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复习题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章节题库(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圣才出品】
第十三章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一、概念题1.迟发展效果(人大2006年研)答:由于发展中国家社会历史传统和历史条件的制约,它们的现代化起步大大晚于那些先发展起来的工业化国家。
正是由于起步较晚,又面临不同的制约条件,就形成了它们特殊的发展过程。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格申克龙将这些特殊性称之为“迟发展效果”。
2.“二元”社会结构(中山大学2008年研)答:“二元”社会结构是指在整个社会结构体系里,明显地同时并存着比较现代化的和相对非现代化的两种社会。
这种“二元社会”既表现为社会性质上的差别,又表现为发展水平上的差别。
这种“二元”社会结构的形成,与“早发”国家和“后发”国家不同的现代化起点和过程有着直接的关系。
在发展中国家,“二元”社会结构不仅存在于经济方面,而且也渗透到社会政治、社会生活和思想文化等方面。
二、简答题1.简述影响社会变迁的主要因素。
(中财2007年研)答:影响社会变迁的主要因素包括:(1)环境环境是指那些和人类发生相互作用的自然环境。
环境的变化和发展是人类社会变迁的基本前提。
环境可分为两类:①未经人类改造过的自然环境,又称“原始自然环境”;②经过人类改造或受人类活动影响的自然环境,又称“人化自然环境”。
环境为社会的生存和发展提供自然资源和物质条件,因而社会变迁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
如果环境发生了变化,势必影响社会的运行和发展。
现代社会所赖以生存的环境基本上是经过人类改造或受人类活动影响的环境。
(2)人口人口是社会变迁的基本前提。
一定的人口状况是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必要基础。
人口状况主要指人口数量、质量、构成、分布及流动,人口状况与整个社会发展比例失调,会给社会的发展速度和水平带来直接影响。
(3)社会制度社会制度或设置作为社会行为规范体系,既是社会变迁的结果,又给予社会变迁以直接的影响。
在各种社会制度中,除了经济制度外,人们特别重视政治制度对社会变迁的作用。
(4)社会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社会价值观念主要是指人们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评价的思想体系。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章节题库(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圣才出品】
第十一章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一、概念题1.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华中农大2011年研)(1)社会分层(华中农大2011年研;河北大学2010年研;北科大2010年研;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研;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09年研)(2)社会流动(北科大2011年研;南京理工大学2011年研;中财2007年研)答:(1)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的含义社会分层是指依据一定具有社会意义的属性,一个社会的成员被区分为高低有序的不同等级、层次的过程与现象。
社会流动是指人们在社会关系空间中从一个地位向另一地位的移动。
(2)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的区别与联系社会分层研究主要是从静态的共时性角度研究社会地位结构。
社会流动主要是从动态的历史角度研究社会地位结构。
社会分层结构的变化、调整是通过社会流动实现的。
2.社会分化(中财2008年研)答:社会分化是指社会系统的结构中原来承担多种功能的某一社会地位发展为承担单一功能的多种不同社会地位的过程。
社会分化具有两个重要特征:功能专一化和地位多样化,后者直接反映了社会发展过程中社会地位差别的扩大趋势。
社会学正是从社会分化的角度考察社会结构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的。
3.阶层(华中农大2010年研)答:社会阶级和社会阶层是分层研究的基本范畴,它们一般是指社会垂直分化产生的各个社会地位层次以及分处于这些地位层次上的人群。
不同的层次在资源的占有和获得机会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反应了社会的不平等。
同时,阶级、阶层概念表明,垂直分化所造成的社会差别绝不仅仅是社会成员个人之间的差别,更主要的是一种集体性差别。
4.精英循环(帕累托)(人大2007年研)答:精英循环是意大利社会学家帕累托提出来的,是指社会系统维持平衡和稳定的基本机制,体现为:社会平衡的基本条件就是保持循环路线的畅通,以使执政阶层中总能保持一定数量的精英。
一旦流动缓慢,就会造成执政阶级中蜕化分子激增,同时非执政阶级中的精英不断增长,社会将随之失去平衡和稳定,而征服或革命将使新的精英掌权并建立起新的平衡。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3版)配套题库(社会运行的条件和机制章节题库)【圣才出品】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第二章社会运行的条件和机制一、概念题1.功能主义视角(中财2007年研)答:功能主义视角主张社会是由相互依存的部分构成的有机整体,各部分对整体发挥功能、满足整体的需要。
社会某一部分的运转需要其他部门的配合。
功能主义强调社会体系的稳定与和谐。
基于功能主义的上述理论取向,在以功能主义视角的研究中,为了维持社会的正常运转、为了实现社会体系的稳定与和谐,应该具备一定的基本条件。
2.社会运行机制(河北大学2010年研)答:社会运行机制是指人类社会在有规律的运动过程中,影响这种运动的各组成因素的结构、功能及其相互联系,以及这些因素产生影响、发挥功能的作用过程和作用原理,即社会运行“带规律性的模式”。
3.整合(中财2011年研、河北大学2010年研)答:整合是指社会利益的协调与调整,促使社会个体或社会群体结合成为人类社会生活共同体的过程,即人类社会一体化的过程。
社会运行整合机制是指影响社会整合诸因素的相互联系及其功能,以及社会整合的作用原理。
社会运行整合机制由三个部分组成:整合对象、整合中心、整合过程。
社会整合的对象很多、很复杂。
整合中心是指能对社会个体、社会群体产生吸附力量,使之凝聚为社会整体的社会事物。
整合过程可以分为两种基本类型:①自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下而上的整合过程;②自上而下的整合过程。
