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巴黎城市轴线发展演变研究

合集下载

以巴黎和北京城为例浅析轴线式构图城市中西方差异共10页word资料

以巴黎和北京城为例浅析轴线式构图城市中西方差异共10页word资料

以巴黎和北京城为例浅析轴线式构图城市中西方差异共10页word资料以巴黎和北京城为例浅析轴线式构图城市中西方差异北京和巴黎, 作为代表东西方文化的两座世界闻名的历史古城,具有相似的历史背景和城市性质。

两者均为国家的首都、政治和文化中心。

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巴黎是沉淀西方文化最深厚的城市北京是蕴涵东方文化最富饶的地方。

尽管受到不同文化与规划理论的影响但两个城市在空间形态及其布局上表现出许多相似之处,最著名的就是两座城市的轴线构图。

作为东西方两个历史悠久的古城,北京和巴黎在旧城布局上也有很多相似之处。

其范围均由历史上形成的最外圈城墙确定(原先的城墙已改成了环路) 市中心布置王宫和重要的宗教建筑(北京为故宫;巴黎为城岛上的圣母院和塞纳河右岸的卢浮宫) 并采用了轴线构图(尽管轴线的表现方式及形成历史各有千秋) , 旧城区周围布置有大片的绿化环境(北京的颐和园、圆明园: 巴黎的布洛涅和班森诺公园)。

城市的轴线不仅是对城市主要道路的一种升华,而且是城市设计的高潮部分,使得很多城市的道路、建筑及景观布置均围绕着它展开。

北京和巴黎的轴线有很多共同的特点,比如,它们都蕴含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它们的型式都很清晰清晰且规模宏大;它们都有宫廷建筑统领的建筑群,并且空间有序,高潮迭起;它们都经过人工的精心规划设计,将城市中心归于其上,而非自然堆砌形成。

但是,由于它们不同的形成过程、不同的体态,所以给人的感觉也各不相同。

下面我们将就此分别对北京和巴黎两条城市主轴线的特点3.3.1两种形成过程——两种结果北京和巴黎的轴线有着不一样的形成过程。

北京的轴线是通过城市的整体规划自上而下形成的,更多的反映了统治者的意志,除了使用功能以外更加注重象征意义,给人带来一种庄严神圣的感觉。

而巴黎的轴线则不然,虽然也是自上而下形成的,但是其产生的过程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分时期逐渐形成,所以其演化过程除了君主意志以外,也将民众的使用考虑在其中,除了给人以奢华之感以外也将城市的浪漫融入其中。

西方国家城市中轴线的发展概况

西方国家城市中轴线的发展概况

西方国家城市中轴线的发展概况西方国家由于社会意识形态与中国的不同,城市是文明的集中体现载体,因而城市轴线的出现并不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而是基于城市功能和景观的诉求而产生的。

1.古代时期1)古埃及城市的轴线古埃及时期的孟菲斯古城和卡洪城虽南北布局,但没有明确的中轴线。

而古埃及的底比斯城具有明确的城市中轴线。

(如图 1)“在卡纳克和鲁克索神庙的群体设计中,运用了2公里长的中轴线布局,两边布置约1000具人面狮身像.规划中采用了对称、序列、对比、主题、尺度等建筑构图手法”。

而新王国时期建立的阿玛纳(El-Amarna)城也运用了类似的规划设计手法,其中部东西向有一条宽阔的皇家御道,与皇宫相连,现在称为“国王之路”,这是阿玛纳城的中轴线。

图1 底比斯城平面图2)古代美洲城市的中轴线古代美洲的特奥蒂瓦坎城也具有较为明确的中轴线。

“特奥蒂瓦坎城的城市中心主要建筑是一组举行宗教礼仪的纪念建筑物,分布在一条长达2公里的大道两侧,包括好几座雄伟的庙宇。

庙宇以月神庙为主,在主轴线一端。

其它建筑物形成若干个横轴,布局相当严谨。

”(如图2)图2 特奥蒂瓦坎城平面图3)古希腊的城市轴线古希腊是欧洲文明的摇篮。

古典时期的雅典城,在希波战争之后修筑了防卫的城墙。

其背山面海,城市建设因地制宜,城市布局未有明确的轴线关系,中轴线一般存在于建筑之中。

雅典的中心是雅典卫城。

因为防御缘故,卫城选址在城内一处高地上。

卫城的观赏路线是由祭祀雅典娜大典的行进路线而设计,其祭祀的路线虽然不是直线,但其被认为是组织空间的主要轴线。

(如图3)“雅典卫城的视觉观赏均是按照祭祀雅典娜大典的行进过程来设计的,即在山下绕卫城一周,上山后又穿过它的全部。

它使得游行的行列在每一段路程中都可以看到不同的优美的建筑景象。

为了照顾山下的游行行列的观瞻,建筑物大体上沿周边布置,为照顾山上的观瞻,利用地形把最好的观赏角度朝向人们。

”我们可以看出这条以祭祀为主题功能的轴线,具有着良好的空间序列关系,这也是古代城市轴线空间序列设计的典范。

中国古代都城中轴线发展

中国古代都城中轴线发展

1北京城市轴线的演变和发展1.1第一阶段——元、明、清时期(1206—1911年)北京城市轴线的形成北京的城市轴线基本成型于元大都的建设时期。

元大都有一条明显的中轴线,南起丽正门,穿过皇城灵星门,宫城的崇天门、后载门,经万宁桥(又称海子桥今地安门桥),直达大天寿万宁宫的中心阁[2],这就是北京中轴线的雏形。

在这条轴线上及两侧,布置着内中书省、宫城、也里可滋十字寺、大天寿万宁、中心阁等一些核心功能区。

明代永乐年间迁都北京,毁去元大都宫室,却保留了包括城市轴线在内的城市格局,改建过程中,先将中心阁改建为鼓楼,作为城市轴线的终点,扩建外罗城时,亦通过永定门的改造,确定了中轴线的南起点。

