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趣谈》
《京剧趣谈》说课稿
![《京剧趣谈》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175e31eb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d2.png)
《京剧趣谈》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京剧趣谈》。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京剧趣谈》是一篇略读课文,出自统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本单元以“感受艺术之美”为主题,编排了《文言文二则》《月光曲》《京剧趣谈》三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展现了艺术的魅力。
《京剧趣谈》一文通过介绍京剧中“马鞭”和“亮相”这两种艺术表现形式,展现了京剧艺术的独特魅力。
作者徐城北用通俗幽默的语言,将京剧艺术中的奥秘娓娓道来,不仅让读者对京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激发了读者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二、说学情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对于传统文化也有了一定的认知。
但是,京剧对于他们来说可能仍然比较陌生,对京剧艺术的独特表现形式和文化内涵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感受京剧的魅力,激发他们对京剧艺术的兴趣。
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正确读写“驰骋、尴尬、虚拟、约定俗成、戛然而止”等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京剧艺术的独特魅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理解文中关于“马鞭”和“亮相”的描写。
(2)学习作者用通俗幽默的语言介绍京剧艺术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感受京剧艺术的博大精深,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
四、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京剧中“马鞭”和“亮相”的艺术特点,体会京剧艺术的独特魅力。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用通俗幽默的语言介绍京剧艺术的方法。
五、说教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京剧艺术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引导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
京剧趣谈 课文
![京剧趣谈 课文](https://img.taocdn.com/s3/m/8083836d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66be172.png)
京剧趣谈课文马连良(1901年2月12日—1966年9月22日),生于北京市,中国京剧演员,工须生(老生)。
《京剧趣谈》主要介绍了我国京剧在两个方面所独有的艺术特色,一是道具,一是表演。
作者在通俗易懂的描述中,使读者感受到京剧艺术的无穷魅力。
京剧的道具,实在有独特之处,别家没有的东西,他却有;别家也有的东西,他用的却别有学问。
这种奇妙的组合,烘托出京剧的特色。
先说一般常见的道具。
比如一桌两椅,常常用在“坐场”里,但同样是“桌椅”,就有不同的摆法。
正剧中凡是主要角色出台之前,先在大幕开启中,摆在台口的突出位置上,这是用写实的一桌两椅。
但新婚后成亲回门的戏里,花轿要抬进新房里去,新房就是堂屋。
这时的主要角色从花轿里走出来,在台上不坐,再到设在台口突出位置的桌旁椅上坐定,这还是写实的一桌两椅。
然而在“洞房”一场戏里,这张桌子和这两把椅子却要放在下场门里边,而且桌子须带抽屉;两把椅子要摆在桌子后面稍远一点的地方,演员从这张桌子旁的椅子上站起来,走出桌旁,再到两把椅子处坐下。
这虽也是一桌两椅,却改变了位置,还带上了抽屉;不但如此,桌上要放一烛台、一香炉,还要放下垂的蚊帐。
这样的布置,就使人感到房间里空气很暖和、很甜美,生活的气息很浓。
桌椅的摆法也不是随意决定的。
如果桌上放一碗热茶,座位前放一火盆,那气氛就完全不一样了。
若是桌上有书有笔砚,便使人想到这是书房。
戏台上的道具不但有正面的描写,也有侧面的烘托。
正面的就不用说了。
侧面烘托的例子很多。
比如《拾玉镯》中小姑娘喂鸡时的鸡笼罩;《三岔口》中任堂惠与刘利华比武时各人亮式子的刀枪架等。
这些都是侧面的烘托。
通过这些道具的运用,观众就看到了戏台上的环境,也看到了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
道具中还有不少东西是象征性的。
比如一根马鞭子,就只一根三尺来长的棍子,因为它是象征马匹的,所以一摆出来就是马上了。
《武松打店》中的孙二娘在武松装作她的丈夫时举起了她的朴刀(一种轻便的武器),摆出了战斗的架势。
京剧趣谈 课文原文
![京剧趣谈 课文原文](https://img.taocdn.com/s3/m/098e0e0e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8d.png)
京剧趣谈课文原文
《京剧趣谈》是徐城北写的一篇散文,主要介绍了京剧中的“马鞭”和“亮相”这两种艺术表现形式。
