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两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2.科技是一把双刃剑 (1)消极面 ①科技的发展使战争变得更加残酷,武器的进步带来 了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 ②环境破坏:工业污染(煤炭、石油、核能等带来的 废水、废气等)、城市化带来的污染(汽车尾气、生 活污水等)、对地球资源的无限度开采(森林砍伐、 矿产资源和能源开采带来的环境破坏)。 (2)在科技发展中应该更加注重人类生存环境质量的 提高,加强国际合作,注重可持续发展,趋利避害。
4.中国近代科技进一步发展 西方列强的侵略,客观上也传播着进步和文明,促进 了中国近代科技的发展。
三、启示(两次工业革命及对中国的影响) 1.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1)特别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生成为了人类历史的 重要转折点,将人类千年的缓慢增长推进到快速增长 的轨道上来。 (2)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重视、尊重人才,充分发 挥科技人才的作用;建立知识创新体系,鼓励知识创 新。
5.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在外国资本主义和洋务运动刺激之下,中国民族资本 主义在19世纪60年代产生。 6. 新的阶级诞生 在外国资本主义企业中诞生了中国最早的一批无产阶 级,随后在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中继续成长、 壮大。 民族资本主义产生,随着诞生了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1.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列强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步伐, 中日甲午战争及随后的《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 国半殖民地化程度;甲午战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中国处于亡国灭种边缘;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及其后的 《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9.文明的代价 1962年,科学家蕾切尔·卡森在《寂静的春
天》里预言了一个没有鸟鸣的世界,引发了 当代环境保护运动。试以“人与环境”为主 题,叙述人类在工业进程中所付出的代价。 (11分)
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的历史影响(优秀8篇)
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历史影响(优秀8篇)工业革命是人类发展历史上较辉煌的财富创造时期,对于人类较伟大的贡献,是使工业成为科技创新的实现载体和必备工具。
为了让您对于工业革命的写作了解的更为全面,下面作者给大家分享了8篇工业革命的历史影响,希望可以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与启发。
次工业革命的成果篇一一次工业革命成果:蒸汽机,火车,轮船。
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电力,发电机,电动机,内燃机,汽车,飞机,有线电报,电子话。
第三次工业革命成果:原子能,电子信息,生物工程,合成材料,计算机。
3次工业革命的革命兴起次工业革命的成果篇二一次工业革命发生在18世纪下半叶。
一次工业革命成果给整个世界带来了许多积极影响,尤其是用蒸汽动力代替人力,解放了劳动者的双手。
而以英国为代表的、较先开展工业革命的国家纷纷通过这次革命壮大国力,较终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一次工业革命成果中较具有代表的、也是较重要的发明成果是蒸汽机。
以往人们都是依靠人力来作为工厂的生产动力的。
随着世界对产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传统的以人力为主的生产模式根本无法给资本阶级带来巨大的收益。
慢慢地,人们发明了用水力代替人力的生产模式,初步提高了生产效率。
但是这样的模式完全依靠大自然的力量,属于“靠天吃饭”,有许多不确定因素制衡生产效率。
自从蒸汽机发明以后,彻底解决了这些问题。
蒸汽机是由英国人发明的,英国工厂在利用蒸汽机的原理进行生产之后,迅速提高了生产效率,成了一个工业大国,是当时的“世界工厂”。
后来这样技术也传播到其他国家,给其他国家也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一次工业革命成果中另一个比较重要的发明是蒸汽船。
它是在蒸汽机的原理上进一步创造的。
它作为蒸汽机的衍生品,给世界带来的影响丝毫不亚于蒸汽机。
当时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联系是很少的,其中较主要的因素是交通工具不发达,限制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
而蒸汽船的发明使得国与国之间建起了沟通的桥梁,使得先进的文化迅速向世界传播。
对生产方式的影响篇三①工业革命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使产品价值与劳动价值的比大幅增加②工业革命大大提高了劳动强度和劳动时间,并使劳动日益单一化③引起了手工工场工业向工厂工业的转变④开创了制造大机器的时代次工业革命的国家篇四一次工业革命大约开始于十八世纪六十年代,而英国是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源地,英国抓住了这样一次历史机遇,依靠工业革命,给整个国家带来了很大变化,并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一跃成为当时较强大的国家,被称为“世界工厂”。
三次工业革命的特点以及影响
三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其影响1.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于18世纪60年代的英国中部地区,英国人瓦特改良蒸汽机之后,由一系列技术革命引起了从手工劳动向动力机器生产转变的重大飞跃。
随后自英格兰扩散到整个欧洲大陆,19世纪传播到北美地区。
