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喜洲白族建筑照壁装饰及文化内涵_周华溢
大理白族的照壁文化:照壁文字藏着的秘密!
大理白族的照壁文化:照壁文字藏着的秘密!来到大理,总会看到白族民居的照壁上题着四个大气磅礴的大字,而所提之词并非是主家图好看而随意为之的。
白族人家的照壁上都有一个秘密......散布在苍山洱海之间的白族村寨,青瓦白墙,绿树繁花,精致而又淡雅,清新而又和谐,宛如一幅优美的水墨山水画。
白族人民的建筑可谓巧夺天工,精美绝伦,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便是“照壁”,照壁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而且具有很浓厚的文化底蕴。
照壁,是中国传统建筑特有的部分,历史久远,久传不衰,早在西周时期的建筑遗迹中就有照壁的形象,至明朝时特别流行。
古人称照壁为“萧墙”,因而有“祸起萧墙”之说;照壁又称“影壁”“影壁”二字由“隐避”二字变化而来,在门内为“隐”,在门外为“避”。
照壁是中国受风水意识影响而产生的一种独具特色的建筑形式,在古代,人们认为自己宅中不断有鬼来访,修上一堵墙,以断鬼的来路。
同时,风水讲究导气,气不能直冲厅堂或卧室,否则不吉。
避免气冲的方法,便是在房屋大门前面置一堵墙,可起到阻挡外魔,驱逐内邪的作用,因此形成照壁这种独特的建筑形式,通过照壁反映出的是古时人们祈吉避邪求平安的民俗心理。
同时,从建筑学上来说,照壁起到一种阻隔空间,屏蔽正堂的作用,使建筑增加层次感,增加住宅气势。
白族是我国最注重民居建筑的少数民族之一,源于中原的照壁,走入白族民居体系,在继承了中原照壁的一些基本特点外,又根据白族所处的自然环境、经济条件及独有的审美情趣和人文情怀,重新塑造出具有本民族特色的照壁,并成为白族居民建筑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清白世家”、“琴鹤家声”、“百忍家声”、“青莲遗风”、“苍洱毓秀”、“紫气东来”等,都是白族民居照壁上常见到的题字。
这所提四字,都代表一个姓氏,一个故事,一种传承,更是一种家风。
“清白传家”——杨姓杨姓照壁上题写的“清白传家”,源于东汉杨震清白为官的故事。
因此“清白传家”成了后世杨姓人家教育后代的光辉典范,也借此表达他们洁身自好的传统美德。
论白族的装饰文化特色
论白族的装饰文化特色——话说大理【摘要】说起大理,最令人称奇的是这里的白族风情及其民居。
人们来到古城,无不为白族花园的古色古香和环境清幽所倾倒。
大理白族是“家家养花、户户流水”,置身其间就像到了江南名园,此所谓:“不是江南胜似江南”。
在大理,最有名的白族民居建筑群坐落在周城村和喜洲村。
【关键字】大理白族建筑艺术去年暑假高考结束的时候我们一家人去了云南旅游,在大理,我们接触到了白族人,也看了大理古城,那里白族人的习俗以及大理白族的居住文化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说起大理,最令人称奇的是这里的白族风情及其民居。
人们来到古城,无不为白族花园的古色古香和环境清幽所倾倒。
大理白族是“家家养花、户户流水”,置身其间就像到了江南名园,此所谓:“不是江南胜似江南”。
在大理,最有名的白族民居建筑群坐落在周城村和喜洲村。
1、古风古韵的大理古城大理古城面临洱海,背靠苍山。
它修筑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明军攻占大理后,明朝以来五百多年间,这里曾经是滇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据文献记载,它方圆12里,城墙高2丈5尺,厚2丈;东西南北各有一城门,上有城楼,城的四角还有角楼。
时至今日,大理古城仍保持着纵横交错、棋盘格局式的街道和雄伟壮观的南北城楼,一条主街贯通南北古城门。
“三房一照壁”,“四合五天井”(“三房一照壁”,即每户院内均有一正房、两厢房,正房对面是一面墙壁。
)的民居在这里比比皆是。
他们的飞檐翘角,斗拱彩画,颇具特色的门楼照壁工艺精致,清新典雅。
夕阳渐渐从头顶滑落,金色的光线缓缓划过街道两旁被青瓦相联的民居、商店、作坊。
贯穿全城的涓涓溪流默默流淌,垂杨依依山,茶朵朵装点着条条大街小巷。
是谁,用诗情画意的笔调,浓墨淡彩的线条,浅浅勾勒出一幅家家有水户户有花的中国水墨画。
1、古朴典雅的周城白族民居周城位于大理古城北23公里,全村居住1500余户白族居民,约有近9000人口,是大理最大的白族村镇。
这里曾是大理国王的御花园。
大理人总结的喜洲白族民居建筑风格特征
门 楼
白族民居的门楼富于装饰 ,这也是白族建筑的一个重要特色 。通常采取内 地殿阁的造型 ,飞檐串角 ,并以泥塑 、木雕 、彩画 、石刻 、大理石屏 、 凸花青砖等组合成丰富多彩的立体图案 ,既显得玲珑剔透 , 又不失稳重大方 的整体风格 。木质部分凿榫铆眼相结 ,砖瓦结构部分也显得错落有致 , 精 巧严谨 , 给人以一种均衡对称 、和谐优美的感觉 。
井干式
在唐王朝和宋王朝的扶持下 ,这里曾有过以国家形式出现的地方政权 , 这就是历史上的“南诏国”和“大理国”。这个时期的民居建筑的使 用功能日趋完善 ,建筑技术有较大的发展 。唐朝南诏国时期 ,都城阳 苴咩城(今大理古城)已是“巷陌皆垒石为之 ,高丈余 ,连延里不 断”(《蛮书》)。而宫殿式和宾馆式住宅 ,更是富丽堂皇 。公元 856 年 , 南诏王在城内建了一座称为“五华楼”的宏伟宾馆 。古籍《读史 方舆纪要》卷一百一十七载 :“五华楼 , 在(大理)府治西 。唐大中十 年 , 南诏王所建 , 以会西南夷十六国君长 。楼方五里 , 高百尺 ,上可 容万人 。” 清代白族民居建筑有进一步发展 ,在 汉建筑与土著建筑文化相互融合的 过程中产生异变 , 形成 了“三 坊 一 照壁”、“四合五天井”的独院或 向纵深发展多院组合的独具民族风 格和地方特色的大型民居建筑 。白 族村落也有较大发展 ,已形成融商业 、 经济 、文化 、仓储 、居住等多功能 的聚居区 。
