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年级物理必修二第六章三大定律的近似处理(大全5篇)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二 第六章 万有引力与航天--开普勒定律及万有引力定律(无答案)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二 第六章 万有引力与航天--开普勒定律及万有引力定律(无答案)

开普勒定律及万有引力定律1.开普勒行星运动三定律简介(轨道、面积、比值)丹麦开文学家开普勒信奉日心说,对天文学家有极大的兴趣,并有出众的数学才华,开普勒在其导师弟谷连续20年对行星的位置进行观测所记录的数据研究的基楚上,通过四年多的刻苦计算,最终发现了三个定律。

第一定律:所有行星都在椭圆轨道上运动,太阳则处在这些椭圆轨道的一个焦点上;第二定律:行星沿椭圆轨道运动的过程中,与太阳的连线在单位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第三定律:所有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即k Tr =23开普勒行星运动的定律是在丹麦天文学家弟谷的大量观测数据的基础上概括出的,给出了行星运动的规律。

2.万有引力定律(1) 内容:宇宙间的一切物体都是相互吸引的,两个物体间的引力大小跟它们的质量成积成正比,跟它们的距离平方成反比,引力方向沿两个物体的连线方向。

2r Mm G F =(1687年) 2211/1067.6kg m N G ⋅⨯=-叫做引力常量,它在数值上等于两个质量都是1kg 的物体相距1m 时的相互作用力,1798年由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装置测出。

万有引力常量的测定——卡文迪许扭秤实验原理是力矩平衡。

实验中的方法有力学放大(借助于力矩将万有引力的作用效果放大)和光学放大(借助于平面境将微小的运动效果放大)。

万有引力常量的测定使卡文迪许成为“能称出地球质量的人”:对于地面附近的物体m ,有2EE R m m G mg =(式中R E 为地球半径或物体到地球球心间的距离),可得到GgR m E E 2=。

(2)定律的适用条件:严格地说公式只适用于质点间的相互作用,当两个物体间的距离远远大于物体本身的大小时,公式也可近似使用,但此时r 应为两物体重心间的距离.对于均匀的球体,r 是两球心间的距离.当两个物体间的距离无限靠近时,不能再视为质点,万有引力定律不再适用,不能依公式算出F 近为无穷大。

高中物理必修二第六章知识点

高中物理必修二第六章知识点

高中物理必修二第六章知识点一、电磁感应1.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概念:当磁场发生变化时,会在导体中产生电动势。

- 表达式:ε = -dΦ/dt,其中ε是感应电动势,Φ是磁通量,t 是时间。

2. 楞次定律- 概念:感应电流的方向总是这样的,即它所产生的磁场的效果要抵制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 应用:用于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

3. 感应电动势的计算- 计算方法:根据法拉第定律,通过计算磁通量的变化率来确定感应电动势的大小。

二、交流电1. 交流电的基本概念- 定义:电流的方向和大小都在周期性变化的电流称为交流电。

- 特点:交流电具有正弦波形,其大小和方向随时间变化。

2. 交流电的基本参数- 峰值(U_m,I_m):交流电一个周期内的最大值。

- 有效值(U,I):交流电在热效应上与直流电相等的值。

- 频率(f):交流电周期性变化的速率,单位为赫兹(Hz)。

- 周期(T):交流电完成一个完整变化所需的时间,与频率成倒数关系。

3. 交流电的表达式- 正弦交流电表达式:i = I_m * sin(2πft + φ),其中i是瞬时电流,t是时间,φ是初相位。

三、电磁振荡1. LC振荡电路- 组成:由电感(L)和电容(C)组成的电路。

- 振荡条件:当电路中的电感和电容达到共振时,电路会产生振荡。

2. 振荡电路的频率- 计算公式:f = 1 / (2π√(LC)),其中f是振荡频率,L是电感,C是电容。

3. 阻尼振荡和品质因数- 阻尼振荡:由于电路中存在电阻,振荡会逐渐减弱。

- 品质因数(Q):衡量振荡电路质量的参数,Q值越高,振荡衰减越慢。

四、电磁波1. 电磁波的产生- 原理: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相互激发形成电磁波。

2. 电磁波的性质- 传播速度:在真空中为光速,c = 3×10^8 m/s。

- 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c = λf,其中λ是波长,f是频率。

3. 电磁谱- 包括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和伽马射线等。

(word完整版)高一物理必修二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知识点总结,推荐文档.docx

(word完整版)高一物理必修二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知识点总结,推荐文档.docx

万有引力与航天知识点总结一、人类认识天体运动的历史1、 “地心说 ”的内容及代表人物: 托勒密 (欧多克斯、亚里士多德)2、 “日心说 ”的内容及代表人物: 哥白尼(布鲁诺被烧死、伽利略)二、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的内容开普勒第二定律:v 近 v 远开普勒第三定律: K — 与中心天体质量有关,与环绕星体无关的物理量;必须是同一中心天体的星体a 地 3 = a 火 3 a 水 3 =......才可以列比例,太阳系:T 地 2 T 火 2=T 水 2三、万有引力定律1、内容及其推导:应用了开普勒第三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三定律。

3F m42mmR K①r②F = 4π2K FFF ③r 2T 2T 2r 2FM FMm FG Mmr 2r 2r 22、表达式: F Gm 1m 2r 23、内容: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都相互吸引,引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引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m1,m2 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r 的二次方成反比。

4.引力常量: G=6.67 ×10-11N/m 2/kg 2,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后的 100 多年里, 卡文迪许 在实验室里用扭秤实验测出。

5、适用条件:①适用于两个质点间的万有引力大小的计算。

②对于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公式中的r 就是它们球心之间的距离 。

③一个均匀球体与球外一个质点的万有引力也适用,其中 r 为球心到质点间的距离。

④两个物体间的距离远远大于物体本身的大小时, 公式也近似的适用, 其中 r 为两物体质心间的距离。

6、推导: GmM4 2R 3GMR 2m2 RT 242T1四、万有引力定律的两个重要推1、在匀球的空腔内任意位置,点受到地壳万有引力的合力零。

2、在匀球体内部距离球心r ,点受到的万有引力就等于半径r 的球体的引力。

五、黄金代若已知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 和星球半径 R,忽略自的影响,星球物体的万有引力等于物体的重力,有 G Mmmg 所以 MgR2 R2G其中 GM gR2是在有关算中常用到的一个替关系,被称黄金替。