这不仅是一次技术改革,更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
1.1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的原因17世纪中期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英国的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和土地贵族联盟为基础的君主立宪制度。
为工业革命的发生奠定了政治基础。
随后的百年时间内,资产阶级通过海外贸易、奴隶贸易和殖民掠夺以及国内实行的国债制度和消费税政策,积累了巨额财富,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所必须的货币资金。
英国资产阶级取得决定性胜利之后,城市工业进一步发展,城市人口急剧增加。
因此,对农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加。
地主贵族为了生产肉类和商品粮以供应城市的需要,扩大投资,改善土地的生产能力,同时加速进行圈地。
资产阶级则大力鼓励圈地。
政府通过议会立法使圈地合法化。
地主贵族依靠国家机器,强迫农民服从圈地法案。
农民无力负担圈地费用,或因失去公有地使用权而无法维持生产和生活,被迫出卖土地。
圈地运动配合工业革命,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和工业原材料,以及能供养更多的非农业人口,虽然产生了许多不公,客观上确实是工业革命的一个必要前提。
此外,工厂手工业的蓬勃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生产技术知识。
从15世纪发现新航路起,许多欧洲国家在亚、非、美三洲各自建立殖民地。
至18世纪,这些殖民地不仅为它们提供原料和商品出口市场,还推动了世界贸易的发展。
为了满足因世界贸易所引致的庞大需求,人们便开始采用机器和其他方法来提高产量。
综合以上种种原因,从而引发了工业革命。
1.2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第一次工业革命以蒸汽机的广泛应用为显著特点,技术革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重要方面:一是蒸汽机的使用,改变了以往的生产只能依赖人力和畜力的局限,为工业生产、交通运输提供了廉价而充足的动力。
第三次工业革命主要观点及其影响
第三次工业革命主要观点及其影响作者:来源:《山东工业技术》2013年第01期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到来,在对传统制造业发展模式带来冲击和挑战的同时,也为提升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分工地位提供了有力支撑,必将成为我国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核心驱动力。
一、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主要观点和判断(一)第三次工业革命提出的背景和环境第一,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和冲击下,主要经济体增速明显下滑,国际贸易保护抬头,全球治理结构深刻调整,世界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因素显著增多,正进入一个新的发展周期。
第二,支撑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石油和其他化石能源正日渐枯竭,那些靠化石燃料驱动的技术已陈旧落后,以化石燃料为基础的整个产业结构也运转乏力。
根据经济学家估计,到本世纪中叶,石油资源将会开采殆尽,届时其价格升高将不适于大众化普及应用。
第三,由前两次工业革命所带来的二氧化碳过度排放也使得全球气候变化日渐明显,生态灾难增多,给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严峻挑战。
第四,世界各国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纷纷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以绿色、低碳、智能为特征的新一轮技术创新浪潮,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智能制造、新材料等一些重要领域和前沿方向已经出现革命性突破的先兆。
基于此,美国著名未来学家杰里米·里夫金于1994年首次提出了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概念,并于2011年出版《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专著,迅速引起了国际上的广泛关注。
2007年5月,欧盟议会发布了一份正式文件,宣布第三次工业革命作为欧盟的长期经济愿景和路线图。
2011年5月,里夫金教授在巴黎第50届OECD会议上作“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专题报告,有34个成员国的首脑参加。
至此,关于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讨论在全球范围内快速扩散。
(二)关于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主要观点当前,国内外对于第三次工业革命特征、内涵及影响的主要观点和判断有以下几种:1、美国未来学家杰里米·里夫金:“新能源+互联网”催生第三次工业革命美国学者里夫金最早提出了第三次工业革命即将来临的观点,他的主要判断如下:第一,新工业革命的本质在于新通信革命和能源革命的结合。
第三次工业革命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及对策
第三次工业革命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及对策【摘要】近年来,以可再生能源和新型网络为驱动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已成为学术界和经济界探讨的热点问题。
文章简要阐述了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内涵和特征,分析了第三次工业革命对中国银行业的潜在影响,并着重从业务创新、组织创新、风险创新以及运营创新四方面提出中国银行业的相应对策。
