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常用退热药的作用机制及不良反应

合集下载

基础知识儿科 儿科 常见的解热镇痛药及抗变态反应药

基础知识儿科  儿科     常见的解热镇痛药及抗变态反应药

3.5-羟色胺受体阻断药
5-羟色胺的作用: • 心血管系统:收缩血管,引起肾、肺血管平滑肌收缩,心脏血管剂骨骼肌血管扩
张。 • 兴奋平滑肌:使胃肠道平滑肌收缩,胃肠道张力增加,肠蠕动加快,亦可兴奋支
气管平滑肌。 • 促血小板凝集 • 神经系统:刺激感觉神经末梢,引起瘙痒、疼痛感。
赛庚啶
5-羟色胺受体阻断剂
适用于:急、慢性风湿性关节炎、滑囊炎、腱鞘炎及关节囊炎等,对癌性发热及疼痛也有效。 不良反应: 1. 胃肠道反应 2. 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头痛、眩晕等,发生率25%~50% 3. 抑制造血系统(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偶有再生障碍性贫血)。 4. 过敏反应:皮疹,哮喘
布洛芬、萘普生
适用于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强直性关节炎、急性 腱鞘炎等,用于急性的轻、中度疼痛和发热。解热镇痛 效果并不优于阿司匹林。
H1受体阻断药:
作用: 抗H1受体作用:对抗组胺引起的支气胃肠道平滑肌的收缩作用,对组胺引起的局部 水肿有很强剂抑制作用。对血管扩张及血压降低需联合使用H1和H2受体阻断药。 中枢抑制作用:表现为镇静、嗜睡。 其他:多数具有抗胆碱作用,产生较弱的阿托品样作用。
异丙嗪
适应症 用于各种过敏症(如哮喘、荨麻疹等)、
3. 5-羟色胺受体阻断药。如赛庚啶、昂丹司琼。
1.组胺受体阻断药
组胺的作用: • 促进腺体分泌:有强大的刺激胃酸分泌的作用,也能促进唾液腺、胰腺和支气管腺
体的分泌。 • 兴奋平滑肌:可使支气管平滑肌收缩,引起呼吸困难。 • 扩张血管:激动血管平滑肌细胞H1、H2受体,使小静脉、小动脉扩张,使回心
分类:
水杨酸类:阿司匹林
苯胺类: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泰诺林)
吡唑酮类:保泰松、羟基保泰松 其他抗炎有机酸类:1.吲哚类:吲哚美辛(消炎痛)2.异丁芬

婴儿退烧药有什么药名字

婴儿退烧药有什么药名字

婴儿退烧药有什么药名字作为高级育婴师,对于婴儿的健康管理十分关注,而婴儿退烧药也是我们需要了解的一项知识。

在孩子生病时,发热是常见的症状之一,为了缓解孩子的不适,许多家长会使用婴儿退烧药,但这需要谨慎选择,以免影响孩子的健康。

本文就为大家介绍几种常见的婴儿退烧药,并对每种药物的作用、剂量、适用症、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一、布洛芬布洛芬是一种非甾体抗炎药,能够有效缓解疼痛和发热。

婴幼儿用药时需要注意剂量和用法,一般建议以每公斤体重10-15mg的剂量给予。

常见的布洛芬制剂有:1. 布洛芬颗粒剂:适用于2岁及以上儿童,每次使用剂量为100mg,一天最多使用3次,每次的用药间隔应大于6小时。

2. 布洛芬滴剂:适用于1岁以下宝宝,每次使用剂量为60mg,一天最多使用3次,每次用药间隔应大于6小时。

用药时可以直接滴于舌下,或加入适当量的糖水中服用。

使用布洛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布洛芬不能空腹服用,建议饭后服用。

2. 对于孕妇和哺乳期妇女需要特别谨慎,应遵医嘱使用。

3. 使用过程中有出现呕吐、腹痛、过敏等不良反应时应停药并就医。

二、对乙酰氨基酚对乙酰氨基酚是一种镇痛退烧药,常见于家庭常备药物中。

它可以通过影响脑内的热敏感受器而使体温下降。

在婴幼儿用药中,建议以每公斤体重10-15mg的剂量给予。

常见的对乙酰氨基酚制剂有:1. 对乙酰氨基酚颗粒剂:适用于3个月-3岁儿童,每次使用剂量为100mg,一天最多使用4次,每次的用药间隔应大于4小时。

2. 对乙酰氨基酚滴剂:适用于1个月-1岁婴儿,每次使用剂量为0.15ml/公斤,一天最多使用4次,每次的用药间隔应大于4小时。

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一定要控制好剂量,过高的用药量会导致肝脏受损。

2. 不能重复给药,药物需要间隔4小时以上才能再次使用。

3. 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时需要注意口服液与颗粒剂剂量的转换关系。

4. 不能和其他药物同时使用,以免产生相互作用。

4种常用退烧药的比较

4种常用退烧药的比较

4种常用退烧药的比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发烧是一种常见的症状。

当体温过高时,可能会让人感到不适,甚至影响身体的正常功能。

此时,退烧药就成为了缓解症状的重要选择。

下面,我们就来比较一下4 种常用的退烧药: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阿司匹林和尼美舒利。

对乙酰氨基酚,这是一种常见且相对安全的退烧药。

它适用于各个年龄段的人群,包括儿童和孕妇。

对乙酰氨基酚的退热效果较为温和,通常能在较短时间内降低体温,减轻发热带来的不适感。

其优点在于副作用相对较小,对胃肠道的刺激较轻,不容易引起胃肠道出血等严重的不良反应。

而且,按照正确的剂量使用,很少会对肝脏和肾脏造成损害。

然而,对乙酰氨基酚也有一些局限性。

它的退热作用持续时间相对较短,可能需要较频繁地给药才能维持稳定的退热效果。

此外,如果过量使用,尤其是长期大剂量使用,可能会对肝脏造成损伤。

布洛芬也是一种常用的退烧药,在很多家庭的药箱中都能见到它的身影。

与对乙酰氨基酚相比,布洛芬的退热作用更强一些,而且持续时间也较长。

布洛芬对于缓解由炎症引起的疼痛,如关节炎、牙痛等,效果也比较显著。

对于儿童的高热,布洛芬也是一种常用的选择。

不过,布洛芬可能会对胃肠道产生一定的刺激,导致恶心、呕吐、消化不良等症状。

对于患有胃肠道疾病,如胃溃疡、胃炎的患者,使用时需要特别谨慎。

此外,长期大量使用布洛芬还可能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阿司匹林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药物,不仅可以退热,还具有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但在儿童发热的治疗中,阿司匹林的使用需要格外谨慎。

因为在某些情况下,儿童感染病毒后使用阿司匹林可能会引发瑞氏综合征,这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可能会对肝脏和大脑造成损害。

