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宁产品思维第十八课: 用户体验的五个层次(必学)
用户体验要素的五层模型

用户体验要素的五层模型概念用户体验要素的五层模型《用户体验的要素》一书中提出,由战略层、范围层、结构层、框架层和表现层组成,提供了一个基本架构,只有在这个基础架构上,我们才能讨论用户体验的问题,以及用什么工具来解决用户的体验。
产品应用一个产品的决策或者说是每一个产品的细节,都应该有完整的框架去建设,从离用户最近的表现层,到产品的基础战略层,都需要产品经理认真的去思考。
下面从战略层、范围层、结构层、框架层、表现层来进行简要分析。
战略层是产品设计的根基,也是产品设计的方向,在这一层主要规划的内容是用户需求,产品目标。
我们需要规划人生,家庭需要规划未来,企业需要规划路径,国家也需要规划战略,所以产品也需要做好产品规划。
确定了产品方向和需要解决的用户需求后,就要定下来怎么做,做什么了。
在普通的产品中,需要考虑功能规格,做什么功能,而讯息内容类产品,还需要考虑到内容需求,做怎样的内容。
确定了战略层和范围层后,对于产品最终要达到的目标和要具备的特性已经有了较为清楚的概念,结构层就是将这些概念形成一个结构。
这一层中包含了交互设计和信息架构的内容,也就是想想产品怎么做,怎么与用户交互,怎么将产品中的内容让用户可以清晰、有序的接触到。
在框架层中,产品中组件的摆放,元素的位置都是需要确定的,这一层中包含了界面设计、导航设计和信息设计这3个板块。
也就是产品人所做的线框图部分。
表现层是用户首先接触到的地方,不仅要满足产品功能、内容、UI的综合目标,也要给用户以较好的感知。
框架层决定了产品元素的位置和结构,这一层就是决定了产品的设计、给用户的感觉,一个产品的表现层可以决定一个用户对产品的感觉。
具体的话还需要运用到产品设计的实例当中去,这边仅简要概括。
KANO模型概念KANO 模型是东京理工大学教授狩野纪昭(Noriaki Kano)发明的对用户需求分类和优先排序的有用工具,以分析用户需求对用户满意的影响为基础,体现了产品性能和用户满意之间的非线性关系。
用户体验五个方面

用户体验五个方面用户体验是指用户在使用产品或服务过程中所产生的主观感受和满意度。
一个好的用户体验能够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和忠诚度,进而增加产品或服务的竞争力。
以下将从五个方面探讨用户体验的重要性和影响因素。
一、界面设计界面设计是用户体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着用户对产品或服务的第一印象。
好的界面设计应该简洁、直观、易用。
首先,界面应该符合用户的使用习惯和心理预期,使用户可以轻松理解和操作。
其次,界面的布局和颜色搭配应该合理,避免过于复杂和花哨,以免分散用户的注意力。
最后,界面的响应速度和稳定性也是用户体验的重要因素,用户不喜欢等待过程中的卡顿和崩溃。
二、功能完善一个产品或服务的功能是否完善直接关系到用户的满意度和使用体验。
用户希望产品或服务能够满足他们的需求,并且提供额外的增值功能。
在功能设计上,要避免功能过多导致的复杂性,也要注意功能的合理性和实用性。
此外,功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也是用户体验的重要方面,用户不希望在使用过程中遇到频繁的错误和故障。
三、交互设计交互设计是用户体验的核心,它决定了用户与产品或服务的互动方式和流程。
良好的交互设计应该简单易懂、自然流畅。
首先,交互设计要考虑用户的认知能力和操作习惯,避免过多的操作步骤和选择,提供直观的反馈和引导。
其次,交互设计要注重用户的感受和情感体验,通过合适的动画和音效增加用户的参与感和乐趣。
最后,交互设计要考虑用户的容错能力,提供合理的撤销和重做机制,降低用户的操作风险和压力。
四、信息呈现信息呈现是用户体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决定了用户对产品或服务所获取信息的理解和接受程度。
好的信息呈现应该简洁明了、重点突出。
首先,信息的排版和组织应该清晰有序,避免信息的混乱和冗余。
其次,信息的表达要简洁明了,避免使用过多的专业术语和难以理解的语言。
最后,信息的重点和关键内容要突出,通过合适的字体、颜色和排版方式吸引用户的注意力。
五、用户反馈用户反馈是用户体验的重要环节,它可以帮助产品或服务改进和优化。
梁宁产品思维30讲精华

