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风琴曲《 北京喜讯到边寨》的音乐与演奏分析
《北京喜讯到边寨》创作风格探析
52詹 敏:《北京喜讯到边寨》创作风格探析1976年党中央一举粉碎了“四人帮”,作曲家郑路极受鼓舞,回想起自己曾经多次到祖国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看到当地群众在篝火旁欢歌笑语、载歌载舞的场景,联想到这一喜讯,便创作了《北京喜讯到边寨》。
一、曲式结构分析该作品为带再现的复三部曲式;由引子、首部、中部、再现部、尾声五部分构成,为4/4拍民族调式。
引子(1-5):调式为降E 宫,圆号与小提琴的齐奏,犹如北京传来的消息由远及近、一触即发。
首部(6-31):由主题I(6-21)、连接(22-23)、主题II (24-31)组成,主题I 描绘了一幅欢快、活泼的开场舞场面,接着在主题II 中叙述方式由陈述性变为展开型,调性转到降B 宫后又转回降E 宫,犹如一群少女跳着轻快的舞蹈。
中部(32-104):由过渡乐句(32-38)、主题III (39-50)、过渡性乐句变体(51-55)、连接(56-59)、主题IV(60-83)、连接(84)、主题V(85-104)组成,七小节过渡乐句巧妙地把旋律转入极具表现力的弦乐组;通过男孩、女孩的斗舞跳出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祖国的赞美,推动着情绪的进一步发展。
连接(105-108小节):密集的节奏造就一种激动的心情,为高潮的出现作铺垫。
再现部(109-117):全曲齐奏,营造一种举国狂欢的场面。
尾声(118-124):在激动中结尾。
二、配器特色分析引子:调式为降E 宫;前三小节F 调圆号以三度叠加先强后弱奏的手法,营造一种山谷回音效果。
小提琴I II 以高八度弱震音手法造就一种紧张感;四五小节乐器以齐奏的极强力度、每拍160的速度演奏,铜管组乐器在编配上采用了夹置法,有利于音色的融合与统一;各组中的低音乐器以二八前后休止交错进行,造就听觉上的一种律动感。
主题I:A 乐段为主题的第一次出现,乐器采用长笛与双簧管等乐器演奏主旋律,低音伴奏乐器使用低音重拍的音型化伴奏织体交替进行。
小号、长号以重音和重音长拍等形式演奏,打破节奏的规整性;主旋律长音衬托以VI 音不完美结尾,短笛、长笛进行伴奏式的节奏填充,反复后使用了卡龙模仿、密接应和等手法使旋律进一步加深印象。
【范文】湖南版六年级音乐下册《北京喜讯到边寨》教案分析
湖南版六年级音乐下册《北京喜讯到边寨》教案分析《北京喜讯到边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欣赏管弦乐合奏《北京喜讯到边寨》,感受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音调风格,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2.在乐曲欣赏中,让学生感受音乐的情绪,并能分辨乐曲的不同乐段。
教学重、难点.通过反复聆听,记忆旋律,分辨乐曲的不同乐段。
2.感受乐曲《北京喜讯到边寨》中不同乐段的情绪,并能记住其中的一段旋律。
教材分析《北京喜讯到边寨》是由郑路、马洪业创作的一首管弦乐曲,创作于1976年12月。
作曲家用苗族、彝族音乐的风格,生动而形象地表现了粉碎“四人帮”这一特大喜讯从北京传到祖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边寨时,山寨人民载歌载舞,热烈庆祝时的情景。
乐曲由引子、六个具有舞曲风格的乐段(其中,最后一个乐段再现第一个乐段)和尾声构成。
开始的引子是由两只圆号奏出的号召性的音乐,力度强弱的对比好像号角的回声在山谷林间飘逸回荡,仿佛把人们带进了西南少数民族居住的茂密丛林之中。
第一乐段在两小节强烈的舞蹈性的节奏之后,引出了热情奔放、高亢、矫健的旋律,展现出一幅炽热的群舞场面。
在一个下行的过渡句之后,乐曲进入第二乐段。
双簧管奏出了一段轻快活泼的旋律,好像彝族姑娘们在跳着轻盈、欢快的舞蹈,脚脖子上系的铃铛还哗哗作响。
第三乐段在一个过渡性的乐句之后,弦乐奏出了一段优美、舒展的旋律。
第四乐段乐曲力度变弱,双簧管奏出轻飘而富有色彩的音调,像一位美丽的苗族姑娘在独舞。
第五乐段小号先吹奏出奔放、粗犷的音调,圆号模仿牛角号音调为之伴奏,好像小伙子们在为姑娘们的精彩舞蹈加油喝彩,也跳起了欢快健美的舞蹈。
乐曲最后以鼓乐齐鸣的宏伟的音响再现了第一乐段的音调,在更加欢腾热烈的气氛中结束,象征着人们满怀信心去迎接美好的明天。
乐曲风格统一,富于变化,节奏明快,旋律流畅,浓郁的民族风格和热情奔放的情绪使音乐显得更加绚丽多彩,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介绍《北京喜讯到边寨》乐曲的创作背景,导入新课的学习。
湘艺版音乐六年级下册《(听赏)北京喜讯到边寨》教案1
湘艺版音乐六年级下册《(听赏)北京喜讯到边寨》教案1一. 教材分析《北京喜讯到边寨》是一首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地域特点的乐曲,选自湘艺版音乐六年级下册。
这首乐曲以欢快的节奏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北京喜讯传到边寨的欢乐场景,表现了我国各民族大团结的喜悦气氛。
通过学习这首乐曲,学生可以了解我国的民族风情,感受音乐的魅力,培养对音乐的热爱。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作品有一定的欣赏能力。
但部分学生对民族音乐的了解还不够深入,对乐曲的表现手法和情感表达尚需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感受乐曲的魅力,激发他们对民族音乐的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北京喜讯到边寨》的创作背景,感受乐曲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点。
2.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欣赏能力,激发他们对音乐的热爱。
3.通过学习这首乐曲,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感受乐曲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点,理解乐曲的情感表达。
2.掌握乐曲的基本演奏技巧,如音符的准确演奏、节奏的把握等。
3.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欣赏能力,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五. 教学方法1.欣赏法:让学生聆听乐曲,感受乐曲的魅力,培养他们对音乐的热爱。
2.讲解法:教师讲解乐曲的背景、创作特点,帮助学生理解乐曲。
3.实践法:让学生分组练习,提高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评价法:对学生进行分组评价,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音响设备,以便播放乐曲。
2.准备乐谱,方便学生跟随演奏。
3.准备相关资料,如乐曲的背景介绍、创作特点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音响设备播放《北京喜讯到边寨》,让学生初步感受乐曲的欢快节奏和民族特色。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乐谱,讲解乐曲的背景、创作特点,帮助学生理解乐曲。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演奏中的错误,强调音符的准确演奏和节奏的把握。
北京喜讯到边寨教学设计
北京喜讯到边寨教学设计北京喜讯到边寨教学设计1一、教学内容:1、欣赏《北京喜讯到边寨》;2、复习唱好《拉萨谣》;3、聆听《东北秧歌》;4、练习东北秧歌的基本动作。
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感情丰富唱好《拉萨谣》;2、通过聆听《北京喜讯到边寨》感受民族管弦乐,体会苗族、彝族音乐风格;3、学跳秧歌的.基本舞步,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情感。
