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洁净煤技术》复习思考题

合集下载

洁净煤答案

洁净煤答案
不同生成物得以多样变化,可以主要以获取三苯,三酚液态轻质
芳烃为目的而实施,也可主要以获取高热值煤气而进行,当然又
可同时制得液态轻质芳烃和高热值煤气
2.煤的间接液化主要包括哪些过程?(15分)
煤基F-T合成烃类油一般要经过原料预处理,气化,气化净制,
部分气体转换也可不用,F-T合成和产物回收加工等过程
11.技术是指根据燃煤烟气中有毒有害气体及烟尘的物理、化学性质的特点,对其中的污染物予以脱除、净化的技术。
12.燃料电池是将燃料的化学能通过化学反应过程直接转变为电能的装置。
得分
评卷人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煤炭洗选,
,是利用煤炭与其他矿物质物理和化学性质不同,在选煤厂内用机械
方法出去原煤中的杂质,把它分成不同质量,规格的产品,以适应不
同用户的要求。
2.水煤浆
由70%的煤29%的水1%的添加剂通过物理加工得到
的一种高效率,低污染,可管道输送的带油煤基流体燃料
3.煤炭气化
是指将固体燃料(煤,半焦,焦炭)或液体燃料(水煤浆)与气化剂(空气,
氧气,富氧气,水蒸汽或二氧化碳等)作用转变为燃料煤气或合成煤气
4.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IGCC)
8.型煤是用一种或数种煤粉与一定比例的粘结剂、固硫剂等加工成一定形状和有一定理化性能的块状燃料或原料。
9.水煤浆浓度中的水分含量是指水煤浆中的含绝对干煤的质量分数,包括原煤的水分
和制浆过程中的加入的水量。
10.煤炭地下气化是将埋藏在地下的固体煤炭通过热化学过程直接转变为气体燃料
的工艺过程,其实质是把传统的物理开采方法变为化学开采方法。
浮游选、特殊选等几大类。
4.动力配煤是将不同类别、不同品质的煤经过、和

《洁净煤技术》复习思考题2

《洁净煤技术》复习思考题2

一、名词解释:(1)洁净煤技术:旨在减少污染和提高效率的煤炭加工、燃烧、转化和污染控制等新技术的总称。

(2)流化床燃烧:流化床燃烧系指小颗粒煤与空气在炉膛内处于沸腾状态下或高速气流与所携带的处于稠密悬浮煤料颗粒充分接触进行燃烧。

(3)循环流化床:当颗粒尺寸较小或气流速度较大时,料床近似均匀地弥散在整个炉膛区域,并不断的被气流带出。

此时如在炉膛上部出口处安装一高效分离器,将被气流带出炉膛的固体颗粒分离出来,再将其送回床内,以维持炉膛内固体床料总量不变。

(4)湿法脱硫:湿法脱硫是通过烟气与含有脱硫剂的溶液接触,在溶液中发生脱硫反应的技术,其脱硫生成物的生成和处理均在湿态下进行。

(5)煤炭气化:煤的气化过程是一个热化学过程,它以煤或煤焦为原料,以氧气(空气、富氧或纯氧)、蒸气或氢气为气化剂(又称气化介质),在高温的条件下,通过部分氧化反应将原料煤从固体燃料转化为气体燃料(即气化煤气,或简称煤气)的过程。

(6)移动床气化法:又称固定床气化法,从流态化角度来讲,气体相对于固体床层的速度未达到流化速度,气固系统处于固定床状态。

但与层燃炉有所区别的是,在气化炉内,固体原料并不是像层燃炉那样静止在炉蓖上,而是从炉顶加入,在向下移动过程中与从炉底通入的气化剂逆流接触,进行充分的热交换并发生气化反应,故称移动床。

(7)干馏:干馏是煤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发生热解,生成固定焦炭、液体焦油和少量煤气的过程。

(8)煤的反应性: 是指在一定的外部条件下,与气化剂(氧气、水蒸气)相互作用并发生反应的能力。

(9)煤的结渣性:煤的结渣性是指煤中矿物质在燃烧和气化过程中由于灰分的软化熔融而形成渣块的能力。

(10)气化强度:指气化炉单位面积每小时所能气化的原料煤质量,单位是t/(m2·h),它反映了气化过程的生产能力(11)发生炉煤气:发生炉煤气是以空气和水蒸气为气化剂是煤发生气化反应制得的,由于混入了大量的N2,所以其热值很低,又称贫煤气。

《洁净煤技术》复习思考题

《洁净煤技术》复习思考题

《洁净煤技术》复习思考题一、填空题1、空气分级技术是在保证总体过量空气系数不变的基础上,使燃料经历“__富燃料燃烧_”和“_富氧燃尽 _”两个阶段,以实现总体NO x排放量大幅下降的燃烧控制技术。

2、对于燃煤锅炉来说,当通过固体颗粒层的气流速度发生变化时,气固系统的混合状态就会从一种流态变为另一种流态,一般分为:固定床、流化床、气流床等。

3、煤炭气化时必须具备三个条件:气化炉、气化剂、供给热量,三者缺一不可。

4、按气化炉内煤料与气化剂接触方式进行区分。

主要有固定床气化法、流化床气化法、气流床气化法和熔融床气化法。

5、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IGCC-Integrated Gasification Combined Cycle)发电系统,由两大部分组成,即_煤的气化与净化和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__。

6、CO2的补集方法有吸收法、吸附法、气体分离法、生物法7、煤炭锅炉燃烧方式主要分为室式悬浮燃烧、沸腾燃烧和层状燃烧三大类。

8、水煤浆制备的关键技术:1)制备用煤的选择 2)水煤浆的粒度分布和级配技术 3)添加剂9、煤炭完全燃烧的充要条件:1)燃料(煤) 2)充分的氧化剂(空气)3)高温环境 4)足够的燃烧时间10、煤的补集方式:1)燃烧前捕集 2)富氧捕集 3)燃烧后捕集封存方法分为:地质封存和海洋封存二、名词解释:1.流态化:就是指固体颗粒在自下而上的流体作用下,在床内形成的具有流体性质的流动状态。

2.磨矿:是在研磨介质产生的冲击力和研磨力联合作用下,矿石被粉碎成微细颗粒的过程。

磨矿设备:球磨机、棒磨机、砾磨机,自磨机。

3.级配技术:在保证煤炭颗粒间有足够的相对流动性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颗粒间空隙,提高固体占有率,实现制备高浓度水煤浆的目的,这种提高煤炭堆积技术称为水煤浆的级配技术。

4.煤层气:煤层气是一种有机成因的天然气,是在长期的成煤过程中成煤物质由于生物作用和热作用发生一系列的微生物降解和物理化学变化而生成的以CH4为主的煤系伴生气体。

