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教学中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努力体现语文的综合性和实践性
努力体现语文的综合性和实践性
语文是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一门课程。
有人说:语文就像一个筐,什么都能往里装;语文又像一匹马,什么东西都能拉。
这恰好说明了语文教学的庞杂。
正是由于语文有如此强大的包容性,才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更多的方法与机会,这就是语文综合性的表现。
要体现语文的综合性,首先,要紧密联系生活,从中挖掘出贴近学生又便于操作的语文资源,然后明确课题,精心设计活动内容。
再次,通过综合性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善于积累的好习惯。
语文教学的过程,也应该是学生的语文实践过程。
语文教师要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沟通课堂和学生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不仅从书本中学语文,还要在生活中学语文,努力体现出语文的实践性特点。
首先,要关注学生的语文学习过程。
关注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参与程度。
其次,要重视学习方法的掌握。
语文课程实施的各个环节都要重视“方法”的教育,学生掌握这些方法的途径主要是通过点拨、示范和在实践中体验,不需要讲授一套又一套有关方法的知识。
第三,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
教师要重视个性差异,善于引导,因材施教,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总之,一句话,要体现语文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特点,教师就得想方设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如何在教学中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如何在教学中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教学是实施课程标准的主要渠道,如何把课程标准所体现的新的教育理论新的教学策略转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转化为实际的教学效果,使学生真有所获,确有所得,这是教学建议应有回答的问题。
《语文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特别提到了,要在教学中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语文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要学生掌握好工具,只靠口耳是不行的。
需要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去自悟,自得,自己去获得语言能力,自己锻炼用语言去吸收、去交流、去储存的本领,对此别人无法代替,也别无捷径可走。
1、当前语文教学主要关注的是学生主动参与的程度,教学过程的优化和学习情境的创设,优化课堂结构组合,使课堂结构更加符合课堂教学的自然规律,更加符合教学目标达成的需要,这就决定了学生在语言教学中的语言实践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教师借助教材,按照一定的目的要求,把学生学习语言的活动,组织在特定的教学过程之中。
教师起着组织引导的作用,学生则充分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又是个性化的活动。
语文教学归根结底是要让学生自己去掌握理解和运用语言的本领,由于学生学习语言不是从零开始,他们在学龄前期已掌握了大量的语言,有的还会背诵古诗和儿歌,每个学生学习的起点不同,兴趣爱好不同,思维特点不同,个性有差异,这些都需要教师善于引导,因材施教,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3、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又是一种综合实践活动。
主要反映在注重字词句篇基本知识的学习和听说读写基本技能的结合,是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的结合,语文和学生生活的结合,以促进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口、耳、手、脑并用,知行统一。
关于语文的综合性,《语文课程标准》较之历届“大纲”提得更为明确,更有新意。
心理学家索里和特尔福德指出:人是统一的单元,当他有所活动时,是整个人去反应。
当一个人的行为模式由于经验而有变化时,其运动的观念情感的方面都要发生变化。
又指出:人的每一个活动总是程度不同的包含运动观念和情感的变化。
语文教学要努力体现实践性和综合性
语文教学要努力体现实践性和综合性《新课程标准》强调“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并把“综合性学习”列入基础教育的各个学段,成为语文课程目标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文课程标准中“综合性学习”目标的提出,就是要开放语文教学,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社会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综合运用语文知识,整体发展听说读写能力,培养合作精神、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探究精神和创造精神,以及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形成综合素质,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和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综合性学习呢?一、把写作、口语交际教学融于活动之中综合性学习过程应该是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过程。
综合性学习将听说读写整合在一起,既为听、说、写创设了生活化的问题情境,提供了有意义的话题,又为学生课外阅读圈定了内容,指明了方向。
在给合性学习活动中,我们可以设计一系列规模小的活动,把听说读写巧妙地融于活动之中。
比如以“我爱我家”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我们设计出这样几个活动:1、“爷爷小时候的趣事”。
请你做一回小记者,采访一下爷爷小时候的故事,了解爷爷儿时的生活经历,然后选择一件有趣的事记下来。
有兴趣的话,可在此基础上写一篇作文,投送给学校广播台或某报刊编辑部。
2、请你做一天小当家,体验父母在家庭生活中付出的辛勤劳动,写一则日记。
3、“餐桌上的评论”。
在餐桌上,你们一家人会说些什么呢?请以三位同学一组进行小品表演。
通过上述活动的开展,就可以把写作、口语交际整合于综合性学习之中,从而促进了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
二、强化课外专题性阅读在综合性学习中,我们经常需要突破课时的局限,教室空间的束缚以及教材的拘囿,开设专题性课外阅读的综合性学习。
我们可以采用下列程序:1、围绕一个主题确定阅读内容,如科普读物、文学名著、科学家的故事等,一段时间安排一个专题,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
2、摘记或评析所读内容,并列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
如何在教学中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教育管理
如何在教学中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教育管理语文教育是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能力、文化素养和综合实践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体现语文实践性和综合性教育管理成为了一个关键问题。
本文将介绍如何在教学中有效地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教育管理。
