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数的平均变化率教案

合集下载

《平均变化率》教案及教案说明

《平均变化率》教案及教案说明

《平均变化率》教案及教案说明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平均变化率的定义及其几何意义。

2. 培养学生运用导数概念理解实际问题中的变化率。

3. 训练学生运用极限思想分析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平均变化率的定义:引入变化率的概念,解释平均变化率的含义。

2. 平均变化率的计算:讲解如何计算函数在某一区间的平均变化率。

3. 平均变化率与导数的关系:阐述导数的几何意义,引导学生理解导数与平均变化率之间的联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平均变化率的定义及其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导数与平均变化率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

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板书、图形等辅助教学。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关注变化率的概念。

2. 讲解平均变化率:给出平均变化率的定义,解释其几何意义。

3. 演示计算平均变化率: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计算过程。

4. 分析导数与平均变化率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导数与平均变化率的联系。

5. 巩固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7. 布置作业:设计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教案说明:本教案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思考能力和合作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在教学内容上,重点讲解平均变化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导数与平均变化率之间的关系。

在教学手段上,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和板书,直观展示概念和计算过程,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思考实际生活中的其他例子,运用平均变化率解释。

2. 探讨平均变化率在物理学、经济学等领域的应用。

七、课堂互动1. 提问环节:在学习过程中,鼓励学生提问,解答学生疑问。

《平均变化率》教案及教案说明

《平均变化率》教案及教案说明

平均变化率一、教学目标✧通过丰富的实例,让学生经历平均变化率概念的形成过程,体会平均变化率是刻画变量变化快慢程度的一种数学模型;✧理解平均变化率的概念,了解平均变化率的几何意义,会计算函数在某个区间上的平均变化率;✧感受数学模型在刻画客观世界的作用,进一步领会变量数学的思想,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平均变化率概念教学难点平均变化率概念的形成过程三、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启发式教学与探究式学习相结合。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分析和归纳,让学生在已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建构新知识,教师在教学中尤其要关注“谁在学?为什么要学?怎么学?”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提高教学效率。

四、教学过程✧问题情境,感受概念情境1GDP “猛增”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转变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

(2000年中国人均GDP为856美元,2020年约为3500美元.)尤其令人振奋的是:十六大以来,我国国民经济保持平稳快速发展,2002年我国人均GDP 首次超过1000美元,达到1100美元,在短短的4年内于2006年又超过2000美元,达到2010美元。

我国已经由低收入国家步入了中等收入国家行列,标志着我国在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问题1 如何从数学角度刻画2002年至2006年这4年我国人均GDP “猛增”?情境2 房价“暴涨”南京龙江小区近十来年的房价变化如下图所示:问题2 如何从数学角度刻画房价“暴涨”?情境3 股指“跳水”2007年9月25日沪市A 股走势图问题3 如何从数学角度刻画股指“跳水”?情境4 气温“陡升”现有某市2004年3月和4月某天日最高气温记载如下列图表所示:问题4 : 如何从数学角度刻画气温“陡升”? ✧ 建立模型,形成概念问题5 用怎样的数学模型刻画函数值变化的快慢程度? 思考1 你能给出函数f (x )在区间[x 1,x 2]上平均变化率的定义吗?定义 函数f (x )在区间[x 1,x 2]上平均变化率为2121()()--f x f x x x 。

《平均变化率》教案及教案说明

《平均变化率》教案及教案说明

《平均变化率》教案及教案说明教案说明: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平均变化率的概念,掌握平均变化率的计算方法,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理解平均变化率的定义和意义;2. 掌握平均变化率的计算公式;3. 应用平均变化率解决实际问题。

教案内容:一、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函数的定义,强调函数的输入输出关系;2. 引入“变化率”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函数在某一点处的变化率是什么;3. 提问:如何描述函数在某一段区间内的变化情况?二、平均变化率的定义1. 给出平均变化率的定义:函数在区间[a, b]上的平均变化率定义为(f(b) f(a)) /(b a);2. 解释平均变化率的含义:平均变化率表示函数在区间[a, b]上的平均变化速度;3. 强调平均变化率是对函数变化情况的宏观描述。

三、平均变化率的计算1.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函数在某一段区间上的平均变化率;2. 给出计算公式:函数在区间[a, b]上的平均变化率= (f(b) f(a)) / (b a);3. 举例说明如何计算具体函数的平均变化率。

四、应用1. 引导学生思考平均变化率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2. 举例说明如何利用平均变化率解决实际问题,如物体运动的速度变化、物价变化的分析等;3. 引导学生尝试自己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如计算某商品价格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变化率。

五、总结与评价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平均变化率的定义、计算方法和实际应用;2. 强调平均变化率的概念在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3. 鼓励学生课后思考更多与平均变化率相关的问题,拓展思维。

教学评价:本教案通过导入、讲解、应用和总结等环节,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平均变化率的概念,掌握计算方法,并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理解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并通过举例和练习等方式巩固学生的知识。

通过本教案的实施,学生将能够掌握平均变化率的基本概念和应用方法。

六、案例分析1. 提出案例:分析某商品价格在一段时间内的变化情况;2. 引导学生运用平均变化率的概念和计算公式进行分析;3. 演示如何根据商品价格的变化数据计算平均变化率;4. 解释平均变化率在分析商品价格变化中的作用。