二、简答题1.为什么说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学的基本问题?(北科大2010年研)答:社会学的基本问题是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其主要原因包括:(1)传统的社会唯实论和社会唯名论的观点都有缺陷,既不能满足于承认只有个人是真实的,也不能因为人类的一切活动存在于社会之中便认定只有社会才是真实的。
(2)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表现为:①社会是社会化的个人的复合体,是社会性的人类物质,它构成了整个真实的历史;②个人之间是处在不断地互相作用过程之中的,由于个人的互相作用而联系起来的网络就是社会。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3版)配套题库(社会互动章节题库)【圣才出品】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第七章社会互动一、填空题1.齐美尔认为,社会是一种过程,是一个不断由低级形式“涌现”出高级形式的层次结构,研究是社会学的主要任务。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07年研)【答案】社会互动形式2.戈夫曼的戏剧互动理论的实质是“”。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09年研)【答案】符号互动理论3.社会互动的情境根据互动参与者之间人际关系的性质可分为、、三种情境。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0年研)【答案】情感关系;工具关系;混合关系【解析】社会互动的情境,根据互动参与者之间人际关系的性质来分,有三种情境:①情感关系,是家庭、亲密朋友等初级群体中的人际关系,它可以满足个人在关爱、温暖、安全感、归属感等情感方面的需要。
②工具关系,是个体为了达成某种目的而与他人交往时发生的关系。
③混合性关系,界于情感性关系与工具性关系之间,是个人与亲戚、一般朋友、邻居、同学、同事、同乡等建立的各种人际关系。
它既有情感性成分,又有工具性成分。
4.社会互动的类型有、、和强制、顺从与顺应。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2009年研)【答案】合作;竞争;冲突二、概念题1.社会互动(中财2011年研;华中农大2010年研;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研)答:社会互动是指社会上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通过信息的传播而发生的具有相互依赖性的社会交往活动。
(1)社会互动必须发生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之间,一个离群索居的人不能互动。
(2)个人之间、群体之间只有发生了具有相互依赖性的行为时才存在互动,并不是任何两个人的接近都能形成社会互动。
(3)社会互动以信息传播为基础。
(4)社会互动可以是面对面的,也可以在非面对面的场合下发生。
(5)社会互动总是在特定的情境下进行的,同一行为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场合具有不同的意义。
(6)社会互动会对互动双方及他们之间的关系产生一定的影响,并有可能对社会环境形成一定的作用。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章节题库(人的社会化)【圣才出品】
第六章人的社会化一、概念题1.社会化(华中农大2011、2010年研;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09年研;中山大学2007年研)答:社会化是指个体在与社会的互动过程中,逐渐养成独特的个性和人格,从生物人转变成社会人,并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色知识的学习,逐渐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
在此过程中,社会文化得以积累和延续,社会结构得以维持和发展,人的个性得以健全和完善。
社会化是一个贯穿人生始终的长期过程,包括五种类型:①初始社会化;②预期社会化;③发展社会化;④逆向社会化;⑤再社会化。
2.反向社会化(南京理工大学2011年研)答:反向社会化又称逆向社会化(reversal socialization),是指晚辈传授文化规范和知识给长辈的现象。
社会化长期被认为是一个单向过程,即长辈将社会规范和文化知识传授给晚辈。
现在,社会学家普遍认为社会化是一个双向过程,即不但有长辈传授知识和规范给晚辈,也有晚辈传授知识和规范给长辈。
3.再社会化(西南大学2010年研;人大2008年研)答:再社会化(resocialization)是指全面放弃原已习得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重新确立新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
再社会化与发展社会化有本质的不同:①发展社会化着眼于人的完善,而再社会化着眼于人的改造;②再社会化的形式一般要比发展社会化剧烈。
再社会化虽然着眼于人的改造,但它并不一定是负面的和强制性的。
改造罪犯,让罪犯洗心革面,重新做人,这是再社会化,是负面的,强制性的。
而其他某些形式的再社会化,比如新兵入伍后要全盘放弃原来的生活方式,接受新的生活方式,这虽然是强制性的,但却不是负面的。
一个人移民到了新的国家和文化环境以后,可能也要全盘放弃原来的文化,接受新的文化。
这种再社会化既不是强制性的,也不是负面的,反而可能是主动的、正面的。
二、简答题1.影响个体社会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研)答:影响个体社会化的主要因素包括:(1)社会化的生物基础①语言能力。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3版)配套题库(人的社会化章节题库)【圣才出品】
第五章人的社会化一、填空题社会化的社会主体包括家庭、学校、同龄群体、、。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09年研)【答案】工作单位;大众传播媒介二、选择题1.预期社会化在整个社会化过程中都在进行,但在下列某个时期表现得最为明显:()。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07年研)A.儿童期B.少年期C.青年期D.成年期E.老年期【答案】C2.准确地来说,社会化的类型可以有下列哪几种?()(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08年研)A.初始社会化B.文化社会化C.人格社会化D.预期社会化E.发展社会化【答案】ADE3.社会化的生命周期有()等。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0年研)A.婴儿期B.儿童期C.青年期D.成年期E.老年期【答案】BCDE三、概念题1.社会化(华中农大2011、2010年研;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09年研;中山大学2007年研)答:社会化是指个体在与社会的互动过程中,逐渐养成独特的个性和人格,从生物人转变成社会人,并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色知识的学习,逐渐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
