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课程设计作者姓名学号指导教师所在院系专业班级目录第一章绪论 (2)第1.1节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概论 (2)第1.2节继电保护的构成与分类 (3)第二章数据分析 (3)第2.1节数据的分析和整理 (3)第2.2节继电保护的作用 (4)第2.3节计算系统中个原元件主要参数 (4)第2.4节节元件参数一览表 (5)第2.5节输电线路PT和CT的选择 (10)第三章短路电流计算 (11)第3.1节短路计算的目的规定和步骤 (11)第3.2节运行方式的确定 (11)第3.3节短路电流周期计算 (12)第四章电力网电流保护整定和灵敏度检验 (23)第4.1节对继电保护装置的基本要求 (23)第4.2节电流保护整定计算 (24)第五章电力网相间距离保护整定计算与灵敏度检验 (29)第5.1节继电保护的基本要求 (29)第5.2节距离保护整定计算 (30)第六章电力网零序继电保护整定计算 (35)第6.1节概述 (35)第6.2节零序电流保护整定计算 (36)第6.3节零序接地距离保护 (38)第七章高频保护的整定 (40)第八章自动重合闸装置的配置 (43)第7.1节自动重合闸的作用和要求 (43)第7.2节自动重合闸的配置 (43)附录 (44)参考文献 (48)第一章绪论第1.1节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概论从科学技术的角度,电力系统继电保护隶属于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领域;从工业生产的角度,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是电力工业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担负着保障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重要职责。
继电保护包括继电保护技术和继电保护装置。
继电保护技术是一个完整的电力技术理论体系。
它主要由电力系统故障分析、继电保护原理及实现、继电保护配置设计与继电保护运行及维护等技术构成。
1.1.1 继电保护的基本概念电力是当今世界使用最为广泛、地位最为重要的能源,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对国民经济、人民生活乃至社会稳定都有着极为重大的影响。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课程设计大全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是电力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起着保护电力设备、保障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作用。
通过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的研究和设计,可以更好地理解电力系统的工作原理,提高继电保护的可靠性和灵活性。
本文将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课程设计进行全面的介绍,包括课程设计的目的、内容、方法和实施步骤。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课程设计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全面了解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掌握继电保护的设计方法和实施步骤,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程设计,学生将深入了解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培养对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课程设计的内容1.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概念和原理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概念、分类和基本原理,包括过流保护、欠频保护、过电压保护等。
2. 继电保护设备的选用和配置继电保护设备的功能和性能要求,如何选择合适的继电保护设备,以及如何配置继电保护设备。
3. 继电保护系统的设计方法继电保护系统的设计步骤和方法,包括对电力系统的分析、保护方案的选择和参数设置等。
4. 继电保护系统的实施与维护继电保护系统的实施步骤、调试方法和维护要点,以及继电保护系统的故障排除和改进方法。
三、课程设计的方法1. 理论学习通过课堂讲授、教科书学习和参考文献阅读等方式,让学生掌握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参与继电保护设备的调试和实验操作,加强学生对继电保护设备的理解和掌握。
3. 课程论文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课程设计论文的撰写,包括电力系统的继电保护方案设计、继电保护设备的参数设置和继电保护系统的实施方案等。
四、课程设计的实施步骤1. 教师讲解教师首先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进行讲解,向学生介绍继电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 学生学习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和自主学习,掌握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相关知识,理解继电保护设备的选用和配置原则。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电力系统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其稳定运行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电力系统中存在着各种故障和异常情况,这些情况可能会导致系统的瘫痪,给社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因此,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是电力工程师们一直追求的目标。
而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就是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手段之一。
继电保护系统是一种用于检测电力系统中故障和异常情况的自动保护系统。
其主要功能是在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时,及时切断故障部分,保护系统其他部分的安全运行。
因此,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是电力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将介绍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的相关内容,包括课程设计的目的、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
二、课程设计目的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设计方法和实际应用技术。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应该能够:1.理解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和分类方法;2.掌握常见的继电保护装置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3.了解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实际应用技术和发展趋势。
三、课程设计内容1.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和分类方法本部分主要介绍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和分类方法。
