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书社版三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合集下载

齐鲁书社版三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齐鲁书社版三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齐鲁书社版三年级传统文化教案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第一单元爱众亲仁1、老吾老幼吾幼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2、引导学生体会含义,明白做人地道理。

3、初步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地丰富内涵,弘扬民族文化。

教学过程:一、故事激趣讲述《戏彩娱亲》。

听了这个故事,你感受到了什么?二、诵读感悟1、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注意不认识字的发音。

2、质疑解释,体会原文的含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上》解释:尊敬自己家的长辈,从而推广到尊敬别人家里的长辈;爱护自己家里德儿女,从而推广到爱护别人家里的儿女。

3、学生自由读,同桌互读、指读、齐读。

三、拓展升华1、讲述真实案例《姜美花敬老》。

2、知行合一:关于尊老爱幼,我们还能做些什么呢?给老人让座;给老人梳头发;陪小朋友玩耍;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四、总结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生活中,我们应当时刻提醒自己尊敬长辈,爱护幼小,做一个尊老爱幼的好少年。

2、善相劝德皆建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2、引导学生体会含义,明白做人地道理。

3、初步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地丰富内涵,弘扬民族文化。

教学过程:一、故事激趣讲述《上行下效》。

听了这个故事,你感受到了什么?二、诵读感悟1、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注意不认识字的发音。

2、质疑解释,体会原文的含义:善相劝德皆建。

过不规,道两亏。

---《弟子规》解释:相互劝善,彼此都能建立良好的德行。

有了过错而不相互规劝,双方都会在品行上留下缺陷。

3、学生自由读,同桌互读、指读、齐读。

三、拓展升华1、讲述真实案例《梅兰芳虚心求教》。

2、知行合一:关于听从别人的劝告,我们还能做些什么呢?不能乱闯红灯;不能随意摘花;不能践踏绿地……3、劝说的艺术:①注意时机的把握,选择适当的场合。

②心平气和,语气委婉。

三年级传统文化上册教案(全)

三年级传统文化上册教案(全)

三年级传统文化上册教案(一)第一章:认识传统文化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什么是传统文化,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内容:1. 讲解传统文化的定义和特点。

2. 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如诗词、书画、戏曲、民俗等。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讲解传统文化的定义和特点。

2. 讲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如诗词、书画、戏曲、民俗等。

3. 举例说明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

4.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传承和保护传统文化。

教学评价:1. 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定义和特点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的了解程度。

3. 学生对传承和保护传统文化的思考和见解。

三年级传统文化上册教案(二)第二章:诗词鉴赏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诗词的基本知识,如诗的类型、诗的格式等。

2. 培养学生对诗词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内容:1. 讲解诗词的基本知识,如诗的类型、诗的格式等。

2. 欣赏和分析一些经典的诗词作品。

教学步骤:1. 讲解诗词的基本知识,如诗的类型、诗的格式等。

2. 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一些经典的诗词作品,如李白的《静夜思》、杜甫的《春望》等。

3. 让学生自己尝试创作诗词,并互相交流和评价。

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诗词的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诗词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的提升程度。

3. 学生自己创作的诗词的质量和创意程度。

三年级传统文化上册教案(三)第三章:书画艺术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书画艺术的基本知识,如书法的种类、绘画的技法等。

2. 培养学生对书画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教学内容:1. 讲解书画艺术的基本知识,如书法的种类、绘画的技法等。

2. 欣赏和分析一些经典的书画作品。

3. 让学生自己尝试创作书画作品,并互相交流和评价。

教学步骤:1. 讲解书画艺术的基本知识,如书法的种类、绘画的技法等。

2. 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一些经典的书画作品。

3. 让学生自己尝试创作书画作品,并互相交流和评价。

三年级传统文化上册教案(全)

三年级传统文化上册教案(全)

三年级传统文化上册教案(第一部分)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认识并理解文中的生字词。

(2)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生能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传统文化的魅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运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引导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理解。

2. 课文的朗读与情感把握。

3. 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与传承。

三、教学难点1. 生字词在具体语境中的运用。

2. 体会课文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内涵。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去感受课文内容。

2.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文课件、生字词卡片、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熟悉生字词。

三年级传统文化上册教案(第二部分)一、教学内容学习课文《传统节日》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认识并理解文中的生字词。

(2)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生能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传统节日的来历和习俗。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运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引导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理解。

2. 课文的朗读与情感把握。

3. 传统节日的来历和习俗的学习与传承。

四、教学难点1. 生字词在具体语境中的运用。

2. 体会课文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内涵。

社会第三年级传统文化教学方案

社会第三年级传统文化教学方案

社会第三年级传统文化教学方案一、方案背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传统文化逐渐被现代化所替代,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知程度也逐渐降低。

为了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社会第三年级特制定了本教学方案。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文化自信心;2. 了解传统文化的起源、演变和发展,提高对传统文化的整体认知水平;3.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修养,提升对文化艺术的鉴赏力;4.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传统文化传承能力。

三、教学内容1. 中国传统节日与习俗通过学习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和传统文化内涵,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节日背后的文化意义,增强对传统节日的尊重和传承。

2. 传统文化艺术通过学习中国传统绘画、书法、剪纸等艺术形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欣赏水平,同时了解传统艺术的发展和精髓。

