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离定律解题方法总结 ppt课件
合集下载
分离定律的解题方法【公开课教学PPT课件 高中生物】
【例2】某二倍体植物中,抗病和感病这对相对性 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哪个杂交组合可以确定
性状的显隐性( B )
A、抗病纯合体×抗病纯合体, 或感病纯合体×感病纯合体
B、抗病纯合体×感病纯合体 C、抗病株×抗病株,或感病株×感病株 D、抗病株×感病株
【例3】玉米的甜和非甜是一对相对性状,随机取 非甜玉米和甜玉米进行间行种植,其中一定能够
(3)花粉鉴定法(适用于某些植物) 根据某植物产生的花粉种类来判断
原理:糯性和非糯性水稻的花粉中所含的淀粉淀粉 不同。糯性花粉中所含的是支链淀粉,遇碘变橙红 色,非糯性花粉中所含的淀粉为直链淀粉,遇碘变 蓝黑色。因此可用碘液来鉴定花粉的种类来判断该 植物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 步骤:取待测植物花粉放在载玻片上,再加一滴 碘液,制成装片,用显微镜观察 结果分析:
若视野中一半是橙红色,一半是蓝黑色,则待测植物是杂 合子
若视野中全是橙红色或全是蓝黑色,则待测植物是纯合子
三、推断基因型
(1)正推:由亲代推子代 (2)逆推:由子代推亲代 前提是熟记几种常见的杂交类型
关键是隐性突破,配合基因填充法
四、遗传概率计算
1、确定显、隐性
2、推断基因型
3、计算相关概率
【例5】已知白化病是一种隐性遗传病。小李患白 化病,但小李的父母及妹妹的表现型正常,问: (1)小李的妹妹携带白化病基因的可能性是多少? (2)如果小李的妹妹与一位白化病患者婚配,出 生病孩的概率是多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复等位基因: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有2个以上
【例14】人的ABO血型是复等位基因控制的。以下相关
叙述中,错误的是( A )
A. 子女之一为A型血时,双亲至少有一方一定是A型血 B. 双亲之一为AB型血时,不能生出O型血的孩子 C. 子女之一为B型血时,双亲之一有可能为A型血 D. 双亲之一为O型血时,不能生出AB型血的孩子
分离定律解题的规律与方法ppt课件
状分离出现的另一个性状就是 隐 性性状。
(3)后代分离比法:两个表现相同的个体交配后,若子代 出现性状分离比为 3∶1,则“3”对应的性状为 显 性性 状,“1”对应的性状为 隐 性性状。
学习·探究区
第3课时
【示例 1】 下表是豌豆花色的遗传实验结果,根据组合__二__和__三__
能判断出显性花色的类型。
F1 的性状表现和
本
组合 亲本性状表现 植株数目
课 栏
紫花 白花
目 开
一 紫花×白花 405
411
关
二 紫花×白花 807
0
三 紫花×紫花 1 240 413
解析 组合二可根据定义判断法,组合三可根据性状分离法 或分离比法。
学习·探究区
第3课时
2.题型 2:显性性状的个体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的判定
(1)测交法
性状,褐毛为隐性性状,且甲为显性纯合,丁为隐性。
(2)用 B、b 表示,则甲的遗传因子组成为 BB,丁的遗传因子组
本 成为 bb;乙黑毛×丁褐毛→有褐毛子兔,得知乙的遗传因子组
课 成为 Bb。
栏 目
(3)丙为黑毛,故其遗传因子组成为 BB 或 Bb,且为雄性。用杂
开 关
交法来判断其显隐性,丙×乙→观察后代毛色,从而加以分析
全为隐性
学习·探究区
第3课时
(2)由子代推断亲代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传因子组成与性状表现(逆推型) ①分离比法:运用上表直接逆推,如
显显性性∶∶隐隐性性==31∶∶11⇔⇔亲亲本本::AAa×a×Aaaa
本 F1全为显性⇔亲本: AA ×A 或aa
课 栏
全为隐性⇔亲本: aa×aa
目 ②隐性突破法:如果子代中有隐性个体存在,它往往是逆推过
孟德尔分离定律解题思路课件
在理解分离定律的适用范围基础上, 可以避免在解题过程中出现错误。
掌握解题技巧与思路
掌握解题技巧和思路 是解决孟德尔分离定 律问题的关键。
掌握这些技巧和思路 有助于快速准确地解 答问题。
解题思路包括理解题 意、判断基因型、计 算表现型及比例等步 骤。
THANKS
感谢观看
02
孟德尔分离定律的实质
配子形成
