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24司马光》第二课时教案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24 司马光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24 司马光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并掌握司马光砸缸救友的故事情节,并能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司马光的智慧与勇气,引导学生学习他敢于担当、乐于助人的品质。
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学生齐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故事情节理解: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总结故事情节,理解司马光砸缸救友的过程。
3.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体验故事中人物的情感与行为。
4. 问题讨论:引导学生讨论故事中存在的问题,并尝试提出解决方案。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理解并掌握司马光砸缸救友的故事情节,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难点:通过故事学习司马光的品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故事情节图,角色扮演道具。
2. 学具:课文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司马光砸缸的场景,引发学生的兴趣。
2. 课文朗读:学生齐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 故事情节理解: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总结故事情节,理解司马光砸缸救友的过程。
4.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体验故事中人物的情感与行为。
5. 问题讨论:引导学生讨论故事中存在的问题,并尝试提出解决方案。
6. 总结与反思: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进行点评与总结。
板书设计1. 司马光2. 故事情节图:展示故事的主要情节,帮助学生理解故事。
3. 关键词汇:列出故事中的重要词汇,帮助学生记忆。
4. 问题讨论:列出学生在问题讨论中提出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作业设计1. 课文复述: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2. 角色扮演:学生选择一个角色,写下角色的内心独白。
3. 问题讨论:学生写下自己在问题讨论中的思考和感受。
课后反思通过本次教学,我发现学生在理解故事情节和进行问题讨论方面表现出色,但在角色扮演方面还有待提高。
司马光》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一
司马光》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一24《司马光》(第2课)教学目标】:1.能正确地跟读课文,通过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能够背诵课文。
2.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简单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
教学重难点】:1.能正确地跟读课文,通过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能够背诵课文。
2.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简单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
教学过程】:一、复回顾,继续研究1.回顾背诵。
上节课我们研究了《司马光》这篇文言文,谁能背一遍?2.回顾故事。
谁能用自己的话简单讲述一下这个故事?二、走进现场,感悟品质1.小组合作表演,再现故事场景。
虽然全文只有短短的两句话,但XXX砸缸的场景却好像发生在我们的眼前。
我们可以通过表演来重现当时的场景。
表演分工建议:一人当旁自;一人演登瓮落水者;一人当XXX;2~3人演“众皆弃去”的“众”。
同学们先选好自己要扮演的角色,然后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怎样依据课文的描述,准确而生动地演出情境现场人物的所做所思?在默读思考的基础上,教师请一组同学到讲台前即兴合作表演XXX砸缸的故事。
2.教师采访,聚焦人物品质。
1)教师在学生表演后随机采访。
采访观看表演的同学:你们觉得“落水者”和XXX都演得对不对?依据是什么?(应依据文本中的“动词”描写,评论“演员”演得是否准确,从中感受到这篇小古文在语言表达上的特点,可以随机让学生在书上圈一圈动词,如:“没水中”的孩子:“登一跌一没”;XXX:“持一击一破”)采访众人:当时你们为什么都跑了呀?(预设:惊慌害怕、没有办法、想找大人帮忙等)。
采访XXX:XXX,你呢?你慌吗?那你也太镇定了,人都掉水里去了。
你怕吗?真的不怕吗?我可是很害怕的。
你为什么不跑啊?(预设:救朋友,是呀,时间就是生命呀,在水里多呆一秒就多一分危险。
你真勇敢,讲义气,聪明等)。
2)说说你眼中的XXX是个怎样的人?交流:机智、勇敢、讲情义等等。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24《司马光》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能正确认读“司、登”等11个生字,正确书写“戏、登”等9个字,会写“戏耍、登攀”等词语。
2. 体会文言文表达的特点,并正确流利朗读,背诵课文。
3. 能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词句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过程与方法1. 通过朗读感悟、合作交流等方法,理解文言文,感受司马光勇敢、聪明的品质。
