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透析联合中药灌肠预防和治疗肝病血症诱发肝性脑病25例
结肠透析与常规灌肠治疗重型病毒性肝炎临床疗效观察
![结肠透析与常规灌肠治疗重型病毒性肝炎临床疗效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2e995e20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f2.png)
结肠透析与常规灌肠治疗重型病毒性肝炎临床疗效观察
蔡春琳;钟凤英
【期刊名称】《现代诊断与治疗》
【年(卷),期】2007(018)002
【摘要】目的研究结肠透析与常规灌肠治疗重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差异.方法将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结肠透析治疗组和常规灌肠治疗组.结肠透析治疗组给予结肠清洗+结肠透析治疗,灌洗透析后将退黄合剂经注液管注入结肠行保留灌肠,每周2~3次;常规灌肠治疗组用退黄合剂灌肠治疗.两组均予支持、预防肝细胞坏死、促进肝细胞再生、改善肝功能、调节肝微循环障碍、抗病毒等基础治疗.结果结肠透析组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减轻,肝功能明显改善,且效果优于常规灌肠治疗组(P<0.05).结论结肠透析治疗重型病毒性肝炎较常规灌肠疗效肯定,值得推广.
【总页数】2页(P83-84)
【作者】蔡春琳;钟凤英
【作者单位】长沙市传染病医院,湖南,长沙,410000;长沙市传染病医院,湖南,长沙,410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12.6
【相关文献】
1.结肠透析与常规灌肠治疗肝性脑病的临床观察 [J], 谢三英;李淑惠;陈泳如;刘小婷
2.结肠透析结合常规灌肠治疗肝炎肝硬化的疗效观察 [J], 王平;郑燕群;吴其恺;刘晓晖;刘志超
3.乳果糖结肠透析与常规灌肠治疗肝性脑病的临床对比研究 [J], 罗灵和;陈军贤;钟燕敏;赵秋枫;夏亮;刘海燕
4.大黄槐花汤保留灌肠治疗重型病毒性肝炎的护理 [J], 林光惠
5.以综合治疗为主配合乌梅大黄合剂保留灌肠治疗重型病毒性肝炎36例 [J], 李岭森;贾德兴;李月波;杨宗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药灌肠防治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并发肝性脑病临床观察
![中药灌肠防治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并发肝性脑病临床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a05258157375a417866f8f98.png)
中药灌肠防治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并发肝性脑病临床观察【关键词】中药灌肠;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是诱发肝性脑病的常见原因。
2004年5月-2008年5月,笔者应用中药高位保留灌肠防治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并发肝性脑病31例,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58例患者均为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患者,符合2000年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联合修订的“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1]中肝炎肝硬化的诊断标准,均有不同程度的呕血和便血;肝性脑病符合《内科学》[2]的诊断标准。
年龄29~68岁;病程1~13年。
按发病时间先后随机分为2组。
治疗组31例,男性21例,女性10例;肝功能按Child-pugh[2]分级分为:A级8例,B级19例,C级4例。
对照组27例,男性20例,女性7例;肝功能按Child-pugh 分级分为:A级7例,B级17例,C级3例。
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方法2.1 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西药扩容(包括输血)、止血、保肝、防止其他并发症及对症支持治疗。
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药高位保留灌肠。
药选生大黄30 g,枳实15 g,厚朴15 g,败酱草30 g,大腹皮30 g,水煎取汁200 mL,装入可调速的一次性导尿袋。
灌肠时取左侧卧位,肛管插入深度20~25 cm,滴速80~100滴/min。
灌肠结束后平卧,臀下垫10 cm 高枕头,使药液易于保留,每日1次。
2组均以7 d为1个疗程。
2.2 观察指标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氨水平的变化及患者意识改变、病理体征的变化。
2.3 疗效标准7 d内无肝性脑病发作者为有效;7 d内肝性脑病发作者为无效。
2.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
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血氨治疗前后变化比较采用t检验。
检验水准α=0.05。
3 结果(见表1、表2)表1 2组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总体疗效比较(略)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χ2=4.479)表2 2组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治疗前后血氨水平比较(略)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4 讨论肝性脑病是严重的肝功能失调或障碍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失调的综合征,是慢性肝病及严重肝病常见的并发症和死亡原因。
结肠透析联合人工肝治疗肝衰竭合并肝性脑病临床观察
![结肠透析联合人工肝治疗肝衰竭合并肝性脑病临床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dc125ac4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46.png)