从外城南门永定门直至钟鼓楼构成长达八公里的中轴线,经过笔直的街道,九重门阙直达三大殿,并延伸到景山和钟鼓楼。

在中轴线两侧,分别布置着天坛和先农坛、衙门和官署、“T型广场”和千步廊、太庙和社稷坛、宫城、景山、钟鼓楼。

明代中轴线除了继承元代的思想之后,最主要的就是它建了景山,原来的中轴线上景山位置上有圆形建筑,上面没有山。

景山是挖湖堆出来的山,其巧妙之处在于,使景山成为中轴线上的全城制高点,增加了城市景观,也丰富了城市轴线的内容。

中轴线的末端是钟鼓楼,钟鼓楼的作用和皇城不一样,它是给老百姓报时的,是为民服务的,这体现了一个重大的变化。

1.2第二阶段——民国时期(1912—1949年)北京城市轴线的演变自明中叶北京大规模添建直至民国,北京的城市轴线格局未有大的变化。

古代北京的中轴线上是皇家的建筑,所有为封建统治服务的政治性、宗教性建筑都是在中轴线两侧对称布局。

民国以来,由于皇家禁区的整修开放,大规模改造和拆除城墙、增辟城门,中轴线两侧建筑的皇权意义淡化并最终消失,代之而起的是这些封建禁地成为市民化的公共空间,皇权空间轴线转变为单纯体现北京旧城风貌的空间轴线[3]。

1.3第三阶段——新中国成立以来(1949年至今)北京城市轴线的发展20世纪50年代以来,虽然景山以北和前门以南段轴线在城市建设中逐渐模糊,但与此同时建设的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及毛主席纪念堂却进一步强化了原有的中段轴线,使原先封闭的轴线具有了开敞特性,生长出一种新的空间特点。

巴黎的城市规划和城市更新

巴黎的城市规划和城市更新

巴黎的城市规划和城市更新巴黎,一座爱情之城、浪漫之都,是塞纳河畔的艺术与历史之都。

巴黎的城市规划而是极其经典也是各地城市规划效仿的典范。

谈起巴黎的城市规划,溢美之词已泛滥至陈腔。

巴黎历史上有过两次大规模的改造。

其中拿破仑三世时代的第一次改造由奥斯曼主持,这次改造以大规模的规划极大地改变了巴黎的风貌,具有很强的前瞻性,基本奠定了巴黎今天的城市格局,使巴黎从一个中世纪风貌的小城镇,蜕变为一座现代化城市,但是对巴黎古老的历史建筑和城市风貌造成了破坏;第二次改造始于20 世纪60 年代,这次改造加强了对历史建筑和城市风貌的保护,通过建设新城区,减缓老城区的压力,使旧城的风貌和历史文化遗产得到保护和延续。

十九世纪,大量的乡村人口涌向城市,人们在巴黎市区加盖房屋,城市中出现了密度过高的现象。

拿破仑三世时期,奥斯曼男爵在1858年到1871年之间的18年间进行了对巴黎的改造工程,这次改造使巴黎脱胎换骨,从一个中世纪风貌的城镇,蜕变为一座现代化城市。

奥斯曼在任塞纳省省长之前,巴黎已经“病了”。

巴黎面临着严重的交通的问题,水的供应不足,建筑破旧,而巴黎的市中心西堤岛已经成为娼妓、犯罪的中心。

所以奥斯曼的任务就是“净化巴黎”奥斯曼巴黎改造计划的核心,是干道网的规划与建设,当时数量庞大的马车已经彻底瘫痪了巴黎的交通,奥斯曼毫不迟疑地开辟道路、大街和公共空间,在原有的建筑和区域中完成了160公里的大街与道路。

他在密集的旧市区中,征收土地,拆除建筑物,切蛋糕似地开辟出一条条宽敞的大道,这些大道直线贯穿各个街区中心,成为巴黎交通的主要交通干道。

奥斯曼在这些大道的两侧种植高大的乔木而成为林荫大道,人行道上的行道树使城市充满绿意,巴黎的林荫大道开世界风气之先,如今林荫大道已成为全世界都市计划的共同语言。

奥斯曼在新建的道路两旁建造了新的建筑,严格规范了道路两侧建筑物的高度,形式,并且强调街景水平线的连续性,这些经过仔细规范,同时期新建的楼房统一了巴黎的街景,造就了一个典雅又气派的城市景观。

法国巴黎城市规划分析

法国巴黎城市规划分析
三历史规划companylogo巴黎发展历程companylogo初建阶段公元前一世纪至公元十五世纪中叶发展阶段十五世纪末叶至十九世纪上半叶基本布局形成阶段十九世纪五十至七十年代发展初期companylogo中世纪及文艺复兴时期companylogo巴黎最早可追溯到旧石器时代早期一个位于塞纳河边名叫西岱的小渔村后在罗马营寨城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Company Logo
20世纪60年代以前巴 黎是以市区为中心呈 同心圆状向外逐渐扩 展的,市中心集聚程 度高,并逐渐向郊区 方向递减.
Company Logo
巴黎整体城市形态
巴黎轨道线网结构—双环 长射线
Company Logo
中心市区:轴向空间发展
既保持了中心 区的繁荣,较完整 地保持了老城区的 历史风貌,又为经 济发展提供了组织 有序的增长空间。 基本以香榭丽舍大 街为轴线发展起来 的。
Company Logo
城市特色
巴黎是世界的浪漫之都、有"花都"的美称。市区的西部是最繁华的 地带.右边有巴黎最为引人的风景线——香榭丽舍大道,沿大道向西直 通庄严的凯旋门,周围是著名的戴高乐广场。市区的东部和北部主要 是普通劳动人民的居住区。这里有拉雪兹神甫公墓。巴黎市的中心是 全城最古老、最活跃、最热闹的地区。被塞纳河环绕的“西岱”岛上的 巴黎圣母院和巴黎法院、协和广场、马德兰大教堂、巴黎歌剧院、杜 伊勒里公园以及卢浮宫等都集中在这里。 流经巴黎的塞纳河水将整个巴黎市区一分为二。河的南面被称为 左岸,河的北面为右岸。右岸以其金钱、贸易、权力和高雅,形成了 巴黎的贸易、金融和消费中心。那里是成功者的乐园,是繁华、糜费、 成熟、优雅的象征,左岸却以其活力和知识而取胜。那里,活跃着索 尔邦大学和拉丁区的青年学生,聚集着蒙帕那斯的画家和诗人,当然 也少不了圣日尔曼街的哲学家。