2. 引导学生掌握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司马光遇事冷静、机智勇敢的特点,懂得遇到紧急情况,要沉着冷静,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内容1. 学习《司马光》一文,理解文章大意,感受司马光的智慧与勇气。
2. 学习生字词,掌握相关书写与朗读技巧。
3. 讨论司马光的行为对我们的启示,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正确朗读并背诵课文。
2.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文言文的特点。
3. 体会司马光勇敢、聪明的品质。
难点1. 理解文言文中的词汇和句式。
2. 将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并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教具与学具准备1. 课文插图挂图。
2. 生字卡片。
3. 课件(包含课文朗读、生字词解释等)。
4. 学生准备学习用品,如字典、笔记本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回顾上节课内容,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兴趣。
2. 新课内容学习:- 学习生字词,掌握正确的书写和朗读方法。
- 通过朗读、讨论,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文言文的特点。
3. 课堂实践:学生分小组讨论,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4. 总结与反思: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课后复习。
第二课时1. 复习: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2. 深入学习:- 分析课文中的难点,如特殊句式、生僻词汇。
- 引导学生通过插图、注释等辅助工具,加深对文言文的理解。
3. 课堂讨论:讨论司马光的行为对我们的启示,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
4.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 课程《司马光》- 重点生字词:戏耍、登攀、勇敢、智慧等。
部编版小学语文《24司马光》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24 司马光》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课时目标】1.背诵课文。
2.能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教学过程】一、配乐朗诵,引入新课。
1.播放古筝音乐,配乐朗读。
教师激情导入:现在我们配上优美的音乐,一起来读读这篇小古文,感受一下它的韵律美。
(1)配乐自由读。
(2)配乐指名读。
(3)配乐齐读。
2.教师引导:现在大家试着填一填,背一背小古文。
教师引导: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出喜欢的感受,读出古文的韵味,请几个同学读。
指名朗读,课件配乐。
教师评价:同学们朗读得非常好,吐字准确,清晰流畅,节奏分明,读出了对司马光的赞赏。
(设计意图:文言文语言精练,充满韵味。
通过各种富含趣味的朗读形式,让学生熟读背诵小古文。
因此,通过配乐朗读的方式,让学生初步感受文言文语言的简约美和韵律美。
)二、内容回顾,交流收获教师质疑:你觉得司马光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你是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的?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在课文中画出来。
学生边读边思考,从课文中找出依据,进行勾画。
学生们各抒己见,班上交流勾画内容,谈谈自己的理解,进行比较,体会司马光的做法。
教师追问:司马光为什么这么做呢?学生们各抒己见,分析原因。
教师引导:结合生活,想象一下孩子们吓得跑走之后会做些什么呢?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用“有的……有的……有的……”句式说话练习。
教师点拨,在最危急的时刻,司马光能想出最简单的方法救小朋友。
你觉得司马光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呢?三、借助注释,讲讲故事。
教师过渡:刚才,我们讨论了司马光是怎样的一个人,下面我们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吧!讲故事要生动形象,只讲意思不免有些枯燥乏味,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把故事讲得既生动又形象呢?1.学生交流经验。
2.教师提出建议:①补充想象的内容。
(把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融入故事中。
)②有画面、有声音、有动作的故事会更生动形象。
③讲故事的时候要有声有色,声情并茂。
(3)学生在小组内试讲故事。
(4)指名学生到讲台上讲故事。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24司马光第二课时 人教部编版
《司马光》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价值:文言启蒙、呵护学趣。
在阅读与思考中萌生并持续葆有学习古文的兴趣,初识学习古文的方法,为学生了解祖国文化,积淀文化素养打好底色。
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中字词的含义。
2.能够流利地翻译本篇课文,感受司马光身上的优秀品质。
3.将传统文化知识浸润于语文课文中,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1.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2.学习司马光身上机智勇敢的品质。