《洁净煤技术》复习思考题

《洁净煤技术》复习思考题

流态化:就是指固体颗粒(又称床料)在自下而上的流体(气体或液体)作用下,在床内形成的具有流体性质的流动状态。

移动床气化法:又称固定床气化法,从流态化角度来讲,气体相对于固体床层的速度未达到流化速度,气固系统处于固定床状态。

但与层燃炉有所区别的是,在气化炉内,固体原料并不是像层燃炉那样静止在炉蓖上,而是从炉顶加入,在向下移动过程中与从炉底通入的气化剂逆流接触,进行充分的热交换并发生气化反应,故称移动床。

间接液化:煤的间接液化是先通过煤气化生产合成气(CO+H2),将煤原有的大分子结构完全破坏,然后通过高活性的催化剂作用下合成油产品。

问答题:三、发电用煤的质量要求有哪些?发电用煤质量指标有:①挥发分。

是判明煤炭着火特性的首要指标。

挥发分含量越高,着火越容易。

根据锅炉设计要求,供煤挥发分的值变化不宜太大,否则会影响锅炉的正常运行。

供煤时要尽量按原设计的挥发分煤种或相近的煤种供应。

②灰分:灰分含量会使火焰传播速度下降,着火时间推迟,燃烧不稳定,炉温下降。

③水分:水分是燃烧过程中的有害物质之一,它在燃烧过程中吸收大量的热,对燃烧的影响比灰分大得多。

④发热量:为的发热量是锅炉设计的一个重要依据。

由于电厂煤粉对煤种适应性较强,因此只要煤的发热量与锅炉设计要求大体相符即可。

⑤灰熔点。

由于煤粉炉炉膛火焰中心温度多在1500℃以上,在这样高温下,煤灰大多呈软化或流体状态,所以要根据锅炉的排渣方式决定采用不同灰熔点的原料煤。

⑥煤的硫分:硫是煤中有害杂质,虽对燃烧本身没有影响,但它的含量太高,对设备的腐蚀和环境的污染都相当严重。

因此,电厂燃用煤的硫分不能太高,一般要求最高不能超过2.5%。

六、简述微生物助浮脱硫的原理?由于细菌能够自行吸附在固体表面,一般在15min内即完成,细菌的表面化学性质与矿物相差悬殊,因此强烈地影响了矿物在处理过程中行为,由于微生物能选择性地黏附在矿石和黄铁矿表面,故能够利用微生物通过浮选进行脱硫。

《洁净煤技术》复习思考题

《洁净煤技术》复习思考题

《洁净煤技术》复习思考题名词解释:洁净煤技术、流态化、流化床燃烧、循环流化床、湿法脱硫、煤炭气化、干馏、煤的反应性、煤的结渣性、气化强度、发生炉煤气、气化效率/冷煤气效率、热煤气效率、移动床气化法、超临界发电技术、燃料电池、煤层气、碳捕集与封存。

流态化:就是指固体颗粒(又称床料)在自下而上的流体(气体或液体)作用下,在床内形成的具有流体性质的流动状态。

超临界发电技术:燃煤发电是通过产生高温高压的水蒸汽来推动汽轮机发电的,蒸汽的温度和压力越高,发电的效率就越高。

在347.15摄氏度、22.115兆帕压力下,水蒸汽的密度会增大到与液态水一样,这个条件叫做水的临界参数。

比这还高的参数叫做超临界参数。

移动床气化法:又称固定床气化法,从流态化角度来讲,气体相对于固体床层的速度未达到流化速度,气固系统处于固定床状态。

但与层燃炉有所区别的是,在气化炉内,固体原料并不是像层燃炉那样静止在炉蓖上,而是从炉顶加入,在向下移动过程中与从炉底通入的气化剂逆流接触,进行充分的热交换并发生气化反应,故称移动床。

冷煤气效率:指产生煤气的热值与煤气产率的乘积与所用煤料的发热量之比。

间接液化:煤的间接液化是先通过煤气化生产合成气(CO+H2),将煤原有的大分子结构完全破坏,然后通过高活性的催化剂作用下合成油产品。

问答题:一、根据煤炭的生产和利用过程,洁净煤技术分为哪几类?洁净煤技术按其生产和利用的过程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在燃烧前的煤炭加工和利用技术。

包括煤炭的洗选和加工转化技术,如煤的物理与化学净化、配煤、型煤和水煤浆技术,煤炭的转化包括煤炭的液化和气化技术。

✓第二类是煤炭燃烧技术。

主要包括低NO x燃烧技术、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增压流化床燃烧和洁净煤发电技术等。

✓第三类是燃烧后的烟气净化技术。

主要包括:颗粒物的除尘、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等烟气的净化处理。

三、发电用煤的质量要求有哪些?发电用煤质量指标有:①挥发分。

是判明煤炭着火特性的首要指标。

洁净煤技术

洁净煤技术

洁净煤技术复习题库1气流床气化法:是用极细的粉煤为原料,被氧气和水蒸汽组成的气化剂高速气流携带进入气化炉气化的方法。

在气化炉内,细颗粒粉煤分散悬浮于高速气流中,并随之并行流动,这种状态即称气流床。

2费托合成:CO 在固体催化剂作用下非均相氢化生成不同链长的烃类混合物和含氧化合物的反应。

3型煤:用一定比例的粘结剂、固硫剂等添加剂,采用特定的机械加工工艺,将粉煤或低品位煤制成具有一定强度和形状的煤制品。

4煤气甲烷化:甲烷化过程主要是使煤气中的H2和CO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反应生成CH4的过程。

5煤化作用:泥炭或腐泥转变为褐煤、烟煤、无烟煤的地球化学作用。

包括煤成岩作用和煤变质作用。

6半水煤气:在合成氨工业中为了满足合成气对N2的需求,通常在原有水煤气制备工艺的基础上配入部分N2,由此得到的煤气为。

7煤气化:煤的气化过程是一个热化学的过程,它以煤或煤焦为原料,以氧气(空气、富氧或纯氧)蒸汽或氢气为气化剂,在高温的条件下,通过部分氧化反应将原料煤从固体燃料转化为气体燃料的过程。

8干馏:是煤炭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发生热解,生成固体焦炭、液体焦油和少量煤气的过程。

9酸雨:由于空气污染物而造成的酸性降水,当PH<5.6时为酸雨。

10流态化:固体颗粒在自上而下的气流作用下,在床内形成具有流体性质的流动状态。

11重介质选煤:是用密度介于煤与纤石之间的重液或悬浮液作为分选介质的选煤方法。

重介质选煤的的基本原理:阿基米德原理。

12水煤浆:是一种煤基的液体燃料,一般是指由60%-70%的煤粉、40%-30%的水和少量化学添加剂组成的混合物。

13煤的直接液化:又称加氢液化;一般是指将煤粉、催化剂和溶剂的混合在液化反应器中,在适宜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将煤直接转化为液化油的过程。

14煤的间接液化:先通过煤气化生产合成气(CO+H2),将煤的大分子结构完全破坏,然后通过高活性催化剂作用在合成器合成产品。

15煤的液化:是指在特定的条件下,利用不同的工艺路线,将固体原料煤转化为与原油性质类似的有机液体,并利用与原油精炼相近的工艺对煤液化油进行深加工以获得动力燃料,化学原料和化工产品的技术系统。

