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中国古代新闻事业
第一章中国古代新闻信息传播及主要形式
• 京报公开销售民间,扩大了它的传播范围,同时 也给清代出现的外国人办的近代报刊提供了新闻 材料。 • 如 1872年《申报》初创时,它自身能够采写的 国内重大新闻几乎没有,因此,它不得不用1/4 的版面转录京报,京报内容成了它的中国国内新 闻的主要来源,这一方面是为顺应中国国情,另 一方面也是向清王朝表示友好。 • 但随着近代报刊的逐步兴起,各报新闻采写和交 流的不断增加,京报材料在《申报》和在其他近 代报刊中就逐渐减少,最后终于随着清王朝的灭 亡而完全被淘汰。
一、宋代的“邸报”
• 为了加强对封建官报的控制,宋真宗 咸平二年,宋王朝制订了对报纸的 “定本”审查制度。 • 所谓“定本”制度,指的是进奏院要 将所编的官报样本送枢密院审查,经 审查通过的样本为“定本”。进奏院 必须以“定本”为准向全国传发,不 得擅自增减。
一、宋代的“邸报”
• 邸报的内容主要有:
三、敦煌进奏院状 •这 份 进 奏 院 状,是唐僖宗 时期,由驻地 在沙州的归义 军节度使派驻 朝廷的进奏官 发回沙州的。
第三节 宋代的邸报和小报
• 宋代的“邸报” • 宋代的小报
一、宋代的“邸报”
• 宋代“邸报”就是宋朝的官报。 • 宋代开始出现由中央政府统一管理下发行的封建 官报。 • 凡朝廷需要向全国发布的消息和文件,均由门下 省给事中负责编审,然后交朝廷的新闻发布机关 上都进奏院发出,“报行天下”。 • 宋代邸报的读者,主要是封建官吏和士大夫阶层。 • 宋代的官报最初仍称进奏院状报,亦有“报状”、 “邸报”、“朝报”、“进奏院状”、“邸报” 等称谓。
二、宋代的小报
• 北宋年间出现了一种的新闻传播媒介 “小报” 。小报是当时民众与封建官 报有较大差异的民间报纸的习惯称谓。 • 南宋赵升《朝野类要》载:“其有所 谓内探、省探、衙探之类,皆私衷小 报,率有泄漏之禁,故隐而号之曰新 闻。”
第一章 古代新闻事业
第一章知识回顾(重点)古代---文字之前口头传播:以口语述说来传达思想、消息与态度,语言的产生是传播史上第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是人类社会传播活动的第一个发展阶段。
辅助手段:结绳,图画,烽烟,木铎(作用:宣达政令,采风)口语传播特性:时效性强、可信度高、扩散性低、标准化差。
---文字之后甲骨、金属铸件(金文)岩石是最早的文字传播载体3000年以前上古时代出现集市贸易和最初的经济广告(最初的经济广告:箫管备举)两汉和三国魏晋时代---两汉时期文字传播为主传播载体主要是竹简、木简和绢帛露布---三国魏晋南北朝新闻传播发达,载体多元(布告、露布、简牍、帛纸)唐代---进奏院(留邸、邸)、进奏官(邸吏)进奏院状内容:皇帝的起居活动,皇帝的诏旨,官吏任免事项,臣僚们的章奏(最早官报的雏形)其他军事政治方面的重要信息特点:1.它是不定期地由派驻首都的进奏院向地方传发的,其读者主要是地方的藩镇和诸道长官2.它在行文上还保留有某种官文书的痕迹,但不同于一般的官文书,它所提供的官方信息,往往早于正式的官文书3.它所提供的信息,绝大多数朝廷的政事活动4.它所提供的信息,有一些是进奏官们自行采集的,有一些则是从他们获得的朝廷动态消息中筛选出来的开元杂报特点:1.没有报头,开端和结尾部分还保留着官文书的痕迹2.发报方式是由各藩镇派驻朝廷的进奏官们直接发给他们的长官的3.所有的信息,都是进奏官们自行采集的,内容主要是发生在朝廷的大事,特别是和他们的地区有关的大事地位:我国最早的封建官报敦煌进奏院状特点与地位:见P9其他传播活动---官方:烽燧、露布、檄文、告示等---非官方:士人传播、民间传播和商业信息的传播宋代---邸报:在政府中枢部门统一管理下统一发布的正式官报内容:皇帝的起居活动,皇帝的诏旨,官吏任免事项,臣僚们的章奏等特点:1.它是一种在封建中枢部门统一管理下,按一定制度,统一编发给诸路州郡,向地方官员们传报朝廷信息的中央一机关报2.它已经完全从官文书中分离了出来,成为一种官方的新闻传播工具,成为当时社会上传播朝廷政事信息的重要载体。
中国新闻事业史
中国新闻事业史第一章中国古代新闻传播活动1开元杂报:(无存)泛指开元年间(713—742)流传在外的官报,内容为记录皇帝、臣僚活动的杂乱报道,没固定期刊和报头,为抄件。
是我国最早的封建官报。
2“敦煌进奏院状”:“进奏院状”:封建机构内部发行的官报。
由进奏官发给藩镇节度使,介绍朝廷政事动态、消息,手抄件。
“敦煌进奏院状”:887年(唐),沙洲,现存英国伦敦不列颠图书馆、法国国立图书馆。
是我国也是世界上仅存的最早的报纸。
第二章近代报刊的产生3《察世俗每月统记传》:(1)时间:1815.8.5(2)创办人:英国传教士马礼逊、米怜、麦都斯(3)地点:马六甲,少量至广州(4)内容:主要为基督教教义及圣经翻译,少量的封建伦理和天文地理诗文(5)雕版印刷4《东西洋考每月统纪传》:(1)时间:1833.8创刊于广州,1837至新加坡(2)创办人:德国郭实腊(郭士立)(3)内容:少量宗教,全面介绍西方历史、地理、科技、文学艺术5教会中文报刊《万国公报》:(1)1868—1874:前身《中国教会新报》,周刊,宗教性报纸,主旨宣传基督教教义(2)1874—1883:更名《万国公报》,读者群体扩大,减少宗教性内容,以中外新闻、西学知识、商业行情为主,目的是影响干预洋务运动。
(3)1889—1907,广学会,复刊改为月刊,主旨“开放中国上层人士思想”,大量发表中国政治经济军事问题的新闻和评论,介绍西学知识,引起社会关注。
(4)主编、撰稿人:林乐知、李提摩太6《申报》(1872—1949国民党报刊):(1)创刊:1872,英国商人美查,1916史量才出任总经理(2)性质:商业报纸,以赢利为首要目的(3)特点:①经营管理:a降低成本b重视发行c大量招登广告d多种经营②内容上:a尽量中国化b重视言论c重视新闻报道:(娱乐版面)猎奇性、趣味性、时效性d刊登文艺作品7简述并评价鸦片战争至甲午战争时期外国人在华办报的活动(评价=特点+性质+影响)传教士与近代报业:(1)《察世俗每月统记传》:①时间:1815.8.5②创办人:英国传教士马礼逊、米怜、麦都斯③地点:马六甲,少量至广州④内容:主要为基督教教义及圣经翻译,少量的封建伦理和天文地理诗文⑤雕版印刷(2)《东西洋考每月统纪传》:①时间:1833.8创刊于广州,1837至新加坡②创办人:德国郭实腊(郭士立)③内容:少量宗教,全面介绍西方历史、地理、科技、文学艺术;外报在香港的发展(3)《香港公报》:香港第一份近代英文报纸,主编英军翻译马儒翰,1841.5出版(4)《遐迩贯珍》香港最早的中文月刊,1853.9英国传教士麦都思,介绍西方国家政治、历史地理、科技知识,铅字印刷。
中国新闻事业史知识点梳理(第一章)
