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测试专业技术培训试题

合集下载

红外检测试卷2

红外检测试卷2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诊断距离15米,输电线导线接头红外诊断修正系数为()。

A. 1.08B. 1 .14C. 1.20D. 1.262、以下情况可以判定为危急缺陷的有()。

A. 电器设备与金属部件的连接部位表面温度≥90℃或相对温差≥80%B. 断路器动触头、静触头表面温度≥80℃或相对温差≥95%C. 隔离开关转头表面温度≥90℃或相对温差≥80%D. 金属导线表面温度≥80℃或相对温差≥80%3、二次设备导电回路金属部件与金属部件连接部位,表面温度60℃及以上,温升20k及以上,属于()。

A. 一般缺陷B. 严重缺陷C. 危急缺陷4、电气设备金属部件连接部位表面温度( ),温差<10K时,不必确定缺陷性质,应记录在案,加强监督。

A. <50℃B. <60℃C. <70℃D. <80℃5、电流互感器串并联出线内外连接的温差10~15K,属于()。

A. 一般缺陷B. 严重缺陷C. 危急缺陷6、主变压器运行过载温度异常,应采用()。

A. 表面温度判断法B. 相对温差判断法C. 同类比较判断法D. 实时分析判断法E. 档案分析判断法7、电容器熔丝、熔丝座的表面温度≥80℃或相对温差≥95%,属于()。

A. 一般缺陷B. 严重缺陷C. 危急缺陷8、高压套管柱头表面温度70℃,属于()。

A. 一般缺陷B. 严重缺陷C. 危急缺陷9、蓄电池室内的运行温度最高不应超过()。

A. 25℃B. 30℃C. 35℃D. 40℃10、变压器套管连接部位接触不良发热,应采用()。

A. 表面温度判断法B. 相对温差判断法C. 同类比较判断法D. 实时分析判断法E. 档案分析判断法二、多选题(每题2分,共10分)1、红外诊断中,一般按照设备发热部位不同将设备划分为。

A. 电流致热型设备B. 电阻致热型设备C. 电抗致热型设备D. 电压致热型设备2、下列仪器中属于目前普遍使用的红外仪器的是A.非制冷型焦平面热像仪B.光机扫描型红外热像仪C.红外热电视D.便携式红外测温仪E. 制冷型焦平面热像仪3、电流互感器过热故障原因主要有。

红外感应理论基础知识题库100道及答案解析

红外感应理论基础知识题库100道及答案解析
答案:C
解析:红外感应技术的发展趋势是更简单、高效和低成本,而不是更复杂的结构。
21. 红外感应在医疗领域可用于( )
A. 体温测量 B. 疾病诊断 C. 药物研发 D. 手术操作
答案:A
解析:红外感应常用于非接触式的体温测量。
22. 以下哪种红外传感器的稳定性较好( )
A. 热释电传感器 B. 热电偶传感器 C. 热敏电阻传感器 D. 量子阱传感器
46. 红外感应与激光感应相比,优势在于( )
A. 成本低 B. 精度高 C. 抗干扰能力强 D. 测量范围大
答案:A
解析:红外感应相对激光感应成本较低。
47. 以下哪种红外传感器适用于远距离检测( )
A. 热释电传感器 B. 量子型传感器 C. 热电偶传感器 D. 热敏电阻传感器
答案:B
解析:量子型传感器在远距离检测方面具有优势。
A. 降低工作频率 B. 减少传感器数量 C. 提高检测精度 D. 缩短检测时间
答案:C
解析:提高检测精度可能会导致红外感应系统的功耗增加。
45. 红外感应系统的防护等级通常用( )表示
A. IP 代码 B. 电压等级 C. 灵敏度等级 D. 分辨率等级
答案:A
解析:防护等级通常用 IP 代码表示。
30. 红外感应可用于火灾预警,主要检测的是( )
A. 火焰的温度 B. 烟雾的浓度 C. 物体的燃烧 D. 异常的热辐射
答案:D
解析:红外感应在火灾预警中主要检测异常的热辐射。
31. 以下哪种红外传感器适用于测量微小的温度变化( )
A. 热电偶传感器 B. 热敏电阻传感器 C. 热释电传感器 D. 量子型传感器
39. 影响红外感应精度的因素不包括( )

红外光谱分析法试题及答案

红外光谱分析法试题及答案
C 分子的偶极矩在振动时周期地变化, 即为 红外活性振动
D 分子的偶极矩的大小在振动时周期地变 化, 必为红外活性振动, 反之则不是
三、填空题
1.在分子的红外光谱实验中, 并非每一种振 动都能产生一种红外吸收带, 常常是实际吸收 带比预期的要少得多。其原因是(1)_______; (2)________; (3)_______; (4)______。
11. 某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Mr=72,红外光 谱指出,该化合物含羰基,则该化合物可能的 分子式为 ( )
A C4H8O B C3H4O 2 C C3H6NO D (1) 或(2)
12. 红外吸收光谱的产生是由于 ( )
A 分子外层电子、振动、转动能级的跃迁 B 原子外层电子、振动、转动能级的跃迁 C 分子振动-转动能级的跃迁 D 分子外层电子的能级跃迁
5. 在下列不同溶剂中,测定羧酸的红外光 谱时,C=O 伸缩振动频率出现最高者为 ()
A 气体 B 正构烷烃 C 乙醚 D 乙醇
6. 水分子有几个红外谱带,波数最高的谱 带对应于何种振动 ? ( )
A 2 个,不对称伸缩 B 4 个,弯曲 C 3 个,不对称伸缩 D 2 个,对称伸缩
三个光区。
10.在红外光谱中,通常把4000一 1500
cm -1 的区域称为 区,把1500- 400
cm -1的区域称为
区。
11.根据Frank一Condon原理,分子受到 红外光激发时发生分子中 能级的跃迁;
同时必然伴随分子中 化。
能级的变
12.红外吸收光谱是
地反映
分子中振动能级的变化;而拉曼光谱是
6.何谓指纹区?它有什么特点和用途?

红外光谱分析法试题及答案

红外光谱分析法试题及答案

氢键效应使OH伸缩振动谱带向 波数方向移动。
添加标题
一般多原子分子的振动类型分为 振动和 振动。
添加标题
在分子振动过程中,化学键或基团的 不发生变化,就不吸收红外光。
添加标题
比较C = C和C = O键的伸缩振动,谱带强度更大的是 。
红外光谱分析法 试题及答案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演讲人姓名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言简意赅地阐述您的观点。
一、简答题
产生红外吸收的条件是什么?是否所有的分子振动都会产生红外吸收光谱?为什么? 以亚甲基为例说明分子的基本振动模式. 何谓基团频率? 它有什么重要用途?
添加标题
红外光区位于可见光区和微波光区之间,习惯上又可将其细分为 、 和 三个光区。
在红外光谱中,通常把4000一 1500 cm -1 的区域称为 区,把1500- 400 cm -1的区域称为 区。
根据Frank一Condon原理,分子受到红外光激发时发生分子中 能级的跃迁;同时必然伴随分子中 能级的变化。
影响基团频率的因素有哪些? 解:有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 内因: (1)电效应,包括诱导、共扼、偶极场效应;(2)氢键;(3)振动耦合;(4)费米共振;(5)立体障碍;(6)环张力。 外因:试样状态,测试条件,溶剂效应,制样方法等。
何谓指纹区?它有什么特点和用途?
解:在IR光谱中,频率位于1350 -650cm -1的低频区称为指纹区.指纹区的主要价值在于表示整个分子的特征,因而适用于与标准谱图或已知物谱图的对照,以得出未知物与已知物是否相同的准确结论,任何两个化合物的指纹区特征都是不相同的.
四、正误判断
01
02
03