减数分裂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 分离,分别移向细胞两极,最终 形成四个单倍体配子。
配子形成过程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 上的等位基因随着染色体的分离 而分离,最终形成两种不同基因 型的配子。
基因型与表现型
基因型
指生物体内基因的组合方式,决定了 生物体的遗传特征。
相关基因。
不适用于线粒体和叶绿体中的基 因遗传,因为它们属于细胞质遗
传。
定律的发现与验证
发现
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发现了分离定律,并提出了假说演绎法来验证其科学 性。
验证
通过多代豌豆杂交实验,孟德尔观察到了性状分离现象,并通过数学统计方法 证明了分离定律的正确性。后来的遗传学研究进一步证实了孟德尔分离定律的 普遍适用性。
04
经典例题解析
例题一:豌豆杂交实验
总结词
理解分离比
详细描述
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发现,在杂合子自交时,显性: 隐性=3:1,这是分离定律的经典实验。
总结词
理解分离定律实质
详细描述
分离定律实质是杂合子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 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产生数量相等的两种雌、雄 配子。
总结词
确定亲本基因型
确定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
验证亲本基因型
根据题目描述,判断出显性基因和隐 性基因。
掌握解题技巧与思路
掌握解题技巧和思路 是解决孟德尔分离定 律问题的关键。
掌握这些技巧和思路 有助于快速准确地解 答问题。
解题思路包括理解题 意、判断基因型、计 算表现型及比例等步 骤。
THANKS
感谢观看
02
孟德尔分离定律的实质
配子形成
减数分裂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 分离,分别移向细胞两极,最终 形成四个单倍体配子。
配子形成过程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 上的等位基因随着染色体的分离 而分离,最终形成两种不同基因 型的配子。
基因型与表现型
基因型
指生物体内基因的组合方式,决定了 生物体的遗传特征。
相关基因。
不适用于线粒体和叶绿体中的基 因遗传,因为它们属于细胞质遗
传。
定律的发现与验证
发现
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发现了分离定律,并提出了假说演绎法来验证其科学 性。
验证
通过多代豌豆杂交实验,孟德尔观察到了性状分离现象,并通过数学统计方法 证明了分离定律的正确性。后来的遗传学研究进一步证实了孟德尔分离定律的 普遍适用性。
04
经典例题解析
例题一:豌豆杂交实验
总结词
理解分离比
详细描述
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发现,在杂合子自交时,显性: 隐性=3:1,这是分离定律的经典实验。
总结词
理解分离定律实质
详细描述
分离定律实质是杂合子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 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产生数量相等的两种雌、雄 配子。
总结词
确定亲本基因型
确定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
验证亲本基因型
根据题目描述,判断出显性基因和隐 性基因。
分离定律PPT教学课件_1
(2)子代有隐性个体,则其两个亲本至少有一个隐性遗传因 子,由此可推知亲本的遗传因子。如:
白色公羊 X 白色母羊
黑色小羊
很明显黑色是隐性(用aa来表示)所以两个亲本的遗传因子是Aa
规律性比值在解决遗传性问题的应用
后代显性:隐性为1 : 1,则亲本遗传因
子为:
Aa X aa
后代显性:隐性为3 : 1,则亲本的
容”日子呢?( × ) (此处应为“度 过”)
预
习检 测
4.近义词辨析
(1)囊括·包括
辨析:两个词都有包含的意思,但范围大小
不同。“囊括”是全部包括在内。
栏
目
链
①本词典共收词6万多条,包__括________了现代 接
汉语绝大多数语词。
②在今年春季运动会上,这个囊队括__________ 了田赛的全部冠军。
