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环境问题-环境污染及分类
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三单元环境污染与防治第一节环境污染课件鲁教版选修6
第一节 环境污染
第三单元 环境污染与防治
学类型。
通过案例的剖析,理解环境污染对人类的直接和间接危害,
学习案例分析的方法。
通过了解我国环境污染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增强保护环境
的危机感和责任感。
一、环境污染及其类型 1.环境污染 (1)概念:是指__人__类__活__动___所引起的环境质量下降,从而有 害于人类及其他生物正常生存和发展的现象。 (2)成因 ①进入环境的废弃物浓度或数量超出环境的__自__净__能__力___。 ②废弃 物有害于人类及其 他生物的 ____正__常_____生存与发展 时,就造成了环境污染。
三、我国环境污染的现状 1.我国环境污染的发展 我国的环境污染,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而不断加剧。
20 世纪 50 20 世纪 50 年代后期
年代初期
20 世纪 70 年代后期以来
环境污染 问题并不
__突__出__
环境污染问题开始突 现,但污染范围仍主要 局限在_城__市___地区,危 害程度也有限
(1)按环境问题的表现形式分类,太湖蓝藻大暴发事件属于 ________。 (2)试分析太湖每年出现蓝藻现象的主要原因及其影响。 (3)有专家对太湖污水处理提出如下治理方案:把环太湖污水 集中起来,经过预处理后,穿越南通,送到黄海边生长着芦 苇等植被的滩涂,最后排入大海。请你评价该方案的优缺点。 (4)简述我国治理湖泊污染的具体对策。
水质恶化的现象
概念
原因
危害
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 其污染物质的来 造成有害
质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土 源主要有工业和 物质在植
土 壤,其数量超过了土壤 城市废水及固体 物体内积
壤 的自净能力,而使土壤 废弃物,农药和 累,进而通
高中地理第四章环境污染与防治第一节环境污染问题课件中图版选修6
9我国首次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表明:我国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 重,镉、汞、铅3种重金属污染物含量呈现从西北到东南、从东北 到西南方向逐渐升高的态势。下图为甲城市不同功能区土壤中4 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及用此4种元素计算出的综合污染指数。读图, 完成下列问题。
各种重金 属引起的 人畜病症
海洋上漂浮大量油膜和油块
①藻类大量繁殖; 重金属元 ①石油污染直接导致海洋生物
危 害
②水体中其他植 物死亡;③鱼类死 亡;④湖泊演变为
素通过食 物链最终 危害人畜
毛、皮丧失防水和保温性能,或因 堵塞呼吸和感觉器官而死亡;② 油膜和油块粘住大量鱼卵和幼
沼泽
健康
鱼,阻碍海藻光合作用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类 型
概念
原因
危害
水 污 染
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 致化学、物理、生物或放射 性等方面特征的改变,从而影 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 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 质恶化的现象
主要是人为原因造 影响水的有
成的,水污染物主要 效利用,危
有三大来源:工业废 害人体健
水、农业污水、生活 康;破坏生
范围极广的污染现象
污 染 来 源
生产和生活污水 中所含的氮、磷等 营养物质
工业生产中含重金 属的污水排放和固 体垃圾中重金属的 淋溶
近海石油的开采、加工 和运输过程中的石油 泄漏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水体富营养化
重金属污 染
海洋石油污染
表 现
陆地水体:称为“水 华(水花)”,又称“藻 花”;海洋水体:称 为“赤潮”
危害人体健康 (2)危害
造成植物枯死,农作物减产 (3)措施:积极改善城市交通结构;改进汽车燃料,安装汽车排气系 统催化装置等,以减少汽车尾气排放。
高中地理 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 第二节 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危害教学案 高二地理教学案
第二节境问题的产生及其危害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情景导入先思考——————思考探究:此漫画的主题可概括为什么?易产生哪一类环境问题和后果?提示:“枪下留情”或“滥捕滥杀”。
导致生物物种锐减和物种灭绝。
造成生物基因库的巨大损失,直接影响人类的生产、生活和自然界的生态平衡。
———————基础知识要记牢——————1.环境问题的概念指因自然变化或人类活动而引起的环境破坏和环境质量变化,以及由此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的不良影响。
2.环境问题的分类3.环境问题的成因(1)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
(2)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本身的自净能力。
———————重点难点掌握好——————结合人类与环境关系模式图,分析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
该模式图说明了人类通过生产消费活动与环境发生关系,这种关系是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转化的,即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是既对立又统一的。
这种对立统一的关系图解如下:1.内圆表示占有一定空间的人类社会,内、外圆之间的空间表示人类社会周围的环境。
2.箭头①②表示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
3.箭头③④代表人类将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的产物,以废弃物的形式排放到环境中去。
4.箭头⑤⑥指人类通过生活和生产活动对环境产生影响。