一、培养实践能力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通过设计各种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和运用语言文字。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让他们亲自接触实际事物,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观点。
同时,可以开展实际应用活动,如模拟情景对话、口语演讲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并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二、注重综合性素养综合性教育管理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他们的批判思维、创新思维和综合应用能力。
例如,在阅读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思辨和分析,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在写作教学中,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综合应用教学中,可以通过项目学习或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三、合理组织教学活动为了有效地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教育管理,教师需要合理组织教学活动。
首先,教师应该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之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学习特点。
其次,教师应该创设适宜的教学环境,提供各种资源和条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再次,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合作,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最后,教师要及时进行教学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加强师生互动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应该积极与学生进行互动,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同时,教师要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通过师生互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体现教学的实践性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体现教学的实践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体现教学的实践性是至关重要的。
这不仅能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知识,还能培养他们的实际运用能力和综合素质。
还记得有一次,我带孩子们去公园观察春天的景色。
出发前,孩子们充满了期待,小眼睛里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到了公园,那真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五颜六色的花朵争奇斗艳,嫩绿的柳枝随风飘舞,小鸟在枝头欢快地歌唱。
我让孩子们仔细观察,然后引导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所看到的景色。
有的孩子说:“花朵像一群穿着彩色裙子的小姑娘在跳舞。
”有的说:“柳枝像绿色的长辫子在风中摇摆。
”还有的说:“小鸟的歌声好像在告诉我们春天来了。
”通过这次实地观察,孩子们亲身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好,也更能理解和运用那些描写春天的词语和句子。
这让我深刻体会到,实践性教学能够让孩子们更加直观地感受语文的魅力。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体现教学的实践性,首先可以从课堂活动入手。
比如说,在学习一篇关于购物的课文时,可以模拟一个小小的超市场景。
让孩子们分别扮演顾客和收银员,通过实际的交流和交易,让他们学会如何询问价格、表达需求、计算金额等。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不仅能运用课文中学到的词汇和句式,还能锻炼自己的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再比如,学习古诗的时候,不要只是让孩子们死记硬背。
可以让他们根据古诗的意境,自己动手画一幅画。
通过绘画,孩子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古诗所表达的情感和景象。
有一次,在学习《静夜思》这首诗时,一个孩子画了一个房间,窗户外面是一轮明月,床上的人抬头望着月亮,脸上露出思念的神情。
这幅画虽然简单,但是却把诗中的意境很好地表现了出来。
其次,我们还可以组织一些课外实践活动。
像是参观博物馆、图书馆,或者参加社区的文化活动。
在参观博物馆的时候,孩子们可以看到各种历史文物,了解背后的故事,然后回来写一篇观后感。
这样不仅能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还能拓宽他们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知识储备。
另外,家庭也是实践性教学的重要场所。
语文课堂教学实践性(3篇)
第1篇一、引言语文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在新的教育理念下,实践性教学已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特征。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践性。
二、实践性教学的意义1. 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实践性教学强调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通过参与各种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
2.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性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兴趣和需求。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践性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在实践中学会思考、学会创新、学会实践,从而实现全面发展。
三、实践性教学的策略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授《荷塘月色》一课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欣赏荷塘月色的图片,让学生在视觉、听觉上感受作品的意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开展合作学习,培养团队精神教师应鼓励学生开展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互动中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例如,在教授《背影》一课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要求他们共同分析父亲的形象,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3. 引导学生探究,培养创新思维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例如,在教授《草原》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草原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4. 丰富实践活动,提高实践能力教师应设计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例如,在教授《背影》一课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深入理解父亲的形象。
