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语前置

合集下载

宾语前置的四种类型

宾语前置的四种类型

宾语前置主要有以下四种类型:一、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1.原理-在古汉语否定句中,当宾语是代词时,这个代词宾语通常要前置到动词之前。

常见的否定词有“不”“弗”“未”“非”“否”“毋”“无”“莫”等。

2.例句-三岁贯汝,莫我肯顾。

(《诗经·硕鼠》)正常语序是“莫肯顾我”,“我”是代词,在有否定词“莫”的否定句中前置到动词“顾”之前。

-古之人不余欺也。

(苏轼《石钟山记》)正常语序为“古之人不欺余也”,因为是否定句(有否定词“不”),代词“余”前置到动词“欺”之前。

二、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1.原理-在疑问句中,如果宾语是代词,这个代词宾语一般要前置到动词或介词之前。

2.例句-大王来何操?(《史记·项羽本纪》)正常语序是“大王来操何”,“何”是代词,在疑问句中前置到动词“操”之前。

-沛公安在?(《史记·项羽本纪》)正常语序为“沛公在安”,“安”(哪里)是代词,前置到动词“在”之前。

对于介词结构中的代词宾语也有前置现象,如“微斯人,吾谁与归?”(范仲淹《岳阳楼记》),正常语序是“吾与谁归”,“谁”是介词“与”的宾语,前置到介词之前。

三、借助“之”“是”将宾语前置(提宾标志)1.原理-为了强调宾语,有时会在宾语和动词之间加上“之”或“是”,使宾语前置。

这种用法中的“之”“是”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实际意义。

2.例句-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韩愈《师说》)正常语序是“不知句读,不解惑”,借助“之”将宾语“句读”“惑”前置到动词“知”“解”之前。

-唯利是图。

正常语序是“唯图利”,通过“是”将宾语“利”前置到动词“图”之前。

四、介词宾语前置1.原理-介词结构中,当介词的宾语是疑问代词时,这个宾语要前置到介词之前;在一些固定结构中,介词宾语也会前置。

2.例句-君何以知燕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正常语序是“君以何知燕王”,“何”是介词“以”的宾语,前置到介词之前。

-夜以继日。

宾语前置总结

宾语前置总结

宾语前置总结宾语前置在古代汉语中,一些宾语经常放在动词(或介词)前面,这种现象语法上称之为“宾语前置”。

宾语前置通常有以下几种情况:一、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一般要前置。

但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宾语必须是代词;二是句子必须是否定句,由“不、毋、莫”等否定词表示。

例如:秦人不暇自哀。

(《过秦论》)“自哀”应理解为“哀自(哀叹自己)”。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

(《秋水》)“莫己若”应理解为“莫若己”。

二、疑问句中如果宾语是疑问代词,宾语一般要前置。

例如:大王来何操?(《鸿门宴》)“何操”应理解为“操何(拿什么)”。

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何以”应理解为“以何”。

三、用“之”、“是”作标志的宾语前置。

例如:夫晋,何罪之有?(《烛之武退秦师》)“何罪之有”应理解为“有何罪”。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全句应理解为“不解句读,不解惑”。

四、陈述句中为了强调宾语,通常介词(以、与等)宾语前置。

例如: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勾践灭吴》)“一以当十”应理解为“以一当十”。

臆!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谁与归”应理解为“与谁归”。

五、陈述句中中方位词、时间词作宾语时,宾语有时也需要前置。

例如:亚父南向坐。

(《鸿门宴》“南向”应理解为“面向南”。

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秋水》)“东面而视”应理解为“视东面”。

六、“相”偏指动作行为的一方时通常要前置,放在动词的前面。

例如:杂然相许。

(《愚公移山》)“相”代“他”(愚公),作“许”的宾语。

好自相扶将。

(《孔雀东南飞》)“相”代“婆婆”,作“扶将”的宾语。

七、“见”偏指动作行为的一方时通常要前置,放在动词的前面。

例如:府吏见丁宁。

(《孔雀东南飞》)“见”代“刘兰芝”作“丁宁”的宾语。

慈父见背。

(《陈情表》)“见”代“李密”作“背”的宾语。

八、“自”字解释为“自己”时,通常要放在谓语动词的前面。

例如:举贤以佐。

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九、古典诗词中,有时为了平仄或压韵的需要,往往把宾语提到谓语动词的前面。