对于成年人来说,阿司匹林的退热效果是不错的,但由于其对胃肠道的刺激较大,容易引起胃肠道出血,所以患有胃肠道疾病的人群应避免使用。

尼美舒利曾经也是一种常用的退烧药,但由于其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如可能导致肝损伤等严重不良反应,目前在许多国家已经限制了其使用,尤其是在儿童中的使用。

退烧药的药理特点和作用机制

退烧药的药理特点和作用机制

退烧药的药理特点和作用机制退烧药是指用于降低体温的药物,通常用于治疗发热引起的不适和症状。

退烧药主要通过改变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以及抑制炎症反应等方式发挥作用。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退烧药的药理特点和作用机制。

一、非处方退烧药1. 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对乙酰氨基酚是一种广泛使用的非处方退烧药。

其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中枢环氧化酶,减少环氧化酶产生的前列腺素,从而减低体温调节中枢的敏感性。

此外,对乙酰氨基酚还具有轻度镇痛作用。

2. 布洛芬布洛芬是一种非处方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常用于退烧和缓解轻度疼痛。

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环氧化酶,减少前列腺素合成,从而抑制炎症反应、降低体温和缓解疼痛。

3. 阿司匹林阿司匹林是一种非处方NSAIDs,具有退烧和抗炎作用。

它通过与环氧化酶结合,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从而减少炎症介质的释放和体温调节中枢的敏感性。

二、处方退烧药1. 对乙酰氨基酚/咖啡因对乙酰氨基酚/咖啡因是一种处方退烧药,主要用于治疗由头痛和发热引起的不适症状。

其中对乙酰氨基酚具有退烧和镇痛作用,而咖啡因则能增强对乙酰氨基酚的镇痛效果。

2. 氨酚汀氨酚汀是一种处方退烧药,主要用于治疗重度发热。

它通过抑制脑垂体前叶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而降低体温,同时还具有一定的镇痛作用。

3. 氯吡格雷氯吡格雷是一种处方抗血小板药物,常用于治疗冠心病和脑血管疾病。

然而,它也可以用作退烧药。

氯吡格雷通过抑制血小板的功能,减少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改善体温调节中枢的对降温信号的感知。

总结:退烧药的药理特点和作用机制因药物种类而有所差异。

常见的非处方退烧药如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和阿司匹林通过抑制环氧化酶和降低体温调节中枢的敏感性来发挥作用。

处方退烧药如对乙酰氨基酚/咖啡因、氨酚汀和氯吡格雷则具有更复杂的作用机制。

在使用退烧药时,应遵循医生的建议和用药指南,注意用药剂量和时间,以避免不必要的副作用和药物相互作用。

小儿退热栓的说明书

小儿退热栓的说明书

小儿退热栓的说明书治疗儿科疾病是许多家长都比较在意的问题,目前治疗儿科疾病的药物比较多,家长在选择的时候感到非常的迷茫。

选择小儿退热栓对孩子的儿科疾病进行治疗效果是非常显著的,治疗儿科疾病一定要尽早,在小孩发病前期就及时进行治疗,否则越拖延孩子的疾病就越难治愈。

【药品名称】通用名称:对乙酰氨基酚栓商品名称:小儿退热栓【规格型号】0.3g*5s*2板【用法用量】直肠给药。

6岁以上儿童及成人一次1粒,若持续发热或疼痛,可间隔4-6小时重复一次。

24小时内不超过4【不良反应】偶见皮疹、荨麻疹、药热及粒细胞减少。

长期大量用药会导致肝肾功能异常。

【禁忌】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禁用【注意事项】1.本品为对症治疗药,用于解热连续使用不超过3天,用于止痛不超过5天,症状未缓解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2.6岁以下儿童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3.对阿司匹林过敏者慎用。

4.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慎用。

5.不能同时服用其他含有解热镇痛药的药品(如某些复方抗感冒药)。

6.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7.使用本品期间不得饮酒或含有酒精的饮料。

8.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9.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10.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11.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12.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有效期】0 月【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42021459【生产企业】湖北东信药业有限公司【药品类别】化学药品【性状】本品为解热镇痛类处方药药品【剂型】栓剂【药理作用】本品能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具有解热镇痛作用。

【药物相互作用】1.应用巴比妥类(如苯巴比妥)或解痉药(如颠茄)的患者,长期应用本品可致肝损害。

2.本品与氯霉素同用,可增强后者的毒性。

3.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上面的内容充分介绍了小儿退热栓的各种功能和治疗规范,现在您对于小儿退热栓这种药物都了解了吗?孩子的疾病一定不能忽视,治疗是刻不容缓的,家长在这方面一定要做到谨慎对待,服用药物也要按时按量,否则治疗起来是很困难的。

布洛芬混悬液治疗小儿发热的效果及安全性评价

布洛芬混悬液治疗小儿发热的效果及安全性评价

布洛芬混悬液治疗小儿发热的效果及安全性评价引言布洛芬混悬液的药理作用布洛芬是一种非甾体抗炎药,可通过抑制环氧化酶,从而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

前列腺素是一种能够引起发热的物质,因此布洛芬的抗热作用主要是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而实现的。

此外,布洛芬还具有镇痛、抗炎、抗血小板凝聚等多种作用,可以减轻小儿因感染发热而引起的头痛、肌肉疼痛等不适症状。

另外,与其他一些抗热药物相比,布洛芬更容易为儿童所接受,因为其味道相对较好,而且较少引起消化不良等不良反应。

治疗效果评价一、布洛芬治疗小儿退热时间短布洛芬混悬液是目前常用的退热药物之一,其对小儿发热的退热效果得到了广泛认可。

在一项对400名小儿发热病例的回顾性研究中,使用布洛芬治疗的小儿平均退热时间为1.6小时,明显短于对照组的2.4小时(P<0.05)[1]。

另外一项临床研究也证明,与对照组相比,使用布洛芬可以将小儿退热时间缩短1小时以上[2]。

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布洛芬混悬液具备快速退热的疗效,可以帮助减轻小儿不适症状,缩短发热时间,提高小儿的生活质量。

二、布洛芬能够降低小儿体温和改善症状另外一个评价退热药物疗效的指标是降低小儿的体温和改善症状。

一项针对200名小儿发热的随机对照研究显示,使用布洛芬可以让小儿退热速度更快,降温幅度更大[3]。

另外,布洛芬还可以通过减轻小儿不适症状来改善其生活质量。

一项针对100名小儿的随机对照研究表明,使用布洛芬可以显著减轻小儿的头痛、肌肉疼痛、寒战等症状(P<0.05)[4]。

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布洛芬可以通过降低小儿体温、改善症状来有效缓解小儿发热引起的不适。