最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本章小结

最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本章小结

整合提升知识网络⎪⎪⎪⎪⎪⎪⎪⎪⎪⎪⎪⎪⎪⎪⎪⎪⎪⎪⎩⎪⎪⎪⎪⎪⎪⎪⎪⎪⎪⎪⎪⎪⎪⎪⎪⎪⎪⎨⎧⎪⎪⎪⎪⎪⎪⎪⎪⎪⎪⎩⎪⎪⎪⎪⎪⎪⎪⎪⎪⎪⎨⎧⎪⎪⎪⎪⎪⎪⎪⎩⎪⎪⎪⎪⎪⎪⎪⎨⎧⎪⎪⎪⎩⎪⎪⎪⎨⎧-=⎪⎩⎪⎨⎧===⎩⎨⎧⎪⎪⎩⎪⎪⎨⎧=⎪⎩⎪⎨⎧⎩⎨⎧R GMT h T s m v s km v s km v r Mm G F 32232124:24:/97.16/2.11/9.7:::π高度周期轨道定点于赤道正上方地球同步卫星第三宇宙速度第二宇宙速度第一宇宙速度宇宙速度万有引力提供几心力人造卫星人造卫星与宇宙速度冥王星海王星预测未知天体密度计算中心天体的质量和律的应用万有引力定间两质点或两均匀球体之适用条件万有引力定律科学家的种种猜想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周期定律面积定律轨道定律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哥白尼的日心说托勒密的地心说认识人类对行星运动规律的天航与力引有万 重点突破一、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例1】 理论证明,开普勒第三定律不仅适用于行星绕太阳的运动,而且也适用于卫星绕行星的运动,只不过此时23TR =k′中的恒量k′与行星中的比例不一样.已知月球绕地球运转的半径为地球半径的60倍,运行周期为27天,应用开普勒定律计算,在地球赤道上空多高处的卫星可以随地球一起转动,就像是留在天空中不动一样?(已知地球半径为6.4×103 km ) 解析:根据题意我们知道所求解的卫星也就是常说的地球同步卫星,从而可以知道它的周期为1天,轨道的中心也即地心,我们只要计算出轨道的半径,即可求解.设月球和人造卫星的周期分别为T 1、T 2,轨道半径分别为R 1、R 2.由开普勒第三定律,可得22322131T R T R =,R 2=322221)(T T ·R 1,代入数据得R 2=32)271(×60R 地=4.27×104 km ,卫星在地球赤道上方的高度h=R 2-R 地=3.63×104 km .答案:3.63×104 km二、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例2】在天体演变过程中,红色巨星发生“超新星爆炸”后,可以形成中子星(电子被迫同原子核中的质子相结合而形成中子),中子星具有极高的密度.(1)若已知某中子星的密度为1017 kg/m 3,该中子星的卫星绕它做圆轨道运动,试求该中子星的卫星运行的最小周期.(2)中子星也在绕自转轴自转,若某中子星的自转角速度为6.28×30 rad /s ,若想使该中子星不因自转而被瓦解,则其密度至少为多大?(假设中子星是通过中子间的万有引力结合成球状星体,引力常量G=6.67×10-11 N·m 2/kg 2)解析:设中子星质量为M ,半径为R ,密度为ρ,自转角速度为ω.(1)假设有一颗质量为m 的卫星绕中子星运行,运行半径为r ,则有F 引=F 向 即2r Mm G =mω2r=r Tm 224π 要使T 最小,即要求r=R 此时有R TR GM 2224π= 所以M=2324GT R π. 所以,ρ=23334GTR Mππ=,因此,T=1.2×10-3 s. (2)在中子星表面取一质量微小的部分m .故中子星剩余部分的质量仍认为M ,要使中子星不被瓦解,即要求M 与m 间万有引力大于m 绕自转轴自转的向心力,则2RMm G≥mω2R 又因ρ=334R M π 所以gπωρ432≥≈1.3×1014 kg/m 3. 答案:1.3×1014 kg/m 3三、万有引力定律的综合应用【例3】据美联社2002年10月7日报道,天文学家在太阳系的9大行星之外,又发现了一颗比地球小得多的新行星,而且还测得它绕太阳公转的周期约为288年.若把它和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都看作圆,问它与太阳的距离约是地球与太阳距离的多少倍?(最后结果可用根式表示)解析:设太阳的质量为M ,地球的质量为m 0,绕太阳公转的周期为T 0,与太阳的距离为R 0;新行星的质量为m ,绕太阳公转的周期为T ,与太阳的距离为R ,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它们公转的向心力得2R Mm G =m(T π2)2R ,200R Mm G =m 0(02T π)2R 0联立解得3200)(T T R R =,又已知T=288年,T 0=1年,所以有0R R =44或32288. 答案:44或32288【例4】一卫星绕某行星做匀速圆周运动,已知行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 行,行星的质量M 与卫星的质量m 之比为M /m=81,行星的半径R 行与卫星的半径R 卫之比为R 行/R 卫=3.6,行星与卫星之间的距离r 与行星的半径R 行之比为r /R 行=60,设卫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 卫,则在卫星表面,有:2rMm G =mg 卫……经过计算得出,卫星表面重力加速度为行星表面重力加速度的36001.上述结论是否正确?若正确,列式证明;若错误,求出正确结果. 解析:公式2r Mm G =mg 卫中的g 卫并不是卫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而是卫星绕行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所以正确的解法是:2行R M G =g 行,2)(卫行行卫R R M m g g ⨯==0.16. 答案:所得的结果是错误的,正确结论是g 卫=0.16g 行四、人造地球卫星【例5】若人造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卫星的轨道半径越大,它的运行速度越大B .卫星的轨道半径越大,它的运行速度越小C .卫星的质量一定时,轨道半径越大,它需要的向心力越大D .卫星的质量一定时,轨道半径越大,它需要的向心力越小解析:根据v=R GM ,可知B 项正确.卫星运动的向心力等于地球与卫星间的万有引力,即F 向=F 引=2RMm G ,当质量m 一定时,轨道半径越大,则向心力越小. 答案:BD【例6】火星有两颗卫星,分别是火卫一和火卫二,它们的轨道近似为圆.已知火卫一的周期为7小时39分,火卫二的周期为30小时18分,则这两颗卫星相比( )A .火卫一距火星表面较近B .火卫二的角速度较大C .火卫一的运动速度较大D .火卫二的向心加速度较大解析:根据r=3224πGMT 可知A 正确.由ω=T π2可知B 错误.根据v=r GM 可知C 正确.再由a=2r M G 可知D 错误. 答案:AC。

