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七年级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教材分析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5章一元一次方程5.4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5.4.4利率等其他问题说课稿(新版浙教版)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5章一元一次方程5.4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5.4.4利率等其他问题说课稿(新版浙教版)一. 教材分析《七年级数学上册》第5章主要讲述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在这一章节中,学生将学习到如何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如利率计算、其他问题等。
教材通过具体的案例和练习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一元一次方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 学情分析在学习本章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概念和解法,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
然而,对于将一元一次方程应用于实际问题,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帮助。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利率的概念,掌握利息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利率计算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利息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利率计算问题。
2.教学难点:理解利率的概念,以及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课件、练习题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利率计算案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知识讲解:讲解利率的概念,阐述利息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理解一元一次方程在利率计算中的应用。
3.案例分析:分析几个不同类型的利率计算问题,引导学生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
4.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5.练习巩固: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6.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提出一些拓展性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5章一元一次方程5.4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5.4.2等积变形问题说课稿(新版浙教版)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5章一元一次方程5.4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5.4.2等积变形问题说课稿(新版浙教版)一. 教材分析《七年级数学上册》第5章主要讲述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其中5.4节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等积变形问题。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旨在让学生能够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以及如何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进行解决。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理解等积变形问题的概念,掌握一元一次方程在等积变形问题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信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等积变形问题的概念,一元一次方程在等积变形问题中的应用。
2.难点: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
2.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等积变形问题的实际应用,帮助学生理解概念。
3.通过例题讲解,使学生掌握一元一次方程在等积变形问题中的应用。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一个实际问题引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探究: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进行解决。
3.讲解:通过例题讲解,使学生掌握一元一次方程在等积变形问题中的应用。
4.练习:设计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使学生明确所学知识的重要性。
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5.1《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1
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5.1《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一元一次方程》是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一节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解法以及应用。
教材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方程的概念,使学生感受到方程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通过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分数、有理数等基础知识,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往往不能很好地将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正确地列出方程,并运用方程解决问题。
三. 教学目标1.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2.能够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解法及应用。
2.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感受方程的重要性,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3.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并运用方程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以生活实例引入方程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采用合作探究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3.采用实践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加深对一元一次方程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活实例,用于引入方程的概念。
2.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3.准备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呈现一个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发现实际问题中存在的等量关系,从而引入方程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让学生明确一元一次方程的形式。
并通过示例,演示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尝试解决一些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一元一次方程的掌握程度。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5章一元一次方程5.3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5.3.1移项去括号解一元一次方程说课稿(新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5章一元一次方程5.3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5.3.1移项去括号解一元一次方程说课稿(新版浙教版)一. 教材分析《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五章主要介绍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在这一章节中,学生将学习如何通过移项和去括号的方法来解一元一次方程。