以下是这篇散文的原文:
以下是京剧趣谈的课文原文:
中国古人时常要骑马。
可骑马在舞台上没办法表现,舞台方圆太小,马匹是无法驰骋的。
真马出现在舞台上,演员也怕它失去控制。
京剧继承、发展了中国传统戏曲的表现手法,终于战胜了这种尴尬——用一根小小的马鞭就彻底解决了,而且解决得无比漂亮。
这种表演方式十分符合中国的美学。
巨大的马匹被整个省略,但骑马人那种特定和优美的姿态却鲜明地显现出来。
同时这一根虚拟的马鞭,给演员以无穷无尽的表演自由:可以高扬,可以低垂;可以跑半天还在家门口,可以一抬手就走了一百里。
马鞭本身具备一种装饰的美,而且不同人物在使用马鞭时,也各自形成了一套约定俗成的方法。
马鞭是实在的道具,是可感觉可使用的。
六年级上册语文京剧趣谈
![六年级上册语文京剧趣谈](https://img.taocdn.com/s3/m/a13c3b52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de.png)
六年级上册语文京剧趣谈
《京剧趣谈》是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文章。
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京剧的起源、特点和表演形式等内容。
京剧是中国京城(现在的北京)地方戏曲的代表性表演形式之一。
它起源于清朝的宫
廷歌舞,融合了唐剧、南京调、秧歌等多种戏曲形式,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
京剧的特点之一是它的唱腔以及演员的表演方式。
京剧有四种唱腔,分别是小生唱腔、青衣唱腔、花旦唱腔和老生唱腔。
每种唱腔都有独特的音调和表演方式,它们通过高
亢激昂的唱腔来表达剧情和情感。
京剧的表演形式也很独特。
演员通常会穿着华丽的戏装,化着艳丽的脸谱,通过面部
表情、动作和舞台道具来表达角色的性格和情感。
演员还会使用特殊的身段和手势来
演绎人物的动作和情感。
京剧中的剧情通常取材于中国的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和古代文学作品。
演员在舞台上
通过唱、念、做、打等表演形式,来讲述故事,传达主题和情感。
《京剧趣谈》这篇文章通过介绍京剧的起源、特点和表演形式,让读者更加了解和欣
赏京剧这一独特的中国艺术形式。
同时,它也让我们体会到京剧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
地位,以及它对中国戏曲艺术的影响。
《京剧趣谈》 讲义
![《京剧趣谈》 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06d286d8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32.png)
《京剧趣谈》讲义京剧,作为中国的国粹,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魅力。
它那独特的表演形式、精美的服饰、悠扬的唱腔,无不令人陶醉其中。
接下来,让我们一同走进京剧的奇妙世界,领略其中的趣味。
一、京剧的起源与发展京剧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清朝乾隆年间。
当时,为了给乾隆皇帝祝寿,各地的戏曲班子纷纷进京献艺。
在这个过程中,来自安徽的徽剧和来自湖北的汉调相互融合,并吸收了昆曲、秦腔等多种戏曲的精华,逐渐形成了一种新的戏曲形式——京剧。
在京剧的发展历程中,出现了许多著名的艺术家和流派。
例如,梅兰芳先生以其优美的唱腔和精湛的表演艺术,成为了京剧界的代表人物。
他所创立的“梅派”艺术,至今仍被广泛传承和发扬。
二、京剧的表演形式京剧的表演形式丰富多样,主要包括唱、念、做、打四种。
唱,即唱腔。
京剧的唱腔优美动听,富有韵味。
不同的角色有着不同的唱腔特点,如生角的唱腔通常高亢激昂,旦角的唱腔则婉转细腻。
念,指的是念白。
念白要求清晰、准确,富有节奏感。
它既能传达角色的情感和思想,又能增强表演的趣味性。
做,指的是表演动作。
京剧演员通过细腻的动作和表情,生动地展现角色的性格和情感。
比如,一个简单的甩袖动作,就能表现出角色的愤怒或喜悦。
打,指的是武打动作。
京剧的武打场面精彩绝伦,演员们的一招一式都充满了力量和美感。
三、京剧的角色行当京剧的角色行当分为生、旦、净、丑四大类。
生,一般指男性角色,分为老生、小生、武生等。
老生通常是成熟稳重的中年男子,小生则是年轻英俊的青年男子,武生则擅长武艺。
旦,是女性角色的统称,包括青衣、花旦、老旦等。
青衣多为端庄稳重的女性,花旦则是活泼俏皮的少女,老旦则是老年妇女。
净,又称花脸,以面部化妆的特点而得名。
净角通常性格豪爽、粗犷,如包拯、张飞等。
丑,多为滑稽幽默的角色,鼻梁上抹一块白粉。
丑角的表演常常能给观众带来欢乐。
四、京剧的服装与化妆京剧的服装和化妆十分讲究,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服装方面,京剧的服装色彩鲜艳、图案精美,不同的角色穿着不同的服装,以体现其身份和性格。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第24课《 京剧趣谈》课件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第24课《 京剧趣谈》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f6b97f7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b5.png)
4. 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如. 果. 他们当中哪个先“醒”了,拿起兵器朝着对方一刺, 对方不.就“完”了吗?(用加点的关联词造句)
示__例__:__如__果__天__气__晴__朗__,__我__们__一__家__人__就__外__出__郊__游__。________
