的时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60%或以上(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稳定阶段: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已基本完成,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已基本上转化为城市人口,随着城市工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一部分工业人口又转向第三产业(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第二章城市规划思想发展一、周礼考工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

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

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二、各朝都城1、秦:相天法地,强调方位,以天体星象坐标为依据,布局灵活具体。

规模宏大。

2、汉长安:宫殿与市民居住生活区在空间上分隔,强调皇权,周礼制的规划思想理念得到全面的体现。

3、三国(邺城):采用城市功能分区的布局方法,继承战国时期以宫城为中心的规划思想4、唐(长安):以宫城为中心,“官民不相参”和便于管制的指导思想。

里坊制在唐长安进一步发展,布局符合周礼考工记。

(唐长安由宇文恺负责制定规划)5、宋:里坊制逐渐被废除,出现开放的街巷制度。

三、西方古代城市规划思想1、希波丹姆模式:古希腊城邦时期出现以方格网的道路系统为骨架,以城第1章到第18章市广场为中心。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第一章1.城市化:农业人口和农用土地向非农业人口和城市用地转化的现象及过程。

包括:①人口职业的转变②产业结构的转变③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农业用地转化为非农业用地。

2.逆城市化:即由于人口在城市大量会萃,环境品质变差,城市问题突出,中高层收入的人群开始向郊区乃至农村流动的现象。

3.过渡城市化:又称超前城市化,是指城市化水平明显超过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城市化模式。

4.诺萨姆曲线:城镇化分为起步、加速和稳定三个阶段起步阶段:生产水平尚低,城镇化的速度较慢,较长时期才干达到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30%摆布。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加速阶段:当城镇化超过30%时,进入了快速提升阶段,经济实力明显增加,城镇化的速度加快,在不长的时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70%或者以上(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稳定阶段: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已基本完成,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已基本上转化为城市人口,随着城市工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一部份工业人口又转向第三产业 (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5.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城镇化的总体历程- 四个阶段城镇化启动阶段 (1949-1957):这一阶段是我国国民经济恢复和“一五”计划顺利实施的时期,重点是建设工业城市,形成为了以工业化为基本内容和动力的城镇化。

随着工业化水平的提高,城市人口剧增,工人新村迅速崛起,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产生了许多新型工矿城市。

城镇化的波动发展阶段 (1958-1965):该阶段是违背客观规律的城镇化大起大落时期。

1958 年在大跃进的号召下,为了追求高速度,各地盲目扩大基本建设摊子,导致农村人口大规模涌入城市。

但由于宏观政策的失误,加之天灾人祸造成国民经济萎缩,此时国家又采取了调整政策,通过行政手段精简职工,动员城镇人口回乡,并同时调整了市镇设置。

城镇化的停滞阶段 (1966-1978):由于十年动乱,国民经济面临崩溃,粮食生产停滞不前,当时的城市甚至无法容纳因自然增长而形成的城市人口,再加之大批知青和干部下方到农村,城市人口下降,大量工业配置到“三线”,分散的工业布局难以形成会萃优势来发展城镇。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重点资料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重点资料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重点资料城市规划是指为了建设、改造和管理城市而制定的一系列规划和政策的过程。

它涉及城市的发展目标、用地规划、交通规划、环境规划、居住规划、经济规划等方面的内容。

下面是城市规划原理的复习重点资料,供参考。

一、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1.可持续发展原则:城市规划应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追求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2.合理布局原则:城市规划应科学确定城市的空间布局,合理配置城市的功能区和各类设施。

3.公平公正原则:城市规划应注重社会公平公正,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提供公共服务设施。

4.多元化原则:城市规划应鼓励城市内多样性和丰富性的发展,促进不同社会群体的互动和融合。

5.人性化原则:城市规划应注重人的需求和舒适度,创造人们宜居和健康的城市环境。

6.环境保护原则:城市规划应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二、城市规划的基本要素1.城市功能区划:根据城市发展的需要和特点,划分城市的不同功能区,如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公共设施区等。