安全性评价除了良好的治疗效果,退热药物的安全性也是评价其疗效的重要因素。

虽然布洛芬是一种安全性较高的药物,但在儿童使用时仍然需要注意一些安全问题。

一、布洛芬可导致肾脏毒性布洛芬在儿童中的应用主要依靠肾脏代谢,在肾小球内被氧化、还原及酯解等,可引起肾脏损伤[5]。

因此,在使用布洛芬时,应严格控制剂量,避免长期、过量使用,尤其是对于有肾损伤家族史的儿童应该避免使用。

最新儿童常用退热药应用原则和注意事项资料

最新儿童常用退热药应用原则和注意事项资料

儿童常用退热药应用原则和注意事项在门诊和病房工作中,都会遇到发热患儿。

发热是疾病的一种表现,而退热是大部分家长强烈意愿,要求医生用在短时间内退热,以为不烧了就好了,医生给开了一针药就不烧了就是好医生,吃了退热药还是发热就不是好医生,有时不得不加入激素退热。

其实发热是一种通过调动全身免疫系统来对抗疾病的自我保护机制。

体温高低与患儿体质、营养状况、时间(如早晚、四季)等密切相关,但与病情的严重程度不相关,即并不是体温越高,病情越严重,有时反复高热3-5天很常见,因此在退热的过程中,我们应积极寻找治疗原发病,单纯一味退热不是目的。

一、何时应用退烧药?一般温度腋下超过37.5,定义为发热。

又分为低热37.5-38℃;中热38.1-39℃;高热39.1-41℃;超高热:41℃以上。

≤1周的发热为急性发热。

对于温度38.5°C 以下的患者,如果精神状态好,可暂不使用退烧药,通过物理降温即可。

对于超过38.5°C的患者,则需要应用退烧药,来减少能量的消耗,避免高热惊厥等并发症。

二、儿科常用退热药物的使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安全性高的儿科适用的退烧药是两个经典口服老药:“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

1、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泰诺林):首选,适用于3月龄以上的儿童。

儿童常规用量:口服,10-15mg/kg/次,4-6h1次;3-12岁小儿每24h应用小于5次,疗程不超过5d。

直肠给药已经不推荐在儿科应用。

对乙酰氨基酚合理剂量下安全性高,偶见恶心、呕吐、出汗、腹痛等,少数可出现皮炎、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

过量会造成肝损伤。

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禁用。

对于肝病或病毒性肝炎、肝肾功能不全、严重心肺疾患、G-6-PD缺乏的患儿慎用。

一些复方制剂中往往含有“对乙酰氨基酚”这个成分,如氨酚烷胺颗粒、氨酚黄那敏颗粒、氨酚麻美糖浆、酚麻美敏混悬液等,但扑热息痛、泰诺林则是单一的制剂。

服用时一定要避免重复用药。

使脑细胞出现永久性损害,甚至出现其它严重并发症,如肺水肿、脑水肿、肝功能衰竭等,严重者可导致死亡,故应采用积极有效的抢救措施迅速降温.持续高烧不退的患儿若单一药物退热不佳,可交替应用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

婴儿退烧药有什么作用怎么吃

婴儿退烧药有什么作用怎么吃

婴儿退烧药有什么作用怎么吃婴儿的退烧药,是一种能够帮助孩子消除发热和症状的药品。

常见的儿童退烧药包括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这些药品都是经过临床验证,安全有效的,但是安全用药同样需要我们育婴师不断努力掌握。

1. 退烧药的作用其实,婴儿退烧药是一类非处方药,旨在缓解由于感冒、发热以及其他疾病引起的头痛、肌肉痛、关节痛、牙痛和发热等不适症状,从而改善婴儿的身体状况,并防止相关症状的恶化。

比如最常见的对乙酰氨基酚,能够有效缓解婴儿的疼痛和发热,应用非常普遍。

布洛芬则是能够缓解一定程度的疼痛,同时还具有较为出色的抗炎效果,比如用于处理婴儿的口腔溃疡等炎症问题。

2. 退烧药的使用方法婴儿只有在出现发热问题后,必须按照正确的方法使用退烧药。

如果使用不当,不但不能起到治疗病症的作用,甚至还会导致严重的身体问题以及副作用。

所以,当使用退烧药时,首先需要将婴儿的体温测量出来,只有当温度超过37.5℃时才是急需退烧药。

同时,使用方法也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按医嘱用药,忌口饱食。

推荐使用专业的儿童退烧药,根据医生的建议选择的药品是最安全有效的。

(2)根据体重和年龄选用适合儿童的规格,并根据相关说明书提示酌量增减剂量,并避免发生过量服用的情况。

(3)此外,在使用退烧药的时候,必须注意药品的服用时间,不要过于频繁,尤其是对于那些有效成分时间长的药品。

另外,不能自行更改药品用量和用药时间,应该严格按照医生嘱咐的方法来用药。

(4)如果婴儿发热得比较剧烈,药品的效果不很理想或其他症状发展加剧,建议妈妈及时带孩子前往医疗机构进行全面的诊断。

3. 退烧药的注意事项婴儿退烧药虽然在使用之前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则,但是在使用的过程中也需要秉持以下几个注意点:(1)对乙酰氨基酚在被吸收到体内后,以肝脏的形式代谢,一旦过量使用就会造成肝功能损害等副作用。

因此,一定要保证药品的用量不超过所设定的上限。

(2)需要注意药物的过期时间,不能在过期的情况下使用,有关药物过期等相关问题及时向医生及药剂师咨询。

儿童常用药物及安全用药

儿童常用药物及安全用药

儿童常用药物及安全用药引言药物在儿童健康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儿童常见的疾病如感冒、肺炎、腹泻、发热等都需要用药物进行治疗。

然而,由于儿童器官发育未成熟,生理变化快,药物代谢能力不足等原因,儿童用药要比成人更加慎重。

因此,本文将介绍儿童常用药物及安全用药的相关知识。

儿童常用药物退热药儿童在发热时,可以使用退热药来缓解症状。

常见的退热药有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

其中,对乙酰氨基酚是儿童常用的退热药物之一,有明显的降温、镇痛、抗炎等作用。

但是,使用过量或长期服用对乙酰氨基酚会引起肝脏损伤导致肝功能异常甚至肝衰竭等副作用。

因此,使用对乙酰氨基酚要注意用药剂量,严格按照医生或药师的建议用药。

抗生素抗生素是治疗儿童感染的重要药物之一。

但是儿童对抗生素过敏的发生率更高,因此使用抗生素要谨慎。

抗生素的使用不当会导致药物滥用、耐药性增强等问题。

因此,在使用抗生素时,应该严格按照医生开具的剂量和疗程来进行用药,并尽量避免滥用抗生素。

消炎药为了减轻疼痛、发热等症状,常用消炎药进行治疗,例如阿莫西林、头孢等。

使用消炎药要注意用药剂量,不要过量使用。

常见感冒药儿童感冒时,可以选用一些常见的感冒药进行治疗,例如小儿感冒颗粒、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等。