《3.1.1函数的平均变化率》教学案1

《3.1.1函数的平均变化率》教学案1

---------------------------------------------------------------最新资料推荐------------------------------------------------------ 《3.1.1函数的平均变化率》教学案1 《《3. .1. .1 函数的平均变化率》教学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生活实例使学生理解函数增量、函数的平均变化率的概念;掌握求简单函数平均变化率的方法,会求函数的平均变化率;理解函数的平均变化率的含义,引出函数的瞬时变化率概念,简单应用为下一节导数概念的学习打好基础. 2、能力目标:使学生在研究过程中熟悉数学研究的途径:背景数学表示应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在生活中建立数学模型,用数学理论解释生活问题、应用数学的能力. 3、情感目标:使学生通过学习,了解简单的情景蕴涵建立模型解决问题的一般思想方法,鼓励学生主动探究、不惧困难,勇于挑战自我的思想品质.并养成学生探究总结型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函数自变量的增量、函数值的增量的理解教学难点:函数平均变化率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引入:1、情境设置:(图片)巍峨的珠穆朗玛峰、攀登珠峰的队员两幅陡峭程度不同的图片 2、问题:当陡峭程度不同时,登山队员的感受是不一样的,如何用数学来1 / 5反映山势的陡峭程度,给我们的登山运动员一些有益的技术参考呢?3、引入:让我们用函数变化的观点来研讨这个问题. 二、例举分析:(一)登山问题例:如图,是一座山的剖面示意图:A是登山者的出发点,H是山顶,登山路线用y=f(x)表示 HD1 D Fy 问题:当自变量x表示登山者的水平位置,函数值y表示登山者所在高度时,陡峭程度应怎样表示?分析:1、选取平直山路AB放大研究若 ) , ( ), , (1 1 0 0y x B y xA 自变量x的改变量:0 1x x x = 函数值y的改变量:0 1y y y = 直线AB的斜率:xyx xy yk==0 10 1 说明:当登山者移动的水平距离变化量一定( x 为定值)时,垂直距离变化量( y )越大,则这段山路越陡峭; 2、选取弯曲山路CD放大研究方法:可将其分成若干小段进行分析:如CD 1 的陡峭程度可用直线CD 1 的斜率表示.(图略) 结论:函数值变化量( y )与自变量变化量 ) ( x 的比值xy反映了山坡的陡峭程度.各段的xy不同反映了山坡的陡峭程度不同,也就是登山高度在这段山路上的平均变化量不同.当xy越大,说明山坡高度的平均变化量越大,所以山坡就越陡;当xy越小,说明山坡高度的平---------------------------------------------------------------最新资料推荐------------------------------------------------------均变化量小,所以山坡就越缓.所以,k kk kx xx f x fxy=++11) ( ) (高度的平均变化成为度量山的陡峭程度的量,叫做函数f(x)的平均变化率. 三、函数的平均变化率与应用. 1、定义:已知函数 ) ( x f y = 在点0x x = 及其附近有定义,令0x x x = ;B ) , (1 1y x A( ) ,0 0y x 0x0y1x1yO y x ) ( ) ( ) ( ) (0 0 0 0x f x x f x f x f y y y + = = = .则当 0 x 时,比值xyxx f x x f= + ) ( ) (0 0叫做函数 ) ( x f y = 在0x 到x x +0之间的平均变化率. 2、例题解析例1.求2x y = 在0x 到x x +0之间的平均变化率. 解:当自变量从0x 变到 x x +0时,函数的平均变化率为x xxx x xxxf x x f + = += +02020 0 02) ( ) ( ) (.当 x 取定值,0x 取不同数值时,该函数的平均变化率也不一样.可以由图看出变化. 例2.求xy1= 在0x 到 x x +0之间的平均变化率. 解:当自变量从0x 变到 x x +0时,函数的平均变化率为0 00 0 0 0) (11 1) ( ) (x x x xx x xxx f x x f + = += + 变式:某市2004年4月20日最高气温为33.4℃,而此前的两天,4月19日和4月18日最高气温分别为24.4℃和18.6℃,短短两天时间,气温陡增14.8℃,闷热中的人们无不感叹:天气热得太快了!但是,如果我们将该市2004年3月18日最高气温3.5℃与4月18日最高气温18.6℃进行比较,我们发现两者温差为15.1℃,甚至超过了14.8℃.而人们却不会发出上述感叹.这3 / 5是什么原因呢?原来前者变化得太快,而后者变化得缓慢. 问题:当自变量t表示由3月18日开始计算的天数,T表示气温,记函数 ) (t g T = 表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函数,那么气温变化的快慢情况应当怎样表示?分析:如图:1、选择该市2004年3月18日最高气温3.5℃与4月18日最高气温18.6℃进行比较, C T t01 . 15 5 . 3 6 . 18 , 30 = = = ,由此可知 5033 . 0 tT; 2、选择该市2004年4月18日最高气温18.6 0 C与4月20日33.4 0 C进行比较 C T t08 . 14 6 . 18 4 .33 , 2 = = = ,由此可知 4 . 7 tT 结论:函数值的平均变化率tT反映了温度变化的剧烈程度. 各段的tT不同反映了温度变化的剧烈程度不同,也就是气温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变化量不同.当tT越大,说明气温的平均变化量越大,所以升温就越快;当tT越小,说明气温的平均变化量小,所以升温就越缓. 四、课堂练习:甲乙二人跑步路程与时间关系以及百米赛跑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分别如图 (1)(2)所示,试问:(1)甲乙二人哪一个跑得快? (2)甲乙二人百米赛跑,快到终点时,谁跑得比较快甲乙路程 y 甲乙100m 2030 342102030A(1,3.5) B(32, 18.6) 0C(34, 33.4) T(℃) t(天)2 10 五、课堂小结:---------------------------------------------------------------最新资料推荐------------------------------------------------------ (1) (2)5 / 5。

函数的平均变化率教案

函数的平均变化率教案

函数的平均变化率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函数的平均变化率的定义和意义;2. 学会计算函数的平均变化率;3. 能够应用函数的平均变化率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第一章:函数的平均变化率的概念1.1 引入函数的平均变化率的概念1.2 解释函数的平均变化率的含义1.3 举例说明函数的平均变化率的应用第二章:函数的平均变化率的计算2.1 引入计算函数的平均变化率的方法2.2 讲解如何计算函数的平均变化率2.3 给出计算函数的平均变化率的例题第三章:函数的平均变化率的性质3.1 引入函数的平均变化率的性质3.2 讲解函数的平均变化率的性质3.3 给出函数的平均变化率的性质的证明第四章:应用函数的平均变化率解决实际问题4.1 引入应用函数的平均变化率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4.2 讲解如何应用函数的平均变化率解决实际问题4.3 给出应用函数的平均变化率解决实际问题的例题第五章:巩固练习5.1 给出巩固练习的题目5.2 讲解巩固练习的解法5.3 给出巩固练习的答案教学资源:1. 教学PPT;2. 教材或教案;3. 练习题。

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2. 练习题的完成情况;3. 学生对函数的平均变化率的理解程度。

