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创新型城市发展模式与路线图研究
创新型城市的发展与战略研究
创新型城市的发展与战略研究一、引言近年来,创新型城市的发展成为了城市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
创新型城市是指在全球经济变革背景下,以知识创新为核心,以高科技和高科技产业为主导,以人才和网络为支撑,以智慧城市和绿色城市为目标,以城市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为标志的现代城市。
如何实现创新型城市的战略转型成为了当今城市发展的重要课题。
本篇文章将从政策、文化和人才三个方面探讨创新型城市的发展和战略。
二、政策战略政策战略是创新型城市发展的关键支撑。
政府在创新型城市战略中需要通过城市规划、项目扶持、资金安排等方面为创新型城市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城市规划方面,政府应该积极引导城市空间结构面向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创新型企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业聚集,提高城市治理水平、优化城市生产生活环境。
同时,需要对城市传统产业进行优化升级,引导湾区内的中小微企业积极开展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
在项目扶持方面,政府应该积极鼓励创新型企业和园区建设。
通过制定政策和项目财政扶持等方式加大对科技创新和创新型企业的资金支持,为创新型城市提供创新支撑。
同时,应加大对创新企业的金融支持,例如发行城市创新债,优惠贷款等,以增加资金流入城市。
三、文化战略文化的影响力无处不在,对于城市创新型转型也是不可或缺的。
在文化战略的层面,政府需要创造更为广阔的文化场域和文化氛围。
要建设创新型文化生态,让文化的能量自然流动和繁荣发展。
实现文化与科技的有机结合,打造新的产业、新的市场、新的品牌。
同时,注重文化公共服务力度与分布平衡,全面增强文化向心力。
还应加强与创新型产业、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国际组织等途径的合作,通过知识、信息及专业技术等方面的交流、互动、融合,集聚各种智力资源,获得新的思维、新的理念、新的思路、新的结构。
四、人才战略人才是城市发展的生命线,发展创新型城市离不开各类人才的支持。
政府在人才战略方面需要做到以下几点:政府应该着力推动大湾区的人才流动、交流与共享,通过改善人口、物资、信息等流通环境,加快各地区的社会和经济一体化进程。
创新型城市发展的规划与管理策略研究
创新型城市发展的规划与管理策略研究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提升城市竞争力成为各地方政府与企业共同的追求。
在此背景下,创新型城市逐渐成为各地方政府推动城市转型升级的发展战略。
但是,创新型城市发展中存在许多挑战与难题,需要制定合适的规划与管理策略,以提高城市的发展效率和创新能力。
一、创新型城市规划创新型城市发展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为城市的发展奠定基础。
首先,需要确立城市的创新目标和定位,明确城市的战略定位与核心竞争力,制定发展规划和战略,构建有利于城市创新的体制机制和发展环境。
其次,需要引导企业向高新技术领域发展,积极推动城市智能化和绿色化发展。
此外,建设智慧城市、数字城市,引进高素质人才和相关产业,构建创新产业链和生态系统,全面提升城市的科技含量和创新能力。
最后,需要强化城市的国际合作与交流,积极融入全球经济体系,借鉴外部成功经验和先进技术,实现城市间的资源共享和互利共赢。
二、创新型城市管理制定好规划是创新型城市发展的前提,但仅凭规划是不足以推动城市持续创新的。
城市管理是创新型城市发展的重要保障,需要有效的管理策略来保障城市创新的持续发展。
首先,需要强化政府的领导作用,明确政府职责和角色,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扶持有潜力的创新型企业和项目。
其次,需要积极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提供良好的创新环境与资源,吸引青年人才投身于创新创业。
此外,建立有利于创新的人才引进机制,吸引海内外优秀人才进入,满足城市的创新需求。
最后,需要进行科学、详尽的城市评估和监测,对城市创新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估和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三、创新型城市保障创新型城市的发展需要科学的制度保障和政策保障。
创新是风险投资,需要政策的总体支持和投资的财政保障。
首先,需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励企业大胆尝试和创新,降低创新成本和风险。
其次,需要做好知识产权保护,保护创新成果,切实维护企业和知识产权拥有者的合法权益。
此外,建立完善的金融体系,提供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和优惠政策,为创新型企业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
创新型城市的发展模式与实践
挤塑聚苯板销售合同甲方(买方):________乙方(卖方):________鉴于甲方愿意购买,乙方愿意销售挤塑聚苯板,双方本着平等互利的原则,经友好协商,达成如下销售合同:第一条产品信息1.1 产品名称:挤塑聚苯板1.2 规格型号:[具体规格型号]1.3 数量:[具体数量]1.4 质量标准:产品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及行业标准,无可见缺陷,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性能。
第二条价格条款2.1 单价:[具体单价]2.2 总价:根据实际交付数量计算总价。
2.3 价格包含税费,但不包含运输费用。
第三条交货3.1 交货时间:自合同签订之日起[具体天数]内交付。
3.2 交货地点:[具体地点]3.3 交货方式:乙方负责送货至甲方指定地点,并负责装卸。
第四条付款方式4.1 付款条件:甲方应在收到货物并验收合格后[具体天数]内支付全额货款。
4.2 付款方式:银行转账或其他双方认可的方式。
第五条质量保证5.1 乙方保证提供的挤塑聚苯板符合合同约定的质量标准。
5.2 如发现产品质量问题,甲方应在收货后[具体天数]内书面通知乙方,乙方应在接到通知后[具体天数]内给予答复并处理。
第六条违约责任6.1 如乙方未能按时交货,应向甲方支付违约金,违约金为未交货物价值的[具体比例]%。
6.2 如甲方未能按时付款,应向乙方支付违约金,违约金为逾期付款金额的[具体比例]%。
第七条争议解决7.1 本合同在履行过程中,如发生争议,双方应首先通过友好协商解决;协商不成时,可提交至乙方所在地人民法院诉讼解决。
第八条其他事宜8.1 本合同自双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
8.2 本合同未尽事宜,双方可另行签订补充协议。
甲方(签字):_____________ 日期:____年____月____日乙方(签字):_____________ 日期:____年____月____日。
中国的创新型城市建设推动经济创新驱动发展的新路径
中国的创新型城市建设推动经济创新驱动发展的新路径中国正迅速进入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新时代。
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迫切需要转型升级,实现从劳动密集型、资源依赖型的经济模式向创新驱动型经济的转变。
创新型城市建设被视为推动经济创新驱动发展的新路径,为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出路。
一、创新型城市建设的重要性创新型城市建设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