5. 关注学生差异,实施分层教学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
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应降低难度,帮助他们逐步提高;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应提高要求,激发他们的学习潜力。
语文的综合性实践教学(3篇)
第1篇摘要:语文综合性实践教学是当前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旨在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活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本文从语文综合性实践教学的内涵、实施策略、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语文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引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语文教学逐渐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转向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综合性实践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以其独特的教学理念和丰富的教学方法,受到越来越多教育者的关注。
本文旨在探讨语文综合性实践教学的内涵、实施策略和评价体系,以期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二、语文综合性实践教学的内涵1. 教学目标语文综合性实践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审美素养、语言素养和实践能力。
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 教学内容语文综合性实践教学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阅读:引导学生广泛阅读,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
(2)写作: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包括作文、日记、书信、演讲稿等。
(3)口语表达: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包括演讲、辩论、讨论等。
(4)综合性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志愿服务、社会实践、校园文化活动等。
3. 教学方法语文综合性实践教学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探究式学习法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语文综合性实践教学的实施策略1. 教师角色转变教师应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的引导者和参与者,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教学内容整合将语文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注重学科之间的融合,实现知识、技能和情感的整合。
3. 教学活动设计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如阅读竞赛、写作比赛、演讲比赛、辩论赛等,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4. 教学评价改革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注重学生的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
四、语文综合性实践教学的评价体系1. 评价内容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学生的语文素养、实践能力、合作精神、创新意识等方面。
语文学科教学的实践性(3篇)
第1篇一、引言语文学科作为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的重要任务。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语文学科教学的实践性愈发凸显。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语文学科教学的实践性。
二、实践性教学的意义1. 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语文学科教学的实践性有助于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的能力。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境相结合,提高自身的语言表达、沟通协调、创新思维等综合素质。
2.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性教学能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当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时,能够获得成就感,从而提高学习积极性。
3.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践性教学强调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勇于尝试、勇于创新。
4.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实践性教学要求教师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从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能够更好地把握学生的需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实践性教学的实施策略1. 丰富教学内容(1)拓展教材内容:在教材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入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外读物、影视作品等,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2)结合时事热点:将时事热点与教学内容相结合,让学生了解社会、关注民生,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 改进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真实情境,让学生在具体场景中学习语言文字,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2)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探究式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 加强实践活动(1)课堂实践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践活动,如角色扮演、辩论赛等。
(2)课外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志愿者服务、实地考察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自身素质。
语文教学综合实践原则(3篇)
第1篇一、引言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理解和运用能力的重要途径,而综合实践则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综合实践原则是指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遵循的一系列原则,以实现语文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语文教学综合实践原则。
二、实践性原则1. 注重实践环节语文教学应注重实践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知识。
