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科学下册 第三章第二单元 植物体中物质的运输、叶的蒸腾作用和结构学案 浙教版

合集下载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4.5植物的叶与蒸腾作用教案(1)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4.5植物的叶与蒸腾作用教案(1)

植物的叶和蒸腾作用【教学目标】1、了解植物叶的基本结构2、完整地描述水、无机盐的运输路径。

3、了解蒸腾作用的基本含义及其意义。

【重点难点分析】重点:叶的结构;水、无机盐的运输路径;蒸腾作用的基本含义和意义;难点:证明气孔的存在,以及让学生理解水在植物体内的运输路径。

【教学预设】【课前准备】布置学生去采各种各样的叶子。

用塑料袋套住植物4个小时,观察到塑料袋内有水珠。

【教学预设】引入:这个塑料袋是我早上套在这株植物上的。

现在请大家观察一下塑料袋内有什么现象。

生1:我看到塑料袋内有水珠出现。

老师:你知道这些水珠是从哪里来的吗?生1:我觉得这些水珠可能是从植物体内散发出来的,也可能是从土壤里蒸发出来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老师:其他同学有什么看法?生2:我认为这些水珠不可能是从土壤里蒸发出来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因为塑料袋并没有将土壤包进来。

老师:所以你认为这些水珠是从哪里来的?生2:我认为是从植物体内散发出来的。

老师:嗯,非常好,你对实验观察得很仔细,也很会思考。

那么,你认为这些水分主要是从植物的什么器官散发出来的呢?生2:我认为主要是从植物的叶子散发出来的。

老师:你猜的没错,这些水分是从植物的叶子散发出来的。

你了解叶子的结构吗?下面我们来看看叶子的结构是怎样的。

一、叶的结构植物的叶千姿百态,形状各异,但各种叶子的结构却差不多。

播放视频:《叶的结构》帮助学生归纳出叶的结构及特征【板书】一、叶的结构老师:叶脉中的导管负责输送水分,气孔是气体进出的“窗户”,那么,叶脉与叶表皮上的气孔相通吗?我们来看一段视频播放验证气孔存在的实验视频通过实验视频我们可以看到,叶脉和气孔是相通的。

所以,塑料袋内的水是植物体通过气孔散发出来的水蒸气在塑料袋上液化而成的。

二、水在植物体内的运输路径结合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请同学们写出植物从根吸收水分,到在导管中运输,最后从气孔散失到空气的整条路径。

【板书】二、水在植物体内的运输路径水——根毛--根中导管——茎中导管--叶中的导管--气孔——空气提出蒸腾作用的概念三、蒸腾作用1、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汽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

2019-2020学年八年级科学下册 第三章《植物体中物质的运输》学案 浙教版

2019-2020学年八年级科学下册 第三章《植物体中物质的运输》学案 浙教版

2019-2020学年八年级科学下册第三章《植物体中物质的运输》学案浙教版【学习目标】1、区分直立茎、攀援茎、匍匐茎、缠绕茎。

2、知道木质茎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3、知道水、无机盐和有机物的运输过程4、学习观察的基本技能【课前预习】1.植物的根能从土壤中吸收水和无机盐,然后通过茎运输到植物的各个器官中植物的茎有哪些形态呢?它的结构又是如何?根状茎――竹鞭块茎――马铃薯洋葱――鳞茎肉质茎――仙人掌2、观察双子叶植物茎的横切面放大镜观察.....,分为三层:树皮、木质部、髓用针扎一下,感受一下:质地较硬的是木质部,质地较软的是树皮和髓3、茎的结构㈠树皮①树皮的外侧主要起保护作用;②内侧部分叫做韧皮部,其中有筛管,茎里的筛管与根和叶里的筛管相通连,是运输有机物的通道,属于输导组织。

③有机物在叶中形成,在茎的树皮中自上而下的运输。

㈡形成层由几层细胞构成,中间的一层细胞具有分裂能力,向外分裂产生新的韧皮部,向内分裂产生新的木质部,所以茎才能逐年加粗。

小麦等一些植物没有形成层,因此,它们的茎不能加粗。

㈢木质部①导管:导管是运输水分和无机盐通道,属于输导组织;水分和无机盐在茎中央的导管中能自下上地向枝端运输。

②木纤维:木纤维是又细又长的死细胞,细胞的壁厚,没有弹性,有很强的支持力。

木本植物的茎之所以坚硬,主要是木纤维的作用。

㈣髓由薄壁细胞构成,有贮藏营养物质的作用。

4、实验:水和无机盐的运输(展示)剪取一段木本植物的枝条,把下端插入装有稀释红墨水的瓶子里。

过一段时间,当看到叶脉微红以后,把这段枝条进行横切和纵切。

用放大镜观察,看一看枝条的______(填“木质部”或“韧皮部”)被染红了。

解析:导管是运输水分和无机盐通道,水分和无机盐在茎中央的导管中能自下上地向枝端运输,导管位于木质部中,因此,木质部会变红。

实验结论:水份和无机盐在茎中央的导管中能自下而上地向枝端运输。

【疑难重点】思考:1、如果用细铁丝缠紧小树,对植物生长会造成伤害吗?为什么?生活中你见过这种现象吗?实验:树皮环割对照实验,一根茎作环割处理,另一根不作处理。

叶的蒸腾作用和结构说课稿

叶的蒸腾作用和结构说课稿

叶的蒸腾作用和结构说课稿叶的蒸腾作用和结构说课稿一、说教材《叶的蒸腾作用和结构》是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第三章第五的教学内容,本节分为两个课时,这是第一课时,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根、茎的结构和功能,及叶中叶肉细胞的光合作用。

本节通过对植物蒸腾作用概念、影响因素及蒸腾作用相关结构的探究,力求使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体会“结构和功能相统一”思想。

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另外,学好本节课,也使学生对植物体内物质的运输有一个更深入、系统的认识,所以,本节课在整个教材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重要。