【关键词】第三次工业革命金融创新一、第三次工业革命新构想1、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内涵目前,国际上关于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表述,主要有两种代表性观点,即杰里米·里夫金提出的基于新能源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和保罗.麦基里提出的基于智能制造的第三次工业革命。
里夫金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一书中认为,历史上每一次工业革命都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发展的里程碑,其动力可以概括为能源技术与通信技术的共振引发的重大经济转型。
18世纪60年代起,以煤炭为能源的蒸汽机的使用,与报刊、杂志等通信手段的结合,带来了拔地而起的工厂、密集的城市,引发了第一次工业革命。
20世纪初,电话、无线电和电视等通信技术,与石油、内燃机的结合引发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到石油经济和汽车时代,催生了城郊大片房地产业以及工业区的繁荣。
21世纪,互联网技术与可再生能源的结合,将使全球产生第三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迅速过渡到全新的、可持续发展的能源体制和工业模式,并成为摆脱经济危机的必由之路。
英国经济学家保罗·麦基里2012年4月在《经济学人》杂志发表的《第三次工业革命》一文中则指出,工业革命主要体现在生产方式的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是18世纪后期制造业的“机械化”催生的“工厂制”,机器生产取代了家庭作坊式的手工制作。
第二次工业革命是20世纪初制造业的“自动化”所创造的“福特制”,流水生产线开创了规模化生产时代。
第三次工业革命则是制造业的“数字化”,“大规模定制”将成为未来的主流生产方式。
综合里夫金和麦基里的定义,可将三次工业革命的发展演变归纳为表1。
2、第三次工业革命的特征综上所述,第三次工业革命,实质就是以数字制造技术、互联网技术和再生性能源技术的重大创新与融合为代表,从而导致工业、产业乃至社会发生重大变革。
第三次工业革命在中国的影响
第三次工业革命主要表现为智能制造技术、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等技术的重大突破,以智能化、信息化、低碳化为主要特征。
第三次工业革命将引发全球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重大变革,也将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多方面的影响。
首先,智能化和自动化将对我国力市场带来冲击。
第三次工业革命将快速催生数字制造、人工智能、工业机器人等智能化和自动化技术的创新和应用,由此智能工业机器人和自动化生产将大量进入我国生产领域,而以加工业为主体的劳工密集型产业在我国仍占较大比重,这无疑将对我国力市场带来很大冲击。
智能工业机器人和自动化生产的兴起,也将倒逼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
在此过程中,政府有必要未雨绸缪,做好准备。
我们要在大力发展高端制造技术和产业的同时,采取多种措施,加快提高劳动力队伍的素质和技能水平,以应对智能工业机器人大量使用、自动化生产对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冲击。
其次,大数据科技革命对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形成了挑战。
以大数据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内容之一,虽然大数据技术才刚刚兴起,但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已投入巨资启动深度研发,并将大数据提到了与互联网、超级计算机同样的高度,上升为国家重大战略。
虽然我国已对大数据技术进行了积极开发,但技术研发水平和总体进程仍落后于发达国家。
大数据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等关键技术的突破,需要有雄厚的科技研发基础和良好的科研制度环境等,但这方面我国还有很多的要做。
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满足大数据科技革命的需要,对我国目前的科技创新能力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第三,3D打印技术的推广应用将对我国中小型加工企业带来竞争威胁。
国内外许多专业人士认为,3D打印将是继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之后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时代的代表性技术之一。
目前,3D打印机已经在建筑设计、医疗辅助、工业模型、零配件、动漫模型等领域有了一定程度的应用。
由于3D打印具有零时间交付、零技能制造、不占空间、便携制造、产品多样化等特点,可以大幅降低产品研发成本,缩短研发周期,提高产品质量与性能,因而成为各个制造领域备受推崇的技术。
3次工业革命的共同影响是什么_3次工业革命的共同影响讲解
3次工业革命的共同影响是什么_3次工业革命的共同影响讲解关于第三次工业革命目前,关于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概念,可谓众说纷纭、见仁见智,但主流的观点主要有以下三种:今天店铺给大家找来了3次工业革命的共同影响,供大家参考和阅读。
3次工业革命的共同影响①都大大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带来了工业布局的新变化。
②都引起了社会关系的重大变革:第一次导致近代社会两大对立的阶级即工业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产生,并开始了城市化进程。
第二次,垄断组织产生,并与国家政权结合。
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
第三次,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强化,使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③都对世界格局产生巨大影响;第一次,确立了资本主义对世界的统治,殖民扩张造成东方从属于西方。
第二次,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殖民体系最终形成,世界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
第三次,推动了国际经济结构的调整,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存,联系日益紧密。