巴黎城市规划分析

巴黎城市规划分析

巴黎是法国的首都,也是法国最大的城市,是法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商业中心,与纽约伦敦东京并称为国际四大都市。

同时也是著名的旅游胜地,艺术之都。

巴黎地处法国北部,巴黎盆地的中央,横跨塞纳河两岸。

广义的巴黎有小巴黎和大巴黎之分。

小巴黎指大环城公路以内的巴黎城市内,面积105.4平方公里,人口200多万;大巴黎包括城区周围的上塞纳省等七个省,共同组成巴黎大区,面积达12000平方公里,人口约1100万,几乎占全国人口的五分之一。

接下来从巴黎的历史规划讲起。

巴黎在历史时期主要有三次重要的历史阶段,对其城市规划起了重大的影响。

首先要介绍一下中世纪及文艺复兴时期的巴黎,整个欧洲都如出一辙的肮脏,而巴黎甚至可以被称作是最脏的城市。

在中世纪,街道没有铺路石,满地都是垃圾粪便堆积成的泥浆,下雨天更是肮脏不堪。

巴黎的所有下水道都直接通向塞纳河,而市民又直接从塞纳河取水饮用。

当时居住在凡尔赛宫中的贵族都直接在房间内排泄,因此他们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换一个房间居住,弄脏的房间就有人来清洁。

这样一个肮脏的时期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基督教对人们精神的黑暗统治,城市规划的杂乱无章,疾病常发的社会现象促使城市改革发生。

15世纪前后,文艺复兴,资产阶级萌芽,基督教的统治地位被强烈动摇。

16世纪的法国统治者致力于国家统一,到17世纪中叶成为欧洲最强大的中央集权王国。

这一时期,城市建筑风格主要是为君主服务的“古典主义”。

在建筑外形上显得端庄雄伟,但内部则极尽奢华,空间效果和装饰上带有强烈的巴洛克特征,到18世纪则演化成洛可可风格。

在城市规划思想领域,”古典主义+巴洛克“的设计思想对后来的豪斯曼改建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前文提到的绝对君权时期,道路桥梁供水等城市建设工程开始有了些发展,巴黎昔日破破烂烂的房屋被整改成了整齐一色的砖石联排建筑。

这些改建工作多在广场或大街旁,形成完整的广场和街道景观。

绝对君权时期最伟大的产物是对着卢浮宫建立的一个大而深远的视线中轴。

从摆脱中心控制走向多中心协同发展——巴黎大区规划演变及启示

从摆脱中心控制走向多中心协同发展——巴黎大区规划演变及启示

◎智慧城市◎从摆脱中心控制走向多中心协同发展——巴黎大区规划演变及启示From Getting Rid of Central Control to Multi-Center Coordinated Development------The Evolution of Paris's Regional Planning and Enlightenment刘杰1,张笑君彳LIU Jie 1, ZHANG Xiao-jun 2(1.兰州交通大学;2.西安建筑科技大学)(1. LanZhou JiaoTong University ;2* Xi'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and Technology)【摘要】1976年成立的巴黎大区其实在1939年就进行了第一次巴黎地区的区域规划实践。

由此巴黎地区的规划开始了从摆脱中心 控制走向多中心协同发展的演变过程。

直到今天,法国仍然没能达到完全的平衡巴黎的发展,但在这个艰难的过程中却有着辉煌 的成绩,文章谨对巴黎大区的规划历程进行梳理与分析,以期得到对我国城市及城市都市圈发展的启示。

【Abstract 】The Paris Region was founded in 1976, which actually carried out its first regional planning practice in 1939. As a result, the planning of the Paris region began the evolution from the central control to the multi ­center* coordinated developmeToday, France st 订1 fails to achieve a complete balance of Paris development in the Paris regional planning process, but it still has brilliant achievements in this difficult process. This paper is going to sort out and analyze the planning process of the Paris Region, with a view to gaining enlightenment o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urban and urban metropolitan areas.【关键词】巴黎大区;区域规划;法国;都市圈IKeywords) parts; regional planning; france ; metropolitan area1引言巴黎大区(或法兰西岛大区)是在 1976年正式成立的,也可以称作大巴黎 地区,由于在巴黎盆地内而且以巴黎为 中心而得名,是法国22个个大区中,人 口密度最高,经济总量最大的地区。

巴黎改建及巴黎总体规划图示布局分析

巴黎改建及巴黎总体规划图示布局分析

巴黎改建及巴黎总体规划的图示布局分析说明一、巴黎改建巴黎改建时间为18世纪初期,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1.雅各宾时期;2.拿破仑时期;3.拿破仑第三时期。

改建内容如下:雅各宾时期:最下层的贫苦人民的专政,城市建设重点是第三等级和城市贫苦手工业和工业者的聚居区①改善城市交通,增辟几条交通干道,特别是为劳动人民居住区铺设街道和路面,增加供水水井,清除垃圾,添置街灯;②将巴士底狱夷为平地,修建绿化广场,广泛绿化;③提出建筑应该追求简单,体现“建筑就像平民的道德一样单纯的”原则。

拿破仑时期:大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拿破仑建立军事独裁权,城市建设活动主要为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以及为颂扬拿破仑对外战争的胜利服务。

①出租牟利的多层公寓为居住建筑的主要类型②改建贵族,市中心纪念碑、纪念柱和纪念性建筑群点缀广场与街道,以控制帝都风貌③改善城市面貌,对街道两侧的建筑高度及坡度做了明确规定④修建协和广场,并以其为控制城市的中心⑤修建凯旋门和明星广场拿破仑第三时期:背景:法国国内国际铁路建成,成为欧洲的最大交通枢纽之一。

城市迅速发展,使城市原有功能结构由于急剧变化而产生城市现状与发展之间的尖锐矛盾目的:城市的改建既有功能要求,又有改造市容、装点帝都的要求、还有政治目的:从市中心迁出无产阶级,改善贵族和上层阶级的居住环境,拓宽大道,疏导交通功能,消灭狭窄街巷,以便镇压起义者。