现代汉语宾语前置

现代汉语宾语前置

现代汉语宾语前置
一、宾语前置的定义和作用
宾语前置,作为一种现代汉语的句法现象,指的是将句子中的宾语提前到主语前面的表达方式。

这种表达方式可以使句子更加简洁、明快,突出宾语的重要性,增强表达的生动性和形象性。

二、现代汉语宾语前置的类型
1.疑问句中的宾语前置
在疑问句中,为了强调宾语,常常将宾语提前到主语前面。

例如:“你喜欢什么书?”(正常顺序为:“你喜欢什么?”)
2.否定句中的宾语前置
在否定句中,为了突出否定对象,常常将宾语提前到主语前面。

例如:“我不好吃零食。

”(正常顺序为:“我不喜欢吃零食。

”)
3.强调句中的宾语前置
在强调句中,为了强调宾语的重要性,常常将宾语提前到主语前面。

例如:“今天的重点工作是开会。

”(正常顺序为:“今天的重点工作是开会。

”)
三、宾语前置的语法特点
宾语前置在语法上具有以下特点:
1.宾语必须是名词或名词性短语。

2.宾语前置的句子通常有明确的强调意义。

3.宾语前置后的句子,动词和形容词仍保持原貌。

四、宾语前置的运用和注意事项
1.适当使用宾语前置,可以使句子更加丰富多彩,增强表达效果。

2.宾语前置要注意语气的把握,避免过于生硬或拗口。

3.在正式场合或书面语中,要避免过度使用宾语前置,以免造成句子不够规范。

五、结论
现代汉语宾语前置是一种常见的句法现象,通过将宾语提前到主语前面,可以突出宾语的重要性,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

在疑问句、否定句和强调句中,宾语前置的使用较为频繁。

现代汉语宾语前置

现代汉语宾语前置

现代汉语宾语前置摘要:一、现代汉语宾语前置的概念与用法二、现代汉语宾语前置的种类与特点三、现代汉语宾语前置的语用功能及语境因素四、现代汉语宾语前置与其他语言的比较五、结论正文:现代汉语宾语前置是指在句子中,宾语出现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前的语序。

在现代汉语中,宾语前置是一种常见的语法现象,具有一定的语用功能,并受到语境因素的影响。

以下将对现代汉语宾语前置的概念、种类、特点、语用功能及语境因素进行详细阐述,并将其与其他语言进行比较,最后得出结论。

一、现代汉语宾语前置的概念与用法现代汉语宾语前置的概念源于汉语语法中的宾语。

宾语是句子中动作的承受者,通常位于动词或形容词之后。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宾语会出现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前,这种语序称为宾语前置。

宾语前置的用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宾语前置的结构:宾语前置通常出现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前,如“我喜欢你”、“她很漂亮”。

2.宾语前置的语义:宾语前置主要表示动作的承受者,如“我妈妈”中的“妈妈”是动作“喜欢”的承受者。

二、现代汉语宾语前置的种类与特点现代汉语宾语前置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1.定语宾语前置:在句子中,宾语作为定语修饰另一个名词,此时宾语通常前置,如“他的妈妈”。

2.状语宾语前置:在句子中,宾语作为状语修饰动词或形容词,此时宾语通常前置,如“我每天锻炼”。

3.宾语补足语前置:在句子中,宾语作为宾语补足语,表示动作的完成方式或结果,此时宾语通常前置,如“我吃饱了”。

现代汉语宾语前置的特点主要表现在:1.宾语前置的语序并非强制性,而是具有一定的语境依赖性。

2.宾语前置主要出现在口语中,书面语中较少出现。

3.宾语前置受到句子成分、语境因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三、现代汉语宾语前置的语用功能及语境因素现代汉语宾语前置具有一定的语用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强调宾语:宾语前置可以使宾语更加突出,起到强调作用,如“我喜欢你”中的“你”。

2.便于理解:宾语前置可以使句子更加简洁,便于理解,如“我妈妈”中的“妈妈”。

宾语前置的五种形式

宾语前置的五种形式

宾语前置的五种形式
小朋友,宾语前置是一种在古文中比较常见的语法现象呢,它有好几种形式,让我来给你讲讲吧!
第一种形式是疑问句中,宾语如果是疑问代词,宾语就要前置。

比如说“大王来何操?”这里“何”是疑问代词,作“操”的宾语,正常语序应该是“大王来操何”,意思就是大王来的时候拿了什么?你想想,这就好像我们平时问问题,“你吃啥啦?”而不是“你啥吃啦?”是不是很有趣?
第二种形式是在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就像“古之人不余欺也”,“余”是代词,作“欺”的宾语,正常语序应该是“古之人不欺余也”,意思是古代的人没有欺骗我呀!这是不是有点像我们说“我不怕他”,而不说“他我不怕”。

第三种形式是用“之”“是”把宾语提前。

比如“夫晋,何厌之有?”正常语序应该是“夫晋,有何厌”,意思是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这就好比我们把重要的东西放在最前面,引起大家的注意。

第四种形式是介词宾语前置。

像“不然,籍何以至此?”“何以”就是“以何”,凭借什么。

第五种形式是没有什么标志的宾语前置。

比如“一言以蔽之”,正常语序是“以一言蔽之”。

你说,学习宾语前置是不是就像在探索一个神秘的宝藏,每找到一种形式都让人兴奋不已?我们只有多去读古文,多去理解,才能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呀!
总之,宾语前置虽然有点复杂,但只要我们用心去学,就一定能搞明白!。

