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油冷却器国产化改造设计与实施

合集下载

应急柴油消防泵控制系统改造方案的研究

应急柴油消防泵控制系统改造方案的研究
启 动消 防 泵 。
1 应 急柴油 消 防泵 原存 在 的问题
泵的控制系统改造前 ,采用微处理控制系统 ,故障率较
高, B泵在维修后送 电时 电路板还 曾产 生过火花 , 这样导致消
防 B泵无法正常使用。经平台相关人员讨论后 ,决定用 P C L 来替代 原有 的控 制系 统 ,实现对 B泵 的操 控 。选 用西 门子 S - 0 P C作 为控制器 , 720L 进行 l / O点分配 、 程序设 计 、 能模 功 拟、 现场接线 回路测试 , 最后进行功能调试 、 现场状态监测和 中控远程监控 , 最终成功地复原 了 B泵 的控制逻辑 , 使其重新
柜, 柴油罐 , 滑油冷却器 , 滑油循环泵等 。 柴油消防泵启动分为本地启动 和远程启 动 ,当在原控 制
柜 面 板 上 按 下 Maul 钮 时 , 应 的指 示 灯 会 亮 , 选 择 了 na按 对 即
据报警信息 , 查找并排除故障后再启动消防泵。 如果不存在故障报警 , 就可 以按下 自动启动模式按钮 , 或
动消防泵 。 23 燃 油 电磁 阀 控 制 回路 设 计 .
本地启动 ; 当按下 A t 启动按钮 , uo 自动启 动指示 灯亮 , 选择 自 动启动 。 自动模式下 , 以通过检测消 防管 网的压力大小 , 可 来 实现 自动启动消防泵 , 且通过火气系统逻辑 , 以 自动实现 并 可
泵 停 机 的过 程 , 是 通 过 给 电 磁 阀上 电 , 闭 电 磁 阀 、 开 油 就 关 断
投用 , 消除了安全 隐患 。
2 改造 方案
21 通 过 P C 控 制 改 造 后 需 要 实 现 的 功 能 . L
改造后柴油消 防泵 , 需要实现本 地启 动和远程启动 。 当在 控制面板上按 下 M n a 按钮 时 , 择本 地模式 , 地启 动模 a ul 选 本 式 下可以选 择蓄电池组 1 或者 蓄电池组 2启动 ;按 下 A T UO 按钮 , 选择 自动模式 , 自动模式下 , 过与 中控火 气系统 的 在 通 接 口信号 , 紧急情况下 可以实现 自动启动消防泵 , 在 保证 消L 消 防 泵 ; 动 ; 制 ; 造 P C; 启 控 改 中 图分 类 号 :P 7 T 23 文 献 标 识码 : B 文章编号:62 55 2 1 0— 15 0 1 7 — 4 X(0 1)1 0 3 - 2

高转速机组油循环系统改造

高转速机组油循环系统改造
收稿 日期 :2 0 1 3— 0 9—1 0
2 0 m A 的模拟量给监控 系统 ,供运行人员监视高
作者简介 :施优文 ( 1 9 7 3一) ,男 ,工程师 ,主要从 水电站 运行与管理工作 。E m a i l :t t t b s s @1 6 3 . t o m
位 油箱 的油 位 ;也可 以人 为启 动 3台油泵 ,作 为 自
备用 油泵 。
1 . 5 油 泵 控 制 系 统 的设 置
润 滑 油 外 循 环 系统 就 是 利 用高 处 的高位 油 箱 ,
利用势能 ,自流给机组 的轴瓦提供需要 的冷却油 , 然后经过水冷却后利用 落差 自流 回到低 处 的回油
箱 ,回油箱 的油 利 用 齿 轮 油 泵将 油送 到高 位 油 箱 , 完成 1 个 轴承 油 的外循 环 流程 。
滑油控 制 系统进行 了两次改造 ,极 大提 高 了油 系统的可靠性 ,大幅 降低 了机组轴 承运行 温度。运行几 年以来 ,未发 生过一 起烧 瓦事故 ,为 电站安全 可靠运行提供 了保 障。 【 关键词 】高转速机组 油循环 系统 技 术改造
桐 柏 电站 位 于浙 江省 天 台县城 ,装 有 2台容 量
为此在山顶上设置 1 个容量为5 t 的高位油箱 ,在水
泵 房边 上设 置 1 个 容 量为 1 0 t 的 回油箱 。
1 . 3 油冷 却 系统 的改造
刮油板利用高速旋转 的离心力将油带起到轴承的顶
部 ,再 回流 到轴 承底 ,轴 承底 座 的水冷 却器 完成 对 油 的冷却 。这种结 构 的冷 却 系统对 安装 检修 的质 量 要求 极高 ,刮油板 的安装 角度 、刮 瓦工 艺稍 不到 位 就会 在开 机几 分钟 内烧瓦 ,给 电站 的安 全运 行带 来 了很 大 的 隐 患 。针 对 这 一 现 象 ,在 2 0 0 4年 电 站 进 行 报 废重 建 时 ,首 要 重大 改动 的技 术就 是将 机组 的 轴 承 润滑 油 由 内循 环 改为外 循 环方 式 。

