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直流电机绕组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片(即相邻的换向片)距离.
k 1 换向片极距yc必须符合 P yc k 1 即 yc 为什么?? P
N
15 1
S
7 8
N
S
14 15
讲述单波绕组联结规律的节距、绕组展开图、元件联结图、并联支路图。
以一台 2 p 4, Q S K 15 的直流电机为例。
1、单波绕组的节距
B2
16
单叠绕组并联支路对数等于电机的极对数,即: a p
4.单迭绕组的特点
元件的两个出线端连接于相邻两个换向片上。 串联所有上元件边在同一极下的元件, 形成一条支路。 每增加一对主极就增加一对支路。并联支路数等于磁 极数, 2a=2p; 整个电枢绕组的闭合回路中, 感应电动势的总和为零, 绕组内部无换流; 每条支路由不相同的电刷引出, 电刷不能少, 电刷 数等于磁极数; 正负电刷引出的电动势即为每一支路的电动势, 电枢 电压等于支路电压; 由正负电刷引出的电枢电流Ia为各支路电流之和, 即
Ia 2ai a
单迭绕组和单波绕组的区别
单迭绕组:先串联所有上元件边在同一极下的元件, 形成一条支路。 每增加一对主极就增加一对支路。 2a=2p。 迭绕组并联的支路数多, 每条支路中串联元件 数少,适应于较大电流、较低电压的电机。 单波绕组:把全部上元件边在相同极性下的元件 相连,形成一条支路。 整个绕组只有一对支路, 极数的增减与支路数无关。 2a=2。 波绕组并联的支路数少, 每条支路中串联元件数 多, 适用于较高电压、较小电流的电机。
2 3 6 5
1
2
3 4
4
注意:电枢转动时情况?? 转60度时情况
3.电枢绕组的联结方法
绕组联结方法主要表述绕组联结规律的 节距、绕组展开图、元件联结图、并联支路图。 单波绕组、单叠绕组、复波绕组、复叠绕 组、混合绕组等。
叠绕组
波绕组
4.有关电枢绕组名词、术语
极轴线:磁极中心线 几何中心线:磁极之间的平分线 极距:铁心表面, 一个极所占的距离。 元件: 第一节距y1(元件跨距)
τ τ τ
电枢转向
15
16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y1 4 yc 1
S
N
S
N
S
14 15 16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B2
A1
B1
A2
B2
绕组放置
元件1: 上元件边在1槽, 下元件边放在相距y1=5即6槽下层。
元件2: 上元件边在2槽, 下元件边放在相距y1=5即7槽下层。以此类推
2、单叠绕组的元件联结次序
上层元件边 下层元件边
1 2 3 4 5 6 7 8 9 10
整个绕组是一个闭合回路。
11 12 13 14 15 16 1 闭合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
2
3
4
3、单叠绕组的并联支路图
2 8 3 7 4 6 6
B1
A1
2
A2
1
5
5
9
1
10
9
10
11 15
12 14 13 13 14
为了端部对称, 首末端所连的两换向片之间的中心线与1# 元件的轴线重合。 1#元件上层边所连的换向片定为1#。 依 次联接。
磁极放置: N、S极磁极均匀交替的排列。 电刷的放置:放在与主极轴线对准的换向片上。 单波绕
组的各个电刷在换向器表面的距离也相等,但是短路元件数不等于 电刷数.
3瞬间单波绕组电路图
电枢绕组的一般知识
一、基本知识 1、电枢绕组与换向片
结论:
通过换向片,6个线圈依次串连构成一个闭合回路。
2、电枢绕组与电刷连接
两个电刷位于换向器内圆对称位置(实际放置在外圆上)。位于对称 位置的电刷将闭合的6个线圈分成两个并联支路。 注意:电枢转动时情况?? 转60度时
1 6 5 1 6 2 5 3 4
换向器节距yc:
元件数S(Z),槽数Q,换向片数K
Leabharlann Baidu 基本绕组形式
一、 单迭(叠)绕组: 迭: 两个相临联接的元件, 后一元件 的首端部紧迭在前一元件的末端部。 单: 首末端相联的两换向片相隔 一个换向片的宽度。
yc=1
特点: 槽数Q、元件数S和换向片数K三者相同
以一台
2 p 4,
1.单迭绕组展开图
2. 绕组放置 绕组放置
τ
Q S K 16 的直流电机为例。
3.安放磁极电刷 安放磁极、电刷
τ τ
1. 槽展开 槽展开
τ
1
2
3 N
4
5
6 S7
8
9
10 N 11
12 13
14 S 15
16
15 16
1
+
2
3
4
5
-
6
7
8
9
+
10 11
12 13
-
14
+
-
以一台
2 p 4,
τ
Q S K 16 的直流电机为例。
某一瞬间电刷、磁极放置
磁极:磁极宽度约0.7τ
, 均匀分布,N、S极交替安排。
电刷放置:电刷放置在使电刷的中心线与主磁极轴线对准的换向片上。 实际运行时,电刷是静止不动的,电枢在旋转,但是被电刷所短路的元件, 永远都是处于电机的几何中性线,其感应电动势是接近零的。
可以看出,一个磁极下导体电流的方向是完全一致的(同一槽中上下层边 不属于同一线圈。但电流的方向一致)。而且,N、S极下导体电流的方向 相反,所以对电动机而言能产生一个方向固定的转矩。且为了产生拖动性 质最大的电磁转矩,电刷在换向器表面的距离相等,短路元件数等于电刷数.
