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综合课程设计论文
综合实践课程设计论文
综合实践课程设计论文摘要:有研究者在分析国内外对游戏应用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典型的游戏应用实例,证实了游戏对研究性学习的支持,主要包括游戏可以提供满足符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求的学习方式,提供体验学习的机会,促进学生掌握服务与实践技能等。
引言研究性学习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研究性学习就是指一类学习活动,泛指学生探究问题的学习,可以贯穿在各科、各类学习活动中,曾有人提出研究性学习就是指“探究性学习”、“发现式学习”、“问题解决式学习”等,狭义上特指是由上海教育科学研究院于1998年首先提出的专属概念,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学习方式。
目前我国中学都有一门课叫综合实践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现在虽然还不是一门主科,但是在我国要培养创新人才浪潮的影响下,已经引起许多重点中小学领导和教师的重视,在某些领域已经有了可喜的成果。
一、研究性学习特征研究性学习,它着力于学生的学,强调学生的探究和创新,教师只是指导者和帮助者。
具体地讲,研究性学习有以下几个突出的特征:(1)探究性学生对外部世界充满着强烈的探究欲,研究性,学习正好适应学习者个体发展的需要和认识规律。
(2)主体性在研究性学习中,“探究”、“研究”本身就富含主动性,学生在整个研究过程中都处在一种紧张、积极、活跃、兴奋的状态。
(3)交互性研究性学习是动态变化的,是由研究内容和研究方式交互作用而生成的。
(4)过程中研究性学习更重视学习的过程,更关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方式、个人体验以及对信息资料的整理与综合。
它强调从“做中学”,力图通过学生“做”的主动探究过程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开放性研究性学习具有更明显的开放性。
从学习内容的选择方面看,更接近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实际。
二、研究性学习的实施途径在最近几年,随着教育信息化快速发展,现代教学媒体的普及,给教育教学也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特别是目前国家为了提高全国中小学校老师的教育技术能力水平,对老师进行了长期和短期的“国培计划”的培训,其中综合实践课程也引起了我国教育界的重视,以去年云南省的农村骨干教师为例,在培训的过程中,还邀请了昆明三中的罗莉萍特级教师,专门讲解研究性学习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施过程。
供配电综合课程设计论文
供配电综合课程设计论文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供配电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原理,掌握电力系统的主要设备及其功能。
2. 学生能够描述供配电系统中的电压等级、电力线路及配电装置的参数和特性。
3. 学生能够运用电力系统的基础知识分析简单供配电系统的故障及保护措施。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并绘制出一个简单供配电系统的原理图。
2. 学生能够通过计算和分析,评估供配电系统的能效和经济效益。
3. 学生能够掌握使用供配电设备的基本操作技能,进行模拟实验,验证理论知识的正确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于电力工程领域的兴趣和探究精神,激发其创新意识和实践欲望。
2.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在团队项目中有效沟通与协作的能力。
3. 强化学生对安全意识的认识,理解在供配电系统设计和操作中遵守规程的重要性。
本课程旨在结合学生的年级特点,以实用性为导向,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
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需求,课程目标既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也强调技能的训练和情感态度的培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掌握供配电的基础理论,还能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树立正确的专业价值观和安全意识。
二、教学内容1. 供配电系统概述:包括电力系统的基本组成、电力系统的发展历程、供配电系统的电压等级和主要设备。
- 教材章节:第一章 供配电系统概述2. 电力系统设备:介绍变压器、断路器、隔离开关、负荷开关、熔断器等主要设备的功能和特性。
- 教材章节:第二章 电力系统设备3. 电力线路及其参数:讲解输电线路、配电线路的类型及参数计算,分析线路的电气特性。
- 教材章节:第三章 电力线路及其参数4. 供配电系统故障分析:探讨短路故障、过电压故障的类型及危害,分析故障保护措施。
- 教材章节:第四章 供配电系统故障分析5. 供配电系统设计:教授供配电系统设计的原则、步骤和方法,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讲解。
- 教材章节:第五章 供配电系统设计6. 供配电系统仿真实验:组织学生进行供配电系统的模拟实验,巩固理论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课程设计 专业综合实验
课程设计专业综合实验是高校教学计划中一个重要的实践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进行课程设计专业综合实验时,学生需要结合所学专业知识,针对实际问题进行系统性的实验设计和操作。
实验内容通常涉及多个学科领域,需要学生具备跨学科的知识和技能。
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独立思考、团队协作,运用科学的方法和工具进行数据采集、分析和处理,最终形成实验报告或实际产品。
为了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教师需要提前制定实验计划和方案,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实验条件和指导。
同时,教师还需要对学生的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实验效果达到预期目标。
总之,课程设计专业综合实验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巩固所学知识,培养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能力,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综合实践优秀教学论文(3篇)
