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文言文常用字词翻译

合集下载

文言文的常见字词翻译

文言文的常见字词翻译

1. 也:表示句末停顿或语气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了”、“啊”等。

例如:“吾友也,善饮酒。

”(我的朋友啊,喜欢喝酒。

)2. 而:连词,表示转折、递进、因果等关系。

例如:“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人生得意的时候要尽情欢乐,不要让金樽空对着月亮。

)3. 故:连词,表示因果、结果。

例如:“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战斗,需要勇气。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4. 其:代词,指代前文提到的人或事物。

例如:“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孔子说:“学习并且经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5. 之:代词,指代前文提到的人或事物;助词,表示所属关系。

例如:“子路之勇,吾未之有见。

”(子路的勇敢,我从未见过。

)6. 与:介词,表示和、跟。

例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青青的衣领,悠悠的我心。

)7. 何:疑问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什么”。

例如:“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怎样解除忧愁?只有酒才能解忧。

)8. 以:介词,表示原因、手段等。

例如:“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9. 所:助词,与“以”连用,表示所属关系。

例如:“人所共知。

”(众所周知。

)10. 于:介词,表示时间、地点、原因等。

例如:“子路于卫,闻有孔子。

”(子路在卫国,听说有孔子。

)11. 乃:副词,表示转折、出乎意料等。

例如:“此乃天命也。

”(这是天命。

)12. 则:连词,表示顺承、因果等关系。

例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学习并且经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13. 且:连词,表示递进、转折等关系。

例如:“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君子之间的交往淡如水,小人之间的交往甜如蜜。

)14. 也:语气词,表示肯定、感叹等。

例如:“善哉,哉!”(好啊,啊!)15. 谓:动词,表示说、告诉。

例如:“孔子谓弟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孔子对弟子说:“学习并且经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通过以上对文言文中常见字词的翻译,希望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古文,领略我国古典文化的魅力。

文言文常考字词翻译

文言文常考字词翻译

文言文常考字词翻译文言文常考字词翻译:1.让:责备,责怪。

2.尤:罪过,过错;怨恨;归咎;特别。

3.折:驳斥,使对方屈服。

4.谮:说坏话诬陷别人。

5.衔:藏在心中,特指怀恨。

6.劾:揭发罪状。

7.讦:攻击或揭发别人的短处。

8.逋:①逃亡,逃跑;②拖延,迟延。

9.械:桎梏,脚镣和手铐。

10.觐:原指诸侯朝见天子。

11.祚:福;帝王。

践祚:登上帝位。

12.劝:①鼓励,奖励;②受到鼓励、奖励。

13.课:考核、督促、征收。

14.风、化:教育感化。

15.按、案:巡视,巡行;考察,核实,查明。

16.游:①游玩,浏览;②旅行,外出求学或求官;③交际,交往。

17.趣、趋:①趋向、奔赴,又引申为赶快,迅速;②通“促”,催促。

18.劾:举报,检举,揭发。

19.白:告诉,报告。

常用于官吏之间。

20.短:进谗言,说坏话。

21.固:本来,坚持,坚固。

22.第:但、只管。

23.贷:借出,宽恕。

24.逮:达到。

25.迨:等到。

26.殚:竭尽。

27.耽:沉溺。

28.但:只、仅仅,徒然。

29.惮:畏惧。

30.秩:官吏的俸禄,次序。

31.恶:哪里,讨厌。

32.典:法则、制度,主管,主持。

33.吊:慰问。

34.牒:文书。

35.谮:诬陷。

36.斫:砍。

37.诘:责问。

38.靖:安定。

39.就:接近。

40.竟:完毕、终了,从头到尾。

41.绝:断绝,非常,超越,横渡。

42.堪:忍受,能够。

43.悉:全、尽。

44.息:生长,繁殖,停止。

45.袭:因循,沿袭,侵袭。

46.葸:畏怯。

47.黠:狡猾。

48.狎:轻侮。

49.遐:远。

50.暇:空闲。

51.下:攻克,交给……去处理。

52.鲜:少。

53.先:祖先,死去的。

54.嫌:疑惑,仇怨。

55.相:容貌,辅助。

56.荫庇:封建时代子孙因祖上的官爵而受到封赏。

57.隅:角落。

58.不虞:没料到。

59.渝:改变。

60.膺:胸。

61.英:花。

62.营:经营,谋求。

63.寓:寄寓。

64.谕:告诉,知道,了解。

常见文言文字词翻译

常见文言文字词翻译

常见文言文字词翻译汝——你予——我;给夫——那;句首发语词;丈夫;成年男子的通称,人奉——通“俸”侍奉;接受、奉行;供养妻子——妻子和孩子曰——说睡——坐寐,即坐着打瞌睡股——大腿谤——指公开批评错误爱——古代有两个常用义项,一是亲爱义,古今相同;一是吝惜义,今已消失谪——贬官谢——感谢;道歉虽——虽然;即使愠——怨恨遂——于是就故——特意;缘故旦——早晨俨然——整齐的样子乳——喂奶绝境——与世隔绝的地方交通——交错相通鲜美——鲜嫩美丽持——凭借,依靠良——真、实在蕃——多辞——推辞;语言策——马鞭;鞭打、驱使;记录;计谋鹄——天鹅安——怎么;养卑——低下;身份低微进——在朝廷上做官退——不在朝廷上做官去——放弃;距离;离开方——面积以——所以;认为;因为暝——昏暗居——停留。

