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七年级下册生物血液循环难点知识点
七年级生物血液循环知识点
七年级生物血液循环知识点作为初中生物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血液循环知识点对于我们掌握人体生命机能至关重要。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为大家介绍七年级生物课程中血液循环方面的知识点,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领域的知识。
一、血液循环概述血液循环是指人体内血液在心脏驱动下循环流动的过程。
整个过程可分为两个部分:心脏循环和体循环。
心脏循环是指血液在心脏内流动的循环,包括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静脉、左心房和左心室等器官;体循环则是指血液从左心室经主动脉进入全身的动脉和毛细血管,最终通过静脉回归到右心房。
二、心脏的结构与功能心脏是人体循环系统的中心器官,由心房、心室和瓣膜等组成。
心脏不断地收缩和舒张,推动血液流动。
心脏分为左心和右心,左心主要负责将氧合血推向体循环,右心则主要负责将含有大量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的血液推向肺部进行气体交换。
三、血管的结构与功能血管是血液流动的通道,包括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动脉主要负责将氧合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各个器官组织,因此壁厚和弹性好;静脉主要负责将含有废物和二氧化碳的血液从各个组织输送回心脏,因此壁比较薄弱且有阀门防止血液倒流;毛细血管是动脉和静脉之间的连通管道,其壁非常薄,能够进行气体和营养物质的交换。
四、血液的成分血液是由血液细胞和血浆组成的。
血液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其中红细胞主要负责携带氧气,白细胞主要负责人体免疫系统,血小板主要参与血液凝固过程;血浆是血液中的液态成分,其中含有许多生物化学物质,如蛋白质、糖类、脂类等。
五、血液循环的调节血液循环的调节是由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荷尔蒙等因素共同作用的。
神经系统通过调节心脏的收缩和舒张来控制血压;内分泌系统则通过激素的分泌来调节心脏收缩和舒张、血压调节、血糖等;荷尔蒙则参与到血压调节、水盐平衡、血糖调节等方面。
总之,血液循环知识点是我们初中生物课程中必须掌握的重要内容。
深入了解血液循环的结构、功能和调节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生命的奥秘至关重要。
【七年级】七下生物血液循环期末复习难点解析
【七年级】七下生物血液循环期末复习难点解析七下生物血液循环期末复习难点解析血液循环是指血液在心脏和全身血管中进行的循环流动。
系统的组成器官心脏和血管决定血液按照一定方向不停地流动。
▲血液流动的隧道――血管血管分布在全身各处,是血液运输的管道。
血管可以分为三类:动脉、静脉、毛细血管。
概念原产特点和血流速度动脉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各部位的血管。
多分布在身体深处。
但在体表的个别部位也能摸到,如桡动脉。
管壁厚,弹性大,血流速度快。
静脉将血液从身体各部位送到心脏的血管。
有些与动脉东向,原产在身体深部,有些边线深。
管壁较厚,弹性大,管腔大,血流速度慢,有些管腔内有避免血液滑液的瓣膜。
毛细血管连通微小动脉和静脉之间的血管。
数量多,分布广。
管壁极薄,仅由一层上皮细胞组成;管腔内径小,只能允许细胞(红细胞)单行通过。
血流速度最慢,利于血液与细胞间进行物质交换(是血液和组织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
平均约8微米。
动脉病变止痛法:止血带止痛法、指压止痛法、压制伤口止痛法。
▲血液运输的动力器官――心脏及血液循环途径血液流动的动力源自心脏。
人的心脏位于胸腔中部偏左,在左右两肺之间,形状像桃子,大小与本人拳头差不多。
心房膨胀,心室新陈代谢,动脉瓣停用,房室瓣对外开放。
心室收缩,心房舒张,动脉瓣开放,房室瓣关闭。
心房和心室都新陈代谢,此时动脉瓣停用,房室瓣对外开放。
心脏在跳动过程中,心室和心房可以同时舒张,但不能同时收缩。
血液循环的途径:左心室主动脉全省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体循环)(始)(止)右心房肺静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动脉右心室(肺循环)(止)(始)心率: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
成年人心率通常在60-100次/分后,高于60次/分则为心动过缓,低于100次/分则为心动过慢。
运动员比非运动员高。
平均值心率为75次/分后。
每搏输出血量:心脏每次收缩时由心室向动脉输出的血量。
正常人在安静状态下每搏输出血量约为70ml。
七年级下期生物血液知识点
七年级下期生物血液知识点作为七年级学生,学习生物知识是非常重要的,而了解血液知识更是其中的重点之一。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七年级下期生物血液知识点,包括血液的组成、功能和相关疾病等内容。
一、血液的组成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两部分组成的。
血浆是一种带有黄色或透明颜色,呈液态的物质,其中含有细胞外液、蛋白质、糖类、氨基酸、钠、钾等多种物质,它们在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中发挥重要作用。
血液的另一部分是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其中红细胞主要携带氧气和二氧化碳,白细胞则可以帮助身体抵御各种病原体和细胞异常,而血小板则可以帮助血液凝固。