3. 中国传统古代文学通过学习古诗词、古文等经典文学作品,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学的重要性和艺术特点,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4. 中国传统建筑与雕塑学习中国传统建筑与雕塑的起源、特点和发展历程,培养学生的建筑艺术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四、教学方法1.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传统文化的图片、音频和视频资料,生动形象地呈现传统文化的内涵和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堂互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分享自己的见解,扩展学生的思维广度和深度。

3. 实地考察定期组织学生进行传统文化实地考察活动,参观博物馆、古建筑等,让学生亲身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

五、教学评价通过课堂作业、小组讨论、学习笔记和项目报告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重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六、教材选择结合教育部编写的《中小学传统文化课程教材》,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拓展,选择与学生年龄、认知水平相适应的教材。

七、教学时间教学方案需按学期安排,并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课程进程,确保学生全面而系统地学习传统文化。

三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三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三年级传统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人文素质。

3.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的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人物和经典著作3. 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形式和风俗习惯4. 中国传统文化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5.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特点、代表人物、经典著作等。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形式、风俗习惯、道德观念等。

3. 讨论法:引导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思考和讨论。

4. 实践活动法:组织学生参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表演、手工制作等实践活动。

四、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引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人物、经典著作、艺术形式、风俗习惯、道德观念等。

3. 分析:分析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和现实意义。

4. 讨论:组织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讨论。

5. 实践:组织学生参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践活动,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体验。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学生作业和实践活动:评估学生在作业和实践活动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实践能力。

3. 学生期末考试:设置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考试题目,评估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掌握程度。

4. 学生自我评价: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自我评价,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和总结能力。

六、教学内容:1. 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2. 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应用3. 传统文化对个人修养的影响4. 传统文化在教育领域的实践5. 家庭、学校、社会在传统文化传承中的作用七、教学方法:1. 对比法:分析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差异,引导学生认识传统文化的价值。

山东版小学三年级《传统文化》全册教案

山东版小学三年级《传统文化》全册教案

小学三年级地方课程教案第一单元经典驿站《人之初》教学目标:1.了解《三字经》相关背景,激发学习兴趣2.浅显讲解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及思想家3.通过课程内容学习,理解习惯及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的影响,学习的重要性,学习贵在专一和坚持教学重点:激发学习兴趣,解答为什么要学习国学,国学学什么,学了对生活会有什么影教学难点: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对人性的理解。

启发大家思考如何评判哲学思想,如果辩证的看待问题教具准备:三字经有关材料教学过程:一、导入《三字经》是古代小朋友上学的第一本书,是一本启蒙读物。

他一共有1000多个字,但是包含了很多的内容,也有很多有意思的故事。

三字经作为小朋友上学学的第一门课程,学了它,我们就能知道怎么做个好孩子,天上都有什么东西,为什么我们会有辈分,中国最长的河是那条河?在我们没出生以前中国发生了什么事?我们从今天开始也要学习它,通过它我们将会了解很多的东西。

这本《三字经》会回答我们。

接下来,我们来一起学习一下,它是怎么回答我们的二、诵读新句子:请一个学生上台领读,大家一起诵读三、讲解句子,阐释概念:1、人之初,性本善:“初”在这里就是“刚出生的时候”,“性”就是“品性、品格、德行”这句意思是:世界上的每一个人在刚出生的时候都是好的,善良的。

[讨论:大家同意这个说法吗?根据同学的回答,进一步启发思考]教师小结:引出,同样的父母,一样的家庭环境,即使是亲兄弟,在天性上也有着极大的差距,如果是天性是先天决定,无法改变,人人一样,那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呢?我们的祖先难当没有发现这个现象吗?接下我们,我们看看三字经是如何解释这个现象的2、性相近,习相远。

“近”接近,类似;“习”习染,长期在某种环境下养成的习惯;这句的意思是:本性本来差别不大,但是因为后天受到环境的影响,人和人之间的差距就变得越来越大了。

3、教之道,贵以专。

“教”教育,学习;“贵”重要的,好的方面;“专”专这句地意思是:做任何事都是要以专心为主,这样才能做好每一件事4、讲解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1)提问,我们人生的第一个老师一般是谁?父亲应该对教育孩子负什么责任?在孩子的成长之中,父亲起了一个什么样的作用呢?讲了岳飞教育儿子的故事教育当然是父母的职责,但是人终究要走进社会,要离开父母,进入学校去接受更完备的教育。

齐鲁书社版三年级教学教学的传统文化教案

齐鲁书社版三年级教学教学的传统文化教案

第一单元爱众亲仁1、老吾老幼吾幼教学目:1、正确、流利地朗原文,熟成,累言。

2、引学生体会含,明白做人地道理。

3、初步感受中国文化地丰富内涵,弘民族文化。

教学程:一、故事激趣述?彩?。

听了个故事,你感受到了什么?二、感悟1、范,要求学生真听,注意不字的音。

2、疑解,体会原文的含: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上? 解:尊敬自己家的,从而推广到尊敬人家里的;自己家里德儿女,从而推广到人家里的儿女。