2.城市空间结构:城市规划要建立合理的空间结构,包括城市中心区、副中心区、交通节点等,方便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4.绿地和景观规划:规划城市的绿地系统和景观,增加城市的绿色空间和生态环境,提升人们的居住和生活质量。

5.住房规划:规划不同类型和规模的住房,满足不同人群的居住需求,提高住房的品质和供应量。

6.公共设施规划:规划城市的公共设施,如学校、医院、公园、体育场等,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和社交需要。

三、城市规划的方法和工具1.总体规划:通过制定城市总体规划,确定城市的发展目标和方向,指导城市的详细规划和建设。

2.用地管制:利用土地利用管理的手段,控制土地的使用和开发,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分配和保护。

3.市容市貌规划:规划城市的市容和市貌,设计城市的建筑风格、道路布局和景观品质,提升城市的形象和吸引力。

4.环境评价:进行环境评价和评估,研究城市发展对环境的影响,衡量城市规划方案的可行性和环境可持续性。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

城市规划原理1.邻里单位邻里单位,首先由美国社会学家佩里提出的,为适应现代城市因机动交通发展而带来的规划结构的变化,改变过去住宅区结构从属于道路划分为方格状而提出的一种新的居住区规划理论。

(1)规模:一个居住单位的开发应当提供满足一所小学的服务人口所需要的住房,它的实际的面积则由它的人口密度所决定。

(2)边界:邻里单位应当以城市的主要交通干道为边界,这些道路应当足够宽以满足交通通行的需要,避免汽车从居住单位内穿越。

(3)开放空间:应当提供小公园和娱乐空间的系统,它们被计划用来满足特定邻里的需要。

(4)机构用地:学校和其他机构的服务范围应当对应于邻里单位的界限,它们应该适当地围绕着一个中心或公地进行成组布置。

(5)地方商业:与服务人口相适应的一个或更多的商业区应当布置在邻里单位的周边,最好是处于交通的交叉处或与临近相邻邻里的商业设施共同组成商业区。

(6)内部道路系统:邻里单位应当提供特别的街道系统,每一条道路都要与它可能承载的交通量相适应,整个街道网要设计得便于单位内的运行同时又能阻止过境交通的使用。

2.城市规划工作的特点(1)城市规划是综合性工作需综合考虑社会、经济、环境和技术发展等各项要素,对城市的各项要素统筹安排,使之各得其所、协调发展。

(2)城市规划是法制性、政治性很强的工作城市总体规划中,一些重大问题的解决都必须以有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为依据。

城市规划工作者必须加强法治观点,努力学习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管理知识,在工作中严格执行。

(3)城市规划工作具有地方性城市规划要根据地方特点,因地制宜地编制,既要遵循科学规律又要符合当地条件,尊重当地人民意愿和当地有关部门密切配合,才能更合理制定规划。

(4)城市规划是长期性和经常性工作城市规划既要解决当前的建设问题,又要预计今后一定时期的发展和充分估计长远的发展要求,它既有现实性,又要有预计性。

规划要与时俱进,正确反映城市发展的客观实际展现城市发展的动态规划。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城市规划是指对城市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发展和管理,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城市规划原理是指在城市规划过程中需要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则和理念。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城市规划原理,帮助读者复习相关知识。

1. 可持续发展原则可持续发展是城市规划的核心理念之一。

它强调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旨在满足当前世代的需求,同时确保不损害未来世代的发展。

在城市规划中,可持续发展原则要求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社会公平和包容性。

2. 空间分配原则空间分配原则是指在城市规划中合理分配不同功能区的空间。

城市由不同的功能区组成,如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文化区等。

合理的空间分配可以提高城市的效益和便利性。

例如,将居住区与工作区相邻,可以减少通勤时间和交通拥堵;将商业区布局在人口密集的地方,方便市民购物和消费。

3. 交通规划原则交通规划是城市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合理的交通规划可以提高城市的交通效率和减少交通拥堵。