但是这些感冒药的用药时间不能超过5天,否则会产生副作用,并增加孩子对这些药物的耐受性。

儿童安全用药选用儿童专用药物儿童与成人用药不同,因此要选用儿童专用药物。

儿童专用药物经过特别的研发和严格的安全性评估,其成分比例和用药剂量更加适宜儿童。

精确控制用药剂量药物对儿童来说是一把双刃剑,使用不当会对其健康造成危害,因此精确控制用药剂量对于保障儿童用药安全至关重要。

选择适当的用药途径儿童用药的途径通常包括口服、注射和外用等,根据药物性质和病情选择适当的用药途径可以有效减少不良反应。

建立用药档案建立儿童用药档案可以对儿童的用药史、用药剂量、用药时间等进行记录,并设置用药提醒,方便检索、了解儿童的用药情况。

关于儿童药物退热叙述正确的

关于儿童药物退热叙述正确的

关于儿童药物退热叙述正确的
摘要:
1.儿童药物退热的重要性
2.儿童药物退热的常用药物
3.儿童药物退热的使用注意事项
4.儿童药物退热的副作用及处理方法
5.结论:儿童药物退热的正确使用方法
正文:
儿童药物退热对于儿童发热的治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发热是儿童常见的症状之一,如果发热持续时间过长或体温过高,可能会对儿童的身体造成不良影响。

因此,及时正确地使用退热药物是非常重要的。

目前,常用的儿童药物退热药物包括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

这些药物都有良好的退热效果,但在使用时必须注意剂量和使用方法。

布洛芬适用于6 个月以上的儿童,对乙酰氨基酚适用于3 个月以上的儿童。

在使用这些药物时,应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上的剂量和用法进行,避免过量使用。

在使用儿童药物退热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发热是身体的自我防御反应,因此,在体温不超过38.5℃时,一般不需要使用退热药物。

其次,退热药物只是缓解发热的症状,并不能治愈引起发热的病因,因此,在使用退热药物的同时,还需要寻找发热的原因,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最后,退热药物可能会有一些副作用,如胃肠道不适、皮疹等,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应立即停药并就医。

总的来说,儿童药物退热是儿童发热治疗的重要手段,正确地使用退热药
物,可以有效缓解儿童的发热症状,保护儿童的身体健康。

退烧药的退烧原理

退烧药的退烧原理

退烧药的退烧原理
退烧药的退烧原理主要是通过降低体温调节中枢的敏感性或者增加体温散热的方式来降低体温。

1. 非处方退烧药:
- 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主要通过抑制中枢和外周的前
列腺素合成来降低体温。

前列腺素是一种体温调节中枢的物质,抑制其合成可以减少降高温的信号传导。

- 布洛芬(美林):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和释放来减少体温
调节中枢的兴奋性,达到退烧的效果。

2. 处方退烧药:
- 对乙酰氨基酚联合咪唑仑:咪唑仑主要通过抑制体温调节中
枢的兴奋性,同时协同对乙酰氨基酚的退烧效果。

- 氟哌酸: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和释放,减少体温调节中枢
的兴奋性。

此外,退烧药还有一些辅助作用,如对乙酰氨基酚还具有镇痛和抗炎作用,有助于缓解发热引起的不适。

但需要注意,退烧药只是暂时性的控制体温上升,不能治疗病因,如果发烧持续或伴随其他症状,应及时就医。

儿童退热药物的安全及应用

儿童退热药物的安全及应用

儿童退热药物的安全及应用儿童退热药物的安全性及应用是每个家长都关心的重要问题。

退热药物是指用于降低儿童体温的药物,常见的有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

下面将从安全性、使用方法和副作用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儿童退热药物的安全性是家长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

儿童对药物的代谢和排泄功能还不完善,因此容易造成药物在体内的积累,增加了不良反应的风险。

因此,在使用儿童退热药物时,应根据儿童的年龄、体重和医生的建议来确定剂量,不可随意增加或减少药物使用量。

另外,儿童退热药物的种类也要选择合适的,有些药物在儿童中的应用是被禁止的,必须遵循医生的建议。

其次,儿童退热药物的应用方法也需要家长们了解和掌握。

一般情况下,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是儿童退热常用的药物。

对乙酰氨基酚适用于儿童因感冒、发热等引起的轻度疼痛和退热,常见的商品有小儿止痛糖浆、小儿退热栓等。

布洛芬适用于儿童因风湿病引起的疼痛和退热,常见的商品有小儿布洛芬颗粒剂。

在使用时,应按照说明书上的剂量和给药间隔进行给药,最好使用专门为儿童设计的器具进行测量和口服。

此外,儿童退热药物还存在一定的副作用。

对乙酰氨基酚长期使用过量会导致肝脏损伤,因此应控制使用剂量和使用时间。

此外,对乙酰氨基酚还可能引起过敏反应,如皮疹、荨麻疹等。

布洛芬在使用时,可能会导致胃肠道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腹痛等,严重时还会出现溃疡、出血。

因此,在使用儿童退热药物时,应注意观察儿童的不良反应,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

总之,儿童退热药物的安全性及应用是每个家长都应该关注的问题。

在使用儿童退热药物时,需要根据儿童的年龄、体重和医生的建议确定剂量,选择适合的药物,并且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

此外,要注意儿童退热药物的副作用,并及时观察儿童的不良反应。

如果有任何不适或疑虑,应及时咨询医生或药师的建议,避免对儿童的身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家长们应提高自己的医疗意识和药物安全知识,以保障儿童的健康成长。

对乙酰氨基酚与布洛芬在儿童退热中的对比

对乙酰氨基酚与布洛芬在儿童退热中的对比

对乙酰氨基酚与布洛芬在儿童退热中的对比退热是儿童常见的症状之一,出现发热时,一般要通过药物来控制体温。

目前常见的药物包括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

然而,哪种药物更加适合儿童退热呢?本文将对乙酰氨基酚与布洛芬在儿童退热中的对比进行探讨。

1. 作用机制对比对乙酰氨基酚是一种非处方药,常用于退热、止痛。

它通过抑制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前列腺素合成来降低体温。

布洛芬也是一种非处方药,具有退热、消炎、镇痛等作用。

它通过抑制环氧化酶来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从而起到退热的作用。

2. 适用年龄对比对乙酰氨基酚适用于所有年龄段的儿童,包括新生儿。

而布洛芬只适用于超过3个月大的儿童,因为对于年龄较小的婴儿,布洛芬可能增加出血的风险。

3. 退热效果对比根据多项研究表明,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在退热效果上并无明显差异。

然而,一项针对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随机对照试验发现,布洛芬在缓解发热不适、改善呼吸道症状等方面表现出更好的效果。

因此,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布洛芬可能更适合儿童退热。

4. 不良反应对比虽然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在退热效果上相似,但两者的不良反应略有不同。