掌握基因分离规律,应抓住以下两点:
①成对的遗传因子具有独立性:成对的遗传因 子虽然共存于一个细胞内,但分别位于一对同 源染色体上,既不融合,也不混杂,各自保持 独立。 ②成对的遗传因子具有分离性:正是由于控制 相对性状的遗传因子在杂合体内存在,才使得 等位基因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随同源染色 体的分开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
类
出来的哪个亲本性状。
型 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1未表
现出来的哪个亲本性状。
性状分离:杂种的自交后代中,呈现不同性状
的现象。
❖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 ①方法:让F1与隐性纯合 亲本相交
测定F1配子的种类及比例 ②作用 测定F1的基因型
判断F1在形成配子时基因的行为
❖测交的结果:
粹自然科学的方法也被不断地提起和尝试着应用。( √ )
白色公羊 X 白色母羊
黑色小羊
很明显黑色是隐性(用aa来表示)所以两个亲本的遗传因子是Aa
规律性比值在解决遗传性问题的应用
后代显性:隐性为1 : 1,则亲本遗传因
子为:
Aa X aa
后代显性:隐性为3 : 1,则亲本的
容”日子呢?( × ) (此处应为“度 过”)
预
习检 测
4.近义词辨析
(1)囊括·包括
辨析:两个词都有包含的意思,但范围大小
不同。“囊括”是全部包括在内。
栏
目
链
①本词典共收词6万多条,包__括________了现代 接
汉语绝大多数语词。
②在今年春季运动会上,这个囊队括__________ 了田赛的全部冠军。
掌握基因分离规律,应抓住以下两点:
①成对的遗传因子具有独立性:成对的遗传因 子虽然共存于一个细胞内,但分别位于一对同 源染色体上,既不融合,也不混杂,各自保持 独立。 ②成对的遗传因子具有分离性:正是由于控制 相对性状的遗传因子在杂合体内存在,才使得 等位基因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随同源染色 体的分开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
类
出来的哪个亲本性状。
型 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1未表
现出来的哪个亲本性状。
性状分离:杂种的自交后代中,呈现不同性状
的现象。
❖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 ①方法:让F1与隐性纯合 亲本相交
测定F1配子的种类及比例 ②作用 测定F1的基因型
判断F1在形成配子时基因的行为
❖测交的结果:
粹自然科学的方法也被不断地提起和尝试着应用。( √ )
分离定律及自由组合规律解题技巧课件
1、隐性纯合突破法: 例题:现有一只白公羊与一只白母羊交配,生了 一只小黑羊。试问:那只公羊和那只母羊的基 因型分别是什么?它们生的那只小黑羊是什么 基因型。(用字母B、b表示) 公羊:Bb 母羊:Bb
小羊:bb
2、根据后代比例解题
确定性状的显、隐性,知道最基本的六种杂交组合。
以豌豆的高茎D和矮茎d为例: DD (1)DD x DD
②求配子的类型
AaBbDd 单独处理、彼此相乘——用分枝法 直接写出子代配子类型 Aa Bb Dd ABD D B ABd d A D AbD b d Abd D aBD B d a aBd abD b D d abd
求子代基因型: 例: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与基因型 为AaBB的个体杂交,后代能产生多 少种基因型?有哪些种类?其中基 因型为AABb的概率为多少?
(2) DD x Dd (3) DD x dd (4) Dd x Dd (5) Dd x dd (6) dd x dd DD、Dd
子代全部显性
Dd
显性:隐性=3:1 显性:隐性=1:1
子代全部隐性
根据后代比例解题
例:大豆的花色是由一对等位基因Pp控制着,下表 是大豆的花色三个组合的的遗传实验结果。
①求子代基因型的种类②求子代基因型的类 型③求子代个别基因型所占的比例
求子代表现型
①求子代表现型的种类②求子代表现型的 类型③求子代个别表现型所占的比例
例:基因型为AaBbDd (各对基因独立遗传)的
个体能产生几种类型的配子?配子的类型有哪几
种?其中基因型为ABD的配子出现的概率为多少?
