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学院学生学业技能素质关系论文
高等职业教育应注重素质教育与能力培养
![高等职业教育应注重素质教育与能力培养](https://img.taocdn.com/s3/m/ba9db51ff78a6529647d537e.png)
待探索和解决的问题。对此,笔者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 践,摸索总结了以下方法: 1趣味导入,先声夺人 一堂课的导入方法有多种,如问题导入、教具演示导 入、实例导入、故事导入、悬念导入等。无论哪种方法,都 必须具备趣味性、激发性、目的性的特点,并靠近学生的最 近发展区,贴近生产生活的实际,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一 种真实感和亲切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了有用,兴 趣和动力也由此产生。如在概率教学中,笔者引入“概率 树”的方法,设置了生产中产品抽检的实例,让学生来寻求 简单便利的计算次品概率的方法,并加以适当的启发、点 拨,学生在积极地探究过程中,由于思维的激活和“内驱力” 的充分调动,不仅扎实地掌握了“概率树”求解的方法,还 学会了解决学习和实践中的具体问题的方法。又如在讲 述“数学归纳法”时,笔者给学生演示多米诺骨牌游戏,不 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还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使学生在游 学、教学实习、下厂实践和专业对口单位联合办学的道路等 形式,使学生在实践性学习和实习锻炼中以尽可能多的时 间和精力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实际技fl肇i)il练,全面提高其 各种能力,为今后择业、竞争、生存起保障作用。例如,有的 高职院校实行了以文化考试和技术等级或岗位合格考试为 内容的应知应会“双证”考核办法;再如,大连大学旅游学院
系统、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等生理条件,它只是人的心理
(2)科学文化素质的培养。加强对学生进行科学文化 素质培养是综合素质教育的必要基础。首先,扎实的科学 文化基础知识是高职学生完成专业课学习任务的必备的 前提基础。其次,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就业体
制的变化,对学生专业的实用性和可拓展性的要求增强了。 因此,拓宽专业面,加强必备的基础学科教学使学生提高
持续发展道路,需要大批高级的实用型的专门人才。我们
学生职业素养培育论文(9篇)-职业素养论文-教育论文
![学生职业素养培育论文(9篇)-职业素养论文-教育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9c75b1b5011ca300a7c39020.png)
学生职业素养培育论文(9篇)-职业素养论文-教育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第一篇:卫生类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育探索摘要分析卫生类高职院学生职业素养的内涵,阐述职业素养培育的意义和重要性,同时以J学院为例,探讨卫生类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路径。
关键词职业素养;高职院;培育;探索;卫生职业素养(occupationalquality)是指职业人在职业过程中个人的行为规范及行为本身,其包含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等方面[1]。
良好的职业素养可以确保工作有效实施,并取得预期的工作成果,因此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往往非常关注学生的职业素养。
以“服务需求、就业导向”为人才培养目标的高等职业教育要求有关院校培养的学生不仅要有扎实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同时应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
有关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研究很多[2-5],而卫生类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探索并不多见,J学院是一所以中医药为特色、以服务健康产业发展为重点,进出两旺的高水平医药卫生类高职院校,该院近年来在学生职业素质培育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的举措,取得了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现结合实例,就卫生类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问题开展探讨。
1卫生类高职院学生职业素养的内涵职业素养的内涵往往包括内化素养和外化素养,内化素养为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外化素养是指个人的基本职业技能[6]。
对于卫生类专业的学生来说,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医药卫生工作者,必须具备的内化素养有:①崇高的职业道德,医药工作者的职业道德与医药实践紧密联系,即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健康,因此,卫生类高职院学生必须具备厚德、平等、博爱等崇高的职业道德。