C. 课文内容新鲜,语言简洁,叙述方式生动 有趣,画面感强。
D. 《马鞭》一文举例介绍了实在的道具—— 酒水、酒壶、酒杯。
武戏的开始
D. 京剧演员双方正在交战,一方被打跑。可胜利一方 不紧追,反而留在原地,抡圆了胳膊把手中的兵器 (刀或枪)耍了个风雨不透
4. 京剧中的“静态”亮相指的是( B ),“动态”亮相 指的是( D )。
点拨: 本题考查获取信息能力。结合课文内容找到相关内容
即可选出。AC两项在课文中没有体现。
演自由:可以高扬,可以低垂;可以跑半天还在家 门口,可以一抬手就走了一百里。
1. 借 助 文 字 展 开 想 象 , 我 仿 佛 看 到 了 这 样 的 画 面 : 示__例__:__舞__台__上__的__演__员__高__高__地__举__起__马__鞭__,___两__条__腿__迅__速__地__ 来__回__走__动__,__仿__佛__骑__着__一__匹__骏__马__在__飞__快__地__奔___跑__。__随__着__马__ 鞭__低__垂__下__来__,__演__员__的__脚__步__也__倏__然__停__下__,___好__像__已__经__骑__马__ 奔__跑__了__好__几__百__里__的__路__程__,__终__于__到__达__了__目__的__地__。_________
京剧趣谈主要内容概括
![京剧趣谈主要内容概括](https://img.taocdn.com/s3/m/7f7341b3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b1.png)
《京剧趣谈》主要内容概括如下:
首先,文章介绍了京剧的起源和历史,讲述了京剧这门艺术的独特之处。
京剧起源于北京,是清朝宫廷的产物。
它融合了唱、念、做、打等多种表演形式,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
其次,文章详细介绍了京剧中的道具和服饰。
京剧中的道具种类繁多,包括刀枪剑戟、旗帜鼓号等,每种道具都有其特定的使用方法和象征意义。
此外,京剧中的服饰也非常讲究,不同的人物角色有不同的服饰,这些服饰的设计和搭配都体现了京剧的独特魅力。
再次,文章探讨了京剧中的表演技巧和人物塑造。
京剧中的表演技巧包括唱、念、做、打等,每种技巧都有其特定的表现方式和技巧。
同时,京剧中的人物形象也非常生动鲜明,演员需要通过精湛的表演技巧来塑造各种各样的人物角色。
最后,文章总结了京剧的艺术特点和价值。
京剧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形式,它融合了唱、念、做、打等多种表演形式,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
同时,京剧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精神。
综上所述,《京剧趣谈》主要内容概括为介绍了京剧的起源和历史、道具和服饰、表演技巧和人物塑造以及艺术特点和价值等方面。
通过这些内容的介绍,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京剧这门艺术的独特之处和价值所在。
京剧趣谈读后感
![京剧趣谈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28238db5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bea4676.png)
京剧趣谈读后感《京剧趣谈》读后感。
《京剧趣谈》是一本介绍京剧的书籍,作者以轻松幽默的方式,生动地讲述了京剧的起源、发展和特点,让读者对京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京剧有了全新的认识,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体会。
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它融合了戏曲、音乐、舞蹈和美术等多种艺术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作者在书中生动地描述了京剧的特点和表演技巧,让我对京剧的韵味有了更深的感受。
京剧的表演形式独特,有唱、念、做、打四种表演方式,演员需要通过唱、念、做、打来表现角色的性格和情感,这种表演方式充满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味,让人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阅读《京剧趣谈》的过程中,我对京剧的历史和传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京剧起源于清朝乾隆年间,经过了几百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演形式。
京剧中的唱腔、表演和服饰都具有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特色,这些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和自豪。
除了对京剧的历史和传统有了更深的了解,我还对京剧的艺术魅力有了更深的感受。
京剧的表演形式非常独特,演员需要通过唱、念、做、打来表现角色的性格和情感,这种表演方式充满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味,让人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京剧的唱腔优美动听,表演精彩纷呈,服饰华丽瑰丽,舞台布景精美绝伦,这些都让我对京剧的艺术魅力有了更深的感受。
通过阅读《京剧趣谈》,我对京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体会。
