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源识别及控制措施
重大危险源识别与及防控措施
重大危险源识别与及防控措施重大危险源识别与防控措施是指通过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重大危险源进行识别,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以防范和减少事故和灾害的发生,保障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下面将详细介绍重大危险源的识别和防控措施。
一、识别重大危险源识别重大危险源的目的是通过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所涉及的各项活动进行系统性的分析,确定可能导致事故和灾害的重大危险源。
具体方法如下:1.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及相关设备设施,包括原材料储存、产品加工、储运等环节。
2.参考相关行业的安全标准和技术规范,了解危险源的种类和特点,结合企业实际情况进行分析。
3.开展设备设施的安全评估,确定可能存在的风险和危险源。
4.对工作场所进行现场查看和勘测,识别可能导致事故和灾害的具体危险点。
5.定期进行风险评估和隐患排查,及时更新和完善危险源清单。
二、防控重大危险源1.采用工程控制措施对重大危险源进行工程控制是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具体包括:(1)将危险源与人员隔离,采用防护屏障等措施,防止人员接触到危险源。
(2)加强设备的维护和检修,确保设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减少故障和事故的发生。
(3)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合理规划布局,减少危险源的密度和相互关联度。
2.实施管理控制措施(1)建立健全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明确责任、权限和工作流程。
(2)加强对员工的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和应急处理措施。
(3)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监测和报警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理隐患。
(4)开展事故隐患排查和应急演练,提前做好事故应对准备工作。
3.使用个体防护措施一些危险源无法通过工程控制和管理控制完全消除,需要采取个体防护措施来保护员工的安全和健康。
具体措施包括:(1)为员工提供个体防护用具,如安全帽、防护眼镜、耳塞等。
(2)提供防护服和防护装备,如防护手套、防护靴等。
(3)建立防护用具的使用规范,定期检查和更换。
总之,“识别重大危险源”和“防控重大危险源”是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预防和控制事故和灾害具有重要的意义。
危险源识别及预控措施
危险源识别及预控措施一、危险源识别1.安全检查:组织应该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包括设备、工作环境、工作流程等。
通过检查可以发现存在的危险源。
2.工作场所分析:组织可以进行工作场所的分析,包括对设备、材料、人员等进行评估,识别潜在的危险源。
3.工作任务分析:对工作任务进行分析,确定其中的危险因素和风险。
4.事故和伤害记录:通过事故和伤害的记录,可以识别常见的危险源和导致事故和伤害的原因。
5.员工参与:组织应该鼓励员工参与危险源的识别,他们在实际操作中会有更准确的了解。
二、危险源预控措施1.设备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定期进行维修和保养。
2.工艺改进:通过改进工艺流程和操作方法,减少危险源的存在。
3.个人防护用具:提供合适的个人防护用具,确保员工在工作中的安全。
4.员工培训:对员工进行培训,提高他们对危险源的识别和对应的预控措施的了解。
5.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制定明确的责任和规范,确保相关措施的落实。
6.安全监测和报警系统:安装监测设备和报警系统,及时监测潜在危险源和预警。
7.应急预案:建立应急预案,包括事故处理和疏散逃生预案,确保在危险情况下能够及时有效地应对。
8.定期检查和评估:定期对预控措施进行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
9.经验总结和分享:及时总结和分享事故和伤害案例,提高对危险源的认识和预控能力。
10.多方参与:组织应该鼓励员工、管理层和专家等多方参与预控工作,确保全面性和有效性。
总结起来,危险源识别及预控措施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组织不断地进行分析和改进。
它对于保障员工安全和生产环境的健康至关重要,也是组织提高综合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因此,组织应该高度重视危险源识别及预控工作,不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危险源识别及控制措施(详细完整版)
危险源识别及控制措施一、物理危险源:1.识别:包括但不限于高温、高压、电击、辐射等。
2.控制措施:使用符合安全标准的设备和工具,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和维护,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如安全帽、防护手套、护目镜等),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设立明确的禁止和警示标识。
二、化学危险源:1.识别:包括但不限于有毒气体、腐蚀性物质、易燃、爆炸品等。
2.控制措施:使用符合安全标准的化学品,确保储存和操作环境通风良好,限制物质接触的方式,提供个人防护装备,设置泄漏应急预案和设备,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巡视。
三、生物危险源:1.识别:包括但不限于病原微生物、有害生物等。
2.控制措施:建立健全的生物安全管理制度,确保消毒和灭菌措施的有效性,提供个人防护用品,进行相关的培训和教育,实施严格的标本处理和废弃物管理。
四、人为因素:1.识别:包括但不限于不正确的操作、疲劳、不合理的工作安排等。
2.控制措施:设立明确的工作流程和操作规范,加强员工培训和教育,确保员工健康和安全,定期组织安全检查和评估,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五、环境因素:1.识别:包括但不限于气候条件、地质条件等。
2.控制措施:根据具体环境特点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例如建造防风、防雷、防水等设施,合理规划工作场所布局,确保安全逃生通道畅通。
六、紧急情况处理:1.识别:包括火灾、泄漏、意外事故等突发事件。
2.控制措施:建立紧急预案和逃生路线图,组织定期演练,配备相应的消防器材和急救设备,指定专职人员负责紧急事件处理,及时报告上级部门。
以上是危险源识别及控制措施的详细完整版。
在工作场所和生活中,我们应该及时识别潜在的危险源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以保障人身安全和环境安全。
此外,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教育也是预防事故和减少风险的重要手段。
