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小学数学全册导学案(学前预习单)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全套助学单(课前导学单)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全套助学单(课前导学单)第一单元第1课时:《方程的意义》1、预教材内容,说说什么是等式?什么是方程?2、下面哪些式子是等式?哪些式子是方程?相应的□里画“√”。
等方等方式程式程x+5x÷5<25□□15+5=20□□3y=12□□8-n=6□□10÷m=22x+3>10□□3x+5x=160□□23+6y=5409×5y+x□□17=20-3□□3、照例题的样子写出每题的数量关系式。
五4班有女生23人,比男生多1人。
五4班女生人数和男生人数的关系可以用下面这样的式子来表示。
五4班女生的人数-五4班男生的人数=1人等式□□□方程□□□□□观察上题,想一想方程和等式有什么关系?能用“一目了然”的方法表示出来吗?第--页共-54-页第一单元第2课时:《利用等式的性子一解方程》1、“等式的性质一”是什么?举例说明,你是怎么理解的。
准备当小老师,明天给大家引见。
2、看图列方程,并利用“等式的性子一”解方程,最后尝试检验本人做的对不对。
3、明显说:“方程的解息争方程,这二者意义是一样的。
”你赞成吗?奖励一题:1、利用等式的性子解方程,并检验。
50-x=20第-1-页共-54-页第一单元第3课时:《利用等式的性质二解方程》1、“等式的性子二”是甚么?举例说明,你是如何理解的。
准备当小老师,明天给大家引见。
2、XXX有一块长方形试验田(如下图),求试验田的宽。
列方程解答,并检验自己做的对不对。
3、对于列方程解决问题,你有什么想对同学们说的?奖励一题:1、解方程,并检验。
2、三角形面积是108平方厘米50÷x=20x第-2-页共-54-页第一单元第4课时:《列方程解实际问题(1)》1、先找出数量之间的等量干系式,再根据干系式列方程解答。
并准备当小老师,明天在全部讲解。
2、一头蓝鲸重165吨,大约是一头非洲象的33倍。
这头非洲象大约重多少吨?(先找出数量之间的等量关系式,再根据关系式列方程解答。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学习单

xxxxxxxxxxxxxxxxxxx 小学部导学案班级: 姓名: 编号:五数下01 时间: 月 日 课题 等式与方程 课型 新授课主备人 张智晓审核人学习 目标1、我会理解方程的含义。
2、我能认识等式与方程的关系。
(重点)3、我可以根据情境正确列方程。
(难点)导 学 过 程一、回顾旧知(2分钟):5x +4x= 8y-y= 7x +7x +6x= 7a ×a= 15x+6x= 5b+4b-9b= 二、自主探究活动(10分钟)1、看图写等式:2、我会写式子表示它们的关系:三、认识新知:(3分钟)认识新朋友,并把你认为最关键的两个词圈出来:注意:左右两边相等的式子叫做( )像x+50=100,x+x=100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四、合作交流(10分钟)1、观察、思考并讨论,并将等式与方程的关系填入下图:我发现:()一定是(),但()不一定是()。
2、本学期我们学习的哪些知识也有类似的关系?请举例?五、扩展延伸,当堂检测。
(12分钟)(一)、判断:如果它是等式请画△;方程请画□。
36-7=29() 6+x=14() 60+23>70() 8+x()50÷2=25()x+4<14() 5Y=40() y-28=35()(二)、判断:1、含有未知数的式子叫做方程。
( )2、方程一定是等式。
( )3、1.5+X是方程。
( )4、等式一定是方程。
( ) (三)、(四)、xxxxxxxxxxxxxxxxxxx小学部导学案课题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1)课型新授课主备人张智晓审核人学习目标1、初步理解“方程的解”、“解方程”的含义2、初步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能用等式的性质解简易方程。
(重点)3、理解由具体的实例抽象出等式的性质的过程(难点)导学过程602525=+-x 481818=-+x 一、回顾旧知(2分钟):判断:如果它是等式请画△;方程请画□6+x=14 36-7=29 60+23≠70 8+x 50÷2=25 x+4<14 y-28=35 5y=40 二、自主探究活动(10分钟)1、看图填空。
最新2020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doc