教学步骤:Step 1:引入函数的平均变化率的概念(10分钟)1. 讲解函数的平均变化率的定义;2. 举例说明函数的平均变化率的应用。

Step 2:讲解计算函数的平均变化率的方法(15分钟)1. 讲解如何计算函数的平均变化率;2. 给出计算函数的平均变化率的例题。

Step 3:讲解函数的平均变化率的性质(15分钟)1. 讲解函数的平均变化率的性质;2. 给出函数的平均变化率的性质的证明。

Step 4:应用函数的平均变化率解决实际问题(10分钟)1. 讲解如何应用函数的平均变化率解决实际问题;2. 给出应用函数的平均变化率解决实际问题的例题。

Step 5:巩固练习(15分钟)1. 给出巩固练习的题目;2. 讲解巩固练习的解法;3. 给出巩固练习的答案。

函数的平均变化率教案

函数的平均变化率教案

函数的平均变化率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函数的平均变化率的定义及其几何意义。

2. 培养学生利用导数求函数的平均变化率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函数的平均变化率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函数的平均变化率的定义2. 函数的平均变化率的计算3. 函数的平均变化率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函数的平均变化率的定义及其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函数的平均变化率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函数的平均变化率的定义、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2. 利用几何图形和实例,帮助学生形象理解函数的平均变化率。

3. 开展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运用函数的平均变化率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举例,如物体在直线运动中的速度变化,引入函数的平均变化率的概念。

2. 新课讲解:讲解函数的平均变化率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函数的平均变化率的几何意义。

讲解如何利用导数求函数的平均变化率,并通过示例进行演示。

3. 案例分析:给出几个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函数的平均变化率进行解决,巩固所学知识。

4. 课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函数的平均变化率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测学习效果。

提出一些拓展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重点掌握函数的平均变化率的定义及其计算方法。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 思考并解答拓展问题,提高运用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函数的平均变化率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态度、问题解决能力等。

八、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情况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学习效果,针对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方法和要求,以提高教学质量。

九、教学资源1. PPT课件:制作精美的PPT课件,辅助讲解函数的平均变化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3.1.1函数的平均变化率》教学案3

《3.1.1函数的平均变化率》教学案3

《3.1.1函数的平均变化率》教学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平均变化率的概念,了解平均变化率的几何意义,会计算函数在某个区间上的平均变化率;
2.过程与方法
通过丰富的实例,让学生经历平均变化率概念的形成过程,体会平均变化率是刻画变量变化快慢程度的一种数学模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数学模型在刻画客观世界的作用,进一步领会变量数学的思想,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平均变化率的模型建立与对平均变化率的实际意义和数学意义的理解
教学难点:
平均变化率的概念与生活现象中模型的形成过程并对此做出数学解释
教学关键:
将学生头脑中的感性认知,通过多个事例,在不同的情境下,进行相同的计算程序.由此学生抽象建构出函数平均变化率的概念.并突出知识产生过程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特别是数形结合的数学能力和“以直代曲”的转化能力.
教学过程:
的方法,可以用比值
引导学生先分析平直山路OA段的斜率表示
山路的陡峭程度;再进一步研究曲线的如何表
①从图象上看,
图象,那一段更“陡峭”?
②如何量化曲线在
结论:平均变化率反映了函数在某个区间上平均变化的趋势(变化快慢),或说在某个区间上
问题1:那个企业的治污效果好一些?
结论:曲线越“陡峭”
化率的绝对值越大
例3:如图所示,已知函数在区间[-1,1]上的平均变化率
问题:结合图象分析用
曲线段的陡峭程度是否准确?。

《平均变化率》教案及教案说明

《平均变化率》教案及教案说明

《平均变化率》教案及教案说明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平均变化率的定义及其几何意义。

2. 让学生掌握平均变化率的计算方法。

3. 让学生能够应用平均变化率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平均变化率的定义2. 平均变化率的计算方法3. 平均变化率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平均变化率的定义、计算方法及应用。

2. 教学难点:平均变化率的计算方法及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平均变化率的定义、计算方法及应用。

2. 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平均变化率的图形,增强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3.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中思考、交流,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平均变化率的概念。

2. 讲解与演示:讲解平均变化率的定义,展示相关图形,让学生直观理解。

3.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探究平均变化率的计算方法。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方法,互相学习。

5. 练习与应用: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6.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更好地运用平均变化率解决实际问题。

7. 作业布置:布置适量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教案说明:本教案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意识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平均变化率的图形,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练习与应用环节,注重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本教案旨在让学生掌握平均变化率的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平均变化率定义的理解程度。

2. 练习题:收集学生的练习作业,评估学生对平均变化率计算方法的掌握情况。

3.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平均变化率》教案及教案说明

《平均变化率》教案及教案说明

《平均变化率》教案及教案说明教案说明: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平均变化率的概念,掌握平均变化率的计算方法,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理解平均变化率的定义和意义;2. 掌握平均变化率的计算公式;3. 应用平均变化率解决实际问题。

教案内容:一、引言1. 引入话题:讨论物体速度的变化,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描述速度的变化。

2. 引入平均变化率的概念:速度的变化可以用平均变化率来描述,平均变化率的定义是速度的变化量与时间的比值。

二、平均变化率的定义与计算1. 讲解平均变化率的定义:平均变化率是变化量与变化时间的比值,表示变化的快慢。

2. 给出平均变化率的计算公式:平均变化率= 变化量/ 变化时间。

3. 举例说明:假设一个物体在时间t1时的速度为v1,在时间t2时的速度为v2,速度的平均变化率为(v2 v1) / (t2 t1)。

三、平均变化率的应用1. 问题情境:给出一个物体在不间点的速度,要求学生计算平均变化率。

2. 学生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并计算给定情境下的平均变化率。

3. 集体讨论:各组汇报计算结果,集体讨论并解释结果的意义。

四、巩固练习1. 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要求学生计算平均变化率。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进行解答和讲解。

五、总结与反思1. 总结平均变化率的定义、计算方法和应用。

2. 学生反思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提出疑问并进行解答。

教学资源:1. 教学PPT:用于展示平均变化率的定义、计算公式和应用实例。

2. 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对平均变化率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提问回答情况。

2. 练习题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练习题的正确性和解题思路。

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反馈和建议,以便进行教学改进。

六、实际情境分析1. 引入实际情境:讨论商品价格的变化,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描述价格的变化。