这部分内容是整个初中数学的重要基础,对于学生掌握数学的基本概念和解题技巧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在进入这一章节的学习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代数的基本概念,如代数表达式、变量等,并对解方程有一定的了解。
然而,他们可能还没有完全掌握如何通过移项和去括号的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解题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概念,掌握移项和去括号的方法,能够独立解一元一次方程。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学生能够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对数学产生兴趣,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克服困难的勇气。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移项和去括号的方法,独立解一元一次方程。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移项和去括号的原理,正确应用这些方法解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讲授法、示范法、练习法和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
同时,我将利用黑板、粉笔和多媒体教学手段,如PPT等,来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引发学生对一元一次方程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2.讲解: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概念,并通过示例演示如何通过移项和去括号的方法解题。
3.练习: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的解题方法。
教师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反馈。
4.小组合作: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解决一个综合性的问题。
教师观察学生的合作过程,并进行指导。
5.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和解题方法。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包括以下内容:1.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概念。
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复习教学设计
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复习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是学生学习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这部分知识为学生提供了用数学语言描述现实世界的基础工具,也为后续学习更复杂的方程和不等式打下基础。
本章主要介绍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解法以及应用。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和循序渐进的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并能够将其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已经有了一定的方法论。
但同时,这个阶段的学生还需要在逻辑思维、问题解决能力等方面得到进一步的培养。
在《一元一次方程》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中,学生需要从具体的实例中抽象出方程,并通过变形和求解来找到问题的答案。
这对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是一个挑战。
三. 教学目标1.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2.能够将一元一次方程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2.难点: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并求解。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丰富的实例,引导学生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逐步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解法。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例和练习题,用于引导学生理解和巩固一元一次方程的知识。
2.准备多媒体教学工具,用于展示和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方法来描述和解决这个问题。
例如,可以通过一个关于分配物品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方法来表示这个问题。
呈现(10分钟)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呈现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解法。
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理解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以及如何求解一元一次方程。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5章一元一次方程5.3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5.3.1移项去括号解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新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5章一元一次方程5.3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5.3.1移项去括号解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新版浙教版一. 教材分析《浙江省教育出版社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是学生进一步发展代数思维的重要内容。
在这一章节中,学生将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尤其是移项去括号的方法。
教材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方程的解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之前,已经接触过简单的代数知识,对解方程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尤其是移项去括号的方法,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用生动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解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尤其是移项去括号的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代数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尤其是移项去括号的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并运用移项去括号的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同时,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PPT,包括具体的例子和练习题。
2.准备一些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例如:“小明的年龄比小红大3岁,已知小红的年龄是12岁,求小明的年龄。
”让学生尝试解决这个问题,从而引出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特别是移项去括号的方法。
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解法。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完成一些练习题,运用移项去括号的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练习题,巩固对移项去括号方法的理解。
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5.1《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
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5.1《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一元一次方程》是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一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是学生继小学阶段学习简易方程后,进一步深入学习一元一次方程。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接触过简易方程,对解方程有一定的基础。