解题思路:
解题思路:
①基因型的种类:
分解 AaBb ×AaBB
(Aa×Aa)、(Bb×BB) 3种基因型
分离定律及自由组合规律解题技巧PPT课件
公羊:Bb 母羊:Bb 小羊:bb
2、根据后代比例解题
确定性状的显、隐性,知道最基本的六种杂交组合。
以豌豆的高茎D和矮茎d为例: (1)DD x DD DD (2) DD x Dd DD、Dd (3) DD x dd Dd
子代全部显性
(4) Dd x Dd (5) Dd x dd (6) dd x dd
807
0
1240
413
(2) PP x pp
判断显性个体是否为纯合子的方法
自交法:看后代是否有性状分离 有:杂合子 无:纯合子 后代只有显性性状:纯合子
测交法: 后代有显性和隐性性状:杂合子
杂合子(Dd)连续自交n代的结果
• Dd
F1(DD,dd Dd)
1/2 1/2
• F2(DD,dd DD,dd Dd)…
求配子:
①求配子的种类②求配子的类型③求个别配 子所占的比例
求子代基因型:
①求子代基因型的种类②求子代基因型的类 型③求子代个别基因型所占的比例
求子代表现型
①求子代表现型的种类②求子代表现型的类 型③求子代个别表现型所占的比例
例:基因型为AaBbDd (各对基因独立遗传)的
个体能产生几种类型的配子?配子的类型有哪几
解题思路:
①基因型的种类:
分解 AaBb ×AaBB
(Aa×Aa)、(Bb×BB)
单独处理 (Aa×Aa)
3种基因型
(Bb×BB)
2种基因型
彼此相乘 (Aa×Aa)×(Bb×BB)
=3×2=6种
②求基因型的类型
单独处理、彼此相乘——用分枝法直接写出 子代基因型的类型
Aa×Aa
Bb×BB
AA Aa aa BB Bb
2、根据后代比例解题
确定性状的显、隐性,知道最基本的六种杂交组合。
以豌豆的高茎D和矮茎d为例: (1)DD x DD DD (2) DD x Dd DD、Dd (3) DD x dd Dd
子代全部显性
(4) Dd x Dd (5) Dd x dd (6) dd x dd
807
0
1240
413
(2) PP x pp
判断显性个体是否为纯合子的方法
自交法:看后代是否有性状分离 有:杂合子 无:纯合子 后代只有显性性状:纯合子
测交法: 后代有显性和隐性性状:杂合子
杂合子(Dd)连续自交n代的结果
• Dd
F1(DD,dd Dd)
1/2 1/2
• F2(DD,dd DD,dd Dd)…
求配子:
①求配子的种类②求配子的类型③求个别配 子所占的比例
求子代基因型:
①求子代基因型的种类②求子代基因型的类 型③求子代个别基因型所占的比例
求子代表现型
①求子代表现型的种类②求子代表现型的类 型③求子代个别表现型所占的比例
例:基因型为AaBbDd (各对基因独立遗传)的
个体能产生几种类型的配子?配子的类型有哪几
解题思路:
①基因型的种类:
分解 AaBb ×AaBB
(Aa×Aa)、(Bb×BB)
单独处理 (Aa×Aa)
3种基因型
(Bb×BB)
2种基因型
彼此相乘 (Aa×Aa)×(Bb×BB)
=3×2=6种
②求基因型的类型
单独处理、彼此相乘——用分枝法直接写出 子代基因型的类型
Aa×Aa
Bb×BB
AA Aa aa BB Bb
分离定律计算(理)PPT课件
4.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 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 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控制着相对性状 的基因