在具体操作中,请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和安全规范,并咨询专业人士的意见。
危险源辨识与控制措施
危险源辨识与控制措施1.保障员工安全:危险源辨识有助于发现工作场所存在的潜在危险,采取控制措施降低事故发生的风险,保护员工的安全和健康。
2.提高工作效率:通过减少或消除危险源,可以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避免生产中断,提高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3.减少企业风险:危险源辨识和控制有助于企业合规和降低法律风险,避免因违反安全法规而导致的罚款和诉讼风险。
4.提升企业形象:良好的安全管理和危险源控制能够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并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和合作伙伴。
1.审查文档和记录:对现有的安全管理体系、工艺流程和标准操作程序进行审查,检查是否存在可能的危险源。
2.工艺绘图:绘制工艺流程图,对可能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识别和评估。
3.事故分析:分析和研究已发生的事故和事故隐患,识别可能存在的危险源,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4.员工参与:通过员工参与的方式,搜集工作过程中的安全风险,了解员工的经验和观点,促进危险源的发现和控制措施的制定。
危险源控制的措施:1.工程控制:通过改变工作环境、工艺设备、工作方式等手段,减少或消除危险源。
例如,在有害气体较多的场所安装通风设备,保证空气质量。
2.行政控制:制定和执行相关的安全管理政策、标准和程序,明确工作职责和权限,加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培训,提高员工对危险源的认识,并告知员工如何识别和报告危险源。
3.个体防护措施:对于无法通过工程和行政控制措施控制的危险源,应提供适当的个体防护装备,如安全帽、防护眼镜、耳塞等,保护员工的安全。
4.定期维护和检查:定期维护和检查工作场所和设备的安全性能,确保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总结起来,危险源辨识与控制措施在工作场所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助于保护员工的安全和健康,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企业风险并提升企业形象。
通过审查文档和记录、工艺绘图、事故分析和员工参与等方法,可以有效识别危险源。
控制措施方面,可以采取工程控制、行政控制、个体防护措施和定期维护和检查等措施来降低和消除危险源,确保员工的安全。
危险源识别及控制措施
危险源识别及控制措施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存在着各种各样潜在的危险源,它们可能会对我们的生命、健康、财产以及环境造成威胁。
因此,准确识别危险源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至关重要。
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人员伤亡、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例如,在建筑工地上,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等都是常见的危险源;在化工厂,易燃易爆物质的泄漏、化学反应失控等是可能引发严重事故的危险源;在办公室,电器设备老化、电线短路等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那么,如何进行危险源识别呢?首先,我们可以采用现场观察法。
直接到工作场所或活动现场,观察工作流程、设备运行、人员操作等情况,发现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
比如,在一个车间里,观察工人是否正确佩戴个人防护用品,机器设备是否有防护装置,通道是否畅通等。
其次,安全检查表法也是常用的手段。
根据相关的安全标准和规范,制定详细的检查表,对各项内容逐一进行检查和评估。
再者,还可以通过询问和交流的方式,向一线工作人员、管理人员了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潜在的危险。
他们在长期的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往往能够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在识别出危险源后,我们需要对其进行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确定危险源可能导致的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以及发生事故的可能性。
通常,可以采用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两种方法。
定性评估是通过简单的描述和判断,将风险分为高、中、低等不同等级。
定量评估则运用数学模型和统计数据,计算出具体的风险数值。
针对不同等级的风险,我们要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控制措施主要包括消除危险源、降低风险、个体防护、应急措施等。
消除危险源是最理想的控制措施。
如果能够通过改进工艺、更换设备、优化工作流程等方式彻底消除危险源,那将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比如,在一个生产过程中,如果发现某种原材料具有高度的毒性和危险性,那么寻找一种无毒或低毒的替代品就是消除危险源的有效方法。
当无法完全消除危险源时,我们可以采取降低风险的措施。
危险源识别及控制措施
危险源识别及控制措施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潜在危险,这些危险可能会对我们的生命、健康、财产和环境造成威胁。
因此,有效地识别危险源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至关重要。
一、什么是危险源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人员伤亡、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简单来说,就是可能引发事故的潜在因素。
例如,在建筑工地上,未固定好的脚手架、高空掉落的建筑材料、电气设备漏电等都是危险源。
在工厂里,运转的机器部件、高温高压的容器、易燃易爆的化学品等也属于危险源。
二、危险源的分类危险源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常见的分类方式包括:1、物理性危险源如设备设施的缺陷、防护缺陷、噪声、振动、高温、低温、电磁辐射等。
2、化学性危险源包括易燃易爆物质、有毒有害物质、腐蚀性物质等。
3、生物性危险源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
4、心理生理性危险源例如,负荷超限、健康状况异常、从事禁忌作业、心理异常等。
5、行为性危险源比如指挥错误、操作错误、监护失误等。
三、危险源识别的方法为了有效地识别危险源,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现场观察法直接到工作现场进行观察,了解工作流程、设备运行情况、人员操作等,发现可能存在的危险源。