课题等式与方程课型新授课主备人审核人学习目标1、我会理解方程的含义.22020最新2020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3、我可以根据情境正确列方程.(难点)导学过程一、温故知新(2分钟):5x+4x= 8y-y= 7x+7x+6x= 7a×a= 15x+6x= 5b+4b-9b=二、新课先知(10分钟)1、看图写等式:2、我会写式子表示它们的关系:三、自学检测(3分钟)认识新朋友,并把你认为最关键的两个词圈出来:像x+50=100,x+x=100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四、分层训练(10分钟)1、观察、思考并讨论,并将等式与方程的关系填入下图:注意:左右两边相等的式子叫做()我发现:()一定是(),但()不一定是().2、本学期我们学习的哪些知识也有类似的关系?请举例?五、扩展延伸,当堂检测.(12分钟)(一)、判断:如果它是等式请画△;方程请画□.36-7=29() 6+x=14() 60+23>70() 8+x()50÷2=25()x+4<14() 5Y=40() y-28=35()(二)、判断:1、含有未知数的式子叫做方程. ( )2、方程一定是等式. ( )3、1.5+X是方程. ( )4、等式一定是方程. ( ) (三)、(四)、602525=+-x 481818=-+x 课型 新授课 主备人 审核人学习 目标1、初步理解“方程的解”、“解方程”的含义2、初步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能用等式的性质解简易方程.(重点)3、理解由具体的实例抽象出等式的性质的过程(难点)导 学 过 程一、回顾旧知(2分钟):判断:如果它是等式请画△;方程请画□6+x=14 36-7=29 60+23≠70 8+x 50÷2=25 x+4<14 y-28=35 5y=40 二、新课先知(10分钟)1、看图填空.20 ○20 20+( )○20+( )x ○50 x +( )○50+( )50+a ○ 50+a 50+a-( )○ 50+a-( )2、小组讨论:第一竖排和第二竖排的式子相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他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3、等式的性质:4、试一试:根据等式的性质在○里填运算符号,在□里填数.6025=-x 4818=+x○□ ○□三自学检测:(10分钟)1、使方程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作 ,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作 .2、试一试:利用等式的性质解下列方程.X+75=105 x-23=52四、分层训练:(12分钟)1、在括号里找出方程的解,并在下面划横线.(1)x+22=78 (x=100,x=56)(2)x-2.5=2.5 (x=0, x=5)2、解方程.76+x=105 x-6.4=0.43、看图列方程并解答.五、课堂小结(2分钟)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课题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2)课型新授课主备人审核人学习目标1、理解并掌握等式的性质,即在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数(除以一个数时0除外),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的性质. (重点)2、能掌握利用相应的性质解一步计算的方程.导学过程一、回顾旧知(2分钟):说一说等式的性质是什么,用等式的性质如何下列解方程.9+x=24 y-17=43二、自主探究活动(10分钟)1、看图填空.x○20 2x○20×()3x○60 3x÷3○ 60÷()2、小组讨论:第二个等式与第一个等式相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他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3、等式两边可以同时除以0吗?为什么?4、等式的性质2:5、试一试:根据等式的性质在○里填运算符号,在□里填数.186=÷x5.37.0=x1866=⨯÷x○□5.37.07.0=÷x○□三、巩固提高(8分钟)花园小学有一块长方形试验田(如右图),求试验田的宽.(先说数量关系,再试着列方程解方程)四、分层训练:(15分钟)1、解方程.①12x=96 ②x÷40=14 ③x÷2.5=52、3、列方程求表中未知数的值.物品名称单价数量总价墨水x元/瓶12瓶31.2元钢笔9.6元/支Y支48元五、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会了什么?。
(完整版)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导学案全册,推荐文档

组织学生先进行自我评价,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
四、课堂作业
练习与应用的第 5~7 题。 五、板书设计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一)预习案
1、等式有怎样的性质?
教学过程 (修改栏)
2、怎样用列方程法解答应用题?