杨品相宅
杨品相宅位于喜洲镇城北村西大道南侧,喜洲人杨品相于1947年所建。杨 家大院占地面积近1841平方米,建筑面积1621平方米。院落为白族典型 “三坊一照壁“院落,分南北两院,每坊为三开间楼房,各坊通过走廊相 通,外墙、内墙、望板、照壁、门楼均有彩画装饰。照壁匀称精美,大门 精雕细刻,院内配有石板夹卵石的拼花地面。1953年土改中杨宅被没收公 有,现由大理市文化局文物管理所管理。
历史趣闻喜洲的族人的民居有啥独特之处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喜洲的族人的民居有啥独特之处
导语:喜洲位于大理古城北16公里,是滇西、大理一带的著名乡镇,喜洲民居代表了大理市白族民居的风格。
以“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封闭式
喜洲位于大理古城北16公里,是滇西、大理一带的著名乡镇,喜洲民居代表了大理市白族民居的风格。
以“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封闭式庭院为典型格局,有独成一院,有一进数院,平面呈方形,造型为表瓦人字大层顶,二层、重檐;主房东向或向南向,三间或五间,土木砖石结构,木屋架用榫卯组合,一院或数院连接成一个整体,外墙面多为上白(石灰),下灰(细泥)粉刷。
喜洲白族民居特别重视照壁、门窗花枋、山墙、门楼的装饰。
照壁是一主两厢三主庭院的必要建筑,多为一高两低的桃檐飞角青盖顶的墙体;居主房正前,连接两厢山墙,使三方形成封闭庭院。
照壁正中以石灰粉刷,书以四言题字,或嵌大理石屏;四周镶勾出扇面、长方、圆形等图案,中以水墨或粉彩绘图画。
门窗特别是主房堂屋的格子门,多为云木、红椿、楸木、云杉等名贵木材,雕上金鸡宝贵、喜上眉梢、麒麟呈现祥等民间吉祥图案,多为透雕或圆雕。
山墙则以白灰粉刷,山尖呈三角形,其上用水墨绘以云纹、如意纹、莲花、菱花纹等吉祥图案。
大门座选用海东青山石精凿成芝麻花点、砌出棱角分明的基座、上架结构严谨、雕刻精细、斗拱出挑、飞檐翘角的木质门楼。
喜洲白族民居建筑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号称有88院之多,又以严家院、董家院、杨家院三处为盛。
大理人总结的喜洲白族民居建筑风格特征
大理人总结的喜洲白族民居建筑风格特征喜洲是位于中国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的一个县级市,是白族聚居区。
白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拥有独特的文化和建筑风格。
喜洲白族民居建筑是白族民居建筑的代表,具有独特的特征和美学价值。
本文将从建筑结构、材料和装饰等方面介绍喜洲白族民居建筑的特征。
首先,喜洲白族民居建筑的结构特征是宽敞明亮、通风透气。
传统的白族民居建筑多为两层或三层,建筑面积较大,分布有多个房间和阳台。
建筑的主要结构材料是木材,带有重重的横梁和斗拱支撑,使建筑更加牢固稳定。
房屋的底层一般用石块垒砌,上层采用木材搭建的架子。
其次,喜洲白族民居建筑的材料特征是以木材为主,辅以石材和砖瓦。
建筑的主要结构和支撑都采用高质量的木材,如柚木、楠木等。
木材具有优良的抗震性能和保温效果,能够适应当地的气候条件。
同时,部分建筑也会使用石材和砖瓦进行垒砌和装饰,增加建筑的稳固性和美观性。
再次,喜洲白族民居建筑的装饰特征是精美细致、富有民族特色。
建筑外墙常采用白色,使得建筑更加朴素清雅。
建筑的屋檐、窗户和门窗等部位常常都会装饰精美的彩画、木雕和石雕等工艺品,展示白族人民的艺术才华和文化传统。
屋檐上的彩画常常描绘着白族的传统图案和神话传说,寓意着吉祥和祝福。
此外,喜洲白族民居建筑还有一些独特的特征和设计,如庭院、风雨廊和吊脚楼等。
庭院是白族民居建筑中常见的景观,一般位于建筑的中心,起到通风、采光和净化空气的作用。
风雨廊是建筑外侧设置的廊道,用于遮挡阳光和雨水,使建筑更加舒适。
吊脚楼是建筑的特色之一,一般是木质结构建筑,上层悬挑于下层,给人一种悬空飘浮的感觉,同时也能避免洪水和野兽的侵入。
综上所述,喜洲白族民居建筑具有宽敞明亮、通风透气的结构特征,以木材为主,辅以石材和砖瓦的材料特征,以精美细致、富有民族特色的装饰特征,展示了白族人民独特的文化和艺术价值。
喜洲白族民居建筑是中国建筑文化中的瑰宝,也是当地人民文化传承的重要标志。
大理白族建筑木雕装饰技艺精神
大理白族建筑木雕装饰技艺精神古人云:“雕梁画栋,刻木为花,剪纸为叶,赋诗填词,犹显精致。
”这句话充分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精湛的建筑装饰技艺,而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大理白族的建筑木雕装饰技艺无疑是一颗璀璨的明珠。
大理白族建筑木雕装饰技艺历史悠久,传承千年。
其起始可追溯到唐代,是白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吸收了汉族、傣族等民族的艺术元素而形成的。
大理白族建筑以精美的木雕著称,无论是梁枋、檩条、斗拱、门窗,还是廊柱、栏杆、屏风、隔断等,都离不开木雕技法的运用。
这些木雕作品栩栩如生,千姿百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大理白族建筑木雕装饰技艺的精神内涵丰富多样。
“精”体现在木雕作品的构思巧妙和工艺精细上。
白族工匠们在制作木雕时,精心选择优质木材,运用各种雕刻技法,将自然万物、历史故事、民间传说等元素巧妙地融入作品中,使每一件作品都堪称艺术品。
“气”则体现在木雕作品的气势和气韵上。
