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达木盆地构造样式的类型和展布

合集下载

柴达木盆地

柴达木盆地

柴达木盆地的地质特征及其成藏规律勘探1001高艺魁2010110101272.挠曲作用①概念:压陷作用使一个(一些)地壳断块体(或岩石圈板块)上冲到另一个(一些)地壳断块体(或岩石圈板块)之上,下伏的地壳断块体在受到上覆地壳断块体的垂直载荷作用力时还会发生挠曲变形,这种构造作用称为挠曲作用(flexing)。

②概念理解:在板块构造运动过程中,由于板块俯冲、大陆碰撞或板块的构造作用、火山作用等都会造成岩石圈的某些部位受到垂直载荷作用,从而使岩石圈发生向下弯曲的挠曲变形,这些构造作用过程都可以称为挠曲作用。

挠曲作用也可以发生在非挤压环境中,如被动大陆边缘形成陆堤的过程中,大量沉积物堆积在早期裂陷的大陆边缘地壳表面,并引起地壳的挠曲变形。

这也是将挤压型盆地称为“压陷(挠曲)盆地”而不直接称为“挠曲盆地”的原因。

3.“压陷”与“挠曲”①“压陷”和“挠曲”通常是挤压动力学过程中有密切联系的两种构造作用方式,也是压陷(挠曲)盆地形成的主要动力学机制;②挠曲作用造成的地壳变形实际上是一种“横弯褶皱”变形,它只是引起地壳表面的垂直升降位移,并不引起地壳的大规模收缩应变;压陷作用不单是造成地壳的收缩应变,而且为挠曲作用提供了构造负荷。

③“压陷”是挤压体制下盆地形成的最根本的动力学机制;“挠曲”是盆地形成过程的具体体现。

二造山楔动力学造山楔是指在俯冲带(通常是A型俯冲)之上的楔状增生体,主要由沉积岩层组成。

在来自后方的水平推挤力作用下(这种力源可能与板块的聚敛运动有关),使造山楔内部的结构及应力状态在演化过程中发生变化,并对前陆板块的挠曲作用产生重要影响。

造山楔对前陆挠曲变形的影响表现在三个方面1)对于前陆板块来说,造山楔是一种壳上负载,它的形态和构造影响前陆板块的挠曲作用,因此造山楔的形态和构造影响着前陆盆地的形态和构造;2)造山楔的缩短、增厚或伸展前移,都会导致挠曲板块的负载状态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前陆板块的挠曲变形。

柴达木盆地构造单元划分

柴达木盆地构造单元划分

柴达木盆地构造单元划分杨超;陈清华;任来义;张鸿超;史海军【摘要】Studies on fectonic units are of It is great significance in clearing the character of tectonic, deepening of the geological understanding, and guiding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Based on the study on the principle of division about tectonic features, transportation of the depocenter, distribution of the oil and gas, lithology character and fluctuation of the bedrock and the character of the abnormality in gravitation and magnetic field. We find out tha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Qaidam Basin had obvious geographical characteristics with the east and west units along the Gansen-Xiaochaidan which are distinctly different in sedimentation and fectonic deformation. The tectonic deformation is more intense in the west unit than in the east. And the Qaidam Basin can be divided into six units: the obduction zone in south of Qiliang mountains, the obduction zone in north of Kunlun mountains, Oulongbuluke uplift zone, the Yiliping, Sanhu and Delingha Depression.%盆地构造单元的划分对明确盆地内部基本构造特征,深化对盆地的地质认识、指导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盆地沉积中心的迁移规律、油气分布特点、基底岩性、起伏特征、重磁电资料以及构造变形特征等构造单元划分依据的分析,表明柴达木盆地具有明显的分区特征,甘森-小柴旦一线在沉积构造特征方面表现出明显的东西分区性.西区构造变形强烈,可划分为祁南逆冲带、一里坪拗陷和昆北逆冲带3个构造单元;东区构造变形相对较弱,可划分为德令哈拗陷、欧龙布鲁克隆起和三湖拗陷3个构造单元.【期刊名称】《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2(034)001【总页数】9页(P25-33)【关键词】柴达木盆地;构造单元;基底岩性;构造变形;重磁特征【作者】杨超;陈清华;任来义;张鸿超;史海军【作者单位】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研究院,陕西西安710075;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山东青岛266555;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山东青岛266555;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研究院,陕西西安710075;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天然气勘探部,陕西延安716000;4.中国石油青海油田分公司采油一厂,甘肃敦煌8164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1引言受恶劣的地理、气候环境和交通条件的限制,至今柴达木地区仍然是中国西部油气勘探研究程度较低的含油气盆地之一。

试论柴达木盆地北缘构造样式与古、今层间氧化带的形成

试论柴达木盆地北缘构造样式与古、今层间氧化带的形成

[ 稿 日期 ] 20 —20 收 0 70 —5 [ 者 简 介 ] 刘 林 (9 4一 ,男 ,高 级 工 程 师 ,1 8 年 毕 业 于 华 东 地 质 学 院 。 作 16 ) 97
维普资讯
第 1 期

林 :试 论 柴 达 木 盆 地 北 缘 构 造 样 式 与古 、今 层 间 氧化 带 的形 成
・l ・ 3
盆 地特 有 的构造样 式 。
新 生代 构造 样式 的演 化分 为 3个 阶段 :燕 山早 期 伸展 构 造 样 式 发 育 阶 段 、燕 山 晚期 至 喜 马
2 中新 生代 盆 地构 造 样 式 的类 型 和特 征
关于柴 达 木 盆 地 的 构 造 样 式 , 中 国 石 油 大学 资源 系戴 俊 生教 授 曾进 行 了详 尽 的研 究 ,
山组 和狮 子 沟组 、第 四 系七 个 泉 组及 更 新 统 一
全新 统 冲洪 积一 湖积层 组成 。 中新 生 代 以来 的构 造 运 动 使 盆 地 盖 层 发
生 了强 烈 的 变 形 。早 侏 罗世 至 早 白垩 世 盆 地 北缘 以伸 展 构 造 为 主 ,形 成 了 下 侏 罗统 的 断 陷和 中侏 罗统 一 白垩 统坳 陷 式 沉 积 ,晚 白垩 下
l 区域 地 质 概 况
柴达 木 盆 地 北 缘 中 新 生 代 盆 地 基 底 主要 由元 古 界 达 肯 大 坂 群 、全 集 山群 ,古 生 界 寒 武 系 、奥 陶 系 、志 留 系 、泥 盆 系 、 二 叠 系 和 中生 界 三 叠 系及 加 里 东 期 、海 西 期 、 印 支 期 和燕 山 期 中酸 性 火 成 岩 组 成 。盆 地 盖 层 主 要
区的砂 岩 型铀 矿 资 源 评 价 工 作 ,对 构 造 样 式 和古 、今 层 间 氧 化 带 的 形 成 和 发 育 有 了 初 步