②坚定的职业信仰,信仰是一个人成长和发展的原动力,医药工作者的职业信仰即是要求自身对医药卫生工作充满敬畏之心,却绝不允许和容忍自己和他人这一神圣工作。
③良好的人文素养,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甚至经济、文化方面的人文知识,都成为新医学模式对医药工作者提出的更高层次的素质要求。
高技能人才职业素养形成规律及其养成
![高技能人才职业素养形成规律及其养成](https://img.taocdn.com/s3/m/ad1c78d2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25.png)
【能力培养研究】我国正在向制造业强国迈进,要提高中国制造的水平,培养大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是必要条件。
现实情况是,不仅高技能人才数量缺乏,而且有时也存在职业道德、职业修养的问题,人才流动过于频繁,竞争非常普遍。
诸如此类的问题,制约了中国制造水平的提升,制约了中国制造整体形象的提升。
一、职业素养的内涵关于职业素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职业素养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个体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一般认为由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习惯和职业技能四大要素构成。
狭义的职业素养是指广义概念中职业技能之外的要素。
现实中讨论的职业素养,多指狭义的职业素养范畴(本文未特别说明处,均采用狭义的概念)。
职业素养是内涵,个体在职业活动中的行为是职业素养的外在表象。
“素质冰山”理论认为,个体的素质就像水中漂浮的一座冰山,“水上部分”的知识、技能仅代表表层的特征,不能区分绩效优劣;“水下部分”的动机、特质、态度、责任心、价值观等才是决定人行为的关键因素。
大学生的职业素养同样可以看成是一座冰山:浮在水面上的九分之一,代表大学生的外在形象、知识和职业技能等,是显性的职业素养,这些可以通过各种学历证书、职业证书来证明,或者通过专业考试来验证。
而隐藏在水面以下的大部分,则代表大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习惯和职业态度等方面,是隐性的。
正是这九分之八的隐性职业素养支撑着外在的显性素养。
显性职业素养是隐性职业素养的外在表现。
良好的职业素养至少可以表现为现实职业活动中的敬业精神和合作的态度。
敬业精神体现在工作中要将自己作为集体的一部分,发挥自己的最大能力,认真负责地完成自己承担的任务,用心去做好分内的工作;合作的态度表现为在职业活动的团队中,负责、积极、自信、乐于助人等,合作的态度是使团体绩效最优化必需的因素。
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习惯是内化的隐性素养,是职业素养中的根基部分,包含个人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等范畴。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及其培养路径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及其培养路径](https://img.taocdn.com/s3/m/7f4968b7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99.png)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及其培养路径作者:卫佳欣来源:《公关世界》2024年第14期摘要:基于当前职业教育蓬勃发展的背景,职业核心素养作为学生成功就业所必备的关键因素之一,引起了广泛关注。
职业教育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为推进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一系列相关政策文件和行动计划被相继出台。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推进,国际产能合作不断扩大,中国职业教育面临着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严峻的挑战。
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核心素养培养路径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涉及教育教学体系的构建、教学内容的更新、评价体系的完善等多方面内容。
理论上,应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使其具备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能力和素质。
因此,研究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及其培养路径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职院校;职业教育;核心素养;培育路径引言在迈向全面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中,职业教育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蕴藏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潜能。
一系列政策文件,如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策略和职业教育质量提升与卓越计划(2020—2023年),彰显了国家对这一领域前所未有的关注,为职业教育的飞跃式发展铺平了道路。