在此过程中,社会文化得以积累和延续,社会结构得以维持和发展,人的个性得以健全和完善。
社会化是一个贯穿人生始终的长期过程,包括五种类型:①初始社会化;②预期社会化;③发展社会化;④逆向社会化;⑤再社会化。
2.反向社会化(南京理工大学2011年研)答:反向社会化又称逆向社会化(reversal socialization),是指晚辈传授文化规范和知识给长辈的现象。
社会化长期被认为是一个单向过程,即长辈将社会规范和文化知识传授给晚辈。
现在,社会学家普遍认为社会化是一个双向过程,即不但有长辈传授知识和规范给晚辈,也有晚辈传授知识和规范给长辈。
3.政治社会化(中财2011年研)答:政治社会化是指社会个体通过接触和学习某种政治文化,培养政治立场(包括政治信仰、政治情感和政治态度等)和政治参与能力的过程。
政治社会化对政治系统进而对整个社会系统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具有两个方面的促进作用:①从个体的角度来讲,它培养个体的政治参与热情和能力;②从社会的角度来讲,它培养个体对某种政治制度和政治价值的认同、忠诚和责任感。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章节题库(什么是社会学)【圣才出品】
第一章什么是社会学一、简答题1.什么是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如何正确认识?答:(1)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2)应从三个方面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①应当把宏观社会学和微观社会学这两种视角结合起来,选取他们共同关心的个人与社会视角并将之结合起来,选取他们共同关心的个人与社会关系作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②把社会学定义为研究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学科,不能把学科中某一学派的理论观点和它所要达到的目的当作这个学科的研究对象。
③学科的研究对象应是它的研究客体,无论学者们从什么角度去研究,无论得出什么结论,他们所研究的对象仍是同一个,这个对象是整个学科的对象,而不是某一学派的研究对象。
所以,我们把社会学研究对象界定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2.简述国内关于社会学研究对象的主要观点。
(华中农大2011年研)答:对于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百年来并无定论。
(1)170多年来国外对社会学研究对象的观点及其分类①侧重以社会及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
这种观点在西方社会学传统中的主要代表为孔德、斯宾塞、涂尔干等人,形成社会学中的实证主义路线。
②侧重以个人及其社会行动为研究对象。
这种观点在西方社会学传统中的主要代表为韦伯等人,形成社会学中的反实证主义路线。
属于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传统的学者中,既有主张第一种类型的观点的,也有赞成第二种类型的观点的,但他们都赞成马克思的下述观点:个人是社会的存在物,应当避免把“社会”当做抽象的东西同个人对立起来;反之,社会又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是各个人借以生产的社会关系的总和。
③不属于上述两大类的其他社会学定义。
其中有些观点影响不小,但都没有成为社会学发展的主流。
(2)100多年来国内对社会学研究对象的观点按照上述分类,中国社会学界100多年来大体有以下几种观点:①侧重以社会为研究对象。
其代表性观点有:a.认为社会学是用科学方法研究社会的治和乱、兴和衰的原因,揭示社会由以达到治的方法和规律的学问;b.认为社会学与历史唯物论一样是研究社会发展普遍规律的;c.认为社会学是研究社会整体及其规律性。
人民大学出版社社会学概论新修复习提纲超级精简版
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三版,郑杭生主编)1.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
P82.社会功能:(1)整合的功能(2)交流的功能(3)导向的功能(4)继承和发展的功能P543.试分析血缘,地缘,业缘关系?P65血缘关系:指以血统的或生理的联系为基础而形成的社会关系。
地缘关系:指人类社会的区位结构关系或空间与地理的位置关系。
业缘关系:指以人类广泛的社会分工为基础而形成的复杂的社会关系。
4.泰勒的文化定义: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人作为社会成员之一分子所获得的任何技巧与习惯。
P65特点:它是人类后天习得的,它为人类所共同享有。
5.文化的特性(简答)(1)文化具有超生理性和超个人性;(2)文化的复合性;(3)文化的象征性;(4)文化的传递性;(5)文化的变迁性与文化堕距(简答)P686.文化的区分主文化:是在社会上占主导地位的,为社会上多数人所接受的文化。
亚文化:指仅为社会上一部分成员所接受的或为某一社会群体特有的文化。
民族亚文化,职业亚文化,越轨亚文化。
主文化:指在社会上占主导地位的,对现存社会秩序起着维护,支持作用的文化。
反文化:对现存秩序的背离和否定,是对现存主文化的抵制和对抗。
7.文化的结构:文化特质,文化丛,文化模式。
8.文化丛亦称文化特质丛,指因功能上相互联系而组合成的一组文化特质。
9.文化中心主义:指各个国家,各个民族都常有一种倾向,常易于将自己的生活方式,信仰,价值观,行为习惯看成是最好的,是优于其他人的。
文化相对主义:它认为各种不同的文化模式是不能评价和比较的,因为如果从各种不同的文化模式所赖以生存的环境看,每一种文化模式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它们之间没有优劣之分。
10.文化震惊:指生活在某一种文化中的人,当他初次接触到另一种文化模式时所产生的思想上的混乱与心理上的压力。
文化边际:指文化的边缘地带,或两种文化的交界地带。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及含考研真题(社会角色)【圣才出品】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第六章社会角色6.1复习笔记一、社会角色的理论与概念1.社会角色理论四个重要来源(1)芝加哥学派。
米德使用社会角色这一概念旨在说明在人们的交往中可以预见的互动行为模式以及说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他认为角色是在互动过程中形成的,角色表演并没有一个先定的剧本,文化只能为角色表演规定大致的范围。