语文文言文翻译常用字词

语文文言文翻译常用字词

一、名词1. 人:人,通“仁”,仁爱、仁德之意。

如:“仁者爱人。

”(孔子《论语》)翻译:仁爱的人爱别人。

2. 天:自然界,宇宙。

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易经》)翻译:宇宙运行不息,君子应自强不息。

3. 地:土地、大地。

如:“地广人稀。

”(成语)翻译:土地广阔,人烟稀少。

4. 国:国家、国度。

如:“国破山河在。

”(杜甫《春望》)翻译:国家虽然破败,但山河依然存在。

5. 家:家庭、家族。

如:“家和万事兴。

”(成语)翻译:家庭和睦,万事兴旺。

二、动词1. 为:做、成为。

如:“为天下先。

”(成语)翻译:成为天下的先锋。

2. 行:走、行走。

如:“行百里者半九十。

”(成语)翻译:走了一百里的路,还剩下九十里。

3. 见:看见、出现。

如:“见贤思齐焉。

”(孔子《论语》)翻译:看见贤人,就要向他看齐。

4. 得:得到、获得。

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翻译:行善事的人得到多帮助,行恶事的人得到少帮助。

5. 失:失去、丢失。

如:“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成语)翻译:在东方失去了,在西方得到了。

三、形容词1. 大:大、巨大。

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翻译:大江东流去,浪花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2. 小:小、微小。

如:“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

”(成语)翻译:小事隐藏在野外,大事隐藏在市井。

3. 善:善良、善良的。

如:“善者不仁,仁者不善。

”(孔子《论语》)翻译:善良的人不仁,仁爱的人不善良。

4. 恶:邪恶、邪恶的。

如:“恶贯满盈。

”(成语)翻译:罪恶深重。

5. 美丽:美丽、美好的。

如:“美人迟暮。

”(成语)翻译:美丽的女子迟暮。

四、副词1. 乃:于是、就。

如:“乃知非吾罪也。

”(成语)翻译:才知道不是我的罪过。

2. 即:就是、即是。

如:“即位为帝。

”(成语)翻译:即位成为皇帝。

3. 所:所、所……的地方。

如:“所过之处,草木皆兵。

”(成语)翻译:所经过的地方,草木都变成了兵。

文言文的翻译字词

文言文的翻译字词

1. 乃:表示“是、就是”,如:“吾乃孟子。

”(我是孟子。

)2. 之:代词,表示“他、她、它”,如:“孔子之门人,颜回之贤。

”(孔子的学生,颜回很贤能。

)3. 而已:表示“罢了、就如此”,如:“吾食之而已。

”(我只吃这么多了。

)4. 何以:表示“为什么”,如:“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为什么解忧?只有杜康酒。

)5. 故:表示“所以、因此”,如:“孔子学琴于师旷,故能知音。

”(孔子向师旷学琴,所以能懂得音乐。

)6. 虽:表示“即使”,如:“虽千里之外,吾往矣。

”(即使千里之外,我也去了。

)7. 焉:表示“在哪里”,如:“吾将焉求?”(我将去哪里寻求?)8. 以:表示“用、以……为”,如:“吾以马为良。

”(我认为马是好东西。

)9. 之:表示“的”,如:“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山水的乐趣,得到心中,寄托在酒中。

)10. 而:表示“并且、而且”,如:“吾友三人,皆才子,而吾独愚。

”(我的三个朋友都是才子,而我却很愚笨。

)11. 宜:表示“应该、应当”,如:“宜早作准备。

”(应该早点做好准备。

)12. 而且者:表示“……并且……”,如:“吾闻之,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而且学而不厌。

”(我听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而且学而不厌。

)13. 所:表示“……的地方、……的”,如:“吾有所思,不可具道。

”(我有一些想法,无法一一说明。

)14. 之:表示“……的样子”,如:“其貌不扬,而其才横溢。

”(他长得不怎么样,但才华横溢。

)15. 也:表示“……的样子”,如:“其心似火,其行似风。

”(他的心像火一样热情,他的行为像风一样迅疾。

)16. 以其:表示“因为……”,如:“以其才高,故人皆敬之。

”(因为他才华横溢,所以人们都很尊敬他。

)17. 之:表示“……的”,如:“吾欲游名山,观胜景,以广吾之见。

”(我想游览名山,观赏美景,以开阔我的眼界。

)18. 而且者:表示“……并且……”,如:“吾欲学琴,以陶冶性情,而且修身养性。

文言文常用翻译词

文言文常用翻译词

一、名词1. 尝:曾经、曾经做过某事例:尝闻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2. 乃:就、于是、因此例: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 之:的、之(代词)、到、从例: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4. 而:并且、但是、而且例: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5. 故:所以、因此例: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二、动词1. 为:做、成为、担任例:为之奈何?2. 见:看到、遇见、拜见例:吾欲见公,公不肯见。