结肠透析联合人工肝治疗肝衰竭合并肝性脑病临床观察冯洪玲;王邦茂;李谦;唐克诚;杨积明【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结肠透析联合人工肝支持系统对肝衰竭合并肝性脑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74例肝衰竭合并肝性脑病患者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6例,2组均接受内科综合治疗及人工肝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结肠透析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观察患者存活率、临床疗效、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活动度(PTA)、血氨(NH3)等变化.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存活率(84.21%vs5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恢复清醒时间(32.88±8.34)h较对照组(45.12±9.68)h缩短,总有效率(78.95%)高于对照组(52.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血清TBIL、PTA、NH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结肠透析治疗肝衰竭合并肝性脑病可缩短恢复清醒时间,提高患者生存率.【期刊名称】《天津医药》【年(卷),期】2012(040)002【总页数】2页(P161-162)【关键词】中西医结合疗法;透析;结肠;肝性脑病;肝衰竭;肝,人工;凝血酶原;胆红素【作者】冯洪玲;王邦茂;李谦;唐克诚;杨积明【作者单位】300070 天津医科大学研究生院;300070 天津市传染病医院;300070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300070 天津市传染病医院;300070 天津市传染病医院;300070 天津市传染病医院【正文语种】中文肝性脑病是发生于严重肝功能衰竭时,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综合征。
因病死率高,发生机制复杂,尚无十分有效的治疗方法[1]。
我科自2007年10月以来,在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中西医结合结肠透析治疗肝衰竭合并肝性脑病患者,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07年10月—2010年9月于我院就诊的肝衰竭合并肝性脑病患者74例,男54例,女20例,年龄22~71岁,平均(46.84±12.42)岁。
结肠透析配合中药灌肠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疗效观察
![结肠透析配合中药灌肠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疗效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989f810902020740be1e9bc3.png)
论 中 药 结肠 透 析 配合 综 合 支 持 治 疗 慢 性 重 型 肝 炎疗 效 显 著 。
[ 关键 词 ] 结 肠 透 析 ; 中药 ; 性 重 型肝 炎 慢
[ 图 分 类 号 ] R 7 . 中 55 1 [ 献标识码 ] A 文 [ 文章 编 号 ] 10 0 8—84 ( 0 1 3 43 0 8 9 2 1 )4— 3 3— 2
症 状 、 征 及 并 发 症 的 改 善 情 况 。 结 果 治 疗 组 临 床 总 有 效 率 ( 7 ) 显 高 于 对 照 组 体 6% 明 (8 ) 治 疗 组 中 T i A T A B C E P 3% ; Bl L 、 L 、 H 、T和 血 氨 等 指 标 的 改 善 情 况也 明 显 优 于 对 照 组 。 结 、
( h 6 t e t l o p a o L Wu a 3 0 0 H b i C i ) T e 1 1 C nr s i l f A, h n4 0 1 , u e , hn h aH t P a A sr c :0be t eI i t o sre h l i l f c o c l e a da s ea yo ho i s vr e ais b ta t jci ts o b ev ec nc f t f o nh r l i yi t rp nc rnc eeeh p ti v t i aee o b l sh t .Meh t-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肝衰竭合并肝性脑病33例疗效观察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肝衰竭合并肝性脑病33例疗效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0004e331b14e852459fb57b9.png)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肝衰竭合并肝性脑病33例疗效观察肝衰竭是多种因素引起的严重肝脏损害,导致其合成、解毒、排泄和生物转化等功能发生严重障碍或失代偿,出现以凝血机制障碍和黄疸、肝性脑病、腹水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症候群[1],具有起病急、进展快、病死率高等特点。
肝性脑病(Hepatic Encephalopathy,HE)是肝功能衰竭或门体分流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神经精神综合征,主要临床表现可以从人格改变、行为异常、扑翼样震颤到出现意识障碍、昏迷和死亡。
是各种原因导致的肝衰竭中较常见的并发症,也是肝衰竭最常见的并发症和死亡原因。
笔者临床上在西医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灌肠,疗效良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2009年8月~2011年7月,本院共收治72例慢性肝衰竭合并肝性脑病患者,慢性肝衰竭按照《肝衰竭诊疗指南》[2]的标准诊断,肝性脑病诊断标准符合2000年9月西安会议《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诊断标准,按West Haven分期标准分期。
其中乙型肝炎59例,丙型肝炎4例,酒精性肝炎3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4例,病原未明2例。
按随机分组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33例,男23例,女10例;年龄28岁~68岁,平均年龄40.4岁;肝性脑病I期5例,II期10例,III期13例,IV期5例。
对照组39例,男26例,女13例;年龄26岁~75岁,平均年龄39.2岁;肝性脑病I期4例,II期15例,III 期15例,IV期5例。
2组患者年龄、性别、治疗前并发症等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2组基础用药包括促肝细胞生长素90~120 ug/d,复方甘草酸苷160 mg/d,还原型谷胱甘肽1200 mg/d,门冬氨酸鸟氨酸15 g/d静脉滴注,治疗30 d。
并予对症支持治疗:包括积极纠正低蛋白血症,补充白蛋白或新鲜血浆;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病毒复制指标阳性者,予核苷类药物抗病毒治疗。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1例肝性脑病患者的护理体会》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1例肝性脑病患者的护理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3159c685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ce.png)
中药保留灌肠联合艾灸治疗1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护理一、疾病概述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病变主要局限于大肠黏膜及黏膜下层。
从直肠开始,逆行向近端发展,可累及全结肠甚至末段回肠。
病程漫长,常反复发作。
本病在欧美国家发病率较高,在我国近年来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
其特点为连续性弥漫性炎症,黏膜层及黏膜下层有多发性溃疡形成。
在疾病的活动期,肠黏膜会出现充血、水肿、糜烂和溃疡等病理改变;在缓解期,黏膜可能仅有轻度炎症或接近正常黏膜表现。
