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复苏教案
心肺复苏教学教案
![心肺复苏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0334fa7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875a55a.png)
心肺复苏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心肺复苏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心肺复苏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3. 培养学生应对突发状况时的自信心和冷静ness。
二、教学内容1. 心肺复苏的定义和意义2. 心肺复苏的基本步骤3. 心肺复苏的技巧和要点4. 实践操作演练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心肺复苏的基本概念、步骤和技巧。
2. 演示法:示范心肺复苏的操作步骤和技巧。
3. 实践操作法:学生分组进行心肺复苏的实际操作演练。
四、教学准备1. 教室环境布置:设置心肺复苏的操作模型。
2. 教学材料:心肺复苏的操作手册。
3. 设备:心肺复苏的操作模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讲解心肺复苏的定义和意义,引起学生的兴趣和重视。
2. 讲解:讲解心肺复苏的基本步骤和技巧,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3. 示范:示范心肺复苏的操作步骤和技巧,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和理解。
4.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心肺复苏的实际操作演练,巩固所学知识和技巧。
5. 总结:总结心肺复苏的重点和要点,提醒学生注意事项。
6. 练习:布置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和技巧。
六、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理解程度。
2. 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进行评估,检查学生是否掌握了心肺复苏的技巧和步骤。
3. 收集学生的课后练习反馈,了解学生对心肺复苏知识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拓展1. 邀请急救专业人士进行专题讲座,增加学生对心肺复苏的了解和认识。
2. 组织学生参加心肺复苏的实践工作坊,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
3. 鼓励学生参与相关的急救比赛或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八、教学资源1. 提供心肺复苏的相关书籍和资料,供学生自主学习和深入研究。
2. 推荐学生观看心肺复苏的教学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操作技巧。
3. 建立心肺复苏的学习小组,让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学习心得。
九、教学反馈1. 收集学生对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反馈,了解学生的需求和改进意见。
2.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计划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心肺复苏教案
![心肺复苏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87ac2f9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ca.png)
心肺复苏教案以下是一份心肺复苏教案的范例: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心肺复苏的重要性和紧急情况下的应对方法。
2. 教授学生正确的心肺复苏操作步骤和技巧。
3. 培养学生在紧急情况下的应变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心肺复苏的操作步骤和技巧。
2. 难点:如何正确实施心肺复苏,包括胸外按压的位置、频率和深度,以及人工呼吸的方法和频率。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心肺复苏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步骤。
2. 演示法:通过现场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心肺复苏的操作过程。
3. 练习法: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练习,以加深对操作步骤的理解和掌握。
4. 情景模拟法:设置紧急情况情景,让学生模拟进行心肺复苏操作,以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 分钟)- 讲述一些因心脏骤停而导致死亡的案例,引起学生对心肺复苏的重视。
2. 心肺复苏的基本知识(10 分钟)- 讲解心脏骤停的原因和症状。
- 介绍心肺复苏的重要性和操作步骤。
3. 心肺复苏的操作步骤(20 分钟)- 通过图片、视频或现场演示,详细讲解心肺复苏的各个操作步骤,包括判断环境安全、呼叫急救人员、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等。
- 强调每个步骤的注意事项和操作要点。
4. 学生分组练习(30 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配备一个复苏模型。
- 让学生在指导下进行实际操作练习,互相监督和纠正错误。
5. 情景模拟(20 分钟)- 设置一个紧急情况情景,如有人在运动中突然倒地。
- 让学生模拟进行心肺复苏操作,包括判断情况、呼叫急救人员、实施心肺复苏等。
-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和总结。
6. 总结和复习(10 分钟)- 回顾心肺复苏的操作步骤和要点。
- 强调在紧急情况下保持冷静和正确操作的重要性。
- 解答学生的疑问和问题。
五、教学总结: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应该能够了解心肺复苏的重要性,掌握正确的心肺复苏操作步骤和技巧,并具备在紧急情况下进行心肺复苏的能力。
心肺复苏护理操作教案
![心肺复苏护理操作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3bc9c98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f4.png)
心肺复苏护理操作教案一、课题心肺复苏护理操作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心肺复苏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掌握心肺复苏护理操作的流程和要点。
2. 技能目标能够熟练地进行心肺复苏护理操作的模拟演练。
提高学生应对突发心脏骤停事件的应急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
增强学生在紧急情况下保持冷静、果断处理问题的心理素质。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心肺复苏的操作步骤,包括胸外按压的部位、深度、频率,以及人工呼吸的方法。
心肺复苏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如按压与通气的比例等。
2. 教学难点如何确保胸外按压的有效性,使学生能够掌握正确的按压技巧。
让学生在模拟操作中克服紧张情绪,按照标准流程进行心肺复苏护理操作。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学生讲解心肺复苏的理论知识,如心脏骤停的原因、心肺复苏的原理等。