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演讲、辩论、写作等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 创设真实情境教师应创设真实、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语文。
例如,通过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参与社会调查等活动,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语文知识,提高语文实践能力。
3. 强化实践活动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强化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不断积累经验,提高语文能力。
如通过组织学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社会实践等,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语文表达能力。
三、合作性原则1. 培养团队精神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语文。
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让学生在团队中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2. 交流互动教师应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习语文。
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在互动中提高自己的语文表达能力。
3. 互相学习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让学生在互相学习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四、探究性原则1. 培养探究意识教师应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通过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写作、口语表达等探究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 培养批判性思维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让学生学会质疑、思考。
通过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批判性分析,提高学生的语文鉴赏能力。
3. 强化实践探究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探究,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通过组织学生参与课题研究、社会实践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性(3篇)
第1篇一、引言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小学教育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实践性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理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实践性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实践性教学的方法以及实践性教学的效果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实践性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1.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实践性教学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动手操作,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实践性教学,学生可以更好地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性教学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践性教学可以帮助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探索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性教学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勇于尝试新方法。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践性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4. 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实践性教学要求教师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践性教学有助于教师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更好地适应教育改革的要求。
三、实践性教学方法1. 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载体,通过分析、讨论、总结等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的教学方法。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选取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案例,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分析,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 小组合作学习法小组合作学习法是一种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分工合作、互相交流、共同完成任务的教学方法。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每个小组完成一个与语文相关的任务,从而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3. 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是一种以项目为载体,通过完成项目的过程,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的教学方法。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语文相关的项目,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提高实践能力。
小学语文课堂中体现实践性和综合性的策略
小学语文课堂中体现实践性和综合性的策略江苏省昆山市正仪中心小学校 周文琴【摘 要】 语文是一门兼具实践性和综合性的学科。
课堂上,教师可以采用交流、启发、讨论等教学方法,拓宽渠道,借助阅读、感悟、读写、作业等体现语文学科教学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关键词】 语文课堂;策略;实践性;综合性语文是一门兼具实践性和综合性的学科,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语文新课标》要求教师在语文课堂上多采用交流、启发、讨论等教学方法,拓宽渠道,借助阅读、感悟、读写、作业等途径体现语文学科教学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一、阅读中体现学生感知课文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朗读。
如三年级《古今贤文 修身篇》一文,介绍了修身的一些具体行为,强调修身的可贵,表达人要注重修身的观点。
文中配有一幅“读书修身”的插图。
教学伊始,教师简单介绍课题,让学生明白今天学习的内容蕴含了心灵修炼的哲理,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学生积极投入,参与初读,他们大声朗读,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或读不通的语句,或看生字表,或查字典,或同桌之间相互提醒纠正等,不知不觉,在自主合作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读通了课文。