这种疾病不仅会影响患者的肠道功能,还可能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如导致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等症状,长期患病还可能引起营养不良、贫血等并发症。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1. 遗传因素- 研究发现,溃疡性结肠炎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
部分患者存在家族聚集现象,家族成员中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
例如,同卵双胞胎中如果一方患有溃疡性结肠炎,另一方发病的概率较异卵双胞胎要高。
相关基因研究表明,一些基因的突变或多态性可能与溃疡性结肠炎的易感性有关,这些基因可能参与了肠道黏膜的免疫调节、屏障功能维持等过程。
2. 免疫因素- 免疫系统的异常激活在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正常情况下,肠道免疫系统能够区分自身抗原和外来病原体,但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这种免疫耐受被打破。
肠道黏膜固有层的免疫细胞,如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等过度活化,释放大量的炎症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 - α(TNF - α)、白细胞介素 - 1β(IL - 1β)等。
这些炎症因子可引起肠道黏膜的炎症反应,破坏肠黏膜屏障,进而导致肠道黏膜的损伤和溃疡形成。
3. 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与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也密切相关。
例如,饮食习惯可能是一个重要因素。
高糖、高脂肪、低纤维的饮食结构可能增加患病风险。
此外,吸烟对溃疡性结肠炎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而戒烟后患病风险可能增加。
长期暴露于某些化学物质、感染因素(尽管目前尚未发现特定的感染病原体与溃疡性结肠炎有直接因果关系,但肠道感染可能触发免疫反应)等环境因素也可能影响肠道黏膜的免疫平衡,从而促使疾病的发生。
纳洛酮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肝性脑病疗效观察
![纳洛酮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肝性脑病疗效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f965e5ce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e8.png)
中西药合用治疗DPN临床疗效更佳。
[参考文献][1] 蒋国彦.实用糖尿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258.[2] 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防治指南[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22):119-121.[3] 邹燕.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及对患者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9,40(6):38-39.[4] 张倩,梁晓春,王超,等.66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医证型及临床特点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37(1):62-67.[5] 胡一俊.依帕司他联合α-硫辛酸治疗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及对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9,36(4):327-330.[6] 常月辉,张强,赵香君.当归四逆汤联合周围神经松解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临床研究[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13(5):687-690.[7] 陈威妮,刘志龙,段素静,等.当归四逆汤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震动感觉阈值的影响[J].陕西中医,2016,37(6):660-661.[收稿日期]2020-03-25本研究用纳洛酮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肝性脑病(HE)疗效较好,报道如下[1]。
1 临床资料共60例,均为2015年4月至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肝性脑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30例。
参照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34~65岁,平均(46.5±5.6)岁;HE病程6~42h,平均(31.2±0.3)h。
研究组男15例,女15例;年龄32~64岁,平均(46.8±5.2)岁;HE病程6~48h,平均(31.8±0.6)h。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符合肝性脑病的临床诊断标准,签署知情同意书。
2 治疗方法两组均给予临床西医抗肝性脑病干预治疗,包括限制蛋白摄入量、祛除诱因、保持酸碱平衡、保肝、抗感染、抑制肠道毒物生成及吸收、调整水电解质紊乱、调整支链氨基酸和芳香氨基酸比例及防治脑水肿[1]。
结肠透析配合中药灌肠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疗效观察
![结肠透析配合中药灌肠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疗效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51e3b693d0d233d4b14e6997.png)
结肠透析配合中药灌肠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结肠透析配合中药灌肠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效果.方法将40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随机配对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肝、降酶、退黄以及补充白蛋白、血浆等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上给予结肠透析配合中药灌肠治疗,每周2次,连续4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凝血酶原时间和血氨等指标以及主要症状、体征及并发症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65%)明显高于对照组(36%);治疗组中TBil、ALT、ALB、CHE、PT和血氨等指标的改善情况也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结肠透析配合综合支持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疗效显著.【关键词】结肠透析;中药灌肠;重型肝炎慢性重型肝炎是在慢性肝炎基础上由于多种因素导致肝细胞广泛坏死而出现的严重肝功能损害的临床综合征,其病情进展迅速,并发症多,病死率高,对其治疗目前尚缺乏特效手段。