但初中阶段的一元一次方程相对较为复杂,需要学生进一步理解。
此外,学生需要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 教学目标1.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参与课堂讨论的良好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及其解法。
2.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并运用方程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案例,用于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一元一次方程。
2.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和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3.准备课堂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对一元一次方程的理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
例如:小明的年龄比小红大3岁,已知小红今年12岁,求小明今年几岁?2.呈现(15分钟)引导学生总结出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并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例如:设小明今年的年龄为x岁,则根据题意可以得到方程:x = 12 + 3。
解这个方程,我们可以得到x = 15。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合作,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并将问题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
例如:某商品的原价为x元,商店对其打8折,则现价为0.8x元。
如果顾客购买该商品时使用了50元的优惠券,那么顾客实际支付的金额是多少?4.巩固(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关于一元一次方程的练习题,以巩固所学知识。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5章一元一次方程5.1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1新版浙教版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5章一元一次方程5.1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1新版浙教版一. 教材分析《浙江省初级中学数学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是学生在学习了数学基本概念、代数式、函数等知识后,进一步学习数学的重要内容。
本章通过引入一元一次方程,让学生了解方程的概念,学会用方程表示数量关系,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之前,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数学运算能力和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但部分学生对代数式的理解和应用还不够熟练,对未知数的认识较浅显,因此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时可能会感到困难。
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方程的内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方程的概念,理解方程的表示方法。
2.让学生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能够熟练地解一元一次方程。
3.培养学生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归纳总结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表示方法和解法。
2.难点:一元一次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方程,让学生感受方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方程的解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4.归纳总结法:引导学生总结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活实例和练习题,用于导入和巩固环节。
2.准备课件,展示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步骤。
3.准备黑板,用于板书解题过程和重点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引入方程的概念,如“小明买了3个苹果,小红的苹果数是小明的2倍,请问小红有多少个苹果?”让学生感受方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和表示方法,如“ax + b = 0”(a、b为常数,a≠0)的形式,让学生理解方程的基本构成。
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5.4《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教学设计
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5.4《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是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五章第四节的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方程的解法的基础上进行的,旨在让学生能够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引入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列出方程,并运用方程的解法求解,从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节内容之前,已经学习了方程的基本概念和解法,对解方程有一定的理解。
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还不太会运用方程,需要通过实例的引导和练习,来提高学生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一元一次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学会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例的引导,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列出方程,并运用解法求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一元一次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学会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列出方程,并运用解法求解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实例的引入,引导学生思考,自主列出方程,并运用解法求解。
同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讨论中加深对一元一次方程应用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实例,用于引导学生思考和练习。
2.准备课件,用于展示和解说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某商店进行打折活动,原价100元的商品打8折,求打折后的价格。
2.呈现(10分钟)呈现更多的实际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列出方程,并求解。
例如,一个长方形的长比宽多5厘米,长方形的周长是30厘米,求长方形的面积。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实际问题,列出方程,并求解。
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5.3《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教学设计
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5.3《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是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三节的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代数式的基本知识和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的基础上进行讲解的。
