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体中有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
水体内污染物的迁移与转化
水体内污染物的迁移与转化随着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大量的污染物排放到水体中,其中包括无机物和有机物等,这些污染物不仅对水体本身的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而且还会对人类的健康产生巨大的威胁。
因此,进行水体内污染物的迁移与转化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水体内污染物的迁移机制1. 全球水循环过程中的污染物迁移全球水循环是地球大气圈、水圈和陆地生物圈等部分组成的整体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污染物会通过全球水循环向各地的水体中传输。
例如,空气中的污染物(如氧化氮与二氧化硫)在大气中形成酸雨,然后通过雨水向地面水体中传输,进而加剧了水体中的酸性。
2. 水体内不同环境的污染物迁移水体内污染物的迁移机制是多种多样的,因为水环境中的温度、水流速度、离子环境、生物区系等环境因素均会对污染物的迁移方式产生影响。
在静水环境中,污染物多集中分布于底部或者水面附近,而在水流速度较快的河流或者海域中,污染物则随着水流向下游或者海底迁移。
此外,污染物的溶解度、分子质量、分子形式等也会对污染物的迁移方式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水体内污染物的转化机制1. 水体内生物作用的污染物转化生物是水体内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因为水体中存在着大量的细菌、藻类、浮游生物等微生物群体,它们可以通过吃掉周围的有机物而将污染物降解为水体生态环境所必需的无害物质,从而起到了水体净化的作用。
例如,强氧化剂过氧化氢可以被水体内的微生物降解为H2O和O2,香料中的L-薄荷烯等芳香类污染物可以被水体内的藻类通过吸收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并且藻类中的一些细胞壁也含有丰富的吸附有机物的活性部位,可以吸附水体中的污染物,起到净化作用。
因此,生物作用是水体内污染物转化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机制。
2. 环境氧化还原的污染物转化环境氧化还原反应是一类水体内污染物转化的重要机制,它通常是指一类化学反应,其中电子在不同的物质之间转移。
在氧气存在的环境下,某些化合物可以发生氧化反应,例如铁离子可以被氧化为铁离子,从而引发一系列反应,最终使得化学反应达到自我平衡。
污染物在水体中的迁移转化方式
污染物在水体中的迁移转化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途径:
(1)氧化-还原作用。
天然水体中有许多无机和有机氧化剂和还原剂,如溶解氧、Fe3+、Mn4+、Fe2+、S2-及有机化合物等,这些物质对污染物的转化起重要作用。
如环境中重金属在一定氧化-还原条件下,容易发生价态变化,结果是其化学性质改变,迁移能力也会发生改变。
水体中的氧化-还原类型、速率和平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水中重要溶质和污染物的性质。
如在一个厌氧湖泊中,湖下层的元素以还原态存在:碳还原成CH4,氮还原成[*]等,而表层水由于可被大气中氧补充,成为氧化性介质,达到热力学平衡时,碳成为CO2,氮成为[*]。
显然这种变化对水生生物和水质影响很大。
(2)络合作用。
天然水体中有许多无机配位体,如OH-、Cl-[*]、[*]和有机配位体如氨基酸、腐殖酸,以及洗涤剂、农药、大分子环状化合物等,它们可以与水中的污染物,特别是重金属发生络合反应,改变其性质和存在状态,影响污染物在水体中发生、迁移、反应和生物效应。
(3)生物降解作用。
水体中的微生物,特别是底泥中的厌氧微生物,可以使一些污染物发生转化,如把无机汞转变为有机汞。
环境化学水环境化学第三节讲解
例:某有机分子量为192,溶解在含有悬浮物的水体中, 若悬浮物种85%为细颗粒,有机碳含量为5%,其余 粗颗粒有机碳含量为1%,已知该有机物在水中溶解 度为0.05mg/L,那么其分配系数(Kp)如何计算?