包括故障检测原理、保护装置分类、保护装置的功能和特点等方面。
2.常见的继电保护装置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本部分主要介绍常见的继电保护装置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
包括过流保护、地面保护、差动保护、距离保护等方面。
3.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实际应用技术和发展趋势本部分主要介绍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实际应用技术和发展趋势。
包括数字化保护、智能保护等方面。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的教学方法主要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
在理论教学中,采用讲解和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了解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和分类方法。
在实践教学中,采用实验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掌握常见的继电保护装置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
五、评价方式本课程的评价方式主要包括考试和实验报告两部分。
供电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

供电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1. 介绍本课程设计旨在加深对于供电系统继电保护的理解和掌握,通过实际继电保护方案设计和仿真测试,提高电力系统工程师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实际工作应用能力。
2. 设计思路本课程设计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 继电保护定制方案设计 - 继电保护仿真测试 - 继电保护应用实例2.1 继电保护定制方案设计通过了解不同的电力系统负载特性、供电系统拓扑结构和电力系统电源接入模式,结合各类电力设备本身的特性和操作要求,设计出合适的、可操作的继电保护方案。
2.2 继电保护仿真测试通过各类电力仿真软件,对设计的继电保护方案进行仿真测试,验证其可行性和稳定性,提高方案的设计质量和操作效果。
2.3 继电保护应用实例通过实际的电力系统应用实例,展示继电保护方案的应用和优势,同时总结出可供实际工作应用的继电保护方案和应用经验。
3. 设计步骤3.1 继电保护方案设计根据电力系统的实际需求,初步设计出继电保护方案,并结合各类电力设备本身的特性和操作要求,进行多方面的优化和完善,最终得到可操作性较高的继电保护方案,并分配各类继电保护设备的参数和接线。
3.2 继电保护仿真测试通过各类电力仿真软件(如Matlab、PSCAD等),对设计的继电保护方案进行仿真测试、优化和验证,辅助提高继电保护方案的可行性和稳定性,并进行详细的仿真数据分析和模型优化。
3.3 继电保护应用实例通过多组实际电力系统的应用实例,展示继电保护方案的应用,总结出可供实际工作应用的继电保护方案和应用经验,并提供实际工作中的继电保护操作建议和应急措施。
4. 课程结构本课程设计主要包括以下部分内容: 1. 继电保护基础概念介绍 2. 继电保护定制方案设计 3. 继电保护仿真测试 4. 继电保护应用实例 5. 继电保护工程实践技能训练 6. 继电保护总结与反思5.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实践,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 - 掌握供电系统继电保护的基础概念和工作原理。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随着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电网规模不断扩大,电力设备的复杂程度也越来越高。
在这种情况下,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变得越来越重要。
而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作为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愈发凸显。
因此,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的意义也变得非常重要。
二、课程设计目标本课程设计的目标是,通过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常见故障的诊断处理方法、典型继电保护方案的设计及其实现方法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的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能力。
三、课程设计内容1.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通过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基本概念、组成结构、工作原理及其分类等方面的知识。
2. 常见故障的诊断处理方法通过对电力系统常见故障的诊断处理方法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电力系统中常见的故障类型、故障的诊断方法及其处理方法等方面的知识。
3. 典型继电保护方案的设计及其实现方法通过对典型继电保护方案的设计及其实现方法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电力系统中常用的继电保护方案、继电保护方案的设计方法及其实现方法等方面的知识。
4. 继电保护设备的调试及其应用实例通过对继电保护设备的调试及其应用实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继电保护设备的调试方法、应用实例及其实现方法等方面的知识。
四、课程设计方法本课程设计采用理论讲授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在理论讲授方面,采用教师讲授、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进行;在实践操作方面,采用实验操作、仿真实践等方式进行。
五、课程设计评价课程设计的评价主要分为两个方面: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
学生评价主要从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学习兴趣、学习体验等方面进行评价;教师评价主要从教学效果、教学方法、教学态度等方面进行评价。
六、课程设计总结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其对于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能力,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水平。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上册课程设计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上册课程设计一、设计题目设计一台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装置,要求满足以下条件:1.适用于220kV输电系统线路保护;2.对单侧故障敏感;3.能够实现差动保护;4.能够实现过流保护;5.能够实现零序保护;6.能够进行保护复位或手动切除;7.能够实现保护数据存储与发送;8.能够进行调试与监测。
二、设计思路1. 设计原理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装置是电力系统的一项重要设备,主要用于发现和清除系统异常,保障系统稳定运行。