《洁净煤燃烧技术》课程复习题

《洁净煤燃烧技术》课程复习题

《洁净煤燃烧技术》课程复习题-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洁净煤燃烧技术课程复习题目录洁净煤燃烧技术课程复习题 (2)第一章超临界与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技术 (4)1.1、超临界锅炉的工作原理 (4)1.2、超临界锅炉水冷壁安全工作存在的不利条件及其原因 (4)1.3、为什么采用螺旋管圈后水冷壁管间的吸热偏差较小?超临界锅炉消除热偏差有哪些方法 (5)1.4、垂直管低质量流速技术中的正流量补偿特性原理 (6)第二章超超临界机组结构特点及应用 (6)2.1、结合系统简图说明HG-1000MW超超临界锅炉带再循环泵的启动系统流程,并说明启动初期尽量减小工质热损失的措施 (6)2.2、常见低氮燃烧技术原理(双调风旋流燃烧技术、PM燃烧技术及MACT燃烧技术) (7)2.3、超临界机组高温氧化原理及改善措施 (8)2.4、超超临界机组常采用二次再热技术的优势 (8)第三章循环流化床锅炉 (9)3.1、CFB锅炉本体结构及工作原理 (9)3.2、为什么说CFB锅炉是一种洁净煤燃烧设备 (9)3.3、超临界锅炉可以采用CFB燃烧技术的优势 (10)3.4、结合简图说明富氧CFB锅炉燃烧过程 (10)第四章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 (11)4.1、IGCC原理框图 (11)4.2、气化炉气化反应模型 (12)4.3、两种煤气冷却工艺流程的组成及特点 (12)4.4、常温湿法净化技术原理与高温干法净化技术原理的比较 (13)第五章烟气净化 (13)5.1、湿式石灰石-石膏法脱硫的化学反应机理及工艺流程 (13)5.2、湿式石灰石烟气脱硫吸收塔的四个工作区域及作用 (14)5.3、湿式石灰石-石膏法脱硫工艺系统中浆液的PH值为什么维持在5~6之间 (15)5.4、湿式石灰石-石膏法脱硫工艺系统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15)5.5、烟塔合一的条件及优点 (15)5.6、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的运行控制 (16)5.7、SCR反应原理及主要影响因素 (16)5.8、SCR工艺流程 (17)5.9、烟气杂质对SCR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17)5.10、燃煤电厂控制汞排放的方法 (18)第一章超临界与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技术1.1、超临界锅炉的工作原理超临界锅炉采用工质直流流动方式,工质一次性通过各受热面,完成预热、蒸发和过热三个过程,属于直流锅炉类型。

2014年洁净煤燃烧技术总复习题

2014年洁净煤燃烧技术总复习题

洁净燃烧技术总复习题1、洁净煤技术分为洁净开采技术、燃前加工与转化技术、燃中处理及集成技术和燃后处理技术。

对每种技术列举3种应用措施。

2、循环流化床锅炉在额定负荷下运行时,以下区域是什么流动状态:二次风口以上区域;二次风口以下区域;立管内;回料阀内;尾部烟道内。

3、简述广义流态化范围内,各种气固流动状态的流动特征和存在的条件。

4、简述鼓泡流化床临界流化风速和床层压降的定义及在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中的作用。

5、简述从鼓泡流化床到稀相气力输送阶段,床层单位高度压降与流化风速的关系,并进行简单分析。

6、循环流化床内颗粒成团返混现象特点及形成原因。

7、影响循环流化床锅炉炉内传热过程的主要因素有哪些?8、简述煤在循环流化床锅炉中燃烧的一般特征。

9、循环流化锅炉可以通过哪些方式调节锅炉负荷?10、简述在循环流化床锅炉炉内SO2是如何被脱除的?影响流化床锅炉脱硫的主要因素有哪些?11、循环流化床锅炉炉膛高度主要取决于哪些因素?12、CFB锅炉炉膛内主要有哪几种受热面?它们的作用是什么?13、循环流化床锅炉布风装置由哪些设备构成?为什么布风板必须具有一定的流动阻力?14、简述旋风分离器的工作原理。

15、试简述立管中的气固流动状态,并说明每种流动状态可能存在的危害。

16、循环灰回送装置是怎样将循环灰从低压处送往高压处的?17、大型电站循环流化床锅炉为什么要采用水冷风室和水冷布风板?水冷风室和水冷布风板是如何构成的?18、为什么大型CFB锅炉要采用外置式流化床热交换器?19、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点火方式有哪几种?其工作原理有何不同?风道燃烧器与启动燃烧器的作用有何不同?20、简述国产化的级ALSTOM 300MWCFB锅炉燃烧系统布置特点。

21、简述双膜理论模型无因次传递单元数表达式。

22、简述FGD哪些工艺参数对SO2吸收有影响,是如何影响的?23、哪些煤质参数对FGD系统的运行性能有影响?它们会影响FGD系统的哪些方面?24、简述5种典型的FGD烟气系统,各有何布置特点?25、吸收塔中的雾化浆液喷嘴喷出的浆液直径过大或过小,对吸收塔的运行有何影响?26、列举5种类型的FGD吸收塔,各有什么特点?27、吸收塔中为何要布置除雾器?除雾器是如何将烟气中的水雾清除下来的?为什么第一级除雾器的正反面都要冲洗?而第二级除雾器只需冲洗正面?29、双回路吸收塔与单回路吸收塔相比,有何优点?为什么?。

洁净煤技术复习资料

洁净煤技术复习资料

洁净煤技术复习资料洁净煤技术复习资料煤炭作为一种重要的能源资源,在世界各国都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

然而,煤炭的燃烧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洁净煤技术应运而生。

本文将对洁净煤技术进行复习,介绍其原理、应用和发展前景。

一、洁净煤技术的原理洁净煤技术是通过对煤炭进行物理、化学或生物处理,以降低煤炭中的污染物含量,从而减少燃烧过程中的排放。

主要的原理包括煤炭的分选、脱硫、脱硝和除尘等。

1. 煤炭的分选煤炭分选是指将煤炭按照其化学性质、粒度和密度等特征进行分离,以去除其中的杂质和低品位煤。

常用的分选方法包括重介质分选、气浮分选和湿选等。

这些方法可以提高煤炭的燃烧效率和煤气的质量,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2. 脱硫脱硫是指去除煤炭中的硫化物,主要是硫化氢和二氧化硫。

常用的脱硫方法包括燃烧前脱硫、湿法脱硫和干法脱硫等。

这些方法可以降低燃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硫排放量,减少大气污染。

3. 脱硝脱硝是指去除煤炭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氮氧化物,主要是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

常用的脱硝方法包括选择性催化还原法、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法和选择性催化氧化法等。

