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国家住院医师培训基地的标准(全科专业)
住培基地申请条件
住培基地申请条件
一、住培基地申请条件有这么几个方面呢。
1. 医院的规模和设施
医院得有一定的床位数,床位数太少可不行呀,得能满足教学和临床实践的需求呢。
就像如果学生太多,床位数不够,大家就没地方实习啦。
要有齐全的科室设置,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等等这些基本科室都得有,缺了哪个科室,学员就少了一块学习的内容呢。
而且科室的设备也要比较先进和齐全,不能让学员只能看理论知识,实际操作的设备都没有。
2. 师资力量
要有足够数量的带教老师。
带教老师太少的话,每个老师要带好多学员,就没办法很好地指导大家啦。
而且这些带教老师得有相应的资质,比如要有一定的职称,主治医生以上比较合适呢,他们自己的临床经验丰富,才能把知识和经验传授给学员呀。
带教老师还得有教学的热情和能力。
光有知识还不行,要是不会教,学员也学不好。
他们得知道怎么把复杂的医学知识用简单易懂的方式讲出来,还得能带着学员进行临床操作。
3. 教学资源
要有规范的教学场地,像教室、示教室之类的。
学员得有地方
上课、听讲座、进行病例讨论呀。
要有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
从学员的招收、培训计划的制定、到考核评估,每一个环节都得有明确的制度来管理。
这样才能保证培训的质量和公平性呢。
4. 培训质量保障体系
要有合理的培训计划。
这个计划要涵盖医学知识、临床技能、职业素养等各个方面的培训内容,而且培训的时间安排也要合理,不能太紧凑也不能太松散。
要建立有效的考核机制。
定期对学员进行考核,包括理论考核和实践考核,这样才能知道学员学得怎么样,有没有达到住培的要求呢。
中医类别住院(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标准
中医类别住院(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标准目录第一章基地总体要求 (2)一、基本条件 (2)二、教学条件 (3)三、支撑条件 (3)四、组织管理 (3) (3)第二章培训科室要求 (3)一、中医内科基本条件 (3)二、急诊科基本条件 (9)三、中医外科基本条件 (10)四、中医妇科基本条件 (13)五、中医儿科基本条件 (14)六、针灸推拿科基本条件 (14)七、中医康复科基本条件 (15)八、中医骨伤科基本条件 (16)九、中医五官科基本条件 (17)十、中药房基本条件 (19)第一章基地总体要求一、基本条件(一)医院等级及规模1.医院等级为三级中医医院(含中西医结合医院下同)。
2.总床位数≥400张。
3.省级以上中医重点专科、学科、专病≥4个。
4.具有同时接纳不少于60人(每年不少于20人)的能力。
(二)必备的医疗设备脑电图机、心脏彩色超声心动图仪、X线摄片机、CT、纤维胃镜、纤维肠镜、纤维支气管镜、呼吸机(≥3台)、心脑复苏等急救设备(≥3台)等。
(三)科室设置设置中医内科、中医外科、中医妇科、中医儿科、针灸科、推拿科、中医康复科、中医骨伤科、中医耳鼻喉科、中医眼科及辅助科室(包括心电图、影像、中药房等)。
(四)医疗工作量年门(急)诊量≥40万人次,床位使用率≥80%,平均住院日≤18天。
(五)医疗质量入出院诊断符合率≥95%,中医参与治疗率≥90%,中西医结合治疗率≥70%。
(六)师资条件1.带教医师应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并取得中医主治医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具有大专学历并取得中医副主任医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
2.带教医师与拟接收培训住院医师比例应达到1:2。
3.中医医师占医师的比例≥60%,中药专业技术人员占药剂人员的比例≥60%。
二、教学条件(一)具备满足培训要求和培训规模的教学设备,具有能容纳60人以上的教室。
(二)有满足培训需求和规模的临床技能培训教室。
(三)图书馆藏书的专业种类齐全,具有满足培训所需的专业书籍和期刊,有互联网等获取专业信息的渠道和设施。
7 全科专业基地住培管理与教学参考标准一本通
专业基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参考标准国家住培评估要求住培基地认定标准培训内容标准细则基地名称:全科专业基地基地主任:教学主任:基地秘书:第一部分专业基地国家评估要求附件1住院医师临床能力考核(病史采集部分)评分表考核老师/督导/专家 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附件2全身体格检查评分标准(100分)培训对象姓名:专业:年级:得分:病人姓名:住院号:主要诊断:评分标准满分得分一般检查[5.0]1.器具齐备。
站在病人右侧,向病人问侯,告之查体注意事项。
2.测量体温。
把体温表放在腋窝深处紧贴皮肤。
0.53.检查脉搏,至少计数30秒。
0.54.观察病人呼吸频率,计数30秒。
0.55.测量右上臂血压。
观察水银柱液面,袖带下缘距肘弯横纹上2~3cm;听诊器膜式体件与腋中线同一水平;两眼平视水银柱平面。
同样的方法测定两次,间歇1分钟左右。
测量完后倾斜血压计,关闭开关。
6.取出体温表,观察刻度后甩下水银。
3.0 7.观察被检者发育、营养、体型、面容表情和体位。
0.5头部[5.0]8.观察头发、头颅外形。
0.59.触诊头颅。