3、学生自由,同桌互、指、。

三、拓展升1、述真案例?姜美花敬老?。

2、知行合一:关于尊老幼,我能做些什么呢?老人座;老人梳;陪小朋友玩耍;关村留守儿童⋯⋯四、尊老幼是中民族的美德。

生活中,我当刻提醒自己尊敬,幼小,做一个尊老幼的好少年。

2、善相德皆建教学目:1、正确、流利地朗原文,熟成,累言。

2、引学生体会含,明白做人地道理。

3、初步感受中国文化地丰富内涵,弘民族文化。

教学程:一、故事激趣述?上行下效?。

听了个故事,你感受到了什么?二、感悟1、范,要求学生真听,注意不字的音。

2、疑解,体会原文的含:善相德皆建。

不,道两。

---?弟子?解:相互善,彼此都能建立良好的德行。

有了而不相互,双方都会在品行上留下缺陷。

3、学生自由,同桌互、指、。

三、拓展升1、述真案例?梅芳虚心求教?。

2、知行合一:关于听从人的告,我能做些什么呢?不能乱灯;不能随意摘花;不能践踏地⋯⋯3、的:①注意机的把握,适当的合。

②心平气和,气委婉。

③方着想,真地希望方更好。

四、我不要多人善,要学会听从人的告。

听从人的告才能少犯,才能不断完善自己。

3、以德勿抱怨教学目:1、正确、流利地朗原文,熟成,累言。

2、引学生体会含,明白做人地道理。

3、初步感受中国文化地丰富内涵,弘民族文化。

教学程:一、故事激趣述?相蒙正?。

听了个故事,你感受到了什么?二、感悟1、范,要求学生真听,注意不字的音。

2、疑解,体会原文的含:何以德?以直怨,以德德。

三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教学计划

三年级传统文化(上册)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对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

在一年级,学生对《弟子规》的内容有了初步的背诵基础,大多数学生对祖国的文化表现出较浓郁的兴趣,借此时机,将传统文化精髓灌输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立志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让学生做个具有传统文化素养的中国人。

二、教材分析:本套教材以齐鲁文化为主,反应中华传统文化精髓。

以诵读原创经典、感怀名人志士、游历名山胜水、品味艺术之乐为基本活动内容,旨在使民族文化得以血脉相承,使少年儿童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滋养,从而陶冶情操,开启心智,提升智趣,提高综合文化素养,激发爱国情感,培养民族气节。

教材包括蒙书诵读、民间传说、历法与生肖、诗词诵读(一)、娱乐体育、曲艺与杂技、诗词诵读(二)、中华河流、政治人物、诗词诵读(三)共十个单元。

本教材突出了原典性、知识性、情感性、趣味性、实践性和地方特色,通过诵读、感悟、熏陶、探究、交流、合作等基本活动方式,达到提高学生综合文化素养的目的。

具体体现在以下三方面:1.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特点,营造浓厚的探索实践氛围。

2.以提升学生素养为目的,逐步培养其良好得到人文素养,塑造其诚信向上的民族气节和人生信念。

3.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培养其初步的探究学习能力,形成其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1.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性。

本教材形式多样活泼,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学生的心理体验,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2.要尊重学生的主动性。

教学要以“活”为基础,以“动”为特征,旨在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

3.要体现教学过程中的层次性,关注结果没更关注过程。

4.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注重评价的过程性和激励性四、教学措施1.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性。

本教材形式多样活泼,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学生的心理体验,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

2.要尊重学生的主动性。

齐鲁书社三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设计

齐鲁书社三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设计

齐鲁书社三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设计齐鲁书社版三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设计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对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

在一年级,学生对《弟子规》的内容有了初步的背诵基础,大多数学生对祖国的文化表现出较浓郁的兴趣,借此时机,将传统文化精髓灌输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立志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让学生做个具有传统文化素养的中国人。

二、教材分析(一)教学目的要求本套教材以齐鲁文化为主,反应中华传统文化精髓。

以诵读原创经典、感怀名人志士、游历名山胜水、品味艺术之乐为基本活动内容,旨在使民族文化得以血脉相承,使少年儿童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滋养,从而陶冶情操,开启心智,提升智趣,提高综合文化素养,激发爱国情感,培养民族气节。

(二)教材结构本册教材包括蒙书诵读、民间传说、历法与生肖、诗词诵读(一)、娱乐体育、曲艺与杂技、诗词诵读(二)、中华河流、政治人物、诗词诵读(三)共十个单元,35个课时。

(三)教材编排原则本教材突出了原典性、知识性、情感性、趣味性、实践性和地方特色,通过诵读、感悟、熏陶、探究、交流、合作等基本活动方式,达到提高学生综合文化素养的目的。

具体体现在以下三方面:1、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特点,营造浓厚的探索实践氛围。

2、以提升学生素养为目的,逐步培养其良好得到人文素养,塑造其诚信向上的民族气节和人生信念。

3、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培养其初步的探究学习能力,形成其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1、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性。

本教材形式多样活泼,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学生的心理体验,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

2、要尊重学生的主动性。

教学要以“活”为基础,以“动”为特征,旨在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

3、要体现教学过程中的层次性,关注结果没更关注过程。

4、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5、注重评价的过程性和激励性。

五、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等六、教法学法自学法、感情诵读法、点拨法、讨论法七、教学时间安排每课均一课时。

三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三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三年级《传统文化》全册教案第一单元蒙书诵读一、教学目的:通过开展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活动,使学生在记忆力最好的时候,以最便捷的方式获得古诗文经典的基本修养,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传承中华文明,发扬中华文明,提高文化底蕴,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二、教学目标:1、通过组织学生诵读、熟背诗文经典,让他们获得主流文化的基本熏陶和修养。

2、培养小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3、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心地向善,修养提高。

4、培养小学生克服外界干扰,要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5、引导父母子女一起诵读,增进亲子感情,提升家庭文化品位。