为了在国际竞争中占据高地,职业教育亟待强化其服务于国际产能合作的专业能力,为职业教育的未来发展提出了全新的课题。
随着经济转型升级的深化,中国正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职业教育的使命与社会经济的脉搏紧密相连。
它应积极应变,制定前瞻性的战略规划,推动教育模式的革新,以满足经济结构转型的人才需求,培育出更多技术精湛、技艺超群的现代工匠,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保障。
一、职业核心素养内涵职业核心素养是个体与职业生涯深度关联的综合特质,它融合了某一专业领域的专业素养与所有行业共享的通用能力。
这种素养超越了传统的教育目标,聚焦于提升学生的高级职业成长愿景。
职业核心素养可视为参与社会经济活动所不可或缺的关键素养,它是课程设计与人才培养策略的基石,预示着学生为了顺利融入职场、胜任工作、适应社会变迁以及实现全面个人发展所需的广泛知识、技能,尤其在职业教育体系中显得尤为重要。
谈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谈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https://img.taocdn.com/s3/m/049a6256804d2b160b4ec0b9.png)
着 产 业 的 调 整 和 发 展 . 业 时 . 些 专 业 就 不 能很 好 适 应 产 毕 这
业 的需 求 。作 为 学生 就 要及 时调 整 , 在学 习某 些专 业 的 时候 . 要 把 学 和 习结合 起 来 . 把学 和术 结合 起 来 . 到学 以致用 。 要 达
能 力 . 由 知 识 、 解 力 和技 能 诸 要 素 构 成 . 作 为 一 个 有 它 理 并 机整体 . 综合 地发 挥 作 用 。 中任 何 一 种 孤 立 能 力 要 素 都 难 其
以完 成 活 动 ” 。从 目前 高职 毕 业 生 在 社 会 上 就 业 情 况 来 看 , 笔 者 认 为 高 职 学 生 是 以 技 能 为 主 的 .应 该 从 事 以技 能 为 主
严 肃课 题
一
第 三, 业 能力 。 职 大学 生也 要 努 力 成 为 创 业 型 人 才 。 创 高
党 的 十 七 大 报 告 中 明确 提 出 “ 施 扩 大 就 业 的 发 展 战 略 . 实 促
进 以 创 业 带 动就 业 ” 学 生 创 业 逐 渐 得 到 国家 和各 级 政 府 大
展 的 趋 势 .作 为 受 过 高 等 教 育 的 大 学 生 应 该 成 为这 个 社 会 创 业 的 主 体 ” 加 强 高 职学 生创 业 能 力 的 培 养 . 是 高 职 教 也 育 的一 个 重 要 内容
第 四, 队能 力 。 在 用 人 单 位 在 人 才 的选 拔 和任 用 上 . 团 现 很 注重 一 种 能 力 . 就 是 一 个 人 的团 队 意识 和合 作 精 神 在 那 这 个 竞 争 的社 会 里 . 一 个 集 体 里 , 好 一 项 工 作 。 在 做 占主 导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的探讨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的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c776490ee87101f69e319538.png)
20 0 9年 9 月
: : — : 一
一 —
童 电子 工程 职 业 学 院 学报
1o Ch n  ̄n l g o fElcr n c E f o g g Co l e e e to i
_
Vo . 8 NO. 11 5
e e
~ ~ .
—
一
—
—
—
—
!: Q2
高职 院校 学生职业能 力的探讨
薛 铭 , 李 琦
( 州 市职 业 大 学 团委 , 苏 苏 州 2 5 0 ) 苏 江 1 14
摘 要: 高职 院校 学生职 业能 力的培 养 , 当前 高等职业 教 育研 究的一 个重要 课题 。文章 通过 对职 业 能 力 是 内涵和特征 的 理解 , 出 了高职 院校 学生应具 备 的职业 能力 和培 养时 策。 提 关键词 : 高职 院校 ; 生; 业能 力 学 职
调能 力 的合 理 性 、 辑 性 、 逻 创新 性 ; 会 能力 是 从事 职 业 社
活动 所需要 的社 会 行为 能力 , 包括 适应 社 会 、 人社会 的 融 能力 , 括组 织 协 调 能力 、 包 自律能 力 . 理承 受 能力 和社 心
会责 任感 , 等等 。社 会能力 强 调积 极 的人 生态 度 、 对社 会
11 .. 合 职 业 能 力 2综
职 业 能 力 是 集 专 业 能 力 、 法 能 力 、 会 能 力 等 的 多 方 社
综合 职业 能力 是指包 括 具体 的专 业技 能 和专 业知 识 以外 的能力 .是根 据职 业特 点 和要求 体 现 的职业 能力 的 特点 。 主要 包括 专业能 力 、 方法 能力 、 会能力 , 者认 为 社 笔 还应加 上个 人能 力 。专 业 能力 是指 从事 职业 活动 所需 要 的专业 知识 、 能 的运用 能力 . 括接 受 和理 解新 技术 的 技 包 能力 、 适应 职业 的能力 、 济 观念 、 术 改造 能 力 . 等 。 经 技 等
科研课题论文: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研究与探索
![科研课题论文: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研究与探索](https://img.taocdn.com/s3/m/18eea5c0b7360b4c2e3f64ff.png)
99239 职业教育论文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研究与探索0 引言高等职业教育与本科教育和中职教育是有区别的,而现在大多数的职业院校和职业院校的专业教师,由于外界或者自身的因素,依然不能将高职教育脱离传统,要么是延续本科教育的体系教育,要么是变成中职教育,或者是只教授技术的技校教育。