三次科技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什么共同影响?它不仅是一场生产技术上的革命,也是一次深刻的社会革命,引起了生产关系上的重大变革。
(2)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自然科学研究工作取得重大进展,1870年前后,由此产生的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促进经济的发展。
(3)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继蒸汽技术革命和电力技术革命之后科技领域里的又一次重大飞跃。
不仅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变革,而且也影响了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使人类社会生活和人的现代化向更高境界发展。
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科技革命。
2.三次工业革命(科技革命)兴起的条件及其发展特征(1)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①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
②圈地运动使大批农民成为雇佣劳动力。
③奴隶贸易和殖民掠夺带来大量资本。
④工场手工业时期积累了生产技术和科学知识。
⑤形成最大殖民国家,国外市场扩大。
发展特征:①从英国一国先开始。
第三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
第三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随着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到来,中国经济发展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影响。
在这场革命中,信息技术以及数字化和电气化技术的发展成为了主要推动者,驱动了产业结构的深度重组和升级。
这篇文章将讨论第三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特别是就整个产业链的影响进行深入探讨。
1. 第三次工业革命带来的数字化时代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为中国的信息技术和电气化行业提供了极好的机遇。
中国企业一直以来都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研发能力,这限制了国内产业的发展。
但是,在新的时代中,数字化和电气化技术的开发在改变着这种局面。
现在,数字化和电气化技术的应用开辟了全新的道路。
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型技术的出现也为中国科技产业带来了新的机遇。
2. 产业结构的变革数字化和电气化技术的出现也带来了全新的产业结构,从而推动了经济的升级和完善。
随着物联网、5G网络、数字化宏观经济等新技术的趋势性发展,整个互联网产业正在进行巨大变革。
除了互联网产业,电子制造、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生物制药等行业也在加速发展。
如果我们将整个产业链视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那么数字化和电气化技术的变革就成为了这个系统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现在,一种产业形态正在形成,这种形态以周围的智能设备为核心,通过大量的数字化技术来完成整个生态系统的衔接,构建更加紧密、更加稳定的产业结构。
3. 市场机遇和机制创新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最直接影响的是市场机遇和机制创新。
现在,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生产方式的转变,市场机遇不断增加。
如果说前两次工业革命打开了大规模制造产业,那么现在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就将极大地推动生产和制造方式的变革。
此外,自主创新也是经济发展的关键。
过去,中国的科学研究和自主研发能力一直非常弱,导致产业的缺乏其他竞争力。
但在数字化和电气化时代,自主研发变得越来越重要,中国也在积极寻求自主创新的道路。
4. 挑战与机遇第三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
第三次工业革命
第三次工业革命
第三次工业革命指的是从1970年代到现在的工业化发展阶段,也被称为“数字化革命”或“智能化革命”。
它涉及了经济、技术、文化、社会等多重变革,被认为是对21世纪经济发展最重要
的支柱。
第三次工业革命时期的技术突破,使受其影响的行业发生了巨大变化,可以说是在经历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工业界最显著变化之一。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信息技术、精细化生产、全球化。
从信息技术方面来讲,第三次工业革命推动了大量的高科技信息技术的开发,如:计算机、网络技术、无线通讯、数据库技术等,这些技术的运用改变了企业的经营模式,带动了企业的发展。
其次,精细化生产的普及也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重要特征之一。
随着信息技术的大量使用,实体企业可以通过虚拟管理、精准销售、精细生产及质量控制等来提高效率,以抢占市场份额。
因此,企业可以不断改进其各项管理活动,以适应变化的市场环境,实现精益生产。
最后是全球化,全球化主要指企业和国家之间的市场进程,意味着企业可以实现跨国界的经营,经济从国内向国际范围扩散,企业可以更好的运用资源,更加有效的经营。
尤其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跨国公司能够更快的利用网络实现跨国贸易、消费、资金流等,实现快速增长。
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出现使得工业发展变得更加快速,把人类社会推向更高的发展水平。
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发展对企业的竞争力具有重要的影响,企业要想在竞争中胜出,必须将信息技术、精细化生产和全球化相结合,不断开发更加高效的生产工艺,把握机遇,运用技术的优势,为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第三次飞跃的意义和启示