基于以上的教材分析,我确定如下三维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观察、实验了解蒸腾作用的含义及其意义技能目标:1.通过对植物蒸腾作用现象及影响因素的探究,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探究实验中如何控制变量,及变量控制的意义,以此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及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及热爱科学、生活的精神结合教材内容特点,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蒸腾作用的意义另外,虽然八年级的学生对蒸腾作用的影响因素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如何设计实验并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对八年级学生来说都具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探究蒸腾作用的影响因素三.说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以开始,我首先引导学生回顾前面的学习内容,比如有植物的根、茎,并让学生说一说根和茎的功能,在学生回顾的过程中,我在黑板上画出一株植物的简图:接着在这简图中添加叶,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了解叶的结构和功能。

从而自然引出课题《》这样设计的目的是:通过这样一个直观、形象的简图,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另外,这样的简图,也为学生在最后综合性地归纳出水和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运输路劲提供思维基础,接着,进入第二环节:二、合作学习、探索新知由于植物蒸腾作用的实验课堂上很难进行,所以,我将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植物蒸腾作用的实验,提高观察,学生不难发现塑料袋内有许多小水珠出现。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 4.5 植物的叶与蒸腾作用 教案设计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 4.5   植物的叶与蒸腾作用   教案设计

日期周次课时 / 课题 4.5植物的叶与蒸腾作用教材解读目标1、了解蒸腾作用的基本含义及其意义。

2、知道气孔的分布状况。

3、知道保卫细胞和气孔的结构。

4、完整地描述水、无机盐的运输路径。

重点蒸腾作用的基本含义、保卫细胞和气孔的结构、水、无机盐的运输路径难点实验设计证明气孔的存在、水、无机盐的运输路径学情教学准备课件,教案环节师生活动占用时间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1、植物进行生理活动所需的水分、无机盐来自(),吸收水分、无机盐的器官是(),吸收水分无机盐的部位是()。

2、植物体内有机物来自(),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能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

叶不但是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同时也是散失水分的主要器官。

二、新课教学:1、叶的形态在自然界中,植物的叶千姿百态,大小和形状差异很大。

叶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等特征与植物生长的环境密切相关。

生物与环境相适应。

例:生活在潮湿阴暗环境下的植物,一般叶片较大且叶表面无角质层,以增加换气的面积;生活在干旱环境下的植物,叶片一般较小。

甚至退化成针刺状或小鳞片状,叶表面多覆盖有蜡质和不易透水的角质层。

思考:为什么生活在干旱环境下叶片较小?为了防止蒸腾作用散失水分,适应干旱环境。

2、叶的组成思考:叶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那么它的组成结构是否千差万别?一片叶是由叶柄和叶片组成的。

叶的形态虽然是多种多样的,它的基本结构却是相似的。

3、叶片结构表皮是由大量无色透明排列紧密的表皮细胞组成有利于光线的透过和叶内结构的保护。

表皮上分布着大量的气孔。

是气体进出的“门户”。

4、叶的功能1.光合作用2.蒸腾作用思考:根吸收的水分经过茎的运输到达叶后,用于光合作用的水分只占一小部分?大部分水分到哪里去了?活动:A.选取一盆正处于生长旺盛期的阔叶植物(如天竺葵等)B.用一透明塑料袋把几片邻近的叶片包扎起来,不要透气。

C.对该植物浇水后,置于阳光下照射。

D.观察塑料袋内有没有水珠产生。

如果没有水珠产生,请把植物搬到室内使其快速冷却,再观察塑料袋上有没有水珠:_______。

叶的蒸腾作用和结构

叶的蒸腾作用和结构

叶的蒸腾作用和结构叶的蒸腾作用和结构叶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器官之一,同时也是进行蒸腾作用的重要部位。

蒸腾作用是指水从叶子组织向大气中通过气孔蒸发的过程。

叶的结构为其进行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光能和水分。

一、叶片的结构叶片是叶的主要组成部分,它通常具有平整的形态和明显的薄厚,以及较为复杂的结构。

叶片的上部和下部表面各有一层表皮,表皮下面为叶肉组织,内部则有细胞间隙和维管束。

表皮是叶片外部的保护层,其细胞壁通常较厚,表面有大量的气孔。

气孔是细胞壁于叶片表面形成的一个小口,是传递气体和蒸汽的通道。

通常气孔的数量和面积与环境温度、湿度等因素有关。

叶片的上表皮细胞中,含有叶绿素为色素体,负责光合作用;下表皮细胞形状较规则,细胞壁较厚,可用于保护维管束和叶肉组织。

叶肉组织是叶片内部的主要组织,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叶肉细胞具有相对较长的细胞形态和较大的空间,常含有大量的叶绿素和色素体,可利用光能进行光合作用。

细胞壁中含有的纤维素使其组织纤维化,从而增加了叶片的坚韧度。

维管束是叶片内部的主要输送组织,包括了一些与根系、茎部相同的组成部分。

维管束分为两种,分别是富含水分的木质部与负责运输有机物质的韧皮部。

其中,木质部负责输送水分与矿物质元素,韧皮部负责输送有机物。

二、叶的蒸腾作用在光合作用的过程中,叶绿体吸收阳光和二氧化碳,将它们转化成糖分并将氧气释放到空气中。

在这过程中,植物需要大量的水分,并不断从地下吸收水分,并通过根茎与叶片进行输送。

一旦水分到达叶片,便开始进行蒸腾作用。

蒸发过程是由于叶片内部的水分通过气孔的形式转移至大气中,同时将一些二氧化碳和氧气一起释放到空气中。

随着气孔的打开,叶片中的水分蒸发速度也会加快。

植物在进行蒸腾作用时,会遇到一些挑战。

比如,在干燥地区,蒸发率会更高,水分丧失也更迅速。

在这种情况下,植物需要通过调节气孔大小和数量来保持足够的水分,并保持对最佳生长条件的适应性。

2020—2021学年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4.5植物的叶与蒸腾作用教学设计(附教学反思)