2、询问交流法与一线工作人员、管理人员进行交流,询问他们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潜在的危险。
3、查阅资料法查阅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事故案例、技术文件等,获取有关危险源的信息。
4、安全检查表法根据相关标准和经验,制定详细的安全检查表,对工作场所和设备进行逐一检查。
5、事故树分析法通过分析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各种原因和逻辑关系,来识别危险源。
四、危险源识别的步骤1、确定识别范围明确需要进行危险源识别的区域、活动、设备、人员等范围。
2、收集相关信息收集与识别范围相关的各种信息,包括工艺流程、设备清单、人员操作手册、事故记录等。
3、划分作业活动将工作过程划分为不同的作业活动,便于更细致地进行危险源识别。
4、识别危险源运用上述的识别方法,对每个作业活动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源进行逐一识别。
危险源识别及控制措施
危险源识别及控制措施一、危险源识别1.机械危险:包括各种机械设备带来的切割、压力、磨擦等可能造成人身伤害的危险源。
通过对工作场所和机械设备的检查和评估,识别出潜在的机械危险。
2.化学物质危险:包括有害化学物质的存储、使用和处置过程中可能造成中毒、燃爆或其他危害的危险源。
通过对化学品的标识、安全数据表和剧毒物品的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识别出潜在的化学物质危险。
3.电气危险:包括电气设备的使用和维护中可能造成电击、火灾等危害的危险源。
通过对电气设备的巡检和维护记录进行检查和评估,识别出潜在的电气危险。
4.物理危险:包括噪声、辐射、温度等物理因素可能对人体产生损害的危险源。
通过对工作场所和工作环境的检查和评估,识别出潜在的物理危险。
5.人为因素危险:包括人的不安全行为和不合理操作可能引发事故和伤害的危险源。
通过观察和记录员工的行为和操作情况,识别出潜在的人为因素危险。
二、控制措施1.工程控制:通过改变工作环境或工作条件来消除或减少危险源的风险。
例如,安装防护设备、改善通风系统、合理布局等。
2.技术控制:通过采用安全技术和设备来减少和控制危险源的风险。
例如,采用自动化设备、减少危险物质的使用量、使用防护装备等。
3.管理控制:通过建立有效的管理制度和工作程序来控制和管理危险源的风险。
例如,建立标准操作程序、培训员工安全意识、建立事故报告和调查制度等。
4.个体防护措施:对于无法通过工程、技术和管理控制来消除或减少的危险源,需要引入适当的个体防护装备来保护员工的安全。
例如,佩戴头盔、护目镜、防护服等。
5.健康监测:对于一些特殊岗位和工作环境,需进行定期的健康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存在的健康风险。
三、危险源识别及控制的重要性1.保障员工安全:危险源识别及控制措施的实施可以消除或减少潜在的危险和风险,保护员工的安全和身体健康。
2.提高工作效率:通过对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进行改进和控制,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工作中的干扰和不必要的风险。
企业安全生产的危险源辨识与控制措施
企业安全生产的危险源辨识与控制措施安全生产是所有企业应该高度重视和关注的一个方面,它涉及到员工和企业财产的安全,也关系到企业的声誉和发展。
在实施安全生产管理过程中,危险源的辨识和控制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本文将探讨企业安全生产中危险源的辨识和控制措施,希望能为各个企业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一、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是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基础工作之一,它的目的是确认和识别出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为后续的控制措施提供依据和指导。
危险源辨识的过程需要全面、系统地考虑企业的各个方面,下面将从五个方面介绍危险源辨识的方法。
1. 工作场所环境:对工作场所的环境进行细致观察和分析,包括地面、墙壁、天花板等设施的状况是否良好,是否存在老化、破损或其他潜在危险。
同时还要关注工作场所的通风状况和温度调节措施是否合理。
2. 设备设施:对企业的设备和设施进行全面检查,发现是否存在设备老化、维护不及时、存在缺陷或其他安全隐患的情况。
对于那些已经被识别为潜在危险源的设备设施,要及时采取相应的保养和修复措施。
3. 工艺流程:工艺流程是企业安全生产的核心环节,对其进行全面的辨识和评估,检查是否存在操作不当、工艺参数异常或其他潜在的危险因素。
在此基础上,制定并执行合理的操作规程和应急预案,以应对突发情况。
4. 人员行为:员工的行为是企业安全生产的一个重要方面,需要关注员工存在的不良行为习惯、安全意识薄弱等情况。
通过员工培训和安全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避免因为人员行为导致的安全事故。
5. 外部因素:考虑到外部因素对企业安全的影响,需要对周边环境和气候变化等进行分析和评估。
同时要了解周边区域的安全等级和相关政策法规,确保企业的安全处于合规状态。
二、危险源控制措施:危险源辨识之后,企业必须及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以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风险。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危险源控制措施。
1. 工程控制:通过改变工作场所的环境和设施等工程控制手段来控制危险源。
危险源识别及控制措施
危险源识别及控制措施在工程安全和环境管理中,危险源识别及控制措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危险源是指可能对工人、设备或环境造成伤害、损失或污染的物质、条件或活动。
1.收集信息:收集与工程相关的资料和信息,包括设备、工艺流程、化学品等相关的信息。
2.观察现场:对工程现场进行观察,寻找可能的危险源。
例如,检查是否有不安全的设备操作或危险材料的存储。
3.分析风险:对潜在的危险源进行风险分析,以确定其对工人、设备和环境的危害程度。
4.评估危险源:评估每个危险源的概率和严重程度,以确定其风险级别。
5.确定优先级:根据每个危险源的风险级别,确定采取控制措施的优先级。
在识别危险源后,必须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来降低或消除危险的风险。
控制措施可以根据危险源的性质和特点进行分析和选择。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控制措施:1.工程控制:这是通过物理改变工作环境来控制危险源的方法。
例如,在噪声污染控制方面,可以安装隔声材料来减少噪声传播。
2.管理控制:这是通过制定政策、程序和培训来管理危险源的方法。
例如,制定安全操作规程和培训工人如何正确操作设备和处理危险材料。
3.个人防护措施:这是通过使用个人防护装备来保护工人免受危险源的伤害。
例如,戴口罩、手套和眼镜等来防止接触危险化学品。
4.监测控制:这是通过监测危险源的水平和存在来控制危险源的方法。
例如,通过安装气体检测仪来监测可燃气体的浓度。
5.应急准备:这是为应对危险事件而制定的预案和措施,以减轻事故的后果。
例如,建立紧急撤离程序和设备。
实施控制措施后,还必须对其进行定期的审核和评估,以确保其有效性。
如果发现控制措施无效或需要改进,必须及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