第三次飞跃的意义和启示第三次科技革命,也称为第三次工业革命,是指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并延续至今的科技革命。
它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涉及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等诸多领域的一场信息控制技术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意义和启示有以下几点:1. 推动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通过电子计算机、信息技术等高科技手段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
这使得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也促进了全球经济的繁荣。
2. 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第三次科技革命使得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例如,电子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出现使得人们可以轻松地获取信息和交流,改变了人们的通讯方式;生物技术的发展使得医疗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延长了人们的寿命。
3. 引发社会结构和阶级关系的变化: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深入发展,社会结构和阶级关系也发生了变化。
例如,新兴的信息产业和服务业逐渐取代了传统的制造业和农业,使得社会职业结构发生了变化;同时,科技精英和知识分子的地位也得到了提升。
4. 引发全球性问题和挑战:第三次科技革命也带来了一些全球性的问题和挑战,如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信息安全等。
这些问题需要全球合作和共同努力来解决。
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启示中,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1. 科技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
我们应该注重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推动科技进步,为社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2. 科技发展应该服务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我们应该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推动绿色科技的发展,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 科技发展应该注重社会公平和公正。
我们应该关注科技发展对社会结构和阶级关系的影响,推动科技普及和公平分享,实现社会公平和公正。
4. 科技发展应该注重全球合作和共同应对挑战。
我们应该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问题和挑战,推动全球科技进步和发展。
三次工业革命的特点以及影响
三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其影响1.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于18世纪60年代的英国中部地区,英国人瓦特改良蒸汽机之后,由一系列技术革命引起了从手工劳动向动力机器生产转变的重大飞跃。
随后自英格兰扩散到整个欧洲大陆,19世纪传播到北美地区。
这不仅是一次技术改革,更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
1.1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的原因17世纪中期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英国的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和土地贵族联盟为基础的君主立宪制度。
为工业革命的发生奠定了政治基础。
随后的百年时间内,资产阶级通过海外贸易、奴隶贸易和殖民掠夺以及国内实行的国债制度和消费税政策,积累了巨额财富,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所必须的货币资金。
英国资产阶级取得决定性胜利之后,城市工业进一步发展,城市人口急剧增加。
因此,对农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加。
地主贵族为了生产肉类和商品粮以供应城市的需要,扩大投资,改善土地的生产能力,同时加速进行圈地。
资产阶级则大力鼓励圈地。
政府通过议会立法使圈地合法化。
地主贵族依靠国家机器,强迫农民服从圈地法案。
农民无力负担圈地费用,或因失去公有地使用权而无法维持生产和生活,被迫出卖土地。
圈地运动配合工业革命,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和工业原材料,以及能供养更多的非农业人口,虽然产生了许多不公,客观上确实是工业革命的一个必要前提。
此外,工厂手工业的蓬勃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生产技术知识。
从15世纪发现新航路起,许多欧洲国家在亚、非、美三洲各自建立殖民地。
至18世纪,这些殖民地不仅为它们提供原料和商品出口市场,还推动了世界贸易的发展。
为了满足因世界贸易所引致的庞大需求,人们便开始采用机器和其他方法来提高产量。
综合以上种种原因,从而引发了工业革命。
1.2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第一次工业革命以蒸汽机的广泛应用为显著特点,技术革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重要方面:一是蒸汽机的使用,改变了以往的生产只能依赖人力和畜力的局限,为工业生产、交通运输提供了廉价而充足的动力。
第三次工业革命
第三次工业革命第三次工业革命,又称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一个多技术、多领域、多国家的发展过程,其核心在于科技信息领域的创新。