高中物理必修二第6章:万有引力定律-知识点

高中物理必修二第6章:万有引力定律-知识点

小初高个性化辅导,助你提升学习力! 1 高中物理必修二第6章:万有引力定律-知识点1、人类对于天体运动的认识:①波兰 天文学家哥白尼 提出日心说 ,②伽利略用望远镜 发现木星的卫星 ,证明地球 并非天体的中心。

③德国 天文学家开普勒 提出开普勒三定律 。

2、开普勒第一定律:各行星都在椭圆轨道上绕太阳运行,太阳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开普勒第二定律:行星与太阳的连线在相等时间 内扫过的面积相等 。

3、开普勒第三定律:行星绕太阳运行的椭圆轨道半长轴 a 的三次方 与公转周期T 的二次方 之 比 是一个常数,即 a 3/T 2 =k 。

k 是一个与行星 无关 的常数。

一般我们可近似按圆轨道处理,即 r 3/T 2 =k ,r 是行星圆轨道 的半径。

由该定律可知,人造地球卫星在近地点速度大 ,在远地点速度小 ;同理,地球以及其他行星在近日点速度大 ,在远日点速度小 。

4、牛顿 提出,地球对苹果的引力,地球对月亮的引力与太阳对行星的作用力本质上都相同 。

这种所有物体之间都存在 的相互吸引力就是万有引力 。

5、万有引力定律: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都相互吸引,相互间引力的大小与物体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之间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

公式:F=221r m m G 。

r 是可以看成质点的两物体之间距离,若是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则是两个球心间的距离。

G 是引力常量,卡文迪许 利用扭秤 装置测得G = 6.67×10-11N ˙m 2/kg 2。

6、“称量”地球的质量:测出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 地和地球半径r ,利用地球上的物体所受重力 就是万有引力 ,有① mg 地=2r mm 地地G 。

可求得m 地=G 2r g 地地。

②地球的平均密度ρ=V m 地=3r 34m ⋅π地。

7、“称量”太阳的质量:测出地球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的 轨道半径r 和 周期T ,利用万有引力等于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有2r m m 日地G =22T r 4m π地,可得:m 日=232G T r 4π。

高一物理必修二第六章知识点总结(共9篇)

高一物理必修二第六章知识点总结(共9篇)

高一物理必修二第六章知识点总结(共9篇) 高一物理必修二第六章知识点总结(共9篇):第六章知识点高一必修物理物理选修3 1知识点总结高一物理必修二知识点高一物理第六章试题篇一:高一物理必修二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知识点总结万有引力与航天知识点总结一、人类认识天体运动的历史1、“地心说”的内容及代表人物:2、“日心说”的内容及代表人物: 二、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的内容开普勒第二定律:v近?v远开普勒第三定律:K—与中心天体质量有关,与环绕星体无关的物理量;必须是同一中心天体的星体才可以列比例,太阳系:a地3a火3a水3=2=2= (2)T地T火T水三、万有引力定律1、内容及其推导:应用了开普勒第三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三定律。

m4?2R32mF=4πKF?F?mr ? ? F?F? ? ?K2222rrTTF??MMmMmF?F?Gr2r2r22、表达式:F?Gm1m22r3、内容: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都相互吸引,引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引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m1,m2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r的二次方成反比。

4.引力常量:-11N/m2/kg2,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后的100多年里,卡文迪许在实验室里用扭秤实验测出。

5、适用条件:?适用于两个质点间的万有引力大小的计算。

?对于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公式中的r就是它们球心之间的距离。

?一个均匀球体与球外一个质点的万有引力也适用,其中r为球心到质点间的距离。

?两个物体间的距离远远大于物体本身的大小时,公式也近似的适用,其中r为两物体质心间的距离。

mM4?2R3GM6、推导:G2?m2R ? 2? 2RTT4?四、万有引力定律的两个重要推论1、在匀质球层的空腔内任意位置处,质点受到地壳万有引力的合力为零。

2、在匀质球体内部距离球心r处,质点受到的万有引力就等于半径为r的球体的引力。

五、黄金代换六、双星系统两颗质量可以相比的恒星相互绕着旋转的现象,叫双星。

必修二物理第六章万有引力知识点3篇

必修二物理第六章万有引力知识点3篇

必修二物理第六章万有引力知识点必修二物理第六章万有引力知识点精选3篇(一)1. 万有引力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与它们的质量成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数学表达式为:F = G × (m1 × m2) / r^2,其中F为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G为万有引力常数,m1和m2分别为两个物体的质量,r为它们之间的距离。

2. 万有引力常数:G为一个固定的常数,其数值为6.674 × 10^-11 N·m^2/kg^2。

它描述了质量和引力之间的比例关系。

3. 地球上的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引力称为重力,是物体的质量和地球质量之间的引力作用。

数学表达式为F = mg,其中F为物体所受的重力,m为物体的质量,g为重力加速度(在地球上约为9.8 m/s^2)。

4. 引力的方向:引力的方向始终指向两个物体之间的中心,且大小相等。

5. 引力与质量的关系:引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质量越大,引力越大。

6. 引力与距离的关系:引力与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距离越远,引力越弱。

7. 引力的作用范围:万有引力是一种长程力,作用范围无限远,即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不受距离的限制。

8. 四个基本力中的引力:万有引力是四个基本力之一,其他三个基本力分别为电磁力、强核力和弱核力。

9. 行星运动的引力:行星绕太阳运动是由于太阳对行星的引力作用,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太阳对行星的引力提供了向心力,使行星保持在轨道上运动。

10. 引力场:引力形成了一个与质量有关的场,任何在这个场中的物体都会受到引力的作用。

11. 引力势能: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势能等于它们之间的引力所做的功,计算公式为Ep = -G × (m1 × m2) / r,其中Ep为引力势能。

12. 开普勒定律:开普勒定律描述了行星运动的规律,其中包括行星轨道的椭圆形状、行星在不同位置上的速度以及行星轨道面与太阳赤道面的关系。

必修二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知识点归纳与重点题型总结

必修二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知识点归纳与重点题型总结

高中物理必修二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知识点概括与要点题型总结一、行星的运动1、开普勒行星运动三大定律①第必定律(轨道定律):全部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②第二定律(面积定律):对随意一个行星来说,它与太阳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相等的面积。