在交通规划中,需要考虑不同交通方式的协调发展,如公共交通、非机动交通和机动交通。

此外,还需要合理规划道路网络和交通设施,提供便捷的交通服务。

4. 环境保护原则环境保护是城市规划中的重要任务之一。

城市规划应该尽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多样性。

在城市规划中,需要合理布局绿地和公园,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

此外,还需要采取措施减少噪音、污染和废弃物的产生,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

5. 社会公平原则社会公平是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之一。

城市规划应该关注社会不同群体的需求,促进社会公正和包容性。

在城市规划中,需要合理分配公共资源,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此外,还需要推动社会平等和公民参与,确保每个人都能分享城市发展的成果。

6. 历史文化保护原则历史文化保护是城市规划中的重要内容。

城市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需要加以保护和传承。

城市规划原理期末复习共142页

城市规划原理期末复习共142页

城市总体规划
6)确定城市河湖水系的治理目标和总体布局,分配沿海、沿江岸线 7)确定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发展目标及总体布局 8)确定城市环境保护目标,提出防治污染措施 9)根据城市防灾要求,提出人防、消防、防洪、抗震防灾规划总体布局 10)确定需要保护的风景名胜、文物古迹、历史文化保护区、划定保护和控 制范围,提出保护措施,历史文化名城要编制专门的保护规划 11)确定旧区改建、用地调整的原则、方法和步骤,提出改善旧城区生产、 生活环境的要求和措施 12)综合协调市区与近郊区村庄、集镇的各项建设,统筹安排近郊区村庄、 集镇的居住用地、公共服务设施、乡镇企业、基础设施和菜地、园地、牧草 地、副食品基地,划定需要保留和控制的绿色空间 13)进行综合技术经济论证,提出规划实施步骤、措施和方法的建议 14)编制近期建设规划,确定近期建设目标、内容和实施部署
城市总体规划
总体规划
(一)总体规划 综合研究和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统筹
安排城市各项建设用地,合理配置城市各项基础设施, 处理好远期发展与近期建设的关系,指导城市建设和划的主要内容
1)设市城市应当编制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县(自治县、旗)人民政府所在地 的镇应当编制县域城镇体系规划 2)提出城市性质和发展方向,划定城市规划区范围 3)提出规划期内城市人口及用地发展规模,确定城市建设与发展用地的空间 布局、功能分区,以及市中心、区中心位置 4)确定城市对外交通系统的布局以及车站、铁路枢纽、港口、机场等主要交 通设施的规模、位置,确定城市主、次干道系统的走向、断面、主要交叉口 形式,确定主要广场、停车场的位置、容量 5)综合协调并确定城市供水、排水、防洪、供电、通讯、燃气、供热、消防 、环卫等设施的发展目标和总体布局
利用、人口分布和公共设施、基础设施的配置作出进一步 的安排,为详细规划和规划管理提供依据。

城市规划原理规划原理复习提纲

城市规划原理规划原理复习提纲

城市规划原理规划原理复习提纲一、城市规划原理的基本概念和目标1.城市规划的定义和涵义2.城市规划的基本目标3.城市规划的发展历程4.城市规划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二、城市规划过程和方法1.城市规划的基本步骤2.城市规划的信息收集和分析方法3.城市规划的设计和调整方法4.城市规划的评估和监测方法三、城市规划的空间结构1.城市规划的功能区划2.城市规划的路网和交通组织3.城市规划的景观和绿地布局4.城市规划的建筑密度和高度控制四、城市规划的社会经济考虑1.城市规划的人口和就业控制2.城市规划的社会公平和福利保障3.城市规划的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4.城市规划的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五、城市规划的环境和生态保护1.城市规划的空气和水质保护2.城市规划的噪声和污染控制3.城市规划的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保护4.城市规划的灾害防治和应急预案六、城市规划的文化遗产保护1.城市规划的历史建筑和文化遗产保护2.城市规划的传统文化和节日保护3.城市规划的文化活动和创意产业布局4.城市规划的文化教育和社会参与七、城市规划的居民生活质量1.城市规划的居住环境和住房保障2.城市规划的教育和医疗设施布局3.城市规划的公共设施和社区服务4.城市规划的文化娱乐和体育设施八、城市规划的跨界合作与全球影响1.城市规划的跨部门合作和政策协调2.城市规划的国际交流和合作3.城市规划的全球变化和可持续发展4.城市规划的未来发展趋势九、城市规划实践案例分析1.国内典型城市规划案例分析2.国际典型城市规划案例分析3.城市规划的成功和失败案例研究4.城市规划的创新和未来发展趋势这些都是城市规划原理复习的主要内容,希望能帮助你顺利复习并取得好成绩。