2. 演示法教师亲自示范心肺复苏护理操作的全过程,让学生直观地看到正确的操作方法。
3. 练习法安排学生进行分组练习,在实践中掌握心肺复苏护理操作技能。
4. 案例分析法列举一些实际发生的心脏骤停案例,分析在这些案例中如果进行心肺复苏护理操作可能会产生的不同结果,加深学生对心肺复苏重要性的认识。
五、教学过程1. 课程导入(5分钟)老师说:“同学们呀,你们知道吗?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时候会突然发生很危险的情况,比如说有人突然心脏停跳了。
就像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的,有人突然倒在地上,没了心跳和呼吸,这时候如果没有人懂得怎么做心肺复苏,那这个人可能就会有生命危险哦。
今天呢,我们就来学习这个超级重要的心肺复苏护理操作。
”2. 理论知识讲解(10分钟)老师开始讲:“那首先咱们得知道什么是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呢,就是当人的呼吸和心跳突然停止的时候,我们通过一些特定的方法来帮助他恢复呼吸和心跳的一种急救措施。
心脏骤停可能是因为很多原因,像心脏病突发啦,触电啦,溺水啦等等。
那心肺复苏的原理就是通过胸外按压来挤压心脏,让心脏能够重新泵血,再加上人工呼吸,给病人提供氧气。
心肺复苏教案模板范文
![心肺复苏教案模板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973bb025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dc.png)
心肺复苏教案模板范文心肺复苏教案是针对医护人员和公众进行的一种紧急救援技能培训,本文将介绍心肺复苏教案的模板范文,以供参考。
下面是本店铺为大家精心编写的4篇《心肺复苏教案模板范文》,供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心肺复苏教案模板范文》篇1一、背景介绍心肺复苏(CPR)是一种紧急救援技能,用于在突发情况下恢复患者的呼吸和心跳。
医护人员和公众都应该掌握这种技能,以便在紧急情况下为病人提供及时的救援。
本教案旨在提供心肺复苏的培训,使学员掌握心肺复苏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心肺复苏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2. 技能目标:熟练掌握心肺复苏的操作技能;3. 素质目标:增强救援意识,提高责任心和同情心,具备仁爱精神和慎独精神。
三、教学内容1. 心肺复苏的基本原理;2. 心肺复苏的操作方法;3. 救援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4. 实际操作练习。
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解:通过 PPT 等工具,对心肺复苏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进行详细讲解;2. 实践操作:将学员分为小组,进行实际操作练习,教练员在一旁指导;3. 情景模拟:设置模拟场景,让学员模拟救援过程,提高实战能力。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心肺复苏的操作方法;2. 教学难点:实际操作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和救援过程中心理素质的培养。
六、教学工具和材料1. 模拟人;2. 心肺复苏教学视频;3. PPT 教学课件;4. 医疗急救箱。
七、教学步骤1. 知识讲解:讲解心肺复苏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2. 实践操作:进行实际操作练习,教练员在一旁指导;3. 情景模拟:设置模拟场景,让学员模拟救援过程;4. 总结回顾:总结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内容,回答学员提出的问题。
《心肺复苏教案模板范文》篇2以下是一份心肺复苏教案模板范文:标题:心肺复苏教案设计摘要:本教案旨在教授心肺复苏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心肺复苏操作方法,提高急救意识和急救技能。
心肺复苏教学教案
![心肺复苏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adfd9bd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db.png)
心肺复苏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心肺复苏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心肺复苏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3. 培养学生在紧急情况下的应变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心肺复苏的概念和意义2. 心肺复苏的基本步骤3. 心肺复苏的技巧和要点4. 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的操作流程5. 急救器材的使用和注意事项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心肺复苏的基本概念、步骤和技巧。
2. 演示法:示范心肺复苏的操作流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操作方法。
3. 实践操作法:学生分组进行心肺复苏的操作练习,互相观摩和指导。
4.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心肺复苏在实际中的应用。
四、教学准备1. 教室环境布置:设置心肺复苏操作演练区,准备相关急救器材。
2. 教学材料:心肺复苏教学PPT、教材、心肺复苏模拟人。
3. 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讲解心肺复苏的概念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讲解心肺复苏的基本步骤和技巧,演示操作流程。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心肺复苏的操作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心肺复苏在实际中的应用。
6. 课堂互动:学生提问,教师解答;进行心肺复苏知识小测试。
7. 课后作业:布置心肺复苏的操作练习,要求学生回家后进行模拟操作。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提问、回答问题和互动。
2. 操作技能评估:通过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评估其对心肺复苏技巧的掌握程度。
3. 课后作业评估:检查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了解其对心肺复苏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4. 知识测试评估:通过课堂上的知识小测试,评估学生对心肺复苏知识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评估教学内容是否全面、深入,是否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
2. 反思教学方法:思考教学方法的有效性,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 反思教学效果:分析教学评估结果,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效,找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心肺复苏教学教案