第1篇摘要: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综合实践课程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关注。
本文从综合实践课程的概念出发,分析了其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并结合实际教学案例,探讨了综合实践课程的有效实施策略,旨在为我国素质教育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综合实践;素质教育;教学策略;实践探索一、引言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日益多元化。
为了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一代,我国教育部提出了素质教育的发展战略。
综合实践课程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旨在通过实践性、探究性、体验性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本文将结合我国教育改革背景,探讨综合实践课程在素质教育中的实施策略。
二、综合实践课程的概念与重要性1. 概念:综合实践课程是指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活动为载体,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实践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一种教育模式。
2. 重要性:(1)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综合实践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综合实践课程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三、综合实践课程的有效实施策略1. 明确课程目标:在设计综合实践课程时,要明确课程目标,确保课程内容与目标相一致。
课程目标应包括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
2. 优化课程内容:(1)贴近生活:课程内容应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学习,提高学习兴趣。
(2)注重实践:课程内容应注重实践性,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技能。
(3)丰富多样:课程内容应丰富多样,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3. 创新教学方法:(1)探究式学习: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普通高校人文社科专业课程结构论文
普通高校人文社科专业课程结构论文摘要:普通高校应当建构与跨学科综合教育相配套,有助于提高学生培养质量的管理制度,合理搭配教学团队,塑造良好的校园文化,完善实践实习体系,以进一步提高这一培养方式的整体效果。
0 引言课程是人才培养的依托和载体,是高校教学工作的核心,其水平和质量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志,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进而影响到高等学校能否很好的完成自身使命。
而作为普通高校,一般侧重于培养应用型人才,毕业生就业及职业生涯发展深受人力资源市场的影响。
同时,市场也是检验普通高校教学效果的最终裁判。
虽然学校的课程设置有其自己相对知识内容体系的完整性和独立性,但这种完整性和独立性应是以市场需求为前提。
专业方向,课程设置要与市场需求接轨。
因为对于普通高校来说,教学课程结构安排对毕业生知识能力具有决定性影响,课程结构的优化必将直接决定学生及毕业生知识结构和能力的优化,直接关系到教学系统功能的最终体现——毕业生为社会服务功能和作用的强弱,即毕业生社会价值的大小。
本文引借价值工程的理论与方法,就普通高校社科专业课程结构如何改进和优化进行探讨,希望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
1 单一专业培养方式存在的不足传统专业培养方式限制是学生知识单一化。
目前,高校大多是根据一定的专业设置规范进行专业课程的教学。
这一方式一般是按不同的专业来开展教学的。
这里的所谓专业,就是高校培养学生的各个专业领域。
大体根据社会职业、学科、科技文化、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需要,划分为不同内容的课程组。
对学生来说,就是要求学生沿着一定专业方向所构成的课程组进行学习以完成学业,以此形成一定的知识能力,获得专业毕业证书。
这种培养方式沿袭了计划体制时期的培养模式,具有以下一些特点:首先是高校学生的专业是按一定学科标准划分的不同领域,这些领域及知识成为学生学习和选择职业的主要应用工具和载体;其次,专业安排一般是依托于某个学科知识领域的分类所形成不同的课程,并由此构成专业课程组;其三,各个专业一般均具有相对稳定的科学知识体系,教学过程中,学生课程的教学计划也是按着一定专业及课程组而定名。
基于需求英语专业综合英语课程设计论文
基于需求分析的英语专业综合英语课程设计摘要:综合英语课程是一门提倡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的英语课程。
以需求分析理论为指导,结合教学实际,通过对英语专业学生目标需求和学习需求两方面的分析,确定了英语专业综合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以及评价模式。
关键词:综合英语需求分析课程设计英语专业综合英语课程设计是根据目前我国高校英语专业的教学实际情况提出来的。
由于专业学生层次越来越多,外语水平参差不齐,情况越来越复杂,所引起的学习要求、学习方式、接受能力也有较大差异,这些情况给综合英语教学带来了新的压力,所以有必要根据社会和学生的需求,即重新进行需求分析,来设计综合英语课程,重新合理地设置课程,以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水平和学习目的的需要。
一、综合英语需求分析的必要性综合英语课程作为英语专业的特色课程,可以作为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工具,也可以作为师范生施展教学技能的演练场所,可谓是一箭双雕。
但多年以来,这门课程的另一个作用却被广大研究者所忽视,即它可以有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师范类院校中,这种学习能力又可以包括教学能力与英语应用能力,这两种能力的提高对于学生今后的事业发展以及成就都会产生重大影响,因此要格外重视。
戴炜栋先生指出,“英语人才的培养要进一步加强与社会需求的联系,注意点与面、质与量的有机结合。
根据社会的需要,因材施教,培养出不同层次水平、专业和种类的外语人才”。
