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学语文九年级讲义
沪教版初三上册语文知识点
沪教版初三上册语文知识点解释词语(1)敬业乐群:对自己的事业很尽职,和朋友相处很融洽。
(2) 断章取义:意思是不顾上下文,孤立截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
(3) 不二法门:佛教用语,指直接入道、不可言传的法门。
常用来比喻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
(4) 强聒不舍:唠唠叨叨说个没完。
(5) 弥留之际:病重快要死了的时候。
(6) 媚上欺下:讨好巴结上级,欺负下级。
(7) 登峰造极:比喻达到顶峰。
(8) 恪尽职守:严格遵守,尽职尽责。
(9) 荒凉、冷落的意思。
萧索(10) 身体因寒冷而蜷缩或兼发抖。
瑟索(11) 心里好像失去了什么的样子。
惘然(12) 彼此思想感情不相通。
隔膜(13) 看不起。
鄙夷(14) 根深蒂固:比喻根基深厚牢固,不可动摇。
(15) 孜孜不倦:勤奋努力,不知疲倦。
(16) 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
(17) 一事无成,连一样事情也没做成,什么事都做不成。
(18) 锲而不舍: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19) 持之以恒:有恒心地坚持下去。
(20) 比喻斟酌字句,反复琢磨。
推敲(21) 创造性的见解或意见。
创意(22) 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或使人可以照着做的标准样式。
模式(23) 还没有经过提炼和加工的原始材料。
素材(24) 格物致知;穷究事物的原理和法则,而总结出理性的知识。
(25) 袖手旁观:比喻置身事外或不协助别人。
(26) 不知所措: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27) 一帆风顺:比喻非常顺利,毫无挫折。
(28) 文采藻饰:修饰文词,使之富有文采。
(29) 寻章摘句:搜寻、摘取文章的片断词句。
指读书局限于文字的推求。
(30) 味同嚼蜡:形容写文章或说话枯燥无味。
(31) 吹毛求疵:这里指细到烦琐、挑剔的地步。
(32) 狂妄自大:极端的自高自大。
(33) 学习不认真,不求深刻理解。
不求甚解(24) 一下子弄通了某个道理。
豁然贯通(35) 读书总有好处。
开卷有益(36) 形容过分地斟酌字句。
上海九年级语文知识点总结
上海九年级语文知识点总结语文作为我们学习的一门重要学科,对于开拓思维、提高表达能力、培养审美情趣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下面,我将对上海九年级语文的知识点进行总结,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
一、古代诗词古代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也是语文学习中的重要内容。
在九年级的学习中,我们需要了解并学习一些经典的古代诗词。
比如唐代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宋代欧阳修的《醉翁亭记》等。
通过学习这些诗词,我们可以领略到古人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
二、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文章表达的一种高级技巧。
在九年级语文的学习中,我们需要了解和掌握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
比如比喻、拟人、夸张等。
通过运用修辞手法,我们可以使我们的文章更加生动有趣,增加文章的艺术性和吸引力。
三、古代文学九年级语文的学习中,我们还会接触到一些古代文学作品,如《红楼梦》、《水浒传》等。
阅读这些古代文学作品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古代社会的风俗习惯、道德观念以及人物形象等。
同时,通过阅读和分析古代文学作品,我们也可以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四、现代文学除了古代文学,九年级语文的学习中还会接触到一些现代文学作品。
如《茶馆》、《家》等。
与古代文学相比,现代文学更加关注现实生活、社会问题和人性深度。
通过阅读和分析现代文学作品,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当代文学的特点和风格,提高我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五、作文训练九年级语文学习的重点之一是作文训练。
通过作文训练,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思维逻辑和表达能力。
在作文训练中,我们要注重论点的合理性和观点的独特性,同时也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表达的流畅度。
作文训练的过程也是一个思考和积累的过程,通过反复练习,我们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六、阅读理解阅读理解是语文学习中一个重要的环节。
通过阅读和分析各种文本,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在九年级的学习中,我们需要培养自己快速、准确地理解和分析文本的能力,掌握一些阅读理解的技巧和方法。