在设计时需要考虑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精度和安全性等因素,对于线路保护,需要考虑电缆或输电线路的特性、故障类型与电流特性进行分析,对于差动保护需要考虑接线方式、运行条件、稳定性等因素。
本次设计涉及到差动保护、过流保护和零序保护。
差动保护采用基于主变压器相电流变化原理的差动保护方法,可以实现对单侧故障的敏感性,即只对出现故障的一侧进行保护信号响应。
过流保护和零序保护采用基于电路瞬时功率的计算方法,可以实现对电流偏离正常值的判断和响应。
2. 设计方案本次设计基于DSP(数字信号处理)芯片技术,采用C语言进行编程实现。
具体方案如下:1.采集线路电流信号,进行信号放大、滤波、折半处理和AD(模数转换)转换,得到数字电流信号;2.对数字电流信号进行计算,得到差动保护信号,过流保护信号和零序保护信号,并对信号进行比较,确定保护信号输出;3.对输出信号进行处理,包括保护切除、保护复位、数据存储、数据发送等。
三、设计实现1. 硬件实现本次设计采用TMS320F2809芯片作为主控制单元,基于PROTEUS仿真软件设计电路原理图和PCB电路板,使用IAR系统调试工具进行硬件调试。
具体器件如下:•TMS320F2809芯片 1块•电流互感器 1个•运算放大器 5个•滤波器 3个•线性逐段数模转换器 1个•串口通信器件 1个•其他辅助元器件2. 软件实现本次设计中,采用C语言进行软件编程,实现了以下功能:1.ADC采样模块;2.数字信号处理模块;3.过流保护、零序保护和差动保护模块;4.保护输出控制模块;5.参数调整模块;6.数据存储和发送模块;7.监控和告警模块。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1设计原始资料1.1具体题目如下图所示网络,系统参数为:115/Eϕ=,1=15G X Ω,23==11G G X X Ω,12==61km L L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km,3=41km L ,-=51km,B C L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31km,C D L - =21km,D E L 线路阻抗0.4Ω/km ,1=0.8re K ,0.85II IIIrel rel K K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B-C.max -.max -.max =311A, =211A, =151A, =1.5C D D E ss I I I K ,=1.85re K ,试对线路L1、L2、L3进行距离保护的设计。
AB图1 线路接线图1.2完成内容我们要完成的内容是实现对线路的距离保护,而在本题中我们要完成线路L1保护和保护3保护2相关的距离保护。
距离保护是利用短路时电压、电流同时变化的特征,测量电压与电流的比值,反应故障点到保护安装处的距离而工作的保护。
2分析课题设计内容2.1设计规程根据继电保护在电力系统中所担负的任务,一般情况下,对动作于跳闸的继电保护在技术上应满足四个基本要求:选择性、速动性、灵敏性、可靠性。
这几“性”之间,紧密联系,既矛盾又统一,按照电力系统运行的具体情况配置、配合、整定。
2.2保护配置2.2.1主保护配置距离保护Ⅰ段和距离保护Ⅱ段构成距离保护的主保护。
(1) 距离保护的Ⅰ段ABC图2.1 距离保护网络接线图瞬时动作,Ⅰt 是保护本身的固有动作时间。
保护1的整定值应满足:Ιset1AB Z <Z 考虑到阻抗继电器和电流、电压互感器的误差,引入可靠系数Ιrel K (一般取0.8-0.85),一般第I 段保护范围为本线路AB 长度的80%-85%,即A B Ιrel Ι1set Z K Z =⋅同理,保护2的I 段整定值为:BC Ιrel Ι2set Z K Z =⋅(2) 距离Ⅱ段与相邻线路距离保护I 段相配合。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

(3)对瞬时动作的保护或瞬时段保护,其整定值应保证在被保护元件发生外部故障时,继保装置可靠且不动作,但单元或线路变压器组的情冰况除外。
标么值计算法
标么值就是相对值算法,用新选单位进行某物理量的衡量,衡量的值称标么值。
有名值计算法
每个电气参数的单位是有名的,而不是相对值。在比较简单的网络中计算短路电流也常常采用此方法,在使用此方法计算短路电流时,应特别注意的是:必须将各电压等级的电气参数都归算到同一电压等级上来。
动作时限为t1III=t3III+△t=1+2△t=2s
灵敏度校验
作近后备时,按本线路AC末端的最小两相短路电流IKBMIN(2)来校验,即
Ksen=IKBMIN(2)/Iop1III=0.964/0.4871=1.9>1.5
作远后备时,按相邻线路CB末端的最小两相短路电流IKCMIN(2)来校验,
1.2、基准值确定
基准功率:SB=100MV·A
基准电压:VB=115V
基准电流:IB=SB/1.732 VB=100×103/1.732×115=0.502KA
基准电抗:ZB=VB/1.732 IB=115×103/1.732×502=132.25Ω。
1.3、电机参数的计算
动作时限为t5Ⅱ=t3I+△t=△t=0.5s
灵敏度校验
本线路AC末端的最小两相短路电流IKBMIN(2)=0.946KA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是电力系统专业学生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旨在培养学生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
下面将从课程的目标、内容和参考教材三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课程目标1. 理解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分类;2. 掌握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各种保护方式和保护装置的基本原理和运行特点;3. 学会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设计方法和计算模型,能够进行常规保护方案的设计;4. 具备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故障分析和故障处理的能力;5.了解当前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发展趋势和新技术。
二、课程内容1.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概述a. 继电保护的定义和基本原理b. 继电保护的分类和发展历程2.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装置a. 出线保护装置b. 过流保护装置c. 距离保护装置d. 差动保护装置e. 频率保护装置f. 转子开路保护装置g. 母线保护装置3.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设计方法a. 保护原则和设计准则b. 选用保护装置的依据和方法c. 保护的设置和参数的选择4. 继电保护的特殊问题a. 自动重新合闸保护b. 同期重切保护c. 同期选址抗饱和保护d. 光纤继电保护及其应用5. 继电保护设备的试验与调整a. 保护设备的试验方法b. 保护设备的调整和校验6.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实例和案例分析三、参考教材1.《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该书包含了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基础知识,包括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等内容,适合作为该课程的主要教材。
2.《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中国电力出版社):该书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各种保护方式和保护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结合实例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继电保护的设计和应用。
3.《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机械工程出版社):该教材从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概念到保护装置的详细原理,系统地介绍了继电保护的相关知识,且配有大量的案例分析,适合作为该课程的参考教材。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