一文读懂《梁宁·产品思维30讲》最精华内容产品思维:每个人的底层能力。
科技进步、产品迭代、公司演化、组织变迁……不变的是用户的情绪和人性。
那些信奉“用户驱动” 的人,从普通人变成了行业大佬,建立了自己的世界。
乔布斯、马化腾、马云、雷军、张小龙、周鸿祎、傅盛……这些改变世界样貌的产品经理,究竟具备一种怎样的能力?产品思维,需要我们根据观察和判断,建立系统能力,向用户交付确定性。
运用交互的能力,在连接和迭代中,深化与用户的关系。
这也构成了《梁宁·产品思维30 讲》的5 个课程模块:1、同理心:看懂情绪,找到天分2、机会判断:从一个“点”,看到一个“体”3、系统能力:组建系统,制造确定和依赖4、用户体验:让产品拥有效率、进行演化5、创新模式:找到创新模式,发现新大陆同理心:人欲即天理做好产品,最重要的是理解用户和自己。
1、专业化的观察和判断只抓表面数据,无法成为优秀的产品经理。
但我们对于大多数事物的认识,都停留在非常浅的层面。
好的产品经理,要看到人在不同的资源推动下,会去到不同的地方,还要看到触发情绪和推进行动的开关。
要能看到持续变化的内在动力,能拥抱变化,变得成熟。
一个人为了强化自己的存在感,会不断扩张自己的能力圈;一旦存在感满足,能力圈也就不会继续扩充了。
就像很多女人结了婚就不化妆,男人满足了就不奋斗了……2、读懂用户的底层情绪用户往往无法准确说出体验,只能展现情绪。
把人比作“手机”,后天学的知识就像一个个“App”,而情绪是底层“操作系统”。
理性的调用需要时间和思考,驱动一个人的,可能只是一瞬间的情绪。
通过产品服务人,本质就是用户是否通过你的服务得到了满足。
在一段双方彼此了解的良性关系中,可以读懂对方的“满足” 和“不爽”,并给予对方“满足”。
“愉悦”就是被满足,“爽”就是绷了很久的需求突然被满足。
读懂情绪,看到天分和命运。
为什么你照着PPT 练三次就很痛苦,而乔布斯为了一场发布会对着PPT 练100 次依然乐此不疲?你不厌其烦愿意一直去做的事,就是你的天分所在,是上帝给你的操作系统初始密码。
用户体验五要素

• 用户体验的五个需求层次(另一提法:五要素, 如图2)
• 人的需求层次是不同的。世界上有近70亿人口, 不同民族、国家和地区,人们的需求是不同的。 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阶段,其需求也是不 一样的。
• 美国著名的人本主义社会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 洛于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创造性地 提出了人的需求层次理论,他把人的各种需要分 成五个层次,依次序上升,如图1所示。
图9 本能水平、行为水平和反思水平的满足
2.4用户体验的愉悦性
• 情感与体验因素 • 速度和效率可以带来好的可用性,但并不一定会带来高的愉悦性和情
感性,如图10所示。 •
图10 速度、效率、可用性与愉悦性的关系 • 情感作为交互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已经逐渐被人们所接受。情感模型
也是作为评价用户体验有效性的重要标准。用户通过对产品和系统的 接触,会产生相应的体验感受,而这个体验结果与之前的期望做比较, 就可以得出相应的满意评价,这个判断也决定了用户对这个产品和系 统的好感度和使用意愿。最典型也是最成功的应用领域就是计算机游
用户体验测试与评价方法2
• 行为观察评价方法 • 大多数可用性实验室都配备或开发了软件,以观察和登记用户的活动,并有
自动的时间标志。在用户与界面进行交互时,界面系统自身能够对用户输入 的某些数据进行自动记录,例如出现的错误、特殊命令的使用等,还可以通 过计时器,对用户输入进行统计以得到各个事件的发生频率等。 • 与其他观察方法相比,系统监控记录的数据比较精确。其次,在监控系统建 立以后,收集数据和统计的过程非常自动化和可靠,而且获得的数据客观公 正、具体明确,为进行系统性能的评价、对比提供了客观的基础,并且不存 在对用户的任何干扰。其缺点是局限性较大,一般只能搜集到用户对系统的 直接操作,不可能收集到有关用户主观性的活动(例如思考)之类的信息。 因此,这种方法最好与其他方法一起共同使用。 • 用录像机记录下用户与界面交互的整个过程,包括用户的操作、界面显示的 内容,以及用户其他各种状态,如思考过程等。事后向设计者重放,显示用 户遇到的问题。 • 与直接观察法相比,它有提供大量丰富的数据信息等优点,并且能长期保持 完整的人机交互的记录,提供反复观察和分析的可能。其缺点是录像记录一 般都长达2~3小时,分析起来非常费事。因为用录像设备很费钱费时,录像带 的重放检验也是一个很乏味的工作,所以只有在想要发现特别的偶然事件时 才在关键阶段使用。图8.11为行为观察场景。
用户体验的五层模型

用户体验的五层模型用户体验是指用户使用产品或服务时的主观感受和评价。
为了更好地评估和提升用户体验,有时候需要一个系统性的方法。
用户体验的五层模型提供了这样的方法,它能够将用户体验分为五个层面,分别是实用性、可用性、可访问性、情感价值和品牌延伸。
在本文中,我将详细介绍这五个层面,并且分析它们在提升用户体验中的作用。
第一层:实用性实用性是指产品或服务对用户来说是有用的。
也就是说,它需要解决用户的问题或满足他们的需求。
在实用性这个层面,设计师需要将用户的需求放在第一位。
只有把用户的需求放在中心,才能设计出满足他们需求的产品和服务。
如果设计师只是满足一部分用户的需求,那么这个产品或服务就不是很实用了。
第二层:可用性可用性是指产品或服务对用户而言是易用的。
也就是说,它需要有良好的用户界面和操作方式。
在可用性这个层面,设计师需要考虑到用户的心理和行为习惯。
用户喜欢简单易用的界面,因此设计师需要通过界面布局、图标、字体大小等方面来提高可用性。
同时,设计师还需要考虑到用户的操作行为,比如左手使用手机的用户需要左手操作的功能。
第三层:可访问性可访问性是指产品或服务对用户而言是易访问的。
也就是说,它需要考虑到用户各种不同的特殊需求,比如视力、听力、肢体和认知障碍等。
在可访问性这个层面,设计师需要考虑到各种不同的用户,并针对他们的需求分别设计。
比如视力障碍的用户需要较大的字体和高对比度,听力障碍的用户需要字幕和语音提示。
第四层:情感价值情感价值是指产品或服务对用户而言是愉悦的。
也就是说,它需要考虑到用户的情感需求。
在情感价值这个层面,设计师需要考虑到用户的情感状态,比如快乐、兴奋、放松等。
通过设计可以激发用户的情感需求,提高他们的满意度,从而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
比如一款拥有好看动画和声音的游戏,能够让用户有更好的游戏体验。
第五层:品牌延伸品牌延伸是指产品或服务为品牌创造了价值。
也就是说,它需要考虑到品牌的形象和声誉。
用户体验的五层–概念篇

