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凝血五项活化部分凝血活酶 凝血酶原时间 d-二聚体
凝血五项包括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以及D-二聚体、凝血酶原时间。
1.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正常值是31-43秒,超过10秒以上有临床意义。
反映的是内源性凝血途径指标。
2.凝血酶时间,正常值为16-18秒,超过正常值三秒以上有临床意义。
反映
的是纤维蛋白原的浓度是否正常。
3.纤维蛋白原,正常成年人纤维蛋白的浓度为2-4g/L,高于或者是低于正常
范围都属于异常情况。
4.D-二聚体,正常值为阴性,如果检验结果是阳性,表明体内存在凝血的情
况。
它反映的是机体是否存在凝血过程。
5.凝血酶原时间,正常值为11-13秒,超过三秒以上表示异常。
它反映的是
外源性凝血途径指标。
血栓检测标准正常值
血栓检测标准正常值血栓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它可以导致心脏病、中风甚至死亡。
因此,及时检测血栓并了解血栓的正常值对于预防和治疗血栓相关疾病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血栓检测的标准正常值,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预防血栓相关疾病。
1. 血小板计数。
血小板计数是检测血栓的重要指标之一。
正常情况下,成年人的血小板计数在150-400×10^9/L之间。
血小板计数的增高可能意味着存在血栓形成的风险,而血小板计数的降低则可能导致出血倾向。
因此,了解自己的血小板计数是非常重要的。
2. 凝血酶原时间(PT)。
凝血酶原时间是检测凝血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正常情况下,凝血酶原时间在11-13.5秒之间。
凝血酶原时间的延长可能意味着凝血功能受损,增加了血栓形成的风险。
因此,定期检测凝血酶原时间对于预防血栓相关疾病非常重要。
3.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也是检测凝血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正常情况下,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在25-35秒之间。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的延长可能意味着凝血功能受损,增加了血栓形成的风险。
因此,定期检测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同样对于预防血栓相关疾病非常重要。
4. D-二聚体。
D-二聚体是一种血栓溶解产物,可以帮助诊断血栓相关疾病。
正常情况下,D-二聚体的浓度应该在0-0.5 mg/L之间。
D-二聚体的增高可能意味着存在血栓形成的风险。
因此,定期检测D-二聚体的浓度对于了解自身血栓风险非常重要。
5. 血清纤维蛋白原。
血清纤维蛋白原是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后释放的一种蛋白质,也是检测血栓形成的重要指标之一。
正常情况下,血清纤维蛋白原的浓度在2-4 g/L之间。
血清纤维蛋白原的增高可能意味着存在血栓形成的风险,因此定期检测血清纤维蛋白原的浓度对于预防血栓相关疾病非常重要。
总结。
了解血栓检测的标准正常值对于预防和治疗血栓相关疾病非常重要。
通过定期检测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D-二聚体和血清纤维蛋白原的浓度,可以及时发现血栓形成的风险,从而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53
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53
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是用来评估凝血系统功能的一种常规检查。
正常情况下,成年人的APTT在 25-35 秒之间。
当APTT 值偏高时,可能表示凝血功能异常或者出血倾向。
53秒的APTT值明显偏高,可能暗示着凝血系统的异常。
这种异常可能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包括遗传性凝血因子缺陷、血液疾病、肝脏疾病、血液稀释剂的使用或其他药物影响等。
因此,53秒的APTT值需要进一步的临床评估和检查,以确定具体的原因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需要注意的是,APTT值的解释应该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病史以及其他相关检查结果来综合分析,不能仅凭一个指标就做出诊断或治疗决定。