二、血液的功能血液具有多种功能,包括运输、调节和防御等。
其中最主要的功能为运输,在运输过程中,血液可以携带氧气和养分到达身体各个细胞,并将代谢废物和二氧化碳转运回肺部,从而完成呼吸和代谢过程。
此外,血液还通过荷尔蒙的分泌和排泄等方式对身体进行了调节,例如可以调节体温、酸碱平衡等。
同时,白细胞也起到了重要的防御作用,能够抵抗各种病原体和细胞异常,保障身体健康。
三、血液相关疾病在日常生活中,有一些人可能会出现一些与血液有关的疾病,这些疾病可能会对身体健康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
以下是常见的一些疾病。
(一)贫血:是红细胞数量或质量不足所造成的疾病,通常会对身体健康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二)血友病:是一种由于凝血因子缺乏而造成的疾病,常表现为持续性的出血和瘀伤等症状。
(三)白血病:是由于白细胞的异常增生引发的一种疾病,具有较高的危害性,需要及时诊治。
(四)血栓:由于血液凝固作用异常,血小板聚集较多导致的一种疾病,常出现血栓形成和肿块等症状。
以上是关于血液知识的一些常见内容和疾病,对此大家需要认真学习和了解。
在学习血液知识时,我们也应该注意保证自己的健康状况,如有疑问或症状,应及时就医。
七年级生物第二节第2课时人体的血液循环
第二节 人体的血液循环
(2)在肺循环中,当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网时,进行气体交换, 血液排出二氧化碳同时获得氧气。血液就由____静_脉___血变成了 ___动__脉___血。
第二节 人体的血液循环
知识点三 血压
1.血压:在血液循环中,血液对动脉管壁的侧压力,叫作血压。心 室收缩时,血压上升到的最高值叫作___收_缩____压;心室舒张时,血 压下降到的最低值叫作___舒_张____压。 2.血压的表示:血压通常用分式表示,分子代表___收_缩____压,分母 代表___舒_张____压。例如15/10.8 kPa,表示__收_缩___压为15 kPa, ___舒_张____压为10.8 kPa。
第二节 人体的血液循环
牛刀小试
1.人体由运动状态进入安静状态时,心率的变化是( C )
A.由慢变快
B.不变
C.由快变慢
D.难以确定
[解析] 人在运动状态下,肌肉收缩消耗的能量多,能量是有机物与氧结合 分解释放的,细胞中的有机物、氧是由血液输送的,这样血液向细胞中输送 的有机物和氧的量就增多,血液循环的速度加快,心率也就加快;安静状态 下,人体内消耗的能量主要用于神经系统、内脏器官的活动和维持体温,消 耗的能量较少,心率较慢。
第二节 人体的血液循环
【归纳提升】 1.血液在血管中的流动:动脉→毛细血管→静脉。
2.
3.通过体循环后血液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通过肺循环后血液由静 脉血变为动脉血。
第二节 人体的血液循环
[典例] 如图是人体血液循环和气体交换示意图。A、B、C、D表 示心脏的4个腔,E、F、G、H表示血管。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D ) A.人体血液循环可以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 B.在E、A、B、F内流动的血液是含氧丰富的动脉血 C.体循环可表示为:B→F→组织处毛细血管网→H→C D.肺循环可表示为:C→D→G→肺部毛细 血管网→E→A
七年级下册血液血管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血液血管知识点血液循环系统是人体中最为重要的系统之一,血液和血管是其中两个最关键的组成部分。
在七年级下册生物学课程中,学生需要了解一些血液和血管的基本知识点,本文将为大家详细介绍。
一、血液的基本概念血液是由血细胞和血浆组成的。
其中血细胞分为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红细胞主要负责携氧和运输二氧化碳,白细胞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抵御病毒和细菌的侵袭,血小板则负责血液凝固。
血浆是由水、蛋白质、糖类、脂质、激素和电解质等多种物质组成,主要起着输送养分、代谢废物、调节酸碱平衡等功能。
二、血液的循环方式人体循环系统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
肺循环负责将含有二氧化碳的血液经过肺部重新氧化成含氧的血液,而体循环则将这些氧合血液输送到身体各个部位。
三、血液循环的调节机制血压调节:由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共同调节,主要通过心率、血管阻力、血容量等方式实现。
心脏调节:由神经系统和荷尔蒙系统共同调节,主要通过心肌收缩力、心率和心律等方式实现。
血液的液体平衡:由肾脏控制,主要是通过调节尿液的产生和泌出来维持血液的液体平衡。
四、血管的结构血管是血液循环系统的通路,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动脉是血液从心脏流出的血管,具有高压和弹性,主要负责将氧合血液输送到各个器官和组织。
静脉是血液回流的血管,具有低压和静弹性,主要负责将含有二氧化碳和代谢产物的血液从各个部位回流到心脏。
毛细血管则是动脉和静脉的中间部分,是血液循环的最细小通道,主要负责氧气、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交换。
五、血管的生物力学特性血管的生物力学特性包括压力、流速和阻力等,其中血管阻力是最为重要的一个特性。
阻力越大,心脏需要更多能量来推动血液流动,这会增加心脏的负荷和产生一系列心血管疾病。
总之,血液和血管是人体循环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理解其基本知识点对于维持身体的健康至关重要。
希望本文能够对七年级下册生物学的学生们有所帮助。
七年级生物下册92血液循环课件2新版北师大版