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自由的空间进行阅读。
在指导学生初读课文、读通课文、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质疑,挑选出能让学生深读探究的一两个问题情境,放手让学生去自读自探,合作交流。
整个教学过程将教师讲改为引导学生读书、看书,重视学生质疑,学生个体在生活经历和生命体验基础上对课文内容重新建构,体现了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二、感悟中体现感悟是一种情感体验的过程。
课堂中,教师应努力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有所感悟。
如三年级上册《我不是最弱小的》第2自然段中“森林里是那么美好”这句话,怎么理解?要求学生默读课文,拿出笔,把你认为“美好”的地方找出来,并标上记号。
学生默读做批注。
小组分享阅读收获:1.森林里那么美好,是因为这里的环境美——粉红粉红的野蔷薇芳香扑鼻。
语文综合运用与实践
语文综合运用与实践语文作为一门学科,不仅仅是学习文字和语言的工具,更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小学和中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和实践能力,使他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语文,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一、培养语文综合运用能力语文综合运用能力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和技能,进行综合性的语言表达和思维活动的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阅读与写作结合阅读和写作是语文学习的两个重要环节,它们相辅相成。
通过阅读,学生可以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和知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而通过写作,学生可以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提高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阅读与写作的结合,通过阅读启发写作,通过写作巩固阅读。
例如,在教授一篇文章时,可以先进行阅读,然后让学生根据所读内容进行写作,既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又可以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和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2. 听说读写全面发展语文学习的四个基本技能是听、说、读、写。
这四个技能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四个技能的全面发展,使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全面运用语文。
例如,在课堂上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听力训练和口语表达,通过听力训练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通过口语表达训练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阅读和写作训练,通过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通过写作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通过全面发展四个技能,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3. 语言技巧与实际运用结合语言技巧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它包括词汇、语法、修辞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语言技巧与实际运用的结合,使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所学的语言技巧。
例如,在教授词汇时,可以通过举例、造句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词义和用法,使他们能够在实际写作中正确运用所学的词汇;在教授语法时,可以通过实际语言材料进行分析和解释,使学生能够在实际语言运用中掌握语法规则。
如何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如何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摘要】课堂教学,作为教育的重要基地,也是实施小学课程改革的“主战场”,抓好课堂教学这一环节,拓宽学生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机会;让学生大胆质疑,营造民主和谐的语文课堂;让学生减轻负担,开展阅读实践活动;让学生活动体现,调动情感激发兴趣;让学生品读经典名著,提高学生文化品位。
总之,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应重视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引导学生不断获得学习语文的兴趣,不断享受学习成功的快乐。
【关键词】语文课堂;实践性;综合性;质疑;兴趣新《语文课程标准》特别提到,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生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开展综合性活动,拓宽学生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机会。
课堂教学,作为教育的重要基地,它也是实施小学课程改革的“主战场”,抓好课堂教学这一环节,开掘课堂教学,是培养高素质人才,实施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环节。
那么,在语文课堂中怎样体现实践性和综合性呢?一、让学生大胆质疑,营造民主和谐的语文课堂要打破以讲授、灌输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提倡学生参与合作,师生互动探究创新的教学模式。
新课改要求在教学上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作为合作者、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在课堂上应尊重学生主体,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要为学生创造适当条件,营造恰当的氛围,使学生产生自主学习的愿望,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引导积极探讨,实现师生互动,鼓励学生展示探究过程中萌发的个性化思维。
这种思维可以是正确的,富有新意的,也可以是不完善的,包含疑虑的。
因此,我们要努力展现课堂交流的真实性,交流时,鼓励学生亮出自己的观点,允许学生独树一帜,允许学生与老师争论,允许学生质疑发问,允许学生自由发达,允许学生保留看法。
如读了《狐假虎威》这篇课文,老师请学生来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
老师话音刚落,几十只小手举了起来。
小学语文综合性的指导与教学实践
教学争鸣新课程NEW CURRICULUM一、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在语文学科中,综合性学习是最为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
它要求学生在理论中获取实践的方法,并通过实践更好地掌握理论。
因此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展开。
首先,学生需要获取一定量的理论知识,这要求他们在学习课内知识的同时,也要广泛地阅读课外书籍。
其次,在获取到一定量的理论知识后,学生应该将自身的理论和现实实践相结合。
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可以通过观察现实中的事物,对一些人和事进行调查和访问,学会体会不同人的情感和心灵世界,用自己所学到的语文知识体验现实生活。