(完整版)红外试题及答案

(完整版)红外试题及答案

红外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在红外光谱分析中,用KBr作为样品池,这是因为:(3 )(1)KBr晶体在4000-400cm-1范围内不会散射红外光(2)KBr在4000-400cm-1范围内有良好的红外光吸收特性(3)KBr在4000-400cm-1范围内无红外光吸收(4)在4000-400cm-1范围内,KBr对红外光无反射2. 一种能作为色散型红外光谱仪色散元件的材料为:(3 )(1)玻璃(2)石英(3)卤化物(4)有机玻璃3.二、填空题1. 一般分析上所说的红外光谱区域是指(中红外区)。

2. 在分光光度计中,常因波长范围不同而选用不同材料的容器,现有下面三种材料的容器,各适用的光区为:(1)石英比色皿用于(可见、紫外光区)(2)玻璃比色皿用于(可见光区)(3)氯化钠窗片吸收池用于(红外光区)三、问答题:1.指出指纹区的波长范围、特点及用途。

答:范围:400~1500cm-1特点:峰密集,峰形对分子结构变化十分敏感,是整个分子的特征。

用途:特征基团的进一步确证,整体结构确定,确定苯环上取代基的数目、位置及碳链长短等。

2.红外吸收光谱法定性、定量分析的依据是什么?答:定性依据是峰的位置和数目,定量依据是峰的高度。

3.如何利用红外吸收光谱来区分伯、仲、叔醇?答:利用C—O基团特征峰,伯醇:~1050cm-1;仲醇:~1100cm-1;叔醇:~1150 cm-1。

4.一含氮化合物,分子量为53,红外吸收光谱图如下,推断化合物的结构。

16103067 14122222980答:①3300~3500无峰,无N-H峰。

②2222峰,有C≡N或C≡C基团。

③小于3000处无峰,无饱和C-H键,即无-CH3和-CH2-。

④根据分子量,除N外只能含3个C,H H||C = C||H C ≡N5.某化合物其红外光谱图如下, 试推测该化合物是: HO-C6H4-Cl还是ClCH 2CH 2-CO-CH 2CH 3? 为什么?答:因为3255cm -1有强吸收说明有OH 。

红外分光光度法通则0402培训试题及答案

红外分光光度法通则0402培训试题及答案

红外分光光度法(通则0402)培训试题及答案2018 62018.6姓名:成绩:一、单选题(每题4分,共20分)1、FTIR检测时的环境条件是:。

(A)A、环境温度:15〜30℃,相对湿度:乏70%B、环境温度:10〜30℃,相对湿度:乏70%C、环境温度:15〜40℃,相对湿度:乏70%D、环境温度:15〜30℃,相对湿度:乏75%2、红外分光光度法属于:。

(B)A、原子光谱法B、分子光谱法C、电子光谱法D、离子光谱法3、在FTIR性能验证的波数示值误差中:。

(C)A、在3027cm-1, 2851cm-1处的波数示值误差为±1cm-1B、在3027cm-1, 2851cm-1处的波数示值误差为±2cm-1C、在3027cm-1, 2851cm-1处的波数示值误差为±5cm-1D、在3027cm-1, 2851cm-1处的波数示值误差为±6cm-14、固体样品制备方法不包括:。

(A)A、液体池法B、压片法C、糊法D、溶液法5、在FTIR性能验证的100%线的平直度中:。

(C)A、在3200〜2800cm-1内100%线的平直度不大于5%B、在3200〜2800cm-1内100%线的平直度不大于4%C、在3200〜2800cm-1内100%线的平直度不大于1%D、在3200〜2800cm-1内100%线的平直度不大于3%二、多选题(每题4分,共20分)1、FTIR的结构组成包括:。

(ABCD)A、光源、单色器B、样品室C、检测器D、计算机系统2、红外光谱仪的检测器主要分为:。

(BC)A、荧光检测器B、热检测器C、量子检测器D、二极管阵列检测器3、FTIR红外分光光度计具有如下优点:。

(ABCD)A、分辨率高、波数精度高B、灵敏度高C、光谱范围宽D、扫描速度快4、在使用红外光谱法进行定量分析时,为减小误差,分析峰的选择应遵循下列原则:。

(ABD)A、各组分的分析峰应不受其他组分吸收峰的干扰B、峰形尖锐,背景吸收平坦C、透光率为100%时线性好D、强度中等,通常透光率为30%〜70%时线性比较好5、红外光区分为:。

红外考题

红外考题

红外培训试题姓名:一填空题1、式样的制备方法有压片法、(糊法)、(膜法)、(溶液法)。

2、光谱图的线性横坐标为(波数cm-1 ),同时标出相应的波长(um),光谱的纵坐标为(透过率t% )。

3、压片法通常取供试品约(1 )mg,置(玛瑙)研钵中,加入干燥的(溴化钾)或氯化钾细粉约(200 )mg,充分研磨混匀,移置于直径为13mm的压膜中,是铺布均匀,压膜与真空泵相连,抽气约2min后,加压至(0.8--1 )GPa,保持(2---5 )分钟,除去真空,取出制成的供试片,用目视检查应均匀,无明显颗粒。

(1GPa=1000MPa)4、氯化钾制成的空白片,基线应大于(75% )的透射率,除在3440cm-1及(1630cm-1)附近因残留或(水)而呈现一定的吸收峰外,其他区域不应出现大于基线(3%)透射率的吸收谱带。

5、红外光谱图,系用分辨率为(2cm-1 )条件绘制,基线一般控制在(90% )透光率以上,供试品取量一般控制在使其最强吸收峰在10%透射率以下。

6、压片法中,若样品(包括盐酸盐)与某些基质发生离子交换反应,则采用(氯化钾)做基质。

7、1GPa=1000MPa,请问1MPa= ( 1000000 ) Pa8、中红外的波长范围为(4000cm -1 )到(400cm -1 )。

9、最常用的红外分光光度计的光源是(能斯特灯或硅碳棒)。

10、区分饱和C-H和不饱和C-H伸缩振动吸收峰的标志是(3000cm -1 )波数。

二:选择题1. 在红外光谱分析中,用KBr制作为试样池,这是因为( C )A KBr 晶体在4000~400cm -1 范围内不会散射红外光B KBr 在4000~400 cm -1 范围内有良好的红外光吸收特性C KBr 在4000~400 cm -1 范围内无红外光吸收D 在4000~400 cm -1 范围内,KBr 对红外无反射2. 并不是所有的分子振动形式其相应的红外谱带都能被观察到,这是因为( B )A 分子既有振动运动,又有转动运动,太复杂B 分子中有些振动能量是简并的C 因为分子中有C、H、O 以外的原子存在D 分子某些振动能量相互抵消了3. 在含羰基的分子中,增加羰基的极性会使分子中该键的红外吸收带( C )A 向高波数方向移动 C 向低波数方向移动B 不移动 D 稍有振动4. 红外吸收光谱的产生是由于( B )A 分子外层电子、振动、转动能级的跃迁B 原子外层电子、振动、转动能级的跃迁C 分子振动-转动能级的跃迁D 分子外层电子的能级跃迁5. 用红外吸收光谱法测定有机物结构时, 试样应该是( B )A 单质B 纯物质C 混合物D 任何试样6、分光光度计的可见光波长范围时:( b )A.200nm~400nmB.400nm~800nmC.500nm~1000nmD.800nm~1000nm三、判断题1.红外光谱不仅包括振动能级的跃迁,也包括转动能级的跃迁,故又称为振转光谱。