功能要求、艺术要求、政治目的内容:1)完成了巴黎的“大十字”干道和两个环形路2)在市中心开辟95公里顺直宽阔的道路3)为美化巴黎城市面貌,对道路的宽度与两旁建筑高度,屋顶坡度都规定了一定比例的限制4)改建市中心大型公共建筑5)为适应城市结构变化带来的分区要求,市中心分散为几个区中心6)建造了完善的地下排水系统和其它市政设施,促进城市近代化7)重视绿化建设,修筑大面积公园。

1.不足:1)未能解决工业化提出的新要求,未能解决城市贫民窟问题2)城市内外交通衔接问题3)以巴洛克的风格对城市大拆大建,破坏了城市的原有面貌;2.意义:1)基本上达到了改建的预期目标——功能要求、宣传帝国、军事防御2)使得巴黎成为当时世界上最美丽、最现代化的城市3)对后世城市改建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对现代城市规划形成提供了实践奥斯曼改造的经验、教训及启示19世纪中叶,奥斯曼对巴黎进行了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为巴黎的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但也产生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不力等问题。

法国巴黎大都市圈空间结构演变与组织管理

法国巴黎大都市圈空间结构演变与组织管理

法国巴黎大都市圈空间结构演变与组织管理巴黎大都市圈由巴黎市和埃松、上塞纳、塞纳一马恩、塞纳-圣德尼、瓦尔德马恩、瓦尔德兹、伊夫林7个省组成。

全区面积12072平方公里,人口1100万人,分别占法国总面积和人口的2.2%和18.8%。

1.大都市圈空间结构的演变。

19世纪末,在工业加速发展的推动下,巴黎的城市建设规模日益扩展。

为了对其实行统一有效的规划管理,1955年进行了行政区划调整,设立巴黎大区(即巴黎大都市圈)计划区。

1956年,《巴黎地区国土开发计划》提出降低巴黎中心区密度,在近郊区和城市建成区边缘建设大型住宅区和卫星城。

从空间形态上看,20世纪60年代以前,巴黎是以市区为中心,呈同心圆向外扩展的。

传统的同心圆式发展模式曾导致城市中心过度集中和拥挤,给城市发展带来窒息的危险。

1960年的《巴黎大区区域开发与空间组织计划》则建议:利用工业企业扩大或转产的机会向郊区转移,通过改造和建立新的城市发展核心,重构新的城市空间格局。

1965年的《城市规划和地区整治战略规划》提出,在巴黎外围塞纳河两边轴线上建设8座新城,总规模将是当时巴黎建成区的2倍。

这是国际上首次提出新城概念和卫星城计划,并都已付诸实施。

1976年和1994年的《巴黎大区总体规划》虽将8个新城调整为5个,但都坚持多中心和卫星新城的空间组织思路和原则。

2.大都市圈空间组织系统。

20世纪下半叶,通过一系列成功的区域开发实践,巴黎人口向近郊和部分远郊扩散,形成了人口增长最快的集聚区;同时,乡村人口也流向城市集聚区和城市化周边市镇。

巴黎城市的边界不断跨越行政边界向外发展,在面积仅有78平方公里的巴黎城周围,形成了方圆约2500平方公里、人口约880万人的城市化郊区,对维持巴黎的生存和繁荣发挥着重要作用。

近郊的发展重点为9座副中心,即德方斯、圣德纳、博尔加、博比尼、罗矗尼、凡尔赛、弗利泽、伦吉和克雷特伊,形成了若干具有相当水平的工业小区。

远郊的发展重点为5座新城,即色尔基、马恩拉瓦莱、圣冈代、埃夫里、默龙色纳。

国内外城市轴线的建设经验与作用分析

国内外城市轴线的建设经验与作用分析

较 完整地保持 了老城 区的历史风貌 ,又为 经济发展提 供了组织 有序的增长空间 ,但
是郊区各县 之间 ,新城 之间的发展不平衡 现 象仍 然相 当突出。 2 . 堪 培拉。澳大利亚堪培拉 的规划者 是美国的格 呈芬 ,他 尊重并利用原有的 自
验 。最后 提 出城 市轴 线 的作 用 ,为城 市 建设 和 发 展 提 供 思 路 。 关 键词 : 国 内外
峰 高处 可 以看 到其 全 貌 ,又是 人们 在 实
际生 活 中可 以感 受到 的 ,是城 市所 固有 的一种特 性。 广 义的城 市轴线 :与城市 形态 有关 ,
实 轴—— 轴线是 客观 存在 的 , 给人 以 强烈的 空间形 象 , 构 成城市 的肌理 , 每根
轴线都 可 以得 出建 造 建筑 群体 或城 市 发
轴线 以空间延续的方式演绎着巴黎 的文化、
历史和城市建设成就。
第一 ,巴黎城市轴线范围界定 。巴黎 的 中轴线 :凯旋 门——香榭丽舍大街——
协和广场—— 卢浮宫。 第二 ,巴黎城市轴线总体特点 。巴黎 轴线平行于塞那河 ,它充分利用开 阔的水
副教授 ( 北京财 贸职业 学院旅游 系 北京
空间, 是 客观存 在 的 , 能反 映城市 空 间结
构 发展 现 状 。城 市 轴 不仅 在天 空 中或 山
式包括实轴与虚轴 两种 。作 为广义或狭义
的轴线 ,往往 与城市的物质形态相结合。
区,三个角点分别是首都 山国会大厦 、城
市 山首都塔 和政 府大厦。正对国会大厦 以 国会 山和格里芬湖对 岸的伦伯布兰斯 自然 公园 ( 安斯利 山 ) 为端点 的气势恢宏 的景
向空间发展 战略 既保 持 了中心 区 的繁 荣 ,