(二)导学案
复习等式的性质
1、在○里填上“<”“>”或“=”。
独立完成练习二第 8 题。
小结:我们在解答方程时,要养成检验的习惯,也就是将算 出的未知数的值再代入方程,看等式是否成立。
复习列方程解决问题。
或除以同一个数(除以一个数时 0 除外),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的性质。
2、使学生掌握利用相应的性质解一步计算的方程。 二、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在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数(除以一个 教学过程 数时 0 除外)这一等式的性质。 (修改栏)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一)预习案 1、前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等式的性质,谁还记得? 2、在一个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
第(一)单元 方程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方程的意义(教科书第 1~2 页的内容及练习一的 1~3 题。 )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方程的含义,知道像
X+50=150、2X=200 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2、培养学生概括、归纳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方程的含义。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学生板演。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小学数学 预习单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预习单一、简易方程1.方程的意义项目内容1.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
(1)一个班有男生x人,女生23人,这个班共有学生( )人。
(2)一个书包14元,买x个书包应付( )元。
2.读教材第1页例1。
分析与解答:天平是平衡的,也就是说左右两边物体的质量(),用等式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是()。
3.读教材第1页例2。
分析与解答:观察图中的天平,天平平衡的可以写出等式,天平哪边低,那边物品的质量就()。
4.表示左右两边相等的式子是(),含有未知数的()是方程,因此,方程()是等式,但等式()是方程。
5.下面的式子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①6+x=14②36-7=29③60+23>70④8+x⑤50÷2=25⑥x+4<14⑦y-28=35 ⑧5y=406.看图列方程。
温馨提示知识准备:用字母表示数。
2.等式的性质项目内容1.下列各式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①8-x=3②20+30=50③5+x>9④y-16=542.读教材第2页例3。
分析与解答:(1)天平右边有50克砝码一枚,左边有50克物体一个,天平是平衡的,所以列式为50=50,在天平两边分别加一枚10克的砝码,天平仍然是平衡的,所以在等式的两边都加上(),结果仍然是等式。
(2)左边的天平左边是一枚x克的砝码和一枚a克的砝码,右边是50克砝码和a克的砝码,天平平衡,说明x+a=50+a,右边的天平在平衡的基础上两边又分别取走了a克砝码,天平平衡,所以原来等式的两边分别减去(),结果仍然是等式。
即x+a-()○50+a-()3.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数,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4.根据等式的性质在○里填上运算符号,在()里填数。
x-25=60x-25+25=60○()x+18=48x+18-18=48○()5.读图填空。
1个梨和()个桃子()个橘子和1个苹果同样重。
同样重。
温馨提示知识准备:等式和方程的相关知识。
(完整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全册

第一单元第1课时分数乘法(一)(计算课流程)学习流程图:学案课前课外预习内容:学生独立自主学习P2~P3页中的例题和所有练习题,把有疑问的地方做上记号。
学习任务:1、弄懂分数乘整数的计算过程以及计算的原理。
2、初步学会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表述出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3、能用完整而优美的格式书写分数乘整数的计算过程。
4、谈谈计算的小窍门。
本节课知识点:(应知应会,老师把握)1、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求几个几分之几是多少或求几分之几的几倍是多少?2、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分母不变,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
3、计算过程中能约分的先约分,再计算比较简便。
教案课堂中展示交流过程:(三个模块)1、心中有数,带着问题进课堂!整理回顾自己的预习作业,记住自己有疑问的地方,准备在交流展示环节提问(1分钟)2、展示自我,交流汇报同进步!○1小组内交流预习中的收获和疑问。
○2展示组展示汇报预习学习情况,别的小组补充完善,提出疑问,由展示组优先解惑,有问题其他组补充,最后由组长作总结发言。
3、练习运用,独立完成我能行!独立完成课本第4页练一练的1、2、3题,老师巡视,发现问题全班展示、点评。
完成后按照1号检查6号、2号检查5号,3号检查4号的顺序进行组内批改及帮助,各组长督促检查完成情况。
(6分钟) 备注: 新课标第一网○1举手组员多的组优先发言。
○2发言时各组尽量观点不同,相同观点的可以补充别组不完善的地方。