大理白族建筑木雕装饰既强调整体的和谐统一,又注重局部的精细入微。
在整体上,一件木雕作品与整个建筑相得益彰;在局部上,每一处雕刻都充满着生动细腻的细节,从而营造出一种浓厚的艺术氛围。
“神”主要指木雕作品的内涵和精神。
大理白族建筑木雕装饰技艺既受到汉文化的影响,又保留了本民族的特点。
在木雕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观音、如来、关羽等汉族文化中的经典形象,也可以看到金鸡、白鹿、龙凤等具有大理白族特色的元素。
这种多元文化的交融,使得大理白族建筑木雕装饰技艺具有独特的魅力。
通过分析大理白族建筑木雕装饰技艺,我们可以看出其不仅是一种技艺的体现,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
它充分展示了白族人民的智慧才情和审美情趣,以及对于自然、历史和文化的敬畏与热爱。
大理白族建筑木雕装饰技艺是一种承载了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精神内涵的技艺。
它既是大理白族人民在建筑装饰艺术上的伟大创造,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
在欣赏这些精美绝伦的木雕作品时,我们不仅能感受到白族工匠们的精湛技艺,更能领略到其中蕴含的丰富精神内涵和文化价值。
云南大理照壁
云南大理照壁
云南大理白族民居
一家一院的庭院或重檐瓦房,贫寒人家是 “独坊院”,富 上面题字或绘画,两边壁多为青灰色,壁上 绘花木或题字。壁心或镶嵌简单图案或只抹 粉灰,不做复杂装饰,只有壁前花草相映, 俊秀清雅,简洁明朗。
总结
云南大理白族民居中的影壁以其独特的造型, 用途和装饰特点,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影壁装 饰艺术,凝聚了白族人特有的智慧和丰富的 想象力,以及对美的独特的见解。 从艺术的角度来看,雪白的影壁心又和白族 人那洁白美丽的服饰相映衬,如此想来,更 是别具匠心,装饰也更显地方特色和民族风 情。
喜洲白族传统民居的“礼”教意蕴
喜洲 是 云南 早 期 的政 治 、 经济 、 文化 中心 。由于
与 中原 汉 族有 着长 期 密切 的文化 交 流 , 建筑 在西 其 汉 以后 经 历 了一个 汉 化过 程 -。 明 、 、 - 清 民国时 期 , 随着 “ 洲 商 帮 ” 喜 的兴起 、 展 , 厚 的 经 济实 力 加 发 雄 之 长期 的汉 文化 积 淀 , 使该 镇 出现 了一个 具 有典 型 儒学 意义 的 民居 建 筑群 。同时 由于其地 处 边 陲 , 所
向 礼制 教 化 ” 的延 伸 , 实践 表 现 为在 建 筑 空 间 中对 “ ” “ ” “ 、 正” 一 系 列 主题 的 表达 。 其 合 、方 、 中” “ 等
[ 关键词 ]喜洲; 白族; 传统 民居 ;礼” “ 教 [ 中图分类号 ] U 5 [ T 2 3 文献标 志码 ] A [ 文章编号 ]17 — 3 5 2 1 )3 0 0 — 5 6 2 2 4 (0 0 — 0 5 0 1
T e ma n p r o e o r d t n lr e s t d n i h o l n u l tt s o i e e tc a s s o n ii u l n o g v h m h i u p s fta i o a t s i o i e t y t e n b e a d h mb e sa u fd f r n ls e ri d vd a s a d t ie t e i i f f c Ie p n i g i e t e s ” x e n lt d t n lr e ’ n ”n e n 1ta i o a i s r n l d d i h r d t n lh u e fXi u . 0 s o d n d n i r . E I r a r i o a i s T l t a i t ’a d i tr a r dt n lr e ”a e ic u e n t e t i o a o s s o z u i t a i h T e” xe h lt d t n l i s d n i e h t t so oe c a n a h e a c i a o it, e n i g t a h o si e t lme t o h e tr a r i o a t ”i e t i st e sau f a i re f wh l l n i ir r hc ls c ey d ma d n h t e c n t u n e n s f t t e h u e ,s c a o t l o r ce n— a l o s s u h s p ra d o ,s r e w l ,b y ,r o s n S n e o sse t i h ca p l ia s ts h ’n en l s a s o f,a d O o ,b c n i n w t t e ln t h oi c l t u .T e t r a t a I
浅析喜洲古镇传统民居建筑的保护与发展
浅析喜洲古镇传统民居建筑的保护与发展摘要: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民居建筑,是云南民族文化十分典型的内容之一,其中大理白族建筑更是值得保护和发展,喜洲古镇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加强对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民居建筑的保护和发展也是对云南民族文化内涵的传承,是当今时代和政策下的必要之路。
本文以喜洲古镇传统民居建筑的保护与发展为主要内容,介绍喜洲古镇的建筑特色以及保护与发展的具体内容和措施,针对传统民居建筑的保护与发展探讨了如何尽力保护传统民居,更好的弘扬和发展传统建筑,使喜洲古镇激活内生动力、焕发生机。