课前准备:教学课件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课前互动(3分钟)课前我们来互动一下,要求是?{指生读要求} 思考:1.用一句话概括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歌词中主要人物有什么品质?(沉着不慌张、聪明机智)板书沉着机智。
设计意图:从单元主题出发,引导学生倾听儿歌《司马光砸缸》引领孩子从熟知的故事中抓住最本质的知识点。
一、初识文言文——对比中发现1.教师简介司马光:司马光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
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他不仅小时候聪明绝顶,长大为官也是温良谦恭、刚正不阿,最后还高居宰相之职呢。
(以配音的方式出现)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第24课《司马光》(录的音)2.对比文种找发现:他小时候的故事被编进了小学语文课本中,看,这是长春版小学一年级的课文,这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
(1)仔细读读并观察一下你发现了什么?(136个字与30个字)其实这就是两种不同的文种,板书白话文、文言文,白话文读起来让人容易懂(贴“易懂”)文言文简炼((贴“简炼”)。
课文这种语言形式叫文言文,是中国古代人写文章时用的语言。
同时文言文字少的我们又称为“小古文”(贴纸)。
(2)我们都说司马光砸的是?(缸)但在今天这课文中却写着砸的是?(瓮)什么是瓮?到底有什么区别?大家看一下图,你发现了什么?你怎么知道的?是啊借助书下注释是学习文言文的一种好方法。
板书“看注释”我国观复博物馆的馆长马未都先生曾说收口为瓮,敞口为缸。
三年级-统编版-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第24课-司马光(第2课时)
第24课司马光(第2课时)教学目标1.练习背诵课文。
2.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3.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简单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
教学重点1.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2.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简单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
教学难点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简单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
教学过程复习旧知教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根据停顿练习朗读文言文,下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学生齐读)教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司马光》,看看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吧。
探究新知合作探究(一)探究一:运用多种方法理解字词的意思。
1.借助注释、插图等理解字词的意思。
教师:请同学们借助课文中的注释、插图等,理解“瓮”“迸”的意思。
出示:瓮:口小肚大的陶器。
(展示瓮的图片)迸:涌出。
(展示水从瓮中涌出的图片)2.通过组词理解字词的意思。
学生:结合注释可知,“庭”的意思是“庭院”。
教师:我们可以运用什么方法来解释“庭”的意思?学生:给字组词。
教师:不错!文言文中的一些字可以通过组词来理解。
下面请同学们通过给这几个字组词来理解它们的意思。
出示:群戏没众去学生:“群”可以组词为“一群”来理解;“戏”可以组词为“游戏”来理解;“没”可以组词为“淹没”来理解;“众”可以组词为“众人”来理解;“石”可以组词为“石头”来理解。
3.根据语境,通过换词来理解词语的意思。
教师:有一些词语,可以根据前后语境,换成现代文中的常见词语来理解。
比如,“登”可以换成“爬上”。
你认为“足”和“去”可以分别换成哪个词来理解呢?学生1:“足”可以换成“脚”。
学生2:“去”可以换成“离开”。
教师小结:理解文言文中的字词,可以借助注释、插图等来理解,也可以给字组词来理解,还可以把一些词语换成现代文中的词语来理解。
(二)探究二:借助注释讲故事,体会人物品质。
1.借助注释讲故事。
教师:你能借助注释把这个故事讲出来吗?在自己的小组内讲一讲吧。
《司马光》第2课时教学设计(通用9篇)
《司马光》第2课时教学设计(通用9篇)《司马光》第2课时教学设计(通用9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司马光》第2课时教学设计(通用9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司马光》第2课时教学设计篇1【教材分析】本课讲的是司马光小时候的一个故事。
司马光和小伙伴在花园里玩,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里,司马光举石砸缸救出了小伙伴。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习生字新词,了解司马光的沉着机智,并从中受到启发。
【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教学是学生、教师与文本的对话过程,本节课的设计让学生在想象中走进救人的情境,在再现的情境体会中,感受到孩子落水的危险,体会时间的紧迫,知道司马光砸得正是时候。
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珍视学生的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发挥学生在阅读中的自主性、积极性。
拓展整合教材,在多元的材料中走近司马光。
【教学过程】一、学习巩固,导入新课:1、开火车认读生字卡片。
(注意做到有针对性,容易出错的字多读,生字掌握不好的同学多读。
)2、读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让学生自主选择,在感兴趣的基础上读。
)(上课一开始,让学生感受本课的愉悦,尊重他们的主体选择,给他们一个轻松的环境,为他们的学习营造一个自由空间。
)二、学习课文3~5自然段:1、学习第三自然段:导言:上一节课我们学到了司马光和小朋友一起在花园里玩,他们玩得很开心,可你们知道吗?玩着玩着竟发生了这样一件事:⑴ 学生听师范读第三自然段。