用户体验的五层–概念篇在找实习的过程中,算是有缘吧,交互设计走进了我的视野,不过课堂上学习的这方面只是太少了,于是到图书馆恶补了一下。
下面是The Elements of User Experience一书中的主要理论,做为菜鸟的我也不知道这个理论的正确性和可操作性如何,但看起来还是很有条理的。
本书将UE(User Experience,即用户体验)分为五个层面和两个角度,图示如下:注:图中的用词可能和我们经常使用的概念不一致。
以下一一来做简略的阐述。
五个层面:战略层、范围层、结构层、框架层和表现层。
这五层从抽奖逐渐到具体。
两个角度:网页作为软件界面(左半部分)和网页作为超文本系统(右半部分)。
原则一:较高的层依赖于它临近的较低的层,后者决定前这的方向和思路。
但较高层有时会促使较低层做出调整。
原则二:每个层面的工作要在下个层面结束之前结束。
1 战略层你要明确用户需求和网站目标。
用户需求:用户要从这个网站得到什么?网站目标:我们要从这个网站得到什么?网站目标诸如赚钱、省钱、品牌效应和页面浏览量等。
用户需求的确认就十分复杂了,通常使用的获取方法有用户细分、市场调研、现场调查、用户测试和创建角色(下图)等。
2 范围层带着‘我们想要什么’、‘我们的客户想要什么’的明确认识,我们就能弄清楚如何去满足所有这些战略目标。
当我们把用户需求和网站目标转变为网站应该提供给用户什么样的内容和功能时,战略就变成了范围。
你要明确功能规格和内容需求。
2.1 功能规格功能规格类似软件工程中的相应概念。
很多功能规格并没有反映实际的产品,甚至程序员都觉得撰写和阅读功能规格是浪费时间,不如写代码。
实际上,功能规格应该强调“维护”和“及时更新”的重要性,随时保持功能规格和开发的同步。
撰写的普遍原则有:1.积极:不要使用“用户不能……”字样,而改用“如果用户……我们就把他引导至……”2.具体:“网站要使残疾人可用”不如“网站要遵守美国残疾人法案第508条……”3.客观:“网站风格应该是时尚的”不如“网站风格应符合企业的品牌指南文档……”2.2 内容需求内容需求倒不像软件工程中那么正式,内容设计者要坐下来仔细考量资料来源,决定哪些信息必须纳入需求。
用户体验五层次(五要素)

用户体验五层次(五要素)一、战略层:企业与用户对产品的期望和目标。
(做什么,为谁而做?)二、范围层:功能及其内容需求整合。
(需要做哪些?)1、产品功能的确定。
收集功能需求—>为需求定义优先级2、需求的三个主要类别:人们讲述的、他们想要的;用户实际想要的;潜在需求。
3、战略与范围的关系:战略决定范围,功能承载产品价值,范围层是为了实现战略层意图。
三、结构层:交互设计及其信息架构(怎样做?)1、功能产品:结构层将从范围转变成系统如何响应用户的请求。
信息产品:结构层则是信息空间中内容元素的分布。
2、结构层确定各个将要呈现给用户的选项的模式和顺序。
包括:交互设计:作为软件界面的网页,为用户设计结构化体验;信息架构:作为超文本的网页,内容建设通过信息架构构建用户体验;3、结构,和界面布局、导航体系强相关。
考虑如何将这些功能排列、组合。
4、结构层与范围层的关系:结构层确定网站各种特性和功能的最适合的组合方式,而这些特性和功能就构成了网站的范围层。
四、框架层:界面设计、导航设计和内容(信息)设计(要做成什么样子?)1、确定实现形式,包括:•界面设计:确定框架,“按钮、输入框、界面控件”的领域;按钮、表格、照片和文本区域的位置。
•导航设计:呈现信息;•信息设计:呈现有效地信息沟通。
2、成功的界面设计:优化设计布局,达到元素的最大效果和效率。
•一眼看到“最重要的东西”•组织好用户最常采用的行为•界面元素容易获取和使用•根据用户任务合理放置界面元素3、导航设计的三个目标•提供一种在网站间跳转的方法•传达导航元素和它所包含内容之间的关系•传达它的内容和用户当前浏览页面之间的关系4、框架层与结构层的关系:框架是结构的具体表达方式。
框架层确定了我们页面上交互元素的位置,而结构层则用来设计用户如何到达某个页面,并且在他们做完事情之后能去什么地方。
比如:框架层定义了导航条上各项的排列方式,允许用户可以浏览书籍的不同类别;结构层则确定哪些类别应该出现在那里。
《用户体验设计导论》用户体验五层设计法