最终的诊断和治疗方案需要由专业医生根据全面的评估来制定。
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检测介绍
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检测介绍用途液体试剂,提纯的大豆和兔脑磷脂,以及血浆激活物。
是一种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试剂,对狼疮样抑制剂的敏感性升高,用于测定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和其它需要使用活化部分凝血活酶试剂的凝固方法。
概要和原理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是一种全球通用的筛查方法,主要用于内源性凝血途径异常的评价,也用来检测因子Ⅱ、Ⅴ、Ⅹ或者纤维蛋白原等严重的功能障碍。
APTT还广泛用于普通肝素疗效的监测方法中,血液凝固时间延长与肝素的水平成正比。
在口服抗凝剂的患者中,血液循环中因子Ⅱ、Ⅶ、Ⅸ和Ⅹ的水平受到抑制,导致APTT延长。
非特异性抑制剂,如狼疮样抗凝剂,能使APTT延长,但是,此类影响是可变的,而且通常认为与所采用的APTT试剂的性能有关。
总之,APTT是一种重要的临床筛查试验,广泛应用于诊断凝血障碍性疾病、出血和血栓性疾病的治疗监测。
方法原理孵育血浆、适当量的磷脂和表面激活剂能够激活内源凝血系统因子。
添加的钙离子能触发凝血过程,然后测定凝固时间。
标本采集及准备将9份新鲜病人血液和1份0.11或0.13mol/L的枸橼酸钠(3.2或3.8%)混合。
商品化真空采血管含有指定抗凝剂,按血凝研究注意事项使用。
对于特殊的研究,采集技术必须很好。
采集后,立即于室温下按1500转/分,至少离心15分钟离心血液标本。
保存于室温下密封试管中。
若立即进行检测,则血浆可以不分离。
否则,需将血浆与血细胞分离。
分离血浆时,需使用塑料移液器,将其移至塑料试管中。
请勿冰冻。
非肝素化血浆应在采血后4小时内检测。
含有普通肝素的血浆应在采血后1小时内离心,室温下保存,4小时内检测。
乏血小板血浆可在≤-20℃冷冻条件下保存2周。
冰冻血浆应在37℃快速融解,轻柔混匀,立即检测。
样本在37℃下不得超过5分钟。
关于样本准备与保存的详细信息请参考CLSI文件H21-A5。
操作方法每个实验室必须测定其自身测试系统的最佳加热-活化时间。
出凝血功能常规检查结果判断
出凝血功能常规检查结果判断凝血功能常规检查是用来评估病人的凝血功能状态的一项检查项目。
它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小板计数(PLT)和纤维蛋白原测定(FIB)等指标。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测定和判断,我们可以得出病人的凝血功能状态,从而为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在判断凝血功能常规检查结果时,我们可以参考以下几个方面:1.凝血酶原时间(PT):PT是评估凝血因子外源途径的时间指标,常用来评估凝血酶凝血酶原途径。
通常情况下,PT值在12-14.5秒之间是正常的。
如果PT值延长,可能说明凝血因子的活性降低,如维生素K缺乏、肝功能异常、凝血因子缺乏等。
另外,抗凝血药物使用也会导致PT延长。
2.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APTT是评估凝血因子内源途径的时间指标,常用来评估凝血因子的活性。
正常情况下,APTT值在28-40秒之间是正常的。
如果APTT值延长,可能说明凝血因子的活性降低,如凝血因子缺乏、遗传性凝血因子缺乏症、抗凝血药物使用等。
3.血小板计数(PLT):PLT是评估血小板数量的指标。
正常情况下,PLT值在150-450×10^9/L之间是正常的。
如果PLT值降低,可能说明血小板减少或功能受损,如血小板生成减少、血小板破坏增加等。
另外,一些药物的使用也会导致PLT值降低。
4.纤维蛋白原测定(FIB):FIB是评估纤维蛋白原水平的指标。
正常情况下,FIB值在2-4g/L之间是正常的。
如果FIB值降低,可能说明纤维蛋白原合成减少,如肝功能异常、营养不良等。
在判断凝血功能常规检查结果时,我们还需要结合病人的具体临床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因为凝血功能异常可能与多种疾病和因素相关,如肝病、肾病、恶性肿瘤、感染等。
此外,药物的使用也可能影响凝血功能的测定结果。
因此,在判断凝血功能检查结果时,我们还需要了解病人的既往病史、用药史、症状和体征等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偏长的解决方法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偏长的解决方法说到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很多人可能会觉得有点儿晦涩难懂。