解析 人体血液循环可以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在E(肺静脉)、 A(左心房)、B(左心室)、F(主动脉)内流动的血液是含氧丰富的动 脉血;体循环可表示为B→F→组织处毛细血管网→H→C;肺循环可 表示为D→G→肺部毛细血管网→E→A,而不包括C(右心房)。
答案 D
知识点1
知识点2
【例2】 (2017·山东枣庄模拟)医生为某人测量血压,结果为 “22/14 kPa”,这说明他的( )
A.舒张压和收缩压均高 B.舒张压高,收缩压正常 C.舒张压和收缩压均正常 D.舒张压和收缩压均低 解析 健康成年人的动脉血压,一般维持在收缩压 kPa、舒张压 8~12 kPa;血压经常超过 kPa,就称为高血压;该人的血压是22/14 kPa, 收缩压和舒张压均高于正常值,应属于高血压。 答案 A
知识点1
Hale Waihona Puke 知识点2(2)肺循环 ①途径: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 ②意义: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网,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 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 ③结果:含氧少、颜色暗红的静脉血变成了含氧多、颜色鲜红的 动脉血。 (3)体循环和肺循环是一条完整的血液循环路线 在我们的身体中,体循环和肺循环是同时进行的,并且通过心脏连 通组成一条完整的循环路线。血液循环为人体各个组织细胞不断 运来营养物质和氧,运走二氧化碳等废物。 (4)血液的类型 ①动脉血: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血液。 ②静脉血:含氧少,颜色暗红的血液。
知识点1
知识点2
知识点2 血压和脉搏
1.血压
(1)概念:血液在血管内向前流动时,对血管壁产生的侧压力叫血
压。我们通常所说的血压是指体循环的动脉血压。血压与心脏收
缩力直接有关。心室收缩时,动脉血压所达到的最高值,叫收缩压;
七下生物第四章知识点
七下生物第四章知识点七年级下册生物第四章主要围绕血液循环系统和人体免疲进行了详细阐述。
以下是该章节的主要知识点归纳:一、血液循环系统1.血液的组成和功能●血液的组成: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
血浆是血液的液体部分,约占血液总量的55%,主要成分为水(约占90%)、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和尿索等。
血细胞包括红细胞(RBC) 、白细胞(WBC) 和血小板(PLT)。
●血液的功能:●血浆: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红细胞:含有血红蛋白,主要功能是运输氧气和部分二氧化碳。
●白细胞:吞噬病菌,具有防御和保护作用。
●血小板:促进止血和加速凝血。
2.血管的种类、结构与功能●动脉: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
管壁较厚,弹性大,管腔小,血流速度快。
●静脉: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
管壁较薄,弹性小,管腔大,血流速度慢,通常具有静脉瓣以防止血液倒流。
●毛细血管: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
管壁极薄,由一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血流速度最慢,便于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
3.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心脏的位置和结构:位于胸腔中部,偏左下方,大小与本人握起的拳头差不多。
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具有收缩和舒张功能。
心脏有四个腔:左心室、左心房、右心室和右心房。
●瓣膜:房室瓣(位于心房和心室之间,只朝向心室开)和动脉瓣(位于心室与动脉之间,只朝向动脉开) ,它们保证了血液按一定的方向流动,防止血液倒流。
●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
体循环是血液从左心室出发,经过主动脉、全身各级动脉、全身毛细血管、上/下腔静脉,最后回到右心房。
肺循环是血液从右心室出发,经过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最后回到左心房。
二、人体免疫1.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如胸腺、睥脏、淋巴结等)、免疫细胞(如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等)和免疫分子(如抗体、细胞因子等)组成。
2.免疫防线的构成和功能●第一道防线:皮肤和黏膜。
七年级下册生物循环系统重要知识点知识分享
七年级下册生物循环系统重要知识点知识分享精品文档精品文档七年级下册生物循环系统知识要点*描述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1.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细胞有三种:红细胞(含有血红蛋白,运送氧气和部分二氧化碳,数量最多)、白细胞(吞噬病菌,体积最大)和血小板(止血和加速凝血,体积最小)。
注:(1)血浆的主要作用是运载血细胞,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等。
(2)红细胞运输氧气和部分二氧化碳,血浆运输营养物质和水和细胞排出的废物以及部分二氧化碳。
(3)缺少红细胞和血红蛋白说明患有贫血病,白细胞增多说明患有炎症,血小板过少一有伤口会流血不止,过多容易形成血栓。
2.血管:(1)动脉,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