我院自2011年8月~2012年3月采用结透析联合中药灌肠治疗慢性重型肝炎,取得较好疗效,现就临床疗效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例病例均为我院2011年8月~2012年3月住院治疗的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其中男16例,女4例,年龄最大63岁,最小18岁,平均38.4岁。
临床诊断:慢加急性重型肝炎13例,慢性肝衰竭7例,随机分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为20例和18例,重型肝炎及分期的诊断均符合2000年西安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标准[1]。
1.2方法1.2.1两组均采用传统内科药物护肝、降酶、退黄疸等治疗,有低蛋白血症,腹水者均给予白蛋白、利尿剂治疗。
治疗组及加全结肠透析治疗。
1.2.2治疗方法先行结肠清洗-再行结肠透析-最后注药三步疗法。
第一步:全结肠清洗,根据病人不同选用不同的方法,如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合并感染的各种肝病患者采用大量温清水彻底清洁法清洁肠道达到完全彻底的效果;对于肝肾综合征及肝硬化大量腹水患者则直接采用透析液进行结肠透析,避免大量清水被肠黏膜吸收,加重腹水的形成。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肝性脑病的护理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肝性脑病的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11d29cd826fff705cc170afc.png)
中,则 理不行 ,血脉不行则阳气郁遏而表通 ,故生寒热秽毒之气 , 疗溃疡性结肠炎 比单纯传统西医治疗更有效 。
腾 出于外 ,高结 为痛 ,久 而不 散 ,热 气乘 之 ,腐化 为脓 。”实 验组
参 考 文 献
在传统西药庆大霉素加地塞米松保 留灌肠 的前提下 ,加入 巾药。 1 叶任 高,陆再英.内科 学 [M].北 京:人 民卫 生 出版社 ,2004:
行 为 、智力 方面的微细 改变 ,重者 出现 明显 的意识 障碍 ,故 曾称 采用 电脑 自控 煎药 ,一 日 1剂 ,每 剂取汁 200 ml保 留灌 肠 ,4周
为肝 昏迷。根据其 临床表现 ,可 归属 于祖 国 医学 的 “黄疸 ”“瘟 为 1疗程 。
黄”“臌胀 ”“昏愦”“神 昏”“厥证 ”“痰证 ”等范 畴。本病重 症具 1.2.2 灌肠 治疗 嘱神志清 醒患者排 空大便 ,静卧 于床上 15
【J].中华内科 学,2001,40(2):138—141.
· 94 ·
TODAY NURSE,April,2012,No.4
中药保 留灌 肠治 疗肝 性脑 病 的护理
李 跃 陈 飞
摘 要 总结 了 10例 中药保 留灌肠治疗肝性脑病 患者 的护理 经验 ,主要 包括 常规护理 、安全 防范、诱 因防治、消毒 隔 离、病情观察 、用
药护理 、灌肠护理、健康教 育等措施 。认为有效的护理 干预措施在肝性脑病的治疗 中起着重要 的作 用。
导管末端抬高 以利药液完全 注人 ,关 闭调节器 。拔管 时动作
1.2.1 药物治疗 患 者人 院后给予 常规 的 内科 综合 治疗 (如 轻柔 ,休 息 15rain之后平卧半小 时 ,然后再右侧卧位。所有患者
纳洛酮联合中药灌肠治疗肝硬化肝性脑病疗效分析
![纳洛酮联合中药灌肠治疗肝硬化肝性脑病疗效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81384fb4b35eefdc9d333a5.png)
纳洛酮联合中药灌肠治疗肝硬化肝性脑病疗效分析目的:探讨纳洛酮结合中药灌肠方治疗肝性脑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52 例临床诊断的肝性脑病患者随机分成纳洛酮结合中药灌肠方组(治疗组,n= 26 例)和纳洛酮组(对照组,n= 26 例),治疗组给予纳洛酮0.8 mg 静脉推注q8h;中药取生大黄、乌梅各30g,水煎取汁100ml,加人白醋20ml,保留灌肠30分钟,每日2 次。
对照组给予纳洛酮0.8 mg 静脉推注q8 h,疗程均为7 d。
两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7 d 后观察临床症状、血氨变化情况。
结果:治疗7 d 后,治疗组治愈率、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氨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
治疗后两组血氨及治疗前、后血氨浓度降低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分别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所有患者均给予肝性脑病的一般治疗,包括消除发病诱因、纠正代谢紊乱、抗感染、限制蛋白摄入、减少肠道毒物的生成和吸收等综合治疗。
治疗组给予纳洛酮0.8 mg 静脉推注q8 h;中药保留灌肠:取生大黄、乌梅各30g,水煎取汁100ml,加人白醋(浓度为100%)20ml,保留灌肠30分钟,每日2 次。
对照组给予纳洛酮0.8 mg 静脉推注q8 h,疗程均为7 d。
于治疗前、治疗7 d 后凌晨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氨。
1.3 疗效评定标准:以意识、精神症状、扑翼样震颤3 项症状为主要判定标准,肌张力、腱反射、血氨、脑电图4 项检查为辅助判定标准。
在3 d 内上述7 项判定标准全部转正常为治愈,主要判定标准3 d 内转正常、且6 d 内2 项以上辅助判定标准转正常为显效;主要判定标准有所改善但未完全消失,且辅助判定标准≤2项转正常为有效;主要判定标准未见任何好转为无效[4]。
1.4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 结果2.1 两组临床疗效的比较:治疗组总有效23例(88.5%),对照组总有效18例(69.2%),治疗组治愈率、显效率、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肝病肠源性内毒素血症临床研究进展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肝病肠源性内毒素血症临床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65c2a42d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207fe10.png)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肝病肠源性内毒素血症临床研究进展发布时间:2021-11-30T09:05:02.000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26期作者:李梅,郑婕,李薇[导读] 肠源性内毒素血症是肝病的常见并发症,李梅,郑婕,李薇大连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辽宁大连 116031摘要肠源性内毒素血症是肝病的常见并发症,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肝病的发病率逐年攀升[1]。
国内许多学者研究发现,肝病的严重程度与长远性内毒素血症的发生具有正相关的关系[2]。
其中急性肝炎的发病率为20%-40%,慢性肝炎的发生率为50%-60%,重症肝炎内毒素发生率超过60%,肝硬化的发生率是80%-90%。