过去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显现出诸多弊端,包括资源浪费、环境污染、产能过剩等问题。
而创新型城市建设可以通过开展知识经济、促进科技创新、提升产业链价值等手段,为中国提供全新的发展动力。
其次,创新型城市建设可以吸引人才和高端企业。
只有通过提供良好的创新环境和政策支持,才能吸引到海内外优秀的人才和企业。
这些人才和企业的创新力量将进一步推动城市的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最后,创新型城市建设可以加速城市经济转型。
传统的制造业和重工业已经难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和对生活品质的追求。
而创新型城市建设可以通过培育新兴产业和服务业,提高城市经济的质量和效益,带动整个经济的转型升级。
二、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关键要素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各个要素的协同发展。
在此,我将重点介绍以下几个关键要素。
首先,政府的引导和支持至关重要。
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推动城市的创新发展,同时提供必要的投资和资源支持。
政府还应提升治理能力,优化营商环境,为企业和创新人才提供更好的发展平台。
其次,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发展是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基石。
高校和科研机构是创新的源泉,他们的研究成果和技术创新能够直接转化为城市的新兴产业和新动能。
再次,企业的创新活力是推动城市发展的重要力量。
政府应加大对企业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培育自主创新能力。
同时,企业也应积极拥抱创新,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联盟,推动产学研用的深度融合。
最后,创新生态系统的构建是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关键。
政府、高校、企业以及金融机构等各个主体应共同参与,形成协同创新的良好环境。
创新型城市建设与发展模式研究
创新型城市建设与发展模式研究一、现状分析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市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和机遇。
创新型城市建设成为当前城市发展的重要课题。
创新型城市建设是指城市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创新模式、方法和手段,提高城市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在当前的实践中,许多城市都在探索创新型城市建设模式。
一方面,城市在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加大对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领域的投入,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
另一方面,城市也在探索新的治理模式,积极推动、市场、社会各方面的合作,促进资源的共享和协作。
然而,目前我国创新型城市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些城市在创新型城市建设中存在认识不足,只重视硬件建设,忽视软件建设。
一些城市在推动创新型城市建设过程中,存在主导过强、市场参与不足、社会力量缺失等问题。
再者,一些城市在推动创新型城市建设时,存在资源配置不合理、措施不够完善等问题。
二、存在问题1.认识不足:一些城市对创新型城市建设的认识还停留在概念层面,缺乏对创新型城市建设模式的深入理解。
这导致一些城市在实践中容易陷入“只重视硬件不重视软件”、“只注重经济发展不注重人文关怀”等误区。
2.主导过强:一些城市在推动创新型城市建设时,主导过于强调,市场机制和社会力量的发挥受到一定制约。
这不利于各方面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协同推动。
3.资源配置不合理:一些城市在创新型城市建设中,资源配置存在不合理现象。
有些城市过分注重某个领域的发展,而忽视其他领域的发展,导致资源浪费和发展不平衡。
4.措施不够完善:一些城市在推动创新型城市建设过程中,措施不够完善,缺乏长期规划和配套支持。
这限制了城市创新发展的长期动力和持续性。
三、对策建议1.加强宣传教育:城市应加强对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的氛围和环境。
还可以通过开展专题研讨会、举办培训班等形式,提高城市管理者和市民对创新型城市建设的认识和理解。
创新型城市建设路径及模式比较研究_以广州_深圳为例_蒋玉涛
除了通过 “三来一补” 方式解决工业化起步所
26
蒋玉涛等: 创新型城市建设路径及模式比较研究———以广州、深圳为例
需的资金、技术和市场等问题,深圳还利用其作为 中央特批 “试验田” 的政治地位和政策优势,与中 央部委和内陆省份的优势科技、产业资源进行对接。 这使得深圳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集聚国内技术、人 才和产品资源,形成区域创新体系和产业体系的雏 形。仍以电子信息工业为例,总参通信兵部、第四 机械工业部 ( 即后来的电子工业部) 、第三机械工 业部 ( 后更名为航空工业部) 、兵器工业部、船舶 工业部和江苏、黑龙江、吉林、甘肃、贵州等省市 的国营企业也都先后来到深圳投资设厂,并以工贸 结合、技贸结合或外引内联方式筹建新的企业。中 国计算机发展公司 ( 即现中国长城计算机集团有限 公司) 、联想电子公司 ( 即现联想控股有限公司) 等企业到深圳建立科研和生产基地。1986 年 1 月, 由深圳市电子工业总公司改组的深圳电子集团公司 ( 1988 年更名为深圳赛格集团公司) 成立,将隶属 电子工业部、广东省电子局和深圳市的 117 家电子 企业联合起来,成立全国第一家跨部门、技工贸结 合的外向型企业集团。这种政府直接配置产业和创 新资源的方式,在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 的初始阶段,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有利于促成市场 竞争主体———现代企业的形成和发展。
2006 年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 的重大决策,提出到 2020 年中国要进入创新型国家 行列。随着这个时间节点的日益临近,该工作正在 紧锣密鼓地开展。城市,作为创新型国家建设的主 力,更是加速了创新脚步。国内许多城市的地方政 府纷纷提出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 作为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主导战略。深圳和广州 作为在广东率先开展创新型城市建设探索实践的两 座城市,先后被评为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试点,分 别肩负在不同条件下探索有特色的创新型城市建设 模式和道路的历史使命。作为传统城市和新兴城市 的代表, 广 州、 深 圳 建 设 创 新 型 城 市 的 发 展 路 径、
新时代下的创新型城市发展研究
新时代下的创新型城市发展研究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以及科技的日益进步,创新型城市已成为当前城市发展的重要目标。
本文旨在探讨新时代下的创新型城市发展研究。
一、什么是创新型城市创新型城市是指具有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的城市,特征是创新、智能和永续。