2. 应用平均变化率的概念:商品价格的变化可以用平均变化率来描述,平均变化率的定义是价格的变化量与时间的比值。

函数的平均变化率教案

函数的平均变化率教案

函数的平均变化率教案教案:函数的平均变化率一、教学目标1.了解函数的平均变化率的概念和意义。

2.掌握计算函数在给定区间内的平均变化率的方法。

3.掌握函数的平均变化率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能够让学生实际体验函数的平均变化率的例子。

2.准备一些函数图像,以帮助学生理解平均变化率的概念。

3.检查计算函数平均变化率的方法和公式。

三、教学过程第一部分:引入概念1.导入问题:首先,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如果我们关注一些物体的运动,我们如何描述它的平均速度?请学生回答。

引导学生思考速度的概念:速度是距离关于时间的变化率,即速度等于位移与时间的比值。

3.定义平均变化率:引导学生思考平均变化率的定义:若函数f(x)在区间[a,b]上连续,则函数在这个区间的平均变化率为:平均变化率=(f(b)-f(a))/(b-a)解释上述定义的含义。

引导学生通过举例来解释平均变化率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第二部分:计算平均变化率1.案例讲解:通过一个实际问题来计算平均变化率。

例如,一辆汽车在段时间内的行驶距离。

假设汽车在0到5秒之间的行驶距离由函数f(t)=2t^2表示。

按照平均变化率的定义,可以计算出从0到5秒的平均变化率为:平均变化率=(f(5)-f(0))/(5-0)2.练习训练:让学生计算以下函数在给定区间内的平均变化率:a)f(x)=3x-1,在区间[1,5]上的平均变化率。

b)g(t)=t^2+2,在区间[-2,3]上的平均变化率。

第三部分:平均变化率的应用1.实际问题应用: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际问题的例子,并要求他们计算相应的平均变化率。

例如:一个婴儿的身高和年龄的关系由函数h(t)=0.05t^2+0.5t表示(其中t表示年龄,单位为岁,h(t)表示身高,单位为米)。

学生需要计算出从1到5岁之间身高的平均变化率。

2.探究问题:让学生思考平均变化率的物理和经济含义,并展示一些相关问题的实际应用。

例如,学生可以考虑一张成绩单上各门功课的平均变化率,或者市场上其中一种商品的价格随时间的变化率。

函数的平均变化率教案

函数的平均变化率教案

函数的平均变化率教案引入问题:在学习函数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个重要的概念,函数的平均变化率。

那么,什么是函数的平均变化率呢?它又有什么重要意义呢?本节课我们将围绕这一主题展开讨论和学习。

一、基本概念为了理解函数的平均变化率,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函数的概念。

函数可以简单地理解为一种特殊的关系,它将一个集合中的每一个元素,都对应到另一个集合中的一个元素。

用数学符号表示,函数可以写成f(x)=y或y=f(x),其中x称为自变量,y称为因变量。

平均变化率=(函数值在b处的值-函数值在a处的值)/(b-a)二、计算方法在计算函数的平均变化率时,我们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首先,我们需要找到区间[a,b]内的两个点:点A和点B。

点A的坐标为(a,f(a)),点B的坐标为(b,f(b))。

2.接下来,我们需要根据公式计算函数在这个区间内的平均变化率。

公式为:平均变化率=(f(b)-f(a))/(b-a)3.最后,我们将计算出的值进行整理和分析,可以得出函数在这个区间内的平均变化率是多少,以及这个平均变化率的意义和特点。

三、应用举例理解平均变化率的概念后,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具体的例子来加深对其应用的理解。

例子1:假设一辆汽车在一段时间内的速度变化如下所示:时间(小时):012345速度(km/h):0 20 40 60 80 100我们可以选择一个区间[2,5],然后计算这个区间内的平均速度变化率。

按照前面的计算方法,我们可以得到:平均速度变化率 = (80 - 40) / (5 - 2) = 40 / 3 ≈ 13.33 km/h 这个平均速度变化率的值告诉我们,这辆汽车在这个区间内平均每小时的速度增加了13.33公里。

例子2:假设一条直线的方程为y=2x+1、我们可以选择一个区间[1,3],然后计算这个区间内的平均斜率变化率。

按照前面的计算方法,我们可以得到:平均斜率变化率=(2*3+1-2*1-1)/(3-1)=(7-2)/2=5/2=2.5这个平均斜率变化率的值告诉我们,这条直线在区间[1,3]内的平均斜率变化率为2.5四、总结和思考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对函数的平均变化率有了初步的了解。

《1.1.1函数的平均变化率》教学设计

《1.1.1函数的平均变化率》教学设计

《1.1.1函数的平均变化率》教学设计(共1课时,第1课时)【课程标准要求】通过实例理解函数的平均变化率。

【教学目标】1.理解函数平均变化率的概念。

2.会求函数的平均变化率。

3.会利用平均变化率解决或说明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学情与内容分析】本节课是湘教版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二册《第一章导数及其应用》的第1节,教材通过学生熟悉的概念平均速度出发,结合两个实例介绍函数在指定区间的平均变化率,并且总结归纳出一般函数的平均变化率概念,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掌握求函数平均变化率的一般步骤.教材例题的设计,从直线运动的物体的平均速度到曲线运动的物体的平均速度,从物体的平均速度到一般函数的平均变化率,是一个逐步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过程.它是从具体的实际背景出发,到舍去物理背景得到数学对象的过程,不断渗透了数学抽象的素养.新课程标准提出,通过实例分析,学生经历由平均变化率过渡到瞬时变化率的过程,了解导数概念的实际背景。

平均变化率是个核心概念,它在整个高中数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研究瞬时变化率及其导数概念的基础.【教学准备】希沃课件。