京剧作为中国的国粹,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它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和自豪。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和喜爱京剧,让这一优秀的传统文化得到传承和发扬。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示范课:《京剧趣谈》教案+教学反思(特级教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示范课:《京剧趣谈》教案+教学反思(特级教师)](https://img.taocdn.com/s3/m/02580177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32.png)
学习与生活的苦,每一个人必须选择一个。
不管你选择了哪一个,都应该尽最大的努力做到最好,只有做到最好,人生才会在不留遗憾。
老一辈教育我们,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吃得人中苦,方为人上人;吃亏是福,在学习的年龄不要贪图享乐;认认真真听课,勤勤恳恳学习,美好的未来可以值得可期。
《京剧趣谈》教案【教学内容】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4课【教学目标】1.说出自己对京剧的了解;2.展开想象,感受京剧艺术的魅力;3.了解课文介绍的关于京剧的基本常识,体会表达的条理性;4.展开想象,感受京剧艺术的魅力。
【教学流程】一、激发兴趣、引入板题师:老师这里有一张图片,猜猜看,这是哪里的标志呢?和什么主题相关的标志?为什么呢?师:一谈到京剧,我们马上能想到的就是脸谱、锣鼓,关于京剧,你还了解哪些呢?师: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京剧趣谈》。
二、初读,理清脉络1.读文,找出两个部分师:迅速浏览课文,看这篇课文介绍了京剧的什么?2.理解小标题的用途师:两个小标题让读者一目了然,如果我还想再后面介绍京剧的唱腔,可以再加个小标题---唱腔。
三、品读,体会虚实相生板块一:发现马鞭之美1.理解马鞭之美师:京剧艺术里有这样一句话“小小砌末,大大学问,一鞭一马,一桨一船”,猜猜看,这里的砌末指什么?师:下面通过一个视频来看看小小砌末的运用。
(播放京剧《智取威虎山·打虎上山》片段)师:边欣赏边思考,杨子荣在林海雪原上干什么?从哪里看出骑马?师:一根马鞭加上演员传神的动作就能看出杨子荣在跃马扬鞭、驰骋原野。
人家说,京剧的马鞭特别的美,我们来看看。
美吗?什么美?师:小小的一根马鞭在舞台上可以美轮美奂。
猜猜看,《霸王别姬》里虞姬会用什么颜色的马鞭?《穆桂英挂帅》里的穆桂英着红装,会选什么颜色的马鞭?为什么?皇帝出场会用什么颜色的马鞭呢?为什么?师:我们不仅要看其形,更要看其神,形神兼具才有感染力。
我们读一读课文,看课文里是怎么介绍的。
京剧趣谈读后感
![京剧趣谈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54b5665d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d4.png)
京剧趣谈读后感
《京剧趣谈》是一本介绍京剧的读物,作者以幽默风趣的笔触,生动地描绘了京剧的起源、发展历程、剧种特色以及表演艺术等方面的知识,让读者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了解了京剧这一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魅力。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京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多的兴趣。
首先,这本书以幽默风趣的笔触让我对京剧这一艺术形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作者通过生动有趣的语言描述,将京剧的历史、传统、表演技巧等内容娓娓道来,让我在阅读中感受到了京剧的魅力。
尤其是作者对京剧表演技巧的解析,让我对京剧表演艺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更加欣赏京剧这一艺术形式。
其次,通过阅读《京剧趣谈》,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多的了解。
京剧作为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代表,它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包括音乐、舞蹈、戏曲表演等多种艺术形式。
在书中,作者对京剧的历史渊源、剧种特色等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更加珍惜和热爱自己的文化传统。
最后,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京剧这一艺术形式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瑰宝,它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更融合了中国文化的精髓。
在书中,作者对京剧的表演技巧、剧种特色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解析,让我对京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更加欣赏和喜爱这一艺术形式。
总的来说,通过阅读《京剧趣谈》,我对京剧这一中国传统戏曲艺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多的兴趣。