3. 闻:听说、传闻、听例: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4. 行:行走、行动、行为例:吾欲行,必以信。

5. 至:到达、达到、至于例:至矣哉!此之谓至善。

三、形容词1. 美哉:美好、美丽例:美哉,我少年中国!2. 疾:快、急、痛苦例:疾风知劲草。

3. 大哉:伟大、宏大例:大哉,尧舜禹汤!4. 甚:非常、十分例:甚矣,汝之不才!5. 良:好、优秀例: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

四、副词1. 谁知:不料、没想到例: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2. 乃:竟然、居然例: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 岂:难道、岂不是例: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4. 乃:才、仅仅例:吾乃草莽之人,何敢犯天威。

5. 岂:怎么、怎能例:岂有此理!总之,以上列举的文言文常用翻译词只是冰山一角,实际应用中还有很多。

学习文言文,不仅要掌握这些常用翻译词,还要深入理解其背后的文化内涵,才能更好地领略我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文言文初中字词翻译常考

文言文初中字词翻译常考

一、文言文常考字词1. 言言,言语也。

文言文中,“言”字用途广泛,可作动词、名词、形容词等。

如:“子路,言必信,行必果。

”(子路,说话一定守信用,做事一定坚决。

)2. 之之,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之”等。

如:“吾欲之南海。

”(我想去南海。

)3. 而而,连词,表顺承、转折等。

如:“君子之泽,五世而斩。

”(君子的恩泽,五代就会消失。

)4. 于于,介词,表示在、到等。

如:“于归,宜其室家。

”(嫁出去,要适应自己的家庭。

)5. 以以,介词,表示用、因为等。

如:“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因为他对待晋国无礼,而且对楚国怀有二心。

)6. 于于,介词,表示在、到等。

如:“于归,宜其室家。

”(嫁出去,要适应自己的家庭。

)7. 而而,连词,表顺承、转折等。

如:“君子之泽,五世而斩。

”(君子的恩泽,五代就会消失。

)8. 于于,介词,表示在、到等。

如:“于归,宜其室家。

”(嫁出去,要适应自己的家庭。

)9. 以以,介词,表示用、因为等。

如:“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因为他对待晋国无礼,而且对楚国怀有二心。

)10. 而而,连词,表顺承、转折等。

如:“君子之泽,五世而斩。

”(君子的恩泽,五代就会消失。

)二、文言文常考字词翻译1. 言言,言语也。

翻译为:说话、言语。

2. 之之,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之”等。

翻译为:的、之。

3. 而而,连词,表顺承、转折等。

翻译为:而且、但是。

4. 于于,介词,表示在、到等。

翻译为:在、到。

5. 以以,介词,表示用、因为等。

翻译为:用、因为。

6. 于于,介词,表示在、到等。

翻译为:在、到。

7. 而而,连词,表顺承、转折等。

翻译为:而且、但是。

8. 于于,介词,表示在、到等。

翻译为:在、到。

9. 以以,介词,表示用、因为等。

翻译为:用、因为。

10. 而而,连词,表顺承、转折等。

翻译为:而且、但是。

综上所述,文言文常考字词翻译,需掌握字词的基本意义,结合语境进行分析。

文言文重点字词翻译

文言文重点字词翻译

《木兰诗》1.唧唧:织机声,一说叹息声。

2.当户织:对着门织布。

3.机杼声:织布机发出的声音。

杼:织布梭(suō)子。

4.惟:只5.女:女子,这里指木兰。

6.何所思:想什么。

7忆:思念。

8.军帖:军队的文告。

9.可汗大点兵:皇上大规模地征兵。

可汗,我国古代一些少数民族最高统治者的称号。

10.军书十二卷:征兵的名册很多卷。

十二,表示很多,不是确指。

下文的“十年”、“十二年”,用法与此相同。

11.爷:和下文的“阿爷”同,都指父亲。

12.愿为市鞍马:为,为此。

市,名词作动词,买。

鞍马,泛指马和马具。

鞯:马鞍下的垫子。

13.辔头:驾驭牲口用的嚼子和缰绳。

14.溅溅:水流声。

15.黑山:即杀虎山,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东南。

16..旦:早晨。

17.胡骑:胡人的战马。

胡,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

18.啾啾:形容战马嘶鸣的声音19.万里赴戎机:不远万里,奔赴战场。

戎机,军机,军事。

文中指战争。

20.关山度若飞:像飞一样地跨过一道道的关,越过一座座的山。

关山,关塞和山脉。

度,过。

21.朔气传金柝: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

朔,北方。

金柝,即刁斗,古代军中用的一种铜锅,白天用来做饭,晚上用来报更。

22.铁衣:铠甲,古时军人穿的带甲的护身服装。

23.天子:指上文的“可汗”24.明堂:古代帝王祭祀祖先、接见诸侯、选拔人才的地方。

25.策勋十二转:记很大的功。

策勋,记功。

转(zhuǎn),当时官爵分为若干级,每升一级叫一转。

26.赏赐百千强:赏赐很多的财物。

强,有余。

27.问所欲:询问(木兰)想要什么。

28.不用:不当,不做。

29.尚书郎:尚书省的高级官员。

尚书省是古代朝廷中管理国家政事的机关,下设若干曹,管某一曹事物的官员称尚书郎。

30.愿驰千里足:希望骑上千里马。

千里足,跑得极快的马。

31.郭:外城。

32.相扶将:相互搀扶。

33.红妆:红色装束,泛指女子的艳丽装束。

妆,妇女所用的脂粉、衣物等事物。

34.霍霍:形容磨刀急速的声音。

初中文言文常见字词及解释

初中文言文常见字词及解释

初中文言文常见字词及其解释文言文虚词用法之一、代词1、人称代词,译作“他”、“她”、“他们”①公与人乘,战于长勺。

(《曹刿论战》)②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陈涉世家》)③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论语>十则》)④醒侯故使之问之。

(《扁鹊见蔡醒公》)2、指示代词,指代事物,译作“它”、“它们”或直译事物名称。

①学而时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②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狼》)③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十则》)④鬼问:“汝复谁?”定伯诳之。

(《宋定伯捉鬼》)⑤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狼》)二、助词:1、结构助词,译作“的”①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