浅谈传统串油和化学清洗管路工艺

浅谈传统串油和化学清洗管路工艺

第3期(总第226期) 2021年6月机械工程与自动化MECHANICAL ENGINEERING&AUTOMATIONNo.3Jun.文章编号;1672-6413(2021)03-0189-03浅谈传统串油和化学清洗管路工艺胡文凤1,徐峰2,叶步永1,李移山1(1.扬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设计研究院,浙江舟山316100; 2.舟山市知创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浙江舟山316100)摘要:船舶滑油管路在安装完成后要将主机外部的滑油管道、设备及主机内部冲洗干净,以保护主机在使用过程中不被损坏,选择合适的串油工艺方法十分重要。

详细介绍了传统串油工艺和化学清洗与串油相结合的具体方法和注意事项,并在时间、成本、易操作程度和效果4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为船舶建造的串油工艺选择提供参考。

关键词:滑油管路;串油工艺;化学清洗;管路串油中图分类号:U672.1文献标识码:B0引言船舶滑油管路在安装完成后主机及主机外管道在设备的运输及安装时,不可避免地会有一些颗粒、焊渣及杂质进入,这些颗粒或杂质在主机动车时会对主机十字头、喷油嘴、轴承、滚轮、气缸壁等造成损伤。

主机是船舶的心脏,船舶交付后能在海上顺利航行,心脏的正常跳动是关键。

船舶串油是利用滑油或其他串洗油高流速循环冲洗,将主机外部的滑油管道、设备及主机内部冲洗干净,好的串油工艺可延长船舶的使用寿命,提升船厂的口碑本文通过实詁案例分析强调了串油工艺的重要性,并详细阐述传统串油工艺和化学清洗与串油相结合的具体方法和注意事项,结合杨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建造的1800TEU集装箱系列船,在选择不同的串油工艺后,在时间、成本、效果及操作的难易程度4个 方面进行对比,从而为新造船舶的主机滑油串油工艺选择提供参考。

1案例分析主机在出厂时都有经过严格的测试,是可以正常运行的,若因串油不干净导致污物进入系统,将会严重损坏机组,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该情况在很多新造船上都有发生,图1为杂质进入主机导致所有曲柄轴承磨损需要换新的案例。

东汽600MW机组主机润滑油冷油器切换阀改造技术

东汽600MW机组主机润滑油冷油器切换阀改造技术

东汽600MW机组主机润滑油冷油器切换阀改造技术摘要:华能云南滇东能源有限责任公司滇东电厂安装有四台东汽生产的亚临界600MW汽轮发电机组。

针对四台机组运行中存在的主机润滑油冷油器切换不成功的情况,检修时发现冷油器切换阀存在结构设计缺陷,经过技术改进和结构改良,能够确保润滑油系统运行时冷油器正常切换,可有效避免因冷油器堵塞或泄漏造成润滑油系统断油问题,改造后取得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汽轮机冷油器切换阀结构改进1前言汽轮发电机组主机润滑油系统的主要作用是向汽轮发电机组的各轴承(包括支承轴承和推力轴承)提供合格的润滑油,并在轴承中形成稳定的油膜,维持转子的良好旋转,带走转子的热传导、表面摩擦以及油涡流产生的热量,并为主机顶轴油系统、主机盘车系统、发电机密封油系统提供稳定可靠的油源。

为保持润滑油温,需用冷油器来冷却并控制油温在规定范围内。

东汽600MW亚临界燃煤机组主机润滑油系统中设有两台100%板式冷油器,设计为一台运行,一台备用。

它以低压开式水作为冷却介质,带走润滑油的热量,保证进入轴承的油温为40-46℃(冷油器出口油温为45℃)。

每台根据汽轮发电机在设计冷却水温度(38℃)、面积余量为5%情况下的最大负荷设计,油路为并联,用一个特殊的切换阀进行切换,因而可在不停机的情况下对其中一个冷油器进行清理或检修。

2014年5月22日,#2机机组运行人员发现主机正在运行的冷油器出口油温高,进行主机润滑油冷油器切换不成功,致使大机润滑油温逐渐升高,润滑油系统恶性循环,此后虽采取了多种冷却措施,但是还是连续多日冷油器出口温度超过53度,严重影响机组安全稳定运行。