这些方法可以减少燃烧过程中氮氧化物的排放,降低大气污染。

4. 除尘除尘是指去除煤炭燃烧过程中产生的颗粒物,主要是烟尘和灰尘。

常用的除尘方法包括静电除尘、布袋除尘和湿式除尘等。

这些方法可以减少燃烧过程中颗粒物的排放,改善空气质量。

二、洁净煤技术的应用洁净煤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

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制定了相应的法规和标准,要求煤炭生产和利用过程中必须采用洁净煤技术。

在煤炭生产环节,洁净煤技术可以提高煤炭的品位和利用率,减少资源浪费。

在煤炭利用环节,洁净煤技术可以降低污染物排放,改善环境质量。

三、洁净煤技术的发展前景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和能源结构调整的推进,洁净煤技术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未来,洁净煤技术将继续向更高效、更环保的方向发展。

一方面,将进一步提高洁净煤技术的处理效率和降低成本,以适应煤炭行业的发展需求。

洁净煤技术复习资料

洁净煤技术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1.洁净煤技术是指在煤炭开发和加工利用全过程中旨在减少污染与提高利用效率的加工﹑燃烧﹑转换及污染控制等技术的总称。

我国煤炭工业洁净煤技术重点发展为4个领域10个方面,即煤炭加工:选煤、型煤、动力配煤、水煤浆;洁净燃煤:循环流化床锅炉;煤炭转化:煤炭气化(含地下气化)与煤炭直接液化;资源化利用:煤矸石综合利用、矿井水与煤泥水净化及利用和煤层气开发利用。

2.清洁生产清洁生产是将污染预防战略持继地应用于生产全过程,通过不断地改善管理和技术进步,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污染物排放,以降低对环境和人类的危害。

清洁生产的内容包括清洁的能源、清洁的生产过程以及清洁的产品三个部分。

3.动力配煤是将2种或2种以上不同性质的煤根据用户对煤炭产品的技术要求,经过筛分、破碎、均匀掺配,使其成为一个新的品种。

4.选煤是根据原煤、矿物杂质和煤矸石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别,采用一些选矿方法如机械筛分、物理选煤、化学选煤和微生物选煤等处理,清除原煤中的有害杂质,排除矸石。

5.型煤型煤是用机械方法,将粉煤制成具有一定强度和形状的煤制品。

型煤按用途可分为两大类:民用型煤和工业型煤。

6.水煤浆它是把洗选后的低灰分精煤加工研磨成微细煤粉,按煤约70%,水约30%的比例和适量(约1.0%)的化学添加剂配制而成的一种煤水混合物,这种煤水混合物又称水煤浆(CWS)或煤水燃料(CWF) 。

7.型煤的自成型模式采用无粘结剂, 不经运输, 直接入炉的炉前成型模式, 也叫自成型模式。

8.水煤浆的级配技术水煤浆中煤粉粒度组成。

二、简答题1、煤的工业分析包括哪些?煤中的水分、灰分、挥发分和固定炭。

2、什么是煤的水分、灰分、挥发分、发热量、硫分?水分:煤中的水分可分为游离水和化合水。

煤中游离水是指与煤呈物理态结合的水,它吸附在煤的外表面和内部孔隙中。

煤的化合水包括结晶水和热解水。

结晶水是指煤中含结晶水的矿物质所具有的。

热解水是煤炭在高温热解条件下,煤中的氧和氢结合生成的水。

洁净煤技术复习题答案

洁净煤技术复习题答案

洁净煤技术复习题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洁净煤技术是指通过一系列的加工和处理,使煤炭在利用过程中减少污染物排放的技术。

以下哪项不是洁净煤技术?A. 煤炭洗选B. 煤炭气化C. 煤炭液化D. 煤炭直接燃烧答案:D2. 煤炭洗选的主要目的是?A. 提高煤炭的热值B. 降低煤炭中的硫含量C. 提高煤炭的灰分D. 增加煤炭的水分答案:B3. 煤炭气化过程中,主要生成的气体是什么?A. 氧气B. 氮气C. 一氧化碳D. 二氧化碳答案:C4. 煤炭液化技术中,煤转化为液体燃料的过程主要涉及?A. 物理变化B. 化学变化C. 生物变化答案:B5. 以下哪种技术不是洁净煤技术?A. 低氮燃烧技术B. 煤炭脱硫技术C. 煤炭脱硝技术D. 煤炭直接开采技术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1. 洁净煤技术包括以下哪些方面?A. 煤炭洗选B. 煤炭气化C. 煤炭液化D. 煤炭直接燃烧E. 煤炭脱硫脱硝技术答案:A, B, C, E2. 煤炭洗选可以带来哪些好处?A. 提高煤炭热值B. 减少环境污染C. 增加煤炭灰分D. 降低煤炭硫含量E. 提高煤炭水分答案:A, B, D3. 煤炭气化过程中,主要产生的副产品包括?A. 一氧化碳B. 氢气C. 甲烷E. 氮气答案:A, B, C, D4. 煤炭液化技术的优点包括?A.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B. 减少污染物排放C. 增加煤炭的灰分D. 降低煤炭的硫含量E. 提高煤炭的水分答案:A, B, D三、判断题1. 洁净煤技术可以完全消除煤炭燃烧产生的污染物。

(错误)2. 煤炭洗选可以有效地降低煤炭中的硫含量,减少环境污染。

(正确)3. 煤炭气化是一种将煤炭转化为气体燃料的技术。

(正确)4. 煤炭液化技术可以提高煤炭的能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

(正确)5. 洁净煤技术不包括煤炭直接燃烧技术。

(正确)四、简答题1. 简述洁净煤技术的主要目的。

答:洁净煤技术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一系列的加工和处理,使煤炭在利用过程中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洁净煤答案整理

洁净煤答案整理

第一章绪论1 洁净煤技术的概念及主要内容。

概念:洁净煤技术是以煤炭分选为源头,以煤炭气化为先导,以煤炭高效、洁净燃烧和洁净煤发电为核心的技术体系,其根本目标就是要较少环境污染和提高煤炭利用效率。

主要内容:主要包括煤炭分选、加工、转化、先进发电技术、烟气净化、矿区环境治理与综合利用等技术领域。

2洁净煤技术的分类及各类包含的主要内容。

①煤炭燃烧前净化技术:选煤、型煤、水煤浆②煤炭燃烧中净化技术:低污染燃烧、燃烧中固硫、流化床燃烧、涡流燃烧③燃烧后净化技术:烟气净化、灰渣处理、粉煤灰利用④煤炭转化:烟气联合循环发电、煤气化、煤的地下气化、煤的直接液化、煤的间接液化、燃料电池、磁流体发电⑤煤系共伴生资源利用:煤层气资源开发利用、煤系有益矿产的利用、煤层伴生水(矿井水)利用。

第二章煤的结构与性质1 煤的化学结构模型和物理结构模型各有哪几种?化学结构模型:Given模型、Wiser模型、Shinn模型物理结构模型:Hirsch模型、主—客模型(两相模型)2 如何计算煤的孔隙率。