创新型城市不仅具备吸引人才和创新企业的优势,还能够通过技术创新、文化创新等方面的发展,打造出一个具有包容性和可持续发展的城市。
创新型城市的成功发展需要城市政府的支持,企业的投资和创新能力,以及社会的参与和支持。
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普及、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重视人才和教育培训、政策的改革和创新都是创新型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新时代下的创新型城市发展随着中国的崛起,新时代下的创新型城市发展已经成为国家重点推进的战略之一。
当前,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科技市场和创新市场之一,拥有大量的高科技企业和技术人才。
针对当前的情况,中国政府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划来推动创新型城市的发展。
1.推进城市创新平台建设城市创新平台是促进城市创新的核心。
政府可以通过建立高新技术园区、孵化器、创客空间等创新平台,吸引创新型企业和诸多创新资源,形成企业孵化、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和人才集聚的良好环境。
同时,产业创新联盟和技术创新服务机构等型式的新型服务平台也是发展科技创新的有效方式。
2.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人才是推动创新型城市发展的核心。
政府应该注重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建立科技人才库和创新人才库,鼓励研究机构、创新企业和高等学校之间的合作和交流,为科技创新提供人才保障。
同时,优秀高校的建设和提高高校的国际化水平也是培养更多高端人才的重要途径。
3.倡导创新文化创新文化是创新型城市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政府和企业应该注重创新思维与创新文化的价值,推崇学习、实践和分享创新理念,鼓励创业精神和创新敢为人先的实践。
同时,倡导文化创新和传承,可以激励社会群体参与创新型城市发展的实践。
4.强化政策体系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是推动创新型城市发展的重要手段。
创新型城市建设模式及路径选择
创新型城市建设模式及路径选择◎胡继妹提要:创新型城市试点建设是落实国家自主创新战略,进一步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的重要载体。
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模式类型多种多样,但从驱动力上讲,归根到底是两种力量,即政府的力量和市场的力量。
依据这两种力量,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模式可分为混合型、政府主导型和市场主导型三种,每一种模式各有利弊。
各地选择什么样的模式进行创新型城市建设,都需要根据当地的经济基础条件和科技基础条件有所取舍,特别需要重视破解创新要素条件不足的困境,重视排出不同建设阶段的优先序,重视彰显基于当地创新条件的地方特色。
关键词:创新型城市城市建设建设模式作者胡继妹,浙江生态文明干部学院、湖州市委党校教授(邮政编码313004)。
随着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推进,区域内各城市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不善创新或者不愿创新的城市必将会被边缘化甚至走向衰败。
同时创新模式的不当选择所导致的无效创新反过来也会加速城市被边缘化甚至衰败的进程。
因此,创新型城市建设模式选择的重要性应引起高度关注。
但目前关于创新型城市建设模式的研究,比较多地集中在对创建有成效的城市进行模式总结以及大量基于实践比较的发展模式研究方面,如对美国波士顿、韩国大田、日本东京、英国伦敦、西班牙巴塞罗那、芬兰赫尔辛基以及我国上海、广州、深圳、天津等典型创新型城市不同发展模式的详细研究等。
然而,对众多正在创建的城市来说,如何在纷繁复杂的建设2创意城市学刊2019年第4期模式中选择符合自身城市特色,又能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的创新型城市建设模式尤为重要。
本文主要围绕创新型城市建设模式类型、典型创新型城市建设模式的特点以及模式选择要注意的问题展开讨论。
一创新型城市建设模式类型约瑟夫·熊彼特的“创新”理论深刻影响着创新型城市建设模式的研究。
在熊彼特的理论中,“创新”是一个十分宽泛的概念,是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同时,在熊彼特那里,“创新”又不是一个技术概念,而是一个经济概念。
创新型城市的创新政策研究
创新型城市的创新政策研究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城市化的进程加速,创新型城市的话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创新型城市是指以创新为驱动力,通过吸引创新要素和创新人才,培育创新产业和发展创新经济,以便不断提升城市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创新型城市是中国城市转型的必由之路,相关政策的制定及其实践,关系到城市未来的发展。
一、创新型城市的特征创新型城市是以人为本的城市,真正推行人才优先战略,注重人才培育,优化人才环境,建立人才服务体系,吸引和留住创新人才。
创新型城市是具有多元化的经济结构,既有传统产业的发展,也有新兴产业的崛起,形成了较为完整、有关联的产业体系。
创新型城市是智能城市,加快信息与物质相互渗透,形成全方位、高效、智能的城市管理和服务模式,不断提高城市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
创新型城市也是生态城市,注重环保、生态建设,实现城市与自然的和谐,能够提高市民的生活品质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创新型城市的政策研究为了打造创新型城市,政府需要制定相应的政策,以激发科技创新、推动经济转型、优化发展环境、推动依法治理等方面进行探索。
其中,人才、技术、金融等是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基本要素,相关政策的设计必须关注以上内容,如何更好地发挥政策作用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1、如何吸引人才创新型城市发展的关键是人才。
建设创新型城市,需要不断提高人才的政策吸引力。
政府可以有针对性地出台各种人才优惠政策,如税收优惠、户籍管理等方面,可以采取灵活的政策措施,对符合条件的人才进行引进和培育。
在人口流动、生产要素配置、公共服务、文化娱乐等方面,城市还需要进一步打造更具竟争力的城市品牌和文化氛围。
2、如何促进科技创新为了提升城市的科技创新水平,政府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建立创新券、技术补贴、专利奖励等制度,以吸引更多企业和个人参与科技创新。
同时还可以建立创新基金,推动创新产业的发展,带动经济和市场的升级和转型。
3、如何优化经济环境经济环境的优化是一个充满挑战的过程。
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有效路径探究
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有效路径探究第一章:引言“创新为本,改革先行”已经成为了推动国家发展的重要方针。
创新不仅仅是科技进步,也包括制度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
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建设,是推进创新发展的重要举措。