三、教学内容:教材(内容略)四、教学措施1.活动面向全体学生,质量第一,效果第一,不盲目追求数量。

2.以激发学生兴趣,多鼓励、多表扬为原则,让学生愉快地、自主地参加这项活动,并在活动中感到生活更加充实、有意义,体验成功的喜悦。

3.保证平均每课时20分钟的诵读时间,提倡课后诵读。

4.对于较难理解篇目,做适当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再背诵。

5.检查落实:分段抽查五、教学安排:五课时第一课时《三字经》(一)教学目标:1、培养孩子们的背诵能力。

2、教育孩子克服外界干扰,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

3、教育孩子尊敬父母,学会感恩。

教学重点:背诵“人之初,性本善……教五子,名俱扬”教学难点:本段内容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上学期,咱们全校学生都背诵了《弟子规》,在“六一”的表演中,你们的表现也很出色。

除了背《弟子规》以外,你们还背了哪些古诗文?多叫几个学生说,,一直说出“三字经”(二)、学习新知:一)、诗文解析:指导学生理解和阅读教材第二页的诗文解析,教育学生诚善待人,做事要有始有终。

二)、全课背诵1、齐读一遍,教师纠正读音2、学生独立背诵。

3、四人小组背诵并相互检查。

4、教师抽查。

三)、故事连接:教师讲《孟母三迁》的故事。

讲完后问:这个故事说了个什么事?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以后我们如何做?四)、拓展活动:想一想,加入我们也处在一个不理想的学习环境中,应该怎么办?(三)、全课小节第二课时《三字经》(二)教学目标:1、教育学生刻苦学习。

齐鲁版小学三年级下册传统文化教案全册

齐鲁版小学三年级下册传统文化教案全册

小学教学设计学年第二学期姓名:年级:三年级学科:传统文化课题第19课相声和口技课时1课时执教者导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相声的基本艺术手段是“说学逗唱”,了解口技的表演的方式和特色。

2、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相声和口技之所以能流传是因为得到百姓的喜爱,培养学生艺术应该服从于人民的观念,树立只有受到人民喜爱的艺术才能长盛不衰的观点。

3、引导学生比较相声和口技的异同,培养学生的比较思维能力和横向对比能力。

导学重难点本课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识记相声的基本艺术手段,了解口技的表演形式和特色,基本知道相声的起源地和发展情况;难点是如何让学生通俗地理解相声的说学逗唱四个特点。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二次备课导入新课(一)课题导入:多媒体放相声和口技各一小段,让学生直观感受相声和口技的表演形式探究新知(二)探究新知:1、向学生简介曲艺:学生自读课本50页第一段。

2、通过读课文第一自然段使学生了解相声的来源和形式:相声起源于北京,流行于全国各地。

它是由宋代的“像生”演变而来的,主要用北京话。

也有地方相声。

它的表演形式有:单口、对口、群口三种。

3、学生自主探讨相声的艺术手段:说、学、逗、唱是相声传统的基本艺术手段。

“说”是说笑话和绕口令等;“学”是模仿各种的卖声、飞禽走手的鸣叫声,喜剧唱腔和各种人物的行为、语言等;“唱”:是编一些滑稽可笑的词、用各种曲调演唱,或把某些唱词、曲调夸张演唱,来引人发笑。

4、学生分子探究口技的的艺术表演形式:巩固总结(三)拓展活动:学生找一段相声给大家表演。

(四)读一读:到网上或学校图书室找明末清初林嗣环的《口技》一文读一读,加深对口记得了解。

板书设计第19课相声和口技1、单口、对口、群口2、说、学、逗、唱教后反思课题第20课山东快书。

课时1课时执教者李乐导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山东快书的起源,熟悉山东快书的基本表演形式,知道山东快书的起源地。

2、过程与方法:通过介绍山东快书的艺术起源,使学生了解一种艺术形式的产生需要哪些条件。

齐鲁版三年级《传统文化》备课

齐鲁版三年级《传统文化》备课

课题: 1.老吾老幼吾幼(累计 1 课时)【动态备课】【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社会对老年人的关怀,激发学生的同情心和爱心,使学生关爱老人,尊重并愿意尽力帮助他们。

2.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社会公益活动。

能力与方法:1.初步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社会事物、现象的方法,能对生活中遇到的道德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

2.学会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倾听他人的意见,体会他的心情和需要,养成与他人平等地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集体生活的习惯。

【重点难点】1.体会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和生活上面临的困难,能够理解他们的情感需求。

2.能尽自己所能为老年人做一些事情。

【教学过程】活动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导语激趣。

2、组织学生观看组图。

3、交流感受并引出话题。

活动一走近老人,了解老年人的生活1、谈一谈,印象中的老人。

你认识哪些老人,他们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小组汇报)2、议一议,老年人生活上有哪些困难。

岁月是无情的,随着年龄的增长,老人们的身体出现了这样那样的毛病,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这样那样的困难。

(小组汇报)3、看一看,体会老年人内心的感受有人把公益广告比作一盏灯,看看这盏灯能否照进你的心里。

(1)观看视频,体会老年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寞。

(2)生谈观后感受。

小结:我们身边的老人不仅身体有许多不便,生活上有许多困难,他们的内心,更需要我们的关注。

活动二关爱老人从我做起1、交流课前调查资料,了解社会关爱老人的福利政策。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上的老人越来越多,我们的政府以及社会已经为老人做了很多实事。