(2)人类学视角。
拉尔夫·林顿认为角色可以定义为:在任何特定场合作为文化构成部分提供给行为者的一组规范。
他区分了角色与地位,认为当地位所代表的权利与义务发生效果时即为角色扮演。
(3)“完形主义心理学”。
使用角色概念旨在强调人类的一切心理过程都是通过整合模式的发现与创造而形成的,根据完形主义创造的含义是人类社会行为之基础。
(4)社会戏剧论。
认为角色和角色扮演的概念有助于将人际关系的个人系统置于有意识状态,每个人都在扮演着具有高度创造性的角色。
二战后,许多重要社会学家,如帕森斯、莫顿、达伦多夫、戈夫曼等均对角色理论做出了贡献。
2.社会角色概念社会角色是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它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
具体说来,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它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含义:(1)角色是社会地位的外在表现社会地位是人们在社会关系体系中所处的位置。
社会地位要通过角色来表现,角色是地位的外在的、动态的表现形式,而地位则是角色的内在依据。
(2)角色是人们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和行为模式任何一种社会角色总是与一系列的行为模式相联系的。
首先是一系列的权利,即这种角色有权要求别人进行某种活动,其次是一系列的义务,即别人有权要求这种角色进行某些活动、表现出某种行为。
长期的社会生活使各种角色形成了一整套各具特色的行为模式,这要求承担特定角色的人学会特定的待人处世的方法。
(3)角色是人们对于处在特定地位上的人们行为的期待社会角色总是与一定的行为模式相联系,当人们知道某人处在某种地位上时,便预先就期望他具备一套与此地位相一致的行为模式——角色。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章节题库(社会构成)【圣才出品】
第四章社会构成一、简答题1.怎样理解社会的基本内涵与特征?答:(1)社会的涵义①社会是以一定物质资料生产活动为基础的人类生活的共同体。
②在汉语中,“社会”一词最早出现于唐代的古籍中。
《旧唐书·玄宗上》(本纪第八)中就有记载:“礼部奏请千秋休假三日,及村闾社会。
”此处“社会”一词是目前见到的社、会两字最早连用的地方,意为村民集会。
它是一个动名词,由“社”和“会”两字演进而来。
“社”原指祭神的地方。
《白虎通,社稷》说:“封土立社,示有土也。
”“会”为聚集之意。
后来两字连用意指人们为祭神而聚集在一起。
古籍中的“社”有时也指志同道合者集会之所,如“文社”、“诗社”,或指中国古代地区单位,如“二十五家为社”。
③随着网络与信息技术的发展,世界各地的生活互相联系、互相依存。
在全球化浪潮席卷世界的今天,社会的范围扩展到地球上的各个角落,形成了事实上的“地球村”。
④社会的表现形式是具体的和无限丰富的。
a.马克思以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为视点,提出了人类经济形态演进的几个类型: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社会,并预见性地提出了共产主义社会。
b.不少社会学家也对社会的类型作了区分,比如从社会赖以生存的方式上,可将社会分为狩猎与采集社会、畜牧社会、初农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等等。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生产力的发展,新的社会类型将会历史地创新与发展。
(2)社会的基本特征①社会以人为主体a.人是社会关系系统最基本的要素,是社会生活的开拓者,但这里所说的人是人群而不是单一的个人;b.只有以一定数量和质量为基础,并按特殊方式组织起来的人群,才能成为社会的主体,因为单个人不可能发生角色关系,也无法谋生,因而不能创造社会;c.正因为如此,社会学研究特别关注社会的群体状态,包括家庭、家族、邻里、民族等等。
②社会以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a.人是特殊的自然,由于人的自然和社会等多种属性的驱使,人们首先需要满足吃、穿、住等基本需求,因而需要在一定生产力状态下从事物质资料的生产,以解决衣食之源和解决其它方面的物质条件;b.在这层意义上说,没有物质生产活动,就不会有人,更不会有人的社会。
《社会学概论新修》(郑)精心重点1
《社会学概论新修》(郑杭生)精心重点概念汇总第一编社会运行概述1.社会学定义: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
2.社会指标、社会指标体系:社会指标,是衡量社会运行和发展过程的综合的质量和数量的标准。
社会指标体系,是指为综合反映和说明社会或某一方面社会状况而设计的一组具有内在联系的社会指标。
3.当前中国社会要实现良性运行,应注意创造哪些条件,研究哪些问题?1)人口条件是社会运行的基础条件之一。
一般的说,数量适度、质量合格、结构合理的人口是社会良性运行的必要条件。
2)生态环境条件是社会运行的另一个基础条件。
人类与其生存环境的协调发展,同样是社会良性运行、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保护生态环境与控制人口一样,是我国基本国策。
3)经济条件是社会运行的决定性条件。
要实现社会的良性运行,必须有生产力的巨大发展。
4)社会运行的政治条件。
就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来说,政治状况如何,对社会运行有直接的影响。
5)社会运行的文化与心理条件。
如果我们把人口、环境、经济等条件视为社会运行的物质条件,那么文化心理条件则可视为一种精神条件。
6)转型加速期和转型效应。
7)迟发展社会与迟发展效果。
4.社会运行机制:是指人类社会在有规律的运动过程中,影响这种运动的各组成因素的结构、功能及其相互联系,以及这些因素产生影响、发挥功能的作用过程和作用原理。
5.科塞:“社会安全阀”机制:社会安全阀机制:让冲突在一个社会中制度化是非常必要的,它能化解或减弱冲突的力量,使之不至于发展到对社会造成严重震荡的程度,从而保证必要的社会整合。
6.社会整合之:“认同性整合”、“互补性整合”:认同性整合是以共同利益为基础的,当人们将某一种利益与自己的个人利益紧密相连、产生一致性认同时,就会努力去维护这种利益,甚至不惜牺牲个人利益。
在共同利益的引导之下,社会成员将会凝聚为一个联系十分紧密的社会整体,这就是认同性整合。
互补性整合是建立在特殊利益基础之上的,是由于社会成员、社会群体之间的异质性和相互需要而产生的相互依赖关系,这种依赖关系促使社会成员、社会群体凝聚为社会整体。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模拟试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6小题共30分)1.人口老龄化2.中层理论3.社会化4.性别角色5.城市化6.虚拟社区二、简答题(每小题12分,5小题共60分)1.简述亚文化的含义和主要类型。