简单说来,就是我们在检查血液凝固功能时,得看一个叫做“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的指标。
这时间偏长,意味着血液凝固的速度有点儿慢。
咋回事呢?可能是血液中某些成分出了问题,或者有些药物影响了血液的正常凝固功能。
就像你家里水龙头漏水,水流得慢,时间一长,漏水的地方就有点麻烦了,得想办法处理。
别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偏长其实是个警示信号,提醒咱们身体有点不太对劲。
常见的原因有很多,像是肝脏功能不好、血液里某些凝血因子缺失,或者吃了某些抗凝药,甚至有些病症也可能造成APTT延长。
不少人可能会想:“那我怎么办?”别急,咱一块儿理清楚,这个问题能通过调整饮食、用药等方法来解决。
得看看咱身体的基本情况,尤其是肝脏。
咱们的肝脏可是凝血因子制造厂,要是肝脏出问题,凝血因子的数量就会减少,凝血时间自然就拉长了。
那咋办呢?最简单的办法就是保持肝脏的健康,少喝酒、少吃油腻食物,保证肝脏不至于超负荷工作。
肝脏这块就像你家的电池,如果长时间不给它充电,早晚得瘫痪。
所以,日常养肝就很重要,适当运动,别熬夜,保证充足的休息,帮助肝脏恢复活力。
得留心是不是服用了某些药物,特别是抗凝血药。
这类药物能让血液流得比较慢,从而延长APTT的时间。
比如像华法林、阿司匹林之类的,咱们平时拿它们当消炎药用得很广泛,但有时候用多了,它们就可能带来“副作用”,让凝血功能受影响。
如果是因为这些药物引起的,那可以通过调整药物的剂量或者换成其他药物来解决问题,前提是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有些疾病也会导致APTT时间延长,比如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血友病等等。
这些病症比较复杂,不是靠自己随便调整就能解决的。
所以如果检查结果显示APTT偏长,还是得去医院找专业的医生,做个详细的检查,看看是不是某种疾病导致的。
别忘了日常饮食的调整。
像维生素K就是血液凝固的好帮手,它能帮助我们血液更快凝固。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测定标准操作规程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测定标准操作规程1.检验原理:待测血浆加入糅花酸激活剂及脑磷脂(部分凝血活酶),37℃温育一定时间,激活内源凝血因子刈,XI等,在Ca?+参与下,最终使纤维蛋白原转变为不溶性纤维蛋白。
在光学比浊法仪器上测定加入CaCl2凝固所需的时间,即为待测血浆的APn.2.试剂主要组成成分RI:APTT试剂:糅花酸、兔脑磷脂;R2:CacI2溶液:25mmol∕L氯化钙。
3.样本要求3.1.采集静脉血,立即按9份血:1份抗凝剂比例与0.109mol∕L枸檬酸钠充分混合均匀。
室温300OrPm离心12分钟,上层淡黄色液体为待检的乏血小板血浆。
3.2血浆室温放置,宜在2小时内检测。
3.3血浆若不能及时检测,用塑料吸管分离,-20℃可保存2周。
测定前37℃快速融化,轻微混匀后立即检测。
4.检验方法: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测定(详见雷杜RACT830标准操作规程)5.参考区间:24—36秒6.检验结果的解释6.1报告APTT秒数(三)和/或比值,检验结果与各实验室的参考值范围相关。
7.2口服肝素、香豆素类药物会使APTT延长。
8.检验方法的局限性8.1凝血过程包括从因子激活到纤维蛋白形成的一系列反应。
因此,检验结果可能受到治疗药物(干扰物)、检验操作、检验系统等因素的影响,应考虑这些因素。
8.2试剂被污染,或者样品杯、吸管等被凝血剂/抗凝剂污染,会导致凝血异常,需严格控制。
9.产品性能指标重复性:用质控血浆重复测试所得结果的变异系数(CV)应不超过3.8%。
10临床意义APTT测定是内源性凝血系统较敏感和常用的筛选试验,也可作为内源性途径凝血因子的定量试验,可检测除Vil因子外的其他血浆凝血因子,特别是用于因子VIIIIXXII和前激肽释放酶的测定。
同时,APTT测定可用于肝素治疗监控。
APTT延长:见于凝血因子IIVVfflIXXIXII减低,纤维蛋白原缺乏症,纤溶活力增强,抗凝物质存在,是监控肝素治疗的重要指标。
凝血常规项目危急值
凝血常规项目的危急值可能因实验室和机构的标准不同而有所差异,但一般来说,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危急值范围:
1.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正常范围是25-37秒,危急值可能被认为是超过40秒或者更短。
2. 凝血酶原时间(PT):正常范围是11-14.5秒,危急值可能被认为是超过18秒或者更短。