一元一次方程是数学中重要的基础内容,它不仅在初中数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在高中甚至大学的数学学习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因此,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设计既要让学生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又要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已经掌握了代数式的基本知识和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但他们对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们需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逐步理解和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同时,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参差不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尽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跟上教学进度。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能够熟练地解一元一次方程。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2.教学难点: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的原理,能够灵活运用解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合作学习法。
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和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准备好相关的教学案例和实际问题,制作好PPT。
2.学生准备:预习相关的内容,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2.呈现(10分钟)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通过PPT展示解题过程。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独立解几个一元一次方程,教师巡回指导。
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5.3《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教学设计
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5.3《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是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三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代数式、方程的概念以及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的基础上进行的。
本节主要让学生学会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对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也已经有所了解。
但是,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会对问题分析不够清晰,找不准等量关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找到问题的等量关系,从而解决问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会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学生能准确找到实际问题的等量关系,建立方程。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发现法、合作交流法等,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找到问题的等量关系,从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相关的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2.教师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问题和解答过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问题可以用数学方法解决吗?如何解决?2.呈现(15分钟)教师展示一个实际问题,例如“甲、乙两地相距120千米,甲地有一辆汽车以每小时60千米的速度前往乙地,问几小时后汽车离甲地90千米?”让学生尝试解决。
3.操练(2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找到等量关系,建立方程。
例如,汽车离甲地的距离可以表示为:汽车速度 × 时间 = 路程 - 90千米。
让学生分组讨论,尝试解方程。
4.巩固(15分钟)教师让学生回答问题,并解释解题过程。
浙教版七年级数学说课稿一元一次方程
浙教版七年级数学说课稿一元一次方程
浙教版七年级数学说课稿一元一次方程5.1 一元一次方程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中第一节课的内容。
学生在小学已经初步接触过方程,了解了什幺是方程,学会了用逆运算法解一些简单的方程。
因此本节内容是小学与初中知识的衔接点。
在前一章刚学过整式的概念及其运算的基础上,本节课将带领学生继续学习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等内容。
从教学内容上来看,要求教师帮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通过对多种实际问题的分析,感受方程作为刻画现实世界的模型的意义,构建方程归纳得出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并用尝试检验法来求解,也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和应用起到铺垫作用。
从思维方法上来看,方程思想在进一步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中有广泛的应用价值,本节着重体现符号表示思想的内容,通过领悟符号表示的思想,对培养学生文字语言和数学符号语言相互转化的能力,提高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发展逻辑思维能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2、教学目标
综上分析及教学大纲要求,本课时教学目标制定如下:
知识目标:⒈会根据简单数量关系或简单问题情景列方程;
2.理解一元一次方程及解的概念...。
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5.1 一元一次方程【说课稿】
5.1 一元一次方程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从《课程标准》看,一元一次方程是“数与代数”领域中一块重要的内容,它是所有代数方程的基础.一元一次方程也是中学数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在初中数学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一元一次方程的学习,可以对已学过的实数、整式、方程等知识加以巩固,同时又是今后学习一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等知识的基础.“一元一次方程”是浙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第五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节是一元一次方程的导入课,主要内容是培养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的能力,归纳出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为进一步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及应用起到了铺垫作用.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充分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并能对实际问题列出相应的方程.能结合具体例子认识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体会设未知数、列方程的过程,会用方程表示简单实际问题的相等关系.能力目标:使学生获得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增强用数学的意识,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3、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正确列出一元一次方程.难点:正确列出一元一次方程.二、教学方法及手段1、教法本节课主要采用新课标所倡导的教学模式:“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并采用启发式、引导式教学方法为主,讲解式教学方法为辅,注重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老师通过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引导他们解决问题,并掌握解决问题的规律和方法;对教学内容进行系统的讲述与分析.2、学法本节课将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让他们亲身经历知识的产生、发展、形成的认知过程.通过观察、比较、思考、探索、交流、应用等活动,在潜移默化中领会学习方法.