肝病病人机体体内产生内毒素被患者已经病变的肝脏摄取,造成更严重的损伤,包括肝脏纤维化,肝肾综合症,肝病慢性化,全身炎症性反应综合症,重型肝炎,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症,肝性脑病,严重者可有多脏器功能衰竭[3]。
因此,严格控制肝病患者肠源性内毒素的产生,作为治疗肝病患者以及提高病人的预后质量的重点[4]。
本文对中药保留灌肠治疗肝病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为优化肝病病人的治疗手段提供依据。
关键词肝病;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灌肠1肝病患者并发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原因1.1产生内毒素的成因内毒素的组成是由革兰氏阴性细菌死亡裂解后释放的由细菌细胞壁表面的微量蛋白与多糖构成的复合物,有较活跃的内毒素生物活性的物质。
这种物质的释放可以导致患者机体产生白细胞介素,一氧化氮,肿瘤坏死因子,白三烯等导致肝脏组织及其他脏器组织的损害。
1.2内毒素血症的发病由于人体的肠道内均含有许多细菌,这些细菌在裂解破溃时会产生大量的内毒素。
肝病患者的多种症状中最典型的就是门静脉回流受限,继而诱发患者的肠道黏膜肿胀,溃烂,充血,黏膜的通透性改变导致患者肠道壁穿过大分子的内毒素最终流入血循环。
患者机体代偿性的吸收大量的内毒素,导致肠道的运动功能减弱,肠道内菌群受到影响,导致微生物平衡紊乱。
中药灌肠联合西药治疗肝性脑病的疗效评价
![中药灌肠联合西药治疗肝性脑病的疗效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881a3eacaf1ffc4ffe47acec.png)
中药灌肠联合西药治疗肝性脑病的疗效评价摘要】目的:探讨中药灌肠联合西药治疗肝性脑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80例肝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纳洛酮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中药灌肠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的血氨水平及数字连接实验(NCT)情况。
结果:两组治疗后的血氨水平及NCT均下降,但研究组下降幅度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2.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中药灌肠联合西药治疗肝性脑病,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单用纳洛酮,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中药灌肠;纳洛酮;肝性脑病;血氨水平;肝肾功能【中图分类号】R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15-0092-02肝性脑病(hepatic encephalopathy,HE) 是以意识障碍为主的中枢神经功能紊乱,临床表现为意识障碍、智力减退、肝脏损伤以及神经系统体征等,是肝癌终末期的常见并发症,有急慢性之分。
HE发病机制为体内血氨、肠道内毒素等未经肝脏清除而直接进入体循环,通过血脑屏障诱导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所致[1]。
本研究选取80例肝性脑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中药灌肠联合西药治疗肝性脑病的临床疗效,现进行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80例肝性脑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肝性脑病的诊断标准[2],且排除糖尿病、严重的心肺疾病、近期酒精中毒以及服用镇静剂者,患者知情同意前述知情同意书。
其中男45例,女35例,年龄41~68岁,平均(53.3±3.6)岁,病程5~38h,平均(22.3±3.8)h,发病原因:乙肝肝硬化35例,丙肝肝硬化28例,酒精性肝硬化17例,肝性脑病Ⅰ级16例,肝性脑病Ⅱ级23例,肝性脑病Ⅲ级25例,肝性脑病Ⅳ级16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中药灌肠防治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并发肝性脑病31例
![中药灌肠防治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并发肝性脑病31例](https://img.taocdn.com/s3/m/e7e7dd05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9c.png)
中药灌肠防治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并发肝性脑病31例
马素平;段成颖
【期刊名称】《世界中医药》
【年(卷),期】2009(004)006
【摘要】@@ 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是诱发肝性脑病的常见原因.我院自2004年5月-2008年5月应用中药高位保留灌肠防治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并发肝性脑病31例,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总页数】1页(P319)
【作者】马素平;段成颖
【作者单位】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河南省郑州市人民路19号,450000;河南中医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饮食护理干预对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后肝性脑病的作用 [J], 张瑞华;仇志敏
2.中药灌肠防治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并发肝性脑病临床观察 [J], 马素平;段成颖
3.肝硬化同时并发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及脑室出血1例 [J], 刘斌;宋连华;吕永姮
4.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并发肝性脑病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护理浅识 [J], 胡新菊
5.TIPS治疗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术后并发肝性脑病症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J], 叶静芬;李婷婷;赵世君;高胜美;谭俊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结肠透析联合中药灌肠治疗肝性脑病34例
![结肠透析联合中药灌肠治疗肝性脑病34例](https://img.taocdn.com/s3/m/49453175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2e.png)