中国新闻事业史知识点梳理(第一章)第一章中国古代的新闻事业我国古代有过三种不同类型的报纸一、邸报:1、邸报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报纸,在统治阶级内部发行属官方报纸。
2、邸报始于唐,盛于宋,衰于元,复兴于明,结束于晚清。
(1)、唐朝报纸均为手抄,由上都进奏院发行,最早见于唐孙可之所著《经纬集》中的《读开元杂报》。
(“新闻”一词,最早见于唐代。
)(2)、宋朝最早出现“邸报”一词,使用雕版印刷,由门下省领导,中央政府统一编印和发行新闻,完全具备中央官报的性质。
宋王朝制定了“定本”审查制度。
“定本”审查制度:①宋王朝为加强对封建官报的舆论控制而推行的一项制度;②是我国新闻史上最早有文献可查的新闻检查制度;③“定本”,指进奏院将编好的官报样本送枢密院或宰相审查通过为“定本”,进奏院必须以“定本”为准传发,不得擅自增减。
(3)、明代官报,由通政司、六科、提塘传发,采用活字印刷。
3 邸报的内容:(1)皇帝的诏书、命令、起居言行;(2)封建皇朝的法令、公报;(3)官吏的升降、任免、赏罚、调动;(4)官吏的奏疏和皇帝的批示等;二、小报:1、中国古代非法报纸,最早出现于北宋,盛行于南宋,最早见于周麟之《海陵集》中的《论禁小报》。
2、小报较以前出现的邸报更具新闻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民众的要求和愿望。
我国新闻史上将“新闻”一词与报业联系起来的最早记载见于南宋赵升《朝野类要》。
3、小报由邸吏与书肆主人非法经营,连续发行,传播较广,宋明清屡禁不止。
4、小报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代报纸由封建官报一统天下的局面的终结,是民间办报历史的开端。
三、京报:1、中国明清时代具有重要影响的民间报纸,始于明末,盛于清代,最早出现于京都,故名《京报》,是我国古代报纸的完备形式。
2、京报经政府允许,由民间报房经营。
清朝民间报房源于“提塘”这一官方机构。
3、特点:(1)公开发行,接受常年订阅,读者范围广泛,主要是官僚、士绅、商人。
(2)有固定的报名、形式及印制发行机构。
中国新闻史复习资料
中国新闻传播史第一章:古代新闻事业邸报:又称“邸抄”(亦作邸钞),并有“朝报”“条报”“杂报”之称,是专门用于朝廷传知朝政的文书和政治情报的新闻文抄。
是宋代政府中枢部门统一管理、发布的官方报纸。
发布机构是都进奏院。
有一定的发报制度,传播朝廷政事信息,定期发行,读者主要是政府官员和一般士大夫知识分子。
邸报的基本特点:邸报,又称“邸抄”(亦作邸钞),并有“朝报”“条报”“杂报”之称,是专门用于朝廷传知朝政的文书和政治情报的新闻文抄。
据历史记载,汉代的郡国和唐代的藩镇,都曾在京师设“邸”,其作用相当于现今的驻京新闻机构,重在传达朝政消息,凡皇帝谕旨、臣僚奏议以及有关官员任免调迁等都是邸吏们所需收集抄录的内容。
“邸报”最初是由朝廷内部传抄,后遂张贴于宫门,公诸传抄,故又称“宫门抄”“辕门抄”,这实际上就是最早的一种新闻发布方式。
第二章:近代报刊的传入《察世俗每月统计传》: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份近代化报刊,中文月刊,世界上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
由英国传教士威廉•米怜于1815年8月5日在马六甲正式创办。
米怜任主编,另一位英国传教士麦都思为主要撰稿人,中国刻工梁发是米怜的只要助手。
作为一份宗教宣传性质的期刊,《察世俗每月统计传》以阐发基督教义为根本要务。
在宣传策略上,处处附会儒学,将基督教义与孔孟之道相比附。
1812年12月,报纸因米怜病重无力主持编务而停刊。
《遐尔贯珍》:香港最早出版的中文刊物,也是最早使用铅印的中文报刊。
最早问世的英国传教士创办的。
1853年创刊,英国传教士麦都思为创办人和首任主编。
内容上以时事新闻为重点,政治上代表英国殖民主义立场。
《申报》:1872年在上海创办,创办人是英商安纳斯托•美查。
在新闻业务上,将新闻报道工作放在首位,真实性、时效性都很强。
《申报》的发展标志着我国中文商业性报纸已经成熟。
第三章:民族新闻事业的产生《循环日报》:是早期国人自办报刊中最出色的一份,1874年在香港创刊,我国早期资产阶级改良思想家王韬是该报创办人和首任主笔。
第一章中国古代的新闻事
第一章中国古代的新闻事1新闻事业:一种有规模的、有系统的社会活动。
由专业人士通过新闻机构与媒介,运用新闻手段(如报刊、图片、广播、电影、电视、网络等)及时、真实、公开地反映自然和社会的变动。
2新闻事业史,就是新闻事业基于社会需要,历史演变的事实。
3中国古代的新闻事业是指从中国古代报刊出现到近代报刊产生之前的新闻事业。
4中国古代报纸通称邸报,也有“邸钞”、“朝报”、“阁钞”、“杂报”、“条报”、“除目”、“状”、“报状”、“京报”等别称。
第一节古代报纸产生前的新闻传播活动一、古代早期传播方式口头传播;符号传播;烽烟和旗鼓;木铎;现在我们所能见到的最早的以文字记载的历史文献,是殷墟甲骨卜辞;情报信和“悬书”二、古代早期传播载体竹子劈成片称为简,简以绳相穿,称为策;帛即绢绸;露布1、先秦时依赖口头形式2、汉代开始以书面形式传播新闻(汉武帝晋封萧庆是中国历史上以诏书形式向民众发布官方新闻的最早记录。
)3、汉代没有专用于新闻传播的媒介第二节我国最早的报纸——唐朝的官报1、新闻一词最早出现于初唐“恨天下无书以广新闻”(新闻多说战争功)2、唐人的著作中,至今还没有发现“邸报”字样。
“邸报”是宋人对当时的“进奏院状报”等古代报纸的称呼。
3、唐代报纸的特点:不具备中央统一官报的性质;唐代报纸一开始就作为封建统治阶级的传播工具;唐代报纸均为手抄形式4、我国早期报纸的形态内容:皇帝的活动、皇帝的诏旨、官吏的任免、臣僚的奏章等等朝廷的政事活动。
发行:这些报状是不定期地由首都向地方传发的,它的主要读者是各地的藩镇长官。
版式:这些报状无报头、无固定名称,有的称为“进奏院状”,有的称为“邸吏状”,有的称为“报状”或“状报”等等。
不分栏,只是按照时间顺序依次纪录。
新闻来源:它所提供的信息,有不少是进奏官们自行采集的,有的则是他们所获得的朝廷动态消息中筛选出来的。
第三节宋代的邸报和小报一、宋代邸报的改革(一)加强中央集权1、加强对官报的控制2、取消各路、州、郡在京设的进奏院,设立钤辖诸道都进奏院。
中国新闻传播史笔记1
中国新闻传播史笔记第一章古代新闻事业一、名词解释1、木铎:式样象钟,装上木柄,可以执在手中。
铎里装有铎舌,摇动时铎舌撞击铎壁而发出清脆的声音。
有以铜为舌的,称为"金铎";有以木为舌的,称为"木铎"。
2、露布(99传名):指不加检封而公开发布的官方文书,主要用于传递军事情报,特别是用来传播战争胜利的消息,形式犹如一面大幅旌旗,上面抄写着进呈皇帝的告捷奏报。
露布的公开性和时效性强,传播面也较广。
3、开元杂报:出版于唐玄宗开元年间,是已知的最早的一份官报。