2020—2021学年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4.5植物的叶与蒸腾作用教学设计(附教学反思)

4.5植物的叶与蒸腾作用(附教学反思)〖教学目标〗1.知识:(1)描述植物的蒸腾现象,解释植物水分散失的主要原因;(2)举例说明蒸腾作用的概念;(3)举例说出气孔的数目和分布与植物蒸腾作用的关系;(4)说出蒸腾作用对植物生活的意义。

2.能力:(1)观察植物蒸腾失水的演示实验,运用观察和分析能力;(2)探究植物气孔的数目和分布,运用科学探究的一般技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结合植物蒸腾失水的观察实验,以及植物气孔的数目和分布的探究实验等,形成对生命科学研究的浓厚兴趣;(2)通过探究植物气孔的数目和分布,树立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教材内容分析〗1.教学重点(1)蒸腾作用的概念和意义;(2)探究植物气孔的数目和分布。

2.教学难点(1)蒸腾作用的概念和意义;(2)探究植物气孔的数目和分布实验。

3.与其他章节的联系(1)水分蒸腾促进植物吸收水分和水分与无机盐的运输,因此,“蒸腾作用”与“吸收作用”一节的知识相联系;(2)植物的蒸腾作用是自然界水循环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这部分知识与“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一章知识相联系;(3)探究植物气孔的数目和分布实验中,气孔的知识和叶的结构知识相联系。

〖课时分配〗本节内容的教学时间为1课时。

先演示植物的蒸腾现象,进而指出植物主要通过气孔蒸腾散失水分,接着通过“气孔的数目和分布”的探究实验,揭示植物与蒸腾作用相适应的某些形态结构特点,最后阐述植物蒸腾作用的意义。

五、设计思路1.教学方法本节课以学生探究为主,老师以一连串的问题引路,学生动脑思考、讨论、解答问题、自主总结,同时辅以教师的演示、讲授和点评,师生共同努力,圆满完成此部分的学习。

2.教学思路本节课的内容按两条思路展开,一是通过演示“植物的蒸腾失水现象”,引导学生探讨植物蒸腾作用的概念以及蒸腾作用的意义;二是通过对“植物气孔的数目和分布”的探究,引导学生探讨与植物蒸腾作用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特点。

3.问题思路上课一开始,联系前面学习吸收作用的知识,指出植物吸收的水分只有一小部分用于各种生理活动和保留在植物体内,而绝大部分的水“跑”到哪里去了呢?给学生一个悬念,引起他们探究的兴趣,而自然地引入蒸腾作用的主题。

八年级下第3章第五节叶的蒸腾作用和结构

八年级下第3章第五节叶的蒸腾作用和结构

思考
• 为什么要选用生长旺盛的阔叶植物,用塑 料袋罩住枝叶用绳捆住,不要透气,浇水 后置于阳光下照射? • 都是希望蒸腾作用能加强,而使实验结果 明显,易于观察。
1. 蒸腾作用的定义:
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植物体内 散发到植物体外的过程,叫做 蒸腾作用。 蒸腾作用主要在叶片进行, 叶柄和幼嫩的茎也能少量地进 行。
栅 栏 组 织
叶肉
上表皮
下表皮
海 绵 组 织
叶脉
气孔 保卫细胞

填 图 练 习
叶肉 叶脉
气孔
表皮
保卫细胞
• 植物体内水分向上运输的动力有哪些? • 1、根压:根系吸水,并使水分沿导管上升 的力量。(如植物有伤流和吐水现象) • 2、蒸腾拉力:没有根,植物的茎浸在水中 照样能吸水,这种吸水的力量来自蒸腾作 用产生的拉力。一般蒸腾拉力比根压大得 多。 • 3、毛细现象
水又是从上下 表皮的什么地 方散发出来?
活动: 1. 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清水。 2. 用镊子撕取蚕豆叶下表皮,放在载玻片上,用 解剖针展平,加盖盖玻片。 3.低倍镜下,表皮细胞呈什么形状? 不规则 4.高倍镜下,半月形细胞里面有没有叶绿体? 有
表皮细胞 液泡
(无叶绿体,有角 质层,无色透明, 利于光线透过,保 护作用)
水银柱缓慢 湿度大,气孔张开程度小 3 上升 ,蒸腾作用较缓
4
水银柱会 迅速上升
气温高,空气流动快,水 分散失快,蒸腾作用增强
一般地,湿度小、气温高、光照强、空气 流动快,蒸腾作用强。
水从叶的什 么地方散发 出来?
课本P97
现象:下表皮上的滤纸先变红色。 结论:水是从叶的上下表皮中散
发出来的,而且,下表皮 散发出来的水分要多于上 表皮散发出来的水分。

《植物体中物质的运输》教案

《植物体中物质的运输》教案

《植物体中物质的运输》教案一、教材分析内容:初中科学八年级下(浙教版)第3章第4节植物体中物质的运输。

本节主要介绍茎的结构、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以及有机物的运输三部分内容。

其中第一课时茎的结构又包括了茎按生长方式的分类、木质茎的结构以及年轮三部分知识。

地位:本节内容前面承接本教材植物与土壤的内容,后面是本教材的叶的蒸腾作用和结构这部分内容,所以学好这个内容为学好以后的科学知识叶的蒸腾作用和结构打下牢固的理论基础,而且它在整个教材中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作用:“植物”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也是我们经常能接触到的。

通过对这节内容的学习,不仅可以使学生对植物有更深入地了解,而且可以增强学生保护植物的意识,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

此外,本内容包含的知识,是以后科学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中考的必考内容。

二、学情分析植物虽然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但通常学生对植物的认识主要停留在比较浅的层次,对植物茎的分类以及茎的结构并没有太多的认识。