10.观察眼睑,翻转上眼睑,观察上下睑结膜、穹窿结膜、球结膜及巩膜,先左后右。
11.观察眼球的外形、双侧瞳孔。
12.取手电筒,检查左右瞳孔的直接和间接对光反射。
0.513.检查左右眼球运动。
示指按水平向外->外上->外下->水平向内->内上->内下,共6个方向进行,检查每个方向时均从中位开始。
0.514.检查调节反射。
0.515.检查辐辏反射。
清醒者不查角膜反射。
0.516.检查耳廓,观察外耳道,检查乳突,先左后右。
0.517.观察鼻外形、鼻前庭和鼻腔,检查两侧鼻通气。
0.518.触压双侧额窦、筛窦和上颌窦。
0.519.观察口唇;用消毒压舌板观察口腔粘膜、牙齿、牙龈、扁桃体、咽后壁等;观察舌体、舌苔、伸舌运动、鼓腮、示齿动作。
1.0颈部[8.0]颈部[8.0]20.观察颈部皮肤、血管,先左后右,观察甲状腺。
国家住院医师培训标准(口腔全科)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认定标准(试行) 口腔全科专业基地认定细则按照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试行)—口腔全科培训细则>的要求和培训基地认定标准总则的规定,制订本细则. 一、口腔全科专业基地基本条件1科室规模(1)牙科综合治疗台数≥20台. (2)年门诊量≥30000人次. (3)年急诊量≥1000人次. 2疾病种类和数量(1)专业基地的年收治疾病种类应基本能覆盖口腔科各亚专业常见疾病种类,所开展的针对口腔全科常见疾病的诊治项目全面,能够满足<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试行)—口腔全科培训细则>的要求.①口腔预防:包括预防性充填(包括非创伤性充填),局部涂氟,正确使用牙刷、牙线、间隙刷和牙签等各种口腔预防用具,菌斑染色,菌斑控制,儿童口腔健康状况调查,预防咨询,针对不同病种和个体的系统保健等.②牙体牙髓病:包括用各种材料进行各类洞形的龋病或非龋病治疗、牙齿活髓保存治疗、干髓术、前后牙根管治疗、塑化治疗、根尖手术等. ③牙周病:包括菌斑控制方法、规范化的牙周检查及治疗设计、全身病与牙周健康的关系、龈上洁治、龈下刮治、松动牙固定、治疗、牙周病的药物治疗、牙周手术、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治疗、牙周维护治疗及常见的与全身相关的牙周组织疾病治疗等. ④儿童口腔病:包括药物涂布治疗、窝沟封闭、高分子材料或银汞合金充填、乳牙冠髓切断术、乳牙根管治疗术、年轻恒牙根尖诱导成形术、儿童咬合诱导、儿童前牙外伤处理、恒牙的活髓保存和青少年牙周组织疾病的防治等. ⑤口腔黏膜病:包括复发性口腔溃疡、扁平苔藓、疱疹性口炎、念珠菌感染、慢性唇炎、白斑、天疱疮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等. ⑥口腔颌面外科疾病:包括普通口腔麻醉及一般牙、阻生牙、埋伏牙或复杂牙的拔除、牙槽突手术及各类门诊小手术等. ⑦口腔修复:包括全口义齿修复、可摘局部义齿修复、烤瓷冠、烤瓷桥、铸造冠、铸造桥、桩核(甲)冠修复等. ⑧口腔正畸:包括各类错畸形的矫治、活动矫治和固定矫治的设计和基本操作等. ⑨口腔颌面影像:包括牙齿根尖片、全景片、华氏位、颧弓切线位、下颌骨正侧位片、许勒位、唾液腺造影和口腔颌面部CT等检查与诊断. ⑩口腔急诊:包括牙痛、牙外伤、牙根尖周脓肿或牙周脓肿、口腔颌面部软硬组织外伤、口腔颌面部急性炎症、口腔急性出血等病种. (2)培训基地年诊治的患者数量应能够满足<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标准—口腔全科培训细则>的要求,见下表.3医疗设备要求配备开展以下口腔全科诊疗工作所需的医疗设备和器械:牙科诊疗椅、牙髓活力测定所需设备、根管治疗所需器械、银汞调合机、光敏树脂充填照射灯、牙周探针、超声洁牙机、龈上和龈下深刮器、牙科印模制取托盘、牙科模型制作设备及技工设备、常用牙科器械、材料、药品以及口腔诊室应必备的器械和材料. 4相关科室、实验室口腔全科专业基地所在医院必须有以下相关科室:急诊科、心电监护室或配备心电监护设备的急诊科、放射(影像)科[综合性医院的放射科内有从事口腔放射(影像)工作的专业人员]、病理科(综合性医院的病理科内有侧重口腔病理诊断工作的专业人员)、检验科、药剂科等.二、口腔全科专业基地师资条件1人员配备(1)指导医师与培训对象比例应1∶3. (2)指导医师组成:具有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数应大于基地总医师数的50%,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3名. 2指导医师条件应具有口腔医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具有主治医师专业技术职务3年以上. 3专业基地负责人条件医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主任医师专业技术职务,从事本专业的医疗、科研和教学工作超过15年,并满足以下条件之一. (1)近3年来在国内核心学术刊物或国际SCI学术期刊上发表临床研究论文≥1篇. (2)近3年来曾获得地、市级以上(含地、市级)与本专业相关的临床科技成果奖励. (3)目前承担有地、市级以上(含地、市级)本专业领域的临床科研项目,有独立的科研任务和科研经费.。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标准(2023年版)——检验医学科专业基地细则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标准(2023年版)——检验医学科专业基地细则一、基地概述1.1 基地名称:检验医学科专业基地1.2 基地负责人及联系方式:基地负责人:xxx联系方式:xxx1.3 基地定位:检验医学科专业基地是培养具备临床检验医学科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住院医师的教学单位,具备临床检验医学科专业人才培养的条件和教学资源。