巴黎城市完整体系的搭建——第二帝国时期(1851—1870)巴黎的规划改造

巴黎城市完整体系的搭建——第二帝国时期(1851—1870)巴黎的规划改造
维普资讯
建材 与装 饰 20 0 7年 9月下 旬 刊
建 筑 与 设时期 ( 5 —1 7 巴黎 的规 划 改造 1 1 0) 8 8
兰 燕
( 圳 市 清 华 苑 建筑 设 计有 限 公司 ) 深
中某 -N 意 的激 发 , 展 到 环 境 以外 , 联 想支 配 自己在 环境 中 发 用 的行为。
势采用不锈钢包柱, 多数围柱成展 架。 柱面墙面采用简单喷 白的
1 巴黎改造历史背景
11 巴黎 城市 规划 的历史 发展 .
中世 纪 巴黎 已经 是 欧洲 最 重 要 的城 市 之 一 ,只 具 有 相 当 小 的 内核 。 结构 上 已经 开 始 分 成 了三 个 区 : 纳 河 中 的 城 岛 ( 在 塞 希 岱 岛) 塞 纳 河 右 岸 的 别 墅 区 , 纳 河 , 塞 左 岸 的大 学 区 。 这 三 部分 在 17 3 0年 卡 尔 五 世 统 治 下 用城 墙 围筑 起 来 , 面 积 4 0 m ,人 口约 十万 巴洛 克 时 期 4h 2 的 巴黎 是 一 个拥 有 人 口 5 0万 人 口的 开 放 城 市 , 为 了全 世 界 新 文 化 和 新 成 艺 术 的 样 板 , 国文 化 的 繁 荣 形 成 了新 艺术 、 文 学 , 时 带 动 法 新 同
会主 义 者 发 表 了 《 共产 主 义 宣 言》 。 () 8 1年 右 派 法 国 首 领 拿 破 仑 三 世 2 15
上台, 权 日益强大 。 已经开始进行的社 政 对
会 改革 加 以控 制 和 掌握 。任 命 巴黎 行政 长 官 Hasm n对 巴黎 进 行 改 造 。 usa () 8 8年 巴黎 颁 布 了征 地 法 ,8 0 3 14 15 年 颁 布 了卫 生 法 。这 使 得 巴黎 可 能在 相 当 短 暂 的时 间 内有 效 的 进行 了广 泛 而 深 入 的城 市 规 划工 作 。 () 府 通 过 征 地 和 卖 地 赢 得 巨大 的 资 金 , 巴黎 改 造 做 4政 为

城市空间与形态研究-巴黎

城市空间与形态研究-巴黎

城市空间与形态研究 巴黎城市研究 Urban Structure Study 目录00Content 巴黎城市建设历史01巴黎城市结构分析02结构要素:塞纳河0304050607课程论文08P 3-4P 5-6P 7-8P 9-10P 11-12城市肌理:均质与异变 P 13-14P 15-16结构要素:城墙结构要素:轴线——力线一些思考1.自由发展时期 16世纪之前 街巷密集、弯曲,近水而居2.绝对君权时期 17—18世纪 结构雏形—大街、古典主义 建筑改造、主轴线梳理3.豪斯曼改建 19世纪中叶 结构成型—垂直轴线、内外 环路、放射力线4.大巴黎计划 21世纪开始 萨科齐推动沿交通干线、发 展轴建立卫星城巴黎城市01建设历史主城空间结构要素河流垂直轴线环路(城墙)力线轨道交通结构要素内外环连线穿越巴黎的塞纳河是城市清晰的边界,巴黎的主要空间轴线几乎都与之相关,或垂直,或平行,或穿越,河流本身的形态对空间结构的形成有决定性作用。

塞纳河结构作用本身作为城市边界的同时,塞纳河两边有多个城市节点,和沿河林荫道,西岱岛上的巴黎圣母院又是城中心的地标,整个滨河地带成为巴黎的独特地区,毫无疑问这里成为人们谈及巴黎最清晰的城市意象。

塞纳河意向作用随着第三产业革命的开始,原本利用航运、水利优势的城市工业渐渐式微,滨水区往往随着工业的没落而衰败,伦敦首先意识到老码头区的潜在价值,并对Dockland进行空间、产业革新。

巴黎曾被称为“Finished City”,试图“在城市中再造城市”,而这一内向的在发展的契机便在于塞纳河沿岸区域。

河流——城市更新的杠杆图1 毕尔巴鄂滨水区改造图2 伦敦金丝雀码头更新图3 上海北外滩更新塞纳左岸项目始于1970s,受现代主义建筑思潮影响,主张立体功能主义思想,抬高地面,形成“Dalle”(平板),实现人车分流,最终产生了高楼林立、街道脱离地面和塞纳河的“现代主义街区”。

Case1——塞纳左岸由于巨型尺度的平板和密集的高楼,人与河流的直接联系被平板下的非人性化交通空间和停车空间切断了,而且沿河的高楼壁障也极大损害了巴黎滨河地区的视线和天际线。

巴黎都市圈的交通系统发展

巴黎都市圈的交通系统发展

巴黎都市圈的交通系统发展一、巴黎都市圈范围巴黎城市的辐射能力覆盖了几乎整个巴黎盆地,但是由于巴黎城市的高度集聚性,实际上巴黎盆地外围地区与巴黎城市的联系相对较弱。

在规划政策方面,巴黎盆地区域的两次规划并未获得实质性的意义和作用。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法兰西岛地区这一行政区划,一直是各类规划政策、行政管理的实质边界,历次规划政策的实施形成了今天法兰西岛地区的空间结构和交通体系。

因此,巴黎都市圈的范围应该大约等同于法兰西岛行政范围,亦称巴黎大区。

二、巴黎都市圈城市及交通系统发展阶段(一)城市快速发展起始阶段1. 内城发展时期19世纪,法国工业化快速发展。

1823 年,巴黎地区第一条铁路开通,1826 年,巴黎公共交通随着第一辆公共马车的诞生而正式产生。

1853 年,奥斯曼对城市进行首次的改造,在密集的城市中征收土地、拆除建筑,开辟出一条条宽敞的道路,最终塑造了巴黎内城的道路格局。

道路总里程从1852年的385公里增加到1870年的845 公里[1] 。

另外在公共交通方面,1855年公共马车公司成立。

1860 年,巴黎私人车辆约 3.5 万辆,同时还有约530 辆公共马车、5600 辆出租马车、 2.5 万辆私人马车[1] 。

道路十分拥挤。

市政府为出租马车安排停车点,警察局则负责维持私人和商用车辆的秩序。

奥斯曼为整顿交通秩序,将许多特权交通公司合并到公共马车总公司,从而更好的组织服务。

2. 郊区化发展期(1)发展初期——地铁线路建设带动的城市发展期1900 年,巴黎首条地铁线路随着巴黎世界博览会的开幕而启用。

至1913年,巴黎地铁的线路达到 1 0条,长度达到91 公里。

至1930年,巴黎地铁主要集中在内城,但是1930-1950 年代,巴黎地铁网开始新一轮扩张,向巴黎近郊扩展。

(2)快速发展期一一城市副中心、新城建设与交通互动发展期①规划文件与交通体制发展二战结束之后,法国进入“光辉三十年”:人口和经济迅速增长,工业政治实行,大量北非和非洲其他地方的移民进入法国。