![心肺复苏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9036564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fb.png)
心肺复苏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心肺复苏(CPR)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学会正确的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技巧。
3. 掌握心肺复苏的操作步骤和流程。
4. 能够判断和处理心肺复苏过程中的紧急情况。
5. 提高学生在紧急情况下的自救和互救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心肺复苏的定义和重要性2. 心跳呼吸停止的判断3. 胸外按压的正确技巧4. 人工呼吸的正确技巧5. 心肺复苏的操作步骤和流程6. 紧急情况的处理7. 心肺复苏的实际操作练习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心肺复苏的基本概念、判断心跳呼吸停止的方法、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的技巧等。
2. 演示法:教师或模型演示心肺复苏的操作步骤和流程。
3. 练习法:学生分组进行心肺复苏的实际操作练习,互相模拟抢救过程。
4. 情景模拟法:设置模拟紧急情况,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应对和处理。
四、教学资源1. 教材或教参:《心肺复苏教程》或其他相关教材。
2. 教学幻灯片:制作心肺复苏的教学幻灯片,配合讲解和演示。
3. 模型:心肺复苏训练模型,用于学生实际操作练习。
4. 急救器材:如急救包、人工呼吸器等。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评估学生对心肺复苏基本概念和操作要领的理解程度。
2. 操作考核:评估学生在模拟紧急情况下进行心肺复苏操作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3. 情景模拟:评估学生在模拟紧急情况下的判断和处理能力。
4. 学生互评:学生之间互相评价在心肺复苏操作中的表现,相互学习和提高。
六、教学安排1. 第1-2课时:介绍心肺复苏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讲解心跳呼吸停止的判断方法。
2. 第3-4课时:讲解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的技巧,演示心肺复苏的操作步骤和流程。
3. 第5-6课时:学生分组进行心肺复苏的实际操作练习,互相模拟抢救过程。
4. 第7-8课时:设置模拟紧急情况,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应对和处理。
5. 第9-10课时:进行心肺复苏操作考核和情景模拟,总结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七、教学注意事项1. 在教学过程中,确保学生了解心肺复苏的严肃性和紧急情况下的操作要求,避免盲目操作导致伤害。
心肺复苏术教案设计
![心肺复苏术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3116e5f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fc.png)
心肺复苏术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心肺复苏术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掌握心肺复苏术的基本操作步骤和技巧。
3. 提高学生在紧急情况下的自救和互救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心肺复苏术的定义和意义2. 心肺复苏术的操作步骤3. 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的技巧4. 紧急情况下的自救和互救方法5. 心肺复苏术的注意事项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心肺复苏术的基本概念、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2. 演示法:演示心肺复苏术的操作过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操作技巧。
3. 练习法:学生分组练习心肺复苏术,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动作。
4. 情景模拟法:设置紧急情况,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自救和互救。
四、教学准备1. 教室环境布置:设置心肺复苏术操作演示区,准备心肺复苏模拟人。
2. 教学器材:心肺复苏模拟人、急救包、演示板、教学课件等。
3. 学生分组: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人数适中,便于练习和讨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介绍心肺复苏术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演示:讲解心肺复苏术的操作步骤和技巧,并进行现场演示。
3. 学生练习:学生分组练习心肺复苏术,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动作。
4. 讨论交流:学生相互讨论在练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分享心得体会。
5. 情景模拟:设置紧急情况,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自救和互救。
6. 总结评价:总结课堂教学,强调心肺复苏术的注意事项,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
教学反思:六、教学评估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提问、回答问题、讨论等。
2. 学生操作技能:评估学生在练习心肺复苏术时的操作准确性、熟练程度和自信心。
3. 学生理论知识掌握:通过课堂提问、作业和小测验等方式,评估学生对心肺复苏术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
4. 学生自我评价:让学生填写自我评价表,了解他们对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收获的评价。
5. 教师观察:教师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学习态度、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等方面进行观察和评估。
心肺复苏教学教案
![心肺复苏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ab4a747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021ca1c.png)
心肺复苏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心肺复苏(CPR)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学会正确判断意识、呼吸和循环状况。
3. 掌握心肺复苏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4. 能够独立进行心肺复苏操作。
5. 了解心肺复苏的适用场景和注意事项。
二、教学内容1. 心肺复苏的定义和重要性2. 判断意识、呼吸和循环状况的方法3. 心肺复苏的基本步骤和技巧4. 婴儿和儿童心肺复苏的特殊注意事项5. 心肺复苏的操作流程和演练三、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心肺复苏的基本概念、判断方法、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2. 演示:示范心肺复苏的操作技巧和流程。