这本书不仅让我在阅读中感受到了京剧的魅力,更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更加珍惜和热爱自己的文化传统。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阅读这本书,了解京剧这一中国传统艺术的魅力,也更加热爱自己的文化传统。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京剧趣谈》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京剧趣谈》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478d244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f1.png)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京剧趣谈》教案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京剧趣谈》教案篇一教学目标:⒈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⒈学会“遮”,理解古诗词句的意思。
⒈借助想象,感受六月西湖的雨之奇景,体会诗人的情感。
⒈拓展关于西湖的古诗,进行组诗积累。
教学过程:一、词语对接,激趣导入1、词语对接。
君子一言,;八仙过海,;螳螂捕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杭州因为有美丽的西子湖,才声名远扬,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文人墨客以书画来赞美西湖。
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在杭州任职的时候就写了不少关于西湖的诗篇。
2、板书课题。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的一首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这是他在西湖观景时,偶遇一场大雨后,即兴写下的。
3、说说你了解的苏轼。
教师相机补充。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州人,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
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二、自由诵读,初步感悟1、生借助拼音初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教师重点指导:未(wegrave;i)遮(zhē)山(shān) 乱(luagrave;n)入(rugrave;)船(chuaacute;n) 忽(hū)吹(chuī)散(sagrave;n) 水(shuǐ)如(ruacute;)天(tiān)3、读通课文:如果把这些生字新词放入诗中,大家一定会读得更好!师范读,学生读课文,边读边体会诗的朗读节奏。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4、同座互读,并相互正音。
三、学法渗透,熟读成诵1、释诗题。
读读诗题,从中你知道了什么?(“六月二十七日”写的是时间;“望湖楼”告诉的是地点;“醉书”告诉我们这首诗是作者陶醉后而写下的)2、知诗人。
3、明诗意。
诗人陶醉于什么?(雨)那么诗人在下雨前、下雨时、下雨后分别看到了什么景象?雨前:黑云/翻墨//未遮山雨时:白雨/跳珠//乱入船雨后: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4、悟诗情。
京剧趣谈选自
![京剧趣谈选自](https://img.taocdn.com/s3/m/1c9fa4a3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30.png)
京剧趣谈选自
《京剧趣谈》选自《京剧常识》,作者是徐城北。
这篇文章通过介绍京剧中“马鞭”和“亮相”这两种艺术表现形式的特点和作用,展现了京剧艺术的独特魅力。
作者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有趣的故事,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京剧的基本知识和表演技巧,让读者在轻松愉悦的阅读中,了解和感受京剧艺术的博大精深。
文章不仅介绍了京剧的历史渊源、表演形式、角色分类等方面的知识,还通过对具体剧目的分析,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京剧的艺术魅力。
此外,作者在文章中还表达了对京剧艺术的热爱和敬意,强调了京剧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意义。
这篇文章不仅适合京剧爱好者阅读,也适合普通读者了解和欣赏京剧艺术,对于推广和传承京剧文化具有积极的意义。
总的来说,《京剧趣谈》是一篇优秀的文艺作品,它以独特的视角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京剧艺术的魅力和价值,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这一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京剧趣谈说课稿【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京剧趣谈说课稿【精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53d844c8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4275f4d.png)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京剧趣谈说课稿【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京剧趣谈说课稿第1篇】《京剧趣谈》说课稿一、说教材《京剧趣谈》是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