2.简述什么是群体规范。
3.简述合理的社会流动对于社会的协调作用。
4.简述角色冲突及其主要类型。
5.迪尔凯姆认为机械团结社会与有机团结社会各有哪些特征?三、论述题(每小题30分,两小题共60分)1.试用社会学理论分析当前我国贫富差距扩大的社会现象。
2.试述社会学考察社会的主要维度。
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6小题共30分)1.人口老龄化答:人口老龄化或老化反映的是人口年龄结构的一种动态变迁过程。
人口老龄化是指总人口中60岁或65岁以上的老年人所占比例升高,而其他年龄组人口比例相应降低的过程。
人口老龄化将可能带来家庭结构、社会关系、价值观念以及社会生产和消费结构的变化。
人口老龄化不仅是老年人的增多,而且也是老年人的老龄化过程,即在老年人中,高龄老人越来越多。
老年人口的增多,同时也是其他年龄结构人口比例下降的过程。
2.中层理论答:中层理论又称为中观理论。
社会学家罗伯特·默顿最早对中层理论进行了系统的阐释,他认为中层理论既不是具体研究中的操作性假设,也不是包罗一切的宏观巨型理论,而是针对某一方面社会现象或社会行为的分析框架,它由有限的几组假设或命题组成,并可通过逻辑推导产生可证实或证伪的具体的操作性假设。
比如,教育与社会结构再生产理论、市场分配与再分配权力的理论等,就是中观理论。
3.社会化答:社会化是指个体在与社会的互动过程中,逐渐养成独特的个性和人格,从生物人转变成社会人,并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色知识的学习,逐渐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
在此过程中,社会文化得以积累和延续,社会结构得以维持和发展,人的个性得以健全和完善。
社会化是一个贯穿人生始终的长期过程,包括五种类型:①初始社会化;②预期社会化;③发展社会化;④逆向社会化;⑤再社会化。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章节题库(社会组织)【圣才出品】
第九章社会组织一、概念题1.社会组织(北科大2011年研;中财2009年研)答:社会组织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有特定的含义和构成要素。
由于这些要素的排列与组合规则不同,使社会组织的类型也千差万别,形成了现代社会复杂化和多样化的特点。
对社会组织一般有两种理解:①广义的组织,即泛指一切人类共同活动的群体,包括家庭、家族、村社等初级群体;②狭义的组织,即相对于初级群体的次级组织形式,也可称之为正式社会组织。
它是指人们为了实现某种共同目标,将其行为彼此协调与联合起来所形成的社会团体。
社会组织一般由规范、地位、角色和权威四个方面的要素构成。
2.科层制(南京理工大学2011年研;吉林大学2005年研)答:科层制又称理性官僚制或官僚制,由德国社会学家韦伯提出。
它是指一种以正式规则为主体的管理方式,这种组织具有细密的分工和复杂的规章制度体系。
科层制是现代社会组织管理的典型方式。
科层制特征包括:①内部分工明确,且每一成员的工作内容、权力及责任都有明确规定;②分科设层、职位分等,下级接受上级指挥;③量才录用,组织成员都具备专业技术资格而被选中;④管理人员是专职的公职人员,而不是该企业的所有者,管理权与所有权分开;⑤组织内部有严格的规范体系,规定、纪律、并毫无例外地普遍适用;⑥组织内部排除私人感情,成员关系只是工作关系,公私分明。
二、简答题1.社会组织有哪些构成要素?(中财2010年研;吉林大学2005年研)答:社会组织的构成要素一般包括四个方面,即规范、地位、角色和权威,它们的相互关系和联系构成了社会组织的基本结构。
(1)规范规范是指稳定的规则与规章制度。
规范是社会互动的基础,是社会关系及其功能价值的具体表现,它指个人或团体应如何思考、感觉与信仰,在各种情况与关系当中应如何行动。
规范的目的是使社会生活中的互动行为标准化。
(2)地位地位是指人们在社会关系空间中所处的位置。
社会地位的形式有两种:即归属地位与成就地位。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1-5章)【圣才出品】
第一章什么是社会学1.1 复习笔记一、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社会学的对象问题,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正确地解决这个问题,决定了社会学的理论框架,规定了这门学科的特有角度,规定了这门学科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区别和联系,规定了这门学科为社会主义实践服务的方向和主要途径,也从而规定了这门学科存在的必要性。
1.社会学对象的历史时代根据社会学在20世纪30--40年代产生,决定性的因素是时代实践的要求。
(1)时代背景在近代西方社会的变革历史中,最核心的事件是18--19世纪的两次大革命。
一次是以1789年法国大革命为标志的政治大革命,同时也是思想大革命,另一次是18世纪在英国开始,19世纪扩展到整个西欧和美国的产业革命。
①社会从传统的封建社会转型为现代的资本主义社会。
在这个过程中,两大革命的巨大作用在于:促进了生产力突飞猛进的发展;推动了自由竞争以及与此相应的经济、政治、社会制度的建立;引起了观念的变化。
②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并没有建立起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所预言的“理性的王国”,并没有带来普遍的“自由、平等、博爱”,相反却越来越暴露出这一社会的许多弊病、祸害和恶性循环:这种种社会运行和发展中的障碍和不协调,以极其鲜明的形式,提出了资本主义社会能否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问题。
(2)社会学的思想源泉①历代思想家在其哲学、政治和伦理观点中所包含的社会思想。
②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社会科学历史学派,德国人文科学,英法实证主义都为社会学提供了思想来源。
③自然科学理论和方法的成就。
细胞、能量守恒和转化规律、生物进化三大发现,为社会学提供了自然科学基础。
④从17世纪在英国发源至19世纪的早期社会统计调查和定量分析,既为社会学积累了经验观察材料,也为形成社会学的调查研究方法、特别是为社会学成为一门不同于过去思辨的社会哲学的实证社会科学起了推动作用。
2.社会学对象的现实社会根据(1)社会运行和发展的类型社会的运行和发展大体可以分为三种类型:良性运行、中性运行和恶性运行;协调发展、模糊发展和畸形发展。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章节题库(社会学的产生和发展)【圣才出品】
第二章社会学的产生和发展一、简答题1.社会学的特征是什么?答:社会学的特征主要包括:(1)综合性社会学是一门综合性的社会科学。
综合性特征表现在:①社会学不是仅仅研究某一类社会现象,而是以研究社会生活一切领域的社会现象为己任,并且在研究这些社会现象时不是从某一社会关系中去研究现象或事物的某一种属性,而是要联系多种关系、多种因素对某种社会现象作综合分析。
②它在研究某一领域的社会现象时,不可避免地要借用这个领域专门学科的观点和概念,使其与社会学的观点联系起来,对现象作综合考察。