[1]据统计,我国目前大学在校学生人数为3000 多万,这样庞大的学习者队伍分布在不同的区域,学习目标、学习条件、学习风格等都有巨大的差异。
显而易见,如果没有适时有效的学习需求分析,不实事求是的因材施教,要想有效地开展外语教学并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是不可能的。
[2]hutchinson和waters认为任何课程都基于对学习者需求分析之上。
在外语教学中,如果把课程学习比作是一次旅行,我们更多地考虑了起点和终点,但往往会忽视从起点到达终点的路径,即学习者的学习需求,比如语言本身、学习技能、学习策略和对目标语已有的认知等。
自动化综合课程设计论文
自动化综合课程设计论文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自动化综合知识,培养学生运用自动化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分为以下三个部分: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自动化系统的基本原理、组成及分类,掌握常见自动化设备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具备自动化系统的设计、调试和维护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自动化技术的兴趣和热情,增强学生对科技创新的认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自动化基础:包括自动化系统的基本原理、组成及分类,常见自动化设备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2.自动化设备:包括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等常见自动化设备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3.自动化系统设计:包括自动化系统的设计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常见自动化系统的案例分析。
4.自动化系统调试与维护:包括自动化系统的调试方法、技巧及维护策略。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授课,包括:1.讲授法:通过讲解自动化基础知识,使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
2.讨论法:学生针对实际案例进行分析讨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了解自动化设备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4.实验法:安排实验室实践环节,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学习资料。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教学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验设备:配置完善的实验室设备,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具体评估方式如下:1.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度、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占总评的20%。
专业专业综合课程设计正文
第1章绪论1.1 课题来源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型大规模遥控集成电路的不断出现,使遥控技术有了日新月异的发展。
遥控装置的中心控制部件已从早期的分立元件、集成电路逐步发展到现在的单片微型计算机,智能化程度大大提高。
近年来,遥控技术在工业生产、家用电器、安全保卫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使用越来越广泛。
本课题就是基于此而设计了超声波对灯泡的控制。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科技的进步带动了超声波控制的发展,现代超声波控制设备的性能和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已经进入了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超声波控制技术也成为当今科技的主流之一,被广泛地应用于生产的各个领域。
对于本次设计,其目的在于:(1)掌握proteus的运用。
(2)复习已学的模电和数电知识。
(3)复习已学习的现代通行原理。
(4)可以学会proteus调试方法。
(5)把所学的知识窜起来。
1.3 国内外现状及水平无线电遥控技术发展只有几十年的历史。
本世纪20年代,才刚刚出现无线电遥控的雏形。
那时,人们试图将遥控技术应用于无人驾驶飞机和舰船上,但由于技术不够完善而未能成功。
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无线电遥控技术发展迅速,并逐渐在军事、国防、工农业生产以及科学技术等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
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型大规模遥控集成电路的不断出现,使得遥控技术有了日新月异的发展。
遥控装置的中心控制部件已从早期的分立元件、集成电路逐步发展到现在的单片微型计算机,智能化程度大大提高。
近年来,遥控技术在工业生产、家用电器、安全保卫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使用越来越广泛。
在无线遥控领域,目前常用的遥控方式主要有超声波遥控、红外线遥控、无线电遥控等。
由于无线电波是由发射点向四面八方传播,可以穿过阻挡物,而且可以传播到很远的距离,因此它的控制可以在很大区域和空间内实现,成为遥控的主要方式,在国防、军事、生产、建设和日常生活中有极广泛的应用。
1.4 课题研究内容本设计研究的主要内容如下:(1)在广泛查阅多路超声波控制理论和方法、控制技术等资料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控制要求及应用领域完成对系统方案的总体设计。
设计基础期末总结论文
设计基础期末总结论文设计基础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与实践,我对设计的相关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设计能力。
在本学期的学习中,我主要从色彩、构图和比例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实践,结合设计理论和案例分析,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设计观念和方法。
首先,在色彩方面,我学习了色彩的基本理论和表达方式,了解了颜色在设计中的重要性。