(《扁鹊见蔡桓公》)②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愚公移山》)③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岳阳楼记》)④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读孟尝君传》)⑤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愚公移山》)2、结构语气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①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扁鹊见蔡桓公》)②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扁鹊见蔡桓公》)③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愚公移山》)④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观沧海》)⑤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爱莲说》)3、语气助词,凑足音节。

①公将鼓之。

(《曹刿论战》)②久之,目似暝,意暇甚。

(《狼》)③怅恨久之。

(《陈涉世家》)④顷之,贼二十余骑四面集,步行负弓矢从者百许人。

(《大铁椎传》)4、结构助词,提前宾语的标志。

①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爱莲说》)②何陋之有?(《陋室铭》)③宋何罪之有?(《墨子.公输》)而一、连词1、表示并列关系的连词,可译为“又”“而且”“也”等,有时也可不译。

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十则》)②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捕蛇者说》)③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2、表示承接关系的连词,译作“然后”“就”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②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初中文言文高频字词翻译

初中文言文高频字词翻译

一、字词翻译1. 也:用于句末,表示肯定、强调、疑问或感叹语气。

例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过之后按时温习,不是很愉快吗?)2. 而:连词,表示转折、递进、并列等关系。

例如:“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温习已学过的知识,可以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3. 故:名词,表示原因、缘故。

例如:“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

)4. 而:连词,表示转折、递进、并列等关系。

例如:“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不担心贫穷而担心分配不均,不担心地位低而担心不安。

)5. 也:用于句末,表示肯定、强调、疑问或感叹语气。

例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只学习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思考不学习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6. 以:介词,表示目的、原因、方式等。

例如:“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温习已学过的知识,可以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7. 也:用于句末,表示肯定、强调、疑问或感叹语气。

例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几个人一起走,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

)8. 而:连词,表示转折、递进、并列等关系。

例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只学习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思考不学习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9. 以:介词,表示目的、原因、方式等。

例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过之后按时温习,不是很愉快吗?)10. 而:连词,表示转折、递进、并列等关系。

例如:“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不担心贫穷而担心分配不均,不担心地位低而担心不安。

)二、字词翻译举例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孔子说:“学习并且时常温习所学的知识,不是一件很愉快的事吗?”)2.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曾子说:“我每天反省自己:为人处事是否忠诚?与朋友交往是否诚信?传授的知识是否温习过了?”)3.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初中语文必考的180个文言文实词释义,暑假里多背背

初中语文必考的180个文言文实词释义,暑假里多背背

初中语文必考的180个文言文实词释义,暑假里多背背1. 安:①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②养(衣食所安)2. 卑:①低下(非天质之卑)②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3. 备: ①周全、详尽。

(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②具备。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③准备。

(犹得备晨炊)4. 被:①影响(被于来世)②同“披”,穿(皆被绮绣)5. 鄙:①边境(蜀之鄙有二僧)②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③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6. 毕:①尽(毕力平险)②全部(群响毕绝)7. 薄:①迫近,接近。