4、敦煌进奏院状:现存的年代最早的中国古代报纸。
1900年在莫高窟的道士发现,经中国新闻史学者考证,确认为中国古代的报纸。
5、进奏院状:6、定本制度(00新名):从真宗咸平二年(999年)起实行,进奏院要将编好的邸报稿样呈送枢密院审查,然后按照审查通过后的邸报样本向地方发布消息,进奏官必须根据这一样本进行发报,不得超过"定本"所框定的范围。
7、邸报:是宋朝的一种官报名称,也称“朝报”、“邸抄”、“进奏院状”、“状报”、“邸报”,其发行机构是各地派驻首都的进奏院。
邸报的主要内容是皇帝的诏书命令,皇帝的起居言行,封建政府的法令、公报,有关官吏任免赏罚的消息和大臣的章奏文报(重大军情)。
邸报的新闻发布工作受到封建政府的严密控制。
8、小报(90名):是一种从11世纪初叶就风行社会的非官方报纸。
这种报纸为读者提供了不少官报所不载的和官报禁止发表的文件和新闻,满足了他们对朝廷人事变动和政事活动消息的需求,成为“邸报”的一个重要补充。
9、民间报房:始于16世纪中叶,明朝政府允许民间自设报房,在封建政府的监督下,编选一部分从内各有关部门抄来的一部分邸报的稿件公开发售,这类报房大多设在北京。
10、《急选报》(98名):出版于明代万历年间,是保存至今的唯一一份明代报纸原件,距今422年。
该报选用雕版印刷,做“小本”状,共六页。
第一章 古代的新闻事业
中国新闻史
曰今日除某官,明日授某官,今日幸于某,明日畋 于某,诚不类数十幅书。樵恨生不为太平男子,及 睹开元中书,如奋臂出其间,因取其书帛而漫志其 末。凡补缺文者十三,改讹文者十一。是岁大中五 年也。
中国新闻史
进奏院状实物
敦煌遗书中发现两件唐进奏院状:
归义军节度使进奏官张夷则发给节度使张淮
中国新闻史
建节,廿余年朝廷不以指挥。今因遣闰盈等三般六 十余人论节来者。……
中国新闻史
二、邸报的发展
(一)宋代邸报 1、具备封建官报的性质 2、审稿制度 (1)判报:凡是朝廷需要向全国发布的消息和 文件,交给门下省的官员给事中负责编审,主 要是决定发报稿件的取舍。 当时将这一工作 称为“判报”。
中国新闻史
2、增加了社会新闻
冯犹龙《古今新谭》: 太仓库于万历戊戌中有偷儿从水窦中入,隘,攒其 首,无完肤矣。亦得一大宝,置顶际,如前出。至 窦之半,不意竟有偷儿入,两相抵,槁死,而宝在 其中。久之,拥水不流,见邸报。
中国新闻史
李乐《见闻杂记》: 万历乙酉(三十七年)八月初四日邸报: 山西繁峙县乡约所在方李宣臣妻牛氏,六月二十三 日生二女,一女一眼四齿,手足全;一女一耳一眼 四齿,一手两足皆疴也。
字形式: 情报信 悬书
中国新闻史
介子推的门客写的悬书: 龙欲上天,五蛇为辅。龙已升天,四蛇各入其宇, 一蛇独怨,终不见所处。
中国新闻史
3、石刻
中国新闻史
中国新闻史
中国新闻史
中国新闻史
4、汉代出现了以书面形式传播的官方新闻:
诏书
中国新闻史
武帝元狩中,夏下诏御史,以酂户二千四百
中国新闻史
哈艳秋《中国新闻事业史教程》(修订版)章节题库(中国古代的新闻事业)【圣才出品】
第一章中国古代的新闻事业一、名词解释1.木铎答:木铎是中国古代文字未出现之前的传播活动中的一种特殊媒介。
在夏商周时期,有一种被称为遒人的政府官员,摇动木铎,巡行于各地,既宣达政令又进行必要的采风。
这些都与新闻的发布和采集活动接近,因此,前人一度把木铎当做新闻事业的象征。
2.露布[电子科技大学2011研;中央民族大学2003研]答:露布是一种以流动的方式“露而宣布,欲四方速知”的传播载体,起始于汉魏,主要用帛,也有用木板的,因此也被称为露板,主要用于军事方面,特别是用来传播战争胜利的消息。
有时露布也被用来发布政治性的消息。
露布的公开性和时效性都很强,传播面也较广,是报纸诞生以前中国古代最有影响的一种新闻传播媒体。
3.《万历邸钞》答:《万历邸钞》是现存的明代万历年间的邸报的抄本,共32册,部分抄本藏于北京图书馆和台北“中央”图书馆,未署名。
抄本所抄万历年间的邸报,起于万历元年,止于万历四十五年,中间有缺失,抄录者在抄录过程中做了一些编辑整理工作,包括筛选、删节,增加摘要,进行注释和附录说明,对同一题材的稿件进行综合等。
因为经过整理,这部抄本只是部分地反映了当年邸报的面貌。
4.《天变邸钞》答:《天变邸钞》是被一些明人的文集当做附录保存下来的一篇有关一次特大灾异事件的报道。
这一报道,从当时出版的民间报房发行的“邸钞”(即“邸报”)上转录下来。
“天变”是指明熹宗天启六年发生的一次因地震引起火药库爆炸,波及周围近百里地区的特大灾异事件。
“天变”这一提法,始见于明熹宗就此事件发的一则“上谕”,后来被广泛沿用,并把报道这一事件的“邸报”称为《天变邸钞》。
因年代久远,《天变邸钞》的原件已经无存,抄件因作为附录收入明人文集,才间接地被保存下来。
《天变邸钞》关于这次灾异事件的报道涉及方面很广,是抄报人采访了现场和众多受害者后自己编写的,从这一点看,它出于民间报房的可能性较大,它属于临时发刊、大量复印出售、广为传播的那一类民间报房出版的报纸。
中国新闻史名词解释
第一章古代新闻事业1、木铎:中国古代传播活动中一种特殊的媒介,在夏商周时期,有一种被称为遒人的政府官员,摇动木铎,巡行于各地,既宣传政令又进行必要的采风。
2、露布(99传名)3、开元杂报4、敦煌进奏院状5、进奏院状6、定本制度(00新名)7、邸报8、小报(90名)9、民间报房10、《急选报》(98名)11、《万历邸钞》(02名)12、《天变邸抄》13、揭帖14、旗报和牌报15、报房京报16、辕门抄第二章近代报刊的传入(1815-1873)1、《察世俗每月统纪传》2、《蜜蜂华报》3、《广州纪录报》4、《东西洋考每月统纪传》5、《香港公报》6、《德臣报》7、《孖刺报》8、《遐尔贯珍》(99新名)9、《香港船头货价纸》10、《字林西报》(99传名)11、《六合丛谈》12、《万国公报》13、《上海新报》14、《申报》15、《新闻报》16、《京津泰晤士报》17、《中西见闻录》第三章民族新闻事业产生(1873-1898)1、《彙报》2、《述报》3、《循环日报》4、王韬(98论)5、《万国公报》6、《中外纪闻》7、《强学报》9、梁启超(99传论)10、《知新报》(00新名)11、《湘学报》12、《湘报》(90名)13、《国闻报》(02传名)14、唐才常15、严复16、《官书局报》17、时务文体(96名、03论)18、《弢圆文录外编》第四章清末民初时期(1899-1919)1、《清议报》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梁等在海外创办的第一个宣传机关。
1898年创刊于日本横滨,梁启超为该报第一撰稿人。
该报形式略同于《时务报》,但编辑水平明显提高,栏目丰富,内容有评论、新闻、小说等。
其中,《国闻短评》栏是中文报刊最早时事短评专栏。
该报以“主持清议,开发民智”为宗旨,一方面要求“尊皇攘后”,归政光绪,另一方面继续宣传维新,倡导民权,更明确提出君主立宪主张。
后因失火停刊。