5.杂交:是指基因型不同的生物体之间相互交配的过程。 自交:指基因型相同的生物个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 测交:显性个体与隐性个体杂交,用来测定显性个体的基因组合 。 正交与反交:若以A为母本,B为父本称为正交;则以B为母本,A为
[例2]牛的毛色有黑色和棕色,如果两头黑牛交配生了一头棕 色子牛,请问这三头牛的基因型? 两亲本为Aa,子牛为aa
① 显×显→ 隐 可知两亲本都为杂合子
② 根据后代分离比解题
亲本
子代基因型及比例
子代表现型
AA×AA
AA
全为显性
AA×Aa
AA:Aa=1:1
全为显性
AA×aa
Aa
全为显性
Aa×Aa AA:Aa:aa=1:2:1 显性:隐性=3:1
上节回顾
一.相关概念 1.性状、表现型、基因型 2.纯合子、杂合子 3.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 4.显性基因、隐性基因、等位基因 5.杂交、自交、测交、正交与反交、回交 6.性状分离
★有关遗传规律的计算
(一)研究一对相对性状的(分离定律)
1、由亲代推出后代 ①直接基因型判断
2、根据亲代基因型直接推断子代基因型和表现型
①爬行鸡×爬行鸡→2977只爬行鸡和995只正常鸡
②爬行鸡×正常鸡→1676只爬行鸡和1661只正常鸡 (1)第一组两个亲本的基因型是_A_a_×__A_a__,子代爬行鸡的基因型是 _A_A_或__A_a__,正常鸡的基因型是__a_a___
3.杂合子连续自交n代的情况
Fn 杂合子 纯合子 显性
化——连续自交。
分离定律的解题思路与规律方法(课件)高一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2)
方法一:遗传因子填充法
根据亲代表现型→写出能确定的基因(如显性性状的基因型用A_表示)→ 根据子代一对基因分别来自两个亲本→推知亲代未知基因; 若亲代为隐性 性状,基因型只能是aa。
方法二:隐性纯合子突破法
如果子代中有隐性个体,则亲本必定都至少含有一个a基因,然后再根据 亲代的表现型进一步判断。
SzLwh
4.依次解决下列的遗传问题可采用的方法是
( B)
①鉴定一只白色(显性性状)公羊是否是纯种
②区分玉米的黄粒与白粒的显隐性
A.①让白色公羊与一只黑色母羊杂交;②让黄粒与白粒玉米杂交
√B.①让白色公羊与多只黑色母羊杂交;②让黄粒与白粒玉米杂交
C.①让白色公羊与一只黑色母羊杂交;②让黄粒玉米自交
D.①让白色公羊与一只黑色母羊杂交;②让白粒玉米自交
SzLwh
2.致死现象
(1)胚胎致死 ①隐性致死:
由于aa死亡,所以Aa自交后代中基因型及比例为 Aa∶AA=2∶1 . ②显性纯合致死:
由于AA死亡,所以Aa自交后代中基因型及比例为 Aa∶aa=2∶1 . (2)配子致死:
致死基因在配子时期发挥作用,从而不能形成有活力的配子的现象。 例如:A基因使雄配子致死,则Aa自交时,只能产生一种成活的a雄配子,A、a
6.某种植物的羽裂叶和全缘叶是一对相对性状。某同学用全缘叶植株(植株
甲)进行了下列四个实验。
①让植株甲进行自花传粉,子代出现性状分离
②用植株甲给另一全缘叶植株授粉,子代均为全缘叶
③用植株甲给羽裂叶植株授粉,子代中全缘叶与羽裂叶的比例为1∶1
④用植株甲给另一全缘叶植株授粉,子代中全缘叶与羽裂叶的比例为3∶1
SzLwh
SzLwh
SzLwh
人教版生物高中必修二《 分离定律的应用及解题方法》PPT课件