祝你考试顺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城市与城市发展、名词解释1. 城市:以非农业产业和非农业人口集聚为主要的居民点,包括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 的市、镇。

2. 城市化:农业人口及土地向非农的城市转化的现象和过程。

、填空题:A. 现代城市的含义,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因素:人口数量、产业构成、行政管辖的意义。

B. 城市的特征:密集型、高效性、多元性。

C. 工业化对于城市化的促进作用表现在:农村的推动力、城市的引力。

工业的发展是城市化进程的根本动力。

D. 城市按人口规模分类:特大城市(人口>100万)、大城市(人口 50-100万)、中等城市(人口 20-50万)、小城市(人口 <20万)三、解答题:1.城市形成评判标准: 1) 城市需要有一定的规模2) 须具有一定的永久性大型建筑,如宫殿、宗庙、祭祀建筑,以行使一定的政治 文化职能 3) 须具有一定的手工生产场所和交换贸易场所,或至少提供用于交换贸易的实物 见证,以体现城市经济中心的职能 4) 须具有一定的城市基础设施 5) 有比较密集的居民居址。

2.城市化进程的特征:1)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

2) 产业结构中农业、工业及其他行业的比重彼此消长、不断变化。

3) 城市化水平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GDP 勺增长成正比4) 城市化水平高,不仅是建立在二、三产业发展的基础上,也是农业现代化的结 果。

3. 中国城市化道路:东部沿海和中部城市密集区,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以发展家庭工业和民间市场为主要模式。

靠近港澳,引进外资。

对比:第二章城市规划学科的理论与发展名词解释:1) 区域规划:2) 城市规在一定区域内对国民经济的整体的战略布局。

一定时期内对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土地利用和空间布局及各项建设的综合布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

填空题:1)奴隶制社会的欧洲城市:古希腊、米利都城、古罗马 2)空想社会主义代表: 莫尔“ 乌托邦 ”、康帕内城的“ 太阳城 ”、康帕内城的“ 太 阳城”、罗伯特•欧文的“新协和村”、傅立叶“法郎吉公社新村”1) 苏南模式(地方推动型)2) 温州模式(市场推动型)三、解答题:A.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特点:1) 强调严格有序的城市等级制度(宗法礼制)2) 强调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和谐(天人合一)3) 强调整体观念和长远发展4) 道路系统:方格网式规则布局和自由的不规则布局两种B. 中世纪的欧洲城市典型特征:中世纪欧洲的教会势力强大,教堂占据了城市的中心位置,教堂的庞大体量和高耸尖塔成为城市空间和天际轮廓的主导因素,使中世纪的欧洲城市景观具有独特的魅力。