总之,危险源识别及控制措施对于确保工程安全和环境保护至关重要。
通过识别潜在的危险源,并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可以降低工人、设备和环境的风险,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
同时,还应不断强化和完善控制措施,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工程环境和要求。
危险源识别及控制措施方案
危险源识别及控制措施方案首先,我们需要进行一项综合的风险评估,以确定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和危险。
这项评估应包括对组织内部和外部环境的评估,包括设备,材料,工艺,操作等。
通过这个过程,我们可以识别出可能对员工和环境造成伤害的风险和危险。
一旦识别出潜在的危险源,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控制措施来减少或消除这些危险。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控制措施:1.工程控制措施:这些措施是通过改变工作场所,设备或工艺来降低风险和危害。
例如,安装防护设备,改进机械设计,提供适当的通风系统等。
2.行政控制措施:这些措施是通过改变工作方式,操作程序或行为来控制风险和危害。
例如,培训员工,建立规范操作流程,制定合理的工作时间和休息制度等。
3.个人防护措施:这些措施是通过提供个人防护设备来保护员工免受伤害。
例如,提供安全帽,护目镜,耳塞,防护服等。
在选择和实施控制措施时,我们应该优先考虑使用工程和行政控制措施,而不是个人防护措施。
这是因为工程和行政控制措施可以更有效地降低风险和危害,而个人防护措施只能作为最后的防线。
此外,我们应该定期审核和评估控制措施的有效性。
这包括监测控制措施的执行情况,评估风险和危害的变化,以及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进。
总结起来,危险源识别及控制措施方案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组织不断地努力和改进。
通过正确识别潜在的风险和危险,并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我们可以保护员工的健康和安全,同时减少组织的责任和风险。
这里只是提供了一个简要的危险源识别及控制措施方案,实际上,每个组织的危险源和控制措施都可能存在差异。
因此,在制定具体的方案时,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评估。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控制措施清单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控制措施清单在安全管理中,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只有准确地辨识出危险源,并对其进行风险评价,才能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减少风险对人员和财产的危害。
下面是一个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的清单,以及相应的控制措施。
1.机械设备危险源:-辨识危险源:检查设备是否存在磨损、断裂、松动等问题。
-风险评价:评估设备故障可能导致的人员伤害和机械损坏程度。
-控制措施:定期进行设备维护和检修,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为设备操作人员提供必要的培训和个人防护装备。
2.化学品危险源:-辨识危险源:查阅化学品安全数据表,识别化学品的毒性、燃爆性等特性。
-风险评价:评估化学品使用过程中可能引发的人员中毒、火灾等风险。
-控制措施:确保工作场所通风良好,防止有害气体积累;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护目镜等;存储和操作化学品时,遵守相应的安全操作规程。
3.高处作业危险源:-辨识危险源:检查工作场所是否存在高空作业的必要性和可能的风险源,如梯子、脚手架等。
-风险评价:评估高处作业可能导致的摔倒、坠落等风险。
-控制措施:选用稳固的脚手架和梯子,确保其安全性;使用安全带和防止坠落设备;对从事高处作业的人员进行培训和督导。
4.电气设备危险源:-辨识危险源:检查电气设备是否存在漏电、电源故障等问题。
-风险评价:评估电气设备故障可能带来的触电和火灾风险。
-控制措施:定期进行电气设备维护和检修,确保其安全运行;设施漏电保护器,防止触电事故的发生;对电气设备操作人员进行培训。
5.人为因素危险源:-辨识危险源:分析工作流程中可能存在的操作失误、疏忽等人为因素。
-风险评价:评估人为因素可能带来的事故和错误。
-控制措施:对从事高危工作的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建立标准作业程序,规范工作流程;设立一个监督机制,对工作过程进行监督和检查。
以上仅是一些常见的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的例子,实际工作中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辨识和评价。
危险源识别及控制措施
危险源识别及控制措施危险源是指可能危及人身安全和健康、造成环境破坏、引起财产损失等的物质、能量、设备或行为等。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都可能遭遇各种危险源,因此,识别并采取控制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一、危险源的识别识别危险源是危险源控制的第一步,只有准确地识别出危险源,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控制措施。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识别危险源:1.环境因素:我们身处的环境是否存在危险,有无安全隐患。
比如建筑物的结构、通风、照明是否达标,道路是否存在塌陷、堵塞或破损等。
2.设施设备:观察设施设备的状态,是否出现老化、故障,是否维护得当。
比如,电器是否存在漏电、电线是否老化等。
3.人为行为:人为行为也是危险源之一,无论是工作中的职业行为,还是日常生活中的行为都可能存在危险。
比如行人乱穿马路、交通违规、饮酒驾车等。
二、危险源的控制了解危险源后,我们就要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确保自身安全。
常见的控制措施有以下几种:1.防范措施:防范措施是将危险源最大限度地削减或避免危险源的发生。
例如,在施工现场设置防护网、脚手架等措施,就能有效降低高处坠落的风险。
2.屏障措施:屏障措施是采用物理屏障或人员进行隔离,将人和危险源分开。
例如,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对潜在的危险区域设置固定的安全栅栏,将危险源与人员区隔开来。
3.控制措施:控制措施是在危险源无法完全避免或难以避免的情况下,通过采用一系列的控制措施将危险源的危险性控制到可接受范围内。
4.紧急处理措施:在危险源发生时,需要立即进行紧急处理。
例如,在火灾发生时,应开启灭火器或呼救,避免造成更大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5.人员培训和知识普及:人员培训和知识普及是提高个人和集体安全意识的有效方式,通过提高人员的风险意识,能够有效减少危险源的发生和事故的发生。