本文将探究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有效路径。
第二章: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意义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意义在于推动城市转型升级、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城市竞争力等。
对于一个城市而言,科技创新、人才引进、产业升级等都是重要的发展因素。
第三章: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创新资源、科技创新、人才引进、产业升级等。
其中,创新资源包括了科研机构、科技企业、高等院校等;科技创新包括了技术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等;人才引进则是指吸引高端人才来到城市;产业升级是指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产业转型升级。
第四章: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成功案例深圳、成都等城市的建设成为了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成功案例。
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显著进展,而成都则在高端人才引进、创新驱动等方面获得了认可。
第五章: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尽管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取得了很多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经济、人口、资源等方面的不平衡分布,导致了创新资源的不足;科技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还需要进一步改进;人才引进需要跟随城市发展需求而变化,与产业需求相对应。
第六章: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有效路径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有效路径在于健全产业链条,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引进高端人才,深化改革等。
要在城市发展中逐步发展高端产业,形成本地产业链,与周边产业形成产业集聚;在科技创新方面,推进政府、企业、高校、研究机构等各方合作,形成双创模式;在吸引高端人才方面,则需要精准定位需要引进的人才,打造适合人才发展的环境;在深化改革方面,则是推进制度创新、文化创新等。
第七章:结论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是推进城市发展、促进经济进步、提高城市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创新型城市发展路径研究
创新型城市发展路径研究随着信息和科技的不断进步,现代城市也迎来了创新的时代。
创新型城市已经成为了全球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
在全球经济格局深刻变化的今天,如何引导城市创新,推动城市发展,是一个摆在各个城市面前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围绕创新型城市发展路径进行探讨。
一. 创新型城市的概念及其特征创新型城市是指以创新为驱动,构建具有创业、创新和创造良好环境的城市。
它有以下特征:首先,创新型城市必须拥有强大的创新能力。
这包括人才、创新资源、科技研发等。
其次,创新型城市需要具备良好的城市环境,包括创新氛围和经济环境。
这些都是对创新型城市发展至关重要的。
最后,创新型城市必须具备一定的规模和市场影响能力。
只有具备一定的规模和市场影响能力,才能够吸引更多的企业家和创新人才。
二. 创新型城市的发展路径关于创新型城市的发展路径,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1. 人才引进与培养企业家和创新人才是推动创新型城市建设的重要力量,他们的能力和素质决定了城市未来发展的方向。
因此,在城市发展过程中,需要通过各种手段吸引、培养和留住人才。
首先,加强人才引进,通过鼓励人才迁入、加强对外交流等方式,吸引更多的人才为城市创新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其次,加强人才培养,通过建立各种科研机构、培训班等方式,培养更多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
最后,留住人才,提供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和优厚的待遇,让更多人才选择留在城市发展。
2. 创新基础设施建设创新型城市必须具备良好的基础设施,包括硬件设施和软件服务。
硬件设施主要包括信息技术、科技研发实验室、公共交通等。
软件服务主要包括政务服务、金融服务、咨询服务等。
建设良好的基础设施,可以为创新型城市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3. 产业结构调整创新型城市的发展需要具备良好的产业结构。
因此,在城市发展过程中,需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传统产业向高附加值、技术含量高的产业转型,发展创新型产业。
4. 创新政策和创业投资创新型城市的发展需要政府出台创新政策,给予更多的创新企业和创新人才支持和鼓励。
十四五国家创新发展体系路线图解读 -word版
白鸽学吧十四五国家创新发展体系路线图解读看懂国家创新体系路线图:四项内容布局2021、"十四五"、2035三大历史坐标白黑吧规划纲要(草案)部署了〃十四五〃期间四个方面重要内容: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
政府工作报告则部署了 2021 年科技创新的重点工作。
两者都指向2035年〃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的目标任务。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逐句梳理了政府工作报告中2021年科技创新的15条主要任务,并对应整理出〃十四五〃期间科技创新上述四大板块的13项主要工作。
这些举措在2021年如何落地实施,在今后5年如何有序推进,构成了一张完善国家创新体系的路线图。
—、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密钥 (5)关键词1:国家实验室 (5)关键词2:创新基地 (5)关键词3:核心技术攻关 (6)关键词4:科技创新中心 (7)关键词5:自主创新示范区 (7)关键词6:基础研究投入 (8)二、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关键何在 (9)关键词7:领军企业带头创新 (9)关键词8:科技成果转化 (9)关键词9:创业投资 (10)关键词10:企业研发优惠激励 (10)三、激发人才创新活力破局 (11)关键词11:经费使用自主权 (11)关键词12:减轻科研人员负担 (11)白鸽学吧四、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难点何在 (12)关键词13:揭榜挂帅 (12)关键词14:科技开放合作 (13)关键词15:知识产权保护 (14)4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密钥2021年,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是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首要任务。