3. 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正常范围是0.8-1.2,危急值可能被认为是超过1.5或者更低。
4. 纤维蛋白原(FIB):正常范围是2-4 g/L,危急值可能被认为是低于1 g/L或高于6 g/L。
5. 血小板计数(PLT):正常范围是150-450 x 10^9/L,危急值可能被认为是低于50 x 10^9/L 或高于700 x 10^9/L。
请注意,这些值仅供参考,具体危急值应由医生或者实验室专业人员确定。
凝血四项操作方法
凝血四项操作方法凝血四项是一种常用的血液检查项目,用于评估出血和血液凝聚功能。
其包括四个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和血小板计数(PLT)。
操作方法如下:1. 凝血酶原时间(PT):- 准备一根清洁的皮肤穿刺器、一支无菌试管和一根无菌的塑料吸管。
- 用皮肤穿刺器抽取适量的患者静脉血样。
- 将血液样本滴入无菌试管中。
- 在试管中加入适量的凝血酶原时间试剂,并迅速混匀。
- 将试管放入恒温水浴中,在37摄氏度下孵育一定时间后,观察凝血的时间。
2.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准备一根清洁的皮肤穿刺器、一支无菌试管和一根无菌的塑料吸管。
- 用皮肤穿刺器抽取适量的患者静脉血样。
- 将血液样本滴入无菌试管中。
- 在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试剂,并迅速混匀。
- 开始计时,同时观察试管中血液凝聚的时间。
3. 纤维蛋白原(FIB):- 准备一根清洁的皮肤穿刺器、一支无菌试管和一根无菌的塑料吸管。
- 用皮肤穿刺器抽取适量的患者静脉血样。
- 将血液样本滴入无菌试管中。
- 在试管中加入适量的纤维蛋白原试剂,并迅速混匀。
- 观察试管中血液中纤维蛋白原的凝聚情况。
4. 血小板计数(PLT):- 准备一根清洁的皮肤穿刺器、一支无菌试管和一根无菌的塑料吸管。
- 用皮肤穿刺器抽取适量的患者静脉血样。
- 将血液样本滴入无菌试管中。
- 使用血小板计数仪具体测量血液中的血小板计数。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方法仅为一般操作流程,具体操作需根据实验室设备和试剂的要求进行。
在操作过程中需要保持操作无菌、准确掌握试剂用量、注意操作时间等,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此外,还需要合理的样本采集、保存和处理,以确保血液样本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最后,操作完毕后要对操作用具进行适当的处理和清洁,以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名词解释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名词解释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是在体外模拟体内内源性凝血的全部条件,测定血浆凝固所需的时间,反映内源凝血因子是否异常,是凝血四项的指标之一。
广泛用于普通肝素的抗凝治疗监测,但对于低分子肝素的检测不敏感。
抽血前1天不吃过于油腻、高蛋白食物,避免大量饮酒,检测前1天的晚8时以后,应开始禁食2小时,以免影响检测结果,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检查当天,最好穿着宽松的衣服(如运动服),不要穿袖口过小、过紧的衣服,以免造成抽血困难。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主要见于血友病A、血友病B、肝脏疾病、肠道灭菌综合征、口服抗凝剂、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轻型血友病;FXI、FXII缺乏症;血中抗凝物质(凝血因子抑制物、狼疮抗凝物质、华法林或肝素)增多;大量输注库存血等。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缩短主要见于高凝状态、血栓栓塞性疾病等。
凝血五项活化部分凝血活酶 凝血酶原时间 d-二聚体
凝血五项活化部分凝血活酶凝血酶原时间d-二聚体凝血是机体生理反应中的一个重要过程,旨在维持血管的完整性,防止出血。
凝血过程涉及一系列复杂的信号通路和蛋白质相互作用。
凝血五项指的是常用于评估凝血系统功能的五个指标,分别为活化部分凝血活酶(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和血小板计数(PLT)。
在这五项指标中,活化部分凝血活酶(APTT)是衡量凝血系统内在凝血通路功能的关键指标之一。
它是通过观察血浆中凝血酶原激活后形成的血凝块的速度来测定的。