柴达木盆地断裂组合特征及油气成藏意义

柴达木盆地断裂组合特征及油气成藏意义
分 别发 育深 层 和浅层 2大 断裂 系统 ,深 层断 裂 系统 由 基底 断裂 组 成 , 向上大 多消 失在 E一 N , 为基 底卷 入型 逆 冲断 裂 , 可见 同沉 积正 断层 。 并 浅层 断裂 系统是 由发 育 于 E 及 其 以上 地 层 的断裂 组 成的 , 这些 断裂 包 括浅
图 1 柴 达 木 盆 地基 底 断 裂分 布 图
( 昆 北 断 裂 ; 2 Ⅺ 断 裂 ; 3 油 北 断 裂 ; 4 风 南 断 裂 ; 为 碱 北 F为 F为 F为 F为
级北 冲 断层构 成基 底 的断块 结构 ,而南 部 则 以北 冲逆
断层 为 主 , 部发育 反 向逆 冲断层 。 局 柴达 木盆地 断裂 的 平 面组合 特征 主要 有 以下几 点 :
变化 。2 断 层 整 体 上 向 N 方 向发 散 , s ) W 向 E方 向 收
2 柴 达 木 盆 地 断 裂 系 统 划 分
由于柴达 木盆 地 内部结 构极 其复 杂 ,前人 对此 做 了大量 的工作 。受 勘探 程度 , 以及 各个 时期 勘探 目 标 、 向的不 同 。 划 分方 案也不 尽相 同。依 据构 造变 方 其
冲断 变形体 系 ,是与 阿尔 金 山走滑 变形 有关 的构 造 系
统 . 于盆地 西北 部 , 位 由于 走滑挤 压 运动 产生 阿 尔金 山
隆起 ,并 向盆 地 内逆 冲 ,故 该构 造 系统 以走 滑断 层 为
主 , 调节作 用 。 起 依 据构造 变形 产生 的动力学 机制 、断层 的平 面 和 剖 面组合 特征 。北 部压 扭 冲断变 形体 系 和南 部压扭 冲 断变 形体 系都 可划 分为 3个 冲断 带 和 3个 凹陷带 。 冲 断构 造带 是 由一 系列逆 冲断层 和 与之 相关 的 断展褶 皱 组成 , 褶皱 的 两翼是 不对 称 的 . 盆地边 缘 向盆 地 内部 从

柴达木盆地油砂山湖盆网状河三角洲沉积模式

柴达木盆地油砂山湖盆网状河三角洲沉积模式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第18卷 第1期O I L &GA S GEOLO GY 1997年3月  3 青海石油局研究队.油砂山构造油砂沟高点细测工作总结.1972收稿日期:19950112 改回日期:19950919柴达木盆地油砂山湖盆网状河三角洲沉积模式雷卞军 林克湘 张昌民 刘怀波 (地质矿产部宜昌地质矿产研究所,湖北宜昌443003) (江汉石油学院,湖北荆州434102)柴达木盆地油砂山地区上新统底部湖盆网状河三角洲沉积,主要受盆地长轴控制,砂砾岩占近30%,成分和结构成熟度均较低。

垂向层序表现为不规则的正旋回、反旋回的频繁交替,与湖盆半干旱气候下间歇性涨缩密切相关。

三角洲平原亚相最为发育,由网状河道砂体、河道间洪泛及天然堤、决口扇组成。

河道砂体呈低弯度窄条带状相互网结,以砂砾比例高、砂体规模和宽厚比小为特点。

三角洲前缘亚相规模不大,水下分流河道向湖延伸不远,河口坝砂体规模较小,前缘席状砂则在湖水作用下分布较广,可建立枯水期、洪水初期、洪水中晚期及最大湖涨期4种沉积模式。

关键词 油砂山 网状河 三角洲 湖盆 沉积特征 沉积模式第一作者简介 雷卞军 男 42岁 副教授 沉积学1 沉积背景柴达木盆地基底为古生代及前古生代地层,盖层主要为中新生代特别是新生代的砂、泥建造。

盆地周边与老山边界地质体呈断层接触。

三组边框断裂体系(昆仑山北缘、祁连山南缘、阿尔金山南缘)控制着第三纪的内陆山间湖盆高钙多盐碎屑岩沉积[1]。

111 湖盆水域间歇性涨缩孢粉研究表明第三纪属半干旱干旱气候[2],下油砂山组泥岩的粘土矿物定量分析和元素分析说明沉积水体为半咸水[3]。

由于蒸发量大、降水量不均和盆地封闭等因素,湖盆水域范围发生不断地收缩扩张变化。

112 湖盆长轴坡降和沉积速率柴达木盆地长轴方向约为290°~110°,油砂山地区正处在湖盆长轴线附近。

下油砂山组下部沉积时盆地西缘由西向东坡降较小,证据有三:(1)地面油砂山研究层段厚度的比较说明东西方向地层厚度变化小3;(2)湖涨高峰期形成的灰色泥灰岩或杂色钙质泥岩的分布面积相当广,可作为本区地层对比的标准层;(3)据油砂山油田钻井资料估算,盆地长轴方向坡降为015~0174m km 。

柴达木盆地构造特征及油气分布

柴达木盆地构造特征及油气分布

柴达木盆地构造特征及油气分布摘要该文以柴达木盆地多年的勘探成果及取得的地质认识为基础,总结了研究区的构造演化特征、断裂发育特征及其对构造圈闭和烃源岩展布的控制作用,最后分区总结了有利的油气聚集区。

柴达木盆地经历了晚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三个成盆旋回,中生代断坳复合盆地形成了柴达木盆地北缘侏罗系油气系统,新生代大型走滑挤压盆地形成了柴达木盆地西部第三系油气系统和三湖第四系天然气系统,燕山和喜山两期强烈构造运动以及后期多期构造运动使盆地的油气地质特征更加复杂。

关键词:柴达木盆地;构造特征;烃源岩;构造圈闭;油气分布柴达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北部,夹持于昆仑山、祁连山和阿尔金山之间,四周均以深大断裂与相邻构造单元相隔,呈一个不规则菱形区带。

盆地东西长850km,南北宽150~300km,面积约12.1×10km2。

盆地内沉积岩分布广泛,最大厚度17000 m,体积60×10km3[1],是国内七大沉积盆地之一,具有较丰富的油气资源。

1 盆地构造特征与演化柴达木盆地是青藏高原北部发育的大型山间盆地。

盆地西部以阿尔金走滑断裂为界,盆地北部为南祁连山走滑冲断带,盆地南部为东昆仑山走滑冲断带。

盆地具有元古界和下古生界中浅变质结晶基底。

地块结构破碎、岩相复杂、深大断裂发育。

北西向断裂控制着盆内构造的定向性,北东向断裂控制着盆内构造的分区性和盆缘结构的分段性。

盆缘边界断裂为多组复合、多期活动的复式断裂带,构造活动差异性较强。

盆内构造在北西向断裂和北东向断裂的控制下,具有南北分带、东西分段的特点[2],构造单元单元划分如图1。

图1 柴达木盆地构造单元划分图(据翟光明等)I A—赛北断陷亚区;I B—大红沟隆起亚区;I C—鱼卡红山断陷亚区; I D—德令哈断陷亚区;II A—一里坪坳陷亚区;II B—大风山隆起亚区;II C—茫崖坳陷亚区; II D—尕斯断陷亚区;II E—昆北陷阶带;III A—盐湖斜坡;III B—三湖坳陷亚区;III C—格尔木斜坡带盆地发育上古生界、中生界和新生界3套构造层,经历了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3个成盆旋回。

