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经济学实验四--李子奈
李子奈《计量经济学》(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李子奈《计量经济学》(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李子奈《计量经济学》(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1章绪论一、计量经济学1计量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又称经济计量学,是由经济理论、统计学和数学结合而成的一门经济学的分支学科,其研究内容是分析经济现象中客观存在的数量关系。
2计量经济学模型(1)模型分类模型是对现实生活现象的描述和模拟。
根据描述和模拟办法的不同,对模型进行分类,如表1-1所示。
表1-1 模型分类(2)数理经济模型和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区别①研究内容不同数理经济模型的研究内容是经济现象各因素之间的理论关系,计量经济学模型的研究内容是经济现象各因素之间的定量关系。
②描述和模拟办法不同数理经济模型的描述和模拟办法主要是确定性的数学形式,计量经济学模型的描述和模拟办法主要是随机性的数学形式。
③位置和作用不同数理经济模型可用于对研究对象的初步研究,计量经济学模型可用于对研究对象的深入研究。
3计量经济学的内容体系(1)根据所应用的数理统计方法划分广义计量经济学根据所应用的数理统计方法包括回归分析方法、投入产出分析方法、时间序列分析方法等;狭义计量经济学所应用的数理统计方法主要是回归分析方法。
需要注意的是,通常所述的计量经济学指的是狭义计量经济学。
(2)根据内容深度划分初级计量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是计量经济学的数理统计学基础知识和经典的线性单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理论与方法;中级计量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是用矩阵描述的经典的线性单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理论与方法、经典的线性联立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理论与方法,以及传统的应用模型;高级计量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是非经典的、现代的计量经济学模型理论、方法与应用。
(3)根据研究目标和研究重点划分理论计量经济学的主要研究目标是计量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的介绍与研究;应用计量经济学的主要研究目标是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理论计量经济学的研究重点是理论与方法的数学证明与推导;应用计量经济学的研究重点是建立和应用计量模型处理实际问题。
计量经济学试验完整版--李子奈
计量经济学试验——李子奈目录实验一一元线性回归 (5)一实验目的 (5)二实验要求 (5)三实验原理 (5)四预备知识 (5)五实验内容 (5)六实验步骤 (5)1.建立工作文件并录入数据 (5)2.数据的描述性统计和图形统计: (7)3.设定模型,用最小二乘法估计参数: (8)4.模型检验: (8)5.应用:回归预测: (9)实验二可化为线性的非线性回归模型估计、受约束回归检验及参数稳定性检验 (12)一实验目的: (12)二实验要求 (12)三实验原理 (12)四预备知识 (12)五实验内容 (12)六实验步骤 (13)实验三多元线性回归 (15)一实验目的 (15)三实验原理 (15)四预备知识 (15)五实验内容 (15)六实验步骤 (15)6.1 建立工作文件并录入全部数据 (15)6.2 建立二元线性回归模型 (16)6.3 结果的分析与检验 (16)6.4 参数的置信区间 (17)6.5 回归预测 (17)6.6 置信区间的预测 (19)实验四异方差性 (21)一实验目的 (21)二实验要求 (21)三实验原理 (21)四预备知识 (21)五实验内容 (21)六实验步骤 (21)6.1 建立对象: (21)6.2 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建立线性模型 (22)6.3 检验模型的异方差性 (22)6.4 异方差性的修正 (25)实验五自相关性 (29)一实验目地 (29)二实验要求 (29)三实验原理 (29)四预备知识 (29)五实验内容 (29)六实验步骤 (29)6.1 建立Workfile和对象 (30)6.2 参数估计、检验模型的自相关性 (30)6.3 使用广义最小二乘法估计模型 (34)6.4 采用差分形式作为新数据,估计模型并检验相关性 (36)实验六多元线性回归和多重共线性 (38)一实验目的 (38)二实验要求 (38)三实验原理 (38)四预备知识 (38)五实验内容 (38)六实验步骤 (38)6.1 建立工作文件并录入数据 (38)6.2 用OLS估计模型 (38)6.3 多重共线性模型的识别 (39)6.4 多重共线性模型的修正 (40)实验七分布滞后模型与自回归模型及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43)一实验目的 (43)二实验要求 (43)三实验原理 (43)四预备知识 (43)五实验内容 (43)六实验步骤 (43)6.1 建立工作文件并录入数据 (43)6.2 使用4期滞后2次多项式估计模型 (44)6.3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46)实验八联立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 (50)一实验目的 (50)二实验要求 (50)三实验原理 (50)四预备知识 (50)五实验内容 (50)六实验步骤 (51)6.1 分析联立方程模型。
计量经济学李子奈(第3版)例题+习题数据