特点:管壁较厚,管腔较小,弹性大,血流速度快,不断分支。
(2)静脉: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
特点:管壁较薄,弹性小,管腔较小,血流速度较慢,通常具有静脉瓣。
(3)毛细血管: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
特点: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由一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血流速度慢。
注:1.含氧丰富的血液叫动脉血(鲜红色),含氧较少的血液叫静脉血(暗红色)。
2.动脉里通常流的是动脉血,静脉里通常流的是静脉血;但肺动脉流的是静脉血,肺静脉流的是动脉血。
3.血管的辨别:(1).血液流向辨别:主干流向支干:动脉。
支干流向主干:静脉。
连通最小动脉和最小静脉之间的血管:毛细血管。
(2)结构特点辨别:动脉:管壁较厚,血流速度快。
静脉:管壁较薄,血流速度较慢。
毛细血管: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由一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血流速度慢。
4、心脏:心室壁比心房壁厚,左心室的壁最厚。
9.2++血液循环++知识点参考-2022-2023学年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初中生物北师大版第9章第2节《血液循环》备课参考一、血液循环是指血液在和中进行的循环流动(P34)。
二、血管1.血管是什么?血管是。
(P34)2.血管的分布:血管分布在全身给各处。
(P34)3.血管的分类及各种血管与各自的功能相适应的特点(P34-35)(1)分类的依据及类别:依据功能把血管分为三种。
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功能将血液从输送到的血管。
连通和的血管,进行。
将血液从输送到的血管。
结构特点管壁,弹性。
管壁 (仅由层细胞构成),管内径 ( 只能单行通过)。
(与同级别的动脉相比)管壁,弹性,管腔。
一些静脉管腔中有可防止血液倒流的。
血流速度分布大多分布在身体数量,分布,全身都有。
有的分布较深,有的分布较浅。
适于例子颈动脉;桡动脉(较浅,中医切脉可摸到它的搏动)。
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小肠绒毛内的毛细血管。
手臂上的“青筋”;输液时针扎的血管。
练习①判断左图的血管类型:A ;B ;C 。
②判断中间图示的血管类型:A ;B ;C 。
③判断右图的血管类型:A ;B ;C 。
4.模拟练习止血包扎(P36-37)不同的血管受伤后的出血特点及危害止血方法毛细血管流速,出血量,一般可以自行凝固止血,危害性小。
对皮肤表面的毛细血管出血,先用药棉蘸取碘酒或酒精对出血部位处理,然后用消毒纱布覆盖出血部位并用医用胶布固定,或用创可贴覆盖。
动脉流速,出血量,似喷泉样地射出。
危害性。
按压或结扎出血血管的端,或加压包扎止血,然后立即送医院急救。
采用加压包扎止血时要定时放松。
静脉流速;出血量;如不及时止血会因失血而休克。
用碘酒或酒精消毒伤口以及周围皮肤,加压包扎止血,对于大静脉出血,还要在端施压,使血管压扁,易于止血。
三、心脏(P37-39)1.心脏是什么?心脏是,即血液流动的动力来自心脏。
2.心脏的位置和形态:人的心脏位于,在左右两肺之间,大小与本人的拳头差不多。
(P37)3.通过观察认识心脏的形态结构(P37-38)(1)观察心脏的外形:先确认心脏前面与后面、上方与下方,辨认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辨认房室沟和室间沟,然后识别与心脏相连的血管。
七年级下册生物血液循环难点知识点
血液循环重点讲解一、血液血液的组成: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红细胞1、特征:红细胞呈两面凹的圆饼状,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富含血红蛋白。
2、特性:它在氧含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容易与氧分离。
*白细胞1、特征:白细胞有细胞核,比红细胞大。
2、特性:当病菌侵入人体内时,白细胞能穿过毛细血管壁,集中到病菌入侵部位,将病菌包围、吞噬。
*血小板1、特性:个体最小;没有细胞核;形状不规则。
2、特性:人受伤后,血小板在伤口处聚集,释放与血液凝固有关的物质,形成凝血块堵塞伤口而止血。
二、血管血管的类型:动脉、静脉、毛细血管动脉: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
从心脏射出的血液压力较高,因此,动脉的管壁较厚、弹性大,管内血流的速度快。
静脉: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
静脉的管壁较薄、弹性也小,管内血流的速度慢。
毛细血管:血管内径很小,只能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壁非常薄;管内血流速度最慢。
静脉瓣的作用:防止血液倒流。
三、区分动脉血和静脉血动脉血:含氧丰富,颜色鲜红在肺部毛细血管处,静脉血——>动脉血(肺循环结果)静脉血:含氧较少,颜色暗红在全身毛细血管处,动脉血——>静脉血(体循环结果)注意:肺动脉中流动的是静脉血肺静脉中流动的是动脉血四、五、体循环和肺循环的意义体循环:体循环为组织细胞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同时带走二氧化碳等废物。
肺循环:肺循环把含氧少的静脉血运到肺部进行气体交换,使之变成含氧多的动脉血。
**体循环和肺循环是同时进行,并在心脏处汇合成一条完整的循环路线。
肺循环的起点是右心室,终点是左心房,体循环的起点是左心室,终点是右心房。