关键词:传统民居建筑、保护、发展作者:徐绣云,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城乡规划专业,本科生1.喜洲古镇简介:表1(喜洲古镇简介表)2.传统民居建筑特点:三方一照壁由三间两层组成一个建筑单元,即由三方带厦的房屋和照壁围成一个院落,庭院中种植花木。
正中一方为主房,比两边房屋高,在主房和两边房屋相交处各有一个漏角天井,组合成一大二小的三个院落,所以又称“三合院"。
这类传统民居在白族地区普遍存在,喜洲古镇就是同样的民居风格,给人以舒适华丽、绰约多姿的印象,院内各处装修都用木料,极具特色,其雕工技巧十分精湛。
(2)四合五天井四合五天井由四方带厦房屋组成,有四个院落,其中四方房子中间的院落最大,每两房子相交各有一个漏角天井,共四个,较小,故称“四合五天井”。
各方房子都为三间两层楼房,正房较高。
漏角天井都有耳房,有两层,除大门外,部分居民习惯用一个漏角天井做人口小院,在厢房山墙上升二门通达厢廓,与“三方一照壁”相同,注重内部装修,富丽堂皇。
(3)重院民居重院民居常以“三方一照壁”或“四合五天井"形式为单元,根据不同地势,作纵向或横向的深入,以二至三单元组成重院。
其体形规整、对称、严谨、宏敞、是富裕之家常采用的民居建筑形式。
便于弟兄分居,满足长幼有序、等级分明的白族传统居住要求。
(4)两方一耳两方一耳又被称为两向两方,即由两方带厦的房屋组成,一般正房向东,耳房向南,和相对的照壁与围墙组成院落。
白族合院式传统民居装饰的调查与研究——以大理喜洲为例
的作用。装饰是建筑从物质层次进入文化层 次时 ,
对建筑 的物质 构成 本身所 施 予的改 造 。不 论是 在古
意, 唤起人们“ 物情所逞 , 目寄心情” 的内心激荡 , 成
为居 住者 和创 作者 共 同的心理 沟通 语 言。
代还是在现代 , 装饰都是建筑环境构成巾不可缺少 的要素。建筑装饰 , 是人们在共同的社会生活和文
族建筑艺术 的博物馆 , 拥有大批具有地域特点的白 族传统民居建筑。本文以喜洲为例 , 通过 田野调查 ,
从造型、 图案及 工 艺手 法 等方 面对 白族 合 院式 传 统 民居不 同部 位 的装 饰 进行 分析 与 研究 , 以期 能为 现 代建 筑设计 提供 有益 的借鉴 。
建筑 作 为艺 术 的形 式 出现 , 装饰 起 着 十分 重 要
A ed S u y o c r t n o u trr a i o a Fil t d n De o a i fCo r ) d Tr d t n lDwe l g o h i t n l y o a i l n ft eBa i Na i ai o t
白族建筑之喜洲民居
白族建筑之喜洲民居大理是此次云南之旅的第一站,所以这里给我留下了颇为深刻的印象。
苍山洱海在层层云雾下似真似幻,人间仙境也不过如此。
让人在时光中流离,在这美丽的自然中迷失自己。
大理是白族自治州,所以在这里多数生活着白族的金花和阿鹏哥,不仅这里的金花漂亮,阿鹏哥帅气,这里的白族建筑更是有着独特的风格,浓厚的文化积淀。
白族建筑住房多采取“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形式。
他们十分重视门楼建筑和照壁,门窗雕刻及山墙的装饰艺术。
门楼装饰通常采用泥塑,木雕,彩画,石刻,大理石屏凸画砖和青砖等组成的翘脚飞檐,雕梁画栋,花坊精巧,斗拱重檐,雄浑稳重,美观大方。
“户户流水,家家养花”的白族庭院,优雅多姿,古朴玲珑,形似江南山水,神却胜似江南山水。
其中最能代表大理的白族民居风格是喜洲民居,喜洲位于大理古城北16公里,东临洱海,西枕苍山,是滇西大理一带的著名的乡镇,当然,也是此次云南之旅必不可少的地方。
来到喜洲,首先见到的是村头那两棵枝叶繁茂的大青树。
大青树是喜洲村庄兴旺的象征,这是在我国北方难得见到的一种乔木,俗名又叫万年青,学名是高山榕树。
白族人认为,大青树是一个村庄兴旺的象征,因此又把它称作“风水树”。
大青树是一个古老的白族村庄都少不了的风水树。
这种树通常与戏台一起组成村民们的群体活动中心。
喜洲村头的这两棵树,年代已经很古老。
传说这是两棵一阴一阳的树,一棵萌发另一棵落叶,周而复始、交替繁荣;一棵结果而另一棵不结果。
不远处东北角的村在里也有一棵老太太青树。
每当秋天到来,常栖满了雪白的鹭鸶,这是喜洲特有的景观。
然后映入眼帘的就是喜洲白族民居建筑群,以“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封闭式庭院为典型格局,有独成一院,有一进数院,平面呈方形,造型为表瓦人字大层顶,二层、重檐;主房东向或向南向,三间或五间,土木砖石结构,木屋架用榫卯组合,一院或数院连接成一个整体,外墙面多为上白,下灰粉刷。
三坊一照壁,是一间正房和两间耳房及一堵照壁围和成的庭院。
大理白族建筑中的墙体彩绘装饰艺术研究
大理白族建筑中的墙体彩绘装饰艺术研究大理白族历史悠久、文化丰富多彩,白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
大理地区的白族传统建筑则是有着独特建筑文化与中原建筑有着传统上的承袭,并深受汉族建筑文化之影响,在不断吸收汉族先进文化的过程中,高度发展了相当精致的文化。
自古以来,建筑彩绘就已作为白族传统建筑中不可或缺的装饰工艺,在大理喜州一带,处处可见“三房一照壁”的白族民居,这些灰瓦白墙的建筑上最亮眼的莫过于绘制于大门、照壁、山墙、斗拱、墙面、屋檐下的精致彩绘,令这些建筑部位“屋不显材、墙不露形”,充满“诗情画意”。
而在旧时代,建盖一所像样一点的住房,往往是白族人花毕生精力都要完成的大事。
1:大理白族民居建筑彩绘装饰概述1.1大理白族民居彩绘装饰的起源和发展装饰是白族民居建筑的一大特点,十分注重门楼,飞檐翘角,斗拱彩画,颇具特色,门窗、照壁多用剑川木雕以及大理石,彩绘和水墨画装饰,工艺精致, 清新典雅,在西南民居建筑中堪称一流。