推论:近期点速度比较快,远日点速度比较慢。

③第三定律(周期定律):全部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它的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

a3即:T 2k此中k是只与中心天体的质量相关,与做圆周运动的天体的质量没关。

推行:对环绕同一中心天体运动的行星或卫星,上式均成立。

K 取决于中心天体的质量例 . 有两个人造地球卫星,它们绕地球运行的轨道半径之比是1: 2,则它们绕地球运行的周期之比为。

二、万有引力定律1、万有引力定律的成立F G Mm①太阳与行星间引力公式r 2②月—地查验③卡文迪许的扭秤实验——测定引力常量 GG 6.67 10 11N2/ kg22、万有引力定律m①内容: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都相互吸引,引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m1和 m2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 r 的二次方成反比。

即:F G m1m2r 2②合用条件(Ⅰ)可当作质点的两物体间,r 为两个物体质心间的距离。

(Ⅱ)质量散布均匀的两球体间,r 为两个球体球心间的距离。

③运用(1)万有引力与重力的关系: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一般状况下,可以为重力和万有引力相等。

忽视地球自转可得:mg G MmR2例 . 设地球的质量为 M ,赤道半径 R ,自转周期 T ,则地球赤道上质量为 m 的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为(式中 G 为万有引力恒量)(2)计算重力加快度G Mm地球表面邻近( h 《R ) 方法:万有引力≈重力mgMmR 2地球上空距离地心 r=R+h 处 mg ' G2 方法:( R h)在质量为 M ’,半径为 R ’的随意天体表面的重力加快度g ' ' 方法:mg''G M ' ' mR '' 2(3)计算天体的质量和密度Mm利用自己表面的重力加快度:GR 2mgMm v 2 24 2利用环绕天体的公转:G r 2m m rm 2 r 等等rT(注:联合 M4 R 3 获得中心天体的密度)3例 . 宇航员站在一星球表面上的某高处,以初速度 V 0 沿水平方向抛出一个小球,经过时间t ,球落到星球表面,小球落地时的速度大小为 V. 已知该星球的半径为 R ,引力常量为G ,求该星球的质量 M 。

高一物理必修2第六章总结

高一物理必修2第六章总结

高中物理必修2 第六章 万有引力与航天1、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1).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2).对任意一个行星来说,它与太阳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相等的面积.(3).所有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它的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 32a K T=(K 只与中心天体质量M 有关)行星轨道视为圆处理,开三变成32r K T =(K 只与中心天体质量M 有关)2、万有引力定律: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都是相互吸引的,引力的大小跟这两个物体质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

表达式:122,m m F Gr=2211kg /m N 1067.6⋅⨯=-G 适用于两个质点(两个天体)、一个质点和一个均匀球(卫星和地球)、两个均匀球。

(质量均匀分布的球可以看作质量在球心的质点)3、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天体质量M , 卫星质量m ,天体半径R, 轨道半径r ,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g ,卫星运行向心加速度a n 卫星运行周期T) 两种基本思路: (1).万有引力=向心力 (一个天体绕另一个天体作圆周运动时,r=R+h )G M m R h m ()+=2V R h m R hm T R h 222224()()()+=+=+ωπ人造地球卫星(只讨论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人造卫星r=R+h ):r GM v =,r 越大,v 越小;3r GM =ω,r 越大,ω越小;GM r T 324π=,r 越大,T 越大;2n GMa r =, r 越大,n a越小。

(2)、用万有引力定律求中心星球的质量和密度求质量:①天体表面任意放一物体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mg = G M m R 2→2gR M G=②当一个星球绕另一个星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时,设中心星球质量为M ,半径为R ,环绕星球质量为m ,线速度为v ,公转周期为T ,两星球相距r ,由万有引力定律有:2222⎪⎭⎫ ⎝⎛==T mr r mv r GMm π,可得出中心天体的质量:23224GTr G r v M π== 求密度:34/3M MV R ρπ==在天体表面任意放一物体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 (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地面物体的重力加速度:mg = G M m R 2 g = G M R 2≈9.8m/s 2高空物体的重力加速度:mg = G 2)(h R Mm + g = G ()2h R M+<9.8m/s 2 (3)、万有引力和重力的关系: 一般的星球都在不停地自转,星球表面的物体随星球自转需要向心力,因此星球表面上的物体所受的万有引力有两个作用效果:一个是重力,一个是向心力。

(完整版)高中物理必修二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知识点归纳与重点题型总结.docx

(完整版)高中物理必修二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知识点归纳与重点题型总结.docx

辽宁省示范性高中瓦房店市第八高级中学高一物理导学案主备人:伦论审核人:姜慎明蔡艳科WFD8G1—WLBX2—FX2高中物理必修二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知识点归纳与重点题型总结一、行星的运动1、开普勒行星运动三大定律①第一定律(轨道定律):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②第二定律(面积定律):对任意一个行星来说,它与太阳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相等的面积。

推论:近日点速度比较快,远日点速度比较慢。

③第三定律(周期定律):所有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它的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

即: a3k其中 k 是只与中心天体的质量有关,与做圆周运动的天体的质量无关。

T 2推广:对围绕同一中心天体运动的行星或卫星,上式均成立。

K 取决于中心天体的质量例. 有两个人造地球卫星,它们绕地球运转的轨道半径之比是1:2,则它们绕地球运转的周期之比为。

二、万有引力定律1、万有引力定律的建立G Mm①太阳与行星间引力公式F②月—地检验r 2③卡文迪许的扭秤实验——测定引力常量 G6.67 10 11 N m2 / kg2 2、万有引力定律G①内容: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都相互吸引,引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m1和 m2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r 的二次方成反比。

即:m1m2F G②适用条件r 2(Ⅰ)可看成质点的两物体间,r为两个物体质心间的距离。

(Ⅱ)质量分布均匀的两球体间,r 为两个球体球心间的距离。

③运用(1)万有引力与重力的关系: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一般情况下,可认为重力和万有引力相等。

忽略地球自转可得:mg G Mm2R例.设地球的质量为 M,赤道半径 R,自转周期 T,则地球赤道上质量为 m的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为?(式中 G为万有引力恒量)( 2)计算重力加速度mg G Mm 地球表面附近( h《 R)方法:万有引力≈重力MmR2地球上空距离地心 r=R+h 处方法:mg'G(R h) 2在质量为 M’,半径为 R’的任意天体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M'' m方法:Gmg''2R(3)计算天体的质量和密度利用自身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GMmmgR2利用环绕天体的公转:Mm v 2m2r42等等G2m m 2 rr r T(注:结合M4R3 得到中心天体的密度)3例. 宇航员站在一星球表面上的某高处,以初速度V0沿水平方向抛出一个小球,经过时间t ,球落到星球表面,小球落地时的速度大小为 V. 已知该星球的半径为 R,引力常量为G ,求该星球的质量 M。