双电源网络线路继电保护设计一、原始资料某双电源网络如图所示:EAa) 线路AB (A 侧)和BC 的最大负荷电流分别为120安和100安;负荷的自起动系数为1.8。
b) 可靠系数1 1.25rel K =,2 1.15rel K =,3 1.2rel K =, 1.15rel K =(躲开最大振荡电流时采用),返回系数0.85re K =。
c) A 电源的.min 15s X =欧,.max 20s X =欧,B 电源的.min 20s X =欧,.max 25s X =欧;其它参数如图中所示。
试设计线路AB (A 侧)的三段式电流保护。
二、设计任务a) 线路AB (A 侧)继电保护的规划配置;b) CT 变比的选择;c) 短路电流计算和继电保护的整定计算;d) 用autocad 或visio 软件绘制线路继电保护原理图。
三、设计成品a) 编写设计报告书(包括短路电流计算和继电保护的整定计算);b) 用autocad 或visio 软件绘制线路继电保护原理图。
总体要求:根据设计指导教师的要求,参加设计指导课,独立完成各项设计任务,设计成果包括设计报告书和图纸,完成后上交给指导教师。
通过课程设计,掌握电力系统中电流保护、距离保护、纵联差动保护、变压器保护等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法。
主要参考书:《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张明君主编,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第三版), 张保会、尹项根主编,中国电力出版社,1996《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第三版), 贺家李主编,中国电力出版社,1996《计算机继电保护原理与技术》,陈德树主编,中国电力出版社,1992《电力系统继电保护》,陈生贵主编,重庆大学出版社,2004《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设计原理》,吕继绍主编,电力工业出版社,1990。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课程设计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课程设计摘要本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学生独立完成的方式,深入学习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和技术知识,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课程设计目标本课程设计的主要目标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掌握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和技术知识;2.熟悉电力系统保护技术的应用;3.学会使用继电保护装置进行电力系统保护;4.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课程设计内容1.了解电力系统的组成和运行原理;2.熟悉电力系统中的各种故障类型及其特征;3.学习电力系统保护的基本原理;4.掌握继电保护的分类和常用装置的组成;5.了解继电保护的应用场合和实际应用经验;6.进行继电保护原则设计实践。
课程设计步骤1. 了解电力系统首先,学生需要了解电力系统的组成和运行原理,包括发电机、变压器、高压输电线路、配电变压器、配电线路等。
学生需要熟悉电力系统中各种故障类型及其特征,例如短路故障、接地故障、过电压故障等。
2. 学习电力系统保护的基本原理学生需要学习电力系统保护的基本原理,包括电流保护、电压保护、差动保护等。
学生需要明确不同类型故障时应采取何种保护措施。
3. 掌握继电保护的分类和常用装置的组成学生需要了解继电保护的分类和常用装置的组成,例如潮流保护、跳闸保护、过流保护、接地保护等,以及继电保护装置的构成和工作原理。
4. 了解继电保护的应用场合和实际应用经验学生需要了解继电保护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场合和实际应用经验,包括保护的灵敏度、选择性、速度等方面。
5. 进行继电保护原则设计实践学生需要根据所学知识进行一次继电保护原则设计实践。
学生需要选择一种电力系统故障类型,并设计继电保护方案。
设计方案需要考虑保护的灵敏度、选择性、速度等因素,并给出设计理由和设计流程。
课程设计评估学生的课程设计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评估:1.设计报告:学生需要提交继电保护原则设计报告,报告应包括设计方案和设计理由等内容;2.课程表现:学生的上课表现和课堂提问情况将作为评估因素之一;3.经验总结:学生需要在设计报告中对该次课程设计的学习经验进行总结和反思。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参考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参考1. 引言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是保障电力系统运行平安稳定的重要局部。
本文档旨在为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提供参考。
在本文档中,我们将介绍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根本概念、原理和设计方法,并提供一些例如,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2.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根本概念2.1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定义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是指通过电力系统中的各种继电保护装置,对电力系统进行故障检测、故障定位和故障隔离。
其目的是保护电力设备的平安运行,防止故障扩大,保障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根本原理是依靠测量电力系统中的电流、电压和其他相关参数,判断电力系统是否存在故障,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设计需要考虑故障类型、故障发生位置、保护装置的选择和配置等因素。
2.3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分类根据保护对象的不同,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可以分为发电机保护、变压器保护、线路保护和母线保护等不同类型。
每种保护都有其特定的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
3.1 选择适宜的继电保护装置在进行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设计时,需要根据保护对象的特点和要求,选择适合的继电保护装置。
常用的继电保护装置有熔断器、断路器、过流保护装置、差动保护装置等。
3.2 设置合理的保护参数在继电保护装置配置中,需要设置合理的保护参数,以确保在故障发生时能够及时检测到故障,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保护参数的设置需要考虑电力系统的负荷特点、故障类型和保护装置的特性等因素。
3.3 设计可靠的通讯系统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设计中,通讯系统的设计很重要。
通讯系统可以传输保护装置与电力系统其他设备之间的测量数据和控制信号,确保保护装置的正常工作。
通讯系统的设计需要考虑通讯介质、通讯协议和网络拓扑等因素。
4.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案例分析4.1 发电机保护设计案例本案例以某发电厂的一台发电机为对象,介绍了发电机保护的设计方法。
