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综合课程设计

合集下载

5g通信课程设计

5g通信课程设计

5g通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了解5G通信技术的基本概念,掌握其与4G通信技术的区别;2. 学习5G的关键技术,如大规模MIMO、波束赋形、网络切片等;3. 了解5G通信在不同行业中的应用和前景。

技能目标:1. 学会分析5G通信技术的优势和挑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2. 培养学生运用5G技术进行创新设计的能力,如智能家居、智能交通等;3. 提高学生实际操作5G设备的能力,如配置5G网络、使用5G应用等。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5G通信技术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未知、追求创新的热情;2. 增强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培养团队协作精神;3. 引导学生关注5G通信技术在我国的发展,增强国家自豪感。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高年级信息技术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5G通信技术的基本原理、应用和发展趋势,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高年级学生对通信技术有一定的基础,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探究精神,对新兴技术充满好奇心。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项目式教学为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5G通信技术的基本知识,具备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并激发他们对未来通信技术发展的关注和热情。

二、教学内容1. 5G通信技术概述- 5G的发展背景与需求- 5G与4G的主要区别- 5G的关键性能指标2. 5G关键技术解析- 大规模MIMO技术- 波束赋形技术- 网络切片技术- 非正交多址技术3. 5G通信应用场景- 智能家居- 智能交通- 工业互联网- 医疗健康4. 5G网络架构与部署- 5G网络架构特点- 5G基站与核心网部署- 5G频率规划与使用5. 5G技术在我国的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 我国5G政策与发展战略- 我国5G产业链发展现状- 5G技术未来发展趋势教学大纲安排:第一课时:5G通信技术概述第二课时:5G关键技术解析(1)第三课时:5G关键技术解析(2)第四课时:5G通信应用场景第五课时:5G网络架构与部署第六课时:5G技术在我国的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教学内容进度:1-2课时:5G通信技术概述及关键技术解析(1)3-4课时:关键技术解析(2)及5G通信应用场景5课时:5G网络架构与部署6课时:5G技术在我国的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三、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以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 讲授法:- 用于5G通信技术的基本概念、关键技术和应用场景的讲解,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

通信网络综合实习课程设计报告

通信网络综合实习课程设计报告

通信网络综合实习课程设计报告一、实习目的与要求(1)实习目的本次通信网络综合实习旨在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通信网络的基本原理和实际应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实习,要求学生能够掌握通信网络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和维护方法,了解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

(2)实习要求1. 熟悉通信网络的基本原理和典型设备;2. 掌握通信网络的规划、设计和优化方法;3. 学会使用通信网络测试仪器和软件;4. 具备通信网络故障分析和排除能力;5. 能够编写通信网络维护和管理文档。

二、实习内容与过程(1)实习内容本次实习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通信网络基础知识学习;2. 通信网络设备认识与调试;3. 通信网络规划与设计;4. 通信网络优化;5. 通信网络测试与分析;6. 通信网络维护与管理。

(2)实习过程1. 通信网络基础知识学习:通过阅读教材、观看教学视频等方式,了解通信网络的基本原理、典型设备和应用场景。

2. 通信网络设备认识与调试:参观实验室,了解各种通信网络设备的功能和结构,学习设备调试方法。

3. 通信网络规划与设计: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实际的通信网络项目,进行网络规划与设计,包括网络拓扑、设备选型、参数配置等。

4. 通信网络优化:针对已规划的网络,进行网络优化,提高网络性能,降低网络成本。

5. 通信网络测试与分析:使用测试仪器和软件,对通信网络进行测试,分析网络性能,找出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6. 通信网络维护与管理:学习通信网络的维护和管理方法,编写维护和管理文档,提高网络运行效率。

三、实习成果与总结(1)实习成果通过本次实习,学生能够掌握通信网络的基本原理和实际应用,提高动手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具体成果如下:1. 熟悉通信网络的基本原理和典型设备;2. 掌握通信网络的规划、设计和优化方法;3. 学会使用通信网络测试仪器和软件;4. 具备通信网络故障分析和排除能力;5. 编写通信网络维护和管理文档。

通信系统综合课程设计

通信系统综合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任务书学生姓名:专业班级:指导教师:工作单位:题目: 《通信系统课群综合训练与设计》1课程设计的目的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加强对电子电路的理解,学会对电路分析计算以及设计。

进一步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完成综合设计型和创新性实验及训练,创造一个动脑动手﹑独立开展电路实验的机会,锻炼分析﹑解决电子电路问题的实际本领,实现由课本知识向实际能力的转化;加深对通信原理的理解,提高学生对现代通信系统的全面认识,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2 课程设计要求要求:掌握以上各种电路与通信技术的基本原理,掌握实验的设计、电路调试与测量的方法。

1.培养学生根据需要选学参考书,查阅手册,图表和文献资料的自学能力,通过独立思考﹑深入钻研有关问题,学会自己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

2.通过对实验电路的分析计算,了解简单实用电路的分析方法和工程设计方法。

3.掌握示波器,频谱仪,失真度仪的正确使用方法,学会简单电路的实验调试和整机指标测试方法,提高动手能力。

3 课程设计进度安排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系主任(或责任教师)签名:年月日摘要 ....................................................... 错误!未定义书签。