孔隙率=(真相对密度-视相对密度)/真相对密度×100%3 煤的热解过程反应类型总的讲包括哪两类。

裂解和缩聚。

4 煤热解反应中的裂解反应可分为哪四类。

①桥键断裂生成自由基②脂肪侧链裂解③含氧官能团裂解④煤中低分子化合物的裂解第三章型煤技术1 型煤的定义及优点。

定义:型煤是指按照一定粒度要求,将一种或几种煤粉在有或无粘结剂存在的条件下,经一定压力作用,加工制成具有一定的外形和物理化学性质的煤炭制品。

优点:①可以提高炉窑效率5%~13%,从而节约煤炭7%~15%②可以减少粉尘排放量30%~60%,从而降低大气中粉尘颗粒物浓度使用固硫添加剂的型煤,可以降低SO2排放20%~50%,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遏制酸雨的危害④使燃煤的其他有害物排放降低。

2 粉煤成型的主要影响因素。

粉煤成型的主要影响因素有①成型压力:随着成型压力增大,型煤的跌落强度随之提高。

洁净煤技术2013复习题

洁净煤技术2013复习题

1、什么是洁净煤技术?
2、煤的气化共包括哪几个气化反应。

3、溶剂在煤炭加氢液化过程的作用。

4、燃煤烟气中主要污染物有哪些?
5、煤炭气化时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6、煤炭成型是指?
7、二氧化碳的捕集方式主要有?
8、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IGCC)发电系统,由哪两大部分组成?
9、水煤浆的特点。

10、水煤浆制浆工艺一般包括哪些环节。

11、煤层气是指?。

13、水煤浆的质量要求有哪些?何谓水煤浆的级配技术
14、写出煤炭气化过程的主要化学反应。

15、型煤用黏结剂的质量要求及选择的原则。

16、简述煤气净化的意义与加工方法
17、简述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IGCC )发电原理、过程、系统构成及优点
18、煤炭转化为液体燃料的可能性?煤炭直接液化过程发生哪些主要化学反应?
19、固定床或移动床气化称谓的来源?常压移动床气化炉内按气化温度分为哪几个区域?
每个区域发生的物理化学变化?并画出示意图。

20、动力煤配煤技术的原理及意义?
21、从环境、社会、循环经济和能源安全等观点出发分析发展洁净煤技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2、简述我国环境状况及环境污染的来源,结合煤炭工业谈谈治理好环境应采取的措施及面临的困难。

12、洁净煤技术是以为源头,以为先导,以
为核心,以为重要内容的技术体系,其根本目的是要。

洁净煤技术考试答案

洁净煤技术考试答案

洁净煤技术一、试论述我国能源资源的基本情况1.能源资源总量比较丰富。

中国拥有较为丰富的化石能源资源。

其中,煤炭占主导地位.2.已探明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储量相对不足,油页岩、煤层气等非常规化石能源储量潜力较大。

中国拥有较为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

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折合年发电量为6.19万亿千瓦时.3.能源资源赋存分布不均衡。

煤炭资源主要赋存在华北、西北地区,水力资源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石油、天然气资源主要赋存在东、中、西部地区和海域。

4.能源资源开发难度较大。

与世界相比,中国煤炭资源地质开采条件较差,大部分储量需要井工开采,极少量可供露天开采。

石油天然气资源地质条件复杂,埋藏深,勘探开发技术要求较高。

未开发的水力资源多集中在西南部的高山深谷,远离负荷中心,开发难度和成本较大。

非常规能源资源勘探程度低,经济性较差,缺乏竞争力。

二、什么是两控区答:“两控区”,即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

“《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根据气象、地形、土壤等自然条件,可以将已经产生、可能产生酸雨的地区或者其他二氧化硫污染严重的地区,划定为酸雨控制区或者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即“两控区”。

一般来说,降雨pH值≤4.5的,可以划定为酸雨控制区;近三年来环境空气二氧化硫年平均浓度超过国家二级标准的,可以划定为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

三、什么是洁净煤技术?答:洁净煤技术是指从煤炭开发到利用的全过程中旨在减少污染排放与提高利用效率的加工、燃烧、转化及污染控制等新技术。

旨在减少污染和提高效益的煤炭加工、燃烧、转换和污染控制等新技术的总称。

四、什么是型煤技术?答:型煤技术是以粉煤为主要原料,按具体用途所要求的配比,机械强度,和形状大小经机械加工压制成型的,具有一定强度和尺寸及形状各异的煤成品的技术。

型煤分工业用和民用两大类。

工业上主要用来锅炉的燃烧和造气。

民用的常见有煤砖、蜂窝煤和煤球等。

型煤技术能提高燃烧效率、减少环境污染、扩大瘦煤、气煤、长焰煤和褐煤等高挥发分弱粘结性煤的应用范围,合理利用煤资源。

[精品]《洁净煤技术》复习思考题.doc

[精品]《洁净煤技术》复习思考题.doc

《洁净煤技术》复习思考题名词解释:跳汰法,静电除尘,洁净煤技术、流态化、流化床燃烧、循环流化床、湿法脱硫、煤炭气化、干循、煤的反应性、煤的结渣性、气化强度、发生炉煤气、问答题:一、根据煤炭的生产和利用过程,洁净煤技术分为哪几类?洁净煤技术按其生产和利用的过程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在燃烧前的煤炭加工和利用技术。

包括煤炭的洗选和加工转化技术,如煤的物理与化学净化、配煤、型煤和水煤浆技术,煤炭的转化包括煤炭的液化和气化技术。

/第二类是煤炭燃烧技术。

主要包括低NOx燃烧技术、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增压流化床燃烧和洁净煤发电技术等。

/第三类是燃烧后的烟气净化技术。

主要包括:颗粒物的除尘、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等烟气的净化处理。

四、气化用煤的粒度要求有哪些?煤气化时所得的气体产物可作为工业和民用燃料,以及化工合成原料。

不同类型的气化炉,对原料煤的粒度要求是不同的。

不同气化工艺对所用原料煤的粒度要求不同。

固定床气化要求使用13〜100mm的块煤,且煤的粒度尽可能均匀;流化床气化要求使用0〜8mm的粉煤,且按煤料中的最大颗粒确定气体在气化炉内的流速;气流床和熔浴床气化分别要求使用<0.1 mm和<6mm的煤粉和细粒煤,且根据煤料中的最大颗粒确定煤料在气化炉内的停留时间。

五、煤的净化技术包括哪些?各自的工业应用和前景如何?煤炭的净化是一个总称,又叫煤炭处理或煤炭精选。

煤的净化技术也称为煤的燃前净化技术,其方法包括物理方法、物理化学方法、化学方法和微生物方法。

其中物理净化是根据煤和杂质的物理性质(如粒度、密度、硬度、磁性及电性等)的差异进行分选的,主要包括重力分选和电磁选。

物理化学方法是根据煤的表面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异进行的分选方法,目前主要是浮选技术。