牛津上海版九年级初三培优讲义 被动语态
rise(升高)rose risentake(取)took takenmistake(弄错)mistook mistakenride(骑)rode riddenwrite(写)wrote writtendo(做)did donego(去)went gonelie(平躺)lay lainsee(看见)saw seenwear (穿)wore wornbe ( am,is,are )(是)was,were been被动语态一语态概述:英语的语态是通过动词形式的变化表现出来的。
英语中有两种语态: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
主动语态表示主语是动作的执行者。
被动语态表示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即行为动作的对象。
例如:( )22.The doctor___for yet.A.isn’t sentB.hasn’t been sentC.won’t be sentD.wasn’t sent.( )23—When ___this kind of computer___?—Last year.A.did;useB.was;usedC.is;usedD.are;used( )24.The Great Wall__about all over the world.A.knowsB.knewC.is knownD.was known.( )25.I___in summer.A.bornB.was bornC.have been bornD.am born.( )26.He says that Mr Zhang___to the factory next week.A.is sentB.would sendC.was sentD.will be sent.( )27.Who ___this book__?A.did;writtenB.was;written byC.do;writtenD.was;written( )28.Mary ___show me her new dictionary.A.has asked toB.was asked toC.is askedD.asks to( )29. A story __ by Granny yesterday.A.was told usB.was told to usC.is told usD.told us( )30.The monkey was seen____out of the tree.A.jumpB.jumpsC.jumpedD.to jump参考答案1~5CBABA 6~10CBDCB 11~15AABDA 16~20CCBAB 21~25CBBCB 26~30DBBBD。
沪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21课《敬业与乐业》课件
要证明什么(观点);
怎
①论点
样 证
③明
议论文的三要素:
证论 ( 明证 观
点)
②论据
用什么来证明 (观点)
2019/7/19
体裁介绍
三、关于论点
1.定义: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和 主张。(在形式上是一个判断句。)
2.要求:论点必须鲜明、正确 。 3.论点的位置:题目、开头、文中、结尾、 自我概括。 4.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只有一个中心论点 ,可 能几个分论点 。中心论点是全文的统帅,是 灵魂,分论点是为证明中心论点服务的。
其中的一段或一句。 断,截取。章,篇章。
2019/7/19
合作探究
第一段的中心句是: “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 二法门。
中心句中的关键词是: 敬业乐业
“不二法门”是什么意思?
佛教用语,指直接入道、不可言传的法门。 常用来比喻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
2019/7/19
合作探究
转折关系。它强
接着从反面论述“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的 害处,指出“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 为有利”并引用孔子、庄子的名言,进一步强调敬业的 重要。
举例和引用的自然结合使文章的说理立于不败之地。
2019/7/19
合作探究
归纳: “敬业”一节,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1.道理论证
• 引用朱子、庄子、孔子、曾文正的名言 • 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
2019/7/19
合整作天 吃探饱究了 饭 , 不和肯大动家整天混在一起,不说一句
脑筋去做点事,这种有人道是理的话,只是卖弄小聪明,
很难造就的朗呀读! 解这释种人词是语很:难造就的呀!
上海市初中语文讲义
(一)复习与巩固1、作业讲解2、实词背诵3、文言小故事(17)董遇谈“三余”勤读【原文】:有人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
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从学者云:“苦渴无日。
”遇言:“当以三余。
”或问“三余”之意。
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有个想向董遇求教的人,董遇不肯教,却说:“必须在这之前先读百遍。