对乙酰氨基酚在推荐剂量下较安全,但在过量使用时可能引起肝损伤。

布洛芬则更容易引起胃溃疡和消化道出血等不良反应。

因此,在选择药物时,应选择剂量适宜、用药时间控制得当,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5. 用药注意事项在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时,应注意以下事项:5.1 对乙酰氨基酚的使用- 儿童不宜使用含有对乙酰氨基酚的复合制剂,以避免超量用药。

- 儿童退热时,应遵循医生或药师的建议,按照适当剂量使用。

- 不宜长期大量使用对乙酰氨基酚,以免对肝脏产生不良影响。

5.2 布洛芬的使用- 3个月以下的婴儿不宜使用布洛芬,以免增加出血风险。

- 使用布洛芬前,请咨询医生或药师关于适当剂量和用药频率的建议。

- 布洛芬应饭后使用,以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

- 长期使用布洛芬时,应定期检查肾功能和血常规。

婴儿退烧药叫什么药名字

婴儿退烧药叫什么药名字

婴儿退烧药叫什么药名字婴儿如果发烧需要及时处理,否则长时间高烧会对宝宝身体构成很大的威胁,甚至可能会导致危险。

而退烧药便是我们日常处理高烧的常用药物,在育婴工作中,了解各种退烧药的名称、适应症、用药方法以及不良反应等内容是非常必要的。

1. 常见的婴儿退烧药(1)布洛芬,此药是非甾体抗炎药,适应症包括缓解轻至中度疼痛、发烧及减轻炎症等。

常见的布洛芬品牌有美林、宝瑞克等。

(2)对乙酰氨基酚,简称泰诺,此药属于解热镇痛药,适应症包括治疗轻至中度疼痛、发烧等。

常见的泰诺品牌有泰诺儿童颗粒、泰诺儿童口服液等。

(3)吲哚美辛,此药属于非甾体抗炎药,适应症包括缓解轻至中度疼痛、发烧、减轻炎症等。

常见的吲哚美辛品牌有夫西地尔、泰龙等。

(4)美托洛尔,此药属于β-受体阻滞剂,主要用于降低高血压,但也可以用于退烧。

常见的美托洛尔品牌有美托洛尔口服液等。

2. 退烧药的用药方法使用退烧药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服药剂量要按照医生或药品说明书指导,不要草率减少或增加剂量。

(2)各种退烧药副作用不同,比如泰诺的副作用主要是肝损伤,因此需要注意药量及用药时间,不宜过多。

(3)药物不良反应会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减少。

3. 婴儿退烧药的适应症婴儿退烧药不建议随意使用,通过了解各种退烧药的适应症可以更好地了解宝宝在发热时使用哪种药品最为合适。

(1)对乙酰氨基酚,适用于发热、轻度疼痛等。

(2)吲哚美辛,适用于轻中度疼痛、炎症和发热。

(3)布洛芬,适用于轻到中度疼痛和发烧。

(4)美托洛尔,适用于大部分与高热相关的情况,包括消化不良、头痛和舒张压高。

4. 育婴经验在日常育婴过程中,宝宝会不可避免地出现高烧的情况,而退烧药便是我们必备的救命药。

但同时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尽可能选择小剂量的药品,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2)长时间使用退烧药会导致宝宝免疫力下降,容易引发感染等病症。

(3)高烧发生时,应立即用温水擦浴,增加散热面积,如果热度还没有下降,可以考虑使用退热贴等物理方法进行退烧。

布洛芬混悬液治疗小儿发热的效果及安全性评价

布洛芬混悬液治疗小儿发热的效果及安全性评价

布洛芬混悬液治疗小儿发热的效果及安全性评价【摘要】布洛芬混悬液是一种常用于治疗小儿发热的药物,本文旨在评价其治疗效果及安全性。

文章首先介绍了布洛芬混悬液的特点和小儿发热的常见原因。

接着分析了布洛芬混悬液在治疗小儿发热中的效果,指出其可以有效降低体温,缓解症状。

对布洛芬混悬液的安全性进行了评价,发现在适当剂量下使用是相对安全的,但需注意副作用和禁忌症。

总结了布洛芬混悬液在治疗小儿发热中的作用,认为其可以快速有效地降低体温,提高患儿的舒适度。

安全性方面需要患者和家长注意剂量和用药方法,以确保治疗的安全性。

布洛芬混悬液在治疗小儿发热中具有显著效果,并且在遵医嘱的情况下是相对安全可靠的药物选择。

【关键词】关键词:布洛芬混悬液,小儿发热,治疗效果,安全性评价,作用,结论。

1. 引言1.1 介绍布洛芬混悬液布洛芬混悬液主要通过抑制体内前列腺素的合成,从而发挥抗炎、镇痛和退热的作用。

在小儿发热的治疗中,布洛芬混悬液可以帮助降低体温,缓解发热时的不适感,使患儿更加舒适。

除了治疗发热外,布洛芬混悬液还可以用于缓解头痛、牙痛、关节炎等疼痛症状。

在使用布洛芬混悬液时,务必严格按照医生或药师的建议用药,避免超量服用或长期使用,以免引起不良反应。

布洛芬混悬液是一种常见、有效的治疗小儿发热的药物,但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用药方法和注意事项,以确保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1.2 小儿发热的常见原因小儿发热的常见原因包括感染性疾病、疫苗接种反应、环境因素等。

感染性疾病是导致小儿发热最常见的原因,包括呼吸道感染、消化道感染、尿路感染等。

病毒感染是导致小儿发热的主要原因之一,常见的病毒包括流感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

细菌感染也会引起小儿发热,例如链球菌感染、大肠杆菌感染等。

除感染性疾病外,疫苗接种后也常见小儿发热的情况,通常是因为疫苗刺激了免疫系统产生反应。

环境因素如高温、潮湿等也可能导致小儿发热。

小儿发热的原因多种多样,需要综合考虑临床表现、发热程度等因素进行诊断和治疗。

儿童感冒OTC类药物不良反应及应用现状

儿童感冒OTC类药物不良反应及应用现状

儿童感冒OTC类药物不良反应及应用现状1.阿斯匹林常用于各种退热类冲剂。

常见有以下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凝血障碍、过敏反应、水杨酸反应、瑞氏综合症。

病毒感染患者,应用阿斯匹林可能会引起瑞氏反应。

而且这种反应可能是致命的。

2.尼美舒利退热作用强而快,近年国内在儿童应用越来越多。

但欧洲药典明确规定,因为可引起致命的肝损害,该药禁用于十二岁以下儿童。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报告,尼美舒利在用于儿童镇痛发热的治疗上已出现数千例不良反应事件,甚至有数起死亡病例。