A.鼠的黑色性状由显性遗传因子控制 B.后代黄鼠中既有杂合子又有纯合子 C.黄鼠后代出现黑鼠是基因突变所致 D.黄鼠与黑鼠交配,后代中黄鼠约占 1/2
解析:由题干信息推知:黄色为显性,黑色为隐性,并且后 代有显性纯合致死现象。黄鼠后代出现黑鼠是遗传因子分离和配 子的结合造成的,基因突变的频率低,不会出现一定的比例。黄 色鼠都为杂合子(Aa),黑色鼠都为隐性纯合子(aa),后代中黄色鼠 和黑色鼠的比例为 1∶1。
答案:C
3.从性遗传 从性遗传是指常染色体上的遗传因子,由于性别的差 异而表现出男、女性分布比例上或表现程度上的差别。如 男性秃顶的遗传因子组成为 Bb、bb,女性秃顶的遗传因 子组成只有 bb。此类问题仍然遵循遗传的基本规律,解 答的关键是准确区分遗传因子组成和表现类型的关系。
[例题 6]一对灰翅昆虫交配产生的 91 只后代中,有黑翅 22 只, 灰翅 45 只,白翅 24 只。若黑翅与灰翅昆虫交配,则后代中黑翅的 比例最有可能是( )
2.某些致死基因 (1)隐性致死:隐性遗传因子存在于同一对同源染色 体上时,对个体有致死作用。如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红细 胞异常,使人死亡);植物中的白化基因,使植物不能形 成叶绿素,从而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而死亡。
(2)显性致死及种类 ①显性致死:显性遗传因子具有致死作用,如人的神 经胶症基因(皮肤畸形生长,智力严重缺陷,出现多发性肿 瘤等症状)。 ②显性致死又分为显性纯合致死和显性杂合致死,若 为显性纯合致死,杂合子自交后代显性∶隐性=2∶1。 (3)配子致死:指致死基因在配子时期发生作用,从而 不能形成有生活力的配子的现象。
解 析 : 根 据 分 离定 律 可 知 ,杂 合 子 (Tt) 自 交 ,子 一 代 (F1) 为 1TT∶2Tt∶1tt,Tt 的比例为 1/2(无被淘汰个体),所以连续自交三 代后杂合抗病水稻(Tt)的概率为(1/2)3=1/8,纯合子占 1-1/8=7/8。 由于显性纯合子与隐性纯合子比例相等,所以抗病纯合子在所有 后代中占 1/2×7/8=7/16,抗病纯合子在抗病个体中占 7/16÷(1/8 +7/16)=7/9。
解析:由题干信息推知:黄色为显性,黑色为隐性,并且后 代有显性纯合致死现象。黄鼠后代出现黑鼠是遗传因子分离和配 子的结合造成的,基因突变的频率低,不会出现一定的比例。黄 色鼠都为杂合子(Aa),黑色鼠都为隐性纯合子(aa),后代中黄色鼠 和黑色鼠的比例为 1∶1。
答案:C
3.从性遗传 从性遗传是指常染色体上的遗传因子,由于性别的差 异而表现出男、女性分布比例上或表现程度上的差别。如 男性秃顶的遗传因子组成为 Bb、bb,女性秃顶的遗传因 子组成只有 bb。此类问题仍然遵循遗传的基本规律,解 答的关键是准确区分遗传因子组成和表现类型的关系。
[例题 6]一对灰翅昆虫交配产生的 91 只后代中,有黑翅 22 只, 灰翅 45 只,白翅 24 只。若黑翅与灰翅昆虫交配,则后代中黑翅的 比例最有可能是( )
2.某些致死基因 (1)隐性致死:隐性遗传因子存在于同一对同源染色 体上时,对个体有致死作用。如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红细 胞异常,使人死亡);植物中的白化基因,使植物不能形 成叶绿素,从而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而死亡。