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蒸汽机技术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电力技术相比,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更为深远和广泛。
这次革命的时间跨度主要是20世纪40至50年代,并在全球范围内展开,以美国为代表。
其科技成就包括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分子生物学以及遗传工程等领域的重大突破。
例如,1945年美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1954年苏联建立了第一座核电站,1957年苏联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1969年美国实现了阿波罗11号登月等。
第三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在于它是在科学实验和理论知识突破的基础上,将理论上升为实践并实现日常应用。
此外,与之前的工业革命相比,它更多地依赖于多方面、多专业的协同推动创新,各领域之间的相互渗透与合作共同推动了科学技术向全面方向发展。
对于人类社会,第三次工业革命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它不仅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还深刻影响了人类的衣、食、住、行、用等生活体验方面。
空间技术的开创使人类探索太空从梦想变为现实,而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飞跃也极大地丰富了人类的精神世界和社会生活。
此外,第三次工业革命还对社会和产业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特别是在互联网技术方面。
互联网技术促进了民众的诉求多元化和复杂化,推动了大量准公共知识平台的建立,提高了人们的知识水平和民主意识。
同时,市场需求也变得更加个性化、定制化和多元化,创业环境更为有利,商业精神快速成长。
传媒业、能源业、金融业和零售业等行业也在互联网技术的推动下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总的来说,第三次工业革命是人类历史上一次重大的技术和社会变革,其深远的意义和影响正在不断地显现和扩展。
第三次工业革命
第三次工业革命聪明软体、新奇材料、智能机器、三D印制、网络软体服务等等,使工厂逐渐走出大批量制造的时代,生产少量但多样化的产品。
也就是说,从设计到开模生产,只要在电脑上设计,就可三D“打印”出物件。
这就彻底改变了简单重复性操作的格式,使制造业和信息高科技等智能行业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使发明和制造过程充分整合。
这就经常要求设计人员和生产人员在没有语言障碍的情况下保持零距离的互动,并贴近客户即时回应其需求。
当然,设计和生产过程的合一,也使知识产权的保护变得更为重要。
要想把生产过程外包出去、把核心设计秘密留在自己手里,也越来越难办到。
凡此种种,都将促使企业舍弃把制造过程“外包“到低工资国家的战略,而把核心生产部门搬回国内。
新的生产组织方式使得对市场的快速反应和生产个性化的产品成为企业竞争力的核心。
在许多行业,体现个性化服务会变得更加重要。
这种个性化服务带来一个新问题,对市场快速反应将影响到制造设施的空间布局。
工厂放在市场附近,对市场需求能做出快速及时反应的地方成为重要因素,而不是放在劳动力成本低,但是距离市场比较远的地方。
这将大大影响产业的空间布局,市场因素的重要性越发凸显出来。
能否把市场多样化的需求快速反应到产品的设计当中来满足多样化需求,将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所在。
中国在全球化过程中是最大受益者之一,如果说第三次革命对发展中国家的挑战更大的话,那么对我国的挑战尤为明显。
其他发展中国家想走中国当初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走过的道路,即吸引全球制造业到某一个国家的机会已经不多。
由于中国是经济全球化主要受益者,第三次工业革命对产业发展产生的四方面影响,对中国来讲冲击还是很大的。
当然中国相对于其它一些国家还具有一些综合性优势,低成本和超大规模市场的结合是许多国家无可比拟的。
虽然第三次工业革命提出对市场的快速灵活反应,个性化需求,但是中国市场的规模,再加上多层次性,实际上中国还是有很多机会。
调整周期比较长,政府要适应这些趋势性的变化,企业也要捕捉发展和调整的机会,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三次工业革命的标志和意义【最新】
①技术条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为取得胜利,美国积极研制新式武器。如制造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电子计算机等。这些都对战后科技革命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科学理论出现的重大突破,也是其技术基础,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②物质条件——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加强以及美国拥有雄厚的物质基础,优越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国内市场广大,有利于规模生产。③制度条件——美国是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宪政国家。社会政治的相对稳定,是其政治保障。④文化条件——美国人来自世界各地,融合了各民族的文化传统;特别是在二战中,利用战争的交往形式,争夺到最多的科技人才,带动本国人才的培养。二次大战前后涌入一批优秀欧洲的科学家,如爱因斯坦、冯·诺伊曼等。⑤二战后以来,美国政府高度重视科技,积极采取措施推动科技事业的发展,直接促成第三次科技革命首先在美国兴起。5.三次工业革命(科技革命)的深远影响
(3)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前提条件:①二战结束,世界局势的相对安定。②电子科学理论出现突破,科学技术的发展具备了一定的物质和技术基础。③社会的需要,特别是二战期间和战后各国对科学技术迫切需要的结果。发展特征:①科学技术在推动生产力发展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②科学和技术密切结合,相互促进没,使科研探索领域不断开阔。③科学技术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一方面学科越来越多,分工越来越细,研究越来越深。另一方面,学科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相互渗透的程度越来越深,科学研究朝着综合性方向发展。④军事技术率先突破,而后带动民用技术,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重要特征。