案例包括保护装置的选择、保护参数设置和通讯系统设计等内容。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任务书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任务书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是电力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它的作用是在电力系统出现故障时,对其进行保护并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
因此,在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的学习中,需要进行相关的课程设计任务,以加深学生对该领域的理解和掌握。
一、任务背景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本质就是一种电子保护装置,其作用是及时监测电力系统的异常情况,并根据不同的故障现象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以防止系统出现进一步的损失。
该技术应用极其广泛,涉及到建筑、交通、能源等领域,因此,对于电气工程、自动化等专业的学生来说,学习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系统设计任务显得尤为重要。
二、任务目标1. 理解电力系统的整体结构和相关知识在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任务中,需要对电力系统的整体结构和相关知识进行全面的理解。
包括电力系统的各个部分及其具体功能,电力设备的组成和工作原理等,从而为后续操作做好充分的准备。
2. 掌握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了解电力系统的整体结构和相关知识之后,需要深入了解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
掌握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包括电流保护、过电流保护、保护的类型和特点等。
同时,要熟悉各种继电器的性能和特点、继电保护的运作流程及相关控制技术,以便在后续操作中提供指导。
3. 选择合适的继电保护方案并设计系统在了解继电保护的基本知识后,需要根据学习成果和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继电保护方案并进行设计。
这涉及到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如电路设计、控制系统设计等,需要进行综合考虑并做出合理的安排。
4. 在实际操作中发掘问题并进行解决在课程设计任务中,有可能会遇到各种问题,如系统参数计算出现偏差、电力设备未能正常工作等等,而这些问题可能会影响到整个课程设计任务的进行。
因此,需要在实际操作中发掘问题,加强交流和沟通,并及时解决问题,确保任务顺利完成。
三、任务内容1. 基本原理和知识的学习对电力系统的整体结构和相关知识进行全面的了解和学习,以掌握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
继电保护课程设计

一、教学内容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
1.教材章节:第五章继电保护原理
- 5.1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
- 5.2常用继电器的结构与原理
- 5.3主保护与后备保护的配置原则
- 5.4继电保护的整定计算
2.内容列举:
-(1)了解继电保护在电力系统中的作用及重要性;
-(2)掌握常用继电器(如电流继电器、电压继电器、时间继电器等)的结构、原理及应用;
-(3)学习主保护与后备保护的配置原则,理解其作用和相互关系;
-(4)学习继电保护的整定计算方法,掌握如何确定继电保护的参数;
-(5)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加深对继电保护原理及应用的了解。
2、教学内容
-(6)学习微机继电保护的原理、构成及优势;
-(7)探讨不同类型的电力系统故障(如短路、过载、接地故障等)对继电保护的影响;
-(24)通过模拟电力系统故障,进行保护装置的动作特性测试,分析测试结果,优化保护参数;
-(25)总结课程设计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8)通过实验操作,观察继电保护的动作过程,分析动作特性;
-(9)掌握继电保护装置的调试、检验及维护方法;
-(10)结合实际电力系统案例,设计简单的继电保护系统,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教学内容
-(11)深入了解电力系统故障分析的基本方法,包括对称分量法及序网分析方法;
-(12)探讨继电保护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作用,理解与SCADA、智能电网等现代技术的融合;
-(20)通过课程总结和反思,评价自身在继电保护知识掌握、实践操作和问题解决能力方面的提升,为后续学习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5、教学内容
课程设计报告书---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报告书---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目录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 (1)一、题目要求 (1)二、设计方案 (6)三、短路点短路电流计算 (11)四、整定计算 (13)五、继电器选型 (20)六、总结 (22)参考文献 (23)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一、题目要求1.目的任务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是一个实践教学环节,也是学生接受专业训练的重要环节,是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一次培养训练和检验。
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并利用所学知识解决设计中的一些基本问题,培养和提高学生设计、计算,识图、绘图,以及查阅、使用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
本次课程设计主要以中型企业变电所主变压器及相邻线路为对象,主要完成继电保护概述、主变压器及线路继电保护方案确定、短路电流计算、继电保护装置整定计算、绘保护配置图等设计和计算任务。
为以后深入学习相关专业课、进行毕业设计和从事实际工作奠定基础。
2.设计内容2.1主要内容(1)熟悉设计任务书,相关设计规程,分析原始资料,借阅参考资料。
(2)继电保护概述,主变压器继电保护方案确定,线路保护方案的确定。
(3)短路电流计算。
(4)继电保护装置整定计算。
(5)各种保护装置的选择。
2.2原始数据某变电所电气主接线如图1所示,两台变压器均为双绕组、油浸式、强迫风冷、分级绝缘,其参数如下:S N=63MVA;电压为110±8×1.25%/38.5 kV;接线为Y N/d11(Y0/Δ-11);短路电压U k(%)=10.5。
两台变压器同时运行,110kV侧的中性点只有一台接地,若只有一台运行,则运行变压器中性点必须接地。
2.3设计任务图1 主接线图结合系统主接线图,要考虑L1L2两条110kV高压线路既可以并联运行也可以单独运行。
针对某一主变压器及相邻线路的继电保护进行设计,变压器的后备保护(定时限过电流电流)作为线路的远后备保护。
已知条件如下:(1)变压器35kV母线母线单电源辐射形线路L3L4的保护方案拟定为三段式电流保护,保护采用两相星形接线,L5L6馈出线定时限过流保护最大的时限为1.5s,线路L3L4的正常最大负荷电流为450A,(2)L1L2各线路均装设距离保护,试对其相间短路保护I,II,III段进行整定计算,即求各段动作阻抗Z OP I,Z OP II,Z OP III和动作时限t1I、t1II、t1III,并校验其灵敏度,线路L1L2的最大负荷电流为变压器额定电流的2倍,功率因数cosϕ=0.9,各线路每千米阻抗Z1=0.4Ω,阻抗角ϕL=700,电动机自启动系数K SS=1.5,继电器的返回系数Kre=1.2,并设Krel`=0.85, Krel``=0.8, Krel```=1.2,距离III段采用方向阻抗继电器,(3)变压器主保护采用能保护整个变压器的无时限纵差保护,变压器的后备保护作为线路的远后备保护。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电力系统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之一,它为人们提供了安全、可靠的电力供应。