宾语前置的六种情况

宾语前置的六种情况

宾语前置的六种情况宾语前置是英语语法中的一种常见现象,指的是将宾语从动词后置的位置移至动词前。

宾语前置的六种情况主要有:疑问句,否定词,关系代词,一些连接词,名词性从句,动词不定式。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六种情况,并提供一些例子来帮助理解。

1.疑问句:在疑问句中,宾语通常会被前置到动词前面以形成疑问句的语序。

例如:- Do you like apples?(你喜欢苹果吗?)- Can I borrow your pen?(我可以借用你的笔吗?)2.否定词:在一些带有否定意义的句子中,宾语也会被前置。

例如:- I don't know the answer. (我不知道答案。

)- We didn't see anyone there. (我们在那儿没有看到任何人。

)3.关系代词:在关系从句中,关系代词通常会被前置到动词前面。

例如:- The book that I read is very interesting.(我读的那本书非常有趣。

)- The person whom she met yesterday was her long-lost friend.(她昨天见到的那个人是她失散多年的朋友。

)4.一些连接词:在一些情况下,连接词也可以引导宾语前置。

例如:- I want to know when he will arrive.(我想知道他什么时候会到。

)- Tell me if you need any help.(如果你需要帮助,告诉我。

)5.名词性从句:在名词性从句中,宾语也可以被前置到动词前面。

例如:- He believes that honesty is the best policy.(他相信诚实是最好的策略。

)- I am not sure what the answer is.(我不确定答案是什么。

)6.动词不定式:有时候,宾语也可以是一个动词不定式。

例如:- He wants to buy a new car.(他想买一辆新车。

宾语前置句的四种类型

宾语前置句的四种类型

宾语前置句的四种类型
宾语前置句是一种特殊的句式,它的主要特征是将宾语放在句子的前面,而谓语动词放在宾语之后。

宾语前置句可以分为四种类型:定语宾语前置句、表语宾语前置句、状语宾语前置句和同位语宾语前置句。

定语宾语前置句是将定语放在宾语之前,以此来修饰宾语,例如:“The book I bought yesterday is very interesting.”(我昨天买的书很有趣。

)表语宾语前置句是将表语放在宾语之前,以此来描述宾语,例如:“The man is a teacher.”(这个人是一名老师。

)状语宾语前置句是将状语放在宾语之前,以此来限定宾语,例如:“The girl with long hair is my sister.”(那个长发的女孩是我妹妹。

)同位语宾语前置句是将同位语放在宾语之前,以此来解释宾语,例如:“The president, Mr. Smith, is coming to visit us.”(总统史密斯先生将来拜访我们。

)以上就是宾语前置句的四种类型。

它们的特点是将宾语放在句子的前面,而谓语动词放在宾语之后,从而使句子更加简洁、有力。

宾语前置的六种情况

宾语前置的六种情况

宾语前置的六种情形:1)、疑问句宾语前置——在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一般放在谓语之前。

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战》)卿欲何言?(《赤壁之战》)大王来何操?(《鸿门宴》)客何好?(《冯谖客孟尝君》)沛公安在?(《鸿门宴》)尔何知?(《淆之战》)秦则无礼,何施之为?(《淆之战》)若街亭失守,吾等安归?(《失街亭》)今方来,我欲辱之,何以也?(《晏子使楚》)吾谁欺,欺天乎?(《论语·子罕》)臣实不才,又谁敢怨?(《左传·成公三年》)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论语·子路》)2)、否定句宾语前置——在否定句中,如代词作宾语,则宾语前置。

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及里城,亦然,城中皆不之觉。

(《李朔雪夜入蔡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张衡传》)三岁贯汝,莫我肯顾。

(《硕鼠》)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

(《论积贮疏》)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论语·学而》)居则曰:“不吾知也。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世溷浊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驰而不顾。

(《涉江》)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左传·宣公十五年》)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隆中对》)3)、叙述句宾语前置——叙述句宾语前置,一般用“是”等助词作标记。

唯命是听。

唯命是从。

皇天无亲,惟德是依。

不私于物,唯善是与。

(《十渐十不克疏》)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曹操《求贤令》)鸡鸣而架,塞井夷灶,唯予马首是瞻.(《左传·襄公十四年》)4)、有时为了突出介词所介绍的对象,便把介词的宾语提到介词的前面,以介词“ 以” 和“ 于” 为常见。

例如:①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

(《小石潭记》)②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五蠹》)③其有不合者,仰而思之,夜以继日。