法国巴黎城市公园发展历程研究20140619(景观规划与设计期末课程论文)

法国巴黎城市公园发展历程研究20140619(景观规划与设计期末课程论文)

本科生课程论文论文题目:巴黎城市公园发展历程探究课程名称:景观规划与设计姓名:肖梁学号:2012210192专业: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年级:2012级中国·武汉2014年06月成绩评卷人目录摘要 (1)第一章绪论 (2)1.1 引言 (2)1.2 城市公园的概念 (2)第二章巴黎城市综述......................................................................................................................错误!未定义书签。

2.1 地理位置及行政区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2.2 城市发展历史(20世纪之前)........................................................................................错误!未定义书签。

2.2.1 城市的起源..............................................................................................................错误!未定义书签。

2.2.2 城市的发展起步......................................................................................................错误!未定义书签。

2.2.3 城市的近代化发展..................................................................................................错误!未定义书签。

典型城市规划评析——巴黎摘要:本文对巴黎地区发展条件、历史沿革进行了

典型城市规划评析——巴黎摘要:本文对巴黎地区发展条件、历史沿革进行了

典型城市规划评析——巴黎摘要:本文对巴黎地区发展条件、历史沿革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归纳,对不同时期巴黎地区区域规划的时代背景、目标思路、主要内容、政策措施与成效得失进行了分析阐述。

笔者认为,以1965年为分界线,巴黎地区规划视点实现了从市区向包括市郊的区域扩展,实现了从遇制城市膨胀向引导城市空间合理布局的方向转变,实现了解决交通、住房等单要素问题向社会、经济、文化、自然等多要素协调发展的方向转变。

过对具体数据资料的分析,笔者认为,巴黎地区规划总体上是成功的,但也存在着如何进一步调动社会力量加快巴黎地区规划方案实施的问题。

法国一直都具有强烈的中央集权意识其经济高度集中于首都巴黎,形成了巴黎市区的过度膨胀与其他地区的停滞衰落并存、地区发展严重失衡日益突出的矛盾。

在二战刚刚结束不久的1947年法国青年地理学家让·弗朗索瓦·格拉维埃(Jaen FranfoisGravier)在其著作《巴黎和法国的荒漠》中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巴黎与法国其他地区比例失调、地区发展严重失衡的问题。

他认为这一问题的根源为历史的偶然而非经济发展的必然并且能够通过合理规划和协调来解决。

格氏指出电力的广泛使用以及现代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展给工业向农村疏散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扭转巴黎地区工业过分集中的局面是完全可能的。

格拉维埃的观点引起了学术界和社会各界对区域平衡发展问题的关注和热烈讨论法国政府于1950年代末开始对巴黎地区产业人口的过度膨胀进行控制,同时还在巴黎内部进行了人口、产业的调整和优化.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初步解决了巴黎市区人口和产业过于密集、拥挤巴黎市区与周边地区联系松散、协调不够等问题。

关键词:巴黎;巴黎地区;城市规划1巴黎历史沿革回顾巴黎地区位于巴黎盆地中央的塞纳河畔,从公元4世纪建城至今,经历了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公元4世纪至12世纪,巴黎为主教所控制宗教和商业是其特色吸引范围主要为法国北部地区。

自从13世纪卡比廷王朝在此建都之后,发展很快巴黎区一直为法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

巴黎最重要的城市轴线景观

巴黎最重要的城市轴线景观

巴黎最重要的城市轴线景观◎丢勒里花园丢勒里花园是巴黎建造最早的大型花园。

路易十三时期,这个花园就对巴黎市民开放,因此可以说,它是法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公共花园。

由于花园位于巴黎市中心的塞纳河北岸,因而成为城市发展的一个基点,其构图对城市布局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勒•诺特尔设计的位于建筑前面的被称为“大方块”(Grand Carré)的部分,至今轮廓基本保留。

这一部分主要是花坛和水池,比较开敞。

往西是中央宽阔的林荫路和两旁浓密的丛林园,最著名的有剧场丛林园。

花园的西端是围绕着六边形水池的一对弧形的缓坡道。

丢勒里花园在巴黎城市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丢勒里花园的轴线奠定了巴黎城市后来发展的方向。

这条轴线一直延伸着,从香榭丽舍大街到凯旋门,从凯旋门到拉德芳斯的大拱门。

这条轴线,连同巴黎城市里其它许多受其影响的壮观的轴线,构成了巴黎城市的骨架,使巴黎成为世界上一个独具特色的美丽城市,一个真正“法国式”的城市。

这种城市轴线,对西方许多城市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香榭丽舍大道香榭丽舍大街(爱丽舍田园大街),是巴黎城一条著名的大街,她被看作是巴黎最美丽的街道。

香榭丽舍大道东起巴黎的协和广场西至星形广场(即戴高乐广场),地势西高东低,全长约1800米,宽100米,它以圆点广场(Rond-point des Champs Elysees)为界分成两部分:东段是条约700米长的林荫大道,以自然风光为主,西段是长约1200米的高级商业区。