这种影响包括两方面:一是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资源,使环境得到保护和改善;二是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或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使环境质量下降、恶化。
5.箭头⑦⑧指环境把它所受到的人类影响,反过来作用于人类本身。
这种反作用,一种是良性的,将使人类获得可持续发展;一种是恶性的,会产生影响人类生产、生活和健康甚至危及人类生存的环境问题。
[拓展提升]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给人类带来的危害主要表现在:(1)威胁生态平衡。
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使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失调,生态失衡,致使环境质量下降,甚至造成生态危机,直接威胁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高中高考地理复习第16章第2节环境问题及其危害
第二节环境问题及其危害一、环境问题的产生1.产生原因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已在某些方面超过自然环境的调节能力,损害自然环境的支撑服务功能,使自然环境偏离应有的稳定状态。
2.主要环境问题大气污染、水污染、生态退化、全球变暖等。
3.影响因素人口数量、人均资源消费量和技术水平。
二、环境问题的危害1.损害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1)大气、水、固体废弃物和噪声等污染,会直接损害人的生活质量和健康。
(2)有些污染物质会残留或富集在农产品和工业产品中,危害人类的身体健康。
3.制约社会经济发展(1)直接造成生命财产的损失,损害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
(2)构成贫困和环境退化的恶性循环。
考点一环境问题的产生(2022·湖北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条子泥湿地位于世界自然遗产地盐城滨海湿地核心区,拥有面积广阔的潮间带滩涂,是众多候鸟迁徙途中的理想栖息地。
每年春秋迁徙季,大量候鸟在此停歇。
但由于受自然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候鸟栖息地严重减少。
为给候鸟就近找一块合适的歇脚地,当地将靠近海边原用于围垦养殖的720亩(1亩=1/15公顷)鱼塘,经过生态修复和改造,变成了能够满足各种候鸟需求的高潮位栖息地。
“720高地”建成后,来条子泥停留的鸟儿越来越多,候鸟种群数量不断上升(图1)。
图2示意条子泥湿地位置。
图1图2分析导致当地候鸟栖息地减少的原因。
【思维培养】【我的解答】答案:海平面上升,涨潮时水位升高,淹没栖息地;植被减少,候鸟食物来源不足;农业围垦占用湿地,沿海地区的盐业、渔业、旅游业等行业发展导致栖息地受到破坏。
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1.自然原因由自然原因引起的环境问题主要指火山爆发、地震、山崩、泥石流、台风、海啸、寒潮、水旱等自然界固有的自然灾害。
2.人为原因环境问题的产生,人为原因更为重要。
具体表现为以下矛盾冲突: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以及全球环境变化等问题。
高中地理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
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人们周围的环境所引起的环境质量变 化,以及这种变化反过来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健康的影 响问题。
当人类违反环境发展的客观规律,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 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或者向环境排放 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时,环境则把这种不 良影响反作用于人类,就会出现影响人类的生存、生活和 健康,甚至危及人类的生存的环境问题。
复习课
一、什么是环境
环境是相对并相关于某项中心事物的周 围事物。中心事物不同,与其相关的周围事物 的含义也不同。
1、概念:指相对并相关于某项中心事物的周围事物
中 心 事 物 与 环 境 的 关 系
其他生物 人
非生命物质
中心事物不同 周围事物不同
其他非生命物质 生物
环境的范围不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法》
当代社会 人类创造了空前灿烂的物质文明 谋求人地协调 ,各种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四、人地关系理论的发展
第一个阶段:地理环境决定论 理论产生的前提: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早期,人类认识自然、改
造自然的能力相对低下,对地理环境依赖性大。 核心思想:地理环境决定人类的生理和心理特征,进而决定人
类的民族特征、文化发展及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等 ,并由此决定人类社会的发展。 行动结果:束缚了人类的主观能动性。 理论评价:过分夸大了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是对人地关系 的一种极端认识。
格陵兰东南海岸的冰川景观,显示冰川正在断裂和消融
国内真实的污染照片
江苏泰兴化工园区的化工废料堆放长江堤上
河南安阳市范家庄离炼钢炉只有一墙之隔,村里每 天都下铁雨,村民在这污染严重的环境下生活
浙江萧山化工园区的工业污水排放河道后再经过河闸排放钱塘江
人教部编版高中地理环境与环境问题知识点总结