第七单元以让学生体会艺术之美为主题编排课文,而本课就向学生介绍了我国京剧艺术中“马鞭”和“亮相”这两种艺术表现形式。
作者徐北城用通俗幽默的语言将这些奥秘娓娓道来,不仅介绍了关于京剧的知识,也流露了作者对于京剧的喜爱和对传统文化的自豪感。
这篇课文也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我国京剧艺术的独特魅力。
二、说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借助文中的描述展开想象,体会京剧的魅力。
(教学重点)3.能了解课文中介绍的关于京剧的常识及艺术特色,接受京剧文化的熏陶。
(教学难点)三、说教法学法《语文课标》指出:在教学中要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
我的课堂教学思路是:导入课题——设疑自探——解疑合探——质疑再探——拓展运用。
本文语言通俗,生动幽默,能较好地吸引学生阅读。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能力,因此,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我主要采用:自读感悟、合作交流的方法,师生、生生互动,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
同时围绕文中的重点句子,运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发挥想象,联系实际,理解句子的内涵.四、说合探过程在解疑合探这个重要的教学环节,我以解决以上三个问题为主线,设计自探提示,以问题促阅读、促思考,促讨论,既放手让学生去自学,又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去解决问题,不偏离学习重点。
我设计的自探提示如下:自探提示1:快速浏览课文,根据课文的小标题说说课文从哪些方面谈京剧的趣味。
自探提示2:自读《马鞭》这一部分,思考讨论:1.这部分主要介绍了哪两类道具?2.说说京剧表演中为什么演员不能骑真马?3.京剧是如何解决“骑马”表演中遇到的问题的?4.舞台表演中使用“马鞭”的作用是什么?5.说说作者举了哪些虚拟道具的例子,找出能体现虚拟道具妙处的关键词句,谈谈自己的体会。
《京剧趣谈》 讲义
![《京剧趣谈》 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6af5459d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50ca66c.png)
《京剧趣谈》讲义京剧,作为我国的国粹,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它那婉转的唱腔、精美的服饰、精彩的表演,都让人陶醉其中。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京剧的世界,来探寻其中的趣味。
一、京剧的起源与发展京剧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乾隆年间。
当时,四大徽班进京,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并接受了昆曲、秦腔等剧种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通过不断地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了京剧。
在发展过程中,京剧不断吸收其他艺术形式的精华,逐渐完善和成熟。
它融合了唱、念、做、打等多种表演形式,成为了一种综合性极强的艺术。
二、京剧的行当京剧的行当划分十分细致,主要有生、旦、净、丑四大行当。
“生”一般指男性角色,分为老生、小生和武生。
老生多为稳重、成熟的中年或老年男子形象;小生则是年轻英俊的男子;武生则擅长武艺。
“旦”指女性角色,包括青衣、花旦、老旦和武旦。
青衣多为端庄、严肃的女性;花旦则活泼俏皮;老旦是老年妇女;武旦则以武功见长。
“净”,也就是花脸,以面部化妆运用各种色彩和图案勾勒脸谱为特色,代表性格粗犷、豪爽的人物。
“丑”,通常扮演滑稽、幽默的角色,鼻梁上抹一块白粉,被称为“小花脸”。
三、京剧的唱腔京剧的唱腔丰富多样,主要有西皮和二黄两种。
西皮的旋律明快、高亢,节奏紧凑,常用于表现欢快、激昂的情绪。
二黄则旋律平稳、舒缓,节奏较慢,适合表达深沉、哀怨的情感。
在京剧的演唱中,演员会根据剧情和人物的性格特点,灵活运用不同的唱腔,以达到最佳的艺术效果。
四、京剧的表演形式京剧的表演形式独具特色,其中“唱念做打”是最为核心的部分。
“唱”,要求演员有优美的嗓音和高超的演唱技巧,通过唱腔来表达人物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念”,即念白,要清晰、准确、富有韵律,使观众能够听懂并感受到角色的性格和情绪。
“做”,指的是表演动作,包括手势、眼神、身段等,通过细腻的动作来展现人物的形象和气质。
“打”,则是武打动作,要求演员具备扎实的武术功底,动作要干净利落、精彩绝伦。
京剧趣谈课文解析
![京剧趣谈课文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0722bbe2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6117e61.png)