(小组汇报)(1)小组汇报。

(2)补充资料。

2、说一说,我们能为老年人做些什么他们已经为老人们做了这么多实事,作为小学生的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小组汇报)(板书:关心尊重自己家别人家)小结: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早在战国时期的大思想家孟子就说过——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它的意思是既要尊重自家的老人,也要关心尊重别人家的老人。

齐鲁书社版三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齐鲁书社版三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第一单元爱众亲仁1、老吾老幼吾幼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引导学生体会含义,明白做人地道理。

初步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地丰富内涵,弘扬民族文化。

教学过程:故事激趣讲述《戏彩娱亲》。

听了这个故事,你感受到了什么?诵读感悟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注意不认识字的发音。

质疑解释,体会原文的含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上》解释:尊敬自己家的长辈,从而推广到尊敬别人家里的长辈;爱护自己家里德儿女,从而推广到爱护别人家里的儿女。

学生自由读,同桌互读、指读、齐读。

拓展升华讲述真实案例《姜美花敬老》。

知行合一:关于尊老爱幼,我们还能做些什么呢?给老人让座;给老人梳头发;陪小朋友玩耍;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总结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生活中,我们应当时刻提醒自己尊敬长辈,爱护幼小,做一个尊老爱幼的好少年。

2、善相劝德皆建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2、引导学生体会含义,明白做人地道理。

3、初步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地丰富内涵,弘扬民族文化。

教学过程:一、故事激趣讲述《上行下效》。

听了这个故事,你感受到了什么?二、诵读感悟1、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注意不认识字的发音。

2、质疑解释,体会原文的含义:善相劝德皆建。

过不规,道两亏。

---《弟子规》解释:相互劝善,彼此都能建立良好的德行。

有了过错而不相互规劝,双方都会在品行上留下缺陷。

3、学生自由读,同桌互读、指读、齐读。

三、拓展升华1、讲述真实案例《梅兰芳虚心求教》。

2、知行合一:关于听从别人的劝告,我们还能做些什么呢?不能乱闯红灯;不能随意摘花;不能践踏绿地……劝说的艺术:①注意时机的把握,选择适当的场合。

②心平气和,语气委婉。

③为对方着想,真诚地希望对方更好。

四、总结我们不仅要多劝人为善,还要学会听从别人的劝告。

听从别人的劝告才能少犯错误,才能不断完善自己。

3、报以德勿抱怨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齐鲁版小学三年级下册传统文化教案全册

齐鲁版小学三年级下册传统文化教案全册
探究
新知
(二)探究新知:
1、学生自主探究皮影戏的表演形式和起源:
皮影戏起源于陕西地区,是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板雕刻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艺术形式,有艺人一边操纵一边演唱,并配以音乐。皮影戏是世界上最早有人配音的活动影画艺术,有人甚至认为它是现代电影的始祖。
2、师生共同自主探究皮影戏的较色分类:
(1)学生自读课本,了解皮影戏角色的五个类别:生、旦、净、末、丑五个类别。
导学
重难点
本课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了解山东快书的表演形式,思考山东快书之所以受到喜爱广泛流传的原因。
教学
准备
课件
教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
导入
新课
(一)课题导入:
放一段山东快书,让学生直观感受山东快书的表演形式。
探究
新知
(二)探究新知:
1、学生自主探究山东快书的发源和发展:
山东快书发源于山东临清、济宁、菏泽一带的说唱艺术形式,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当初山东大鼓盛极一时,山东大鼓里有一个牌子,叫做“窜钢腔”山东快书就是在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探究
新知
(二)探究新知:
1、向学生简介曲艺:学生自读课本50页第一段。
2、通过读课文第一自然段使学生了解相声的来源和形式:
相声起源于北京,流行于全国各地。它是由宋代的“像生”演变而来的,主要用北京话。也有地方相声。它的表演形式有:单口、对口、群口三种。
3、学生自主探讨相声的艺术手段:
说、学、逗、唱是相声传统的基本艺术手段。
导学
重难点
本课主要介绍中国古代两种艺术表象形式:皮影戏和木偶戏。重点在于引导学生了解皮影戏的表演特点,知道木偶戏的起源时间和表演形式。难点在于对皮影戏和木偶戏认识的基础上,要引导学生归纳出二者的异同。

三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教案

三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教案

三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教案教案标题:三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意义。

2. 学习中国传统节日和习俗的基本知识。

3.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4. 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文化自信心。

教学重点:1.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2. 学习中国传统节日的历史背景和庆祝方式。

3. 掌握传统节日的相关词汇和习俗。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2. 提高学生对传统节日的文化敏感度和体验能力。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幻灯片或其他多媒体工具。

2. 中国传统节日的相关图片、视频和音频资料。

3. 传统节日的相关物品和道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向学生提出问题:“你们知道什么是传统文化吗?它对我们有什么影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通过多媒体展示中国传统节日和习俗的图片、视频和音频资料,让学生了解不同节日的历史背景和庆祝方式。

2. 解释传统节日的相关词汇和习俗,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三、活动实践(25分钟)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他们最喜欢的传统节日,进行讨论并准备一个小短剧或展示来介绍该节日的庆祝方式和习俗。

2.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轮流进行展示,其他学生可以提问或评论。

3. 教师点评和总结:对每个小组的展示进行点评,总结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收获。