然而,电力系统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故障和事故,如短路、过载、接地故障等,这些故障和事故可能会对电力系统造成严重的损害,甚至可能导致停电。
因此,为了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必须采取一系列的继电保护措施。
本文旨在介绍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的相关内容,包括课程设计的目的、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等。
二、课程设计的目的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基本概念、原理、技术和方法的理解和掌握,使其具备分析和解决电力系统继电保护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包括:1. 熟悉电力系统的基本结构和运行特点,理解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2. 掌握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和技术,了解各种继电保护设备的工作原理和特点;3. 理解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应用和实践,了解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设计和调试方法;4. 具备分析和解决电力系统继电保护问题的能力,能够根据电力系统的特点和继电保护的原理,设计和优化电力系统的继电保护方案。
三、课程设计的内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电力系统的基本结构和运行特点:介绍电力系统的基本结构和运行特点,包括电力系统的组成、运行模式、负荷特性等;2. 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和技术:介绍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包括继电保护的分类、工作原理、特点等;3. 继电保护设备的工作原理和特点:介绍各种继电保护设备的工作原理和特点,包括过流保护、距离保护、差动保护等;4. 继电保护的应用和实践:介绍继电保护的应用和实践,包括继电保护的设计和调试方法、继电保护的故障分析和处理等;5. 继电保护方案的设计和优化:介绍继电保护方案的设计和优化方法,包括根据电力系统的特点和继电保护的原理,设计和优化电力系统的继电保护方案等。
四、教学方法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案例分析、实验、小组讨论等。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是电力系统运行和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技术手段。
在电力系统中,电气设备和线路的安全稳定运行需要继电保护技术的应用,而学习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可以让学生深入了解电力系统的保护原理、保护方法和保护设备等方面的知识。
本文将就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进行探讨。
一、课程背景电力系统属于大型复杂系统,具有分布、多层次、多种类型的特征,其中包括输电线路、变电站、变电设备等,这些设备都需要有一定的继电保护机制。
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和可靠性需要继电保护技术的应用,因此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是电力工程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课程目标1. 着重介绍电力系统故障及故障类型,传统保护与微机保护技术等基础知识,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继电保护技术的实质和细节。
2. 让学生了解电力系统中故障监测技术,保护技术的系统set 置等方面的知识,以及高压线路的绝缘与弧光特性,接地故障产生机理等。
3. 学习各种保护设备的原理、构造、实现及功能、其保护对象和保护类型,以及设备的特殊保护等相关知识,为了达到监控实时状态及预防故障问题的目的。
4. 了解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技术与智能化控制技术等,将继电保护技术和这两种技术相结合,形成一套完整的电力系统保护及控制方案。
三、课程模块1. 电力系统故障及故障类型2. 继电保护技术的实质和细节3. 电力系统中故障监测技术和保护技术的系统set 置4. 保护设备的构造和实现5. 保护设备的保护对象和保护类型6. 设备的特殊保护7. 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技术与智能化控制技术四、课程教学方法1. 讲授理论知识,主要采用课件和讲解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对理论知识有更好的理解和掌握。
2. 实践环节,安排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论文等实践性课程,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当中,掌握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群体讨论,通过小组讨论、学生演讲、案例探讨等方式,让学生在融合互动的过程中,激发思维和创新精神。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这部分应该包括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概述,介绍它的定义、作用以及在电力系统中的重要性。
同时,还可以提及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和常见的继电保护装置。
本课程设计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在电力系统继电保护领域具备一定的知识和能力。
学生在完成《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后将能够达到以下目标和能力:掌握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理解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和工作原理;熟悉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设备和技术;能够设计和选择合适的继电保护方案;具备继电保护实施和调试的能力;能够分析和解决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中的常见问题。
通过完成本课程设计,学生将能够全面了解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并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应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
本课程旨在教授学生关于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以便他们能够在实际工程中设计和应用继电保护方案。
以下是该课程的具体内容和研究重点:继电保护的基本知识:介绍继电保护的定义、作用和原理,以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重要性。
不同类型继电保护装置的原理和应用:讲解各种常见继电保护装置的工作原理、特点和应用场景,如过流保护、差动保护、距离保护等。
继电保护方案的设计流程和方法:介绍继电保护方案的设计流程,包括对电力系统进行故障分析、选择适当的继电保护装置、进行保护装置的配置和参数设置等。