lgKow=5.00-0.670×lg(0.05×103/192 ) Kow=2.46×105 由公式Koc=0.63Kow Koc=0.63×2.46×105=1.55×105 由公式Kp= Koc[ 0.2(1-f) Xocs + f Xocf ] Kp =1.55×105 [ 0.2(1-0.85) ×0.01 + 0.85×0.05 ] Kp =6.63×103
解;烷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芳基磺酸盐LAS,含磷,泡沫减少,可生物降解) 有机农药(有机氯农药DDT、六六六等毒性大,难分解,
禁用,有机磷农药含杀虫剂与除草剂,毒性大,难降解)
取代苯类化合物(苯环上的氢被硝基、胺基取代后生成的芳 香族卤化物,主要来自染料、炸药、电器、塑料、制药、 合成橡胶等工业)。
六、水体的污染小结
四、光解作用
光解作用是有机污染物真正的分解过程,因为它不可逆 的改变了反应分子,强烈的影响水环境中某些污染物 的归趋。
光解过程可分为三类: 1、直接光解:化合物本身直接吸收了光能而进行分解反
应。
2、敏化光解:水体中存在的天然物质被阳光激发后,又 将其激发态的能量转移给化合物而导致的分解反应。
3、氧化反应:天然物质被辐照而产生自由基获纯态氧等 中间体,这些中间体又与化合物作用而生成转化的产 物。
许多有机毒物可以像天然有机化合物那样作为 微生物的生长基质。只要用这些有毒物质作为 微生物培养的唯一碳源便可鉴定是否属于生长 代谢。在这种代谢过程中微生物对这些有毒物 质可以进行较彻底的降解或矿化,因而是解毒 生长基质。
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
xs
为
控制河段总长度,km;x 为沿程距离(0≤x ≤
xs
) ,km。
2、河流水质一维水质模式
当河流中河段均匀,该河段的段面积 A、平均流速 ux、污染物的输入量 Q、扩散系数 D 都不随时间 变化,同时污染物的增减量仅为反应衰减项且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无其他源和汇项,则河流中污 染物的浓度 C 为:
第 3 页 共 18 页
该式适用于无边界中的连续点源排放。 当污染源处于两个边界的中间,则:
C ( x, y ) =
Q u x h 4πD y x / u x
∞
u y {exp − x
2 ∞ + ∑ exp − u x (nb − y ) + 4Dy x 4 D y x n=1 2
Os =
式中,T 为温度,0C。 在很多情况下,人们希望能找到溶解氧浓度最低的点——临界点。在临界点河水的氧亏值最大,且 变化速率为零。此处水质最差,氧亏值(或溶解养值)及发生的距离为:
468 31.6 + T
(5-8)
xc =
k u ln 2 k 2 − k1 k1
D0 (k 2 − k1 ) 1 − L k 0 1
(二)水环境影响预测方法
预测地表水水质变化的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数学模式法、物理模型法和类比分析法。
更多环评工程师资格考试资料,请浏览:/st /st
第 1 页 共 18 页
(1)数学模式法:该法利用表达水体净化机制的数学方程预测建设项目引起的水体水质变化,能 给出定量的预测结果,在许多水域有成功应用水质模型的范例。 (2)物理模型法:该法依据相似理论,在一定比例缩小的环境模型上进行水质模拟实验,以预测 由建设项目引起的水体水质变化。 该法能反映比较复杂的水环境特点, 且定量化程度高, 再现性好。 但需要有相应的试验条件和较多的基础数据,且制作模型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而且水 中的化学、生物净化过程难于在试验中模拟。 (3)类比分析法:调查与建设项目性质相似,且其纳污水体的规模、流态、水质也相似的工程。 根据调查结果,分析预估拟建项目的水环境影响。该法属于定性或半定量。该法的缺点是此工程与 拟建项目有相似的水环境状况不易找到,所得结果比较粗略,一般多在评价工作级别较低,且评价 时间较短,无法取得足够的参数、数据时,用类比法求得数学模式中所需的若干参数、数据。 预测条件的确定:(1)筛选预测的水质参数;(2)拟预测的排污状况;(3)预测的设计水文条 件;(4)水质模型参数和边界条件(或初始条件)。
水中有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ppt46张)
生长代谢过程中的转化速率方程--Mond模型
Monod方程用来描述当化合物作为唯一碳源时的降解速率
E(酶)+S(底物)
ES
E+P(产物)
dB dc B c 1 1K s 1 R Y max dt dt K c R B c s max max
半衰期与有机物属性、温度、 pH有关,与有机物 初始浓度无关.
水解速率与pH的关系
Mabey等把水解速率归纳为
◎酸性催化过程 ◎碱性催化过程 ◎中性催化过程
水解速率为三个催化过反应速度的和:
d[RX] K [RX] h dt K K [H ] K K [OH ] K [H ] K K K /[H ] h A N B A N BW
①分配作用
②吸附作用
土壤矿物质对有机化合物的表面吸附作用
2. 标化分配系数
有机物在沉积物与水之间的分配
Kp cs cw cT cscp cw cw( 1Kpcp) cw cT ( 1Kpcp)
Kp —分配系数(与沉积物中有机质浓度有关) cT —总有机物浓度(μg/L) cs —沉积物中有机物浓度(μg/kg) cw —溶解在溶液中的有机物浓度(μg/L) cp —沉积物浓度(kg/L)
KA、KB、KN的计算
在lg Kh—pH图中,三个交点相对应于三个pH值
IAN-酸性催化与中性催化直线的交点的pH值 IAB-酸性催化与碱性催化直线的交点的pH值 INB-中性催化与碱性催化直线的交点的pH值
有机物在水中迁移转化规律
有机物在水中迁移转化规律
有机物迁移转化
(1)需氧污染物.在水中需要消耗大量的水溶氧进行微生物
分解的污染物称为需氧污染物,它们进入水体后即发生生物化学分解作用,由污染物有机成分中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和木质素等分解为简单的二氧化碳和水及其它无机物质.