◎星形广场凯旋门位于巴黎戴高乐星形广场的中央,又称星形广场凯旋门,为巴黎四大代表建筑之一。

在凯旋门两面门墩的墙面上,有4组以战争为题材的大型浮雕:“出征”、“胜利”、“和平”和“抵抗”。

19世纪中叶,环大凯旋门一周修建了圆形广场及12条放射状道路。

广场得名为星形广场,现改名为戴高乐广场。

所以这座凯旋门先后被称为星形广场凯旋门及戴高乐广场凯旋门。

巴黎12条大街都以凯旋门为中心,向四周放射,气势磅礴,为欧洲大城市的设计典范。

巴黎城建史

巴黎城建史

2美化巴黎城市面貌。
奥斯曼的都市计划新建的楼房统一了巴 黎的街景。 重视绿化建设,各区都修筑了大 面积公园,建设了滨河绿地和花园式林荫大 道。
城市“呼吸”系统——城市绿色空间
1、从上到下,分级: 第一级:城市周边的公园,位于巴黎西北的布洛涅森林
和东部的凡桑森林。南北部各建一处公园。
改造:梭蒙公园,卢森堡公园 第二级:城市公园 新建:肖蒙高地公园、蒙苏里公园
道相连,且每条大街都通向一处纪念性的建筑物。
蒂埃尔城墙——巴黎的最终边界
1859年,拿破仑三世意欲扩大巴黎的规模,将边缘地区并入巴黎版图,城市边界被延伸至蒂埃尔城墙 脚下的开阔地带。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面对现代化的战争武器,古老的城墙陷入无能为力的尴尬境地。此 后不久, 城墙墙基成为巴黎人休闲散步的场所。霍斯曼在巴黎城内进行大规模的工程建设时,部分巴黎居 民曾不得不迁移至蒂埃尔城墙内缘的所谓非建设性军事区内,至1926年非军事区内的居民数量达到42,300 人。但真正的拆除工作至1932年告一段落。
巴黎的城市发展史
引言
巴黎,这座遐迩闻名的历史名城及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以她独有的、非凡的城市建设规划艺术魅力在世 界城建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为人类文明史书写了光辉灿烂的一页,成为世界大都市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目录
一古代巴黎城市布局发展研究 二近代巴黎城市布局发展研究 三现代巴黎城市布局发展研究 四巴黎与北京的比较研究
1、1934年Prost规划
规划提出放射路和环路相结合的道路结 构形态。5条主要干道以巴黎为中心,从 不同方向向法国腹地辐射,以联系首都 和其他国内及欧洲重要城市。
无序的郊区蔓延毁掉了大片森林、绿地, 规划提出严格保护现有森林公园等绿地 和重要历史景观地段,并在规划区内建 设新的休闲游乐场所.以备将来建设公 共设施的用地之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国巴黎城市轴线发展演变研究
摘要:巴黎城市轴线起点位于塞纳河心西岱岛上,是法国的大地原点。

轴线
向西延伸9.2公里,止于德方斯新拱门,串联着巴黎的过去与未来,也是巴黎历
代城市建设精华的集中展示地。

本文意图将轴线发展演变重置于其历史阶段及社
会背景中,提炼不同时期影响轴线发展建设的关键要素,总结轴线建设对城市空
间发展的重要统领作用,并提出轴线塑造要点及设计策略。

一.名城起源——从渔村到王国首都(公元前5000多年~公元15世纪)
西岱渔村(公元前5000年~公元3世纪):公元前5000年,塞纳河心的西
岱岛上已有古人类的聚落。

高卢人渔猎种植,建起百人规模的小渔村,开启了城
市建设步伐。

随着人口聚集及村落拓展,人们跨过塞纳河不断向其北侧扩展建设
空间。

罗马营寨城(公元3世纪~9世纪):公元3世纪,在营寨城的基础上建起了“巴丽吉人PARISI”首府。

为了抵挡外族入侵,高卢-罗马人围绕西岱岛建起了
历史上第一道城墙,巴黎从此得名。

到3世纪中叶,形成了跨越塞纳河的东西、
南北两条城市发展轴,是今天巴黎城市重要道路的雏形。

围绕东西、南北两条城
市发展轴,形成网格状的传统城市格局,是巴黎城市建设中对早期城市规划思想
及实践的体现。

王国首都(公元10世纪~16世纪):公元987年,巴黎成为法兰西王国首都。

12-13世纪间,城墙内的城市越发拥挤并向城墙外扩张,至13世纪末,巴黎人口
达到7万人。

城市仍然主要向北侧跨河发展,并保障城市安全建立了罗浮堡垒和
巴士底堡垒,并从卢浮堡垒至巴士底堡垒(对称)形成防御型城市轴线。

右岸
(塞纳河以北)成为商贸及手工业区、左岸(塞纳河以南)形成科教区。

二.格局初成——从堡垒到欧洲中心(公元16世纪~公元19世纪中叶)
重塑巴黎(公元16世纪~17世纪):在路易十四时期(1661-1715)国力达到鼎盛,建立起了强大的边疆国防体系,为他全面重构巴黎提供基础。

这一国势的改变,直接影响了城市建设的思路。

主政者认为,国家足够强大,不再需要中世纪的防御工事也能保障城市免于外敌,于是在1669年,巴黎拆除所有城墙以林荫步道取而代之,开启了公共活动空间的塑造。

城市建设的重点是彰显城市魅力与形象,这也是巴黎第一次大规模有计划的城市总体规划。

大革命(公元18世纪~1789年):法国大革命时期(1789年),巴士底堡垒被夷平,取而代之的是公共性质的纪念广场(今巴士底广场)。

这一时期,受革命思想的推动,城市从君王炫耀权利的场所向市民化、世俗化转变,原本封闭的皇家广场向市民开放。

宏伟计划(公元19世纪~19世纪中叶):1804年,拿破仑称帝复辟后,巴黎进入以兴建公共工程为代表的帝国时代。

但与路易十四时期不同,这一阶段法国因军事方面的担忧,于1841年修建起第埃尔城墙,1870年又因人口集聚膨胀破百万,新建外圈城墙以保护其居民。

城墙的建设并没有阻拦城市的扩张,加上工业革命的助推,大城市的问题与矛盾日益凸显。

三.改革更新——从欧洲走向世界(公元19世纪后期~20世纪前期)
帝国风貌(公元19世纪后期):拿破仑三世时期,国家较为稳定与繁荣,为了消除交通、公共卫生等问题,恢复帝国首都的形象,任命豪斯曼男爵为巴黎地区长官,开始了长达17年的城市更新工程(1853-1870)。