图1 冷油器切换阀2切换阀改造前存在的问题机组停机后,专业人员打开大机冷油器切换阀检修,发现其结构存在设计问题,主要是:2.1主机润滑油切换阀在润滑油系统停止运行时切换灵活,但是在润滑油系统正式运行时易卡涩,切换困难或无法切换。

2.2切换阀操作阀杆和切换阀阀芯连接部位安装在阀杆套筒内部,在出现问题时,运行中无法拆解和应急处理。

玻璃钢渔船滑油系统设计

玻璃钢渔船滑油系统设计

1 滑 油 系统 概 述
1 . 1 滑油 系统 组成
滑 油 的作 用 是在 运 动表 面形 成 油膜 ,避免 干 摩 擦 。滑 油 除 了润 滑 外 , 还 有冷 却 、 清洁 、 密封、 防锈 和 减 振 等作 用 。 船 舶 滑 油管 路 由滑油 储 存舱 、 滑 油 循 环柜 、 滑油 泵 净化 设 备及 滑油 冷却 器 等组 成 。 1 . 2 滑 油 系统设 计 滑 油 系统 原 理 图如 图 1 所 示 。主 机 滑油 系 统设 台机 带 双 吸双 排 滑 油泵 ,一 台 电动双 吸 双排 备用 泵 和 一 台 滑 油手 摇 泵 。主 机机 带 和备 用 滑 油压 力泵
油 机 6—1 2次 / h , 中速柴 油 机 3 0~4 O次 / h , 高 速 柴油 机5 0 6 0次 / l l , 强 载高速 柴 油机 可达 9 0 1 0 0次 / h 。
式 中, : 为 副机 的滑 油耗 率 , 取 1 . 5 g / l 【 W. h 。 全 船滑 油耗 量 :
Q=Q z +Q ,

循环倍率越大滑油就越容易变质 , 使用周期就越短。
2 . 4 手摇 泵的选 型
( 3 )
滑油 系 统 的手 摇泵 的选 型选 用 C S 一 2 5型 的手摇
摘 要: 以5 4m玻 璃钢渔船 为依托研 究滑油管 系的设计及 计算, 对 系统组成 、 设备相 关参数 计算、 设 计要 领及规 范要 求等进行研 究 , 本着 降低成本 完善 系统功能的原 则完成设计, 为今后类似船型的设计提供 了参考依据。
关键词 : 玻 璃钢 渔船 ; 管 系; 设计计 算
副机
WD 6 1 5 . 6 8 C D
额 定功 率 1 8 8 k W

直升机滑油冷却风扇性能试验及分析

直升机滑油冷却风扇性能试验及分析
w r i tt .q e rvd t u p r frf aii ed sg f o m d h c o l b i e r x a e n tef g t o kn s e h y p ied a s p t o i l n t e in o me g a o a o n zg h h a e f w ih c o s u e i man g a .B s d o ih n a l n o b h l
维普资讯
20 0 6年第 3 4卷第 7期
文章 编 号 : 10 -O 2 (0 60 0 5- 39 2o )r - - 7 1 5 —0




直升机滑油冷却风扇性能试验 及分析
谢永奇 。 建祖 , 红霞 余 高
( 北京 航空航天大学 , 北京 10 8 ) 0 03
该试 验通 过 测试 与计 算 , 得 主 减 滑 油 冷 却 求 风扇 在 给定转 速下 的 流量 G、 全压 P、 静压 、 效
率 叼功率 Ⅳ等是否达到设计规定 的要求及其相 、 互 间 的关 系 , 并绘 制性 能 曲线 , 国产滑油 冷却 风 为
扇 的设 计定 型提 供数据 支 持 。
X E Y n — i YU J n
( e i n e i f e nuc 1 A tnu c. ei 003 C i ) Bin U i rt o r a ts J s o tsB i g10 8 .hn j g v sy A o i ad ra i j n a
2 1 试 验 装 置 .
作性能 , 了解该型直升机主减滑油冷却 系统 的工 作特性 , 实现滑油冷却风扇 的国产化, 与航空某厂
Ab ta t B s d o t n lsa d r p ca ts sr c : a e n n i a t ad a s e i et—b d wa e p frt s n h eo y a c p r r n e o o td fn n a o n l e s s tu o et g t e a rd n mi e oma c fi r a s a d i f mp e h me d hc e e u e rc o n u e i i e r b x o e c pe .T s d t e e p o e s d b p ca ot ae n d o ma e f w h w r sd f o h g lb n man g a o n a h h o tr e t aa w r rc se y s e i sf r ,a n a i o l w