红外测温培训考试题

红外测温培训考试题

红外测温技术考试题部门姓名成绩一、填空(每空2分,共40分)1、目前,现行的红外测温行业标准是DL/T 664-2008 。

2、标准给出了使用红外热像仪检测带电设备的方法、仪器要求、仪器适用范围、缺陷的判断依据及红外数据的管理规定等,使用红外测温仪(点温仪)可参照本规范执行。

3、由于电压效应引起发热的设备称为电压致热型设备。

4、由于电流效应引起发热的设备称为电流致热型设备。

5、检测电流致热型设备,最好在高峰负荷下进行。

否则,一般应在不低于30% 的额定负荷下进行,同时应充分考虑小负荷电流对测试结果的影响。

6、输电线路的检测一般在大负荷前进行。

对正常运行的500kV 及以上架空线路和重要的220 (330) kV架空线路接续金具,每年宜检测一次,110kV线路和其他的220 (330) kV线路,可每两年进行一次。

新投产和做相关大修后的线路,应在投运带负荷后不超过 1 月内(但至少24h以后)进行一次检测。

7、现场操作中一般检测时仪器的色标温度量程宜设置在环境温度加10K-20K左右的温升范围。

8、检测环境的一般检测要求:环境温度一般不低于 5 ℃,相对湿度一般不大于85% ,检测时的风速一般不大于 5 m/S。

9、检测环境的精确检测要求:检测时的风速一般不大于0.5 m/S,检测期间天气为阴天、夜间或晴天日落2小时后。

10、一般检测适用红外热像仪对电气设备进行大面积检测。

11、精确检测主要用于检测电压致热型和部分电流致热型设备的内部缺陷,以便对设备的故障进行精确判断。

12、相对温差判断法主要适用于电流致热型设备设备。

特别是对小负荷电流致热型设备,采用相对温差判断法可降低小负荷缺陷的漏判率。

13、低值绝缘子的绝缘电阻在10 MΩ-300 MΩ。

14、零值绝缘子的绝缘电阻在 1 MΩ-10 MΩ。

15、树叶和微枝摆动不息,旌旗展开,代表风力等级为 3 级。

二、判断(每题3分,共15分)1、输电线路的耐张线夹热点温度为85℃,相对温差为75%,该缺陷属于严重缺陷。

红外光谱试题及答案解析

红外光谱试题及答案解析

红外光谱试题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红外光谱中,分子振动的类型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伸缩振动B. 弯曲振动C. 旋转振动D. 电子跃迁答案:C解析:红外光谱主要研究的是分子振动的伸缩和弯曲振动,而旋转振动通常不涉及。

2. 下列哪种物质的红外光谱中不会出现碳氢键的特征吸收峰?A. 甲烷B. 乙醇C. 二氧化碳D. 苯答案:C解析:二氧化碳分子中没有碳氢键,因此其红外光谱中不会出现碳氢键的特征吸收峰。

3. 红外光谱仪中,用于检测红外光的设备是:A. 光电倍增管B. 光电二极管C. 热电偶D. 光电晶体管答案:A解析:光电倍增管是一种高灵敏度的光电探测器,常用于检测红外光谱仪中的红外光。

4. 下列哪种物质的红外光谱中,C=O键的吸收峰通常出现在1700cm^-1以上?A. 酮B. 酯C. 醛D. 羧酸答案:D解析:羧酸中的C=O键由于与羧基中的O-H键形成氢键,使得C=O键的吸收峰向高波数方向移动,通常出现在1700cm^-1以上。

5. 红外光谱分析中,样品的制备方法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压片法B. 溶液法C. 热解法D. 薄膜法答案:C解析:热解法通常用于样品的预处理,而不是样品的制备方法。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红外光谱中,分子振动的类型包括伸缩振动和______振动。

答案:弯曲2. 红外光谱仪的光源通常使用的是______灯。

答案:卤钨3. 红外光谱中,碳氧双键(C=O)的特征吸收峰通常出现在______cm^-1附近。

答案:17004. 红外光谱分析中,样品制备的常用方法包括压片法、溶液法和______。

答案:薄膜法5. 红外光谱仪的检测器中,______是常用的一种高灵敏度检测器。

答案:光电倍增管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红外光谱分析的原理。

答案:红外光谱分析的原理基于分子振动能级跃迁。

当分子受到红外光照射时,如果红外光的频率与分子振动的频率相匹配,分子就会吸收红外光,导致振动能级的跃迁。

红外练习题

红外练习题

红外练习题一、选择题1. 红外线属于哪一种电磁波谱?A. 可见光B. 紫外线C. 无线电波D. 微波2. 红外线的波长范围是多少?A. 0.01μm ~ 1μmB. 1μm ~ 100μmC. 100μm ~ 1mmD. 1mm ~ 1mA. 红外遥感B. 红外通信C. 红外加热D. 紫外线消毒A. 普通玻璃B. 水晶C. 硅D. 石英5. 红外线探测器的工作原理是什么?A. 光电效应B. 热电效应C. 光生伏特效应D. 光催化效应二、填空题6. 红外线的发现时间是______年。

7. 红外线在天文学中的主要应用是______。

8. 红外线遥感技术在我国主要应用于______、______和______等领域。

9. 红外线通信的优点有______、______和______等。

10. 红外线加热设备的主要组成部分有______、______和______等。

三、判断题11. 红外线是一种可见光。

()12. 红外线探测器的工作原理是光电效应。

()13. 红外线遥感技术可以应用于环境监测。

()14. 红外线通信的传输速度较慢。

()15. 红外线加热设备具有节能、环保等优点。

()四、简答题16. 简述红外线遥感技术的基本原理。

17. 简述红外线通信系统的组成。

18. 简述红外线加热设备的工作原理。

19. 简述红外线在医疗领域的应用。

20. 简述红外线在军事领域的应用。

五、案例分析题材料:某城市采用红外线遥感技术对空气质量进行监测。

监测结果显示,该城市空气质量指数(AQI)为100,属于良好水平。

问题:(1)请简述红外线遥感技术在空气质量监测中的应用原理。

(2)针对该城市空气质量监测结果,提出改进措施。

材料:某公司研发了一款基于红外线通信技术的智能家居系统。

该系统可以实现远程控制家电、安防监控等功能。

问题:(1)请简述红外线通信技术在智能家居系统中的应用优势。

(2)针对该智能家居系统,提出进一步优化方案。

红外测油仪相关标准培训试题-答案

红外测油仪相关标准培训试题-答案

红外测油仪培训试题一、填空题1 .GB/T12152-2007中红外测油法检测,取100OmI样品,加入(20)ml四氯化碳,盖好瓶塞剧烈摇动(2)min,静置至泡沫消失,倒入分液漏斗中,静置分层。