【难、重点】重点:理解函数平均变化率的概念.难点:1.会求函数的平均变化率;2.会利用平均变化率解决或说明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教学过程】通过教材中给出的两个具体例子作为引例,进一步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并且总结概括出一般函数的平均变化率的定义.【引例1】(课本例1)设数轴上的动点P 在任何时刻t 的位置都能用()0.51f t t =+来表示,求该点P 在时间段[],a b 内的平均速度[],a b v . 分析: 计算得到[](),0.510.51()()0.5a b b a f b f a v b a b a+-+-===--,可见,点P 在任意时间段[],a b 内的平均速度都为0.5,所以它做匀速直线运动.作出()0.51f t t =+的图像,可以发现[],0.5a b v =就是图像上两点()()()(),,,A a f a B b f b 之间的线段AB 的斜率.【引例2】(课本例2)某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其运动方程为212s gt =,其中t 为下落的时间(单位:s ),g 为重力加速度,大小为29.8/m s ,求它在时间段[]13,内的平均速度.分析:所求平均速度为(3)(1)219.6(/)31s s g m s -==-例3.在正弦曲线()sin f x x =上取两点()(),()22A f B f ππππ⎛⎫ ⎪⎝⎭,,,求直线AB 的的斜率.分析:直接通过两点坐标运算斜率.解: ()()012222ABf f k ππππππ--===-- 例 4.充满气的气球近似为球体 在给气球充气时,我们都知道,开始充气时,气球膨胀较快,随后膨胀速度逐渐缓慢下来 气球膨胀实际上就是气球半径增大,表面积增大,体积增大.试描述气球的半径相对于体积的平均变化率. 分析:由生活事实可知,随着气球体积的增大,半径的增长越来越缓慢,引导学生通过平均变化率来描述这一事实.解;设气球的半径为体积为r ,则343V r π=,所以1334V r π⎛⎫= ⎪⎝⎭, 当0.51V ≤≤时,半径的平均变化率为1133(1)(0.5)13 1.50.2610.50.544r r ππ⎛⎫-⎛⎫⎛⎫⎪=-≈ ⎪ ⎪⎪-⎝⎭⎝⎭⎝⎭, 当1 1.5V ≤≤时,半径的平均变化率为1133(1.5)(1)1 4.530.181.510.544.r r ππ⎛⎫-⎛⎫⎛⎫ ⎪=-≈ ⎪ ⎪⎪-⎝⎭⎝⎭⎝⎭由上面两个结果,随着气球体积的逐渐增大,气球的半练习 1. 小球在光滑斜面上向下滚动,从开始滚动算起时间t 内所经过的距离为2()s t at =,求小球在时间段[]22h +,内的平均速度. 练习 2. 已知某化学物质在溶液中反应时的浓度随时间变化而变化(温度不变),下表记录了某温度下,该化学物质在溶液中反应时不同时刻t 的浓度()c t .试根据上表求下列时间段内的平均反应速率 (1)26t ≤≤;(2)24t ≤≤;(3)02t ≤≤.【板书设计】【评价设计】【作业设计】1、完成导学案内容2、教材P5 练习题1,2,3【教学反思】。

高中数学平均变化率教案

高中数学平均变化率教案

高中数学平均变化率教案一、教学目标:1. 掌握平均变化率的概念;2. 能够计算函数在两点之间的平均变化率;3. 能够应用平均变化率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平均变化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 能够准确应用平均变化率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引入平均变化率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平均变化率的重要性和应用场景。

2. 讲解平均变化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10分钟):通过具体的数学例题讲解平均变化率的定义和计算公式,并让学生掌握平均变化率的计算方法。

3. 练习题讲解(15分钟):通过一些实例题和应用题,引导学生熟练掌握平均变化率的计算方法和解题技巧。

4. 小组讨论(10分钟):分成小组,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讨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并在小组中相互讨论和交流。

5. 整合巩固(10分钟):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复杂的实际问题,巩固平均变化率的应用能力。

6. 课堂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平均变化率的重要性和应用意义。

四、板书设计:1. 平均变化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 函数在两点之间的平均变化率公式;3. 应用平均变化率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堂练习题;2. 练习书上相关练习题目;3. 总结平均变化率的概念和应用方法,写一份小结。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掌握了平均变化率的概念和应用方法,并能够熟练解决相关问题。

同时,也发现了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容易犯的错误和不足之处,需要加强课后练习和巩固。

通过不断总结和反思,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

函数的平均变化率教案

函数的平均变化率教案

函数的平均变化率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函数的平均变化率的定义及意义。

2. 让学生掌握计算函数的平均变化率的方法。

3. 培养学生运用函数的平均变化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函数的平均变化率的定义2. 函数的平均变化率的计算方法3. 函数的平均变化率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函数的平均变化率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函数的平均变化率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函数的平均变化率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函数的平均变化率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采用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函数的平均变化率的概念。

2. 讲解函数的平均变化率的定义:解释函数的平均变化率的含义,让学生理解其本质。

3. 讲解函数的平均变化率的计算方法:详细讲解如何计算函数的平均变化率,并通过示例进行演示。

4. 案例分析:给出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函数的平均变化率进行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函数的平均变化率的定义、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6. 布置作业:设计适量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函数的平均变化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运用函数的平均变化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评价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参与度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七、教学反馈:1. 通过课堂提问,了解学生对函数的平均变化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的掌握情况。

2. 收集学生提交的作业,评估学生运用函数的平均变化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听取学生的课堂反馈,了解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八、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进一步研究函数的瞬时变化率,探讨其与平均变化率的关系。

2. 引入实际应用案例,让学生了解函数的平均变化率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函数的平均变化率教学设计