”意思是:“读书一百遍,它的意思自然显现出来了。
”求教的人说:“苦于没时间。
”董遇说:“应当用‘三余’。
”有人问“三余”的意思,董遇说:“冬天是一年的农余时间(可以读书),夜晚是白天的多余时间(可以读书),下雨的日子一年四季都有余。
”(18)智永与“退笔冢”【原文】:永公住吴兴永欣寺,积年学书,后有秃笔头十瓮,每瓮皆数石。
人来觅书并请题额者如市。
所居户限为之穿穴,乃用铁叶裹之。
人谓为“铁门限”。
后取笔头瘗(yì)之,号为“退笔冢(坟)”。
智永住在吴兴永欣寺,多年学习书法,以后有十瓮(缸)写坏的毛笔头,每瓮都有几担(那么重)。
来求取墨迹并请写匾额的人多得像闹市,居住的地方的门槛因此被踏出窟窿,于是就用铁皮包裹门槛,人们称之为“铁门槛”。
后把笔头埋了,称之为“退笔冢”。
二、现代文阅读之“拼图游戏”【学习目标】1.筛选文中的关键语句。
(拆)2.理解、体会关键词语。
(分)3.品味、感悟关键句子。
(合)4. 引导学生思维由具体向抽象发展。
【方法引导】1.筛选文中的关键语句(会读、读懂、品读)筛选文中的关键语句,要有识别关键语句的能力。
一般来说,文中反复呈现的语句(词语和句子)在内容或主旨上起到重要作用;总起句、总结句、承上启下句在结构或衔接过渡上起重要作用。
除此之外,在以记叙为主的文章中,点明时间、地点、人物的要素语句值得重视(概括情节、段意时需要),人物描写、环境描写、运用修辞手法的语句都值得鉴赏与品味(理解句子的含义),文中的抒情议论句更要把握住,因为其中往往蕴涵着文章的主旨。
沪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0课《故乡》课件
鹁鸪(bó gū ) 颧骨( quán) 潺潺(chán) 阴晦( huì )
伶仃(líng dīng ) 恣睢( zìsuī ) 猹(chá ) 獾( huān) 弶( jiàng ) 脚踝( huái ) 髀( bì ) 瑟缩( sè ) 愕然( è ) 嗤笑( chī ) 惘然(wǎng ) 黛( dài )
《彷徨》(1924—1926) 2、历史小说集一部:《故事新编》(1922—1935) 3、散文集一部:《朝花夕拾》 (1928 原名《旧事重提》)
4、散文诗集一部:《野草》(1927)
5、翻译作品:俄国作家果戈里的《死魂灵》、 苏联作家法捷耶夫的《毁灭》等 6、杂文集十六部
主要作品集
在初中我们学过他 的作品有:
少年闰土
闰土的变化 (一)
中年闰土
少年闰土
(二)
中年闰土
纯真活泼 懂得很多生产知识 简直是个小英雄
麻木迟钝、善良忠厚 勤劳朴实
闰土二十多年来为什么发生这么大的变化?
生气勃勃热情 开朗勇敢善良 小英雄
木偶人 苍老贫困因循 守旧麻木迟钝
什么原因使闰土前后判若两人? (是岁月流逝的痕迹?)
“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 绅”是使其陷入悲苦境地的原因。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社戏》
选自《朝花夕拾》
选自《呐喊》
写作背景:
1919年12月,鲁迅回故乡绍兴,接母亲到 北京。在故乡,他目睹了故乡的冷漠、麻木、 市侩和猥琐,“希望”的破灭,心中感到无比 的悲哀。1921年,作者依据这次回家的经历为 题材,写了这篇小说。 文章是用第一人称来写的,是作者所塑造 的一个人物形象,不能指作者自己。
鲁 迅
故 乡
鲁迅(1881-1936),我国 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 命家,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旗 手,本名周树人,字豫才, 浙江绍兴人。 1918年5月开始用“鲁 迅”笔名创作,发表了中国 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 说《狂人日记》。 1936年病逝于上海。
沪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9课风筝课件
比较阅读
▲《风筝》中有哪些内容是《我的兄弟》中 没有写到的?
▲比较两文不同,说说《风筝》为什么要这 么写。
布置作业
▲ 1.假设“我”在发现并毁坏弟弟风筝的那天晚上 写了一篇日记,或者假设“我”在二十年后给 弟弟写了一封表达追悔的信。请根据课文,拟 写这篇日记或这封信。(书第42页“表达”)
▲ 2.在你的生活经历中有没有被人“折断”过心中 的“风筝”呢?将这段经历写出来,诉说一下 你心中的感想吧。(书第42页“阅读”)
▲ 在以上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篇350字左右的随 笔。
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 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培养文学情趣; 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 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 鼓舞我们前进。
沪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9课风 筝课件
初读课文 ▲不过是少年时代的一段往事,作者为什么
一直念念不忘,一写再写?
▲从《风筝》中找出词句说明这段往事对我 而言的意义
品读课文 ▲1.回忆往事,哪些词在为“精神的虐杀”
一词作铺垫? ▲ 品读《风筝》3、4段,找出相关语句说明。
▲2.课文后半部分如何表现“精神的虐杀” 带给我的心理感受?