(2)难降解有机物污染物.这是指难以被生物分解的有机物
质.如有机氯农药、多氯联苯、芳香氨基化合物、高分子合成聚合物(塑料、合成橡胶、人造纤维)、染料等有机物质,它们在
环境中难以被生物降解,污染危害时间长.例如有机氯农药喷撒作物后只有一小部分落在作物枝叶上,其余大部分散落在土壤表面或进入大气;而进入大气后又可以随降雨或尘埃降落到地面后再进入水体.。
水环境化学有机物挥发作用水解光降解
实际上,水解速率与pH有关: Kh = Kn + Ka[H+]+ Kb[OH-]
Kh为水解反应速率常数。从上式看出,在一 定温度下水解速率取决于其类别(Kn、Ka、Kb 值不同)、浓度和介质的pH。
介质pH改变可引起水解速率的变化,其变化值可通过计算
Kh求得。水解常数与的关系,作lg Kh -pH图。从图中可知,
对于有机污染物的挥发作用及挥发速率人们更 为关注。
例如,大部分卤代脂肪烃及芳香烃化合物具有挥发性, 有从水体向大气挥发的倾向。
美国环保局确定的114种优先有机污染物中,具有挥发 作用的为31种,约占27%。
虽然这些有机物也能被微生物不同程度地降解,但在 流速较快的河流中,挥发到大气中是它们的主要迁移 途径。
1. 大多数环氧化物具有高度的反应性,因为它们 含有张力环。
2. 环氧化物可发生中性、酸催化、和碱催化反应, 多数情况下生成二醇,有时也生成酮。
3. 环氧化物的“短寿”也有例外,如有机氯杀虫 剂(如狄试剂 )。狄试剂由于具有两个碳环骨 架,从而产生了空间位阻(steric hinderance ), 因此是一种非常稳定的环氧化物。
挥发速率方程
c t
KV Z
(C
p KH
)
K
V
(C
p KH
)
式中 C 表示溶解相(水)中有机物的浓度 Kv 表示挥发速率常数 Kv′表示单位时间混合水体的挥发速率常数 Z 表示水体混合深度 P 表示水体上方有机物的大气分压 KH 表示亨利定律常数
多数情况下大气中有机化合物的分压几乎为零, 则该方程可简化为:
实验证明:DDT、2,4-D、辛硫磷、三硝基甲苯、苯 并(a)蒽、多环芳烃等均可发生光化学反应。如有人用 波长254 nm的紫外光照射DDT的己烷溶液,发现15 min内DDT损失43%;1 h内损失70%;4 h内损失97%; 其光化学反应的主要产物是DDE和DDD。反应过程可 表示如下:
水环境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规律
水环境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规律
水环境污染物的迁移转化是一个重要的环境问题,也是当前地球环境污染防治的一个议题。
水环境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规律是指,污染物在水中的运动、转化和转移规律,它经历了在
水中的溶解、沉降和扩散三种过程,也就是物理-化学-生物三位一体联合作用过程。
污染物在水环境中的转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括物理转化、化学转化和生物转化三种过程。
物理转化是指水的流动和搅动能使污染物聚集;化学转化指的是污染物在水环境中由
于水的化学反应逸散和降解转化;生物转化是指污染物在水环境中被有机降解的过程,靠
微生物的发酵、氧化抑制等作用达到处理效果。
此外,水环境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还受到很多其他因素的影响,比如水质、温度、pH值、
向性、气泡等,这些因素可以影响污染物的迁移速率、转化效率以及最终消解率。
综上所述,水环境污染物的迁移转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要正确预测和分析污染物的迁移、转化和消解情况,需要大量实际调查资料和实验数据,结合理论模拟和理论计算,以便更准确地评估水环境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过程,有效地实施环境保护。
第二章 水环境化学 分配作用 (2011)
logKow 与 logBCF的相关性 的相关性
沉积物(土壤)中含有大小不一的颗粒物, 沉积物(土壤)中含有大小不一的颗粒物,且 它们所含的有机碳分数也不同, 它们所含的有机碳分数也不同,若考虑颗粒物 大小对分配系数的影响,Kp可表示为: 可表示为: 大小对分配系数的影响, 可表示为 Kp=Koc[0.2(1-f)Xocs+fXocf] 式中f表示沉积物中细颗粒的质量分数 式中 表示沉积物中细颗粒的质量分数 Xocs表示粗颗粒组分有机碳含量 表示粗颗粒 粗颗粒组分有机碳含量 表示细颗粒 细颗粒组分有机碳含量 Xocf表示细颗粒组分有机碳含量
Karichoff等(1979)描述了 等 描述了Koc与有机化合物的 描述了 与有机化合物的 正辛醇-水分配系数 正辛醇 水分配系数Kow的关系 水分配系数 的关系 Koc = 0.63Kow 式中Kow表示有机物的正辛醇 水分配系数,即 表示有机物的正辛醇-水分配系数 式中 表示有机物的正辛醇 水分配系数, 分配达到平衡时有机物在正辛醇和水中浓度的 比例。 比例。
2、分配作用 、
I. 分配理论( 分配理论( partition theory )
① 分配理论的提出 ② 分配作用与吸附作用的比较 ③ 沉积物(土壤)有机质对吸附的影响 沉积物(土壤)
II. 分配系数
沉积物(土壤) 水分配系数 水分配系数Kp ① 沉积物(土壤)/水分配系数 沉积物(土壤) 水标化分配系数 水标化分配系数Koc ② 沉积物(土壤)/水标化分配系数 生物浓缩系数(因子) ③ 生物浓缩系数(因子)BCF或KB 或
第二章
水环境化学
一、天然水的基本组成与特征
二、水体中无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 三、水体中有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
三、水体中有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
环境化学第3章水环境化学-3-有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
由于p=CaRT
得:
KH' = KH/RT
对于微溶化合物(摩尔分数≤0.02):
★KH = ps·MW/ρW 式中:ps—纯化合物的饱和蒸汽压,Pa;
MW:分子量; ρ W:化合物在水中的溶解度,mg/L。 ★ KH' = 0.12ps·MW/ ρ WT
2,5-二甲基呋喃在蒸馏水中将其暴露于阳光中没有反应, 但是它在含有天然腐殖质的水中降解很快,这是由于腐殖 质可以强烈地吸收波长小于500nm的光,并将部分能量转 移给它从而导致它的降解反应。
③氧化反应
天然物质被辐照而产生自由基或纯态氧等中间体, 这些中间体又与化合物作用而生成转化的产物。有机 毒物在水环境中所常遇见的氧化剂有单重态氧1O2,烷 基过氧自由基RO2·,烷氧自由基RO·或羟自由基OH·。
3.4 水解作用
化合物的官能X-能与水中OH-发生交换: RX + H2O ROH + HX 反应步骤还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中间体的形成,有机物 通过水解反应而改变了原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对于许多 有机物来说,水解作用是其在环境中消失的重要途径。
第三章 水 环 境 化 学
3.5 光解作用
①直接光解:化合物直接吸收了太阳能而进行分解反应; ②敏化光解,水体中存在的天然物质被阳光激发,又将其 激发态的能量转移给化合物而导致的分解反应。
3.1 有机污染程度的指标 直接还是间接?