1#机组1B气泵的润滑油冷却调节回路技改

1#机组1B气泵的润滑油冷却调节回路技改
是 一 些 重要 的调 节 回路 如 : 泵 启 动 的 润 滑 油 冷 却 调 整 回路 等 , 气
大 , 以调节效果必然会存 在一定偏差 , 所 加之随着使用年 限的增 加各级机械结构磨损程度增 大 , 各个元件的密封性能 出现一定程 度的下 降等的原因 , 直接导致 了调节效果 的逐步变差 。 鉴于 以上原因 , 该企业提 出 3套解决方案 。第一种可以整套 更换 1 B气 泵启动 的润滑油冷却 器基地式温度 调节仪 ,并整定 PD参数 , I 但解决不 了根本 问题 ; 第二种将测量 信号引入 D S系 C 统 , D S内部增加 调节 回路进行温度控制。 C 在 C D S控制方式正是 以它 的稳定 、快速 、精确而被广泛应 用的 ,其控制精度能达 到 1 %,完全可以满 足本 系统 的控制精度要求 ;第三种在 现场加装 P C, L 将测量信号 引入 P C 改造为 P C控制方式 。根据 P C控 L, L L 制性能说 明以及该企业使用 P C控制方式的设备控制水平情况 L 来看 , 其控制精度要高于基地式控 制系统 , 以也能满足控制精 所 度要求。 经过该企业仔细地核算 成本 , 综合考虑各种 因素 , 第二种 方案成本投入更小 , 并且可避免 出现运行几年后调Fed f c ne m t r rn i c a u i oS e A e s
21年0月 00 4
1 #机 组 1 泵 的润 滑 油 冷 却 调 节 回路 技 改 B气
郝 建 峰
( 漳泽 电力河津发 电分公 司设备管理部 ,山西 摘 河津 030) 4 3 0 要:1 B气泵润滑油冷却调整回路所使用的 K F基地式调节仪长期运行后逐步出现 了控
文 章编 号 :00 83 ( 1)卜 00 — 3 10 — 162 01 0 9 0 0

某船主机海水冷却系统的改进

某船主机海水冷却系统的改进

4 主要设计及技术途径
) 1 原系统的状况。 主机原海水冷却系统管材为镍铜管。 原系统有
两台 水泵, 为40 m/ h, 海 流量 0 3 扬程为2 m; 主 0
海水管管径为m 6 xs mm, 0 分支之一接空冷器支 管的主管管径为D 0 x 4 n , 2 8 u 另一分支接淡水冷 却器, 增压器滑油冷却器的管管径为 D 6 、 1 4 mm。通过计算, 知道空冷器总管约可得系统总流
系统海水流量偏少等问题, 尤其在南海, 海水温度 偏高, 主机在高负荷运转时, 空冷器的 海水出口 温 度高达6 ℃, 8 冷却后的扫气温度仍高达7 ℃, 0 主 机工况恶劣。
某船原是北半球某国的半成品船,购买回国 后,国内 船厂在其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了续建。 该船 出厂后, 大部分时间都在南海工作。 该船的主机是SL酬MC 型柴油机, 】 经国内船厂 设计改装后, 该主机的特定最大持续功率转速为 10 r 而n。在出厂后的几年里, 3 / 该主机基本能达 到其技术指标, 但热负荷及排气温度偏高。 特别是 近几年, 原设计缺陷更为突出, 主机工况恶劣, 排 气温度过高, 常常造成排气阀等部件出现烧蚀等故 障, 严重的影响了 该船主 机的 可靠性, 使该船在使 用中未能得到有效的 保障。 20 6 年, ] ( 该船进我厂修理。上级领导非常重 视该主机的修理, 要求我厂通过这次修理,能提高 或恢复该船主机的 原有性能。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上 船了 解情况, 并查找有关资料, 并对该主机的运行 参数记录 进行了研究。我们发现该船的 选型设计都 是按其海域进行的, 主机海水冷却系统的流程不合 理, 续建时国内 船厂未对其进行 设计改装, 进出空 冷器的 冷却水管也明显偏小 ( 原空冷器接口 管为 DN150 mm, 现为DN1 m ) , 25 一直以 来存在冷却