计量经济学李⼦奈(第3版)例题+习题数据计量经济学(第3版)例题和习题数据表表2.1.1 某社区家庭每⽉收⼊与消费⽀出统计表表2.3.1 参数估计的计算表表2.6.1 中国各地区城镇居民家庭⼈均全年可⽀配收⼊与⼈均全年消费性⽀出(元)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7)。
表2.6.3 中国居民总量消费⽀出与收⼊资料单位:亿元年份GDP CONS CPI TAX GDPC X Y 19783605.6 1759.1 46.21519.28 7802.5 6678.83806.7 19794092.6 2011.5 47.07537.828694.2 7551.64273.2 19804592.9 2331.2 50.62571.70 9073.7 7944.24605.5 19815008.8 2627.951.90629.899651.8 8438.05063.9 19825590.0 2902.9 52.95700.02 10557.3 9235.25482.4 19836216.2 3231.154.00775.5911510.8 10074.65983.2 19847362.7 3742.0 55.47947.35 13272.8 11565.06745.7 19859076.7 4687.460.652040.79 14966.8 11601.77729.2 198610508.5 5302.1 64.572090.37 16273.7 13036.58210.9 198712277.4 6126.1 69.302140.36 17716.3 14627.78840.0 198815388.6 7868.1 82.302390.47 18698.7 15794.09560.5 198917311.3 8812.6 97.002727.40 17847.4 15035.59085.5 199019347.8 9450.9 100.002821.86 19347.8 16525.99450.9 199122577.4 10730.6 103.422990.17 21830.9 18939.610375.8 199227565.2 13000.1 110.033296.91 25053.0 22056.511815.3 199336938.1 16412.1 126.204255.30 29269.1 25897.313004.7 199450217.4 21844.2 156.655126.88 32056.2 28783.413944.2 199563216.9 28369.7 183.416038.04 34467.5 31175.415467.9 199674163.6 33955.9 198.666909.82 37331.933853.717092.5 199781658.5 36921.5 204.218234.04 39988.5 35956.218080.6 199886531.6 39229.3 202.599262.80 42713.1 38140.919364.1 199991125.0 41920.4 199.7210682.58 45625.8 40277.020989.3 200098749.0 45854.6200.5512581.51 49238.0 42964.622863.9 2001108972.4 49213.2 201.9415301.38 53962.5 46385.424370.1 2002120350.3 52571.3 200.3217636.45 60078.0 51274.026243.2 2003136398.8 56834.4 202.7320017.31 67282.2 57408.128035.0 2004160280.4 63833.5 210.6324165.68 76096.3 64623.130306.2 2005188692.1 71217.5 214.4228778.54 88002.1 74580.433214.4 2006221170.5 80120.5 217.6534809.72 101616.3 85623.136811.2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1,2007)整理。
(2024年)完整版李子奈计量经济学版第四版课件
• 三阶段最小二乘法(3SLS):三阶段最小二乘法是对二阶段最小二乘法的改进。 该方法在第二阶段估计时,不仅考虑了残差作为解释变量,还考虑了其他所有 内生变量的估计值作为解释变量。这样可以进一步提高参数估计量的效率。
在社会科学领域,这些方法可用于分析人口 统计数据、经济指标等,揭示社会经济现象 背后的复杂关系。
2024/3/26
30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3/26
31
多重共线性的检验
相关系数矩阵法、方差膨胀因子 法、条件指数法等。
14
04
时间序列计量经济学模型
Chapter
2024/3/26
15
时间序列基本概念与性质
01
02
03
时间序列定义
按时间顺序排列的一组数 据,反映现象随时间变化 的发展过程。
2024/3/26
时间序列构成要素
现象所属的时间(年、季、 月、日等)和反映现象在 各个时间上的统计指标数 值。
28
半参数回归分析方法
部分线性模型
模型中既包含参数部分也包含非参数部分,参数部分用于描述主要 影响因素,非参数部分用于捕捉其他未知影响因素。
单指标模型
通过投影寻踪方法将高维数据降维到一维,然后利用非参数方法进 行回归分析。
变系数模型
模型系数随着某个或多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可以灵活捕捉变量间的 动态关系。
不可识别的情况 当联立方程模型中的某个方程不能被任何其他方程所替代 时,该方程就是不可识别的。此时,无法对该方程的参数 进行一致估计。
计量经济学实验操作指导完整李子奈