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和进行实践操作,帮助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的电力系统中,提高他们的继电保护设计能力。
以上是《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和研究重点,通过本课程的研究,学生将能够掌握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具备设计和应用继电保护方案的能力。
以上是《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和学习重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具备设计和应用继电保护方案的能力。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

目录前言 (2)1.设计原始资料 (3)1.1 具体题目...........................................................................................................1.2 完成内容...........................................................................................................2.分析课题设计内容 (3)2.1保护配置............................................................................................................3.保护配合的整定 (4)3.1 线路L1距离保护的整定与校验 (4)3.1.1线路L1距离保护第Ⅰ段整定 (4)3.1.2线路L1距离保护第Ⅱ段整定 (5)3.1.3线路L1距离保护第Ⅲ段整定 (6)3.2 线路L2距离保护的整定与校验 (6)3.2.1线路L2距离保护第Ⅰ段整定 (6)3.2.2线路L2距离保护第Ⅱ段整定 (6)3.2.3线路L2距离保护第Ⅲ段整定 (7)3.3 线路L3距离保护的整定与校验 (8)3.3.1线路L3距离保护第Ⅰ段整定 (8)3.3.2线路L3距离保护第Ⅱ段整定 (8)3.3.3线路L3距离保护第Ⅲ段整定 (9)总结 (11)1设计原始资料1.1具体题目如下图所示网络,系统参数为:E 115/ϕ=,Ω=151G Z ,Ω=102G Z , Ω=103G Z ,12L = L =60km ,km L 403= ,B-C L =50km ,C-D L =30km ,D-E L =20km 线路阻抗为0.4Ω/km ,85.0'=rel K , 8.0''=rel K ,2.1=re K 15.1'''=kB-C.max I =300A 、C-D.max I =200A 、D-E.max I =150A ,5.1=ms KAB试对线路L1、L2、L3进行距离保护的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言《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作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主要课程,主要包括课堂讲学、课程设计等几个主要部分。
在完成了理论的学习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本专业特安排了本次课程设计。
电能是现代社会中最重要、也是最方便的能源。
而发电厂正是把其他形式的能量转换成电能,电能经过变压器和不同电压等级的输电线路输送并被分配给用户,再通过各种用电设备转换成适合用户需要的其他形式的能量。
在输送电能的过程中,电力系统希望线路有比较好的可靠性,因此在电力系统受到外界干扰时,保护线路的各种继电装置应该有比较可靠的、及时的保护动作,从而切断故障点极大限度的降低电力系统供电范围。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就是为达到这个目的而设置的。
本次设计的任务主要包括了六大部分,分别为运行方式的选择、电网各个元件参数及负荷电流计算、短路电流计算、继电保护距离保护的整定计算和校验、继电保护零序电流保护的整定计算和校验、对所选择的保护装置进行综合评价。
其中短路电流的计算和电气设备的选择是本设计的重点。
通过此次线路保护的设计可以巩固我们本学期所学的《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这一课程的理论知识,能提高我们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 所做设计要求(2)发电厂的最大发电容量为(2×25+50)MW,最小发电容量为2×25MW; (3)网络的正常运行方式为发电厂发电容量最大且闭环运行; (4)允许的最大故障切除时间为; |(5)线路AC 、BC 、AB 、CD 的最大负荷电流分别为250、150、230和140A,负荷自起动系数5.1 ss K ;(6)时间阶梯△t =;(7)线路正序电抗每公里为Ω;任务1、k I 计算结果,计算结果用表格列出。
必须说明系统运行方式、短路点与短路类型的决定原则或依据,以及计算时考虑的其他因素。
2、保护方式的选择及整定计算结果要求要求说明选用保护方式的原则,各保护的整定计算条件,并用表格列出整定计算结果。
整定计算时所采用的公式及各种系数的数值也应列出。
2 运行方式的选择运行方式的选择原则¥发电机、变压器运行方式选择的原则(1)一个发电厂有两台机组时,一般应考虑全停方式,一台检修,另一台故障;当有三台以上机组时,则选择其中两台容量较大机组同时停用的方式。
对水电厂,还应根据水库运行方式选择。
(2)一个发电厂、变电站的母线上无论接几台变压器,一般应考虑其中容量最大的一台停用。
变压器中性点接地选择原则(1)发电厂、变电所低压侧有电源的变压器,中性点均要接地。
(2)自耦型和有绝缘要求的其它变压器,其中性点必须接地。
(3)T接于线路上的变压器,以不接地运行为宜。
(4)为防止操作过电压,在操作时应临时将变压器中性点接地,操作完毕后,再断开,这种情况不按接地运行考虑。
线路运行方式选择原则(1)一个发电厂、变电站线线上接有多条线路,一般考虑选择一条线路检修,另一条线路又故障的方式。
(2)双回路一般不考虑同时停用。
流过保护的最大、电小短路电流计算方式的选择(1)相间保护对单侧电源的辐射形网络,流过保护的最大短路电流出现在最大运行方式;而最小短路电流,则出现在最小运行方式。
对于双电源的网络,一般(当取Z1=Z2时)与对侧电源的运行方式无关,可按单侧电源的方法选择。
*对于环状网络中的线路,流过保护的电大短路电流应选取开环运行方式,开环点应选在所整定保护线路的相邻下一线线路上。
而对于电小短路电流,则应选闭环运行方式,同时再合理停用该保护背后的机组、变压器及线路。
(2)零序电流保护对于单侧电源的辐射形网络,流过保护的最大零序短路电流与最小零序电流,其选择方法可参照相间短路中所述,只需注意变压器接地点的变化。
对于双电源的网络及环状网,同样参照相间短路中所述,其重点也是考虑变压器接地点的变化。
选取流过保护的最大负荷电流的原则选取流过保护的最大负荷电流的原则如下:(1)备用电源自动投入引起的增加负荷。
(2)并联运行线路的减少,负荷的转移。
(3)环状网络的开环运行,负荷的转移。
(4)对于双侧电源的线路,当一侧电源突然切除发电机,引起另一侧增加负*荷。
本次设计的具体运行方式的选择电力系统运行方式的变化,直接影响保护的性能。
因此,在对继电保护进行整定计弊之前,首先应该分析运行方式。
这里要着重说明继电保护的最大运行方式是指电网在某种连接情况下通过保护的电流值最大,继电保护的最小运行方式是指电网在某种连接情况下通过保护的电流值最小。
因此,系统的最大运行方式不一定就是保护的最大运行方式;系统的最小运行方式也不一定就是保护的最小运行方式。
现结合本次设计具体说明如下,系统的最大运行方式是所有设备全部投入运行;系统的最小运行方式为发电机G1和G2投入,发电机G3停运。
对保护1而言,其最大运行方式应该是在系统最大运行方式下线路L1回路断开,其他设备全投;保护1的最小运行方式应该是:在系统的最小运行方式下线路L1+L2与L3并联运行。
3 电网各个元件参数计算及负荷电流计算基准值选择基准功率:S B=100MV·A,基准电压:V B=115V。