压缩机油冷器高压管束国产化研制

压缩机油冷器高压管束国产化研制
() 3 只有 设 计 参 数 , 造 技 术 要 求 不 明确 。 制 某 炼 油 厂 加 氢 裂 化 装 置 压 缩 机 润 滑 油 冷 却 器 是 进 口设 备 ,
物 料 名 称
密封 油
冷 却水
水压 试 验 力 MP a
换热 嘶积 m
2 .5 82
3 . O2
10 .
2管束 基 本 结构 形 式 及 主 要 设 计 参 数
21结构 特点 .
结 构 形 式 如 图 1 示 , 有 以 下特 点 : 所 具
通 过 现 场 测 量 壳 体 外 圆 周 长 推 算 外径 , 测 厚 仪 检 测 壳 体 用
壁 厚 , 后 由外 径 与 壁 厚推 算 壳 体 实 际 内径 。测 量 时 , 壳体 然 在 轴 线 方 向不 同截 面 分 别 测 取 5组 数 据 , 每 在 ’ 面 圆周 上 均 布 截
() 束细 长 , 体 内径 巾3 8 1管 壳 3 mm, 束 总 长 4 3 mm; 管 60 () 2 U形 管 为 1x . 94 mm, O 其最 小弯 曲半 径 为 2 . m; 85 a r
() 5 3 共 5块 折 流板 , 布 间距 较 小 , 有 7 mm; 分 只 0 () 板材 质 为 A 6+ .. 1的复 合 管 板 ; 4管 2 6 SS3 2
压 缩 机 油 冷 器 高压 管 束 国产 化 研 制
卢 学 培 陈孙 艺
摘 要 : 对 在 线 运 行 的压 缩 机 润 滑 油 冷 却 器 不 能 停 车 测 绘 、 需 设计 制 造 其 备用 高 压 管 束 的 国产 化 中 的 技 术 问题 , 结 构和 强 度 两 针 而 分
方 断作 了具 体 分 析 , 出 了 相 对 策 , 束 的 国产 化 一 次 成 功 。 提 管

润滑系统改造实施方案

润滑系统改造实施方案

润滑系统改造实施方案一、前言。

润滑系统作为机械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设备的正常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设备运行时间的增长,原有的润滑系统可能出现老化、损坏或者不适用于新的工况等问题,因此需要对润滑系统进行改造,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延长设备寿命。

本文将就润滑系统改造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阐述。

二、改造目标。

1. 提高润滑效果,通过改造,使润滑系统能够更好地对设备进行润滑,减少摩擦和磨损,提高设备的运行效率和稳定性。

2. 降低能耗,优化润滑系统结构,减少能耗,降低运行成本。

3. 增强设备安全性,改造后的润滑系统应能够提高设备的安全性,减少故障率,降低维护成本。

三、改造方案。

1. 确定改造范围,首先需要对润滑系统所涉及的设备进行全面的调研和分析,确定需要改造的范围和内容。

2. 优化润滑油选择,根据设备工作条件和要求,选择合适的润滑油,保证其润滑效果和稳定性。

3. 更新润滑设备,对润滑系统的润滑设备进行更新,选择更加先进和适用的设备,如自动润滑装置、润滑油循环系统等。

4. 完善润滑系统管道布局,重新设计润滑系统的管道布局,确保润滑油能够准确、及时地输送到设备的各个部位。

5. 强化润滑系统监测,增加润滑系统的监测装置,实时监测润滑油的质量和流量,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

6. 建立完善的维护保养制度,制定润滑系统的维护保养计划,定期对润滑系统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长期稳定运行。

四、实施步骤。

1. 制定改造计划,根据改造方案,制定详细的改造计划,包括改造范围、时间节点、人员分工等。

2. 采购改造设备和材料,根据改造方案,进行设备和材料的采购工作,确保所采购的设备和材料符合改造要求。

3. 进行设备改造,按照改造方案,对润滑系统的设备进行改造和更新,确保改造工作的质量和进度。

4. 完善管道布局,重新设计润滑系统的管道布局,确保润滑油能够准确、及时地输送到设备的各个部位。

5. 加强监测装置安装,增加润滑系统的监测装置,确保润滑系统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

船舶进口备件国产化的实施

船舶进口备件国产化的实施

船舶进口备件国产化的实施作者:万晶蒋志斌来源:《科技资讯》 2012年第36期万晶1 蒋志斌2(1.中交一航局一公司; 2.天津港航工程有限公司天津 300456)摘要:进口船舶的备件需要进口,其更换存在很多问题,备件的缺少必然会造成船舶故障解决的拖延,造成船舶技术性能的下降。

因此需要大力加强进口备件的国产化,本文对船舶进口备件国产化的实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船舶备件国产化实施方法和原则中图分类号:U674.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2(c)-0095-01目前,中交一航局一公司从国外购进的船舶占相当大的比例,其核心设备基本为国外生产,这些设备的平稳运行对船舶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进口设备的故障日渐频繁,从而在检修中需要更换大量的备件。

而在实际中,影响维修质量和维修速度的因素往往是备件问题:一是随机购进的进口备件数量品种有限,在多年的维修工作中,相当部分的常用备件已无库存;二是部分进口备件因其特殊性、专用性,购买价格昂贵,采购周期比较长,给公司的成本运行造成困难;三是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许多设备都已更新换代,采购不便影响到生产的安排。

因此,走国产化路线是我们面临的刻不容缓的任务之一,具有深远的意义和极大的发展前景。

1 备件国产化实施的方法及原则1.1 进行备件国产化时,公司不可能提供较多的修理等待机会,也不可能提供太多的试用机会。

因此在设备替换使用前尽量对备件进行测绘,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设备检修、抢修等时机进行现场零件测绘,充实图纸,积累第一手资料。