柴达木盆地的构造演化历史

柴达木盆地的构造演化历史

柴达木盆地的构造演化历史柴达木盆地是中国西北地区最大的内陆盆地之一,它位于青藏高原北部,东邻祁连山脉,西接昆仑山脉,南临唐古拉山脉,北靠河西走廊。

柴达木盆地的构造演化历史可以追溯到数亿年前的古老时代,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地质运动和变化。

首先,柴达木盆地的形成可以追溯到古生代晚期-中生代的大陆碰撞过程。

在1.6-1.3亿年前,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之间发生了一系列剧烈的碰撞运动,形成了喜马拉雅山脉,同时也引发了柴达木盆地的形成。

这个时期,盆地主要由海相和湖相的古生界-中生界沉积物组成,其中包括石灰岩、泥岩、砂岩等。

随后,柴达木盆地经历了一系列的隆升和沉降过程。

在中生代晚期,板块运动导致盆地区域开始隆起,形成了一个相对较高的陆地,海相和湖相环境逐渐退去,取而代之的是陆相的沉积物,如砂岩和石英砂岩。

这个时期盆地周边山脉的隆升和侵蚀作用加剧,大量的沉积物通过河流输入到盆地中。

进入第三阶段,随着地壳板块的再次活动,柴达木盆地开始发生沉降,形成一个相对较低的凹陷地带。

这个时期,盆地中逐渐形成了大规模的湖泊和沼泽地带,如薛岭湖、宕昌湖等,沉积物主要是泥岩和湿地植物的残渣。

同时,火山活动也频繁发生,形成了大量的火山岩,如玉树火山岩和果洛玛依火山岩。

这个阶段的沉积物也是目前盆地中最具有研究价值的。

最后,近现代以来,柴达木盆地经历了新构造运动和环境变迁。

在新生代,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之间的构造运动仍在继续,导致盆地中的地壳继续隆起和沉降。

同时,全球气候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冰川和湖泊的规模有所增大,而森林覆盖面积逐渐减少。

这些环境变化直接影响了盆地周边地区的生态系统和人类的生活。

综上所述,柴达木盆地的构造演化历史可以分为大陆碰撞、隆升沉降、湖泊沼泽和新构造运动几个阶段。

每个阶段都留下了宝贵的地质和生物遗迹,为科学家研究地球的演化和气候的变迁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同时,这也为柴达木盆地的地理环境和资源开发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未来,我们期待更多的研究来揭示柴达木盆地更多的奥秘,促进人类对地球的理解和保护。

柴达木盆地 一个典型的高原型盆地 景色奇特壮丽

柴达木盆地 一个典型的高原型盆地 景色奇特壮丽

龙欣SEO 第 1 页2013-4-17 柴达木盆地一个典型的高原型盆地景色奇特壮丽
柴达木盆地坐落在青海省的西北部地区,是一个典型的高原型盆地。

这里物产富饶,景色奇特。

贝壳梁是一个小丘陵,处于一片戈壁滩上。

贝壳梁的表面都是盐碱土。

在土层下面是厚厚的堆积层,是由古生物的贝壳组成的。

这是非常稀有的一种自然景观。

芦苇船丝毫整个盆地里地势最低的一个地方了。

这里有很有湖泊和沼泽,星罗棋布,星星点点的。

柴达木盆地最有名的就是雅丹地貌了。

在维吾尔语中,雅丹的意思是具有陡壁的土堆丘。

因为地质的变迁,隆起的地层在风力的侵蚀下,裂缝变大,使原来的地表变得沟壑纵横,并且顺着风向延伸。

形成了很有土墩。

在春季和秋季风收齐后影响,风力很大。

强劲的大风因为昆仑山脉的阻碍,在这里改变了行程方向,风速也变小,就把卷积的卵石和沙子都堆积在这里。

本文由站长提供。

柴达木北缘中生代盆地的成因类型及构造沉积演化

柴达木北缘中生代盆地的成因类型及构造沉积演化

第32卷 第4期2002年10月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JOURNAL OF J IL IN UNIV ERSITY (EARTH SCIENCE EDITION ) Vol.32 No.4Oct.2002  文章编号:16715888(2002)04033307柴达木北缘中生代盆地的成因类型及构造沉积演化和钟铧,刘招君,郭 巍,董清水(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吉林长春 130026)摘要:柴达木盆地是我国西部一个大型中新生代陆相含油气盆地。

其剖面结构、构造样式、沉积特征、基底沉降、古地温等表明中生代盆地的性质应为挤压环境下经过多次幕式逆冲形成的、与祁连造山带有关的叠置前陆盆地,经历了早侏罗世的破裂前陆盆地和中侏罗世之后的类前陆盆地的演化过程。

柴北缘中生代沉积充填由构造层序Ⅰ(早侏罗世)、构造层序Ⅱ(中侏罗世)和构造层序Ⅲ(晚侏罗世)三个完整的构造层序构成,由粗到细多个沉积旋回代表了逆冲加载过程中由活动期到平静期的转化过程。

随着逆冲活动的加强和频率加快,构造层序Ⅳ(白垩纪)只经历逆冲活动期,是不完整的构造层序,发育补偿和过补偿沉积,盆地逐渐萎缩。

关键词:成因类型;构造层序;逆冲活动;盆地演化;柴北缘中生代前陆盆地中图分类号:P544.4 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20011029基金项目: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九五”科技工程资助项目(QZ 97204102)作者简介:和钟铧(1968),男,河南省上蔡县人,博士,主要从事构造地质及盆地分析的教学和研究11 区域地质背景柴达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隅,地处古亚洲构造域南缘附近,其南邻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域。

四周均以深断裂与相邻构造单元相隔,北界为宗务隆山-青海南山深断裂与南祁连加里东褶皱系相连,西以阿尔金深断裂与塔里木盆地紧邻,东、南分别以鄂拉山深断裂和昆北深断裂与西秦岭及东昆仑造山带环接。

依据基底性质、基底起伏、断裂活动、构造特征及构造发展史可把柴达木盆地划分为三个一级构造单元(图1):南部昆仑山前地区表现为冲断构造,称昆北断阶地;中部沉积了巨厚的新生界,称为中央坳陷;北部祁连山前地区以冲断构造为主,称北部块断带。