(2)显性致死及种类 ①显性致死:显性遗传因子具有致死作用,如人的神 经胶症基因(皮肤畸形生长,智力严重缺陷,出现多发性肿 瘤等症状)。 ②显性致死又分为显性纯合致死和显性杂合致死,若 为显性纯合致死,杂合子自交后代显性∶隐性=2∶1。 (3)配子致死:指致死基因在配子时期发生作用,从而 不能形成有生活力的配子的现象。
解 析 : 根 据 分 离定 律 可 知 ,杂 合 子 (Tt) 自 交 ,子 一 代 (F1) 为 1TT∶2Tt∶1tt,Tt 的比例为 1/2(无被淘汰个体),所以连续自交三 代后杂合抗病水稻(Tt)的概率为(1/2)3=1/8,纯合子占 1-1/8=7/8。 由于显性纯合子与隐性纯合子比例相等,所以抗病纯合子在所有 后代中占 1/2×7/8=7/16,抗病纯合子在抗病个体中占 7/16÷(1/8 +7/16)=7/9。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n
杂合子 纯合子 合子
合子 状个体 状个体
所占 比例
1 2n
1
-
1 2n
11 2 - 2 n1
11 2 - 2 n1
1 2
1 2 n1
11 2 - 2 n1
特别提醒
(1)亲本必须是杂合子,n是自交次数,而不是代数。 (2)分析曲线时,应注意辨析纯合子、显性(隐性) 纯合子,当n→∞,子代中纯合子所占比例约为1, 而显性(隐性)纯合子所占比例约为1/2。
(3)在连续自交过程中,若逐代淘汰隐性个体,则
Fn中显性纯合子所占比例为(2n-1)/(2n+1)。
例5: 现用Tt品种逐代自交,并在每一代淘汰tt个体 培育稳定遗传的TT个体,欲使TT的个体达95%以 上,至少自交多少代?
四、方法技巧
自交和自由交配 自交是基因型相同的个体间交配。
自由交配是雌、雄个体间的杂交,一定涉及到 不同基因型的生物体,也包括自交。
身概率
五、有关分离定律问题的解决思路
分离定律的问题主要有两种类型:正推类和逆 推类
亲代遗传因子 组成、亲代性 状表现及比例
逆推类问题 后代遗传因子
组成、后代性 正推类问题 状表现及比例
正推类型
方法 棋盘法或分支法
注意:显性性状个体有两种可能性(显纯和显杂)需 要确定。若一显性个体的双亲或子代中有隐性个体, 则它必为杂合子,但无隐性个体不一定为显性纯合子。 依据: 一对等位基因的遗传情况
分离定律的常见题型 及解题思路
一、相对性状中显隐性关系的判断
1、杂交法
如果具有相对性状的个体杂交,子代只表现出一个 亲本的性状,则子代表现出的那个性状为显性性状, 未表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为隐性性状。
可表示为A×B→A, 则A为显性性状,B为隐性性状。
(A、B为一对相对性状)
2、自交法
如果两个性状相同的亲本杂交,子代出现 了不同的性状(性状分离),则这两个亲本一 定是显性杂合子,子代新出现的性状为隐性性 状。
全为aa 自交
例8、杂种黄色子粒(Yy)豌豆自交,后代
1200粒黄色种子中,纯种黄色种子的数目
为( )
A、0粒
B、300粒
C、400粒
D、600粒
答案:C
逆推型
方法一:基因填充法
先根据亲代表现型写出能确定的基因, 如显性性状的基因型可用A_来表示,那么隐 性性状基因型只有一种aa,根据子代中有一 对基因分别来自两个亲本,可推出亲代中未 知的基因。
注意
(1)若以Aa为亲代,其自交得F1为子一代,n值为其 自交次数。
(2)若以Aa为子一代,其自交所得子代为子二代,则 表中n值都要换成(n-1).