1.2 实施备件国产化时,我们对进口设备随机带来的图纸资料及时翻译整理,制定技术规范,对一些关键件的材质进行了分析、化验,使图纸真正反映出设备的原有状况。

而且我们对每一台进口设备都建立了技术档案,包括测绘后的图纸及使用、维护、检修、更新情况,做好国产化档案管理。

1.3 备件国产化,不要盲目报废设备配件,要严格执行配件报废管理制度,切忌浪费同时积极开展修旧利废活动,对有可能利用的配件要尽可能进行修复,特别是已经无法买到的自控备件。

船用柴油机冷却系统故障原因分析、检测和修理对策分析

船用柴油机冷却系统故障原因分析、检测和修理对策分析

船用柴油机冷却系统故障原因分析、检测和修理对策分析摘要:对柴油机冷却系统的功用,组成布置进行介绍,及对引起冷却系统温度偏低的常见故障现象及原因,从系统的构造、性能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了处理这些故障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柴油机冷却系统/冷却方式/维护管引言:柴油机冷却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控制发动机的工作温度和驱散多余的热能。

冷却系统的好坏与发动机的工作和使用寿命有着直接的关系。

因此,日常检查和清洗保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1柴油机冷却系统的功用、组成布置1.1柴油机冷却系统的功用柴油机工作时的燃气温度高达1800℃左右,使与燃气直接接触的气缸盖、气缸套、活塞、气阀、喷油器等部件严重受热。

严重的受热会造成:①材料的机械性能下降,产生较大的热应力与变形,导致上述部件产生疲劳裂纹或塑性变形;②破坏运动部件之间的正常间隙,引起过度磨损,甚至发生相互咬死或损坏事故;③燃烧室周围部件温度过高,使进气温度升高,密度降低,从而减少进气量;增压后的空气温度也会升高,并影响进气量;④润滑油的温度也逐渐升高,粘度下降,不利于摩擦表面油膜的形成,甚至失去润滑作用。

综上所述,为了保证柴油机可靠工作必须对柴油机受热机件,滑油及增压后的空气等进行冷却。

然而从能量利用观点来看,柴油机的冷却是一种能量损失,过分冷却将导致燃油滞燃期延长,产生爆燃和燃烧不完全,增加散热损失;机件内外温度差过大,以致热应力超过材料本身的强度而产生裂纹,润滑油粘度变大而增加摩擦功的消耗;在燃用含硫量较高的重油时,将产生低温腐蚀,使缸套严重腐蚀等。

因此,在管理中应既不使柴油机因缺乏冷却而导致机件过热,也不使柴油机因过分冷却而造成不良后果,应有所兼顾。

冷却系统的主要任务应是保证柴油机在最适宜的温度状态下工作,达到既能避免零件的损坏和减小其磨损,又能充分发出它的有效功率。

近代,从尽量减少冷却损失以充分利用燃烧能量出发,国内、外正在进行绝热发动机的研究,相应发展了一批耐高温的受热部件材料,如陶瓷材料等。

滑油风冷却器冷却功率的计算公式

滑油风冷却器冷却功率的计算公式

滑油风冷却器冷却功率的计算公式滑油风冷却器是一种常用的冷却设备,广泛应用于各种机械设备中。

它通过将滑油与冷却风进行热交换,使滑油的温度保持在合适的范围内,确保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行。

而滑油风冷却器的冷却功率则是评估其冷却效果的一个重要指标。

滑油风冷却器的冷却功率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Q = m * Cp * ΔT其中,Q表示冷却功率,单位为瓦特(W);m表示滑油的质量流量,单位为千克/秒(kg/s);Cp表示滑油的比热容,单位为焦耳/千克·摄氏度(J/(kg·℃));ΔT表示滑油的进出口温差,单位为摄氏度(℃)。

我们来了解一下滑油风冷却器的工作原理。

滑油风冷却器通常由散热片、风扇和滑油管路组成。

当机械设备运行时,滑油通过管路进入滑油风冷却器,与冷却风进行热交换。

冷却风通过风扇产生并通过散热片,将散热片表面的热量带走,从而降低滑油的温度。

冷却后的滑油再次通过管路返回机械设备,完成循环冷却过程。

滑油风冷却器的冷却功率取决于滑油的质量流量、比热容以及进出口温差。

质量流量表示单位时间内流经滑油风冷却器的滑油质量,是冷却功率的重要参量。

比热容表示单位质量的滑油在温度变化时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滑油的物性参数。

进出口温差表示滑油在进入和离开滑油风冷却器时的温度差异,是冷却效果的重要指标。

根据上述计算公式,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当滑油的质量流量增大时,冷却功率也会相应增大。