使学生从看中学、讲中学、做中学,从“学会”到“会学”,最后到“乐学”.3、教学手段师生互动,采用电脑多媒体/小黑板辅助教学,及时反馈相关信息.三、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的形式为主要的引导方式,引导学生探索新知识.这样能很好的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地位.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出示问题,让同学们猜猜老师的体重.引导学生从题目中获取信息.设未知数,找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引出要学习的课题:一元一次方程.设计意图:创设贴近学生的问题情境,拉近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为下一步的学习营造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2、合作探索,获得新知展示例题(教师补充例题),老师先通过引导学生从分析这些问题入手,列出含未知数的式子表示有关的量,并进一步根据相等关系列出方程,为探索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做准备.同时严格板书解题格式,以规范同学们的书写格,然后和同学们一起观察这三个方程,并思考这三个方程有什么共同特点,最终归纳出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板书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以加深同学们对概念的认识.在观察时,我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以使同学们更好的认识这三个方程,找到它们的共同特点,以便归纳出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1)这三个方程中各有几个未知数,是一个未知数吗?(2)含未知数的式子都是我们上章所学的整式吗?(3)未知数的次数是几,都是1吗?设计意图:通过例题讲解,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列出方程.然后让同学们自己观察所列方程,讨论寻找方程的特点,老师加以引导得出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目的是为了培养同学们的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让同学们亲身经历知识的产生、发展、形成的认知过程.3、归纳总结,巩固发展给出练习题,抽同学上台做练习,让同学说出自己的解题思路,然后给出正确的评价和指导.设计意图:通过上台练习,学生亲身体验列方程的过程,从而掌握列方程时,我们先把要求的量设为未知数,然后根据题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已达到对所学的知识及时巩固的目的.4、回顾,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和怎么列一元一次方程.让同学回答: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我们怎么列一元一次方程?设计意图:通过小结,使学生把所学知识进一步系统化.让学生及时复习巩固所学内容,从而养成及时复习、总结的良好学习习惯.5、布置作业,分层落实必做题:作业题A组,选做题:作业题B 组.预习下一节的内容:试猜:15131=-x 中x 等于多少? 设计意图: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体差异,加强作业的针对性,同时兼顾学有困难的同学和学有余力的同学,使不同的学生各得其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四、板书设计。
浙教版七年级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教材分析
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一般代数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
一元一次方程是代数方程中的最基本、最简单的方程,一般的代数方程最后都可以化为一元一次方程来求解。
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一元一次方程的有关概念和解法,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问题解决的基本步骤。
根据《标准》,在第二学段中,学生已学过方程及其解的概念,等式的基本性质,并会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几类简单的方程(如3x+2=5,2x-x=3),但未学习过方程中关于元和次的概念,并且由于未学过整式的加减运算,学生能解的方程是非常有限的。
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解法及其应用是进一步学习其他方程的必需基础,许多方程最终都化归为一元一次方程来解,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有广泛和直接的应用。
所以,在上一学段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一元一次方程是十分需要的。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是本章的主要内容,而利用方程这个工具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才是学习本章的目的。
因此本章的学习重点是方程的解法和体会方程的工具作用,难点是运用方程这个工具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因为这涉及较多的问题情境,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理解问题的能力,分析数量关系和表示数量关系的能力,并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有关。
本章教学时间约需11课时,具体安排如下:5.1 一元一次方程1课时5.2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和步骤2课时5.3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3课时5.4 问题解决的基本步骤1课时复习、评价3课时,机动使用1课时,合计11课时。
一、教科书内容和课程教学目标(1)本章知识结构框图如下:(2)本章教学目标如下:(3)本章教学要求①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
②会解一元一次方程;会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结果是否合理。
③结合解决与一元一次方程有关的问题,初步认识问题解决的波利亚模式;了解解决问题过程中理解问题、制定计划、执行计划、回顾等步骤以及尝试、检验和反思的意义和重要性。
浙教版初中数学七上5.1一元一次方程教案
浙教版初中数学七上5.1一元一次方程教案七上浙教版数学《5.1一元一次方程》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教材是浙教版七上数学第五章第1节内容。
一方面,这是在小学学习了算式运算和应用的基础上,也学习了简单的方程和应用,学生对方程的基本概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但是为什么要学习方程,方程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时有什么样的优势,方程如何进行分类等等还不是很清楚。
本节课注重从以上几个方面进一步对方程进行学习,了解和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解的概念,并为后面进一步研究方程的相关知识和运用能力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从学生所具备的基本技能来看,小学阶段学生对实际应用性问题的解决大多运用算式的形式进行,对方程模型的运用和理解还很少,课堂上尽量创设学生身边的问题情景帮助学生感知学习方程的作用和意义,引导学生在问题的探究过程中发现和归纳新的概念,理解新知学习的意义所在,为方程的分类和运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1、感知方程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复习如何找等量关系列出方程;2、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对方程进行分类,从而经历和体验一元一次方程概念的形成过程;3、理解方程的解(根)的概念,体验用尝试检验法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思想和方法。
四、教学重难点1、重点:一元一次方程方程的概念;2、难点:尝试检验法的理解过程较为复杂,需要教师逐步引导。
五、教学过程设计和意图活动1问题情景:首先教师自我介绍姓名,但不说年龄,再请两位学生自我介绍。
教师追问学生的年龄,引出话题“小明和老师的对话”。
“小明说:我今年14岁,老师您今年多少岁?老师回答:我年龄与你年龄的平均数,再加上10就是我的年龄了。
”设计意图:教师以生活问题为话题展开课堂教学,贴近生活,回归数学,让学生运用已学的算式解决生活问题,感知算式在解决有些数学问题时的不便,从而引出方程这种重要的数学工具和模型,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活动21、法国著名数学家笛卡尔“任何问题都可以转化为数学问题,任何数学问题都可以转化为代数问题,任何代数问题都可以转化为方程问题.”2、方程最早出现在中国古代数学专著《九章算术》中,其“卷第八”即名“方程”。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5章一元一次方程5.1一元一次方程说课稿1(新版浙教版)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5章一元一次方程5.1一元一次方程说课稿1(新版浙教版)一. 教材分析《浙江省教育出版社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五章第一节《一元一次方程》是学生在掌握了有理数、整式乘法等基础知识后的第一节新课。