关于输液的循环路径:药物进入血液循环,随着血液运输到受伤部位,具体途径是,手臂静脉--上腔静脉--右心房(药物第一次到达心脏)--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药物第二次到达心脏)--左心室--主动脉--下肢各级动脉--脚部毛细血管,从这条循环路径可以看出,药物运输过程中,经过心脏两次,经过肺一次。
初一生物循环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一生物循环知识点归纳总结初中生物循环知识点涉及人体循环系统、植物循环系统以及环境中的物质循环等内容。
下面是对初一生物循环知识点的归纳总结:一、人体循环系统人体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主要功能是输送氧气、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
以下是人体循环系统的主要知识点:1. 心脏结构和功能:心脏是人体循环系统的核心器官,它由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和右心室组成。
血液经由心脏的收缩和舒张来完成循环。
2. 血管网络: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动脉将富含氧气的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各个部位,而静脉将富含二氧化碳的血液从全身各个部位输送回心脏。
3. 血液成分:血液由血浆、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组成。
血浆是血液的液体部分,红细胞负责携带氧气,白细胞负责免疫防御,而血小板负责止血作用。
4. 循环过程:人体循环系统的循环过程包括心脏收缩、血液在血管中的流动以及心脏舒张等。
这一过程保证了氧气和营养物质的输送,同时也将代谢产物带回肺和肾脏进行排除。
二、植物循环系统植物循环系统是指植物内部的物质运输系统,其主要功能是输送水分、养分和激素。
以下是植物循环系统的主要知识点:1. 根系结构和功能:植物的循环系统主要包括根系和茎叶。
根系的主要功能是吸收水分和养分,并将其输送到茎叶供植物使用。
2. 茎叶结构和功能:茎叶是植物循环系统的导管部分,它负责将水分、养分和激素从根系输送到植物的各个部位。
3. 导管组织:植物的导管组织包括木质部和韧皮部。
木质部主要负责输送水分和养分,而韧皮部主要负责输送激素。
4. 水分循环:植物通过根系吸收水分,并通过茎叶的导管系统将水分上升到植物的各个部位,同时也会蒸腾水分。
三、环境中的物质循环1. 水循环:水循环是地球上水分的循环过程,包括蒸发、降水、地表径流和地下水等。
水循环对维持地球生物圈的平衡至关重要。
2. 碳循环: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地球上的循环过程,包括植物的光合作用、动物的呼吸和分解等。
碳循环对维持生物体的能量平衡和物质平衡至关重要。
初中七年级生物下册-血液循环
第三节血液循环教学目标1.知识:体循环维持全身各部细胞的营养和气体交换;肺循环把静脉血经肺动脉送到肺部气体交换;冠状循环负责营养心肌,是体循环的一部分;血压。
2.能力:学会测量血压;出血的初步护理;查阅有关冠心病的知识,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设计问卷调查冠心病发病原因,学习问卷调查法;3.态度,价值观:通过科学史的学习,了解科学方法;了解冠心病的最新治疗方法,从而了解现代医学的迅猛发展,开阔思路。
教学重点、难点体循环,肺循环:学生在初一动物部分已经学习过哺乳动物的血液循环,课前让学生画一画家兔的血液循环系统图。
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发现问题,在课堂上帮助学生解决。
引言从学生已有的认识入手,由于刚刚学过心脏的结构,学生能够画出心脏的结构,相连的血管,也知道动脉和静脉之间靠毛细血管相连。
但如何连,特别是每根血管中流动的是动脉血还是静脉血?学生容易混淆。
教学过程设计一、本课题建议授课时数为2课时。
二、第一课时:【引言】请同学们在笔记本上画图:一滴血从左心室出发,是如何在身体内流动,最终回到左心室的?讨论学生的回答。
科学方法的讨论:假设血液是在封闭的管道中,按一定方向流动。
预期:如果假设成立,则将上腔静脉和下腔静脉向心端用线截扎,近心端和心脏缺血,远心段血管膨大。
讲述哈维的血液循环的发现。
引出本课的主题——血液循环。
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中进行的循环流动,叫血液循环。
根据循环途径的不同,可将血液循环分成为两部分。
一是途径较长,遍及全身的体循环,另一种是途径较短,仅介与心、肺之间的肺循环。
示图: P.35 Ⅳ-34血液循环模式图。
(一)体循环当右心室收缩时,可将心脏内富含氧及养分的动脉血液压入主动脉,再流入全身各部的动脉及毛细血管网。
毛细血管内的血液,在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后,变成含氧低和代谢废物多的静脉血液,又汇流于小静脉,再经全身各部的静脉,会集于上腔静脉和下腔静脉,而流返于右心房,这就是体循环的过程。
血液循环的重点知识初中
血液循环的重点知识初中一、血液循环的概念血液循环是指心脏将氧合血输送到身体各个部位,再将含有二氧化碳的静脉血输送回心脏,完成一个循环的过程。
二、心脏的构造和功能1. 心脏的构造:心脏由左右两个心房和左右两个心室组成,其中心房和心室之间由房室瓣分隔。
2. 心脏的功能:(1)收缩:收缩时,心房和心室之间的瓣膜关闭,防止血液倒流;(2)舒张:舒张时,心房和心室之间的瓣膜打开,使血液流入下一个部位。
三、血管系统1. 血管的分类:(1)动脉:从心脏中央向四周分布,承担将氧合血输送到身体各个部位的任务;(2)静脉:从四周向中央汇聚,承担将含有二氧化碳的静脉血输送回心脏的任务;(3)毛细血管:连接动静脉,起到交换营养物质和废物的作用。
2. 血管壁的结构:(1)内膜:血管内腔的最内层,光滑无毛细胞,防止血液凝固;(2)中膜:血管中间层,由平滑肌细胞和弹性纤维组成,控制血管的舒缩;(3)外膜:血管最外层,由结缔组织构成,保护血管。
四、心跳和心电图1. 心跳的过程:心跳是指心脏收缩和舒张交替进行的过程。
正常情况下,每分钟心跳次数为60-100次。