(《孟子·离娄下》)④室于怒,市于色。

(《左传·昭公十九年》)5)、指代性副词“ 相” 作宾语,宾语前置。

宾语前置

宾语前置
今商王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惟妇言是用。(《尚书·牧誓》) 惟妇言用。(《汉书·五行志》) 上栖会稽,下守海滨,唯鱼鳖见矣。
(《吴越春秋·卷一》) 唯秦所命从也。(《国语·晋语四》)
(二)介词的宾语前置 1、疑问代词作介词的宾语前置 何由知吾可也?(《孟子·梁惠王上》) 学恶乎始,恶乎终?(《荀子·劝学》) 水奚自至?(《吕氏春秋·贵直》) 文公曰:“我﹐若君也﹐道安从出?我且厚赐若。”
今子是之不察﹐而以察吾柑。 (刘基《卖柑者言》)
今君不是之慎,而纵恣焉,不亡必弑。 (《说苑·君道》)
第四,与语气词的关系。 当前置宾语与谓语之间加“之”时,句末可出现语 气词(约占“之”式的14%)。而加其他词时,未见句 末有语气词。如:
齐宣王问卿。孟子曰:“王何卿之问也?”王曰:
“卿不同乎?”
3、代词“是”作宾语前置 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
(《左传·僖公四年》) 有令名矣,而终之以耻,午也是惧。
(《左传·昭公元年》) 武子宣法以定晋国,至於今是用。
(《国语·晋语七》) 晋为不道,是摄是赞,思肆其罔极。
(《左传·昭公二十六年》)
4、在前置宾语和谓语之间加“之”、“是”、 “焉”、“实”等词助宾语前置。
“在一般情况下,宾语是放在动词的后面的;但是, 有时候为了强调宾语,可以把宾语提前,在宾语后面用 ‘是’字、‘实’字或‘之’字复指。”
杨伯峻、何乐士《古汉语语法及其发展》(下) (语文出版社2001年第2版)第799页:
“宾语借助于增添结构助词而位于动词前边”“这类 式的重要特点是在前置的宾语和动词之间增添结构助词, 形成‘宾语·助词·动词’格式。”
四、语序
古今汉语的语序是基本相同的,即: “主语——谓语——宾语”,定语在中心语前, 从甲骨文开始就是这样。不过,在上古文献 中,尤其是先秦时期的文献中,也存在一些 与基本语序不一致的情况,如宾语可前置, 主谓可倒装,定语可以在中心语后。

宾语前置的几种类型

宾语前置的几种类型

宾语前置的几种类型宾语前置是文言文最常见的特殊句式。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或疑问代词作介词的宾语,宾语要前置;否定句中,有否定副词,代词作宾语,宾语也要前置;为强调宾语,加重语气,借助助词“之”或“是”使宾语提前,有时构成“唯(惟)……之……”或“唯(惟)……是……”的形式。

这是古汉语中常见的几种类型。

另外,还有几种形式的宾语前置,在一般的古汉语书籍中讲解不多,但在古文阅读中又经常遇到,这里略作说明:(一)介宾前置。

宾语并不是疑问代词,但为了强调它,便放在介词的前面。

如:1.余是以记之。

(《石钟山记》)2.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

(《项羽本记》)3.竖子不足与谋。

(《鸿门宴》)“是以”即“因此”,“一以当十”即“以一当十”,“竖子不足与谋”即“不足与竖子谋”。

这种情况最常见的是介词“以”的宾语。

现在使用的成语“夜以继日”、“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坐以待毙”、“一言以蔽之”就属于这种形式。

(二)并不出现前置的标志词,但为了强调宾语,而直接把宾语放在动词前。

如:1.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鸿门宴》)2.老夫其国家不能恤。

(《左传•昭公二十四年》)3.趋利如水走下,四方无择也。

(《论贵粟疏》)(1)句中,“死”、“卮酒”分别作“避”、“辞”的宾语;(2)句中“国家”作“恤”的宾语;(3)句中,“四方”作“择”的宾语。

为达到强调宾语的目的,而提前到动词宾语之前。

(三)一则为了强调,二则为变长句为短句,以加强句子的灵活性和表现力,而把宾语提前,并独立出来。

如:1.是说也,人常疑之。

(《石钟山记》)2.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活板》)3.夫羊,一童子可制之。

(《中山狼传》)58 这种形式,把宾语提前后常用代词“之”代指。

从现代汉语语法的角度看,提前了的宾语,又可作全句的主语,即“反宾为主”。

(四)有时因为平仄或压韵的需要,而把宾语提前。

如:1.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陆游《书愤》)2.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现代汉语宾语前置

现代汉语宾语前置

现代汉语宾语前置【原创版】目录一、现代汉语宾语前置的概念和特点二、现代汉语宾语前置的分类三、现代汉语宾语前置的语法功能四、现代汉语宾语前置的发展和演变五、现代汉语宾语前置在实际应用中的注意点正文一、现代汉语宾语前置的概念和特点现代汉语宾语前置是一种常见的语法现象,指的是在现代汉语中,宾语出现在谓语动词之前的现象。