Abstract.. (II)1设计任务 (1)2实验原理分析 (2)2.1 PCM原理介绍 (2)2.2 HDB3编码及解码原理 (8)2.2.1编码规则 (8)2.2.1解码规则 (8)2.3 汉明码 (9)2.3.1 校验 (9)2.3.3 校验方法 (9)2.3.4 编码原理 (9)2.4 PSK数字调制 (13)2.4.1 4PSK调制原理 (13)2.4.2 4PSK解调原理 (14)2.5 AWGN信道原理 (15)3 实验方案设计 (16)3.1 PCM编解码分析 (16)3.2 汉明码编解码分析 (16)3.3 HDB3编解码分析 (17)3.4 PSK调制解调编程分析 (17)3.5 AWGN信道编码分析 (17)4 MATLAB整体程序设计 (18)4.1 MATLAB使用简介 (18)4.2 MATLAB中主要函数简介 (18)4.3 系统编码流程图 (18)5 结果分析 (19)5.1 PCM编码结果 (19)5.2 汉明码编码结果 (20)5.3 HDB3编码结果 (22)5.4 PSK调制结果 (23)5.5 AWGN信道仿真结果 (24)5.6 PSK解调结果 (24)5.7 HDB3解调结果 (25)5.8 汉明码解码结果 (25)5.9 PCM解码结果 (26)6 分析与小结 (27)6.1 实验结果分析 (27)6.2 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27)6.3 小结 (27)参考文献 (28)附录: (29)通信系统的作用就是将信息从信源发送到一个或多个目的地。

通信工程课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通信工程课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通信工程课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是为通信工程专业学生设计的课程,旨在通过课程设计项目的实践,提供综合应用通信工程知识的机会。

通过本课程的研究和实践,学生将能够掌握通信工程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并在实际项目中应用这些知识和技能。

二、课程目标1. 掌握通信工程的基本理论和技术;2. 熟悉通信工程的实践应用;3.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通信工程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 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三、课程内容1. 通信工程概论:介绍通信工程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2. 通信系统设计:涵盖通信系统的整体设计原理和方法。

3. 通信网络设计:介绍通信网络的体系结构和设计原则。

4. 无线通信设计:探讨无线通信系统的设计与优化。

5. 数据通信设计:介绍数据通信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6. 通信工程实践:学生将根据实际项目需求进行通信工程设计实践。

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通过课堂讲解传授通信工程理论知识。

2.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际通信工程项目的设计和实践操作。

3. 小组讨论: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分享经验和解决问题。

4. 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五、评估方式1. 课程设计报告:学生需提交完整的通信工程课程设计报告。

2. 课堂表现:考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和表现。

3. 实践操作成果:评估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实际成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参考书目1. 《通信工程导论》2. 《通信系统设计与应用》3. 《通信网络设计与优化》4. 《无线通信系统设计与优化》5. 《数据通信原理及应用》以上为《通信工程课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的概要,请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参考具体教材和教师的指导进行学习和实践操作。

通信工程专业综合课程设计

通信工程专业综合课程设计

通信工程专业综合课程设计通信工程专业综合课程设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是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

设计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学生未来的发展和职业道路。

因此,制定一个好的课程设计方案,对于学生的发展和就业非常重要。

第一步,通信工程专业综合课程设计需要明确自己的目的和任务。

要想设计一个好的方案,首先需要明确目标。

通信工程专业的学生需要掌握网络通信基础知识、通信协议、通信技术、通信网络建设等方面的知识。

因此,课程设计需要明确任务,确定学习的内容和要求。

学生需要逐步了解通信网络的原理和结构,掌握通信协议和技术应用,实现通信网络的设计和优化。

第二步,通信工程专业综合课程设计需要确定设计方案的范围。

通信工程是一个广泛的领域,设计方案的范围应该明确。

例如,先确定要设计的是何种类型的通信网络,或者要解决什么样的问题。

根据课程设计要求,制定合适的设计范围,使方案实际可行。

第三步,通信工程专业综合课程设计需要分析问题。

通信工程是涉及到多个领域的交叉学科,实践过程中需要考虑通信的特性、底层物理信息传输、高层网络协议、网络设备和管理等多个因素。

分析所涉及的问题,提取关键信息,才能制定出全面而详实的设计方案。

第四步,通信工程专业综合课程设计需要优化方案。

优化方案是通信工程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

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进行修改,并且需要按照实际情况进行优化,使方案更加实用。

优化方案需要从不同方面考虑,例如技术性能、经济成本、安全性等方面对方案进行评估。

第五步,通信工程专业综合课程设计需要撰写报告。

报告是课程设计的重要成果之一。

在撰写报告时,需要考虑如何有效地传达设计方案的实现过程以及方案的实际问题解决方案。

为了撰写一份完整且详实的报告,需要介绍所使用的工具、依据和方法。

最后,通信工程专业综合课程设计需要评估方案的效果。

成果评估需要考虑方案实现结果是否符合预期、是否达到了设计任务的要求。

同时,还需要评估方案所涉及的技术、安全和成本等方面是否合理,这些都需要综合考虑。

2.4g通讯课程设计

2.4g通讯课程设计

2.4g通讯 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2.4g通讯技术的概念、特点和应用场景;2. 掌握2.4g通讯的频段划分、调制解调技术及相关参数;3. 了解2.4g通讯在无线通信领域的地位和作用。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2.4g通讯技术进行简单通信设备设计与搭建的能力;2. 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分析2.4g通讯信号干扰、优化通讯质量等;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通信技术发展的关注和热爱,激发学习兴趣;2. 增强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认识到通信技术在安全方面的重要性;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了解通信技术在促进社会发展、服务民生方面的积极作用。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结合学生年级特点和教学要求,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学生特点:高中生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对新兴技术充满好奇心。