柴达木盆地

柴达木盆地

• •
5
柴达木盆地--生态环境
• 柴达木盆地自然景观为干旱荒漠,主要土类 为盐化荒漠土和石膏荒漠土。后者主要分布 于盆地西部,草甸土、沼泽土一般均有盐渍 化现象。植被稀疏,种类单纯,总共不足200 种,以具有高度抗旱能力的灌木、半灌木和 草本为主,盐生植物较多。植被结构简单, 约有6/10的群丛系由一个或几个种组成。在 山麓洪积扇和冲积-洪积平原上以勃氏麻黄、 梭梭和红砂灌木所组成的荒漠植被群落为主; 在盐性沼泽及盐湖、河流沿岸,莎草科密生 形成草丘,其中占优势的有深紫针蔺、丝藨 草与黑苔草等盐生植被;盐湖与沼泽外围以 芦苇与赖草为主。 柴达木盆地动物区系具有蒙新区向青藏区过 渡的特征。野生动物主要有野骆驼、野驴、 野牦牛、黄羊、青羊、旱獭、狼、马熊、獐、 狐、獾等。由于垦殖和捕猎,如今野生动物 大为减少,有的濒于绝迹。
8
柴达木盆地--万丈盐桥
• • 格尔木市北面是世界著名的察尔汗盐湖, 面 积为5800平方公里。 浩潮无垠的盐湖,可以说是湖天相连的盐的 世界,盐储量约在500亿吨以上。藏公路 和铁路,有32公里长是在湖区内铺设的, 称之为“万丈盐桥”。但惊奇的是“桥”下 竟无一座桥墩和一根梁柱,十多吨重的大卡 车飞驰而过,十多节车厢的火车来回奔驰, 成为世界交通史上的奇迹。 万丈盐桥是格尔木至敦煌的一段从达布逊湖 上穿过的公路,厚达15-18米的盐盖构成天然 的盐桥,全长32公里,折合市制可达万丈,因此人 们称其为“万丈盐桥”。“桥”上路面光滑 平坦,山色湖光相映,景致很美,堪称“举世无 双”。玉带似的盐桥(路),旁无护栏,下无桥 墩,更无流水。整个路面平滑光洁,坦荡笔直.盐 桥(路)将盐湖从中间劈成两半,使人惊叹不已, 我们不得不臣服于人类的聪明和智慧。
• •
7

柴达木盆地

柴达木盆地

第十九章柴达木盆地第一节地质概况柴达木盆地位于青海省两北部,东北为祁连山脉,南边为昆仑山脉,西北为阿尔金山脉与塔里木盆地分界。

盆地总面积121000平方公里,中、新生代沉积岩分布面积96000平方公里,最大沉积厚度16000米,沉积岩总体积60万立方公里。

一.基底岩性与时代柴达木盆地周边三大山系主要出露一套元古代中深——浅变质碎屑岩、碳酸盐岩和古生代花岗岩及花岗闪长岩类。

根据边缘露头、重力以及45 口钻达基岩井的资料综合解释结果,盆地东部基岩以元古代花岗片麻岩结晶基地为主,西部主要为下古生代变质岩系组成,北部为结晶岩系,古生代变质岩以及火成岩相间组成(图-)。

这一特点对盆地断坳形成、沉积及演化均有控制作用。

图柴达木盆地基岩性质分布图(具范连颐,1984)1-古生界花岗岩;2-下古生界变质岩;3-元古界花岗片麻岩;4-古生界杂岩;5-上古生界变质岩;6-古生界绿色片岩二.边界条件及断裂盆地周边与老山边界地质体呈断层接触。

边界断裂有2 1条,它们分属于三组组断裂体系,即昆仑山北缘的昆北断裂体系,祁连山南缘的祁连断裂体系和阿尔金山东南缘的阿尔金断裂体系。

三组断裂的主要特点是:(1)断裂的走向与褶皱山系基本平行,大体圈定了盆地形态;(2)多为长期发育的逆断层,断层面倾向老山,断裂规模较大,断达层位较老,均断达岩基,上盘为岩基拾出的老山或有很薄的沉积,下盘为沉积数千米的沉积盆地;(3)三组边枢断裂不是中生代沉积边界,主要是控制第三纪沉积。

以赛南——绿南等为主的祁连山前断裂体系,其上、下盘均有中生代地层;阿尔金山前断裂体系上、下盘均有白垩系和侏罗系。

说明这两组断裂不是中生代的边界断裂。

三组断裂的下盘沉积有巨厚的中、新生代地层,而上盘仅有中生代及很薄的晚第三纪至第四纪的沉积。

盆地内部沉积岩中断裂虽然较多,其中断距大于1000米的断层达41条,而且多数断到基岩,但除个别断裂外,所发现的沉积岩内部断层多属第三纪末期至第四纪褶皱运动形成,对第三纪沉积没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柴达木盆地构造体系特征及其成盆动力学意义

柴达木盆地构造体系特征及其成盆动力学意义
点显 现 出许多 有待 完善 的地 方 。 目前 , 大量 研究 表 明 , 达木 盆地 因其 特殊 的地 柴
景 , 为柴 达木地 区及 其 邻 区 是从 中生 代 继 承 而 来 认
的挤压 型坳 陷盆 地 或 前 陆 盆地 ( 自成 , 9 6 狄 恒 车 18 ; 茹 等 ,9 1 S n t 1 ,9 3 翟 光 明 等 , 9 7 夏 文 1 9 ; o g e a. 1 9 ; 19 ; 臣等 ,9 8 陈 世 悦 等 ,0 0 尚尔 杰 , 0 1 和 钟 铧 19 ; 20 ; 20 ;
内容 提 要 : 文 从 李 四光 教 授 构 造 体 系理 论 出 发综 合 应 用 盆 地 构 造 解 析 、 衡 地 质 剖 面 恢 复 等方 法 , 讨 了柴 本 平 探 达 木 盆 地 构 造 体 系 特 征 及 其 形 成 的地 球 动力 学 背 景 和 地 球 动 力 学 模 型 。柴 达 木 盆 地 受 到 印 度 板 块 、 伯 利 亚 板 块 、 西
三 大勘 探领 域 , 同时 也 为 更 深 入 了解 和认 识 盆 地 构
压 ( 良杰 等 ,0 0 戴 俊 生 , 0 0 胡 受 权 等 , 0 1 汤 20 ; 20 ; 20 ;
X ae 1 ,0 1 马金 龙 等 ,0 2 金 之 钧 等 , 0 4 i ta. 2 0 ; 20 ; 20 ;
板块 向 北 挤 压 、 部 阿拉 善地 块 的 阻 挡 及 东 侧 华 北 板 块 和 西侧 塔 里 木 地 块 的 侧 滑 而 形 成 的力 偶 环 境 , 合 岩 石 地 球 北 结 化 学 和 平 衡 地 质 剖 面 恢 复 与 分 析 结 果 提 出 盆 地 发 展 经 历 了早 ~ 中 侏 罗 世 南 北 向 拉 张 、 生 代 多 次 幕 式 挤 压 并 叠 加 新