《京剧趣谈》是六年级语文课本中的一篇课文,通过介绍京剧的起源、发展、特点和表演形式等方面,展示了京剧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这篇课文的解析如下:
1. 京剧的起源:京剧起源于清朝末年,是由徽剧和汉剧融合而成
的一种戏曲形式。
它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演形式。
2. 京剧的特点:京剧以唱、念、做、打为主要表演手段,注重唱词和唱腔的表现力,同时也注重舞蹈和武术的表现。
京剧的服装、化妆、道具等方面也具有独特的风格,能够充分展示人物的性格和身份。
3. 京剧的表演形式:京剧的表演形式主要有唱、念、做、打四种,其中唱和念是主要的表现手段。
京剧的唱词和唱腔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能够充分展示人物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京剧的念白也非常有特色,能够表现出不同人物的性格和身份。
4. 京剧的发展:京剧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和融合其他艺术形式的元素,如舞蹈、武术、音乐等,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演形式。
同时,京剧也不断创新和发展,推出了许多新的剧目和表演形式,使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总的来说,《京剧趣谈》是一篇介绍京剧的优秀课文,它通过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内容,展示了京剧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六年级《京剧趣谈》知识点归纳
![六年级《京剧趣谈》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a98cf599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d0.png)
六年级《京剧趣谈》知识点归纳
《京剧趣谈》是一本介绍京剧的知识性读物,主要讲述了京剧的起源、历史、表演形式、表演艺术等方面的内容。
以下是该书的主要知识点归纳:
1. 京剧的起源和发展:介绍京剧的起源地、发展历程和演员扮演的角色等信息。
2. 京剧的表演形式:讲述了京剧的表演形式,包括唱、念、做、打和舞蹈等五个基本
技巧。
3. 京剧的表演艺术:介绍了京剧表演的艺术特点,如脸谱的使用、高腔唱腔的技巧等。
4. 京剧的剧目分类:归纳了京剧的剧目分类,如历史剧、文戏、武戏等。
5. 京剧的表演道具:介绍了京剧中常用的道具,如扇子、剑等,以及它们的用途和象
征意义。
6. 京剧的服装和化妆:讲述了京剧中的戏装和化妆技巧,包括不同角色的服装特点和
划分。
7. 京剧的音乐和曲调:介绍了京剧的音乐体系和曲调,如乐调的种类和变化规律。
8. 京剧的表演技巧:归纳了京剧表演中的一些技巧和要点,如身段、眼神、手势等的
运用。
9. 京剧的名家演员:介绍了京剧历史上的一些著名演员和他们的代表作品。
10. 京剧的传统和现代:讲述了京剧艺术在现代的传承和发展情况。
以上是《京剧趣谈》中的主要知识点归纳,这本书可以帮助读者了解京剧的基本知识和特点,并对京剧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
《京剧趣谈》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京剧趣谈》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40e5a6d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81.png)
《京剧趣谈》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京剧趣谈》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京剧趣谈》是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4课,这一单元围绕“艺术之美"的主题,编排了《文言文二则》《月光曲》《京剧趣谈》三篇课文,从音乐、绘画、戏曲等不同角度折射出艺术的魅力,主题突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写自己的拿手好戏,把重点部分写具体”。
本课时以“我是京剧传承人"为任务主题,组织学生进行欣赏京剧、介绍京剧、表演京剧等艺术体验活动,为学生体会艺术之美提供多元体验,通过联系文化艺术的背景,引导学生感受其中美好的思想感情和理想追求。
借助美术、音乐等学科资源,拓展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从多个角度展开想象,丰富他们的审美体验。
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搜集资料、自主学习能力,所以本课在实际开展中,将课内外相结合,从课外的资料搜集联结到课内的文本分析,再延伸到课外的实践活动,真正实现“学”中做、“做"中学。
教学目标1.通过自主阅读课文,了解一些京剧的常识,了解《马鞭》和《亮相》两个短篇的大意。
2.借助语言文字,初步了解京剧的一些艺术特色,迁移应用本单元“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的方法,感受京剧之趣,体会京剧之美。
3.在与同学交流分享关于京剧的奥秘中,感受京剧艺术的魅力,产生对京剧艺术的喜爱。
教学重难点了解一些京剧的常识,了解《马鞭》和《亮相》两个短篇的大意。