3.安乃静安乃近是氨基比林和亚硫酸钠相结合的化合物。

安乃静在国外已经禁用近三十年了,连非洲尼日利亚这样的穷国都禁用。

而我国还在使用。

主要副作用:急性肝损害且有引发致命性粒细胞缺乏症的危险。

皮肤方面,可引起荨麻疹、渗出性红斑等过敏性表现,严重者可发生剥脱性皮炎、表皮松解症等。

4.复方氨林巴比妥(安痛定)复方氨林巴比妥注射液系由氨基比林100mg、安替比林40mg、巴比妥18mg组成的复方制剂。

较重的不良反应为坏死或剥脱性皮炎、急性粒细胞减少、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严重过敏性休克和肝肾损害。

在国外氨基比林和安替比林早已禁用。

较重的不良反应虽然少见,但发生在一个人身上就是百分之百。

那怕在你的行医生涯里出现一例,可能造成一个生命的离去和你命运的改变。

5.布洛芬退热作用温和,儿童多用混悬液。

可引起轻度消化不良,皮疹、头痛及转氨酶升高等,也可引起胃肠道出血。

六个月以下小儿慎用。

6.对乙酰氨基酚不良反应较少,有恶心,呕吐,出汗,腹痛,皮肤苍白等;罕见过敏性皮炎(皮疹、皮肤瘙痒等)、粒细胞缺乏,血小板减少,高铁血红蛋白血症贫血,肝肾功能损害和胃肠道出血等。

在儿童应用较多。

但该药可能引起严重肝损害。

5.止咳药止咳药在感冒患者也经常服用。

而该类药物均为复方制剂,成分复杂。

但其组方均有以下特点:含有抗组胺药如异丙嗪氯苯那敏、血管收缩剂(减充血剂)如伪麻黄碱、镇咳剂如阿片酊可待因右美沙芬等。

小儿退烧药美林的作用原理

小儿退烧药美林的作用原理

小儿退烧药美林的作用原理美林是一种常用的小儿退烧药,其主要成分为对乙酰氨基酚。

对乙酰氨基酚是一种非处方药,通过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对体温的调节作用来降低体温。

下面将详细介绍美林的作用原理。

对乙酰氨基酚的退热机制是多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

首先,对乙酰氨基酚可以直接抑制脑垂体前叶中的脑-垂体-甲状腺轴、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和脑-垂体-性腺轴,抑制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

这样可以减少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合成和释放,降低体温。

其次,对乙酰氨基酚也可以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的酶活性,减少前列腺素E2的合成。

前列腺素E2具有促进体温调节中枢的感受性和降低体温调节中枢的阈值的作用。

因此,抑制前列腺素E2的合成可以改变体温调节中枢对发热物质的敏感性,降低体温。

此外,对乙酰氨基酚还可以通过抑制脑脊液前列腺素E2和其他前列腺素的合成,以及减少脑脊液中前列腺素的浓度,降低外周血管对前列腺素的反应性,从而减少外周血流、扩张末梢血管,减轻发热引起的肢体湿热和脑充血。

此外,对乙酰氨基酚还可以通过抑制脑脊液内的一氧化氮合成,减少一氧化氮的生成,从而降低体温。

对乙酰氨基酚还可以通过改变体温调节中枢的内源性对体温调节的调控,降低体温。

总的来说,对乙酰氨基酚的退热机制是通过多种途径综合作用的结果。

它可以抑制脑脊液中前列腺素E2和一氧化氮的合成及释放,减轻中枢和外周血管的炎症反应,降低体温。

此外,它还可以直接抑制脑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合成和释放,从而减少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合成和释放,降低体温。

美林作为小儿退烧药,其作用原理主要是通过对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来降低体温。

它具有安全可靠、副作用小的特点,在小儿退烧治疗中被广泛应用。

但需谨慎使用,并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用药。

小儿柴桂退热颗粒的功效与作用

小儿柴桂退热颗粒的功效与作用

小儿柴桂退热颗粒的功效与作用
小儿柴桂退热颗粒是一种中药制剂,常用于治疗小儿发热引起的不适。

其主要功效与作用包括:
1. 退热止痛:小儿柴桂退热颗粒中的柴桂等草药成分具有散寒祛风、温经止痛的作用,能有效地缓解小儿的发热症状,包括高热、头痛、四肢酸痛等不适感。

2. 温中散寒:柴桂具有温中散寒的作用,可以调理小儿体内的寒湿,促进体内阳气的活动,改善寒冷引起的不适。

3. 祛风解表:柴桂含有挥发油等活性成分,具有祛风解表的功效,能够促进小儿体表的毛细血管扩张,增加皮肤温度,帮助体内热量的散发,从而降低小儿的体温。

4. 调理气血:柴桂退热颗粒中的柴桂、防风等药材,可活血化瘀,调理气血运行,增强机体对热毒的抵抗力,促进热毒的排出。

5. 增强免疫力:柴桂退热颗粒中的部分草药成分具有促进免疫力的作用,能够增强小儿机体的抵抗力,提高抵抗疾病的能力。

总之,小儿柴桂退热颗粒通过退热止痛、温中散寒、祛风解表、调理气血和增强免疫力等多种作用,能够有效缓解小儿发热带来的不适并促进康复。

但使用前仍需咨询专业医生,不可盲目使用。

关于感冒药,退烧,美林,泰诺林,瑞芝清,扑热息痛

关于感冒药,退烧,美林,泰诺林,瑞芝清,扑热息痛

关于感冒药,退烧,美林,泰诺林,瑞芝清,扑热息痛我爱好时发表于搜房网- 上海业主论坛- 养儿育女1、泰诺、泰诺林、美林、瑞芝清的区别泰诺为复方的,有扑热息痛可退热,右美沙芬可止咳,伪麻黄碱收缩鼻粘膜和扑尔敏抗过敏可以治鼻塞流涕的。

泰诺林只是退热作用,成份是扑热息痛。

美林成份为布洛芬,退热和止痛作用较泰诺林强瑞芝清”的主要成分是尼美舒利。

2、三种退烧药药效和副作用:扑热息痛(泰诺林)、布洛芬(美林)、尼美舒利(瑞芝清)都是非甾体类抗炎药。

其中扑热息痛历史比较悠久,而布洛芬和尼美舒利都是新出来的,好像尼美舒利更新。

相对来说后两者药效比扑热息痛要强,效果比较明显。

(也因此都说39度以上吃美林,以下吃泰诺林?只是因为泰诺林药效差啊)转A:中华医学会临床药物评价专家委员会委员、海军总医院药剂科主任孙忠实教授指出,布洛芬、阿司匹林和扑热息痛都属于非甾(zǎi)体抗炎镇痛药,一般适合轻中度疼痛。

具体来说,布洛芬止痛范围较其他两种药物要广,它适合关节痛、肌肉痛、偏头痛、牙痛、痛经、神经痛等,也可用于减轻感冒引起的发热。

目前,药店出售的布洛芬多是缓释胶囊,吃1次可持续12小时止痛,服用方便。

大规模临床试验也证实,布洛芬不良反应少,安全性较高。

需要注意的是,哮喘患者、有哮喘病史的人,不宜服用布洛芬(呼吸系统不好的孩子妈妈请注意)。

如果您有服用阿司匹林的习惯,最好间隔两小时再服用布洛芬,因为布洛芬可抵抗阿司匹林抗血小板功效,使其药效降低90%。

阿司匹林(略)扑热息痛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前列腺素合成的作用与阿司匹林相似,它解热镇痛作用较强,但对肝肾损伤也是最大的。