三、教材分析:这是一首以苗族、彝族音调改编的管弦乐曲,曲调欢快、热烈。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藏族歌曲《拉萨谣》,今天我们一起复习复习,要唱得更好一点。
”2、学生齐唱。
(二)开始上课1、跟录音演唱。
2、难点指导,跟伴奏带让学生有表情、有感情演唱。
3、过渡聆听《北京喜讯到边寨》。
师:“演唱完畲族歌曲,接下来我们来欣赏一首以苗族、彝族音调改编的曲子《北京喜讯到边寨》。
”4、让孩子看着简谱聆听,感受三部分七个主题的音乐旋律。
5、让学生谈谈听后感,教师总结。
6、完成听听想想问题。
7、聆听《东北秧歌》,让学生猜猜此音乐的舞种。
8、引出“秧歌舞”。
9、教师示范跳“秧歌舞”,学生喊口令。
10、动作分解教学……11、结束。
北京喜讯到边寨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1、手风琴左手部分三角伴奏要熟练掌握。
2、在理解乐曲的情景内容及表现手法的前提下欣赏《北京喜讯到边寨》,感受乐曲民族性、地方性的音乐特点,并对其主题进行哼唱和弹奏练习。
3、通过本曲教学,加深学生们对我国少数民族的了解;激发学生弹奏更多类型手风琴曲的兴趣。
教学重点:1、左手三角伴奏的练习。
2、对乐曲的结构分析及少数民族音乐风格的把握。
3、对各主题旋律的模唱及弹奏,尤其是第一主题和第二主题。
教学难点:对前两主题的模唱和弹奏。
教学用具:录音机、幻灯机、手风琴(教师用120BS琴,学生用60BS琴)。
教学过程:一、情景创设1、上课前播放准备好的手风琴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让学生聆听着音乐进入课堂。
(多数学生会唱其主旋律,教师可带动学生一起哼唱)教师提问并引导学生思考: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名曲改编的手风琴曲,有同学知道是那个民族的乐曲,名字是什么吗?(蒙族乐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在课题导入设计时,希望学生能很快对本课产生兴趣,上课初,选择了美丽其格尔的一首著名乐曲改编的手风琴曲,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浅析手风琴乐曲《北京喜讯到边寨》
浅析手风琴乐曲《北京喜讯到边寨》潘珂【摘要】手风琴是在全世界范围内应用最广泛的乐器之一.最早在1 81 8年由奥地利人黑克尔发明,是簧片乐器.手风琴音色婉转动听,风箱带动强大的气流能自如控制声音,可演奏出任何风格的作品,还可变换多种音色;可用于独奏、重奏、合奏;轻巧便于携带;是一件非常实用的乐器.由于手风琴音色特殊,很多著名的乐曲被改编为手风琴版本,我国的《北京喜讯到边寨》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期刊名称】《美与时代(下旬刊)》【年(卷),期】2016(000)008【总页数】3页(P92-94)【关键词】《北京喜讯到边寨》;手风琴;管弦乐【作者】潘珂【作者单位】郑州大学音乐学院【正文语种】中文《北京喜讯到边寨》是一首很经典的管乐合奏曲,利用节奏、速度、和声、调性及配器的变化表现出少数民族唱歌、对舞、群舞的场景,先后被改编成民族管弦乐和各种独奏乐器版本。
其中手风琴版本的《北京喜讯到边寨》是手风琴作品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不仅有多元的手风琴表现,还体现了手风琴独特的魅力及演奏技巧,因此受到大众喜爱并被很多演奏家演奏。
1976年10月,全国人民一起打倒“四人帮”,各地一片喜庆,大家敲锣打鼓以示庆祝。
中国音乐又迎来新天地。
作曲家郑路为了庆贺这激动人心的时刻,创作了管乐合奏曲《北京喜讯到边寨》,后来和马洪业一起改编成管弦乐合奏曲。
乐曲鲜明地体现了当这一来自北京的好消息越过高山和河流,千里迢迢传到祖国偏远边寨时,锣鼓欢腾、鞭炮齐鸣的场面。
歌曲经过30多年经久不衰,被无数手风琴大师演奏,几乎成为手风琴学习者必弹的曲目。
之后我国著名作曲家方圆把它编创为流行手风琴曲演奏。
本曲由四个曲调新颖、风格统一的舞曲组成,可以看做是变化再现的复三部曲式,主体部分是降E调,4/4拍[1]。
主题取材于少数民族音乐,风格独特,结构短小,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轻快热闹的舞曲风格从始至终,把热闹欢腾的场面描绘得淋漓尽致;采用众多乐器烘托不同的气氛,使节奏、力度、速度有强烈的对比;各部分之间既有联系,更多的是风格的对比,给听众们热闹多变的感受;因为乐曲的生动表现,加上变化多端的风格,深受大家喜爱。
五年级音乐《北京喜讯到边寨》说课稿
五年级音乐《北京喜讯到边寨》说课稿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五年级音乐《北京喜讯到边寨》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老师们:你们好!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北京喜讯到边寨》首先:说教材:《北京喜讯到边寨》是人教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西部风情”中的教学内容,这首管弦乐合奏是本章的欣赏曲目,展现的是一幅北京喜讯传到边寨后,人们从四面八方聚集到一起,载歌载舞的欢乐、热闹场景。
说理念:欣赏优秀的管弦乐合奏是音乐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大纲》要求,通过欣赏民族管弦乐合奏,加深同学们对祖国的热爱,扩大音乐视野。
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初步感受管弦乐合奏的表现特点,能够分辨乐曲的不同乐段;2.能力目标:能够感受乐曲各乐段的情绪,并初步了解苗族、彝族的音乐特点;3.情感目标:通过欣赏管弦乐合奏《北京喜讯到边寨》,启发学生体会人们听闻喜讯之后载歌载舞、热闹欢腾的心情。
说教学重点:通过听赏,感受乐曲中苗族、彝族音乐的风格特点。
说教学难点:分辨乐曲的音乐结构。
说教法:情景教学法;讲解法;欣赏法;启发式教学;分析对比法说学法:感知、理解、想象;听辨;综合说教学过程:为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我将本节课设计为四个环节。
.为乐曲命名播放音乐《北京喜讯到边寨》让学生听赏音乐,感受音乐的情绪,以及展现的场景,并为乐曲命名,这样不仅使学生感受到乐曲欢快、热烈的情绪,也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热情,提高了学生对音乐的想象力。
板书课题,并播放多媒体《北京喜讯到边寨》学生再次听赏,听赏之后,我对乐曲创作的背景进行介绍:乐曲是由郑路、马洪业于之后乐曲创作的背景进行介绍1976年12月作曲的一首管弦乐曲,“喜讯”指的是1976年党中央粉碎了“四人帮”篡党夺权的阴谋,xxx。
作曲家用苗族、彝族“喜讯”从北京传到西南边寨,各组人民载歌载舞、音乐的风格表现了万众欢腾的情景。
乐曲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欢快、热烈的情绪,深受人民喜爱,已经成为音乐会上经常上演的曲目之一。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音乐《欣赏 北京喜讯到边寨》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音乐《欣赏北京喜讯到边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欣赏北京喜讯到边寨》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材中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以欢快的旋律和简单的歌词展示了北京喜讯传到边寨的喜悦场景。
歌曲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以欢快的节奏表现出喜讯的传递,第二部分以抒情的旋律展现出边寨人民的喜悦心情。