它具有以下特点:1.宾语前置主要出现在口语中,而在书面语中较少出现。

2.宾语前置通常出现在疑问句、否定句和祈使句中,陈述句中较少出现。

3.宾语前置的宾语通常是代词,而非名词或其他词类。

二、现代汉语宾语前置的分类现代汉语宾语前置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疑问句中的宾语前置:在疑问句中,为了强调宾语,通常将宾语放在谓语动词之前。

例如:“你吃了吗?”2.否定句中的宾语前置:在否定句中,为了强调宾语,通常将宾语放在谓语动词之前。

例如:“我没有吃过。

”3.祈使句中的宾语前置:在祈使句中,为了表示命令的对象,通常将宾语放在谓语动词之前。

例如:“给我一杯水。

”三、现代汉语宾语前置的语法功能现代汉语宾语前置主要具有以下语法功能:1.强调宾语:通过宾语前置,可以突出句子中的宾语,使其在句子中显得更为重要。

2.分清句子的主次关系:在复杂的句子结构中,通过宾语前置可以明确句子的主次关系,使句子更加清晰明了。

四、现代汉语宾语前置的发展和演变现代汉语宾语前置的发展和演变经历了一个长期的过程。

在古代汉语中,宾语通常放在谓语动词之后,而现代汉语中,由于语言的发展和演变,宾语前置的现象越来越普遍。

在未来,随着汉语的进一步发展,宾语前置可能会出现更多的变化。

五、现代汉语宾语前置在实际应用中的注意点在实际应用中,使用宾语前置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宾语前置主要用于口语,而在书面语中应尽量避免使用,以保持句子的规范性。

2.宾语前置的宾语通常是代词,使用其他词类作为宾语时,应谨慎使用宾语前置。

宾语前置

宾语前置

文言文宾语前置的8种类型1、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要放在动词或介词的前面。

(句式:疑问句)古汉语疑问代词:何、谁、孰、安、焉、胡、奚、曷、盍(译为“何不”)例:大王来何操?沛公安在?且焉置土石?王问:“何以知之?”微斯人,吾谁与归?2、文言文的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否定副词:不、弗、未、否、勿、毋、无、莫、非例:闻道百,以为莫已若者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古之人不余欺也时不我待3、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面,以加重语气。

例: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夫晋,何厌之有?唯利是图唯命是从无乃尔是过与4、介词宾语是方位名词,也放在介词的前面例: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5、介词宾语不是疑问代词,但是为了强调它,也放在介词的前面,这种情况最常见的是介词“以”的宾语。

例:余是以记之一言以蔽之夜以继日6、“相”字解释为“动作偏指一方”时,可译为“我、你、他(或:她)”,这时“相”用在动词谓语之前。

例: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你)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她)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我)7、“见”字解释为“动作偏指一方”时,可译为“我”,这时“见”字也常常放在动词谓语之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

例:府吏见丁宁(我)生孩六月,慈父见背(我)望见恕(我)诚请见教(诚挚地请求你教导我)望见谅(希望原谅我)请勿见笑(请不要讥笑我)8、“自”字解释为“自己”时,也常常放在动词谓语之前。

如现代汉语中自制、自杀、自刎、自救、自信、自焚、自律等词语,可以说都是古代汉语结构遗留在现代汉语里的合成词。

例:举贤以自佐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宾语本来应该放在动词后边有的需要放前边所以就前置了条件是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主语后置)宾语前置1、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这类宾语前置,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宾语必须是代词;二是必须是否定句,由“不”、“未”、“毋”、“莫”等否定词表示。

文言文宾语前置的几种类型

文言文宾语前置的几种类型

文言文宾语前置的几种类型一、动词后宾语前置1. 否定句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句中有否定副词“不、弗、未、非、否”,或表否定的动词“无”,或无定代词“莫”,这类句子叫否定句。

如果它的宾语是代词,一般放在谓语前。

如:“不吾知也”,“毋吾以也”《侍坐》“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寡人之于国也》“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庄子秋水》2.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疑问代词多为“何”,其他还有“谁、孰、安、焉、胡、曷、奚”等,他们作宾语时,放在谓语前。

如:“大王来何操”《鸿门宴》“沛公安在”《鸿门宴》3.“之”为提宾标志“何——之有”句式如“何陋之有”《陋室铭》“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信陵君窃符救赵》“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庄子秋水》4.“是”作标志或“惟——是”、“惟——之”句式“无乃尔是过欤”《季氏将伐颛臾》“去我三十里,唯命是听”《左传》成语“惟命是从”、“惟利是图”、“惟你是问”、“惟才是举”、“惟马首是瞻”就是这种格式。

在这里,可将副词“惟”译为“只、只是”或“专、一定”等,表强调,“是”是提宾标志,不译。

二、介词后宾语前置常见介词为“于、以、为、从、与、自、向”等,在以下情况,介词宾语放在介词前:1. 疑问代词作介词宾语,宾语前置。

如:“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2. 介词宾语为方位词,宾语前置“项伯、项王东向坐,亚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鸿门宴》3. 一些固定用法中,如“何以”,“是以”即此类用法。