《用户体验设计导论》用户体验五层设计法用户体验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旨在让用户在与产品或服务进行交互时获得最好的体验。
为了帮助设计师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人们提出了许多不同的方法和框架。
其中,用户体验五层设计法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它将用户体验分为五个不同的层次,并提供了相应的设计原则和方法。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五个层次以及它们的设计关键点与方法。
第一层:表面层设计表面层设计是用户最直接感知到的层次,包括产品的外观、交互元素的样式、图标和文字等。
在表面层设计中,主要关注以下几个设计原则:1.一致性:使用统一的设计元素和风格,使用户能够快速理解和识别界面上的不同元素。
2.可视化:使用合适的颜色、图标和排版等元素,以提升产品的美感并增强用户的愉悦感。
3.可点击性:通过合适的形状和颜色等设计,使用户能够准确地点击目标元素,提升交互的可用性。
4.可读性:选择合适的字体、字号和行距等,以确保用户能够清晰地阅读和理解内容。
第二层:表现层设计表现层设计关注的是产品的布局和结构。
在这个层次中,设计师需要关注以下几个设计原则:1.规律性:使用合适的布局和结构,使用户能够快速找到所需要的信息或功能。
2.导航性:提供清晰明确的导航路径,使用户能够轻松地浏览和查找信息。
3.信息密度:合理利用页面空间,使信息量既不过多也不过少,提高信息呈现的效率和可用性。
4.页面流畅性:设计合理的过渡和动画效果,使页面的切换和交互更加流畅和自然。
第三层:行为层设计行为层设计关注的是用户与产品之间的交互过程。
在这个层次中,设计师需要关注以下几个设计原则:1.反馈性:给用户明确的反馈,告诉他们他们的操作是否成功或失败,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
2.简洁性:设计简单直观的交互方式,减少用户的认知负担和操作复杂度。
3.控制性:给用户提供适当的控制权,使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喜好进行操作。
4.一致性:保持交互的一致性,使用户能够在不同页面和功能中轻松地理解和使用。
产品设计的五个思维层次

产品设计的五个思维层次产品设计应以用户体验为核心,关注用户体验要素,即表现层、框架层、结构层、范围层和战略层五个思维层次。
一、表现层主要是视觉设计和内容的优化。
比如你看到的是一系列的网页,由图片、文字、音乐、视频等元件组成等。
二、框架层架构层是用户能够看到的东西。
对于软件类产品来说就是界面设计,对于网站类产品来说就是导航设计。
按钮、空间、图片和文本的位置,框架层用于优化设计布局,以达到这些元素的最大效果和效率,使用户在需要的时候,能记得标识并找到相应按钮。
三、结构层结构层是考虑产品的各个部分相互之间是什么关系。
例如:软件类产品就是交互设计,网站类产品就是信息架构。
框架层定义了导航条的位置,以及导航条上各要素的排列方式,而结构层则确定哪些要素应该出现在导航条上,以及那些要素能去到哪里。
四、范围层某个功能是否应该成为产品的功能之一是范围层要解决的问题。
例如:对于软件类产品是确定功能范围,对于网站类产品是确定内容范围。
结构层确定网站各种特性和功能最合适的组织方式,而这些特性和功能就构成了网站的范围层。
五、战略层战略层主要是解释产品是什么,为什么要做这个产品,包括“业务目标”和“用户需求”两方面。
要明确商业目标和用户需求,找准方向,重点是解决两者之间的冲突,找到平衡点。
例如网站战略层包括了产品设计者想从网站得到什么,也包括用户想从网站得到什么,价值的切入平衡点。
战略、范围、结构、框架和表现层提供了一个基本架构,在这个基础架构上,讨论用户体验的问题,以及用什么工具来解决用户体验。
按照这五个层次进行产品设计,非常有利于我们去考虑用户在体验中有可能遇到的麻烦。
《用户体验的要素》课件

用户体验的组成要素
01
02
03
有形要素
产品或服务的外观、功能 、操作界面等方面,直接 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无形要素
用户对产品或服务的认知 、情感和心理等方面的体 验,如易用性、可靠性、 价值感等。
交互要素
用户与产品或服务之间的 交互过程,包括操作流程 、响应速度、交互设计等 方面。
02
CHAPTER
确保产品或服务的外观、操作 方式、功能和信息传递保持一 致,为用户提供连贯的体验。
1. 品牌形象一致
确保产品或服务的视觉元素( 如标志、字体、色彩等)与品 牌形象相符合。
2. 交互操作一致
在产品或服务中,确保相似的 操作(如按钮点击、表单提交 等)有相同的效果和反馈。
3. 信息架构一致
保持导航、菜单和页面布局的 一致性,方便用户快速找到所
01
02
03
04
总结词
以用户为中心,关注用户的需 求和体验,提供人性化的服务
和支持。
1. 用户调研
深入了解目标用户的需求和习 惯,为产品设计提供依据。
2. 易用性测试
邀请真实用户对产品进行测试 ,收集反馈并改进。
3. 个性化支持
提供针对不同用户需求的个性 化服务和支持。
美观性原则
总结词
通过良好的视觉设计,提升产品或服 务的品质和吸引力。
需内容。
可用性原则
总结词
确保产品或服务易于使用,减少用户在操作 过程中的困扰和错误。
2. 直观的界面设计
使用常见的用户界面元素和设计模式,降低 学习成本。
1. 明确的功能说明
清晰地描述产品或服务的功能,避免用户误 解。
3. 及时的反馈
关于用户体验的五要素分析