语文九年级下沪教版(五四学制)《邓稼先》说课课件
章为铺垫的情况,所以,制定以下的教学 目标。
• A、知识目标: • 1.掌握本文的生字生词,并理解两个古诗
文小段。 2.体会课文语言乎实、感情真挚的特点。
B、情感目标:深切体会邓稼先的人品风 貌,并学习他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 事业的崇高情怀。 • C.能力目标:1能够灵活运用速读、默读、 朗读等阅读方式阅读课文。
教学程序
教学程序主要包括以下的几个环节 1.引入课文 2.初读课文,让学生通过练习梳理鲁迅 1881-1930年的主要经历。 3.再读课文,讨论问题,突破重难点 4.归纳自传的特点。 5.进行练习,实行的知识迁移。
引入
1. 教师向学生们简介自己。 可以结合所要教学的课件的 2.让学生参照教师的介绍 特点,让学生直观的感受 自己介绍自己。 3.在此基础上引出什么是 自传及其特点,以引入新 课。
• (1)自读法——初步感知课文,掌握大致内容 • (2)练习法——学生自主实践,实现知识迁移 • (3)讨论法——学生参与教学,了解鲁迅精神
学法设计根据
• 鲁迅生活的时代距今已有几十年的距离,今天的中学生不 会很熟悉;其作品的内容和语言,中学生读起来也难免有 陌生感,因此,要了解鲁迅的为人,认识鲁迅的精神,其 自传便是我们窥探鲁迅精神世界的一个窗口。鉴于此,作 以下的学法设计:
这些问题的讨论, 一方面可以启示 学生的思维,一 方面可以让学生 更加精心的读书, 以透过现象看本 质--从而从更 深的层面上理解 的鲁迅伟大。
进一步讨论
• 鲁迅回国 后பைடு நூலகம்从这 个学校辗 转到另一 个学校, 说明了什 么?我们 从中应该 学习他的 什么精神?
此问题的设计与讨论,一方面在于对 课文更加深入的理解,一方面也是为 了突破 “理解鲁迅为国为民的精神, 并从中受到教益”的教学重点。
沪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全册优质课件
本文及《中国石拱桥》各用了哪些方法, 并结合实例说说其作用。
3、打比方
作用:打比方可以使要说明对象生动 形象,具体可感。
本文及《中国石拱桥》各用了哪些方法, 并结合实例说说其作用。
4、列数字
作用:采用列数字的方法,读者可以 通过确定的数字获得对说明对象的准 确了解。数字的精确是体现说明文语 言准确性的一个重要方面。
细部注意 门窗:工艺美术上品(8) (略写)
色彩:极少用彩绘(9)
次
(总说)
(分说)
小结:
可见,苏州园林无论是整体,还是它 的每一个局部,甚至每一个细部处处都 注意到了图画美,作者反反复复用图画 作比,目的在于始终强调苏州园林总的 特征。由此我们可以知道说明文始终要 注意紧紧抓住被说明事物的特征。
3.花草树木的映衬给人图画美。 4.近景远景的层次给人景致美。 5.每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 6.门和窗是高度的图案美。 7.极少用彩绘给人色彩美。 从七个方面紧扣 “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 一幅完美的图画”这个总体特征。
文章结尾写什么?有什么特点? 文章结尾告诉人们苏州园林值得介绍的还 很多,文中所介绍说明的只是一些方面。结尾 留有余地,给人回味无穷。
4.文章结尾写什么?有什么特点?
总的印象
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 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 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 影响。
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
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 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文章怎样分项说明苏州园林的特征?