将底层油转入容量瓶中。

重复萃取三次。

最后定容100mI。

2 .GB/T12152-2007中紫外分光光度法测油,取500ml样品,加入25ml(正庚烷),盖好瓶塞剧烈摇动(2)min,排出水层,将(正庚烷)层转入25ML容量瓶。

3 .SL93.1-1994,油的测定取IL水样,全部转移至分液漏斗内,加氯化钠,其量约为水样量的(8%)M∕V o用25ml(石油酸)洗涤采样瓶并全部转入分液漏斗中,充分振摇3min,静置分层。

将石油醒层转入锥形瓶中,重复萃取两次。

然后加入无水硫酸钠加盖后放置30min,目的是(脱水入烘干温度为(65)o C o4 .SL93.2-1994油的测定(紫外分光光度法):将已测量体积的水样,移入分液漏斗,加入氯化钠,其量约为水量的2%m∕vβ用20ml石油酸清洗采样瓶后移入分液漏斗,充分振摇(3)min,静置分层。

通过内铺约5mm厚度的污水硫酸钠的砂芯漏斗,滤入50ml容量瓶中。

石油酸在波长225nm处的透光率大于(80%)方可使用。

5 .石油类和动植物油测试,每(20个)样品一批,每批做一个空白,每批带一个有证标准物质,其结果符合证书要求,或者至少分析一个用有证标准物质稀释的质控样品,其结果的相对误差在(±20%)以内。

6 .红外分光光度法分析油烟样品时,用 ______ 作溶剂进行超声清洗。

答案:四氯化碳7 .红外分光光度法分析油烟样品时,把样品的套筒盖打开,加入清洗溶剂至刚好淹没滤筒,盖好套筒盖,超声波清洗_min。

答案:108 .红外分光光度法分析油烟样品时,制备油烟标准油的方法是:在500ml三颈瓶中加入300ml食用油,插入量程为500。

C的温度计,先控制温度于12(ΓC,敞口加热30min,然后在其正上方安装一个空气冷凝管,升温至300℃回流_h,即得标准油。

红外测油仪培训试题

红外测油仪培训试题

红外测油仪培训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红外测油仪的测量原理是()。

A. 红外光谱法B. 荧光法C. 化学发光法D. 光电比色法2. 下列哪个因素会影响红外测油仪的测量结果?()A. 温度B. 光源稳定性C. 波长准确性D. 以上都是3. 红外测油仪的最佳使用环境是()。

A. 高湿度B. 高温高湿C. 低温和干燥D. 通风良好4. 红外测油仪中光源的作用是()。

A. 检测水中油分含量B. 激发油分子产生红外光谱C. 记录光谱数据D. 光源不重要,不影响测量结果5. 红外测油仪中的色散元件包括()。

A. 棱镜和反射镜B. 光栅C. 透镜组D. 光谱狭缝组二、简答题(每题8分,共24分)6. 红外测油仪的使用和维护应注意哪些问题?7. 影响红外测油仪测量结果的因素有哪些?如何提高测量准确度?三、论述题(10分)请结合红外测油仪的工作原理,谈谈你对水质监测的理解。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红外测油仪的测量原理是红外光谱法。

因此,答案为A。

2. 温度、光源稳定性、波长准确性都会影响红外测油仪的测量结果,因此答案为D。

3. 红外测油仪的最佳使用环境是通风良好,因此答案为D。

4. 光源的作用是产生激发光,激发油分子产生红外光谱,因此答案为B。

5. 色散元件包括棱镜和反射镜、光栅、透镜组和光谱狭缝组,它们共同作用将干涉区中不同波长的光分开并聚焦成图像,因此答案为ABCD。

二、简答题:6. 使用红外测油仪时,应注意定期校准和维护仪器,保持仪器清洁和稳定。

同时,要根据使用说明正确操作,避免对仪器造成损害。

在测量过程中,要保证环境稳定,避免温度、湿度等变化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此外,还要注意定期更换滤光片和光源灯泡。

7. 影响红外测油仪测量结果的因素有光源稳定性、环境光干扰、样品处理不准确、仪器校准误差等。

为了提高测量准确度,需要选择稳定的光源,保持环境光干扰在一定范围内,准确处理样品并保证测量面积的准确性,定期校准仪器。

河南电力红外热像培训试题及答案(是非题)

河南电力红外热像培训试题及答案(是非题)

河南电力红外热像培训试题(是非题)1 红外线就是仪器发出的红色亮点。

(×)2红外热像仪工作原理是辐射出红外线,接收到反射信号进行红外热像图的显示。

(×)3 红外热像仪只能测量玻璃表面的温度,而不能透过玻璃测量。

(√)4 测量目标表面如果温度一致,在红外热像仪显示屏上将只能看到单一的画面。

(×)5 红外热像仪可以直接检测泄漏的SF6气体。

(×)6 作为一般检测,被测设备的发射率设置为0.90。

(√)7 电力系统热像图调色板为灰度模式。

(×)8 红外热像仪可以对太阳进行拍摄。

(×)9 因为红外线有穿透性,所以可以在雷、雨、雾、雪等天气状态下检测。

(×)10 在室内使用热像仪检测需要注意避开灯光的干扰。

(√)11 红外热像仪的校准使用的是黑体炉。

(√)12 红外热像仪发射率调整可以超过1.00。

(×)13 只有像素值才会影响到热像图的清晰度。

(×)14 氧化黄铜的发射率一般在0.6左右。

(√)15 表面涂漆的金属,其发射率也需要按照发射率表来进行修正。

(×)16 IFOV是指镜头的角度。

(×)17 IFOV值越小,说明对远距离检测效果越好。

(√)18 光亮金属的发射率通常比非金属材料高。

(×)19 在低负载条件下,用红外热像仪检测的目标的实际温度会比测量值高。

(√)20 红外热像仪可以长时间在低于零下20度的环境下工作。

(×)21 红外线是不能被看到的。

(√)22 背景温度修正通常指对目标所反射的背景辐射出的能量进行修正。

(√)23 在有雾的天气条件下进行红外热像检测需要对大气透过率进行设置。

(√)24 热像仪镜头可以用干的布进行擦拭。

(×)25 通常,可以将热像仪存放在-20- 60℃的环境里。

(√)26 热像仪的电池可以在低于零下10度的环境下充电。

(×)27 对于远距离的目标检测通常需要更换广角镜头。

红外检测技术试题

红外检测技术试题
6.简述普朗克定律和维恩位移定律、斯-波定律的关系
普朗克定律表示了在单位时间内从黑体表面的单位面积在半球面内所辐射的能量对波长的分布关系
描述的是黑体辐射最大光谱辐出度与热力学温度0Κ的关系。该定律也是一个由实验得出的经验公式。
斯-波定律黑体的积分辐射量MB(T)与它的热力学温度(K)的四次方成正比
7.简述光源的基本作用
9.两束光要发生干涉,除需满足同偏振、同频率、相位差恒定外还需满足时间相干性和空间相干性,请写出描述这两个条件的各量值。
时间相干性:由光源发射的光振动波列长度决定
相干长度L0相干时间
空间相干性:描述某一时刻,不同空间点处的光波场之间的相干性。
按空间点位置不同:纵向空间相干性和横向空间相干性
10.产生激光的必要条件是?激光器包括哪3部分?按工作物质的类型不同分为哪四大类?
15.在红外系统和其他元件中主要有哪六种基本噪声?研究噪声的目的是什么?
在红外系统和其他元件中主要有六种基本噪声:
①热噪声;②散粒噪声;③产生-复合噪声;
④光子噪声;⑤温度噪声;⑥1/f噪声。
16.简述热电偶的工作原理。
热电偶是利用温差电现象制成的感温元件。
温差电现象是把两种不同的金属或半导体细丝(也有制成薄膜结构)连成一个封闭环,当一个接头吸热后其温度和另一个接头不同,环内就产生电动势。
(1)可以在某一波长或某一波段提供一定的辐射能量
(2)在适当的的时间间隔内保持一定的光强度
(3)更多的时候作为载体,根据其中某个量的变化得到某个量
E=
8.光源按物理机理不同可以分为热光源与发光光源,请简要说明这两种光源的工作机理。
热光源:利用物体热辐射原理制成的,发射连续光谱。
发光光源:利用气体放电原理制成的,把电能转换为辐射光能,它的辐射特性由放电气体决定。如:氙灯。