APTT测试主要用于评估血液凝固的偏向性和发生凝血的风险,特别是在手术前评价出血风险、监测抗凝治疗(如肝素治疗)的疗效以及筛查患有血液凝固因子缺陷或出血性疾病的人群。
凝血酶原时间(PT)是衡量凝血系统外在凝血通路功能的指标之一。
它是通过观察血浆中的凝血酶原在凝血因子和钙离子的作用下转变为凝血酶所需的时间来测定的。
PT测试主要用于评估凝血因子中的凝血酶原、纤维蛋白原及凝血酶抑制物质的变化。
通过PT值的测定,可以判断凝血酶原在凝血过程中是否被有效地转变为凝血酶,从而了解凝血与抗凝平衡的状态。
凝血酶时间(TT)是指凝血酶从形成到起始凝聚所需的时间。
TT测试主要用于评估凝血酶的形成和促进纤维蛋白原聚合的能力。
正常的TT值范围是15-18秒,如果TT值延长表明存在凝血异常。
纤维蛋白原(FIB)是血液中最重要的凝血蛋白之一。
它是一种由肝脏合成的溶解性蛋白质,可以转化为纤维蛋白,参与血液凝固过程中血栓的形成。
FIB测试主要用于评估肝脏功能,以及明确血凝块的形成与溶解的平衡状态。
血小板计数(PLT)是指在特定体积的血液中血小板的数量。
血小板是血液中的一种细胞片段,起着重要的血液凝固和止血作用。
PLT测试主要用于评估血小板数量的变化,以及评估出血和血栓形成的风险。
在临床实践中,凝血五项是常规的凝血功能检查指标,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凝血状态,及时发现凝血功能异常以及判断出血和血栓的风险。
G-血凝快力学强度参考值
G-血凝快力学强度参考值
凝血因子测定:
1、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秒数:25-37,需与正常对照比较超过10s以上异常。
2、凝血酶原时间(PT):秒数:11-14,需与正常对照超过3s 以上异常。
活动度:80-120%INR:0.8-1.2。
3、纤维蛋白原(FIB):2-4g/L纤维蛋白溶解检测。
4、凝血酶时间(TT):秒数:12-16需与正常对照超过3s以上异常。
各项意义:
APTT:主要反映内源性凝血系统状况,常用于监测肝素用量。
增高见于血浆因子Ⅷ、因子Ⅸ和因子XI水平减低:如血友病A、血友病B及因子XI缺乏症;降低见于高凝状态:如促凝物质进入血液及凝血因子的活性增高等情况;
PT:主要反映外源性凝血系统状况,其中INR常用于监测口服抗凝剂。
延长见于先天性凝血因子Ⅱ、Ⅴ、Ⅶ、Ⅹ缺乏及纤维蛋白原缺乏,后天凝血因子缺乏主要见于维生素K缺乏、严重的肝脏疾病、纤溶亢进、DIC、口服抗凝剂等;缩短见于血液高凝状态和血栓性疾病等;
FIB:主要反映纤维蛋白原的含量。
增高见于急性心肌梗死;减低见于DIC消耗性低凝溶解期、原发性纤溶症、重症肝炎、肝硬化;
TT:主要反映纤维蛋白原转为纤维蛋白的时间。
增高见于DIC纤溶亢进期,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异常血红蛋白血症,血中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S)增高;降低无临床意义。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
** 医院文件编号:
输血科参比实验室
版序: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APTT )页码:第1页,共1页
[检测原理]
在37P下以白陶土激活因子和以脑磷脂(部分凝血活酶)代替血小板提供凝血的催化表面,在Ca2 +参与下,观察乏血小板血浆凝固所需时间,是内源凝血系统较敏感和常用的筛选试验。
[试剂与仪器]
1,试剂:
(1),鞣化酸或2.40g/L白陶土--脑磷脂的混悬液。
( 2 ), 0.025mol/L氯化钙溶液。
2,仪器:
ACL90全自动血液凝固分析仪。
[质量控制品]
Hemosil血凝质控物。
[标本采集与处理]
用血凝试验专用1: 9枸橼酸钠抗凝真空采血管抽取静脉血,轻摇抗凝° 30r/min离心、10 min,获乏血小板血浆。
[操作步骤]
1,标本编号后,放在分析仪样品架上。
2,编入样品编号,须检项目及其它。
3,启动分自动分析仪进行检测。
[质量控制]
1,每天同步进行三种质控物检测,以控制室内检测质量,及时发现失控原因,并及时纠正。
2,参加室间质评工作,以使结果与全国水平一致。
3,每批试剂使用前必须应用标准品,质量控制品进行试剂评价。
4,为保证标本质量,统一使用一次性真空采血管采血。
[参考范围]
男性 31.5--43.5s,女性 32--43s。
待测者的测定值较正常对照值延长超过10s以上才有病理意义。
[临床意义]
用于手术前检查内源性途径凝血因子一VIII、IX、XI、XII;是监测肝素的首选指标,凝血因子治疗以及检测狼疮抗凝物的主要手段。
临床检验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血浆鱼精蛋白副凝试验等凝血指标参考值、临床意义及干扰因素
临床检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抗凝血酶、血浆鱼精蛋白副凝试验等凝血指标参考值、临床意义及干扰因素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❶参考值。