结肠透析联合中药灌肠治疗肝性脑病34例李智;樊和斌;徐礼通;周昊;田展飞【摘要】目的:观察结肠透析联合中药灌肠治疗肝性脑病的疗效.方法:68例肝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西医抗肝性脑病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行结肠透析及中药灌肠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总体疗效、平均清醒时间及血氨水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4%,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平均清醒时间及血氨恢复速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结肠透析联合中药灌肠治疗肝性脑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期刊名称】《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年(卷),期】2012(022)004【总页数】3页(P241-243)【关键词】结肠透析;中药灌肠;肝性脑病【作者】李智;樊和斌;徐礼通;周昊;田展飞【作者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61医院感染科湖北武汉,430010;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61医院感染科湖北武汉,430010;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61医院感染科湖北武汉,430010;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61医院感染科湖北武汉,430010;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61医院感染科湖北武汉,430010【正文语种】中文肝性脑病 (hepatic encephalopathy,HE)是严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综合病征,临床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行为失常和昏迷等[1],是严重肝病常见的并发症和死亡原因之一。
2009年5月-2010年12月,我科采用结肠透析联合中药灌肠治疗肝性脑病,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68例肝性脑病均为我科住院患者,均符合肝性脑病的诊断标准[2]。
按随机配对分配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34例,男29例,女5例;年龄(47.8±10.3) 岁;病程 (12.3±5.8) 年;病因分类:肝炎肝硬化27例,肝癌5例,慢性重型肝炎两例;肝性脑病分期:Ⅰ期两例,Ⅱ期8例,Ⅲ期20例,Ⅳ期4例。
结肠水疗联合中药汤剂结肠给药治疗肝性脑病临床疗效观察
![结肠水疗联合中药汤剂结肠给药治疗肝性脑病临床疗效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882cd005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67.png)
结肠水疗联合中药汤剂结肠给药治疗肝性脑病临床疗效观察张慧【摘要】目的:观察结肠水疗联合中药汤剂结肠给药治疗肝性脑病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肝硬化肝性脑病患者80例,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两组均给予内科综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予结肠水疗联合中药汤剂结肠给药,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血氨值.结果: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后血氨值均降低,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结肠水疗联合中药汤剂结肠给药治疗肝硬化肝性脑病临床疗效确切.【期刊名称】《内蒙古中医药》【年(卷),期】2017(036)003【总页数】2页(P102-103)【关键词】肝性脑病;结肠水疗;结肠给药【作者】张慧【作者单位】中山市中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二科),中山5284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7.9肝性脑病又称肝昏迷,是严重肝病的常见并发症,临床表现为意识行为异常和昏迷等,多见于重型肝炎和肝硬化失代偿期,是严重并发症和死亡原因之一。
虽然肝性脑病是由多种因素综合导致的,但氨中毒始终为其发病的主要原因,所以降低血氨值是治疗肝性脑病的主要措施。
结肠水疗联合中药汤剂结肠给药充分利用了结直肠生理构造特点,结直肠的血管血流灌注丰富,与口服途径相比,灌肠剂更容易吸收,生物利用度提高,不但避免肝脏首过效应,而且不被胃和小肠消化液和酶破坏,充分吸收药效及主动排出毒素及代谢有害物质,从而达到治疗肝性脑病的目的。
笔者通过中西医、内外治法相结合治疗肝性脑病80例并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如下:1 临床资料1.1 诊断标准:①严重肝病和(或)广泛门体侧支循环;②精神紊乱、昏睡或昏迷;③有肝性脑病的诱因;④明显肝功能损害或血氨值增高,扑翼样震颤和典型的脑电图改变有重要参考价值[1]。
1.2 排除标准:患有脏器功能损伤或衰竭,合并有各脏器严重原发性疾病的,精神病患者,孕妇及哺乳期妇女。
结肠灌洗结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肝性脑病25例
![结肠灌洗结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肝性脑病25例](https://img.taocdn.com/s3/m/6d7b6e3a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94.png)
结肠灌洗结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肝性脑病25例
吴筱萍;程良斌;王爱萍
【期刊名称】《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年(卷),期】2007(17)3
【摘要】我科自2005年11月以来,在常规药物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结肠灌洗结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肝性脑病25例,经与常规中药保留灌肠相比疗效更佳,现介绍如下。
【总页数】2页(P176-177)
【作者】吴筱萍;程良斌;王爱萍
【作者单位】湖北省中医院肝病中心,湖北,武汉,430061;湖北省中医院肝病中心,湖北,武汉,430061;湖北省中医院肝病中心,湖北,武汉,43006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
【相关文献】
1.结肠灌洗结合白醋保留灌肠治疗肝性脑病的疗效观察与护理 [J], 庞娜裕
2.使用结肠灌洗透析给药方法治疗肝性脑病疗效观察 [J], 王娟;李晓慧;马淑艳
3.结肠灌洗后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重型肝炎内毒素血症的临床评价 [J], 李文勇;钱宜丹;邱绍勤;王淑平;彭秋萍;张振纲;田德英
4.纳洛酮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肝性脑病的疗效观察 [J],
5.纳洛酮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肝性脑病疗效观察 [J], 王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结肠透析序贯中药灌肠治疗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肝性脑病的疗效及护理