主要目的是调节城市阶级矛盾进行公共卫生治理与地下水系统建设、消除革命隐患拓宽街道、塑造首都建筑风貌进行的大规模拆除等。

豪斯曼的改造塑造了今日巴黎的形象,完成了巴黎城市轴线最重要的主体建设与提升工程,但除了玛黑区及左岸拉丁区的部分区域外,中世纪的巴黎被整体拆除了。

改善道路,提升景观方面。

豪斯曼的规划完成巴黎“大十字”干道及环路路网骨架,调整街道对景,提升轴线空间环境与形象,有意识地将主要纪念性建筑布置在广场或街道对景位置。

“大十字”即东西—南北两条城市轴线;“内环”
即塞纳河以北,沿原查理五世、路易十三城墙遗址,塞纳河以南沿圣日耳曼大街;“外环”即沿原1785年城墙遗址建成林荫大道。

美化城市面貌方面。

将巴黎划分为20个区,统一建筑风格风貌并制定严格
的管理条例,增加公共空间与绿色空间,建设滨河绿地及林荫大道,整治次级轴线。

人们通常了解的巴黎风貌在此时完成。

城市的扩张与城墙有着密切的关联。

城墙的存在对城市形态、发展及居民生
活方式有着深远的影响。

公元前5000多年~公元15世纪,巴黎形成了典型的中
世纪城市风貌与简单的功能分区,城市虽有现代城市的雏形,但仍是一个防御堡垒。

经过19世纪豪斯曼大规模改造,我们所熟悉的巴黎完全形成,75平方公里
小巴黎的空间与心理边界固定下来,为此后各类规划研究划定了界线。

四.面向未来——古城注入新活力(公元20世纪至今)
探寻巴黎的未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巴黎进入了探索新的发展方向的阶段。

1934年、1956年、1960年的巴黎区域规划,均延续了从前建城墙限制发展的思路,意图将城市的发展限定在一定范围以内,最终导致规划失灵。

直至1965年,巴黎大区国土整治与区域规划的施行,将“发展为主导”定为主要思路,通过建
设郊区新城、打造4个重点发展区域等等,带来了城市的巨大变革,巴黎开始突
破限制走向区域协同发展。

70年代,城市轴线突破地理和心理双重边界,在德方
斯开始了新的尝试,巴黎的轴线跨越历史城区,与新的时代衔接起来,轴线的强
化与延伸也体现了面向未来的思路。

德方斯新区的博弈:除了区域战略规划层面,巴黎市在详细规划方面也对轴
线及其影响区域做出了详细安排,即建设德方斯新区。

新区构成由商务区、公园区、塞纳拱门区共同构成,占地面积约750公顷
(商务区150公顷),包含南泰尔大学城。

新区于1958年启动建设;1958-1964
年间进行调整规划等前期准备工作;1965-1969,初期建设阶段首先引入轨道交通;1970-1973年,调整详细规划PLU,主要是取消为保护历史城区推行的开发
强度管控指标,同时也引起了广泛的争议;1974-1977年,新区经历市场危机,
房屋空置、投资转向等现象与问题造成新区建设停摆;1978-1982年,政府机构
入驻新拱门区域,通过举办各类文艺活动支撑新区重获吸引力,发展重新起航。

1983-1992年,是新区发展的黄金时期,巴黎城市轴线最西端——德方斯新拱门
落成,它被认为是法国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新窗口。

1993-1998以后,新区不断
提升基础设施、服务设施,不断升级绿色建筑要求、环境影响研究,这一区域的
现代化改造从未停止。

德方斯商务区以现代的建筑语言,融合提取历史元素,延续了巴黎城市精神。

德方斯新拱门成为城市历史与未来对话的窗口与象征,赋予古老的巴黎新的活力。

五.城市缩影——巴黎城市魅力的代表
1.轴线是城市空间结构与经济活动的聚合器
巴黎的就业聚集度与轴线空间高度拟合,是统领城市空间结构与活动的核心。

经测算,东西延伸9.2公里的城市轴线区域成为巴黎发展引擎。

它是欧洲第三产
业核心,汇集300万平方米办公面积、16万个就业岗位、2000个企业总部;它
是新型城市社区,为3万居民提供新型绿色住宅试点并配备了完善的配套设施;
它也是人才培养基地,德方斯新区内的巴黎-南泰尔大学城、法国政府实习基地
以及国际人才交流中心,都是城市创新能力的保障。

2.强化轴线空间与影响力设计
巴黎的轴线建设由来已久,经过时间的打磨其魅力不段增强,重要的设计手
法主要有三个方面。

首先,强化地标节点。

城市的生命体系现在每个时代留下的
痕迹;其次,增加文化活动。

如轴线上的大皇宫等历史建筑经常用以主办大型展览,此外,公益活动、商业表演、露天餐饮、国庆阅兵、体育赛事等等节庆或专
项活动常常结合香榭丽舍大道举行,一方面活动借轴线空间提升自身知名度,另
一方面通过活动也提升了轴线空间的活力;第三方面,善于运用名人效应。

历任
领导人善于运用著名建筑师与艺术家增加城市轴线的故事性。

同时,城市自身的
魅力,激发了艺术家的创作灵感。

比如邀请著名华裔建筑师贝聿铭在卢浮宫广场
建造玻璃金字塔、开展国际竞赛进行德方斯商务区地标建筑角逐等等。

3.魅力之轴、权利之轴
巴黎的轴线是城市的缩影。

自建城之初演变至今,依托城市干道不断加入历
史文化要素(圣母院、卢浮宫等)、景观要素(杜勒里花园、拿破仑凯旋门等)、政治权利要素(爱丽舍宫、国民议会、生态部等)、奢华享乐要素(蒙田大道)、以及经济性要素(拉德芳斯),最终形成了丰富的物质空间。

以此为基础,各种
多彩的社会生活与活动为这条城市轴线注入了活力与吸引力,塑造了巴黎独特魅力。

巴黎,2000多年的建城史,1400多年建都史。

研究巴黎城市轴线的演变,
对于我国城市的区域统筹发展、城市布局结构的优化及城市形象的打造均有良好
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
www.semapa.fr
2.
www.villedeparis.fr
3.
Michel Pincon,《Sociologie de Pari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