计量经济学试验 (完整版)——李子奈目录实验一一元线性回归 (4)一实验目的 (4)二实验要求 (4)三实验原理 (4)四预备知识 (4)五实验内容 (4)六实验步骤 (4)1.建立工作文件并录入数据 (4)2.数据的描述性统计和图形统计: (6)3.设定模型,用最小二乘法估计参数: (6)4.模型检验: (7)5.应用:回归预测: (7)实验二可化为线性的非线性回归模型估计、受约束回归检验及参数稳定性检验9一实验目的: (9)二实验要求 (10)三实验原理 (10)四预备知识 (10)五实验内容 (10)六实验步骤 (10)实验三多元线性回归 (11)一实验目的 (11)三实验原理 (11)四预备知识 (11)五实验内容 (11)六实验步骤 (12)6.1 建立工作文件并录入全部数据 (12)6.2 建立二元线性回归模型 (12)6.3 结果的分析与检验 (12)6.4 参数的置信区间 (12)6.5 回归预测 (13)6.6 置信区间的预测 (13)实验四异方差性 (14)一实验目的 (14)二实验要求 (14)三实验原理 (14)四预备知识 (14)五实验内容 (14)六实验步骤 (14)6.1 建立对象: (14)6.2 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建立线性模型 (14)6.3 检验模型的异方差性 (14)6.4 异方差性的修正 (15)实验五自相关性 (16)一实验目地 (16)二实验要求 (16)三实验原理 (16)四预备知识 (16)五实验内容 (16)六实验步骤 (17)6.1 建立Workfile和对象 (17)6.2 参数估计、检验模型的自相关性 (17)6.3 使用广义最小二乘法估计模型 (18)6.4 采用差分形式作为新数据,估计模型并检验相关性 (19)实验六多元线性回归和多重共线性 (20)一实验目的 (20)二实验要求 (20)三实验原理 (20)四预备知识 (20)五实验内容 (20)六实验步骤 (20)6.1 建立工作文件并录入数据 (20)6.2 用OLS估计模型 (20)6.3 多重共线性模型的识别 (20)6.4 多重共线性模型的修正 (21)实验七分布滞后模型与自回归模型及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21)一实验目的 (21)二实验要求 (21)三实验原理 (21)四预备知识 (21)五实验内容 (21)六实验步骤 (22)6.1 建立工作文件并录入数据 (22)6.2 使用4期滞后2次多项式估计模型 (22)6.3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23)实验八联立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 (24)一实验目的 (24)二实验要求 (25)三实验原理 (25)四预备知识 (25)五实验内容 (25)六实验步骤 (25)6.1 分析联立方程模型。
计量经济学实验操作指导(完整版)--李子奈
计量经济学试验(完整版)——李子奈目录实验一一元线性回归 (5)一实验目的 (5)二实验要求 (5)三实验原理 (5)四预备知识 (5)五实验内容 (5)六实验步骤 (5)1.建立工作文件并录入数据 (5)2.数据的描述性统计和图形统计: (7)3.设定模型,用最小二乘法估计参数: (8)4.模型检验: (8)5.应用:回归预测: (9)实验二可化为线性的非线性回归模型估计、受约束回归检验及参数稳定性检验 (12)一实验目的: (12)二实验要求 (12)三实验原理 (12)四预备知识 (12)五实验内容 (12)六实验步骤 (13)实验三多元线性回归 (14)一实验目的 (14)三实验原理 (15)四预备知识 (15)五实验内容 (15)六实验步骤 (15)6.1 建立工作文件并录入全部数据 (15)6.2 建立二元线性回归模型 (15)6.3 结果的分析与检验 (16)6.4 参数的置信区间 (16)6.5 回归预测 (17)6.6 置信区间的预测 (18)实验四异方差性 (20)一实验目的 (20)二实验要求 (20)三实验原理 (20)四预备知识 (20)五实验内容 (20)六实验步骤 (20)6.1 建立对象: (20)6.2 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建立线性模型 (21)6.3 检验模型的异方差性 (21)6.4 异方差性的修正 (24)实验五自相关性 (28)一实验目地 (28)二实验要求 (28)三实验原理 (28)四预备知识 (28)五实验内容 (28)六实验步骤 (28)6.1 建立Workfile和对象 (29)6.2 参数估计、检验模型的自相关性 (29)6.3 使用广义最小二乘法估计模型 (33)6.4 采用差分形式作为新数据,估计模型并检验相关性 (35)实验六多元线性回归和多重共线性 (37)一实验目的 (37)二实验要求 (37)三实验原理 (37)四预备知识 (37)五实验内容 (37)六实验步骤 (37)6.1 建立工作文件并录入数据 (38)6.2 用OLS估计模型 (38)6.3 多重共线性模型的识别 (38)6.4 多重共线性模型的修正 (39)实验七分布滞后模型与自回归模型及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41)一实验目的 (41)二实验要求 (41)三实验原理 (41)四预备知识 (41)五实验内容 (41)六实验步骤 (42)6.1 建立工作文件并录入数据 (42)6.2 使用4期滞后2次多项式估计模型 (42)6.3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45)实验八联立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 (49)一实验目的 (49)二实验要求 (49)三实验原理 (49)四预备知识 (49)五实验内容 (49)六实验步骤 (50)6.1 分析联立方程模型。
计量经济学实验四--李子奈
实验四异方差性一实验目的:掌握异方差性模型的检验方法与处理方法二实验要求:应用教材P155习题8案例做异方差模型的图形法检验、Goldfeld-Quanadt检验与White检验,使用WLS方法、异方差稳健标准误方法对异方差进行修正。
三实验原理:图形法检验、Goldfeld-Quanadt检验与White检验与加权最小二乘法、异方差稳健标准误方法。
四预备知识:Goldfeld-Quanadt检验与White检验与加权最小二乘法。
五实验内容:下表列出了某年中国部分省市城镇居民每个家庭平均全年可支配收入X与消费性支出Y的统计数据。