人教部编版高中地理环境与环境问题知识点总结1.1人类环境1.环境分类:自然环境(包括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生物环境和地质环境等)和人工(社会)环境(包括居住环境、生产环境、交通环境、文化环境和旅游环境等)2.环境与自然资源的关系:①环境与自然资源都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②环境影响资源的类型以及利用状况(人类在利用资源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环境因素,顺应自然变化规律并做出适当的调整)③自然资源开发对环境产生巨大影响(保护资源是保护环境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之一)2.环境与生态系统的关系:①生态系统包括生物环境和非生物环境,生物群落及其生存环境(非生物环境)之间,以及生物群落内不同生物种群之间不停地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②环境影响生物的生理过程、形态构造和地理分布;③生物对环境具有指示和改造作用。
4.环境与人类的关系环境与人类关系的发展:环境与人类的关系,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变化。
原始社会人类对自然环境是一种依赖关系;农业社会人类开始改造自然,但还是靠大自然赏赐;人类对矿产资源掠夺性开采和对森林资源的破坏性砍伐,使得人类同自然环境的关系越来越不协调,同时也遭到大自然无情的报复。
现代文明社会,人类已经具备在区域乃至全球范围内改造环境的能力。
环境与人类的关系:一方面,人类的生存发展要占据一定的空间,并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另一方面,人类新陈代谢和生产、生活消费活动的废弃物要排放到环境中,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中的废弃物具有一定的自净能力。
1.2环境问题及其实质1.环境问题的分类按表现形式: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发达国家主要是环境污染,发展中国家主要是生态破坏)按发生的先后顺序:原生环境问题(如自然灾害和地方病等)和次生环境问题(如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2.环境问题的发展历史:一方面人类与环境问题相伴而生,另一方面人类又在不断认识和解决环境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往往是旧的问题尚未解决,新的环境问题又不断产生,使得当代环境问题显示出大范围、高危害等新特点。
高中地理选修环境保护知识点归纳
选修⑥环境保护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1.1环境的概念及分类(1)概念:指相对并相关于某项中心事物的周围事物(2)环境的分类(依据人类对其影响程度):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3)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互相影响、互相制约。
1.2环境问题(1)表现: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全球环境变化★(2)原因:【自然原因】自然原因引起的环境问题,主要指火山爆发,地震,山崩,泥石流,台风,海啸,寒潮,水旱等自然界固有自然灾害【人为原因】1.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的矛盾(根本性的原因)2.短期经济利益与长远环境效益的矛盾3.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矛盾4.个人行为和大众利益的矛盾(3)解决关键:是在尽可能短的时期内,控制世界人口的增长,使世界人口稳定在适度的规模(4)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1、危害的不可预见性2、过程的不可逆性3、规模的全球性1.3环境观(1)概念:人类的环境观(也称为自然观,或人地关系论)是指人类在长期与环境的共存与斗争中逐渐认识环境而形成的,人类对与其赖以生存的环境相互关系的基本认识。
(2)两种不同的环境观:【传统的环境观】人地关系:人地对立基本观点:征服自然后果:资源枯竭和环境破坏【新的环境观】①天人合一,人地归一②保持平衡与协调③良性方向发展1.4可持续发展★(1)概念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它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文化技术和自然环境的综合概念。
(2)基本思想①鼓励经济增长②要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③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
(3)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中国21世纪议程》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2.1环境污染概述(1)地理环境的自净能力的概念:指环境对外来物质具有一定的消纳、同化能力。
(2)环境污染的原因:在一定的时间、空间范围内,环境的自净能力是有限的,污染物排放超过其环境其自净能力,就会产生环境污染(3)自净机理:物理净化,化学净化,生物净化高中地理选修6 第1页(4)不同水体的自净规律:河流>湖泊>地下水(原因从流动速度,更新周期,溶解氧考虑)2.2重金属污染:污染物:各种重金属污染过程及危害:通过水体或食物链造成人或动物中毒2.3水体富营养化:水体富营养化发生在淡水水体,称为“水华”;发生在海洋,称为“赤潮”(1)形成条件:较为封闭的海湾、湖泊等水体中,由于水体的流动性差,自净能力弱(2)污染物:氮磷等植物营养元素(3)污染源: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废水(4)危害——①水生植物和鱼类死亡②水质变坏③湖泊变沼泽(5)措施:对污染物进行控制,对已污染的水域进行治理2.4海洋石油污染(1)污染源:近海石油的开采、加工和运输,海上油轮泄漏(2)污染物:石油★(3)危害:【直接危害】油污染能直接导致海鸟、海兽的毛、皮丧失防水和保温性能,或因堵塞呼吸和感觉器官而大量死亡。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六-环境问题、环境污染与防治知识讲解
环境问题、环境污染与防治考点解读1.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2.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3.环境污染形成的原因及其形成的一般过程;4.环境污染防治的主要措施。