(2)经验性社会学是一门经验科学。
这是因为社会学的经验性特征比较突出。
经验性特征表现在:①社会学知识体系中的经验研究是这个学科的基础,在经验研究的基础上,概括出理论和方法,没有经验研究就不会有社会学。
②它最初是在实证主义原则的指导下把对社会现象的研究变成一门科学。
(3)应用性社会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社会科学。
社会学的应用性是指它的知识可以直接普遍地应用于社会生活,包括社会生活的组织领导者和社会生活中的一般行动者,都要自觉不自觉地应用社会学的知识指导自己的行动。
2.社会学的知识结构是什么?答:社会学的知识结构主要包括:(1)社会学理论社会学理论包括宏观理论、微观理论和中层理论(或称中间理论)三个层次理论。
(2)社会学方法和技术归纳起来,社会学的方法论有三大种类:①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②实证主义的方法论;③主观主义的方法论。
(3)社会学的经验研究是指对各种社会现象及其变迁的调查研究,包括客观描述、分析解释和评估预测等调查报告。
3.社会学的基本视角有哪些?答:社会学的基本视角主要有:(1)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把一些重要的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的出现和变化看作是受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律支配的。
(2)结构功能主义的观点当代的结构功能分析理论的代表是帕森斯和默顿。
结构功能分析的基本观点是社会是一个协调的、各部分之间互相整合的行动体系。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章节题库(集体行为与社会运动)【圣才出品】
第十六章集体行为与社会运动一、概念题1.集体行为(华中农大2011年研;河北大学2010年研;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研;中财2009年研;人大2006年研)答:集体行为是指那些在某种社会因素刺激下,许多人脱离或违背社会制度和常规而共同做出的组织性、结构性和秩序性比较低的行为。
它与“制度化行为”或“常规化行为”相对,而不是与“个体行为”相对。
制度化行为是指接受稳定的、共同的角色期待指引的行为,又称常规行为。
2.社会运动答:社会运动是一种以集体认同和团结为基础,以非制度性和超制度性手段为主要行动方式,而且组织性比较好、持续时间比较长的追求某种社会变革的集体努力。
其特征包括:①社会运动是一种企图实现某种社会变革的集体努力。
社会运动有比较明确的目标,即追求某种社会变革。
②社会运动的参与者内部有比较强烈的团结感和集体认同。
③社会运动一般有较好的组织性,并且活动的持续时间比较长。
④社会运动在行动中主要采取非制度性或超制度性的手段。
二、简答题1.什么是集合行为?(1)集合行为是指许多人面对某一共同的影响、刺激而表现出来的相对自发、没有组织、不可预料、缺乏固定规则和很不稳定的行为。
(2)集合行为特征①集合行为最显著的特征是无组织性,这使它与制度行为或组织行为区分开来。
②集合行为的第二个特征是不稳定性。
集合行为是在骤然间爆发的,来无踪、去无影,一哄而起、转眼即逝,不可能持续稳定地存在一个较长的时期。
③集合行为的第三个特征是非常规性。
集合行为展现的就是日常生活出轨的一面,它异乎寻常,无法预料,也难以确定。
④集合行为的第四个特征是易受暗示性。
集合行为的产生通常是自发的,即使有些集合行为可能源于某些人的挑动,但绝大部分人并不是因为接受了明确的行为指令,而是接受了人群的情绪所传达的暗示。
2.人群行为有哪几种类型?分析人群行为的主要理论视角有哪些?答:(1)人群行为的类型①偶合人群行为偶合人群是结构最为松散、最缺乏共同目标的人群,人们在这种人群中只投入了最低限度的感情,进入和脱离这种人群都非常随意。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章节题库(社会工作与社会保障)【圣才出品】
第十五章社会工作与社会保障一、概念题1.社会工作(北科大2011年研;中财2009年研;吉林大学2003年研)答:社会工作是指社会(政府和群众团体)以物质、精神和服务等方式对那些因外部、自身和结构性原因不能依靠自己的力量进入正常的社会生活的个人与群体提供帮助,使他们恢复社会生活能力,改善社会互动关系,提高社会生活质量,从而促进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
2.社会福利(人大2010年研)答:社会福利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社会福利是指政府和社会团体为提高社会成员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而采取的种种措施。
狭义的社会福利则专指对社会生活有困难者进行帮助。
社会福利的主要内容有:社区医疗保健网络、社区文化娱乐设施、劳动就业培训与指导中心。
3.社会工作者(武大2010年研)答:社会工作者是指遵循社会工作的价值准则,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从事职业性社会服务的人员。
他们是有一定专业知识并从事社会福利服务的人员。
在有些国家,社会工作者的身份比较容易确定。
这些人一般受过社会工作专业培训并获得社会工作的硕士或学士学位,他们在社会福利机构或设施中专门从事社会服务,并被社会工作专业组织所认可,被雇主认为是社会工作者。
4.福利国家(华东理工2011年研)答:福利国家是指一种人为的行动选择与政治建构的产物,是现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个重要社会现象,它既是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后果,也是公民权与社会进步的突出表现。
它是针对修复或消除市场经济的缺陷而做出的一种制度安排,因此,福利国家与市场经济制度紧密联系在一起。
它不仅隐含深刻的政治企图,也包含着对经济活动调整的意蕴。
福利国家的主要目标不仅是为因遭受偶然变故和市场剥夺而导致的个人贫困与不足提供补偿,同时也是对社会关系进行的一种重组。
因此,福利国家既有均等化的效果,也形成新的社会分层。
在资本主义内部,福利国家的发展路径与背景有着相似的特点,但也表现出明显的差异。
二、简答题1.简述社会工作与社会福利制度的关系。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章节题库(家庭)【圣才出品】
第九章家庭、婚姻、性与社会性别一、选择题在对家庭进行分类时,一般按美国社会学家默多克提出的家庭类型概念,将家庭分为核心家庭、家庭和家庭。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07年研)【答案】主干;联合。
二、概念题1.主干家庭(人大2007年研;中山大学2007年研)答:家庭作为生活实体,其定义可以概括为:实体婚姻+孩子+生活共同体。
主干家庭是美国社会学家默多克在1949年提出的一套划分家庭类型的概念,是指父母(或一方)与一对已婚子女(或者再加其他亲属)共同居住生活的家庭类型。
2.性社会学(中财2011年研)答:性社会学是社会学与性学的交叉学科,是社会学在性现象这个特殊领域中的运用。