通过这一节的学习,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解法及其应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以生活实例引入方程的概念,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数学产生了一定的兴趣和好奇心。
但同时,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教师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关注学生的学习情绪,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能够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引入方程的概念,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合作探讨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解法及其应用。
2.难点: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尤其是解方程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情境教学法,以生活实例引入方程的概念,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方程的解法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4.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探讨的良好学习习惯。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生活实例引入方程的概念,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新课讲解: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解法及其应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思考。
3.例题讲解:分析并讲解典型例题,让学生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4.实践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5章一元一次方程5.1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2新版浙教版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5章一元一次方程5.1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2新版浙教版一. 教材分析《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五章介绍了一元一次方程,本章内容是学生首次接触方程,也是初步建立代数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章节。
5.1节中的一元一次方程是基础的代数模型,其包含的概念、性质以及解法是后续学习的基础。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解法和应用。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之前,已经学习了代数基础知识,如数的概念、运算法则等,对于解决问题有一定的基础。
但一元一次方程是抽象的代数表达,需要学生从直观过渡到抽象的思维过程,这对部分学生来说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发展,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一元一次方程。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学会解一元一次方程,能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和解法。
2.难点:一元一次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一元一次方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解法和应用。
2.练习题:准备一定数量的一元一次方程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3.教学道具:准备一些实物道具,如苹果、玩具等,用于导入和演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实物道具引入课题,如:“小明有3个苹果,每次吃掉一个,问他还剩几个苹果?”引导学生思考并解答。
–引导学生从生活实例中发现一元一次方程的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5分钟)–给出具体的一元一次方程,如:2x + 1 = 7,引导学生观察、分析。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5章一元一次方程5.3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5.3.2去分母解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新版浙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5章一元一次方程5.3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5.3.2去分母解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新版浙教版一.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5章一元一次方程5.3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5.3.2去分母解一元一次方程。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去分母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并能运用该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题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解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学习了分数的加减法和乘除法,对分数有一定的理解。
但部分学生对分数的运算规则掌握不牢固,可能会影响到对去分母解法的理解。
另外,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接触的一元一次方程较少,可能对解方程的方法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知识基础,通过复习和巩固相关知识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去分母解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去分母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并能运用该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去分母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
2.难点:理解去分母解法的原理,并能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引导发现法:教师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发现去分母解法的规律。
2.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分析典型例题,引导学生理解去分母解法的应用。
3.小组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包含例题、练习题和教学环节的PPT。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运用去分母解法解决问题。
3.练习题: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对去分母解法的掌握。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复习分数的加减法和乘除法,引导学生回顾相关知识点。
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5.1 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5
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5.1 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5一. 教材分析《5.1 一元一次方程》是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的重要内容,它为学生提供了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工具。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性质、解法及其应用。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并能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代数基础,对于方程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性质和解法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得到进一步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2.能够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性质。