单波绕组并联支路对数与电机极对数无关, a 1
4.单波绕组的特点
元件的两个出线端连接于相隔很远两个换向片上。 把全部上元件边在相同极性下的元件相连,形成一条支 路,整个绕组只有一对支路。并联支路对数等于1, a=1; 整个电枢绕组的闭合回路中, 感应电动势的总和为零, 绕组内部无换流; 由引出支路观点看,支路数只有两条,仅需一对电刷.但从 节约换向器材料看,一般单波绕组电刷数仍等于磁极数; 正负电刷引出的电动势即为每一支路的电动势, 电枢电 压等于支路电压; 由正负电刷引出的电枢电流Ia为各支路电流之和, 即
直流电机绕组的归纳
所有的直流电机的电枢绕组总是自成闭路. 电枢绕组的支路数(2a)永远是成对出现,这是由于磁极数(2p) 是一个偶数.
注:a-支路对数 p-极对数
为了得到最大的直流电势(产生最大的拖动性质电磁转矩),电刷 放在磁极轴线下的换向片上,总是与位于磁极几何中线上的导体相 接触。
或
15 1 y1 (Q / 2 p) 4 4 4 15 3 y1 (Q / 2 p) 3 4 4
K 1 15 1 yc 7 p 2
2、单波绕组的展开图
元件、磁极、电刷放置原则
元件、换向片的放置:
1#元件上层边1#槽, 下层边4#槽;首末端所连的换向片相 距yc=7;
Ia 2ai a
二、单波绕组
波绕组:一个元件首末端所接的两换向片
相隔很远,相串联的两元件也相隔较远, 多个 元件紧相串联后形似波浪。
•为了使紧相串联的元件所产生的电势同向相加,使紧相串联的两个元件的边相 隔大约两个极距,在磁场中位置差不多相对应的元件连接在一起
•单波绕组:起始换向片与绕电枢一周后所连接的换向片相距为一个换向
k 1 换向片极距yc必须符合 P yc k 1 即 yc 为什么?? P
N
15 1
S
7 8
N
S
14 15
讲述单波绕组联结规律的节距、绕组展开图、元件联结图、并联支路图。
以一台 2 p 4, Q S K 15 的直流电机为例。
1、单波绕组的节距
B2
16
单叠绕组并联支路对数等于电机的极对数,即: a p
4.单迭绕组的特点
元件的两个出线端连接于相邻两个换向片上。 串联所有上元件边在同一极下的元件, 形成一条支路。 每增加一对主极就增加一对支路。并联支路数等于磁 极数, 2a=2p; 整个电枢绕组的闭合回路中, 感应电动势的总和为零, 绕组内部无换流; 每条支路由不相同的电刷引出, 电刷不能少, 电刷 数等于磁极数; 正负电刷引出的电动势即为每一支路的电动势, 电枢 电压等于支路电压; 由正负电刷引出的电枢电流Ia为各支路电流之和, 即
Ia 2ai a
单迭绕组和单波绕组的区别
单迭绕组:先串联所有上元件边在同一极下的元件, 形成一条支路。 每增加一对主极就增加一对支路。 2a=2p。 迭绕组并联的支路数多, 每条支路中串联元件 数少,适应于较大电流、较低电压的电机。 单波绕组:把全部上元件边在相同极性下的元件 相连,形成一条支路。 整个绕组只有一对支路, 极数的增减与支路数无关。 2a=2。 波绕组并联的支路数少, 每条支路中串联元件数 多, 适用于较高电压、较小电流的电机。
2 3 6 5
1
2
3 4
4
注意:电枢转动时情况?? 转60度时情况
3.电枢绕组的联结方法
绕组联结方法主要表述绕组联结规律的 节距、绕组展开图、元件联结图、并联支路图。 单波绕组、单叠绕组、复波绕组、复叠绕 组、混合绕组等。
叠绕组
波绕组
4.有关电枢绕组名词、术语
极轴线:磁极中心线 几何中心线:磁极之间的平分线 极距:铁心表面, 一个极所占的距离。 元件: 第一节距y1(元件跨距)
τ τ τ
电枢转向
15
16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y1 4 yc 1
S
N
S
N
S
14 15 16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B2
A1
B1
A2
B2
绕组放置
元件1: 上元件边在1槽, 下元件边放在相距y1=5即6槽下层。
元件2: 上元件边在2槽, 下元件边放在相距y1=5即7槽下层。以此类推
2、单叠绕组的元件联结次序
上层元件边 下层元件边
1 2 3 4 5 6 7 8 9 10
整个绕组是一个闭合回路。
11 12 13 14 15 16 1 闭合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
2
3
4
3、单叠绕组的并联支路图
2 8 3 7 4 6 6
B1
A1
2
A2
1
5
5
9
1
10
9
10
11 15
12 14 13 13 14
为了端部对称, 首末端所连的两换向片之间的中心线与1# 元件的轴线重合。 1#元件上层边所连的换向片定为1#。 依 次联接。
磁极放置: N、S极磁极均匀交替的排列。 电刷的放置:放在与主极轴线对准的换向片上。 单波绕
组的各个电刷在换向器表面的距离也相等,但是短路元件数不等于 电刷数.