地区可支配收入(X)消费性支出(Y)地区可支配收入(X)消费性支出(Y)北京10349.69 8493.49 浙江9279.16 7020.22 天津8140.50 6121.04 山东6489.97 5022.00 河北5661.16 4348.47 河南4766.26 3830.71 山西4724.11 3941.87 湖北5524.54 4644.5 内蒙古5129.05 3927.75 湖南6218.73 5218.79 辽宁5357.79 4356.06 广东9761.57 8016.91 吉林4810.00 4020.87 陕西5124.24 4276.67 黑龙江4912.88 3824.44 甘肃4916.25 4126.47 上海11718.01 8868.19 青海5169.96 4185.73 江苏6800.23 5323.18 新疆5644.86 4422.93(1)使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建立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与可支配收入的线性模型;(2)检验模型是否存在异方差性;(3)如果存在异方差性,试采用适当的方法估计模型参数。
六实验步骤:6.1 建立对象,录入变量可支配收入X和消费性支出Y,如图1所示:图 1 图 26.2 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建立线性模型设定一元线性回归模型为:01Y X ββμ∧=++ 点击主界面菜单Quick\Estimate Equation ,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输入Y 、C 、X ,点击确定即可得到回归结果,如图2所示。
李子奈《计量经济学》(第4版)配套题库-选择题考研真题精选(圣才出品)
二、选择题1.设有n 个样本观测点,这些样本观测点的样本回归函数如下:Y i =∧β0+∧β1X i +e i (其中,e i 为残差项)在满足高斯-马尔可夫假设条件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北航2018研]A.y 的估计值为∧Y,则均值E(∧Y)=E(β0+β1X)B.ˆ0i ie Y =∑C.设ˆˆi i y Y Y =-,则ˆ0i i e y >∑D.普通最小二乘估计量∧β1服从正态分布,其方差与残差项的方差相同【答案】B【解析】满足高斯-马尔科夫条件时,∑e i =0,∑e i X i =0,所以01ˆˆˆ0i i i i i e Y e e X ββ=+=∑∑∑2.对于联立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的估计方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北航2018研]A.间接最小二乘法适用于恰好识别的结构方程的参数估计B.二阶段最小二乘法可适用于过度识别的结构方程的参数估计C.采用二阶段最小二乘法得到结构方程的参数估计量是无偏的D.二阶段最小二乘法是一种工具变量法【答案】C 【解析】A 项,在联立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的估计中,间接最小二乘法适用于恰好识别的结构方程的参数估计;BD 两项,二阶段最小二乘法是一种工具变量法,既适用于恰好识别的结构方程的参数估计,又适用于过度识别的结构方程。
C项,采用二阶段最小二乘法得到结构方程的参数估计量在小样本下是有偏的,在大样本下是渐进无偏的。
3.用最小二乘法估计经典线性模型y i=β0+β1X i+u i,则样本回归线通过点()。
[湖南大学2017研]A.(x,y)B.(x,∧y)C.(_x,∧y)D.(_x,_y)【答案】D【解析】普通最小二乘法下的样本回归线必然经过样本均值点(_x,_y)。
4.根据20个观测值估计的结果,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D.W.=2.3,在样本容量n=20,解释变量k=1,显著性水平a=0.05时,查得d L=1,d U=1.41,则可以判断()。
李子奈《计量经济学》第四版简答题.pdf
计量经济学简答题1.简述计量经济学中的检验包括哪些内容?(1)t 检验:回归模型中变量的显著性检验;(2)F 检验:方程总体线性的显著性检验;受约束的回归检验;多重共线性检验(判定系数检验法和逐步回归法检验法);异方差性检验(G-Q 检验)(3)卡方检验:异方差性的检验(White 检验)、拉格朗日乘数(LM )检验(4)拟合优度检验:检验模型对样本观测值的拟合程度,一元线性回归模型中看可决系数R 2统计量的值,多元回归模型中看调整的R 2统计量的值。
其值越接近1,说明模型的拟合优度较高。
(5)异方差性的检验:图示检验法、White 检验、布罗施-帕甘(B-P )检验(F 统计量或LM统计量)、戈里瑟(Gleiser )检验。
(6)序列相关性的检验:图示法、回归检验法、D.W.检验法、拉格朗日乘数(LM )检验(7)时间序列的平稳性检验:单位根检验(DF 检验、ADF 检验)2.计量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计量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经济现象,是研究经济现象中的具体数量规律(或者说,计量经学是利用数学方法,根据统计测定的经济数据,对反映经济现象本质的经济数量关系进行研究。
3.应用计量经济学方法,研究客观经济现象的步骤是什么?(1)陈述理论(或假设);(2)建立计量经济模型;(3)收集数据;(4)估计参数;(5)假设检验;(6)预测和政策分析。
4.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经典的基本假定有哪些?(1)回归模型是正确设定的;(2)解释变量X 1,X 2...X K 在所抽取的样本中具有变异性,且X j 之间不存在严格线性相关性(无完全多重共线性);(3)随机干扰项具有条件零均值性:()0...|2,1=K i X X X E μ;(4)随机干扰项具有条件同方差及不序列相关性:()221...,|ar σμ=K i X X X V ,()0...,|,21=K j i X X X Cov μμ;(5)随机干扰项满足正态分布:()221,0~...,|σμN X X X K i 。
计量经济学教案李子奈版ppt课件
上课
教材及参考书
《计量经济学》,李子奈,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年7月
《计量经济学》,孙敬水,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年9月
• 宏观数据获得途径 • 中国经济数据网: • 中国统计信息网:
§1.1 计量经济学
一、计量经济学