对于初二学生而言,要完整地讲出植物茎的各部分结构及功能是非常困难的。

此外,在学习茎的结构这个知识时还需要学生有一定的想象能力。

因此在教学中,通过大量的图片展示并配合讲解,让学生能够更直观地观察植物茎的结构特点;通过大量的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培养他们分析、归纳、概括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区别直立茎、攀缘茎、匍匐茎和缠绕茎;(2)概述茎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3)说出从年轮中获取的信息。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观察,养成采集信息的能力;(2)通过小组讨论,养成合作与交流的能力;(3)通过阅读书本,养成归纳总结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小组讨论活动,进一步培养团结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2)通过对木质茎结构的学习,进一步明确大自然中生物结构的严整性;(3)通过学习年轮,进一步明确生物与环境的密切性。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双子叶植物木质茎的内部结构和功能。

八年级科学下册:第3章第6节 叶的蒸腾作用和结构教案(浙教版)

八年级科学下册:第3章第6节 叶的蒸腾作用和结构教案(浙教版)

叶的蒸腾作用和结构教学目标:1、了解蒸腾作用的基本含义及其意义2、知道气孔的分布状况3、知道保卫细胞和气孔的结构4、完整地描述水、无机盐的运输路径重点难点:叶的结构、水和无机盐的运输教学预设:课堂引入:我们都知道“水往低处流”,可在植物体内,是什么促使水从根部向茎、叶运输呢?一、蒸腾作用1、实验观察:选取一盆正处于生长旺盛期的植物,用一透明的塑料袋将邻近的叶片包扎起来,对该植物浇水后,置于阳光下照射。

观察塑料袋上有无水珠生成,这说明______________。

2、水分以气体状态从体内散发到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蒸腾作用主要在叶片进行。

3、土壤中的水分由根毛进入根后,然后通过根、茎、叶的导管输送到叶肉细胞。

这些水分,除了很小一部分参加植物体内各项生命活动外,99%通过蒸腾作用从叶中散发出去,蒸腾作用可以在温度偏高的情况下有效地降低叶片的温度,同时也是根吸水的主要动力,利于植物对水的吸收和运输,也利于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运输。

由此可见,蒸腾作用不是在浪费水分,而是对植物的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

4、学生讨论:①在春天的阳光下,水银柱将会有什么变化?为什么?②如果把这一装置放在夏天的烈日下,水银柱会有什么变化?③如果把这一装置放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水银柱将会有什么变化?为什么?④如果在实验室里,用电吹风吹叶片,水银柱将会有什么变化?⑤请设计一个实验:证明蒸腾作用的强弱与光照条件有关。

第2课时二、叶的结构:1、实验观察1:①选取一X生长旺盛的蚕豆叶,用滤纸把它上、下表皮的水分吸干。

②将两X浸有氯化钴溶液的蓝色滤纸,相对应地贴在叶片上、下表皮的表面,并用回形针将其固定。

③观察贴在叶片上、下表皮上的滤纸的颜色变化。

哪一X纸先变色?哪一X纸的颜色会深一点?实验观察2:①在栽玻片上滴一滴清水。

②用镊子撕取蚕豆的下表皮,把它们放在栽玻片上,展开后加盖玻片。

③在低倍镜下观察叶的表皮细胞。

④换用高倍镜观察半月形细胞,并将结果绘制下来。

第3章第五节叶的蒸腾作用和结构说课课件

第3章第五节叶的蒸腾作用和结构说课课件

各位同学、老师大家下午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浙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下第三章第五节“叶的蒸腾作用和结构”。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本课题我将用一个课时完成。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5个方面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第一点,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八年级下册的生物部分,主要揭示了生物生理功能的奥秘。

第三章更是系统的阐述了植物和土壤的密切联系以及植物的运输生理。

第五节“叶的蒸腾作用和结构”是本章知识的深化和总结,解释了水分运输的动力,概括了整个水分运输的过程,是使本章体系完整的重要内容。

第二点,教学目标的确定新课标指出在有效学习过程中,动手实践积极探索,动手实践是学习的重要方式。

本着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原则,结合本节课内容,根据新课标要求和学生实际,我主要从以下3个方面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其中,知识与技能是基础目标,过程和方法是核心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终极目标。

第三点,教学重难点分析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确定的教学目标,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腾作用的基本含义、保卫细胞和气孔的结构、水、无机盐的运输路径”。

由于八年级的学生对植物的内部运输结构还了解的不够透彻,这对“水、无机盐的运输路径”理解造成了一定困难,因此“水、无机盐的运输路径”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我打算通过学生自主实验,利用模型模拟事物和播放视频等多种活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二、学情分析植物的水分、无机盐和营养物质可以分别在木质部和韧皮部进行运输,这些内容学生在上一节内容中已有所学习。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探究“叶的结构和蒸腾作用”以及完整的描述“水、无机盐的运输路径”。

经过三个多学期的科学学习,学生对薛义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能自主学习,喜欢动手实践,并能用身边的物品做一些小实验。

不过八年级学生的实验能力还有待提高,对知识的归纳总结能力也略显不足,需要老师针对性的指导。

3.5 叶的蒸腾作用和结构 学案1

3.5 叶的蒸腾作用和结构 学案1

八年级(下)生物3.5 叶的蒸腾作用和结构学案☺亲,本节课你需要完成以下关卡目标:1、了解蒸腾作用的基本含义及其意义2、知道叶片结构(保卫细胞);了解气孔的组成、分布及作用3、完整地描述水、无机盐的运输路径【情境导入】我们知道将物体从低处运到高处是很费劲的。

据估计1株玉米从出苗到收获需消耗四、五百斤水。

那么玉米的根是靠什么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通过茎运往高高在上的叶、花、果实和枝的呢?➹第一关:了解蒸腾作用的基本含义及其意义[观看视频]“植物的蒸腾作用”实验实验说明:选用生长旺盛的阔叶植物,以及“不要透气、浇水后阳光照射”,都是希望________作用能加强,而使实验结果明显,易于观察。