多为“以”的宾语前置,如:“一言以蔽之”(成语)“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论语》文言文倒装句倒装句有下面几种情况:一、主谓倒装(谓语前置或主语后置)二、定语后置(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三、宾语前置(宾语置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复习重点)四、介宾短语后置,也叫状语后置(状语处在动词谓语之后)古汉语中,谓语的位置也和现代汉语中一样,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一些疑问句或感叹句中,就把谓语提前到主语前面。

宾语前置的六种类型

宾语前置的六种类型

宾语前置的六种类型
宾语前置是指将宾语置于动词前面的一种语法结构。

根据句子中宾语前置的方式和性质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六种类型:
1. 疑问词+宾语:这种宾语前置结构通常出现在疑问句中,疑问词在句首,紧跟着宾语。

例如:“What book did you read yesterday?”(你昨天读了什么书)
2. 宾语+不定式:这种结构中,宾语通常是动词不定式的逻辑宾语,用来表示动作的对象。

例如:“I want you to come to my party.”(我希望你来参加我的派对。


3. 宾语+动名词:与不定式类似,宾语也可以与动名词形成宾语前置结构。

例如:“I enjoy playing basketball.”(我喜欢打篮球。


4. 宾语+形容词:这种结构中,宾语前置的形容词用来描述宾语。

例如:“I find the movie boring.”(我觉得这部电影无聊。


5. 宾语+副词:类似于宾语+形容词的结构,宾语前置的副词用来修饰宾语。

例如:“She always sings beautifully.”(她总是唱得很好听。


6. 宾语+介词短语:宾语前置的介词短语通常用来表示宾语的位置、方向或状态等。

例如:“He put the book on the table.”(他把书放在桌子上。

)。

宾语前置

宾语前置

《岳阳楼记》:“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谁与归”应理解为“与谁归”。 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战国策〉 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情形),何以异 《齐桓晋文之事》〈孟子〉 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何以能田(畋)猎也《庄暴见孟子》〈孟子〉 不然,籍何以至此 《鸿门宴》〈史记〉 余是以记之。 《石钟山记》苏轼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陈情表》李密 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齐桓晋文之事》〈孟子〉 奚以知其然也 《逍遥游》〈庄子〉
在英语中
一般来说,宾语都是放在动词后面的,但也存在宾语前置的情况。宾语前置时,用来表示强调。例如下面两 个句型:
exp1:It is......that...... 前置宾语:It is you that I love. 正常语序:I love you. exp2:What...... 前置宾语:What a beautiful woman she looks like! 正常语序:She looks like a beatuiful woman. 不仅是文言文和英语,现代汉语也有一些宾语前置现象。 比如:饭吃完了。 啤酒喝完了。
谢谢观看
介词
简介
举例
在现代汉语中,介词后面跟着宾语,组成介宾结构,用来修饰动词谓语。在文言文中,介词宾语往往置于介 词之前,形成一种倒置的现象。值得注意的是,介词“以”的宾语比较活跃,即使不是疑问代词,也可以前置。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方位词、时间词作宾语时,有时也前置;例如:“韩生南向坐。”(《史记·项羽本 纪》)意思是“韩生面向南坐。”
宾语前置
语法现象
01 动词
03 在英语中
目录
02 介词
宾语前置是存在于句子中的一种语法现象,是指宾语置于支配它的动词或介词之前的语言现象,是一种倒装 现象。