这是因为质量流量的增大意味着单位时间内流经滑油风冷却器的滑油质量增加,从而需要更多的热量才能保持滑油的温度稳定。

2. 滑油的比热容是冷却功率的关键因素之一。

较大的比热容意味着单位质量的滑油在温度变化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更多,从而使冷却功率增大。

3. 进出口温差的增大会使冷却功率增大。

进出口温差的增大意味着滑油在滑油风冷却器中被更充分地冷却,从而使冷却效果更好。

滑油风冷却器的冷却功率对于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

如果滑油的温度过高,会导致滑油的黏度降低,润滑性能下降,从而增加机械设备的磨损和故障的风险。

整体针翅管混合管束滑油冷却器传热特性对比实验研究

整体针翅管混合管束滑油冷却器传热特性对比实验研究
造 , 动形 式 选 择及 管 型 布 置等 工 程应 用 提供 流
依 据 , 滑油冷 却器 的进 一步 小型化 提供 借鉴 。 为
1 实验 装 置 与 实 验 方 法
1 1 实验装 置 . 实验 装 置如 图 1所 示 : 验 回路 由电加 热 实
针翅 管
系统 、 路 系统 、 却 水路 系统 、 集 系 统及 系 油 冷 采
布 置单 位 体 积 换热 量 能 达 到双 流 程 的 15倍 ; 传热 系数 达 到 I3 ; . 总 . 倍 壳侧 压 降不 到 三 分 之 一 。实 验 结 论
可 以 为流 程 选 择 和管 型 布 置提 供 参 考 。文 章 最 后 给 出适 合 工 程应 用 的 换 热准 则 关 系式 。 关 键 词 : 油器 ; 流 程 ; 体 针 翅 管 ; 冷 双 整 混合 管束
t a f r a ct u t o ume s r nse c pa iy ni v l i 1. tm e ; he t r ns e c e fce t s . tme 5 i s a t a f r o fii n i 1 3 i s; pr s ur a s l i e r ps e s e t he l d d o by e s ha o t id. Exp rme t l e u t p ov d s ls t n ne h r e i n a r s ls r i e r f r n e f rpr c s e e to n r a ge n u . Atl s e e e c o o e s s l c i n a d a r n me toft be a t,he tt a f r e u ton a r ns e q a i f o e pe i ntwa u e t d f r e gi e rng a plc to n t a r r m x rme ss gg s e o n n e i p ia in i he p pe . Ke r s: i c o e ; ub e fo ;n e r lp n fn t be;ube xe ndl y wo ・ o l o l r do l- l w i t g a i - i u d t smi d bu e

油冷却器专用胀管器设计

油冷却器专用胀管器设计

油冷却器专用胀管器设计
冯苗根
【期刊名称】《杭氧科技》
【年(卷),期】2000(000)002
【摘要】本文针对油冷却器所用小直径厚壁换热管的特点,对常规胀管工艺进行了改进,利用二次胀管,以达到必要的胀紧度.图4表1.
【总页数】3页(P14-16)
【作者】冯苗根
【作者单位】杭州制氧机集团有限公司空分二厂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V228
【相关文献】
1.管束式内循环油冷却器设计与计算
2.EBZ-220型掘进机回油冷却器的改造设计
3.螺旋扭曲膨胀管油冷却器壳程传热及压降性能试验研究
4.一种采煤机新型回油冷却器的设计
5.核主泵滑油冷却器的设计与试验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透平滑油冷却器国产化改造设计与实施
一、背景介绍
某油田透平B机组滑油冷却器自1999年投产至今,运行16年,冷却器翅片腐蚀、变形,热交换效率逐步降低,局部出现渗油,至2014年以来机组滑油温度一直在报警值附近波动,天气炎热时机组运行滑油温度最高达到73℃(高高关停74度),温度过高会造成滑油粘度下降,当偏离正常粘度过多时,会造成滑油压力降低,影响运行部件的油膜层建立,轴振动及位移也会相应增大,严重影响机组安全稳定运行。

现场多次对冷却器进行风道清洁、翅片修复,效果不佳,急需更换新的冷却器,但更换滑油冷却器存在以下两个问题:
1、从国外原厂订购,费用畸高,2005年采购价格就在100多万,且采购周期长。

2、冷却器国内生产厂家技术参之不齐,油田之前没有进行过类似改造,无经验可循。

二、新技术及实践的客观描述
2.1滑油冷却器冷却效果不佳原因分析
该滑油冷却器采用的是板翅片式换热器(铜),由翅片、导流片、封条、隔板等部件组成,如图1。

其特点:传热效率高、紧凑、轻巧、制作工艺要求高、容易堵、易腐蚀翅片变形。

图1. 板翅片式换热器结构示意图
流速、传热系数、换热面积、阻力等方面都会影响板翅片式换热器的效率;主要包括换热面积变小(翅片变形通道受堵)、冷却电机不够力、换热器过脏等都会影响换热效果。