“青砖黛瓦、粉墙画壁”是大理白族民居建筑装饰的一大特色。
白族民居建筑通常会在墙体、砖柱和贴砖上刷灰勾缝, 墙心粉白, 画上各种形式的山水、花鸟画等这就是大理白族的民居建筑彩绘。
大理白族民居建筑上的彩绘装饰主要有淡墨画、彩画和泥塑三种,都是画师用颜料、油漆在白族民居建筑的墙壁、照壁、山墙、房檐、屋梁、斗拱、天花、大门、窗户等处进行的精美装饰。
自古以来,建筑彩绘就已作为白族传统建筑中不可或缺的装饰工艺。
白族建筑彩绘是在建造王宫、寺庙的过程中,工匠对建筑进行一定的装饰绘画基础上产生的。
距今1 100年左右的南诏中兴二年南诏王蒙世隆命宫廷画家王奉宗、张顺所绘制《南诏图传》画卷中的建筑彩绘,表明了当时彩绘已经是白族建筑装饰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过长期的发展,由于多种原因,与汉族发生了紧密的经济文化联系,在白族建筑的形成过程中,融进了中原汉族及其它民族的文化成份,白族工匠吸取了内地丰富的建筑彩绘艺术,结合了民族的喜好和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创造才能,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彩绘风格,产生了白族传统建筑彩绘。
大理市白族民居彩绘——独树一帜的装饰艺术
大理市白族民居彩绘——独树一帜的装饰艺术大理市是一座美丽的城市,拥有着众多的名胜古迹和独特的文化。
而作为大理市的代表性建筑,白族民居彩绘更是独树一帜的装饰艺术。
身为一名建筑学专家,我深深被其所吸引,现在我们来一起探寻一下白族民居彩绘的魅力所在。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知识。
白族民居彩绘是一种白族传统的彩绘艺术,通常出现在白族民居的外墙、内部装饰和家具上。
它是运用天然矿物颜料,以手工绘制或通过糊板印制来完成的艺术作品。
白族民居彩绘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表现了白族人民传统的文化、信仰和生活习俗。
其次,我们来看一下白族民居彩绘的制作流程。
彩绘材料主要包括天然矿物颜料、调料、木炭粉、蛋清、亚麻子油等。
首先,彩绘师需要将这些材料按照一定的比例调配好,制成颜料。
然后,他们便可以在墙面上进行手工彩绘,或者采用糊板印刷技术来完成墙面彩绘。
手工彩绘是指彩绘师利用细鹅毛笔或粗鹅毛笔进行手工绘画。
这种方法需要彩绘师精细、严谨的绘画技巧和对白族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
在手工彩绘过程中,彩绘师需要先通过画稿确定图案形式和构图方式;然后,按照明暗分明、先浅后深、先粗后细的技法,徐徐勾勒出色彩层次和色调关系;最后,通过描绘、补充和基本构图的调整,达到满意的绘画效果。
相较于手工彩绘,糊板印刷技术则更加简单易学。
这种方法需要先将预先准备好的彩绘糊板放在颜料中蘸透,然后粘贴在待刷彩绘的位置上,用力轻轻压上一下。
这样,糊板上的图案便能完美地转移到墙面上。
这种方法的好处在于,不仅能够保证彩绘的质量和稳定性,还能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力成本。
最后,我们来看一下白族民居彩绘的魅力所在。
白族民居彩绘富有斑斓多彩的民族特色。
它采用了颜色大胆鲜明、线条清晰有力的线条和图案,更具有灵性和潜在的象征意义。
它能够表现出白族人的生活方式、宗教信仰、家族传承等特点,是白族文化的重要传承形式。
总之,白族民居彩绘是一门古老而又生动的民俗艺术,传承了白族人民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民族精神。
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
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START OF SPRING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喜洲镇白族民居建筑群是中国建筑史上的一大遗产,是闪耀在云南大地上的一颗明珠,这里浓缩了白族文化和民俗的精华。
白族民居主要为两种,其一是三坊一照壁,其二是四合五天井。
三坊一照壁就是指建三排房子、一面照壁,围成类似于北方四合院的形式。
三排房子一般位于南、西、北侧,照壁位于东侧,因为大理地区白族民居大多是坐西朝东,而不是坐南朝北。
房子一般为两层,有时正坊(西侧的那排房子)可为三层。
每排房子一般是三开间。
如果条件不许可,也可建两排房子,但不能面对面,只能建成曲尺形(L形)的布局。
四合五天井就是指建四排房子,与北方的四合院相似,但每排房子之间不相连,这样就在四排房子中间形成了一个大天井,每两排房子之间又形成了一个小天井,共四个小天井,故称“五天井”。
以前三坊一照壁和四合五天井房子的内部结构是很简单的,就是一排三开间房子,上下两层而已。
START OF SPRING 严家大院在这里不得不提到严家大院,它位于喜洲古镇最繁华的四方街富春里1号,大院始建于清朝光绪32年(公元1907年),占地2478平方米,建筑面积3066平方米,是喜洲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白族建筑。
SPRING走进这个深宅大院,便看到有着翘角飞檐,高大繁复的大门,飞舞着秀丽字画的照壁,虽经岁月的洗涤,红色的朱漆门窗、大理石雕刻的白色围栏仍不失其当年的风华。
严家大院里有一个演出的小礼堂,主要是进行三道茶表演。
'一苦、二甜、三回味',三道茶就如同我们的人生般,先苦后甜然后再仔细体会。
茶如人生,人生如茶,勤劳智慧的白族人用自己的方式庆祝着苦尽甘来的幸福生活。
值班编辑:李涵曦图片:新哥文字:网络(侵删)。