实验现象:能观察到________的产生。

实验结论:叶片中确实有水汽散发出来--蒸腾作用的存在。

1、蒸腾作用的含义:植物体____吸收的水分以________状态从植物体中散发到体外的过程叫蒸腾作用。

2、蒸腾作用的意义:(1)降低植物体叶片的________(2)根吸收水分的________,促进根吸收水分(3)促进水和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________*(4)参与大气水循环[探究]蒸腾作用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建立假设:(1)可能与光照的强度有关(2)可能与温度有关(3)可能与湿度有关(4)可能与空气流动速度有关(多媒体演示,观看后,回答现象)①在春天的阳光下,水银柱会有什么变化?为什么?水银柱会________。

因为在春天的阳光下,使气孔________,且气温升高,蒸腾作用会________。

②放在烈日的阳光下,水银柱会有什么变化?为什么?夏天的烈日下,水银柱________。

因为夏天的烈日下,气孔会________,蒸腾作用基本________。

③放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水银柱会有什么变化?为什么?阴湿的环境中,水银柱会________,但非常缓慢,甚至不易觉察。

因为阴湿的环境中,湿度大,气孔开放程度不大,蒸腾作用就弱。

八年级下第3章第五节叶的蒸腾作用和结构

八年级下第3章第五节叶的蒸腾作用和结构

第五节:叶的蒸腾作用和结构主备人:八年级备课组备课时间:2012年5月4日上课时间:2012年5月日一.课标及学业考试要求:1.描述植物对无机盐和水的吸收和散失的过程a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蒸腾作用的概念、过程和意义,了解蒸腾作用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

(2).通过观察蒸腾作用的演示实验继续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观察能力;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继续培养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观察、分析实验的探究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蒸腾作用的过程及其他相关知识,建立植物体与外界环境相适应的观点,增强生态意识,提高对绿化祖国、保护环境三教学重点、难点、关键蒸腾作用的概念、过程和意义植物体主要通过叶进行蒸腾作用,因为叶具有适应这种功能的形态结构——气孔。

教学准备:氯化钴兰色滤纸、植物的叶片、烧杯、热水、叶结构模型教学关键:在实验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会学生观察的方法。

四.课时安排:1五. 教学准备:氯化钴兰色滤纸、植物的叶片、烧杯、热水、叶结构模型六.教学过程:1复习提问:什么是光合作用?什么是呼吸作用?在上述两个生理过程中都有水的参与,说明水对于植物体非常重要。

从根本上讲,水是从哪里来的?植物吸收的水是否都被植物体利用了呢?由此引出本节课题:蒸腾作用。

2蒸腾作用的概念猜猜看:影响蒸腾作用的外界条件是什么?1、大气湿度愈小,蒸腾作用愈强;大气湿度愈大,蒸腾作用愈弱。

2、光是主导因子。

光照强,促进气孔开放,提高叶的温度,蒸腾作用加强。

3、温度升高,加快水的汽化,蒸腾作用加强。

4、微风可加快蒸腾作用,强风可使温度降低,气孔关闭,蒸腾作用减弱。

5、土壤条件(与根系吸水有关的土壤温度、通气性、土壤溶液浓度实验演示在课前可以准备一套演示实验装置,即准备三个干燥透明并且不漏气的塑料袋,分别套在没有叶的枝条、少叶的枝条和多叶的枝条上,袋口扎紧,将这套实验装置放在教室温暖向阳的地方。

浙教版-科学-八下-《第5节 植物的叶与蒸腾作用》教案B

浙教版-科学-八下-《第5节 植物的叶与蒸腾作用》教案B
实验结论:水是从叶的上下表皮散发出来的,而且下表皮散发出来的水分多于上表皮散发出来的水分。
【设问】那么,水又是从上下表皮的什么地方散发出来的呢?
【观察、实验】
实验说明:取材不能撕得太厚,否则会影响观察效果。
实验现象:1、表皮细胞一般呈现不规则形状,保卫细胞呈现半月形。
2、保卫细胞里面有叶绿素,气孔周围得细胞壁较厚。
3、叶片受热后,气孔内的气体会排出体外,在叶表皮表面形成气泡。形成气泡数目多,说明气孔就多。
--气孔是叶片排出气体的门户。
三、小结
四、课堂练习:课后练习题。
五、课后作业:作业本
实验现象:能观察到水珠的产生。
实验结论:叶片中确实有水汽散发出来--蒸腾作用的存在。
(一)、蒸腾作用:
1、什么使蒸腾作用:叶将根部吸收的99%的水分从气孔以水蒸气的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
2、蒸腾作用的意义:
⑴有效降低叶片温度,使植物在强光下进行光合作用而不致受害
⑵是根部吸水的主要动力,利于植物对水的吸收和运输,也利于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运输。
编写者
日 期
课 题
第5节 植物的叶与蒸腾作用
教学
目标
1、了解蒸腾作用的基本含义及其意义。
2、知道气孔的分布状况。
3、知道保卫细胞和气孔的结构。
4、完整地描述水、无机盐的运输路径。
重点
难点
分结构
水、无机盐的运输路径
难点:实验设计证明气孔的存在
水、无机盐的运输路径
--水银柱会上升,但非常缓慢,不易觉察。因为阴湿的环境中,湿度大,气孔开放程度不大,蒸腾作用就弱。
4、用电吹风吹叶片,水银柱会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水银柱会迅速上升。因为电吹风可以营造气孔周围的小气候--水分散失快,气温高,蒸腾作用会加强。