1.亭台轩榭的布局不讲究对称,讲求自然之趣。
2.假山池沼的配合讲求自然美。
本文及《中国石拱桥》各用了哪些方法, 并结合实例说说其作用。
1、举例子
沪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课《故乡》课件
其实,世上最温暖的语言,“ 不是我爱你,而是在一起。” 所以懂得才是最美的相遇!只有彼此以诚相待,彼此尊重,
己先查看一遍,把用不上的部分页面 相互包容,相互懂得,才能走的更远。 相遇是缘,相守是爱。缘是多么的妙不可言,而懂得又是多么的难能可贵。否则就会错过一时,错过一世! 择一人深爱,陪一人到老。一路相扶相持,一路心手相牵,一路笑对风雨。在平凡的世界,不求爱的轰轰烈烈;不求誓 言多么美丽;唯愿简单的相处,真心地付出,平淡地相守,才不负最美的人生;不负善良的自己。
您生活愉快! 忘记该忘记的人,忘记该忘记的事儿,忘记苦乐年华的悲喜交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对于离开的人,不必折磨自己脆弱的生命,虚度了美好的朝夕;不必让心灵痛苦不堪, 弄丢了快乐的自己。擦汗眼泪,告诉自己,日子还得继续,谁都不是谁的唯一,相信最美的风景一直在路上。
人生,就是一场修行。你路过我,我忘记你;你有情,他无意。谁都希望在正确的时间遇见对的人,然而事与愿违时, 你越渴望的东西,也许越是无情无义地弃你而去。所以美好的愿望,就会像肥皂泡一样破灭,只能在错误的时间遇到错的人。
脸色灰黄,很深的皱纹,头戴破毡 帽,身穿极薄的棉衣,手又粗又笨 而且开裂——饱经风霜
手捏钢叉 向猹尽力刺去 很高兴 说话脱口而出 滔 滔不绝——活泼机智
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 只是摇头 默默地吸烟 说话吞吞吐吐 断断续 续——苦不堪言、麻木迟钝
闰土的变化
少年闰土
(一) 中年闰土
少年闰土
(二)
中年闰土
伶仃(líng dī)ng 恣睢( )zì猹su(ī 弶( huā) n 脚踝( jiàn) g
) q折u本án( huì
) 獾c(há ) huái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故乡课件5沪教版五四制
课文主题(理解·探究四)
1、人的生命和活力被扼杀;
2、纯真的人性被扭曲了; 3、愚昧、落后、贫穷的轮回;
4、渴望理想的人与人关系。
5、辛亥革命前后农民的贫困生活, 表达了追求新生活的愿望。
小说以“我”回故乡的见闻与感受为线索,通 过闰土20多年前后的变化,描绘了辛亥革命后十年 间中国农村衰败、萧条、日趋破产的悲惨景象,揭 示广大农民生活痛苦的根源,表达了作者改造旧社 会、创造新社会生活的强烈愿望。
3、“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 活过的”中的“新的生活”是指什么样的生活?
新生活指的是:自由、平等、幸福的生活。
4、(1)“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为 什么“害怕”?(2)为什么说“他的愿望切 近,我的愿望茫远罢了。”
(1)因为“我”的愿望是普天下的人都过 上自由、平等、幸福的新生活,但愿望能否 实现是未知数,“我”不知道,所以想到希 望的能否实现,自然便害怕起来。
文章是用第一人称来写的,“我”是作者 所塑造的一个人物形象,不能指作者自己。
读准加横线字的读音:
huì chá 阴晦 猹
xíng 五行
jiàng huān péng 装弶 獾猪 篷隙
biǎn kuà bì 竹匾 胯下 髀骨
è 愕然
chī línglì 嗤笑 伶俐
hè
sè
xùn bǐ gǒng mó
2、通过对比描写要突出什么? 突出故乡前后的变化。
理解探究一 阅读课文,指出表现“我”心情变化的语句,
说一说“我”对故乡有一份怎样的感情?
回故乡—急切:“冒着严寒” 见故乡—悲凉:“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 忆故乡—沉重、忧愤:“阿!这不是我二十年来时时记 得的故乡?”
忆闰土—高兴、佩服、依依不舍:“我这儿时的记忆, 忽而全都闪电似的苏生过来,似乎看到了我的美丽的故乡 了。”
沪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20课《最后一次讲演》课件2共36页PPT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沪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20课《最后 一次讲演》课件2
41、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42、夏日长抱饥,寒夜无被眠。 43、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44、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 45、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 当勉励 ,岁月 不待人 。
谢谢你的阅读
2018沪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20课《最后一次讲演》课件1
影片是对这篇讲演词的再 创作,编剧为什么选取的是这 几句话呢?
布置作业
结合本课所学,以“责任”为话题写一篇300
字左右的讲演稿。 作业交流:
一句话
有一句话说出就是祸, 有一句话能点得着火。 别看五千年没有说破, 你猜得透火山的缄默? 说不定是突然着了魔, 突然青天里一个霹雳 爆一声: “咱们的中国!”