总体上,该报主张改良,反对革命,但在介绍西方政治思想学说和提高民族素质方面客观上起到一定作用。
中国新闻事业史
《中国新闻事业史》§第一章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了解)一、名词解释1、露布:又称露报,原意指不加封检的,公开发布的文书。
它是进行宣传鼓励或传播新闻的一种有效方式,是三国和魏晋南北朝时代的主要传播媒介之一。
它直接面向大众,能取得现场实效。
汉代及其以后的封建王朝更多地将其用于发布军事捷报,把最新消息写在木板或丝帛上,高高悬起以吸引读者。
2、开元杂报:指唐代开元年间一些朝廷消息的汇集,而不是一家报纸的名称;它是手抄的,传播范围很小;无固定刊期和刊头;主要记载盛世景象和政务琐事。
3、敦煌进奏院状:一种和邸报相类似的新闻传播工具。
(1)没有报头,开编和结尾部分还保留着官文书的痕迹;(2)发报方式是由各藩镇派驻朝廷的进奏官们直接发给他们的主官;(3)所有的信息,都是进奏官们自行采集的,内容主要是发生在朝廷的大事,特别是和他们的地区有关的大事。
(进奏院状的基本内容是谕旨、奏折、官方动态等)。
(宋代的报纸审查制度)4、定本制度:是一种为了加强“邸报”传报活动的管理,使有关限制传报的禁令得到贯彻而设立的制度。
规定:进奏院将所编报状抄送枢密院,经该院审定,成为一种标准本。
据此发抄。
它是中国第一次建立审报体制。
定一本制度的制定和执行,加强了当局对“邸报”的控制,迫使进奏官们只能按照当局允许发布的内容进行传报活动,使“邸报”能够更好的贯彻皇帝和当权派宰辅们的意图,为巩固他们的统治秩序服务。
5、邸报:是在政府中枢部门统一管理下统一发布的正式官报,由都进奏院负责发布。
其内容主要是皇帝的诏旨、起居;官吏的任免、官僚的奏章;军事情报、刑罚等。
它从宫文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种宫方的新闻传播工具,成为当时社会上传播朝廷政事信息的重要载体,由不定期发行转为定期发行。
6、小报:始见于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非官方报纸。
是一种未经官方审查。
自行抄传(或刻印流传)的报纸。
内容主要是:朝廷动态报道。
官吏任免消息。
皇帝谕旨诏令等。
小报的信息灵通。
中国新闻事业史重点整理
中国新闻事业史重点整理第一章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中国古代的信息传播:(P1)(1)古代的传播手段是口头传播,还有作为辅助手段的结绳,图画,雕刻,标识,烽烟,旗鼓等。
此外还有一种特殊的媒介,木铎。
最早的带文字的传播载体是甲骨、金属铸件和岩石。
(2)汉代以后邮驿制度有了进一步发展,传播载体早期以竹、木制造的简和绢帛为主,造纸术发明后,逐渐发展到写在纸上。
(3)三国和魏晋南北朝的主要传播媒介是布告和露布,烽燧也被继续沿用。
社会上传播手段普遍采用的是童谣和谣言,传播载体既有木简、竹简,木牍在内的简牍,也有帛和纸。
开元杂报:(P5)朝廷每日分条发布有关皇帝与百官动态的朝政简报。
开元年间(公元713-741年)这种朝政简报被抄袭外地以使朝廷动态在封建阶级内部更广泛地传播。
唐代人孙樵《经纬集·读开元杂报》提到他在襄樊得到数十幅的简明朝政公报的抄件,并称之为“开元杂报”,也是我国最早的封建官报。
(中国最早的报纸。
)有关明代“邸报”的几个问题:(P17)明代邸报的别称:邸抄、朝报、除目、京报明代邸报大体上包括这样一些内容:皇帝的谕旨。
皇帝的起居言行和有关皇室的各类消息。
官吏的任免和觐见。
官僚们的章奏。
军事信息。
社会新闻。
此外,邸报还附有“鼎甲单”,及时报道有关科举方面的最新信息。
明代“邸报”基本上每日发行。
“邸报”的读者主要是政府官员和士大夫知识分子。
《万历邸钞》、《天变邸抄》和《急选报》(P20)《万历邸钞》:《万历邸钞》这部抄本是将万历一朝的“邸抄”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摘录而成的。
抄录者在摘录的过程中,作了一些编辑整理的工作。
因此,它只是部分地反映了当年“邸报”的面貌。
《天变邸抄》:《天变邸抄》是被一些明人的文集当做附录保存下来的一篇有关一次特大灾异事件的报道。
这一报道,是从当时出版的民间报房发行的“邸钞”上转录下来的。
《急选报》:保存至今的唯一一份明代报纸的原件,由雕版印刷。
它的发现说明中国至晚在万历八年就已经有了民办的雕版印刷的报纸了。
《中国新闻事业史》课程教案
《中国新闻事业史》课程教案第一章:中国新闻事业的起源与发展1.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新闻事业的起源和发展历程理解新闻事业的定义和特点掌握中国古代新闻传播方式1.2 教学内容中国新闻事业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新闻事业的定义和特点中国古代新闻传播方式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国新闻事业的起源和发展历程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新闻事业的定义和特点展示法:展示中国古代新闻传播方式的图片或实物1.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中国新闻事业起源和发展历程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对于新闻事业定义和特点的理解第二章:报纸的兴起与发展2.1 教学目标了解报纸的起源和发展历程理解报纸的特点和作用掌握中国近代报纸的发展概况2.2 教学内容报纸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报纸的特点和作用中国近代报纸的发展概况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报纸的起源和发展历程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报纸的特点和作用案例分析法:分析中国近代报纸的发展案例2.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报纸起源和发展历程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对报纸特点和作用的理解第三章:无线电广播的诞生与发展3.1 教学目标了解无线电广播的诞生和发展历程理解无线电广播的特点和作用掌握中国无线电广播的发展概况3.2 教学内容无线电广播的诞生和发展历程无线电广播的特点和作用中国无线电广播的发展概况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无线电广播的诞生和发展历程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无线电广播的特点和作用案例分析法:分析中国无线电广播的发展案例3.