借助语言文字,初步了解京剧的一些艺术特色,迁移应用本单元“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的方法,感受京剧之趣,体会京剧之美。
教学准备1.班中戏迷同学提前排练《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你待同志亲如一家》选段。
2.京剧片段视频:《智取威虎山》“骑马”片段、《雁荡山》“亮相"片段。
3.表演道具:马鞭、武生帽子、刀枪。
教学过程一、我是京剧爱好者(一)脸谱导入,走进京剧1.出示各色脸谱,猜测人物形象。
京剧趣谈读后感
![京剧趣谈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3c5e32d5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08.png)
京剧趣谈读后感《京剧趣谈》是一本介绍京剧魅力的书。
作者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生动地描述了京剧的魅力和魅力所在,让我对京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欣赏。
在书中,作者首先介绍了京剧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他提到,京剧是在明代中期发展起来的,经历了几百年的演化和完善。
京剧以其独特的表演形式和丰富的艺术元素成为中国戏曲中的瑰宝。
作者还介绍了京剧的主要表演形式,包括唱、念、做、打、舞五个基本技能。
这些技能的完美结合使得京剧独树一帜,成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
除了介绍京剧的历史和表演形式,作者还分享了他在京剧学习过程中的经历。
他形容自己第一次看到京剧时的震撼,就像是被一股强大的力量吸引住了,无法自拔。
从那以后,他投入到京剧学习中,师从名家,不断努力提高自己的演技。
他还描述了自己在京剧表演中的一些困难和挑战,比如如何把握好节奏和情感,如何准确地发音等等。
通过他的描述,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京剧表演的艰辛和对演员的要求之高。
书中还介绍了京剧的一些经典剧目,比如《红楼梦》、《白蛇传》等等。
作者通过对这些剧目的分析和解读,让我进一步了解了京剧的内涵和特点。
他指出,京剧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吸引了无数观众的欣赏和喜爱。
他还提到,京剧的表演方法和艺术特点对其他戏曲和表演形式都有很大的影响和借鉴意义。
通过阅读《京剧趣谈》,我对京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欣赏。
京剧作为中国传统戏曲中的精品之一,不仅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更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
京剧的表演形式和技巧的精妙,以及演员们的精湛演技,都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京剧的魅力。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京剧的了解和欣赏得到了提高,也更加深入地体会到了京剧的独特魅力。
总之,《京剧趣谈》是一本很有意义的书籍,它不仅介绍了京剧的发展历史和表演形式,更通过作者的亲身经历和描述,展示了京剧的魅力和艰辛。
阅读这本书,让我对京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欣赏,也对中国传统戏曲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我相信,通过继续学习和欣赏京剧,我将能更好地体会到京剧的独特魅力,并欣赏到更多精彩的京剧表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题思想:
回顾全文,说说这篇课文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本文通过介绍京剧中“马鞭”和“亮相”这两种艺
术表现形式的特点和独特魅力,表达了作者对于京 剧的喜爱之情和对祖国传统文化的强烈自豪习22课
整体感知:
谁能用简洁的语言说一说《马鞭》这部分的主要内容。
京剧继承、发展了中国传统戏曲的表现手法,终于战胜了 这种尴尬——用一根小小的马鞭就彻底解决了,而且解决得无 比漂亮。
你从“彻底”和“无比漂亮”中读出了什么?
马鞭是实在的道具,是可感觉可使用的。京剧还有 一些虚拟的道具,但一样可感觉可使用。
课文导入:
京剧,被成为“国粹”,谁会唱上一段京剧? 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带你们来认识京剧中“马 鞭”和“亮相”这两种艺术表现形式。让我们走 进课文去看个究竟吧!
京剧趣谈
作者简介:
徐城北,戏曲研究所研究员 主要成果:多年专注于对京剧艺术及其背景进行学 术研究。
理解词义:
彻底:全面的,充分的。 唯恐:唯独害怕;只怕。 无穷无尽:没有止境,没有限度。
这两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默读课文后半部分《亮相》,想一想文章讲 了什么内容?
思考:“亮相”这一表现形式有什么特点?画出相关 语句仔细体味。
思考:这种“亮相”表现形式有什么妙处呢?
自由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边读边想:“刀(枪)下场” 这一动态亮相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妙处?
写作特色:
思考:本文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