(薄暮冥冥)②轻视。

(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③厚度小。

(薄如钱唇)8.策:①马鞭。

(执策而临之)②鞭打、驱使。

(策之不以其道)③记录。

(策勋十二传)⑤计谋。

(成语“束手无策”)9.长:cháng ①长度。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②与“短”相对。

(北市买长鞭)③长久,健康。

(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④永远。

(死者长已矣)⑤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⑥zhǎng,头领。

(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10.称:①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②称赞(先帝称之曰能)11. 诚:①诚心(帝感其诚)②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③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12. 惩:①苦于(惩山北之塞)②惩罚13. 驰:①骑(愿驰千里足)②驱车(追赶)(公将驰之)14. 出:①发、起(方其出海门)②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③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④产生(计将安出)15. 辞:①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②语言(未尝稍降辞色)16. 次:①编次。

(吴广皆次当行)②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17. 箪:①用箪装着(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②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一箪食,一豆羹)18. 当:①承当,承受。

(当之无愧)②应当。

(当奖率三军)③将要。

(今当远离)④对着,向着。

中考文言文翻译字词翻译

中考文言文翻译字词翻译

1. 古义:至于;今义:表示另提一事。

例句:“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劝学》)翻译:至于那幽深昏暗而使人感到模糊迷惑的地方,也没有什么可以凭借的东西,也就不能到达。

2. 古义:到达;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

例句:“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劝学》)翻译:君子的本性同一般人没什么不同,是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3. 古义:凭借;今义:依靠。

例句:“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劝学》)翻译:借助舟船的人,并不善于游泳,却可以横渡江河。

4. 古义:以为;今义:认为。

例句:“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劝学》)翻译:因为他们探求和思考深邃,而且没有不思考的事物。

5. 古义:征求;今义:寻求。

例句:“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劝学》)翻译:没有蛇、鳝的洞穴它们就无处存身。

6. 古义:寄托;今义:托付。

例句:“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劝学》)翻译:我曾经整日思索,却不如片刻学到的知识。

7. 古义:通“逾”,超过;今义:越过。

例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劝学》)翻译: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然而却比蓝草的颜色更青。

8. 古义:所以;今义:表示因果关系。

例句:“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劝学》)翻译: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

9. 古义:感到疑惑;今义:感到困惑。

例句:“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劝学》)翻译:但是世上奇妙雄伟、珍异奇特、非同寻常的景观,常常在于险阻、僻远的地方。

10. 古义:所以;今义:因此。

例句:“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师说》)翻译:老师,是用来传授知识、教授学业、解答疑惑的。

在翻译文言文时,除了理解字词的基本意义外,还要注意其特殊的用法和语境。

例如,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等都是需要特别注意的。

通过对字词的准确翻译,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内容,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初中文言文参考翻译字词

初中文言文参考翻译字词

【原文】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参考翻译】
慈爱的母亲手中拿着针线,为远行的儿子缝制衣服。

在儿子出发前,母亲细心地一针一线地缝补,心中担心儿子迟迟不能归来。

谁说那细小的草心,能够报答春天的三次温暖阳光?
【字词解释】
慈母:慈爱的母亲。

手中线:手中的针线。

游子:离家在外的人,这里指儿子。

身上衣:穿在身上的衣服。

临行:出发前。

密密缝:一针一线地缝补。

意恐:心中担心。

迟迟归:迟迟不能归来。

谁言:谁说。

寸草心:细小的草的心。

报得:报答。

三春晖:春天的三次温暖阳光,这里比喻母亲的深情厚爱。

【参考翻译】
在那温暖的家中,母亲的手中轻轻握着细针和柔软的线,她正在为即将远行的儿子缝制衣物。

临别之际,母亲的手指飞快地穿梭,每一针每一线都密密麻麻,仿佛在
诉说着她对儿子归来的无限期盼。

她心中默默地祈祷,希望儿子能够早日归来,不要让母亲等待得太久。

有人可能会说,那细小的草心,怎能报答春天三次温暖的阳光?然而,在母亲的心中,儿子的每一次归来,都如同春天阳光般温暖,都是她无尽的期盼和等待的回报。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位母亲对儿子的深情厚爱,以及儿子对母亲的无限思念。

它让我们感受到了亲情的伟大和无私,也让我们明白了孝敬父母的重要性。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要时刻铭记父母的养育之恩,用自己的行动去回报他们的养育之恩,让这份深厚的亲情永远流传下去。