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无线电广播诞生和发展历程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对无线电广播特点和作用的理解第四章:电视的诞生与发展4.1 教学目标了解电视的诞生和发展历程理解电视的特点和作用掌握中国电视的发展概况4.2 教学内容电视的诞生和发展历程电视的特点和作用中国电视的发展概况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电视的诞生和发展历程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电视的特点和作用案例分析法:分析中国电视的发展案例4.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电视诞生和发展历程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对电视特点和作用的理解第五章:新闻事业与社会的互动5.1 教学目标了解新闻事业与社会的关系理解新闻事业对社会的作用和影响掌握新闻事业的社会责任5.2 教学内容新闻事业与社会的关系新闻事业对社会的作用和影响新闻事业的社会责任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新闻事业与社会的关系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新闻事业对社会的作用和影响案例分析法:分析新闻事业的社会责任案例5.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新闻事业与社会关系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对新闻事业对社会作用和影响的理解第六章:新闻伦理与职业道德6.1 教学目标理解新闻伦理和职业道德的概念掌握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规范探讨新闻事业在数字化时代的道德挑战6.2 教学内容新闻伦理和职业道德的定义与重要性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规范与责任数字化时代新闻道德挑战的案例分析6.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新闻伦理和职业道德的基础知识案例分析法:讨论具体的新闻道德挑战案例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职业规范在实践中的应用6.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评估学生对新闻伦理和职业道德的理解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表现及对职业规范的应用第七章:新闻采访与报道技巧7.1 教学目标掌握新闻采访的基本技巧学习新闻报道的写作与编辑方法理解新闻现场的处理与报道伦理7.2 教学内容采访准备与技巧报道结构与写作风格现场报道的伦理与实践7.3 教学方法讲授法:教授采访技巧和报道写作知识实操演练法:模拟新闻采访和报道过程反馈法:学生互评和教师指导改进模拟采访:评估学生的采访技巧和问题设计报道写作:评估学生的报道结构和写作能力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新闻报道伦理的理解和应用第八章:新闻编辑与出版流程8.1 教学目标理解新闻编辑的基本职责掌握新闻出版的流程与规范学习新闻排版与设计的原则8.2 教学内容新闻编辑的角色与任务出版流程与时间管理排版设计的原则与技巧8.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新闻编辑的职责和出版流程实操演练法:学生参与模拟新闻编辑过程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完成排版设计任务8.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新闻编辑职责的理解排版设计展示:评估学生的排版设计能力和创意编辑任务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参与编辑过程的表现第九章:新闻媒体与公众关系理解新闻媒体在公众关系中的作用掌握新闻发布和媒体沟通的技巧探讨新闻媒体与公众互动的新趋势9.2 教学内容新闻媒体与公众关系的概述新闻发布与媒体沟通的策略新媒体时代公众互动的发展9.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新闻媒体与公众关系的基本概念角色扮演法:模拟新闻发布和媒体沟通场景小组讨论法:分析新媒体时代公众互动的案例9.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评估学生对新闻媒体与公众关系的理解角色扮演表现:评估学生在模拟沟通中的表现第十章:新闻事业的未来展望10.1 教学目标分析新闻事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探讨新闻业的发展趋势和未来方向理解新闻教育在行业发展中的作用10.2 教学内容新闻事业的挑战与机遇新闻业的发展趋势和未来方向新闻教育的意义与未来角色10.3 教学方法讲授法:分析新闻事业的现状和未来趋势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新闻业的发展方向小组分享法:学生分享对新闻教育未来角色的看法10.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新闻事业挑战与机遇的理解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对新闻业发展趋势的分析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新闻事业与社会的关系新闻事业在社会的角色和影响是课程的核心内容,需要重点关注。
中国新闻事业史1