植物的叶子和蒸腾作用八年级科学(下)浙教版教案PPT

植物的叶子和蒸腾作用八年级科学(下)浙教版教案PPT
③观察贴在叶片上、下表皮上滤纸的颜色变化。先变色 的是下表皮表面的滤纸,颜色会深一些的是下表皮表面的滤纸。
结论:水是从叶的上下表皮中
散发出来的,而且,下表皮散
发出来的水分要多于上表皮散 蓝色
红色
发出来的水分。
思考:水从叶的上下表皮哪个部位 散发出来的呢?
实验观察2: ①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清水。
②用镊子撕取蚕豆的下表皮,把它们放在载玻片上, 展开后加盖玻片。
③在低倍镜下观察叶的表皮细胞。它们呈什么形状? 在临时装片上找一找有没有半月形的细胞。
④换用高倍镜观察半月形细胞,它里面有没有叶绿体? 并将结果绘制下来。
⑤另外,再取一片叶子,浸在盛有60℃左右的 烧杯中,仔细观察,叶片两面的气泡数目哪一 面多?为什么?
下表皮的气泡数目多。
下表皮表面气孔数目比 上表皮表面多 (下表皮保卫细胞比上 表皮多)
讨论 蒸腾作用和环境因素的关系
讨论 观察到的现象 得出的结论
右边水柱下降 气温不高,空气流动慢, 1 很慢,不易察觉 蒸腾作用很弱
2 右边水柱下降 气温升高,蒸腾作用增强
加快
3 右边水柱下降 阴湿环境湿度大,气孔张 很慢,不易察觉 开程度小,蒸腾作用较缓
4 右边水柱会迅 温度高,空气流动快,蒸
速下降
细胞围成,是植物和外界环境进行__气__体___交换的窗口。
2、叶片表皮细胞的特点是( A )
A 无色透明 ,排列紧密
B 绿色透明,排列紧密
C 无色透明,排列疏松
D 无色不透明,排列紧密
3、以下是显微镜下观察到叶片表皮的某一结构,图中
A是___气_孔____,B是__保_卫__细__胞____,
A
它们分布在叶片的上下表皮,

8下第3章植物与土壤第5节叶的蒸腾作用和结构

8下第3章植物与土壤第5节叶的蒸腾作用和结构

8下第3章植物与⼟壤第5节叶的蒸腾作⽤和结构⼀、蒸腾作⽤1.植物体(主要是叶)向空⽓中散发⽔分的现象,叫。

据测算,植物吸收的⽔分⼤约有是通过蒸腾作⽤散失掉的。

2.蒸腾作⽤可以在温度偏⾼的情况下有效地叶⽚温度,同时也是根部吸⽔的主要,利于植物对⽔的吸收和运输,也利于溶解在⽔中的在植物体内的运输。

3.蒸腾作⽤的强弱和环境因素密切相关,⼀般情况下,⽓温⾼、光照强、⽓候相对⼲燥时,蒸腾作⽤就,反之就⽐较。

⼆、叶的结构1.在叶表⽪中⽆⾊透明的细胞是叶的表⽪细胞,它对叶起作⽤。

半⽉形的细胞是,两个保卫细胞之间的⼩孔是,是⽓体进出叶⽚的通道。

2.在进⾏蒸腾作⽤时,叶中的⽔就是以⽓体状态从中散发出来的。

3.⼀般植物的叶⽚,上下表⽪的⽓孔数⽬是不相等的,上表⽪⽓孔少,下表⽪⽓孔多。

将⼀⽚新鲜的蚕⾖叶放⼊60%左右的热⽔中,会看到下表⽪的⽓泡数⽐上表⽪的⽓泡数。

⼀、蒸腾作⽤植物体(主要是叶)向空⽓中散发⽔分的现象,叫蒸腾作⽤。

据测算,植物吸收的⽔分⼤约有99%,是通过蒸腾作⽤散失掉的,然⽽这些⽔分散失不是浪费了,⽽是具有⾮常重要的意义:1.降低叶⽚的温度,使叶⽚免受⾼温伤害。

2.是根吸收⽔分的主要动⼒。

3.促进⽔和⽆机盐在植物体内的运输。

蒸腾作⽤的强弱和环境因素密切相关,⼀般情况下,在⽓温⾼、光照强、⽓候相对⼲燥的环境下蒸腾作⽤就强,反之就⽐较弱。

⼆、叶的结构1.氯化钴蓝⾊滤纸的性质:氯化钴蓝⾊滤纸遇⽔变红⾊。

向氯化钴蓝⾊滤纸呵⽓,⽔汽使滤纸变红⾊。

2.叶的结构:绿⾊植物的叶⽚⼀般包括表⽪、叶⾁和叶脉三部分。

表⽪主要起保护作⽤,分为上表⽪和下表⽪,由⼀层排列紧密,⽆⾊透明的细胞组成。

表⽪细胞的外壁上有⼀层透明的,不易透⽔的⾓质层。

表⽪主要起保护作⽤。

表⽪上有成对的半⽉形细胞,叫做保卫细胞。

保卫细胞的⾥⾯有绿⾊的颗粒——叶绿体。

⼀对保卫细胞之间的孔隙,叫做⽓孔。

⽓孔是叶⽚与外界进⾏⽓体交换的“窗⼝”。

⽓孔的开闭,由保卫细胞控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 第二单元 植物体中物质的运输、叶的蒸腾作用和结构重点:1. 了解植物茎的分类和结构,能说出各部分构造的功能。