文言文常翻译字词

文言文常翻译字词

一、名词1. 君子:指品德高尚之人,有道德修养的人。

2. 父母:指父亲和母亲,泛指长辈。

3. 国家:指国家政权,国家机构。

4. 邻邦:指相邻的国家,泛指邻近的地区。

二、动词1. 闻:听,得知。

2. 行:走,行动。

3. 知:知道,了解。

4. 见:看见,遇见。

三、形容词1. 仁:仁爱,仁慈。

2. 智:智慧,聪明。

3. 善:善良,有德行。

4. 贤:有才德,有才能。

四、副词1. 然:如此,这样。

2. 虽:虽然,尽管。

3. 且:并且,而且。

4. 犹:还,仍然。

五、介词1. 于:在,对于。

2. 以:用,以……为。

3. 为:做,作为。

4. 于:比,较。

六、连词1. 而:并且,而且。

2. 故:因此,所以。

3. 若:如果,如同。

4. 然则:既然如此,那么。

以下,试举几例文言文中的句子及其翻译: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翻译:孔子说:“学习了知识并且按时温习,不是很愉快吗?”2.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翻译:有道德的人成全别人的好事,不帮助别人做坏事。

3.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翻译:了解知识的人不如喜欢知识的人,喜欢知识的人不如以知识为乐趣的人。

4.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翻译:父母在世时,不远行,如果出游,必须有固定的目的地。

5.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翻译:道路漫长而又遥远,我将努力追求真理。

总之,文言文中诸多字词,虽历经千年,但其内涵依旧丰富。

通过对这些字词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人的思想、情感和文化。

初中文言文必考翻译词语

初中文言文必考翻译词语

文言文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文言文学习中,掌握一定的翻译词语是基础,也是提高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的关键。

以下是初中阶段必考的文言文翻译词语解析,共计500字。

一、实词翻译1. “矣”:语气词,表示感叹、疑问或肯定,相当于“了”、“啊”等。

如:“吾友矣,吾友矣。

”(我的朋友啊,我的朋友啊。

)2. “焉”:兼词,相当于“于之”、“在那里”。

如:“焉得谋?”(在哪里能找到计谋?)3. “若”:代词,相当于“你”、“他”、“它”。

如:“若善者,吾将与之游。

”(如果你是好人,我将与你交往。

)4. “以”:介词,表示原因、目的、方式等。

如:“以武侯之才,何患无后?”(凭借武侯的才能,何愁没有继承人?)5. “何”:疑问代词,相当于“什么”。

如:“何人能解?”(谁能解开?)6. “其”:代词,相当于“他的”、“它的”。

如:“其人可矣。

”(这个人可以了。

)7. “之”:代词,相当于“的”、“之”。

如:“言之有物。

”(说的话有内容。

)二、虚词翻译1. “而”:连词,表示转折、递进、因果等关系。

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习并时常复习,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吗?)2. “于”:介词,表示时间、地点、原因等。

如:“于戏,予与尔同销万古愁。

”(唉,我与你们一同消解万古的忧愁。

)3. “以”:介词,表示原因、目的、方式等。

如:“以武侯之才,何患无后?”(凭借武侯的才能,何愁没有继承人?)4. “乃”:连词,表示转折、递进、因果等关系。

如:“乃知其不可而为之。

”(才知道它不可为而为之。

)5. “其”:代词,相当于“他的”、“它的”。

如:“其人可矣。

”(这个人可以了。

)6. “者”:助词,用于主语后,起停顿作用。

如:“此乃吾师也。

”(这就是我的老师。

)三、特殊句式翻译1. “宾语前置”:将宾语提前至主语之前,如:“吾友矣。

”(我的朋友啊。

)2. “定语后置”: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如:“人皆曰予可矣。

常用文言文翻译字词

常用文言文翻译字词

一、名词1. 君:君主、国王例句:君知其不可而为之乎?(《论语》)2. 臣:臣子、臣民例句:臣死且不避,吾将谁欺?(《左传》)3. 臣:官职、职务例句:臣居官二十年,未曾有所得。

(《史记》)4. 臣:部下、手下例句:臣闻汉王将东巡,愿随行。

(《史记》)5. 君子:有道德的人、品德高尚的人例句: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6.小人:品德低下的人、不道德的人例句:小人哉,予何敢望哉?(《论语》)二、动词1. 为:做、行例句: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论语》)2. 言:说、说例句:言必信,行必果。

(《论语》)3. 行:走、行走例句:行年三十,而立。

(《论语》)4. 求:寻求、请求例句: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诗经》)5. 求:请求、要求例句:求全责备,仁者见之而思,智者见之而行。

(《论语》)6. 闻:听说、听到例句: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论语》)三、形容词1. 善:好、善例句:善人者,善人之所善也。

(《论语》)2. 贤:有才能的人、有德行的人例句:贤者不以其道事人,而不道者亦不事贤者。

(《论语》)3. 恶:不好、恶例句:恶者,恶人之所恶也。

(《论语》)4. 美丽:美好、漂亮例句:美丽不可方物。

(《诗经》)5. 美德:美好的品德例句:仁者见之而思,智者见之而行,有美德矣。

(《论语》)四、副词1. 焉:于此、在这里例句:吾欲言吾志,而恐为汝辈所笑,故不敢言。

(《史记》)2. 虽:虽然、尽管例句:虽千万人,吾往矣。

(《史记》)3. 然:然而、可是例句:然则吾将何求?(《论语》)4. 于是:在这种情况下、因此例句:于是孔子叹曰:“吾与点也。

”(《论语》)5. 既:已经、……之后例句:既克,公问其故。

(《左传》)掌握这些常用文言文翻译字词,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阅读和理解古代文献,感受我国古代文化的魅力。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还需不断积累,提高自己的文言文素养。