二、基地管理2.1 基地设立及管理2.1.1 基地应符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有关规定,按照相关政策设立并得到批准。
2.1.2 基地应设立管理机构,负责基地的日常管理、教学计划的制定和执行、住院医师培养的监管等工作。
2.1.3 基地应设立质量管理岗位,负责质量管理工作,并定期对基地进行质量评估。
2.2 基地师资队伍2.2.1 基地应配置合适数量和专业水平的检验医学科专业师资,并建立健全的教学团队。
2.2.2 基地师资队伍应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教学能力,能够提供高质量的教学和指导。
2.3 基地教学条件2.3.1 基地应具备完善的教学设施和教学资源,包括临床检验科室、实验室、教室、图书资料和信息技术设备等。
2.3.2 基地应设立完善的教学制度和教学计划,确保住院医师能够全面系统地学习和掌握临床检验医学科专业知识和技能。
2.3.3 基地应提供正规的培训环境和培训资源,包括临床实践机会、学术交流和研究机会等。
2.4 基地培养质量监管2.4.1 基地应建立健全的培养质量监管机制,包括定期评估住院医师的培养质量、指导和考核。
2.4.2 基地应与相关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加强管理和监督。
三、基地住院医师培养3.1 报名和选拔3.1.1 基地应公开招收符合条件的住院医师,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选拔和录取。
3.1.2 住院医师应符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有关规定,并有相应的执业资格。
3.2 培养计划和培养目标3.2.1 基地应制定住院医师培养计划和培养目标,确保住院医师能够全面系统地学习和掌握临床检验医学科专业知识和技能。
住院医师培训基地的基本条件
住院医师培训基地的基本条件住院医师培训是医学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医学生提供实践训练和临床经验,使他们在专业技能和医疗知识方面得到全面提升。
住院医师培训基地是为实施住院医师培训计划而设立的医疗机构或教育机构。
下面是住院医师培训基地的基本条件:1. 合法牌照:住院医师培训基地必须具备合法的医疗或教育行业牌照。
这意味着该基地必须符合政府相关部门的监管和审批要求,并遵守法律法规。
2. 专业教师队伍:住院医师培训基地应有一支合格的教师队伍,包括有经验的临床医生和专业教育人员。
这些教师应具备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和培训指导能力,能够为住院医师提供高质量的指导和培训。
3. 临床实践环境:住院医师培训基地应具备良好的临床实践环境,包括设备先进、技术先进、资源齐全等特点。
这些条件有助于住院医师在实践中学习和提高技能,为他们提供多样化的病例和临床情况。
4. 培训计划和指导:住院医师培训基地应制定全面的培训计划,并提供个体化的指导。
培训计划应包括不同科室的轮转安排、学习内容、考核要求等。
指导人员应与住院医师定期交流,提供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追踪个人进展和达到培训目标。
5. 评估和认证:住院医师培训基地应接受独立的评估和认证机构的审核。
这些机构会对基地的教育质量、设施设备、师资力量等方面进行评估,确定其是否符合培训标准。
这有利于确保住院医师在这些基地接受高质量的培训和教育。
6. 培训资源:住院医师培训基地应具备丰富的培训资源,如图书馆、电子数据库、病例资料、研究设备等。
这些资源可以帮助住院医师进行自主学习和研究,提升其科研能力和专业知识。
综上所述,住院医师培训基地的基本条件包括合法牌照、专业教师队伍、良好的临床实践环境、培训计划和指导、评估和认证以及丰富的培训资源。
这些条件的满足可以为住院医师提供良好的培训环境和机会,使他们成为具有临床实践经验和专业知识的合格医生。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认定标准(试行)
3
相关专业科室不具备培训条件的专科医院,须联合区域内培训相关专业基
地所在医院作为协同医院.
二、培训基地基本条件
(一)医院资质
1
依法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2
近 3 年来未发生省级及以上卫生计生行政部门通报批评的重大医疗事件.
(二)培训设施设备
1
培训基地的科室设置、诊疗 能 力 和 专 业 设 备 等 条 件 能 够 满 足«住 院 医 师 规
范化培训基地认定标准 (试行)»各专业基地细则的要求.
2
有满足培训需要的教学设备、示范教室及临床技能模拟训练中心等教学设
施.
3
图书馆馆藏资源种类齐全,有 满 足 培 训 需 要 的 专 业 书 刊、计 算 机 信 息 检 索
系统与网络平台.
(三)培训制度建设
1
住院医师规范 化 培 训 组 织 管 理 机 构 健 全,有 院 长 牵 头 负 责 的 培 训 领 导 小
入诊治设备.