通过色彩搭配和配色的实践,我深刻体会到不同颜色的组合会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和情绪感知,从而对设计产生影响。
在实践中,我通过选择适合的色彩来达到设计所需要的表达效果,进一步提升了自己的设计能力。
其次,在构图方面,我学习了构图的基本原则和技巧,并通过实践来掌握其应用。
在设计中,构图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帮助我传达设计的主题和观点,让作品更有吸引力和表现力。
在构图实践中,我通过合理的布局、明确的重点和对称的分割,使得作品更具可读性和美感。
经过多次的尝试和实践,我的构图能力得到了提升。
最后,在比例方面,我学习了比例的基本概念和应用原则。
比例在设计中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决定作品的整体效果和平衡感。
通过学习和实践,我了解到不同的比例关系可以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而恰当的比例能够使作品更加和谐和平衡。
在我的设计中,我通过运用比例原则,使作品在视觉上更加舒适和美观,也让观众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总体而言,通过设计基础的学习与实践,我对色彩、构图和比例等设计要素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通过实践来提升了自己的设计能力。
同时,我也学到了如何运用设计理论和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使设计更加符合需求和目标。
通过不断的练习和实践,我相信我的设计能力将会得到更大的提升。
然而,我也意识到自己在设计基础方面还存在不足之处。
首先,在创意方面,我的思维还相对局限,不够开放和多样化,需要更多的创新和灵感。
其次,在技术方面,我对一些设计软件和工具的应用掌握还不够熟练,需要多加练习和学习。
最后,在理论方面,我对设计理论的了解还不够全面,需要更深入地学习和研究。
课程设计论文1500字
课程设计论文1500字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XX学科的基本知识,理解XX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能够运用XX学科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1.掌握XX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了解XX学科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3.能够运用XX学科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技能目标包括:1.能够运用XX学科的方法进行分析、综合、评价等思维活动。
2.能够运用XX学科的知识进行问题解决和创新。
3.能够有效地表达和交流XX学科的相关知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1.培养学生对XX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对XX学科的学习热情。
2.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积极态度,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XX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以及XX学科的应用实例。
具体来说,教学大纲如下:1.第一章:XX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本章主要介绍XX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通过讲解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基本知识。
2.第二章:XX学科的方法与应用本章主要介绍XX学科的方法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通过讲解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3.第三章:XX学科的发展与现状本章主要介绍XX学科的发展历程和现状,通过讲解和讨论,帮助学生了解XX学科的发展趋势,激发学生对XX学科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课程目标,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具体来说: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向学生传授XX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XX学科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案例,让学生了解XX学科在实际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4.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XX学科的方法和过程,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探究能力。
药学研究所课程设计论文
药学研究所课程设计论文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药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知识,培养学生对药学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药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知识,如药物的分类、作用机制、药效学、药动学等。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药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如药物的使用、药物相互作用、药物不良反应等。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药物观念,认识到药物的两面性,合理使用药物,关爱生命。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药学的基本概念、药物的分类和作用机制、药效学、药动学、药物的使用和药物相互作用等。
具体安排如下:1.药学的基本概念:介绍药学的定义、发展历程和研究领域。
2.药物的分类和作用机制:介绍常见的药物分类及其作用机制,如抗生素、抗高血压药等。
3.药效学:讲解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以及药物的作用效果和剂量关系。