性社会学有两个研究角度:①探索人类种种性现象中所包含着的、所反映着的各种社会因素;②研究人类性现象与人类社会之间的关系、作用和运行机制。
性社会学的最基本命题是:人类的所有性行为,无论多么奇特和罕见,与人类的其他任何社会行为一样,并不是“生物本能”,而是人所处的社会使然。
3.性别角色(人大2006年研)答:性别角色概念来源于社会学中的社会角色理论。
它是指社会针对具有不同生物性别的人所制定的、足以确定其身份与地位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的模式。
它是社会赋予女人或男人的不同的行为期望与行为规范的总和,是与作为女性或作为男性相联系的一整套规范系统和机制,使得个人在其中习得“男”或“女”的性别身份和性别特征,接受性别规训,表现出与社会规范要求相一致的男性或女性的性别特征。
三、简答题1.男性与女性的差别除了生理的构造外,是先天的还是后天的?答:男性与女性的差别除了生理的构造外,是后天的。
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心理差异社会学家认为,“心理差异是指人们的行为、脑力和个性的差异。
”科学家采用跨文化观察的方法收集的大量资料表明:①女孩比男孩更多愁善感,更愿寻求他人的帮助,而且女孩相对更具有养育和忍受的天性;②男孩子比女孩子敢出风头,争强好胜,容易产生侵犯行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复习题LTA.科学社会主义从无产阶级解放的条件这一政治学角度来研究。
社会学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之一社会学角度来研究。
B.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学,单科性学科,社会学是综合性学科。
4、社会学如何为社会实践服务?(论述题,联系社会现象进行分析)社会学的功能和学习社会学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两方面,社会学也是通过这两条途径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服务的。
社会学的认识功能或认识意义:A.向人们提供科学的社会知识,告诉人们社会现象是什么,为什么,将来怎样变化。
B.社会学通过提供社会学的视角和方法,帮助人们获得新的社会知识。
社会学的实践功能或实践意义:A.帮助人们掌握科学的社会知识,维护和改善现存社会结构、社会制度,改革不利于发展的社会体制,避免盲目性,增强自觉性。
使自己的社会行动更加合理,更符合规律性。
B.对管理社会和制定社会政策提供实际建议,为改革开放政策、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促进社会的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
5、中国社会学与中国社会向社会主义现代化转型是何关系?(hong)中国社会学:西方社会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产物。
中国社会学是适应中国从传统型社会向现代性社会转型的需要。
社会发展是社会学发展的源泉,中国社会发展是中国社会学发展的源泉。
中国转型社会:转型的加速期。
速度快,广度、深度、难度前所未有。
两者关系:对转型认识的越深入,越全面,社会学的成长越扎实、越迅速。
成长了的社会学,推动转型过程比较顺利、比较健康的发展。
中国社会学发展的根基是中国社会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但也要注意吸取、借鉴国外社会学研究的成果。
要正确对待西方社会学,防止一切照搬,也要避免一切排斥。
6、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为什么?(hong)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
把“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看做是社会学的独特对象,具有多方面的依据。
1)社会运行的条件和机制作为社会学对象的历史时代依据2)社会运行的条件和机制作为社会学对象的现实社会依据3)社会运行的条件和机制作为社会学对象的中国特色第二章社会运行的条件和机制1、如何理解社会运行条件的主要含义?它与社会要素、功能主义、社会条件三种角度所作的研究的异同在哪里?1)人口条件是社会运行的基础条件之一,数量适度、质量合格、结构合理的人口是社会良性运行的必要条件。
2)生态环境条件是社会运行的另一个基础条件。
人类与其生存环境的协调发展,同样是社会良性运行、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3)经济条件是社会运行的决定条件。
要实现社会的良性运行,必须有生产力的巨大发展。
4)社会运行的政治条件。
就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来说,政治状况热河,对社会运行有直接的影响。
5)社会运行的文化与心理条件。
6)转型加速期和转型效应。
7)迟发展社会与迟发展效应。
2、如何理解作为社会运行条件的社会转型效应和迟发展效应?从空间上看,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处于一种特殊的国际条件下进行的,这与世界上已实现现代化的发达国家、中度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属于现代化起步较迟的国家,属于迟发展国家行列,因此我国社会是一种迟发展社会。
迟发展使我国在国际经济分工和竞争中受到较多的制约和限制,不能不受到迟发展效应的影响。
研究迟发展效应的正负两方面影响,尽可能减少负面效应的作用,利用正面效应的功能,对促进我国向良性运行方向发展是极其重要的。
3、如何理解社会运行机制的主要含义和分类?社会运行机制是指人类社会在有规律的运动过程中,影响这种运动的各组成因素的结构、功能及相互联系,以及这些因素产生影响、发挥功能的作用过程和作用原理,简要地说,也是社会运行的“带规律性的模式”。
分类:按社会机制的形成过程,分为自发机制和人为机制。
自发机制是指依据一定的规律自然地、历史地形成的社会运行机制;人为机制是指人类根据一定的社会目标、通过人们的主观努力而有意识地建立起来的社会运行机制。
按社会运行机制的作用领域,可将其划分为经济机制、政治机制、文化机制、心理机制等等。
按社会运行机制的表现形态,可分为隐机制和显机制。
按社会运行机制的层次,可将其分为一级社会运行机制、二级社会运行机制、三级社会运行机制、四级社会运行机制,等等。
4、如何把握社会运行动力机制、整合机制、激励机制、控制机制、保障机制的内容及其相互关系?(略,书上都有,只需要简要写出轮廓就行)5、研究社会运行条件和机制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是什么?1)突出了影响因素的相互联系,有助于我们去研究社会运行中的影响因素,并找出这些因素带有规律性的作用模式。
2)突出影响因素的作用过程和作用原理,则有助于我们深入研究社会运行的内在过程,掌握社会运行机制产生作用的一般原理,进而运用这些原理推动社会的良性运行、协调发展。