教学要求:结合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项目式教学、实验操作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实践,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2.4g通讯技术概述- 了解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 理解2.4g通讯技术的定义、特点及其与其他无线通信技术的区别。

2. 2.4g通讯频段与调制解调技术- 学习2.4g通讯的频段划分及其应用;- 掌握2.4g通讯中的调制解调技术及其对通信质量的影响。

3. 2.4g通讯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 分析2.4g通讯在智能家居、物联网等领域的应用案例;- 探讨2.4g通讯在应用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4. 2.4g通讯设备设计与搭建- 学习使用2.4g通讯模块进行设备设计;- 掌握基本的通信设备搭建方法,进行简单的通信实验。

5. 2.4g通讯安全与信息保护- 认识2.4g通讯在信息安全方面的挑战;- 掌握基本的信息保护措施,提高通信安全性。

网络通信课程设计方案模板

网络通信课程设计方案模板

一、课程概述1. 课程名称:网络通信2. 课程目标:使学生掌握网络通信的基本原理、技术手段和实际应用,提高学生的网络通信设计能力。

3. 课程内容:网络体系结构、网络协议、传输介质、网络设备、网络互连、网络安全、网络应用等。

二、教学大纲1. 网络基础- 网络体系结构- 网络协议- 传输介质- 网络设备2. 网络互连- 网络互连设备- 网络互连技术- 网络拓扑结构3. 网络安全- 网络安全概述- 网络攻击与防范- 加密技术4. 网络应用- Internet应用- 网络管理- 网络编程三、教学策略1. 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实际案例引导学生理解网络通信原理。

2. 结合实验课,让学生动手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3.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PPT、视频等,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

4.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网络通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网络通信技术。

3. 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掌握网络通信设备的配置和调试方法。

4.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网络通信教材。

2. 课件:制作多媒体课件,包括PPT、视频等。

3. 实验指导书:编写详细的实验指导书,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

4. 网络资源:提供相关网络通信资料,供学生查阅和学习。

六、考核方式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实验报告、作业等。

2. 期末考试:书面考试,考查学生对网络通信知识的掌握程度。

3. 课程设计:要求学生完成网络通信课程设计,考察学生的实际设计能力。

七、教学进度安排1. 网络基础(2周)2. 网络互连(3周)3. 网络安全(2周)4. 网络应用(2周)5. 课程设计(3周)八、预期成果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1. 掌握网络通信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通信综合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通信综合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通信综合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二、教学目标与任务
通过课程设计,要求学生能够运用哪些理论知识,熟悉哪些标准、规范,获得哪些设计成果。

获得的成果有:设计图、计算书、说明书等。

本课程是在学生毕业设计前,综合运用本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知识,在课程实验和课程设计基本能力训练基础上,根据所选专业模块(轨道交通通信与信号系统、计算机通信网)完成的综合性和创新性通信系统、通信网或信号系统的设计。

训练学生综合运用上述课程知识,进行软件或硬件系统的设计和调试,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技能。

三、基本要求
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根据专业模块的要求,完成通信技术、通信系统、通信网、轨道通信系统、计算机联锁、列车控制等通信系统、信号系统的分析、设计、调试,提交课程设计报告。

四、主要内容及质量标准
课程设计应注重过程考核,须对设计环节进行分解,明确各环节应考核的内容、各环节质量标准及进度安排。

五、指导方式
1、由指导教师在课程设计开始前1周安排学生分组、选定课题,并在课程设计的第1天确定分组并下达具体任务
2、在总体设计及论证、详细设计、调试/测试阶段,由任课教师负责指导,原则上每个工作日答疑指导时间不少于2学时
3、验收与考核由系统一组织2-3位教师共同完成,以确保考核的公平和公正性。

六、考核办法和成绩评定
1.考核方法
根据考勤、设计调试、答辩验收、报告撰写情况综合评分。

2.成绩评定
考勤占10%、平时表现10%、答辩与演示50%、课程设计报告30%。

通信系统综合课程设计

通信系统综合课程设计

通信系统综合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掌握模拟和数字通信的基本概念。

2. 学习通信系统中各个组件的功能和相互关系,了解信号传输和处理的过程。

3. 掌握通信系统性能指标,理解信噪比、误码率等参数对通信质量的影响。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设计简单的通信系统,进行系统仿真和性能评估。

2. 培养实际操作通信设备的能力,进行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

3. 提高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通过小组讨论、报告等形式,展示课程项目成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通信工程的兴趣和热情,激发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工程素养,注重实践和理论相结合。

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关注通信技术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通信原理、信号与系统等相关知识,以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为核心。

课程性质为综合性、实践性强的课程设计,要求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能够运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使学生在完成课程设计的过程中,达到对通信系统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技能的全面提升。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围绕通信系统的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展开,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通信原理概述:介绍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原理,关联教材第1章内容。

2. 模拟通信系统:讲解模拟调制、解调技术,分析AM、FM、PM等调制方式的性能,关联教材第2章。

3. 数字通信系统:阐述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频带传输,介绍ASK、FSK、PSK等数字调制技术,关联教材第3章。

