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校本课程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家岭中心学校德育校本课程设计(方案)

一、开发背景:

1、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国家大计、教育为本,国家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的发展。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国家教育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也明确规定:“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行成为学校教育的重中之重。

2、整体规划有序落实

学校德育千头万绪,从课堂教学到校园活动,从校内教育到校外延伸,从学生引导到家庭、社会共育……内容、形式、方法等都十分丰富。每学年,上级部门有明确的推进重点,而学校在贯彻落实的同时,又必须根据校情、学情,从实际出发,才能取得实效。因而,学校德育须从目标、内容、实施等入手,进行整体规划,既有相对稳定,又有即时生成,确保德育工作有序、有效地开展。

3、课程引领提高实效

新课改实施以来,课程建设越来越受到关注。以课程为引领,开发校本,推进德育,不失为统筹思考、扎实开展的有效策略。校本德育课程是以学生现实的环境和条件为背景,以学生现实的需要为出发点,以学生和教师为主体构建的课程,利用校本课程实施德育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学校校本德育课程的开发,既有基础型课程中学科教学内容的拓展,又使既定拓展与即时拓展相结合,并延伸开展相应的探究活动。同时,在科目设计中涵盖了学校德育的主要内容,在整体规划的基础上层层深入,有效提升了德育效果。

4、强化意识提升师能

教师不仅是课程的执行者,亦是校本课程的开发者。校本德育课程的开发,强化了教师的课程意识,引导教师不仅关注实施操作,更能从课程构建的层面思考,不仅知道怎么做,更清楚地知道为什么做,怎样做才能产生更好的效果,更能对学生进行综合性培养,较为全面地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因此,校本课程建设十分有利于督促教师不断学习、研究,建立课程意识,更新知识结构,改变教学方式,开发课程资源。

二、课程目标:

1、知识与技能的目标:

(1)了解相关的中华传统文化知识以及良好的行为规范要求。

(2)知道少先队基础知识、队史等,了解相关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3)知道身为学生、小家人、小公民的责任。

2、过程与方法的目标:

(1)能够以日常生活学习物品为载体,进行创造性思维。

(2)经历从收集资料、发现问题、尝试探究、初步解决问题到成果展示交流的过程,感悟学会思考、主动实践、体验反思。

(3)通过相互交流增强学生表达、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

(1)在各类综合实践活动中学会尊重、懂得感恩、自律自育。

(2)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勇于发表自己的想法,感受进步、成功的乐趣。

(3)在实践体验过程中初步形成求知创造的欲望,拥有团结协作、勇于攀登的精神。

四、课程安排说明:

1、德育校本课程来源于学生的需求、思想实际等,而这些因素并非一成不变,加之每个学生个体各不相同,内容设置上有着既定性与生成性相结合的特点。同时,内容中还留有一定的余地,供师生在实施过程中,共同协商萌发新的学习内容或载体,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实践的效果不断加以补充和调整。

2、校本课程将各类德育抓手纳入其中,涵盖面广,其目标、内容等是相辅相成的。每个科目的活动设计,在形式及方法上各有侧重,具体环节的操作上也应有技法侧重,以避免单一的方法造成学生的兴趣减退。

3、校本课程中“家长学校”是针对家长设置的,虽然家长是实施主体与对象,但不能忽视学生的作用。在内容安排及操作形式上都应将学生纳入其中,共同参与,提高实效。

五、课程实施:

1、与需要相结合

注重课程实施与学生需求相结合,在各项活动中,学生是主体,课程虽有既定或生成的内容,但仍要及时了解学生的需求、想法,在并做适当调整。同时,根据各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在课堂、活动设计过程中遵循生活性、兴趣性、探究性原则,通过自主体验、交流、讨论、头脑风暴等形式落实目标。

2、与生活相结合

从实际出发,注重课程实施与学生生活相结合,尊重学生个体,在了解其生活环境、生活内容、兴趣爱好等基础上,使课程实施生活化、儿童化,趣味性、多样性、可选择性,贴近学生、吸引学生,使学生在温馨的环境中活动、感悟、成长。

3、与学科相结合

注重课程实施与学科教学相结合,根据各学科教材内容、教法特点的共性与个性,挖掘内涵,找准结合点,使课堂教学与校内外活动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学习掌握知识、技能的基础上,更有自信地参加活动,并在活动中运用知识技能动脑思考、动手体验、收获感悟,进一步提高教育效果。

4、与阵地相结合

注重课程实施与教育阵地相结合。校内外的教育阵地林林总总,有些看似缺少充裕的时间(晨会、红领巾广播等),有些又似乎无声无力(橱窗、板报等),但是,环境影响的力量、持之以恒的效果是不容忽视的。因此,课程实施应充分利用各类阵地,借助生动活泼的形式把学生在活动中的内心体验和收获充分展现出来,让不同个性、不同特长和不同思维方式的学生均得到充分发展,以达到课内外、校内外的融合。

六、课程评价的设想:

(一)评价的依据

1、激励性原则:

注重对学生在过程中获得的点滴进步、积累的经历进行肯定,通过评价去强化学生积极的情感,激发其学习热情,因此在评价时遵循“激励原则”,让学生可以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与快乐。

2、多元化原则:

评价的内容是多元的,注重评价学生在整个活动中的态度(参与度、积极投入的程度),也关注他们活动后在原有水平上的收获与体验,如此调动其积极性,更为热情地投入。

3、互动性的原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