2. 心电图:心电图是通过记录心脏电活动来反映心脏功能状态的一种检查方法。
常见的心电图有12导联和24导联。
五、循环系统疾病1. 高血压:高血压是指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长期高血压会对身体各个器官造成损害。
2. 冠心病: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发生狭窄或闭塞引起的心肌缺血、缺氧、坏死等一系列病变。
3. 心脏瓣膜病:心脏瓣膜病是指心脏瓣膜发生退行性变和功能障碍,导致血液流通受阻或倒流的一类疾病。
4. 心力衰竭:心力衰竭是指心脏无法满足身体对氧气和营养物质的需求,导致各种器官功能障碍的一种疾病。
六、预防循环系统疾病1. 合理饮食:少吃高盐、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多吃富含纤维素的水果和蔬菜。
2. 锻炼身体:适量运动有助于增强心肌收缩能力,降低血压和胆固醇水平。
七年级生物血液循环复习
动脉硬化
• 动脉硬化的概念:动脉硬化是动脉的一种非炎症性病变,可使动脉管壁 增厚、变硬,失去弹性、管腔狭窄。
• 动脉硬化的原因:高血压、高血脂、抽烟、肥胖、糖尿病、运动不足、 紧张状态、高龄、家族病史、脾气暴躁等都会引起动脉硬化。
• 动脉硬化的分类:动脉硬化可以分为细小动脉硬化、动脉中层硬化和动 脉粥样硬化三种类型。
• 动脉硬化的预防与治疗:预防动脉硬化应从儿童时期就开始,加强体育 锻炼,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紧张和情绪激动,饮食应清淡,不吸烟, 不饮酒。治疗动脉硬化应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如降血压、降血脂、降血 糖等。
高血压
高血压的概念
高血压是指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增高为主要特征,可伴有心 、脑、肾等器官的功能或器质性损害的临床综合征。
心脏内部结构
心壁
心脏四个腔
心壁由心内膜、心肌层和心外膜组成, 心肌层是构成心壁的主要部分。
分别为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和右心室 。左心房和右心房之间,以及左心室和右 心室之间均由间隔隔开,互不相通。
心脏瓣膜
心脏内有四个瓣膜,即二尖瓣、三尖 瓣、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它们的作 用是保证血液向一个方向流动。
毛细血管
01
定义
连接动脉和静脉的微小血管,是血液和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
02 03
结构特点
毛细血管的管壁非常薄,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使得血液中的氧气 和营养物质能够容易地透过管壁进入组织细胞,同时细胞产生的二氧化 碳和其他废物也能够进入血液被带走。
功能
毛细血管是血液和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的重要场所,通过毛细血管的 交换作用,身体的各个组织和器官才能够获得所需的氧气和营养物质, 并排出废物。
形态与特性
血浆呈淡黄色透明液体状,具有一定的粘稠度和流动性,可在血管中 自由流动。
七年级血液循环知识点
七年级血液循环知识点血液循环是人体内极为重要的生理过程之一。
了解血液循环的知识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人体内的生物学机制。
下面列出了一些七年级血液循环的知识点,帮助你更深入地了解这一主题。
血液的组成血液是由血液细胞和血浆两种成分组成的。
血液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红细胞有助于携带氧气和碳 dioxide,白细胞则是身体的“守卫”,帮助抵御病原体和保护身体。
血小板则帮助血液凝固。
心脏的结构心脏是人体内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它负责将氧气和养分运输到全身各个部位。
心脏由心房和心室两部分组成。
心房在心脏的上部,心室在下部。
两个心房和两个心室之间有瓣膜相连,帮助心脏控制血液的流动。
血管的种类人体内有三种不同的血管: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动脉是负责将氧气和养分从心脏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的血管。
静脉则负责将含有二氧化碳和废物的血液从全身各个部位输送回到心脏。
毛细血管连接着动脉和静脉,帮助将氧气和养分输送到组织细胞。
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心脏的正常功能依赖于其不断的收缩和舒张。
当心脏收缩时,它将氧气和营养物质推入动脉。
当心脏舒张时,它会补充充分的氧气,并将含有二氧化碳和废物的血液推回静脉。
高血压高血压是血管内压力过高的一种情况,可导致心脏和肾脏等器官受到损伤。
高血压可通过保持适当的健康生活方式,如饮食和运动,以及通过药物治疗来管理。
心脏病心脏病是指由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引起的各种病症。
有多种类型的心脏病,包括心肌梗死和心律失常等。
预防心脏病的最佳方法是通过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适度运动和保持健康饮食,以及不吸烟和限制饮酒等。
总之,了解血液循环的知识点对于理解人体内的生物学机制非常重要。
在学习七年级的生物课程中,血液循环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主题之一。
通过了解这些知识点,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我们身体的机制如何运作。
生物七下血液循环知识点
生物七下血液循环知识点
嘿,大家好呀!今天咱来唠唠生物七下的血液循环知识点。
这玩意儿可太有意思啦!