4. 通信系统性能分析:讨论信噪比、误码率等性能指标,分析影响通信质量的因素,关联教材第4章。

5. 通信系统设计:结合实际案例,讲解通信系统的设计方法和步骤,包括信号源、信道、接收器等组成部分的设计,关联教材第5章。

6. 通信设备与应用:介绍常见的通信设备及其功能,探讨通信技术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关联教材第6章。

通信工程简单的课程设计

通信工程简单的课程设计

通信工程简单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通信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2. 学习并掌握常用的通信技术和方法,如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的特点及适用场景。

3. 了解通信工程中常用的信号处理技术和传输媒介,并理解其工作原理。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通信原理进行简单的通信系统设计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使用通信设备和软件进行数据传输、接收和处理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完成课程设计任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通信工程学科的兴趣,激发其探索通信领域新技术的好奇心。

2.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其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程问题。

3. 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使其认识到通信工程在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

课程性质:本课程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将通信工程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特点:高中生具有一定的通信工程基础知识,对通信技术和设备感兴趣,希望通过实践操作提升自己的技能。

教学要求:结合通信工程教材,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通过课程设计深入理解通信原理,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通信系统基本概念:介绍通信系统的定义、分类和基本组成,包括信源、信道、信宿等。

教材章节:第一章 通信系统概述2. 通信原理:讲解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的基本原理,重点掌握调制、解调、编码、解码等技术。

教材章节:第二章 通信原理3. 信号处理技术:学习信号采样、量化、滤波等处理方法,了解其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教材章节:第三章 信号处理技术4. 传输媒介:介绍有线和无线传输媒介的特点及适用场景,如光纤、同轴电缆、无线电波等。

教材章节:第四章 传输媒介5. 通信设备与软件:学习常用通信设备和软件的使用方法,如示波器、信号发生器、通信仿真软件等。

教材章节:第五章 通信设备与软件6. 通信系统设计:结合实际案例,指导学生进行简单通信系统的设计和分析,培养实践能力。

通信技术综合课程设计

通信技术综合课程设计

通信技术综合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旨在让学生了解通信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掌握基本通信设备的使用和维护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通信问题的能力。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了解通信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掌握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和运作方式;了解不同类型的通信设备和其工作原理。

技能目标包括:学会使用通信设备进行基本的通信操作;具备分析和解决通信问题的能力;能够进行简单的通信系统设计和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培养学生对通信技术的兴趣和热情;增强学生对通信技术重要性的认识;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通信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和运作方式,以及不同类型的通信设备和其工作原理。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通信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通信系统的定义、分类和性能指标;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的基本原理;调制解调技术、编码解码技术等。

2.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和运作方式:通信系统的硬件和软件组成;通信系统的信号处理过程;通信系统的信道传输和信号接收。

3.通信设备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无线电发射设备、无线电接收设备、卫星通信设备等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光纤通信设备和其工作原理;移动通信设备和其工作原理。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我们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通信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2.讨论法:通过分组讨论,让学生深入理解和探讨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和运作方式;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通信设备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4.实验法:通过动手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通信设备的操作和通信过程,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通信技术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学习材料;2.参考书:推荐一些与通信技术相关的参考书籍,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3.多媒体资料:收集和制作与通信技术相关的多媒体资料,如教学视频、动画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4.实验设备:准备必要的实验设备,如无线电发射设备、无线电接收设备、光纤通信设备等,为学生提供实际操作的机会。

通信课程设计初中

通信课程设计初中

通信课程设计初中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并掌握通信的基本概念,包括信号、信道、调制与解调等;2. 学会使用通信模型,了解各组成部分的作用及相互关系;3. 了解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领域。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简单的通信问题;2. 学会使用相关设备进行信号的发送和接收,具备基本的操作能力;3. 能够设计简单的通信方案,并进行模拟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通信科学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提高探索精神;2.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3. 使学生认识到通信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增强社会责任感。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初中阶段通信技术入门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通信基本原理,培养实际操作能力,提高科学素养。

学生特点分析:初中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动手能力强,但理论知识较为薄弱。

因此,课程设计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激发学生兴趣。

教学要求:1. 确保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2. 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索;3. 强调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沟通与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通信基本概念:信号、信道、噪声、调制与解调;2. 通信系统模型:发射器、接收器、信道、噪声源;3. 通信技术发展:模拟通信、数字通信、光纤通信、移动通信;4. 通信技术应用:电话、电视、互联网、卫星导航;5. 实践操作:信号发送与接收、模拟通信实验、数字通信实验;6. 通信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案例分析。

教学大纲安排:第一课时:通信基本概念与系统模型第二课时: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第三课时:通信技术应用及实践操作(上)第四课时:通信技术应用及实践操作(下)第五课时:课程总结与评价教材章节关联:教学内容与教材第二章“通信基础”相关,涉及教材中2.1节至2.4节的内容。

教学内容列举:1. 信号与信道:信号的定义、分类、特性;信道的定义、分类、特性;2. 噪声与调制解调:噪声的概念、分类、影响;调制与解调的基本原理;3. 通信系统模型:各组成部分的作用及相互关系;4. 通信技术发展:各类通信技术的原理、特点、应用;5. 实践操作: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实验报告撰写。

通信工程综合实训(自行开发VX2R电台、卫星接收卫视电视、气压温度液晶显示电路、卫星移动通信相控阵天线)