常见的指标有:溶解氧、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总
有机碳和总需氧量。
溶解氧即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水中溶解氧的含量,是
水质的重要指标之一。(8.32mg/L)
第二章 水中有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
分配系数—标化分配系数
2. 分配系数与标化分配系数 分配系数: 有机毒物在沉积物(或土壤)与水之间的分配,往往可用分配 系数(Kp)表示: KP=cs/cw
式中:cs、cw—分别为有机毒物在沉积物中和水中的平衡浓度 cT = cscp+cw cw = cT/(Kpcp+1)
式中: cT—单位溶液体积内颗粒物上和水中有机毒物质量总和,g/L ; cs、cw—分别为有机毒物在沉积物中和水中的平衡浓度,kg/L, g/L;cp—为有机物在颗粒物上的平衡浓度,g/kg
第二十八课
LOGO
第四节 水质模型
污染物进入水环境后,由于物理、化学和 生物作用的综合效应,其行为的变化十分 复杂的,很难直观地了解它们的变化和归 趋。若借助水质模型,可较好描述污染物 在水环境中的复杂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之间 的相互关系,因此水质模型是研究水环境 的重要工具。 一、氧平衡模型(Streeter – Phelps 模型) 二、湖泊富营养化预测模型 三、有毒有机污染物的归趋模型
Spurlock和Biggar :极性 有机污染物与活性有机 质基团之间发生的特殊 作用
分配与吸附
①分配作用:溶解作用,相似相溶; ②吸附作用:表面吸附作用,物理吸附通过范德华 力,化学吸附通过化学键\氢键\离子偶极键\配位 键\键等;
分配作用 吸附作用 吸附热 小 大 等温线 线性(整个溶解度范围) 非线性 竞争吸附 不发生,与溶解度有关 存在, 与表面吸 附位有关
(1) (2) (3) (4)
L( x)
x 0
L0 , L() 0
C( x)
x 0
C0 , C() Cs
式中:L 为 x 处河水中的 BOD 值,mg/L;C 为 x 处河水溶解氧浓度,mg/L;Cs 为 河水某温度时的饱和溶解氧浓度,mg/L;u 为河水平均流速,m/s;K1 为 BOD 的衰减系数,
【环境化学】第3.3章 水环境化学——第三节 水中有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水解作用
部分有机磷酸酯杀虫剂的水解半衰期值(25℃,pH7.4)
8
四、卤代物
9
部分饱和卤代烃的水解半衰期值 (25℃,pH7)
10 H2O ⇌ ROH + HX 通常测定水中有机物的水解是一级反应,RX的消失速率正比 于[RX],即
-d[RX]/dt = kh[RX] (3-137) 式中:kh——水解速率常数。
16
水解速率常数与pH的关系图
Kh=KA[H+]+KN+KBKw/[H+]
17
改变 pH 值可得一系列kh。在lgkh —pH图(图3-31)中,可得三个 交点相应于三个pH值(IAN、IAB、INB),由此三值和以下三式可计 算出kA、kB和kN
(a) lgkh = lgkA –pH 与 (b) lgkh = lgkN 的交点: lgkA – pH = lgkN pH = IAN = -lg(kN/kA) 酸性催化
exp(x)在x→0处展开,计算e的近似值 Exp(x)=1+x+1/2*x2+1/6*x3+1/24*x4+1/120*x5+1/720*x6+1/5040*x7+1/40320*x8+32……
第三节 水中有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
3.1 吸附作用 3.2 挥发作用 3.3 水解作用 3.4 光解作用 3.5 生物降解 3.6 还原作用
影响因素
阳光的辐射强度、天然水体中光的迁移特征 光的吸收性质 化合物的反应
21
3.4.2 光解作用分类
直接光解:化合物直接吸收太阳辐射而分解; 敏化光解:水体中的天然物质被阳光激发,又将激发态的
多环芳烃(PAHs)在淡水水体中的迁移转化规律
多环芳烃(PAHs)在淡水水体中的迁移转化规律1 概述多环芳烃(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简称PAHs)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苯环连在一起的一类化合物,具有高脂溶性和相对低的水溶性,具有“致癌、致畸和致基因突变”(目前已发现的致癌性多环芳烃及其衍生物超过400 种)作用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 s ,POPs) 。
这一类物质由于高毒性、低流动性和难降解性使其在环境保护领域备受关注。
美国EPA优先控制名单中确定了16种PAHs作为优先控制污染物,我国也将7 种多环芳烃列入“中国环境优先控制污染物”黑名单。
PAHs由于化石燃料燃烧、机动车、垃圾焚烧、精炼油、焦炭和沥青生产以及铝的生产等人类活动而广泛分布于环境中。
多环芳烃在环境中大多数是以吸附态和乳化态形式存在,一旦进入环境,便受到各种自然界固有过程的影响,发生变迁。
通过复杂的物理迁移、化学及生物转化反应,在大气、水体、土壤、生物体等系统中不断变化,改变分布状况。
处在不同状态、不同系统中的多环芳烃则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行为。