大理人总结的喜洲白族民居建筑风格特征
大理特殊的环境因素——多风
大理是个多风地区,每年出现大风日数既多,风力又强,尤其下关一带, 每秒钟最大风速可达四十米左右。在与自然作斗争中,白族劳动人民积累 了丰富的经验,对常年多是偏西的风向,他们就将主房的布局坐西向东, 门窗都开在向东那面,风从屋后吹来,自然不易进入室内。白族建筑的照 壁比较高大,主房、厢房和厅房一般是层高均等,不分主次,充分起着互 相屏障的作用,由于从房屋坐向,平面组合到主面处理,都为避风步步筑 防,所以不为劲风所烦扰。
其他门楼
白族民居多为两层楼房 ,三开间,筒板瓦盖顶屋顶。前面重檐 , 形成前 出廊的格局 。下檐俗称“厦台”, 楼板延伸檐下 , 又称“厦库”。墙脚、 门头、窗头、飞檐等部位用刻有几何线条和麻点花纹的石块(条),墙壁 常用天然鹅卵石砌筑。墙面石灰粉刷,白墙青瓦,尤耀人眼目。山墙 屋角习用水墨图案装饰,典雅大方。木雕艺术也广泛用于格子门、横 披、板裾、耍头、吊柱、走廊栏杆等,尤以格子门木雕最为显眼。
杨品相宅
杨品相宅位于喜洲镇城北村西大道南侧,喜洲人杨品相于1947年所建。杨 家大院占地面积近1841平方米,建筑面积1621平方米。院落为白族典型 “三坊一照壁“院落,分南北两院,每坊为三开间楼房,各坊通过走廊相 通,外墙、内墙、望板、照壁、门楼均有彩画装饰。照壁匀称精美,大门 精雕细刻,院内配有石板夹卵石的拼花地面。1953年土改中杨宅被没收公 有,现由大理市文化局文物管理所管理。
白族民居与中原民居有着传统上的承袭,由于自然环境、审美情趣上的差异, 白族民居又有自己明显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白族民居多数以家庭为单 位 , 自成院落 , 民居的平面布局和组合一般有“一正两耳”“两房一 耳”“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六合同春”和“走马转角楼”等形式。 “一正两耳”的形式是指,一间正房加上其两边各自一间较小的
大理白族民居照壁的审美特性
大理白族民居照壁的审美特性
刘 朦
( 云 南大 学职业 与 继续教 育 学 院 , 昆明 6 5 0 0 9 1 )
[ 摘 要 ]照壁 是大理 白族 民居重 要的建筑构 件 , 又是 醒 目的审美 单元。 照壁作 为 一个 物质 空间 , 同时也是 艺术 得 以生成 的媒
介 。在 照壁 的界框 内, 艺术符号被规约和创制 , 最终形 成富有本民族 审美特性的艺术形式。
[ Ab s t r a c t ]S c r e e n w ll a i s a n i mp o r t a n t r e s i d e n t i a l b u i l d i n g c o m p o n e n t o f B a i r e s i d e n t i l a b u i l d i n g a n d i t a l s o i s a n e y e — c a t c h i n g
LI U Me n g
( C o l l e g e o f V o c a t i o n a l a n d F u r t h e r E d u c a t i o n , Y u n n a n U n i v e r s i t y , K u n mi n g 6 5 0 0 9 1 , C h i n a )
大理学院学报
J OURNAL OF DAL I UNI VE RS I T Y
第1 3 卷 第9 期 2 0 1 4 年9 B
V o 1 . 1 3 N o . 9 S e p .2 0 1 4
[ DO I ]1 0 . 3 9 6 9/ j . i s s n . 1 6 7 2 — 2 3 4 5 . 2 0 1 4 . 0 9 . 0 0 2
照壁文化
大理白族的照壁文化
.
古代照壁
照壁是什么?
• 照壁,是中国传统建筑特有的部分。明朝时特别流行,一般讲,在大 门内的屏蔽物。古人称之为:“萧墙”。因而有萧墙之说。 • 在旧时,人们认为自己宅中不断有鬼来访,修上一堵墙,以断鬼 的来路。因为据说小鬼只走直线,不会转弯。另一说法为照壁是中国 受风水意识影响而产生的一种独具特色的建筑形式,称“影壁”或 “屏风墙”。风水讲究导气,气不能直冲厅堂或卧室,否则不吉。避 免气冲的方法,便是在房屋大门前面置一堵墙。为了保持“气畅”, 这堵墙不能封闭,故形成照壁这种建筑形式。 • 照壁具有挡风,遮蔽视线的作用,墙面若有装饰则造成对景效果。 • 为我国经典建筑形式四合院必有的一种处理手段。为我国经典建 筑形式四合院必有的一种处理手段。
代表建筑群:张家花园
பைடு நூலகம்
结束
谢谢观看
出现背景
• 山西晋商的兴起,推动了照壁等建筑艺术 的发展,雄厚的财力可以让砖雕匠师们有 更大的发挥空间,更多的民间匠人加入到 了这个行业,从而创造出大量的精美照壁。 照壁的建造级别体现宅主人的身份、地位 和志向追求。越是有钱人,越会兴土木, 修门面,这与中国传统的富贵思想是分不 开的。
白族照壁
概述
• 照壁可位于大门内,也可位于大门外,前者称为内照壁, 后者称为外照壁。形状有一字形、八字形等,通常是由砖 砌成,由座,身,顶三部分组成,座有须弥座,也有简单 的没有座。 • 墙身的中心区域称为照壁心,通常由45度角斜放的方 砖贴砌而成,简单一点的照壁可能没有什么装饰,但也必 须磨砖对缝非常整齐,豪华的照壁通常装饰有很多吉祥图 样的砖雕。照壁墙上的砖雕主要有中心区域的中央和四角, 在与屋顶相交的地方也有混枭和连珠。中心方砖上面一边 雕刻有中心花、岔角在照壁墙的中央还镶嵌有福寿字的砖 匾或者是带有吉祥一味的砖雕。 • 著名的照壁有故宫的九龙壁、中南海新华门内的为人 民服务照壁等。
从“文化名片”视角看大理白族照壁
从“文化名片”视角看大理白族照壁
程喆;包蓉
【期刊名称】《中国民族博览》
【年(卷),期】2024()5