通信工程综合实训(自行开发VX2R电台、卫星接收卫视电视、气压温度液晶显示电路、卫星移动通信相控阵天线)

1课程设计任务书2目录第一部分自行开发的VX-2R电台功能1 VX-2R无线电收发机性能参数说明 (1)2 调频电台调试 (1)3 相关功能开发 (1)第二部分卫星接收辽宁卫视电视频道1 计划接收频道 (5)2 天线的安装 (5)3 调试接收机 (5)4 天线定位调试 (6)第三部分气压/温度液晶显示电路的设计与实现摘要 (9)1 课程设计背景与意义 (10)2 总体方案的设计 (10)2.1 设计原理 (10)2.2 设计方案 (11)3 方案详细实现过程 (11)3.1 硬件器件的选择 (11)3.1.1 Arduino开发板 (11)3.1.2 LCD液晶显示屏 (12)3.1.3 气压/温度传感器 (12)3.1.4 蜂鸣器与LED发光二极管 (13)3.2 引脚选择 (13)3.3 Arduino代码设计 (14)3.4 理论布线 (19)3.5 实际布线 (20)4 运行结果分析 (20)5 结论 (21)3参考文献 (22)第四部分卫星移动通信相控阵天线研究现状与技术展望摘要 (23)引言 (23)1 动中通天线的发展历程 (24)2 低轮廓动中通天线 (25)2.1 低轮廓动中通天线的分类与特点 (26)2.1.1 传统口径反射面和赋形反射面天线 (26)2.1.2 介质透镜以及阵列天线 (26)2.1.3 平面阵列天线 (27)2.1.4 相控阵天线 (27)2.1.5 基于新材料新工艺的特种体制天线 (27)2.2 相控阵体制的动中通天线 (27)2.2.1 西班牙TTI 公司产品 (28)2.2.2 ERA 的系列产品 (28)2.2.3 JAST 产品系列 (29)2.2.4 韩国EIRT 的研究成果 (30)2.2.5 ThinKom 公司产品 (31)2.2.6 IMST 公司两维相控阵天线 (31)2.2.7 KyMeta 公司超材料相控阵天线 (32)3 动中通相控阵天线系统关键技术 (32)3.1 宽角扫描天线技术 (33)3.2 天线-射频集成化设计技术 (33)3.3 高精度跟踪技术 (33)3.4 相控阵天线的幅相校准技术 (33)4 结束语 (34)参考文献 (35)4第一部分自行开发的VX-2R电台功能1 VX-2R无线电收发机性能参数说明VX-2R是一款超小型的多频段调频无线电收发机,并具有很宽的接收频率覆盖。

无线通信课程设计

无线通信课程设计

无线通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了解无线通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特点;2. 掌握无线通信系统的组成、工作流程和关键参数;3. 熟悉常见的无线通信标准及其应用场景;4. 了解无线通信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简单的无线通信问题;2. 学会使用无线通信测试设备,进行基本的数据采集和分析;3. 能够设计简单的无线通信网络,并进行优化;4. 提高信息检索和团队协作能力,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无线通信技术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激发学习兴趣;2. 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和时代责任感,认识到无线通信技术在我国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3.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鼓励他们勇于尝试、不断进取;4. 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提高团队协作效率。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实际应用,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便于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和评估,同时引导学生明确学习方向,为未来从事相关工作或深入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无线通信基本概念:介绍无线通信的定义、分类及其与传统通信的区别;教材章节:第一章第一节2. 无线通信原理:讲解电磁波传播、调制解调技术、信道编码等基本原理;教材章节:第一章第二节3. 无线通信系统:分析无线通信系统的组成、工作流程、关键参数及性能指标;教材章节:第二章4. 常见无线通信标准:介绍蓝牙、Wi-Fi、3G/4G/5G等标准及其应用场景;教材章节:第三章5. 无线通信网络设计:讲解无线通信网络规划、设计、优化等步骤;教材章节:第四章6. 无线通信在我国的发展:概述我国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现状及未来趋势;教材章节:第五章7. 实践教学:组织学生进行无线通信设备的使用、数据采集与分析、网络设计等实践活动;教材章节:第六章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进行选择和组织,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

研究生《通信技术综合设计》实验课程开设探讨

研究生《通信技术综合设计》实验课程开设探讨

研究生《通信技术综合设计》实验课程开设探讨[摘要]对高等学校研究生实验课程——《通信技术综合设计》的开设进行了探讨,论述了该课程在研究生教学中的地位,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网站建设、实验教学、教材编写等方面说明了该课程的开设模式,可以为高等学校研究生通信技术实验室的建设提供相应的参考。

[关键词]研究生通信实验课程《通信技术综合设计》实验课程是我校配合研究生实验室这一新兴事物所开设的一门研究生选修课,作为通信与信息工程专业方向研究生创新实践教学的产物,在研究生系列课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上”即是指学习阶段修习的研究生通信类课程,如“数字通信”、“信息论与编码基础”等,“下”即是指后续的论文课题研究,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本门课程的宗旨在于为研究生进入课题研究起着铺路石的作用。

在本门课程教学大纲的制定过程中,我们在多次与学院相关专家研讨后,确立了《通信技术综合设计》作为专业选修课与专业基础课的划分与衔接。

在本课程的开设中,我们本着边摸索边改进的宗旨,进行了大量的尝试,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工作。