中考常考文言文翻译字词

中考常考文言文翻译字词

1. 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也可作代词,指代事物或人;还可作动词,表示“去、往”。

例句:“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孟子·滕文公上》)翻译:孔子登上东山,觉得鲁国变小了;登上泰山,觉得天下变小了。

2. 而:表示转折、递进、顺承等关系,相当于“却、而且、然后”等。

例句:“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论语·为政》)翻译:我曾经整天思考,却不如片刻学习的效果好。

3. 也:句末语气词,表示肯定、疑问、感叹等语气。

例句:“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翻译: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温习,不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吗?”4. 以:表示目的、原因、方式等,相当于“来、因为、用”等。

例句:“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为政》)翻译:孔子说:“温习旧知识,进而获得新的理解,就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了。

”5. 其:作代词,指代前文提到的人或事物。

例句:“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论语·述而》)翻译: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我可以向他学习的人。

”6. 于:表示时间、地点、原因等,相当于“在、因为”等。

例句:“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翻译:孔子说:“只学习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只思考不学习就会陷入危险。

”7. 而:表示转折、递进、顺承等关系,相当于“却、而且、然后”等。

例句:“子曰:‘君子不器。

’”(《论语·为政》)翻译:孔子说:“君子不局限于某一器物。

”8. 故:表示原因、结果,相当于“所以、因此”等。

例句:“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述而》)翻译:孔子说:“君子胸怀坦荡,小人常常忧愁。

”9. 与:表示并列、联合,相当于“和、跟”等。

例句:“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论语·述而》)翻译: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我可以向他学习的人。

中考文言文字词翻译大全

中考文言文字词翻译大全

中考文言文字词翻译大全
1.水尤清冽尤:格外。

2.伐竹取道,下见小潭道:道路。

见:出现。

3.为坻,为屿,为嵁坻:水中高地。

屿:小岛。

嵁:不平的岩石。

4.潭中鱼可百许头可:大约。

5.佁然不动佁然:呆呆的样子。

6.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清:凄清。

居:停留。

7.隶而从者隶:跟从。

8.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向西。

9.下见小潭下:在下面。

10.日光下澈下:往下。

11.皆若空游无所依空:在空中。

1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斗:像北斗星一样。

蛇:像蛇那样。

13.其岸势犬牙差互犬牙:像狗的牙齿那样。

14.似与游者相乐乐:逗乐。

15.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凄:使-----凄凉。

寒:使-----寒冷。

16.记之而去去:离开。

17.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从小丘向西行走一百二十步的样子,隔着竹林,就能听到水声,好象挂在身上的玉珮、玉环相互碰撞的声音,心里很是高兴。

18.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于是砍了竹子,开出一条
小路,顺势往下走便可见一个小潭,潭水特别清澈。

19.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盖缠绕,摇动低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20.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潭中游鱼约有一百来条,都好象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似的。

阳光直射潭底,把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面上,呆呆地不动。

文言文常见重点字词翻译

文言文常见重点字词翻译

一、名词1. 郡:一郡,古代行政区划单位,相当于现在的地级市。

2. 县:一县,古代行政区划单位,相当于现在的县级市或县。

3. 君:君主,古代对帝王的尊称。

4. 臣:臣子,古代对官员或臣属的尊称。

二、动词1. 行:行走,进行。

2. 谋:谋划,计划。

3. 遣:派遣,发送。

4. 求:请求,寻求。

三、形容词1. 善:善良,有德行。

2. 美:美好,美丽。

3. 勇:勇敢,有胆识。

4. 善:善于,擅长。

四、副词1. 然:如此,这样。

2. 乃:就是,表示肯定。

3. 犹:还,仍然。

4. 乃:才,表示时间。

五、连词1. 而:并且,而且。

2. 故:因此,所以。

3. 以:因为,由于。

4. 则:那么,就。

六、代词1. 吾:我。

2. 君:你。

3. 其:他,她,它。

4. 是:这,那个。

七、助词1. 于:在。

2. 以:用,把。

3. 而:表转折,却。

4. 焉:在那里。

八、语气词1. 呀:表示感叹。

2. 呢:表示疑问。

3. 呢:表示肯定。

4. 呢:表示疑问。

以下列举一些文言文中常见句子及其翻译:1. 君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翻译:君子说:“学习并时常温习,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吗?”2.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翻译:孔子说:“只学习不思考就会迷惑,只思考不学习就会陷入危险。

”3.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翻译:当皇帝的军队北伐平定中原的那一天,举行家祭时不要忘记告诉你的父亲。