其实,高职的教育是有本身的独特的特点的,笔者结合辽宁金融职业学院校级课题《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中心的课程教学改革》――以《网页制作》课程为例,课程组成员研读了美国、德国、加拿大等国家的教育理念,同时也学习了戴士弘教授课程设计的方法,形成了符合本校的网站建设方向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方法。
1 网站建设方向学生职业能力定位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培养的人才是高端技能型人才,直接面对生产、管理、技术和服务第一线,为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培养合适的人才[1]。
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要服务于国家的经济发展,更要立足于本省、本市的经济,要为地方培养地方行业所需要的人才,因而本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是与辽宁浑南信息产业园、沈北新区德国产业园、三好街电子信息经济发展相适应的。
1.1 网站建设方向专业学生从事岗位群分析通过网上职位搜索及其对辽宁省沈阳市三十多家企业(包括大型、中型、小型)的实地调查研究,课题组成员分析了行业发展的趋势,明确了网站建设方向建设网站的过程,通常建成一个网站的基本步骤是:对网站进行需求分析→网站建设总体设计→网站建设详细设计→网站制作→网站测试→网站发布。
由此可见,根据网站建设的程,面向网站建设方向高职毕业生的职业岗位群包括6个职业岗位:调研员、网站架构师、网页设计师、网页制作员、测试人员、网站管理人员[2]。
1.2 网站建设方向学生职业能力定位网站建设的岗位群确定后,相应的岗位确定,并确定对应的职业能力。
根据职业能力,确定网站建设方面毕业生应该具备的专业能力、知识能力和素质能力三方面的能力。
高职院校学生学习能力评价体系方法论文
![高职院校学生学习能力评价体系方法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acffd216a300a6c30c229fa7.png)
高职院校学生学习能力评价体系方法研究摘要:本文针对省级精品课程《plc及其应用》的教学改革中,针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考核评定中碰到的问题进行了摸索,并利用2009级电机与电器专业课程为试点,形成了从一门课程到一个专业的学生学习能力的评价体系。
在改革的实施过程中取得一定效果。
在教学改革中,如用旧的评价来衡量新的学习情境的教学方法,必定产生矛盾。
只有发展与之配套的学习能力评价方法,使之成为教学改革的补充和扩展,才能有利于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习能力评价体系改革要对职业院校学生学习能力评价研究,首先我们需要对学习能力进行分析。
什么是学习能力呢?简单地说,学习能力就是怎样学习的能力,就是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形成的、概括化了的经验。
学习能力是人的能力的一部分,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它直接决定了人在进行学习活动时的成效,决定了学习活动的成功机率。
学习能力是多方面的,它包括注意力、观察力、思考力、应用力、自觉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等方面。
对高职院校的学生其学习能力是通过其职业能力来体现的。
即通过职业学院的整体性教育,使学生获得综合职业能力,即专业能力、工作方法能力、个人能力与社会能力。
学习能力的评价应服务于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促进其综合职业能力的提高。
在这四个方面建立量化的专业技能指标和综合职业能力的评价体系。
因此对高职教育来说,随着项目教学改革的深入,原来的学科教育评价体系已不适应现有的教育,因此建立一套体现高职教育特点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迫在眉睫。
本课题主要是针对目前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中,通过对学生学习能力评价的量化,并借鉴国内外高职院校学生学习能力的评价体系,结合在实际的教学改革工作中总结的经验,运用最新职业教育教学理论研究和实践的成果,构建有利于培养学生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1.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高职高专教育,是以培养出“下得去、用得上、干得好”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在当前的教育模式下如何衡量所培养学生的技能水平,关键是需要建立与之相配套的评价体系。
培养学生职业素养,提升就业竞争力
![培养学生职业素养,提升就业竞争力](https://img.taocdn.com/s3/m/d15f8570581b6bd97e19ea2a.png)
智库时代 ·43·财经智库培养学生职业素养,提升就业竞争力杨倩 张蓓 陈仪坤(贵阳护理职业学院卫生管理系,贵州贵阳 550023)摘要:大学生就业面临着非常难的困境,这是目前高等教育需要重视的问题,如今大学生之所以面临着就业难的局面,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如今大学生没有足够职业素养导致的,经济在不断进步,国内的就业市场呈现出非常明显的供需矛盾,诸多大学生面临求职无门的局面,一些学生虽然是借助学校推荐等途径找到了工作,但是多数从事的是低薪水以及低技能的工作,长远上看若是学生没有足够的职业素养,发展的机会就会逐渐减少,未来的发展空间也是会更加狭窄,诸多的学生在毕业后没有足够的社会适应力。