四、拓展延伸(10分钟)1. 给学生展示一些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形式(如京剧、中国画等),并解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2. 鼓励学生自主了解和探索更多的传统文化知识,可以提供相关书籍或网站的推荐。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一个传统节日,写一篇短文介绍该节日的历史背景、庆祝方式和自己的感受。

2. 提醒学生按时提交作业,并鼓励他们展示自己的作品。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知得到了提升,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文化自信心。

三年级传统文化上册教案(全)

三年级传统文化上册教案(全)

三年级传统文化上册教案(第一部分)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本册教材中的传统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尊崇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道德品质。

二、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传统节日课文1:《春节》课文2:《元宵节》课文3:《清明节》2. 第二单元:传统习俗课文4:《端午节》课文5:《中秋节》课文6:《重阳节》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每个节日的起源、习俗和传统活动。

2.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并体会传统文化中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每个节日的来历、习俗和传统活动。

2. 互动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分享自己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感受。

3.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为学生营造直观的学习氛围。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本节课要学习的节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授新课:详细讲解课文中关于节日的起源、习俗和传统活动。

3. 课堂互动: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感受,进行小组讨论。

4. 情境教学: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

5. 总结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和传承传统文化。

三年级传统文化上册教案(第二部分)六、教学内容:1. 第三单元:传统技艺课文7:《剪纸》课文8:《泥塑》课文9:《书法》2. 第四单元:传统美德课文10:《诚实守信》课文11:《尊老爱幼》课文12:《勤劳节俭》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每种传统技艺的特点和魅力,以及传统美德的含义。

2. 教学难点:让学生深刻理解传统美德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和价值。

八、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每种传统技艺的制作过程和特点,以及传统美德的内涵。

2. 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传统美德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分享自己的经历。

齐鲁书社三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设计

齐鲁书社三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设计

齐鲁书社版三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设计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对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

在一年级,学生对《弟子规》的内容有了初步的背诵基础,大多数学生对祖国的文化表现出较浓郁的兴趣,借此时机,将传统文化精髓灌输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立志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让学生做个具有传统文化素养的中国人。

二、教材分析(一)教学目的要求本套教材以齐鲁文化为主,反应中华传统文化精髓。

以诵读原创经典、感怀名人志士、游历名山胜水、品味艺术之乐为基本活动内容,旨在使民族文化得以血脉相承,使少年儿童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滋养,从而陶冶情操,开启心智,提升智趣,提高综合文化素养,激发爱国情感,培养民族气节。

(二)教材结构本册教材包括蒙书诵读、民间传说、历法与生肖、诗词诵读(一)、娱乐体育、曲艺与杂技、诗词诵读(二)、中华河流、政治人物、诗词诵读(三)共十个单元,35个课时。

(三)教材编排原则本教材突出了原典性、知识性、情感性、趣味性、实践性和地方特色,通过诵读、感悟、熏陶、探究、交流、合作等基本活动方式,达到提高学生综合文化素养的目的。

具体体现在以下三方面:1、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特点,营造浓厚的探索实践氛围。

2、以提升学生素养为目的,逐步培养其良好得到人文素养,塑造其诚信向上的民族气节和人生信念。

3、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培养其初步的探究学习能力,形成其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1、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性。

本教材形式多样活泼,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学生的心理体验,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

2、要尊重学生的主动性。

教学要以“活”为基础,以“动”为特征,旨在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

3、要体现教学过程中的层次性,关注结果没更关注过程。

4、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5、注重评价的过程性和激励性。

五、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等六、教法学法自学法、感情诵读法、点拨法、讨论法七、教学时间安排每课均一课时。

鲁教版三年级传统文化第一单元教案

鲁教版三年级传统文化第一单元教案

第一课《三字经》(一)教案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2、引导学生体会含义,受到儒学经典熏陶,弘杨民族文化。

3、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通过本课,使学生明白读书学习对我们人生的重要性,要打好坚实地知识根底,长大以后才能为社会做出应有贡献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

三、教学难点体会原文的含义,感受到只有好的教育方法,才能让子女成才的深刻意义。

四、教学准备《三字经》故事,原文释义,古筝磁带,《三字经》朗读磁带。

五、教学模式三个版块:(一)故事激趣、(二)诵读感悟、(三)、拓展升华。

六、教学流程(一)故事激趣1.同学们,你们听过《孟母三迁》《孟母断织》的故事吗?(如果有学生知道,就让学生讲一讲。

)2.那么,你们想不想听老师讲一讲呢?(古筝配乐讲故事,在讲的过程中简介孟子及“子”的含义)3.听了这个故事,你想到了什么?(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见解,初步感受蕴含的深义。

)4.过渡新授:这个故事,就出自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三字经》,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原文。

(二)、诵读感悟1.朗读原文,读通读顺。

(1)、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注意不认识字的发音,尤其是平翘舌的读音。

(原文: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杨)(2)、学生自由读,要求: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3)、同桌互读,要求:及时正音,把原文读通顺读流利。

(4)、指读,随时正音,(5)、小组比赛读。

看哪组读得又准确又流利。

(6)、开火车读,看哪列火车看的又快又准。

2、诵读原文,读出节奏韵律。

(1)、读古文不仅要读通读顺,还要读出节奏和韵律。

你们想听一听吗?(放《三字经》的朗读磁带。

)(2)、试着自己读一读。

(3)、指读一生评一师评。

(评价中引导学生进一步读出节奏韵律。

)(4)、拍手打节奏,齐声背诵。

3、质疑释义。

(1)、同学们,真聪明!那这章《三字经》说的是什么意思呢?在读的过程中,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2)、在汇报中质疑中,体会原文的含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爱众亲仁1、老吾老幼吾幼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2、引导学生体会含义,明白做人地道理。