20-40 s❷临床意义APTT 检测是目前临床最常用的内源凝血系统筛查试验,用于APTT 定量分析和凝血因子Ⅷ、Ⅸ、Ⅺ、Ⅻ的活性分析,还可用于肝素治疗监测。
APTT 延长:1. 血友病 A、B,凝血因子Ⅵ、Ⅶ缺乏症,血管型血友病(vWD)。
2.严重肝脏疾病、阻塞性黄疸、新生儿出血病、纤维蛋白原缺乏血症等。
3.原发性和继发性纤溶活性增强:DIC,原发性后期及循环血液中含有 FDP/D-D。
4. 口服抗凝药,肝素治疗等。
5. 循环血液中含有抗凝物质:抗因子Ⅷ、Ⅸ抗体,狼疮抗凝物质等。
APTT 缩短:1.高凝状态: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高凝血期。
2.血栓性疾病:心肌梗死、脑血管病变、肺栓塞、深静脉血栓形成、妊娠期高血压、肾病综合征和严重灼伤等。
❸干扰因素1.标本采集管顺序错误,先采集含促凝剂或草酸盐、EDTA、肝素等抗凝剂的采血管;存在部分抽血困难的患者,使用含肝素抗凝的抽血针抽血后注射到柠檬酸钠抗凝管;肝素污染导致 APTT 延长。
2.标本采集不顺畅导致组织损伤,引起外源性凝血因子进入试管,导致 APTT 缩短。
3.输液过程中同侧采血,导致 APTT 延长。
4.采血量过多或过少导致抗凝剂比例变化,导致 APTT 延长。
5.标本黄疸、脂血可能会对部分检测方法产生影响,导致无法测得或假性升高。
6.标本采集后长时间放置,导致 APTT 延长。
7. 标本采集后处理不当,混匀时过分用力,使标本溶血,导致APTT 缩短。
血与抗凝剂未充分混匀,出现凝块,无法测出结果。
8. 标本离心力低、离心时间短,导致 APTT 结果降低。
9. 患者红细胞比容>0.55 或<0.25,调整抗凝剂比例进行校正。
10. 试剂配置以后未用完,与新批号试剂混合使用;部分检测试剂配置后需常温放置 5-10分钟,若没有常温放置,可能影响检验结果。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测定1. 实验原理将试剂加入抗凝血浆中,试剂中的微粒硅胶是血小板因子3的表面活性剂,与牛脑磷脂一同作用于内源凝血系统,当加入CaCl2后,开始凝集,产生纤维蛋白血凝块,通过660nm 光照射血浆,凝血过程中血浆的混浊度可以通过测量散射光光强度的改变来测定,然后通过标准曲线求出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2. 标本采集2.1 早晨空腹采血(空腹12小时左右),静脉采血。
2.23.8%(w/v)枸椽酸钠0.2ml+静脉血1.8ml,混匀。
3. 标本存放:全血贮存在4~10oC不超过2小时,最好1小时内(3000r/min×15min)分离血浆,此血浆在室温22~24oC下可存放2小时,在2~4oC可存放4小时,在-20oC 可存放2周,长时间保存需在冰冻条件下,在-70oC可存放6个月。
冷冻血浆融化时,应将盛血浆的容器置37oC水浴中,并轻轻摇动,使其迅速融化,以免凝血因子消耗,解冻后立即测试。
冷冻过的标本不能再次冷冻,否则结果不准确。
4. 标本运输:低温条件下运输。
5. 标本拒收的标准:抗凝剂不符合,采血量不准确,凝固,溶血,脂血标本不能作该项目检测。
6. 实验材料:6.1每个试剂均购自德国Dade Behring Marburg公司。
1)APTT测定试剂盒(代号P/N: 8468710)冻干脑磷脂 5瓶CaCl2 5瓶(25mmol/L)2)定标血浆Calibration Plasma(代号P/N: 20003700)3)正常质控血浆Normal control plasma(代号P/N: 20003110)4)低水平质控血浆Abnormal control plasma level I/Low(代号P/N: 20003210)5)高水平质控血浆Abnormal control plasma level II/High (代号P/N: 20003310)6)因子稀释液(代号P/N:9757600)6.2试剂准备用9mL NCCLS II型或相同质量的蒸馏水溶解1瓶冻干脑磷脂,盖上盖子,轻摇至完全溶解,置15~25oC30分钟,用前摇匀,勿用力振摇。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混合血浆纠正试验
四、 APTT纠正试验方法
(一) NPP的制备与保存
3、将源自每名供者的等体积血浆(建议等体积)合并到同一容 器中,混合后再次离心(离心力1500 × g,时间15 min)。最好 每次做APTT纠正试验前新鲜制备,也可分装至冻存管中冻 存(至少-20 ℃),使用时将冻存管取出后在37 ℃水浴中约 5~10min或至完全融化,并轻轻颠倒混匀后进行试验,禁止 反复冻融使用。应避免在37 ℃孵育时间不足或过长,否则可 能会因形成冷沉淀或热失活而导致凝血因子活性的损失。复 溶后应重新检测APTT, APTT需在正常参考范围内才可进行 纠正试验。
五、APTT纠正试验结果判断及分析
(一) APTT纠正试验结果判断
