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传统建筑的规划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徽州传统建筑的规划特征
王梓瑞李超谢东方张梦
(安徽建筑大学,安徽合肥10建筑2班)
摘要:徽州古村落的规划中,徽州人形成了以宗族礼制为理念;以风水环境为内涵;以田园生活为主题的规划思想。探寻其成因渊源,皖南古村落的规划融合了晋唐文化与自然境界、风水文化及徽商文化,体现了徽文化的深厚底蕴。
关键词:规划特征;人文思想;徽商文化
我国保存着许多风貌古朴、个性鲜明的古村落,是我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和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有着极高的文化、历史、地理、美学、建筑、艺术、旅游等学术价值。近年来了自然社会因素对聚落形态的影响,村落保护与发展问题价值及保护问题进行了研究,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开展了古村落研究。
徽州曾是一个行政区划概念,歙、休宁、黟、婺源、祁门和绩溪6县,治歙县。19世纪中叶,历经1000多年形成稳固一体化的地域文化——徽州文化。徽州文化以其典型质朴的浓缩形式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而今学者回眸审视中国传统文化之际,对徽州文化研究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徽州古村落是我国保存最完整、数量最丰富的古村落群之一,其代表黟县西递、宏村是至今为止我国惟一的古村落型世界文化遗产。徽州古村落保存着大量的历史信息,为研究中国历史社会、经济、文化、地理等提供了大量的实物资料。本文从聚落地理、文化地理的角度,进行徽州古村落的演化过程和机理分析具有较强的学术和实践价值。
一.徽州古村落的产生
成因上,村落有定居型与移民型之分。定居型村落主要指因农业出现要求定居而形成的村落,真正意义上的定居型村落很少,村落大多是移民形成的。事物发展是相对的,历史上某一地区某一时期发生大规模移民形成移民型村落,而随后很长一段历史时期保持相对稳定没有发生大规模移民,由于人口自然增长则可能自发地产生新的定居型村落。
先秦时期徽州处于山越时代,山越先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20世纪50年代末徽州西周墓葬出土的文物中有碗、盂、钵、尊、盘、罐、鼎和陶器、釉陶器、青铜器,说明当时的农业和手工业已具有较高的水平。出土文物中的两件“钟型五柱乐器”和一只铜鼎上所绘的舞蹈图反映出当时先民们已经有了一定的精神生活。农业的出现说明先秦时期村落在徽州已经存在,这时期的村落应属于原始定居型村落。
黄山、天目山和白际山脉环绕徽州四周,山脉之间形成歙县、黟县/祁门等盆地,源于四周山脉的新安江及其支流回环全境,形成闭塞而景色秀美的自然环境,为历史上中原地区因战乱等原因形成的南迁人口提供了重要的迁徙地。据研究,徽州移民主要集中在中国历史上三次较大规模的人口南迁时期。南宋以后,很少有移民迁徽,位于徽州主要盆地是徽州早期的移民型村落。
迁居徽州的先民,特别是一些世家大族在徽州境内的后续迁移形成众多村落,许多至今仍有较大影响力。例如宏村的汪氏宗祠,因此,迁徽大族境内迁居是徽州古村落产生的基本形式。
二.徽州古村落的演化过程
徽州人最初的村落为古越人的聚居之地,属原始定居型村落。历史上中原人
不断迁入,反客为主成为徽州古村落的主要建立者。中原大族迁徽,相应地建立的村落也多,东晋、唐末和南宋为徽州古村落的重要建立期。“播迁所至,荆棘初开,人皆古质,俗尚真淳,其卜筑山村,殆有人世桃源境界”,勾画了徽州古村落早期的基本轮廓。
在徽州村落的演化过程中,除了极少数基本上是按照人为规划、设计建成的(如绩溪的石家村,具有一个设计良好、类似棋盘状的道路系统),大多数具有高度自然、自发发展的特征。通过对徽州山村发展建设内在机制的深入考察,发现有一系列间接或潜在的因素在制约、影响/规划着其物质空间因素的形成演化。
1.自然的限制。在农耕时代,自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制约是多方面的,村落的布局、建设也无时无刻不受到自然因素的限制,结合自然、顺应自然、利用自然就成为人们改造环境、营造聚落的优先选择。徽州许多村落实际上就是在长期适应自然的过程中逐步行成了自己的鲜明特征。皖南地区山峦起伏,难觅平整盆地,徽州古村落在规划时,因地制宜,随形就势,随坡就势,巧借环境,利用山体充沛的水源大做文章。村中形成完善的水系,以自然山水稍加改造,形成错落有致的村落景观。皖南地区,
虽建筑风格、色彩及规格要素有
许多相似之处,但就整体村落形
态,都因所处环境不同,百花齐
放,各领风骚。宏村、北枕雷岗
山,面临二水交汇处,村落规划
者巧妙利用自然环境,建成仿生
水系。整个村落呈奇特的牛形布局,牛肠九曲十八弯,牛胃、牛肚是村落两大景观区月塘南湖古黟诗人赞曰:何事就此卜邻居,月诏南湖画不如,浣汲何妨汐路远,家家门巷出清泉,人工美、自然美、水乳交融,浑然不觉。
2.文化的限制。文化低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也是无时不在的。我国先民自古就崇尚自然,注重整体,强调天人合一,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聚落文化。古代徽州很早就受到中原文化的影响,不断南迁的北方居民不仅给徽州带来了先进的生产耕作技术,也带来了包括建筑、聚落等在内的先进文化。徽州村落建设中注重朝向方位、偏好内向封闭布局、强调等级主从秩序等特点,无不显示出其鲜明的中原文化烙印,这又显示出徽州古村落以血缘关系为纽带、聚族而居的特征。其具体特征为:
(1)徽州人信奉的是“程朱理学”,深深地影响着徽州社会,对于徽州人崇尚宗族意识、以宗族礼制思想规划村落建设中起到了推动作用。
(2)融入徽商文化。皖南古村落多为南迁避战乱,以氏族同姓聚集而居。随着徽商兴盛,家中因男人外出经商,多只有妇女在家,故安全防御意识明显体现在村落的规划上,窄巷、高墙、小窗,族人守望相助,密集而居,巷口设卷门,朝启暮闭,夜晚有更夫巡逻。当然这种户户相连也带来了消防困难,因而村中水系建全,多有一水塘,以备消防之用。且独具徽派特色的马头墙可起到阻断火源
之效。徽商文化也影响着村落规划,
徽商讲究/聚财、生财、隐财,村落水
圳本是较好的择居之地,然惧流水带
走财气之说,大户人家多不在此垒屋,
即使在此建屋,也沿水圳而设墙,形