知识清单1.环境与环境问题(1)环境分类:___环境和___环境(2)人类与环境的关系:___与___(3)环境问题的表现:______、______(4)环境问题的原因:①___的有限性与____的无限性的矛盾;②短期____与长远____的矛盾;③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矛盾;④____与大众利益的矛盾。
(5)环境问题的特点:危害的____性、过程的____性、规模的___性。
(6)解决环境问题的思想:在鼓励____同时,保证资源的____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从而谋求社会的____进步。
2.环境污染与防治(1)水污染及其原因:在一定的时间、空间范围内,如果污染物大量排入天然水体,并超过其____,就会改变水和底泥的理化性质,改变水中生物群落组成,造成水质恶化、水体利用价值降低甚至丧失的现象,这就是水污染;主要水体污染现象有____、____、____。
(2)城市垃圾的特点:____、____、____。
(3)当代垃圾产生的环境问题:对____的影响、对水环境的影响、对____的影响。
(4)大气污染:____属于地方性大气污染,___属于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5)大气污染的防治:___生产和消费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因此大气污染防治的主要途径有:____、调整____(开发新能源、利用可再生能源)、____、调整产业结构、合理布局生产。
节约能源、提高能源____、发展洁净煤技术、控制机动车污染等。
参考答案:1.(1)自然人文(2)对立统一(3)环境污染、生态破坏(4)资源人类需求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个人行为(5)不可预见不可逆全球(6)经济增长可持续全面2.(1)自净能力重金属污染水体富营养化海洋石油污染(2)数量大品种多变化大(3)大气环境土壤环境(4)可吸入颗粒酸雨(5)能源植树造林能源结构清洁生产利用率要点精析要点一: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一方面,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要占据一定的空间,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
高中地理环境污染
高中地理环境污染地理环境污染是指人类活动对地球上的自然环境造成的破坏和污染。
它包括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以及噪音污染等多个方面。
高中地理课程中,地理环境污染是一个重要的内容,它对我们了解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危害程度以及解决方法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一、大气污染大气污染是指由于工业、交通、生活等活动排放的污染物进入雾霾、酸雨等形式,对空气质量产生影响的现象。
高中地理教材中对大气污染的研究主要从污染源、扩散特征、影响因素等方面展开。
1. 污染源:主要包括工厂排放的废气、机动车尾气、燃煤等。
这些污染源都会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等有害气体。
2. 扩散特征:大气污染物会在大气中通过对流扩散、湍流扩散、沉积等方式传播。
这种传播特征会导致大范围的污染区域形成。
3. 影响因素:大气污染受到地理位置、季节、气候等多个因素的影响。
比如大城市由于人口密度大、工业密集度高等因素,容易出现高浓度的大气污染。
高中地理课程通过对大气污染的研究,培养学生对大气污染产生原因及其危害的认识,增强其环境保护意识。
二、水体污染水体污染是指由于工农业废水、城市生活污水等排放到河流、湖泊、海洋等水域中,导致水的生态系统被破坏并影响人类的用水安全。
高中地理课程中,对于水体污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河流、湖泊、海洋等水域,旨在培养学生对水体污染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1. 污染源:水体污染主要源于工业废水、农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等。
这些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对水生生物和人类健康带来严重威胁。
2. 影响程度:水体污染的程度主要取决于污染物的浓度和接触的时间。
在一些人工湖泊和河流中,水体污染程度更为严重。
3. 生态系统的破坏:水体污染会导致水生生物的死亡和栖息地的破坏,破坏水生生态系统的平衡。
高中地理课程通过对水体污染问题的研究,培养学生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土壤污染土壤污染是指由于工农业废弃物、化肥农药等物质进入土壤并累积,改变土壤结构和化学特性的现象。
高中_高考地理关于环境污染问题的知识梳理
高中地理关于环境污染问题的知识梳理1、大气污染〔1〕概念:大气污染的实质是因为人为或自然的原因向大气中排放的污染物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从而对人类及生态系统产生不利影响。
〔2〕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来源和影响〔从总体上讲,大气污染主要来自人类生产和生活两方面〕污染物主要成分主要来源影响颗粒物固体和液体小颗粒〔小于10mm 的叫可吸入颗粒物〕生产和生活排放的烟尘、粉尘被人体吸入,可引发多种疾病碳氧化合物CO、CO 2CO主要来自汽车尾气;CO 2主要来自矿物燃料的大量燃烧CO 2 可引起全球变暖;CO破坏呼吸系统、血液循环系统等,影响人类安康硫氧化物SO 2 、SO 3矿物燃料的大量燃烧有色金属的冶炼造成酸雨、使水源和土壤酸化,对动植安康产生危害;腐蚀建筑等。