○3若哪一组所有观点均与别组全部相同,则不用发言。
○4别组发言时,提倡提出有质疑的问题(有价值的问题),若对方无法解释或者解释不清,提出质疑的小组加双倍的分。
○5提倡有创意的想法。
○6只要发言的小组均加分,有创意想法的加双倍的分数。
课堂反思:学生在展示6×152的计算时,一个学生提问:“为什么只能是6和15进行约分,而6不能和2约分呢?”。
还有一个学生问“如果是6×93,那9应该是和3约分,还是和6约分呢,还是6和3一起与9约分?”,学生的提问太精彩了,我在教学前的预设根本没有考虑到这些。
新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小学数学全册导学案(学前预习单)

一观察物体(三)项目内容1.观察一个茶壶,画一画从各个方向看到的图形。
2.(1)用4个同样的小正方体,摆出从正面看到的是的图形。
(2)摆出从正面看是;从左面看是;从上面看是的图形。
分析与解答:(1)可以摆成( );也可以摆成( );还可以摆成( )。
(2)根据从正面、左面和上面看到的图形可知,这个几何体有( )层,有( )排,摆成的几何体是( )。
3.通过预习,我知道了从( )的角度观察同一个物体,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的图形。
但从( )角度观察不同形状的几何体,得到的( )图形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
4.从上面看下图,看到的图形是( )。
5.由5个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搭成的几何体,从正面看到的形状是,从右面看到的形状是,这个几何体可能是( )。
A B C D温馨提示学具准备:同样大小的小正方体若干个。
知识准备:生活中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的经验。
参考答案1.略2.(1)(答案不唯一)(2)1 23.不同同一平面4.D5.C1因数和倍数项目内容1.直接写出得数。
12×3=5×9=2×15=8×5=18×1=7×6=4×11=13×4=2.在2×6=12中,( )和( )是( )的因数,( )是( )的倍数,也是( )的倍数。
3.18的因数有, , , , , 。
4.2的倍数有, , , ,…5.通过预习,我知道了在算式a×b=c(a、b、c均是非0的自然数)中,( )和( )都是( )的因数,( )是( )和( )的倍数。
6.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 )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 ),最大的因数是( )。
7.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 )的,其中最小的倍数是( ),( )最大的倍数。
8.填空。
(1)根据算式8×9=72,可以说( )是( )的因数,( )是( )的倍数。
(2)17的最小倍数是( ),它有( )个因数。
部编版(统编)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课前预习单》

部编版(统编)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课前预习单》一、《课前预单》的目的和重要性《课前预单》是部编版(统编)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的研究辅助材料,旨在帮助学生提前预课本内容,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以便更好地参与课堂研究和提高研究效果。
二、《课前预单》的内容和特点《课前预单》的内容充实而全面,涵盖了五年级下册数学各个章节的重要知识点。
其特点如下:1. 简洁明了:预单的内容经过梳理和筛选,以精炼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减少了冗余和重复的部分,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
2. 练丰富:预单提供了大量的练题,涵盖了各个知识点的不同难度和题型,让学生有更多机会巩固所学知识并提高解题能力。
3. 知识拓展:预单还包含了一些拓展性的问题和思考题,帮助学生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
三、如何使用《课前预单》1. 提前准备:在每节课之前,学生应提前准备好相应章节的预单,并准备好笔、纸等研究工具。
2. 阅读理解:学生应认真阅读预单的内容,理解每个知识点的概念、特点和应用方法。
3. 练训练:学生应完成预单中的练题,可以逐题解答或者作答后对比答案,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加以纠正。
4. 思考拓展:学生可以尝试解答预单中的拓展性问题和思考题,思考不同解法和应用场景,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
四、预单的评估和反馈老师可以通过批改学生的预单来评估学生的理解程度和掌握程度。
同时,老师还可以给予学生反馈,指导学生改正错误和提高研究效果。
尽管《课前预单》是学生个人的研究辅助材料,但学校和家长都可以对学生的预情况进行监督和关注,以促进学生的主动研究和提高研究成绩。
五、总结《课前预习单》作为部编版(统编)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的学习辅助材料,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学生应在每节课之前认真预习,完成预习单中的练习题和思考题,并根据批改和反馈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
学校和家长也应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监督和关注,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课件 导学单

《圆的认识》导学单姓名:
一、活动一:
1、用圆规在导学单上画一个圆。
2、组内交流:
(1)用圆规画圆分哪几步?
(2)用圆规画圆需要注意什么?
二、活动二:
1.自学书P86,在刚画的圆中标出圆的各部分名称及字母表示。
2.小组内说说什么是圆心、什么是半径、什么是直径?
