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窝萝卜历史文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沙窝萝卜的历史渊源

天津种植青萝卜,元朝时就有记载,到现在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沙窝青萝卜是天津萝卜的杰出代表。相传,明朝嘉庆年间,皇上的一个爱妃喜欢吃南国荔枝,严嵩为了取悦皇帝,将整株荔枝树由南方船运至天津,到岸后,急取树上荔枝飞速送入北京皇宫以保其鲜,而荔枝树根部之土则顷于天津小刘庄一带海河岸边,经年积沙土10余亩。当时农民利用其土种植青萝卜,获得了品味极佳的萝卜,后移植西郊的沙窝村,于是沙窝萝卜便名声大振。

沙窝萝卜栽培历史悠久,口味独特,素有“沙窝萝卜赛鸭梨”、“冬季小人参”的美誉,民间也有“沙窝萝卜就热茶,气死偏方”的谚语。清代乾隆年间,沙窝萝卜为宫廷贡品,1970年周恩来总理出访时,曾带沙窝萝卜籽种馈赠朝鲜。

沙窝萝卜的出口情况

1935年沙窝萝卜开始出口。当时主要是港商私自经营,出口地主要是香港。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沙窝萝卜的出口任务主要由天津外贸公司接管,并把出口范围从港澳地区扩大到了东南亚及日本等国。当时,辛口镇每年出口的沙窝萝卜达300多万公斤,经济收入200余万元。

沙窝萝卜的衰落

2000年前后,随着外贸解体,沙窝萝卜的出口逐渐中断,而且品质也开始下降,白心现象严重,种植规模锐减。沙窝萝卜从生产到销售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沙窝萝卜的崛起

2001年,科技工作者开始了沙窝萝卜的秋季栽培品质改良试验以及春季和冬季反季节栽培试验,并获得了成功。2002年-2004年,沙窝萝卜的优质栽培技术和反季节栽培技术得到大面积推广,农民种萝卜的积极性空前高涨,萝卜产量了也有了大幅提高。目前沙窝萝卜种植面积6000亩,年产量达1900余万公斤。

沙窝萝卜所获荣誉

1997-2004年连续三届被天津市人民政府评为农业名牌产品;

2007年被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注册为“沙窝”萝卜证明商标。2009年被中华商标协会评为最具竞争力的农产品商标;

2009年获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9年被国家农业部认定为“一村一品”;

2010-2011年获第八届、第九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金奖;2010年获中国绿色食品上海博览会畅销产品奖;

2010年度获天津市优质农产品金农奖;

2008年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为“绿色食品”;

2009年被北京五洲恒通认证有限公司认证为“有机产品”;

沙窝萝卜的研发科技成果

2003年,“小沙窝青萝卜反季节栽培技术的研究与推广”项目获西青区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2010年,“反季节萝卜栽培技术应用”获天津市滨海新区科学技术进

步三等奖;

2011年,“沙窝萝卜产业技术链延伸及产业升级”项目获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2010年,“沙窝萝卜周年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获天津市科学技术成果;

2006年,沙窝萝卜包装箱获国家专利局外包装箱专利;

沙窝萝卜的文化底蕴

沙窝萝卜的自身文化

沙窝萝卜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内涵,古往今来,有不少名人轶事都与沙窝萝卜相关,留下了美丽动人的传说。

传说一

早在殷商时期,纣王昏庸无道,对百姓横征暴敛,各地起义战乱纷纷四起,满目尽是焦土,民不聊生。据传说姜子牙下山前,师傅元始天尊为了惠及黎民,让百姓免收饥饿之苦,把一包神种交给了他。并让他在渤海西边一个地方播种下去,来年随着西北风,神种刮满中原,百姓便可食用以解无粮无菜之急。姜子牙带着师傅的嘱托,找到了师傅告诉他的那个地方——沙沃。这里土地肥沃,水质甘甜,人们也十分好客。姜子牙找了几个当地的百姓,把大片荒地开垦出来,然后把小河中的水打上来,慢慢浇灌。待到土壤全部润透,他便把那些细小的黑红色的神种拿出来,细心的播进土中。大约三个月,从地下长出了一个个上绿下白的青萝卜。人们有的拿它熬粥,有的拿它做菜,有的干脆拔下来直接生吃,味道都很好,当地百姓就把这萝卜叫做太

公萝卜,也就是最原始的沙沃萝卜。

传说二

据传,1300多年以前,武则天称帝时,华夏很少战争,加之她娴熟政治,治国有方,天下太平,常有“麦生三头,谷长双穗”之说。一年秋天,洛阳东关菜地长出一颗特大萝卜,大约三尺,上青下白,农民视为奇物,把它进贡宫延。女皇见了,圣心大悦,传旨厨师做菜。厨师深知,用萝卜做不出什么好菜,慑于女皇威严,只得从命。厨师们苦思一番,使出百般技艺,对萝卜进行了多道精细加工,切成均匀细丝,并配以山珍海味,制成羹汤。女皇一吃。鲜美可口,味道独特,大有燕窝风味,遂赐名“假燕窝”。从此,萝卜被定为宫廷筵席的第一道菜,流传后世称为“洛阳燕菜”。

传说三

公元206年,曹操大军驻扎在沙沃一带,由于水土不服,兵丁普遍患有一种病——咳嗽并厌食,当时的军医也束手无策。当地百姓得知后,送来了沙沃萝卜,士兵们吃后不几日,顽疾痊愈,军心大振,士气高涨。据说后来,曹操还专门为萝卜写了赋,但因时间久远,已无法考证。

传说四

北宋初年,杨六郎率大军镇守三关,屯兵于沙沃一带,他听说了姜子牙当年在此带领百姓种植萝卜,以解百姓痛苦之事,便派专人向当地种植萝卜的农民学习,并让士兵耕种。他们把兵营中的战马、人的粪便收集起来进行施肥,使萝卜获得了大丰收,解决了几十余大军

的吃菜问题。通过施肥技术的改良,沙窝萝卜基本形成了酥、脆、甜的特殊品质。

传说五

清乾隆年间,乾隆微服私访,途径沙窝,正口渴难耐,见一俊美的少女在运河岸边清洗衣物,于是前去向其寻水。可少女来洗衣并没带着水,热情好客的她从篮中拿出几个沙窝萝卜,递到了乾隆手上。吃了半个萝卜后,乾隆对它赞不绝口,于是留下了早知有萝卜,何必吃水果的名言,后来沙窝萝卜被选为宫廷贡品。

传说六

清代慈禧太后是一位奢侈的“美食家”,偶览《御香缥缈录》,得知她在遍尝奇珍异味的菜谱中也有普通的萝卜,书中写道:“萝卜这样东西,原是没有资格可以混入御膳中来的……后来不知怎样,竟为太后自己想了起来,她就吩咐监管御膳房的太监去弄些来尝新。”其实,有时离了萝卜是不成席的。

传说七

相传,明朝嘉庆年间,皇上的一个爱妃喜欢吃南国荔枝,严嵩为了取悦皇帝,将整株荔枝树由南方船运至天津,到岸后,急取树上荔枝飞速送入北京皇宫以保其鲜,而荔枝树根部之土则顷于天津小刘庄一带海河岸边,经年积沙土10余亩。当时农民利用其土种植青萝卜,获得了品味极佳的萝卜,后移植西郊的沙窝村,于是沙窝萝卜便名声大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