一、理顺了前修课程与后续课程关系为保证《通信技术综合设计》的预备基础,同时避免本课程内容与通信类课程实验重复,课题组多次组织各任课老师进行座谈,提出本课程的需求,精简重叠内容,规划接口关系。

如我们详细探讨了本课程应该将数字通信中的关键技术都有所涉及,但是课程内容不能超过这一阶段研究生的承受极限,通过对研究生特点进行调研,觉得大部分研究生的想法都是一样的,即通过这门课程锻炼自己的科研能力,理顺相关理论知识,为进入课题打下基础。

因此,课程的内容设置要难易适当,既要有通信类课程中已有理论知识的巩固,又要有提高层次的内容。

理顺关系后的课程体系,注意了课程体系的完整性与相对独立性,提高了各课程的授课效率,结构更科学。

二、针对研究生特点,大胆改革教学内容在本项目的建设过程中,根据人才培养要求,针对研究生学员的不同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大胆改革。

通信原理综合课程设计

通信原理综合课程设计

通信原理综合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技术和方法;培养学生运用通信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对通信技术的兴趣和认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理解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组成;(2)掌握模拟通信系统和数字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3)熟悉信号调制、解调、编码和解码技术;(4)了解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

2.技能目标:(1)能够分析简单的通信系统,并进行系统设计;(2)具备运用通信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掌握查阅资料、撰写报告和进行学术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通信技术的兴趣和认识;(2)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3)使学生认识到通信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技术和方法。

具体安排如下:1.第一章:通信系统概述(1)通信系统的定义、分类和性能指标;(2)通信系统的组成和基本原理;(3)通信系统的发展历程和未来趋势。

2.第二章:模拟通信系统(1)信号调制和解调的基本方法;(2)模拟通信系统的性能分析和优化;(3)模拟通信系统的应用实例。

3.第三章:数字通信系统(1)数字信号编码和解码技术;(2)数字通信系统的性能分析和优化;(3)数字通信系统的应用实例。

4.第四章:现代通信技术(1)光纤通信技术;(2)无线通信技术;(3)卫星通信技术。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1.讲授法:用于传授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2.讨论法:用于探讨问题、分析案例和交流心得;3.案例分析法:用于分析实际问题和解决问题;4.实验法:用于验证理论、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等。

1.教材:选用国内知名出版社出版的通信原理教材;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通信原理学术论文和专著;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和动画等,辅助教学;4.实验设备:配备通信原理实验装置,进行实践教学。

通信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通信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通信系统课程设计报告------调频无线发射机目录1 绪论 (1)1.1无线通信技术简介 (1)1.2开发环境介 (1)2设计需求及应用分析 (1)3 设计方案及工作原理 (2)3.1设计需求 (2)3.2设计方案及工作原理 (2)3.2.1方案比较 (2)3.2.2方案论证 (2)3.2.3方案选择 (2)3.2.4设计总电路 (3)3.2.5工作原理 (3)4 电路各模块功能介绍及参数的确定 (3)4.1预加重电路模块 (3)4.2音频放大模块 (4)4.3FM调频模块 (4)4.4谐振电路模块 (5)4.5功率放大模块 (5)4.6发射模块 (6)5 电路的仿真与调试 (7)5.1电路的仿真与调试 (7)5.2误差分析 (11)6 心得体会 (11)附录元件清单 (12)1 绪论1.1无线通信技术简介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无线通讯技术已广泛地在通信、计算机、自动控制、自动测量、遥控/遥测、仪器仪表、医疗设备和家用电器等领域中应用。

无线电路与人们熟知的双向无线电、电视、广播设备并无不同之处。

它们中的一些需要高线性调制(TV图像),一些需要经过中继站工作(双相无线电),真正的差别在于元件的体积小得多,以及在无线电中,绝大多数情况下都能使用时分复用、扩频或其他能有效提高通信带宽利用率的方法。

无线通信技术以惊人的速度持续增长,几乎每天都有新的应用的报道。

除了诸如无线电广播和电视等传统的通信应用外,射频(RF)和微波也正在被应用于无绳电话、蜂窝移动通信、局域网和个人通信系统中。

无钥匙进门,射频识别,在医院或疗养院中监控病人,计算机的无线鼠标和无线键盘,以及家用电器的无线网络化,这些都是应用射频技术的其他一些领域。

其中某些应用传统上采用红外技术,然而射频电路由于其卓越的性能正在取而代之。

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射频技术有望继续保持当前的增长率1.2开发环境介电子通信类常用的设计软件:Protel 99 SE---PCB电路板设计Matlab---模块仿真System view---数字通信系统的仿真Proteus――单片机及ARM仿真LabVIEW――虚拟仪器原理及仿真本设计主要依靠Multisim完成。

通信工程课程设计报告

通信工程课程设计报告

通信工程课程设计报告一、前言通信工程课程设计是国内外通信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主要涉及通信工程方面的理论与实践技能。

在这门课程中,学生可以通过自己动手设计一套完整的通信系统,掌握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提高实践能力。

本文将就通信工程课程设计进行详细分析,探讨其内容与学习方法,以期对各位学习通信工程的同学有所启示。

二、课程设计背景通信工程领域是一门全球性的技术,涉及到的领域广泛而深入。

在这个信息时代,越来越多的企业、组织和个人都需要建立高质量的通信系统来实现信息传输和数据管理。

在这个背景下,通信工程课程设计无疑是非常有价值和必要的。

通过通信工程课程设计,大学生可以学习到通信系统的原理、设计和开发方法等一系列知识。

同时,还可以掌握通信技术的最新发展趋势,为以后从事相关行业打下基础。

因此,通信工程课程设计被广大学生所重视和追求。

三、课程设计重点通信工程课程设计的重点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1、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