你想想啊,咱们身体里的血液就像一群勤劳的“小快递员”,在血管这个“超级大通道”里跑来跑去,一刻也不停歇。
心脏呢,那就是个超级强大的“总部”。
它一天到晚“噗通噗通”地跳个不停,把血液有力地泵出去。
左心室把富含氧气的血液像快递发货一样“咻”地送到身体各个地方。
动脉呢,就是那些“主干道”,路宽血量大。
静脉就像支流啦,把血液慢慢送回来。
毛细血管可就厉害了,它们就像身体各个地方的“小胡同”,又细又多,血液在这里和细胞进行各种“交换活动”。
有时候我就想啊,要是这些血液“小快递员”也有脑子,它们会不会迷路呢?哈哈,开个玩笑啦!
说到这里,想起以前学这部分知识的时候,我那叫一个头疼啊。
什么体循环、肺循环,搞得我晕头转向的。
不过后来仔细琢磨了一下,嘿,不就那回事嘛!体循环就是让血液在身体里跑一圈送氧气,肺循环就是去肺里“加加油”,吸收点新鲜氧气。
这么一想,瞬间就觉得简单多啦。
还有啊,血液循环出了问题可不得了。
就像路坏了,“小快递员”们走不通了,那肯定不行呀。
高血压、贫血这些毛病都跟血液循环有关系呢。
总之呢,血液循环这个知识点虽然有点复杂,但是只要咱们认真去学,把它想象成一个有趣的故事,学起来就轻松多啦。
现在我对血液循环可是了解得透透的,感觉自己都快成个小专家啦!哈哈,大家加油学哦,相信你们也一定能掌握这个有趣的知识点!好啦,今天就说到这里啦,下次再一起探讨其他有趣的生物知识吧!。
七年级血循环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血循环知识点总结血循环是人体生命活动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了解血循环的知识对于维持身体健康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七年级学生学习的血循环知识点进行简要总结,并希望能够帮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这一重要内容。
一、血液的基本结构血液是人体中循环的液体,在人体内的循环过程中起到传输氧气、营养物质和排泄代谢产物的作用。
血液的基本结构由血红蛋白、白细胞和血小板组成。
1.血红蛋白血红蛋白是利用铁离子得以转运和释放氧气的蛋白质,它在红细胞中占据大部分空间,并赋予红细胞的红色。
血红蛋白的足够量对于维持良好的健康状态非常重要。
2.白细胞白细胞是人体中的免疫细胞,能够识别、分解和清除病原体、细菌和病毒等有害物质,起着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作用。
3.血小板血小板是血液中的一种形态特殊的细胞,在控制出血和血栓形成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血小板的数量和活性对于维持正常的血管壁和止血机制非常关键。
二、循环系统的构成循环系统是指人体中的血液循环、心脏和血管组成的结构和功能整体。
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淋巴系统组成。
它们共同协作,保持血液的流动和调节身体的生理过程。
1.心脏心脏是循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中空的肌肉器官,能够持续地收缩和舒张,将血液推送到全身各地。
心脏由心房和心室构成,有着特殊的构造和功能。
2.血管血管是血液循环的管道,其中动脉和静脉是最为常见的两种血管。
动脉具有收缩能力,将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至人体各个器官,而静脉则将含有二氧化碳和代谢产物的血液输送回心脏。
3.淋巴系统淋巴系统是人体循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负责血管外的液体和蛋白质的平衡以及体内废物的排泄。
淋巴系统由淋巴液、淋巴管和淋巴器官组成,与免疫系统密切相关。
三、血液循环的过程血液循环的过程可以分为心脏收缩和舒张两个过程。
心脏在收缩过程中将氧气和营养物质推送至全身各处,同时将含有二氧化碳和代谢产物的血液拉回心脏。
血液在这个过程中会不断地循环流动,并实现与细胞之间的物质交换。
七年级生物下册4.9.2血液循环知识梳理新版北师大
4.9.2血液循环
一、知识结构
1、毛细血管的五最:1)管壁最薄2)血流最慢3)分布最广4)数量最多5)管腔最小
2、心脏可分为四个腔,四腔的关系是:
同侧心房心室相通,异侧心房心室不相通。
心脏由心肌构成,当心肌收缩时,血液送到全身,当心肌舒张时,血液回心脏,此时心脏处于休息状态。
3、心脏四腔与连接的血管:
左心室——主动脉 右心室——肺动脉 左心房——肺静脉 右心房——上、下腔静脉
4、血液循环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途径。
5、血压:血液在血管内向前流动时,对血管壁产生的侧压力。
我们通常所说的血压是体循环的动脉血压。
它的表示方式:收缩压/舒张压
6、血液循环系统由心脏和血管组成。
手上的“青筋”指的是静脉。
7、脉搏是指动脉的搏动,次数与心率相同。
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血液循环
《血液循环》知识目标:描述血液循环的途径,简述血液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的变化,说出血液循环在人体中的作用与意义。