![结肠透析序贯中药灌肠治疗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肝性脑病的疗效及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5770018b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e9.png)
结肠透析序贯中药灌肠治疗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肝性脑病的疗效及护理蒋延凤【期刊名称】《世界华人消化杂志》【年(卷),期】2015(0)35【摘要】目的:观察结肠透析序贯中药灌肠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肝性脑病的临床疗效及总结护理经验.方法:将60例原发性肝癌合并肝硬化并发生肝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内科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结肠透析序贯中药灌肠.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为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肝功能改善程度、血浆氨的下降幅度以及患者清醒时间、数字连接时间(number connect test)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肠透析序贯中药灌肠以及联合科学护理可显著降低原发性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发生肝性脑病时血浆氨水平,改善其肝功能,缩短其清醒时间,进而提高总有效率.【总页数】5页(P5688-5692)【关键词】结肠透析;原发性肝癌;肝硬化;肝性脑病;中药灌肠【作者】蒋延凤【作者单位】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59.746.2【相关文献】1.两种不同序贯方式的人工肝技术治疗重型肝炎合并肝性脑病的疗效评价 [J], 高飞;梁首勤;靳秀;耿芳;尚学敏;孟园园2.结肠透析后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肝性脑病的疗效观察 [J], 李英杰3.结肠透析序贯中药灌肠治疗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肝性脑病的护理体会 [J], 邱明慧;任娜4.结肠透析和中药灌肠序贯治疗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肾功能及营养状况的影响[J], 杜浩昌;陆菊英;周健淞;陈英兰5.结肠透析机灌肠治疗肝硬化轻微肝性脑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J], 孙岷;姚军;史改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结肠透析结合常规灌肠治疗肝炎肝硬化的疗效观察
![结肠透析结合常规灌肠治疗肝炎肝硬化的疗效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c1ffc89e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30.png)
结肠透析结合常规灌肠治疗肝炎肝硬化的疗效观察王平;郑燕群;吴其恺;刘晓晖;刘志超【期刊名称】《山西中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09(10)3【摘要】Objective:To observe clinical efficacy of colonic dialysis and routine enterovlysis on hepatitis and cirrhosis. Methods:Patients with hepatitis and cirrhosi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reatment group was given to retention enema with Zhenggan Huayu Recipe treatment based on colonic dialysis,2~3 times a week.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to retention enoma with saline. Contents of serum total bilirubin (TBil),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albumin(ALB),pro-thrombin activity (PTA)and portal blood flow velocity were measured. Results:Mter treatment, the clinical symptoms of treat-ment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reduced, liver function indicators were markedly improved. The total clinical effective rate was 87.5 percent,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P<0.05). Conclusion :The therapy of colonic dialysis combined with colonic dialysis on hepatitis and cirrhosis is efficacy, it is worthy to be popularized.%目的:观察结肠透析结合常规灌肠治疗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肝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3例,治疗组32例.治疗组在结肠透析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药正肝化瘀方保留灌肠治疗,每周2~3次.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保留灌肠.观察肝功能指标,包括血清总胆红素(TBil)、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白蛋白(ALB)、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及门脉血流速度.结果:治疗组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减轻,肝功等各项指标明显改善,总有效率为87.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肠透析结合常规灌肠治疗肝炎肝硬化较单纯常规灌肠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总页数】3页(P39-41)【作者】王平;郑燕群;吴其恺;刘晓晖;刘志超【作者单位】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中西医肝病科,广东,深圳,518020;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中西医肝病科,广东,深圳,518020;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中西医肝病科,广东,深圳,518020;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中西医肝病科,广东,深圳,518020;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中西医肝病科,广东,深圳,51802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12.6【相关文献】1.