函数的平均变化率教学设计

《函数的平均变化率》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函数的平均变化率是解决函数问题的直观化工具,它一方面反应函数的增减性质,另一方面也反映函数的变化快慢.并且为我们今后导数相关内容的学习以及物理中的变化率学习奠定基础.本节课首先从物理中的变化率引入数学中的变化率,并首先介绍了直线斜率的定义,然后从直线斜率的角度研究了函数的单调性,并给出平均变化率的定义.引导学生会计算一个函数在相应区间内的平均变化率,并利用函数平均变化率证明函数的单调性,最后引导学生理解从函数平均变化率的角度辨析函数图像的变化快慢, 借助数形结合解决相关问题.培养学生逻辑推理、直观想象、数据分析等核心素养.二、学情分析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是对函数的认识有了一定的积累,从生活和与其他学科的交汇中逐步提高了这方面的能力,在物理学中已经学习过加速度的定义(是速度的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抽象概括思想也逐步深入学生心中,转化成了学生自己的知识技能,这些为学好平均变化率奠定扎实的基础.但是由于新教材是在函数单调性这一节给出函数平均变化率的定义,并将函数的平均变化率与单调性联系起来,相关定义和内容较抽象难理解.对于理性思维比较弱的学生,他们极容易在解题时钻牛角尖,因此若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平均变化率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自己在学“有价值的数学”,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三、设计理念本节课以建构主义基本理论为指导,以新课标基本理念为依据进行设计的,针对学生的学习实情,函数平均变化率的教学首先要挖掘其知识背景贴近学生实际;其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为他们提供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确实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直线的斜率公式及三点共线的充要条件;2、理解平均变化率的定义并会计算函数在相应区间上的平均变化率;3、会利用函数的平均变化率证明函数的单调性;4、掌握利用平均变化率判断函数图像问题,辨析函数增减快慢.过程与方法:1、通过动手计算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和归纳能力;2、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探究使学生体会类比、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平均变化率广泛存在于日常生活之中,体会数学的博大精深以及学习数学的意义.2、通过具体事例,感受平均变化率广泛存在于日常生活之中,经历运用数学语音描述刻画现实世界的过程.五、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并掌握平均变化率的概念.2.会利用函数平均变化率证明函数单调性.教学难点:对生活现象和物理问题如何作出合理的数学阐释,概括抽象函数的平均变化率.六、 教学过程设计 【课前准备】1. 活动准备:常规分组,进行小组教学及学习活动.2. 知识准备:提前预习函数的平均变化率及斜率相关概念.【教学过程】1. 引入课题: 德国有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对人类的记忆牢固程度进行了有关研究.他经过测试,得到了以下一些数据:以上数据表明,记忆量y 是时间间隔t 的函数.艾宾浩斯根据这些数据描绘出了著名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如图.提出问题:“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从左至右是逐渐下降的,下降的速度是怎样变化的? 该怎样用数学语言来刻画函数的变化快慢? 设计意图:利用熟悉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情感,为平均变化率的自然引入提供契机.2.引入物理中的平均变化率:我们在物理中已经学过:变化率是描述变化快慢的量.例如,速度是用来衡量物体运动快慢的,速度等于位移的变化量与发生这一.x v t∆=∆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即加速度是用来衡量速度变化的快慢,加速度等于速度的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即设计意图:从学生们已熟知的物理知识角度事先解释一下平均变化率,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也会让学生们感觉这部分知识不那么陌生. 3. 引入新知: 一、直线的斜率(1)定义:给定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任意两点()1122(,),,A x y B x y ,当12x x ≠时,称2121y y x x --为直线AB 的斜率.(2)若记21x x x ∆=-,相应的21y y y ∆=-,当0x ∆≠时,斜率记为y x∆∆. (3)当12x x ≠时,称直线AB 的斜率不存在.(4)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三点共线,当且仅当任意两点确定的直线斜率都相等或都不存在.例1. 已知直线l 过点()()1,1,2,1M m m N m +-,当m 为何值时,直线l 的斜率为1? 解析:由211MN m k m -==-+,解得3.2m =变式1. 已知点()()(),5,3,4,3,5A a B C a -在同一条直线上,求实数a 的值. 解析:由AB BC k k =,即12333a a --=---,解得9.a =- 【设计意图】通过题型让同学们熟练掌握斜率公式的应用..v a t ∆=∆二、函数的平均变化率与函数的单调性观察函数图像上任意两点连线的斜率符号与函数单调性之间的关系,并总结一般规律.可以看出,函数递增的充要条件是图像上任意两点连线的斜率都大于0,函数递减的充要条件是图像上任意两点连线的斜率都小于0. (1)()y f x =在I 上是增函数的充要条件是0yx∆>∆在I 上恒成立; (2)()y f x =在I 上是减函数的充要条件是0yx∆<∆在I 上恒成立. (3)一般地,当12x x ≠时,称()()2121f x f x y x x x -∆=∆-为函数在区间 [x 1,x 2](x 1<x 2时)或[x 2,x 1](x 1>x 2时)上的平均变化率.【设计意图】从斜率的角度得到函数单增和单减的充要条件,并通过数形结合的方式方便大家理解和记忆.例2.如图,函数y =f (x )在[1,3]上的平均变化率为( )A .1B .-2C .2 D. -1 答案:D变式 2. 已知函数f (x )=2x 2+3x -5,当x 1=4,且Δx =1时,求函数在区间11,x x x ⎡⎤+∆⎣⎦的平均变化率.解析:()()()()()()122121214,1,5.5421.1x x x f x f x f x f x y f f x x x =∆=∴=--∆∴===-=∆-【设计意图】使同学们熟练掌握函数平均变化率的计算.三、利用平均变化率证明函数的单调性例3. 判断函数()1f x x x=+在(0,,+∞)上的单调性.并用平均变化率证明. 解析:任取()12,0,x x ∈+∞,且 12x x ≠,则()()()()()212121212112212121121111.x x x x x x f x f x f x x x x x xx x x x x x x x -+----∆-====-∆---当()12,0,1x x ∈时,有121x x >,从而()0f x x∆<,则()fx 在()0,1上单调递减. 当()12,1,x x ∈+∞时,有121x x <,从而()0f xx∆>,则()fx 在()1,+∞上单调递增.变式3. 已知函数()231x f x x -=+ (1)判断函数()f x 在区间[0,+∞)上的单调性,并用平均变化率证明其结论.(2)求函数()f x 在区间[2,9]上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解析:(1)任取()12,0,x x ∈+∞,且 12x x ≠,则()()()()()()()()2121212121212121215232311115.11x x x x f x f x f x x x x x xx x x x x x x x ----∆-++++====∆---++当()12,0,x x ∈+∞时,有()0f x x∆>∆恒成立,所以()fx 在()0,+∞上单调递增.(2)由(1)知函数()f x 在区间[2,9]上是增函数,故函数()f x 在区间[2,9]上的最大值为()392f =;最小值为()122f =. 【设计意图】通过题型让同学们感受函数平均变化率对单调性的影响,并会利用函数平均变化率证明函数单调性.【学生活动】学生小组探究,将某个同学的做题过程利用投影进行展示,并让相应同学表达个人想法..四、平均变化率的应用例如,如果向给定的容器中倒水,且任意相等的时间间隔内所倒的水体积相等,那么容器内水面的高度y 是时间t 的函数。

平均变化率教案高中数学

平均变化率教案高中数学

平均变化率教案高中数学教学目标:1. 了解平均变化率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2. 掌握在各种情况下计算平均变化率的技巧;3. 能够应用平均变化率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平均变化率的定义;2. 平均变化率的计算方法;3. 平均变化率的应用。