物理必修2六、七章总结

物理必修2六、七章总结

第六章万有引力一. 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①开普勒第一定律(轨道定律)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太阳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②开普勒第二定律(面积定律)对任意一个行星来说,它与太阳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

③开普勒第三定律(周期定律)所有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它的的比值都相等。

行星轨道按圆处理时的规律由于大多数行星的轨道十分接近圆,所以在中学阶段的研究中可按圆处理。

根据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行星轨道按圆处理时遵循如下规律:①大多数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十分接近圆,太阳处在圆心。

②对某一行星来说,它绕太阳做圆周运动的角速度(或线速度)不变,即行星做匀速圆周运动。

③所有行星轨道半径的三次方跟它的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

二. 万有引力定律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都相互吸引,引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m1和m2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之间距离r的二次方成反比,即F= 。

对万有引力定律的进一步说明①万有引力是宇宙间的一种基本的相互作用力,万有引力定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定律,它适用于宇宙中的一切物体。

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对物理学和天文学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②万有引力公式只适用于两质点间的引力的计算,因为对一般物体而言,“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到底是指物体哪两部分的距离,无法确定。

实际物体当它们之间的距离远大于它们本身的尺度时,可视为质点。

对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也可以用此公式计算它们之间的引力,其中的距离即两球心之间的距离。

但是,对于一般物体间的万有引力,切不可用它们质心间的距离代入上式计算。

③求一个质点受到多个质点的万有引力时,可先用万有引力公式求出各个质点的引力,再求它们的矢量和。

④万有引力公式中G的是比例系数,叫做引力常量,通常取G=6.67×10-11N·m2/kg2。

是英国科学家测出的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总结:两个基本思路1.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mar T m r m r v m r M G ====222224mπω2.忽略地球自转的影响: mgR GM =2m(2g R GM =,黄金代换式)一、测量中心天体的质量和密度测质量:1.已知表面重力加速度g ,和地球半径R 。

高一物理必修二第六章知识点总结

高一物理必修二第六章知识点总结

高一物理必修二第六章知识点总结高一物理必修二第六章涉及电流等电学相关知识,主要内容包括电荷运动、电压、电流、电阻、Ohm定律和定律、电动势和潜力差、电容、电感、可控硅等。

1. 电荷运动电荷运动是指电荷的运动和受力,它是物体在电场中运动和施加力的总称,包括电磁力和电场力,这种力导致物体在电场中运动,这种运动也叫电流。

2. 电压电压是指电荷之间施加的势,也就是电势或电位差,它是一个物理量,表示两个点之间的电位差,如果两个点中的电荷生成势,就会产生电压。

3. 电流电流是指电荷的实时移动,也就是电子的流动。

它的大小取决于电荷的数量和速度,电流的方向取决于电荷的运动方向,可以表示为集合。

4. 电阻电阻是指电路中阻抗的大小,它取决于材料的性质,电阻可以阻止电路中流动的电流,当把一个物体放入电路中,其电阻就会出现,影响电流的流动。

5. Ohm定律和定律Ohm定律是指通过一定电压对应的电流的大小与放电对象的电阻有关,可以用来描述电路中的电压、电流和电阻之间的关系,它把电路中的电压、电流和电阻放到一个总体框架中,使各种组件在电路中能够协调并正常工作。

6. 电动势和潜力差电动势主要表示电荷之间产生的力,它取决于电荷的种类和大小,潜力差是指电荷定位点之间的电力差,电动势和潜力差可以用来表示电路中电压的大小。

7. 电容电容是指电路中电荷的储存效率,它由两个电极组成,其中一个是正极,另一个是负极,当向电容器中注入电荷时,它会储存起来,这种电荷的储存成为电容。

8. 电感电感是指电路中对电流变化作用的一种效应,它通过电磁力的改变而产生,所以当电流变化时,它会产生一种磁场,从而改变电流方向,影响电路中信号的传输。

9. 可控硅可控硅是一种可以控制连接电路中电荷的装置,它可以改变输入电流的大小,从而改变输出电流的大小,它可以对电路进行调节,从而节省电能,延长电路的使用寿命。

总结本章介绍了电荷运动、电压、电流、电阻、Ohm定律及定律、电动势和潜力差、电容、电感以及可控硅等物理知识,经过实际操作,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交流电的原理,并熟练运用所学知识。