➢ (4)APTT4、APTT5、APTT7分别作为APTT1、APTT2、 APTT3的平行对照,以便于对实验条件进行监控。当后者相 比前者明显延长时,则提示实验过程中有不稳定因素,如孵 育温度超过可接受范围或者存在pH值的明显变化,那么有理 由认为该次试验的结果不可信,需要重新进行孵育试验。
混合血浆纠正试验的目的即是初步判断延长的血浆凝固时间 是由于缺乏凝血因子还是存在凝血抑制物所致,指导进一步 确诊凝血试验的选择。
混合血浆纠正试验主要应用于APTT当然也可应用于凝血酶 原时间( prothrombin time,PT)及凝血酶时间( thrombintime , TT)。
三、启动APTT纠正试验的时机
(二) APTT纠正试验的操作方法
③百分比纠正,法:百分比纠正法的公式为:%纠正 =[(APTT4-APTT6)/( APTT4-APTT5)] × 100%。
活化部分凝血酶活化时间
活化部分凝血酶活化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活化时间,这听起来像是个医学上的大名词,真的是让人有点懵。
但是别担心,我会用最简单的语言来给你捋一捋这回事儿。
想象一下,咱们的血液就像一支训练有素的队伍,每当身体受伤的时候,这支队伍就会迅速集合,准备出击。
而这个活化部分凝血酶活化时间,简单来说,就是测量这支队伍准备工作的时间。
想象一下你在家里招呼朋友来聚会,结果临时有点儿事情,像是烧水的时候发现没有水。
这时你得先跑去接水,才能把水烧开,聚会才能顺利进行。
这就有点儿像凝血过程中的那些“前奏”。
当身体受伤,血管破裂时,血液中的一些小“士兵”们就会立刻行动,准备开始凝血这个大工程。
可是,所有的士兵在行动之前,得先集合、动员,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这个过程的快慢,直接关系到你能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止血,避免流血过多。
哦,说到这个过程,大家可能会想,难道血液里的士兵不都是勇猛精进吗?其实不然,血液里有时候也会“打瞌睡”,或者说是“慢半拍”。
这时候就得看活化部分凝血酶活化时间的表现了。
医生通过这个指标,就能大致判断你的凝血功能好不好,能不能应对突发的伤害。
这就好比你家那台老旧的咖啡机,虽然能工作,但可能会慢半拍,最终导致你喝不到热腾腾的咖啡。
话说回来,很多人可能觉得,这样的医学术语离自己很远,反正也不怎么用得上。
可是呢,现实生活中,谁能保证自己不会不小心受伤呢?尤其是那些运动爱好者,像是打篮球、踢足球的,难免会有碰撞,流血的风险可是随时存在的。
所以,这时候凝血的快慢就成了决定生死的大事。
活化部分凝血酶活化时间可真不是随便就能忽略的。
再说,这个时间的检测可不简单。
一般情况下,医生会用一些专业的设备来测量。
你想啊,就像是赛车比赛,医生需要了解你的“车”到底能不能跑得快。
这时候的“检测”,就是让医生明白你的凝血能力到底是不是“超跑”,还是只是个“慢车”。
这些检测也很神奇,医生可以从血液中提取一些小样本,通过实验室的仪器来搞定。
说起来好像简单,但里面可是大有学问。
部分活化凝血酶活化时间
部分活化凝血酶活化时间
部分活化凝血酶活化时间(PTT)是一种常见的凝血指标,用于评估患者的凝血功能。
PTT测试测量在体外加入凝血酶原激活剂后,凝血酶原激活时间到血液凝固时间之间的时间差。
正常的PTT范围通常在25至35秒之间,但具体范围可能因实验室测试方法而异。
PTT测试可以用于诊断和监测血液凝血障碍,例如血友病、抗凝剂治疗和DIC(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疾病。
PTT也可以作为手术前的常规检查,以确保患者的凝血功能正常。
如果PTT结果异常,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进一步测试以确定患者是否需要治疗。
除了PTT,还有其他凝血指标可以用于评估患者的凝血功能,例如凝血酶原时间(PT)和国际标准化比值(INR)。
医生通常会综合考虑这些指标来确定患者的凝血状态,并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
- 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5~45s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临床意义:
异常结果: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主要反映内源性凝血是否正常。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见于:
a)血浆因子Ⅷ、因子Ⅸ和因子XI水平减低:如血友病A、血友病B及因子XI缺乏症;
b)严重的凝血酶原(因子Ⅱ)、因子Ⅴ、因子Ⅹ和纤维蛋白原缺乏:肝脏疾病、阻塞性黄疽、新生儿出血症。
肠道灭菌综合征、吸收不良综合征、口服抗凝剂及低(无)纤维蛋白血症等;
c)纤维蛋白溶解活力增强:如继发性、原发性纤维蛋白溶解功能亢进等;
d)血液循环中有抗凝物质:如抗凝因子Ⅷ或因子Ⅸ抗体等;