通信系统是由许多不同的部分组成,包括信号发射和接收设备、密码学和数据传输等。

在通信工程课程设计中,需要对这些部分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深入了解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

2、通信系统的设计方法。

通信系统的设计方法与具体的通信系统有关。

在课程设计过程中,需要对学生进行相关的讲解,让其了解如何根据客户需求设计一个符合要求的通信系统。

3、技术的实践能力。

通信工程课程设计不仅仅是理论的学习,还需要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创新。

因此,在课程设计中,需要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让他们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四、课程设计过程通信工程课程设计的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确定选题。

首先,要确定课程设计选题,根据学生的专业方向和能力,选择适合的课程设计主题。

2、调研资料。

在正式开始设计之前,需要对相关的专业资料进行调研,以了解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

3、制定设计方案。

在调研资料的基础上,需要制定具体的设计方案,包括系统的组成部分、实现方法和具体的流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设计任务书学生姓名:专业班级:通信0905指导教师:工作单位:信息工程学院题目:通信系统课群综合训练与设计初始条件:1.MATLAB软件 2.PC机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 (包括课程设计工作量及其技术要求,以及说明书撰写等具体要求)可以用软件(如Matlab),也可以在硬件实验系统平台上完成一个典型的通信系统(如下图所示)的仿真。

信源:自己构造的时间函数;数字化方式:PCM;基带码:miller码;信道码:汉明码;调制方式:ASK;信道类型:AWGN信道;解调译码正好相反。

学生要完成整个系统各环节以及整个系统的仿真,最终在接收端或者精确或者近似地再现输入(信源),计算失真度,并且分析原因。

时间安排:第18周安排任务,分组,设计仿真。

第19周,撰写报告,完成设计,提交报告,答辩。

地点:鉴主十五楼通信教研室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系主任(或责任教师)签名:年月日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通信系统课群综合训练与设计 (1)1设计任务及要求 (1)2 设计原理 (1)2.1 通信系统组成 (1)2.2 数字化方式:PCM基本原理 (2)2.2.1抽样 (2)2.2.2量化 (3)2.2.3编码 (5)2.3 基带码:miller码 (6)2.4信道码:汉明码 (6)2.3.1汉明码编码原理 (6)2.3.2汉明码纠错原理 (8)2.3.3汉明码matlab函数介绍 (9)2.4 调制方式:2ASK (9)2.4.1 2ASK调制 (9)2.4.22ASK解调 (10)2.5 信道类型:AGWN信道 (11)3 仿真结果 (11)3.1原始信号 (11)3.2 PCM编码仿真 (12)3.3 MIller编码仿真 (13)3.4 Hamming编码信号 (13)3.5 ASK调制信号 (14)3.6 信号AWGN处理 (14)3.7 ASK解调信号 (15)3.8 Hanmming解码信号 (15)3.9 Miller解码信号 (16)3.10 PCM解码信号 (16)4总结 (17)5参考文献 (18)附录 (19)摘要在数字通信系统中,需要将输入的数字序列映射为信号波形在信道中传输,此时信源输出数字序列,经过信号映射后成为适于信道传输的数字调制信号,并在接收端对应进行解调恢复出原始信号。

所以本论文主要研究了数字信号的传输的基本概念及数字信号传输的传输过程和如何用MATLAB软件仿真设计数字传输系统。

首先介绍了本课题的理论依据,包括数字通信,数字基带传输系统的组成及数字信号的传输过程。

然后按照仿真过程基本步骤用MATLAB的仿真工具实现了数字基带传输系统的仿真过程,对系统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PCM、Miller码、汉明码、ASK、AWGN武汉理工大学《通信系统课群综合训练与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ABSTRACTIn digital communication system, need the input digital sequence map for signal transmission in the channel, the source output digital sequence, after signal after mapping become suitable for channel transmission of digital modulation signals, and at the receiving end corresponding to resume the original signal demodulation. So this thesis mainly studies the digital signal transmission of the basic concept and the digital signal transmission transmission process and how to use MATLAB simulation software to design digital transmission system. The first interface introduced this topic theoretical basis, including digital communication, digital baseband transmission system composition and digital signal transmission process. According to the simulation process and basic steps of the MATLAB simulation tools to implement the digital baseband transmission system's process, the system is analyzed.Keywords: PCM、Miller-code、Hamming-code、ASK modulation、AWGN通信系统课群综合训练与设计1设计任务及要求(1)按下列要求对一个通信系统进行仿真表1-1模拟信源(模拟话音)数字化方式基带码信道码调制方式信道解调信道解码基带解码数模转换自己构造一时间函数PCMmiller码汉明码ASK AWGN与发送端对应(2)学生要完成整个系统各环节以及整个系统的仿真,最终在接收端或者精确或者近似地再现输入(信源),计算失真度,并且分析原因。