4.药动学:讲解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包括药物的吸收率、分布容积、半衰期等。
5.药物的使用:介绍药物的正确使用方法,包括用药时间、剂量、途径等。
6.药物相互作用:讲解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相互作用对药效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具体方法如下:1.讲授法:教师讲解药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知识。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药物的分类、作用机制等问题,促进学生思考。
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学会运用药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实验法:进行药物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提高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所需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等。
具体如下: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药学教材,如《药学基础》、《药物学》等。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药学参考书籍,如《药理学》、《药物分析》等。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教学视频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药学知识。
4.实验设备:准备药物实验所需的仪器和设备,如显微镜、离心机等。
对综合职业能力观下课程体系设计思考论文
对综合职业能力观下课程体系设计的思考摘要: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必然要求。
课程是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体现。
综合职业能力观下的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开发,旨在培养学生职业专门技术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认知能力、方法能力和工作发展能力。
而要实现这些培养目标,关健是要构建以综合职业能力为本的课程体系。
为此,选择好构建课程体系的指导原则就显得至关重要了。
关键词:综合职业能力观课程体系设计综合职业能力观下的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开发,旨在培养学生职业专门技术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认知能力、方法能力和工作发展能力。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以适应社会需求为根本,以培养职业能力为主线,以适应中小企业的职业岗位群为目标,改革国际商务专业课程体系。
下面就谈谈我们在对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过程中,对于课程体系设计的一些思考。
根据多年来的人才培养实践,我们认为以综合职业能力为导向的高职课程体系的构建,可依据石伟平教授提出的课程与工作的匹配程度、课程的理论深度以及理论与实践的整合程度三个方面进行思考和设计。
具体要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具体工作:1 面向市场需求,以职业分析为基础设计专业课程——把握好课程与工作的匹配课程与工作的匹配程度是指高职的课程内容与所对应的工作要求之间的吻合度。
那么,课程与工作的匹配是不是意味着课程仅仅与某个工作岗位需要的技术、能力相一致呢?结论是否定的。
课程的设计要有一定的针对性,但也要有适应性,因而要与某一职业所对应的岗位群相匹配。
这就要求在设计具体专业的课程体系时,必须与学生们未来的职业岗位建立紧密联系,否则培养的人才无法满足从业的需要。
课程与未来的工作匹配得越好,越适应经济发展需求。
1.1 面向市场、行业需求设置专业虽然我们的专业名称是按照国家教育部专业目录设置的,但是,由于高职教育的“地方性”与“职业性”特点,我们没有像普通高等学校那样以学科为基础设置课程,而是根据地方经济发展和职业岗位变化开发专业、设置专业课程,使其具有更大的可变性和开放性,从而紧跟社会经济发展、市场需求调整的步伐。
毕业,综合,课程设计(论文)模板
图书分类号:级:(论文)学生姓名学院名称学号班级专业名称指导教师年月日×××××××××××××××××××××××××××××××××××××××××××××××××××××××××××××××××××××××××××××××××××××××××××××××××××××××××××××××××××××××××××××××××××××××××××××××××××××××××××××××××××××××××××××××××××××××××××× 关键词××××××××××××××××××××××××××××××××××××××××××××××××××××××××××××××××××××××××××××××××××××××××××××××××××××××××××××××××××××××××××××××××××××××××××××××××××××××××××××××××××××××××××××××××××××××××××××××××××××××××××××××××××××××××××××××××××××××××××××××××××××××××××××××××××××××××××××××××××××××××××××××××××××××××××××××××××××××××××××××××××××××××××××××××××××××××××××××××××××××××××××××××××××××××××××××××××××××××××××××××××××××××××××××××××××××××××××××××××××××××××××××××××××××××××××××××××××××××××××××××××××××××××××××××××××××××××××××××××××××××××××××××××××××××××××××××××××××××××××××××××××××××××××××××××××××××××××××××××××××××××.Keywords ××目录1 绪论 (1)1.1 ×××××× (1)1.1.1 ×××× (1)1.1.2 ×××× (1)……1.2 ×××××× (1)1.2.1 ×××× (1)……2 ××××× (2)2.1 ×××××× (2)2.1.1 ×××× (2)……3 ××××× (4)3.1 ×××××× (4)3.1.1 ×××× (4)……结论 (5)致谢 (6)参考文献 (7)附录 (8)附录1 (8)附录2 (8)×××××××××××××××××××××××××××××××××××××××××××××××××××××××××××××××××××××××××××××××××××××××××××××××××××××××××××××××××××××××××××××××××××××××××××××××××××××××××××××××××××××。