2. 了解导管对水和无机盐的运输;了解筛管对有机物的运输。

3. 了解植物叶片的解剖结构及其各部分构造的功能。

4. 了解保卫细胞及气孔的组成、分布和作用。

5. 理解蒸腾作用对植物生长的意义。

6. 了解土壤污染及防治土壤污染的措施。

难点:1. 正确区分各类茎及观察茎的结构。

2. 植物蒸腾作用的实际运用。

3. 正确分析农业、工业、生活等方面引起土壤污染的因素以及对土壤的危害,制定出最佳防治污染的措施。

知识要点:(一)茎:1、茎的类别:茎的类别特点 代表植物 茎与环境的关系 直立茎 茎较坚硬,能直立,最常见 果树,甘蔗,白菜 茎的生长都能使叶更好地伸展在空中,接受阳光进行光合作用或使根更好地吸收水分和养料攀援茎 用卷须等攀他物上升的茎 葡萄,黄瓜等 缠绕茎借茎本身缠绕他物上升的茎 牵牛,常春藤,菜豆 匍匐茎 平卧于地,四周蔓延,长不定根 草莓2、茎的结构及各部分的功能:(由内到外)树皮: 作用韧皮部:内有 ,运输双子叶植物的茎 形成层:属_______组织,细胞能分裂增生,使茎加粗木质部:内有_______,运输_______和_______髓:由薄壁细胞构成,有贮藏营养物质的作用3、茎的功能:茎具有支持、 的功能。

(1)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①输送的方向:自下而上向枝端运输。

土壤中的水分和无机盐−−−→−根尖吸收进入根部−−−−→−茎中导管的输送输送到叶②输送的组织:。

它位于部。

③水分输导的动力:其中主要的是蒸腾拉力。

(2)有机物的运输:①输送的方向:自上而下向根运输②输送的组织:。

它位于部。

(二)叶:1、蒸腾作用:根从土嚷中吸收的水中只有很少部分用于植物的生命活动,其中的99%都通过蒸腾作用散发出去了。

(1)含义:叶将根吸收的水经气孔以形式向大气散发的过程。

(2)器官∶(3)影响蒸腾作用的环境因素:、、湿度等。

一般气孔周围的湿度小,气温较高,光照强,则植物的蒸腾作用就强,反之就比较弱。

(4)蒸腾作用的意义:①是根吸水的动力②能促进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和运输③可降低叶面的温度2、叶的结构:分为表皮(上有由保卫细胞组成的)、叶肉和叶脉。

(1)保卫细胞和气孔:表皮细胞是一种排列紧密、无色透明的细胞。

无叶绿体,对叶起保护作用。

表皮上还有成对的半月形细胞,叫做保卫细胞,内有叶绿体。

两个保卫细胞之间的小孔就是气孔,是二氧化碳和氧气进出叶片的门户,也是蒸腾作用散水的通道。

(2)气孔和蒸腾作用的关系:气孔可以张开或闭合,由保卫细胞控制,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气孔张开;失水萎缩,气孔闭合,以此调节植物的蒸腾作用。

当植物体水分较多时,气孔张大,蒸腾作用加强;当植物缺水时,气孔关闭,蒸腾作用减弱。

(三)保护土壤:1、目前土壤资源最大的威胁来自于土壤的和过度开发。

2、土壤污染主要有:农药化肥污染、工业三废(废水、废渣、废气)污染、生活垃圾污染。

3、我国的土壤资源并不充裕,因此保护土壤更是非常重要。

保护土壤,就是保护我们自己的家园。

【典型例题】例1. 玉米的茎长成后不能增粗,而桃树的茎能年年变粗,从茎的结构分析,能不能变粗的根本原因是()A. 茎内有无韧皮部B. 茎中有无形成层C. 茎内有无木质部D. 茎内有无髓分析:茎能否增粗决定于有无形成层,形成层细胞能够分裂增生,属于分生组织;向外分裂产生的细胞生长形成韧皮部,向内生长形成木质部,所以双子叶植物的茎能逐年加粗。

而单子叶植物如玉米、小麦、水稻、竹类等植物因为没有形成层,因此它们的茎不能加粗。

答案:B例2. 小明和小刚两人到刚砍伐过树木的山上去观察茎的结构,观察到茎的切面中从里到外有许多同心圆,两个人都数了同一棵树横切面上的同心圆,小明发现树皮由内到外有17个同心圆,小刚从里数到最外面发现有20个同心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这棵树可能已生存了17年B. 这棵树可能已生存了37年C. 这棵树可能已生存了20年D. 这棵树一定已生存了17年分析:年轮:茎生长时前一年的晚材(秋材)和后一年早材(春材)间的分界线,是指木质部的生长。

春天外界的气温适宜,水分充足,茎生长快,排列疏松,颜色较浅;入秋后雨量少,气温低,生长慢,排列紧密,颜色较深。

每年生成一轮,不包括木质部外的形成层、韧皮部、皮层、周层等环状结构,所以小刚的数法是错误的。

而因树的种类不同,有的树一年里可以出现多个年轮,所以答案D是错误的答案:A例3. 如图所示的爬山虎的茎能产生不定根,能在竖直的墙壁上生长,你认为按生长方式分析,爬山虎的茎属于()A. 攀援茎B. 缠绕茎C. 直立茎D. 匍匐茎分析:根据生长分式不同,茎可分为攀援茎、缠绕茎、直立茎、匍匐茎四类,四类茎按是否能向上可以区别出匍匐茎;根据向上生长是否需借助他物可以区分直立茎、攀援茎、缠绕茎;根据借助他物向上生长是否利用变态茎、叶结构附着他物,可以区别攀援茎和缠绕茎。

答案:D例4. 如图是双子叶植物茎的横切面图,分析图示回答以下几个问题:(1)图中A、B、C分别表示什么结构:A B C(2)其中 C 中有,可以输送水分和无机盐。

A 中有,可以输送有机物。

(3)图示的茎(填“能”或“不能”)逐年增加,是因为A 和C 之间有,能。

分析:双子叶植物的茎由外到内依次为树皮、韧皮部、形成层、木质部、髓构成。

其中树皮内侧是韧皮部,形成层也只是由几层细胞构成,而体积最大也是最主要的部分是木质部,木质部再往里就是髓。

髓由薄壁细胞(细胞较大,管壁较薄)构成,有贮藏营养物质的作用。

木质部内有导管,可以运输水分和无机盐。

韧皮部内有筛管,运输有机物。

茎能否增粗决定于有无形成层。

细胞能分裂增生,使茎加粗答案:(1) A. 韧皮 B. 髓 C. 木质部(2)木质部;导管;韧皮部;筛管;(3)能;韧皮部;木质部;形成层;分裂产生新细胞,向外增补韧皮部,向内增补木质部。