(1)画圆时,针尖固定的一点叫圆的(),这点叫做(),用字母()表示。
(2)连接()和()任意一点的()叫半径,用字母()表示。
(3)通过()并且两端都在()的线段叫做直径。
用字母()表示。
三、活动三:
根据每人手中大小不同的圆形纸片,小组内通过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比一比等方法进行操作,并记录在研究报告单上。
研究报告单
半径的特征:
直径的特征:
半径与直径之间的关系:
四、检测反馈:
1. 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
()
2. 在两个等圆里,所有的半径都相等()
3. 半径是直径的一半。
()
4.半径2厘米的圆比直径3厘米的圆大()。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

五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课题:第一课时轴对称图形一、学习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从历史的角度观察,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文化价值和美学价值。
3、通过轴对称图形的变化,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和思维能力。
学习重难点:掌握轴对称图形、特征。
二、自主学习1、欣赏课文第2页的主题图的图案。
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2、在日常生活中大家还见过哪些轴对称图形呢?3、课文第3页的六幅图。
画出这些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三、合作交流1、课文第3页的例1.观察:这幅图画的是什么?这幅图有什么特点?中间这一条直线表示什么?2、课文第4页的例2.(1)讨论要画出这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你想怎样画?(分组讨论)(2)小结:要画出这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首先要抓住几个关健的对称点,然后根据轴对称的性质让学生自己动手画。
(3)全班汇报交流画的步骤和方法,尤其是窗户的画法。
四、达标检测1、完成课本第4页的“做一做”。
2、完成课文第8页练习一第1—2题。
五、总结、评价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我在方面的表现很好,在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总体表现(优、良、差),愉悦指数(高兴、一般、痛苦课后反思:五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五班级数学下册主备人:复备人:课型:探究课课题:第二课时旋转学生姓名:一、学习目标: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把筒单图形旋转90度。
2.让学生初步学会应用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杀个设计图案。
3.通过观察,想象,分析和推理等过程,独立探究,增强空间观念。
4.让学生体会图形变换在生活中的应用,利用图形变换进行图案设计,感受图案带来的美感和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掌握旋转的特征。
二、自主学习1.课文第5页例题3的钟面。
⑴观察,描述旋转现象仔细观察指针的旋转过程。
用一句话完整地描述以下刚才的这个旋转过程?如果指针从“6”继续绕点O顺时针旋转180°会指向几呢?(2)根据旋转现象,想想看,要想把一个旋转现象描述清楚,应该从哪些方面去说明?三、合作交流1、课文第5页例题例3的风车。
苏教版国标本数学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完整版(含进度、整体目标、单元目标、板书设计)

备课本科目数学班级五年级(下) 任课教师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共安排11个单元。
“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是本册教材的主要内容,共安排7个单元,分成五部分。
第一部分数的认识,有三个单元:第三单元“公倍数和公因数”,第四单元“认识分数”和第六单元“分数的基本性质”。
第二部分数的运算,是第八单元“分数加法和减法”。
第三部分式与方程,是第一单元的“方程”;第四部分探索规律,是第五单元的“找规律”。
第五部分是第九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数的认识中,“公倍数和公因数”研究两个自然数的倍数和因数的关系。
这一单元的要求与大纲的要求比做了调整。
第四单元和第六单元是有关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教学,学生在三年级(上册)和(下册)已经初步认识把一个物体或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的数是分数。
同时,学生也认识了小数。
这两个单元将揭示分数的意义,研究分数的基本性质。
公倍数和公因数的知识是对分数进行通分和约分的基础,因此教材在第三单元先教学“公倍数和公因数”。
数的运算中,学生在第一学段结合分数的初步认识,已经学习了计算分母小于10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本册教材在揭示分数的意义后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以及应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学生在探索异分母分数加减计算的过程中,能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计算的过程又是分数基本性质的运用。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以及应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的教学,能及时引导学生将整数加法的运算顺序和运算律推广到分数加法中,发展迁移能力。
由于方程的教学安排在第一单元,在分数加法和减法单元中,也相机安排一些含有分数的方程。
第五单元的“找规律”教学简单图形平移后覆盖次数的规律。
由于学生对图形平移已有初步体验,也具有一定的探索规律的能力,因此安排这一内容是恰当的,能逐步提高学生探索数学规律的能力。
第九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在用列表和画图的策略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教学用倒推(还原)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解决问题。
苏教版五下数学导学案第一课时

(5分钟)
展示单元一:
小组竞比型展示
方案一预设:
谈生活中有哪些平衡现象
方案二预设:
方程的实际运用
①根据天平图所写的几个式子,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
②例题2的方程问题展示。
(20分钟)
展示单元二:
全班互动型展示
①演练问题大搜索;
(成果记录·知识生成·同步演练)
走
进方程的世界
30分钟
自主设计•自我体验
20分钟
生活中的现象发现
观察课本第1页例1上面的情景图,你会用等式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生活中还见过哪些平衡现象?
自我探究
【了解方程】
1、自主认识等式的含义
2、思考并发现方程的特点。
3、说说“等式与方程的关系”
【例题学习】
1、从天平的特点这一角度分析例题、解决例题。(完成在课本上)
2、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方程的特点。
3、思考:方程是不是等式?(完成在随堂笔记处)(5分钟)
自主研读下方的自我体验题
观察课本第5页,第2题中存在着什么样的等量关系,可以列出什么样的方程,根据自己的思考,总结列方程的方法
温馨小提示
①只要抓住什么条件,就能正确列出方程
②问题纠错后的自主性展示,拓展性展示;
(10分钟)
自我发现:
下列问题我有解决方法:
1判断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
6+ⅹ=14 60+23>70
8+ⅹ5y=40
②写出一些方程,在小组里交流:
【自研等级】
(你的书写、格式规范吗?)