氮氧化合物NO X汽车尾气造成酸雨,光化学烟雾等碳氢化合物一些烃、醛、酮类化合物汽车尾气、石油冶炼可形成光化学烟雾氟、氯的化合物氟里昂制冷剂、造成臭氧层空洞3〔3〕几种主要的大气污染现象①酸雨主要污染物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发生原因自然原因火山喷发、地震等自然活动放出的酸性气体人为原因〔主要的〕生活取暖、做饭、交通工具等燃烧化石燃料排放的酸性气体生产工业、企业生产过程中使用化石燃料及矿物冶炼过程产生的废气酸雨类型硫酸型因硫氧化物引起〔我国目前以硫酸型酸雨为主,北京、广州等地较为突出的是硝酸型酸雨〕硝酸型因氮氧化物引起酸雨的危害①使水体酸化,水生生物死亡②危害森林③土壤酸化④腐蚀建筑物防治措施①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②开发新能源③开发干净煤技术④控制机动车数量,控制工业污染⑤开展技术创新废气净化处理后再排放酸雨的主要分布地域欧洲、北美〔东部和加拿大南部〕、中国南方地区②全球变暖主要污染物CO 2发生原因自然原因全球气候的波动、森林大火、太阳活动等人为原因〔主要的〕①大量燃烧化石燃料,释放大量温室气体②植被破坏,森林锐减危害①冰川融化,海水膨胀引起海平面升高,导致沿海低地被淹、海水倒灌、水质变坏②影响各地干湿变化,气候不稳定③影响工农业生产④破坏生态系统⑤危害人类安康防治措施①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开发新能源,减少矿物燃料的燃烧②植树造林,提高植被覆盖率③臭氧层破坏主要污染物氟里昂〔氟氯烃类化合物〕发生原因人类大量使用氟氯烃类化合物危害增加到达地面的紫外线辐射,危害人类和其它生的安康防治措施制止使用氟氯烃类化合物④光化学烟雾主要污染物来自汽车尾气的碳氢化合物和二氧化氮发生机理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物在紫外线的照射下发生化学反响形成的烟雾〔一般发生在湿度小、气温高的夏季〕危害①使人们中毒,甚至死亡②危害其它动植物,导致死亡防治措施①改善城市交通构造,提高汽车运行速度②改良汽车燃料,采用清洁能源③安装汽车尾气处理净化装置④开展城市公共交通⑤开展科技,提高燃料利用效率2、水污染〔1〕主要来源:工业废水、农业污水、生活污水还有固体废弃物胡乱堆放、酸雨等〔2〕水污染的主要表现:①水体富营养化〔水体中N、P等营养物质含量过多导致。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册必修2精品课件7:5.1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C.提高了河流的泄洪能力
D.降水增加,形成洪灾
读我国雾霾多发区(圆圈所示范围)分布示意图,完成6~8题。
D 6.雾霾导致大气能见度降低,是因为雾霾(
)
A.吸收地面辐射
B.增强大气逆辐射
C.吸收太阳辐射
D.反射太阳辐射
A 7.正常年份,我国雾霾天气最多的是(
沙漠每年都在南侵
欧洲东部和北亚:工业污染和1986年切尔诺贝利 核电站泄漏事故造成附近地区的土地荒芜。
中国:工业的发展 加重了环境污染
加利福尼亚:全球 烟雾问题最严重的
地区之一。
南美洲:森林大规 模遭砍伐,野生生
物受到威胁。
澳大利亚:化学肥料、不合理的耕作 方式等引起农田土壤的明显退化。
南太平洋:过度捕捞已引 起广泛关注,全球增温致 使海平面上升,进而威胁
美国西进运动,是一次大规模移民拓殖运动。在宜耕的气候带,扩大耕地面积,农业迅速发 展。但由于对土地的过度开发,导致林地锐减。1934年5月11日,美国西部草原地区发生了 一场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黑色风暴。风暴整整刮了3天3夜,形成一个东西长2400千米、南 北宽1440千米、高3400米的迅速移动的巨大黑色风暴带。风暴带所经之处,溪水断流、水井 干涸、田地龟裂,庄家枯萎,牲畜渴死,千万人流离失所。
地域分布
主要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成因
城市
环境污染
人口高度集聚,交通和工业活动排放大量废弃物
乡村
生态破坏
利用资源的方式不当或强度过大
发达国家 资源短缺、环境污染
过度消耗资源
发展中国家 生态破坏、环境污染
掠夺式开发及快速工业化
32 环境问题的变化趋势
高中地理精品课件:《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02
主要环境问题
资源短缺
由于人类长期大规模开采与破坏,地球上某些自然资源数量锐减、质量下降,
人均拥有的资源量大幅度减少,以致难以满足和保障人类对资源的需求。在一些地方, 人民为了谋取眼前的经济利益,对自然资源进行掠夺式开发,浪费了大量的宝贵资源, 破坏了人类的生存环境。
活动
1.人类对土地资源和森林资源的破坏主要有哪些表现形式?
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生物污 染、酸雨、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等
水土流失、森林砍伐、土地荒漠化、生物 多样性减少等
森林、草原、矿产等资源的减少和破坏
活动
1.不同学者对环境问题有着不同的分类方法。将下列环境问题按照所示范的形 式,与其划分类型用线连接起来,并说明连接的理由。
按环境要素划分
按生产类型划分
(2)土壤具有容纳污染物质的能力和自我净化的能力,为什么还会被污染? 污染物超过土壤的自净能力
活动探究
(3)描述土壤污染的主要过程,说一说土壤污染可能产生的危害有哪些。
过程:由于人口急剧增长,工业迅猛发展,固体废弃物随意堆放和倾倒,
过量施用农药、化肥,污水灌溉,导致有害物质不断向土壤中渗透,加上大 气中的污染物及飘尘也不断随雨水降落在土壤中,进而造成了土壤污染。
活动 (1)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各有什么特点?试举例进行说明。
发达国家环境问题较发展中国家轻, 主要以臭氧层破坏、全球性气候变化、 海洋污染、酸雨等环境污染问题为主, 并将环境问题通过国际贸易、发展援助 等方式转移给发展中国家。
环境问题概述
环境问题概述
一、环境问题的概念及分类(Go) 环境问题的概念及分类( ) 二、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与危害(Go) 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与危害( ) 三、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Go) 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
一、环境问题的概念及分类
1.概念:凡是对人类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造成 概念: 概念 影响和破坏的问题都称为环境问题。 影响和破坏的问题都称为环境问题。 2.造成环境问题的原因:既有自然原因 造成环境问题的原因: 造成环境问题的原因 又有人为原因。 又有人为原因。 3.环境问题分类 环境问题分类 原生环境问题: 原生环境问题:由自然力或自然因素引起的环境问 题 次生环境问题: 次生环境问题:由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问题
【讨论】 讨论】
回想自己身边所遇到的环境问题, 回想自己身边所遇到的环境问题,请你说 说还有哪些因素也会产生环境问题。 说还有哪些因素也会产生环境问题。环境 污染和生态破坏还有哪些危害表现? 污染和生态破坏还有哪些危害表现?