多环芳烃进入大气后,可通过化学反应、降尘、降雨、降雪等过程进入土壤及水体中。
人们可以通过呼吸、饮食等多种途径摄入,对人类健康产生极大危害,因此研究多环芳烃在环境中的行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多环芳烃在环境中,特别是水环境中的迁移转化和归宿也得到广泛关注。
本文着重探讨河流、湖泊等淡水水体中多环芳烃的迁移转化研究成果,并指出存在问题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2 PAHs在淡水水体中的迁移转化规律2.1 PAHs 在大气-水体间迁移转化PAHs 在大气-水体间迁移转化方式有:气态湿沉降、携带PAHs 的颗粒物湿沉降与干沉降、水-气界面PAHs 交换。
李军等利用双膜理论计算多环芳烃在麓湖水面上的交换通量,除萘、苊、二氢苊的通量方向是从湖水到大气外,其它多环芳烃都是从大气进入水体。
003.4水环境化学-有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
生物浓缩因子(BCF)
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浓度
BCF=
污染物在水中浓度
污染物在生物体中的浓缩因子大小主要与生物特性、污染 物特性和环境条件等三方面因素有关,污染物的BCF值间 可以相差几万倍甚至更高
生物积累、富集和放大
挥发作用示意图
对于具有两个环的PAH 化合物来说,有较大挥发性。例 如飘浮海面的原油中所含的萘很容易在一定水温、水流、 风速条件下挥发逸散到大气中去,但存在于水体中具有4 或4 个以上苯环的PAH 化合物在任何环境条件下都是不易 挥发的。
包括很多芳烃(苯、甲苯、二甲苯、乙苯等)在内的许多 有机物都具有易挥发特性。由此组成了一个有机化合物大 类,被称为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类(VOCs)。
水藻繁生的水体中,由于光合作用的存在,可使水中的氧达 到过饱和状态.
流动水可以靠好氧菌的作用得到自净化
当水体受到有机物严重污染时,水中DO会大大下降,甚至 可接近于零(即缺氧条件)。
在缺氧条件下,有机物分解时出现腐败发酵现象,使水质严重恶化。
2、生化需氧量(BOD)
地表水中微生物将有机物氧化成无机物所消耗的溶解氧量
BOD代表了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第一类)的数量。
微生物分解有机物的过程(分为二个阶段):
有机物 转 化 CO2 + H2O + NH3 一般此耗氧量即BOD
NH3 亚硝化细菌、硝化细菌 亚硝酸盐 + 硝酸盐 硝化过程
温度 最适宜的温度15—300C
影响生化需氧量的因素
即 影响分解速率、分解程度 的因素
吸附在污染控制中的应用
增强吸附固定作用
水生环境中有机污染物的迁移与转化机制
水生环境中有机污染物的迁移与转化机制在现代社会,有机污染物的排放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
其中,水生环境中的有机污染物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了解有机污染物在水生环境中的迁移与转化机制,对于科学有效地减少水体污染具有重要的意义。
1. 有机污染物的迁移机制有机污染物在水生环境中的迁移受到水流、沉积物和生物活动等因素的影响。
其中,水流是主要的迁移途径之一。
当有机污染物进入水体后,其随着水流的运动而迁移。
水流的速度以及水体的流动情况都会对有机污染物的迁移路径和距离产生影响。
此外,沉积物也是有机污染物迁移的重要载体。
有机污染物可以通过吸附或结合到沉积物中,从而随着沉积物的迁移而改变位置。
同时,生物活动也会对有机污染物的迁移产生一定影响。
例如,水生生物的摄食和代谢活动能够加速有机污染物的迁移速度。
2. 有机污染物的转化机制有机污染物在水生环境中还会发生一系列的化学、生物和物理过程,导致其发生转化。
其中,化学转化是有机污染物转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可以通过氧化、还原和水解等反应发生转化。
此外,生物转化也是有机污染物转化的重要过程。
水生生物可以通过代谢作用将有机污染物转化为更简单的物质。
这些转化物质可以更易于在环境中分解和消除。
物理过程也会对有机污染物的转化产生一定影响。
例如,光照会促使有机污染物发生光解反应,从而改变其结构和性质。
3. 影响有机污染物迁移与转化的因素有机污染物的迁移与转化机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有机污染物的物化性质对其迁移与转化具有重要影响。
例如,有机溶剂在水中具有一定的溶解度,更容易迁移。
其次,环境条件也会对有机污染物的迁移与转化产生一定影响。
如温度、pH值和氧气浓度等环境因素都会对有机污染物的稳定性和活性产生影响。
此外,水体中的微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结构也会对有机污染物的转化产生重要影响。
水中存在的微生物能够通过吸附、降解和转化等过程,促进有机污染物的去除和降解。
《水环境化学》PPT课件
完整版课件ppt
18
2、石油的降解 (P126)
石油是由烷烃、环烷烃、烯烃、芳香烃 和杂环化合物等组成。
石油在水中可光化学降解或生物降解。
完整版课件ppt
19
(1)光化学降解:
在阳光照射下,石油中的烷烃及侧链芳烃受激发 活化进行光化学氧化。