〃十四五〃期间,规划纲要(草案)从整合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持之以恒加强基础研究、建设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四个方面作出部署,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关键词1:国家实验室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1年将推进国家实验室建设。
中国创新型城市发展路径与模式选择
中国创新型城市发展路径与模式选择随着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步伐加快,城市创新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之一。
创新型城市是指具备较高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激发社会智慧与创造力、促进经济技术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城市。
那么如何选择合适的发展路径和模式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进一步提高技术水平作为关键“技术创新”是创新型城市最为核心也是最为重要的因素。
目前,我国在技术领域的水平已经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但是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多数创新型城市在技术上都比中国的城市先进,中国与世界高水平不对等的现实状况需要我们更加努力地拼搏和探索。
在过去的十几年中,我国城市的装备制造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提高技术水平是扩大创新型城市影响力的关键因素。
二、聚集优秀人才并吸引投资“人才”也是创新型城市重要的因素之一。
创新型城市必须聚集极好的人才并且有良好的创新环境吸引国内外的大量高质投资,这样才能够快速发展创新型经济。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普及率已经逐步提高,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有机会受到良好的高等教育。
用好和聚集这些人才资源,也是创新型城市的必经之路。
并且,为创新型企业提供必要的资金和资源,可以吸引更多国内外的高质量的投资,从而加快了相关企业的发展速度和创新能力。
三、加大政策引导下的协作力度政策引导和协作是创新型城市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政府对于技术和科研领域的投入和引导策略可以将新兴产业和科技成果转化为市场上的商品和服务,并形成胜利局面,实现全社会的共赢合作。
在诸多创新型城市的定位中,政策引导和协作力度非常强大。
例如,深圳拥有“科技特区”的政策优势,政府引导企业开展核心技术创新,建立科技企业孵化体系,形成以高新技术企业为主的产业链;成都“宜居宜业”定位旨在打造公共服务和优质生活环境,加大金融、文化、科技等领域合作,引导各领域企业之间“资本+技术”的协同发展。
四、强化规划引领和市场驱动作用市场机制是创新型城市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
加强市场化环境的构建,以强有力的规划引领和市场驱动为手段,形成良好的开发运营和创新引领体系,打造以市场为导向的创新生态系统,更好地支持创新型企业发展,打造创新型城市。
我国创新型城市建设研究综述
我国创新型城市建设研究综述前言随着全球化和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创新成为了推动城市发展的重要力量。
城市的创新力决定了它在全球竞争中的地位和未来发展。
为了提升我国城市的全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我国不断加强和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
本篇文档旨在对我国创新型城市建设进行综述,并探讨未来的发展方向。
我国创新型城市的发展历程自2005年我国政府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来,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发展在我国逐步展开。
在过去的十年中,我国的创新型城市建设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和成就。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我国创新型城市的数量已经从2007年的29个增加到了现在的超过200个。
在创新型城市的建设中,不同的城市有着不同的定位和目标,但无论是哪种类型的创新型城市,它们都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比如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高素质的人才和创新的政策环境。
我国创新型城市建设的现状我国的创新型城市建设在不断深化和拓展。
从城市排名来看,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一直位列最前。
不过,在发展速度上,中西部地区的城市也在积极探索和发展。
例如,成都被视为“西部最有活力的城市之一”,并在高新技术和文化产业上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此外,沈阳、武汉、南京等城市也在不断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成为国内重要的创新型城市。
尽管我国的创新型城市建设取得了可观的成果,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例如,城市之间的创新等级和创新差距较大、人才流失等问题仍然需要解决。
同时,不同类型的城市在创新型城市建设中存在差异化、并且成果的可持续性也还面临挑战。
发展方向展望在未来,我国创新型城市建设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
为了更好地推广我国的创新型城市建设,我们需要加强各个城市之间的对话和合作,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强政策和经济体系建设,形成创新驱动发展的良性循环。
此外,我们还需要重视人才的作用,完善相关政策,改善人才环境,为城市的创新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总之,我国的城市创新力的提升离不开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全面深化。
创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与路径
创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与路径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中国正在经历着城镇化的浪潮。
在这个过程中,创新型城镇化被认为是发展的新动力和战略方向。
那么,什么是创新型城镇化?如何发展创新型城镇化?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这个话题。
首先,什么是创新型城镇化?传统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过程。
但在这个过程中,大多数农民只是作为城市的廉价劳动力而存在,城市化与经济发展之间缺乏密切联系,短期内能够带来一定程度的经济增长,但长期来看,却会存在高成本、低效益的问题。