中国新闻事业史1中国新闻事业史》笔记(完整版)第一章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一、新闻传播活动的产生:1、具有新闻意义的信息传播是在语言形成后出现的。
2、新石器时代,新闻传播的范围进一步扩大,青海民和县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出土了一个陶制的喇叭筒,是我国最早的面向大众的传播工具。
二、文字传播的出现和初期发展1、从周代到春秋战国,新闻传播仍然主要靠口头,不过峰火报警在传递军事信息上发挥了特殊作用。
2、把文字作为面向群众的新闻传播是从秦代开始的。
秦代向全国发布新闻的传媒是皇帝的诏书。
3、汉代继承了秦的传统,朝廷也是以诏书形式向地方发布官方新闻,还有更加明显的宣传目的。
4、“新闻”一词最早见于初唐,一位名叫孙处玄的官员。
(第一个用新闻一词的人)5、为什么新兴传媒产生于唐代:因为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中一个空前繁荣的朝代新兴的传播媒介即最早的手写新闻------封建官报便应运而生。
唐代产生我国最早的封建官报。
封建官报中最重要的一种是”朝报”唐人孙樵《经纬集•读开元杂报》中说在襄樊得到的简明朝政公报,并称”开元杂报”,是我国最早的封建官报。
6、朝报:是唐代朝廷发布的公告,它是当时中央政府直接公开发布宫廷新闻的最重要的形式。
7、进奏院状:是唐代新兴传播媒介。
进奏院是地方行政机构的驻京办事处,进奏官除呈递和承转文书、查询有关地方政务外,还向他们所在道的军政长官提供京都信息,其中有朝报的内容,也有他们自行采访的特别是与本地有关的新闻,甚至还有朝廷绝密消息。
这种报告是进奏官只上呈给地方最高军政长官阅读的半官方情报,带有”新闻信”性质,人称”进奏院状”。
8、除了朝报和进奏院状外,唐代官方的新闻传媒还有诏书、露布、观察使牒等。
9、宋代邸报:宋太宗把诸道进奏院合并成一个总的都进奏院,后来直接称为进奏院,进奏官便成了国家的工作人员。
中央政府直接控制了进奏院和官方新闻的发布权,所有公开发布的政府文告都要经过进奏院。
进奏官抄报的内容只是朝政简报,明发上谕和大臣奏章,而没有进奏官自行采写的消息。
第一章中国古代的新闻事业
❖
10、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07:52:1407:52:1407:525/30/2023 7:52:14 AM
❖
11、以我独沈久,愧君相见频。。23.5.3007:52:1407:52May-2330-May-23
❖
12、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07:52:1407:52:1407:52Tuesday, May 30, 2023
开元杂报和敦煌进奏院状
〔二〕开展于宋代 ◆由都进奏院统一管理,称呼为邸报。 ◆宋官报传播面更广,定期连续发行。
《宋会要辑稿·职官二》中有材料记载:每年给进奏院给钱 一千贯,以充镂板纸墨之费。
◆官报内容包括:〔1〕皇帝的诏书、命令〔2〕 皇帝的起居言行、皇室的动态〔3〕官吏的升 黜、任免、赏罚之类的消息〔4〕臣僚的章奏 疏表〔5〕战报〔6〕刑罚
❖
13、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23.5.3023.5.3007:52:1407:52:14May 30, 2023
❖
14、他乡生白发,旧国见青山。。2023年5月30日星期二上午7时52分14秒07:52:1423.5.30
❖
15、比不了得就不比,得不到的就不要。。。2023年5月上午7时52分23.5.3007:52May 30, 2023
〔三〕延存于明清 ◆明代官报抄传和发布的三个环节:通政司、
六科、提塘。 ◆印刷方式 :明代官报出现活字印刷的时间
始于明末。
顾炎武《亭林文集》里“忆昔时邸报,至崇祯十一年方有 活版,自此之前,并是写本〞。
◆清代:通政使官的设置不同
二、非法民报:
即小报,是一种未经官方审查、自行传抄 的民办报纸。 1、产生原因:是社会矛盾激化的产物 在外民族矛盾锋利、在内阶级矛盾严重
中国新闻事业史(超详细!!!)
中国新闻事业史(超详细)中国新闻事业史中新史总结(1-3章)第一章古代露布 3露布起始于汉魏,是一种帛制在旗子上,书写文字,通报四方的传播媒体。
内容:虽然大谈国威帝德,但更主要的是用来传递军事捷报。
特点:公开性和时效性都很强,传播面也较广,是报纸诞生以前中国古代最有影响的一种新闻传播媒体。
唐代进奏院状 4唐代进奏院状是经由进奏官传发给各藩镇用来介绍朝廷政事动态和各项消息的书面报告,是官报的雏形。
机构:随着藩镇势力的发展,各节度使纷纷在京都设立办事机构,称为邸或进奏院。
进奏院的负责人称为邸吏或进奏官。
内容:①皇帝的活动。
②诏旨。
③官吏任免。
④臣僚章奏。
⑤其他军事政治方面的重要信息。
特点:①不定期,无报头,由进奏官从首都直接发给各地的主官。
②带有某种上行公文的色彩,但不同于一般的公文,它所提供的官方信息往往比正式的公文要早。
③它所提供的信息有些与收阅者并无直接关系。
有不少是进奏官自行采集或筛选的,他们所着重传报的,往往是他们的主官所关心的那一部分内容。
“开元杂报”8见于唐代人孙樵的《读开元杂报》一文,其中提到的“开元杂报”可能是流传下来的开元年间“留邸报状”的原件残件,也可能是抄件。
属于进奏院状一类的古代报纸。
特点:无正式名称(“开元杂报”只是孙樵自己随意加的称呼)、刊期和报头,不是印刷品。
意义:为唐代中期以后逐步发展起来的“留邸报状”即后来的“进奏院状”提供了重要的旁证。
“敦煌进奏院状”9是两份现存的进奏院状的原件,都是唐僖宗时期,由驻地在沙州的归义军节度使派驻朝廷的进奏官发回沙州的。
因为沙州在今敦煌地区,这两份进奏院状又曾长期被封存在敦煌莫高窟,故称“敦煌进奏院状”。
这两份进奏院状现分别存于伦敦和巴黎的图书馆。
①存于伦敦的那一份,是进奏官从皇帝的临时驻地陕西凤翔发回归义军的。
只残存了开头60行,没有结尾。
内容主要是归义军节度使派遣的专使们在兴元、凤翔两地的活动情况。
②存于巴黎的那一份,是进奏官从长安发回归义军的。
中国新闻事业史02
二、民间报房和抄报行的诞生与 发展
• 元代的小本,是小报的延续 • 通过引文来为明代已有民办新闻事业和 民间报房这一点,提供了确凿的证明。 (张学颜上书请求皇帝免税) • 研究民办报房的几个特点。 • 现存明代邸报的抄本和抄件中主要有 《万历邸钞》、《天变邸钞》。唯一的 原件是《急选报》
三、农民的新闻传播活动
二、唐代的进奏院和进奏院状
• 它以传报来自朝廷方面的消息为主,由 地方藩镇派驻朝廷的进奏官负责向地方 传发,它具有官报的性质,但还不是由 中央政府统一审定发布的正式官报,它 属于一种由官文书向正式官报转化过程 中的原始状态的报纸。(带有情报性质。 李彬认为类似于西方的新闻信。)