(1)第一次科技革命,既是一次生产力的巨大变革,又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生产力上:改变了生产技术和劳动工具,也改变了产业结构。①工业革命由手工操作向大机器生产过渡。②手工工场被新兴的生产组织形式——工厂所取代。③纺织、冶金、采煤、机器制造和交通运输成为资本主义工业的五大支柱。社会变革上:①引起了人口的增加和社会经济结构的巨变。物质产品的丰富,社会条件的改良与生产力发展的巨大要求使英国人口呈现出了爆炸性的增长。与此同时,英国社会的流动性也随着工业化特别是交通运输业的发达而大大加速了,导致英国工业经济中心的扩散和城市化的浪潮。②引起了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使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直接对立的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工人运动兴起。③促进了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和新的国际政治格局的形成。工业革命大大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确立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确立,英国很快成为世界霸主。随着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范围内抢占商品市场、原料产地、拓展殖民地,东方开始从属于西方。另一方面,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传播到世界各地,猛烈地冲击着这些地区的旧思想和旧制度。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④促进了资本主义国家内部自由主义改革的高潮,资产阶级力量的日益强大,自由资本主义发展起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第三次工业革命发生在20世纪的60、70年代,叫作“信息化革命”,那么你了解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吗?下面由为你整理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影响的详细资料,希望能帮助到你。
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影响1:第三次工业革命为中国工业创造新机会“第三次工业革命”不仅会导致工业机器人、3D打印机等新的制造系统和生产设备产业的发展,这些产业还会带动信息产业、新材料产业以及工业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的增长。
最重要的是,新的制造方式的应用不仅提高了既有产业的生产效率和市场容量,而且使得传统生产方式下无法生产的产品的工程化和产业化成为可能。
这意味着,先进制造技术不仅可以拓展既有产业部门“迂回生产”的链条,而且可以创造新的产业部门,为中国在全球进入新一轮经济衰退期时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寻找新的增长点提供方向和机会。
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影响2:中国庞大的制造基础中国庞大的制造基础为先进制造技术和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潜在市场和应用场所。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凭借低成本的要素供给、庞大的市场需求和不断积累的技术能力,逐渐确立了全球制造业大国的地位。
但一劳永逸的先进设备投资并不能保证先进制造技术在现代工业生产中发挥最大的技术经济效益,不同于产品技术,制造技术的突破和创新往往是伴随着实践应用的持续改进过程。
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影响3:第三次工业革命将重塑国家间比较优势其一,终端产品的竞争优势来源不再是同质产品的低价格竞争,而是通过更灵活、更经济的新制造装备生产更具个性化的、更高附加值的产品,发展中国家通过低要素成本大规模生产同质产品的既有比较优势将可能丧失。
其二,支撑制造业“数字化”的新型装备是实现终端产品“大规模定制”的基础,然而这些新型制造装备属于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品,更强化了发达国家的比较优势,导致不利于发展中国家的“中心;外围”世界产业体系将被进一步固化。
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影响4:第三次工业革命将重塑世界经济地理随着国家间比较优势和产业结构的变化,世界经济地理格局也必将随之改变。
其一,当发达国家重新获得生产制造环节的比较优势,曾经为寻找更低成本要素而从发达国家转出的生产活动有可能重新回流至发达国家,制造业重心向发达国家偏移。
其二,由于发达国家拥有技术、资本和市场等先发优势,将更有可能成为新型装备、新材料的主要提供商,发达国家的实体经济进一步增强。
其三,由于与第二产业的融合度更高,发达国家在高端服务业领域内的领先优势将得到进一步的加强。
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影响5:第三次工业革命将重塑国家间利益分配机制第三次工业革命将导致生产关系、从而分配方式的革新。
其一,生产制造环节低附加值的格局可能会发生改变。
生产制造环节由更多、更高效、更智能的资本品和装备产品参与,不仅完成简单重复性的工作,还完成更为灵活、更为精密的任务,生产制造环节的利润更
高,这也是制造业回流至发达国家的重要驱动因素。
其二,第三次工业革命强化了服务业对制造业的支撑作用。
而由于服务业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专业技能人员组成,所提供服务的价值更高、行业的进入门槛更高、从业人员谈判能力更高等各种因素,使得服务业在整个价值链分配中所占的份额更大。
因此,随着更高附加值的制造业和相关专业服务业向发达国家进一步集中,发达国家更有可能享受国家间产业结构调整的“结构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