总之,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要认真识别各种可能的危险源,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确保自身和周围的人员的安全。
只有提高风险意识、加强防范工作,才能有效地消除危险源,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障生产经济活动的持续健康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安全健康。
危险源辨识及控制措施
危险源辨识及控制措施一、危险源辨识1.物理危险源:包括噪声、震动、辐射等对人体有害的物理因素。
2.化学危险源:包括有毒气体、有害液体、易燃物等对人体有害的化学物质。
3.生物危险源:包括病毒、细菌、真菌等对人体有害的生物体。
4.人为因素:包括不安全的工作方式、不合理的工作安排等人为因素。
5.工作环境:包括工作场所的布局、设施设备的安全性等。
二、危险源控制措施1.针对物理危险源的控制措施:(1)噪声控制:采用隔音材料、降噪设备等措施减少噪声的生成和传播。
(2)震动控制:采用减震设备、减少振动源等措施减少震动的产生和传递。
(3)辐射控制:采用防护装置、减少辐射源等措施减少辐射的暴露。
2.针对化学危险源的控制措施:(1)通风控制:采用良好的通风系统、防毒面具等防止化学物质的吸入。
(2)防护措施:佩戴个人防护设备如手套、护目镜等减少化学物质对身体的接触。
(3)替代措施:替代使用无毒无害的替代品减少对化学物质的暴露。
3.针对生物危险源的控制措施:(1)卫生控制:加强个人卫生和工作场所的清洁,定期消毒和清洁。
(2)预防措施: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如佩戴防护口罩、穿戴防护服等。
(3)健康检查:定期对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和控制传染病。
4.针对人为因素的控制措施:(1)培训教育:对从事工作的人员进行安全操作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和操作能力。
(2)工作安排:合理安排工作流程、提供安全设备,确保员工的安全。
(3)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工作过程的监督和管理。
5.针对工作环境的控制措施:(1)设施设备:确保设施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及时维护和修复。
(2)防火措施:采取防火材料、安全灭火器等措施,预防和控制火灾。
(3)紧急救援:建立应急救援机制,配置应急设备和药品,并进行相应培训。
综上所述,危险源辨识及控制措施是保障工作场所安全的重要措施,通过对危险源的识别和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可以减少和消除潜在的危险,保护员工的安全和健康。
危险源识别及控制措施
危险源识别及控制措施1.机械危险源机械危险源包括旋转设备、移动设备、切割设备等。
对于这些危险源,可以采取以下控制措施:-安装护栏或安全栅栏,确保工人远离旋转或移动部件。
-安装带有急停按钮或安全开关的机械,以便在紧急情况下切断电源。
-提供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护目镜、耳塞等。
-定期进行设备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工作。
2.化学危险源化学危险源包括有毒气体、腐蚀性物质、易燃物质等。
对于这些危险源,可以采取以下控制措施:-存储化学品时注意分类和标记,并按照规定的方法储存。
-提供适当的通风系统,以确保空气中有害化学物质的浓度低于可接受的标准。
-提供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呼吸器、防护服、安全眼镜等。
-建立应急响应计划,以应对化学泄漏事故。
3.高处作业危险源高处作业危险源包括梯子、脚手架、屋顶作业等。
对于这些危险源,可以采取以下控制措施:-使用符合安全标准的梯子或脚手架,并定期检查其结构和安全性。
-提供适当的安全扶手和护栏,以确保工作人员在高处作业时有足够的支持。
-建立安全作业程序,并对工人进行培训和教育,以确保他们了解高处作业的风险和安全措施。
4.电气危险源电气危险源包括电线、电器设备等。
对于这些危险源,可以采取以下控制措施:-定期检查电气设备和电线的安全性,并确保其符合电气安全标准。
-提供适当的接地和绝缘设备,以减少电击风险。
-提供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绝缘手套、绝缘鞋等。
-在必要时提供培训和教育,以确保员工了解电气安全操作规程。
除了上述常见的危险源及其控制措施外,还应根据具体工作环境中的其他潜在危险源进行识别和控制。
在进行危险源识别和控制措施时,应遵循以下原则:-预防性控制:尽可能在危险源出现之前采取控制措施,以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多重控制层次:采取多重控制层次,如工程控制、行政控制和个体控制,以确保安全性。
-合理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在已经采取了其他控制措施的情况下,合理使用个人防护装备以增加额外的保护。
重大危险源识别及控制措施
重大危险源识别及控制措施重大危险源指的是可能引发重大事故的因素。
在各行各业的工作环境中,都存在着不同的重大危险源。
为了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与健康,需要对重大危险源进行识别和控制。
本文将对重大危险源的识别及控制措施进行详细阐述。
一、重大危险源的识别1.安全事故记录:通过分析过去的事故记录,找出常见的事故类型和原因,以帮助我们识别潜在的重大危险源。
2.工作环境检查:对工作场所的各项设施设备、工艺、操作流程等进行全面检查,发现存在的潜在风险。
3.风险评估:通过对工作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系统评估,确定重大危险源及其潜在危害。
4.工作人员反馈:倾听工作人员的意见和建议,他们可能会发现一些不明显的风险或危险。
5.专家意见:聘请专家对工作环境进行评估,提供专业的意见和建议。
6.相关法律法规:参考与所在行业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识别潜在的重大危险源。
二、重大危险源的控制措施1.工程控制:通过改进工作环境、设备设施等工程手段,消除或降低危险源。
例如,安装防护设备、更换易损件等。
2.行政控制:制定和执行相应的安全制度和规章制度,如事故应急预案、应急处置程序等,确保员工遵守相关安全规定。
3.人员控制:提供充足的安全培训,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让他们能够正确、安全地进行工作。
4.应急控制:建立健全的应急响应体系,对可能发生的事故进行有效管理和应对,最大程度地减少事故损失。
5.技术控制: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设备,实现自动化、智能化控制,减少人为操作的风险。
6.监测控制:建立健全的监测设备和体系,随时掌握工作环境中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及时进行监测与预警。
7.个体控制:提供个体防护用具,确保员工在工作过程中的个人安全。
8.定期检查和维护:对工作环境、设备设施等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发现问题及时修复,防止可能的意外发生。
9.安全管理体系:建立科学的安全管理体系,明确责任和职责,并进行常态化的监督和管理。
总结:重大危险源的识别与控制是保障工作场所安全与健康的重要环节。
HSE安全管理危险源的识别与控制措施