⑵ 让学生说说发生了什么事?学生交流,指出事情是:小朋友不小心掉进缸里。
⑶ 请你们认真的再读课文,告诉老师和小朋友这个孩子掉进水缸有什么危险?重在引导学生通过结合水缸的大和水很满来得出小孩子的处境很危险。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24司马光 第二课时 人教部编版
《司马光》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
此篇文章是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24课,是一篇文言文,文言文是我国古代优秀文化宝库中的一朵绚丽灿烂的奇葩。
它文字简约,却理寓其中,意义深远;它语言凝练,却不失形象生动。
它以精练的笔触,勾勒出一个机敏的七岁男孩的形象。
“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实为文眼,突显了司马光的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
全篇内容简单,言简意赅,但故事情节完整。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小学生是形成自信心的关键期,他们虽然情绪变化极大但他们喜欢与伙伴共同游戏、学习,进入三年级学生会感觉课程似乎一下子变得难多了,可这篇文言文更是让孩子有了距离感。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通过学习,认识“癶”字头,写好“登”和“庭”字;2、通过读,文言文,能注意词句间的停顿,获得气连声断的读法,并能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生通过学习,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体会司马光的沉着冷静、机智勇敢。
【过程与方法】1、生生、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学生通过发现,积累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和技巧,如:看注释,联系上下文,做批注等等。
2、通过图文对照,交流、思考,学生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来理解课文。
3、观察发现,和其他课文在语言上作对比,同感悟文言文的简洁、凝练、节奏美等特点。
4、观看视频,认识司马光是宋代的文学家、历史学家、政治家。
5、摇头晃脑地读,读中品味古文语言独具魅力的美,从而感受古代传统文化形式的精美和内容的丰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生通过学习,感悟司马光具备的良好品质:对朋友的爱,遇事沉着冷静、肯动脑筋等等。
2、开启学生对文言文的喜爱及汲取古代优秀文化的精髓的兴趣培养。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参考注释、联系上下文等学习方法来理解词句的意思,并体会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聪明机智、肯动脑筋的品质。
【难点】本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古文,学生能否正确地断句,流利地朗读,是首先遇到的困难,第二是如何来学习文言文?因此指导学生朗读和学会学习的方法应做为难点来突破。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 24司马光第二课时 人教部编版
《司马光》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由于文言文跟我们的实际生活相脱节,因此对于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司马光》这篇文言文有其现代文版,许多孩子在小的时候就听过、读过。
因而降低了学习难度。
教材分析:《司马光》一文是部编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第八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本单元的文章以感受人物美好品质为主。
《司马光》讲述了司马光破瓮救友的故事,赞扬了他遇事沉着冷静、机智勇敢的品质。
教学目标:1.教学剩下的两个汉字“弃”和“持”,感受中国汉字的魅力。
2.初步掌握理解文言文的方法,理解句子的意思。
3.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4.感受遇事沉着冷静、机智勇敢的美好品质。
教学重点:参考注释,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句子的意思,并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读背诵。
教学难点:体会司马光的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 引出课题,齐读课文,回顾上节课所学重点:1、文言文的朗读技巧;2、文言文的特点。
2.过渡,导入新课。
二、探究故事内容过渡:这篇文言文到底是怎样用30个字把这个惊险的故事讲清楚的呢?1、出示默读要求:A.默读课文,小组合作探究: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有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
“群儿戏于庭”B.学生边读,边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在文中画相应的字、词、句。
C.交流。
教师根据学生交流在希沃白板上标注。
(地点:“庭”。
人:群儿。
干什么:戏。
)交流的同时相机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理解的方法:看注释、生活经验、联系上下文……(相机板书)D.指导开心朗读。
2、在孩子们玩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A.“瓮”是什么?请用刚才学习的理解方法试着解决。
(盛物的陶器,口大肚小。
通过视频了解“瓮”与“缸”区别)B.谁能用我们现代文表达方式再给我们说一说发生了什么事?C.指导朗读:多么危险啊!这个孩子一不小心没站稳,就跌入了盛满水的大瓮里了,情况是不是已经十万火急了?你觉得怎样才能读出这种紧急、危险的情况呢?D. 引导学生朗读,注意读出紧急、危险的感觉。