【自主设计,自我体验】
用方程表示我们班男生、女生人数与全班人数的关系。(女生人数用ⅹ表示)
新课标苏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导学案教学案大全.DOC

新课标苏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导学案教学案大全五班级数学下册主备人:复备人:课型: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学生姓名:学习目标:1.通过操作,使学生明白得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概念,并初步把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运算方法。
2.会用求长方体表面积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同时进展他们的空间观念教学重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难点:长方体的表面积运算方法。
一、自主学习1.什么是长方体的表面积?什么是正方体的表面积?2.看图并回答。
(1)前面和后面的面积需要哪两个条件?如何样求?(2)5cm和3cm这两个条件,能够求出哪个面的面积?(3)要求左面和右面的面积,需要哪两个条件?如何样求?(4)那个长方体的表面积如何样求?3.P35例题2。
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①要求包装那个礼品盒至少用多少平方分米的包装纸,实际是求什么?②正方体的6个面有什么特点?③如何样求正方体的表面积呢?表面积运算中的实际问题:(1)实际生产和生活中,有时要依照实际需要运算长方体或正方体中某几个面的面积之和。
因此在求表面积时,要联系实际生活。
如:油箱、罐头等差不多上6个面,游泳池、鱼缸等差不多上5个面,而水管、烟窗等差不多上4个面。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现1.判定:下面各种运算应该考虑几个面①制作一个无盖的铁皮水桶②粉刷教室四面墙壁和顶棚③给长方体罐头盒的4壁贴上一圈商标纸④给会客厅的大立柱刷油漆⑤给水池抹水泥2.一个正方体木箱,棱长5dm,在它的表面涂漆,涂漆的面积是多少?假如每平方分米用油漆8克,涂那个木箱要用油漆多少克?3.用一根长72cm的铁丝做一个尽可能大的正方体框架,然后在它的表面糊纸,至少要用多少纸?三、过关检测1.一个长方形的抽屉,它的长宽高分别是50cm、40cm、32cm,做3个如此的抽屉至少需要多大面积的木板?2.完成P36练习T4~6总结、评判: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我在方面的表现专门好,在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导学案)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姓名:第1课时方程的意义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页的例1、例2和试一试,完成练一练和练习一的第1~2题。
教学目标:理解方程的含义,初步体会等式与方程的联系与区别,体会方程就是一类特殊的等式。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方程的意义。
教学难点:会列方程表示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一、教学例11.出示例1的天平图,让学生观察。
提问:图中画的是什么?从图中能知道些什么?想到什么?2.引导:(1)让不熟悉天平不认识天平的学生认识天平,了解天平的作用。
(2)如果学生能主动列出等式,告诉学生:像“50+50=100”这样的式子是等式,并让学生说说这个等式表示的意思;如果学生不能列出等式,则可提出“你会用等式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二、教学例21.出示例2的天平图,引导学生分别用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
2.引导:告诉学生这些式子中的“x”都是未知数;观察这些式子,说一说写出的式子中哪些是等式,这些等式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3.讨论和交流:写出的式子中,有几个是等式,有几个不是,而写出的等式都含有未知数,在此基础上,揭示方程的概念。
三、完成练一练1、下面的式子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2.将每个算式中用图形表示的未知数改写成字母。
四、巩固练习1.完成练习一第1题先仔细观察题中的式子,在小组里说说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再全班交流。
要告诉学生,方程中的未知数可以用x表示,也可以用y表示,还可以用其他字母表示,以免学生误以为方程是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