综合实践课程论文怎么写 关于综合实践课程的论文(最新4篇)
综合实践课程论文怎么写关于综合实践课程的论文(最新4篇)综合实践活动论文篇一摘要:我们的教育,要解放孩子的头脑,让他们能想;解放孩子的眼睛,让他们能看;解放孩子的双手,让他们能做;解放孩子的时间,让他们能学自己想学的东西。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要选取能让学生“心动”的主题,这个主题越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越好,范围越小越好,让学生在活动没有开始之前便“蠢蠢欲动”,这样才会使课堂活动之外的真正探究因这份心动而更加丰富多彩。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们的教育,要解放孩子的头脑,让他们能想;解放孩子的眼睛,让他们能看;解放孩子的双手,让他们能做;解放孩子的时间,让他们能学自己想学的东西。
因此,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要选取能让学生“心动”的主题,这个主题越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越好,范围越小越好,让学生在活动没有开始之前便“蠢蠢欲动”,这样才会使课堂活动之外的真正探究因这份心动而更加丰富多彩。
为了在提高综合实践活动学生亲身体验、亲自实践、自主活动能力,我们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联想。
联想,是由某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活动。
联想可以为综合实践的顺利开展建立汗马功劳。
那么如何点燃学生的联想风暴呢?一、实践活动中的“心动”主题为推进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在教学中应以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多种形式来促进与保证课程实施。
一是选好主题。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要选取能让学生“心动”的主题,这个主题越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越好,范围越小越好,让学生在活动没有开始之前便“蠢蠢欲动”,这样才会使课堂活动之外的真正探究因这份心动而更加丰富多彩。
二是典型引路。
新的课程会遇到新的问题,这是很正常的。
俗话说,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大脑中信息(知识、经验)储存的数量和质量,是联想的源泉和基础。
我们在鼓励学生不仅在广度和深度协调储存,而且要在多角度、多途径、多层次储存。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我们要指导学生留心身边的活动,多方面搜集活动的各种信息,只有达到量变,才能引起相应的质变。
护士人文素养综合实训课程的研究论文
护士人文素养综合实训课程的研究论文护士人文素养综合实训课程的研究论文护士人文素养综合实训课程是护理专业的一门专业特色课,是培养护生人文素养、教会学生把人文关怀与护理实践相结合、在护理技术操作中体现人文关怀、真正落实人文护理的教学改革。
实训中应用一系列礼仪知识、人际沟通技巧、心理护理、护理伦理和健康教育等知识,与护理工作融合,使学生掌握护理人文素养的各个方面内容,培养良好的人文素养,全面提高综合能力。
具体做法如下。
一、对象与方法(一)教学对象。
广东药科大学护理学院2014级护理专业学生,共196人,其中女生168人,男生28人。
本课程于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即学生第四学期开课,学生已于第三学期完成护士人文素养课程。
(二)教学方法。
1.前期课程。
护士人文素养综合实训的前期课程是专业基础课程,如护士人文素养、护理学基础、健康评估等,同期学习的有临床课程内科护理学,学生通过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以及部分临床课程的学习,已具备一定的护理知识技能及人文素养和人文关怀知识。
2.教学教材。
自编讲义“护士人文素养实训案例”。
3.教学内容。
护士人文素养综合实训总学时数为36学时,9学时的理论学时以三次专题讲座方式进行,包括如何提高护士人文素养、如何培养人际关系、如何防范护患纠纷,为实训做好理论铺垫。
27学时的实验学时分4次上,以护士人文素养为职业能力要求,以医院工作环境为场景,进行门诊、急诊、住院病房、手术室、特殊科室五方面进行护士人文素养实训。
4.教学形式。
(1)实训方法:这门课从临床案例着手,以情景剧导入,以人文素养实训训为目的的教学形式。
一个自然班约50人分2个大组,2个示教室上课,根据案例角色需要分小组进行情景模拟,根据教学内容,设定一定的工作场景,由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如护士,病人,病人家属,医生,观察员等。
通过开展相应的护理活动,使其体验到将来从事相应的护理工作的情景和自己扮演角色的感觉,在工作的环境中体现人文素养和人文关怀。
《专业毕业论文设计》综合实践课程教学方案居中、宋体、小二号、加粗
《—专业毕业论文(设计)》综合实践课程教学方案(居中、宋体、小二号、加粗)课程名称:课程代码:学分:总学时(周数):开课单位:适用专业:(宋体、五号,内容应与最新版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信息严格一致!)一、毕业论文(设计)课程的目标(居中、宋体、小四号、加粗)(宋体、五号、行距:20磅;首行缩进2字符;请勿使用自动编号!)二、毕业论文(设计)课程的主要内容与基本要求(居中、宋体、小四号、加粗)1.本专业毕业论文(设计)的主要内容:(1)主要内容:选题的分析和研究,调查研究和文献资料的检索、阅读与消化,设计方案或实验研究方案的制定,撰写论文等,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答辩等;(2)主要成果:论文、调查报告、设计说明书、设计图纸等。
2.本专业毕业论文(设计)的基本要求:(1)选题要求:……;(2)开题要求:……;(3)撰写要求:……;(4)答辩要求:……;(5)提交要求:……;(宋体、五号、行距:20磅;首行缩进2字符;请勿使用自动编号!)三、毕业论文(设计)课程的进度安排(居中、宋体、小四号、加粗)此部分结合学校及开课单位的毕业生工作安排并结合本专业实际情况。
(宋体、五号、行距:20磅;首行缩进2字符;请勿使用自动编号!)四、毕业论文(设计)课程的质量标准与成绩评定(居中、宋体、小四号、加粗)此部分结合学校相关规定及本专业实际情况制定标准。