△ 定义 “用数学方法探讨经济学可以从好几个方面着手,但 任何一个方面都不能和计量经济学混为一谈。计量 经济学与经济统计学绝非一码事;它也不同于我们 所说的一般经济理论,尽管经济理论大部分具有一 定的数量特征;计量经济学也不应视为数学应用于 经济学的同义语。经验表明,统计学、经济理论和 数学这三者对于真正了解现代经济生活的数量关系 来说,都是必要的,但本身并非是充分条件。三者 结合起来,就是力量,这种结合便构成了计量经济 学。”
• 非经典计量经济学主要包括:微观计量经济学、 非参数计量经济学、时间序列计量经济学和动 态计量经济学等。
• 非经典计量经济学的内容体系:模型类型非经 典的计量经济学问题、模型导向非经典的计量 经济学问题、模型结构非经典的计量经济学问 题、数据类型非经典的计量经济学问题和估计 方法非经典的计量经济学问题。
(x1,x2,…,xn)是通过观察或试验得 到的一组样本观察值。
3总、体(具X有1,相X同2,分…布,的X随n)机是变量一。组相互独立且与
样本的数学性质
即若 X~N 2 则 X i~N 2
即 Ei X EX i 1 、 2 、 、 n
D i X 2 DX i 1 、 2 、 、 n
• 本课程中的计量经济学模型,就是狭义计量经 济学意义上的经济数学模型。
△ 初、中、高级计量经济学
• 初级以计量经济学的数理统计学基础知识和经 典的线性单方程模型理论与方法为主要内容;
李子奈《计量经济学》第四版简答题
计量经济学简答题1.简述计量经济学中的检验包括哪些内容?(1)t 检验:回归模型中变量的显著性检验;(2)F 检验:方程总体线性的显著性检验;受约束的回归检验;多重共线性检验(判定系数检验法和逐步回归法检验法);异方差性检验(G-Q 检验)(3)卡方检验:异方差性的检验(White 检验)、拉格朗日乘数(LM )检验(4)拟合优度检验:检验模型对样本观测值的拟合程度,一元线性回归模型中看可决系数R 2统计量的值,多元回归模型中看调整的R 2统计量的值。
其值越接近1,说明模型的拟合优度较高。
(5)异方差性的检验:图示检验法、White 检验、布罗施-帕甘(B-P )检验(F 统计量或LM统计量)、戈里瑟(Gleiser )检验。
(6)序列相关性的检验:图示法、回归检验法、D.W.检验法、拉格朗日乘数(LM )检验(7)时间序列的平稳性检验:单位根检验(DF 检验、ADF 检验)2.计量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计量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经济现象,是研究经济现象中的具体数量规律(或者说,计量经学是利用数学方法,根据统计测定的经济数据,对反映经济现象本质的经济数量关系进行研究。
3.应用计量经济学方法,研究客观经济现象的步骤是什么?(1)陈述理论(或假设);(2)建立计量经济模型;(3)收集数据;(4)估计参数;(5)假设检验;(6)预测和政策分析。
4.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经典的基本假定有哪些?(1)回归模型是正确设定的;(2)解释变量X 1,X 2...X K 在所抽取的样本中具有变异性,且X j 之间不存在严格线性相关性(无完全多重共线性);(3)随机干扰项具有条件零均值性:()0...|2,1=K i X X X E μ;(4)随机干扰项具有条件同方差及不序列相关性:()221...,|ar σμ=K i X X X V ,()0...,|,21=K j i X X X Cov μμ;(5)随机干扰项满足正态分布:()221,0~...,|σμN X X X K i 。
计量经济学李子奈第三版课后习题Eviews实验报告
《计量经济学》实验报告实验一:EViews5.0软件安装及基本操作女人看完这些文章还没过隐吗?请速度看下面的↓↓女人推荐精彩文章↓↓注:下载原文后点及连接进入,不下载无法观看养胸美胸比养脸更重要,女性朋友一定要知道男人厌倦女人身体的全过程,惊呆了!卖爆了!采用iphone6外观设计理念~顶极高配神机~万众期待,顶级配置卖爆了!TVS沿用劳力士经典款设计打造,顶级镶钻机械腕表官方活动价698元】限量1折抢大牌! 仅此一天全国货到付款!送自己送朋友送父母(孝敬父母首选)解压安装包,双击“Setup.exe”,选择安装路径进行安装;安装完毕后,复制“eviews5.0破解文件夹”下的“eviews5.reg文件”和“eviews5.exe文件”到安装目录下;双击“Eviews5.reg”进行注册,安装完毕。
2.基本操作(数据来源于李子奈版课后习题P61.12)运行Eviews,依次单击file→new→work file→unstructed→observation 31。
命令栏中输入“data y gdp”,打开“y gdp”表,接下来将数据输入其中。
做出“y gdp”的散点图,依次单击quick→graph→scatter→gdp y。
结果如下:开始进行LS回归:回归方程为:Y = -10.39340931 + 0.0710********GDP对回归方程做检验:斜率项t值9.59大于t在5%显著水平下的检验值2.045,拒绝零假设;截距项t 值0.121小于2.045,接受零假设。
可决系数0.76,拟合较好,方程F检验值91.99通过F检验。
下面进行预测:拓展工作空间:打开work file窗口,单击 Proc→Structure,将End date 的数据31→32;确定预测值的起止日期:打开work file窗口,点击Quick→Sample,填入“1 32”。
打开GDP数据表,在GDP的最下方填,按回车键。
计量经济学四五章 李子奈
ii i i i i i i X X X X X X e εαααααα++++++=215224213221102~第四章异方差1.异方差的概念和类型概念:对于模型 如果出现 即对于不同的样本点,随机误差项的方差不再是常数,而互不相同,则认为出现了异方差性。
异方差一般可归结为三种类型:(1)单调递增型: σi 2随X 的增大而增大(2)单调递减型: σi 2随X 的增大而减小(3)复杂型: σi 2与X 的变化呈复杂形式2.几种异方差的检验方法(描述原理即可)(1)图示检验法①用X-Y 的散点图进行判断:看是否存在明显的散点扩大、缩小或复杂型趋势(即不在一个固定的带型域中)②用X-的散点图进行判断:看是否形成一斜率为零的直线(2)帕克(Park)检验与戈里瑟(Gleiser)检验选择关于变量X 的不同的函数形式,对方程进行估计并进行显著性检验,如果存在某一种函数形式,使得方程显著成立,则说明原模型存在异方差性。
(3)G-Q 检验先将样本一分为二,对子样①和子样②分别作回归,然后利用两个子样的残差平方和之比构造统计量进行异方差检验。