3.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心肺复苏操作演练,教师指导并及时纠正错误。
4. 互动:学生提问,教师解答;学生之间交流心得,分享经验。
四、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评估学生对心肺复苏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
2. 操作演练:评估学生心肺复苏操作的正确性和熟练程度。
3. 课后调查:了解学生对心肺复苏的认知和实际操作信心。
1. 教材:心肺复苏教程、图解或视频资料。
2. 教具:心肺复苏模拟人、急救包、演示板、挂图等。
3. 设备:投影仪、音响设备、心肺复苏操作演练场地。
六、教学准备1. 教室环境布置:确保教室通风良好,温度适宜,便于学生舒适地学习与练习。
2. 教学材料准备:准备充足的心肺复苏教程、图解、视频资料及演示板。
3. 教学设备检查:确保投影仪、音响设备、心肺复苏操作演练场地及模拟人等设备正常运行。
4. 操作演练安排:提前安排好学生分组,确保每组都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操作演练。
七、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或引入相关案例,激发学生对心肺复苏的兴趣和关注。
2. 知识讲解:详细讲解心肺复苏的基本概念、判断方法、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3. 演示与实践:示范心肺复苏的操作技巧和流程,引导学生分组进行操作演练。
4. 互动环节:鼓励学生提问,解答学生疑问,学生之间交流心得,分享经验。
5. 总结与反思: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心肺复苏的适用场景和注意事项。
心肺复苏授课教案模板范文
![心肺复苏授课教案模板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8f552592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89.png)
一、课程名称:心肺复苏术(CPR)二、授课对象:医疗机构工作人员、红十字志愿者、普通民众三、授课时间:2学时四、授课地点:教室或培训室五、授课教师:XXX六、教学目标:1. 理解心肺复苏术(CPR)的重要性及适用场景。
2. 掌握心肺复苏术的基本操作步骤和技巧。
3. 学会使用体外除颤仪(AED)进行紧急救治。
4. 增强学员在紧急情况下挽救生命的信心和责任感。
七、教学内容:1. 心肺复苏术(CPR)概述2. 心脏骤停的原因与诊断3. 心肺复苏术的基本操作步骤a. 检查意识b. 判断呼吸c. 按压位置与频率d. 人工呼吸e. 使用体外除颤仪(AED)4. 心肺复苏术的注意事项5. 案例分析及实操演练八、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讲解心肺复苏术的基本原理、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2. 案例分析:结合实际案例,让学员分析并总结心肺复苏术的应用要点。
3. 实操演练:组织学员进行心肺复苏术的实操练习,教师现场指导。
九、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心肺复苏术(CPR)的重要性,激发学员学习兴趣。
2. 理论授课教师详细讲解心肺复苏术的基本原理、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并结合图片、视频等资料进行演示。
3. 案例分析教师选取典型病例,让学员分析并总结心肺复苏术的应用要点。
4. 实操演练a. 教师现场演示心肺复苏术的操作步骤,包括检查意识、判断呼吸、按压位置与频率、人工呼吸等。
b. 学员分组进行实操练习,教师现场指导,纠正学员操作中的错误。
c. 教师选取学员进行实操考核,检验学员掌握程度。
5. 总结与反馈教师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对学员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鼓励学员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积极应用心肺复苏术。
6. 课后作业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员复习本次课程内容,并撰写一篇关于心肺复苏术的心得体会。
十、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员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2. 实操演练:评估学员对心肺复苏术操作步骤的掌握程度。
3. 课后作业:检查学员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心肺复苏术教案设计
![心肺复苏术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fba0bbc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c5.png)
心肺复苏术教案设计一、教案概述1.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心肺复苏术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2)让学生掌握心肺复苏术的操作步骤和技巧;(3)培养学生应对突发状况的信心和勇气。
2. 教学内容:(1)心肺复苏术的基本概念;(2)心肺复苏术的操作步骤;(3)心肺复苏术的注意事项。
二、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心肺复苏术的基本概念、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2. 演示法:演示心肺复苏术的操作过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操作方法;3. 实践操作法:学生分组进行心肺复苏术的操作练习,互相观摩和指导。
三、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心肺复苏术的重要性;2. 讲解:讲解心肺复苏术的基本概念、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3. 演示:教师演示心肺复苏术的操作过程;4. 练习:学生分组进行心肺复苏术的操作练习;5. 总结:对学生的操作进行点评,强调注意事项。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准确地描述心肺复苏术的基本概念;2. 学生能熟练地掌握心肺复苏术的操作步骤;3. 学生能正确地应对突发状况,进行心肺复苏术的操作。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心肺复苏术教程;2. 教具:心肺复苏模拟人;3. 辅助材料:PPT、图片、视频等。
六、教学拓展1. 邀请专业医生或急救员进行专题讲座,增加学生对心肺复苏术的了解;2. 组织学生参观医院急诊科,了解心肺复苏术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3. 开展心肺复苏术技能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
七、教学活动1. 制作心肺复苏术的宣传海报,提高学生对心肺复苏术的认识;2. 拍摄心肺复苏术的操作视频,让学生自我学习和反思;3. 举办心肺复苏术知识问答活动,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八、教学反馈1. 学生自评: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2. 同伴评价:学生互相评价,给出意见和建议,共同提高;3.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总结教学成果。