柴达木盆地新生代构造样式的演化特点

柴达木盆地新生代构造样式的演化特点

柴达木盆地新生代构造样式的演化特点
戴俊生;曹代勇
【期刊名称】《地质论评》
【年(卷),期】2000(046)005
【摘要】本文将柴达木盆地新生代构造样式的演化归纳为6种序列和两个主要阶段,即冲断构造→生长背斜→反冲断层+断展背斜序列、生长背斜→反冲断层+断展背斜序列、生长背斜→纵弯背斜序列、生长断层→纵弯背斜序列、生长断层→滑脱褶皱序列、水平岩层→纵弯背斜序列.构造样式的演化具有明显的地区性特点,盆地南北两侧具相似性,而盆地中央呈东西差异.两个阶段是喜马拉雅早中期的压缩构造样式发育阶段和晚期的强烈压缩构造样式发育阶段.控制柴达木盆地构造样式规律性的主要因素是区域构造环境、盆地基底性质、应力作用方式和岩石力学性质等.【总页数】6页(P455-460)
【作者】戴俊生;曹代勇
【作者单位】石油大学资源系,山东东营,257062;中国矿业大学,北京,100083【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5
【相关文献】
1.黄骅拗陷新生代构造样式及其演化 [J], 李明刚;杨桥;张健
2.渤海湾盆地中新生代构造演化与构造样式 [J], 夏斌;刘朝露;陈根文
3.柴达木盆地西南部新生代构造样式及其动力学特征 [J], 倪金龙;王鹏;杜小亮;胡
勇;李增学;林玉祥
4.柴达木盆地东部"走廊域"中新生代构造特征及构造演化 [J], 刘天绩;徐凤银;陈世悦;侯恩科
5.柴达木盆地新生代走滑构造特征及成因演化 [J], 陈文萍; 胡望水; 李涛; 王淑君; 葛勋; 姜天阳; 李拉毛才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柴北缘东段构造特征分析

柴北缘东段构造特征分析

造一双冲构造~逆冲叠瓦构造这两大演化序列。
作者简介 : 刘 汝强 ( 1 9 7 9 一 ) , 男( 汉族 ) , 山东广饶人 , 工程师, 现从事油气地质综合研究工作 。
5 0
西 部探矿 工程
表 1 柴 东地 区发育的典型构造样式
2 0 1 3年第 2期
类型
逆冲 叠瓦构造
1 地质 概况
柴达木盆地地处青藏高原北部, 构造处于特提斯构
造带 的北 缘 , 面积约 1 . 2 1 ×1 0 k mz , 海 拔 高度 为 2 5 0 0  ̄ 3 0 0 0 m, 是 我 国西部一 个大 型 的中 、 新 生 代含 油 气盆 地 。
柴达木盆地周缘分别被祁连山、 东昆仑和阿尔金 山所 限, 柴达木盆地被四大断裂体系所控制 , 东西两侧为走 滑断 裂, 南 北 两侧 为 逆 冲 断裂 带, 盆 内地 面构 造 发 育[ 1 _ 2 ] 。
单冲式构造
双冲式构造
对冲构 造
构造 样式
实例 类型
山前 露头、黄泥滩 背冲构造
欧南 、马北 双重构 造
欧南 、马北 反冲构 造
大柴旦 、小柴且 生长 断展 构造
构造 样式
实例
大柴 旦、埃东
南 八 仙
埃 东 地 区
小 柴 旦 地 区
类型
花状构造
局部伸展构造
2 0 1 3年第 2 期
西部探 矿工 程
4 9
柴北 缘 东段构 造特 征 分 析
刘汝强
( 胜利油 田分公司西部新区研究中心, 山东 东营 2 5 7 0 1 5 )
摘 要: 柴北缘位 于柴 达木盆 地 的 东北部 , 由三排 盆缘 、 盆 内山 系及 受其控 制 发 育的 构造 组成 。梳 理

柴达木盆地

柴达木盆地

第十九章柴达木盆地第一节地质概况柴达木盆地位于青海省两北部,东北为祁连山脉,南边为昆仑山脉,西北为阿尔金山脉与塔里木盆地分界。

盆地总面积121000平方公里,中、新生代沉积岩分布面积96000平方公里,最大沉积厚度16000米,沉积岩总体积60万立方公里。

一.基底岩性与时代柴达木盆地周边三大山系主要出露一套元古代中深——浅变质碎屑岩、碳酸盐岩和古生代花岗岩及花岗闪长岩类。

根据边缘露头、重力以及45 口钻达基岩井的资料综合解释结果,盆地东部基岩以元古代花岗片麻岩结晶基地为主,西部主要为下古生代变质岩系组成,北部为结晶岩系,古生代变质岩以及火成岩相间组成(图-)。

这一特点对盆地断坳形成、沉积及演化均有控制作用。

图柴达木盆地基岩性质分布图(具范连颐,1984)1-古生界花岗岩;2-下古生界变质岩;3-元古界花岗片麻岩;4-古生界杂岩;5-上古生界变质岩;6-古生界绿色片岩二.边界条件及断裂盆地周边与老山边界地质体呈断层接触。

边界断裂有2 1条,它们分属于三组组断裂体系,即昆仑山北缘的昆北断裂体系,祁连山南缘的祁连断裂体系和阿尔金山东南缘的阿尔金断裂体系。

三组断裂的主要特点是:(1)断裂的走向与褶皱山系基本平行,大体圈定了盆地形态;(2)多为长期发育的逆断层,断层面倾向老山,断裂规模较大,断达层位较老,均断达岩基,上盘为岩基拾出的老山或有很薄的沉积,下盘为沉积数千米的沉积盆地;(3)三组边枢断裂不是中生代沉积边界,主要是控制第三纪沉积。

以赛南——绿南等为主的祁连山前断裂体系,其上、下盘均有中生代地层;阿尔金山前断裂体系上、下盘均有白垩系和侏罗系。

说明这两组断裂不是中生代的边界断裂。

三组断裂的下盘沉积有巨厚的中、新生代地层,而上盘仅有中生代及很薄的晚第三纪至第四纪的沉积。

盆地内部沉积岩中断裂虽然较多,其中断距大于1000米的断层达41条,而且多数断到基岩,但除个别断裂外,所发现的沉积岩内部断层多属第三纪末期至第四纪褶皱运动形成,对第三纪沉积没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柴达木盆地昆北断阶带切四沉积地层和构造特征

柴达木盆地昆北断阶带切四沉积地层和构造特征

柴达木盆地昆北断阶带切四沉积地层和构造特征【摘要】昆北断阶带呈条带状展布,带内构造严格受控于昆仑山前断裂和昆北断裂的控制。

本文根据研究区井资料解释,并结合前人研究,对昆北断阶带的沉积和构造特征进行分析,推断研究区主要发育河流相和湖泊相沉积,且构造活动比较强烈,形成背斜、断背斜、断鼻、断块和岩性等多种类型圈闭。

【关键词】昆北断阶带切4构造沉积构造1 区域地质概况昆北断阶带位于柴达木盆地西部南缘昆仑山前,其构造区隶属于柴西隆起的亚一级构造单元,是中新生代以来继承发展而成的一个南倾北冲的斜坡。

昆北断阶带是柴达木盆地目前勘探和认识程度较低的地区,其西部-中部向南深入切克里克-扎哈泉富烃凹陷,东部毗邻茫崖凹陷,昆北断阶带位于柴达木盆地西部,祁漫塔格山北缘,夹持于昆前断裂和昆北断裂之间,包括铁木里克凸起、东柴山以及黄石凸起南侧,面积约9600km2(图1)。