整首歌曲充满了喜庆和热情,富有感染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音乐基础,他们能够理解和欣赏简单的音乐作品。
但对于这首歌曲的背景和文化内涵,他们可能不太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歌曲的背景,感受歌曲的情感,并能够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歌曲的欣赏。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歌曲《北京喜讯到边寨》的背景和文化内涵。
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能够理解歌曲的情感。
3.培养学生用音乐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理解歌曲的背景和文化内涵。
2.感受歌曲的情感,并能够用适当的方式表达。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示范、聆听、讨论、表演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了解歌曲背景,感受歌曲情感,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歌曲《北京喜讯到边寨》的录音或课件。
2.准备相关背景资料的图片或文字。
3.准备音乐表演所需的道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录音,播放歌曲《北京喜讯到边寨》,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欢快情绪。
然后,教师简要介绍歌曲的背景,告诉学生这首歌是庆祝北京喜讯传到边寨的,引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相关背景资料的图片或文字,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歌曲的背景。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歌曲中的民族特色,如歌词中提到的边寨、喜讯等。
3.操练(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学唱歌曲,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节奏和旋律。
在学唱过程中,教师可以邀请部分学生进行表演,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演唱,相互交流学习心得,巩固所学内容。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并给予鼓励。
《北京喜讯到边寨》说课稿
《北京喜讯到边寨》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北京喜讯到边寨》。
一、说教材《北京喜讯到边寨》是一首热情奔放的管弦乐曲,由郑路、马洪业作曲。
这首乐曲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欢快热烈的情绪,生动描绘了边寨人民听闻喜讯后的狂欢场景。
乐曲采用了多段体的结构,旋律富有变化,节奏明快,配器丰富多样。
通过对不同主题的重复、变奏和发展,展现了边寨的风土人情和人民的喜悦心情。
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本曲在音乐教材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能够让学生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还能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表现力,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
二、说学情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_____年级的学生。
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和欣赏能力,但对于管弦乐作品的理解和感受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好奇心强,喜欢新鲜事物,具有较强的表现欲。
但他们的注意力集中时间相对较短,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说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听辨出乐曲中的不同主题,了解乐曲的结构和表现手法;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乐曲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聆听、分析、模仿、表现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表现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聆听和感受乐曲的不同主题,理解乐曲的结构和情感表达。
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准确地分辨出乐曲中的各种乐器音色,并理解其在表现音乐形象方面的作用。
五、说教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聆听法:让学生通过反复聆听乐曲,感受音乐的旋律、节奏、和声等要素,从而获得对音乐的直接体验。
2、情境教学法: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音乐的情感和意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北京喜讯到边寨》
2023-11-08
目 录
• 背景介绍 • 曲式分析 • 歌词内容与情感表达 • 音乐风格与特色 • 作品评价与影响 • 结论与启示01背景Fra bibliotek绍创作背景
历史背景
作品创作于1975年,当时中国正经历文化大革命的动荡时期,社会秩序受到冲 击,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艺术的渴望并没有减退。
要点二
独特性
作品中的“飞歌”和“阿诗玛”等民族元素与现代音 乐元素的结合,形成了独特的音乐风格,使作品在同 类作品中独树一帜。
05
作品评价与影响
作品评价与反馈
01
02
03
音乐旋律优美
该作品旋律优美,富有感 染力,能够深入人心。
表达情感真挚
作品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 活的向往和对新时代的喜 悦,情感真挚而热烈。
对未来创作的启示与展望
传统与现代的结合
在创作中,可以借鉴传统 元素和现代元素的结合, 既保持民族特色,又具有 现代感和时代性。
多元化发展
可以尝试将不同文化、不 同民族的音乐元素融合在 一起,创作出更多元化、 包容性的作品。
坚持创新
在保持传统的基础上,不 断尝试新的创作手法和表 现形式,推动中国音乐的 创新和发展。
VS
灵感来源
作者深入边寨,感受到了当地群众的淳朴 、热情和活力,从而激发出创作的灵感。
02
曲式分析
曲式结构
奏鸣曲式
该曲采用的是奏鸣曲式结构,通 常用于表现较为复杂和大型的音 乐作品。奏鸣曲式由引子、呈示 部、展开部、再现部和尾声五个
部分组成。
主题与副题
在奏鸣曲式中,主题和副题是两 个核心的音乐素材,它们在呈示 部、展开部和再现部中反复出现
管弦乐作品器乐化的创举——以手风琴作品《北京喜讯到边寨》的音乐风格和..