HSE安全管理危险源的识别与控制措施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各类安全事故频发,尤其是工业领域。
为了保障员工和公众的安全与健康,HSE(Health, Safety and Environment)安全管理成为了重要的管理要素之一。
在HSE安全管理中,危险源的识别与控制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本文将从识别危险源的方法和控制危险源的措施两个方面,探讨HSE安全管理中危险源的识别与控制的重要性和相关方法。
一、识别危险源的方法危险源的识别是HSE安全管理中的首要步骤。
只有准确地识别出潜在的危险源,才能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来避免事故的发生。
以下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识别危险源的方法。
1. 安全检查和巡查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巡查是发现危险源的有效手段。
通过逐一检查和巡查设备、工作场所和工作流程,寻找隐患、不安全因素和规避措施的不足等,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这种方法可以确保危险源不被忽视,保证工作场所的安全。
2. 风险评估与分析风险评估是一种系统的分析方法,它通过评估可能的危险源、其潜在影响和发生的概率,以确定其风险级别。
通过分析不同的危险源,可以确定高风险的区域和流程,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来降低事故风险。
3. 数据统计与分析收集和分析相关的安全数据,如事故报告、事故发生频率、事故类型、高风险工作环节等,可以帮助识别潜在的危险源。
借助统计分析工具和方法,可以对数据进行深入挖掘,发现隐藏的危险因素,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二、控制危险源的措施危险源的识别只是第一步,采取控制措施才能真正减少和控制风险。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控制危险源的措施。
1. 工程控制措施工程控制措施是一种物理上的控制手段,可以通过改变设备、工作场所和工作流程来降低危险源。
例如,通过安装防护设备、精确校准仪器、设立可视警示和逃生通道等,来预防事故风险的产生。
2. 管理控制措施管理控制措施是一种管理上的控制手段,通过制定和执行合适的安全策略和规定,降低危险源。
例如,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培训员工安全意识和技能、制定紧急救援计划等,来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危险源识别及控制措施
危险源识别及控制措施危险源是指可能对人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的物质、设备、活动或环境等。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经常面临各种危险源,因此及时识别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非常重要。
本文将探讨危险源的识别方法以及常见的控制措施。
一、危险源的识别方法1.危险源清单危险源清单是一种常用的识别方法,通过对工作场所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调查,记录下各类潜在的危险源。
清单内容可以包括能源、化学品、机械设备、高处作业、火灾风险等。
制定完善的清单可以帮助我们全面了解工作环境中的危险源,从而更好地制定控制措施。
2.现场检查与安全分析现场检查和安全分析是另一种较为常见的识别方法。
通过仔细观察工作环境、设备及流程,发现潜在的危险源。
可以通过安全检查表格记录现场问题,并进行风险评估。
这样可以有针对性地制定控制措施,避免事故的发生。
二、常见的控制措施1.工程控制措施工程控制措施是指通过改变工作环境、设备或流程来减少危险源对人体的威胁。
常见的工程控制措施包括安装安全防护设备、改进工作站设计、提供有效的排风系统等。
例如,对于噪声危险源,可以考虑在噪声源头设置隔音设备,减少噪声对周围人员的影响。
2.行政控制措施行政控制措施是指通过制定和执行相关规定、标准和程序来管理和控制危险源。
这包括培训教育、制定安全操作规程、设立救急设备和应急预案等。
例如,在工作场所使用有毒化学品时,可以制定相应的操作规程,指导员工正确使用,并提供必要的防护装备。
3.个体防护措施个体防护措施是指员工个人采取的措施,以减少危险源对自身的伤害。
这包括佩戴安全帽、眼镜、手套等个人防护装备,以及遵守相关的工作规范和操作规程。
例如,在高温环境下工作时,员工应佩戴防护面罩、防火服等,以保护头部和身体不受高温的侵害。
三、案例分析为了更好地理解危险源识别及控制措施的重要性,我们以一个公共场所的案例进行分析。
在某办公大楼中,火灾危险源普遍存在。
通过进行危险源清单和现场检查,可以发现潜在的火灾危险源包括电线老化、明火使用、烟雾报警系统故障等。
建筑施工现场危险源辨识及控制措施
建筑施工现场危险源辨识及控制措施建筑施工现场危险源辨识及控制措施是确保施工人员和周围环境安全的重要工作。
在建筑施工现场中存在着多种危险源,包括高处坠落、起重吊装、电气设备、机械设备、化学物质等。
以下是对这些危险源的辨识和相应的控制措施:1.高处坠落辨识:通过施工计划和现场勘察,确定存在高处坠落风险的区域,例如悬挑楼板、吊篮和斜坡等。
控制:建立安全警戒线,安装护栏、安全网和脚手架等,设置安全防护设备,提供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安全带、安全帽等。
2.起重吊装辨识:根据施工现场的需求和设计要求,确定是否需要进行起重吊装工作,并对起重吊装设备、材料和人员进行评估。
控制:对起重吊装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合理选择起重吊装设备,确保其稳定性和可靠性;培训和指导相关的工作人员,制定起重吊装操作规程,并设置作业区域的警戒线和禁止入内的标志。
3.电气设备辨识:对施工现场使用的电气设备进行检查和评估,确定存在的电气设备安全隐患。
控制:定期检查和维护电气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采取防水、防尘等措施,保证电气设备的安全使用;对工作人员进行电气安全培训,防止触电事故的发生。
4.机械设备辨识:对施工现场使用的各类机械设备进行检查,确认存在的安全隐患。
控制:对机械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提供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安全帽和防护眼镜等;对工作人员进行机械设备操作培训,确保他们了解机械设备的操作方法和安全规定。
5.化学物质辨识:识别现场施工中使用的化学物质,评估其对施工人员和周围环境的潜在危害。
控制:采取必要的措施,如通风设备、防护措施、防护装备和个人防护装备等,减少或防止化学物质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合理存储和处置废弃的化学物质;提供相关的培训,让施工人员了解化学物质的危害和应对方法。
除了上述危险源的辨识和控制措施,还需要建立现场安全管理制度和规定,对施工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素养。
危险源识别和控制措施
危险源识别和控制措施危险源识别是指对工作场所、设备、物质、环境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评估,以确定可能引发事故和伤害的潜在风险因素。