这种研究是贴近社会实际生活的,而不是抽象的哲学思辩,有助于我们沟通理论研究与经验研究、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
第三章社会与社会运行1、简析“社会”的概念。
社会唯名论:社会是代表具有同样特征的许多人的名称,是空名而非实体,真实存在的只有个人。
吉定斯、塔德。
社会唯实论:社会不仅仅是个人之集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东西,是真实存在的实体。
齐美尔、杜尔克姆。
马克思:社会是人类生活的共同体。
①社会不单单是个人的堆积或简单相加。
它是人们之间的联系或关系,是人们相互交往的产物,是全部社会关系的总和。
②人们的交往首先是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中产生的经济交往,因此,人们之间的最基本的、决定其他一切关系的是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是社会的本质和基础。
2、怎样理解社会的功能?(简答题)1)整合功能文化整合、规范整合、观念整合和功能整合。
2)交流功能创造了交往的工具,提供了交往的场所和规范,使人类互动得以进行。
3)导向功能行为规范进行导向。
继承和发展的功能4)文化通过社会得以积累和发展。
3、什么是社会运行?(hong)社会运行是指社会有机体自身的运动、变化和发展、表现为多种要素和多层次子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他们多方面功能的发挥。
社会运行大体上包括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
纵向运行也就是社会的变迁与发展。
社会系统在其前后相继的纵向运行中表现出如下的一些基本关系:继承的关系,变异的关系,中断的关系。
横向运行是指社会发展某一阶段上,社会诸要素、社会诸系统的交互作用。
与纵向运行一样,横向运行也表现出了一些基本关系:交叉与渗透的关系,制约的关系,促进关系,转化的关系。
无论是纵向运行还是横向运行,社会诸要素与诸系统都表现出了相互联系、交互影响、交互作用的特点。
4、怎样对于社会运行的状态做出评价?(需要联系热点问题,分析当前中国的社会运行状况,要熟练掌握)1)综合性原则即这个标准应包括社会的各个基本方面。
首先,它指对社会运行评价的全面性,即要对多因素、多层次的社会做周密全面的考察;其次,强调对社会运行评价的整体性。
社会运行的状况最终要通过整体的运行表现出来,局部运行和发展的良性与否必须通过它对整体所发挥的作用才能显示出来。
整体效应是衡量社会大系统以及各个子系统运行状态的根本依据。
2)协调性原则所谓社会运行的协调性就是社会多重要素、社会各个部分之间的相互配合。
包括三个方面,结构协调性,所谓结构协调性是指社会要素的联系具有较高的有序性、合理的比例与排列和严密的组织性:功能协调性,所谓功能协调性是指社会系统在活动和作用上相互配合与相互促进。
3)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协调。
5、试析血缘、地缘与业缘关系。
(名词解释)血缘关系血统的或生理的联系为基础而形成的社会关系。
不同情况下,血缘关系的紧密程度及其地位作用不同。
具有正功能和负功能。
地缘关系人类社会的区位结构关系或空间与地理位置关系。
封闭型和开放型两种类型。
具有正功能和负功能。
正功能是维系社会稳定,反功能是束缚人们的发展。
业缘关系广泛的社会分工为基础。
具有正功能和负功能。
正功能是业缘关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业缘关系反映着社会前进的步伐和整个社会的面貌。
6、社会的基本特征有哪些?(简答题)1)由人群组成,人是社会系统中最基本的要素。
2)以人与人的交往为纽带,人与人之间多方面的联系,构成了整个社会系统。
3)只有人类社会才有文化。
4)以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
5)社会系统具有心理的、精神的联系。
人们之间的互动和联系丰富多彩。
6)社会系统具有主动性、创造性和自我改造能力。
7、简述关于社会构成要素的理论。
社会的构成要素,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成分。
传统理论孙本文。
地理要素、生物要素、心理要素、文化要素。
地理要素和生物要素是消极限制要素,心理要素和文化要素是积极活动要素。
除此以外,还包括群体要素、家庭要素、行为要素、经济要素和政治要素。
社会三要素论A.自然环境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
B.人或人口是社会主体的能动要素。
C.文化一旦形成便在社会中占据重要地位并发挥重大作用。
8、简述关于社会类型的理论。
马克思: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为标准,人类社会经济形态演进的几个类型: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预见共产主义社会。
基本形态: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
伦斯基:赖以生存的方式,狩猎的与采集的社会、畜牧的社会、初农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
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整体社会结构的差异。
滕尼斯提出的礼俗社会与法理社会。
杜尔克姆,机械团结的社会与有机团结的社会。
我国提出:转型社会。
在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之间的有一种社会过渡形态,即转型社会,兼有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的特征。
墨尔根:未开化的、野蛮的、文明的。
孔德:神学阶段、形而上学阶段和实证主义阶段。
前工业社会、工业社会、后工业社会。
9、简述社会学关于社会的几种主要理论观点。
功能论:社会是活的生物有机体。
组成社会的各个部分共同发挥作用,以维持社会的秩序和稳定。
冲突的出现和存在是反常现象。
冲突论:马克思。
社会中存在着强制和压迫,冲突的出现和存在是正常现象。
社会的稳定和均衡是暂时的。
进化论:社会经历着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进化过程。
其中规模增长、结构分化、功能转化和相互依赖,同生物体相似。
社会进化的形态是渐进的、连续的,不存在突变和飞跃。
生物理论:人类是动物的一种类型,依赖于周围的生态而生存。
生物学的许多原理可以用来解释社会现象和社会行为。
地理环境决定论: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生活、社会制度乃至文化观念有很大影响,有决定性作用。
研究和理解人类社会及其文化,要注意到其所处的特定的地理环境。
10、如何理解社会学考察社会的几种角度?宏观社会与微观社会的角度A.宏观社会:社会的整体结构,较大范围的社会关系。
B.微观社会:社会的个体结构,日常生活中人际互动的模式。
个人关系、群体关系和社会制度的角度A.个人关系:人与人之间的直接联系或互动,较低层次,不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