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24课-《司马光》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24课24《司马光》教学设计(第二课时)课标分析小学阶段共安排了14篇文言文,《司马光》是第一篇。
教学时主要以激发学生的阅读文言文的兴趣为主,不能拔高要求。
教学设计以读为主线,通过不同形式的反复诵读,以读带讲,以读促思,以读悟情。
小学阶段的文言文教学需要完成三方面的教学内容:第一,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第二,理解课文大意。
第三,落实语文要素。
教材分析:《司马光》选自小学语文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第一篇课文,也是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
本文讲述了一个广为流传的小故事:有一次,司马光和一群孩子在庭院嬉戏。
一个小孩爬上瓮,失足落人水中。
大家都吓跑了,只有司马光拿石头砸瓮。
瓮破了,水一下子喷涌出来,落水的小孩得救了。
故事表现了司马光的聪明机智与沉着冷静。
课文非常简短,用了很多贴切的动词。
比如,“戏、登”描写了孩子们尽情游戏、攀爬的样子:“跌、没"让我们读到了一个孩子跌入瓮中、瞬间被水淹没的惊险场景;“持、击”表现了危急时刻司马光的冷静和机智:“进“写出了水- -下子从瓮中涌出来的状态。
本文虽然是文言文,但很多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文基本一致。
比如,“戏”是“游戏”的意思,“登”是“爬”的意思,“击”是“击打”的意思。
这些词语可以让学生感受文言文和现代文的共通之处,消除他们学习文言文的畏惧心理。
课文配有一幅插图,对应着故事的结局:瓮被砸破,水从瓮中喷涌而出,司马光在一旁扶起得救的小伙伴。
插图有助于学生图文对照理解课文,感受司马光爱护同伴的美好品质。
本课三道课后题:第一,跟着老师朗读课文,注意词句间停顿。
背诵课文。
第二,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第三,这篇课文的语言与其他课文有什么不同?和同学交流。
本单元的让学生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的意思。
学写一件简单的事。
本节进行的是第二课时的教学,第一课时完成的目标是认识了5个生字,会写“司、庭”等7个字,正确跟老师读课文,能借助注释了解语句的大意。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4司马光第二课时人教部编版.doc
《司马光》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故事。
3.紧扣重点词句,感悟司马光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的美好品质。
【教学重点】参考注释、抓住重点词句等方法理解全文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说说全文的意思。
【教学难点】体会司马光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的美好品质。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出字图片(课件),说说画的是谁?(司马光)和老师一起写上他的名字,“司”是半包围结构,写时“-----”稍微用力,司马是一个复姓,源于西周时期的一个官职,掌管军务,在历史上,姓司马的还有写《史记》的司马迁,三国有名的大将军司马懿。
其单名为光,是因为他出生在河南省光山县。
齐读名字。
一提起司马光,就会想到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叫司马光砸缸。
这个故事在历史上有真实的记载,它出自于《宋史司马光传》。
(课件)宋史是记录我国宋朝时期历史的一部史书,也是24史当中最长的一部,它总共为2千多人做了传记。
古文是这样写司马光砸缸这个故事的,师读,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24课。
板书:24(课件)出示课文二、新授1、读读字音请大家打开书,翻到P102,自由朗读课文2遍。
这篇课文与我们平时学的课文有什么不一样?(文言文)那你觉得文言文有什么特点?(短)文言文常常用几十个字表达出成千上万字的意思,所以,文言文最大的特点就是语言简练,内容丰富(板书、简丰)刚刚你们读的时候,有什么感受?(难)有这种感受的同学举手!都觉得难啊!(板书:难)假设姜老师给它的难度系数加星,最难是五颗星,你会给它加几颗星?说说你的理由!那我就把你的感受写在下面,给它加上4颗星,这么难读的文章,是因为它距离我们历史已经很遥远了,有六七百年的历史了,但是大家不要怕,想要读好文言文啊,是有方法的,那就是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多读!反复诵读!现在请大家大声地朗读这篇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看生字表,也可以问同学或者老师,多读几遍,把字音读准。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24 司马光第二课时 人教部编版
《司马光》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跟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用组词法、看注释、联系上下文了解课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教学重点:正确跟读课,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教学准备:PPT教学过程:一、回顾《姓氏歌》,揭题1.学生加顾一年级下册《姓氏歌》。
2.揭题: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小朋友———《司马光》,大家猜猜他姓什么叫什么?3.板书课题,教学“司”的书写。
(1)随机教学“司”(关注半包围结构,笔顺规则:先外后内)(2)板书课题,学生跟老师一起书写课题。
4.介绍司马光。
司马光是北宋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政治家。