④ 显微镜、数码摄像头及成像电脑设备,细 胞 遗 传 学 检 查 设 备,干 细 胞 冷 冻 复
苏设备.
— 4 —
内科专业基地认定细则
⑤ 血液、生化、免疫、尿液检验设备,血液 透 析 机,超 声 引 导 下 的 经 皮 肾 活 检 设
备,持续性血液净化设备,血浆置换设备.
⑥ 便携式血糖仪,血糖监测仪,胰岛素泵,双能 X 射线骨密度测定仪.
医学科、放射科、超声医学科、核医学科、放 射 肿 瘤 科、医 学 遗 传 科、预 防 医 学 科、口
腔全科、口腔内科、口腔颌 面 外 科、口 腔 修 复 科、口 腔 正 畸 科、口 腔 病 理 科、口 腔 颌
面影像科.
申请国家住院医师培训基地的标准(全科专业)
申请国家住院医师培训基地的标准(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认定标准(试行)全科专业基地认定细则按照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试行)—全科培训细则>要求和培训基地认定标准总则规定,制订本细则.一、全科临床培训基地(一)全科临床培训基地基本条件1二级甲等及以上综合医院,科室设置齐全,至少设置以下科室: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急诊科、全科(或具有全科医疗功能的科室,如老年科、综合保健科等)、皮肤科、眼科、耳鼻喉科、精神科、感染疾病科、中医科、医学影像科、检验医学科、康复医学科等.未设置妇产科、儿科、精神科、感染疾病科、中医科的医院可与相关专科医院联合申报.2全科专业基地所在医院规模(1)总床位数≥500张;年门诊量≥40万人次,年急诊量≥2万人次,年出院病人数≥1万人次.(2)收治的病种数应满足<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试行)—全科培训细则>要求.(3)科室需配备的医疗设备应符合<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认定标准(试行)>相关专业细则中的各项要求.(4)有临床技能模拟训练中心,具备可满足教学、实践操作等使用的临床技能模拟训练设备.(5)医疗工作量:内科、外科、全科、妇科和儿科等主要培训科室,每名带教的指导医师在病房工作管理5张病床以上,门诊工作日接诊20名以上患者,急诊工作日接诊15名以上患者.3医院主管领导需经全科医学相关知识培训,对全科医学有较清晰和全面的认识.(二)全科临床培训基地师资条件1人员配备(1)指导医师与培训对象比例为1∶2.(2)全院有不少于5名负责全科医学教学的骨干师资,其中,必备科室(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急诊科)每个科室至少1人;师资队伍中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比例不少于1/3.2指导医师条件(1)应接受省级及以上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认可的机构组织的师资培训,并获得师资培训证书.(2)理论课授课教师具有医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副高及以上职称;临床教学指导医师应具有医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主治医师及以上资格.(3)有临床带教经验,掌握和熟悉<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试行)—全科培训细则>要求.(4)具有良好的人际交流能力,团队合作精神与教学能力.(5)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能指导学员进行科研工作.(6)热心于全科医学教学工作,取得全科师资资格后能够保证指导培训对象的教学时间,每年必须参加全科医学师资继续教育、不断提升教学水平.(7)每个月指导或参与社区卫生实践工作不少于半天.3专业基地负责人条件(1)医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主任医师专业技术职务,从事本专业的医疗、科研和教学工作超过15年.(2)具有良好的教学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二、全科基层实践基地(一)基层医疗机构标准1基层医疗机构基本条件(1)为辖区卫生行政部门设置的、在当地具有示范作用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乡镇卫生院,设有全科和预防保健科.能够按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试行)—全科培训细则>的要求完成实践教学任务.(2)辖区服务人口数原则上不应小于5万,每名指导医师经常联系的服务对象不少于200人.(3)社区基本医疗服务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功能完善.(4)与上级医院建立有定点协作关系或双向转诊关系.(5)有教室(会议室)、图书室、黑板、投影仪、计算机等必需教学设备条件;图书室至少有10种以上全科医学、社区卫生等相关领域学术刊物,20种以上常用参考书或工具书,具备一定的计算机信息检索功能. (6)医疗设备应满足<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试行)—全科培训细则>的各项要求.2基层医疗机构师资条件(1)具有医学专科及以上学历、主治医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并有3年及以上社区工作经历.(2)经过全科医师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3)应当有5名以上指导医师接受过省级及以上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认可的机构组织的师资培训,并获得师资培训证书.(4)指导医师应当具有团队合作精神.(5)指导医师每日平均服务量不低于20人.(6)保证教学时间,每年必须参加全科医学师资继续教育,不断提升教学水平.(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标准1辖区政府设置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应具备开展传染病报告和处理、地方病预防、慢性病报告、高危人群和患者干预与管理、职业病防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和健康教育等工作的能力和条件.2设有流行病与传染病预防控制、免疫预防、公共卫生、艾滋病性病防治、职业病防治、慢性病防治、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理化和微生物检验等专业科室.在地方病和寄生虫病流行区,还应当设有地方病与寄生虫病预防控制相关科室.3人才梯队合理,中高级以上职称人员≥30%,医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40%,承担高等医学院校公共卫生教学和实践任务.。