图1?柴达木盆地昆北断阶带区域构造背景2 地层特征本井地层分层根据岩性、电性、区域地质资料、结合邻井对比而划分。

自上而下钻探揭示q1+2、n23、n22、n21、n1、e32、e31、e1+2、基岩九套地层,不同区域地层缺失程度不同。

3 沉积特征切克里克地区沉积体系的纵横向展布主要受河流和湖泊两种不同水动力体系的控制。

从沉积环境看,昆北断阶带以北的切克里克凹陷在e31上部-e32以滨浅湖-半深湖沉积为主,沉积物相对较细。

在n1、n21时期,随着湖泊向北、向东迁移,凹陷西端切3井区以三角洲沉积为主,而切1井区仍以湖泊沉积为主,发育较厚的暗色泥质岩沉积。

从切1井揭示的n1、e32地层看,暗色泥岩分布集中,单层厚度大,最大厚度达15m,累计厚度达686m,分别占地层厚度的85%和74%,同时上部地层暗色泥岩也较发育。

e1+2以辩状河流沉积为主,砾岩相对较发育。

e31早期以河流作用为主,到e31上部切克里克凹陷的主体部位出现了滨湖沉积,发育辫状三角洲前缘河口坝、远砂坝-席状砂沉积。

柴达木盆地构造圈闭特征与含油气性

柴达木盆地构造圈闭特征与含油气性

维普资讯

2 一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 ( 自然科学版)
用 的双重影响, 这些地区的构造特征较为复杂・ . 前人
本文拟从圈闭有效性评价角度出发 , 对柴达木盆地
针对柴达木盆地构造特征及其与油气聚集成藏 的关
系进行 了较多研究 , 在构造演 化、 构造样式 、 油气成
点领域 .
关键词 : 柴达 木盆 地 ; 造 圈闭 ; 裂 ; 构 断 古构 造 ; 同沉 积构 造 ; 油气性 合 中图分 类号 : E 2 . T 123 文献标识 码 : A
柴达木盆地位于世界屋脊帕米尔——青藏高原 北部 , 夹持于昆仑 山、 祁连山和阿尔金山之间 , 四周 均以深大断裂与相邻构造单元相 隔, 大致呈一个不 规则菱形 区带 . 盆地东西长 8 0k 南北宽 10 5 m, 5~ 3 0 m, 0 面积约 1 . ×1 m . k 2 1 0 k 2盆地 内沉积岩分布 广泛, 最大厚度 1 0 体积 6 ×1 m 【 . 700m, 0 0k 3 _ l 柴达木盆地在大地构造位置上属于亚洲中轴构 造域【 中生代盆地演化主要与特提斯构造域一系 2, 2 ]
造, 称昆北断阶带 ; 中部地 区沉 积了巨厚的中、 新生 代地层 , 中央凹陷; 称 北部祁连山山前地区也以冲断
目 前的勘探成果 已经证实 , 柴达木盆地 油气资 源主要聚集分布在柴西和柴北缘地区. 由于受昆仑
山和祁连山的南北 向挤压, 以及阿尔金断裂走滑作
收稿 日期 : 0 50 —8 2 0 —82
1 构 造 圈 闭 类 型
从 目前 已发 现 的圈 闭情 况 来 看 , 达 木盆 地 圈 柴
闭类型丰富多样 , 以构造圈闭为主 , 主要有背斜、 断

柴达木盆地构造单元划分表-张总修改

柴达木盆地构造单元划分表-张总修改
绿草滩、乌南、南乌斯
七个泉断鼻带
积极沟、犬牙沟、戈壁梁、小红山、阿哈提、七个泉、七东、七西、犬南
红柳泉、跃进一号断鼻带
红柳泉、砂西、跃进一号、尕斯东南斜坡
阿拉尔背斜带
阿拉尔一号、三号
茫崖坳陷
小梁山凹陷
月牙山、小梁山
南翼山—碱石山构造带
南翼山、小南翼山、黄瓜梁、乱山子、碱石山那北
油泉子构造带
油泉子、黄瓜峁、开特米里克、凤凰台、鄂博山、土疙瘩,落雁山、船形丘
油墩子背斜带
盐滩、油墩子、土林堡、平山梁一号、二号
英雄岭
油南重力高
茫崖凹陷
盐山、茫崖、茫崖东高点、土林沟、大沙坪、小沙坪
干柴沟、红沟子断鼻带
干柴沟、咸水泉、红沟子、金鸿山、采东
狮子沟—油砂山构造带
狮子沟、油砂山、北乌斯、建设沟重力高、花土沟、游园沟、犬南沟
墩茫大剖面
大风山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起
东坪—碱山构造带
红三旱一号、东坪、九顶、不整合、馒头山、碱山
一级构造单元
亚一级构造单元
二级构造带
三级构造
昆北断阶
切克里克断陷
切1-8号
东柴山构造带
东柴山、存迹、砂滩边、甘森、弯西
黄石凸起
黄石、斧头山、红盘
甘森泉断陷
弯梁、那北
尕斯断陷
红狮凹陷
铁木里克凸起
铁木里克、阿拉尔二号、跃进二号、三号、四号、跃西、尕南一号
扎哈凹陷
扎哈、跃东、扎西、跃东东
乌南—绿草滩构造带
马海-大红沟凸起
南八山—马海背斜带
南八仙、马海、马北、马西、古城丘、北极星、砂丘、南极星
平顶山、野马背斜带
平顶山、小顶、尕丘、野马

柴达木盆地西南地区褶皱构造样式

柴达木盆地西南地区褶皱构造样式
b h n ov n fb s me ti t e e ey u rsn i tr l xr d n s mmerc lfl T e fuh-p o a a y t e iv l i g o a e n no s v r l— p ii g unl e al e t i g a y a y u t a od. h a i rp g - t n fl t cur o ae n t e Ga i ha a u n f ut od b l ,ma n y c aa trz d b h n ovn fb s - i od sr t e l c t s i h s—Z h q a a l-fl et o u i l h r ce ie y t e i v li g o a e me ti t i tr ly e tu i g fu t p o g to s mmerc lfl n n o unl e al xr d n a l— r pa ain a y a tia od.T ea h n o d sr cur o ae n t e he d t c me tf l tu t e lc t si h Yi xo gi g d tc ng in l e a hme tfl eta d t e c n r ld p e so swela h h lo ly ro s—Zh ha u n n n od b l n h e ta e r si n a l st e s alw a e ft Ga i he a qa fu t f l l ,man y c a a t rz d b ea h n od wh c sa p o i tl y a l- o d bet i l h r ce e y d t c me tf l ih i p r xmaey s mmerc li d l i tia n mi d e-s al w h lo

中国西部中新生代盆地构造样式1

中国西部中新生代盆地构造样式1

中国西部中新生代盆地构造样式1中国西部中新生代盆地构造样式摘要: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构造样式研究的意义、构造样式的定义及基本类型划分,然后着重通过分析柴达木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南缘的构造样式及展布情况来探讨中国西部中新生代盆地构造样式。

最后对中国西部中新生代盆地的构造样式进行了总结,并且提出了构造样式研究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

关键词:构造样式基底卷入盖层滑脱西部盆地0 引言构造样式研究一直是油气田构造研究中重要的基础内容之一。

在沉积盆地中,构造样式是区分不同构造组合、解释不同区域构造特征、分类不同圈闭、协助划分不同成藏作用等的一个重要概念。

每一种具体的构造变形均是构造样式的一个组成部分。

进行构造样式划分可以了解一种构造样式中所可能出现的所有构造变形方式及可能的排列组合方式,从而达到对相似构造环境中的构造变形分布进行预测,并进行正确的构造变形带划分。