航标器材红外探测技术考核试卷

航标器材红外探测技术考核试卷
6.红外探测器的灵敏度通常受到______和______的影响。
7.为了提高红外探测设备的性能,可以采用______技术来减少环境干扰。
8.红外探测技术在航标器材中的应用,可以减少______事故的发生。
9.红外探测设备在使用前需要进行______,以确保其正常工作。
10.红外探测技术的发展趋势是向着______、______和______的方向发展。
一、单项选择题
1. A
2. D
3. B
4. A
5. D
6. C
7. C
8. A
9. B
10. B
11. C
12. B
13. B
14. B
15. C
16. A
17. B
18. C
19. D
20. A
二、多选题
1. AD
2. ABCD
3. ABCD
4. ABC
5. ABC
6. ABC
7. ABD
8. ABCD
9. ABC
10. ABCD
11. ABCD
12. ABC
13. ABCD
14. ABCD
15. ABC
16. ABC
17. ABCD
18. ABC
19. ABCD
20. ABCD
三、填空题
1.热辐射
2.红外探测器
3.航标灯
4.好
5.信号放大器
6.目标温度探测器灵敏度
7.调制
8.碰撞
9.校准
10.小型化集成化低成本
A.热效应
B.光电效应
C.磁电效应
D.压电效应
11.下列哪种材料通常用于制造红外探测器的敏感元件?()

绝缘子红外热像检测考核试卷

绝缘子红外热像检测考核试卷
绝缘子红外热像检测考核试卷
考生姓名:__________答题日期:_______年__月__日得分:____________判卷人: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红外热像检测技术主要用于检测以下哪一项?()
C.热像仪的温度分辨率
D.热像仪的空间分辨率
7.在进行红外热像检测时,以下哪种环境条件最有利于检测?()
A.高温、高湿
B.低温、低湿
C.风力较大
D.阴雨天气
8.绝缘子红外热像检测中,以下哪个因素可能导致温度测量误差?()
A.热像仪与绝缘子之间的距离
B.热像仪的视场角
C.绝缘子的形状
D.所有上述因素
9.在红外热像检测中,为了提高检测精度,应该()。
A.热像仪与目标的距离
B.热像仪的视场角
C.目标物体的发射率
D.所有上述因素
9.以下哪些是红外热像仪的主要性能指标?()
A.空间分辨率
B.温度分辨率
C.响应时间
D.所有上述指标
10.以下哪些情况可能导致红外热像图上的温度异常?()
A.绝缘子损坏
B.导线接头故障
C.设备过载
D.所有上述情况
11.在进行红外热像检测时,以下哪些做法是正确的?()
A.增加热像仪的分辨率
B.减小热像仪与绝缘子之间的距离
C.增加环境温度
D.所有上述方法
10.以下哪种方法不能提高绝缘子红外热像检测的准确性?()
A.对热像仪进行定期校准
B.增加热像仪的测量范围
C.提高热像仪的温度分辨率
D.减少环境干扰
11.在红外热像检测中,对于同一温度的物体,其热像图的颜色由()决定。

绝缘子红外热像检测标准考核试卷

绝缘子红外热像检测标准考核试卷
A.绝缘子材质
B.环境温度
C.湿度
D.红外热像仪的分辨率
2.红外热像检测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A.预防性维护
B.故障诊断
C.设备性能评估
D.环境监测
3.以下哪些是红外热像仪的主要性能指标?()
A.空间分辨率
B.温度分辨率
C.动态范围
D.重量
4.进行绝缘子红外热像检测时,以下哪些条件应予以考虑?()
A.检测时间
B.检测距离
C.环境风速
D.绝缘子表面清洁度
5.以下哪些方法可以提高红外热像检测的准确性?()
A.使用高分辨率红外热像仪
B.进行设备校准
C.排除环境干扰
D.增加检测距离
6.绝缘子红外热像检测中,以下哪些因素可能导致温度测量偏差?()
A.红外辐射率的变化
B.绝缘子表面的污垢
C.光照强度
D.红外热像仪的测量角度
10.定期对红外热像仪进行维护和校准是必要的。()
五、主观题(本题共4小题,每题5分,共20分)
1.请简述绝缘子红外热像检测的原理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2.描述在进行绝缘子红外热像检测时,如何选择合适的检测时机以及需要考虑的环境因素。()
3.针对红外热像检测数据,请列举并解释至少三种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
10.为了保护红外热像仪,应避免将其暴露在高温、高湿及_______等环境中。()
四、判断题(本题共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正确的请在答题括号中画√,错误的画×)
1.红外热像检测可以非接触地测量物体的温度分布。()
2.绝缘子的红外热像检测可以在任何天气条件下进行。()
3.红外热像仪的分辨率越高,其温度分辨率也一定越高。()

红外检测与诊断测题库题库(172道)

红外检测与诊断测题库题库(172道)

红外检测与诊断测题库1、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变电站内支柱绝缘子的例行试验项目。

——[单选题]A 红外热像检测B 现场污秽度评估C 例行检查D 绝缘电阻测试正确答案:D2、红外测温发现设备热点,应调整亮漆(所有颜色)的发射率为。

——[单选题]A 0.88B 0.3-0.4C 0.59-0.61D 0.9正确答案:D3、红外测温发现设备热点,应调整黑亮漆(在粗糙铁上)的发射率为()——[单选题]A 0.88B 0.3-0.4C 0.59-0.61D 0.9正确答案:A4、负荷及其近()内的变化情况,以便分析参考。

——[单选题]A 1小时B 2小时C 3小时D 4小时正确答案:C5、下列试验项目()不属于Q/GDW 168-2008《输变电设备状态检修试验规程》中规定的高压套管的例行试验项目。

——[单选题]A 绝缘电阻B 红外热像检测C 油中溶解气体分析D 电容量和介质损耗因数(电容型)正确答案:C6、若电气设备的绝缘等级是B级,那么它的极限工作温度是()℃。

——[单选题]A 100B 110C 120D 130正确答案:D7、电气设备与金属部件的连接的线夹设备缺陷判断为严重缺陷的为()。

——[单选题]A 温差不超过15KB 热点温度70℃,相对温差大于70%C 热点温度大于80℃,相对温差大于80%D 热点温度大于110℃,相对温差大于95%正确答案:C8、电气设备与金属部件的连接的线夹设备缺陷判断为危急缺陷的为()。