4.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翻译:春风又使江南岸变绿了,明月何时才能照见我回家?通过以上对文言文中常见重点字词的翻译,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古汉语,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学习过程中,还需多加练习,不断积累,才能在文言文阅读和写作中游刃有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文言文常用字词翻译
文言文虚词用法

一、代词
1、人称代词,译作“他”、“她”、“他们”
①公与人乘,战于长勺。

(《曹刿论战》
②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陈涉世家》)
③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论语>十则》)
④醒侯故使之问之。

(《扁鹊见蔡醒公》)
2、指示代词,指代事物,译作“它”、“它们”或直译事物名称
①学而时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
②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狼》)
③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十则》)
④鬼问:“汝复谁?”定伯诳之。

(《宋定伯捉鬼》)
⑤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狼》)二、助词:
1、结构助词,译作“的”
①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

(《扁鹊见蔡桓公》)
②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愚公移山》)
③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岳阳楼记》)
④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读孟尝君传》)
⑤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愚公移山》)
2、结构语气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①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扁鹊见蔡桓公》)
②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扁鹊见蔡桓公》)
③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愚公移山》)
④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观沧海》)
⑤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爱莲说》)
3、语气助词,凑足音节。

①公将鼓之。

(《曹刿论战》)
②②久之,目似暝,意暇甚。

(《狼》)
③③怅恨久之。

(《陈涉世家》)
④顷之,贼二十余骑四面集,步行负弓矢从者百许人。

(《大铁椎传》)
4、结构助词,提前宾语的标志。

①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爱莲说》)
②何陋之有?(《陋室铭》)
③宋何罪之有?(《墨子.公输》)

一、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的连词,可译为“又”“而且”“也”等,有时也可不译。

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十则》)
②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捕蛇者说》)
③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
2、表示承接关系的连词,译作“然后”“就”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
②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扁鹊见蔡桓公》)
③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

(《陈涉世家》)
3、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译作“但是”“然而”“却”“可是”。

①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十则》)
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爱莲说》)
③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马说》)
4、表示递进关系的连词。

译作“而且”“并且”或不译。

①以三保勇而多艺,推为长。

(《冯婉贞》)
②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亭记》)
③敏而好学。

(《<论语>十则》)
5、表示修饰关系,可译为“地”“着”或不译。

①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愚公移山》)
②吾恂恂而起,视其缶。

(《捕蛇者说》)③睨之,久而不去。

(《卖油翁》)
6、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译作“因此”“所以”“因而”。

①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醉翁亭记》)
②刘备天下枭雄,与操有隙,寄寓于表,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他。

(《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③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

(《黄生借书说》)

一、介词
1、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可译为“在”“从”等。

①介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

(《登泰山记》)
2、介绍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

①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岳阳楼记》)
②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土,士以故归之。

(《读孟尝君传》)
③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陈涉世家》)
④而吾以捕蛇独存。

(《捕蛇者说》)
3、介绍动作行为所凭借的条件,可译为“凭、用、按照”等。

①不用则以纸贴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马说》)
②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马说》)
③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孟子》二章)
④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愚公移山》)
二、连词
1、表目的相当于现代汉语里的“来”。

①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狼》)
②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

(《出师表》)
③故为之说,以俟夫人观人风者得焉。

(《捕蛇者说》)
⑤诚直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出师表》)
2、表结果,可译作“以至”“因而”。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出师表》)
3表并列或承接,因果关系
①属予作文以记之。

三、动词:译为“认为”。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

(《出师表》)
文言文实词用法
1、人不知而不愠(怨恨)《论语十则》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迷惑)(疑惑)(同上)
3、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教导)(同上)
4、择其善者而从之(长处;优点)(同上)
5、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渐渐地)《扁鹊见蔡桓公》
6、醒侯故使人问之(特意)(同上)
7、使人索扁鹊(寻找)(同上)
8、桓侯遂死(于是就)(同上)
9、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胁迫,攻击)《狼》
10、顾野有麦场(回头看,看见)《同上》
11、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放松,这里指卸下)(同上)
12、蜀之鄙有二僧(边境)《为学》
13、吾欲之南海,何如(往,到)(同上)
14、富者曰:“子何持而往?”(凭借,依靠)(同上)
15、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得(还,尚且)(同上)
16、西蜀之去南海(距离)(同上)
17、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难道)(同上)
18、旦辞爷娘去(早晨)《木兰诗》
19、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只)(水流的声音)(同上)
20、屋舍俨然(整齐的样子)《桃花源记》
21、阡陌交通(交错相通)(同上)
2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与世隔绝的地方)(同上)
23、后遂无问津者(探访)(同上)
24、芳草鲜美(鲜嫩美丽)(同上)
25、不足为外人道也(不值得)(同上)
26、会宾客大宴(适逢)《口技》
27、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但)(同上)
28、妇抚儿乳(喂奶)(同上)
29、一时齐发(同一时候)(同上)
30、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夹杂)(同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