结肠透析联合中药灌肠治疗慢性淤胆型肝炎疗效观察 [J], 李智;徐礼通;严福明;周昊;田展飞;黄露2.结肠透析配合中药灌肠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疗效观察 [J], 李智;樊和斌;徐礼通;周昊;田展飞3.结肠透析配合中药灌肠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疗效观察 [J], 纪丽伟;肖艳华;董艳平;闫智丹;武洪艳4.结肠透析与常规灌肠治疗重型病毒性肝炎临床疗效观察 [J], 蔡春琳;钟凤英5.结肠透析结合利尿合剂灌肠治疗肝硬化腹水的疗效观察 [J], 张喜;吴德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肠透析联合中药灌肠预防和治疗肝病血症诱发肝性脑病25
例
【摘要】目的:观察结肠透析后中药高位灌肠治疗和预防上消化道出血后所诱发肝性脑病的疗效。
方法:选择肝病血症患者45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25例给予结肠透
析后中药灌肠,对照组20例予常规治疗,一周后疗效观察。
结果:治疗组发生肝性脑病4%,对照组为3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结肠透析后
中药灌肠通过降低血氨和清除肠道内毒素作用,是预防和治疗肝病血症后发生肝性脑病的有
效方法,疗效肯定,副作用小,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关键词】结肠透析;中药防治;肝病血症;肝性脑病
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后期容易出现消化道出血,发生消化道出血后肠道内的积血极易导致肝
性脑病的发生。
肝性脑病(hepatic encephalopathy,HE)系严重的肝功能失调或障碍所致,
以代谢紊乱为主要特征的中枢神经功能失调性综合症。
故预防肝性脑病发生的有效措施是防
止血氨增高。
近1年来,我们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用结肠透析后中药高位灌肠方法预防和治疗
肝病血症所诱发的肝性脑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所选45例肝病血症患者均为我科2013年住院病例,随机分成两组。
治疗组25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9例;年龄39~67岁,平均51.2岁;其中均为肝硬化失代偿期合
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对照组20例,其中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35~64岁,平均
52.3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出血程度及时间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
可比性。
两组排除肝癌所导致的出血。
1.2 诊断标准肝病血症按照2013版感染学诊疗规范。
肝性脑病符合HEⅠ~Ⅲ级的诊断标准[1]。
1.3 材料采用北京智立医学仪器有限公司所生产的IMS-100A结肠途径治疗机,结肠透析液由AB液配制:1(A):1.3(B):34(H2O)(如加水15000ml则加A液450ml,B液
523ml)。
A液成分主要是电解质含 K+ Na+ CL- Ca++ Mg+等 B液成分主要是NaHCO3 。
必要时
在透析液达到所定温度(39-41)加食醋500ML。
2 .1 方法两组均积极给予禁食、补液、抑酸、止血等处理外,还给予生长抑素和埃索美拉唑
止血,其用法如下:奥曲肽0.3mg/0.9%NS 50mL,微量泵入,4mL/h,持续24h。
埃索美拉唑80mg/0.9%NS 50mL,微量泵入,4mL/h,持续24h。
待出血稳定后奥曲肽和埃
索美拉唑减量为2mL/h,两种药使用持续72h之后,患者未再出现呕血及黑便,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结肠透析后予中药灌肠,组成:生大黄20g枳实各10g,石菖蒲20g,败酱草
20g,蒲公英20,赤芍20g。
水煎取汁150mL在降结肠保留灌肠,对照组密切观察患者神志
的变化,治疗前后分别查血氨和肝肾功能等及进行数字连接试验(number connect test,NCT):在一页纸上随机排列1~25个数字,记录被试者按顺序连接数字所用的时间,及发
生错误时纠正错误所需时间的总和(正常值为10~66s,大于66s为异常,延长者有诊断意义)。
2.2 疗效标准[2]显效:6h内安静、清醒,10d内无肝性脑病发作;有效:24h内安静、清醒,10d内肝性脑病发作;无效:48h后清醒或48h内转清醒,但10d内多次发作、恶化。
2.3 统计方法定量资料采用t检验,定性资料采用x2检验。
结果
1.两组发生肝性脑病率治疗组及对照组发生肝性脑病人数分别2例7例,其发生率为分别为4%和35%,两组在肝性脑病的发生率比较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临床疗效治疗组发生脑病2例,显效2例,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发生脑病7例,积极常规用药治疗后,显效2例,有效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71.42%。
讨论
消化道出血后及时应用结肠透析后管道内注入中药且位置较高,能够保留时间较长,减少氨的产生,抑制肠道氨的吸收,促进血氨代谢,降低血氨是预防HE的重要环节。
HE是肝硬化最常见的并发症,其最常见的诱因是消化道出血后,由于血液中含有蛋白质,在结肠部位经细菌分解产生大量氨;而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减退,清除氨的能力减弱,吸收的氨未经肝脏解毒直接进入体循环,通过血液循环透过血脑屏障进入大脑,不仅严重干扰大脑的能量代谢,还可直接干扰神经传导,影响大脑的正常功能,从而诱发HE。
结肠透析是通过结肠途径在结肠肠腔内建立有效的治疗,充分利用结肠既可清除食物残渣及代谢毒素,又能吸收对机体的有用物质,并利用结肠粘膜半透膜特性通过弥散、对流与超滤原理,清除体内毒素,平衡离子及酸碱,从而达到以同一种途径治疗多种疾病的目的。
结肠途径治疗作为一种新型的无创伤、直接、迅速、安全、简便的给药途径与排毒方法。
结肠透析联合中药灌肠,能增强中药的吸收效率。
其方中大部分是泄浊通便、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中药,一方面可以加速粪便的排泄,抑制肠道菌群的生长,减少肠腔内蛋白分解,使肠源性内毒素减少[4]。
上述中药保留灌肠能充分与肠道接触,无肝脏首过效应,可以充分发挥药物的作用;药物可刺激直肠壁的自主神经,引起反射性肠蠕动,促进肠腔内的粪便排泄,可减轻患者的腹胀,促进有毒物质排出体外。
参考文献:
[1]王宇明.肝性脑病的定义、命名和诊断[S].中华肝脏病杂志,2004.12(5):305.[2]贾林,张美华. 肝性脑病的定义命名诊断和定量标准修订方案的新进展[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3,,11(12):2008~2010.
[3]肖丽佳,何玲萍,曹娟,等.结肠透析的临床应用[J].护理研究, 2006,20(4):951-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