闻一多
这话教我今天怎么说? 你不信铁树开花也可, 那么有一句话你听着: 等火山忍不住了缄默, 不要发抖,伸舌头,顿脚,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后,国民党当局为篡夺 胜利果实阴谋发动内战。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 领导下,坚持民主、和平,反对独裁和内战,开 展了蓬勃的爱国民主运动。国民党当局为了镇压 这一运动,制造白色恐怖,屠杀爱国民主人士。 1946年7月11日,爱国民主人士李公朴先生在昆 明被特务暗杀,特务们要暗杀的第二个对象就是 闻一多先生。友人劝他躲一躲,但他毅然出席了 15日举行的李公朴先生追悼大会。他事先没准备 发言,但面对会场上特务们的无理取闹和嚣张气 焰,他忍无可忍,拍案而起,走到讲台,发表了 这篇义正辞严的讲演。
2018沪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21课《敬业与乐业》课件1
课文小结
这篇演讲词针对听讲者(学生)的实际情况,提 出了“敬业与乐业“的论题,引名言,举事例, 深入论述了“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 作者先后谈论了“有业”、“敬业”、“乐业”三个 问题。 首先是有一份正当的职业(或任何一件有价 值的事情). 作者认为,“人 类合理的生活” 应该是这样的: 其次,对于所做的事情,要生出敬意,忠实 地把它做好。 再次,要从专心做事中发现乐趣,达到 “乐以忘忧”的境界。
2、“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下去,趣味自然会
发生。”你同意吗?作者目的在于说明什么道理?这一句是 什么句式?有什么作用?
同意。因为无论从事什么职业,往往都要承受压力,面对 挑战,但当解决重重困难,获得美满的结果时,就会有一种 成功感和满足感。 (不同意。因为有些职业过于单调乏味,缺乏创造乐趣的客观条 件。如包装工、掏粪工等……) 作者的目的在于说明:人应该“乐业”,只有能从自己的职 业中领略出趣味来,才会感到生活有价值。 这是一个条件复句, 强调了从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的重要性。
论证了“凡职 业没有不是神 圣的,凡职业 没有不可敬的” 的道理
第二部分
庄子名言 曾文正名言 孔子名言 引 用 论 证 强调论证了“敬 业主义,于人生 最为必要,又于 人生最为有利。”
木匠
政治家
挑粪工
军人
正 面 举 例 论 证 从反面说理
第二部分
1、阐述人生 苦乐缘由
第二层:论述“乐业”的重要性。 在于主观的心, 不在客观的事
点此播放讲课视频
析题
敬业——对自己的事业很尽职(“发愤忘食”) 乐业——把学习工作当作一件乐事(“乐以忘忧”)
点此播放讲课视频
熟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结构
• 第一部分(1):提出“敬业 乐业”的主旨(中心论点)。 • 第二部分(2—8):分别论述 “有业”、“敬业”、“乐业” 的重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分)尝够,深深懂得。 2(2分)D
课外文言——
①普为滁州判官,太祖与语,奇之。会获盗百 余人,将就死。普意其有冤,启太祖,更讯之,所 全活十七八。
②普尝欲除某人为某官,不合太祖意,不用。 明日复奏之,又不用。明日又奏之,上怒取其奏坏 裂投地。普颜色自若,徐拾奏,归,补缀。明日复 进之,上乃悟,用之。后果称职。 【注释】除:任命、授职。
秋”。
C恒大痛失足协杯冠军,队长郑智接受采访时“却道天凉好个秋
D新年的钟声响起,我们共同回顾四年的时光“却道天凉好个秋”
1.忧国伤时之愁(满腹愁苦)想说,但无法(无处、不能)述
说 [ 要点:揭示出心理矛盾的具体所指,只写“想说而终于(却)
没有说”,得1分。] 2.C
❖1.对比是本首词一大特色,如内容上“ ”和“ ”、“ ”和 “ ”构成对比。(2分) ❖2.下面关于本首词中“愁”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中的“愁”,有指词人无病呻吟之闲愁。 ❖B.词中的“愁”,有指词人忧国忧民之忧愁。 ❖C.词中的“愁”,有指词人抑郁、伤感之离愁。 ❖D.词中的“愁”,有指词人怀才不遇、报国无路之哀愁。 ❖1“少年”和“而今”;“强说愁”与“欲说还休”;“不识” 与“识尽”。写出两组即可(1+1分) 2 C(2分)