3瞬间单波绕组电路图
电枢绕组的一般知识
一、基本知识 1、电枢绕组与换向片
结论:
通过换向片,6个线圈依次串连构成一个闭合回路。
2、电枢绕组与电刷连接
两个电刷位于换向器内圆对称位置(实际放置在外圆上)。位于对称 位置的电刷将闭合的6个线圈分成两个并联支路。 注意:电枢转动时情况?? 转60度时
1 6 5 1 6 2 5 3 4
换向器节距yc:
元件数S(Z),槽数Q,换向片数K
Leabharlann Baidu 基本绕组形式
一、 单迭(叠)绕组: 迭: 两个相临联接的元件, 后一元件 的首端部紧迭在前一元件的末端部。 单: 首末端相联的两换向片相隔 一个换向片的宽度。
yc=1
特点: 槽数Q、元件数S和换向片数K三者相同
以一台
2 p 4,
1.单迭绕组展开图
2. 绕组放置 绕组放置
τ
Q S K 16 的直流电机为例。
3.安放磁极电刷 安放磁极、电刷
τ τ
1. 槽展开 槽展开
τ
1
2
3 N
4
5
6 S7
8
9
10 N 11
12 13
14 S 15
16
15 16
1
+
2
3
4
5
-
6
7
8
9
+
10 11
12 13
-
14
+
-
以一台
2 p 4,
τ
Q S K 16 的直流电机为例。
某一瞬间电刷、磁极放置
磁极:磁极宽度约0.7τ
, 均匀分布,N、S极交替安排。
电刷放置:电刷放置在使电刷的中心线与主磁极轴线对准的换向片上。 实际运行时,电刷是静止不动的,电枢在旋转,但是被电刷所短路的元件, 永远都是处于电机的几何中性线,其感应电动势是接近零的。
可以看出,一个磁极下导体电流的方向是完全一致的(同一槽中上下层边 不属于同一线圈。但电流的方向一致)。而且,N、S极下导体电流的方向 相反,所以对电动机而言能产生一个方向固定的转矩。且为了产生拖动性 质最大的电磁转矩,电刷在换向器表面的距离相等,短路元件数等于电刷数.
单波绕组并联支路对数与电机极对数无关, a 1
4.单波绕组的特点
元件的两个出线端连接于相隔很远两个换向片上。 把全部上元件边在相同极性下的元件相连,形成一条支 路,整个绕组只有一对支路。并联支路对数等于1, a=1; 整个电枢绕组的闭合回路中, 感应电动势的总和为零, 绕组内部无换流; 由引出支路观点看,支路数只有两条,仅需一对电刷.但从 节约换向器材料看,一般单波绕组电刷数仍等于磁极数; 正负电刷引出的电动势即为每一支路的电动势, 电枢电 压等于支路电压; 由正负电刷引出的电枢电流Ia为各支路电流之和, 即
直流电机绕组的归纳
所有的直流电机的电枢绕组总是自成闭路. 电枢绕组的支路数(2a)永远是成对出现,这是由于磁极数(2p) 是一个偶数.
注:a-支路对数 p-极对数
为了得到最大的直流电势(产生最大的拖动性质电磁转矩),电刷 放在磁极轴线下的换向片上,总是与位于磁极几何中线上的导体相 接触。
或
15 1 y1 (Q / 2 p) 4 4 4 15 3 y1 (Q / 2 p) 3 4 4
K 1 15 1 yc 7 p 2
2、单波绕组的展开图
元件、磁极、电刷放置原则
元件、换向片的放置:
1#元件上层边1#槽, 下层边4#槽;首末端所连的换向片相 距yc=7;
Ia 2ai a
二、单波绕组
波绕组:一个元件首末端所接的两换向片
相隔很远,相串联的两元件也相隔较远, 多个 元件紧相串联后形似波浪。
•为了使紧相串联的元件所产生的电势同向相加,使紧相串联的两个元件的边相 隔大约两个极距,在磁场中位置差不多相对应的元件连接在一起
•单波绕组:起始换向片与绕电枢一周后所连接的换向片相距为一个换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