最后,实践可以更好地为理论学习服务。
学生要在实践中发现自己在理论学习中存在的不足,从而改正不足,并能够在改正不足后灵活地变换自己的学习方式,以更好地学习理论知识。
因此,语文的综合性学习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二、语文综合性学习很强实践性的具体体现1.语文的综合性学习离不开现实生活我们每天都在获取各种各样不同的信息。
这些信息中,有值得我们去探求前因后果的,有值得我们去用心感受的,当然,也有一些是没有用处的信息。
学生正处于一个成长的时期,对外界事物有着很大的好奇心。
在这样的情况下,需要正确地运用语文知识对他们进行引导。
应该教会学生如何去甄别有用的信息与没用的信息,甄别正确的信息与错误的信息。
与此同时,让他们运用所学到的语文知识去分析所获得的信息,先从身边的小事开始,如自己家中发生的事和自己城市发生的事,这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而且能够让他们对语文知识的学习更有信心。
随着年级的不断升高,学生运用语文知识分析的能力会越来越强。
[案例一]猜字谜是我国一种历史悠久的文字游戏。
在以“遨游汉字王国”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中,教师应通过猜字谜进行抛砖引玉,不仅要让学生知道字谜的形成和发展并提供丰富的字谜材料,同时也应该指导学生思考如何更好地猜字谜,更要让学生自己尝试去编写字谜。
以字谜为契机,启发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的汉字文化,了解汉字的变化和发展的趋势。
在教学中增强语文实践性(2篇)
第1篇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语文教学的目标和理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语文教学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实践能力。
因此,在教学中增强语文实践性,成为了当前语文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如何在教学中增强语文实践性。
一、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1. 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多媒体技术具有图文并茂、声像俱佳的特点,能够为学生创设真实、生动的语言环境。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与课文相关的视频、音频、图片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感受语文的魅力。
2. 组织实践活动,贴近生活语文教学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文。
教师可以组织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实践活动,如参观博物馆、访问名人故居、参加社会调查等,让学生在活动中运用语文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二、注重学生主体地位1.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提高语文素养。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鼓励学生查阅资料、进行课外阅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
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1. 创设趣味性教学活动趣味性教学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设计一些富有创意的教学活动,如角色扮演、诗歌朗诵、成语接龙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语文。
2. 运用信息技术,拓展教学资源信息技术的发展为语文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平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课外阅读材料、优秀作文等,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加强跨学科融合,提高语文实践性1. 与其他学科相结合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相结合,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语文知识应用于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如历史、地理、科学等,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知识。
语文课程教学的实践性(2篇)
第1篇一、引言语文课程教学是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
在当前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语文课程教学实践性愈发凸显。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语文课程教学的实践性。
二、实践性在语文课程教学中的体现1. 生活化教学语文课程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实现生活化教学:(1)以生活情境为载体,设计教学活动。
如:以家庭、学校、社会等为背景,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运用语文知识。
(2)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现象,发现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如:让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分析其特点,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评价。
(3)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语文素养。
如:组织学生参加演讲比赛、辩论赛、写作比赛等活动。
2. 体验式教学体验式教学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亲身参与和感悟。
在语文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创设情境,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语文之美。
如:通过音乐、绘画、戏剧等形式,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
(2)开展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互动中提高语文素养。
如:分组讨论、角色扮演等,让学生在合作中提升语文能力。
(3)注重情感教育,关注学生的心灵成长。
如: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3. 项目式教学项目式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在完成项目过程中的实践能力培养。
在语文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以下方法:(1)设计项目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知识。
如:编写剧本、制作海报、开展社会调查等。
(2)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让他们在项目中学会沟通、协商、解决问题。
(3)关注项目成果的评价,让学生在反思中不断提高。
4.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融合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相结合已成为必然趋势。
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利用网络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如:在线阅读、观看视频等,拓宽学生的视野。
(2)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教学效果。