中医类别全科住院医生规范化培养基地认定标准(试行)
中医类别全科住院医⽣规范化培养基地认定标准(试⾏)根据《关于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指导意见》、《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施办法(试⾏)》有关要求,制定本标准。
第⼀章临床培养基地标准⼀、培养基地总体要求(⼀)基本条件1.批准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放射诊疗许可证》的三级中医医院(含中西医结合、民族医医院),或三级中医医院联合⼆级中医医院。
2.中医医院科室设置基本齐全,包括中医综合病房或门诊、针灸、推拿、中医康复等科室,与开展社区常见病诊疗相适应。
3.科室规模(1)各轮转科室所收治的病种以及临床操作技能应能够满⾜中医类别全科医⽣规范化培训标准的要求。
(2)科室需配备医疗设备所配备的医疗设备应能够满⾜中医类别全科医⽣规范化培训标准中的各项要求。
(3)医疗⼯作量在带教⽼师指导下,保证每名学员在中医综合病房或门诊⼯作期间能够管理5张以上病床,或能够⽇接诊20名以上患者。
(⼆)师资条件1.带教医师与学员⽐例不低于1:2。
2.带教医师应具有本科以上学历、中级(满3年以上)及以上中医专业技术职称。
3.有临床带教经验,掌握和熟悉培训细则要求。
4.有较强的责任⼼。
(三)教学条件1.有满⾜培训要求的教学设备和能容纳60⼈以上的教室。
2.有培训临床技能的⽰教室。
3.图书馆藏书的专业种类⽐较齐全,具有满⾜培训所需的专业书籍和期刊,有互联等获取专业信息的渠道和设施。
(四)组织与管理要求1.组织结构。
中医类别全科医⽣规范化培训纳⼊中医住院医师培训体系,由院级领导分管培训⼯作。
有中医类别全科医⽣规范化培训管理机构和专、兼职管理⼈员(包括医院、科室两级中医类别全科医⽣培训管理机构和⼈员)。
2.管理队伍。
专、兼职管理⼈员有中医学或相关专业本科以上学历。
3.管理制度。
建⽴完善的培养基地管理、考试考核等制度。
执业医师考试频道为⼤家推出【2017年执业医师考试课程!】考⽣可点击以下⼊⼝进⼊免费试听页⾯!⾜不出户就可以边听课边学习,为⼤家的取证梦想助⼒!⼆、培训科室要求第⼆章基层培养基地标准基层培养基地由2所以上基层医疗机构(包括社区卫⽣服务中⼼、乡镇卫⽣院)组成。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认定标准(试行)总则
口腔全科专业基地认定细则 ������������������������������������������������������������������������������������������������������������ (114) 口腔内科专业基地认定细则 ������������������������������������������������������������������������������������������������������������ (117) 口腔颌面外科专业基地认定细则 ������������������������������������������������������������������������������������������������ (120) 口腔修复科专业基地认定细则 ������������������������������������������������������������������������������������������������������ (123) 口腔正畸科专业基地认定细则 ������������������������������������������������������������������������������������������������������ (125) 口腔病理科专业基地认定细则 ������������������������������������������������������������������������������������������������������ (127) 口腔颌面影像科专业基地认定细则 ������������������������������������������������������������������������������������������ (130)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认定标准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认定标准(试行)临床病理科专业基地认定细则按照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试行) 临床病理科培训细则»要求和培训基地认定标准总则规定,制订本细则.一、临床病理科专业基地基本条件1 科室规模(1)年活检标本病例数ȡ20000例;年尸体解剖病例数ȡ5例;年冰冻快速诊断量ȡ1500例;年细胞学检查病例数ȡ5000例;完善的各岗位责任制度,诊断会诊制度.专业基地申报单位不能完全满足«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试行) 临床病理科培训细则»全部培训要求者可与区域内符合条件的三级医院作为协作医院联合完成培训任务,专业基地申报单位应具备完成70%以上培训项目的能力.(2)具备健全的常规病理技术室㊁特殊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室㊁病理档案室㊁电镜室㊁分子病理室和尸体解剖室(后三者可与上级单位或本地区其他单位共同使用).2 仪器设备要求㊀㊀㊀㊀㊀㊀㊀设备名称数量多头光学显微镜(3头以上)2台双筒光学显微镜10台显微照像机或图像采集设备1套荧光显微镜∗1台病理档案计算机管理系统1套冷冻切片机2台自动化常规病理制片设备(脱水㊁染色㊁封片㊁切片机)2套细胞涂片机∗1台电镜1台(注:该设备可与本单位㊁上级单位或本地区其他单位共同使用)超薄切片机∗1台58(续㊀表)㊀㊀㊀㊀㊀㊀㊀设备名称数量P C R 仪∗1台普通冰箱2台低温冰箱1台微波炉1台离心机1台烤箱2台电泳仪∗2台3 开展技术项目要求(1)临床病理科具有亚专科领域强项2个以上.(2)外检疾病种类覆盖常见疾病种类全面参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试行) 临床病理科培训细则»的要求.(3)开展特殊染色10种以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采用抗体50种以上,开展P C R 和原位杂交等分子病理诊断技术.二、临床病理科专业基地师资条件1 人员配备㊀应具有2名以上不同研究方向的主任医师;主任医师㊁副主任医师与主治医师的比例应不小于1ʒ1ʒ1,实验技术人员与科内总人数之比ȡ1ʒ1.2 指导医师条件㊀应具有医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主治医师专业技术职务3年以上,或副主任医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从事病理科专业的医疗㊁科研和教学工作超过10年,在相关学术领域做出一定的成绩,以第一作者或责任作者身份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5篇以上.3 专业基地负责人条件医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主任医师专业技术职务,从事本专业的医疗㊁科研和教学工作超过15年,并满足以下条件之一.(1)近3年来在国内核心学术刊物或国际S C I 学术期刊上发表临床研究论文ȡ1篇.(2)近3年来曾获得地㊁市级以上(含地㊁市级)与本专业相关的临床科技成果奖励.(3)目前承担有地㊁市级以上(含地㊁市级)本专业领域的临床科研项目,有独立的科研任务和科研经费.68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认定标准(试行)。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评估指标——全科专业(基层)基地