2.完成练习一第2题五、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还有什么问题?六、作业完成补充习题板书设计:方程的意义x+50=100x+x=100像x+50=150、2x=200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第2课时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1)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4页的例3、例4和试一试,完成练一练和练习一的第3~5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理解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方程的意义项目 内 容1.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
(1)一个班有男生x 人,女生23人,这个班共有学生( )人。
(2)一个书包14元,买x 个书包应付( )元。
2.读教材第1页例1。
分析与解答:天平是平衡的,也就是说左右两边物体的质量( ),用等式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是( )。
3.读教材第1页例2。
分析与解答:观察图中的天平,天平平衡的可以写出等式,天平哪边低,那边物品的质量就( )。
4.表示左右两边相等的式子是( ),含有未知数的( )是方程,因此,方程( )是等式,但等式( )是方程。
5.下面的式子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①6+x=14 ②36-7=29 ③60+23>70④8+x⑤50÷2=25 ⑥x+4<14⑦y -28=35 ⑧5y=406.看图列方程。
温馨 知识准备:用字母表示数。
提示参考答案1.(1)23+x(2)14x2.相等50+50=1003.重4.等式等式一定不一定5.等式:①②⑤⑦⑧方程:①⑦⑧6.4x=16.8x+200=4501.2 等式的性质项目内容1.下列各式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①8-x=3②20+30=50③5+x>9④y-16=542.读教材第2页例3。
分析与解答:(1)天平右边有50克砝码一枚,左边有50克物体一个,天平是平衡的,所以列式为50=50,在天平两边分别加一枚10克的砝码,天平仍然是平衡的,所以在等式的两边都加上(),结果仍然是等式。
(2)左边的天平左边是一枚x克的砝码和一枚a克的砝码,右边是50克砝码和a克的砝码,天平平衡,说明x+a=50+a,右边的天平在平衡的基础上两边又分别取走了a克砝码,天平平衡,所以原来等式的两边分别减去(),结果仍然是等式。
即x+a-()○50+a-()3.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数,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4.根据等式的性质在○里填上运算符号,在()里填数。
x-25=60x-25+25=60○()x+18=48x+18-18=48○()5.读图填空。
1个梨和()个桃子()个橘子和1个苹果同样重。
同样重。
温馨提示知识准备:等式和方程的相关知识。
参考答案1.等式:①②④方程:①④2.(1)10(2)a a= a3.同一个数4.+25-185.321.3 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一)项目内 容 1.根据等式的性质填空。
(1)3x=y ,3x+75=y( )。
(2)2a=3b ,2a-c=3b( )。
2.看图写关系式。
(每只小鸭重a 克,每只鹅重b 克)3.读教材第3页例4。
分析与解答:天平的左边是( )克,右边是50克,根据天平的平衡原理,得出( ),然后根据等式的基本性质,在等式两边都减去( ),得x=40。
x+10=50解:x+10-( ) =50-( )x=40 把x=40代入原方程,左边=( ),右边=( ),左边=右边,所以x=40是原方程的解。
4.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 ),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作( )。
5.在○里填上运算符号,在( )里填数。
(1)x-2=30 (2)3.6+x=5.7解: x=30○( ) 解: x =5.7○( ) x=( ) x =( )6.解方程。
x+25=120x-0.4=2.617+x=41 温馨知识准备:等式的性质。
提示参考答案1.(1)+75(2)-c 2.2a=b4a=2b3.x+10x+10=5010101050504.方程的解解方程5.(1)+232(2)-3.6 2.16.x=95x=3x=241.4 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二)项目内容1.解方程。
x+125=370520+x=710x-14=192.读教材第4页例5。
分析与解答:(1)左边天平表示的方程是x=20,右边天平的左边加了x克物品,扩大到原来的2倍,右边加了20克的砝码,也扩大到原来的2倍。
天平仍然是平衡的,所以方程为2x20×()。
(2)左边天平的左边是3x克的物品,右边是60克砝码,天平平衡,所以3x60,右边天平的左边物品质量除以(),右边由60克变为20克,也是除以(),天平平衡,所以3x÷()=60÷()。
3.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
4.在○里填运算符号,在()里填数,并解出方程。
x÷6=18x÷6○()=18○()0.7x=3.50.7x÷()=3.5○()5.解方程。
12x=96x÷40=14x÷2.5=5温馨提示知识准备: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等相关知识。
参考答案1.x=245x=190x=332.(1)=2(2)=33333.同一个不是0的4.×6×6x=1080.7÷0.7x=55.x=8x=560x=12.51.5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一)项目内 容 1.填空。