本文分析的是职业素养的涵义以及对职业素养进行强化的重要性,结合健康管理专业对职业素养的培养路径进行了探讨,促进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提升。
关键词:学生职业素养;提升就业竞争力;健康管理中图分类号:R151.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609(2019)04-0043-002一、前言如今高等教育的开展是以就业为导向,在学校开展教育的过程中,要考虑到学生的未来就业问题,就业的成功与否则也是如今教育水平的重要衡量标准,诸多的大学生在社会上遇到求职无门的困境,是因为自身的职业素养不足,在很大程度上与高等教育中缺乏职业素养的有效培育是有关系的,新时期下高校开展教育工作,需要迎合新时代的要求,在职业素养方面对学生展开全方位地培养,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迅速提升,锻炼就业竞争力。
二、职业素养职业素养是社会活动中人们需要遵循的一些行为规范,是职业的一种内在要求,也是人在职业发展中表现出的综合品质。
其中包括职业技能、工作作风、责任意识以及职业行为等诸多的方面[1]。
素质可以分成知识与技能、自我形象、社会决策以及个性动机几个方面,在学术界将职业人比喻成是冰山。
在水面上的部分,就是行为以及知识技能[2]。
在健康管理专业,知识以及技能是表层的特征,也是职业素养中的显性部分,实际上不能对绩效的优劣进行区分,在各类学历、职业证书的帮助下可以对这些显性的职业素养进行证明,也可以在专业考试中对能力进行验证,而在水面下的部分,就是职业道德、职业而意识等这些比较重要的精神层面的品质,在职业素养中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
怎样践行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论文
![怎样践行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ea988762011ca300a6c390b0.png)
浅谈如何践行高职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摘要】当前,各大高职院校也在不断探索如何将人文素质教育融入专业和技能教育中,本文以山东现代职业学院为例阐述了几点对策。
【关键词】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山东现代职业学院【abstract】at present, th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re constantly explores how to will humanity quality education into the professional skills and education, this paper to shandong modern vocational college as an example expounds several countermeasures.【key word】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humanities’quality education: shandong modern vocational college 高等职业院校是以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面向基层、面向生产、面向服务和管理第一线职业岗位的实用型、技术型和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的高等教育。
虽然高职学生在实践动手操作能力方面略有优势,但是人文素质方面的缺乏,却是社会公认的事实。
教育部在下发的《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一文中强调指出:“我们所进行的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工作,重点指人文素质教育。
”在高职院校开展人文素质教育,对于在新时期、新阶段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推进实施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应用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人文素质的内涵及人文素质教育的意义人文素质是指人之所以为人的理性觉识,由知识、能力、观念、情感、意志等各种因素综合而成的一个人的内在品质,表现为一个人的人格、气质与修养。
探索提升高职学生素质的策略
![探索提升高职学生素质的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b013ae42cf84b9d528ea7a11.png)
院校 应该进 一步 改进 课程 设 置和 教材 建 设 ,使 教学 内容 紧 跟 时 代 步 伐 ,符 合 有 关 行 业 发 展 的 实 际需 要 ,注重 对学 生 的技 能教育 和 社会 实 践锻炼 ,全面 提 高学生 的综 合素 质 ,增 强学 生适 应 市场 和基 层 需
要 的 能力 。加 强校 企 合作 ,实 行 “ 单式 ”培 养 , 订 强化 对学 生 的技 能培 训 ,确保 学 生至 少有 一个 学 期
型课 堂教学行为研究》 ( 课题编号 1 2 0 4 ) 究成果之一。 2 10 2 研
0 0 6 河北政 法职 业 学院外语 系 张凤君 50 1
认 为 首先要 解 决学 生头 脑 中的做 人 意识 问题 。其 实 对 学 生做人 意 识 的培养 早在 他们 很 小 的时候 就开 始
造 ,提 升层 次 ,为就 业打 下 良好 的基础 。
1 高职 学生 的现状
22 帮 助 学 生 明确 学 习动 机 ,培 养 良好 的 学 习 习 .