由于该统计量服从F 分布,因此假如存在递增的异方差,则F 远大于1;反之就会等于1(同方差)、或小于1(递减方差)。
(4)怀特(White )检验怀特检验不需要排序,且适合任何形式的异方差。
以二元为例 先进行OLS 回归,得到 然后做辅助回归 可以证明,在同方差假设下,从该辅助回归所得到的可决系数R2与样本容量n 的乘积,渐进地服从自由度为辅助回归方程中解释变量个数的卡方分布:(R2为辅助回归的可决系数,h 为辅助回归法人解释变量的个数)如果存在异方差性,则表明确与解释变量的某种组合有显著的相关性,这时往往显示出有较高的可决系数并且某一参数的t 检验值较大。
3.异方差的后果(1)参数估计量非有效OLS 估计量仍然具有无偏性,但不具有有效性。
因为在有效性证明中利用了而且,在大样本情况下,尽管参数估计量具有一致性,但仍然不具有渐近有效性。
李子奈-计量经济学分章习题与答案
李⼦奈-计量经济学分章习题与答案第⼀章导论⼀、名词解释1、截⾯数据2、时间序列数据3、虚变量数据4、内⽣变量与外⽣变量>⼆、单项选择题1、同⼀统计指标按时间顺序记录的数据序列称为()A 、横截⾯数据B 、虚变量数据C 、时间序列数据D 、平⾏数据2、样本数据的质量问题,可以概括为完整性、准确性、可⽐性和()A 、时效性B 、⼀致性C 、⼴泛性D 、系统性3、有⼈采⽤全国⼤中型煤炭企业的截⾯数据,估计⽣产函数模型,然后⽤该模型预测未来煤炭⾏业的产出量,这是违反了数据的哪⼀条原则。
()A 、⼀致性B 、准确性C 、可⽐性D 、完整性4、判断模型参数估计量的符号、⼤⼩、相互之间关系的合理性属于什么检验()A 、经济意义检验B 、统计检验C 、计量经济学检验D 、模型的预测检验5、对下列模型进⾏经济意义检验,哪⼀个模型通常被认为没有实际价值()A 、i C (消费)5000.8i I =+(收⼊)D 、i Y (产出量)0.60.65i K =(资本)0.4iL (劳动) ]6、设M 为货币需求量,Y 为收⼊⽔平,r 为利率,流动性偏好函数为012M Y r βββµ=+++,1?β和2β分别为1β、2β的估计值,根据经济理论有()A 、1?β应为正值,2?β应为负值B 、1?β应为正值,2β应为正值 C 、1?β应为负值,2?β应为负值 D 、1?β应为负值,2?β应为正值三、填空题1、在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中,因果关系、相互影响关系最重要,是计量经济分析的重点。
2、从观察单位和时点的⾓度看,经济数据可分为时间序列数据、截⾯数据、⾯板数据。
3、根据包含的⽅程的数量以及是否反映经济变量与时间变量的关系,经济模型可分为时间序列模型、单⽅程模型、联⽴⽅程模型。
—四、简答题1、计量经济学与经济理论、统计学、数学的联系是什么2、模型的检验包括哪⼏个⽅⾯具体含义是什么五、计算分析题1、下列假想模型是否属于揭⽰因果关系的计量经济学模型为什么;(1)t S =+t R ,其中t S 为第t 年农村居民储蓄增加额(单位:亿元),t R 为第t 年城镇居民可⽀配收⼊总额(单位:亿元)。
(NEW)李子奈《计量经济学》(第3版)课后习题详解
目 录第1章 绪 论第2章 经典单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第3章 经典单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第4章 经典单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放宽基本假定的模型第5章 经典单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专门问题第6章 联立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理论与方法第7章 扩展的单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第8章 时间序列计量经济学模型第9章 计量经济学应用模型第1章 绪 论1什么是计量经济学?计量经济学方法与一般经济数学方法有什么区别?答:(1)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以揭示经济活动中客观存在的数量关系为主要内容,是由经济理论、统计学和数学三者结合而成的交叉学科。
(2)计量经济学方法通过建立随机的数学方程来描述经济活动,并通过对模型中参数的估计来揭示经济活动中各个因素之间的定量关系,是对经济理论赋予经验内容;而一般经济数学方法是以确定性的数学方程来描述经济活动,揭示的是经济活动中各个因素之间的理论关系。
2计量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是什么?计量经济学模型研究的经济关系有哪两个基本特征?答:(1)计量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经济现象,主要研究的是经济现象中的具体数量规律,即是利用数学方法,依据统计方法所收集和整理到的经济数据,对反映经济现象本质的经济数量关系进行研究。
(2)计量经济学的内容大致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方法论,即计量经济学方法或理论计量经济学;二是应用计量经济学。
任何一项计量经济学研究和任何一个计量经济学模型赖以成功的三要素是理论、方法和数据。
(3)计量经济学模型研究的经济关系的两个基本特征是随机关系和因果关系。
3为什么说计量经济学在当代经济学科中占据重要地位?当代计量经济学发展的基本特征与动向是什么?答:(1)计量经济学自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形成以来,无论在技术方法还是在应用方面发展都十分迅速,尤其是经过20世纪50年代的发展阶段和60年代的扩张阶段,使其在经济学科占据重要的地位,主要表现在:①在西方大多数大学和学院中,计量经济学的讲授已成为经济学课程表中最具有权威的一部分;②从1969~200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53位获奖者中有10位是与研究和应用计量经济学有关;③计量经济学方法与其他经济数学方法结合应用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计量经济学第四版李子奈课后答案
计量经济学第四版李子奈课后答案第一章:简介1.什么是计量经济学?它与其他学科有什么区别?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经济现象的数理模型、计量方法以及经济政策的评估方法。