因此,创新型城镇化强调的是城市与经济的融合发展,将城镇化与经济增长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创新思路与模式,优化城市发展,实现城乡统筹发展,从而达成经济转型的目标。
其次,如何发展创新型城镇化?首先,要推进城市体制改革,打破行政体制上的障碍,让市场资源自由流动。
其次,要加强城市创新能力,提升城市的技术含量和核心竞争力。
而实现这一点需要建立包括产业、技术、人才等多维度的创新体系。
此外,还需要加强城市与乡村的连接,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让城市和乡村之间的资源互通和互补。
最后,城市的发展还需要注重环保和公共服务,提高城市的品质和民生水平,从而吸引更多人才和企业来到城市,促进城市转型。
第三,创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路径是什么?在推进创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1. 实现“逆城镇化”:逆城镇化是指大城市向小城市和乡村地区的倒逼,促进城市首尾相连,降低大城市的压力并促进小城市和乡村的发展。
可以通过补贴政策、产业和人才引进等方式来促进小城市和乡村的发展,从而吸引更多人才和企业到这些地区发展。
2. 制定区域分工政策:制定区域分工政策有助于避免城市之间的“重复建设”,促进各个城市在产业和服务方面的互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增长点。
3. 发展新基建: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势在必行。
例如,5G、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应用,电动汽车充电桩、智能快递柜等的建设,都将会极大地促进城市的发展。
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模式与路径探讨
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模式与路径探讨一、引言创新型城市建设,是指将城市建设与创新能力相结合,以提高城市发展竞争力、规划能力和创新能力,加强城市的智力资本和知识创新的能力,以此增加城市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
二、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概念创新型城市建设是指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以城市高质量生态环境、完善的基础设施、优良的产业集群、良好的人才配套体系为基础,以开放协作、政府引导、市场驱动、社会参与为重要手段,建设能发挥创新能力、竞争优势和影响力的现代城市。
三、创新型城市建设的特征1.科技领先:创新型城市建设应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引领城市发展。
2.生态优美:创新型城市应注重生态环境建设,实现高质量的生态文明发展。
3.完善基础设施:创新型城市应以高效、可靠的运输系统、良好的市政设施、高速的信息网络系统为基础。
4.产业集群强:创新型城市应强化产业发展,并建立产业集群,形成核心产业,推动城市经济增长。
5.人才聚集:创新型城市应以人才为中心,打造人才配套体系,并聚集高端人才,推动城市创新和发展。
四、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发展路径1.政府引导:政府应加强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引导,制定有关政策,推动创新型城市建设。
2.市场驱动:创新型城市建设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推动城市创新发展。
3.科技创新:创新型城市应加强科技创新,打造高端产业,推动城市经济发展。
4.多元协作:创新型城市建设应实行多元协作,充分发挥市场主体和社会各方面力量的作用,增强创新型城市的建设力量和动力。
5.培育高级人才:创新型城市应注重人才培养,吸引优秀人才,建立人才培养机制,打造人才高地,促进城市发展。
五、结语创新型城市建设已成为城市发展的新趋势和新方向。
通过政府引导,市场驱动,科技创新,多元协作和培育高级人才等路径,创新型城市建设必将成为现代城市的主要发展方向,为城市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重要贡献。
[建设创新型城市的路径研究]17个创新型城市建设
《[建设创新型城市的路径研究]17个创新型城市建设》摘要:2006年,全国科技大会提出了到2020年建成创新型国家的奋斗目标,创新型城市是指在城市整体建设中,将创新发展战略提升到城市主导发展战略的高度,有效整合城市创新文化、创新体系、管理与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产业创新等要素,通过创新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并最终提高综合竞争力的城市,国外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成功经验启示,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建设创新型城市是全社会共同参与、全方位体系联动的城市整体创新,需要一个清晰的目标定位,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需要采取一系列多层次的政策措施和对策**建设创新型城市的路径研究 2006年,全国科技大会提出了到2020年建成创新型国家的奋斗目标。
各地竞相开展创新型省份、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实践与探索,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发展模式。
2010年**被省政府确定为十家创新型试点县(市)之一。
按照省创新型县市试点方案要求,自2011年起,**将通过五年的实践与努力,率先跻身全省创新型城市之列。
创新型城市建设是一项全新的系统工程,在县级市范围内无先例可循,诸多关系仍需要进一步深化认识,深入研究。
本文拟从**一年来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实践,对创新型城市的内涵、构建要素、建设路径等作粗浅探究。
一、创新型城市的内涵、构建要素及发展规律创新型城市是指基于新的城市发展观,具有良好的创新环境与创新文化,并以此支撑创新主体充分利用现有的创新资源实现高绩效创新的复杂创新系统。
从国内外创新型城市的成功实践看,创新已然成为城市发展的主要推动力,自主创新成为城市总体战略,贯穿到全市的科技、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成为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创新的意识、创新的精神、创新的力量贯穿于城市建设的各个方面。
1、创新型城市的内涵。
创新型城市是指在城市整体建设中,将创新发展战略提升到城市主导发展战略的高度,有效整合城市创新文化、创新体系、管理与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产业创新等要素,通过创新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并最终提高综合竞争力的城市。
创新型城市的特征与发展路径研究
创新型城市的特征与发展路径研究创新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关键词之一。
在全球范围内,创新型城市的建设和发展越来越受到政府和市民的关注。
创新型城市不仅仅是在科技方面有所创新,更是在城市的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等多个领域实现了创新突破。
那么,创新型城市的特征和发展路径有哪些呢?一、特征1.聚集大量高科技企业和创新型人才。
高科技企业和创新型人才的聚集会形成技术创新的合力,并带动其他产业和企业向创新型方向发展。