1.基本条件 (20分)
符合《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认定标准(试行)
》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试行)》全科 符合要求(含协同单位),得满分
1.1.6 临 床 技 能 操 专业相关要求
技能操作种类及数量≥规定数的90%,得2分
作种类及数量★
技能操作种类及数量≥规定数的85%,得1分
技能操作种类及数量<规定数85%,不得分
完成率≥90%,得满分 完成率≥85%,得5分 完成率≥80%,得3分 完成率<80%,或无培训对象不得分
符合标准,得2分 不达标准,不得分
1.1.3科室设置
必备科室:全科、预防保健科、中医科、康复科、精 防科
缺1个科室,不得分
1.1.4轮转科室 全科和预防保健科
均有,得满分 缺1个科室,不得分
1.1专业基地所 在社区卫生服 1.1.5 疾 病 种 类 及
务机构条件 数量★
符合要求(含协同单位),得满分 疾病种类及数量≥规定数的90%,得2分 疾病种类及数量≥规定数的85%,得1分 疾病种类及数量<规定数的85%,不得分
4
考核项目全面,且认真规范,得满分
理论考核(如临床病例分析)试题、技能操作考核评 仅有技能操作考核,得4分
3.3过程考核 3.3.1出科考核★ 分标准、培训对象测评结果、考勤记录等原始资料 仅有理论考试,得2分
7
齐全,真实规范
仅有测评结果和考勤记录,得1分
无学员,不得分
达到要求,得满分
3.4培训强度 3.4.1独立接诊★ 培训对象独立接诊,平均每日≥5人次
成
得师资培训证书
不及以上学历、主治医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 务,并有5年及以上社区工作经历
1项不符合条件,不得分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标准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学科标准细则目录1.内科 (2)2.外科 (10)3.妇产科 (14)4.儿科 (19)5.急诊科 (25)6.神经内科 (32)7.皮肤科 (35)8.眼科 (38)9.耳鼻咽喉科 (43)10.精神科 (48)11.儿外科 (52)12.康复医学科 (56)13.麻醉科 (58)14.医学影像科 (60)15.医学检验科 (62)16.临床病理科 (66)17.口腔科 (68)18.全科医学科 (70)浙江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学科标准细则——内科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内科医师必须经过严格的、全面的训练。
高水平的内科医师基地培训学科的建设必须满足培训学科的要求,根据卫生部基地建设要求,特制订本细则。
一、基本条件1.科室规模(1)总床位数≥200张,床位使用率≥85%,平均住院日15~20天,各亚专科床位数分配如下:心血管内科(含CCU)≥40张;呼吸内科≥30张;消化内科≥30张;内分泌科≥15张;肾脏内科≥15张;血液内科≥15张;风湿免疫科≥12张;感染科(或综合科及其他)≥15张。
(2)年收治住院病人数应≥3800人次。
(3)年门诊量应≥10万人次。
(4)年急诊量应≥1万人次。
2.诊疗疾病范围(1)疾病种类及例数:内科培训学科所诊治的疾病种类基本覆盖内科各类常见疾病,能够满足培训目标的要求。
例数按要求,见附表。
(2)临床诊断技术操作的种类和例数,见附表。
3.医疗设备(1)内科专有设备1)12导联心电图记录仪,动态心电图仪,动态血压仪,超声心动图(含普通经胸超声心动图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仪,临时心脏起搏器,心电监护仪,血流动力学监测仪,除颤器,食管电极导管,电生理刺激仪,平板运动机。
2)氧饱和度监测仪,肺功能仪,呼吸机,支气管镜,多导睡眠呼吸分析仪(PSG)。
3)胃镜,结肠镜,十二指肠镜,超声内镜,腹腔镜,内镜下介入治疗,超声下介入诊治设备。
4)显微镜、数码摄像头及成像电脑设备,细胞遗传学检查设备,无菌层流病房,干细胞冷冻复苏设备。
全科基地认定标准(2014版)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认定标准(试行)全科专业基地认定细则按照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试行) 全科培训细则»要求和培训基地认定标准总则规定,制订本细则.一、全科临床培训基地(一)全科临床培训基地基本条件1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科室设置齐全,至少设置以下科室:内科㊁外科㊁妇产科㊁儿科㊁急诊科㊁全科(或具有全科医疗功能的科室,如老年科㊁综合保健科等)㊁皮肤科㊁眼科㊁耳鼻喉科㊁精神科㊁感染疾病科㊁中医科㊁医学影像科㊁检验医学科㊁康复医学科等.未设置妇产科㊁儿科㊁精神科㊁感染疾病科㊁中医科的医院可与相关专科医院联合申报.2 全科专业基地所在医院规模(1)总床位数ȡ500张;年门诊量ȡ40万人次,年急诊量ȡ2万人次,年出院病人数ȡ1万人次.(2)收治的病种数应满足«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试行) 全科培训细则»要求.(3)科室需配备的医疗设备应符合«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认定标准(试行)»相关专业细则中的各项要求.(4)有临床技能模拟训练中心,具备可满足教学㊁实践操作等使用的临床技能模拟训练设备.(5)医疗工作量:内科㊁外科㊁全科㊁妇科和儿科等主要培训科室,每名带教的指导医师在病房工作管理5张病床以上,门诊工作日接诊20名以上患者,急诊工作日接诊15名以上患者.3 医院主管领导需经全科医学相关知识培训,对全科医学有较清晰和全面的认识.(二)全科临床培训基地师资条件1 人员配备(1)指导医师与培训对象比例为1ʒ2.83(2)全院有不少于5名负责全科医学教学的骨干师资,其中,必备科室(内科㊁外科㊁妇产科㊁儿科㊁急诊科)每个科室至少1人;师资队伍中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比例不少于1/3.2 指导医师条件(1)应接受省级及以上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认可的机构组织的师资培训,并获得师资培训证书.