它与其他学科的区别在于,计量经济学着重于将经济理论转化为具体的计量模型,并利用统计分析方法对经济数据进行验证和评估,以获得对经济问题的深入理解和预测能力。
2.请简要介绍计量经济学的基本步骤。
计量经济学的基本步骤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确定经济理论模型:根据研究的经济问题和理论基础,构建适当的经济理论模型。
•收集数据:收集所需的经济数据,包括自变量和因变量的观测值。
•数据处理:对数据进行处理和清洗,包括缺失数据的处理、异常值的检测和处理等。
•模型估计:利用统计方法对经济模型的参数进行估计,获得合适的模型参数估计值。
•模型检验:利用统计检验方法对模型的合理性进行检验,包括参数的显著性检验、模型拟合优度的检验等。
•模型应用和预测:根据模型估计结果,应用模型进行实际问题的分析和预测。
第二章:线性回归模型1.请解释简单线性回归模型的含义。
简单线性回归模型是一种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线性关系的模型。
它假设因变量(被解释变量)可以通过一个线性函数来解释,该线性函数包含一个自变量(解释变量)。
形式化地表示为:$y_i = \\beta_0 + \\beta_1x_i + u_i$,其中y i表示因变量的观测值,x i表示自变量的观测值,$\\beta_0$和$\\beta_1$表示模型的参数,u i表示误差项。
2.如何进行线性回归模型的估计和检验?线性回归模型的参数可以通过最小二乘法进行估计。
最小二乘法通过最小化观测值和模型估计值之间的差异,来获取最优的模型参数估计。
具体的估计方法可以通过计算样本数据的一阶矩和二阶矩来获得。
线性回归模型的检验可以通过对模型参数的显著性进行检验来进行。
通常使用t检验或F检验来判断模型参数的显著性。
t检验用于检验单个参数的显著性,而F检验用于检验多个参数的显著性。
计量经济学应用研究的总体回归模型设定_李子奈
计量经济学应用研究的总体回归模型设定*李子奈 内容提要:本文从计量经济学应用研究中总体回归模型设定的任务和目标出发,通过对总体模型设定的研究目的导向、经济学理论导向、数据关系导向的分析与评价,提出总体模型设定的唯一性、一般性、现实性和统计检验必要性原则;最后,提出总体回归模型设定的“经济主体动力学关系导向”原则和框架。
关键词:计量经济学模型 总体回归模型 理论导向 数据导向 动力学关系导向* 李子奈,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邮政编码:100084,电子信箱:liz inai @mail .ts inghua .edu .cn 。
本文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08AJY001,计量经济学模型方法论基础研究)的资助。
作者十分感谢冯燮刚博士的博士论文给予本文的启示,感谢匿名审稿人的宝贵建议。
当然,文责自负。
一、问题的提出及其重要性计量经济学模型方法,说到底,就是回归分析方法。
任何一项计量经济学应用研究课题,首先的也是最重要的工作是设定总体回归模型。
只有设定了正确的总体回归模型,才能通过严格的数学过程和统计推断,得到正确的研究结果。
因此,它决定了应用研究的成败。
在我国,计量经济学模型已经成为经济理论研究和实际经济分析的一种主流的实证研究方法。
以《经济研究》发表的文章为例,我们对1984—2006年《经济研究》发表的3100余篇论文进行统计分析,以计量经济学模型方法作为主要分析方法的论文占全部论文的比重(参见图1),1984年为0%,到1998年为11%,然后迅速提高,2004年为40%,2005为56%,2006年为53%。
这个比重已经超过美国同类刊物《美国经济评论》(A me ric an Economic Re vie w )同期的水平。
而且研究对象遍及经济的各个领域,所应用的模型方法遍及计量经济学的各个分支。
其他经济类刊物,例如《金融研究》、《世界经济》等,无不如此。
在经济学门类各个学科的研究生学位论文中,为了提高和体现论文的学术水平,建立与应用计量经济学模型更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四异方差性
一实验目的:掌握异方差性模型的检验方法与处理方法
二实验要求:应用教材P155习题8案例做异方差模型的图形法检验、Goldfeld-Quanadt检验与White检验,使用WLS方法、异方差稳健标准误方法对异方差进行修正。
三实验原理:图形法检验、Goldfeld-Quanadt检验与White检验与加权最小二乘法、异方差稳健标准误方法。
四预备知识:Goldfeld-Quanadt检验与White检验与加权最小二乘法。
五实验内容:
下表列出了某年中国部分省市城镇居民每个家庭平均全年可支配收入X与
地区可支配收
入(X)
消费性支出
(Y)
地区
可支配收入
(X)
消费性支出
(Y)
北京10349.69 8493.49 浙江9279.16 7020.22 天津8140.50 6121.04 山东6489.97 5022.00 河北5661.16 4348.47 河南4766.26 3830.71 山西4724.11 3941.87 湖北5524.54 4644.5 内蒙古5129.05 3927.75 湖南6218.73 5218.79 辽宁5357.79 4356.06 广东9761.57 8016.91 吉林4810.00 4020.87 陕西5124.24 4276.67 黑龙江4912.88 3824.44 甘肃4916.25 4126.47 上海11718.01 8868.19 青海5169.96 4185.73 江苏6800.23 5323.18 新疆5644.86 4422.93
(1)使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建立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与可支配收入的线性模型;
(2)检验模型是否存在异方差性;
(3)如果存在异方差性,试采用适当的方法估计模型参数。
六实验步骤:
6.1 建立对象,录入变量可支配收入X和消费性支出Y,如图1所示:
图 1 图 2
6.2 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建立线性模型
设定一元线性回归模型为:
01Y X ββμ∧