【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
调查你生活的地区有哪些突出的环境问题, 调查你生活的地区有哪些突出的环境问题, 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以及所带来的危害。 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以及所带来的危害。
研习要点二
酸雨蔓延
[讨论 讨论] 讨论 1.什么是酸雨,酸雨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什么是酸雨, 什么是酸雨 酸雨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2.酸雨会造成哪些危害?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酸雨会造成哪些危害? 酸雨会造成哪些危害 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环境 主要原因 问题 燃烧化石燃 料,不断地 向大气中排 酸雨 放硫氧化物 蔓延 和氮氧化物 等酸性气体
【读图思考】 读图思考】
世界人口l804—1999年增长示意”说明了 年增长示意” (1)“图l—2世界人口 ) 世界人口 年增长示意 什么问题? 什么问题? (2)它将产生哪些后果?为什么会出现这些后果?可采 )它将产生哪些后果?为什么会出现这些后果? 取哪些措施? 取哪些措施?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六《环境保护》知识点汇总
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知识点梳理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1.1环境的概念及分类(1)概念:指相对并相关于某项中心事物的周围事物(2)环境的分类(依据人类对其影响程度):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3)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互相影响、互相制约。
1.2环境问题(1)表现: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全球环境变化★(2)原因:①自然原因引起的环境问题,主要指火山爆发,地震,山崩,泥石流,台风,海啸,寒潮,水旱等自然界固有自然灾害②人为原因A.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的矛盾(根本性的原因);B.短期经济利益与长远环境效益的矛盾;C.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矛盾。
D.个人行为和大众利益的矛盾(3)解决关键:是在尽可能短的时期内,控制世界人口的增长,使世界人口稳定在适度的规模(4)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①危害的不可预见性;②过程的不可逆性;③规模的全球性。
1.3环境观(1)概念:人类的环境观(也称为自然观,或人地关系论)是指人类在长期与环境的共存与斗争中逐渐认识环境而形成的,人类对与其赖以生存的环境相互关系的基本认识。
(2)两种不同的环境观:①传统的环境观人地关系:人地对立;基本观点:征服自然;后果:资源枯竭和环境破坏。
②新的环境观:天人合一,人地归一;保持平衡与协调;良性方向发展。
1.4可持续发展★(1)概念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它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文化技术和自然环境的综合概念。
(2)基本思想①鼓励经济增长;②要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③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
(3)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中国21世纪议程》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2.1环境污染概述(1)地理环境的自净能力的概念:指环境对外来物质具有一定的消纳、同化能力。
(2)环境污染的原因:在一定的时间、空间范围内,环境的自净能力是有限的,污染物排放超过其环境其自净能力,就会产生环境污染。
(3)自净机理:物理净化,化学净化,生物净化(4)不同水体的自净规律:河流>湖泊>地下水(原因从流动速度,更新周期,溶解氧考虑)2.2重金属污染:污染物:各种重金属污染过程及危害:通过水体或食物链造成人或动物中毒2.3水体富营养化:水体富营养化发生在淡水水体,称为“水华”;发生在海洋,称为“赤潮”(1)形成条件:较为封闭的海湾、湖泊等水体中,由于水体的流动性差,自净能力弱;(2)污染物:氮磷等植物营养元素;(3)污染源: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废水;(4)危害:①水生植物和鱼类死亡;②水质变坏;③湖泊变沼泽;(5)措施:对污染物进行控制,对已污染的水域进行治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地理环境问题-环境污染及分类什么是环境?在环境科学中,一般认为环境是指围绕人群的空间及其中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总称。
在世界各国的一些环境保护法规中,往往把环境中应当保护的环境要素或对象称为环境,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所规定的环境是指:“大气、水、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水生生物、名胜古迹、风景游览区、温泉、疗养区、自然保护区、生活居住区等。
”尽管环境所包含的范围并不仅限于上述法定范畴,然而环境保护法所指明的环境范畴,则是环境管理的法律依据。