九、教学反思1. 教师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确保教学效果;2. 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3.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心肺复苏教案一等奖
![心肺复苏教案一等奖](https://img.taocdn.com/s3/m/fffaaa9d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85.png)
心肺复苏教案一等奖背景介绍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简称CPR)是指在突发心跳骤停等紧急情况下,通过一系列紧急措施激活急救系统、维持血液循环并保证氧供,以提高患者生存率的急救技术。
针对突发病患的心肺骤停,心肺复苏教案作为一项非常重要的救援手段,对全社会的医务人员和普通公众都具有重要意义。
教案目标本教案的目标是通过系统的培训,使学员掌握心肺复苏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以提高突发心跳骤停患者的生存率。
教学内容1.心肺复苏的定义与目标2.心肺复苏的基本原则3.心肺复苏的操作流程4.心肺复苏后续处理与康复护理教学步骤第一步:理论讲解首先,教师通过投影仪或幻灯片呈现心肺复苏的定义与目标。
简要介绍CPR的意义以及对患者生存的重要性,激发学员学习的兴趣。
接着,教师详细讲解心肺复苏的基本原则,包括:早期识别和召唤急救系统、尽早开始胸外按压、掌握正确的按压深度和频率、结合人工呼吸等。
通过讲解,使学员了解到心肺复苏的基本原则,为后续的实践操作打下基础。
第二步:操作演示教师向学员演示心肺复苏的操作流程。
演示时,教师需要注意示范的准确性、操作的流畅性,并向学员强调每个步骤的重要性和技巧。
同时,教师还可以提供适当的案例分析,使学员在演示中能更好地理解心肺复苏的实际操作。
第三步:学员实践训练学员分组进行实践训练。
每个小组由一名学员扮演患者,其他学员轮流进行心肺复苏的操作。
教师在训练过程中进行指导,及时纠正学员的错误操作,并关注学员的操作技巧是否达到标准要求。
学员实践训练中,应重点训练正确的胸外按压手法、适度的按压深度和频率,以及正确的人工呼吸操作。
训练过程中,还可以通过模拟不同情况下的心肺复苏,如儿童心肺复苏和孕妇心肺复苏等,使学员能够针对不同的情况作出正确的应对。
第四步:心肺复苏后续处理与康复护理的介绍教师介绍心肺复苏后续处理与康复护理的注意事项。
学员需要了解心肺复苏后患者的生命体征监测、生命体征数据记录和处理、患者身体状况的观察和评估,以及适度的心理支持等。
心肺复苏教学教案及反思
![心肺复苏教学教案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c4a8c4cd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9b.png)
心肺复苏教学教案及反思一、教案1.教学目标-学习心肺复苏的基本原理和步骤。
-掌握正确的心肺复苏技术。
-培养学生对急救的敏感性和应对意外事件的能力。
2.教学内容-心肺复苏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心肺复苏的步骤和技术要点。
-实践操作和模拟应急情况。
3.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入(5分钟)-介绍心肺复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提问学生,你们是否知道什么是心肺复苏?-解释心肺复苏是在人心跳停止或呼吸停止时的紧急处理方法。
第二步:理论学习(15分钟)-介绍心肺复苏的基本原理和步骤。
-掌握正确的心肺复苏技术。
-向学生演示正确的心肺复苏技术并解释要点。
-学生跟着老师一起模拟操作。
第三步:实践操作(3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并提供模拟人偶。
-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互相轮换角色。
-对学生的操作进行指导和纠正。
第四步:模拟应急情况(30分钟)-模拟真实情况下的急救场景。
-学生分组进行模拟应急处理,并及时反馈。
-老师对学生的应对能力进行评价和总结。
第五步:总结和评价(10分钟)-回顾心肺复苏的基本原理和步骤。
-学生自评和互评,总结本次教学的收获和不足。
-提醒学生平时多关注和学习急救方面的知识。
二、反思在本次教学教案设计中,我试图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心肺复苏的基本概念和技术要点,并进行实际操作和模拟应急情况的演练。
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心肺复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对心肺复苏的步骤和技术要点也有了一定的掌握。
通过实践操作和模拟应急情况的练习,学生们增强了应对意外事件的能力,提高了他们的自信心。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时间安排上有些紧凑,没有给学生足够的练习时间。
下次在设计教学计划时,我应更合理地安排时间,确保学生能够充分参与实践操作。
其次,我在演示和指导学生操作上的语言表达不够清晰和简明。
下次教学时,我会准备更简洁明了的讲解材料,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心肺复苏的技术要点。
心肺复苏教学教案
![心肺复苏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ace68ae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94.png)
心肺复苏教学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心肺复苏的基本知识和原理。
2.掌握正确的心肺复苏技术和操作步骤。
3.能够在紧急情况下进行心肺复苏。
教学内容:1.心肺复苏的定义及意义。
2.心肺复苏的基本原理。
3.心肺复苏的操作步骤和技术要点。
教学步骤:一、导入(10分钟)1.引入话题,提问学生是否了解心肺复苏,引发学生思考。
2.简单介绍心肺复苏的重要性和应用场景。
二、理论讲解(20分钟)1.心肺复苏的定义及意义:心肺复苏是一种急救措施,用于在心脏骤停或心律失常时恢复心脏跳动和呼吸功能,以维持生命。
2.心肺复苏的基本原理:通过外力作用促使心脏还原至自主跳动状态,以维持血液循环和氧的供应。
3.心肺复苏的操作步骤和技术要点:a.检查意识和呼吸:轻拍患者并大声呼叫其姓名,观察胸部起伏和听听是否有呼吸声。
c.施行胸外按压:双手掌叠放在患者胸骨正中位置,身体正直,按下去1.5到2英寸,以每分钟至少100次的速度进行按压。
d.按比例进行人工呼吸:完成30次胸外按压后,对患者进行2次插管人工呼吸或使用面罩进行人工呼吸。
e.持续进行心肺复苏:保持每30次胸外按压和2次人工呼吸的比例,直到医护人员到达。
三、示范操作(20分钟)1.老师进行示范,注意示范每个步骤和技术要点,同时解答学生的问题。
2.让学生进行模拟操作,以确保掌握正确的心肺复苏技术。
四、小组讨论(20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自行讨论和演练心肺复苏的操作步骤。
2.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演示,并进行同侪评价和讨论。
五、实践练习(20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模拟情境演练心肺复苏。
2.每个小组轮流扮演急救人员和患者,进行操作实践。
3.老师和助教进行指导和纠正。
六、总结(10分钟)1.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心肺复苏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步骤。
2.概括重要的心肺复苏原则和技术要点。
教学资源:1.心肺复苏人体模型。
2.心肺复苏视频教学资源。
3.急救器械和设备。
教学评估:1.观察学生在操作实践中的表现,并给予指导和反馈。
心肺复苏术教案范文
![心肺复苏术教案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81665551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24.png)