管弦乐作品器乐化的创举——以手风琴作品《北京喜讯到边寨》的音乐风格和演奏方法为例理论研究?音乐管弦乐作品器乐化的创举以手风琴作品《北京喜讯到边寨》的音乐风格和演奏方法为例朱泓桥(西南交通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音乐系四川成都611756)摘要:从1976年至21世纪,是我国音乐事业蓬勃发展的重要阶段,我国音乐事业的各个各个方面都呈现出焕然一新的局面,走上了面向世界的多元化发展道路.而其中管弦乐得以恢复并发展的标志是1976年郑路,马洪业创作的家喻户晓的管弦乐作品《北京喜讯到边寨》..后来经方圆改编为一首经典的手风琴作品.这部作品以其热烈的节奏,极富西南少数民族特色的旋律,形象地再现了粉碎四人帮的消息传出后,全国各族人民欢欣若狂,栽歌裁舞热烈庆祝的场景.关键词:音乐;演奏;手风琴;艺术《北京喜讯到边寨》原来为作曲家郑路所写的管乐合奏曲,后郑路与马洪业合作于1976年12月将其改变成为管弦乐作品.作曲家利用管弦乐(尤其是铜管乐)的优势与特点,大胆使用了苗族,彝族等中国西南少数民族音乐素材——这正是作曲家的强项所在,使得这首作品成为将民族音乐西洋乐器化探索的大胆而成功的尝试,并且广受人民群众欢迎,至今仍具有旺盛的艺术生命)同样作为西洋乐器,手风琴不但具有丰富的舞台表现力,还可以模仿多种管乐器和弦乐器的音色.其右手是标准的键盘,左手是现成的斯特德拉低音和弦,这就决定了它是~一种可以同时演奏出旋律,和声和节奏的乐器,可以奏出小型乐队的效果,而H音量宏大,便于携带和演奏.相比于动辄几十人的管弦乐队,更具有灵活性的优势,更有利于优秀作品的普及和传承.正是由于手风琴自身具备的优势和特点,使得将管弦乐作品《北京喜讯到边寨》器乐化或为手风琴作品成为一种可能.手风琴作品《北京喜讯到边寨》由四个个性鲜明,风格统一的舞曲主题组成,是一个带有引子和再现的复二部曲式.引子有4小节.采用了bE大调,4/4~8.在第一小节使用了农现口琴音色的变音器,来模仿原本在管弦乐队中属于小提琴的音色,从而形成一种背景音乐的感觉.第二小节变啻器换成了单簧管的音色,形象地模仿了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特有的乐器——牛角号的音色.这两小节的强弱表现关系是由中强(mf)到弱(P) 的,改编者意在通过强弱和音色的转换来表现当北京的喜讯传到了边寨时,矫健的小伙子们吹起了牛角号相互传达讯息,而牛角号的卢音在空旷的山谷里久久回荡的情景.在第三小节中,音色再次变换为风琴的音色,经过短暂的停顿后进入了速度由慢——快——慢的模仿,不断加入进来的牛角号声音的连续六分音符地结合在一起.他的音乐几乎都是那样自然深情而动人,没有任何做作,他内心对祖国,家乡和生活深沉的热爱,自始至终成为他各种音乐作品的主旋律,给予人所有美好感情韵满足.正如德沃夏克对出版商l曲姆洛克说的:"一个艺术家也有他自己的祖国,他应该坚定地忠于自己的祖国,并热爱自己的祖国."'浪漫主义音乐在整个音乐史上处于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虽然它所处的时代黑暗,社会动荡,但这些因素却给音乐家们以无限的创作空间,他们的音乐有血有肉,溶入的不仅是音乐家的艰辛,更是社会的艰辛,人民的艰辛,无数的艰辛汇成爱国的情怀,从音乐家的音符中流出,流遍世界每一个角落,流进每个聆听者的心.痛苦与快乐同在,音乐家们在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和方]口的演奏.最终,引子部分结束存一个简短的颤音上.可以说,整个引子部分是相对安静,深沉,悠长的,在但是在这种安静之下又蕴含了呼之欲出的狂热情绪.之所以在短短的的4小节之中多次变换音色,就是为了表现这种"欲扬先抑"的情绪,为了突出山寨人民在集体狂欢庆祝前山寨之中的宁静,为接下来的欢歌热舞做好陈述性铺垫.引子部分篇幅虽然短小,但在乐曲中却有奠定作品风格基础,引起欣赏者好奇心的双重重要地位.存用手风琴演奏引子部分时,最主要的是对作品营造的意境进行把握,从而通过音色,速度,强弱等变化来诠释作曲家想要表达的画面.因此尤其要注意风箱的控制,在每个长音结束时,要用风箱来断音,形成一种"余音未了"的效果,切不可用手指猛然地仓促断音,造成听觉上"戛然而止"的感觉,破坏了乐曲的意境.此外,还要注意保持风箱的平稳,以免造成音乐语境的中断.引子后半部分中的休Jk符时值要停留够——休止符在这里表达的是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情绪.引子后的第二部分便是作品的第…主题.第一主题延续了引子中4/4的节拍,但是速度却一跃变成了"Al1egro"(快板),音色也换成了四排簧的手风琴音色,力度记号变成了很强(ff),作曲家以最为洪亮饱满的音色和力度使乐曲突然欢腾起来,呈现出一幅炽热的群舞场面.这一主题的旋律性和节奏性都很强,采用的是主调音乐手法:右手旋律热情奔放,高亢矫健,左手的贝司再次配以强烈动感的节奏性音型.顿时,将一幅喜讯传遍千家万户,男女老少都跳起舞蹈庆祝胜利的欢腾景象呈现于人们的眼帘.在演奏第一主题时,要从整体风格上把握其豪迈,奔腾,喜庆的特点,还要在演奏时注意将其节奏舒展,气势宽广的民族特色表现到位.尤其在主题的开始部分,风箱一定要绷紧,务求是拉出来的音符扎实,饱满,雄厚,以映衬此部分乐曲的旋律基调.另外,由于第一主题是经过两次反复的,在演奏作品的过程中,要注意使两遍的力度稍有对比,第一次略强于第二次,这样一来可以给听者造成听觉上的对比;还可以与第一主题结尾处两小节较轻弱的跳音形成自然衔接,不至于使演奏者和听众的情绪过于大起大落.乐曲的第二主题仍由"A11egro"(快板)开始,音乐表情术语为Vivo(活泼地).第一题带有一种轻盈灵巧的风格,宛式向世界介绍自己的民族,自己的国家,用自己的音乐诉说人民疾苦,推广优秀民族,表达爱圉情怀.无论音乐家们以什么方式,他们的音乐中都深深地烙印上自己的爱国之心,民族之情.听!他们在透过音乐呼喊,诉说……参考文献:[1】李应华西方音乐史略[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8.[2】[奥1约?奥?卢克斯.世界音乐大师文学传记丛书——舒伯特.人民文化出版社.2009年12月.[3][德]尤尔根?罗茨.罗沃尔特音乐家传记丛书——李斯特.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9年9月『41古典之门音乐丛书——德沃夏克东方出版社,2000年3月.理论研究?音乐如姑娘们纵情的跳着轻盈,欢乐的舞群,歌声,笑声此起彼伏.在管弦乐作品中,是由双簧管来表现这一主题的,而在手风琴作品中,改编者使用了与双簧管音色相近的萨克斯管音色的变音器.在第二主题中,乐曲的整体力度明显减弱,节奏,力度和音乐色彩较第一主题也有了较大的变化,叙述方式也由陈述性变为展开性.这段主题具有强烈的苗族音乐风格,刻画了一群少女轻歌曼舞,脚上系着的铃铛随着他们的舞姿发出清脆悦耳的响声的画面.作曲家为了对作品展开深入细致的描写,有意在不断进行的八度音转换中增加了装饰音,并且整个主题在主调与属上频繁地转换,加之不断变换的手风琴音色,让人充分领略到了炽热狂欢中的抒情色彩.在本主题将结束时,音色再次转换为四排簧手风琴的音色,同时乐谱上标注了一个明显渐强的记号,配合着不断上行的琶音,使乐曲的情绪得到了明显的推动,进入了一个小高潮.最后一个结束长音用tr反复,在带来听觉上新鲜感的同时,也预示着乐曲情节将发生全新的变化.本段可以说是乐曲中最富有苗族音乐特色的一段.在表现这一主题时一定要力求突出其音乐特色,把握住苗族音乐中级进和跳进较多,注重核心音调等风格特点.在演奏时,一方面要注意尽可能地将倚音部分拉得轻巧,灵活;另一方面,在力度上要将装饰音和旋律音加以对比区分,来突出音乐的层次感.这时,合理地编排手指指法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一部分的指法除了演奏者要感到舒适方便外,还要保证能够演奏出流畅连贯的音响效果, 以准确,真实地再现音乐形象.乐曲的第三主题旋律是昂扬而流畅的,其强度较之第二主题要稍微大一些,谱面上的标记为mf(中强).首先描写了彝族的小伙子们挑起奔放粗犷的舞蹈的情景,后使用了风琴和小提琴的音色,来分别模仿小伙子和少女们对舞的形象.这个主题中,大量采用了富有彝族特色的音乐素材,构成了本段主题抑扬顿拌的旋律风格.在写作手法上使用了一个三声部的乐段来表现:左手是核心音调的和弦交替,右手高声部使用了大量旋律的延留保持音,低声部则加以连续的点缀性装饰音.这种多声部的设计效果,不仅丰富了作品演奏的音响效果,还是民族音乐的特色在手风琴独有的表达方式中更加富有表现力,感染力,韵味纯正,风采依旧.在演奏本段时需注意将右手的大量保持音处理的恰到好处:首先要突出保持音声部——因为该声部为旋律声部;其次要清晰无误地演奏内声部,因为这是丰富乐段层次的关键.