2.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3.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
2.教学案例和问题。
3.小组合作学习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和应用。
例如,某商品打8折后售价为120元,求原价是多少?2.呈现(10分钟)通过PPT课件呈现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性质和解法。
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概念和解法。
3.操练(10分钟)给出一些具体的一元一次方程,让学生独立求解。
例如,2x + 3 = 7,5(x - 2) + 8 = 17等。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解法解决问题。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例如,判断一个方程是否是一元一次方程,求解一元一次方程等。
5.拓展(10分钟)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
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5.1 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
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5.1 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5.1 一元一次方程》是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的一个重要内容。
本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性质及解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一元一次方程,使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本节内容为学生后续学习更复杂方程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代数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但部分学生对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方程的过程理解不够深刻,解方程时容易出错。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正确地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并通过练习巩固解方程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及其解法。
2.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并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转化与化归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及其解法。
2.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的过程。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一元一次方程,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性质及解法。
3.练习法:通过适量练习,巩固学生对一元一次方程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例,用于导入新课。
2.设计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准备课件,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购物问题)引入一元一次方程,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提问学生:这个问题可以用数学方程来表示吗?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2.呈现(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性质及解法。
通过PPT展示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x + b = 0(a、b为常数,a≠0),并解释其含义。
同时,介绍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移项、合并同类项、化系数为1。
3.操练(15分钟)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
题目难度要适中,注意覆盖本节内容的各个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一般代数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
一元一次方程是代数方程中的最基本、最简单的方程,一般的代数方程最后都可以化为一元一次方程来求解。
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一元一次方程的有关概念和解法,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问题解决的基本步骤。
根据《标准》,在第二学段中,学生已学过方程及其解的概念,等式的基本性质,并会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几类简单的方程(如3x+2=5,2x-x=3),但未学习过方程中关于元和次的概念,并且由于未学过整式的加减运算,学生能解的方程是非常有限的。
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解法及其应用是进一步学习其他方程的必需基础,许多方程最终都化归为一元一次方程来解,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有广泛和直接的应用。
所以,在上一学段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一元一次方程是十分需要的。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是本章的主要内容,而利用方程这个工具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才是学习本章的目的。
因此本章的学习重点是方程的解法和体会方程的工具作用,难点是运用方程这个工具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因为这涉及较多的问题情境,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理解问题的能力,分析数量关系和表示数量关系的能力,并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有关。
本章教学时间约需11课时,具体安排如下:5.1 一元一次方程1课时5.2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和步骤2课时5.3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3课时5.4 问题解决的基本步骤1课时复习、评价3课时,机动使用1课时,合计11课时。
一、教科书内容和课程教学目标(1)本章知识结构框图如下:(2)本章教学目标如下:(3)本章教学要求①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
②会解一元一次方程;会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结果是否合理。
③结合解决与一元一次方程有关的问题,初步认识问题解决的波利亚模式;了解解决问题过程中理解问题、制定计划、执行计划、回顾等步骤以及尝试、检验和反思的意义和重要性。
(四)本章教材分析1、一元一次方程。
在第二学段,学生已经学习了简单的方程,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
本小节以合作学习的方式,通过几个实际问题,让学生列出方程,引出了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复习方程的解的概念,并让学生用估计、列表、尝试的方法求出方程的解。
这样安排的目的,一方面是做好与第二学段的衔接,另一方面也是渗透估计、尝试的思想,让学生了解观察、估计、尝试、列表等也是数学学习的方法,并体验到对于一些复杂的方程,用这些方法有时会很繁,进一步学习其他方法就显得更有必要。
教材的编写是建立学生在第二学段已学过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方程的基础上展开的。
教科书直接指出“求方程的解,可以运用等式的性质,把方程变形成‘x=a(a为已知数)’的形式”。
在例题的处理上,安排了方程解的检验过程,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同时也使学生能进一步理解方程的解。
两个例题的选取都是直接运用等式的两条性质。
课内练习第2题是华氏、摄氏两种温标的转换,这是数学和自然之间知识上的一种联系,设置了“温度描述”一栏,更好地体现了一种常识。
作业题的第5题,要求学生“编写两个不同的方程,使它们的解都是x=2”,应注意发挥它在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和发散性思维方面的作用。