心肺复苏术教案范文教案:心肺复苏术(1200字以上)一、教学背景本教学将通过理论授课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让学员了解心肺复苏术的基本原理和步骤,并能够熟练掌握操作技巧。
二、教学目标1.了解心肺复苏术的定义、适应症和禁忌症;2.掌握心肺复苏术的步骤和关键技巧;3.学习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进行电除颤;4.通过实际操作,能够独立进行心肺复苏术。
三、教学内容与步骤1.心肺复苏术的定义、适应症和禁忌症(理论授课)a.定义:心肺复苏术是一种通过心肺按压和人工呼吸的方法,恢复停止心脏跳动和呼吸的患者的生命体征。
b.适应症:突发心脏骤停、呼吸骤停、梗阻性休克等紧急情况。
c.禁忌症:不可逆的死亡状态、无法进行有效复苏的患者。
2.心肺复苏术的步骤和关键技巧(理论授课)a.第一步:判断现场安全,确定患者意识和呼吸状态。
b.第二步:紧急呼救,同时寻找AED。
c.第三步:开放气道,确认呼吸是否正常。
d.第四步:心肺按压,通过建立有效的心律维持血液循环。
e.第五步:进行人工呼吸,保证足够的氧气供应。
f.第六步:评估心律和循环状态,选择是否进行电除颤。
3.使用AED进行电除颤(理论授课+实际操作)a.介绍AED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b.演示如何正确使用AED进行电除颤。
c.学员分组实践操作,模拟电除颤过程。
四、教学资源1.多媒体投影仪和电脑2.心肺复苏模型3.人工呼吸面罩和呼吸球囊4.AED模拟器和电除颤电极5.教材和手册五、教学评估1.理论知识考试:包括选择题和简答题,检测学员对心肺复苏术的基本知识掌握情况。
2.实际操作评估:每位学员独立操作心肺复苏术,并在模拟患者上进行AED电除颤。
评估操作的准确性、流程是否正确和操作的效果。
六、教学反馈与总结结束实操环节后,进行教学反馈和总结,以便学员对所学知识有更清晰的认识和理解。
指出学员在操作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向,并鼓励学员通过模拟训练和实际案例分析不断提高自己的心肺复苏技能。
心肺复苏公开课教案
![心肺复苏公开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19fc131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80.png)
心肺复苏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心肺复苏的定义及重要性。
2.掌握心肺复苏的基本步骤和正确操作。
3.能够识别心脏骤停的迹象,并进行有效的心肺复苏。
4.掌握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的方法。
5.培养学员对心肺复苏的应急反应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什么是心肺复苏?心肺复苏是一种紧急的急救措施,用于恢复心脏停止跳动和呼吸停止的患者。
它是在心脏骤停的情况下,通过人工的方法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以维持血液流动和供氧,从而保证患者生命的延续。
2. 心肺复苏的基本步骤•检查安全:确认现场安全,并判断患者状况是否需要进行心肺复苏。
•通知急救人员:确保有人拨打急救电话,同时将患者的状况告知急救人员。
•建立呼吸道通畅:将患者平放在坚硬的表面上,轻轻后仰头部,以确保呼吸道通畅。
•进行胸外按压:用手掌在患者胸骨中部下方进行按压,按照30次按压和2次人工呼吸的比例进行操作。
•利用AED进行除颤(如果适用):如果有AED可用,按照设备说明进行使用,及时进行除颤操作。
•继续心肺复苏:继续按照30:2的比例进行按压和人工呼吸,直到急救人员到达现场。
3. 心脏骤停的迹象心脏骤停的迹象包括突然倒地、无意识、不呼吸或呼吸异常、没有脉搏等。
如果遇到疑似心脏骤停的情况,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4. 如何正确使用AED•打开AED并按照提示操作:按下开关打开AED设备,并按照设备上的提示进行操作。
•准备粘贴电极:将电极粘贴在患者胸部的正确位置,按照AED设备的指示粘贴。
•按下分析键:当电极粘贴完毕后,按下设备上的分析键,让AED设备进行心律分析。
•按下电击键(如果需要):如果AED设备提示需要进行电击除颤,应按下电击键进行操作。
•继续心肺复苏:根据AED设备的指示,继续进行按压和人工呼吸,直到急救人员到达现场。
5. 应急反应能力的培养除了熟悉心肺复苏的基本操作,还需要培养应急反应能力。
这包括快速判断患者状况、迅速拨打急救电话、寻找AED设备等。
心肺复苏培训教案
![心肺复苏培训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e0d0249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6c28b4f.png)
心肺复苏培训教案I. 培训背景在应对突发情况下,如心脏骤停等紧急状况,正确的心肺复苏能够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恢复机会。
因此,心肺复苏培训作为基本急救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每一个人而言都至关重要。
本文将提供一份心肺复苏培训教案,以帮助培训者有效教授和培训心肺复苏技能。
II. 培训目标本培训教案的目标是使参与者学会正确的心肺复苏技能,包括判断心脏骤停的迹象、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正确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等。
III. 培训内容1. 了解心肺复苏的基本知识- 心肺复苏的定义和目的- 判断心脏骤停的迹象- 心肺复苏的领域和应用范围- 心肺复苏的作用和重要性2. 心肺复苏的步骤心肺复苏应遵循以下步骤:- 检查患者的反应:轻轻拍打患者的肩膀并询问是否舒服- 呼叫急救电话:确定患者的状况需要急救,并呼叫当地的急救中心- 开始胸外按压:在平坦坚硬的表面上,用自己的身体重量按压受训者的胸部,每分钟不少于100次- 进行人工呼吸:每次按压后,进行2次人工呼吸- 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准备好AED并使用它来评估心脏律动并恢复正常心律3. 实践操作演练在培训中,参与者需要进行实践操作演练,以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技能:- 模拟心脏骤停的场景:在模拟场景中,参与者需要根据教学指导进行心肺复苏操作- 使用模拟人体人ikin人工训练模型:模型模拟真实人体的各项指标,可以用于实践操作4. 培训效果评估培训结束后,进行培训效果评估以确保参与者能够正确掌握心肺复苏技能的使用和应用:- 模拟考试:参与者需要在指导者监督下进行模拟考试,模拟真实情况下的心肺复苏步骤- 理论问答:针对心肺复苏的相关知识进行理论问答,以评估参与者的理解和掌握程度IV. 培训评估和总结本节将对整个培训过程进行评估和总结,以提高未来培训的质量和有效性:- 参与者的培训反馈:参与者可以进行评价并提供自己的培训反馈- 教学指导的评估:培训者对参与者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并针对培训效果进行总结和反思- 培训心得总结:根据培训中出现的问题和反馈,总结出适用于未来培训的经验和教训V. 结束语心肺复苏是一项重要的急救技能,对于救助突发性心脏骤停的人群至关重要。
初中体育心肺复苏教学教案
![初中体育心肺复苏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101513d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0b.png)
初中体育心肺复苏教学教案1. 让学生了解心肺复苏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认识到在紧急情况下进行心肺复苏的必要性。
2. 学生能够掌握心肺复苏的基本操作技巧,提高自救互救能力。
3. 通过心肺复苏的学习和实践,培养学生的胆识、冷静、果断等品质。