——[单选题]A 温差不超过15KB 热点温度70℃,相对温差大于70%C 热点温度大于80℃,相对温差大于80%D 热点温度大于110℃,相对温差大于95%正确答案:D9、电气设备与金属部件的连接的线夹设备缺陷判断为一般缺陷的为()。

——[单选题]A 温差不超过15KB 热点温度70℃,相对温差大于80%C 热点温度大于80℃,相对温差大于80%D 热点温度大于110℃,相对温差大于95%正确答案:A10、红外热像仪的启动时间应不小于()。

红外测试技术培训试题

红外测试技术培训试题

红外测试技术培训试题一、 单选题1. 红外成像仪的色标温度量程宜设置在环境温度加左右的温升X 围内.〔〕 〔a 〕〔A 〕10K-20K〔B 〕5K-10K〔C 〕15K-25K〔D 〕20K-30K2. 下图中哪个成像图不符合"确保被测设备不被遮蔽〞原则〔〕 〔d 〕3. 在进行红外测试时,有以下步骤需要遵循,①重点、温度异常点精确测温,②全面测温,③环境检测;应遵循的正确顺序为:〔〕 〔c 〕〔A 〕 ③①②〔B 〕 ②③①〔C 〕 ③②①〔D 〕②①③4. 对变压器进行红外诊断,应开变电站第种工作票.〔〕 〔b 〕<A> 第一种工作票<B> 第二种工作票<C> 第三种工作票 ℃51.5℃35404550AR01℃51.5℃35404550AR01℃51.5℃35404550AR01℃51.5℃35404550AR01〔A 〕 〔B 〕 〔C 〕 〔D 〕5.在红外诊断对环境的要求中,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为〔〕〔b〕<A> 环境温度一般不宜低于5℃、相对湿度一般不大于85%<B>最好在阳光充足,天气晴朗的天气进行<C>检测电流致热型的设备,最好在高峰负荷下进行.否则,一般应在不低于30%的额定负荷下进行<D>在室内或晚上检测应避开灯光的直射,最好闭灯检测6.在对红外热像仪拍摄的图像进行分析时,采用的是表面温度判别法,下列解释准确的为<> 〔d〕<A>同组三相设备、同相设备之间与同类设备之间对应部位的温差进行相比较<B>与红外测试的历史数据作相比较<C>在一段时间内使用红外热像仪连续检测某被测设备,观察设备温度随负载、时间等因素变化的方法.<D> 将所测得温度、与环境的温差,与设备运行规定值相比较7.红外检测中,精确检测要求设备通电时间不小于〔〕〔c〕<A> 2h <B> 4h <C> 6h <D> 8h8.使用红外热像仪检测绝缘子表面污秽放电情况最好在空气湿度〔〕情况下进行. 〔b〕<A> 小于85% <B>大于85% <C>小于60%<D>与湿度无关9.与纯金属相比,金属氧化物红外辐射的发射率〔〕. 〔a〕<A> 更低 <B>更高<C>相等<D>不一定10.与抛光铸铁相比,完全生锈的铸铁的红外辐射发射率〔〕. 〔b〕<A> 更低 <B>更高<C>相等<D>不一定11.一般220kV与以上交〔直〕流变电站每年不少于〔〕次. 〔b〕<A> 一<B>二<C>三<D>四12.在对以下设备进行红外检测时,〔〕不需要进行精确检测. 〔d〕<A> 避雷器<B> 电缆终端<C>电流互感器<D> 导线接头13.新建、改扩建或大修后的电气设备,应在投运带负荷后不超过〔〕内进行一次红外检测. 〔c〕<A> 24h<B>1星期<C>1个月<D>3个月14.相对温差判断法主要适用于〔〕. 〔b〕<A> 电压致热型设备<B>电流致热型设备<C>综合致热型设备<D>任何类型设备15.〔〕用于分析同一设备不同时期的温度场分布,找出设备致热参数的变化,判断设备是否正常. 〔d〕<A> 图像特征判断法<B>同类比较判断法<C>实时分析判断法 <D>档案分析判断法16.〔〕指设备最高温度超过GB/T 11022规定的最高允许温度的缺陷. 〔c〕<A> 一般缺陷<B>严重缺陷<C>危急缺陷<D>严重以上缺陷17.金属导线热点温度大于80℃,属于〔〕. 〔b〕<A> 一般缺陷<B>严重缺陷<C>危急缺陷<D>严重以上缺陷18.隔离开关转头的热点温度大于130℃,属于〔〕. 〔c〕<A> 一般缺陷<B>严重缺陷<C>危急缺陷<D>严重以上缺陷19.断路器中间触头的热点温度大于80℃,属于〔〕. 〔c〕<A> 一般缺陷<B>严重缺陷<C>危急缺陷<D>严重以上缺陷20.红外检测正常绝缘子串的温度分布呈〔〕. 〔a〕<A> 不对称的马鞍型<B>直线型<C>正态分布<D>正弦波形21.红外检测瓷绝缘子时发现,发热点温度比正常绝缘子要低,该缺陷属于〔〕. 〔d〕<A> 芯棒受潮<B>表面污秽程度严重<C>低值绝缘子<D>零值绝缘子22.红外检测电缆终端时发现,以护层接地连接为中心发热,温差为7℃,可能性最大的缺陷类型为〔〕〔c〕<A> 电缆头受潮<B>内部局部放电<C>接地不良<D>内部介质受潮23.充油套管的红外热像特征是油面有一明显的水平分界线,其缺陷为〔〕. 〔a〕<A> 缺油<B>介质损耗增大<C>内部局部放电<D>套管表面污秽程度严重24.图像特征判断法主要适用于〔〕,根据同类设备的正常状态和异常状态的热像图,判断设备是否正常. 〔a〕<A> 电压致热型设备<B>电流致热型设备<C>综合致热型设备<D>任何类型设备25.对正常运行的500kV与以上架空线路和重要的220kV架空线路接续金具,每年宜检测〔〕次. 〔a〕<A> 一<B>二<C>三<D>四26.对运行中的悬式绝缘子串劣化绝缘子的检出测量,不应选用〔〕的方法. < d ><A> 测量电位分布 <B> 火花间隙放电 <C> 热红外测量 <D> 测量介质损耗因数tanδ27.一般检测对〔〕的缺陷检出率较高. 〔b〕<A> 电压致热型设备<B>电流致热型设备<C>综合致热型设备<D>任何类型设备28.使用红外热像仪进行精确检测时,期间天气为阴天、夜间或晴天日落〔〕. 〔c〕<A> 0h后<B> 1h以后<C>2h以后<D>2h以内29.绝对黑体红外辐射的发射率为< >. 〔b〕<A> 0<B> 1<C>0.99<D>0.0130.红外线是电磁波<肉眼看不见的>的一部分,波长在〔〕之间. 〔c〕<A> 10nm~280nm<B> 100nm~1µm<C> 0.75µm~1000µm<D>2µm~13µm31.从以下瓷绝缘子的红外热像图像上,可判断该瓷绝缘子的缺陷为〔〕. 〔a〕<A> 低值<B>零值<C>表面污秽严重<D>表面有裂纹32.从以下电缆的红外热像图像上,可判断此部分电缆的缺陷为〔〕. 〔d〕<A> 内部有气隙<B>局部放电<C>表面受潮<D>表面有裂纹33.从以下电容式电压互感器的红外热像图像上,可判断该电容式电压互感器的缺陷为〔〕. 〔c〕<A>内部有局部放电<B>介质损耗增大<C>表面污秽严重<D>表面有裂纹二、多选题1.在对红外热像仪的测量结果进行分析诊断时,应综合运用〔〕. 〔abcd〕<A>表面温度判断法<B>同类比较判断法<C>档案分析判断法<D>实时分析判断法2.试验结束时,应注意〔〕. 〔abcd〕<A>检查测试项目是否齐全<B>清理现场<C>结束工作票<D>检查记录是否准确3.噪声等效温差是评价红外热像仪探测目标〔〕的一个客观参数. 〔bd〕<A> 准确度<B> 灵敏度<C>结束工作票<D> 绝对误差4.在使用红外进行缺陷检测过程中,当温度测量不准确时,可采取下列哪些措施<>.〔abcd〕<A>调整仪器各项参数:距离、反射系数;<B>转换测量方位;<C>夜间测量;<D> 采用制冷型红外检测设备测量5.综合致热性设备是由〔〕引起发热的设备. 〔abc〕<A> 电压效应<B>电流效应<C>电磁效应<D>热传导作用6.在进行红外测试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abd〕<A>一般情况下辐射率设置为0.9左右<B>环境温度发生较大变化时,应对仪器重新进行内部温度校准<C>仪器的色标温度量程宜设置在环境温度加5K-10K左右的温升X围内<D>选择色彩显示,结合数值测温手段,保证图像温度层次显示良好7.下列描述红外热像仪特点的各项中,正确的项目有〔〕. 〔abcd〕<A> 非接触性测量,不干扰、不改变设备运行状态<B> 精确、快速、灵敏度高<C> 成像鲜明,能保存记录,信息量大,便于分析<D> 对高构架设备测量方便省力8.影响设备红外辐射强度的因素有〔〕. 〔abcd〕<A>设备的材料<B>设备的表面温度<C>设备的表面光度<D>设备的颜色9.红外检测中的精确检测可用于哪些类型的检测〔〕. 