他主持编写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关于他小时候的一件事。
5.教师激趣:这篇课文是文言文,是我国古代的人们写文章用的语言。
二、多样化读,读准全文1.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强调自读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
不好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指名读。
3.师范读,全班跟读。
(1)教师先用较慢的速度范读课文,强调停顿处,学生跟读。
(2)教师再用正常的速度范读课文,读出恰当停顿,学生跟读。
(3)指名读。
(4)齐读。
4.师生赛读。
(1)老师读红色部分,学生读黑色部分。
(2)换着再来一遍。
(3)教师光读人物,学生读事情。
(4)换着再来一遍。
(5)男女生对读。
三、多种方法理解字词,感知课文大意1.出示“群儿戏于庭”,了解大意。
(1)指名说意思。
师:你读懂了什么?你是怎么读懂的?(2)以“戏”字揭示“组词法”。
(3)看看课文中哪些字也同样可以用“组词法”来知道它的意思?“群”“庭”“没”“众”“弃”“石”等字组成“一群”“庭院”“淹没”“众人”“石头”等词语来理解。
(4)教师小结:看来用“组词法”来理解小古文真是好用。
2.了解“一儿登瓮……儿得活”的大意。
(1)师:你读懂了什么?你是怎么读懂的?借助注释了解“皆”“迸”等意思。
(2)教师小结:看注释是学习文言文很重要的方法。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4司马光第二课时人教部编版(20200108131220)
《司马光》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复习巩固古文字词学习方法,读好词句间的停顿,会理解并书写“众”并背诵课文。
2.进一步感受古文语言精练、意思丰富的特点。
3.学会带着问题默读。
【教学重点】:学会带着问题默读。
【教学难点】:进一步感受古文语言精练、意思丰富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古今对比,聚焦朗读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接触了第一篇小古文《司马光》,今天让我们继续回到古代学堂,学习这篇小古文。
1. 古今对比,聚焦语言师:其实,这篇小古文的内容我们在平时已经读过了,那就是《司马光砸缸》的故事。
你们瞧,一篇小古文变成了一个故事。
PPT出示:古今文章对比师:你们能找出“群儿戏于庭”这句话在故事里对应的句子吗?教师总结:古文字虽然少,却很简练,这就是古文语言的一个特点,值得我们细细去品味。
学习古文,还有一个法宝,那就是要多读。
2.读中感悟,多读多悟全班读师:老师听出来这两个句子读起来有点磕磕绊绊。
怎么读好这个长句,谁能再来读一读?①足跌/没/水中光/持石/击瓮/破之②全文读停顿(全班读)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师:间隔号可以帮助我们读出古文的节奏,但是我们还得读出古文的韵味呢!③读韵味(师带读,男女分读,全班读)过渡:读着读着,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司马光。
这次,我们要邀请一位朋友——默读。
通过默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文。
二、学会默读,质疑思考师:默读是有要求的,要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1. 质疑问难师:那我们要怎么默读呢?学贵有疑,请你默读古文,边读边找出自己不懂的字词。
运用上节课的古文学习小法宝,能解决的自己先解决,解决不了的再提出来一起交流。
(贴板书)(1)交流不懂的地方(2)运用古文小法宝攻克词语难关(3)带上问题再次默读,思考:从文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司马光?能用一两个词来夸夸他吗?(预设:机智、冷静、勇敢)2.圈圈画画(1)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印象呢?再次进入古文,默读课文,用铅笔在文中找一找,在你认为体现出司马光聪明、冷静的地方圈画出来:①说理由:为什么要这么夸司马光?(引导聚焦: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②教学:“众”③关注动词:圈画出动词(持、击)④换词理解,体会古文用词的精准:例:“持”换成“抬、扛”?(2)多形式指导朗读,引导学生朗读夸夸司马光(指名读、师范读、全班读)过渡:同学们,除了这里,你还能学着老师这样从文中找到一些字词读出你感受到的画面吗?3.想象画面(1)请你自己先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象,你脑海里浮现了什么画面?①个人默读思考②四人小组交流过渡:刚刚同学们都把脑海里无声的画面用有声的语言说出来了,说得特别生动,看来你们都是讲故事的小能手。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4司马光第二课时人教部编版(20200108131245)
《司马光》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
此篇文章是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24课,是一篇文言文,文言文是我国古代优秀文化宝库中的一朵绚丽灿烂的奇葩。
它文字简约,却理寓其中,意义深远;它语言凝练,却不失形象生动。
它以精练的笔触,勾勒出一个机敏的七岁男孩的形象。
“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实为文眼,突显了司马光的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
全篇内容简单,言简意赅,但故事情节完整。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小学生是形成自信心的关键期,他们虽然情绪变化极大但他们喜欢与伙伴共同游戏、学习,进入三年级学生会感觉课程似乎一下子变得难多了,可这篇文言文更是让孩子有了距离感。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通过学习,认识“癶”字头,写好“登”和“庭”字;2、通过读,文言文,能注意词句间的停顿,获得气连声断的读法,并能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生通过学习,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体会司马光的沉着冷静、机智勇敢。