例5. 在两棵小树之间,拴上铁丝用来晾衣服,日子久了结果发现小树形成节瘤。

这是由于破坏了()A. 韧皮部B. 木质部C. 形成层D. 木纤维分析:在小树上拴铁丝,日子久了,由于小树的茎会不断长粗,而铁丝不会变长,铁丝会破坏小树的树皮,相当于将树皮环割。

我们知道:内树皮的韧皮部由筛管组成,担负着把叶制造的有机物运输到根和其他植物器官的功能。

所以小树被环割后,运输的通道被阻断,小树环割部位的上方就因积蓄大量的有机物而形成节瘤。

答案:A例 6. 小明在摘甜桃时,发现桃树的树干上粘有紫色的粘稠物。

他想:“粘稠物是如何产生的,它是什么物质呢?”他询问桃园主人,桃园主人告诉他桃干碰伤或遭虫咬后,都有粘液流出,久后变成粘稠物质粘在树干上。

小明猜想粘稠物可能是根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也可能是叶合成的有机物。

他选取了一条将被整枝割掉的生长旺盛枝条,做了以下实验,在整枝处对枝条进行环割处理,观察到环割上端的树皮处有少量粘液流出,一周后观察到环割处出现图所示的现象,环割的上端出现较多紫色粘稠物。

根据上述叙述回答下列问题:(1)小明在摘甜桃时提出的问题是:(2)他提出的科学猜想:猜想一:猜想二:(3)根据实验,你和小明可以得出的结论是:(4)对小明的探究实验运用了哪些过程?分析:粘稠物只能是两种成分:水分、无机盐或有机物。

其中水分和无机盐是由根吸收的,并且是由木质部的导管运输的;而有机物却是由叶进行光合作用产生的,并且由树皮内侧的韧皮部自上而下输送的。

所以若树皮割裂后有液体流出,则流出的液体是有机物,反之则是水分和无机盐。

答案:(1)桃树在干上附着的粘稠物是如何产生的?它是什么物质?(2)粘稠物是根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粘稠物是叶通过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

(3)桃树干上的粘稠物是叶通过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

(4)小明的实验过程包含了提出问题、科学猜想、试验设计、得出结论等四个方面。

例7. 如图是研究环境因素对蒸腾作用影响的实验装置。

请回答:(1)在春天的阳光下,水银柱会(填“上升”或“下降”),原因是(2)如果把这一装置放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结果发现水银柱上升十分缓慢,这说明了(3)如果把这一装置放在夏天的烈日下,结果发现水银柱几乎不动,则说明了:(4)如果在实验室里,用电吹风吹叶片,结果发现水银柱上升也十分迅速,则说明了也影响了植物的蒸腾作用。

(5)以上几种实验结果说明了植物的蒸腾作用强弱与环境因素关系密切。

主要与、和有关。

分析:蒸腾作用能促进水分的吸收和运输,蒸腾作用的强弱则由气孔开度决定。

而气孔开度主要受温度影响,一般随温度的上升而增大,在30℃左右达到最大气孔开度,35℃以上的高温会使叶片过度失水,气孔会关闭,使蒸腾作用减弱。

若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由于光照不足,湿度大,所以植物的蒸腾作用也减弱。

一般气孔周围的湿度小,气温较高,光照强,则植物的蒸腾作用就强,反之就比较弱。

答案:(1)上升;植物具有蒸腾作用。

(2)光照强弱和湿度的大小,与植物的蒸腾作用强弱有关。

(3)光照太强反而会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4)温度(5)光照、温度、湿度例8. 我们经常发现在城市绿化带上,园林工人摸黑将剪去部分枝叶、根部用草绳捆扎有较多泥土的移栽植物种植在花坛上、浇足水,罩上黑色的防晒网。

阅读上述短文,回答下列问题:(1)将短文中园林工人为提高植物成活率而采用的措施用短线画出。

(2)上述措施中,为了使蒸腾作用减弱的是分析与答:移栽植物提高成活率最重要的是使植物体内有充足水,种植应做到两点:一是利于吸水;二是减弱蒸腾。

所以园林工人提高成活率的措施是剪去部分枝叶、根部用草绳捆扎有较多泥土的移栽植物种植在花坛上、浇足水。

其中使蒸腾作用减弱的措施是:傍晚摸黑栽种,减去部分枝叶、罩上黑色的防晒网。

例9. 把泥土按30度的坡度在一侧为玻璃的箱子内堆好(如图),在低处安上引水沟,放好接水桶。

在其中A坡上种上草皮。

用洒水壶以相同水量、同样快的速度分别对两个坡面洒水。

两个坡面的水流运动和水沟的汇水情况如下表所示:水流运动汇入引水沟的水量汇入引水沟的泥沙量A 较慢较少较少B 较快较多较多请回答以下几个问题:(1)对土壤有重要的保护作用。

植物的根系把土壤颗粒紧紧地粘结在一起,植物的树冠或茎叶可以减缓雨水直接冲击土壤,大大减轻了流失。

而裸露的地面没有的保护,就容易发生。

(2)水土流失现象往往与人们等不合理的利用方式密切相关,因此这些行为必须加以制止。

(3)1998年夏季,长江流域的洪水对国家和人民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灾后,我国政府决定严禁砍伐长江上游的天然林,几万林业工人由伐木者变为育林者。

这项措施对上游地区来说,主要是为了()A. 改善大气质量B. 改善植被结构,防止水土流失C. 保护当地珍惜野生动植物资源D. 降低当地气温的日较差,从而减少洪灾分析:本题通过实验探究了植物对土壤有重要的保护作用,它能减少土壤水分的流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