老渔哥总结出用户体验要素包括五个层面:战略层、范围层、结构层、框架层和表现层。
同时将产品分为功能型产品和信息型产品,针对不同的类型产品,用户体验要素也有差别。
用户体验要素的五层架构:一、战略层-产品目标和用户需求战略层通常需要明确两个问题:产品目标和用户需求。
即我们要通过这个产品得到什么?我们的用户要通过这个产品得到什么?这两个问题,无论功能性产品或是信息类产品都会要涉及到。
1、产品目标;产品目标通常包括商业目标、品牌识别和成功标准三个方面。
同时,建立一个可实现的成功标准也代表是对我们产品目标的补充,它通常能够细化我们的目标。
使公司有个明确的方向。
比如说马云常说:阿里巴巴的愿景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
这些细化的目标就是我们前进的方向。
2、用户需求;在谈到用户需求时,以微信为例,满足了用户的社交需求。
但是这句话太笼统,在做产品的时候一定要精细化。
比如这款产品的用户有哪些,这就是书中说的用户细分,同时还要作可用性和用户研究,并根据这些创建人物角色。
套用哲学上的一句话:“世间万物都是不停的变化”。
一家公司,一个产品在战略层面也要随着市场的变化而变化这些就是随着市场的变化战略层也在不断的变化。
二、范围层-功能规格和内容需求1、功能规格在这里,范围层被“功能性产品”和“信息型产品”分为两个部分。
在功能型产品方面,我们考虑的是功能需求规格——哪些应该被当成软件产品的“功能”以及相应的组合。
在信息型产品方面,我们考虑的是内容,这属于编辑和营销推广传统领域。
2、内容需求内容需求常常伴随着功能的需求。
现在,真正的内容常常是通过一个内容管理系统来进行管理的。
一个内容管理系统可以实现自动化流程,能展示和交付给用户。
三、结构层-交互设计与信息架构1、交互设计在传统的软件开发行业,涉及“为用户设计结构化体验”的方法被称为交互设计。
交互设计关注于描述“可能的用户行为”,同时定义“系统如何配合与响应”这些用户行为。
2、信息架构在内容建设方面,主要通过信息架构来构建用户体验。
从用户体验的五个层面分析数字产品

从用户体验的五个层面分析数字产品
战略层:确定产品的范围,表明产品的战略目标,以及你所想通过这个产品所达到的目的;主要关注用户需求和产品目标;
范围层:包含产品的各种特性和功能,任何一个功能是否该包含在这个产品当中,是范围层要决定的;主要关注功能组合和内容需求;
结构层:用来设计用户如何到达某个页面,在用户操作之后能去什么地方;主要关注信息架构和交互设计;
框架层:在表现层之下,用于优化设计布局,以使文字、图片、表格等元素达到最大的效果和效率;主要关注信息设计和界面设计;
表现层:用户看到的是一系列的界面,一般来说由文字、图片、Flash等元素组成,可能这些文字、图片是可以点击并执行某种功能的;主要关注视觉设计;
跟盖房子一样,用户体验也需要从地基开始建设,实现用户的需求,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为满足人们生理上的需求>>安全上的需求>>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要,对应到产品的用户体验上则是有没有满足用户需求的产品>>这产品能不能用,是否可靠>>产品好不好用,是否足够吸引人>>产品用的爽不爽,是否灵活响应用户需求>>产品还有什么可改进的地方,参与到产品的建言献策当中去。
用户从产品上线运营或交付使用的那一刻起,就一直伴随着产品的成长,这是产品人都希望看到的事。
用户体验的5个层次

用户体验的5个层次
一、功能体验:功能体验是评估系统的基本要求,比如是否提供了功能便利性、功能的完整性、功能的易用性以及功能的丰富性等。
二、可用性体验:可用性体验是通过关注系统的可视性、可控性、可记录性等来评估的,比如系统的操作是否灵活,系统的及时反馈是否能准确知晓,系统的界面提示是否友好等。
三、安全性体验:安全性体验是通过分析系统的加密算法、身份认证机制、系统安全策略、非正规数据检测机制等技术实现的。
四、可用性体验:可用性体验是指用户可以很容易的浏览、搜索、交互、比较、处理信息。
五、售后服务体验:售后服务体验是指消费用户从提出询问到解决问题的体验过程,包括客服的态度、服务的及时性、服务的连贯性、服务的售后保障等。
互联网产品用户体验的五个层次

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年代,好的产品层出不穷,但不是每个产品都能获得成功的!所以产品在用户体验上至关重要!互联网产品不像超市里一样,用户没有那么多耐心去检验你这个产品!稍微不舒服,就会流失一个用户!所以在产品的设计上,也要遵循用户体验!下面是著名的用户体验的5个层次,也加上了一些自己的理解!
战略层——公司与用户双方对网站的期许和目标。
也就是在用户和公司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我们的目的是为用户提供产品与服务而取得利润,用户在我们这里享受到了优质并且价廉的服务!PM在做产品的时候要时刻认识到公司的战略思想,因为任何产品和决定都不能与公司的战略违背!
范围层——功能规格和内容说明
在明确了公司战略目标之后,就要开始研究我们的用户他们需要什么,我们能提供给他们什么服务和产品,收集出来一大堆的需求,然后对需求进行排除,按优先级筛选出与公司战略和实力最符合的那些需求!
结构层——交互设计与信息架构
对用户的需求有了一个清晰的概念后,我们要对这些需求进行整理和规划,也就是传说中的整合!对于将这些需求如何表达,这时需要一个结构来定义!
框架层——界面设计、导航设计和信息设计
到了这一层,我们将战略层、范围层、结构层中所整合出来的结构和概念,将这些都一一地提炼并且给具体的导航、界面与外观设计!这些都来源于前三层的指导!错了一步,框架层表现的东西将会是无用的!
表现层——视觉设计
这一层就是基于网站表面给用户展现的那个层!也是用户最先感受到的,这一层就是网站的质感的体现,视觉的设计,内容的深度都是一种很好的表现!在一层尽量要做到尽善尽美!。
用户体验的五个方面