【过程与方法】1、生生、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学生通过发现,积累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和技巧,如:看注释,联系上下文,做批注等等。
2、通过图文对照,交流、思考,学生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来理解课文。
3、观察发现,和其他课文在语言上作对比,同感悟文言文的简洁、凝练、节奏美等特点。
4、观看视频,认识司马光是宋代的文学家、历史学家、政治家。
5、摇头晃脑地读,读中品味古文语言独具魅力的美,从而感受古代传统文化形式的精美和内容的丰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生通过学习,感悟司马光具备的良好品质:对朋友的爱,遇事沉着冷静、肯动脑筋等等。
2、开启学生对文言文的喜爱及汲取古代优秀文化的精髓的兴趣培养。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参考注释、联系上下文等学习方法来理解词句的意思,并体会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聪明机智、肯动脑筋的品质。
【难点】本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古文,学生能否正确地断句,流利地朗读,是首先遇到的困难,第二是如何来学习文言文?因此指导学生朗读和学会学习的方法应做为难点来突破。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4司马光第二课时人教部编版(20200108131217)
《司马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司、跌”等5个生字,会写“司、庭”等7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文言文简约的特点。
3.紧扣重点词句,感悟司马光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的美好品质。
【教学重点】参考注释,抓住重点词句,以读促讲,理解全文的意思。
【教学难点】体会司马光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的美好品质。
【教学课时】二课时【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故事导入,板书课题。
1.看图讲故事,说说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司马光。
板书课题。
2.喜欢交这样的朋友吗?满怀欢喜地读课题。
3.简介司马光及其成就,怀着敬仰之心再读课题。
【设计说明:用故事导入,激发学生兴趣,创设情境多次读课题,让学生读出感情。
】二.初读课文,读懂大意。
1. 老师范读。
2. 老师用多种方式带着学生读通课文。
一读:老师读一句,学生跟着读一句;二读:老师读半句作为提示语,学生补充着读完句子;三读:老师分两次读完课文,学生跟着读;四读:老师读完整全文,学生跟着读。
3. 学生自由练习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得有节奏。
4. 指名检查读书情况(谁愿意当小老师读给大家听?根据学生的读书情况,及时纠错,然后带着全班同学再读一遍,对于朗读较好的学生,老师针对其优点及时进行表扬或鼓励,预设:声音洪亮,神态大方,发音正确,停顿节奏准,朗读流畅……)5. 默读,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注意:遇到不懂的地方结合注释,文中插图,词典把课文尽量读懂。
6. 指名回答: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设计说明: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读通顺课文,不畏惧文言文的朗读,了解大意。
默读是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有充分的自信心,创造力,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
】三.理解课文,感悟品质。
1.让我们回到千年以前,看看故事是怎么发生的?学习理解“群儿戏于庭”。
a . 这句话主要讲的是谁?顺势理解词义。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4司马光第二课时人教部编版.doc
24《司马光》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认识“司、跌”等五个生字,会写“司、庭”等七个字。
2、正确跟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4、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简单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
二、教学重难点1、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2、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简单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
三、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背景音乐。
2、搜集有关于司马光的资料。
四、教学课时第二课时五、活动过程(一)出示资料,介绍文言文1.(出示《姓氏歌》)孩子们,还记得一年级学习的《姓氏歌》吗,里面有学习到复姓,在今天要学习的文章中,也包含了一个复姓,请找出来。
所以司马光师姓“司马”名“光”2.齐读课题《司马光》3.谁能说说自己对司马光的了解?(生分享资料)(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谁能快速地来说一说这篇课文和我们以往学习的文章有什么不同?2. 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3. 师范读,生练习带节奏读。
小结:这样读才有点文言文的味道,其实学习文言文光会读还不行,内容也很重要。
