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语言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语言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数学知识的传递、学生接受知识情况的反馈、师生间的情感交流

等都必须依靠数学语言.数学语言既是数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又

是数学知识的载体。各种定义、公式、法则和性质等无不是通过数学

语言来表述的。离开了数学语言,数学知识就成了“水中月,镜中

花”。另一方面,数学知识是数学语言的内涵,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

解、掌握,实质是对数学语言的理解、掌握。一个对数学语言不能理

解的人是绝对谈不上对数学知识有什么理解的。因此,从一定意义上

讲。掌握数学语言是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础,用数学语言教学是数学教

学的关键。也是一个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数学语言要求精准、

科学、严谨、逻辑性强、幽默、具有激励性等.

一、数学语言应具有精准性

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要培养学生数学

语言的表达能力,首先要求教师的语言要准确、规范,给学生做出榜

样。不管是在上课还是在下课,都要随时注意自己语言的准确性和完

整性,不说“半截话”,不说指代不明的话。做到语言准确、精练、

简洁,思路要清楚,叙述要有条不紊。如在教学“数位”时,有时不

注意就说成“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听起来好象没什么大

错,大多数的学生也知道老师说的意思,但是,这句话是错误的,不

准确,会给一部分的学生造成错误的引导。因此,必须加上一个前提

“从右起”,这样才科学、准确。教师的任何语言都对学生起着一个

潜移默化和表率的作用,所以,我们时刻都要注意自己语言的准确性

和完整性,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为一名老师,精准的数学语言可以帮助学生较好地理解题意,

不至于误判和误解,同时能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健康发展。教学中,

应保证教学语言的精准性,不能模糊教学内容,要力求对教学内容的

表述清晰、精练,

如应用题中最常见的,“增加了”与“增加到”这两词,虽然只

相差两个字,但意义完全不同。“增加了”的数是净增数,不包括原

数,而“增加到”的数是指净增数与原数的和。比如“数”与“数字”、

“除以”与“除、”“时间”与“时刻”等概念如果混为一谈;比如:下列方框中填上正确的数字,等式成立□□X7=□□在下图的方框中填适当的数,直线上面填假分数,下面填带分数.

如;有的教师指导学生画图时说:“这两条平行线画得不平行”,“这个直角没画成90度”等就违背了矛盾律;而“所有的分数都由分数线、分母、分子组”成、“任何物体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之类的语言错误就在于以偏概全,缺少准确性;

二、数学语言应具有逻辑性

富有逻辑性的数学语言,能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轻松和甜蜜之感。有的老师在数学课上,为了说清一个概念,或者表述一段数学事实,绞尽脑汁,最后还是重复啰嗦,学生都被搞晕了,这样的情况往往是授课老师不注意教学语言的逻辑性造成的。

“时间”与“时刻”、“小时”与“时”等概念混为一谈,有些老师很难讲清他们区别。时刻是在时间轴上对应的是一个点, 即某个时间点。比如8点05分这就是一时刻;没有长短,只有先后,它具有序数性质。时间是两个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 时间间隔是在时间轴上对应的是一段长度,时间具有基数性质。但俗语又可以表示时刻,如问现在是什么时间,也就是现在是几点的意思。

“小时”和“时”的区别,国务院在1984年2月27日颁布的《关于在我国统一实行法定计量单位的命令》所规定的。对时间这个量的单位名称规定为:“小时”是计量时间长短的一个单位名称,但如果在不至于与表示时间的某一瞬间的“时”发生混淆时,这个“小”字可以省略。因为只有表示经过多少时间的量才能参加运算或换算,所以在算式中可以将“小时”省略为“时”。如,19 - 8 = 11(时),2时=120分。而在文字叙述中,这个“小”字一般不省略。如“答:每天营业11小时。”当然,如果在文字叙述中不会使人混

淆的情况下,这个“小”字也是可以省略的。如周老师设计的练习中就有“一天要工作13时”,“每晚要花1时30分左右时间读书看报”。这里肯定不会有人把“13时”“1时30分”当作时间段中的某一瞬间来理解的。不过,一般在口头语言中还是用“小时”来表示。

这里要强调一点,那就是国务院的文件中,这“小时”的“小”字是在不被混淆的情况下“可以”省略,而并不规定“一定要”省略。所以如果有学生在算式中没有省略这个“小”字,即上述算式写成“19 - 8 = 11(小时)”,也是可以的,千万不能把它判错。

假如教师在教学分数应用题:“六<1>班有男生28人,比女生人数多3/4,女生有多少人?”时,用“甲数是28,比乙数多4,乙数是多少?”来导入课题,那这节课上下来必定是失败的。因为“多3/4”和“多4”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就是说用例子引入课题不对。

老师在教学“平行与相交”时,出示“两条永不相交的直线就是平行线”让学生判断对否。如果学生对平行相交的概念没有足够的理解是不会判断的。

这里就缺少一个很重要的前提条件,那就是“在同一个平面内”,如果这个条件加上去,这个“平行线”的概念就完整了。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容不得半句模糊语言,否则,表达的数理就不够准确,甚至出现意思偏离。

三、数学语言应具有严密性

从数学学科的本身出发,要求我们教学中语言应该严密、准确,否则会导致学生思维的混乱。如,在求圆柱的表面积时,有一题为:一个圆柱形木料,底面面积是15.7cm2,如果把它平均截成2段圆柱,表面积比原来增加()cm2。解题时,有个学生问到15.7cm2,是两个底面积之和吗?这样的现象,就是表述语言不够严密所造成的。如果出题的老师能在出题时把“底面面积”改为“一底面面积”。这样学生在解题时,就不会出现这种似是而非的情况了。

而六年级下册在圆柱体侧面积的推导时,判断:“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得到一个长方形”对错?这句话就不够严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