一种类型的构造样式可包含油气勘探中的一个或多个二级构造带,准确地识别出一个构造样式类型,实际上就弄清了包含在该种构造样式内二级构造带或局部构造圈闭的成因特点。

概括说来,构造样式研究不仅涉及对含油气盆地性质、类型及其动力学的分析与认识,构造变形特征及其时空演化的判识和分析;而且直接关系到油气藏的圈闭类型、成藏条件及勘探目标评价【1】。

在传统的构造地质学中,构造样式并无具体的定义和概念。

在油气地质研究中,由于研究目的和研究对象的不同,对构造样式的理解和定义,研究方法也不尽相同。

美国地质学者Harding T P【2】和Lowell J D【3】对含油气盆地的构造样式做了相当系统的研究,并初步定义了构造样式:认为构造样式是指在剖面形态、平面展布、排列和应力机制上有着密切联系的相关构造的总体特征,是了解特定构造变形条件下所产生的一系列构造变形的总体概貌。

强调构造样式的构造组合:即①在剖面形态、平面展布、排列上有密切联系的相关构造变形的组合;②是在同一应力环境下所产生的构造变形的组合;③是多种相关构造的有机组合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1卷 第2期2000西北地质科学NORTHWEST GEOSCIENCE Vol.21,N o.2文章编号:1004-7786(2000)02-0057-07柴达木盆地构造样式的类型和展布戴俊生1,曹代勇2(1.石油大学资源系,山东 东营 257062; 2.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 100083)摘 要:盆地构造样式及展布规律研究是盆地构造研究的基础,对确定构造圈闭类型,指导油气勘探有重要意义。

笔者通过各种资料综合分析,将柴达木盆地构造样式归为14种基本类型,即生长逆断层、单冲构造、对冲构造、冲起构造、反冲构造、生长背斜、断展背斜、纵弯背斜、滑脱褶皱、断鼻构造、裂陷伸展构造、局部伸展构造、斜坡带和横向构造变换带。

从动力学背景、基底卷入性、级别划分等方面讨论了构造样式的基本特征。

对控制柴达木盆地构造样式类型和展布的区域构造环境、盆地基底性质、应力作用方式、岩石物理性质和构造演化阶段等因素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构造样式;构造圈闭;柴达木盆地中图分类号:P452 文献标识码:A引 言柴达木盆地地处青藏高原西北部,南邻昆仑山,北接祁连山,西北界为阿尔金山,位于青海省的西北部,在大地构造位置上属于亚洲中轴构造域〔1〕。

是我国西部一个重要的中、新生代含油气盆地。

内部构造特征具有明显地三分性特点,北部祁连山前地区以冲断构造为特征,称北部块断带。

南部昆仑山前地区也表现为冲断构造,称昆北断阶带。

中部发育巨厚的中新生界,以褶皱构造为特点,称为中央坳陷(图1)。

受区域构造环境、盆地基底性质、应力作用方式、岩石物理性质、构造演化阶段等因素的控制,柴达木盆地构造样式的类型和展布具有自身的特点。

研究这些特点不仅对揭示该盆地的构造特征和认识同类型盆地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对确定构造圈闭类型指导油气勘探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1 构造样式的基本类型在揭示柴达木盆地基本构造变形特征的基础上,从油气勘探的需要出发,主要考虑与油气藏密不可分的正向局部构造和断层,强调构造样式对油气藏的控制作用。

通过各种资料综收稿日期:1999-11-22 修回日期:1999-12-20基金项目: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九五”油气勘探科技工程项目(编号:970208-02-02)作者简介:戴俊生(1958-),男,博士,副教授。

主要从事构造地质学和石油地质学的教学及科研.图1 柴达木盆地构造单元划分图F ig.1 T he tectonic units in Q aidam basinA 1.赛昆凹陷;A 2.大红沟凸起;A 3.鱼卡红山凹陷;A 4.德令哈凹陷;B 1.一里坪凹陷;B 2.大风山凸起;B 3.茫崖凹陷;B 4.黄石凸起;B 5.三湖凹陷;B 6.霍布逊凹陷;C 1.尕切凹陷;C 2.铁木里克凸起;C 3.东柴山斜坡;C 4.塔尔丁斜坡;C 5.诺木洪斜坡合分析,可将柴达木盆地构造样式归为14种基本类型,即生长逆断层、单冲构造、对冲构造、冲起构造、反冲构造、生长背斜、断展背斜、纵弯背斜、滑脱褶皱、断鼻构造、裂陷伸展构造、局部伸展构造、斜坡带和横向构造变换带(表1)。

表1 柴达木盆地构造样式基本类型T ab .1 T he basic types of str uct ur al st yle in Q aidam basin58 西 北 地 质 科 学 2000年 续表12 构造样式的主要特征2.1 动力学特征从盆地动力学系统来看,柴达木盆地构造样式以压缩构造为主,伸展构造和走滑构造为辅。

上述划分方案中,生长逆断层、单冲构造、对冲构造、冲起构造、反冲构造、生长背斜、断展背斜、纵弯背斜、滑脱褶皱、断鼻构造均为压缩构造样式。

裂陷伸展构造和局部伸展构造为伸展构造样式。

横向构造变换带为走滑构造样式。

突出了压缩构造这一主体变形。

2.2 基底卷入特征从基底是否卷入方面来看,柴达木盆地构造样式以基底卷入型为主,盖层滑脱型次之。

14种基本构造样式中,生长逆断层、单冲构造、对冲构造、冲起构造、生长背斜、断鼻构造、裂陷伸展构造、斜坡带、横向构造变换带、部分反冲断层、部分断展背斜和部分纵弯背斜属于59第21卷 第2期 戴俊生等:柴达木盆地构造样式的类型和展布 60 西 北 地 质 科 学 2000年基底卷入型。

滑脱褶皱、局部伸展构造、部分反冲断层、部分断展背斜、部分纵弯背斜属于盖层滑脱型。

导致柴达木盆地基底卷入型构造样式普遍发育的重要原因是盆地基底性质。

2.3 级别划分盆地构造样式具有不同的级别,考虑到构造控制的系统性和使用的方便性,笔者把构造样式的级别划分与盆地构造单元相对应,按一级、亚一级、二级、三级、四级进行划分。

一级构造样式的尺度与盆地一级构造单元相对应,亚一级构造样式对应于盆地内部的亚一级构造单元,二级构造样式对应于盆地内部的二级单元,尤其是二级构造带,三级构造样式对应着局部构造,四级构造样式对应着局部构造内部的断层和断块。