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事业
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事业
第二节 唐代新闻传播媒介的演进来自一、报纸起源的几种说法
• 中国是世界上最先有报纸的国家,也是世界上 最先有新闻事业的国家。中国早在上古时期, 就已经有了报纸的萌芽;中古时期,有了报纸 的雏形。所以,关于中国报纸的起源,不少中 外新闻史学者都作过研究,曾提出过以下几种 说法: • 1、周朝说。 • 2、汉朝说。 • 3、宋朝说。 • 4、唐朝说。 文献为考、实物为证。
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事业
第一节 新闻传播从口头到文字
一、古代新闻传播溯源
• 北京周口店发现的山顶洞人使用过的经过加工的 海蚶壳,和青海民和县阳山遗址出土的新石器时 代的陶制喇叭筒,都是远古民进行社交和传播活 动的物证。 • 到战国时期,群雄割据,处土横议,战火频仍。 统治者们需要发布政令,通报政情军情,诸子百 家游说四方,宣扬自己的学说和政治主张,这时 传播活动更为频繁。 • 《墨子》、《吕氏春秋》、《左传》中都有早期 传播活动的记载,新闻传播的政情、军情等方面 情报都是最新的信息。如《左传· 郑伯克段于鄢》 中所记的“大叔完聚,缮用兵,将袭郑。……公 闻其期”等,这些可以算做早期的广义的新闻传 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新闻传播从口头到文字
• 一、古代新闻传播溯源 • 北京周口店发现的山顶洞人使用过的经过加
工的海蚶壳,和青海民和县阳山遗址出土的新石 器时代的陶制喇叭筒,都是远古民进行社交和传 播活动的物证。
• 到战国时期,群雄割据,处土横议,战火频仍。 统治者们需要发布政令,通报政情军情,诸子百家 游说四方,宣扬自己的学说和政治主张,这时传播 活动更为频繁。 • 在《墨子》、《吕氏春秋》、《左传》中都有 早期传播活动的记载,新闻传播的政情、军情等方 面情报都是最新的信息。如《左传•郑伯克段于鄢》 中所记的“大叔完聚,缮用兵,将袭郑。„„公闻 其期”等,这些可以算做早期的广义的新闻传播。
邸报
我国最古老的报纸,就是人们常说的所谓邸报。 邸报,是我国古代报纸的统称,而非某种具体 报纸的名称。
名称起源于“邸”。“邸”是我国古代地 方政府机关在京城设置的办事处。邸报的 产生最迟不晚于唐代。
• 邸报:中国古代官方报纸的通称。邸报的内容大致 有以下几方面: • 1、皇帝的起居言行、皇帝的谕旨 • 2、官员的升迁、任免、赏罚 • 3、臣僚的奏、疏 • 4、其他信息。包括一些军事信息。明代始,也出 现过一些社会新闻类信息。
• 时效性较强、影响较大的文字传播载体,主要是 竹、帛和“露布”。 • 竹子劈成片称为简,简以绳相穿,称为“策”。 简上面可以用笔书字,传之四方。 • 帛即绢绸。古时只有达官贵人和宫廷才用得起
• 露布:露布起始于汉魏,是一种帛制在旗子上,书写文字, 通报四方的传播媒体。 • 内容虽然大谈国威帝德,但更主要的是用来传递军事捷报。 • 特点:公开性和时效性都很强,传播面也较广,是报纸诞 生以前中国古代最有影响的一种新闻传播媒体。
•
目前为新闻界所承认较可靠的说法是:中国的 报纸开始出现于唐朝。 • 证明唐代开始有报纸的物证是两份唐代的“进 奏院状”。 • 现在这两份“进奏院状”分别藏于英国伦敦不 列颠图书馆和法国巴黎国立图书馆。
• 研究这两份“进奏院状”,我们可以得出中国古 代雏形报纸的一些特征: • 它以传报来自朝廷方面的消息为主,由地方藩镇 派驻朝廷的进奏官负责向地方传发,它具有官报 的性质,但还不是由中央政府统一审定发布的正 式官报,它属于一种由官文书向正式官报转化过 程中的原始状态的报纸。
中国最早的报纸?
• 经过对这份进奏院状报的一番考证与辨析,方先 生认为,进奏院状报实际上就是中国最早的邸报, 而敦煌文物里所保存的这份归义军进奏院状报, 就是目前所见的中国最早的一份报纸。
• 此论一出,反响强烈。因为,它实际上是确立了 中国新闻事业史的起源年代,同时也
• 见于唐代人孙樵的《读开元杂报》一文,其中提到的 “开元杂报”可能是流传下来的开元年间“留邸报状” 的原件残件,也可能是抄件。属于进奏院状一类的古代 报纸。 • 特点: • 无正式名称(“开元杂报”只是孙樵自己随意加的称 呼)、刊期和报头,不是印刷品。 • 意义: • 为唐代中期以后逐步发展起来的“留邸报状”即后来 的“进奏院状”提供了重要的旁证。
• 内容: • ①皇帝的活动。②诏旨。③官吏任免。④臣僚章奏。 ⑤其他军事政治方面的重要信息。 • 特点: • ①不定期,无报头,由进奏官从首都直接发给各地的 主官。 • ②带有某种上行公文的色彩,但不同于一般的公文, 它所提供的官方信息往往比正式的公文要早。 • ③它所提供的信息有些与收阅者并无直接关系。有不 少是进奏官自行采集或筛选的,他们所着重传报的,往往 是他们的主官所关心的那一部分内容。
• 宋代“邸报”、“朝报”、“进奏院状报” • 宋代邸报 • 宋代邸报就是宋代经由进奏官传发出去的封建官报。 • 机构: • 宋代设立了都进奏院,对各进奏院的业务活动实行 统一管理。进奏官一般由地方委派,但由中央政府统一领 导。发报制度方面,先是由各地进奏官自行采集编发,后 来发报工作仍由各地进奏官自行负责,但稿件的采编、整 理、审定等环节则逐步由中枢部门接管。 • 内容: • ①皇帝的活动。②诏旨。③官吏任免。④臣僚章奏。 ⑤战报;⑥刑罚。
进奏院状报
• 进奏官是由各地藩镇直接任命的,他们的工作之 一就是向藩镇通报朝廷以及其他方面的各种动态 和情况。 • “能传万里之音,不坠九霄之命”。 • 进奏官发给各自长官的书面报告,就是进奏院状 报,简称状报或状。
敦煌文物
• 80年代初,方汉奇先生在不列颠图书馆馆藏的敦 煌文物里,发现一份编号为S·1165(S即斯坦因) 的进奏院状报的实物。它是当时的归义军进奏院 于887年发出的。
邸报所载信息来源主题是官方的,其渠道是自上 而下的,因此它不是我们今天意义上的报纸。 但它又不同于官方文件,对各级官府没有法律上 的约束力。同时内容带有新闻性,所以我们将之 称为原始形态的报纸,即古代报纸。 邸报是中国最早的报纸,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报 纸之一。
既然新闻事业的原始形态是报纸,那么解决了邸 报的起源问题,也就解决了中国古代新闻事业的 起源问题。
宋朝说
• 1967年,台湾新闻学者朱传誉先生,出版了一 部史料翔实、考辩精细的《宋代新闻史》。 在这部书里,他对宋代的邸报,包括其内容、 形式、发行机构、编辑程序等一系列事项做了 充分论述,令人信服地确立宋代已有邸报的结 论。
•
唐朝说
• 1983年,方汉奇先生在影响广泛的一篇论文里, 通过研究唐代进奏院及其传发的进奏院状报, 得出了邸报源于唐代的观点。
邸报起源于何时?