在进行危险源识别时,应该以现场勘查、数据分析、文献研究等方式为基础,综合评估风险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
常见的危险源包括:1.机械设备:一些设备可能存在设计缺陷、磨损、松动等问题,导致操作者受伤。
应定期检查设备的工作状态,确保其正常运行,并为员工提供必要的防护装备。
2.化学品:一些有害物质可能对人体产生毒性、刺激性或腐蚀性的影响。
员工应接受相应的培训,了解并正确使用化学品,并且必须遵守相应的安全操作规程。
3.高处作业:在高处作业时,存在坠落、滑倒、失衡等风险。
必须为员工提供必要的安全护栏、安全带等保护措施,并确保设备的可靠性。
4.火灾和爆炸:火灾和爆炸可能由电器设备的故障、易燃物料的存在、不当处理可燃气体等原因引起。
应制定相应的火灾风险管理计划,包括消防设备、员工培训和应急计划等。
5.生物危险:一些工作场所可能暴露于病毒、细菌、寄生虫等生物危害。
必须加强卫生和通风措施,并提供相应的防护装备和培训。
针对以上危险源,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控制措施:1.风险评估和管理计划:根据危险源识别的结果,制定有效的风险管理计划,明确各种危险源的风险等级和应对措施,并将其纳入管理体系。
2.员工培训:向员工提供必要的培训,使其了解和掌握危险源的相关知识和操作技巧,以及相应的应急处置措施。
3.工艺改良:通过改进工艺流程,降低危险源的风险。
例如,采用闭路控制系统、自动化设备等,避免员工直接接触危险环境。
4.安全设备和防护措施:提供必要的安全设备和个人防护用品,如安全护栏、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等,并保持其正常工作状态。
5.规程和标准操作程序:开发并实施合适的规程和标准操作程序,确保员工按照安全的工作方法进行操作。
6.定期检查和维护:对设备和工作环境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符合安全标准,并及时修复或替换存在问题的设备。
危险源辨识及控制措施
危险源辨识及控制措施
危险源辨识及控制措施如下:
一、高空作业、高空坠落;
预控措施:高处作业施工时必须佩戴好安全带,并正确悬系好安全带。
二、临电使用、预防触电;
预控措施:正确使用临电设施、设备,严禁非电工操作,严禁私自合闸接线,电气设备应具有可靠的二次接地,施工时应具有防护设施和器具,穿绝缘鞋、戴绝缘手套。
三、物体打击、预防磕碰;
预控措施:施工时应做到三不伤害,必须戴好安全帽,系好帽带,严禁向下抛扔任何施工材料和其他物体。
四、禁止吸烟、禁止明火作业、预防火灾;
预控措施:进入施工现场严禁吸烟,各项电气焊作业施工必须开具动火作业票,施工时具有看火人和灭火措施等。
五、机械伤害、预防机械事故伤害;
预控措施:机械使用应设置专人进行操作,并应持证上岗。
六、电葫芦、吊装作业;
预控措施:吊装作业前,应做好各项检查工作,设置专人员操作,必须持【有效证件】上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一、危险源辨识、评价及监控措施二、重大危险源清单三、重大危险源监控措施方案危险源辨识、评价及监控措施可能导致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上述情况的组合所形成的根源或状态称为危险源。
为了坚决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保护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依据现代安全管理的理论,应根据企业的施工特点,依据承包工程的类型、特征、规模及自身管理水平等情况,辨识出危险源,列出清单,并对危险源进行逐项评价,将其中导致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较大,且生产安全事故发生会造成严重后果的危险源定义为重大危险源,如可能出现的高处坠落、物体打击、坍塌、触电、中毒以及其他群体伤害事故的状态。
同时必须建立管理档案,其内容包括危险源的识别、评价结果和清单。
对重大危险源可能出现伤害的范围、性质和时效性,制定消除和控制的措施,并制定相应的管理方案和应给予安,且纳入企业安全管理制度、员工安全教育培训、安全操作规程或安全技术措施中。
1、危险源的辨识危险源辨识应全面、系统、多角度、不漏项,重点放在能量主体,危险物及其控制和影响因素上。
2、危险源的辨识范围①单位工程在其生产活动中,因自身活动,产品或服务而产生的危险源,包括:a) 施工准备阶段的危险源;b) 基础施工阶段的危险源;c) 结构施工阶段的危险源;d) 装修施工阶段的危险源;e) 设备安装阶段的危险源;f) 工程验收交付阶段危险源;g) 停止施工阶段的危险源。
②相关方(包括供货方、分承包合同方、劳务方等)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的危险源,包括:a) 材料供应方提供原材料及产品的危险源;b) 工程分包方在施工活动中的危险源;c) 设备租赁方的设备在运行过程中的危险源;d) 劳务方在施工过程中的危险源;c) 其他相关方(参观、访问、检查、实习)活动中的危险源。
③考虑三种状态下的危险源a) 正常施工情况下的危险源;b) 异常施工情况下的危险源;c) 紧急情况(如火灾、爆炸、抢险等)的危险源。
④考虑三种时态下的危险源a) 过去曾出现的危险源;b) 现在正在发生的危险源;c) 将来可能出现危险源。
根据建筑施工特点,对现有的或计划中的作业环境和施工组织中存在的危险源和风险进行辨识、预测和评价。
3、危险源的辨识时间各施工工程应根据本施工阶段所涉及的危险源分阶段辨识。
可分为:地下室施工阶段、结构施工阶段、装修阶段。
4、危险源的辨识方法可采用沟通与交流、现场调查与观察,查阅有关记录分析、安全检查法、作业条件的危险程度评价等方法。
5、危险源的风险评价①风险评价方法根据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和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进行风险评价。
用直接判断法(优先)和D=LEC计算方法确定风险等级。
A、优先采用直接判断法评价,对下述情况可直接定为较高级别的风险a) 不符合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和标准的;b) 曾发生过事故,现在尚无合理、有效控制措施的:c) 直接观察到存在潜在重大风险(火灾、爆炸等)的。
B、采用以下方法定量计算每一种危险源带来的风险D=LEC式中:D——风险值;L——发生事故可能性的大小;E——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程度C——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a) 当用概率来表示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大小(L)时,绝对不可能发生事故概率为0,而必然发生事故的概率为1。
然而,从系统安全角度考察,绝对不发生事故是不可能的,所以人为地将发生事故可能性极小的分数为0.1,而必然要发生事故的数值定为10,介于这两种情况之间指定为若干中间值,如表1。
发生事故的可能性(L)表1b) 当确定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程度(E)时,人员出现在危险环境中的时间越多,则危险性越大,规定连续出现在危险环境的情况定为10,而非常罕见地出现在危险环境中为0.5,介于两者之间的各种情况规定若干个中间值,如表2: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程度(E)表2c) 关于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C),由于事故造成的人身伤害与财产损失变化范围很大,因此规定其数值为1~100。