(2)理论课授课教师具有医学本科及以上学历㊁副高及以上职称;临床教学指导医师应具有医学本科及以上学历㊁主治医师及以上资格.(3)有临床带教经验,掌握和熟悉«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试行) 全科培训细则»要求.(4)具有良好的人际交流能力,团队合作精神与教学能力.(5)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能指导学员进行科研工作.(6)热心于全科医学教学工作,取得全科师资资格后能够保证指导培训对象的教学时间,每年必须参加全科医学师资继续教育㊁不断提升教学水平.(7)每个月指导或参与社区卫生实践工作不少于半天.3 专业基地负责人条件(1)医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主任医师专业技术职务,从事本专业的医疗㊁科研和教学工作超过15年.(2)具有良好的教学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二、全科基层实践基地(一)基层医疗机构标准1 基层医疗机构基本条件(1)为辖区卫生行政部门设置的㊁在当地具有示范作用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乡镇卫生院,设有全科和预防保健科.能够按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试行) 全科培训细则»的要求完成实践教学任务.(2)辖区服务人口数原则上不应小于5万,每名指导医师经常联系的服务对象不少于200人.(3)社区基本医疗服务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功能完善.(4)与上级医院建立有定点协作关系或双向转诊关系.(5)有教室(会议室)㊁图书室㊁黑板㊁投影仪㊁计算机等必需教学设备条件;图书室至少有10种以上全科医学㊁社区卫生等相关领域学术刊物,20种以上常用参考书或工具书,具备一定的计算机信息检索功能.(6)医疗设备应满足«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试行) 全科培训 93 全科专业基地认定细则细则»的各项要求.2 基层医疗机构师资条件(1)具有医学专科及以上学历㊁主治医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并有3年及以上社区工作经历.(2)经过全科医师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3)应当有5名以上指导医师接受过省级及以上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认可的机构组织的师资培训,并获得师资培训证书.(4)指导医师应当具有团队合作精神.(5)指导医师每日平均服务量不低于20人.(6)保证教学时间,每年必须参加全科医学师资继续教育,不断提升教学水平.(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标准1 辖区政府设置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应具备开展传染病报告和处理㊁地方病预防㊁慢性病报告㊁高危人群和患者干预与管理㊁职业病防护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和健康教育等工作的能力和条件.2 设有流行病与传染病预防控制㊁免疫预防㊁公共卫生㊁艾滋病性病防治㊁职业病防治㊁慢性病防治㊁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㊁理化和微生物检验等专业科室.在地方病和寄生虫病流行区,还应当设有地方病与寄生虫病预防控制相关科室.3 人才梯队合理,中高级以上职称人员ȡ30%,医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ȡ40%,承担高等医学院校公共卫生教学和实践任务. 04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认定标准(试行)。
2019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指标全科专业基地.pdf
1
精神科、中医科、康复医学科、医学影像科、检 病毒性肝炎、结核等《标准》要求的传染病,否
验医学科
则需与其他机构联合培训。)
扣分原因
1.辖区卫生行政部门设置、具有示范作用的基层
实践基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乡镇卫生院,下 每项0.5分(项目内容均符合得0.5分)。
1.1.2基层实 同)辖区人口数≥5万人(根据区域具体情况, (第2项说明:前2个轮转科室应在本法人机构
均达到标准,得1分 两项达到标准,得0.5分 其他,不得分
1
1.参与全科带教的指导医师中,临床基地全科医
2.1.4师资队 伍组成
学科至少3人、其他轮转科室至少各1人;基层 实践基地至少5人,其中全科医生至少3人 2.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比例,临床基地不少
均达到标准,得1分 不达标准,不得分
1
于1/3,基层实践基地不少于1人
践基地条件 可适当放宽)
内,其他轮转科室不全的,可与临床培训基地联
1
2.必备科室:全科、预防保健科、中医科、康复 合培训)
科、精神疾病管理科(或精防科)
1.基本条件 (15分)
1.1基地条件
第1项4分,第2项1分。
1.1.3 临床培 训基地全科医 学科设置要求 ★
1.独立设置全科医学科,有符合全科教学要求的 全科门诊、全科病房 2.全科医学科在基地职能部门的帮助下,牵头承 担培训任务,包括住院医师管理、轮转计划、考 勤考核和教学质控
1.临床培训基地:医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主任医
2.1.5专业基 地负责人条件
师,从事全科相关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3年 2.基层实践基地:专科及以上学历、中级及以上 职称、至少5年社区工作经历,经全科师资或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认定标准(试行)
全科专业基地认定细则
按照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试行)—全科培训细则 >要求和培训基地认定标准总则规定,制订本细则.一、全科临床培训基地
(一)全科临床培训基地基本条件
1二级甲等及以上综合医院,科室设置齐全,至少设置以下科室: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急诊科、全科(或具有全科医疗功能的科室,如老年科、综合保健科等)、皮肤科、眼科、耳鼻喉科、精神科、感染疾病科、中医科、医学影像科、检验医学科、康复医学科等.未设置妇产科、儿科、精神科、感染疾病科、中医科的医院可与相关专科医院联合申报.