化学净化是借助于化学反应使煤中的有用成分富集,除去杂质和有害物质的工艺过程。

目前主要用于煤的化学脱硫,包括碱处理、氧化法和溶剂萃取法等。

微生物净化是用某些自氧性和异氧性微生物,直接或间接地利用其代谢产物从煤中溶浸硫,达到脱硫的目的。

洁净煤答案整理(DOC)

洁净煤答案整理(DOC)

第一章绪论1 洁净煤技术的概念及主要内容。

概念:洁净煤技术是以煤炭分选为源头,以煤炭气化为先导,以煤炭高效、洁净燃烧和洁净煤发电为核心的技术体系,其根本目标就是要较少环境污染和提高煤炭利用效率。

主要内容:主要包括煤炭分选、加工、转化、先进发电技术、烟气净化、矿区环境治理与综合利用等技术领域。

2洁净煤技术的分类及各类包含的主要内容。

①煤炭燃烧前净化技术:选煤、型煤、水煤浆②煤炭燃烧中净化技术:低污染燃烧、燃烧中固硫、流化床燃烧、涡流燃烧③燃烧后净化技术:烟气净化、灰渣处理、粉煤灰利用④煤炭转化:烟气联合循环发电、煤气化、煤的地下气化、煤的直接液化、煤的间接液化、燃料电池、磁流体发电⑤煤系共伴生资源利用:煤层气资源开发利用、煤系有益矿产的利用、煤层伴生水(矿井水)利用。

第二章煤的结构与性质1 煤的化学结构模型和物理结构模型各有哪几种?化学结构模型:Given模型、Wiser模型、Shinn模型物理结构模型:Hirsch模型、主—客模型(两相模型)2 如何计算煤的孔隙率。

孔隙率=(真相对密度-视相对密度)/真相对密度×100%3 煤的热解过程反应类型总的讲包括哪两类。

裂解和缩聚。

4 煤热解反应中的裂解反应可分为哪四类。

①桥键断裂生成自由基②脂肪侧链裂解③含氧官能团裂解④煤中低分子化合物的裂解第三章型煤技术1 型煤的定义及优点。

定义:型煤是指按照一定粒度要求,将一种或几种煤粉在有或无粘结剂存在的条件下,经一定压力作用,加工制成具有一定的外形和物理化学性质的煤炭制品。

优点:①可以提高炉窑效率5%~13%,从而节约煤炭7%~15%②可以减少粉尘排放量30%~60%,从而降低大气中粉尘颗粒物浓度使用固硫添加剂的型煤,可以降低SO2排放20%~50%,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遏制酸雨的危害④使燃煤的其他有害物排放降低。

2 粉煤成型的主要影响因素。

粉煤成型的主要影响因素有①成型压力:随着成型压力增大,型煤的跌落强度随之提高。

洁净煤技术-完美版

洁净煤技术-完美版

洁净煤技术一绪论1、洁净煤技术——煤炭高效和洁净开发,加工,燃烧,转化及污染控制技术的总称2、洁净煤技术的分类:①煤炭燃烧前净化技术②煤炭燃烧中净化技术③煤炭燃烧后净化技术④煤炭转化⑤煤系共伴生资源利用3、中国洁净煤技术的主要内容:①煤炭加工②煤炭洁净燃烧及先进发电技术③煤炭转化④污染控制与废物资源利用一、煤的结构与性质1、煤的结构模型:①煤的化学结构模型:a、Given模型b、Wiser模型c、Shinn模型②煤的物理结构模型:a、Hirsch模型b、主-客模型2、煤的密度:①真相对密度>②视相对密度>③散密度,孔隙率=(①-②/①)x100%3、煤的热解反应:①桥键断裂生成自由基②脂肪侧链裂解③含氧官能团裂解④煤中低分子化合物的裂解前期以裂解反应为主,后期以缩聚反应为主4、煤的加氢反应性:①热解反应②供氢反应③脱杂原子反应特点:有平行反应,也有顺序反应,并且平行反应顺序反应同时进行二、型煤技术1、型煤:是按照一定粒度要求,将一种或几种煤粉在有或无黏结剂存在的条件下,加入一定固硫剂经一定压力作用,加工制成具有一定的外形和物理化学性质的煤炭制品2、型煤分类:①成型温度:a、冷压法型煤b、热压法型煤②外形分类:a、球状b、柱状c、方形③应用领域:a、工业型煤b、民用型煤④按黏结剂:a、有黏结剂成型b、无黏结剂成型3、煤炭无黏结剂成型机理:①沥青质假说②腐植酸假说③毛细孔假说④胶体假说⑤分子粘合假说4、粉煤的黏结成型机理:①表面化学作用—浸湿与桥接②机械结合力与物理化学结合力③表面作用力④黏结剂与被黏合物之间的黏合理论5、常见的型煤黏结剂:①有机黏结剂②无机黏合剂③复合黏结剂④工农业废物黏结剂6、黏结剂的选择原则:①型煤黏结剂要求能够就地选材,就近加工②尽可能做到黏结剂的性能和“煤性”统一③黏结剂的生产工艺应考虑到所用的原料和性质④价格合理,尽量降低成本7、黏结剂的质量要求:○1使用黏结剂成型制成的型煤要有一定的机械强度。

《洁净煤燃烧技术》课程复习题

《洁净煤燃烧技术》课程复习题

洁净煤燃烧技术课程复习题目录洁净煤燃烧技术课程复习题(1)第一章超临界与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技术(3)1.1、超临界锅炉的工作原理(3)1.2、超临界锅炉水冷壁安全工作存在的不利条件及其原因(3)1.3、为什么采用螺旋管圈后水冷壁管间的吸热偏差较小?超临界锅炉消除热偏差有哪些方法(3)1.4、垂直管低质量流速技术中的正流量补偿特性原理(4)第二章超超临界机组结构特点及应用(4)2.1、结合系统简图说明HG-1000MW超超临界锅炉带再循环泵的启动系统流程,并说明启动初期尽量减小工质热损失的措施(4)2.2、常见低氮燃烧技术原理(双调风旋流燃烧技术、PM燃烧技术及MACT燃烧技术)(5)2.3、超临界机组高温氧化原理及改善措施(6)2.4、超超临界机组常采用二次再热技术的优势(6)第三章循环流化床锅炉(6)3.1、CFB锅炉本体结构及工作原理(6)3.2、为什么说CFB锅炉是一种洁净煤燃烧设备(7)3.3、超临界锅炉可以采用CFB燃烧技术的优势(7)3.4、结合简图说明富氧CFB锅炉燃烧过程(7)第四章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8)4.1、IGCC原理框图(8)4.2、气化炉气化反应模型(9)4.3、两种煤气冷却工艺流程的组成及特点(9)4.4、常温湿法净化技术原理与高温干法净化技术原理的比较(10)第五章烟气净化(10)5.1、湿式石灰石-石膏法脱硫的化学反应机理及工艺流程(10)5.2、湿式石灰石烟气脱硫吸收塔的四个工作区域及作用(11)5.3、湿式石灰石-石膏法脱硫工艺系统中浆液的PH值为什么维持在5~6之间(11)5.4、湿式石灰石-石膏法脱硫工艺系统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11) 5.5、烟塔合一的条件及优点(11)5.6、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的运行控制(12)5.7、SCR反应原理及主要影响因素(12)5.8、SCR工艺流程(13)5.9、烟气杂质对SCR催化剂性能的影响(13)5.10、燃煤电厂控制汞排放的方法(13)第一章超临界与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技术1.1、超临界锅炉的工作原理超临界锅炉采用工质直流流动方式,工质一次性通过各受热面,完成预热、蒸发和过热三个过程,属于直流锅炉类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洁净煤技术》复习思考题名词解释:洁净煤技术、流态化、流化床燃烧、循环流化床、湿法脱硫、煤炭气化、干馏、煤的反应性、煤的结渣性、气化强度、发生炉煤气、气化效率/冷煤气效率、热煤气效率、移动床气化法、燃料电池问答题:一、根据煤炭的生产和利用过程,洁净煤技术分为哪几类?洁净煤技术按其生产和利用的过程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在燃烧前的煤炭加工和利用技术。