什么是环境问题?环境问题通常是指:“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人们周围的环境所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反过来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健康产生影响的问题。
”环境问题按其产生原因可以归纳为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两类:原生环境问题是指一些非人类能力所能控制的,而由自然因素(活动)引起的环境变化。
如:由太阳辐射变化引起的台风、干旱、暴雨;由地球热力和动力作用产生的火山爆发、地震等。
次生环境问题是指由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造成的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如:由于人类生产、生活引起的大气污染、水体污染、生态破坏、资源枯竭、水土流失、沙漠化、气候异常、地面沉降、诱发地震等。
环境污染分类1.按环境要素分: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2.按人类活动分:工业环境污染、城市环境污染、农业环境污染3.按造成污染的性质、来源分:化学污染、生物污染、物理污染(噪声、放射性、热、电磁波等)、固体废物污染、能源污染目前,人类活动对环境损害所造成的后果和环境污染对社会发展的反作用已日渐被人们所感受,并逐渐形成共识。
保护环境,保护我们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是全人类共同的责任。
环境问题的发展从人类开始诞生就存在着人与环境的对立关系,就出现了环境问题。
从古至今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环境问题也在发展变化,大体上经历了四个阶段。
一、环境问题的萌芽阶段(工业革命以前)人类在诞生以后很长的岁月里,只是天然食物的采集者和捕食者,人类对环境的影响不大。
那时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依赖十分突出,主要是以生活活动,以新陈代谢过程与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转换。
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于人口的自然增长和盲目的乱采乱捕、滥用资源,造成的生活资源缺乏和饥荒。
为了解除这种环境威胁,人类就被迫学会吃一切可以吃的东西,以扩大和丰富自己的食谱或是被迫扩大自己的生活领域,学会适应在新的环境中生活的本领。
随后,人类学会了培育植物和驯化动物,开始了农业和畜牧业,这在生活发展史上是一次大革命。
随着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人类改造环境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地显示出来,但与此同时也发生了相当的环境问题,如大量砍伐森林、破坏草原,刀耕火种、盲目开荒,往往引起严重水土流失,水旱灾害频繁和沙漠化;又如兴修水利,不合理灌溉,往往引起土壤的盐渍化、沼泽化,以及引起某些传染病的流行。
在工业革命以前虽然已出现了城市化和手工业作坊(或工场),但工业生产并不发达,由此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并不突出。
二、环境问题的发展恶化阶段(工业革命至20世纪50年代前)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在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中叶,生产发展史上出现了又一次伟大的工业革命。
它使建立在个人才能、技术和经验之上的小生产被建立在科学技术成果之上的大生产所代替,大幅度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增强了人类利用和改造环境的能力,大规模地改变了环境的组成和结构,从而也改变了环境中的物质循环系统,扩大了人类的活动领域,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新的环境问题。
一些工业发达的城市和工矿区的工业企业,排出大量废物污染环境,使污染事件不断发生。
例如:1873年12月、1880年1月、1882年2月、1891年2月、1892年2月,英国伦敦多次发生可怕的有毒烟雾事件;19世纪后期,日本足尾铜矿区排出的废水污染了大片农田;1930年12月,比利时马斯河谷工业区由于工厂排出的有害气体,在逆温条件下严重的大气污染事件。
如果说农业生产主要是生活资料的生产,它在生产和消费中所排放的“三废”是可以纳入物质的生物循环,而能迅速净化、重复利用的话,那么工业生产除生产资料外,它大规模地进行生产资料的生产,把大量深埋地下的矿物资源开采出来,加工利用投入环境之中,许多工业产品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排放的“三废”,都是生物和人类所不熟悉,难以降解、同化和忍受的。
总之,由于蒸汽机的发明和广泛使用以后,大工业日益发展生产力有了很大的提高,环境问题也随之发展且逐步恶化。
三、环境问题的第一次高潮(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以前)环境问题的第一次高潮出现在本世纪五六十年代。
20世纪50年代以后,环境问题更加突出,震惊世界的公害事件接连不断,如1952年12月伦敦的烟雾事件,1953~1957年日本的水俣病事件、1961年的四日市哮喘病事件、1955~1972年的疼痛病事件等等,形成了第一次环境问题高潮。
这主要是由于下列因素造成的:一是人口迅猛增加,都市化的迅速加快。
刚进入20世纪时世界人口为16亿,至1950年增至25亿(经过50年人口约增加了9亿);50年代之后,1950~1968年,仅18年就由25亿增加到35亿(增加了10亿);而后,由35亿增至45亿只用了12年(1968~1980年)。
1900年拥有70万以上人口的城市,全世界有299座,到1951年迅速增到879座,其中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约有69座。
在许多发达国家中,有半数人口住在城市。
二是工业不断集中和扩大,能源的消耗大增。