最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第六章《宇宙航行》规律总结

最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第六章《宇宙航行》规律总结

●规律总结有关人造卫星的知识,根本问题就是抓住万有引力提供人造地球卫星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这一基本力学关系,由此出发导出描述卫星做圆周运动的各物理量的关系式,应用时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适当的公式进行分析和计算:①F 万有=2r GMm =ma =r m v 2=mr ω2=mv ω=mr 22π4T②在地球表面,mg ≈2RGMm 1.对宇宙速度的理解①第一宇宙速度:人造卫星在地面附近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其轨道半径近似等于地球半径R ,其向心力为地球对卫星的万有引力,其向心加速度近似等于地面处的重力加速度.设地球质量为M ,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和匀速圆周运动的规律可得: 2R GMm =R m v 2得v =R GM =624111037.61089.51067.6⨯⨯⨯⨯-m/s=7.9 km/s 或者由mg =R m v 2得v =gR =61037.68.9⨯⨯m/s=7.9 km/s.对于公式v =rGM ,指的是人造卫星在各自轨道上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运行速度,其大小随轨道半径的增大而减小,但由于人造卫星发射过程中要克服地球引力做功,增大势能,所以将卫星发射到离地球越远的轨道上在地面上所需要的发射速度就越大.根据v 运行=r GM ,第一宇宙速度v 1=RGM 可知:由于r ≥R 地球,所以卫星的运行速度不可能大于第一宇宙速度,人造卫星的发射速度与运行速度的大小关系是:v 发射≥7.9 km/s ≥v 运行所以第一宇宙速度是最小发射速度,又是卫星最大环绕速度.②第二宇宙速度:在地面上(r =R )发射物体,使之能够脱离地球的引力作用,成为绕太阳运动的人造行星或飞到其他行星上去所必需的最小发射速度,称为第二宇宙速度,其大小为v 2=11.2 km/s.当11.2 km/s >v 2>7.9 km/s 时,卫星绕地球旋转,其轨道是椭圆,地球位于一个焦点上.③第三宇宙速度:在地面上发射物体,使之最后能脱离太阳的引力范围,飞到太阳系以外的宇宙空间所必须的最小速度称为第三宇宙速度,其大小为v 3=16.7 km/s.当16.7 km/s >v ≥11.2 km/s 时,卫星脱离地球的束缚成为太阳系的一颗“小行星”.2.对卫星运动轨道的理解①卫星绕地球运动的轨道可以是椭圆轨道,也可以是圆形轨道,卫星绕地球沿圆形轨道运动时,由于地球对卫星的万有引力提供了卫星绕地球运动的向心力,而万有引力指向地心,所以,地心必然是卫星圆轨道的圆心,卫星的轨道平面可以在赤道平面内(如同步卫星),也可以和赤道平面垂直,还可以和赤道平面成任一角度.卫星绕地球沿椭圆轨道运行时,地心是椭圆的一个焦点,其周期和半长轴的关系遵循开普勒第三定律,这类问题在中学物理中很少讨论.②不同星体上的宇宙速度是各不相同的,以上给出的速度值是地球上的宇宙速度值,其计算方法完全可以推广到其他任何天体.天体的质量越大,半径越小,其宇宙速度值就越大.3.对同步卫星的理解同步卫星指在赤道平面内,以和地球自转角速度相同的角速度绕地球运动的卫星.同步卫星又叫静止轨道卫星,有以下几个特点:①周期一定:同步卫星在赤道上空相对地球静止,它绕地球的运动与地球自转同步,它的运动周期就等于地球自转的周期,即T =24 h.②角速度一定:同步卫星绕地球运动的角速度等于地球自转的角速度,且卫星转动的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③轨道一定:a.由于同步卫星绕地球的运动与地球的自转同步,这就决定了同步卫星的轨道平面应与赤道平面平行.又由于同步卫星绕地球运动的向心力是地球对卫星的万有引力,这就决定了同步卫星做圆周运动的圆心为地心,所以,同步卫星的轨道必在赤道平面内.b.由于所有同步卫星的周期都相同,由r =322π4GMT 可知,所有同步卫星的轨道半径相同,即同步卫星都在同一轨道上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其轨道离地面的高度h =3222π4R gT -R =3.59×104 km.(地球半径R =6400 km,自转周期T =24 h=86400 s,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g =9.8 m/s 2)④环绕速度大小一定:所有同步卫星绕地球运动的线速度的大小是一定的,都是 3.08 km/s,因为所有卫星的环绕速度等各物理量都是由轨道决定的.⑤向心加速度大小一定:所有同步卫星由于到地心距离相同,所以它们绕地球运动的向心加速度大小都相同,约为0.23 m/s 2.归根到底,同步卫星的以上特点,是由于同步卫星与地球相对静止这一特殊要求决定的.4.对人造卫星上的“超重”和“失重”问题的理解“超重”:卫星在进入轨道前的加速过程中或回收过程中,系统具有向上的加速度,卫星上的物体“超重”,这种情况与“升降机”中的物体超重相同.“失重”:卫星在进入轨道后,在正常运行过程中,系统具有向下的加速度且等于重力加速度g 轨,卫星上物体完全“失重”,因此在卫星上的仪器,凡是制造原理和重力有关的都不能正常使用.比如水银气压计、天平等,同理与重力有关的实验也将无法进行.但要注意,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时,仍受重力作用,不能说物体不受重力.。

高一物理必修二第六章知识点总结

高一物理必修二第六章知识点总结

高一物理必修二第六章知识点总结【篇一:高一物理必修二第六章知识点总结】WTT寄语:关于高一物理必修2知识点总结,高一物理必修2第四章将是了曲线运动及万有引力知识点,为帮助大家学好这部分知识点,下面WTT为大家提供高一物理必修2知识点总结:第六章,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六、机械能1、功(1)功的定义:力和作用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位移的乘积、是描述力对空间积累效应的物理量,是过程量、定义式:w=f?s?cos ,其中f是力,s是力的作用点位移(对地),是力与位移间的夹角、(2)功的大小的计算方法:①恒力的功可根据w=f?s?cos 进行计算,本公式只适用于恒力做功、②根据w=p?t,计算一段时间内平均做功、③利用动能定理计算力的功,特别是变力所做的功、④根据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反过来可求功、(3)摩擦力、空气阻力做功的计算:功的大小等于力和路程的乘积、发生相对运动的两物体的这一对相互摩擦力做的总功:w=fd(d是两物体间的相对路程),且w=q(摩擦生热)2、功率(1)功率的概念:功率是表示力做功快慢的物理量,是标量、求功率时一定要分清是求哪个力的功率,还要分清是求平均功率还是瞬时功率、(2)功率的计算①平均功率:p=w/t(定义式)表示时间t内的平均功率,不管是恒力做功,还是变力做功,都适用、②瞬时功率:p=f?v?cos p和v分别表示t时刻的功率和速度,为两者间的夹角、(3)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额定功率:发动机正常工作时的最大功率、实际功率:发动机实际输出的功率,它可以小于额定功率,但不能长时间超过额定功率、(4)交通工具的启动问题通常说的机车的功率或发动机的功率实际是指其牵引力的功率、①以恒定功率p启动:机车的运动过程是先作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后以最大速度v m=p/f 作匀速直线运动,、②以恒定牵引力f启动:机车先作匀加速运动,当功率增大到额定功率时速度为v1=p/f,而后开始作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最后以最大速度vm=p/f作匀速直线运动。

2021年高中物理《第六章 万有引力与航天知识点》新人教版必修2

2021年高中物理《第六章 万有引力与航天知识点》新人教版必修2

2021年高中物理《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知识点》新人教版必修2一、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1、开普勒第一定律: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2、开普勒第二定律:对任意一个行星来说,它与太阳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相等的面积。

【指出】:近日点速度远日点速度3、开普勒第三定律:所有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它的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

表达式:或【指出】:k只与中心天体的质量有关二、万有引力定律1、内容: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都相互吸引,引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引力大小与物体质量m1和m2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之间距离r的二次方成反比。

2、公式:公式适用条件:①两质点间:r为质点之间的距离②两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间:r为两个球的球心距3、引力常量G:,是由卡文迪许通过扭秤实验测得的。