包括煤炭的洗选和加工转化技术,如煤的物理与化学净化、配煤、型煤和水煤浆技术,煤炭的转化包括煤炭的液化和气化技术。

✓第二类是煤炭燃烧技术。

主要包括低NO x燃烧技术、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增压流化床燃烧和洁净煤发电技术等。

✓第三类是燃烧后的烟气净化技术。

主要包括:颗粒物的除尘、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等烟气的净化处理。

三、发电用煤的质量要求有哪些?发电用煤质量指标有:①挥发分。

是判明煤炭着火特性的首要指标。

挥发分含量越高,着火越容易。

根据锅炉设计要求,供煤挥发分的值变化不宜太大,否则会影响锅炉的正常运行。

供煤时要尽量按原设计的挥发分煤种或相近的煤种供应。

②灰分:灰分含量会使火焰传播速度下降,着火时间推迟,燃烧不稳定,炉温下降。

③水分:水分是燃烧过程中的有害物质之一,它在燃烧过程中吸收大量的热,对燃烧的影响比灰分大得多。

④发热量:为的发热量是锅炉设计的一个重要依据。

由于电厂煤粉对煤种适应性较强,因此只要煤的发热量与锅炉设计要求大体相符即可。

⑤灰熔点。

由于煤粉炉炉膛火焰中心温度多在1500℃以上,在这样高温下,煤灰大多呈软化或流体状态,所以要根据锅炉的排渣方式决定采用不同灰熔点的原料煤。

⑥煤的硫分:硫是煤中有害杂质,虽对燃烧本身没有影响,但它的含量太高,对设备的腐蚀和环境的污染都相当严重。

因此,电厂燃用煤的硫分不能太高,一般要求最高不能超过2.5%。

四、气化用煤的粒度要求有哪些?煤气化时所得的气体产物可作为工业和民用燃料,以及化工合成原料。

不同类型的气化炉,对原料煤的粒度要求是不同的。

不同气化工艺对所用原料煤的粒度要求不同。

固定床气化要求使用13~100mm的块煤,且煤的粒度尽可能均匀;流化床气化要求使用0~8mm的粉煤,且按煤料中的最大颗粒确定气体在气化炉内的流速;气流床和熔浴床气化分别要求使用<0.1mm和<6mm的煤粉和细粒煤,且根据煤料中的最大颗粒确定煤料在气化炉内的停留时间。

五、煤的净化技术包括哪些?各自的工业应用和前景如何?煤炭的净化是一个总称,又叫煤炭处理或煤炭精选。

煤的净化技术也称为煤的燃前净化技术,其方法包括物理方法、物理化学方法、化学方法和微生物方法。

其中物理净化是根据煤和杂质的物理性质(如粒度、密度、硬度、磁性及电性等)的差异进行分选的,主要包括重力分选和电磁选。

物理化学方法是根据煤的表面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异进行的分选方法,目前主要是浮选技术。

化学净化是借助于化学反应使煤中的有用成分富集,除去杂质和有害物质的工艺过程。

目前主要用于煤的化学脱硫,包括碱处理、氧化法和溶剂萃取法等。

微生物净化是用某些自氧性和异氧性微生物,直接或间接地利用其代谢产物从煤中溶浸硫,达到脱硫的目的。

应用前景:物理净化和物理化学净化方法是最成熟和最经济的煤炭燃前净化方法,而化学净化和微生物净化目前主要是用于煤炭的脱硫,但都尚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

六、目前我国煤炭洗选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1)原煤入选比例低,不到35%,动力煤入洗比例更低,入洗比例不到20%。

(2)炼焦精煤和商品动力煤灰分分别为9.5%左右和20%以上,远高于美国等国家。

(3)厂型小,生产工效率低、效益差。

(4)大型设备及自动化检测仪表的可靠性有待提高,选煤自动化水平低。

(3)采用重介质选煤工艺比重低,适用于干旱缺水地区、年轻变质煤及易泥化煤的干法及节水型分选技术有待进一步开发完善。

(4)大量未经洗选的原煤直接消费,降低了资源利用效率,加大了环境污染,也浪费了有限的运输能力。

七、什么是动力配煤?动力配煤的作用和意义是什么?概念:从炼焦配煤的概念得到启发,对动力用煤也可用几种不同性质的煤进行混合而得到一定特性的燃料煤,这种根据工业锅炉对煤质的特定要求,将几种不同性质的单煤种,按一定比例进行配合而得到一种对锅炉燃烧最有利的燃料煤,就称为动力配煤。

动力配煤的作用和意义:①在满足燃煤设备对煤质要求的前提下,采用动力配煤技术可最大限度利用低值煤,或充分利用当地煤炭资源;②保证燃煤特性与用煤设备设计参数相匹配,提高设备热效率,节约煤炭;③通过“均质化”来保证燃煤质量的稳定,保证用煤设备正常、高效运行;④按不同地区对大气环境、水质要求,将不同品质煤相互配合,最大限度满足环保要求。

八、锅炉燃烧方式主要有哪几种?各有何特点?锅炉燃烧方式主要分为室式悬浮燃烧、沸腾燃烧和层状燃烧三大类。

(1)室式悬浮燃烧是指燃料在无炉排的火室内悬浮燃烧方式,这种燃烧方式只能燃用煤粉或液体和气体燃料,燃烧时,燃料以空气为载体,从喷嘴喷入火室内燃烧,如煤粉炉、油炉、气炉等都属于这种方式。

