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愚公移山练习含答案.doc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愚公移山(含答案)

一、基知

1、《愚公移山》自,是一篇。

2、下列字注音:

()()厝()孀()箕畚()()

3、解句中的字:

⑴ 然相:⑵箕畚运于渤海之尾:⑶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⑷帝感其:)⑸而山不加增:⑹聚室而日:

4、引用原文回答。

愚公移山的原因是:, 愚公移山的目的是:

愚公移山一定能的原因是。

5、解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指通豫南,达于阴。()通(),意思是。

河曲智叟亡以。()通(),意思是。

寒暑易,始一反焉。()通(),意思是。

6、本文成功地运用了比手法,以愚公、智叟例具体明。

7、翻下列句子。

⑴以君之力,曾不能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⑵遂率子荷担者三夫,叩石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⑶子子无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8、在个日新月异、科技高速展的今天,我是否仍然需要愚公精神?

二、第 2-3 段回答

9、表明愚公移山任巨的两句是:和。

10、指出下列“其”和“之”的不同用法。

其:其妻献疑曰()惧其不已也()其如土石何()帝感其()之:河阳之北()以君之力()笑而止之曰()山之一毛()

11、下列文分析有的一()

A、愚公的妻子献疑的中有关心的气,其目的是解决土石;智叟愚公的言行中

有嘲的气,其目的是阻止愚公移山。。

B、“ 我之死,有子存焉⋯⋯无也”一句运用修辞手法,运用种句式,表愚公要世世代代移

山,不达目的不休。

C、本文是古代神的名篇,生的情有寓言色彩,愚公移山成功反映我国古代人民改造自然的大

气魄和毅力。

D、文章以神尾,并非迷信,而是表明在生力极其不达的条件下,人只能幻想通神的力量来

帮助人征服自然,表了当人征服大自然的烈愿望。

三、比

【甲】愚公移山

【乙】杵磨

磨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李太白山中,未成,弃去。小溪,逢老方磨杵,之,曰:

“欲作。”太白感其意,卒。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12.解下列句子中加点的。( 2 分)

( 1)年且九十() (2)方磨杵()( 3)始一反焉()(4)自言姓武()13.【甲】文中下列几加点意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是()(2分)

A 、且焉置土石无断焉 C 、以君之力河曲智叟亡以

B 、惧其不已其如土石何 D 、跳往助之逢老方磨杵,之

14.翻下面的句子。( 2 分)

( 1)汝心之固,固不可。

( 2)太白感其意,卒。

15.由【乙】文演的民俗( 1 分)

16.两个故事,你怎相同的启示?( 2 分)

17.李白勤学苦,成仙。再两个我国古代名人的勤学事例。(2分)

【人物】【事例】

【人物】【事例】

18.【甲】文写山的高峻、男的相助、智叟的阻止、神的搬山塑造愚公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2 分)

四、比,完成9-13 。

[ 甲] 愚公移山

[ 乙] 蜀之鄙有二僧

蜀之鄙①有二僧,其一,其一富。者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②,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③一④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者自南海,以告富者。富者有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其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者至焉。人之立

志,⑤不如蜀鄙之僧哉!

[ 注 ] ①鄙:境。②南海:指佛教圣地普陀山,在今浙江定海的海上。③瓶:水瓶。④ ;和尚用

来盛食的器皿。⑤ :道,反而。

19.解下列句子中加点的的意思。(4 分)

①箕畚运于渤海之尾:②汝之不惠:③帝感其:④越明年:

2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意和用法相同的一是⋯⋯⋯⋯⋯⋯⋯⋯⋯⋯()( 2 分)

A .惧其不已也/其真无邪

B .而山不加增/水落而石出者

C.以告富者/先帝不以臣卑鄙D.吾欲之南海/耕之上

21.翻下面句子。( 3 分)

吾数年来欲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

22. [甲 ]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是⋯⋯⋯⋯⋯⋯⋯⋯⋯⋯⋯⋯⋯⋯⋯()(2 分)

A .愚公之妻“献疑”,智叟“笑而止之”,可看出两人都决反愚公移山。

B .京城氏之子“跳往助之”,可愚公移山受到众人。

C.文章运用了比和托的写作手法来突出人物形象。

D .文章通愚公移山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改造自然的大气魄和毅力。

23.甲乙两文告我一个共同的道理是什么?两文的尾形式有什么不同?( 3 分)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1、《列子· 》;古代寓言2、略3、⑴ 同⑵用箕畚装运⑶将近⑷被感⑸更⑹把全家人

聚在一起4、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指通豫南,达于阴;子子⋯不加增5、略6、愚公不畏困,决移山;智叟屈服困,反移山。愚公不愚,大智大勇;智叟不智,鼠目寸光。7、⑴凭你的力气,魁父座小山都不能削平,又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大山怎么呢?⑵于是率子中

能挑担子的三个人,石,挖土,用箕畚装运到渤海上。⑶子子无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

大,愁挖不平?

8、需要。扣住在困面前仍需无畏的精神和持不懈的品来回答。9、叩石壤,箕畚运于渤海

之尾和寒暑易,始一反焉。10、略11 、 C.

三、参考答案:12.( 2 分)(1)将近( 2)正在( 3)同“返”,往返( 4)(各 0.5 分)

13.( 2 分) D

14.( 2 分)( 1)你思想固,固到了不可改的地步。(1分)

( 2)李白被她的想法所感,回去后于完成了自己的学。

(注意准“固”“ ”“感”“卒”,其余大意即可分)

(1 分)

15.( 1 分)只要功夫深,杵磨成。

16.( 2 分)【示例】做任何事情要有恒心、有毅力,才能成功。(符合意,言明通,言之成

理,即可情况分)

17.( 2 意。各分)【示例】匡衡1

分)

壁光/ 康映雪照/ 胤囊等。(要求写出真姓名,事例言

18.( 2 分)从面烘托了愚公具有不怕困的决心、不拔的毅力和造福子的宏愿。

四、 [答案 ]19.①用箕畚②通“慧”,明③被⋯⋯感④到、及 20. D( A .人称代,他/表反,可“ 道” B .,表折/,表承接 C.把/因 D .都是“去、往”的意思。) 21.略 22.A

(愚公之妻只是有疑,而不是决反。) 23.①人要立志,并付行。(1 分)②甲文以神尾,( 1 分)乙文以尾。( 1 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