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气化聚方治疗代谢综合征高血压的疗效观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益气化聚方治疗代谢综合征高血压的疗效观察
白虎明
【摘要】目的:观察益气化聚方治疗代谢综合征高血压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代谢综合征高血压病患者1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益气化聚方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7.33%,高于对照组的76%;观察组治疗后FBG、2hPBG、DBP、SBP 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TC、T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化聚方治疗代谢综合征高血压病效果显著,能降低患者心血管风险.
【期刊名称】《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年(卷),期】2018(027)019
【总页数】3页(P88-90)
【关键词】益气化聚方;代谢综合征;高血压病
【作者】白虎明
【作者单位】洛阳市第一中医院国医堂, 河南洛阳 471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44
高血压是常见慢性病,也是导致心脑血管病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近年来,高血压发病呈逐年增加趋势,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1]。代谢综合征是多种心血管
病的多重危险因子,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发生的危险因素,同时代谢综合征也会致肾脏损害。另一方面,高血压患者血压节律变异,血压紊乱,使其发生靶器官损害风险性明显增加。中医认为,对高血压病的治疗,需充分发挥“治未病”作用,根据患者实际辨证施治[2]。代谢综合征高血压病是代谢综合征的重要组成疾病之一,患者多伴各种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子,病情较为严重。有研究显示,代谢综合征高血压病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较单纯高血压能提高到3倍,脑血管危险事件发生率增加2.59倍[3]。临床治疗代谢综合征高血压病时,需严格控制患者血压。但患者规律服药,血压达标率也不足30%,其血压达标率难度增加,常规西医单独降压,并不能实现血压控制及靶器官保护的作用[4]。本次研究依据中医基础理论“整体观念、辨证施治”的思想,对代谢综合征高血压病辨证施治,采取益气化聚方治疗,疗效确切,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整体筛查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8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代谢综合征高血压病患者150例,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5]中代谢综合征高血压诊断标准;排除标准:高血压危象;继发性高血压;继发性肥胖;药物性导致的高血压;合并心、脑、肝、肾等器质性疾病;中途退出研究者;未能按时服药者。本临床试验经医院临床伦理委员会审核批过;患者均签订知情同意书。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75例,其中对照组男性51例,女性24例;年龄:30~70岁,平均年龄(51.26±6.73)岁;病程1~13年,平均(5.48±1.39)年;观察组男性50例,女性25例;年龄:30~70岁,平均年龄(51.36±6.98)岁;病程1~13年,平均(5.50±1.42)年;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病程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 中医辨证分型按照《中医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6]行中医辨证分型:形体肥胖、气短乏力、肢体困重、自汗、脘腹胀满、多食易饥、口渴喜饮、尿中泡沫;
舌象见舌红、舌肥大、舌边齿痕、苔白苔腻;脉弦,细脉,滑脉。
1.3 治疗方法对照组:控制饮食结合适当运动,结合缬沙坦胶囊(永信药品工业(昆山)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0035)口服,每次用量80 mg,1次/d,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山东鑫齐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3834)口服,每次用量5 mg,1次1d。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益气化聚方治疗。基本方:黄芪12 g,茵陈、蒲黄各7.5 g,泽泻5 g,黄连3 g。将上述中药加工制作颗粒,以甜菊素、糊精剂量调整,每包14 g,开水冲服,2次1d,1袋/次。两组患者连续用药3个月。1.4 观察指标采取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患者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
(2hPBG),酶法测定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特定蛋白仪检测患者微量白蛋白(MA)、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UACR)。动态血压检测患者收缩压(SBP)、舒张压(DBP)。
1.5 效果评价根据《中医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6]判定治疗效果,显效:患者气短乏力、肢体困重、头晕、烦躁易怒、心悸等症状消失;有效:患者各症状明显缓解;无效:患者各症状未改善。
1.6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相关数据。计量数据用均数加减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显效41例,有效3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7.33%;对照组:显效20例,有效37例,无效18例,总有效率7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例)组别例数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观察组754132297.33#对照组7520371876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比较两组治疗前FBG、2hPB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FBG、2hPBG显著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比较(mmoL/L,x±s)组别 FBG 2hPBG 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组6.42±1.406.41±1.38*9.48±2.719.45±2.70*观察组
6.43±1.416.01±1.10*#9.50±2.738.23±2.75*#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变化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TG、T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差异不明显,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变化 (mmoL/L,x±s)组别 TC TG 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组5.04±1.134.96±1.13*#2.61±1.582.53±1.24*#治疗组
5.02±1.124.98±1.11*2.60±1.562.62±1.55*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2.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变化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DBP、S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DBP、SBP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变化比较 (mmHg,x±s)组别 DBP SBP 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组101.42±13.8592.47±11.20*142.06±5.94129.48±3.45*观察组100.96±12.9175.20±5.43*#141.92±6.12113.46±8.50*#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3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