把需要救护的轻微伤害或较小财产损失值定为1,把造成多人死亡或重大财产的可能性分数值定为100,其他情况的数值均为1—100之间,如表3:发生事故可能产生的后果(C)表3d) 风险值(D)求出后,按表4内容作为确定风险级别界限值及相应风险控制策划的依据。
(这个界限值并不是长期固定不变,在不同时期,公司应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风险级别的界限值,以符合持续改进的思想)。
危险等级划分(D) 表4表中:A、不可承受风险:极其危险,不能继续作业,事故的潜在危险性很大,并难以控制,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极大,一旦发生事故将造成伤亡风险。
B、重大风险:高度危险,需要立即整改,事故的潜在危险性较大,较难控制,发生频率较高或可能性较大,容易发生重伤或多人伤害;或者造成多人伤亡,但事故发生可能性为一般风险。
C、中度风险:显著危险,需要整改,虽导致事故可能性小,但经常发生事故或未遂过失,潜伏有伤亡事故发生的风险。
D、可承受风险:一般危险,需要注意。
具有一定危险性,虽然重伤可能性较小,但有可能发生一般伤害事故的风险。
E、可忽视风险:稍有危险,危险性小,不会伤人的风险。
②风险评价要联系生产的实际,参照已往的经验和控制效果进行,既要分析可能发生事故后果,更要实事求是地分析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还要考虑需要采取对应措施与能力相适应,风险级别是综合分析评价的结果。
6、危险源的风险控制策划①风险控制措施包括:a) 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目标和管理方案用于控制现有防护措施难以奏效的重大危险源,或用于事故预防的持续改进。
需要进行一定的资金投入,建设一些安全技术设施。
b) 运行控制程序通过加强管理,用于控制正常生产活动中的重大危险源。
企业自身的重大危险源采用控制程序;相关方在企业生产活动中的重大风险采用管理程序。
c) 应急准备和响应程序通过加强并规范管理,用于控制紧急、异常、突发性的重大风险(如高处坠落、坍塌、物体打击、触电、火灾、爆炸等)。
②风险评价结果、策划风险控制措施风险控制措施策划表表5③风险控制的措施计划应在实施前针对以下内容进行评审,a) 计划的控制措施方案能否将风险降低于可允许水平;b) 是否产生新的危险源;c) 是否适用,便于实施。
7、企业工程项目部根据工程形象进度进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调查表》汇总,并按风险评价结果(直接判断或D>160)制定《重大危险源清单》。
8、企业工程项目部应根据“重大危险源”的风险,分别纳入目标管理,组织各单位(科室)制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编制《与风险有关的运行控制程序》、《应急准备和响应控制程序》和相关的管理制度,对危险源实施有效的控制。
9、企业各单位(科室)应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如工艺、设备、技术、产品等发生变化时),对危险源清单及时更改并将更改信息及时传递至工程项目部。
项目部应依据更改情况作出新的风险控制安排。
10、相关记录①《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调查表》②《重大危险源清单》③《危险源汇总登记表》企业重大危险源清单重大危险源监控措施方案根据对本企业的危险源辨识与危险评价调查,确定本企业的重大危险源清单。
为了控制重大危险源的产生,减少施工现场的安全事故的发生,制定本管理方案。
一、安全管理的管理办法:1、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在签定工程经济承包中有安全生产指标;制定各工种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按国家要求配备安全员;对现场管理人员进行责任制考核。
2、制定安全管理目标:(杜绝死亡事故、重伤事故的发生,年一般事故不超过1.5‰;职业病发生率为零。
)安全责任目标进行分解,按分解的责任进行考核。
3、根据工程施工的特点,由技术部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安全技术措施方案、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和其它方案)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批、批准;对专业性较强的项目,编制专项安全技术方案;认真落实安全技术措施方案中的各项措施,并走在施工进度的前面。
4、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全面、具体、有针对性的做好分部(分项)的安全技术措施交底,履行签字手续。
对专业性较强的分布(分项)进行单项交底。
5、落实安全检查制度。
做好日常的安全检查和专项安全检查,对存在的隐患应定人、定时间、定措施进行整改;做好检查记录,履行签字手续。
6、落实安全教育制度。
针对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安全教育;(高处作业、机械设备的运转情况、各项安全管理制度)督促各班组进行岗位安全教育。
(操作规程、作业环境、个人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
7、落实班前安全活动制度。
上班前班组负责人应在布置生产的同时交代安全工作,注意事项,确保安全生产顺利进行,杜绝事故的发生。
8、凡从事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专门机构进行安全技术培训,取得操作证后,方可上岗;按期接受政二、机械伤害的管理办法:1、卷扬机安装平稳牢固、周围排水畅通、地锚设置可靠,搭设防护棚。
操作台搭设在视野开阔的地方。
作业前检查卷扬机与地面的固定,弹性连轴器不得松旷。
检查安全装置、防护设置、电气线路、接地或接零线、制动装置和钢丝绳等,全部合格后方可使用。
钢丝绳与转筒及吊笼连接牢固,不得与机架和地面摩擦。
卷筒上的钢丝绳排列整齐,当重叠或斜绕时,停机重新排列,禁止在转动中用手拉脚踩钢丝绳。
在卷扬机制动操作杠的行程范围内,不得有阻碍物或阻卡现象。
物料提升后,操作人员不得离开卷扬机,物件或吊笼下面禁止停留或通过。
休息时将物件或吊笼降至地面。
作业中发现异响、制动不灵、制动带或轴承等温度剧烈上升等异常情况时,立即停机检查,排除故障后方可使用。
作业中停电时,立即切断电源,将提升物件或吊笼降至地面。
作业完毕,将提升吊笼或物件降至地面,并切断电源,锁好开关箱。
接规定要求经常对卷扬机进行加油,保养。
2、插入式震动器的电动机电源安装漏电保护装置,接地接零安全可靠。
操作人员穿戴绝缘鞋和绝缘手套。
电源线应满足操作需要的长度,电缆线上不得堆压物品或让车辆挤压,禁止用电缆拖拉或吊挂震动器。
作业时,震动棒软管的弯曲半径不得小于500毫米,并不得多余两个弯,操作时将震动棒垂直沉入混凝土中,插入深度不应超过棒长的3/4,不宜触及钢筋、芯管及预埋件。
作业停止需移动震动棒时,先关闭电动机,再切断电源。
不得用软管拖拉电动机。
3、钢筋切断机接送料台面应与切刀下部保持水平,工作台的长度可根据加工材料长度确定。
启动前检查并确认切刀无裂纹,刀架螺栓紧固防护罩紧固,调整齿轮齿口间距,调整切刀间距。
机械未达正常转运时,不得切料。
切料时,应使用切刀的中、下部,紧握钢筋对准刃口迅速投入,操作人员站在固定刀片一侧用力压住钢筋,防止钢筋末端弹出伤人。
严禁用两手在刀片两边握住钢筋俯身送料。
运转中,禁止用手直接清除切刀附近的断头和杂物,钢筋摆动周围和切刀周围,不得停留非操作人员。
作业后,切断电源,用钢刷清除刀片间的杂物,进行整机清洁润滑。
4、砂浆搅拌机固定牢固,作业前检查并确认传动机构、工作装置、防护装置等牢固可靠,三角带紧度适当,搅拌叶旋转方向正确后进行加料、加水搅拌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