据测,油浓度为2000kg/km3的水面,油膜厚度 2.5μm,由于光化学氧化,几天光照即能把油膜清除。
氧化)
完整版课件ppt
4
不易被氧化的:饱和的脂肪烃、含有苯环
结构的芳香烃、含氮的脂肪胺类化合物等 ;
容易被氧化的:醛、芳香胺、不饱和的烯
烃和炔烃、醇及含硫化合物(如硫醇、硫醚)等。
完整版课件ppt
5
② 还原反应 : 在有机物分子中加氢或脱氧的反应称为有机
物的还原反应。例如:
HCHO (甲醛) + H2→ CH3OH (甲醇 ) (加氢
24
③ 芳香烃的降解: 石油中苯、苯的同系物、萘等在微生物
作用下先是氧化成二酚,然后苯环分裂成 有机酸,再经有关生化反应,最终分解为 二氧化碳和水。
完整版课件ppt
25
④ 环烷烃降解:环烷烃最稳定,只有少
数微生物能使它降解。如环己烷在微生物作用下
缓慢氧化:
完整版课件ppt
26
课堂作业
教材P80 习题3、4、5、7、13、14
进行,最后分解为CO2和H2O。
完整版课件ppt
22
② 烯烃的降解
当双键在中间位置时,主要的降解途径与饱和 烷烃相似。
当双键位在碳1和碳2位时,在不同微生物的 作用下,主要降解途径有三种:即烯烃的不饱和 端氧化成环氧化物、不饱和末端氧化成醇、饱和 末端氧化成醇。
第3章 水中有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2007级环境工程)
分配作用(partition) 吸附作用(adsorpt水溶液中,土壤有机质(包括水生生物脂肪以及植物有机 质等)对有机化合物的溶解作用,而且在溶质的整个溶解范
围内,吸附等温线都是线性的,与表面吸附位无关,只与有 机化合物的溶解度相关。
(2)吸附作用(adsorption)
颗粒物从水中吸着有机物的量,与颗粒物中有机
质的含量密切相关,而有机化合物在土壤有机质和水 中含量的比值称为分配系数(Kp)。
根据上述讨论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非离子性有机化合物可通过溶解作用分配到土壤有机质中,
并经过一定时间达到分配平衡 在溶质的整个溶解范围内,吸附等温线都是线性的,与表面 吸附位无关,与土壤有机质的含量有关 土壤-水的分配系数与溶质(有机化合物) 的溶解度成反 比
Kh K A H
K B KW KN H
KA、KB、KN分别表示酸性、碱性催化和中性过程的二级反应水解速率常数, 可以从实验求得。
水解作用
水解速率曲线呈U、V型,水解过程中的三个速率常数并 不总是同时出现,如当KN=0,只出现点 如果考虑到吸附作用的影响,则水解速率常数可写为:
2.标化分配系数(Koc)
有机物在沉积物(土壤)与水之间的分配系数Kp
Kp=ρa/ρw
ρa、ρw表示有机物在沉积物和水中的平衡浓度
为了引入悬浮物的浓度,有机物在沉积物和水之间平
衡时的总浓度为CT ( µg/Kg ) 可表示为:
T P W
a
ρT——单位溶液体积内颗粒物上和水中有机毒物质量的总和,
于[RX],即
d [ RX ] / dt K h [ RX ]
海洋污染物的迁移与转化机制
海洋污染物的迁移与转化机制在我们广袤的蓝色星球上,海洋占据了地球表面约 71%的面积。
它不仅是生命的摇篮,也是地球生态系统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加剧,大量的污染物被排入海洋,给海洋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了解海洋污染物的迁移与转化机制,对于保护海洋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以及保障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海洋污染物的来源多种多样,包括工业废水、农业化肥和农药、生活污水、石油泄漏、固体废弃物等等。
这些污染物一旦进入海洋,便会在海洋环境中发生迁移和转化。
污染物在海洋中的迁移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
首先是水动力迁移。
海洋中的洋流、海浪和潮汐等水动力过程能够推动污染物在海洋中扩散。
比如,从河流排入海洋的污染物,可能会随着沿岸流被输送到较远的海域。
其次是物理化学迁移。
这包括吸附和解吸、溶解和沉淀、氧化和还原等过程。
例如,重金属离子可能会被海洋中的颗粒物吸附,随着颗粒物的沉降而迁移到海底;而一些有机污染物则可能在特定的化学条件下发生氧化反应,改变其化学性质和迁移能力。
此外,生物迁移也是不可忽视的一种方式。
某些海洋生物会吸收污染物,并通过食物链的传递在生物体内积累和迁移。
海洋污染物的转化机制同样复杂多样。
化学转化是常见的一种方式。
例如,一些有机污染物在光照、氧气和微生物的作用下,可能会发生分解和降解,转化为其他物质。
生物转化也非常重要。
微生物在海洋生态系统中扮演着“清道夫”的角色,它们能够分解有机污染物,将其转化为无害的物质或者能量。
物理转化虽然相对较少,但也存在。
比如,污染物在海洋中的蒸发、挥发等过程。
海洋污染物的迁移与转化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迁移过程会影响污染物的分布和浓度,从而改变其转化的条件和速率;而转化过程则会改变污染物的化学性质和物理状态,进而影响其迁移的方向和速度。
以石油泄漏为例,泄漏的石油会在海面上形成油膜,随着洋流和海浪扩散。
在这个过程中,部分石油会挥发进入大气,部分会被海洋微生物分解。
3.3水中有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1
▪ 水环境中污染物种类繁多,一般分为两大类:
需氧有机物(耗氧有机物):
➢ 危害对水生生物无直接毒害,但是降解耗氧,引起水 体缺氧,水质恶化;
➢ 使得氧化还原条件改变,增加一些重金属溶解和毒性 增强,特别在河口地段,好氧有机污染物的大量增加, 导致水体E急剧下降,Fe2+、Mn2+、Cr3+等释放出来;
式中: Sw—有机物在水中的溶解度,mg / L; M—有机物的分子量。
例如,某有机物分子量为192,溶解在含有悬浮物的水体中, 若悬浮物中85%为细颗粒,有机碳含量为5%,其余粗颗粒 有机碳含量为1%,已知该有机物在水中溶解度为0.05 mg / L,那么,其分配系数(Kp)就可根据式(3—113)至式(3—115) 计算出:
➢ 使得pH降低,一般伴随E降低,pH会降低,酸性增强, 金属溶解,酸性增强情况下,金属Hg容易甲基化;
➢ 静止水体的富营养化。
持久性污染物(有毒有机物):
➢一般人工合成,食品添加剂、洗涤剂、杀虫剂、塑料、化 妆品、涂料、农药等;
➢易于生物累积,有致癌作用;
➢水溶性差,而脂溶性强,易于在生物体内,并通过食物链 放大。
②吸附作用,即在非极性有机溶剂中,土壤矿物质对有机化合物的表 面吸附作用或于土壤矿物质对有机化合物的表面吸附作用,前者主要靠 范德华力,后者则是各种化学键力如氢键、离子偶极键、配位键及π键 作用的结果。其吸附等温线是非线性,并存在着竞争吸附,同时在吸附 过程中往往要放出大量热,来补偿反应中熵的损失。
6、某水体中含有300mg/L的悬浮颗粒物,其中70%为细颗粒 (d<50um),有机碳含量为10%,其余的粗颗粒有机碳含量为5 %。已知苯并[a]芘的Kow为106,请计算该有机物的分配系数。 (p197,29)
环境中的污染物的迁移和转化
环境中的污染物的迁移和转化随着现代工业和城市化的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环境中的污染物会通过多种途径迁移和转化,对生态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
本文将介绍环境中的污染物迁移和转化的相关知识。
一、污染物在水体中的迁移和转化水体是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水中污染物的迁移和转化对整个生态系统健康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水中污染物迁移和转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水中污染物的迁移水中污染物的迁移包括水流迁移和水体深度迁移两种方式。
水流迁移指的是污染物随着水流的运动迁移到不同位置,包括沉积物中和水生生物体内。
而水体深度迁移则是指污染物随着水体中的溶解氧、温度和光照条件的变化,从水体表层向深层迁移。
2、水中污染物的转化水中污染物的转化包括生物转化和非生物转化两种方式。
生物转化是指水生生物通过代谢作用将有机污染物转化为更简单的物质,例如水草可以将氨氮转化为硝态氮。
而非生物转化则是指非生物媒介或化学反应的作用下,污染物的结构和性质发生改变的过程,例如有机化合物在光照作用下产生自由基反应。
二、污染物在大气中的迁移和转化大气是地球生态系统环境的另一个组成部分,大气中的污染物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的威胁也越来越严重。
大气中污染物的迁移和转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大气中污染物的迁移大气中污染物的迁移主要是通过大气扩散和输送来实现的。
大气扩散是指大气中的气体、颗粒物质和水滴在大气层中不断的扩散和混合,从而实现了污染物在大气的广泛传递。
而输送则是指污染物在局部和全球尺度下的气流输送,例如大气中的臭氧和氮氧化物可以通过风吹向别的国家和地区。
2、大气中污染物的转化大气中污染物的转化主要是指污染物通过化学反应、光解和生物转化等方式发生结构和性质的变化。
其中,化学反应是大气中污染物转化的重要方式之一,例如大气中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可以通过光化学反应形成光化学烟雾。
而光解和生物转化则是指污染物在大气中光照或微生物的影响下发生的结构和性质的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狄氏剂
• 异狄氏剂
• DDT
• 氯丹
• 六氯苯
• 灭蚁灵
• 毒杀芬
以上都为农药
• 七氯
• 多氯联苯
精细化工产品
• 二噁英 化学品生产的杂质衍生物和含氯废物焚烧产生的次生污染物
2020/9/9
9
• 呋喃
新增九种POPs 名单
• α-六氯环己烷; • β-六氯环己烷; • 林丹(99.5%的γ-六六六); • 六溴联苯醚和七溴联苯醚; • 四溴联苯醚和五溴联苯醚; • 十氯酮(开蓬); • 六溴联苯; • 五氯苯; • 全氟辛烷磺酸、全氟辛烷磺酸盐(
2020/9/9
17
有机污染物的挥发速率 c / t
及挥发速率常数Kv 的关系:
C / t KvC
Kv’—单位时间混合水体的挥发速率常数
2020/9/9
18
2.水解作用
有机毒物与水的反应是X-基团与 OH-基团交换的过程:
RX H 2O ROH HX
在水体环境条件下,可能发生水解的官
能团有烷基卤、酰胺、胺、氨基甲酸酯、羧
• 世界海洋近岸沉积物中DDT的含量范围为
<0.1~44ng/g,dw
2020/9/9
14
2020/9/9
15
二、水中有机物的迁移转化
有机污染物在水环境中的迁移转化 取决于有机污染物的自身性质和水体的 环境条件。