〔ab〕<A> 电压致热性设备<B>部分电流致热型设备的内部缺陷<C>部分电流致热型设备的接触电阻增大引起的热缺陷<D>大面积检测10.使用红外热像仪检测温升时所用的环境温度参照体的选择应该〔〕. 〔bcd〕<A>反映当时的真实环境温度<B>与被检测设备具有相似的物理属性<C>与被检测设备在同一方向<D>与被检测设备在同一视场11.检测周期应根据电气设备在电力系统中的作用与重要性,并参照设备的〔〕等决定.〔abcd〕<A>电压等级<B>负荷电流<C>投运时间<D>设备状况12.红外热像仪目前以〔〕的热像仪为主. 〔cd〕<A>热电制冷<B>内循环制冷<C>非制冷<D> 焦平面13.现场进行红外检测时,以下哪些工器具是不需要的〔〕. 〔ac〕<A>接地线<B>安全帽<C>绝缘杆<D> 照明灯具14.对红外检测结果进行诊断时,要综合考虑〔〕等各种因素. 〔abcd〕<A>油箱壳表面与螺栓因涡流引起的发热<B>冷却器和散热器工作是否异常<C>油色谱分析试验结果<D>套管介损试验结果等15.对重负荷线路,运行环境差时应适当缩短检测周期;〔〕等特殊情况应增加检测次数.〔abd〕<A>重大事件<B>重大节日<C>设备负荷突然变化<D>设备负荷突然增加16.对于变〔配〕电设备的红外检测,可在〔〕安排检测,以便使查出的缺陷能够得到与时处理,避免重复停电. 〔ab〕<A>停电检修前<B> 预试前<C>重大负荷前<D>系统运行方式改变前17.红外测试过程中可能出现对测试结果产生影响的异常情况有〔〕. 〔abd〕<A> 图像画面模糊不清<B> 测量画面中存在异常局部温度过高<C> 负荷突然增大<D> 温度测量不准确18.红外检测仪器的选择原则〔〕. 〔abd〕<A> 应根据实际被测目标的大小与测量距离来确定<B> 根据实际的测量目的、用途来确定<C> 根据环境条件<D> 考虑一定的裕度19.红外测温仪的距离系数〔KL〕是测量距离与被测目标直径Φ之比, 即KL=L/Φ.距离系数越大, 〔〕. 〔ac〕<A> 性能越好<B>性能越差<C>允许被测目标越小<D>允许被测目标越大20.对便携式红外热像仪的要求有〔〕. 〔abcd〕<A>能满足精确检测的要求<B>具有较高的温度分辨率与空间分辨率<C>具有大气条件的修正模型<D>分析软件功能丰富三、判断题1.在环境相对湿度大于85%时,禁止一切红外检测活动.〔〕〔×〕2.使用红外检测电流致热型的设备,要在低于30%的额定负荷下进行.〔〕〔×〕3.使用红外热像仪对变压器进行红外诊断,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全面扫描,务必做到变压器的每个点都有成像,以免遗漏温度异常点.〔〕 <√>4.在使用红外热像仪进行一般检测时,被测设备的辐射率取0.9.〔〕 <√>5.在室内或晚上检测应避开灯光的直射,最好闭灯检测.〔〕 <√>6.红外测温仪是以被测目标的红外辐射能量与温度成一定函数关系的原理而制成的仪器.<> <√>7.红外诊断电力设备内部缺陷是通过对设备外部温度分布场和温度的变化进行分析比较或推导来实现的. <> <√>8.红外热成像仪的组成包括:扫描—聚光的光学系统、红外探测器、电子系统和显示系统等. <> <√>9.应用红外辐射探测诊断方法,能够以非接触、实时、快速和在线监测的方式获取设备状态信息,是判定电力设备是否存在热缺陷,特别是外部热缺陷的有效方法.〔〕 <√>10.温差是指被测设备表面温度和环境温度参照体表面温度之差.〔〕〔×〕11.物体表面粗糙不平时,红外辐射的发射率大大降低,反射率大大提高.〔〕〔×〕12.电磁场不会影响红外热像仪的正常工作.〔〕〔×〕13.自然界任何物体只要温度高于绝对零度<-273.16 C˚>都会产生电磁波,即都会产生红外辐射.〔〕 <√>14.使用红外热像仪在飞机巡线时最好在夜间进行.〔〕〔×〕15.红外点温仪测量的是激光点处的温度.〔〕〔×〕16.对正常运行的电缆线路设备,主要是电缆终端,110kV与以上电缆每年不少于两次.〔〕<√>17.电流致热型设备反映设备的外部缺陷,电压致热型设备反映设备的内部缺陷.〔〕〔×〕18.红外检测发现的设备过热缺陷应纳入设备缺陷管理制度的X围,按照设备缺陷管理流程进行处理.〔〕 <√>19.氧化锌避雷器正常为整体轻微发热,较热点一般在靠近上部且不均匀.〔〕 <√>20.耦合电容器局部过热位置与其它正常位置的温差为2-3K属于正常.〔〕〔×〕21.电流互感器瓷套上部温度偏高,温差为2-3K,极有可能是介质损耗增大.〔〕 <√>22.暴露在空气中的裸铜触头,其温升极限为35 C˚.〔〕 <√>23.红外检测不需要接触带电设备,所以属于非带电测试.〔〕〔×〕24.环境温度发生较大变化时,应对红外热像仪重新进行内部温度校准,校准方法按仪器的说明书进行.〔〕 <√>25.红外热像图中发现存在异常局部温度过高点时,可改变方位重新测量.〔〕 <√>26.红外辐射在大气中的衰减与波长无关.〔〕〔×〕27.在测量时可能出现测得变压器的温度比环境温度低等不准确的现象.〔〕 <√>28.线路用红外热像仪,除满足红外热像仪的基本功能要求,还需配备有短焦距镜头.〔〕〔×〕29.红外线在金属中的穿透性比在大气中更强.〔〕〔×〕30.飞机巡线使用红外热成像仪时,应将其安装在专用的带陀螺稳定系统的吊舱内.〔〕 <√>四、简答题1.使用红外热像仪检测时,出现测得设备的温度比环境温度低的测温不准确的现象,应采取什么应对措施?〔4分〕答:〔1〕调整仪器各项参数:距离、反射系数〔1分〕〔2〕转换测量方位〔1分〕〔3〕夜间测量〔1分〕〔4〕采用制冷型红外检测设备测量〔1分〕2.对电流致热型设备和电压致热型设备若发现危机缺陷,应如何处理?〔4分〕答:对电流致热型设备应立即降低负荷电流〔1分〕或立即消缺〔1分〕;对电压致热型设备,当缺陷明显时,应立即消缺或退出运行〔1分〕,如有必要,可安排其他试验手段〔1分〕,进一步确定缺陷性质.3.对电流致热型设备和电压致热型设备若发现严重缺陷,应如何处理?〔4分〕答:对电流致热型设备 ,应采取必要的措施,如加强监测〔1分〕,必要时降低负荷电流〔1分〕;对电压致热型设备,应加强监测并安排其他测试手段〔1分〕,缺陷性质确认后,立即采取措施消缺〔1分〕.4.对电气设备进行红外测试的五步骤是什么?〔4分〕答:试验前准备〔1分〕;安防措施〔1分〕;红外测试〔0.5分〕;测试结果诊断〔1分〕;试验结束〔0.5分〕.5.电流致热型设备红外诊断对环境要求为一确保,三满足,具体指什么?〔4分〕答:确保被测设备无被遮蔽〔1分〕;温湿度:〔1分〕环境温度一般不低于5℃,相对湿度一般不大于85%;天气光照:〔1分〕天气以阴天、多云为宜,夜间图像质量为佳;不应在雷、雨、雾、雪等气象条件下进行,检测时风速一般不大于5m/s;负荷条件:最好在高峰负荷下进行〔1分〕,否则,一般应在不低于30%的额定负荷下进行,同时应充分考虑小负荷电流对测试结果的影响.五、论述题1.使用红外热像仪对电气设备进行红外检测时,对测试结果的诊断方法有哪些?〔10分〕答:〔1〕表面温度判断法:根据测得的设备表面温度值,对照国标中变压器各种部件、材料与绝缘介质的温度和温升极限的有关规定,结合环境气候条件、负荷大小进行分析判断.〔1分〕〔2〕同类比较判断法:根据同组三相设备、同相设备之间与同类设备之间对应部位的温差进行比较分析.〔1分〕对于电压致热型设备,应结合图像特征判断法进行判断;对于电流致热型设备,应结合相对温差判断法进行判断.〔1分〕〔3〕相对温差判断法:主要适用于电流致热型设备.特别是对小负荷电流致热型设备〔1分〕,采用相对温差判断法可降低小负荷缺陷的漏判率.〔4〕图像特征判断法:主要适用于电压致热型设备,根据同类设备的正常状态和异常状态的热像图,判断设备是否正常.〔1分〕〔5〕档案分析判断法:分析同一设备不同时期的温度场分布,找出设备致热参数的变化,判断设备是否正常. 〔1分〕〔6〕实时分析判断法:在一段时间内使用红外热像仪连续检测某被测设备,观察设备温度随负载、时间等因素变化的方法.〔1分〕〔7〕此外,还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1分〕:尽量排除各种干扰因素对的影响,判断散热机构是否正常,判断是否因涡流或电磁效应引起,必要时结合电气试验〔1分〕或化学分析〔1分〕的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外测试技术培训试题
一、 单选题
1. 红外成像仪的色标温度量程宜设置在环境温度加 左右的温升范围内。