(宋体、五号、行距:20磅;首行缩进2字符;请勿使用自动编号!)五、课程资源(居中、宋体、小四号、加粗)教材:作者名(主编),教材名称,出版社,出版时间以及是否外文原版教材;例:陈传明主持编写,《管理学》马工程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非外文原版教材;若没有选用教材:则填写“无”参考书目:1.作者名(主编),参考资料名称,出版社,出版时间以及是否外文原版教材;例:周三多主编,管理学(第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非外文原版教材2.……阅读材料:1.本部分可选,没有填写:无2.按实际提供其它阅读材料,如相关网站与主页,例:中国心理学会(宋体、五号、行距:20磅;首行缩进2字符;请勿使用自动编号!)六、有关说明(居中、宋体、小四号、加粗)先修课程:学生自学部分的内容与要求:实践环节的纪律与注意事项: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宋体、五号、行距:20磅,首行缩进2字符)方案撰写人:(宋体、五号)方案审核人:(宋体、五号)。
综合课程设计论文
综合课程设计论文综合课程设计论文古典文学常见论文一词,谓交谈辞章或交流思想。
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
下面是课程设计论文,请参考!综合课程设计论文高校建筑课程设计的校外合作模式摘要:本文对高等院校建筑课程设计教育中的校外合作机制进行探讨,根据国内外建筑院校的相关教学经验,整理出在课程设计中的三种主要的校外合作模式,分别是生产合作模式、课题合作模式和公共合作模式。
关键词:课程设计;合作模式;校外资源;建筑教学建筑学本身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涵盖了人文、技术、艺术等各方面的内容,具有一定的复杂性。
每所建筑高校根据自身条件和特征,专业教学的重点具有很大的差异性。
如一些关注传统建造文化,致力于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一些强调前沿技术和数字化设计,着眼于未来信息技术发展;一些则侧重建筑学本体的理论学习和哲学探讨。
无论方向如何,高校建筑专业终究是一门应用型学科,建筑教育的最终目的依然是培养具有实际设计能力的建筑专业人才。
如局限于学术范畴,将学生禁锢在大学教育的内环境中,是无法取得满意的教学成果的。
越来越多的学校将目光投向外部,寻求校外的资源,并将其注入教学内容的调整和教学改革中来。
0概况纵观国外现代建筑教育的历史,来自包豪斯的“实用艺术至上”的原则就一直存在于整个脉络当中。
初期具体表现在建立大师班“作坊”,将手工业和工业融入具体的教学环节中。
从后来在乌尔姆设计学院的延续、德州骑警在美国的发展到现在的ETH都有强调实用主义的传统,在教学的配置上也都安排有大量物质性的动手操作环节。
在专业课程设置的基础阶段,学校自身专业教室和实验室可以提供相应的配给,到了高年级和研究生的课程设计阶段就会开始从各个方面去整合校外的有利资源,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专业的培养。
国内的建筑教育最初源于法国巴黎美术学院的布扎体系(Beaux-Arts),注重形式的训练和图纸的艺术性的精准表达。
一直以来,这种相对传统的学院式建筑教育导致学生就业时存在普遍的“断层”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油化工学院专业综合课程设计院系名称:计算机与电子信息学院专业班级:学生姓名:小组成员:学号:指导教师:设计时间:2014 年1月6日-1月12日目录:引言———————————————————————————————3一、电力负荷预测的相关介绍————————————————————41、电力负荷预测的背景———————————————————————42、电力负荷预测的目的及意义————————————————————4二、电力负荷短期预测分为经典预测方法和现代预测方法————————51、经典预测方法—————————————————————————52、现代负荷预测方法———————————————————————6三、电力负荷的分析与预测————————————————————73.1、电力负荷的结构与特点————————————————————73.2、短期负荷预测的流程图————————————————————8四、人工神经网络的原理、结构和算法———————————————94.1、人工神经网络————————————————————————94.2、人工神经网络的分类及学习类型———————————————10五、人工神经网络的实现过程———————————————————11六、基于BP神经网络的负荷预测原理结构及算法实现———————126.1、网络基本原理———————————————————————12 6.2、BP神经元———————————————————————13 6.3、BP正向传播————————————————————————136.4、BP反向传播————————————————————————14七、基于GRUN神经网络的负荷预测原理结构及算法实现——————167.1、GRNN神经网络背景—————————————————————167.2、GRNN的理论基础和网络结构—————————————————17八、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负荷预测原理结构及算法实现——————198.1、灰色数学理论及其发展———————————————————198.2、算法实现—————————————————————————19九、编程代码及仿真结果—————————————————————219.1、原始数据—————————————————————————21 9.2、用BP网络预测电力负荷———————————————————22 9.3、用GRNN进行电力负荷预测——————————————————26 9.4、用灰色理论进行电力负荷预测————————————————31十:三种预测结果进行比较————————————————————32 心得体会————————————————————————————34基于MATLAB的电力系统负荷预测模型仿真与分析引言:为电力负荷预测制定一个精确的模型对于电力系统的运行和规划是必不可少的。
负荷预测可帮助电力部门作出重大的决定,包括关于购买和发电,负荷开关,及基础设施的发展、用电管理及调峰调谷等。
短期负荷预测是随着电力系统EMS的逐步发展而发展起来的,现已经成为EMS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和为确保电力系统安全经济运行所必需的手段之一。
随着电力市场的建立和发展,对短期负荷预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短期负荷预测不再仅仅是EMS的关键部分,同时也是制定电力市场交易计划的基础。
电力系统负荷预测为这一地区电力规划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同时也为这一地区电力工业布局、能源资源平衡、电力余缺调剂,以及电网资金和人力资源的需求与平衡提供可靠的依据。
因此,电力负荷预测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对于保证电力工业的健康发展,及节能降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电力负荷预测的相关介绍1、电力负荷预测的背景电力系统负荷预测的实质是对电力市场的需求进行预测,是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合理编制电网运行方式,做好电网供需平衡的关键性工作,也是“三公”调度和电力市场运营的重要基础工作。