惯 。进 入 高 职 院 校 后 ,教 师 应 当给 学 生 做 好 引 路
11 缺乏 明确 的理想 与 信念 。经过 了严酷 的 高考 , . 学 生进入 高职 学 院之后 ,不能 很快 调整 心态 , 感觉 理 想 中 的 大学 与现 实 生 活 中的 大 学有 显 著 的 区 别 ,
66・
民主 的精 神 令 学生 耳 闻 目染 ,学生会 期 望 自己也具 有这 样 的气 质 ;教 师所 表 现 出来 的对 工 作 的 热 爱 ,
也会感 染 学生 :教 师如 果有 宽 广 的胸怀 ,就会接 纳 各种 学 生 ,对 学 生抱 有 满 腔 热忱 。 身教 胜 于 言 传 , 老 师 的 这 些 优 良品质 ,如 春 i 润物 般 传 递 给 了 学 i t l , 生 ,使学 生在 老师 的 影 响下塑 造 出 良好 的、健 康 的 人格 。 25 培 养 学 生 踏 实 肯 干 的 精 神 。 很 多 学 生 没有 给 . 自己准确 的 定位 ,就 业愿 望脱 离 实 际 ,在 就 业 的时 候很 被动 , 以至 于找 不 到适合 自己的 岗位 。高职 学 生 要 摆 正 心 态 ,把 目标 定位 在 基 层 劳 动 者 的 位 置 上 ,切 莫好 高骛 远 ,只 有合 理 定位 ,才 能 实现 自身 价 值 。要提 高高 职学 生 的就 业竞 争 力 ,必须 加强 对
大学生职业素养心得(精选5篇)
![大学生职业素养心得(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d46d0bd681c758f5f61f67f1.png)
大学生职业素养心得(精选5 篇)篇一:大学生职业素养论文大学生职业素养提升论文一、心得: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已经成为比较重要的社会问题,许多毕业生表示找到一份好工作很不容易,从社会的角度来看,很多企业又在叹息“招不到合适的人选”。
很多的事实表明,这种矛盾现象的存在与学生的职业素养难以满足企业的要求有关。
一个人职场人,能力和专业知识固然重要,但是,在职场要成功,最关键的并不在于他的能力与专业知识,而在于他所具备的职业素养。
职业素养是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包含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等方面。
很多企业之所以招不到满意人选是由于找不到具备良好职业素养的毕业生,可见,企业已经把职业素养作为对员工进行评价的重要指标。
所以说,在校大学生如何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职业素养的培养需要一个过程,我认为大学生应该在在校期间学会自我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二、自身优势与劣势优势:做人真诚,做事认真负责;积极务实,敢于承担自己的责任;对于自己确定的事情,坚持不懈,当然也懂得积极进取,善于自我反省,勤奋好学爱动手,以便提高自己的自身素质。
劣势:性格方面比较弱,有时候容易给自己较大的压力,急于求成;在领导方面比较弱,容易把事情全揽在自己身上,导致最后自己压力过大而迷失自我。
三、当前大学生职业素养现状(一)专业能力与职业素养的反差我们不能否认的一个事实就是,绝大多数的大学生自身的专业能力是很强的。
他们经过大学阶段的专业培养,都具备了很强的专业能力。
但是,职业素养方面却未必和专业能力一样突出。
这无疑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的,笔者认为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很多学生混淆了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的差别,由此导致很多学生注重专业能力的学习而忽略了职业素养的培养。
例如,目前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并不擅长,甚至是不知道如何与其他人合作和交流,而这个问题不仅仅在职场中是十分忌讳的,同样也会影响到他们的日常生活。
提高学生素质和技能
![提高学生素质和技能](https://img.taocdn.com/s3/m/34cb0b7a02768e9951e738ca.png)
出现消极等待 、 观望 、 害怕竞争等现象。 () 2 专业技能掌握不够扎实 . 大学生在校期 间所学的专业知识 , 是他们就业 的基础 , 也是用人单位挑选大学生的关键。然而,
术操作氛围, 使学生一踏人实训基地 , 就感受到现 代企业 的气 息 , 了解 他 们 今 后 工作 的环境 和 性质 , 以便尽 早地 确立 专 业 思 想 , 正 就业 观念 , 高 就 端 提 业能 力和 就业 质 量 。实 训 基 地 的建设 , 为教 师 也
而失 去更 多 的就 业 机 会 ; 由于对 自身 的定 位 不准 , 而不 能正 确 的推销 自己 ; 由于缺乏 语言表 达能力 和 礼仪 而在 面试 中遭 遇 失 败 等 。这 都说 明在专 业 知
素质、 专业知识和技能和就业技能等方 面, 这些也 是构 成影 响就业 能力 的主要 因素 。 12 影响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因素 . () 1 基本素质较差
第2 2卷第 2期 21 0 2年 4月
安 徽 冶 金 科 技 职 业 学 院 学 报
Ju a fAn u c t nl( 1 g tl ry a dT c n lg o r lo h i n Vo ai a o] eo Meal g n e h oo o e f u y
() 1 根据“ 实际、 实用 、 实践” 的原则 , 设置各专
・
7 2・
安 徽 冶 金 科 技 职 业 学 院 学 报
21 0 2年第 2期