3、初步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地丰富内涵,弘扬民族文化。

教学过程:一、故事激趣讲述《戏彩娱亲》。

听了这个故事,你感受到了什么?二、诵读感悟1、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注意不认识字的发音。

2、质疑解释,体会原文的含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上》解释:尊敬自己家的长辈,从而推广到尊敬别人家里的长辈;爱护自己家里德儿女,从而推广到爱护别人家里的儿女。

3、学生自由读,同桌互读、指读、齐读。

三、拓展升华1、讲述真实案例《姜美花敬老》。

2、知行合一:关于尊老爱幼,我们还能做些什么呢?给老人让座;给老人梳头发;陪小朋友玩耍;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四、总结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生活中,我们应当时刻提醒自己尊敬长辈,爱护幼小,做一个尊老爱幼的好少年。

2、善相劝德皆建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2、引导学生体会含义,明白做人地道理。

3、初步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地丰富内涵,弘扬民族文化。

教学过程:一、故事激趣讲述《上行下效》。

听了这个故事,你感受到了什么?二、诵读感悟1、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注意不认识字的发音。

2、质疑解释,体会原文的含义:善相劝德皆建。

过不规,道两亏。

---《弟子规》解释:相互劝善,彼此都能建立良好的德行。

有了过错而不相互规劝,双方都会在品行上留下缺陷。

3、学生自由读,同桌互读、指读、齐读。

三、拓展升华1、讲述真实案例《梅兰芳虚心求教》。

2、知行合一:关于听从别人的劝告,我们还能做些什么呢?不能乱闯红灯;不能随意摘花;不能践踏绿地……3、劝说的艺术:①注意时机的把握,选择适当的场合。

②心平气和,语气委婉。

③为对方着想,真诚地希望对方更好。

四、总结我们不仅要多劝人为善,还要学会听从别人的劝告。

听从别人的劝告才能少犯错误,才能不断完善自己。

3、报以德勿抱怨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2、引导学生体会含义,明白做人地道理。

3、初步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地丰富内涵,弘扬民族文化。

教学过程:一、故事激趣讲述《贤相吕蒙正》。

听了这个故事,你感受到了什么?二、诵读感悟1、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注意不认识字的发音。

2、质疑解释,体会原文的含义: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论语·宪问》解释:用什么来报答恩惠呢?应该是用公平正直来回应怨恨,用恩惠来回报恩惠。

3、学生自由读,同桌互读、指读、齐读。

三、拓展升华1、讲述故事《让海水冲走怨恨》。

2、知行合一:关于报恩,我们还能做些什么呢?为父母洗脚;教师节感恩;辅导同学功课……4、生活中,父母为你做的那件事情最让你感动?把大选报答父母恩情的具体做法写下来。

四、总结“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在生活中,常常把别人对我们的恩情记在心里,将令人怨恨的事情都忘掉,我们的心情就会很舒畅。

4、忠信谦德之道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2、引导学生体会含义,明白做人地道理。

3、初步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地丰富内涵,弘扬民族文化。

教学过程:一、故事激趣讲述《孝行楷模陆陇其》。

听了这个故事,你感受到了什么?二、诵读感悟1、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注意不认识字的发音。

2、质疑解释,体会原文的含义:忠,德之正也;信,德之固也;卑让,德之基也。

---《左传·文公元年》解释:忠诚,意味着德行的纯正;诚信,意味着德行的巩固;卑让,意味着德行的基础。

3、学生自由读,同桌互读、指读、齐读。

三、拓展升华1、讲述故事《最美义工》。

2、知行合一:关于良好的德行,我们还能做些什么呢?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经常反省自己的言行;用自己的德行去影响他人……3、与人交往时,我们应当用自己优秀的言行去影响他人。

我们应该这样做:①从自身做起,做一个具有良好品德的人。

②时刻反省自己有哪些问题需要改正。

③按照道德准则去爱护、影响他人。

四、总结“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在生活中,常常把别人对我们的恩情记在心里,将令人怨恨的事情都忘掉,我们的心情就会很舒畅。

第二单元明理学道5、物虽小勿私藏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2、引导学生体会含义,明白做人地道理。

3、初步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地丰富内涵,弘扬民族文化。

教学过程:一、故事激趣讲述《陶母退鱼》。

听了这个故事,你感受到了什么?二、诵读感悟1、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注意不认识字的发音。

2、质疑解释,体会原文的含义:物虽小,勿私藏。

苟私藏,亲心伤。

---《弟子规》解释:公物虽小,也不可以私自收藏据为已有。

如果将其私藏,品德就会缺失,父母知道了一定很伤心。

3、学生自由读,同桌互读、指读、齐读。

三、拓展升华1、讲述故事《一个苹果的教训》。

2、知行合一:关于物虽小,勿私藏,我们还能做些什么呢?公共财物不据为己有;喜欢的玩具不随意拿走;捡到东西及时归还……3、外出旅游时,看到路边的樱桃已经成熟,我们应该这样做:①没有得到主人的允许,自己不去摘樱桃吃。