e)系统性红斑狼疮及一些免疫性疾病。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缩短见于:
a)于高凝状态:如促凝物质进人血液及凝血因子的活性增高等情况;
b)血栓性疾病:如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脑血管病变、糖尿病伴血管病变、肺梗死、深静脉血栓形成;
c)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和肾病综合征等。
需要检查的人群:
胸部不适,气短,异常虚弱,身体疼
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介绍:
血液凝固机制分为内、外凝血系统,内源凝血系统包括因子Ⅻ、Ⅺ、Ⅸ、Ⅷ、Ⅹ、Ⅴ、凝血酶原和纤维蛋白原等,可采用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测定为筛选试验。
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正常值:
男性:~,女性:32~43s。
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临床意义:
(1)PTT延长(受检者的测定值较正常对照值延长超过10s以上):因子Ⅷ、Ⅸ、Ⅲ、Ⅻ缺乏症,且见于严重的因子Ⅹ、Ⅴ、凝血酶原、纤维蛋白原缺乏症,血循环中有抗凝物质时本试验也延长。
(2)PTT缩短:因子Ⅷ、Ⅴ活性增高,DIC高凝血期,血栓性疾病,血小板增多症等。
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介绍:
在37℃时,白陶土可激活因子Ⅺ和Ⅻ。
部分凝血活酶即脑磷脂可代替血小板3因子。
亦可加速因子Ⅹ的活化。
KPTT即在加入足够的白陶土及部分凝血活酶和钙离子的条件下,测定血浆凝固所需时间,本试验为内源性凝血系统的过筛试验,但缺乏特异性,对本试验延长的病例,应进一步作其他检查,以鉴别凝血障碍的类型。
KPTT较正常对照延长10s以上有意义。
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正常值:
男性:37± ~s。
女性:± (32~43)s。
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临床意义:
KPTT较正常(35~45s)对照延长10s以上有意义。
本试验较凝血时间敏感,凡参与血浆凝血活酶生成的各种因子缺乏时,均可引起KPTT延长,尤其Ⅷ、Ⅸ、Ⅺ因子含量减少所致的各种血友病时多见延长,能检出因子Ⅷ∶C<25%的轻型血友病。
凝血酶原、纤维蛋白原严重减少以及有抗凝物质存在时亦可延长。
也可作为血友病治疗和抗凝药物治疗过程中的观察指标之一。
KPTT缩短见于DIC高凝期、血小板增多症等。
声明:39健康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
证实其描述。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
抗凝血酶Ⅲ活性和抗凝血酶Ⅲ抗原
抗凝血酶Ⅲ活性和抗凝血酶Ⅲ抗原介绍:
人体内与凝血系统功能相拮抗的是抗凝血系统,在正常情况下,两者保持动态平衡,从而维持血液在血管内的正常流动。
抗凝血酶Ⅲ是抗凝系统中最重要的成分,它由肝脏合成,为一种多功能的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可抑制凝血酶生成,具有强大的抗凝活性,占血浆抗凝酶活性的70%。
抗凝血酶Ⅲ活性和抗凝血酶Ⅲ抗原正常值:
抗凝血酶Ⅲ活性:~(发光底物法)
抗凝血酶Ⅲ抗原:250~330mg/L(免疫比浊法)
抗凝血酶Ⅲ活性和抗凝血酶Ⅲ抗原临床意义:
降低见于:
先天性和获得性抗凝血酶缺乏症,如肝脏疾病、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外科手术后、心肌梗死、心绞痛、脑血管疾病、肾小球疾病、静脉血栓形成等。
升高见于:
血友病、白血病和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的出血期、单纯性紫癜、肾病尿毒症、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等。
检查概述
检查详情
狼疮性抗凝因子
狼疮性抗凝因子介绍:
异常的高岭土PTT,不能用正常血浆纠正,提示一种抑制因子的存在。
检测狼疮性抗凝因子的血小板磷脂中和试验阳性,这种抗凝因子在体外能引起高岭土PTT延长,在体内与血栓形成倾向有关,
狼疮性抗凝因子正常值:
阴性。
狼疮性抗凝因子临床意义:
异常结果:阳性: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毛细胞性白血病、恶性淋巴瘤、细菌或病毒或原虫感染、皮肤恶性肿瘤、血栓形成、应用氯丙嗪、奎尼丁及抗生素。
需要检查人群:疑有上述病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