业课 程体 系 。在基 础理论 课 与专业 课设 置 方面 , 充 分 强调基 础理 论课 以 “ 须 、 用 ” 度 , 业 课 以 必 够 为 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议高等职业学院学生的学业与技能素质关系【摘要】高等职业教育教育在拟定与实施学生的培养方案时,过分强调学生的应用性技能的教育,而弱化了学生学业的教育,这样做的结果,势必造成高职毕业生的“两不像”:因缺少专科生的学历素质,文化素质偏低而不像大专生;因没有具备高技能专门人才的专业技术和能力,专业技术能力弱而不像高技能应用人才。
学业与技能素质如何才能兼备?【关键词】高职学业技能素质【中图分类号】 g7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8(b)-0026-02on the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s students’ academic skills qualit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huang juqiu yang yanqing(yunnan land resources vocational college, kunming,yunnan 650217)【abstract】 the higher educat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the formul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students’training program, too much emphasis on the education of the students’application skills, weakened the students’ academic education, the results of doing so will inevitably result in higher vocational graduates two unlike: due to the lack of junior college students, academic quality, low culturalquality rather than college students; unlike the talents of highly skilled application does not have a highly skilled professional and technical expertise and ability,professional and technical capacity is weak. the quality of academic and skills to both?【key words】 vocational academic skills and overall quality中国的高等职业教育相比西方发达国家来说,起步较晚,从2000年起中国高等职业教育才步入快速发展的高速路,从总体来看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呈突飞猛进的态势,截至2010年底,全国独立设置高职院校1215所,招生数313万人,在校生965万人,其中“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在探索建立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单独招生考试改革、增强社会服务能力、跨区域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为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10年来,高等职业教育为国家培养了超过1300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社会提供培训超过2000万人次,赢得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和支持。
但是高等职业教育在具体实施学生的培养方案时,过分强调学生的应用性技能的教育,而弱化了学生学业的教育,这样做的结果,势必造成高职毕业生的“两不像”:因缺少专科生的学历素质,文化素质偏低而不像大专生;因没有具备高技能专门人才的专业技术和能力,专业技术能力弱而不像高技能应用人才。
那学业与技能素质如何才能兼备?学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并重并举,是中国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体制机制建设和创新的一大成就。
中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高职院校各类高技能专门人才的培养功不可没。
但是,高职教育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和矛盾也依然存在,且大有突显之虑。
分析其原由,高职教育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模式中,学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这两个核心要素孰重孰轻的辩争,始终左右着、影响着职业教育的观念和教育路径的设置及教育评价标准的制定,可谓是“两难抉择”。
学业,辞书中解释不一,大致有“学问”、“学术”、“学习的课业”之意,现代版的网络语言中还有“学习成就事业”之说。
职业,是在不同的专业领域中一系列相似的服务,职业也泛指工作,是个人在社会中所从事的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
可见,学业与职业虽然有联系,但并非是等同概念。
高职教育中的职业从属于学业,学业不仅要学习职业课程,还要学习大量的非职业课程,以及大量的专业边缘课程。