教学难点:1. 理解平均变化率与图像的关系;2. 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确定变化量和时间间隔。

教学准备:1. 讲义、笔记本、书本等教学资料;2. 课件或投影仪。

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导数的概念,并引出平均变化率的概念。

简单解释平均变化率是某一函数在两个点之间的变化率的平均值。

2. 讲解:(1)介绍平均变化率的计算方法,即在两个点处的函数值的差除以对应自变量的差。

(2)通过具体例子讲解平均变化率的计算过程,并提示学生注意变化量和时间间隔的确定。

3. 练习:让学生进行一些练习,巩固平均变化率的计算方法。

可以包括各种函数的计算和图像分析。

4. 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平均变化率与图像的关系,让他们理解在图像上如何表示平均变化率。

5. 应用:通过实际问题的讨论,让学生应用平均变化率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计算能力和应用能力。

6.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平均变化率的重要性和应用范围。

教学延伸:1. 可以引导学生探究平均变化率与导数的关系,深入了解两者之间的联系。

2. 鼓励学生自主寻找更多实际问题,应用平均变化率进行解决,提高他们的问题发现和解决能力。

布置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要求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出自己的疑惑和问题。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掌握平均变化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能够运用平均变化率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也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加深他们对平均变化率的理解和运用。

函数的平均变化率教案教学设计

函数的平均变化率教案教学设计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选修2-2[人教版B]1.1.2函数的平均变化率教学目标:了解函数的平均变化率教学重点:函数的平均变化率教学过程一、客观世界的一切事物,小至粒子,大至宇宙,始终都在运动和变化着。

因此在数学中引入了变量的概念后,就有可能把运动现象用数学来加以描述了。

由于函数概念的产生和运用的加深,也由于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一门新的数学分支就继解析几何之后产生了,这就是微积分学。

微积分学这门学科在数学发展中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可以说它是继欧氏几何后,全部数学中的最大的一个创造。

微积分学的建立从微积分成为一门学科来说,是在十七世纪,但是,微分和积分的思想在古代就已经产生了。

公元前三世纪,古希腊的阿基米德在研究解决抛物弓形的面积、球和球冠面积、螺线下面积和旋转双曲体的体积的问题中,就隐含着近代积分学的思想。

作为微分学基础的极限理论来说,早在古代以有比较清楚的论述。

比如我国的庄周所著的《庄子》一书的“天下篇”中,记有“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三国时期的刘徽在他的割圆术中提到“割之弥细,所失弥小,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周和体而无所失矣。

”这些都是朴素的、也是很典型的极限概念。

到了十七世纪,有许多科学问题需要解决,这些问题也就成了促使微积分产生的因素。

归结起来,大约有四种主要类型的问题:第一类是研究运动的时候直接出现的,也就是求即时速度的问题。

第二类问题是求曲线的切线的问题。

第三类问题是求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问题。

第四类问题是求曲线长、曲线围成的面积、曲面围成的体积、物体的重心、一个体积相当大的物体作用于另一物体上的引力。

十七世纪的许多著名的数学家、天文学家、物理学家都为解决上述几类问题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如法国的费尔玛、笛卡尔、罗伯瓦、笛沙格;英国的巴罗、瓦里士;德国的开普勒;意大利的卡瓦列利等人都提出许多很有建树的理论。

为微积分的创立做出了贡献。

十七世纪下半叶,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英国大科学家牛顿和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分别在自己的国度里独自研究和完成了微积分的创立工作,虽然这只是十分初步的工作。

《平均变化率》教案及教案说明

《平均变化率》教案及教案说明

《平均变化率》教案及教案说明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平均变化率的定义及其几何意义。

2. 引导学生掌握平均变化率的计算方法。

3. 培养学生运用平均变化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平均变化率的定义2. 平均变化率的计算方法3. 平均变化率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平均变化率的定义、计算方法及应用。

2. 教学难点:平均变化率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平均变化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 利用几何图示法,帮助学生理解平均变化率的意义。

3. 运用实例分析法,让学生学会运用平均变化率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平均变化率的定义、计算方法及应用。

2. 练习题:包括不同类型的题目,以便巩固所学知识。

教案说明:本教案以学生理解为出发点,通过问题驱动、几何图示和实例分析等教学方法,让学生掌握平均变化率的定义、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分为三个部分:1. 引入:通过实例引导学生关注变化率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平均变化率的定义、计算方法,并结合几何图示帮助学生理解。

3. 应用:运用实例分析,让学生学会运用平均变化率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反馈和调整教学方法,以确保教学效果。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如物体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关注变化率的概念。