能力目标:通过利用概念图的教与学,促使学习者进行有意义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极参与小组内的活动,体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通过对血液循环途径及循环意义的掌握,对学生进行生物体是统一整体的生物学观点的教育。
教学重点:血液循环的途径与意义。
教学难点:血液在循环途径中成分的变化。
教学过程:一、导入1、情景导入,剧烈运动后有什么反应?引出心跳加速,血液循环课题2、温故而知新:二、新授课师:(用多媒体在屏幕上播放心脏搏动的画面)大家想过没有,心脏时刻不停的搏动有什么作用?生:能推动血液在血管中循环流动。
(若答不出来,讨论。
)师:对,大家知道科学家是如何发现血液在人体内循环流动的吗?让我们来尝试哈维的血管捆扎试验。
捆扎带带来了吗?请按照课本的提示小组成员之间共同完成。
师:说一说,你发现了哪些现象?生:前臂桡动脉处脉搏消失,前臂静脉鼓胀。
(若答不出来,教师幻灯展示)师:为什么?(幻灯展示,请学生思考。
)生:血液从心脏经动脉流出,上臂动脉捆扎,桡动脉血液不流通,故无脉搏;血液经静脉流回心脏,上臂静脉捆扎,前臂血液无法继续回流,故鼓胀。
师:很好。
动脉把血液带离心脏,静脉把血液带回心脏,动、静脉之间还有其他联系吗?看小鱼尾鳍血流录像。
体会动静脉之间是如何联系的?师:看小鱼尾鳍内血管模式图(幻灯展示)。
找出动脉、静脉、毛细血管,说明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生:血管腔大小,血流方向等。
师:你能说说血液在心脏、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中是沿着怎样的顺序流动的吗?生:心脏、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心脏。
(幻灯展示)师:对,人体血液就在心脏和血管构成的封闭管道内循环流动。
我们把血液的这种循环流动叫血液循环。
(板书课题)让我们来认识血液循环的具体过程。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阅读课文并思考以下问题(幻灯展示屏幕问题:1.血液循环包括哪两个过程?2.在血液循环过程中血液的成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认真阅读,自主学习,5分钟后)生甲:血液循环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文档
血液循环重点讲解
一、血液
血液的组成:血浆和血细胞
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红细胞
1、特征:红细胞呈两面凹的圆饼状,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富含血红蛋白。
2、特性:它在氧含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容易与氧分离。
*白细胞
1、特征:白细胞有细胞核,比红细胞大。
2、特性:当病菌侵入人体内时,白细胞能穿过毛细血管壁,集中到病菌入侵部位,将病
菌包围、吞噬。
*血小板
1、特性:个体最小;没有细胞核;形状不规则。
2、特性:人受伤后,血小板在伤口处聚集,释放与血液凝固有关的物质,形成凝血块堵
塞伤口而止血。
二、血管
血管的类型:动脉、静脉、毛细血管
动脉: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
从心脏射出的血液压力较高,因此,动脉的管壁较厚、弹性大,管内血流的速度快。
静脉: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
静脉的管壁较薄、弹性也小,管内血流的速度慢。
毛细血管:血管内径很小,只能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壁非常薄;管内血流速度最慢。
静脉瓣的作用:防止血液倒流。
三、区分动脉血和静脉血
动脉血:含氧丰富,颜色鲜红
在肺部毛细血管处,静脉血——>动脉血(肺循环结果)
静脉血:含氧较少,颜色暗红
在全身毛细血管处,动脉血——>静脉血(体循环结果)
注意:肺动脉中流动的是静脉血
肺静脉中流动的是动脉血四、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精品文档
五、体循环和肺循环的意义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体循环:体循环为组织细胞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同时带走二氧化碳等废物。
肺循环:肺循环把含氧少的静脉血运到肺部进行气体交换,使之变成含氧多的动脉血。
**体循环和肺循环是同时进行,并在心脏处汇合成一条完整的循环路线。
肺循环的起点是右心室,终点是左心房,体循环的起点是左心室,终点是右心房。
关于输液的循环路径:药物进入血液循环,随着血液运输到受伤部位,具体途径是,手臂静脉--上腔静脉--右心房(药物第一次到达心脏)--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药物第二次到达心脏)--左心室--主动脉--下肢各级动脉--脚部毛细血管,从这条循环路径可以看出,药物运输过程中,经过心脏两次,经过肺一次。
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