众所周知,电力工业与一般其他的产业不同,其产品是无法储存的,电力的生产和消费必须在一瞬间进行,电站建设投资大,建设周期长,电能在国民经济的各个行业和人民群众的日常工作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尤其现在面临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电力系统调度,生产部门和计划部门等管理部门的重要日常工作中来,成为电力市场运营机制中考核供电企业的一项重要指标。
标准的负荷预测,将为电源的合理分布,适时的电网规划设计,最佳的投资时间以及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以及电网的安全经济可靠地运行提供最基本的保证。
它决定了发电,输电和配电等方面的合理安排,负荷预测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电力系统的安全经济运行,国民经济发展等诸多方面。
所以在这种背景下发展电力负荷预测项目有较好的前景,这符合我国国家的发展。
2、电力负荷预测的目的及意义电力系统负荷预测可以分为长期,中期,短期以及超短期负荷预测,分类的不同对应不同的用途:长期负荷预测所覆盖时间从未来数年到数十年不等,主要用于各类发电厂机组检修安排和电网的发展安排;中期负荷预测一般指未来一年之内的负荷预测,用于安排电气设备大修计划及水库的经济运行;短期负荷预测一般是指24小时的日负荷预测和168小时的周负荷预测,目的主要用于各个点成安排日/周发电计划等;超短期负荷预算是指未来一小时以内的负荷预测,目的主要用于AGC(自动增益控制)和电气设备的安全监视。
其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1) 短期负荷预测对制定电力市场实时电价的影响。
实时电价即动态电价,是电力市场的重要表现,也是电力市场的杠杆和核心内容。
它会直接决定供电企业和发电厂的经济效益,只有在参考短期负荷预测的基础上,才能制定出适宜的实时电价,取得市场竞争的主动权,而不是消极地、被动地接受,这样才能保证企业、电力市场健康地发展。
(2) 短期负荷预测对结算电量的影响。
在电力市场中,结算电量是按不同的时段(低谷、平段和高峰)进行的,所以要将结算电量按负荷预测后的曲线分配到各个时段上,然后按实时电价和合同电量进行结算。
如果短期负荷预测与实际值偏差太大,将会造成不同时段的结算电量不正确,导致发电厂和供电企业之间收入不合理,产生不必要的矛盾。
(3) 短期负荷预测对电力市场分析与评估系统(Analysis and Assessment of Electricity Market,简称AAEM)的影响。
电力市场分析与评估系统是对电力系统未来供需状况进行信息采集及分析的综合系统。
通过采集、分析相关信息,模拟未来时段内的市场行为,分析预测系统在短期、中期供求平衡和安全情况,及时向市场公布。
目的是使市场成员尤其是发电公司能够提前了解市场一周乃至一年的负荷预测、发电计划、用电计划、检修计划及电网安全约束条件等,在此基础上,进行投资和发电报价的决策,从而减少发电公司生产的盲目性。
可见,精确的负荷预测对电力市场的发展具有重大的作用。
(4) 短期负荷预测对广大用户的影响。
由上述(1)所言,实时电价是建立在负荷预测的基础上,每日不同的时段对应不同的电价。
所以用户基于从用电价格考虑,特别是大、中用户,总是希望尽可能地了解不同时段的出现时间,来安排低电价时段用电,减少电费支出,达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这样也可以使得整个电力系统的负荷曲线变得平稳、光滑,从而达到电力部门所希望的削峰添谷的良好用电局面。
从目前研究短期负荷预测的众多方法上看,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和实际经验。
然而,需要重点明确:电力系统的负荷是受很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包含负荷的组成,负荷随时间的变化,外界气象(气温、能见度、风力等)的变化,节假日等等,所以,不同的电力系统对应有不同的负荷规律性,还需人们具体地开发和研究。
二、电力负荷短期预测分为经典预测方法和现代预测方法(1)经典预测方法(1)、时间序列法时间序列法是一种最为常见的短期负荷预测方法,它是针对整个观测序列呈现出的某种随机过程的特性,去建立和估计产生实际序列的随机过程的模型,然后用这些模型去进行预测。
它利用了电力负荷变动的惯性特征和时间上的延续性,通过对历史数据时间序列的分析处理,确定其基本特征和变化规律,预测未来负荷。
时间序列预测方法可分为确定型和随机性两类,确定型时间序列作为模型残差用于估计预测区间的大小。
随机型时间序列预测模型可以看作一个线性滤波器。
根据线性滤波器的特性,时间序列可划为自回归(AR)、动平均(MA)、自回归-动平均(ARMA)、累计式自回归-动平均(ARIMA)、传递函数(TF)几类模型,其负荷预测过程一般分为模型识别、模型参数估计、模型检验、负荷预测、精度检验预测值修正5个阶段。
时间列模型的缺点在于不能充分利用对负荷性能有很大影响的气候信息和其他因素,导致了预报的不准确和数据的不稳定。
(2)、回归分析法回归分析法就是根据负荷过去的历史资料,建立可以分析的数学模型,对未来的负荷进行预测。
从数学上看,就是利用数理统计中的回归分析方法,通过对变量的观测数据进行分析,确定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实现预测目的。
回归预测包括线性回归和非线性回归。
回归模型虽然考虑了气象信息等因素,但需要事先知道负荷与气象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这是比较困难的。
而且为了获得比较精确的预报结果,需要大量的计算,这一方法不能处理气候变量和负荷之间的非平衡暂态关系。
虽然经典的数学统计方法具有速度快的优点,但是其预测模型比较简单,很难准确描述负荷预测的实际模型,所以其精度较差。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逐步被引入到短期负荷预测中,人们已经提出了多种基于人工智能的预测方法,其中最为典型的为基于各种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方法,其中以神经BP算法为代表。
(2)现代负荷预测方法20世纪80年代后期,一些基于新兴学科理论的现代预测方法逐渐得到了成功应用。
这其中主要有灰色数学理论、专家系统方法、神经网络理论、模糊预测理论等。
(1)、灰色数学理论灰色数学理论是把负荷序列看作一真实的系统输出,它是众多影响因子的综合作用结果。
这些众多因子的未知性和不确定性,成为系统的灰色特性。
灰色系统理论把负荷序列通过生成变换,使其变化为有规律的生成数列再建模,用于负荷预测。
灰色系统理论是中国学者邓聚龙教授1982年3月在国际上首先提出来的,在国际期刊《SYSTEMS AND CONTROL LETTER》刊物上发表,题为“Control Problems of Grey Systems”,引起了国际上的充分重视。
灰色系统理论的形成是有过程的。
早年邓教授从事控制理论和模糊系统的研究,取得了许多成果。
后来,他接受了全国粮食预测的课题,为了搞好预测工作,他研究了概率统计追求大样本量,必须先知道分布规律、发展趋势,而时间序列法只致力于数据的拟合,不注重规律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