[2]高职学生的学业,着眼的是宽厚的学术知识和较高的操作技能,所培养的职业能力也不局限于具体岗位的专门知识与技能,而是多种能力和品质的综合体,如人际交往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合作共事能力、组织规划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等。
高职学业教育十分重视职业的适应性和应变性能力,目的是使学生以较宽厚的基础和实力去迎接未来多变且多元的社会职业,旨在为个人终身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职业教育的本质是就业教育,但当职业教育同时被赋予学历教育的使命后,相应学历的素质教育就不再是就业教育所能包容的。
高职教育同时担负着高等专科学历教育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目标上,学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的交汇点是高技能专门人才的培养,但就其合格人才的标准素质,学业素质与职业技术素质的合成,很难有直观的线性比较和量化匹配,教育者主观考量权重难免有失偏颇。
由于高职学生素质与高技能人才素质标准的不确定性,侧重于学业素质或职业技术素质的教育形态和方法,谁也难辨对与错。
理论基点的不确定,因此而生的教育行为乱象频生就不足为怪。
如高技能专门人才培养“宽口径”与“专精尖”的对峙,前者认为高职学生应重视基础能力的培养,课程特征是广博多元,重在夯实知识理论和潜在发展的能力;后者则认为高职学生应重视现实就业能力的技术教育,课程设置职业化、学习过程生产化。
实践中,学历教育倾向者主要表现是片面追求学业化,普通高等教育办学模式嫁接与复制的痕迹较重,过分重视知识系统完整和强调学科本位;而另一极端的表现是“唯技术”,简单照搬中职的教学范式,专业技术要求最大化,强调人才培养现实的适用性。
两种思想的执行路径也不一样,反映在具体的同一专业,理论与实践课时的分配,有的学校是6:4,而有的学校反之为4:6,有的甚至是2:1,面对这样的反差,因价值取向的不同,理论上又依据“强基础”或“重技能”而各执一词,很难说服彼此。
再加上高职学制之限,学历与职业的矛盾冲突愈烈,抢占的空间集中在公共课程的领地及专业课程理论或实践的课时分配上。
当下,重视学科化教学与职业专门化教学的博弈,在高职院校间都互不相让,这种现象在校际间、在同校的不同专业间、甚至是在同类课程不同教师间都较为普遍。
[1]相对学业,高职教育中的职业教育,具有明确的定向性,专业方向与职业方向有高度的一致性。
职业主导下的教学,专业态度、专业知识、专业技能,都带有鲜明的具体职业的特定色彩。
如何解决高职教育中学业与职业技术的关系问题,关键还要从理念更新和机制改革做起。
高职教育的理念形成与核心概念“高”字相关。
高职的“高”,不仅是办学层次的定位,也是人才培养层次的要求。
“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技术型、应用型专门人才,承担着为高新技术转化、传统产业升级提供智力支持的重任”,据此,高职的“高”,可从三个维度来定义。
一是基础文化素质层面,高职学生专业发展的平台是高等教育,课程设置以“学科群”为特征,知识的广博性和系统性增强;二是专业理论层面,强调智能性与技术性并重,为适应高新技术学习和创意研发的需要,能掌握必要的专业理论和了解前沿性的专业成果;三是专业技术层面,高职培养的“高技能专门人才”是智能型、研发型的技术人才,不仅掌握所从事的技术岗位内的高新技术,精通所从事的岗位技术业务,而且还具有根据生产技术革新的需要,能独立处理生产一线的技术问题,此外,还具备结合专业开展一定的技术研发和帮带中级技术人员的能力。
可见,高职培养的人才非一般的技工型人才。
处理好高职教育的学业知识与职业技能之争,还需要从教育机制改革入手。
首先是专业建设机制方面,高职专业设置必须适应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的人才需求,当专业导向与职业面向统一后,学校在教育和帮助学生制订并逐步实施职业规划的过程中,社会、学校、学生间的互动将从根本上推进学业与职业的互动。
其次是教学机制方面,高职教育的本质特征是职业教育,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技术的获得,决定了工学结合是其人才培养的根本途径。
工学结合的教学组织,“学中做”与“做中学”体现了学习性生产和生产性学习的通则。
在这种机制下,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学业教育与职业教育也就有机地融为一体。
第三是教学评价方面,高职教育要建立相应的兼学业素质与职业素质为一体的考核评价机制。
可以说,高职专业面向的职业性,对专业内任何课程都有相关职业素质培养的特定要求,而如何挖掘学科课程中的职业因素,加强职业训导,这也是对课程的基本要求。
因此,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考核评价,既要立足课程也要立足职业,理论和技能必须兼顾,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双赢”,使高职毕业生成为受社会欢迎的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性人才。
[3]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现代高等职业教育。
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着力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强化职业技能训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1] 吴丹艳.科学素养与学业成绩[j].《科教导刊》,2011,(5).[2] 邱开金.学业与技能素质如何才能兼备[j].《中国教育报》,2011,8,11.[3] 王方.谈大学生学业、择业与就业[j].《发展》,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