( ) (a )
(A )10K-20K (B)5K-10K (C)15K -25K (D )20K-30K
2. 下图中哪个成像图不符合“确保被测设备不被遮蔽”原则( ) (d)
3. 在进行红外测试时,有以下步骤需要遵循,①重点、温度异常点精确测温,②全面测温,
③环境检测;应遵循的正确顺序为:( ) (c) (A) ③①② (B) ②③① (C) ③②① (D ) ②①③
4. 对变压器进行红外诊断,应开变电站第 种工作票。

( ) (b )
(A ) 第一种工作票 (B) 第二种工作票

51.5℃
3540
45
50
AR01

51.5℃
3540
45
50
AR01

51.5℃
3540
45
50
AR01

51.5℃
354045
50
AR01
(A )
(B )
(C )
(D )
(C)第三种工作票
5.在红外诊断对环境的要求中,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为( )(b)
(A) 环境温度一般不宜低于5℃、相对湿度一般不大于85%
(B)最好在阳光充足,天气晴朗的天气进行
(C)检测电流致热型的设备,最好在高峰负荷下进行。

否则,一般应在不低于30%的额定负荷下进行
(D)在室内或晚上检测应避开灯光的直射,最好闭灯检测
6.在对红外热像仪拍摄的图像进行分析时,采用的是表面温度判别法,下列解释准确的为
( ) (d)
(A)同组三相设备、同相设备之间及同类设备之间对应部位的温差进行相比较
(B)与红外测试的历史数据作相比较
(C) 在一段时间内使用红外热像仪连续检测某被测设备,观察设备温度随负载、时间等
因素变化的方法。

(D)将所测得温度、与环境的温差,与设备运行规定值相比较
7.红外检测中,精确检测要求设备通电时间不小于( ) (c)
(A) 2h (B) 4h (C) 6h (D)8h
8.使用红外热像仪检测绝缘子表面污秽放电情况最好在空气湿度( )情况下进行。

(b)
(A) 小于85%(B)大于85% (C) 小于60% (D) 与湿度无关
9.与纯金属相比,金属氧化物红外辐射的发射率()。

(a)
(A) 更低(B) 更高(C) 相等(D) 不一定
10.与抛光铸铁相比,完全生锈的铸铁的红外辐射发射率( )。

(b)
(A) 更低 (B) 更高(C) 相等(D)不一定
11.一般220kV及以上交(直)流变电站每年不少于( )次。

(b)
(A) 一(B)二 (C) 三(D) 四
12.在对以下设备进行红外检测时,( )不需要进行精确检测。

(d)
(A) 避雷器 (B)电缆终端 (C) 电流互感器(D) 导线接头
13.新建、改扩建或大修后的电气设备,应在投运带负荷后不超过()内进行一次红外
检测。

(c)
(A) 24h (B) 1星期 (C) 1个月 (D) 3个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