在演奏左手的贝司时,要注意突出旋律的核心主音但不可带有笨重之感,手指用力要集中,还要配合风箱的运用而并不是单纯地加大力度. 乐曲的第四主题是全曲最为委婉,安静的部分.作曲家在这里意图描绘一位少数民族少女独舞的画面,虽然篇幅并不大,但极具特色,给人以深刻印象.在这里使用了小提琴的柔美音色来表现这一曼妙轻盈的舞蹈音乐形象.同时,连续大量地使用了快速的同音换指,似断非连,给听者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在主题渐入尾声之际出现了一个和弦式的主题变奏,也是对该丰题的一个概括.在这里,音色变成了四排簧手风琴的音色,力度也转换为f(强),与之前的婉转悠扬形成鲜明对比,最后整个第四部分结束在刮键上.在演奏本段主题时要注意手指快速替换与风箱问配合的关系.此时一定要在一个乐句拉完之后方可更换风箱,否则乐曲的悠扬之感便得不到很好的诠释,还要注意在同音换指时,两个交替手指不要太得太高,以免影响替换速度.变奏部分的演奏不仅要注意绷紧风箱,将每个音都拉奏得饱满清晰,音色丰满;还要注意把握好演奏的情绪:既要使情绪明显地欢腾跳跃起来与之前的静谧风格形成对比,又要把最饱满的的情绪和最大的力量用在下一部分全曲的高潮中.刮键是这部作品的匠心独运之处在演奏过程中可以起到很好的烘托气氛的作用,而且可以营造出一种中国传统民族五声调式的的效果.演奏时,要注意将手指甲立于琴键上进行刮奏,下键不宜过深,要有一带而过的轻巧灵活感.作品的最后一个主题从第954,节开始,是对第~主题的加工和再现,但相比起第一主题更加欢快,热烈奔放.这一主题的音乐术语是Contivita(热烈,欢快的),力度记号是f(强).这一主题的演奏情绪应该是有层次的递进并且越来越饱满,对每个乐句的演奏要梳理出明显的层次感,要一次比一次更为激动,热烈.但同时不可忽视在整个乐曲表现的极度狂歌热舞中,作曲家有意识的对小伙子的彪悍舞蹈形象和对少女的轻松活泼舞蹈形象的区分描写.所以在对这一乐段进行处理时就要格外谨慎,既要将男女老少一起欢歌热舞的的大背景气氛烘托并保持住,又要在演奏不同舞蹈形象时将它们加以对比和区分——只有进行不断的区分对比,才能丰富音乐的色彩和内容.在音乐发展到临近尾声处,作曲家再次运用了第一丰题的丰导动机,但此处谱面的力度标记是ff(很强),所以在演奏此处时,就应该将最大的力量和热情表现出来,这里既是全曲的总结,亦是作品的最高潮所在.此后,音乐峰回路转,结束在强有力的主三和弦上.在演奏这一乐段时,要突出音头的作用.本段谱面标记中的很多音符前面都加上了">"(力度记号),日的是为了使整部作品更加雄健有力.所以我们要注意风箱的运用与突出音头之间的关系:风箱除了要绷紧饱满外,还要做好调整,在演奏带有">"标记时,要向外运动,这样更容易使风箱的力量得以集中爆发,从而达到理想的演奏效果.手风琴作品《北京喜讯到边寨》是一首由管弦乐改编得十分地道的手风琴民族作品,作品的色彩和情绪变化都很强烈,节奏跌宕起伏,画面感极强,加上浓郁的民族色彩,是它不仅成为了一首流传至今,家喻户晓的作品,同时也成为了管弦乐作品器乐化,手风琴作品民族化的杰出作品.于润洋先生说过:"最难演奏的并不是技术课题,而是作品本身所要解释和传达给听众的创作思想."在演奏这首作品时,必须重视它的整体特色,把握住每个主题的风格,要具备一定的演奏基础,力争将每个音符都处理到位.应该指出的是:在真正全部意义上掌握一部作品之前,我们应当对作品的风格特点,音乐形象建构,趋势结构,装饰华彩等部分进行大致上的了解.这样一来既能够促进演奏者对作品的理解,义能够为更加精准的把握作品的意境和情绪.以上所述准备工作具体表现在《北京喜讯到边寨》这部作品上时,应该多聆听《苗岭的早晨》,《阿诗玛》等苗,彝民族优秀的音乐代表作,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地感受理解民族音乐的魅力,这样才能在演奏时做到成竹在胸,挥洒自如.结语:任何一种乐器的演奏都是需要"既用脑,又用心"o用脑指的是:在最初演奏这首作品时我们只是从整体风格上对其进行总括式的把握;在此之后我们便要开始对作品进行"剖析",思考并从各个角度审视作品;最后,才着手进行全面的艺术加工和技术处理,找到适合自己的演奏形式,推敲各种技术表现手法.在这整个过程中,身为演奏者应当用脑去积极思考,探索,将思维深入到作品之中.用心则是对我们读谱的更高层次要求.不善于读谱的演奏者,除了从乐谱中得到视觉刺激之外,再无任何东西;而如果是一个善于读谱的演奏者,不光通过自己的眼睛,还会用内心去发现,去听觉,去不断地,深刻地侦查,那么他的演奏便必然不会显得呆板化,形式化,空洞化,不会让听众感到演奏只是单调的,有组织的手指"跑动".通过对手风琴作品《北京喜讯到边寨》的分析,启示我们手风琴作品的发展和演奏是~个不断汲取其他姊妹艺术精华,向不同的艺术形式谦虚学习的过程.只有创作者们不断虚心学习,并且善于挖掘民族音乐的美,创作出顺应音乐时代要求,为广大人民喜闻乐见的优秀手风琴作品;再加之演奏者在演奏风格和技巧上的锐意进取,不断创新,找到手风琴演奏的固有技巧并与民族器乐的演奏技巧相融合,形成新的,更富舞台表现魅力的"新技巧",才会使中国民族音乐不断进发出新的生机,使富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手风琴作品屹立于世界器乐艺术之林!1。
北京喜讯到边寨音乐风格
03. 热情奔放的节奏感
北京喜讯到边寨音乐大纲
1.云南边寨音乐:民族风情与现代元素的融合
边寨音乐是云南地区少数民族音乐的一种独特形式,以其独特的民族风情和音乐元素而著称。边 寨音乐通常以民族乐器演奏,如葫芦丝、笛子等,旋律优美动听,节奏明快有力。同时,边寨音 乐也融入了一些现代音乐元素,如电子音乐、流行音乐等,使其更具现代感。
北京喜讯到边寨》是一首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中国民族管弦乐曲,其风格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民族风格:该乐曲以中国民族音乐的传统元素为基础,通过运用丰富的民族乐器演奏技巧,展现出浓郁的民族风情。 2. 欢快热烈:乐曲的旋律欢快热烈,充满喜庆和欢腾的气氛,符合中国传统节日喜庆的气氛。 3. 节奏明快:乐曲的节奏明快有力,富有动感,能够引起听众的共鸣。 4.描述乐曲风格特点 5. 旋律优美:乐曲的旋律优美动听,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6. 节奏明快:节奏明快有力,能够营造出欢快热烈的气氛。 7. 演奏技巧丰富:乐曲的演奏技巧丰富多样,包括各种弦乐、管乐、打击乐等乐器的演奏技巧,使得乐曲更加生动有趣。
边寨音乐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其传达的信息和情感上。边寨音乐常常用于庆祝丰收、节日等喜庆场合,传达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喜悦 之情。同时,边寨音乐也常常用于表达人们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于民族团结、和平的追求。
中国民族乐器旋律特点分析
民族音乐 边寨民族乐器
中国民族乐器旋律 特点在于其悠扬婉 转,富有韵律之美
5.音乐结构与表现形式
边寨音乐的演奏形式通常以独奏、合奏、合唱等形式为主,其中尤以合唱最为常见。在演奏过程 中,边寨音乐的旋律、节奏、乐器配合等方面都表现得十分出色。同时,边寨音乐也常常与舞蹈、 歌唱等艺术形式相结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
湘艺版音乐六年级下册第6课《北京喜讯到边塞》教案
湘艺版音乐六年级下册第6课《北京喜讯到边塞》教案一. 教材分析《北京喜讯到边塞》是一首充满喜悦和欢庆气氛的乐曲,选自湘艺版音乐六年级下册第6课。
本节课通过学习这首乐曲,让学生感受黄土高原的风土人情,体会中国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
乐曲以民乐合奏的形式展现,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学习价值。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对民族乐器有一定的认识。