本节在安排上突出了方程与实际问题的联系,意在通过这些问题的解答,让学生初步体验到方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工具,这样在后面学习方程的解法目的就更加明确。
另外,像课内练习的第1题,也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
2、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本节分两个课时。
第一课时的内容主要是学习解方程中的“移项”和“去括号”。
教科书在每个例题的边上都用方框表示了移项的过程,意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移项中符号的变化过程。
例2中的系数出现了无理数(作业题第2(4)题也是无理数),这也是这套教科书的一个特色。
第二课时的内容主要是学习“去分母”。
首先,教科书通过例1分析了某些项含有分母的方程的解法,接着借助例1的解答,归纳出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等都是方程变形的常用方法,并明确各项变形的依据。
最后揭示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程序:本课时学习的方程在结构上更复杂,有系数是分数(小数)的,有可以运用整体思想的,教学中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探究活动更是带有趣味性,应很好利用。
3、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本节集中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问题,可分三课时进行教学。
学生在基本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后,教科书通过几个典型例子,引导学生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建立方程的模型,体验一元一次方程与实际的密切联系。
通过例题的教学,使学生逐步掌握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过程;通过画线段示意图、列表等手段使学生初步学会分析问题、寻找等量关系的方法;通过不同的设元方法、变换问题的条件、根据方程设计问题情境等内容,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发散性,最终达到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
4、问题解决的基本步骤。
本节首先介绍了美籍匈牙利数学家乔治•波利亚的解决问题模式(四个步骤),然后通过“想一想”把这种模式与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过程联系起来。
接着通过两个例题具体学习了这种模式的应用,意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在“回顾”一步中,往往是常规教学中比较忽视的一环,应该加以突出,以培养教师和学生的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
二、本章编写特点1、突出问题解决的意义、过程和方法本套教材对一元一次方程的内容采取解法和应用相对独立的方法编写,这是我们在反复比较各种不同方案的基础上选择的一种优化方案。
一方面,这样安排便于集中学习方程的解法,能使学生系统地学习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等一系列变形,以及最终把方程化为“x=a(a为已知数)的形式”的化归思想;另一方面,通过集中学习,也便于培养学生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理解建立方程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建模思想。
为了避免这种编写方式容易造成的解方程与应用脱节的弊端,教科书特意在第一节安排了一定量的方程与实际相联系的问题,以及用列表尝试解方程的方法,使学生能体会到学习解方程方法的必要性和用方程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性。
在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处理上,教材力求体现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并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理解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学会数学地思考。
在教科书的第四节安排了“问题解决的基本步骤”,初步介绍了波利亚的解决问题模式(四个步骤),这样的处理方式既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又突出了问题解决的过程和方法。
当然,这种方法在后续内容的学习中会不断加以渗透和应用,在九年级上、下各设置一章予以阐述。
2、突出数学教学是活动教学的观点。
《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
教科书在这些方面作了有益的尝试。
如教材在本章中设置了合作学习、探究活动、想一想、做一做等栏目,以促进学生积极地开展活动,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积累经验。
当然,这是体现在外显形式上的活动,许多内显性活动(如探究过程中的活动、解题后的反思活动、学习过程中的知识建构活动以及学生的思维活动等)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去体现。
3、充分体现了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应用性、层次性和发展性在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上,教科书从等式的两条性质出发,通过对一些简单方程的求解和必要的解方程练习,使学生掌握解方程过程中的各种变形,理解化归的数学思想,以便于学生学会方程这个工具的使用,体现基础性。
在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上,教科书选取了一些现实的、有意义的学习材料,创设了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背景(如门票、植树、银行存款、学科兴趣小组、电话费等),突出了寻找相等关系,建立方程的过程,借此让学生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强化方程的应用性。
在保证教学内容基础性的前提下,本教科书在体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方面也做了有益的尝试。
比如,教科书在第124页的作业题中安排了“给出两个不同的方程,使它们的解都是x=-2”在第133页安排了“请将例2改编成其他问题情境的应用题,要求所列的方程仍为15x+45x=180”等等。
三、教学建议1.注意做好与前面学段的衔接,在学生已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学生在第二学段已经学习了在具体情境中用字母表示数,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在第四章又学习了代数式的知识,本章内容就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因此,本章的起点比传统教材要高一些(比如对于一元一次方程和解的概念的建立、对于等式性质的讨论等都不作过多的研究)。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学生在前面学段学习的数学是以算术为主,对于以字母表示数的代数,在思维层次上要求更高,学生仍然需要一个比较长的适应过程,所以,在教学中应该作好知识、方法上的衔接工作。
如果小学阶段没有讲过等式的性质,那么5.1节可酌情增加1个课时,补充等式的性质的有关内容。
在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上,学生在第二学段学习时,强调的是解答的每一步怎样运用等式的性质,本学段的学习虽然也是建立在等式的性质上,但这是对等式性质的进一步运用,如出现了移项、合并同类项、去括号、去分母等专用变形名词。
这是对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系统学习,以便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在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中,学生更会受思维定势的影响,习惯于用算术的方法。
教师可以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解答,在比较中使学生自觉地体验到列方程的优越性。
再在各种不同的问题情境中,不断地运用列方程的方法,培养学生用方程的意识,逐步形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观点,树立建立方程模型的思想,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实际问题的意识。
2.关注方程与实际问题的联系,体验方程的工具作用在传统的教材中,由于方程与应用相对独立,容易造成一种方程的解法与方程的应用脱节的现象,并且方程的应用在选材上过于数学化和类型化。
本套教科书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力求有所创新。
一方面,通过实际问题引出课题,增强了学习方程的目的性,然后在学生基本掌握方程的解法后学习方程的应用,这样密切了方程和实际问题的联系;另一方面,丰富多彩的现实世界也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都可以用数学的知识去收集、分析、处理和利用。
本章的实际问题就是立足于这种出发点,通过一些学生熟悉的、有意义的、感兴趣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方程的知识去解决(如奥运会的奖牌、建筑物的四周铺花岗石、植树、压岁钱、电话费等),从中体验方程的工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