2 设计原理2.1 通信系统组成通信的目的是传输信息。

通信系统的作用就是将信息从信息源发送到一个或多个目的地。

对于任何一个通信系统,均可视为由发送端、信道和接收端三大部分组成(如图2-1所示)。

图2-1 2.2 数字化方式:PCM 基本原理脉冲编码调制(PCM )简称脉码调制,它是一种用二进制数字代码来代替连续信号的抽样值,从而实现通信的方式。

由于这种通信方式抗干扰能力强,因此在光钎通信、数字微波通信、卫星通信中均获得了极为广泛的运用。

PCM 信号的形成是模拟信号经过“抽样、量化、编码”三个步骤实现的。

分别完成时间上离散、幅度上离散、及量化信号的二进制表示。

根据CCITT 的建议,为改善小信号量化性能,采用压扩非均匀量化,有两种建议方式,分别为A 律和μ律方式,我国采用了A 律方式,由于A 律压缩实现复杂,常使用 13 折线法编码。

2.2.1抽样所谓抽样,就是对模拟信号进行周期性扫描,把时间上连续的信号变成时间上离散的信号。

该模拟信号经过抽样后还应当包含原信号中所有信息,也就是说能无失真的恢复原模拟信号。

它的抽样速率的下限是由抽样定理确定的。

在一个频带限制在(0,f h )内的时间连续信号f (t ),如果以1/2 f h 的时间间隔对它进行抽样,那么根据这些抽样值就能完全恢复原信号。

或者说,如果一个连续信号f (t )的频谱中最高频率不超过f h ,当抽样频率f S ≥2 f h 时,抽样后的信号就包含原连续的全部信息。

这就是抽样定理。

接收设备发送设备 信息源 编码信 道 信息源 噪声源发送端 接收端 信道 调制译码解调2.2.2量化从数学上来看,量化就是把一个连续幅度值的无限数集合映射成一个离散幅度值的有限数集合。

如图 3.1所示量化器Q 输出L 个量化值k y ,k=1,2,3,…,L 。

k y 常称为重建电平或量化电平。

当量化器输入信号幅度x 落在k x 与1+k x 之间时,量化器输出电平为ky 。

这个量化过程可以表达为: L k x Q x Q y y x x k k k ,...,3,2,1,}{)(1==<<==+ (1)这里k x 称为分层电平或判决阈值。

通常k k k x x -=∆+1称为量化间隔。

量化后的抽样信号于量化前的抽样信号相比较,当然有所失真,且不再是模拟信号。

这种失真在接收端还原模拟信号是变现为噪声,并称为量化噪声。

量化噪声的大小取决于把样值分级“取整”的方式,分的级数越多,即量化极差或间隔越小,量化噪声也越小。

模拟信号的量化分为均匀量化和非均匀量化。

由于均匀量化存在的主要缺点是:无论抽样值大小如何,量化噪声的均方根值都固定不变。

因此,当信号()m t 较小时,则信号量化噪声功率比也就很小,这样的话化信噪比就难以达到给定的要求。

通常,把满足信噪比要求的输入信号取值范围定义为动态范围,可见,对于弱信号时,均匀量化时的信号动态范围将受到较大的限制。

为了克服这个缺点,实际中,往往采用非均匀量化。

非均匀量化是根据信号的不同区间来确定量化间隔的。

对于信号取值小的区间,其量化间隔v ∆也小;反之,量化间隔就大。

它与均匀量化相比,有两个突出的优点。

首先,当输入量化器的信号具有非均匀分布的概率密度(实际中常常是这样)时,非均匀量化器的输出端可以得到较高的平均信号量化噪声功率比;其次,非均匀量化时,量化噪声功率的均方根值基本上与信号抽样值成比例。

因此量化噪声对大、小信号的影响大致相同,即改善了小信号时的量化信噪比。

实际中,非均匀量化的实际方法通常是将抽样值通过压缩再进行均匀量化。

通常使用的压缩器中,大多采用对数式压缩。

广泛采用的两种对数压缩律是μ压缩律和A 压缩律。

美国采用μ压缩律,我国和欧洲各国均采用A 压缩律,因此,PCM 编码方式采用的也是A 压缩律。

所谓A 压缩律也就是压缩器具有如下特性的压缩律:A 律: (2)式中,x 为归一化输入,y 为归一化输出,A 、μ为压缩系数。

A 律压扩特性是连续曲线,A 值不同压扩特性亦不同,在电路上实现这样的函数规律是相当复杂的。

实际中,往往都采用近似于A 律函数规律的13折线(A=87.6)的压扩特性。

这样,它基本上保持了连续压扩特性曲线的优点,又便于用电路实现,本设计中所用到的PCM 编码正是采用这种压扩特性来进行编码的。

实际中A 律常采用13折线近似如图2-2所示图2-2 A 律13折线其具体分法如下:先将X 轴的区间[0,1]一分为二,其中点为1/2,取区间[1/2,1]作为第八段; 区间[0,1/2]再一分为二,其中点为1/4,取区间[1/4,1/2]作为第七段;区间[0,1/4]再一分为二,其中点为1/8,取区间[1/8,1/4]作为第六段;区间[0,1/8]一分为二,中点为1/16,取区间[1/16,1/8]作为第五段;图2-2区间[0,1/16]一分为二,中点为1/32,取区间[1/32,1/16]作为第四段;区间[0,1/32]一分为二,中点为1/64,取区间[1/64,1/32]作为第三段;区间[0,1/64]一分为二,中点为1/128,区间[1/128,1/64]作为第二段;区间[0,1/128]作为第一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