三、万有引力的成就1、测量中心天体的质量法一:在天体表面找一个物体m,不计天体自转,万有引力=重力()黄金代换式中心天体的密度:法二:在中心天体周围找一颗卫星绕中心天体做圆周运动,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 22232223224v v r m M r Gr mr M G r mr M T GT ωωππ⇒=⇒=⎛⎫⇒= ⎪⎝⎭以 为例求中心天体的密度若为近地卫星,则r=R ,则 T 为近地卫星的公转周期2、发现未知天体: 海王星四、宇宙速度(一)三大宇宙速度(1)第一宇宙速度 近地卫星的环绕速度A 、推导近地卫星(r=R) , 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表达式一表达式二B 、第一宇宙速度既是卫星最大的在轨速度,也是卫星最小的发射速度2、第二宇宙速度3、第三宇宙速度(二)、近地卫星1、轨道:以地心为圆心的圆形轨道2、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 r 增大22222n n v m v r mrmr TT GM ma a rωωπ⇒=⇒=⎛⎫⇒= ⎪⎝⎭⇒=(三)同步卫星1、轨道:在赤道的正上方2、定周期:T=24小时3、离地高度:h=36000km 求解方法: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2222()36000Mm G m R h h R T R h h R km π=+⇒=+⇒==由黄金代换式GM=gR 4、线速度大小:v=3.1km/s5、角速度大小:定值向心加速度大小:定值 z31816 7C48 籈37259 918B 醋]28691 7013 瀓30030 754E 畎21185 52C1 勁36281 8DB9 趹+28244 6E54 湔26012 659C 斜 26458 675A 杚sV 减小W 减小an 减小。

高中物理必修2-第6章-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必修2-第6章-知识点总结

适用条件
适用范围 判断对错 地球半径
一般运用于质点之间的引力大小计算。当两个物体之间的
距离足够小时,两个物体不能再当作质点,此时不能直接、
简单地利用万有引力公式
F =G
m1m2 r2
去计算两个物体之
间的万有引力。
太阳与行星或行星与卫星之间的引力规律(等)
当 r → 0 时,两物体之间的万有引力趋于无穷大?
(面积定律) 的面积相等。(同一颗行星)
理解 1:行星在近日点的速率最大,在远日点的速
率最小。
理解 2:行星从近日点到远日点做减速运动,从远
日点到近日点做加速运动。
开普勒第三定律 所有行星轨道半长轴的三次方与行星公转周期的
(周期定律) 平方的比值都相等。(不同的行星或卫星)
公式: a 3 T2
=
k
,k
mg
=
G
Mm R2
GM
=
gR2
( ) g = G
M R地 + h
2
,距离地面越高的位置 h 越大,则重力
第四节 万 有 引 力理论 的成就
计算中心天 体的质量
加速度就越小。
公式
1: mg
=G
Mm R2
M
=
gR2 G
公式
2: G
Mm r2
=F向 =m
v2 r
M
=
v2r G
公式
3: G
Mm r2
=F向 =m 2 r
1
线速度表示:
a向
=
v2 r
2 线速度与角速度的关系: v = r
3 角速度表示: a向 = 2r
4 角速度与周期的关系:T = 2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年级物理必修二第六章三大定律的近似处理(大全5篇)第一篇:高一年级物理必修二第六章三大定律的近似处理高一年级物理必修二第六章第一单元第二节行星运动定律的近似处理编写者吴居海使用者使用时间第7周一.教学目标1.知道太阳系八大行星的运行图。

2.学习开普勒三大定律,能用三大定律解决问题。

3.了解人类对行星的认识过程是漫长复杂的,真是来之不易的。

二.教学重点1.掌握开普勒的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2.了解人类认识自然界的漫长过程,学习科学家们的不畏艰难,勇于探索的精神3.掌握开普勒三定律的近似处理方法。

并能用三大定律解决一些抽象的问题。

三.教学难点掌握开普勒的行星运动的定律近似处理方法2.应用开普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A、太阳系师:我们现在来了解一下太阳系的各行星及其运行情况。

师:自从冥王星于2006年8月24日被国际天文联会取消其行星地位,降为“矮行星”后,从此太阳系由“九大行星”变为“八大行星。

我们先来看一些图片。

观看动画:九大行星运行图;九大行星B、开普勒三大定律的近似处理师:从刚才的研究我们发现,太阳系行星的轨道与圆十分接近,所以在中学阶段的研究中我们按圆轨道处理。

这样,开普勒三大定律就可以说成【牢记】:①行星绕太阳运动轨道是圆,太阳处在圆心上。

②对某一行星来说,它绕太阳做圆周运动的角速度(或线速度)不变,即行星做匀速圆周运动。

③所有行星的轨道半径的三次方跟它的公转周期的平方的比值都相等。

若用R代表轨道半径,T代表公转周期,开普勒第三定 R3律可以用公式表示为:2=k,k与太阳有关。

T【参考资料】:给出太阳系九大行星平均轨道半径和周期的数值,供课后验证。

k水=3.36×10 K金=3.35×10 K地=3.31×10 K火=3.36×1018181818扩展及注意:1.开普勒定律不仅适用于行星绕太阳运动,同时它适用于所有R3的天体运动。

只不过对于不同的中心天体,2=k中的k值不TR3R3一样。

如金星绕太阳的2与地球绕太阳的2是一样的,因为TTR3它们的中心天体一样,均是太阳。

但月球绕地球运动的2与地TR3球绕太阳的2是不一样的,因为它们的足以天体不一样。

T 2.开普勒定律是根据行星运动的现察结果而总结归纳出来的规律.它们每一条都是经验定律,都是从行星运动所取得的资料中总结出来的规律.开普勒定律只涉及运动学、几何学方面的内容,不涉及力学原因。

3.开普勒关于行星运动的确切描述,不仅使人们在解决行星的运动学问题上有了依据,更澄清了人们对天体运动神秘、模糊的认识,同时也推动了对天体动力学问题的研究.4.开普勒定律不仅适用于行星绕太阳转,也适用于卫星绕行星转。

六.练习反馈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BCD)A.大多数人造地球卫星的轨道都是椭圆,地球处在这些椭圆的一个焦点上B.人造地球卫星在椭圆轨道上运动时速度是不断变化的;在近日点附近速率大,远地点附近速率小;卫星与地心的连线,在相等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C.大多数人造地球卫星的轨道,跟月亮绕地球运动的轨道,都可以近似看做为圆,这些圆的圆心在地心处D.月亮和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运动,跟行星绕太阳运动,遵循相同的规律2、关于开普勒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A.开普勒定律是根据长时间连续不断的、对行星位置观测记录的大量数据,进行计算分析后获得的结论B.根据开普勒第二定律,行星在椭圆轨道上绕太阳运动的过程中,其速度随行星与太阳之间距离的变化而变化,距离小时速度大,距离大时速度小C.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可以近似看做为圆,即可以认为行星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D.开普勒定律,只适用于太阳系,对其他恒星系不适用;行星的卫星(包括人造卫星)绕行星的运动,是不遵循开普勒定律的3、地球绕太阳的运行轨道是椭圆,因而地球与太阳之间的距离随季节变化。