•迁移转化主要方式:
吸附、挥发、水解、光解、生物富集、 生物降解等。
2020/9/9
能蓄积在食物链中并对上一营养级的生物造成影 响
能够长距离迁移到达偏远的极地地区
在相对环境浓度下会对接触该物质的生物造成有 害或有毒的效应
2020/9/9
8
《 POPs 公约》
• 2001年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签订的《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 公约》2004年5月17日生效。
• 需要采取国际行动的首批12种物质:
• 对水体中有毒有机污染物的环境化学行为 的研究正成为环境化学、水污染控制和水 处理工程领域的研究焦点之一
2020/9/9
7
3. 持续性有机污染物(POPs) (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ions )
• 持续性有机污染物是指具有以下特征的环 境污染物
在所释放和传输的环境中持续存在
第八节 水体中有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
• 水中主要有机污染物 • 水中有机物的迁移转化 • 常见有机物的降解方式及途径 • 农药在环境中的归趋过程分析
1
一、水中主要有机污染物
• 按对水质影响和危害方式分: • 1. 耗氧有机物 • 2. 有毒有机污染物 • 3. 持续性有机污染物(POPs)
2020/9/9
• 但当氧不能及时得到补充时,使水体缺氧、变黑 发臭,水质恶化,导致鱼类及水生生物缺氧窒息 或中毒死亡,水的可利用性大大降低。
2020/9/9
4
2. 有毒有机污染物
• 定通过多种途径进入水体,导致水 体污染,直接危害水生生物,并通过食物 链的传递和积累危害动物和人类健康。
PFOS)和全氟辛基磺酰氟。
水环境中的POPs
• 水环境包括水相、悬浮物相和沉积物相
• POPs在水中的溶解度很低,属于憎水性物 质, POPs一旦进入水环境后,可与水中 的悬浮颗粒物,沉积物中的有机质、矿物 质等发生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如分配、 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等,进而转入到固相 中,致使水中POPs的浓度下降。在一定的 条件下,吸附到水中悬浮物和沉积物中的 POPs又会发生各种转化,重新进入水体。
• 一个有毒化合物的光化学分解的产物可能 还是有毒的
2020/9/9
21
直接光解:化合物本身直接吸
收了太阳能而进行分解反应
敏化光解(间接光解):水体中
存在的天然物质(如腐殖质等)
光解作用 被阳光激发,又将其激发态的
能量转移给化合物而导致的分
解反应
氧化反应 :天然物质被辐照
而产生自由基或纯态氧(又称 单一氧)等中间体,这些中间
16
1.挥发作用
• 许多有机物,特别是卤代脂肪烃和芳香烃,都具 有挥发性,从水中挥发到大气中后,其对人体健 康的影响加速,如CH2Cl2、CH2Cl—CH2Cl等。
• 挥发作用是有机物从溶解态转入气相的一种重要 迁移过程。
• 挥发速率依赖于有毒物质的性质和水体的特征。 如果有毒物质具有“高挥发”性质,那么显然在 影响有毒物质的迁移转化和归趋方面,挥发作用 是一个重要的过程。
2
1. 耗氧有机物
其危害主要是通过耗氧过 程来实现的,因此统称为
耗氧有机物
• 定义:水体中能被大气中氧分子或水中溶 解氧所氧化的各种有机物质
• 包括:动、植物残体和生活污水及某些工 业废水中的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等 易分解的有机物。
2020/9/9
3
• 耗氧有机物 的危害:
• 在水中氧供给充分的条件下,对水体水质不会产 生危害
酸酯、环氧化物、腈、磷酸酯、 磺酸酯、
硫酸酯等。
2020/9/9
19
• 水解作用是有机化合物与水之间最重要的 反应
• 有机物通过水解反应而改变了原化合物的 化学结构
• 水解作用可以改变反应分子,但并不能总 是生成低毒产物
2020/9/9
20
3.光解作用
• 光解作用是有机污染物真正的分解过程 , 强烈地影响水环境中某些污染物的归趋
2020/9/9
5
• 有毒有机污染物主要包括:
农药、多氯联苯(PCBs)、卤代脂肪烃、 醚类、单环芳香族化合物、多环芳香烃类 (PAHs)、酚类、酞酸酯类、亚硝胺类和 其它各种人工合成的具累积性生物毒性的 有机化合物,石油污染物亦可属此类
2020/9/9
6
• 全球水体有毒有机物的污染呈加重势态, 特别是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引起的水环境问 题日益突出。
2020/9/9
11
我国部分地区水域中有机氯农药的污染水平
2020/9/9
12
2020/9/9
13
沉积物中的POPs
• 研究表明,沉积物中积累的有机氯农药浓 度相对于土壤、水和大气而言是最高的, 在没有陆地排放源的情况下,一些水体的 沉积物成为排入水和大气中污染物的排放 源。我国近年来对内陆湖泊水体和近岸海 域沉积物监测研究也都基本反映了这一事 实。
体又与化合物作用而生成转
2020/9/9
化的产物
22
农药在环境中的归趋过程分析
• 农药的环境归趋(化学动力学过程)是指 一种物质在各类环境因子的影响下,随时 间有了性质或数量上的变化。这种变化包 括质量、浓度和化学结构或属性等。化学 动力学的过程则包括了分配、迁移和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