如:PPT、微课等,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
如何体现语文教学的综合性,实践性
如何体现语文教学的综合性,实践性马雪寒(乌鲁木齐市七十三中学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摘要】语文教学来自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
因此,语文教学一定是要做到用语文教材教人,而不是单纯的教教材,让语文教学能常教常新,让学生常学常新,在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语文学习的资源是零碎的,流动的,多元的,因此,要想让语文能更好的整合,不仅要追求“听”“说”“读”“写”多种语文技能的整合,而且要提倡多学科联系,跨领域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那么,这样一来语文教学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就显得尤为关键。
【关键词】综合性;实践性;语文教学 一,综合性学习与实践密不可分在语文教学中综合性学习与学校、家庭、社会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教材中我们不难发现,有些课文的后面总有一些要求综合性学习的内容,这些内容的安排更多的加强了校内外,课堂内外的教育整合,把语文教育通过综合性学习延伸到学生生活与社会活动的各个领域,使学生能自如的、灵活的运用语文知识,让语文教育在各种环境中发挥作用。
因此,要想更好的发挥综合性学习的特点,那么,实践就必不可少,要想让原本零碎,流动的信息更好的整合,实践这一阶段是综合性学习的关键,因此,要让学生“动”起来,要动手,动口,动脑,动情。
身体力行,亲自体验。
让学生摆脱以往学习只求结果,忽略过程的体验,让学生通过实践,搜集资料、筛选信息、寻找问题,操作实施,得到解决,让综合性学习不再浮于表面。
例如:在六年级上册第六组中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大门》中是按:诗经———唐诗———宋词———现代诗,这样一个顺序归类编排的。
那么在学完之后,要让学生学会多元的归类,整理,例如;可以让学生按朝代归类,按季节归类,按诗人归类,按动物归类,联系实际归类,让学生学到古诗的时候能综合的整合。
让实践能更好的为综合性学习服务。
二,综合性学习应重实践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不难发现,“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综合性学习在教材中的编排远远超越了书本学习和课堂教学,让学生在生活,学校,或者社会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观察自然”“观察社会”“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等要求,这些都是在强调,要通过实践完成综合性学习的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在教学中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铜仁地区思南县岩门小学邵英
教学是实施课程标准的语主渠道如何把课程标准所体现的新的教育理论新的教学策略转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转化为实际的教学效果,使学生真有所获,确有所得,这是教学建议应有回答的问题。
《语文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特别提到了,要在教学中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语文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要学生掌握好工具,只靠口耳是不行的。
需要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去自悟,自得,自己去获得语言能力,自己锻炼用语言去吸收、去交流、去储存的本领,对此别人无法代替,也别无捷径可走。
1、当前语文教学主要关注的是学生主动参与的程度,教学过程的优化和学习情境的创设,优化课堂结构组合,使课堂结构更加符合课堂教学的自然规律,更加符合教学目标达成的需要,这就决定了学生在语言教学中的语言实践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教师借助教材,按照一定的目的要求,把学生学习语言的活动,组织在特定的教学过程之中。
教师起着组织引导的作用,学生则充分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又是个性化的活动。
语文教学归根结底是要让学生自己去掌握理解和运用语言的本领,由于学生学习语言不是从零开始,他们在学龄前期已掌握了大量的语言,有的还会背诵古诗和儿歌,每个学生学习的起点不同,兴趣爱好不同,思维特点不同,个性有差异,这些都需要教师善于引导,因材施教,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3、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又是一种综合实践活动。
主要反映在注重字词句篇基本知识的学习和听说读写基本技能的结合,是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的结合,语文和学生生活的结合,以促进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口、耳、手、脑并用,知行统一。
关于语文的综合性,《语文课程标准》较之历届“大纲”提得更为明确,更有新意。
心理学家索里和特尔福德指出:人是统一的单元,当他有所活动时,是整个人去反应。
当一个人的行为模式由于经验而有变化时,其运动的观念情感的方面都要发生变化。
又指出:人的每一个活动总是程度不同的包含运动观念和
情感的变化。
《语文课程标准》正是从一个新的维度论述语文教学的综合,主要是:知识与技能。
对于语文知识,一要有序,二要有度,三要有的放矢。
有序,即按照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由浅入深地传授有关语文知识,例如低年级以识字、写字为重点,有必要让学生了解一些有关汉字的笔顺笔划、偏旁部首的知识,低中年级让学生了解一些有关标点符号的知识,5、6年级要求学生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阅读说理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有度即语文教学中传授语文基础知识是必要的,但要有度,不能提高要求,不要把知识体系化,不要脱离能力培养去孤立地传授知识。
提倡在学生语言实践活动中传授知识,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关注能力的培养。
有的放矢即语文教学中传授的知识是有明确目的的,不是为了传授知识而传授知识,提倡在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中传授知识,不追求知识系统化,要明确在语文教学中掌握了一定知识不是终极目标,而是为了培养能力,发展能力,健全人格。
过去我们对语文能力的分项研究较多,综合性研究较少,所以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研究听说读写能力之间的关系和联系,研究字高句篇知识和听说读写能力之间的关系和联系,及其互补互促的特点和规律。
情感和态度在语文教学中,情感是一个十分主要因素。
因为语言文字除了达言,还有传情功能。
在语文教学中,大多是文质系美的创造。
在情感的陶冶中,展开想象,后动思维,从中感受、体会、感悟、理解并获得一定的语文能力。
阅读是一实践活动,所以必然有其起始、发展、高潮、结束的过程,我们关注阅读教学过程,也就是关注学生读书的过程,关注阅读能力形成的过程,关注阅读中的感知,想象思维过程,关注阅读中的感悟、体验、揣摩、领悟的过程,是学生由不懂到懂,由不会到会的过程。
在教学中,虽然教学步骤是致的,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却是千差万别的思维活动,方式不同,情感活动的一种体现。
在语文教学中,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过程方法是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的。
其中知识、能力是基础,在一定知识基础上培养能力,在形成能力的过程中获取知识方法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中介。
无
论是形之于外的动作技能,行为操作,或是隐伏于内的心智活动,都体现在一定教学过程中,在语言实践活动中产生情感体验,树立正确的态度、情感、态度伴随教学过程又推动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