=++ 点击主界面菜单Quick\Estimate Equation ,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输入Y 、C 、X ,点击确定即可得到回归结果,如图2所示。
根据图2中的数据,得到模型的估计结果为
272.360.7551(1.71)(32.39)Y X ∧
=+
20.9831R = 2
0.9822R = .. 1.3017DW =
1048.912F = 846743.0RSS =
估计结果显示,即使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都不拒绝常数项为零的假设。
6.3 检验模型的异方差性
6.3.1 图形检验法
生成残差序列。
在得到图2结果后,在工作文件中点击Object\Generate Series …,在弹出的窗口中,在主窗口键入命令如下“e2=resid^2”,如图3所示,得到残差平方和序列e2。
图 3 图4
如果存在异方差,则只可能是由于可支配收入X 引起的。
绘制2t e 对t X 的散点图。
按住Ctrl 键,同时选择变量X 与e2,以组对象方式打开,进入数据列表,再点击View\Graph\Scatter\Simple Scatter ,可得散点图,如图4所示。
由图4可以看出,残差平方和2t e 对t X 大致存在递增关系,即存在单调增型异方差。
6.3.2 Goldfeld-Quanadt 检验
对变量取值排序(按递增或递减)。
在工作文件中点击Proc\Scrt Current Page …,在弹出对话框中输入X 即可(默认项是升序),如图5所示。
本列选择升序排列,这时变量Y 将以X 按升序排列。
图 5 图6 构造子样本区间,建立回归模型。
在本题中,样本容量n=20,删除中间1/4的观测值,大约4个数据,余下部分平分得两个样本区间:1-8和13-20,它们的样本个数均是8个,即128n n ==.在工作文件窗口中点击Sample 菜单,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输入1 8,将样本期改为1~8,如图6所示。
然后,用OLS 方法求得如图7的结果
图 7 图 8
根据图7中的数据,得到模型的估计结果为:
1277.1610.5541(0.829)
(1.779)Y X ∧=+
20.3454R = 20.2363R = .. 3.0045DW =
3.1659F = 1126528.3RSS =
同样的,在Sample 菜单中,将区间定义为13~20,再利用OLS 方法求得如图8的结果。
根据图8中的数据,得到模型的估计结果为:
212.21180.7619(0.3997)(12.625)Y X ∧
=+
20.9637R = 2
0.9577R = .. 1.723DW =
159.39F = 2615472.0RSS =
计算F统计量:
2
1
615472.0
4.86
126528.3
RSS
F
RSS
===
如果设定显著性水平为5%,那么自由度为(6,6)的F分布的临界值为
0.55
(6,6) 4.28
F=,即有
0.55
4.86 4.28(6,6)
F F
=>=,所以拒绝原假设,表明模型存在异方差性
6.3.3 White检验
由图2的估计结果中,点击View\Residual tests\white heteroskedasticity(no cross terms),进入White检验,进过估计出现White 检验的结果如图9所示。
图 9
由图9中的数据,得到
22
180998.949.428460.02115
( 1.7508)(1.708)( 1.145)
e X X
∧
=-+-
--
20.632606
R=
White统计量2200.63260612.65212
nR=⨯=,该值大于5%显著性水平下自由
度为2的2χ分布的相应临界值2
0.05
(2) 5.99
χ=,(在估计模型中含有两个解释变量,所以自由度为2)因此拒绝同方差性的原假设。
6.4 异方差性的修正
6.4.1 加权最小二乘法
运用OLS方法估计过程中,我们选用权数1/
t t
w e
=。
权数生成过程如下,在图2的情况下,在工作文件中点击Object\Generate Series…,在弹出的窗口中,在Enter equation处输入w=1/@abs(resid).
在工作文件中点击Quick\Estimate Equation,在弹出的画框中输入Y、C、X,如图10所示。
图 10 图 11 然后,在图10中点击Options 选项,选中Weighted LS/TLS 复选框,在Weight 框中输入w ,如图11所示,点击确定,即可得到加权最小二乘法的结果,如图12所示。
图 12
由图12中的数据,得到模型的估计结果:
415.66030.729026(3.55)(32.5)Y X ∧
=+
20.9999R = 2
0.9999R = .. 2.3678DW =
1056.477F = 106856.0RSS =
可以看出,常数项的t 统计量的值有了显著的改进。
下面检验是否经加权的回归的模型已不存在异方差性。
记2e ≈
为加权回归后模型的残差估计的平方和。
在图12中,点击View\Residual tests\white heteroskedasticity(no cross terms),进入White 检验,经过估计出现White 检验结果,如图13所示。
图 13
由图13中的数据,得到
22=6196.4810.1653230.0000048(0.525)(0.050)(0.023)e X X ≈-+-
20.003821R =
White 统计量20.07642nR =,其所对应的伴随概率为0.967983P =,因此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不能拒绝同方差的假设。
6.4.2 异方差稳健性标准误方法
在图2中,点击Estimate 按钮,出现Spection 窗口(图14),点击Option 按钮,在出现的EstimationOptions 窗口中,选择“Heteroskedasticity ”选项,并选择默认的White 选项(图15),点击按钮退回到Equation Spection 窗口(图
14),再点击OK 按钮,即得到如图16所示的结果。
图14 图 15
图 16
可以看出,估计的参数与普通最小二乘法的结果相同,只是由于参数的标准差得到了修正,从而使得t检验值与普通最小二乘法的结果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