基准电流:I B=S B/ V B=100×103/×115=;基准电抗:Z B=V B/ I B=115×103/×502=Ω;电压标幺值:E=E(2)=电网各元件等值电抗计算输电线路等值电抗计算(1) 线路L1等值电抗计算》正序以及负序电抗:X L1= X1L1=×50=20ΩX L1*= X L1/ Z B=20/=零序电抗:X L10= X0L1= 3X1L1=3××50=60ΩX L10*= X L10/ Z B=60/=(2) 线路L2等值电抗计算正序以及负序电抗:X L2= X1L2=×40=16ΩX L2*= X L2/ Z B=16/=零序电抗:X L20= X0L2= 3X1L2=3××40=48ΩX L20*= X L20/ Z B=48/=(3) 线路L3等值电抗计算?正序以及负序电抗:X L3= X1L3=×90=36ΩX L3*= X L3/ Z B=36/=零序电抗:X L30= X0L3= 3X1L3=3××90=108ΩX L30*= X L30/ Z B=108/=(4) 线路L4等值电抗计算正序以及负序电抗:X L4= X1L4=×25=10ΩX L4*= X L4/ Z B=10/=零序电抗:X L40= X0L4= 3X1L4=3××25=30ΩX L40*= X L40/ Z B=30/=—变压器等值电抗计算(1) 变压器T1、T2等值电抗计算X T1= X T2=(U K %/100)×(V N 2×103/ S N )≈Ω X T1*= X T2*=X T1/ Z B ==(3) 变压器T4、、T6、等值电抗计算X T4==X T6==(U K %/100)×(V N 2×103/ S N )≈Ω X T6*= X T7* = X T4*= X T5*=发电机等值电抗计算(1)发电机G1、G2电抗标幺值计算X G1* = X G2*=X d1S B / S G1= X d1S B COS φ/ P G1=×100×25=&(2)发电机G3电抗标幺值计算X G3*=X d3S B / S G3= X d3S B COS φ/ P G3=×100×50=最大负荷电流计算(1) B 、C 母线最大负荷电流计算 最大负荷电流计算(拆算到110KV) I fhB ·max = I fhC ·max = P fhBmax V av 2 / U COS φ=20×103/×115×≈;各线路运行方式下流过断路器的最大负荷电流(2) 保护2的最大运行方式:发电机Fl 、P2、F3全投入,断开L3回路;通 过保护2最大负荷电流为A I fh 34179131131max =++=⋅。
保护2的最小运行方式;F3停,线路全部运行。
)(3) 保护4的最大运行方式:Fl 、F 2、F3全投,继开线路L3;通过保护4的最大负荷电流为A I fh 21079131max =+=⋅。
保护4的最小运行方式:F3停,线路全部运行。
(6) 保护6因正常运行时不可能有正向电流通过,要是有正向电流通过,一定是线路发生故障。
为此,在保护3和保护7上只需判别电流(功率)的方向即可,故不用分析保护3和保护6的运行方式。
4短路电流计算电网等效电路图由于短路电流计算是电网继电保护配置设计的基础,因此分别考虑最大运行方式(三台发电机全部投入,系统环网取开网运行)时各线路未端短路的情况,最小运行方下(三台中最小的一台投入,系统按环网计算)时各线路未端短路的情况。
电网等效电路图如图所示图电网等效电路图短路电流计算…d1点发生短路时流过断路1(1) d1点短路最大运行方式下等值图如图短路时最大运行方式下的等值电路图进一步简化后得图简化图X GT=(X G1+X T1)×(X G2+X T2)/(X G1+X T1+X G2+X T2)=X GT3=X G3+X T3=+=X L=X L1+X L2+X L3=++=图正序短路电路图其中:X dT=X GT×X GT3/(X GT+X GT3)=×+=…X ff1=X dT+X L=+=I d1·max*=E/X ff1=≈I d1·max=I d1·max*I B=×≈(2)最小运行方式两相短路正序短路电流X ff1=X d1+X T1+X L=++=X ff1(2)(2)=X ff1I fa(1)(2)=V f(0)/(X ff1+X ff1(2)(2))=V f(0)/2X ff1=2×=I f(2)*=(1)(2)=×=I f(2)=I f(2)*I B=×=(3)最大运行方式两相短路零序短路电流.@图零序短路电路图X TT(0)=X T1(0) /2=X T(0) =×+=+×++=X TL(0) =+×++=X TLB(0) =+×++ =X ff1(0)=X L3(0)+X TLB(0)=+=I ff1(0)*=E(0)/X ff1(0)==I ff1(0)=I ff1(0)*I B=×=d2发生短路时流过断路2;(1)最大运行方式正序短路电流X ff2=X dT+X L3=+=I d2·max*=E/X ff2=≈I d2·max=I d2·max*I B=×≈(2)最小运行方式两相短路正序短路电流X2 =(X L1+X L2)×X L3/( X L1+X L2+ X L3)= X L3/2=X ff2=X d1+X2=+=I f(3)*= E/2X ff1=2×=I f(3)=I f(3)*I B=×=I f(2)*=4X ff1=×4×=%流过断路器1、2、3、4、5和6的短路电流为:I f(2)=I f(2)*I B=×=(3)最大运行方式两相短路零序短路电流,如图示图短路等值电路X BL(0) =X L1(0)×X TB(0)/(X L1(0))+X TB(0))=×+=X TL(0) =(X L4(0)+X T8(0))×X TC(0)/(X L4(0)+X T8(0)+X TC(0))=X LB(0) =(X L2(0)+X BL(0))×X TL(0)/(X L2(0)+X TBL(0)+X TC(0))=X ff2(0) =(X L3(0)+X T(0))×X LB(0)/(X L3(0)+X T(0))+X LB(0))=I ff2(0)*=E(0)/X ff2(0)==[I ff2(0)=I ff2(0)*I B=×=d3发生短路时流过断路2(1)最大运行方式正序短路电流X ff3=X dT+X L=+=I d3·max*=E/X ff3=≈I d3·max=I d3·max*I B=×≈(2)最小运行方式两相短路正序短路电流X ff3=X d1+X T1+X L=++=I f(2)*=2X ff1=×2×=I f(2)=I f(2)*I B=×=-(3)最大运行方式两相短路零序短路电流,如图示图短路等值电路X TL4(0)=(X L4(0) +X T8)×(X L3(0) +X T)/(X L4(0) +X T8+X L3(0) +X T) =+×+/+++=X TL2(0) =(X L2(0)+X TC)×X TB/(X L2(0)+X TC+X TB)=+×++=X BL(0) =X TL4(0)×X TL2(0)/(X TL4(0)+X TL2(0))=×+!=X ff3(0)=X L1(0)+X BL(0)=+=I ff3(0)*=E(0)/X ff3(0)==I ff3(0)=I ff3(0)*I B=×=d4点发生短路时流过断路1(1)最大运行方式正序短路电流X ff4=X dT+X L1=+=I d4·max*=E/X ff4=≈I d4·max=I d4·max*I B=×≈(2)最小运行方式短路正序短路电流:X3 =(X L3+X L2)×X L1/( X L1+X L2+ X L3)=+×++=X ff2=X d1+X3=+=I f(3)*= E/X ff1==I f(3)=I f(3)*I B=×=流过断路器1、4、5的三相短路电流为:I f(3)1= I f(3)×X L1/( X L1+X L2+ X L3)=×++=>流过断路器2、3的三相短路电流为:I f2(3)=I f(2)*-I f1(2)= I f(2)*×X L1/( X L1+X L2+ X L3)=×++=流过断路器1、4、5的短路电流为:I f1(2)=I f(2)*I B=×=流过断路器2、3的短路电流为:I f2(2)=I f(2)*-I f1(2)= 最大运行方式两相短路零序短路电流图短路等值电路%X2(0) =(X L4(0)+X T8)×X TC/(X L4(0)+X T8+X TC)=+×++=X1(0) =(X L1(0)+X T)×X TB/(X L1(0)+X T+X TB)=+×++=X ff4(0) =X1(0)×(X2(0)+X L2(0))/(X1(0)+X L2(0)+X2(0))=×+/++=¥I ff4(0)*=E(0)/X ff4(0)==I ff4(0)=I ff4(0)*I B=×=d4点发生短路时流过断路器2(1)最大运行方式正序短路电流其中:X ff5=X dT+X L3+X L2=++=I d5·max*=E/X ff5=≈I d5·max=I d5·max*I B=×≈(2)最小运行方式短路正序短路电流X3 =(X L3+X L2)×X L1/( X L1+X L2+ X L3)=+×++,=X ff2=X d1+X3=+=I f(3)*= E/X ff1==I f(3)=I f(3)*I B=×=流过断路器1、4、5的三相短路电流为:I f(3)1= I f(3)×X L1/( X L1+X L2+ X L3)=×++=流过断路器2、3的三相短路电流为:I f2(3)=I f(2)*-I f1(2)= I f(2)*×X L1/( X L1+X L2+ X L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