2.重视知识产权保护。
创新型城市需要建立相应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以鼓励企业进行更多的技术创新。
此外,知识产权的保护也可以吸引更多的国际科技企业和创新人才。
3.拥有优质的教育与科研资源。
教育和科研机构是培养创新型人才和促进技术创新的重要基础。
创新型城市需要具备足够的高等教育和科研资源,在吸引科技人才的同时也可以培养本地的科技人才。
4.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创新型城市不仅要在技术上实现创新,更需要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因此,创新型城市需要采用清洁能源、污染治理和废弃物处理等技术手段,以保证城市的环境质量。
二、发展路径1.打造创新研发中心。
创新型城市需要打造高水平的创新研发中心,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和研发支持。
同时,创新研发中心也可以汇聚各类创新资源,促进不同领域之间的交互和合作。
2.优化城市创新生态系统。
创新型城市需要建立起完善的创新生态系统,包括政策支持、资金扶持、人才引进等方面的支持。
同时,创新型城市也需要引入各种风险投资机构、孵化器和加速器,提供创业支持和创新资源。
3.推行智慧城市建设。
智慧城市建设通过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实现城市各项管理和服务功能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
智慧城市建设可以为创新型城市的管理和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数据和信息支持。
4.营造创新文化氛围。
创新型城市还需要营造创新文化氛围,鼓励市民积极创新。
此外,还需要开展创新教育和培训活动,提高市民对创新的重要性和科技知识的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创新型城市发展模式与路线图研究一、立项背景和依据1.1研究的背景二十一世纪以来,创新日益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随着我国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深入,国内已有数十个城市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城市的规划目标。
2010年4月,宝鸡市被科技部确定为38个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之一。
2010年10月8日,宝鸡市委、市政府就出台了《关于加大科技资源统筹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决定》,提出到 2015年把宝鸡建设成创新体系完善、创新人才聚集、创新企业众多、创业投资活跃、创新环境优越的创新型城市。
随后,宝鸡市又下发了《宝鸡市国家级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要抓好六大创新工程,实施九大重点项目。
2012年宝鸡市被国家有关部委确定为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市、批准建设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宝鸡)服务示范基地。
2009年6月国务院批准实施的《关中一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关中一天水经济区要“着力推进自主创新,优化经济结构,率先构建创新型区域”。
宝鸡作为关中一天水经济区建设的特大城市和副中心城市及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以及自身经济结构优化的需要,应对现有区域自主创新体系机制有所突破和创新,全面提升城市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步伐。
因此在宝鸡市进行创新型城市建设这一背景下,基于宝鸡市创新型城市的发展现状,围绕未来宝鸡市将选择何种创新型城市的发展模式进行相关研究,并制定实施路线图。
1.2研究意义创新型城市有多种发展模式,其发展过程具有高度的系统性与综合性,而不同的城市具有不同的基础与现状,所以研究探索创新型城市理论框架和符合宝鸡市发展现状的发展模式,具有很强的紧迫性和长远的指导意义。
本研究将结合创新型城市现有研究理论与成果,在分析比较宝鸡市创新型城市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尝试为宝鸡市市制订正确的创新型城市发展战略做一些有益的探讨。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介绍1.3.1 国外研究现状国外创新型城市研究主要集中于创新型城市的发展模式和创新系统两个方面,缘于西方城市在工业化向后工业化时代转型过程的重新崛起的需求和对于成功转型的城市出现现代城市病问题的解决。
早在1994年,美国的萨克森宁(AnnaLee Saxenian)首次提出了关于美国硅谷地区和128公路高科技产业创新模式的比较。
随后在 1996 年,库克(cook)详细地定义和阐述了什么是区域创新系统,并在 2000 年对区域创新体系的效率问题进行了完善。
2000 年,英国创新型城市研究权威机构 Comedia 的创始人查尔斯-兰德瑞(charlesLandry)认为城市中硬软两方面设施共同构成了城市的创意生活圈,这个生活圈应该为创意提供最适合的成长环境。
2001 年,詹姆斯(James)在《创新性城市》这本书里揭示了创新与城市之间的复杂性以及欧盟经济与社会研究计划组发起的关于城市竞争力和结合力项目的结论。
他还对斯图加特、米兰、阿姆斯特丹、巴黎和伦敦五个城市进行了具体案例研究。
同年,卡尔(Carl)提出了创新体系的构建、创新主体的作用的发挥、生产价值的视线都学要巨额的资本投入,稳定而充足的资金支持是创新体系正常运转的基本条件。
2005 年,世界银行发表了一篇关于“东亚创新型城市”的研究报告,认为城市良好的基础设施和文化娱乐活动场所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才队伍,政府的高效服务等等因素是成为创新型城市的先决条件。
1.3.2 国内研究现状我国国内对于创新型城市的研究在 2006 年国家创新型建设战略之前,多以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的研究、区域科技竞争力的研究、区域创新能力的研究为主。
在 2006年国家创新发展战略提出之后,对于创新型城市建设理论体系的探索与研究才正式成为政府有关研究部门和学术界的研究热点。
2000 年,西南交通大学陈光、王永杰、段清海在《技术创新:一种新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一文中,分析了科技创新推动成都市经济发展的必要性,提出了建立和完善成都市科技创新体系的若干对策和建议;2002 年,辽宁大学经济学院袁国敏、果艺、张今声教授在《沈阳市科技竞争力综合评价与对策研究》一文中,构建了科技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全面分析了沈阳市当时科技创新的优势和问题,并为沈阳科技创新发展提出了宝贵建议;同年,江苏省委政研室徐志宏、项德恩在《建立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体系》一文中,指出政府建立和完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是地区创新竞争力和企业发展竞争力的重要支撑;深圳市龙岗区科技局陈广文博士在《建立深圳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的若干设想》一文中对于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的体制创新、政策创新、企业制度创新、投融资机制创新等进行一定的探索;2003 年,国家科技部调研室刘琦岩博士在基于产业集群的区域创新系统建设中,认为在目标上必须突出提供原始性创新供给,维持和提升特定竞争力,支撑区域内社会需要。