1900年世界能源消费量还不到10亿吨煤当量,至1950年就猛增至25亿吨煤当量;到1956年石油的消费量也猛增至6亿吨,在能源中所占的比重加大,又增加了新污染。
大工业的迅速发展逐渐形成大的工业地带,而当时人们的环境意识还很薄弱,第一次环境问题高潮出现是必然的。
当时,在工业发达国家因环境污染已达到严重程度,直接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和安全,成为重大的社会问题,激起广大人民的不满,并且也影响了经济的顺利发展。
1972年的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就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召开的。
这次会议对认识环境问题来说是一个里程碑。
人类开始把环境问题摆上了议事日程,发达国家率先制定法律、建立机构、加强管理、采用新技术,70年代中期环境污染得到有效地控制。
城市和工业区的环境质量有明显改善。
四、环境问题的第二次高潮(80年代以后)第二次高潮是伴随环境污染和大范围生态破坏,在8O年代初开始出现的一次高潮。
人们共同关心的影响范围大和危害严重的环境问题有三类:一是全球性的大气污染,如“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二是大面积生态破坏,如大面积森林被毁、草场退化、土壤侵蚀和沙漠化;三是突发性的严重污染事件迭起,如印度博帕尔农药泄漏事件(1984年12月),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事故(1986年4月),莱因河污染事故(1986年11月),美国内河(俄亥俄洲)出现的特大油泄漏事故(1988年1月)等。
在1979~1988年间这类突发性的严重污染事故就发生了10多起。
这些全球性大范围的环境问题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不论是广大公众还是政府官员,也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普遍对此表示不安。
1992年里约热内卢环境与发展大会正是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召开的,这次会议是人类认识的一大飞跃,是环境保护事业发展的又一里程碑。
前后两次高潮有很大的不同,有明显的阶段性。
其一,影响范围不同。
第一次高潮主要出现在工业发达国家,重点是局部性、小范围的环境污染问题,如城市、河流、农田等;第二次高潮则是大范围、乃至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大面积生态破坏。
这些环境问题不仅对某个国家、某个地区造成危害,而且对人类赖以生存的整个地球环境造成危害。
这不但包括了经济发达的国家,也包括了众多发展中国家。
发展中国家不仅认识到全球性环境问题与自己休戚相关,而且本国面临的诸多环境问题,特别是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和沙漠化等生态恶性循环,是比发达国家的环境污染危害更大、更难解决的环境问题。
其二,就危害后果而言,前次高潮人们关心的是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环境污染虽也对经济造成损害,但问题还不突出。
第二次高潮不但明显损害人体健康,每分钟因环境污染而死亡的人数全世界平均达到28人;而且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已威胁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阻碍经济的持续发展。
其三,就污染源而言,第一次高潮的污染来源尚不太复杂,较易通过污染源调查弄清产生环境问题的来龙去脉。
只要一个城市、一个工矿区或一个国家下决心,采取措施,污染就可以得到有效地控制。
第二次高潮出现的环境问题,污染源和破坏源众多,不但分布广、而且来源杂,既来自人类的经济再生产活动,也来自人类的日常生活活动;既来自发达国家,也来自发展中国家,解决这些环境问题只靠一个国家的努力很难奏效,要靠众多国家、甚至全球人类的共同努力才行,这就极大地增加了解决问题的难度。
其四,第二次高潮的突发性严重污染事件与前次高潮的“公害事件”也不相同,一是带有突发性,二是事故污染范围大、危害严重,经济损失巨大。
例如:印度博帕尔农药泄漏事件,受害面积达40平方千米,据美国一些科学家估计;死亡人数在6000~10000人,受害人数为10万~20万人之间,其中有许多人双目失明或造成终生残废。
环境污染使中国每年损失2830亿环保成为人们议论得越来越多的问题。
但是中国的环境污染到底有多严重?专家估计,每年损失大约2830亿。
其中:一、水质污染500亿。
自60年代至今,全国有环境监测的432条大小河流,80%受到不同程度的水体污染,其中大江河经过城镇河段的占20%,支流污染占60%。
全国2800多个湖泊,凡能接纳城镇污水的,大多出现水体富营养化现象。
由于地下水过度开采,京津沪曾大面积沉降1.5米至2米,桂林溶岩区30米地下水重金属超标10到20倍。
海洋也正受到越来越多的海上油田开发及油轮排污,撞船漏油等污染。
所有这些由水污染引起的损失共约500亿。
二、大气污染200亿。
由于城市燃煤、工厂排放废气及机动车尾气污染,大气中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有毒悬浮微粒弥漫在城市上空。
空气污染导致许多城市肺癌死亡率增至万分之二。
全国酸雨覆盖面积已达30%。
所有这些损失每年估计也有200亿。
三、生态环境破坏和自然灾害损失2000亿。
森林覆盖率由建国初期的30%左右,现已下降到不足14%,草原退化严重,水土流失面积达155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16%。
1998年罕见的长江,松花江,嫩江特大洪水和黄河断流,莫不是由于生态环境破坏而致。
同时,城镇建设却在以每年侵占150万公顷土地的速度发展着,破坏着人与自然的生态平衡。
加上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每年至少2000亿。
四、其他污染如固体废物排放,噪声污染等造成的损失也高达130亿。
专家分析,造成这些触目惊心损失的原因众多,但国家工业规划布局失误,调控措施不力和公民环保意识不强是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