用户体验的五个方面用户体验是指用户在使用产品或服务时所感受到的整体体验。
一个好的用户体验可以提升用户对产品或服务的满意度,增加用户忠诚度,从而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商业价值。
在设计和优化用户体验时,有五个方面需要关注和考虑。
一、界面设计界面设计是用户与产品或服务进行交互的重要环节,良好的界面设计可以提供直观、简洁、易用的使用体验。
在界面设计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一致性:界面的布局、颜色、图标等要保持一致,使用户能够快速上手并形成习惯。
2.简洁明了:界面要简洁明了,避免过多的信息和功能堆砌在一起,使用户能够快速找到所需信息或功能。
3.可视化:合理运用图标、图片、动画等可视化元素,提升用户对信息的理解和记忆,增强用户与产品的互动性。
4.响应速度:界面的响应速度要快,用户的操作不能出现明显的延迟,以免引起用户的不耐烦和不满。
二、导航设计导航设计是用户在产品或服务中进行浏览和导航的重要方式,良好的导航设计可以提高用户的使用效率和满意度。
在导航设计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清晰可见:导航栏的位置要明显,选项要清晰可见,用户能够快速找到所需功能或信息。
2.层级结构:合理设计导航的层级结构,将相关的功能或信息进行分类,使用户能够快速定位和切换。
3.导航路径:提供清晰的导航路径,帮助用户了解当前位置和浏览历史,方便用户进行返回和跳转。
4.搜索功能:提供有效的搜索功能,帮助用户快速找到所需内容,减少用户的浏览时间和操作步骤。
三、交互设计交互设计是用户与产品或服务进行交互的方式和方式,良好的交互设计可以提高用户的操作效率和满意度。
在交互设计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简单易用:设计简单易用的交互方式,减少用户的学习成本和操作难度,提高用户的上手速度。
2.反馈机制:提供及时的反馈机制,让用户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操作是否成功,避免用户的迷茫和焦虑。
3.操作引导:提供清晰的操作引导,帮助用户正确地进行操作,避免用户的错误操作和不必要的困惑。
产品体验的五个层次

产品体验的五个层次
产品体验的五个层次是:
1. 物质层面:指的是产品的实际功能和性能。
这是产品体验的基础,产品必须能够实现用户的基本需求。
2. 功能层面:指的是产品的附加功能和特性。
这些功能可以提供额外的价值和便利,使用户的体验更加丰富和满意。
3. 情感层面:指的是产品给用户带来的情感体验。
产品可以引发用户的情感共鸣,让用户感到愉悦、满足或兴奋。
情感层面的体验可以加强用户对产品的忠诚度。
4. 个性化层面:指的是产品能够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的能力。
产品可以根据用户的喜好和偏好进行定制,使用户感到个性化的关怀和重视。
5. 社交层面:指的是产品在社交互动方面的体验。
产品可以帮助用户与他人进行交流、分享和合作,增强用户的社交网络和人际关系。
这五个层次相互关联,综合影响用户对产品的整体体验和满意度。
一个优秀的产品应该在这五个层次上都能提供良好的体验。
用户体验的五个层次

用户体验的5个层次分别是:
感知层,角色框架层,资源结构层,能力圈范围层,战略存在层。
如果我们想做好一个产品,首先要确定的是战略存在层,明确我们和用户的目标与需求,找到用户和我们之间的互赖点,在根据战略,分析能力范围可以做的事和不可以做的,根据战略的方向进行变化和拓展,资源结构层,主要进行资源整合,明确谁是朋友,谁是敌人,它是和我们的战略相关的,角色框架层—用于网络是框架,用于人世间是角色,比如营业员,瑜伽老师,都属于角色。
感知层—就是我们外在身体感受到的,比如颜色,声音,嗅觉。
要想做好用户体验,重点需要明确的是战略存在,在向外进行扩充和建设。
梁宁产品思维第十八课: 用户体验的五个层次(必学)