但对于这首乐曲的背景和文化内涵,可能还不够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感受乐曲的情感,领略民族音乐的魅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北京喜讯到边塞》的背景、结构及演奏形式,感受乐曲中的喜悦气氛。
2.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3.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感受乐曲中的喜悦气氛,理解乐曲所表现的情感。
2.掌握乐曲的节奏、旋律特点,分析乐曲的结构。
3.了解民族乐器的演奏技巧和表现力。
五. 教学方法1.聆听法:让学生多次聆听乐曲,感受乐曲的情感和风格。
2.讲解法:教师讲解乐曲的背景、结构、演奏形式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乐曲。
3.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乐曲的节奏、旋律特点,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4.实践法:让学生尝试演奏乐曲中的片段,体验民族音乐的魅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音响设备,以便播放乐曲。
2.准备乐谱,方便学生查阅和跟随演奏。
3.准备相关资料,介绍乐曲的背景和文化内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乐曲《北京喜讯到边塞》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播放乐曲,让学生初步感受喜悦气氛。
引导学生关注乐曲的节奏、旋律特点。
3.操练(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乐曲的结构,让学生尝试演奏乐曲中的片段。
注意讲解乐曲的演奏技巧和表现力。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演奏乐曲,互相交流心得。
教师点评,指导学生改进演奏效果。
5.拓展(10分钟)教师介绍相似的民族乐曲,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
手风琴曲《北京喜讯到边塞》的音乐与演奏分析
分。
参加 中国人民解放军 。1 9 5 2年后历任中 国人 民解 放军军乐 团单 簧管演奏 员、 创作室副主任 。 他 的代表作 品有 : 器乐 曲《 民歌主题组 曲》、 E 京喜讯到 边寨》( 合作) 、 《 漓江音 画》 等。 马洪业——北京人。1 9 4 8 年参加 中国人 民解
放 军, 在宣传队任演奏员 , 并从事音乐创作 。1 9 5 4 年后在西南 、 上 海、 中央 等 广播乐团任单簧管演 奏员 。他创作 的音 乐作 品除与郑路》 、 《 圆舞 曲》 等。
一
讯, 他们 俩在庆祝 完这个 喜讯后 , 根据 自 己的思 路创 作 了《 北京喜 讯到边
寨》 这 部作品 当时四人帮进来 破坏新 中国, 做 了很多坏事 , 很多文人遭 陷 害, 影响了新中国的发展, 人民对 他们是 痛恨疾 首。 国外的交响乐团把 《 北京喜讯到边寨》 做 为到中国的作 品, 可见此 曲具 有 浓郁的中国地方特色,乐曲的主题音 乐就是模仿苗族芦笙的演奏风格 , 原曲先后七次转调, 交响乐的创作手法在 这里发挥 的尽 善尽美 。《 北京喜讯
传 边寨》 充满色彩, 犹如一幅充满 活力带有色彩的画面。朴实 中独 显魅力 ; 全 曲风格统一 , 富于变化 , 节奏 明快 , 旋律流 畅 , 浓郁的 民族音乐风格 使音 乐显得更加绚丽多彩, 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乐 曲的精彩之处是 2分 4 0 秒 的主旋律转调 , 以及长号 惟妙惟 肖奏 出的模 仿牛角 号声 , 从而塑造 了一 道少数 民族性情率直 , 风貌于天然的风土人情。 乐 曲分 为 七 个 部 分 , 营 造 了 山寨 的 小伙 子 、 姑 娘 们 等 狂 欢 的场 面 和 喜 悦 的心 情 。手 风 琴 演 奏 家 、 教育家方圆就是根据这些特 点, 将《 北 京 喜 讯 到 边寨》 成功地 改编为手风琴独奏 曲, 获得 了辉煌的效果。手风琴 ( a c c o r d i o n ) 携带方便 , 不管是舞 台上还是群众场所, 手风琴可 以表现 自身独 有的特点 。 不仅能够演奏古典作 品, 还可 以演奏群众通俗 易懂 的作 品。尤其左手贝司 更 可 以演 奏 独 特 的和 声 。 手 风 琴 声 音宏 大 , 音 色变 化 丰 富 , 手 指 与 风 箱 的巧 妙结合 , 能够演奏 出多种不 同风格 的乐 曲, 这是许 多乐器 无法比拟的; 除了 独立演 奏外, 也可参加重奏 、 合奏 , 可 以说一架手风 琴就是一个 小型乐队 。 加 之音 高固定 , 易学易懂 , 体积小 , 携带方便 , 因此 , 手 风琴很适合不 同年龄 的演奏者 自娱 自乐, 也可 以很方便地携带到学校 、 剧场参加演出。 手风琴演 奏 中外作 品,有着 自己独特的风格。白手风琴的创造至今 , 在制造工艺 、 演 奏 技 巧 和 手风 琴 专业 音 乐创 作 等 方 面 都 有 极 大 的 、 变 革 性 的 发 展 。 当今 西 德 荷 莱 琴 厂 生产 的 1 8 5贝司 的 高 级 手 风 琴 , 己成 为 国 际 手 风 琴 界 所 惊 赞 、 神 往、 欲求 不 得 的 珍 品 。 现 代 手 风 琴 不 仅 可 以 担任 伴 奏 、 独奏 , 参 加 重奏 、 合 奏、 协奏, 而且可 以单独演奏各流派大师们 的原创作 品。 随着手风琴这种乐
苏教小学音乐五下《5北京喜讯到边寨》word教案
《北京喜讯到边寨》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湖北科技版小学第11册第四单元听一听《北京喜讯到边寨》(管弦乐合奏)。
教材分析:这首曲子是由郑路、马洪业作曲的一首管弦乐曲,创作于1976年12月,“喜讯”指的是1976年党中央粉碎了“四人帮”篡党夺权的阴谋,把中国从危难中解救出来。
作曲家用苗、彝民族音乐的风格表现了“喜讯”从北京传到西南边寨,各族人民载歌载舞、万众欢腾的情景。
乐曲是多乐段结构,由引子、六个乐段、尾声组成。
全曲风格统一,富于变化,节奏明快,旋律流畅,浓郁的民族音乐使音乐显得更加绚丽多彩,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教学目标:1、感受乐曲欢快热烈的情绪和苗、彝族音乐的风格,培养学生对祖国民族音乐的热爱。
2、通过对比欣赏,感受各主题旋律的速度、力度、节奏、音色及情绪的不同,使学生能听辨出不同的音乐形象。
3、培养及发展学生对音乐的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感受、理解音乐的能力。
4、通过音乐欣赏,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感受乐曲欢快热烈的情绪和苗、彝族音乐的风格。
教学难点:感受各主题旋律的速度、力度、节奏、音色及情绪的不同,使学生能听辨出不同的音乐形象。
教学过程:课前,播放音乐,教师随音乐舞蹈。
一、欣赏乐曲,初步感受。
1、揭题,师简介作品创作时代背景。
2、播放全曲,学生完整聆听。
(同时播放民族风情图片)3、学生用语言描述对乐曲的整体感受或想象到的画面。
4、了解管弦乐器及音色。
三、分段对比欣赏,听辨音色及音乐形象。
1、引子+主题1,感受圆号的音色,力度的变化,它模仿号角、象征喜讯从北京传出,越传越远。
听辨第一主题力度、速度、旋律、节奏的变化,感受音乐情绪。
模唱第一主题旋律。
2、主题2让学生聆听双簧管模仿芦笙、打击乐模仿女孩的银饰发出清脆的响声,联想小孩对舞的情景。
师引导学生分组随音乐舞蹈,部分学生用打击乐伴奏。
3、主题3聆听双响筒表现的急促的马蹄声。
4、主题4再次聆听双簧管柔和的音色表现出的优美抒情的情绪。
《北京喜讯传边寨》赏析-最新文档
《北京喜讯传边寨》赏析《北京喜讯传边寨》,创作于六十年代末文革期间,原为郑路写的管乐合奏曲,后郑路与马洪业合作,于1976年12月改为管弦乐曲。
当时“四人帮”刚刚被粉碎,所以,确切地讲,“北京喜讯”指的就是“粉碎四人帮”这一消息。
《北京喜讯传边寨》这一作品,生动而形象地表现了云南苗族和彝族人民粗犷、奔放的民族性格,抒发了他们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豪情。