如罗马的圣彼得大教堂广场C. 现代城市规划形成的历史渊源的主要体现:1. 霍华德的田园城市1) 城市和乡村的结合体,城市人口只有3 万。

城市由同心园组成,城市外围为永久性绿地(供农业生产用) 。

城市中心为一个大公园,建有一些公建。

发展的设想:人口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在城市不远地再建一座花园城。

2) 田园城市方案:控制规模—城乡结合—公共绿地系统—引领协调发展。

2. 勒•柯布西埃的现代城市设想(集中城市论)“柯布西埃”规划设想:a) ( 1 )城市是必须集中的,只有集中的城市才有生命力。

b) (2)传统的城市由于规模的增长和中心的拥挤程度的加剧,已出现功能性的老朽,但市中心地区对各种事物都具有最大的聚合作用,因此需要通过技术改造以完善它的集聚功能。

c) ( 3)由于拥挤带来的城市问题完全可以通过技术手段改造城市而得到解决。

d) (4)集中主义的城市并不是要求处处高度集聚发展,而主张应该通过用地分区来调整城市内部的密度分布,使人流、车流合理地分布于整个城市。

e) ( 5)高密度发展的城市,必然需要一个新型的、高效率的、立体化的城市交通系统来支持。

“明天城市” 规划方案( 1922 年)a) 300 万人口的城市。

b) 中部为中心区,除公共设施外,40 万人居住在24栋60层高楼中,周围有大片绿地。

c) 外围是环形居住带,60 万人居住在板式住宅。

d) 最外围是居住200 万人的花园住宅。

e) 三层道路系统:地下重型车. 地面市内交通. 高架快速交通。

f) 市区与郊区由地铁和郊区铁路来联系。

g) 中心思想:提高市中心的密度,改善交通,全面改造城市地区,提供充足的绿地。

“光辉城市”规划方案( 1931 年)a) 城市必须集中,只有集中的城市才有生命力。

b) 城市拥挤问题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解决,即大量高层建筑+人车分离高效率交通系统。

c) 规划实践——20 世纪50 年代昌迪加尔规划d) “光辉城市”方案是对其以前城市规划方案进一步深化,也是其现代城市规划和建设思想的集中体现。

3. 霍华德、柯布西埃规划思想的比较1) 共同点:解决大城市的拥挤和不卫生状况。

2) 不同点:霍华德——城市分散发展;在大城市周围建设一系列规模较小的城市;从空想社会主义出发,理论奠基于社会改革的理想。

柯布西埃——城市集中发展;通过对大城市结构的重组全面改造城市地区;从建筑师的角度,希望以物质空间的改造来改造整个社会。

4. 其他探索:1) 卫星城市理论:第一代卫星城——卧城、第二代卫星城——半独立的卫星城、第三代卫星城——独立的卫星城2) 戈涅的工业城市3) 赖特的广亩城市4) 沙里宁的有机疏散理论:有机疏散的两个基本原则是:把个人日常的生活和工作即称为“日常活动” 的区域,作集中的布置;不经常的“偶然活动”的场所,不必拘泥于一定的位置,则作分散的布置。

复习思考题1•《周礼•考工记》体现的我国古代规划思想是( )dA .以管子为代表的自然至上理念B .道家的“天人合一”c .以宋东京汴梁城为代表的崇尚商品经济和世俗生活的规划思想D .以儒家为代表的维护礼制、皇权至上的理念2.中世纪欧洲城市的典型格局是( ) 。

aA .以教堂为城市的中心B .构图严谨的广场、街道C .以广场和公共建筑为城市核心D .以广场、铜像、纪功柱为核心3.古希腊城市的典型格局是( ) 。

cA .以教堂为城市的中心B .构图严谨的广场、街道C .以广场和公共建筑为城市核心D .以广场、铜像、纪功柱为核心4.古罗马城市的典型格局是( ) 。

dA .以教堂为城市的中心B .构图严谨的广场、街道c .以广场和公共建筑为城市核心D .以广场、铜像、纪功柱为核心5.文艺复兴时期城市的典型格局是( ) 。

bA .以教堂为城市的中心B .构图严谨的广场、街道c .以广场和公共建筑为城市核心D .以广场、铜像、纪功柱为核心6.中国最早的城市距今约有( ) 年的历史。

A.3000 年, B.3500 年,C.4000 年,D.5000 年7.我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最早形成的时代是( )。