宾语前置的几种类型及例子

宾语前置的几种类型及例子

宾语前置的几种类型及例子宾语前置是指将宾语放在动词之前,这样做可以突出宾语的重要性,使句子更加生动有力。

下面列举了十个宾语前置的类型及例子。

1. 时间宾语前置时间宾语指的是表示时间的名词、代词、数词等,当宾语表示时间的重要性较高时,可以将时间宾语前置。

例如:- 昨天我见到了他。

- 今年夏天我们打算去旅行。

2. 地点宾语前置地点宾语指的是表示地点的名词、代词等,当宾语表示地点的重要性较高时,可以将地点宾语前置。

例如:- 在公园里,他遇到了一个老朋友。

- 在教室里,我们学习了很多知识。

3. 方式宾语前置方式宾语指的是表示方式的名词、代词等,当宾语表示方式的重要性较高时,可以将方式宾语前置。

例如:- 用心去听,你就能听懂。

- 用爱心对待他人是一种美德。

4. 原因宾语前置原因宾语指的是表示原因的名词、代词等,当宾语表示原因的重要- 因为天气太热,他决定去游泳。

- 由于工作太忙,他没有时间陪家人。

5. 目的宾语前置目的宾语指的是表示目的的名词、代词等,当宾语表示目的的重要性较高时,可以将目的宾语前置。

例如:- 为了提高英语水平,她每天都坚持练习。

- 为了实现梦想,他努力学习。

6. 结果宾语前置结果宾语指的是表示结果的名词、代词等,当宾语表示结果的重要性较高时,可以将结果宾语前置。

例如:- 努力学习,你就会取得好成绩。

- 坚持锻炼身体,你就会保持健康。

7. 范围宾语前置范围宾语指的是表示范围的名词、代词等,当宾语表示范围的重要性较高时,可以将范围宾语前置。

例如:- 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全面考虑。

- 这个项目,我们要在国内外推广。

8. 评价宾语前置评价宾语指的是表示评价的名词、代词等,当宾语表示评价的重要- 这篇文章,我认为非常有价值。

- 这个人,大家一致称赞。

9. 条件宾语前置条件宾语指的是表示条件的名词、代词等,当宾语表示条件的重要性较高时,可以将条件宾语前置。

例如:- 只要努力,就能取得成功。

- 只要有信心,就能战胜困难。

古代汉语宾语前置的条件

古代汉语宾语前置的条件

古代汉语宾语前置的条件
古代汉语是汉族人民在漫长历史发展过程中所使用的语言。

在古代汉语中,宾语前置是一种常见的语法现象。

本文将介绍宾语前置的条件及其特点。

一、宾语前置的条件
1. 动宾结构
宾语前置往往出现在动宾结构中。

动宾结构是指一个动词作谓语,后面紧跟着一个宾语。

宾语可以是名词、代词、动词的动名词形式等。

例如:“孔子读书。

”中的“读书”是动宾结构,其中的“书”就是宾语。

2. 句法需要
宾语前置往往出现在句子的句法需要上。

有些时候,为了突出宾语的重要性,或者使整个句子的结构更加紧凑,宾语会被提前放置。

例如:“他篮球打得非常好。

”中的“篮球”就是被前置的宾语。

二、宾语前置的特点
1. 突出宾语
宾语前置可以使宾语在句子中更加突出,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通过将宾语放在句首,可以强调宾语的重要性,使读者更加关注宾语所表达的内容。

2. 句子结构紧凑
宾语前置可以使句子结构更加紧凑。

通过将宾语提前放置,可以减少长句中的结构层次,使句子更加简洁明了。

3. 语言表达灵活
宾语前置是古代汉语的一种特色表达方式,展示了古代汉语的语言表达的灵活性。

通过宾语前置,可以使句子的表达更加自由,增加了句子的变化和美感。

总结:
宾语前置是古代汉语中常见的语法现象,它出现在动宾结构中,并且往往出现在句子的句法需要上。

宾语前置的特点包括突出宾语、句子结构紧凑和语言表达灵活。

宾语前置的运用可以丰富句子的表达方式,使古代汉语更加有韵味。

宾语前置

宾语前置



第三、介词宾语前置的情况除了第一种 情况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方位词、时 间词作宾语时,有时也前置;例如:“亚 父南向坐。”(《史记.项羽本记》)意 思是“亚父面向南坐。”
指代性副词
• • • • • • • • • 指代性副词 “ 相 ” 作宾语,宾语前置。例如: ① 杂然相许。(《愚公移山》) ② 稍出近之, …… 然莫相知。(《黔之驴》) ③ 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孔雀东南飞》) ④ 从许子之道,相率而为伪者也,恶能治国家? (《孟子· 滕文公上》) 例 ① 的 “ 相 ” 代 “ 愚公 ” 。 例 ② 的 “ 相 ” 代 “ 它 ” (驴)。 例 ③ 的 “ 相 ” 代 “ 你 ” (焦仲卿), 例 ④ 的 “ 相 ” 代 “ 大家 ” 。这些 “ 相 ” 都作 宾语。为了强调 “ 相 ” ,便把宾语提到了动词的前面。
• 曹姓自古人才辈出。凡举三子:曹刿者, 兵绝。取信于民,运筹帷幄,长勺一战, 留名青史。曹操者,奸绝。斗董卓,败袁 绍,挟天子以令,一代奸雄,藏包举宇内 之心。曹霑者,才绝。博学多识,洞悉世 事,假语村言,真是隐语,红楼一书,文 坛巅峰。
返回
4、特殊结构

• • • • • • • • •
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突出 强调宾语。这时的“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没有什么实在意义。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 解。”(韩愈《师说》)有时,还可以在前置的 宾语前加上一个范围副词“唯”,构成“唯...... 是......”的格式。 用"之"、"是"将宾语提前。 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效法哪一个古代) 宋何罪之有?(宋国有什么罪过?) 何陋之有? 《陋室铭》 刘禹锡 惟命是听 (成语) 惟利是图 (成语) 惟马首是瞻 《冯婉贞》 惟兄嫂是依 《祭十二郎文》韩愈 惟你是问。 返回

宾语前置、

宾语前置、

动词可以带宾语,介词也可以带宾语,在文言文中,宾语前置是有条件的。

一、动词宾语前置文言文中动词宾语前置,大致有以下四种种情况:(一)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否定句中动词的宾语如果是代词,这个代词宾语一般要放在动词的前面,这是古汉语特有的用法。