有研究发现,仅10克扑热息痛(相当于20片的剂量)就能导致肝衰竭。

因此,肝肾功能不好的人,不要用扑热息痛止痛。

转B:布洛芬和扑热息痛的临床应用效果和安全性比较国外医学(儿科学分册)2022年01期王耀平, 屈大坤急性呼吸道病毒感染发热38.5℃以下,对于正常背景小儿来说,这一适应性防御反应有利于疾病的康复,不需要用解热药.世界卫生组织仅推荐扑热息痛和布洛芬在儿科临床应用,两者在药物动力学和临床资料比较上布洛芬优于扑热息痛.布洛芬以毒性最低、安全、高效快速降热和维持降热时间长为特点.布洛芬的主要作用是抑制在发热机制中起重要作用的前列腺素的合成. (/Abstract.aspx?A=gwyx-ekx2022年01021)转C:给孩子选择解热剂得慎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儿常用退热药的作用机制及不良反应黄从付1,黄列虎2,卢仕仰1,王强1 (1.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妇幼保健院,广东深圳 518172;2. 江西省修水县中医院,江西修水 322400)The Mechanism and Adverse Reaction of Children’s Drugs Commonly Used in FeverHUANG Cong-fu1, HUANG Lie-hu2, LU Shi-yang1, WANG Qiang1 (1. Maternity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 of Longgang District of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Guangdong Shenzhen 518172, China; 2.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of XiuShui County, Jiangxi Province, Jiangxi Xiushui 322400, China)发热是病毒、细菌感染或其他疾病引起的常见症状,是人类抵抗疾病反应的一种生理防御功能,但持续高热(腋温≥39 ℃)会直接威胁病儿健康,它不仅使机体耗氧量和各种营养素的代谢增加,还可使人体消化功能及防御感染的能力降低,神经系统也会受到侵害,甚至可诱发高热惊厥,适当应用退热药可以快速降低体温。

退热药物品种也很多,有单一成分的,也有各种复方制剂,但主要有效成分基本相同或相似。

退热药物都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如何合理选用退热药物并了解该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也是儿科医生及病儿家属共同关注的问题。

1 水杨酸类:阿司匹林及其盐类阿司匹林即乙酰水杨酸,能选择性地使细胞内环氧化酶乙酰化,抑制环氧化酶的活性,从而影响下丘脑中强致热因子前列腺素E的合成,恢复调节体温的正常反应,因而具有解热、镇痛、消炎作用,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解热镇痛抗炎药,作为小儿解热药应用也历史悠久且广泛但有胃肠道刺激症状、出血、水杨酸反应、皮疹、或哮喘等,其中哮喘最多见(约占2/3),故哮喘患者慎用。

阿司匹林的某些复方制剂如APC对消化系统和肝、肾功能有损害,患流行性感冒(流感)或水痘后用本品,可能引起瑞氏综合征,造成白细胞、血小板降低,尤其是< 3岁的幼儿,不主张用这种药。

在儿童目前仅限应用于风湿病、川崎病等。

赖氨匹林是阿司匹林与赖氨酸结合的产物,毒性有所降低,注射给药见效快,是一种前体药物,在体内释放出阿司匹林,从而达到解热、镇痛、抗炎的目的。

同阿司匹林一样,由于存在发生Reye’s sydrome(瑞氏综合征)的风险,因此,儿童应慎用。

临床上有多例赖氨匹林和头孢拉定合用致血尿的报道[1]。

窦天荣等[2]总结赖氨匹林不合理用药情况,提示赖氨匹林不能用于出血性疾病和有出血倾向患者,也不能用于等待手术的患者。

另外,赖氨匹林与阿昔洛韦和地塞米松配伍时,溶液pH值变化较大,影响药物稳定性,因此,不宜配伍使用。

由于阿司匹林具有抗血小板作用,因此,赖氨匹林不宜与抗凝药合用。

第三代头孢菌素中头孢哌酮和头孢噻肟含有N-甲基硫代四唑基团,可致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和出血,故也不宜与赖氨匹林合用。

潘菡清等[3]对使用赖氨匹林后发生不良反应的病例进行总结分析,发现不良反应类型共有13种,主要涉及泌尿、神经和循环系统。

除了过敏性皮疹为一般不良反应外,其余均为严重不良反应。

所有不良反应都在用药后2 h内发生,变态反应均在用药后10 min内发生,且起病急、进展快。

因此该药肌肉注射或者静脉给药后应密切观察患者用药后的反应。

另外,临床上还有赖氨匹林致儿童肺水肿死亡[4]及致儿童心跳、呼吸骤停死亡[5]的报道,提示在儿童中使用应更注意其安全性。

2 苯胺类:对乙酰氨基酚对乙酰氨基酚又名扑热息痛,是常用的解热镇痛药,对乙酰氨基酚属于非那西丁的代谢产物,通过抑制下丘脑前列腺素(PG)的合成及阻断痛觉神经末梢的冲动传导而起到退热和镇痛作用。

它是一种比较安全的退热药,不影响血小板功能,无肾毒性,不会引起粒细胞缺乏和再生障碍性贫血,其退热效果和剂量成正比,但剂量过大会引起肝毒性,因其起效较快,作用强且安全而被世界各国广泛推荐与使用。

该药是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2 个月婴儿和儿童高热时首选的退热药,代表药如小儿百服宁、泰诺林滴剂等。

目前扑热息痛引起肝细胞损伤机制不明,逐渐成为医学界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般认为对乙酰氨基酚所引起的原发性肝细胞毒性主要是因为在药物的生物转化过程中产生毒性较大的自由基代谢产物N-乙酰-对-苯醌亚胺(NAPQ I)所所致。

据报道,90%~95%对乙酰氨基酚在肝脏代谢,主要与葡萄醛酸、硫酸及半胱氨酸结合,在24 h内以原形、葡萄醛酸、硫酸及半胱氨酸结合的形式从肾脏排泄,小部分在细胞色素P450依赖的混合功能氧化酶的作用下,转化为活性中间代谢产物,该产物与肝脏大分子不可逆共价结合,如服用中毒剂量,产生大量毒物,肝中谷胱甘肽缺乏代谢物储积,引起细胞损害和肝坏死。

有研究证明口服对乙酰氨基酚后可引起血清丙氨酸转氨酶升高。

近年的研究发现,对乙酰氨基酚的肝毒性机理还与氧自由基的产生与膜脂质过氧化有关,还能加速肝脏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生成。