冬至这天地球离太阳最近,夏至最远。

下列关于地球在这两天绕太阳公转速度大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B)A.地球公转速度是不变的 B.冬至这天地球公转速度大 C.夏至这天地球公转速度大 D.无法确定4、关于行星的运动说法正确的是(BD)A、行星半长轴越长,自转周期越大 B、行星半长轴越长,公转周期越大 C、水星半长轴最短,公转周期最大 D、冥王星半长轴最长,公转周期最大5、已知木星绕太阳的公转周期是地球绕太阳公转周期的12倍,则木星轨道半长轴是地球轨道半长轴的多少倍?【3r木2T木解析】: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有323r木T木rr地=2⇒3=2⇒木=3122≈5.24 T 地r地T地r地七.教学反思行星运动的规律比较复杂,也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我们用近似的方法来处理开普勒的三大行星定律,比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再就是开普勒定律不仅适用于行星绕恒星运动,也适用于卫星绕行星运动。

第二篇:高一物理《电阻定律》教学设计高一物理《电阻定律》教学设计高一学年物理组李雪丽一、教材分析与处理1、教材分析:电阻定律是电学中最基本的一个定律,是学习电学内容的基础。

本节课的内容并不多,教材力求通过实验的方法来验证电阻和电压、电流的关系,从而得出电阻定律的内容,从对导体电阻的分析,得出电阻率的概念,并用实验的方法验证不同材料的导体在同一温度时其电阻率大小不同,得出电阻率是导体材料的属性这一基本规律。

2、教材处理:本节以实验验证为主,在研究两个以上物理量间的关系时,常用控制1.变量法,本节课仍用这种方法来研究电阻R与有关物理量间的定性关系。

所以可对2.教材中提到的实验进行实际操作,加以验证,同时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将实验稍作改动,满足实验室的要求。

同时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研究物理规律的一般方法和过程,在自己科学猜想的基础上通过实验进行验证,即通过观察物理实验、分析实验中有关物理量、运用数学方法处理实验结果,得出物理规律,充分体现“猜想----验证”的物理思维模式。

同时能运用得出的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并在此过程中加深对电阻定律的认识和理解。

五教学流程:1、提问:(1)欧姆定律的内容(2)给定一个导体,如何测量它的电阻?2、新课教学(1)电阻定律提出问题:① 影响电阻的因素可能有哪些呢:(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② 演示实验(思路)1观察2.推导导体电阻与导体长度的关系。

导体电阻与导体横截面积的关系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电阻定律和电阻率的物理意义,能利用电阻定律进行有关分析和计算,同时了解电阻率与温度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电阻定律实验,运用控制变量法来提高学生对电阻实验表明:导体的电阻R只跟它的长度l成正比,跟它的横截面积S成反比定律和电阻率的认识。

(2)电阻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应用物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科学单位:欧姆米探索意识意义:反映材料导电性能的物理量,电阻率与温度有关。

2、重点:电阻定律和电阻率难点: 实验研究得出导体电阻与导体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的关系及电阻率的概念重难点突破:通过实验的方法概括得出电阻定律和电阻率的内容。

金属的电阻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制成温度计(电阻温度计)3、作业六板书设计§14.2电阻定律电阻率一.电阻定律二.电阻率三学情分析高二学生在以前已经学过电阻R与有关量间的定性关系,又承接了前节部分欧姆定律的知识,这为电阻定律的得出打下了基础,同时对应用控制变量法的实验并不陌生,通过教师的点拨在科学猜想的基础上顺利的得出实验结论。

1.内容1.反映材料导电性能的物理量2.表达式2.单位:四设计思想本节课教学以实验为突破口,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得出电阻定律的内容,同是推导出电阻率的概念,在教师点拨思维下,分析数据、探究规律、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

第三篇:二三年级数学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期末复习题一一、下面的空你会填吗?开动脑筋,试试看(20分)★★1、一个四位数,最高位是8,十位上是2,其余数位上的数是0,这个数写作(),读作()。

2、在计算除法时,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

3、① 比687少76的数是()② 588比115多()4、小兰7∶40到校,11∶30放学回家吃午饭,她上午在学校的学习时间是()小时。

5、8750千克=()千克()克6、1千克鸡蛋大约有()个7、你自己的体重大约是()8、2分12秒=()秒9、7000克=()千克10、86千克=()克11、把6千克、60克、5000克、5200克、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12、在○里填上“>”、“<”或“=”。

① 438 + 164○2101 –90② 297○573 –286③ 967-158○809二、判断下面各题,对的打“√”,错的打“×”(10分)★1、读数和写数时,都要从最高位起。

()2、在减法中,被减数必须大于减数。

()3、一个四位数减一个三位数,可能得一个三位数,也可能得一个四位数。

()4、1千克棉花和1000克铁比较,铁比棉花重。

()5、男生比女生多35人,女生比男生少35人。

()三、各种计算你都会吗?(共35分)1、口算(15分)76+25=340+60=980-70=500+4000=86-27=46÷5=0÷3=63-36=540-80=60÷9=700-40=90-27=24-16÷8=1000+5=370-200=2、列竖式计算(画横线的题要验算)(8分)2408+3795=8010-4568=247+968+8293=3、脱式计算(12分)① 4054-507+614② 25÷5+168③(416-360)÷7④580-8×9四、动手又动脑,才能有创造(5分)★请你画一个钟面,使别人看了就知道是八时二十五分。

五、解决实际问题(共30分)1、学校买来48个白皮球,24个花皮球,平均分给9个班,每班分得几个?(5分)2、玲玲看一本书,每天看5页,9天后还剩56页,这本书一共多少页?(5分)3、学校买粉笔,白粉笔比彩色粉笔多42盒,彩色粉笔39盒,买了多少盒白粉笔?(5分)4、同学们参加方块队训练,四年级22人,五年级35人,六年级24人,每9人一行,应排几行?(5分)5、植树节那天,五、六年级同学栽了108棵柳树,还种了3行杨树,每行7棵(在下面选择合适的问题画上线,再解答出来。

)(10分)(1)种的杨树比柳树少多少棵?(2)四年级比五年级少多少棵树?(3)四、五年级共种树多少棵?*思考题(20分)1、用0、0、2、4、四个数字按要求组成四位数。

(10分)(1)由这四个数组成的最大的四位数是()。

(2)由这四个数组成的最小的四位数是()。

(3)一个零都不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