2. 讲解:讲解平均变化率的定义,即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位移与时间的比值。

通过几何图示,如直线、曲线,帮助学生理解平均变化率的几何意义。

3. 计算:讲解平均变化率的计算方法,即求解位移关于时间的导数。

给出具体的计算示例,让学生跟随步骤进行计算。

4. 应用:运用实例分析,让学生学会运用平均变化率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分析物体在不间段的平均速度,或者计算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加速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导 数
1.1.1 函数的平均变化率
【学习要求】
1.理解并掌握平均变化率的概念.
2.会求函数在指定区间上的平均变化率.
3.能利用平均变化率解决或说明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学法指导】
从山坡的平缓与陡峭程度理解函数的平均变化率,也可以从图象上数形结合看平均变化率的几何意义.
填一填:知识要点、记下疑难点
1.函数的平均变化率:已知函数y =f (x ),x 0,x 1是其定义域内不同的两点,记Δx = x 1-x 0 ,Δy =y 1-y 0=f (x 1)-f (x 0)=f (x 0+Δx )-f (x 0) ,则当Δx ≠0时,商
f x 0+Δx -f x 0Δx
=_Δy Δx ___叫做函数y =f (x )在x 0到x 0+Δx 之间的 平均变化率 .
2.函数y =f (x )的平均变化率的几何意义:Δy Δx
=_____f (x 2)-f (x 1)x 2-x 1_____ 表示函数y =f (x )图象上过两点(x 1,f (x 1)),(x 2,f (x 2))的割线的 斜率 .
研一研:问题探究、课堂更高效
[问题情境]
在爬山过程中,我们都有这样的感觉:当山坡平缓时,步履轻盈;当山坡陡峭时,气喘吁吁.怎样用数学反映山坡的平缓与陡峭程度呢?下面我们用函数变化的观点来研究这个问题.
探究点一 函数的平均变化率
问题1 如何用数学反映曲线的“陡峭”程度?
答 如图,表示A 、B 之间的曲线和B 、C
之间的曲线的陡峭程度,可以近似地用直
线的斜率来量化.
如用比值y C -y B x C -x B
近似量化B 、C 这一段曲线的陡峭程度,并称该比值是曲线在[x B ,x C ]上的平均变化率. 问题2 什么是平均变化率,平均变化率有何作用?
答 如果问题中的函数关系用y =f (x )表示,那么问题中的变化率可用式子f (x 2)-f (x 1)x 2-x 1
表示,我们把这个式子称为函数y =f (x )从x 1到x 2的平均变化率,平均变化率可以描述一个函数在某个范围内变化的快慢.
例1 某婴儿从出生到第12个月的体重变化如图所示,试分别计算从出生到第3个月与第6个月到第12个月该婴儿体重的平均变化率.
解 从出生到第3个月,婴儿体重平均变化率为
6.5-3.53-0
=1(千克/月). 从第6个月到第12个月,婴儿体重平均变化率为
11-8.612-6
=2.46=0.4(千克/月). 问题3 平均变化率有什么几何意义?
答 设A (x 1,f (x 1)),B (x 2,f (x 2))是曲线
y =f (x )上任意不同的两点,函数y =f (x )
的平均变化率Δy Δx =f (x 2)-f (x 1)x 2-x 1
=f (x 1+Δx )-f (x 1)Δx 为割线AB 的斜率.
x 1,x 2是定义域内不同的两点,因此Δx ≠0,但Δx 可正也可负;Δy =f (x 2)-f (x 1)是相应Δx =x 2-x 1的改变量,Δy 的值可正可负,也可为零.因此,平均变化率可正可负,也可为零.
跟踪训练1
如图是函数y =f (x )的图象,则:
(1)函数f (x )在区间[-1,1]上的平均变化率为________;
(2)函数f (x )在区间[0,2]上的平均变化率为________.
解析 (1)函数f (x )在区间[-1,1]上的平均变化率为f (1)-f (-1)1-(-1)=2-12=12. 2)由函数f (x )的图象知,f (x )=⎩⎨⎧ x +32
,-1≤x ≤1x +1,1<x ≤3.
所以函数f (x )在区间[0,2]上的平均变化率为f (2)-f (0)2-0
=3-322=34. 答案 (1)12 (2)34
探究点二 求函数的平均变化率
例2 已知函数f (x )=x 2,分别计算f (x )在下列区间上的平均变化率:
(1)[1,3];(2)[1,2];(3)[1,1.1];(4)[1,1.001].
解 (1)函数f (x )在[1,3]上的平均变化率为
f 3-f 13-1=32-122
=4; (2)函数f (x )在[1,2]上的平均变化率为
f 2-f 12-1=22-121
=3; 3)函数f (x )在[1,1.1]上的平均变化率为
f 1.1-f 11.1-1=1.12-120.1
=2.1; (4)函数f (x )在[1,1.001]上的平均变化率为f 1.001-f 11.001-1=1.0012-120.001
=2.001. 小结 函数的平均变化率可以表现出函数的变化趋势,自变量的改变量Δx 取值越小,越能准确体现函数的变化情况. 跟踪训练2 分别求函数f (x )=1-3x 在自变量x 从0变到1和从m 变到n (m ≠n )时的平均变化率.
解 自变量x 从0变到1时,函数f (x )的平均变化率为1-3×1-1-01-0
=-3, 自变量x 从m 变到n 时,函数f (x )的平均变化率为1-3n -1-3m n -m
=-3. 问题 一次函数y =kx +b (k ≠0)在区间[m ,n ]上的平均变化率有什么特点?
答 根据函数平均变化率的几何意义,一次函数图象上任意两点连线的斜率是定值k ,即一次函数的平均变化率是定值. 探究点三 平均变化率的应用
例3 甲、乙两人走过的路程s 1(t ),s 2(t )与时间
t 的关系如图,试比较两人的平均速度哪个大?
解 由图象可知s 1(t 0)=s 2(t 0),s 1(0)>s 2(0),
则s 1t 0-s 10t 0<s 2t 0-s 20t 0
, 所以在从0到t 0这段时间内乙的平均速度大.
小结 平均变化率的绝对值反映函数在给定区间上变化的快慢,平均变化率的绝对值越大,函数在区间上的变化越快;平均变化率的绝对值越小,函数在区间上的变化越慢.
跟踪训练3 甲用5年时间挣到10万元,乙用5个月时间挣到2万元,如何比较和评价甲、乙两人的经营成果?
解 甲赚钱的平均速度为105×12=1060=16(万元/月),乙赚钱的平均速度为25
(万元/月). 所以乙的经营成果比甲的好.
1.函数f (x )=5-3x 2在区间[1,2]上的平均变化率为
__-9 ________.
解析 函数f (x )=5-3x 2在区间[1,2]上的平均变化率为f 2-f 12-1

5-3×22-5-31
=-9. 2.一物体的运动方程是s =3+2t ,则在[2,2.1]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__2______.
3. 甲、乙两厂污水的排放量W 与时间t 的关系如图所示,治污效果较好的是___乙_____.
解析 在t 0处,虽然W 1(t 0)=W 2(t 0),
但是,在t 0-Δt 处,W 1(t 0-Δt )<W 2(t 0-Δt ),
即⎪⎪⎪⎪⎪⎪W 1t 0-W 1t 0-Δt Δt <⎪⎪⎪⎪
⎪⎪W 2t 0-W 2t 0-Δt Δt , 所以,在相同时间Δt 内,甲厂比乙厂的平均治污率小.所以乙厂治污效果较好.
课堂小结:
1.函数的平均变化率可以表示函数值在某个范围内变化的快慢;平均变化率的几何意义是曲线割线的斜率,在实际问题中表示事物变化的快慢.
2.求函数f (x )的平均变化率的步骤:
(1)求函数值的增量Δy =f (x 2)-f (x 1);
(2)计算平均变化率Δy Δx =f x 2-f x 1
x 2-x 1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