郑英等[7]研究对乙酰氨基酚对仔鼠谷胱甘肽S2转移酶的影响,表明对乙酰氨基酚90~150 mg/kg能增加小鼠血清谷胱甘肽S2转移酶(GST)活性,降低肝微粒和肝匀浆GST水平,有学者认为是细胞内钙离子超载、脂质过氧化反应介导APAP的肝损伤。

而McGregor等[8]报道,乙酰氨基酚诱发的肝坏死可能与肝细胞凋亡有关,而凋亡可能由Kupffer细胞激活细胞因子增多而诱发。

3 吡唑酮类:安乃近安乃近系安基比林与亚硫酸钠的合成物,属吡唑酮类的解热镇痛药,其退热作用机制与布洛芬相似,临床应用已有70余年之久。

本品解热镇痛作用强,作用迅速,临床应用十分广泛,但它的不良反应报道较多,甚至有严重不良反应发生。

瑞典在1974年、美国FDA于1977 年因其潜在性致粒细胞缺乏的严重反应而决定从市场上撤出其全部剂型[9 ]。

1982年,我国卫生部将复方安乃近片列为淘汰药品,安乃近的片剂、滴剂及注射剂则仍在使用中[10]。

一般不作为首选药,在急性高热且病情急重,又无其他有效解热药可用的情况下,用于紧急退热。

口服给药已较少使用,多用于20%溶液滴鼻,婴儿每次每侧鼻孔1~2滴,>2岁小儿每次每侧鼻孔2~3滴,对<10 个月婴儿疗效确切,>5岁的儿童一般不滴鼻给药。

安乃近所致不良反应中以泌尿系统损害发生率最高,多为肉眼血尿,亦有急性肾功能衰竭,该病的发生可能与安乃近导致的Ⅰ型变态反应有关。

安乃近所致严重不良反应是对血液及造血系统的损害,表现为再生障碍性贫血、过敏性紫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及铁粒幼细胞性贫血,其中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生较多,病情严重,预后多不良,过敏性紫癜考虑是由细胞介导的Ⅲ型变态反应导致的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所引起,主要表现为全身皮肤大片紫癜,且常伴斑疹与水疱,甚至局部坏死。

安乃近对皮肤的损害较常见,包括全身剥脱性皮炎、急性泛发性发疹性脓疱病、出血性皮疹、乃至危及生命的中毒性表皮松解型药疹,重症药疹发展较快,还可能伴有多器官功能衰竭,需引起高度重视。

过敏性休克由IgE 所介导的速发型超敏反应所引起,病情严重。

安乃近对消化系统的损害表现有消化道溃疡穿孔和上消化道大出血,其发生与儿童消化道粘膜功能较低下,且安乃近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使胃酸分泌增高,胃粘膜缺血,造成对胃粘膜损害有关[11]。

4 其他抗炎有机酸类4.1 布洛芬布洛芬即异丁苯丙酸,为环氧化酶抑制剂,既抑制前列腺素E2合成又抑制肿瘤坏死因子-A等细胞因子的释放,其退热作用是通过抑制下丘脑前列腺素的合成,同时刺激垂体后叶血管加压素和黑细胞刺激素,增加散热过程,并使体温中枢的调控点下移从而达到退热效果,降热效果维持时间长,且毒性低。

已上市的适宜儿童用的剂型有颗粒剂、干混悬剂、糖浆剂、口服液、栓剂。

布洛芬可引起肾脏损害,可能是布洛芬抑制了前列腺素的生物合成,导致肾血管收缩,肾血流量减少,使肾脏缺血引起肾小管损伤,肾小球滤过率降低,从而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

因此,对伴有有效血容量减少的患儿和肾功能障碍者应慎用。

亦可引起消化系统副作用,主要为消化道出血,可能是由于患者有胃溃疡,同时布洛芬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诱发或加速了出血倾向,导致上消化道出血。

还可见过敏反应、溶血性贫血、粒细胞减少、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哮喘发作、喉头水肿、口腔疱疹、多脏器功能衰竭、双下肢水肿等[12]。

4.2 萘普生萘普生(Naproxen,甲氧萘丙酸)属非甾体类药。

其作用机制为能抑制花生四烯酸代谢中的环加氧酶,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起到抗炎、镇痛及解热作用,为PG合成酶抑制剂[13]。

其疗效确切,耐受性好,副作用较少,是目前临床上解热止痛药中较为理想的药品。

萘普生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胃肠道反应,最严重的是胃肠溃疡及出血,系萘普生抑制前列腺素合成所致,因此高剂量的萘普生对肾脏、肝脏都有可能影响。

此外,在应用萘普生中出现的一些特殊的不良反应,在报道中,有引起阵发性房颤、哮喘、血尿、心动过缓低血压,亦有报道与芬必得合用引起广泛性出血致死亡[14]。

4.3 尼美舒利(nimesulide)尼美舒利是新一代非甾体类抗炎药,化学名为4-硝基-2-苯氧甲烷磺酰苯胺,其化学结构中的甲磺胺基作为活性基因,可高度选择性抑制炎症性前列腺素合成酶-环氧化(COX-2)的活性,减少激活的中性粒细胞产生氧自由基,清除已形成的次氯酸和氯胺从而抑制蛋白水解酶(包括弹性蛋白酶和金属蛋白酶)的释放,起到强大的退热、抗炎和镇痛作用[15],对具有保护性的COX-Ⅰ抑制作用很弱[19],在发挥有效的抗感染作用的同时,减少了其他非甾体消炎药(NSAIDs)常见的消化性溃疡和胃肠道出血等副作用,曾被认为是一个安全性好、有良好发展前景的非甾体抗感染药。

已上市的适宜儿童用的剂型有颗粒剂、片剂。

然而近几年,随着该药临床的广泛应用,其严重不良反应多有报告,尤其肝毒性,鉴于此,葡萄牙于1999 年3月停售尼美舒利儿科制剂,芬兰、西班牙、土耳其等三个国家于2002 年停止销售含有尼美舒利的产品[16]。

爱尔兰药监局于2007年5月15日宣布中止尼美舒利口服制剂在市场销售[17]。

目前尼美舒利导致严重不良反应的机制并不十分清楚,临床用药时尚缺少准确的损害预测机制。

有作者总结尼美利不良反应报告中,不良反应种类方面:肝脏损害(如药物性肝损害、药物性肝炎、肝衰竭)及肾脏损害(如血尿、少尿)是该药最为严重的不良反应,也是限制该药广泛使用的主要因素,可能与该药通过干扰线粒体的呼吸链及几乎全部通过肾脏排泄有关;出现红斑型药疹多例,但患者均具特异体质及多种药物过敏史,因此,具有特异体质及对该药及其成分过敏的患者禁用,对多药有过敏史者慎用;另外还有报道出现下肢浅静脉炎、胃肠道出血、视力下降、月经异常等不良反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