18 用户体验的五个层次我们进入第四个模块——用户体验。
之前三个模块,我们希望解决的问题是你能够情绪纠偏、认知纠偏,不再只从原生感受上来看问题。
接着我们讲的是建设系统的能力。
厚积薄发,“厚积”是系统能力,“薄发”是表面的呈现,就是用户体验。
我们看到很多新的互联网公司、淘品牌,系统能力不如传统企业,但是可以从传统企业那里抢夺大量用户,靠的就是用户体验。
在体量差异这么大的情况下,用户体验能成为核心竞争力;同维度竞争的时候,用户体验更是最核心的竞争力。
从这节课开始,我们要连续用5节的课程讲用户体验。
我给腾讯起的外号是“拜用户体验神教”,每个人都像念咒一样每天念用户体验。
你在腾讯每次想推动事情前进,想拒绝需求,都得提用户体验。
用户体验到底是什么?不是一句“好用”或“不好用”能说得清的,我们要拆得很细。
用户体验的五层要素我推荐一本书叫《用户体验要素》,一本讲网站设计的书。
我把它的框架,加了一点自己的理解。
《用户体验要素》这本书里提到:“用户体验的要素,来自5个层次的层层选择与叠加建设。
”这五层分别是:•感知层;•角色框架层;•资源结构层;•能力圈范围层;•战略存在层。
最核心的战略存在层,就是着手做任何一个产品前,必须明确地定义这两个问题,你需要把它们贴在墙上,保证项目组的每个人都清楚,都认同:1. 我们要通过这个产品得到什么?2. 我们的用户要通过这个产品得到什么,他们为什么会依赖我们?得到我们各自需要的东西,我们才能继续做下去。
你对自己的存在战略设计是什么?你能存在,不是因为你厉害,而是别人需要你,别人能持续依赖你。
真正厉害的人,能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
我前两天又把毛泽东的《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读了一遍,从这篇文章中,你可以看到什么是战略能力。
战略能力,讲未来,更讲现在;讲长远的愿景,更讲谁需要红色政权,谁需要持续依赖红色政权。
有人需要才是红色政权的存在条件,也是它的发展基础和战略。
战略层的外延是第二层——能力圈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 用户体验的五个层次我们进入第四个模块——用户体验。
之前三个模块,我们希望解决的问题是你能够情绪纠偏、认知纠偏,不再只从原生感受上来看问题。
接着我们讲的是建设系统的能力。
厚积薄发,“厚积”是系统能力,“薄发”是表面的呈现,就是用户体验。
我们看到很多新的互联网公司、淘品牌,系统能力不如传统企业,但是可以从传统企业那里抢夺大量用户,靠的就是用户体验。
在体量差异这么大的情况下,用户体验能成为核心竞争力;同维度竞争的时候,用户体验更是最核心的竞争力。
从这节课开始,我们要连续用5节的课程讲用户体验。
我给腾讯起的外号是“拜用户体验神教”,每个人都像念咒一样每天念用户体验。
你在腾讯每次想推动事情前进,想拒绝需求,都得提用户体验。
用户体验到底是什么?不是一句“好用”或“不好用”能说得清的,我们要拆得很细。
用户体验的五层要素我推荐一本书叫《用户体验要素》,一本讲网站设计的书。
我把它的框架,加了一点自己的理解。
《用户体验要素》这本书里提到:“用户体验的要素,来自5个层次的层层选择与叠加建设。
”这五层分别是:•感知层;•角色框架层;•资源结构层;•能力圈范围层;•战略存在层。
最核心的战略存在层,就是着手做任何一个产品前,必须明确地定义这两个问题,你需要把它们贴在墙上,保证项目组的每个人都清楚,都认同:1. 我们要通过这个产品得到什么?2. 我们的用户要通过这个产品得到什么,他们为什么会依赖我们?得到我们各自需要的东西,我们才能继续做下去。
你对自己的存在战略设计是什么?你能存在,不是因为你厉害,而是别人需要你,别人能持续依赖你。
真正厉害的人,能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
我前两天又把毛泽东的《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读了一遍,从这篇文章中,你可以看到什么是战略能力。
战略能力,讲未来,更讲现在;讲长远的愿景,更讲谁需要红色政权,谁需要持续依赖红色政权。
有人需要才是红色政权的存在条件,也是它的发展基础和战略。
战略层的外延是第二层——能力圈层。
能力圈要确定:1.我们要做到哪些事,具体要提供什么样的确定性。
2.我们不做哪些事,对这些事坚决不碰。
35岁的毛泽东对范围层的定义是:农村包围城市。
能力圈的建设是:要在三不管地带建立根据地,要建立自己的武装军队。
能力圈是变化的。
如果有清晰的战略,能力圈就会朝着战略的方向变化、拓展;如果没有清晰的战略,能力圈的变化就是偶发和随机的。
能力圈的外是第三层——资源结构层。
毛泽东一句话定义了“资源”,就是“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
建设资源固然和能力有关,但更与战略相关。
就好像《西游记》里唐僧取经一路过关,靠孙悟空上天入地搬神仙帮忙。
孙悟空能上九重天,敲神仙的门,固然是孙悟空的能力;但所有的神仙肯出手相助,是为了西游的战略——唐僧取经。
并且,孙悟空的加入,本身也是唐僧为了实现取经战略必须扩充的能力圈。
资源结构层外是第四层——角色框架层。
用于网站是框架,用于人世间是角色。
框架就是框定每个页面需要有多少元素,它们的链接关系、调用规则分别是什么。
你打开任何一个网页,你在感知层感知到的一切内容、功能,都是在这个框架内被框定的。
你和一个空姐在飞机上说话,或者和一个银行职员在银行里说话,她的反馈方式很大程度是她的角色框定的。
角色框架层外就是第五层,也就是最表层的感知层。
我们都很明白感知层,颜色、声音、嗅觉……感知层当然很重要,就好像俊男美女,修饰得体的人永远容易赢得第一好感一样。
但是,如果一个设计得非常精美的网站上,找不到你要的内容,无法实现你的目标。
你要解决的问题,反而在页面设计非常简陋,而且打开速度很慢的网站上搞定了。
你会觉得哪个网站的用户体验更好一些呢?百度和Google之争五层要素讲了一遍,我举一个咱们经常使用的产品当案例——搜索,把这五层要素再讲一次。