二、教学内容1. 心肺复苏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2. 心肺复苏的基本操作技巧:包括判断意识、呼救、胸外按压、人工呼吸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心肺复苏的基本操作技巧。
2. 教学难点:胸外按压的力度和频率、人工呼吸的技巧。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心肺复苏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
2. 理论讲解:讲解心肺复苏的基本操作技巧,包括判断意识、呼救、胸外按压、人工呼吸等。
3. 示范演示:教师进行心肺复苏的操作示范,让学生清晰地了解操作步骤和技巧。
4. 实践练习:学生分组进行心肺复苏的操作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不规范的操作。
5. 情景模拟:设置紧急情况,让学生在模拟环境中进行心肺复苏的操作练习,提高其实际应用能力。
6. 总结讲评:对学生的操作进行讲评,指出优点和不足,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心肺复苏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操作技巧。
2. 示范法:教师进行心肺复苏的操作示范。
3. 练习法:学生进行心肺复苏的操作练习。
4. 情景模拟法:设置紧急情况,让学生在模拟环境中进行心肺复苏的操作练习。
六、教学资源1. 教材:心肺复苏的教学教材。
2. 教具:心肺复苏模拟人、急救包等。
3. 设备:音响、投影仪等。
七、教学评价1. 学生能熟练掌握心肺复苏的基本操作技巧。
2. 学生能在模拟环境中进行心肺复苏的操作练习,表现出冷静、果断的品质。
3. 学生能理解心肺复苏的重要性,提高自救互救意识。
八、教学建议1.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安全,避免发生意外。
2. 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练习,培养其胆识和果断品质。
心肺复苏术教学教案
![心肺复苏术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e90d928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ad.png)
心肺复苏术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次心肺复苏术教学,学生应能够:1.理解心肺复苏术的定义、目的和重要性;2.掌握心肺复苏术的基本步骤和技巧;3.学会正确评估心肺复苏术的效果;4.熟悉常见的复苏药物的使用方法;5.意识到在紧急情况下,及时进行心肺复苏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1.心肺复苏术的定义、目的和重要性;2.心肺复苏术的基本步骤和技巧;3.心肺复苏术的评估方法;4.常见的复苏药物的使用方法;5.紧急情况下的心肺复苏术实操。
三、教学流程1. 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个真实的心肺复苏案例视频开始本次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2. 介绍心肺复苏术在本环节,教师向学生介绍心肺复苏术的定义,即在心脏停搏时通过外部手法和药物等措施,恢复心肺功能的一种急救技术。
同时,强调心肺复苏术的目的是确保氧气供应到达重要的组织器官,以防止脑损伤和死亡等不可逆的后果。
3. 心肺复苏术的基本步骤和技巧在本环节,教师详细介绍心肺复苏术的基本步骤和技巧,并逐一解释每一步的操作要点。
示范不同年龄段患者的心肺复苏术操作,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模仿来掌握正确的手法。
4. 心肺复苏术的评估方法教师介绍心肺复苏术过程中对其效果进行评估的方法,包括检查患者的脉搏、呼吸和身体状况等,并向学生讲解正确的评估标准。
5. 常见的复苏药物的使用方法在本环节,教师向学生介绍常见的复苏药物的使用方法,包括药物的名称、适应症、用法和剂量等。
并着重强调药物的正确使用,以避免不良反应和药物过量等问题。
6. 紧急情况下的心肺复苏术实操在本环节,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紧急情况下的心肺复苏术实操。
学生们分组进行实操,模拟真实的心肺复苏场景,学习如何正确地进行心肺复苏术操作,并互相进行技术指导和反馈。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心肺复苏术的基本知识和技巧,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理论认知。
2.演示法:通过展示视频和示范等方式,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心肺复苏术的操作流程和要点。
心肺复苏教案
![心肺复苏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5608c4d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3e.png)
学员可以提出自己在学习过程 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以及需 要进一步加强的知识点。
通过学员的自我评估报告,教 师可以了解学员的学习情况和 掌握程度,为后续教学提供参 考。
下一步学习计划和建议
针对学员的掌握情况和自我评估报告,教师可以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和建议,帮 助学员更好地掌握心肺复苏技能。
教师可以安排更多的模拟演练和实践操作,让学员在实际操作中不断练习和巩固所 学技能。
遵循设备语音提示和屏幕显示进行操作。
07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
常见并发症类型及原因分析
01 肋骨骨折
由于按压时用力过猛或按 压位置不准确导致。
03 血气胸
肋骨骨折刺破胸膜或肺组
织引起。
02 肝脾破裂
按压位置过低,用力过猛
导致。
04 栓塞
脂肪滴进入体循环所致。
预防措施建议
01
02
03
准确掌握按压技巧
强调在心肺复苏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 项,如保持冷静、确保安全、正确按 压深度与频率、避免过度通气等。
心肺复苏操作流程
详细讲解心肺复苏的操作步骤,包括 检查环境、判断意识、呼救、胸外按 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等。
学员自我评估报告分享
学员可以分享自己在学习过程 中的心得体会,以及在模拟演 练中的表现感受。
重要性
心跳呼吸骤停一旦发生,如得不到即刻及时地抢救复苏,4~6min后会造成患者脑和其他人体 重要器官组织的不可逆的损害,因此心跳呼吸骤停后的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必须在现场立即进行。
课程目标与要求
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员能够掌握心肺复苏的基本理 论和操作技能,能够在紧急情况下进行正确的心肺复苏 操作,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心肺复苏教学教案
![心肺复苏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d05f535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8a.png)
心肺复苏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心肺复苏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让学生掌握心肺复苏的基本操作步骤。