珠海市委方旋博士在《区域科技创新模式研究》一文中,研究和分析了区域科技创新的模式及其结构。
2004 年,福建省科洪高技术开发中心陈强在《区域科技创新与区域经济发展》文中,分析了区域科技创新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2005 年,广州社会科学院蒋年云、涂成林在《广州构建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的基本思路和对策》一文中,广泛地分析了广州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的基础条件,提出了推进广州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选择模式与重点战略,以及构建广州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的主要对策措施等等。
2006 年国家提出创新发展宏观战略以来,在政府发展战略的引导之下,区域创新研究开始更加的系统化、具体化,尤其是以中央政府提出的创新型国家战略的指导之下,各个地区、省份和城市都进一步地推进了创新区域发展研究,创新型城市发展理论研究更是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2006 年,大连理工大学王续琨研究和分析了创新型城市的内涵及其特征,天津大学杨冬梅、赵黎明根据国外创新型城市创建和发展的过程,研究和分析了关于创新型城市发展演进的规律,2008 年,西北大学张献英在《创新型城市建设的研究》一文中,比较全面地分析了创新型城市建设的相关理论,并分析了郑州市的创新型城市发展现状;2010 年,暨南大学周飞媚在《基于经济学视角的创新型城市文化特质研究》一文中,仔细分析了文化这一创新推动要素在创新型城市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创新是这个时代的主题,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国内创新型城市的研究理论也正由浅入深,由粗放到细致地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l]AnnaLee Saxenian.Regional Advantage:Culture and Competition in Silieon Valley and Route 128[M].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94[2]Charles Landry.The Creative City:A Toolkit for Urban Innovators[M].Comediand Earthscan Publications,London,2000.[3]Drucker,P.F.Innovation and Enterpreneurship:Practive and Principles.New York:Harper&Row,Publishers,1985.[4]Hambleton R.Innovation in renovation[J].Planning Week.1995,3(45).18~19.[5]Hall,Peter.Creative Cities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UrbanStudies. (2000) 37,4:639~649.[6] James Simmie.Innovative Cities[M].Spon Press,i/Landon and New York,2001.[7]MaryannFeldman P,David Audrestch B.Innovation in cities:science-based diversity specializationandlocalizedcompetition[J].EuropeanEconomicReview,1999(43):409 ~429.[8]Robert Huggins Assoiciates,2004,World Knowledge Competitiveness Index 2004.United Kingdom:Oakfield House.[9]杜辉.创新型城市的内涵与特征[J].大连干部学刊,2006 (2)[10]冯之浚.国家创新系统研究纲要[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11]纪宝成.创新型城市战略论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12]庄越,曾娟.城市创新原理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02 (4)[13]阿瑟.刘易斯.经济增长理论[M].周师铭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14]姚士谋,汤茂林,陈爽,等.区域与城市发展论[M].合肥: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15]李仁贵.西方区域发展理论的主要流派及其演进[J].经济评论,2005(6)[16]王春法.关于国家创新体系理论的思考[J].中国软科学,2003(5)[17]冯之浚主编.国家创新系统研究纲要[M].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18]李英武.国外构建创新型城市的实践及启示[J].前线,2006 (2)[19]隋映辉.城市创新系统与城市创新圈[J].学术界,2004(3).[20]顾新.区域创新系统的内涵与特征[J].同济大学学报,2001(12).[21]厉无畏,王振.创新型城市建设与管理研究[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7.[22]成都市人民政府.成都市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规划(2010—2015),2010.[23]王志雄.2012上海统计年鉴,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24]湖南省知识产权局.2011年度湖南省国内专利申请和授权报告情况.[25]昆明市政务信息网.2011年度昆明市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进展情况通报.[26]毕亮亮,潘锡辉.关于我国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思考[J].中国科技论坛,2010 (12):30-35[27]科技部.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创新型试点城市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OE/OL].(2010-o4-15).http:///tztg/201004/w0201004.[28]刘焕勋.宝鸡推进科学发展的探索与启示[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11:201.[29]孙毅.我市科技引领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实践与思考[M]//科学发展调查(一).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9:124-135.[30]杨忠泰.把宝鸡建成关中一天水经济区副中心城市对策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0(11):79-82.[31]杨忠泰.宝鸡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战略路径选择[J].科技管理研究,2013(4):108-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