说到搜索,你一定非常了解百度,也有的人用Google,还有的用户用过一个古老的霸主——Yahoo。
IT一般都用蓝色调,Yahoo的主色调是紫色。
如果有一个场景,用户指着Yahoo搜索的紫色按钮,说:“不好用”。
他到底在说什么?“不好用”的体验到底是什么意思?•他是说感知层的问题吗?是他不喜欢紫色?•还是他觉得按钮的形状不好看,或者尺寸太大了,还是按钮位置不合适?•还是框架层的问题,他要的搜索结果没有按照他希望的方式陈列?你在百度上搜“顺丰快递”,搜索结果页的第一条就是顺丰单号查询框,之下依次是顺丰官网、百度贴吧的信息等。
百度框架的意义就是能让用户在第二个动作得到他要的信息,绝不让用户多点一层。
百度能出这样的搜索结果,是因为它的爬虫以毫秒为单位,在抓取各个网站的动态信息。
它不但持续积累资源,而且还不断优化自己的资源处理能力。
Google还在中国开展业务的时候,百度做了Google没有做的动作,自己着手建设内容资源,做了百度贴吧和百度知道。
百度贴吧上线的时间是2003年,那时整个中国互联网上的内容都不多。
Google的算法当然比百度好,但即使Google抓遍了所有中国网站,也没有足够的内容资源。
所以,当时的中国互联网搜索引擎的竞争还是资源量的竞争。
百度从2003年开始做百度贴吧,2005年做百度知道,做了大量资源建设的工作。
而以Google的清高和耿直,不会做这样的事。
当有用户有需求的时候,Google还会为百度导流量,给对手送弹药。
为什么移动场景的搜索竞争百度会输呢?因为在移动场景下,微信干了当年和百度一样的事。
微信用公众号的方式,自己培育内容资源。
现在你在百度上搜微信公众号的内容,几乎是搜不到的。
最新的内容都在微信里了,百度进入移动场景,却没有新内容可供搜索,这是在资源层出了问题。
这也是今日头条为什么必须花大力气建设内容的原因,这是资源层的比拼。
资源层再往下是能力圈。
百度当然建设了符合中国市场特色的能力圈,而Google没有。
就中国市场而言,论能力圈,百度赢;论资源层,百度赢。
所以,你不能说Google退出了中国之后,才给了百度发展的机会。
当然如果Google没有退出,两家竞争,那么百度肯定会比今天更健康。
Yahoo为什么输给Google为什么前面提了一下Yahoo呢?百度贴吧之父俞军给我讲了个故事。
2004年,一批华尔街精英做了搜索引擎的对比评测,评测结果是Yahoo最好。
但奇怪的是,评测完之后,大家平时还是都用Google。
为什么大家心口不一?俞军发现,这批华尔街精英的测试方法是选了十几个关键词,在Google、Yahoo 等六七个搜索引擎中搜索,打印出所有搜索结果页放在一起对比。
每人拿一把硬币,认为哪个搜索结果页更好就投一个硬币,最后Yahoo获胜。
为什么Yahoo会胜出?因为当时Yahoo使用的后台搜索引擎也是Google 的,但Yahoo对一些热门关键词做了人工优化,它的搜索结果不是跟Google一样,就是优于Google。
但是在界面呈现上,Yahoo显示的分辨率很大,banner广告很大,设计很宽松,只看到一两条结果。
而浏览Google的搜索结果页,第一屏能多看几十条结果。
那些金融精英在工作中还是希望能看到更多内容,虽然Yahoo的内容更好,但宁可一下子多看三四十条。
在资源一致的情况下,Yahoo在表层的框架层就输了。
三个搜索引擎,感知层差别不大,用户体验的差别其实是分别在框架层、资源层和能力圈层。
所以,当一个用户向你抱怨,用户体验不够好,他到底指向的是哪个层的问题?比如一个电商的App,用户说不好用,是前端交互流程的问题,还是供应链的问题,还是他根本就不是你定位的用户?看人的五层要素做产品如此,看人也是一样。
开篇结婚教练的案例里讲到:最表层,你接触的都是一个人的仪表谈吐。
接着你会发现,一个人的仪表、谈吐、交互方式与他的角色非常相关。
如果是浅层关系,了解一个人的角色就够了。
但如果你希望与一个人建立的是深度关系、长期关系、战略关系,那么你需要更深地了解一个人角色之内的另外三层:•他的内心是什么?什么是他想要的存在感?•他为了自己的存在感,一直在怎样积蓄、打造他的能力圈?•他在怎样积累和建设自己的资源,才会拥有今天的角色?所以,谈恋爱、看人和买产品是一样的,关注的是最表层的用户体验。
结婚和股权投资类似,最内的三层更为关键:一个人对自己存在的自我设定、能力圈建设、资源建设。
所以,我们历数伟人,孙中山、乔布斯等等,你真实地跟他打交道,会发现他们问题太大了。
但是他们自我的存在战略,是绝对的、伟大的、独一无二的。
当你被一个人感知层的瑕疵折磨,为此怀疑、痛苦的时候,你有没有认真去评估,他天赐一般无可替代的战略存在价值呢?以及你爱不爱他这一点?这就是对一个人做判断时的芝麻与西瓜。
当然,我有一个完全相反的例子。
著名女作家三毛的丈夫荷西对三毛说自己的存在战略:“我没什么追求,不可能有个大房子,我就想有个小公寓,有个你这样的太太,下班给我煮饭。
”很多女人一听这个男人这么没追求,可能瞬间就放弃了,再帅也不嫁。
但是三毛在这句话中,听到了荷西的未来规划,听到了自己在这段关系中的存在感,听到了荷西对她的接纳与依赖,这就是他们婚姻或者关系的基础。
你说他们在之后相处中,感知层、框架层、资源层有没有冲突?当然有,他们来自不同国家,会有沟通、文化的隔阂,生活资源的不满足。
但是他们这段关系里的基础始终存在,就是彼此的存在感,互相认定与依赖。
本讲小结没有完美的产品,也没有完美的关系。
做一个产品,就是我要做一个东西,让它成为某些人生活中、工作中可以确定性依赖的存在。
看一个人,则是我知道对方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存在,我是不是认同他想要的存在感。
并且站在这个人的立场,接纳这个人的瑕疵,帮助他,成就他。
乔布斯说自己要成为伟人,荷西说他没什么追求,你是不是认同他要的存在感?回顾一下,本节课,密度有点大,概念词有五个:战略存在、能力圈、资源结构、角色框架和感知层。
课后作业1. 一个产品的体验有五层,你能不能说一下,你现在正在做的产品,最核心建设的,或者你觉得做得最优秀的是哪一层?2. 你有没有处在一段深度关系中,你知道对方自我存在的设定是什么吗?你们这段关系的基础是什么?你可以在留言区分享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