3. 培养学生面对突发状况时的急救意识和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心肺复苏的定义和意义2. 心肺复苏的操作步骤3. 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的正确方法4. 判断患者意识和呼吸的方法5. 心肺复苏成功的标志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心肺复苏的基本概念、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2. 演示法:演示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的正确方法。
3. 实践操作法:学生分组进行心肺复苏的操作练习。
4. 情景模拟法:设置模拟场景,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心肺复苏技能。
四、教学准备1. 教室环境布置:设置模拟场景,准备心肺复苏教学模型。
2. 教学材料:心肺复苏操作手册、演示视频等。
3. 教学设备:心肺复苏模拟人、急救包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发学生对心肺复苏的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心肺复苏的基本概念、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3. 演示:演示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的正确方法。
4.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心肺复苏的操作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5. 情景模拟:设置模拟场景,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心肺复苏技能。
7. 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复习心肺复苏知识,并进行实操练习。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准确描述心肺复苏的基本概念和操作步骤。
2. 学生能正确演示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的方法。
七、教学拓展1. 邀请急救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了解心肺复苏的实际应用。
2. 组织学生参加心肺复苏技能培训,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 开展急救知识比赛,激发学生学习急救知识的兴趣。
八、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2.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的学习特点。
3. 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如何避免和改进。
4. 反思学生的学习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九、教学资源1. 心肺复苏操作手册2. 心肺复苏演示视频3. 心肺复苏模拟人4. 急救包5. 情景模拟场景布置十、教学时间1. 理论讲解:2课时2. 演示与实践操作:2课时3. 情景模拟:1课时4. 作业与复习:1课时5. 教学拓展:1课时总课时:7课时请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时间和内容,以确保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科目:《外科护理学》教案
第七章心肺复苏
授课时间: 2010年5月26日
教案完成时间: 2010年5月09日
一、定义:
是针对呼吸和循环骤停所采取的一切抢救措施;即胸外按压、电除颤、人工呼吸,努力恢复心脏的自主搏动和自主呼吸。
二、心跳骤停的原因
心源性: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炎(病)
非心源性:窒息、触电、溺水、药物过量和药物不良反应
结合几幅照片列举生活中的例子
课堂提问:是不是任何人心跳骤停都应立即进行CPR?(启发学生的思维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三、心跳呼吸骤停的表现
1.意识突然丧失,昏倒于各种场合。
2.面色苍白或转为紫绀。
3.瞳孔散大。
4.颈动脉搏动消失,心音消失。
5.部分患者有短暂而缓慢叹息样或抽气样呼吸。
四、抢救方法:
初期复苏:迅速有效地恢复生命器官(特别是心脏和脑)的血液灌流和供氧。
后期复苏:借助于器械设备及先进的复苏技术和知识以争取最佳疗效的复苏阶段。
复苏后处理:防治多器官功能不全,促进脑功能恢复。
五、初期复苏的步骤:
1)判断环境是否危险(Danger)(列举电击伤病人及煤气中毒病人例子)
2)判断患者反应 (Response)
3)呼救/报警(EMS系统) (列举一个病历补充说明)
4) 人工循环(Circulation)
5) 开放气道(Airway)
6) 人工呼吸(Breath)
1. 人工循环 C
⑴判断有无心跳:
检查心脏是否跳动,最简易、最可靠的是颈动脉。
抢救者用2-3个手指放在患者气管与颈部肌肉间轻轻按压,时间不能超过10秒。
⑵胸外心脏按压的方法:
①胸外心脏按压部位:先以右手的中指、示指定出肋骨下缘,而后将
右手掌侧放在胸骨下1/3,再将左手放在胸骨上方,左手拇指邻近右手指,使左手掌底部在剑突上。
右手置于左手上,手指间互相交错或伸展。
按压力量经手跟而向下,手指应抬离胸部。
2005年新的胸外心脏按压部位:病人两乳头的连线与胸骨交点处。
(利用模拟人给学生演示一次)
②胸外心脏按压幅度与频率:急救者两臂位于病人胸骨的正上方,双
肘关节伸直,利用上身重量垂直下压,对中等体重的成人下压深度为3—4厘米,而后迅速放松,解除压力,让胸廓自行复位。
如此有节奏地反复进
行,按压与放松时间大致相等,频率为每分钟80—100次。
③人工呼吸与心脏按压比例:
成人患者:30:2 (无论单双)
患者<8岁
单人时:30:2
双人时:15:2
3. 开放气道 A
①清除呼吸道异物:这时应使患者水平仰卧,解开颈部钮扣,注意清除口腔异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补充Heimlich手法,并让两位学生上来演示)。
补充历年执业护士考试真题:
例题:下列哪项操作是初期复苏的首要关键
A.心脏挤压
B.口对口人工呼吸
C.保持呼吸道通畅
D.简易人工呼吸器使用
E.电除颤
答案:C
②判断呼吸:
课堂提问:你们认为用什么方法来判断患者有无呼吸呢?
听呼吸:使患者仰头抬颏,用耳贴近口鼻,如未感到有气流或胸部无起伏,则表示已无呼吸,时间不能超过10秒。
(利用模拟人给学生演示一次)
2. 口对口人工呼吸 B
在保持患者仰头抬颏前提下,施救者用一手捏闭的鼻孔 (或口唇 ),然后吸一口气,迅速向患者口 (或鼻 )内吹气 , 然后放松鼻孔(或口唇),照此每5秒钟反复一次,直到恢复自主呼吸。
(利用模拟人给学生演示一次)
注意事项:
1、口对口吹气量不宜过大,一般不超过1200毫升,胸廓稍起伏即可。
吹气时间不宜过长,过长会引起急性胃扩张、胃胀气和呕吐。
吹气过程要注意用余光观察患者胸廓是否被吹起。
2、胸外心脏按术只能在患者心脏停止跳动下才能施行。
3、口对口吹气和胸外心脏按压应同时进行,严格按吹气和按压的比例操作,吹气和按压的次数过多和过少均会影响复苏的成败。
4、胸外心脏按压的位置必须准确。
不准确容易损伤其他脏器。
按压的力度要适宜,过大过猛容易使胸骨骨折,引起气胸血胸;按压的力度过轻,胸腔压力小,不足以推动血液循环。
给学生观看一段完整的CPR影视片段。
(使学生回顾一下CPR 的整个操作过程。
有利于对知识的巩固)
七、心肺复苏有效的体征和终止抢救的指征
㈠ CPR有效指征:
1.触到脉搏。
2.瞳孔逐渐缩小。
3.口唇转红。
4.开始有自主呼吸等。
㈡终止CPR的指标:
1.深度昏迷,对任何刺激无反应。
2.脑干反射全部消失[瞳孔对光反射、角膜反射、吞咽反射、睫毛反射]
3.自主呼吸停止无心跳和脉搏:
4.CPR3分钟以上
[课堂小结]:
回顾一下心肺复苏的步骤(A,B,C),再次提醒学生在CPR操作时应注意的事项及学生在应对本章执业护士考试时应注意的问题。
[课后习题]:
1.诊断心跳,呼吸骤停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2.试述初期复苏的操作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