柴达木盆地一级构造样式主要包括单冲构造、纵弯褶皱和区域伸展构造3种。

亚一级构造样式的基本类型主要包括单冲构造、对冲构造、冲起构造和斜坡带。

二级构造样式主要有背斜带、对冲构造和冲起构造。

三级构造样式与构造圈闭相对应,是本文研究的重点,仅考虑正向局部构造的构造样式,主要类型有生长背斜、断展背斜、纵弯背斜、断鼻构造和冲起构造。

柴达木盆地已发现的油气藏或者以背斜和断鼻为圈闭条件,或者在背斜和断鼻的背景上以断块为圈闭条件。

四级构造样式发育在三级构造样式的背景上,对构造圈闭和油气藏起改造作用,主要有断层和断块两种。

为了强调可操作性,减少烦琐,笔者对柴达木盆地构造样式的划分方案中没有突出构造样式的层次性。

同一种基本类型可以指多种级别的构造样式。

3 构造样式的展布 柴达木盆地中新生界总的构造变形特征是南北两侧强,中间弱,西部强,东部弱。

北部块断带和昆北断阶带主要表现为断裂变形,中央坳陷以褶皱变形为主要特征(图2)。

3.1 平面展布单冲构造分布在造山带山前,主要表现为由造山带向盆地的冲断,祁连山、昆仑山和阿尔金山三大山系的山前均发育单冲构造。

典型的反冲断层发育在昆北断阶带的北部边缘和北部块断带的西部,它们属于盖层滑脱型构造,是喜玛拉雅晚期的产物。

从盆地尺度上讲,盆地北部祁连山由北向南逆冲,南部昆仑山由南向北逆冲,整体为对冲构造。

德令哈凹陷也表现为对冲构造。

生长背斜主要发育在北部块断带、昆北断阶带和中央坳陷的西部。

断展背斜主要发育在北部块断带、昆北断阶带和中央坳陷西部的阿尔金山的山前地区。

滑脱背斜目前主要发现于茫崖地区。

纵弯背斜在中央坳陷广泛发育。

有背斜背景的断鼻构造主要分布在中央坳陷的西部,无背斜背景的断鼻构造主要分布在造山带的山前地区,尤其是阿尔金山前地区。

裂陷伸展构造是早、中侏罗世的产物,目前主要发现于北部块断带和中央塌陷的西部。

局部伸展构造广泛发育在背斜核部的浅层。

斜坡带主要见于阿尔金山前的北段和昆仑山前的东段。

横向构造变换带为走滑构造样式,构成北部块断带内部亚一级构造单元的分界线。

3.2 垂向组合就盆地整体来看,中、下侏罗统发育裂陷伸展构造,上侏罗统、白垩系和第三系发育逆断层、生长背斜、纵弯背斜和断展背斜,第三系上部和第四系中发育反冲断层、滑脱褶皱、纵弯背斜,断展背斜和局部伸展构造。

单冲构造、对冲构造、冲起构造、横向构造变换带等可以涉及中新生界各个层位。

就局部地区来看,北部块断带西部的中新生界由下向上依次分布着伸展构造、单冲构造、生长背斜、反冲断层和断展背斜。

昆北断阶带西部北侧的新生界由下向上依次分布着生长背斜、反冲断层和断展背斜。

中央坳陷西部茫崖地区的新生界为生长背斜与滑脱褶皱的垂向组合。

中央坳陷西部新生界主要为生长背斜与纵弯褶皱的垂向组合。

中央坳陷中部新生界为逆断层与纵弯背斜的垂向组合。

图2 柴达木盆地横剖面组合图F ig .2 T he associat ion tr ansver se pr ofiles in Q aidam basinQ .第四系;N 2s .上新统狮子沟组;N 1s .中新统上油砂山组;N 1x .中新统下油砂山组;E 2-3s .始渐新统上干柴沟组;E 2x .始新统下干柴沟组;E 1-2l .古始新统路乐河组;M z.中生界61第21卷 第2期 戴俊生等:柴达木盆地构造样式的类型和展布 62 西 北 地 质 科 学 2000年4 控制因素分析 综合考虑,控制柴达木盆地构造样式类型和展布的主要因素有区域构造环境、盆地基底性质、应力作用方式、岩石物理性质和构造演化阶段。

受特提斯洋中新生代周期性俯冲削减和闭合作用、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最终碰撞和往北楔入的远程效应的控制,昆仑山和祁连山对柴达木盆地产生强烈的挤压作用,阿尔金山在走滑活动的同时对盆地也有明显地挤压作用,在三大山系的山前地区发育了一系列的冲断构造和断展背斜。

地球物理资料揭示柴达木盆地具有稳定的基底¹,在挤压作用下盆地边缘构造变形强烈内部变形较弱,导致北部块断带和昆北断阶带以断裂变形为特征,同时发育生长背斜和断展背斜。

中央坳陷以褶皱变形为特征主要发育生长背斜和纵弯背斜。

柴达木盆地构造变形西部强东部弱与祁连山和昆仑山挤压强度的东西差异有关,阿尔金山的走滑挤压也起重要作用,同时盆地基底稳定性的东西差异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中央坳陷西部的茫崖地区是第三纪的沉积中心,塑性泥岩和盐岩的发育为滑脱褶皱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导致背斜构造垂向规律性展布的主要原因是构造演化的阶段性。

柴达木盆地中新生代构造演化可分为3个阶段,燕山早期为伸展裂陷阶段,燕山晚期至喜玛拉雅中期为压缩阶段,喜玛拉雅晚期为强烈压缩阶段〔4〕。

伸展裂陷阶段发育区域伸展构造,压缩阶段发育冲断构造、生长背斜、断展背斜和横向构造变换带,强烈压缩阶段主要发育纵弯背斜、滑脱褶皱、断展背斜、反冲断层和局部伸展构造。

参考文献:[1] 王鸿祯,刘本培,李思田.中国及邻区大地构造划分和构造发展阶段.中国及邻区构造古地理和生物古地理[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0,3-34.[2] M cClay K R.Gloss ar y of thrus t tectonics terms[M].T hrus t tectonics.L ondon,Ch apman&Hall,1992,419-433.[3] W ilkerson M S.Differential transport and contin uity of thru st s heets[J].J ou rnal of S tructural Geology,1992,14(6).[4] 戴俊生.柴达木盆地构造样式研究[D].博士论文,1999,104-106.¹汤良杰,张兵山,刘池阳等.柴达木盆地板块演化研究(研究报告).1998,13-19.The type and distribution ofstructural style in Qaidam basinDA I Jun-sheng 1;CAO Dai-yong 2(1.Univ ersity of P etr oleum ,Shandong ,257062;2.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100083)Abstract :T he study on structural sty le and its distr ibution pattern is a fo undation for study ing basin and important for recog nizing the ty pe o f structural strap and g uiding the oil and gas exploration.On the basis of the synthetic analysis data,fourteen kinds of basic structural sty les are recog nized in Qaidam basin in this paper .T hey are gro wth reverse fault ,unilateral thrust structure ,oppo site thrust structur e ,lift -off structure ,back thrust ,gr ow th anticline,fault pro pagation anticline,longitudinal bend anticline,detachment fold,fault no se,extensional rift,part extensional structure,slope and transverse tectonic transfer zone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structural style is discussed on the dy namic backg round ,basement invo lved,gr ade,etc.The contr ol action o f g eo tectonic env ironment,basement nature of the basin,stress state,ro ck physics nature and tectonic evolution stage on the type and distribution of structural style is analysed .Key words :str uctural style ;structural trap ;Qaidam basin 63第21卷 第2期 戴俊生等:柴达木盆地构造样式的类型和展布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