【精华展台1】
《记住这一天》
【精华展台2】
《我眼中的色彩》
我眼中的色彩(62.5分)
阳光有着耀眼的金色,普照着大地,滋润着世 间万物;彩虹有着斑斓的七色,穿透云层,映照在 波动的湖面;牵牛花有着质朴的色彩,顽强生长, 成为我眼中最绚丽的颜色。
漫步于庭院中,不由被身边茂盛美丽的植物所 吸引,牡丹的高贵艳丽,百合的纯洁典雅,白杨树 的高大挺拔,无不使人有一种想要赞美它们的冲动, 惟有墙角的几株牵牛花,无力地蜷缩着,与这美妙 的一切格格不入。
翠绿的茎蔓无力地穿梭于青砖瓦砾之中,娟小 的花朵微微地打开着。在这个花的天堂中,牵牛花 仿佛是一只被遗忘、被遗弃的丑小鸭,我实在不怎 么喜欢它。
或者就是一团一团小小的山花,大多又都是那苦 苦的蒲公英。它们的茎叶里涌动着苦味的乳白色的浆 汁,它们的根须在春天被人们挖去作野菜。而石缝间 的蒲公英,却远不似田野上的同宗生长得那样茁壮。 它们因山风的凶狂而不能长成高高的
躯干,它们因山石的贫瘠而不能拥有众多的叶片,它
们的茎显得坚韧而苍老,它们的叶因枯萎而失去光泽; 只有它们的根竟似那柔韧而又强固的筋条,似那柔中 有刚的藤蔓,深埋在石缝间狭隘的间隙里。生命就是 这样地被环境规定着,又被环境改变着,适者生存的 规律尽管无情,但一切的适者都是战胜环境的强者, 生命现象告诉你,生命就是拼搏。
关于作文
作文困惑无非两个 1、写什么 2、怎么写
向古人学习
竹石 •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 • 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 • 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
❖D.“沧洲”借指诗人隐居故乡绍兴镜湖边上的三山。
❖2.全词表达了作者 的情感。(2分)
❖1.A 2.报国无门或壮志难酬
❖ 破阵子 ❖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
外声,沙场秋点兵。 ❖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
后名。可怜白发生! ❖ 1.辛弃疾被称作“词坛飞将军”,这一称谓既巧妙地概括了
【经典采撷2】
林希《石缝间的生命》
石缝间的生命 石缝间倔强的生命,常使我感动得潸然泪下。
是那不定的风把那无人采撷的种子撒落到海角天 涯。当它们不能再找到泥土,它们便把最后一线生 的希望寄托在这一线石缝里。尽管它们也能从阳光 中分享到温暖,从雨水里得到湿润,而惟有那一切 生命赖以生存的土壤却要自己去寻找。它们面对着 的现实该是多么严峻。
【案例分析】
思考: 文章只为单纯介绍米兰的生活习
性吗? 如果少了必要的描写与抒情,这
类文章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的效果就 都无法显现。
【精雕细琢】
那是一盆米兰,已枯死有些年了,以前我爸
养着,细心照料。
那时我期盼夏日。每逢蝉鸣时,那米兰便会开出 许多小小的花朵来,那花呀,很小,却长得繁茂,花 开得多,簇拥在一起。小花的瓣儿薄薄的,随风拂过 而轻柔飘曳,微微颤动。那阵阵清爽迷人的香味从众 多花蕊中飘出来,萦绕在枝叶间,开着淡黄花儿的植 株周围,把她衬得更加美丽,给予人一种清闲的享受。 她的美,颇有“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的意 境。
课外文言——
1(1)C(2分)11(2)C(2分) 2 D (3分) 3. 所全活十七八(2分) 4.坚毅执着、沉着冷静、慧眼识人(知人善任)等。
(填对两个得满分,4分)
勾践剑沉思
1.指考古、文物、冶金、材料等力量紧密结合,研究 勾践剑制作精良的原因。(2分)
2.算得上深层次思考的是:既知道勾践剑中看中用, 又知道它中看中用的原因。(2分)
不能忘却她的颜色、她的绽放、她的味道。
她开得旺盛,给人以欣荣快乐,给人以 炫彩美丽,给人以幽香清静,她在凋零时虽 有凄凉,却很安静、很自然。或许米兰的 “花自飘零水自流”有些令人哀愁,却在短 暂的花期中显现自身最大的美丽。
人应该学学米兰,在该展示自身光彩时 就应尽情绽放生命之花,而在风期过后或暴 风来袭时,保持一份泰然处事的心态,默默 度过。