【摘要】照壁作为白族民居建筑的一部分,其真实性、客观性和传承性对于研究白族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以白族民居建筑中的照壁为重点研究对象,分析了其使用价值、历史价值及人文价值,从照壁的产生和呈现连个角度阐释了照壁丰富的内涵和显著的形式、功能和装饰特征,并对其文化“名片”的属性进行了分析与解释,认为照壁是白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直接反映与建筑风格的集中体现。
【总页数】3页(P40-42)
【作者】程喆;包蓉
【作者单位】西南林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238
【相关文献】
1.大理白族民居照壁的审美特性
2.大理喜洲白族照壁的造型特征及装饰艺术
3.大理白族照壁在现代空间转向设计中的研究
4.浅谈大理白族挖色镇照壁的装饰艺术
5.大理喜洲白族建筑照壁装饰及文化内涵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理喜洲白族照壁的造型特征及装饰艺术
作者: 米满宁[1];范鹏[1];王尽遥[1]
作者机构: [1]重庆大学艺术学院,重庆400044
出版物刊名: 民族艺术研究
页码: 115-120页
年卷期: 2013年 第3期
主题词: 大理喜洲;白族;民居;照壁
摘要:白族照壁作为白族民居建筑装饰艺术的集中体现,在村寨空地上,在每家每户的建筑中,在需要借景、托景的地方,在表达文化意义的’纪念场所,随处可见。
本文通过论述在大理喜洲一带特有地理位置条件下所产生的白族民居建筑及其基本布局特点,分析了白族照壁的产生,探讨了其形制构成、纹饰和功能。
进一步认识到白族民居照壁特有的造型特征和装饰艺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院校风采 Colleges140/ 总第274期 / 2016 / 02内容摘要:大理喜洲为白族的主要聚集地,是白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和传承地之一,具有白族特色的民居建筑成为当地的一大亮点。
本文以照壁为研究对象,对照壁装饰艺术的文化意蕴进行了重点研究,从其建筑形式和装饰特征等方面分析其所具有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照壁、白族建筑、文化内涵、装饰喜洲位于大理坝子北部,西依苍山,东临洱海,是大理市的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
[1]喜洲是白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也是目前白族文化的传承地。
在喜洲界内保存着大量的白族民居建筑群落。
在大理喜洲一带,分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白族建筑,这些建筑大多都以“三坊一照壁”[2]的形式出现。
这些灰瓦白墙的建筑上有许多精致彩绘装饰图案,分别分布在大门、照壁、山墙、斗拱、墙面、檐廊等建筑结构上,充分体现出本民族的风格。
这在照壁的装饰设计中表现尤为突出。
本文以照壁为研究对象,从其建筑形式和装饰特征分析其文化内涵的表现。
一、照壁在白族民居中的特殊地位照壁在喜洲白族建筑中具有特殊的地位。
照壁具有围合、避讳及审美的多重意义。
照壁又称为“影壁”或者“屏风墙”[3]。
影壁二字是来自“隐蔽”的变化,古代人称在门内为“隐”,门外为“避”,由此统称为“影壁”。
照壁主要来源于古人对风水的讲究,照壁对门有遮挡作用,因此在门口(或者门内)修建一座照壁,避免直接对门的暴露,让空间游刃有余。
同时风水讲究导气,在古代“气”直冲厅堂或者卧室是件令人忌讳的事情。
在门口或者门内设计照壁,可以使得外来的“气”通过照壁的“避讳”对宅内建筑不造成“冲击”,与宅内之气相互协调,从而达到曲折有度、迂回柔和的感觉。
喜洲白族民居建筑中的照壁,一般不是独立存在的,其通常也兼作院墙、建筑墙,照壁根据其形态和功能主要分为三种类型:独角照壁、三滴水照壁和座山影壁。
独脚照壁(图1)和三滴水照壁(图2)主要存在于“三坊一照壁”的典型白族传统民居院落。
所谓“三坊一照壁”,就是照壁作为正方相对的围墙,起到围合的作用,它与其他三坊共同围合成一个四房的院子。
独角照壁还有一个叫法是“一字平照壁”,“一字平照壁”是不分段的,壁面也是等高的,顶部压顶为庑殿顶。
独角照壁主要用于仕宦家族,体现其社会地位。
三滴水照壁则是在横向上把照壁划分为三段,中间部分高于左右两边,在宽度上中间部分也会比左右两边比例扩大许多,左右两边比较均衡。
三滴水照壁比较常见,适用于普通人家。
座山照壁(图3)也是白族民居中常见的一种类型,这个照壁的大理喜洲白族建筑照壁装饰及文化内涵周华溢 Zhou Huayi1.独脚照壁 2.三滴水照壁 3.座山照壁 4.照壁上的装饰图案 5.吉祥动物图案装饰 6.家训装饰 7.文字与图形结合装饰 8.姓氏渊源Decorations and Cultural Implication of the Screen Wall of Bai Ethnicity's House in Xizhou Town, DaliDOI:10.16272/11-1392/j.2016.02.039院校风采 Colleges141总第274期 / 2016 / 02 /设计手法是在民居的入口天井处,将正对大门的山墙当作照壁而不另外再单独设立照壁,这个做法我们称之为座山影壁。
座山影壁主要运用的地方为民居入口处,和建筑天井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入口处的独立小空间,对室内建筑起到隐蔽的作用。
二、照壁装饰内容与功能由于照壁都是位于建筑物最显眼的位置,门外或者门内(入口处),它的外观对于展现建筑的整体风格是至关重要的。