谁来说说文中主要讲了什么事?(三)研读课文,理解意思(1)群儿戏于庭1. 群儿在干什么(玩游戏)你能用文中的话来回答吗?2. 群儿在庭院里干什么呢?能不能用上“有的……有的……有的……”来说一说。
3. 想象补白(2)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1.(出示插图)这个小朋友在干什么呢?2.“登”字教学。
3.这个小孩子在爬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呢?4.这种情况实在是太危险了,让我们一起感受下危险的氛围。
(3)众皆弃去1.在这危急时刻,其他人是什么反应?(众皆弃去)2.对比:皆的意思是“全,都”,如果你在场,你会怎么做?那司马光又是怎么做的呢?(4)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1.找出表示司马光动作的词语,“持”字教学。
2.表演:学生学司马光“持石击瓮破之”3.感悟司马光的形象。
4.分角色朗读,突出“众人”与“司马光”的不同表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义务教科书三年级语文上册
24.司马光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司马光》一文是统编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课文。
这是本套教材出现的第一篇小古文,也是三年级学生第一次接触文言文。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聚焦语文要素,体现文体特征,让学生在课堂上读得有效、学得有趣是关于这篇小古文教学丞待解决的问题。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跟读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背诵课文。
2.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3.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简单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
教学重点:
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教学难点:
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简单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刚刚进入中年级阶段,对于文言文的课文才第一次接触,所以教师必须要意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只有亲身经历阅读、表达、实践活动才能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习得语文学习的方法。
教学当中,要放手让学生更加自主地阅读、感悟、表达,教师的引导不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禁锢。
所以作为老师的我们就要做到“该扶就扶,该放就放,扶放结合、扶放适度”,处理好“主体”与“主导”两者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今天老师要给你们介绍一位聪明、勇敢的小朋友,大家想知道
他是谁吗?
2.板书课题。
二、生字检查,复习引入
出示生字词认读。
三、看注释,自主理解句意
1.听课文录音,边听边想:课文写了司马光小时候的一件什么事呢?
2.小组合作学习。
学生各自汇报对每句话的理解,一句一句相互研讨,说句子意思,将弄不懂的语句记下来,留待向全班同学或老师请教。
3.全班交流
(1)默读第一句话,从“群儿戏于庭”一句话你知道了什么?
(故事发生的地点是院子里,人物是一群小孩子,这群小孩子在玩耍。
)
②想一想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师:可以先把句中每个字词的意思弄懂,再连起来说说整句话的意思。
③“群儿、戏”,这几个字词可以联系已有经验猜想意思。
“于”由教师进行讲解。
“庭”可以结合注释意思知道是“庭院”。
课件出示:
群儿:一群小伙伴。
戏:玩耍。
于:在。
④指导朗读:司马光和小伙伴们一定玩得很开心,读出开心、高兴的语气。
⑤“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登”是爬的意思,“足”是失足的意思,“没”是沉没的意思。
(课件出示:瓮的图片)
“瓮”可结合文中图片和注释来理解,指的是口小肚大的陶罐。
⑥说一说这句话的意思。
学生交流,指名回答。
(一群小孩子在院子里玩耍,一个孩子爬到水缸上去玩,失足掉进缸中被水淹没了。
)
⑦指名读,齐读,分小组赛读。
(2)课文里司马光做了什么事吗?(先同桌小声交流,再全班交流。
)(3)当其他的小朋友都离开的时候,司马光又是怎么做的呢??
(4)砸缸的结果怎么样?
(6)如果当时你也在场,你有什么好办法救出小朋友?
3.从司马光砸缸救人这件事上,你觉得司马光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4.刚才,我们讨论了司马光是怎样的一个人,下面我们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
个故事吧!讲故事要生动形象,只讲意思不免有些枯燥乏味,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把故事讲得既生动又形象呢?
5.这篇课文和其他课文有什么不同?和同学交流。
(本文是一篇文言文,其他课文都是白话文。
文言文具有语言简练的特点,我们学习文言文要多读,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
6.同学们故事讲得真精彩!你们想不想把这个故事记住呢?下面,就请同学们熟读成诵,背一背这篇文言文吧!
五、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1.由于司马光从小爱动脑筋,善于思考,所以他后来成了宋朝一位非常有名的人,主持编纂了著名的《资治通鉴》。
同学们想进一步了解司马光的话,课后就再去找一些有关司马光的故事读读吧。
2.把故事讲给自己的家人听。
五、总结文言文学法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掌握了学习文言文的哪些好方法
板书设计:
24 司马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