都要经过几度寒暑,几度春秋。然而它们终于长成了 高树,伸展开了繁茂的枝干,团簇着永不凋落的针叶。 它们耸立在悬崖断壁上,耸立在高山峻岭的峰巅,只 有那盘结在石崖上的树根在无声地向你述说,它们的 生长是一次多么艰苦的拼搏。那粗如巨蟒,细如草蛇 的树根,盘根错节,从一个石缝间扎进去,又从另一 个石缝间钻出来,于是沿着无情的青石,它们延伸过 去,像犀利的鹰爪抓住了它栖身的岩石。有时,一株 松柏,它的根须竟要爬满半壁山崖,似把累累的山石 用一根粗粗的缆绳紧紧地缚住,由此,它们才能迎击 狂风暴雨的侵袭,它们才终于在不属于自己的生存空 间为自己占有了一片天地。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1.“欲说还休”表现了作者
的矛盾心理。2.对
本词中的“却道天凉好个秋”,运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A冷空气突然南下,气温跌至冰点,行人个个“却道天凉好个秋
B考试成绩公布,小辛再次名列榜首,兴奋得“却道天凉好个
如果石缝间只有这些小花小草,也许还只能引起 人们的哀怜;而最为令人赞叹的,是在那石岩的缝隙 间,还生长着参天的松柏,雄伟苍劲,巍峨挺拔。它 们使高山有了灵气,使一切的生命在它们的面前显得 苍白逊色。它们的躯干就是这样顽强地从石缝间生长 出来,扭曲地、旋转地,每一寸树衣上都结着
伤疤。向上,向上,向上是多么地艰难。每生长一寸
野草:细瘦的薄叶 …… ——不易被觉察的石缝间
山花:枯萎而失却光泽 …… ——深埋在石缝间狭隘的
间隙里
松柏:雄伟苍劲,巍峨挺拔, 躯干从石缝中生长出来……
——悬崖断壁上,高山峻 岭峰巅的石缝间
【要诀有三】
1 .了解一些植物隐含的象征意义 2 .观察了解这些植物的特征 3 .结合植物特征表达内心情感
❖6.战场 7.D
❖诉衷情
❖
宋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觅封侯”一句意思是不远万里寻找封侯的机会。
❖B.“关河”原意是关塞河防,借指山川险要的地方。
❖C.“胡”原指北方或西方的少数民族,词中指金兵。
所以我期待炎炎夏日,因为可以目睹米兰的怒放。 她的花期不长,但每次绽放都格外美丽,使我不禁欣 喜若狂,能改去那时顽皮的性格而静坐在阳台上观赏。
但米兰总会凋谢的,夏日流逝,她便黯淡了。
秋风扫去了酷暑的炽热,而米兰也正是在此时凋
零了。她的花已经呈现出了褶皱的颓态,从瘦弱干枯 的树上飘落下来,零碎地洒了一地,在那杂乱中,不 见丝毫生机;她的叶由绿变为浅褐色了,明显没有如 同夏日的饱满,倒是有些瘪了,用手触叶,就如砂纸 似的。
辛词 的风格,又点出词人生命中曾有过的 的经历。 2.下列对作品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醉”和“看”传递出词人有志难伸的苦闷。 ❖ B.“八百里”可指牛,也可用以形容连营之广。 ❖ C.“马作的卢”两句实写词人英姿飒爽的形象。 ❖ D.“可怜”句将全词一下子拉回悲凉的现实中。
❖ 1.豪放/豪迈/雄壮(1分) 行伍/军旅/抗金(1分) 2.C
3.⑴出土时毫无锈蚀;⑵二千年依然铿然坚挺;⑷宝 剑刃薄锋利。(6分)
4复杂的成分搭配;复杂的加工工艺;高超的防护技 术。(写出三条中的任意两条即得4分)
5.B(3分)
为你打开一扇门
1.第③段主要论述了文学是人类感情的最丰富最 生动的表达,是人类历史的最形象的诠释;
第④段主要论述了亲近文学,阅读优秀的文 学作品,是一个文明人增长知识、丰富情感的极 为重要的途径。 2.第④段中“这并不是危言耸听”中的“这”指 的是一个从不阅读文学作品的人,纵然他有“硕 士”、“博士”或者更高的学位,他也只能是一 个“高智商的野蛮人。从文中看,要成为一个有 文化有修养的现代文明人不仅要有知识 ,更要有 亲近文学,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的习惯 。
几天时间,她便完全谢了,像稀疏的灌木一般了。 于是米兰开始沉睡,直到来年初夏才重新露出花
苞,重新染上生机勃勃的绿色和淡黄。她的含苞待放 的姿态便又能使我期盼她的花开,她的怒放了。
米兰就这样绽放了几年,但我爸终究没有弄好她,
她的根彻底枯萎了。我看着她被挪走,心中涌起了一 股没落之感,不禁慨叹美好的花儿离开得那么快,那 么匆匆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