杂合子自交后代所占比例的曲线辨析
[典型图示]
①表示 纯合子(AA和aa)所占比例
信
息
②表示 显性(隐性)纯合子所占比例
解
读
③表示 杂合子所占比例
显性纯 隐性纯 显性性 隐性性
皱粒×皱粒 圆粒×圆粒 圆粒×皱粒
后代表现型和植株数目
圆粒
皱粒
0
102
125
40
152
141
组合 序号
杂交组合类型
一
皱粒×皱粒
二
圆粒×圆粒
三
圆粒×皱粒
后代表现型和植株数目
圆粒
皱粒
0
102
125
40
152
141
1、根据组合二可知圆粒对皱粒为显性,因为圆粒与 圆粒杂交产生了圆粒和皱粒,并且其数量比约为3:1。
2、组合一为rr×rr;组合二为 Rr×Rr;组合三为 Rr×rr。
3、组合三为测交类型。
二、显性纯合子BB与杂合子Bb的鉴别方法
区分显型纯合子与杂合子,关键是掌握一条 原则,即纯合子能稳定遗传,自交后代不发生分 离,杂合子不能稳定遗传,自交后代往往发生分 离。
显性纯合子BB与杂合子Bb的实验方法
一般情况下,植物测定时采用自交和测交 都可以,但“自交”的方法比测交方法简单 (不需要人工去雄、授粉),同时又能保证 纯合体的留种。
动物一般只能是用测交法
例2、猪的白毛对黑毛为显性,要判断一只白毛猪 是否是纯合子,选用与它交配的猪最好是
A.纯种白毛猪 C.杂种白毛猪
B.黑毛猪
B
D.以上都不对
例3、小麦抗锈病对易染病是显性。现有甲、乙两种 抗锈病的小麦,但有一种是杂合子。下列方法中对鉴 别、保留纯合子抗锈病小麦最好的是( )
方法二、 隐性纯合突破法
例9:绵羊的白色由显性基因(B)控制,黑色由隐 性基因(b)控制。现有一只白色公羊与一只白 色母羊,生了一只黑色小羊。试问:公羊和母羊 的基因型分别是什么?它们生的那只小羊又是 什么基因型?
(1)根据题意列出遗传图解:
1、测交法
待测个体×隐型纯合子
结果分析
若后代无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 纯合子
若后代有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 杂合子
显性纯合子BB与杂合子Bb的鉴别方法
2、自交法
待测个体×待测个体 若后代有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杂
结果分析 合子 若后代无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纯 合子
显性纯合子BB与杂合子Bb的鉴别方法
亲本基因型 后代基因型 后代表现型 交配方式
杂交组合 及比例
及比例
AA×AA
AA
全为A_
自交
AA×Aa AA×aa
AA:A杂交
Aa×Aa Aa×aa
AA:Aa:aa= A_:aa=3:1 自交
1:2:1
Aa:aa=1:1 A_:aa=1:1 测交
aa×aa
aa
可表示为A×A→A、B,则A为显性性状, B为隐性性状。
例1、 豌豆种子的形状是由一对基因R和r控制的,下 表是有关豌豆种子形状的三组杂交试验结果。
1、根据哪个组合能判断出显性类型,试说明理由。 2、写出各个组合中两个亲本的基因型。 3、哪一个组合为测交试验,写出遗传图解。
组合 序号
一 二
三
杂交组合类型
举一反三
例7、果蝇灰身(B)对黑身(b)为显性,现将纯 种灰身果蝇与黑身果蝇杂交,产生的F1代再自交产 生F2代,将F2代中所有黑身果蝇除去,让灰身果蝇 自由交配,产生F3代。问F3代中灰身与黑身果蝇的
比例是 ( C )
A.3:1 B.5:1 C.8:1 D.9:1
所求概率(自由交配)=父本概率×母本概率×自
A.甲×甲、乙×乙 B.甲、乙分别与隐性类型测交
C.甲×乙
D.甲×乙得子代自交
A
三、杂合子Aa连续自交,第n代的比例情况
Fn 杂合 纯合子 显性纯 隐性纯 显性性 隐性性
子
合子 合子 状个体 状个体
所占 比例
1 2n
1
1 2n
1 2
1 2 n1
1 2
1 2 n1
1 2
1 2 n1
1 2
1 2 n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