这类锅炉需煤量大,炉型设计针对性强,燃煤多是定点供应,一般不需采用动力配煤。

(2)沸腾燃烧是将燃料布置在布风板(即流化床)上,由强风吹到沸腾状态下的燃烧方式。

特点1:这种燃烧方式主要用于燃用低质煤,它可以单独烧用高灰煤、低挥发分、低热值和水分较高的劣质煤和煤矸石;特点2:由于这种燃烧方式可在燃煤中加入脱硫剂(如石灰石等),使煤中硫固定在灰渣中起到脱硫效果,故高硫煤也可使用;特点3:该燃烧方式所用的煤多为低质煤,但要破碎到8mm以下才能使用,一般也不需要配煤。

(3)层状燃烧是指燃料在炉排上以固定不动或沿炉排表面移动,但不离开炉排,空气通过炉排与燃料接触进行燃烧的方式。

特点1:这种燃烧方式只能燃用固体燃料如:煤、煤矸石等;使用层状燃烧的有手烧炉、链条炉、往复炉等。

特点2:动力配煤主要是针对这种燃烧方式的锅炉。

九、什么是动力煤分级配煤技术?动力煤分级配煤技术是将分级与配煤相结合,首先将原料煤按粒度分级,分成粉煤和粒煤,然后根据配煤理论,将各粉煤按比例混合配制成粉煤配煤燃料,将各粒煤配制成粒煤配煤燃料,不仅能配制出热值、挥发分、硫分、灰分、灰熔融温度等煤质指标稳定的符合锅炉燃烧要求的燃料,而且生产出了适合于不同类型锅炉燃烧的粉煤和粒煤燃料。

十、什么是型煤技术?有何优势?型煤是用一定比例的黏结剂、固硫剂等添加剂,采用特定的机械加工工艺,将粉煤和低品位煤制成具有一定强度和形状的煤制品。

型煤具有以下优势:①在块煤燃烧或气化领域,型煤燃烧可以提高煤炭的利用率,节约能源。

②在制备过程中添加固硫剂,可以有效地控制粉尘和SO2的排放。

③通过制备过程中的配料和成型可以改善热稳定性差或难燃煤(贫煤、无烟煤、煤泥等)的燃烧特性,扩大资源利用率。

④该技术投资少、见效快,是很好的洁净煤技术。

十一、工业型煤的种类包括哪些?造气型煤:目前广泛采用的是石灰碳化煤球作为化肥制气的原料。

锅炉型煤:分为集中成型和炉前成型两种,后者成型工艺简单,通常无需粘结剂,不用烘干,生产成本低。

型焦及炼焦配用型煤:通常按成型时煤料状态分为冷压和热压两大类,目前钢铁公司使用的型焦生产都属于冷压工艺,多采用焦油沥青粘结剂,可以充分利用当地弱粘结和不粘结煤资源。

十二、影响水煤浆制备因素有哪些?①煤质、煤种的选择及其成浆性;②颗粒级配技术。

水煤浆中的煤炭不仅有粒度大小的限制,还要求有良好的粒度分布,即希望用不同粒径的煤相互填充,减小煤粒之间的空隙,达到较好的堆积效率。

堆积效率越高,越容易制备出高浓度水煤浆;③制浆工艺流程。

制浆工艺是指对煤炭颗粒、水和添加剂等原料进行细选、破碎、磨矿、搅拌、混合、过滤、调浆等工艺来制备水煤浆的过程。

通过优化制浆工艺流程,可以实现水煤浆中颗粒的较高的堆积效率,满足使用特性要求,同时减少能耗;④添加剂。

要使水煤浆达到高浓度、高稳定性以及良好的流变性,必须添加化学药剂。

一般分为分散剂和稳定剂两类。

十三、燃煤锅炉排放的NOx来源有哪几种类型?并简述每种类型的生成机理。

根据NO x中的N的来源及生成途径,燃煤锅炉中NO x的生成机理可以分为三类:热力型、燃料型和快速型,其中燃料型占主导作用。

(1)热力型NOx是参与燃烧的空气中的N在高温下氧化产生的,热力型NOx产生的反应速度要比燃烧时反应速度慢,而且温度对其生成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在锅炉燃烧时可以通过降低火焰温度、控制氧气浓度以及缩短煤在高温区的停留时间来抑制热力型NO x的生成。

(2)快速型的NO x中N的来源也是空气中的氮,煤炭挥发分中的碳氢化合物在高温条件下发生热分解,生成活性很强的碳化氢自由基(CH、CH2)这些活化的CHi与空气中的N2反应形成中间产物HCN、NH和N等,再进一步氧化而形成的NO,实验表明这个过程只需60ms,故称快速型NOx。

(3)由燃料中的N氧化而生成的NO x称为燃料型NO x;燃料型NO x是煤粉燃烧过程中NO x的主要来源,占总量的60%~80%;煤中绝大多数的N都是以有机N的形式存在,在燃烧过程中,一部分含氮的有机化合物挥发并受热裂解生成N、CN、HCN 和NHi等中间产物,随后再被氧化生成NO x;另一部分焦炭中剩余氮在焦炭燃烧过程中被氧化成NO x,因此燃料型NO x又分为挥发分NO x和焦炭NO x。

十四、燃煤锅炉的低NO x空气分级燃烧燃技术的原理是什么?它通过调整燃烧器及其附近区域或是整个炉膛区域内空气和燃料的混合状态,在保证总体过量空气系数不变的基础上,使燃料经历“富燃料燃烧”和“富氧燃尽”两个阶段,以实现总体NO x排放量大幅下降的燃烧控制技术。

在缺氧富燃料燃烧阶段,由于氧气浓度较低,燃料的燃烧速度和温度都比正常过氧燃烧要低,从而抑制了燃料型和热力型NO x的生成,同时由于不能完全燃烧,部分中间产物如HCN和NH3等会将部分已生成的NO x还原成N2,从而使燃料型NO x的排放量也有所降低。

然后在富氧燃烧阶段,燃料燃尽,但由于此区域的温度已经降低,新生成的NO x 十分有限。

因此总体上NO x的排放量明显减少。

十五、燃料分级燃烧技术的原理是什么?在空气分级燃烧技术中,煤粉先进行的是富燃料燃烧,不利于点燃和稳定燃烧,为此燃料再分级燃烧技术采用的是另外一种思路,即煤粉先经过完全燃烧,生成NO x,然后再利用燃料中的还原性物质将其还原,从而减少NO x排放。

其原理就是在燃烧器内将燃料分级供入,使一次风和煤粉入口的着火区在富氧条件下燃烧,提高了着火的稳定性,然后再与上方喷口进入的再燃燃料混合,进行再燃。

燃料再燃法将整个炉膛分成了主燃区、再燃区和燃尽区三个部分。

在主燃区,约80%的燃料在富氧条件下点燃并完全燃烧,此处的过氧空气系数保持大于1,生成一定的NO x;其余燃料在再燃区送入,与主燃区生成的烟气和未燃尽的煤粒混合,形成还原性气氛,此处的过氧空气系数小于1,燃料中的C、CO、烃以及部分还原性氮,将NO x还原成分子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