今天我们再次来欣赏它,用心去欣赏,用情去体会,仍可感受到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一、乐曲整体说明《北京喜讯传边寨》常常作为外国交响乐团访华的乐曲,可见此曲具有浓郁的中国风格,乐曲的主题音乐就是模仿苗族芦笙的演奏风格,原曲先后七次转调,很好地发挥了交响乐的写作手法。
《北京喜讯传边寨》充满神彩,音响画面鲜明而活泼,朴实中独显魅力;全曲风格统一,富于变化,节奏明快,旋律流畅,浓郁的民族音乐风格使音乐显得更加绚丽多彩,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乐曲的精彩之处是2分40秒的主旋律转调,以及长号维妙维肖奏出的模仿牛角号声,从而塑造了一道少数民族性情率直,风貌于天然的风土人情。
二、乐曲结构分析《北京喜讯传边寨》全曲由四个具有鲜明舞蹈特征风格统一的主题组成,是一首热烈奔放的舞曲。
音乐主题取材于苗族和彝族的民间音乐,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地方色彩赋与了作品鲜明的个性。
乐曲的主体部分采用降E大调,4/4拍,结构比较自由,乐曲是多乐段、单乐章结构,由引子、六个乐段、尾声组成。
曲式结构也可视为变化再现的复三部曲式。
乐曲曲调新颖,节奏明快,通过运用音乐的速度、节奏、力度、节拍、音色等音乐要素来表达情感,塑造音乐形象,使人从不同角度感受和体验音乐情绪及其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三、不同音乐主题情绪上的差异乐曲开始,在小提琴连续高音区震音的背景上,用圆号开管音出声,后以塞管音奏出模拟“牛角号”的引子。
引子好像在森林山谷中的回响,惟妙惟肖的描绘出一幅山寨传来了来自北京的喜讯电波,然后山谷中传出了小伙子们用牛角传递喜讯的号角声,继而传遍了千家万户,人民听到欣喜若狂,跳起了欢庆胜利的舞蹈,展现出一幅炽热的群舞场面。
北京喜讯到边寨音乐作品分析
《北京喜讯到边寨》音乐作品分析张宝玲洛阳师范学院音乐系研究生班北京喜讯到边寨音乐作品分析1976年10月,党中央一举粉碎了“四人帮”,全国各组人民欢欣鼓舞,惊喜若狂地庆祝这伟大的胜利。
作者郑路,以切身的体会和满腔的热情,创作了管乐合奏曲《北京喜讯到边寨》,后与马洪业共同改编为管弦乐合奏曲。
乐曲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当特大喜讯传到祖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的边寨时,万民欢腾,载歌载舞,热烈庆祝的情景。
《北京喜讯到边寨》是首热情奔放的舞曲。
音乐表现手段简朴:主题取材于苗族和彝族的民间音乐,曲调新颖,节奏明快,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和地方色彩;舞蹈性的伴奏贯穿始终,使得欢乐的情绪表现得十分强烈和集中;配器手法简练生动,调性和力度的多变,使乐曲富有色彩和对比;乐曲采用了主题并置的写法,各主题的风格既统一,又各有情趣。
本曲为多段体结构。
引子部分:圆号在中高音区奏出了优美辽阔的旋律:同时两组小提琴奏着微弱的,由四度音程构成的震音,仿佛是传来了北京喜讯的电波,小伙子激动地吹起了“牛角号”,号声在山谷中回荡,喜讯传遍了千家万户,顿时山寨沸腾起来,人们愉快地跳起了欢庆胜利的舞蹈。
两小节强烈的舞蹈节奏,引出了乐曲的主题Ⅰ,旋律是环绕着调式主音“i”构成的。
降E大调、拍子曲调热情奔放、高亢矫健,由高、中音的木管和弦乐器齐奏,铜管和低音木管、弦乐、及打击乐,奏出铿锵明快的伴奏,展现出一个炽热的群舞场面。
主题重复出现时,长号作卡农式的模仿,使欢腾的情绪更加热烈高涨。
在单簧管和小提琴演奏了两小节跳跃、轻巧的旋律之后,乐曲自然地由双簧管在属调(降B大调)上奏出了主题Ⅱ:曲调活泼、诙谐。
圆号又吹起了:5---︱5---︱模仿牛角号的持续长音,这时只有弦乐作节奏性的伴奏,音量减弱,与前段形成鲜明的对比。
突然,力度变强,主旋律移到了短笛、长笛、小提琴上,调性转回到原调降E上,并增加了热烈的排鼓和铃鼓声,可以想象:这是姑娘们在纵情欢跳,脚脖上一串串的小铃铛在哗哗作响;主题Ⅱ在下属调和主调上的反复出现、主奏乐器和配器的变更、音乐力度忽弱忽强,犹如人们的歌声笑语忽高忽低,此起彼伏。
《北京喜讯到边寨》乐曲赏析
北京喜讯到边寨
作品为多段体结构,音乐素材取自于苗族和彝族的民间音乐。
乐曲的引子由圆号摹仿牛角号在中音区奏出了粗犷辽阔的旋律。
这仿佛北京喜讯的电波,越过千山万水,传遍山寨的千家万户。
紧接着是两小节强烈的舞蹈节奏,引出了乐曲的第一主题,热情奔放的曲调,铿锵明快的伴奏,展示出一幅炽热的群舞场面。
接着又出现了模仿牛角号的持续长音,与前段形成对比,在欢快热烈的气氛中,夹杂着排鼓和铃鼓声,仿佛是一群脚脖上套着一串串小铃铛的姑娘在纵情欢跳。
乐曲由一个过渡性的乐句,引出第三主题,由弦乐弹奏,并伴以清脆的木鱼和铃鼓声,炽热的情绪不断高涨。
乐曲不断转换调性,情绪逐渐向高潮发展。
最后,在鼓乐齐鸣声中,再现了第一主题,热烈的情绪发展到了顶点,辽阔的号角声中,象征着人们奔向美好明天的决心。
《北京喜讯到边寨》教案
《北京喜讯到边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感受我国边寨地区的风土人情,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2. 通过学习《北京喜讯到边寨》,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乐理知识,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自主探究的学习精神,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歌曲《北京喜讯到边寨》的背景介绍,包括创作背景、作者简介等。
2. 歌曲的旋律分析,包括音符、节奏、音程等基本乐理知识。
3. 歌曲的歌词解析,深入理解歌曲所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4. 歌曲的演唱技巧,包括发音、呼吸、情感表达等。
5. 歌曲的演奏技巧,包括乐器选择、演奏方法、合奏协调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歌曲《北京喜讯到边寨》的演唱和演奏,学生对歌曲背景和歌词的理解。
2.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特殊音阶、节奏变化和情感表达。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让学生了解边寨地区的风土人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歌曲欣赏:播放《北京喜讯到边寨》,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3. 歌曲解析:分析歌曲的旋律、歌词,讲解基本乐理知识。
4. 演唱练习:分组或个人演唱歌曲,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发音、呼吸和情感表达。
5. 演奏练习:安排乐器演奏,指导学生协调演奏技巧。
6. 总结与反馈:对学生的演唱和演奏进行评价,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五、教学评价:1. 学生演唱和演奏《北京喜讯到边寨》的能力。
2. 学生对歌曲背景、歌词和乐理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团结协作、自主探究的学习精神。
4. 学生音乐综合素质的提高,包括审美、表达、创新等能力。
六、教学策略:1. 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故事等形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边寨的风土人情。
2. 运用分组教学法,鼓励学生相互合作,共同完成演唱和演奏任务。
3.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歌曲背后的文化内涵。