对冷却器进行检查后发现换热器底部翅片(冷却风进口),约有1/6面积的翅片有变形情况,冷风通道口堵死,多次进行修复后,效果不明显。

2.2改造设计方案剖析
2.2.1技术改造主要内容
1、改造后的冷却器所用材质需满足现场安装要求;
2、改造后的冷却器尺寸大小、管线接口能满足现场安装位置;
3、改造后的冷却器能满足机组滑油压力、流量、热交换需求,冷却效果能满足机组正常安全运行需求。

2.2.2冷却器主要参数:
最大油压7bar;
进口油温74度;
出口油温61度;
环境温度43度;
出口空气温度60度;
散热量520000BTU/H ;
油流量110GPM 。

根据以上机组基本参数,设计依据、计算过程及结果见表1:
表1.风冷系统
2.2.3润滑油热量计算:
润滑系统使用ISO VG46#润滑油,密度855kg/m3;散热油流量为110GPM 约等于416L/min ,进口温度74℃,环境温度44℃,散热量520000BTU/H 约等于152.4Kw 。

2.2.4对于润滑油侧:
热量计算公式(1)
(1) 其中,——散热量,Kw ;
——比热容,润滑油取;
T C Q ∆⋅⋅=m Q C ℃kg /131.2⋅=KJ C
——质量流量,KG/S ;
——温差,℃。

将已知条件代入公式(1),可得润滑油的温差。

因此油液出口的温度为。

2.2.5对于空气侧:
假设输入空气流量为12m ³/s ,散热器尺寸为1150mm ×1340mm ×140mm ,由此可计算得出散热器的内侧通道截面积为0.0326m ²,内侧散热面积为61m ²;外侧正面截面积为1.541m ²,外侧散热面积为140m ²;内外侧流体流速分别为0.2116m/s ,7.138m/s 。

考虑海上环境温度最高为43度,空气在43℃时密度取1.12kg/m ³,空气比热容1.02kJ/kg ℃,将数据代入公式(1)计算可得空气的
温差。

则散热器出口侧空气温度。

2.2.6换热计算: 根据内外侧流体的流速,可确定传热系数为70W/m 2℃;根据内外侧流体的进出口温度,按下式计算系统进行复合传热时对数温差:
(2)
其中,——润滑油进口温度,74℃;
——润滑油出口温度,61℃;
——空气进口温度,43℃;
——空气出口温度,56.34℃。

m T ∆℃13=∆T ℃61
1374=-=o T ℃34.13'=∆t ℃34.5634.1343'=+=o t i o o
i i o o i m t T t T t T t T t -----=∆ln )
()(i T o T i t o t
将已知数据代入公式(2),求得对数温差。

复合传热的实际换热量可由下面公式(3)计算:
(3)
其中,——复合传热系数,70W/m 2℃;
——散热面积,140m 2。

解得实际散热量。

2.2.7结论:
根据以上计算分析,散热器能满足散热要求。

2.2.8风扇选择:
由以上计算过程可知,对于同一款冷却器,冷却风量大,冷却器的散热能力就大;风量小,散热能力就小。

该冷却器属于关键设备,决定机组是否能够满发,冷却能力是关键的指标。

为了确保冷却效果,冷却器预留一定的冷却能力是非常必要的,可以保证改造的一次成功。

所以冷却风扇功率选择了11KW 电动机。

2.2.9尺寸结构方面:
冷却器和风机在制造厂进行安装,尺寸与原设备尺寸一致。

现场更换时将原有的冷却器和风扇组件拆除,利用原设备的支架将新设备更换上即可。

2.2.10项目实施
在前期技术研究阶段,人员认真查阅厂家C 文件,多次与承包商对热交换、流量、尺寸等细节探讨论证,确保国产滑油冷却器规格参数满足现场使用要求。

2015年12月4日,项目实施完成,经过三天的℃8.17≈∆m t m t F K Q ∆⋅⋅=0K F KW Q 4.1740=
帯载测试,透平滑油温度经冷却器冷却后温降21℃,比其它两台机组温降降低2-3度,冷却效果更佳,机组运行参数正常,冷却器国产化首次国产化改造取得圆满成功。

三、降本增效效果
1、节约维修成本,实现可观的经济效益。

原厂进口冷却器价格约
100多万元人民币,而国产冷却器改造价格为20.8万人民币,实现费用节约80万元。

四、主要创新点
1、改变维修思路,勇于尝试,通过自主研究,首次与国内厂家合
作,实现技术改造创新。

2、打破外方技术垄断,提高国产化自主维修水平,对透平机组国
产化维修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