2全科专业基地所在医院规模
(1)总床位数≥500张;年门诊量≥40万人次,年急诊量≥2万人次,年出院病人数≥1万人次.
(2)收治的病种数应满足<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试行)—全科培训细则>要求.
(3)科室需配备的医疗设备应符合<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认定标准(试行)>相关专业细则中的各项要求.
(4)有临床技能模拟训练中心,具备可满足教学、实践操作等使用的临床技能模拟训练设备.
(5)医疗工作量:内科、外科、全科、妇科和儿科等主要培训科室,每名带教的指导医师在病房工作管理5张病床以上,门诊工作日接诊20名以上患者,急诊工作日接诊15名以上患者.
3医院主管领导需经全科医学相关知识培训,对全科医学有较清晰和全面的认识.
(二)全科临床培训基地师资条件
1人员配备
(1)指导医师与培训对象比例为1∶2.
(2)全院有不少于5名负责全科医学教学的骨干师资,其中,必备科室(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急诊科)每个科室至少1人;师资队伍中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比例不少于1/3.
2指导医师条件
(1)应接受省级及以上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认可的机构组织的师资培训,并获得师资培训证书.
(2)理论课授课教师具有医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副高及以上职称;临床教学指导医师应具有医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主治医师及以上资格.
(3)有临床带教经验,掌握和熟悉<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试行)—全科培训细则>要求.
(4)具有良好的人际交流能力,团队合作精神与教学能力.
(5)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能指导学员进行科研工作.
(6)热心于全科医学教学工作,取得全科师资资格后能够保证指导培训对象的教学时间,每年必须参加全科医学师资继续教育、不断提升教学水平.
(7)每个月指导或参与社区卫生实践工作不少于半天.
3专业基地负责人条件
(1)医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主任医师专业技术职务,从事本专业的医疗、科研和教学工作超过15年.
(2)具有良好的教学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
二、全科基层实践基地
(一)基层医疗机构标准
1基层医疗机构基本条件
(1)为辖区卫生行政部门设置的、在当地具有示范作用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乡镇卫生院,设有全科和预防保健科.能够按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试行)—全科培训细则>的要求完成实践教学任务.
(2)辖区服务人口数原则上不应小于5万,每名指导医师经常联系的服务对象不少于200人.
(3)社区基本医疗服务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功能完善.
(4)与上级医院建立有定点协作关系或双向转诊关系.
(5)有教室(会议室)、图书室、黑板、投影仪、计算机等必需教学设备条件;图书室至少有10种以上全科医学、社区卫生等相关领域学术刊物,20种以上常用参考书或工具书,具备一定的计算机信息检索功能. (6)医疗设备应满足<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试行)—全科培训细则>的各项要求.
2基层医疗机构师资条件
(1)具有医学专科及以上学历、主治医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并有3年及以上社区工作经历.
(2)经过全科医师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
(3)应当有5名以上指导医师接受过省级及以上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认可的机构组织的师资培训,并获得师资培训证书.
(4)指导医师应当具有团队合作精神.
(5)指导医师每日平均服务量不低于20人.
(6)保证教学时间,每年必须参加全科医学师资继续教育,不断提升教学水平.
(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标准
1辖区政府设置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应具备开展传染病报告和处理、地方病预防、慢性病报告、高危人群和患者干预与管理、职业病防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和健康教育等工作的能力和条件.
2设有流行病与传染病预防控制、免疫预防、公共卫生、艾滋病性病防治、职业病防治、慢性病防治、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理化和微生物检验等专业科室.在地方病和寄生虫病流行区,还应当设有地方病与寄生虫病预防控制相关科室.
3人才梯队合理,中高级以上职称人员≥30%,医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40%,承担高等医学院校公共卫生教学和实践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