4. 运用赏识教育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七、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图片、视频、故事等教学资源。
《北京喜讯传边寨》在电子管风琴上的演奏分析
r p足 ' J 1 人注 目的 。 将 诈 弦 乐演 奏 版 本 } r 的 精 华 保 留 来 的 时 , 还 将 电 管 风琴 独特 的 魅 力展 现 } j j 米。
关 键 词 :《 北 京 瞢讯 化 边 寨 》:电子 茜 风琴 :演 嬖 分 忻
《 北 京 喜讯 传 边 寨 》 作 为 中
典 的管 弦 乐{ 乍 品 , 做 泛 流 r 琴 独
,
犬j 日 第 一 声部 的旋} } } 菏 。 左 手 和 脚 也 贴 键 奏 L } I 针 词 借 嗣I 低 音 木
一
谱例1 :
,i I . ㈣
、
北京喜讯 传边寨 》创 作渊 源与音乐风 格
为 路
《 北 京 喜 讯 传 边 寨 》 足我 旧 ÷ 等 名 的 弦 乐 曲之 , 的 竹 乐 合奏 帅 ,之 I j | 洪 合 作 ,
l 9 7 6 乍1 2 川改编为竹弦乐曲。
返 作 品 配 器 【 { 1 使『 1 J J _ } 二 富 的打 . 乐 器 ,欢 快 的 舞 蹈 ∞ 葵和 炽 热
他 ,作 曲l 寐们 将 这 部 作 一 改 编 为 种 形 式 的 器 乐 曲 ,
符 、 恢 乐 音 色 及 打 击 乐 器 配 以节 奏 强 烈 的 什 奏 ,均 匀 订 律 动 。 在 锵I I j ] 快 的伴 葵 卜 , 甫 仃激 情 并 放 松 演 锯 …热 情 奔 放 的 州 . 生 动 的 现 J , 听 到 北 京 薄 的 挎族 人 戟 歌 找 衅 的 群 舞场 l f 丌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风琴曲《北京喜讯到边寨》的音乐与演奏分析
作者:邱燕
来源:《科学与财富》2015年第15期
摘要:手风琴(accordion)是一种既能够独奏,又能伴奏的簧片乐器,不仅能够演奏单声部的优美旋律,还可以演奏多声部的乐曲。
手风琴演奏家、教育家方圆就是根据这些特点,将《北京喜讯到边寨》成功地改编为手风琴独奏曲,获得了辉煌的效果。
关键词:手风琴;音乐;演奏分析
《北京喜讯到边寨》原为一管弦乐作品,由郑路,马洪业根据我国少数民族苗族,彝族民歌音调素材创作而成。
该作品原为郑路写的管乐合奏曲,后与马洪业合作,于1976年12月改为管弦乐曲。
郑路——北京人。
1948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
1952年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单簧管演奏员、创作室副主任。
他的代表作品有:器乐曲《民歌主题组曲》、《北京喜讯到边寨》(合作)、《漓江音画》等。
马洪业——北京人。
1948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宣传队任演奏员,并从事音乐创作。
1954年后在西南、上海、中央等广播乐团任单簧管演奏员。
他创作的音乐作品除与郑路合作的管弦乐《北京喜讯到边寨》外,还有《愉快的劳动》、《春晓》、《圆舞曲》等。
本曲创作是当时郑路、马洪业两个人在风和日历的日子里,正搭着朋友的马车去往祖国西南部一个少数民族聚集的边寨地区采风,到了当地,正好收到一个特别的好消息,于是他们以自己的方式来庆贺这伟大的喜讯,他们俩在庆祝完这个喜讯后,根据自己的思路创作了《北京喜讯到边寨》这部作品。
当时四人帮进来破坏新中国,做了很多坏事,很多文人遭陷害,影响了新中国的发展,人民对他们是痛恨疾首。
国外的交响乐团把《北京喜讯到边寨》做为到中国的作品,可见此曲具有浓郁的中国地方特色,乐曲的主题音乐就是模仿苗族芦笙的演奏风格,原曲先后七次转调,交响乐的创作手法在这里发挥的尽善尽美。
《北京喜讯传边寨》充满色彩,犹如一幅充满活力带有色彩的画面。
朴实中独显魅力;全曲风格统一,富于变化,节奏明快,旋律流畅,浓郁的民族音乐风格使音乐显得更加绚丽多彩,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乐曲的精彩之处是2分40秒的主旋律转调,以及长号惟妙惟肖奏出的模仿牛角号声,从而塑造了一道少数民族性情率直,风貌于天然的风土人情。
乐曲分为七个部分,营造了山寨的小伙子、姑娘们等狂欢的场面和喜悦的心情。
手风琴演奏家、教育家方圆就是根据这些特点,将《北京喜讯到边寨》成功地改编为手风琴独奏曲,获
得了辉煌的效果。
手风琴(accordion)携带方便,不管是舞台上还是群众场所,手风琴可以表现自身独有的特点。
不仅能够演奏古典作品,还可以演奏群众通俗易懂的作品。
尤其左手贝司更可以演奏独特的和声。
手风琴声音宏大,音色变化丰富,手指与风箱的巧妙结合,能够演奏出多种不同风格的乐曲,这是许多乐器无法比拟的;除了独立演奏外,也可参加重奏、合奏,可以说一架手风琴就是一个小型乐队。
加之音高固定,易学易懂,体积小,携带方便,因此,手风琴很适合不同年龄的演奏者自娱自乐,也可以很方便地携带到学校、剧场参加演出。
手风琴演奏中外作品,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
自手风琴的创造至今,在制造工艺、演奏技巧和手风琴专业音乐创作等方面都有极大的、变革性的发展。
当今西德荷莱琴厂生产的185贝司的高级手风琴,已成为国际手风琴界所惊赞、神往、欲求不得的珍品。
现代手风琴不仅可以担任伴奏、独奏,参加重奏、合奏、协奏,而且可以单独演奏各流派大师们的原创作品。
随着手风琴这种乐器的不断完善和演奏技巧不断的提高,手风琴专业音乐创作引起了众多作曲家们的重视,为手风琴专门写作的作品越来越多。
总之,在一百多年的时间内,手风琴由原来的最初的外形发展成现在这样精湛的乐器,其进展的步伐很快,在乐器发展史上也是少见的。
手风琴是在全世界范围的,最为广泛普及的乐器之一。
在当代,手风琴不仅在专业乐坛上,而且在大众音乐文化生活中也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
本乐曲为降E大调,4/ 4拍,共132小节,快板速度,全曲共分为三部分。
开始的引子是由两只圆号奏出号角般的音乐,好像从远方传来的回荡的声音。
手风琴的音色模仿出的声音,犹如吹奏出来的。
手指和风箱的配合。
声音控制的非常严谨。
第一乐段是装饰音加和弦,犹如少女们的舞蹈,风箱力度控制的很严谨,和引子部分产生明显的对比。
演奏时,第一、二小节的双音倚音快速整齐,相同音型一强一弱第四、五小节的节奏型,要注意复倚音的时值准确及和弦的整齐下键,强调力度和速度的突然性。
在一个下行的过渡句之后,乐曲进入第二乐段。
手风琴模仿双簧管奏出了一段轻快活泼的旋律,好像彝族姑娘们的舞蹈,脚脖子上系的铃铛还哗哗作响。
演奏时,风箱力度控制严格,用小臂的力量,带有一些重音,风箱带有弹性。
触键方面,双音整齐有力,左手配合手指带有弹性。
第三乐段在一个过渡性的乐句之后,手风琴模仿弦乐奏出了一段优美、舒展的旋律,为热烈活泼的气氛中增添了一段柔美的色彩,左手伴奏声部好像大提琴,在为人们的舞蹈伴奏。
第四乐段乐曲力度变弱,手风琴模仿双簧管奏出另外一种色彩的音调,像一位美丽的苗族姑娘在独舞。
演奏时首先强调本段的歌唱性,风箱控制自中弱力度开始,要有控制,有呼吸,尽可能拉完一句再换风箱。
触键深些。
音色要连贯、柔和,突出声部的线条。
第五乐段手风琴模仿小号先吹奏出热情奔放的旋律,再模仿圆号牛角声,好像小伙子们在庆祝姑娘们的精彩舞蹈,也跳起了欢快健美的舞蹈。
演奏效果以放松、均匀、清楚、柔和为宜。
左手的弹奏则要注意保留音,时值弹够。
好像跳了一段轻盈的舞蹈。
风箱控制好力度,突出线条。
乐曲最后以热闹欢快的旋律再现了第一乐段的音调,在更加欢腾热烈的气氛中结束,象征着人们满怀信心去迎接美好的明天。
本段音乐仍以调式稳定音为骨干,节奏简明,驱动力强,且转调频繁,句子力度、浓度对比强烈,情绪极为激昂。
演奏时,右手触键和风箱运用与第一部分相似,要求力
度强劲、气息饱满。
下键要迅速放松,声音清楚圆润,气势和情绪可较第一段更为刚健、强烈些。
乐曲风格统一,富于变化,节奏明快,旋律流畅,浓郁的民族风格和热情奔放的情绪使音乐显得更加绚丽多彩,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参考文献
[1] 王树生. 手风琴教学与演奏. 南开大学出版社,1998.
[2] 李聪. 手风琴教程. 人民音乐出版社,1996.
[3] 王峰. 现代手风琴演奏教程,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