(图4)在装饰手法上大多采用木雕、石刻、彩绘、镶嵌砖等方式。
照壁上的装饰可以从造型、构成、色彩等几个方面来体现它的特征。
概括来说,在中间书以四言题字或镶嵌大理石屏之外,照壁四周会沿着边缘镶勾出几何图形,图形中题写成语文字或者绘以一些水墨画、彩绘等。
在色彩上,白族比较崇尚白色,因此可以看到白族建筑都是以白色大面积作为底色,这一点在照壁中也体现出来,大面积照壁为白色铺底,在细部的装饰手法上则采用一些颜色艳丽的色彩,形成强烈的对比。
由于装饰手法恰到好处,丰富的色调组合也有其特征,并不会显得杂乱无章,而是融入白色中,与其共同构筑出素雅、高贵、低调奢华的整体效果。
照壁在建筑群中还起到分割空间的作用,增加和丰富建筑群的空间层次。
三、照壁装饰的文化内涵装饰从来都不应该只是简单地表达一种艺术性,艺术性只是其表现的一种手法,在这些装饰手段下蕴藏着许多的题材与寓意,是空间装饰的另一层深意。
在照壁设计中,这一点也有很深刻的表现。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照壁装饰的文化内涵。
1.空间教化 (1)祈福类装饰主题的表达祈福一直是中华民族共同的传统文化。
在白族建筑中,这一点也表现得特别突出。
在白族传统民居中,用到了我们所熟悉的一些祈福装饰图案,比如云头纹、如意纹、万字纹、菱花纹等。
装饰的图案还包括字体、飞禽走兽、花草树木及民族特征鲜明的物品等。
装饰手法主要有取意、象征与谐音三种。
取意就是把具有吉祥意义的文字直接雕刻在建筑物上,照壁上常能看到一些醒目的吉祥文字,比如“福”“禄”“寿”“喜”等字。
象征则主要是用一些带有吉祥意义的动物、植物图案来表示出吉祥的涵义。
比较常见的一些动物图案有鹤、鸟、鱼、龙、狮等等。
(图5)这些植物和动物图案所衍生的共同特征就是对美好事物的向往,祈福生活。
在照壁装饰上也常常会出现谐音图案的组合,比如喜鹊和梅花组合,寓意为“喜上眉梢”,莲花和鱼组合寓意“年年有余”等等。
(2)家风教育白族民居建筑为白族家族的住所,在建筑中各个家族也会体现出自身的特点,通常会通过装饰手法把家风表现出来。
(图6)在照壁上可以看到一个家族的家训。
照壁上常题有一些道德文字,如“恭则不悔,宽则得众,信则人任,敏则有功”等[4]。
在喜洲白族很多家族都有世代相传的家谱、家训,这样在建筑物上体现家训即对建筑进行了很好的装饰,形成特有的建筑风格,同时也让家风家训得到传承和发扬。
(3)怡情养性照壁上的装饰图案有着各种各样的涵义,总体概括起来都是对人生美好的祝福和发扬人类优良的品德。
人们长期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活,自然会受到熏陶,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
这些装饰图案还能为生活增添一种情趣,满足人的精神生活需求,让人修身养性。
这类装饰中最主要的是一些植物花卉,“梅兰竹菊”就是最常用和最具代表的图案,以花卉为基础的题材大量出现。
有单幅呈现的,也有组合表达的,有的地方用于填补空隙,有的地方则是用于镶边衬托等。
“梅兰竹菊”被称为四君子,每一种都有自己独特的一面,表现出坚忍、高雅、淡泊、忠义的人格魅力。
除了“梅兰竹菊”外,常见的照壁图案还包括传统花鸟、山水及人物三大类。
崇尚自然,取其气韵,以此来喻德养性。
2.民族地域文化的载体 照壁装饰在有限的面积中,采用了众多的工艺、丰富的材料及各种精致的造型图案,这在建筑装饰中是少见的。
照壁装饰也是作为一种民族地域文化的载体而存在的。
白族有着优良的民风,很多内容被演变成文字和图案雕刻在照壁上。
(图7)白族人认为白色是吉祥、高雅等各种美好概念的象征,也是美和善的象征,照壁的白色调充分表现了这种民族文化。
由于照壁在整个建筑中的特殊地位,照壁装饰也是特别讲究和突出的。
通过照壁直接表现出该民族的特有地方色彩。
如在照壁上直接可以看到姓氏渊源。
(图8)白族地区拥有一些特殊的姓氏名称。
在照壁上我们还可以看到家族的传承与先祖的业绩。
比如家族曾出过的名人大家,在照壁上可以看到这样的文字“进士递”“科甲联芳”“司马第”等等[5]。
喜洲历史上就是大理地区大家族、贵族等居住之地,在照壁上书写出家族的业绩,成为当地的一大民族地域文化特色。
这既展现出家族的悠久历史,也是对后人的一种鼓励。
结语照壁因其特殊的位置和极强的表现力,在喜洲白族建筑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它不仅作为屏障、隔断,也是整个建筑的“脸面”[6],能体现出屋主的社会地位、性情品德、家族历史等。
喜洲白族民居中的照壁装饰艺术是白族文化的一种体现和传承,在当今社会发展的同时,应该对这些优秀的民族文化进行保护和传承,利用现代工艺和技术,对传统艺术进行保护和延续,让这种文化内涵通过建筑代代相传。
注释:[1]高正蓓:“白族合院式传统民居装饰的调查与研究”,《大理学院学报》,2010.11,第16-20页。
[2]李建华、夏莉莉:“文化生态层级理论下的西南聚落形态—以大理喜洲聚落为例”,《建筑学报》2010.12,第55-57页。
[3]袁铮、王炎松:“大理周城白族民居建筑文化特征”,《建筑历史》,2001.6,第79-84页。
[4]江净帆:《空间之融—喜洲白族传统民居的教化功能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4,第61-80页。
[5]胡晓燕、焦丹:“大理白族民居书画装饰艺术的文化内涵”,《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第32-35页。
[6]姜龙:“汉式喜洲白族居民门楼的建筑情感表达”,《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2.10,第266-268页。
周华溢 西南交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