②阻止朋友去摘樱桃,告诉他(她)这样做不对。

四、总结见到自己想要的东西,私自将它据为己有,这样做是不对的。

6、已不欲勿施人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2、引导学生体会含义,明白做人地道理。

3、初步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地丰富内涵,弘扬民族文化。

教学过程:一、故事激趣讲述《的卢马的故事》。

听了这个故事,你感受到了什么?二、诵读感悟1、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注意不认识字的发音。

2、质疑解释,体会原文的含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卫灵公》解释:自己不想要的事物,就不要强加给别人。

3、学生自由读,同桌互读、指读、齐读。

三、拓展升华1、讲述故事《湿座位》。

2、知行合一:关于不要把事情加到别人身上,我们还能做些什么呢?多换位思考;不过分苛求;能相互支持……3、生活中,当我们遇到不想做的事情时,我们应该这样做:换位体验,换位思考。

四、总结人与人之间时平等的,把自己不想做的事情强加给别人,会破坏与他人的关系。

7、巧言者鲜矣仁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2、引导学生体会含义,明白做人地道理。

3、初步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地丰富内涵,弘扬民族文化。

教学过程:一、故事激趣讲述《魏徽进谏》。

听了这个故事,你感受到了什么?二、诵读感悟1、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注意不认识字的发音。

2、质疑解释,体会原文的含义:巧言令色,鲜矣仁。

---《论语·学而》解释:用花言巧语、伪善的面貌伪装自己的人,仁德是不会多的3、学生自由读,同桌互读、指读、齐读。

三、拓展升华1、讲述故事《百年老店春和楼》。

2、知行合一:我们还能做些什么呢?大胆表达真实想法;不轻信花言巧语;面对错误敢于质疑;多交敢说真话的朋友……3、数学课上,你觉得老师讲的一道题不对,就在分组讨论时你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其他同学纷纷表示老师肯定不会犯错误的,你应该怎样做?请选择①相信同学们的说法。

②直接在课上向老师提出质疑。

③在科协何老师探讨这个题目。

四、总结我们只能相信真实的、值得信任的话语,不能相信花言巧语。

8、远名利重节气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2、引导学生体会含义,明白做人地道理。

3、初步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地丰富内涵,弘扬民族文化。

教学过程:一、故事激趣讲述《不为五斗米折腰》。

听了这个故事,你感受到了什么?二、诵读感悟1、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注意不认识字的发音。

2、质疑解释,体会原文的含义:众人重利,炼士重名,贤士尚志,圣人贵精。

---《庄子·刻意》解释:众人看重利益,廉洁正直的人看重名声,贤达的人崇尚志向,圣人推崇精神。

3、学生自由读,同桌互读、指读、齐读。

三、拓展升华1、讲述故事《抗日英雄赵一曼》。

2、知行合一:作为小学生,我们应该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学习先辈们的精神?有远大的志向;有坚强的意志;为共产主义为奋斗……3、作为少先队员,我们应该怎样树立自己的理想?①我的理想。

②确立理想的原因。

③今后的努力方向。

四、总结在名与利面前,品行低的人看重物质利益,修养高的廉洁之士则看重气结和名誉。

第三单元静以修身9、不如人当自砺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2、引导学生体会含义,明白做人地道理。

3、初步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地丰富内涵,弘扬民族文化。

教学过程:一、故事激趣讲述《陆羽血衣》。

听了这个故事,你感受到了什么?二、诵读感悟1、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注意不认识字的发音。

2、质疑解释,体会原文的含义:惟德学,惟才艺,不如人,当自砺。

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弟子规》解释:每个人都应当重视自己的品德。

学问和才艺的培养,如果感觉到有不如别人的地方,就应当奋发图像强,努力赶上。

如果是自己的衣食不如别人,也千万不要生气忧伤。

3、学生自由读,同桌互读、指读、齐读。

三、拓展升华1、讲述故事《小鹏变形记》。

2、知行合一:我们应该怎样做呢?发现身边的优秀典型;比比谁的道德品行更高尚;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四、总结每个人都要努力追求高尚的品德,而不是比谁穿的衣服漂亮,比谁的生活条件好。

学着欣赏周围那些品行好的同学,并把它们作为自己学习的榜样。

10、近贤者敬爱之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2、引导学生体会含义,明白做人地道理。

3、初步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地丰富内涵,弘扬民族文化。

教学过程:一、故事激趣讲述《潜心学习的吕公著》。

听了这个故事,你感受到了什么?二、诵读感悟1、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注意不认识字的发音。

2、质疑解释,体会原文的含义:贤者狎而敬之,畏而爱之。

---《礼记·曲礼上》解释:对于品行高尚的人,我们要亲近他、尊敬他,敬畏并爱戴他。

3、学生自由读,同桌互读、指读、齐读。

三、拓展升华1、讲述故事《学习先进榜样争做美德少年》。

2、知行合一:我们应该向有德行的人学习什么呢?学讲诚信;学会宽容;学帮助他人;学正直做人……3、寻找班级好榜样,并制定一个向榜样学习的小计划。

四、总结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虚心向品行高尚的人学习,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11、不修身貌甚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2、引导学生体会含义,明白做人地道理。

3、初步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地丰富内涵,弘扬民族文化。

教学过程:一、故事激趣讲述《裴度还带》。

听了这个故事,你感受到了什么?二、诵读感悟1、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注意不认识字的发音。

2、质疑解释,体会原文的含义:今不修身而求令名于世者,犹如貌甚恶二责妍影于镜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