1、动词前面有“不”“未”“弗”“无”等否定副词的否定句。

在这种否定句里,动词的宾语如果是代词,一般放在动词的前面2、古之人不余欺也。

(《石钟山记》)译文:“古时候的人没有欺骗我呀。

”这是个否定句。

动词前面有否定副词“不”,代词宾语“余”,放在动词“欺”的前面。

翻译的时候应该按现代汉语的顺序,即“古之人不欺余也”。

忌不自信。

(《邹忌讽齐王纳谏》)译文:“邹忌不相信自己(比他漂亮)。

”这是个否定句。

动词前面有否定副词“不”,代词宾语“自”,放在动词“信”的前面。

翻译时应该按现代汉语的顺序,即“忌不信自”。

3、以否定性无定代词作主语的否定句。

在这类否定句中,动词的宾语如果是代词一般也要放在动词的前面。

三岁贯汝,莫我肯顾。

(《硕鼠》)这是否定句。

它的主语是“莫”“莫”是否定性无定代词。

宾语“我”也是代词,现代汉语“莫我肯顾”应理解成“莫肯顾我”。

(二)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放在动词谓语前。

在古代汉语里,使用频率大的疑问代词是“何”字,其他的还有“谁、孰、恶、安、焉、胡、奚、曷”等,它们作宾语时,也放在动词谓语前面。

①良问曰:“大王来何操?”(〈鸿门宴〉)译文:“张良问道:…大王来时带什么了吗?‟”这是疑问句,“何”是疑问代词,它充当动词“操”的宾语,前置到“操”的前面。

按现代汉语的顺序,应是“大王来操何?”②沛公安在?(〈鸿门宴〉)译文:“沛公在哪里?”这是疑问句,“哪里:是疑问代词,它是动词在“的”宾语,前置到“操“的前面。

按现代汉语的顺序,应是“沛公在安?”(三)用“之”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加重语气。

这种现象古汉语并不多见。

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韩愈《师说》)译文:“不懂得断句,不明白疑难问题……”句中的“句读”,“惑”都是要强调的宾语,动词是“知”、“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专题复习
——宾语前置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与掌握宾语前置的句式特点与用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练习逐步归纳出宾语前置句的特
点,再通过练习加以巩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综合归纳能力,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辨析、翻译宾语前置句。

教学过程:
一、导课:
二、知识讲析:
(一)1、什么是宾语前置句?
现代汉语:主语——谓语——宾语
古代汉语:主语——宾语——谓语
在文言文中,把宾语放在动词或者介词前面,叫宾语前置。

2、探究:宾语前置有哪几种类型?
(1)何有哉?何有——有什么
(2)大王来何操?何操——操何
(3)沛公安在?安在——在安
(4)童子何知?何知——知何
(5)何以伐为?何以——以何
句子的特点
•1、都是疑问句。

•2、宾语“何”“安”是疑问代词。

•3、这些句子都是宾语前置句。

规律一: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宾语要前置。

疑问代词有“何、谁、孰、恶、安、焉、胡、奚、曷”等。

小试身手:
下列句子中,与其他句式不同的一项()
A、微斯人,吾谁与归?
B、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C、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D、其间旦暮闻何物?
E、君何患焉?
(二)、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它们的特点:
1、忌不自信。

2、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3、古之人不余欺也
句子的特点:
1、都是否定句。

2、宾语“自”“之”“余” 都是代词。

3、宾语都前置。

规律二: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宾语要前置。

注意如下否定词:
不、弗、未、非、否、毋、无、莫
常见的代词:
之、余、吾、已、自、汝、尔
小试身手:
下列句子中,与其他三句句式不同的一句是:()
A、寂寥而莫我知也。

B、后世无传,臣未之闻也。

C、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D、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三)、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它们的特点:
1、何陋之有哉?
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句子的特点:
用“之”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

这时的“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

(“是”也可做提宾的标志。

)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它们的特点:
1、去我三十里,惟命是听。

2、唯利是图。

3、唯才是举。

“唯(惟)……是……”格式
注意:表示动作对象的单一性和强调宾语,往往用“唯(惟)……是……”和“唯(惟)……之……”格式。

惟:只,只是。

“是”“之”是提宾的标志,不译。

规律三:
用“是”或“之”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

这时的“是”或“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

小试身手:
下列选项中不是宾语前置的一项()
A、惟余马首是瞻
B、何陋之有?(《陋室铭》)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何厌之有?
(四)、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它们的特点:
1、何以战? 何以——以何
2、微斯人,吾谁与归?谁与——与谁
规律四:
介宾结构,介词的宾语有时会置于介词前,形成介词的宾语前置。

三、课堂小结:
宾语前置句常见的几种形式
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

2、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

3、以“是”、“之”为标志的宾语前置。

4、介宾短语中宾语前置。

四、课堂巩固练习:
五、布置作业:
每种类型各找两个例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