(1) 等式两边同时( )或( )同一个数,等式仍成立。
(2) 等式两边同时( )或( )同一个不等于( )的数,等式仍成立。
2.解方程。
x+10=100 x-85=20 5x=60 x÷8=73.读教材第9页例8。
已知( )的高度,求( )的高度,根据等量关系:( )的高度×2-22=( )的高度,可以设( )的高度为x 米,列出方程( )。
解方程:2x-22=642x-22+22=64○( ) 2x=( )x=( ) 列方程解题步骤: ①根据题意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②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③解方程。
④检验并写答语。
4.甲比乙的几倍多(或少)几,已知甲,求乙的问题,可设( )为x ,根据( )×倍数±几=( ),列出形如ax±b=c 的方程,并解答。
5.通过预习,我知道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通常设( )量为x ,列ax±b=c 形式的方程来解答。
6.一道题中的等量关系不止有一种形式,如上面的等量关系还可以为()的高度×2=()的高度+22,()的高度×2-()的高度=22。
7.解方程。
8x-20=6012x+30=7830x+20=3808.小明家养了61只鸡,比鹅的3倍还多1只。
小明家养了多少只鹅?(用方程解答) 温馨提示知识准备:形如x±b=c和ax=c(x÷a=c)的方程的解法。
参考答案1.(1)加上减去(2)乘除以02.x=90x=105x=12x=563.大雁塔小雁塔小雁塔大雁塔小雁塔2x-22=64+2286434.乙乙甲5.未知6.小雁塔大雁塔小雁塔大雁塔7.x=10x=4x=128.解:设小明家养了x只鹅。
3x+1=61x=201.6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二)项目内 容1.填空。
2x+3x=( )x 5x-x=( )x3x+( )x=7x ( )x-4x=2x2.已知甲数是乙数的3倍,甲数是63,乙数是多少?(用方程解)3.读教材第13页例9。
找到两个等量关系,其一:( )面积+( )面积=( )的占地总面积;其二:( )面积×3=( )面积。
从而可以得到如下的线段图。
解方程:x+3x=290( )x=290x=( ) 检验:72.5+( )=290217.5÷( )=33x=72.5×3=217.54.解形如ax±bx=c 的方程,先运用( )将方程化为(a±b )x=c 的形式,进一步将方程化为mx=n 的形式,再根据等式的性质在方程两边同时除以( ),得出x 的值,进而求出另一个未知量。
5.通过预习,我知道了解形如ax±bx=c 的方程,先运用( )将方程变形,再求出未知数x 的值。
6.单独一个x ,是( )的简写形式,而不是0×x 。
7.解方程。
5x+12x=85 2x-x=75 20x-3x=3408.畜牧场有鸡和鸭共2000只,鸡的数量是鸭的4倍。
鸡和鸭各有多少只?(用方程解答)温馨提示知识准备:知道ax±bx=(a±b )x 。
参考答案1.54462.解:设乙数是x。
3x=63x=213.陆地水面颐和园陆地水面3x4x472.5217.572.54.乘法分配律m5.乘法分配律6.1×x7.x=5x=75x=208.解:设鸭有x只,鸡有4x只。
x+4x=2000x=4004x=16002.1 单式折线统计图项目内容1.下面是3种动物的最高时速统计图,你能发现什么信息?2.看教材第21页例1。
分析与解答:(1)观察折线统计图的横轴可知,张小楠每年测量一次身高。
从6岁到12岁,折线呈上升的趋势,可以知道随着年龄的增长,张小楠的身高一直在增加。
从6岁到12岁,她一共长高了()厘米。
(2)先求出相邻两个点对应的身高的差,再比较这些差的大小,最后找出差最大的是几岁到几岁,即可求出身高增长最快的是哪一年。
()岁张小楠的身高增长最快,折线越陡,说明增长越快。
(3)要求估计张小楠13岁生日时身高大约是多少厘米,可以先算出最近几年每年增长的身高,然后进行估计。
3.通过预习,我知道了折线统计图不仅能看出数量的(),还能看清数量的()变化情况。
4.画折线统计图的步骤:(1)根据数据的大小();(2)用()依次连接各点。
5.下面是1997~2002年我国私人拥有汽车情况的统计图。
通过观察上面的统计图,你有什么发现?温馨提示知识准备:折线统计图的相关知识。
学具准备:铅笔、橡皮。
参考答案1.答案不唯一,如:狮子跑得最快。
2.(1)28(2)10(3)答案不唯一,如147cm。
3.多少增减4.(1)描点(2)线段5.答案不唯一,如:1997~2002年我国私人拥有汽车的数量逐年增加。
2.2 复式折线统计图项目 内 容1.折线统计图能清楚看出事物的( )。
2.看教材第23页例2。
分析与解答:(1)要知道实验开始后的第60分钟和第120分钟两个杯中的水温相差多少摄氏度,可以在横轴上找到第60分钟和第120分钟,找到对应的数据,然后相减。
实验开始后的第60分钟,不锈钢保温杯中的水温是( )℃,陶瓷杯中的水温是( )℃,相差( )℃。
实验开始后的第120分钟,不锈钢保温杯中的水温是( )℃,陶瓷杯中的水温是( )℃,相差( )℃。
(2)观察表示不锈钢保温杯的实线,找到表示70℃的点对应在横轴上大概表示( )分钟。
观察表示陶瓷杯的虚线,找到表示70℃的点对应在横轴上大概表示( )分钟。
(3)要比较哪种保温杯的保温性能好,也就是比较两种保温杯中水温下降的快慢,下降( )的性能较好。
对比观察两条折线,找出下降比较平缓的那条即可。
3.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时要先( ),然后标数,再用不同的线分别表示两组数据,最后标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