A .周代B .春秋 c .隋朝 D .唐朝8.“三套方城”是中国古代最具影响的典型中的哪个城市?( ) BA. 唐长安城B. 元大都C. 明清北京城D. 明南京城9. 以( ) 为标志,现代城市规划出现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框架。

a A .霍华德“田园城市”B .柯布西埃现代城市c .索里亚•玛塔线形城市 D .戈涅的工业城市10.现代城市规划形成的历史背景有哪些? abcdA .近代历史上的空想社会主义B .英国关于城市卫生和工人住房的立法c .巴黎的改建使其成为资本主义城市的典范D .源自于文艺复兴后的建筑学和园艺学传统的城市美化11. 霍华德“田园城市”的概念包括哪些?A .为健康、生活及产业设计的城市B .规模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但不应超过这一程度c .四周要有永久性农业地带围绕D .城市土地归公众所有,由委员会受托管理E .若干个田园城市(3 万人)围绕中心城市(5. 8万人)呈圈状布局,城市之间是农业用地F .提高市中心的密度,改善交通,改造城市地区12. 国际现代建筑会议于1933 年召开的第四次会议的主题是( ) ,会议发表了( ) 。

A .未来城市《雅典宪章》B .功能城市《马丘比丘宪章》c .未来城市《城市:它的发展、衰败和未来》D .功能城市《雅典宪章》第三章:城市规划的工作内容和编制程序一、名词解释:1) 城市的地位——是国家或一定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和发展的主要载体,是现代社会组织工业生产、服务和消费,实施社会管理的最有效的场所,是社会前进的重要动力。

2) 城市规划——城市人民政府为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和节约使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

3)二、填空题:1) 城市规划的目的——既是为了保障城市社会的安全、卫生、公平和效率,也是为国家经济、社会的综合协调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2) 城市规划的基本任务——是通过空间发展的合理组织,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需要。

3) 城市规划一般涉及以下内容:发展目标、土地利用、空间布局、建设部署4) 编制城市规划遵循的原则: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协调、历史环境与未来环境相和谐、各社集团之间的和谐5) 城市规划的指导思想: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统筹兼顾、综合部署6) 总体规划期限一般为20年、近期规划期限一般为5 年7) 城市规划工作的特点:综合性、法制性和政策性、地方性、长期性和实践性。

8) 城市规划编制的程序:准备、调查、纲要、成果、审批。

三、简答题:1、工作内容:1) 收集调查资料。

2) 研究战略,预测规模,拟定指标。

3) 确定空间布局,合理用地,考虑空间发展方向。

4) 提出体系规划,确定区域性基础设施的规划原则。

5) 拟订新、旧利用改造的原则、步骤方法。

6) 市政设施、工程措施的原则、技术方案。

7) 艺术布局的原则、要求。

8) 安排近期建设项目。

9) 提出实施规划的措施、步骤。

2、编制城市规划遵循的原则1) 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协调2) 历史环境与未来环境相和谐3) 各社集团之间的和谐4) 城市规划的指导思想: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统筹兼顾、综合部署3、规划体系(三方面内容)a) 法规体系(现代城市规划体系的核心) :法律法规、技术规范b) 行政体系:国家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省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县规划行政主管部门c) 编制体系:(三个层次)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详细规划4、城市规划“五线”:a) 红线:主要指道路红线——城市规划道路路幅的边界控制线;b) 绿线:城市绿地范围的控制线c) 蓝线:城市自然水体控制保护线d) 黄线:重大基础设施控制线e) 紫线:历史文化街区控制保护线5、城市规划纲要主要内容:a) 论证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条件、原则上确定规划期内城市发展目标b) 论证城市在区域中的地位,原则上确定市(县)域城镇体系的结构与布局c) 原则上确定城市性质、规模、总体布局,选择城市发展用地,提出城市规划范围的初步意见d) 研究分析并确定城市能源、交通、供水等城市基础设施开发建设的重大事项,以及实施城市规划的重要措施6、分区规划内容:1)原则规定分区内土地使用性质、居住人口分布、建筑及用地的容量控制指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