关于邸报的起源,代表性观点:
一、周朝说,以美、日学者为代表。 二、汉朝说,以戈公振先生为代表。 三、宋朝说,以朱传誉先生为代表。 四、唐代说,以方汉奇先生为代表。
周朝说
• 提出这一观点的有: • 日本学者 后藤武男 著有《新闻纸研究》 • 杉村广太郎 著有《新闻概论》 • 美国学者 白瑞华 曾参与主编《申报周报》
汉朝说
• 持这一观点的有日本学者楚人冠,英国学者安东尼斯密 斯和中国新闻史学者戈公振。 • 1927年,戈公振在《中国报学史》里,提出了邸报起源 于汉代的观点。 • 依据是《西汉会要》里的一段话,其中说到当时郡国在 京师所设的办事处:邸。 • 邸的日常工作是“通奏报,待朝宿”,即所谓“下情上 达”。 • 但这些论据都不足以证明汉朝已经有了报纸。据有些学 者证明汉朝的“邸”,都与后来的“邸报”无关。现存 的汉朝文献资料中,也看不到“邸报”字样。
“敦煌进奏院状”
• 唐代进奏院状有两份尚存于世。因曾封存于敦 煌莫高窟,又称“敦煌进奏院状”、“敦煌邸报”。 是世界上仅存的最早的原始报纸。 • 两份现存的进奏院状的原件,都是唐僖宗时期, 由驻地在沙州的归义军节度使派驻朝廷的进奏官发 回沙州的。因为沙州在今敦煌地区,这两份进奏院 状又曾长期被封存在敦煌莫高窟,故称“敦煌进奏 院状”。这两份进奏院状现分别存于伦敦和巴黎的 图书馆。
• 归义军是唐代的诸多藩镇之一,驻守沙洲,即敦 煌。正因如此,归义军进奏院的状报也才得以和 其他敦煌文物一起封存于莫高窟里,保留至今。
旌节
• 方汉奇先生发现的这份归义军进奏院状报,长约
1米,宽约30厘米,用毛笔抄写,共60行,2000余 字。 • 内容就一项,即报告归义军节度使派出的人员向 朝廷求取旌节的情况。 • 旌节,就是代表行使权力的一种权仗,犹如后世的 官方大印。
•
1、存于伦敦的那一份,是进奏官从皇帝的临时驻地陕 西凤翔发回归义军的。只残存了开头60行,没有结尾。内 容主要是归义军节度使派遣的专使们在兴元、凤翔两地的 活动情况。 • 2、存于巴黎的那一份,是进奏官从长安发回归义军的。 首尾完整。内容主要是归义军节度使派遣的专使们在长安 的活动情况。 • 特点: • ①没有报头。②发报方式是进奏官直接发给主官。③提供 的信息都是进奏官自行采集的,内容主要是发生在朝廷或 从朝廷采集到的重大政事消息。
张国刚的异议
• 然而,对于这一观点,也不断有学者提出不同看
法。这些看法大都认为,进奏院状报无论如何不 能算作报纸,它只是一种公文而已。如南开大学 的唐史学者张国刚先生。 • 他还举出了一份同样是归义军进奏院状报的实物, 即现藏巴黎国立图书馆、编号为P·3547的敦煌文 书(P即伯希和),它的发报时间是876年,也就 是说比方汉奇发现的那一份早11年。
第二节、唐代新闻传播媒介的演进
中国是世界上最先有报纸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最 先有新闻事业的国家。 中国早在上古时期,就已经有了报纸的萌芽;中 古时期,有了报纸的雏形。
一、邸报话题
新闻事业与新闻传播,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新闻传播的历史,同人的历史一样古老。 而作为组织化、专业化、规模化而展开的新闻传 播活动,新闻事业(Journalism)则是在社会发 展到一定阶段,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的时候才 开始形成的。 其最初形态往往是所谓报业(press),具体说就 是报纸(newspaper)。
三、纸张产生前的传播载体
• 金石碑刻
• 1、 金石碑刻是指镌刻在金属青铜器具和石碑或山石上的 金文和石刻文字。 • 金文又称钟鼎铭文。钟鼎文信息量更为集中,信息保存的 时间更长。主要作用是为了传播。 • 2、 石刻与秦汉以后取代了金文在传播史上的地位。原因 是它不仅具有金文的优势,还具备了金文没有的取材方便、 价值较低、大小随意且便于传播的诸多优点。 • 另外石刻的功用也渐趋扩大:首先歌功颂德的对象不限于 帝王:其次石刻的内容也极其广泛,不限于赞颂。
二、早期的传播手段和传播载体
• 文字产生前主要有以下几种: • 1、口头传播。 • 2、绘画传播。譬如,有人在河中捕到了鱼,便在河岸的 沙滩上画下那种鱼的图画,以昭示后来人在此捕鱼。 • 3、烽烟和旗鼓。主要用于传递军事号令。烽烟用于示警, 旗鼓用于指挥进退。有诗云“战火连三处,烽烟照五京” 便指于此。 • 4、木铎。《术•胤征》“每岁孟春,遒人以木铎徇于路”。 其中的“铎”,据贾疏云:“皆以金为之,以木为舌,则 曰木铎,以金为之则曰金铎”。据说三代周秦时期,有政 府官员摇动木铎在各地采风。木铎成为早期新闻事业的象 征。以上传播活动和文字无关,有了文字以后,古代的传 播活动渠道、手段都更为多样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